《我很重要》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共13篇)由网友“呜呜怪”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我很重要》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供大家参考。
篇1:《我很重要》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整体感知课文,领会文章主旨的阅读方式;
2.理解“我很重要”的内涵;
3.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珍爱自己,热爱生活,树立生活的信心和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
理解“我很重要”的内涵;
学会“感知与领会”的阅读方式;
三、教学难点:
理解“我很重要”的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珍爱自己,热爱生活,树立生活的信心和责任意识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5
1.播放视频:《千手观音》,请学生看后谈谈感受,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关爱自己,珍爱生命,发挥生命的价值的角度认识到个体生命的诚然可贵,从而引出作者观点:我很重要。
①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只对演员情况做简要说明,让学生带着惊叹和期待观看影片。
②学生观看后,用一句或两句话谈出感受。(可能挑战、不放弃、坚持、吃苦等角度)
播放视频后教师总结解说:曼妙的舞姿、优雅的动作,这21位平均年龄只有17岁,最小13岁的聋哑人,我想他们不仅仅是在舞蹈,更是在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信念在告诉人们:我不放弃自己,我爱自己!他们的这种精神让我强烈的感到:每个人只有重视自己,关爱自己才会跳出生命最美的舞蹈;对于我本人来说,我不可或缺。在现代,有一位作家以她的深切感受和对生命的神圣承诺响亮的喊出了:“我很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毕淑敏的心灵呐喊:《我很重要》。
(二)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大意:10
1.默读全文,理清思路
教师:默读全文,回答作者先提出了什么观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思路:开篇提出“我不重要”──分析“我很重要”──鼓起信心,肯定“我很重要”。
2.找出作者每说一次“我很重要”时的心理感受,领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说出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我很重要”是文章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作者从最先的害怕说到最后的响亮说,每一次带给她的都是不同的感受和震颤,现在就请同学们找找作者每说一次“我很重要”时的心理感受。
①颈后一阵战栗──担忧(怕说)
②对自己小声说──不习惯(但是我说了)
③声音放大一点说──激动(我这样说了)
④大声对世界宣布──勇敢(我终于说了)
⑤昂头响亮地宣布──骄傲(我坦然说了)
(三)感悟“我很重要”,理解“我很重要”的内涵:20
1.学生齐读课文9-29段,找出依据,为什么作者说“我很重要”
教师:有哪些原因让作者提出并坚持“我很重要”,请大家郎读课文9-29段,用笔
勾画出文章内容转换的语句,找出依据,并逐一进行概括,把握作者观点。
①“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万物之灵。(自然)
②“我”是人类精神文化之火的承传者,负有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历史)
③“我”是机遇的产物。(诞生)
(从“自然人”的角度,生命的不可复制和独一无二,我不可替代,我很重要)
④“我”是父母浓浓慈爱与亲情的不可失却的承载。(《游子吟》)
⑤“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高女人与矮丈夫)
⑥“我”是替子女遮风挡雨的大伞。(地震中保护婴儿的母亲)
⑦“我”是朋友不可填补的感情空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与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从“社会人”的角度,生命的承载和责任感,我不可替代,我很重要)
⑧“我”是自己事业的主宰。(刘翔夺冠)
(从“个人价值”角度,珍视自己,热爱生活,实现生命的意义,我不可替代,我很重要)
2.理解“重要”的内涵和意义
教师:从以上八个方面我们已经感受到无论是从生命的独一无二还是从我们面对亲情、友情、爱情也或是对个人的事业我都是不可或缺,我很重要,那这里的重要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它与我的地位,身份有关吗?听教师朗读37-40段,找出作者对“重要”的解释。
A.教师朗读37-40段
B.学生听后找出作者对“重要”解释的语句
C.明确:重要与身份,地位,财富,事业无关,它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是每个人对生命的热爱,对自我的重视。
3.引申探究,理解“我很重要”不仅是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还有责任的承载与爱的接受与付出
教师:诚然,每一个我都不可复制,“我很重要”告诉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在生活中放弃自己生命的人比比皆是,请大家看这则材料(大学生研究生自杀的材料),从作者的八个依据中想想他们除了丢掉了自己的生命外,还丢掉了什么?
A.展示大学生研究生自杀的资料;
B.学生看后讨论回答提问;(丢掉了责任,关爱,个人价值等等)
C.与课前观看的影片《背起爸爸去上学》及了解的洪战辉的事迹相比较,前者小小年纪能承担生活责任,勇挑重担,后者遇到挫折就轻言放弃;
D.明确:所以,“我很重要”除了有对自己生命的珍惜与热爱之外,还有对自己责任的承载与爱的接受与付出;
E.放声朗读41-42段,增强自信;
(四)启迪与思考:5
1.在理解了“我很重要”的意义后,让学生以“我的生命宣言”为主题,自己创作一句名言,表达“我很重要”或用一段话讲出对“我很重要”的理解。教师发给学生漂亮的易撕贴,让学生写后,每组请代表念后让全班同学贴在墙上。
2.对比阅读李炳青的《你真有那么重要吗?》,读后写出感受,可以是一两句话;
[《我很重要》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篇2:《我很重要》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痹擞醚Ч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生字。
2倍炼课文,感受生命的美丽和可贵,真正明白“我很重要”,树立自信、自强之心。
3蹦苷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教材简析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作为一个独立的“我”,发挥的能量也许是有限的,但是由这无数个“我”所构成的“我们”,却创造了无限的社会价值。这就是“我”的重要性。
课文题目“我很重要”,非常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为了充分地阐明自己的观点,作者首先通过现实对比提出问题--“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为了表明“我”的重要性,接着作者从亲情、友情和事业三个方面来阐述,有理有据,真挚感人。最后三段用激励性的语言告诫人们,要珍爱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去奋斗去创造,真正认识到“我很重要”。
本文结构清晰,语言朴实流畅,作者的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很有说服力和激励性。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层次结构,去学习作者的说理方法,重点是要感受“我的重要”,感受生命的价值,树立勇于直面人生的信心和决心。
建议本课教学时间为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2段:课文开篇就用三个对比,道出了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看法:作为一个微小的“我”与广大的社会相比,“我”是微乎其微的,作者想要表明的观点是:“我”很重要。为什么要提出反面的观点和认识呢?这正是作者要反驳的观点,是为了引出下文并阐明自己的观点。因此,第二段作者就非常尖锐地提出一个问题:“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教学本段,教师可让学生讨论,在这样的对比下:“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答案是两种:有的说重要,有的说不重要,其实重不重要都有理,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老师不忙给予回答,而应让学生阅读下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的。
第3~8段:这部分作者是从亲情来讲“我”的重要性。这部分语言深情,感人至深,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分别从“我”不存在了、“我”生病了、“我”成功了三种情况下,母亲所表现出来的亲情作为感情抒发点,道出了在这无法承载的亲情下“我”的重要性。说到亲情,谁都为之动容,教学这部分时,要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母爱那么沉重而深情,是因为“我”在母亲心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第9、10段:这部分作者从友情来阐明“我”的重要性。作者把友情比喻成沙漠中的古陶,非常形象而贴切地道出了“我”在朋友心中的重要性。
第11、12、13、14段:这部分作者从工作和事业来阐明“我”的重要性。这部分作者用多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句,语言抒情豪放,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丽的情景,阐明了“我”对于“我”的工作和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本段要读出感情,体会意境,感悟“我”的重要性。
第15、16、17段:这部分作者从宏观的角度再一次阐明“我”很重要的观点,并与1、2段照应,反驳文章开头片面地看待问题的错误观点。这部分语言中肯,富有激励性,使我们明白:只要我们努力着,奋斗着,我们就很快乐,“我”就很重要!
教学设计参考
一、学习课文1~2段
1苯淌σ言:作为一名普通的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作为随处可见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不重要。同学们,你们认为:构成社会的一个个“我”到底是重要还是不重要呢?请大家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2毖生各抒己见。
3笔ζ溃耗忝撬档枚己苡械览恚那么作者想要阐明的观点是什么呢?(板书课题:我很重要)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阐明“我”很重要这个观点的?
二、学习课文3~14段
1蹦读划分层次。(3~8段为亲情,9~10段为友情,11~14段为事业。)
2彼伎迹鹤髡咝辞浊橛质谴幽羌父龇矫胬唇驳哪兀浚ù印拔也淮嬖诹恕薄ⅰ拔疑病了”、“我成功了”这三种情况下,母亲的表现来写亲情的。)
3庇懈星榈乩识3~8段,通过学习比喻、夸张、反问的修辞手法激发学生的情感,从中体会“我”在母亲心中的重要性。
4庇懈星榈乩识9~10段,读出朋友之间的情感,理解朋友如沙漠中的古陶一样的珍贵,从中体会“我”在朋友心中的重要性。
5庇懈星榈乩识11~14段,读出作者畅想的意境,感受“我”的事业对于整个社会的重要性。
6苯淌Φ悴Γ引导学生学习作者从亲情、友情、事业三方面来阐明观点的方法。
三、学习课文15~17段
1卑炎詈3段与文章1、2段作照应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地定位自己。
2敝傅加懈星榈乩识帘静糠郑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决心。
3敝傅佳生有感情地背诵最后3段,真正认识“我”很重要。
四、结束全文
1庇懈星榈乩识寥文。
2毖习课文通过多方面举例,充分阐明自己观点的说理方法。
3绷系生活实际交流“我很重要”的事例。
4苯淌ψ芙帷
[《我很重要》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篇3:《我很重要》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我很重要》教学设计
澄海实验高级中学 高一语文备课组 邱桂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基础知识,了解作者与课文内容,综合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品析、审美、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探究、表达等活动分析课文内容,探究疑点难点,探索自己的心路历程,达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的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正确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与责任
教学重、难点:
1、品析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我很重要”包含的深刻含义,
2、探索自身的存在的价值与责任
教学方法:引导法、探究法等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工具:粉笔、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由教师完成)
(导语设计:希腊有这么一句谚语: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你认识你自己吗?你是谁?从哪来?将往哪去?你想做什么? 能做什么?应该怎样做?等等这些问题也许会伴随你的终身。今天我们就来走进第一单元--认识自我)
二、作者简介(主要由学生完成)
(过渡语设计: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它的作者是谁?谁能来简介?)
1、学生简介作者
2、教师补充介绍:当代作家王蒙曾这样说“如果她的署名是阿咪、狂姐、原水爆或者荷兰豆,也许我早就读过她的作品了。 然而她的名字是毕淑敏,这名字普通得如--对不起--任何一个街道妇女。”这段话表明,如果单看名字,你会认为毕淑敏是个很平凡的人,你可能也会因此认为她是一个很平凡的三流作家。但你若读了她的文章,你就会认为她非常不平凡--王蒙称她为 “文学的白衣天使”。
三、课文感知(主要由学生完成)
(过渡语设计:为什么王蒙会给她一个这么特别的称呼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她的作品)
1、基础知识认知
(过渡语设计:首先我们来扫清一些阅读上的障碍。谁来指出下列生词的读音和成语的含义)
① 课文生词
菽粟 濡养 粗糙 黯然 推卸 回溯 嵌合 雾霭 抉择 微蹙 骤然 一沓 翱翔 寰宇
② 文中成语(附含义)
简明扼要(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了,能抓住要点)
掉以轻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
[《我很重要》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篇4:《我很重要》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三段。
3、感受生命的美丽和可贵,真正明白“我和重要”,树立自信、自强之心。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我很重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和体味欲扬先抑的笔法、情感强烈的对比和新鲜生动的修辞手法。
教学手法:
以读为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通常,我们形容一个人异想天开,想得到自己能力以外的东西,会用一个短语来形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如今,癞蛤蟆也敢给天鹅写情书了。癞蛤蟆之所以敢给天鹅写情书,是因为它认识到了自己的可爱之处,认识到了自己的独一无二。它的这一举动,改变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的世俗观念,它用它单薄的生命向世界宣告了“我很重要”--板书题目《我很重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
宰 嘹 扼 瞳
3、同学们,你们认为:构成社会的一个个“我”到底是重要还是不重要呢?请大家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各抒己见)
师评: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那么作者想要阐明的观点是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阐明“我”很重要这个观点的?
明确:(3-8段为亲情,9-10段为友情,11-14段为事业。)
三、品读课文,分析鉴赏
1、阅读3-8段,思考:作者写亲情又是从那几个方面来讲的呢?
明确:从“我不存在了”、“我生病了”、“我成功了”这三种情况下,母亲的表现来写亲情的。
2、细读课文,作者写亲情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爱的沉重而深情及“我”在母亲心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3、指名朗读9-10段,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明确:作者把友情比喻成沙漠中的古陶,非常形象而贴切地道出了“我”在朋友心中的重要性。
4、分组朗读11-14段(指导朗读:读出感情,体会意境),体会11段中比喻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明确:这部分作者用多个形象的比喻,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丽的情景,阐明了“我”对于“我”的工作和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
5、齐读课文15-17段,并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这部分作者从宏观的角度再一次阐明“我很重要”的观点,并与1、2段呼应,反驳了文章开头片面地看待问题的错误观点。并让我们明白:只要我们努力着,奋斗着,我们就快乐,“我”就很重要!
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1、同学们,作者从亲情、友情、工作等方面阐述了“我很重要”,既然整篇文章都是在向我们说明“我很重要”,题目也是“我很重要”,但作者为什么从“我不重要”说起?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呀?
明确:(1)立意新颖、深刻。
①一直以来,我们的价值观念都是强调他人他物的重要,否定自我的;重视自我、肯定自我是一种需要批判的个人主义倾向。这篇文章从反面立意,充分肯定了自我的重要,这样的立意是新颖的。
②说它深刻,就是它的这种对自我的发现与肯定,反映的是一种对生命的重视,是对人的一种发现,是人的价值的一种回归。
(2)开始运用排比句式连续地说“我不重要”,跟后面的前后“我很重要”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2、课堂小结:
作为孩子,我们是父母生命的组成和延续,父母给予我们情的倾注和爱的奉献,我们的身上,聚满了亲人关注的目光(爱的承载)
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遮风避雨的大伞,是温暖他们幼小心灵的太阳(爱的传递)。我很重要,不只为父母,还为了孩子;不只为爱的接受,还为了爱的付出。
作为朋友,我们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知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才有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美谈,才有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佳话。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六、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我重不重要?
亲情
我很重要 我很重要 友情
事业
重申观点:我很重要
[《我很重要》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篇5:空城计(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十个。
3、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了解诸葛亮。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阅读,读悟结合,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诸葛亮此人,并学习他遇事沉着冷静、足智多谋。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历史故事,你们看……(放录像)
“《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片段。
大家猜一猜这是那个名著中的故事。
你们是不是很感兴趣?
请同学们快快打开书124页,齐读标题《空城计》
二、初读课文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解决。(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看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小组内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并交流识字的方法。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朗读。
三、理解课文
1、自己再仔细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写出来,小组内先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问老师。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点播拓展,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及情感。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充分投入到课文情境之中。)
4、计是什么意思?《空城计》又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出什么计?
5、“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为什么使用这个计策?你认为怎样?你有更好的计策吗?(将有关的句子带感情地反复读)。
6、反复读课文的对话,从中体会每个人物的感情,体会他们各自的心理。
四、拓展延伸
谈一谈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形象?
五、书写生字
[空城计(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6:天窗(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
2. 抄写佳段佳句。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天窗的资料。
教学设计参考
一、引入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相信大家学习后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二、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
(2)画出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中心质疑
1蓖瓿闪废埃出示填空:
乡下人在屋间开了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做。时,时,在黑洞似的屋里,小小的天窗是孩子唯一的慰藉,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
学生讨论、交流,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
2 质疑
(1)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呢?
出示文章最后一段,齐读。
(2)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理解?有什么问题?
“天窗”、“有”、“无”、“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四、学习重点段,解疑
1 看看插图,结合课文内容,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薄拔拷濉笔鞘裁匆馑迹课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读4~6段)
3蓖腹这扇天窗,文中的孩子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分别用“--”和“”在文中找出。
看到想到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个世界。
带子似的闪电一瞥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
一粒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我们把孩子所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
4 讨论问题
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小组讨论,交流。
五、学习想象的方法
1 看文中孩子是如何想象的。
课文中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仔细观察)
还有哪些地方?
板书:仔细观察
2 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齐读)
从数量上展开想象,从形状上展开想象。(齐读)
男女声对读。
3 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到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多彩。
出示:合理想象
4 大家来想象一下。
看窗外,仔细观察,想象一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再说一段话。
六、总结
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会想的人一定是有创造力的人。希望大家能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天窗(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7:天窗(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20《天窗》
教材简析:
《天窗》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而写的,课文叙述的是一个小孩子借助他家的那一方天窗,观看屋子外面的世界,并由此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表达了他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的强烈愿望。作者抓住了孩子好动爱玩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想象,把天窗下的孩子描写得活灵活现。全文结构清楚,充满童真童趣,可以说,小小的天窗是那么神奇,它不仅给乡下的房子带来了光明,还放飞了乡下孩子的心灵。
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到世界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抄写下来。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孩子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
2、激发学生的童真童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孩子们从天窗里看到的和想到的。
2、难点: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课型:阅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
1、同学们,喜欢玩吗?是呀,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想象也是孩子们特有的优势,即使一方小小的天窗,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好玩的世界。这就是著名作家茅盾的《天窗》一文要告诉我们的。
2、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教学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抓题眼质疑,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课堂,又为顺利打开学生心智的大门配了一把金钥匙,使学生对阅读充满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指名分段读,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设计意图:此环节,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自读、感悟的空间。)
二、对中心质疑
1、小小的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2、“慰藉”什么意思?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慰藉。
(设计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又深受学生欢迎,于无形中教会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达到了“润物细无声”之效。为学习文本奠定了基础。)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地方触动了你的心灵,反复朗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引导学生抓住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交流,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3、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
(1)出示最后一段
(2)为什么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3)天窗“无”“有”“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孩子看到什么,想象到什么的”的句子,再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启发,帮助解疑。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天窗”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的认识由抽象变为具体,使难点化难为易。)
4、感情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设计意图:著名教学家陶行知先说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一环节,在学生理解文本时,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味,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五、拓展延伸
1、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事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什么小玩具……
2、激励
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让学生能说会写。这一环节,鼓励学生把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真正落实了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样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统一。)
六、温故知新
1、文中的孩子是如何想象的。
课文中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
板书:仔细观察
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从数量上展开想象,从形状上展开想象。
3、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是事物想到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多彩。
板书:合理想象
4、大家来想象一下
看窗外,仔细观察,想象一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再说一段话。
(设计意图:针对教材结构特点,以概括总结的方式提升学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式的感悟,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七、我的地盘我做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2、把自己说的一段话写下来。
3、阅读茅盾先生的其它作品。
针对自己实际自选作业。
(设计意图:课外作业有助于巩固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此环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天窗
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看(仔细观察)
想(合理想象)
[天窗(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8:《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重庆市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参赛教师阅读部分教案
黄河大合唱
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 熊显利
教师简介:熊显利:女,生于1976年5月,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教师,江津区骨干教师曾获重庆市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城区组演讲、信息技术等多个项目一等奖;江津市首届语文说课竞赛一等奖;江津区小学语文赛课一等奖,江津区小学语文优质课选拔赛特等奖;江津区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竞赛一等奖;主研的德育课题课题成果获国家级二等奖;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和教案十余篇;课堂教学朴实扎实,力求一课一得,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乐于探究
一、教材分析:
《黄河大合唱》是西师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丰富奇特的想象和联想是本文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根据课标第三学段提出的要求:领悟表达方法,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这种方法,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针对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场景描写他们也并不陌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本课生字词,联系本课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让学生课前去搜集作者、黄河、时代背景、朗诵词等相关资料,从而搭建起学生与文本内容理解的桥梁集中力量把时间用在突破重点与难点上本课文质兼美,我们要咬定“语言”不放松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倾听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抓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体悟其间蕴含的情感,更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语言深处,引导学生揣摩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寻求一种“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感受《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2积累优美词句,学会写实和联想、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七八段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感受《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2积累优美词句,学会写实和联想、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CAI课件
学生:了解抗战历史,搜集《黄河大合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破题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二)交流课前搜集资料,了解黄河及《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对于黄河,你们都有哪些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及目的,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请大家打开书,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弄清课文的结构:请大家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些段落写了演出的情景,哪些段落写了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体验一段音乐
1创设情景,让学生静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那即将演奏的是一支怎样的乐曲?请在受到触动的词句或者标点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或者体会
2.师生共同交流:这是一支怎样的乐曲?
(1)第六段 (课件)
①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②初步了解联想和想象:这深情的声音让作者联想和想象到了哪些人物或者事物?
③生齐读
(2)第七段 (课件)
①演出仍在继续,想象也在继续,咱们继续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乐曲的气势磅礴的?
②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哪,演员们的哪些动作让你印象深刻,特别感动?请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生答后追问:你从这些动词体会到什么?
③(课件,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同学们,看到这凄惨的一幕幕,我们怎能不愤怒,怎能不激情满怀?指挥,举起了指挥棒;鼓手,捏紧了鼓槌;号兵,举起了马号,透过这一举一提,一捏一劈,想想,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
④学生朗读--
⑤(点击课件)出示句子: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乐声的响起,就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犹如 “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作者丰富的想象那这一想象有什么作用?
⑥同学们齐读--
⑦语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进行说话训练
(3)学习第八段 (课件)
①咱们继续交流,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乐曲的气势磅礴?
②被劈动的仅仅是死寂的东海吗?被震醒的仅仅是沉睡的山峰吗?被劈动的,被震醒的到底是什么?结合了解到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③生读
④一个排比句,一个感叹号,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⑤生读
⑥抓学生的心里期待,听黄河大合唱之“黄河船夫曲”(课件)
⑦师生合作读
(二)学会一种方法
1请大家再次默读这三段,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把黄河大合唱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富有震撼力的?
2(课件)现在,咱们把这些联想和想象部分去掉,你们再读读,你发现文章变得怎样了?
3小结:我们写文章时也可以把写实和联想、想象结合起来
(三)发现一支乐队
1如此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究竟是由一支怎样的乐队表演出来的?请大家浏览课文第4、5自然段
2这是一支怎样的乐队?(奇特)
3你从乐队的奇特体会到了什么?
4教师小结
(四)感悟一片情怀
1运用前面总结出的方法同桌合作学习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读课文第10、11段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勾画出写实和联想的部分,想想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如有疑难,可以和同桌合作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3这样的场面,这样的音乐让作者想到了什么,你都勾画了哪些内容?
4再听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这段音乐又会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课件:保卫黄河)
5写话训练:同学们,听了这段音乐,联系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拿起笔,把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写下来吧(你可以自由表达,也可以摘录文中的优美词句)
分享交流……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总结《黄河大合唱》的作用和意义,再读课题--
2.深化主题,推荐红歌
板书:
15 黄 河 大 合 唱
联想 气 势 磅 礴
想象 斗 志 昂 扬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篇9:《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思路设计】
《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大型声乐套曲。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视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心中彭湃激昂的民族感情。
【课前准备】
查找资料,了解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
【教学内容】
1、欣赏黄河大合唱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感受作品内涵。
2、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光辉的一生,知道他的代表作。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聆听史诗性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了解《黄河大合唱》创作的年代、背景、作者,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黄河大合唱》选曲,感受作品中磅礴的气势,了解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等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听一段、唱几句、议一阵,启发感受 参与 陶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作品赏析。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的内涵,使之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材分析】
《黄河大合唱》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的内容,本节我选取了《黄水谣》、《保卫黄河》为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部分
1、从“炎黄子孙”
一词导入。
师生交流,展示课前准备成果。
课前查阅有关黄河资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播放《黄河船夫曲》片段
教师:乐曲使你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你知道乐曲的名字和作者吗?
聆听、感受音乐的同时思考问题,展开讨论。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用音乐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新
课
教
学
(一)、教师:对于《黄河大合唱》同学们都有哪些了解
(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进行适当的补充)
围绕《黄河大合唱》,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与老师展开讨论。
1、与初中音乐教学合理链接,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引导学生掌握《黄河大合唱》的内容、作者及其创作经过。
(二)、《黄水谣》
1、作品中有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
2、作品可分为几部分?
3、每部分表现的基本情绪有什么不同?(播放音乐)
1、聆听并感受
2、讨论与交流。
3、逐段分析,加深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4、感受音乐情感的变化,正确划分乐段。
5、学唱并加深对作品的感受
在带有目的性的欣赏中,让同学们协商交流体验,得出结论
从而培养团结合作探究能力。
4、范唱歌曲
5、教唱每部分有代表性的句子。
1、以教师的演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不同情感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
2、体验作品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3、复听歌曲《黄水谣》
进一步聆听感受音乐。
对作品深刻理解后再次聆听,体会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三、《保卫黄河》
1、教师:同学们对《保卫黄河》这首曲子已经很熟悉了,下面我们集体来演唱一遍这首歌。
2、让学生欣赏一遍《保卫黄河》原唱。
3、教师:我们的演唱和原唱在表现作品上有何不同?
1、演唱《保卫黄河》
2、聆听并与自己的演唱进行对比,找出差距。
1、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做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演唱让学生感知到对作品的演绎存在哪些不足,并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复听作品、展示问题)
4、全曲的主题旋律一共演唱了几遍?
5、每一遍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演唱形式?
1、聆听、感受作品并思考问题。
2、师生交流。
边听边看边思考,以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探讨歌曲为什么要采用齐唱、二部轮唱、三部轮唱的演唱形式中,理解歌曲的时代内涵,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6、对作品分析后让学生再次演唱《保卫黄河》
有激情地演唱。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后进行再次演唱,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对《黄水谣》《保卫黄河》的学习后,同学们有何感受?
与教师讨论交流
总结本课,点明课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布置作业
教师:请同学们课后聆听《黄河大合唱》的其它乐章。
课后完整聆听《黄河大合唱》。
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感受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篇10:《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分析歌曲不同的音乐风格,理解作品的音乐价值和社会价值。
2、能力目标:在演唱歌曲时,能比较准确的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
3、情感目标:能够对历史题材的民族音乐感兴趣,在欣赏和演唱歌曲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感情。
二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研讨、交流《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内涵。从而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受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三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感受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提高对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 教学过程:
(一)从声乐的体裁引导学生谈对大合唱的了解,介绍作曲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1大合唱: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与合唱(有时穿插朗诵)的,通常由管弦乐队伴奏的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2冼星海: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苏联学习、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于莫斯科。
3《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二)、欣赏作品
1、欣赏《黄河船夫曲》感受速度的变化,学生划拍感受作品的情绪,边欣赏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一系列独唱歌曲所组合而成,例如舒伯特的《冬之旅》就是由24首男声独唱歌曲所组成的;另一种类型是由独唱、重唱、对唱、合唱等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所组成,例如肖华作词、晨耕等作曲的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
清唱剧:介于歌剧和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及合唱,由管弦乐队伴奏。其中,各乐章的歌词在内容上较康塔塔更具有连贯性。清唱剧与歌剧的不同是:没有布景、服装和动作,多在音乐会上演出。
(2)、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
(3)、作品表现了怎样的精神?
2、欣赏《黄水谣》思考问题:
(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歌曲可分为几个部分?情绪有什么变化?
3、欣赏《河边对口曲》欣赏作品,思考问题:
A(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歌曲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B、学生按对唱形式学唱歌曲,感受作品情绪,回答问题
歌曲的最后一个部分只有两个背井离乡老百姓的对唱吗?
那为什么又要用到合唱呢?作者想借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来表现什么?
4、欣赏《保卫黄河》思考问题:
A(1)、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2)、为什么在齐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
B学习歌曲的演唱形式。轮唱: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节出现,形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属于多声部音乐,各声部既演唱同一个旋律,而又形成互相对比、交叉的效果。我国现代群众歌曲中常用轮唱这种形式。
5、欣赏《怒吼吧,黄河》学生欣赏,说出演唱形式感受音乐作品
五、拓展与延伸
1、欣赏朗朗的钢琴曲《黄河》,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2、相关声乐体裁----声乐套曲:组歌、清唱剧。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篇11:《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设计意图
1、教学内容选择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黄河大合唱》就是其中之一。《黄河大合唱》是一个大型声乐套曲,全曲共八个乐章,要想在一节课中使学生了解全部内容,教学的可行性太小。所以,本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依据教学实际,对内容做适当的删减,重点学习其中的《保卫黄河》,对《黄河颂》《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等作浏览性的学习。另外,有关《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和创作背景等内容,要求同学们在课前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同学们的参与和主动的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避免“走过场”的教学过程。此举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内容有大致的把握和理解,并能够带着一定的“问题”或“任务”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2、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并不陌生。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引导他们透过音乐作品,去感受《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点,想象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在欣赏《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单一的、空洞的、机械呆板的说教,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学习的自主性,课前要求学生主动地收集资料。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多角度、多形式地促进学生去了解与《黄河大合唱》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看、演唱、模仿指挥、对唱、教师示范等教学环节的设计,给学生创造更多、更有趣的音乐实践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通过“交流、讨论、知识竞赛、归纳”等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3、资源开发与运用
教材提供了一些音响资料和一些的文字说明,仅利用目前课本所提供的资源是不够的,还要去开发和运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资源,广泛收集与《黄河大合唱》相关的音响音像等资料,挖掘教学资源,并重新进行整合,认真制作教学课件,以便在课上灵活运用。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煮熟”作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安排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在教学过程中演唱或演奏其中部分乐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与其他媒介去搜集有关《黄河大合唱》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并做好在课堂上交流的准备,让学生带着相关资料和认识、思考或问题来上课。
4、教学评价说明
过程性评价。通过参与性的活动设计,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对音乐形象准确的把握能力,评价情感目标的达标度。本课教学的知识技能达标度评价,将分课中和课后两个方面进行。课中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每个教学环节的活动设计,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实效,并通过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课后的评价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展开(具体请见教学评价试卷)。
二、教学目标
l、乐于聆听和体验《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感受《黄河大合唱》的艺术魅力。
2、通过“展示与交流”“体验与感受”等形式,感受作品中不同的声乐表现形式,想象“音乐与诗歌的结合”所共同塑造的艺术形象,探究其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验和感受《黄河大合唱》主要乐章。
难点:探究《黄河大合唱》的时代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理解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的具体内涵。
四、教学过程
过程
与
时间
教师活动
(T)
学生活动
(Ss)
设计意图
导
入
2
分
钟
1、多媒体屏幕上播放黄河雄伟壮观的场面,播放背景音乐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片段。
2、师:今天,我们将要欣赏一部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品《黄河大合唱》。
观看录像片段
聆听感受音乐。
播放汹涌澎湃的黄河场面,意在营造课堂学习的气氛,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导课形式直截了当,直入主题。
新
课
展
示
资
料
8
分
钟
课前请学生对《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创作背景等资料进行收集,准备课上进行交流。
对学生的交流和陈述进行概括和总结。
分组交流,请小组代表进行陈述:
1、介绍人民音
乐家冼星海和诗人光未然。
2、讲述《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3、介绍《黄河
大合唱》的八个乐章的名称等。
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
借助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展示交流,能促使学生自觉了解学习的内容。学生参与面广、态度积极,不但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这种形式也能缓解课时少、课容量大的矛盾。
学习
分
析
作
品
的
艺
术
特
色
28
分
钟
一、分析《黄河船夫曲》艺术特点:
1、播放合唱片段。
2、提问该曲表现了何种内容、情景?采用了何种演唱形式?
3、该曲运用了什么音乐素材?
(此曲运用了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以混声合唱的表演形
式,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战的动人场面。)
学生聆听音乐,
分析和讨论作品的艺术特色。
音乐是一种聆听的艺术。教师有针对性的问题能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能够认真思考,大胆想象,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二、分析《黄河颂》录音片段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并认真体会诗词的意境。
2、要求分析作品的一些基本要素,讨论音乐与诗歌交融,共同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3、总结:通过分析音乐的旋律、情感特征以及男巾音热情、深切的演唱,结合诗词波澜壮阔的描述,表达了人民对黄河的赞颂。
1、同学朗读歌词,分析歌词内容。
2、聆听录音。分析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力度、情感、演唱形式)等。
3、分组讨论老师的设问。(学生朗诵时加上钢琴协奏曲《黄河》中“黄河颂”的背景音乐)
全体学生(在音乐声中)
共同朗诵歌词,有助于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歌与音乐交融的意境。师生共同分析歌曲音乐的基本要素,能使学生进一步探求和了解音乐与诗歌共同的追求目标。
新
分
析
作
品
三、分析《河边对口曲》艺术
特色
l、分析此曲采用何种演唱形式?音调有何特点?
2、总结此曲吸取山西民歌音调,并借用锣鼓伴奏的某些手法,它使黄河大合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1、聆听《河边对口曲》片段。
2、全班同学分角色进行对唱。
3、根据音乐的旋律,分析其音调的特点。
采用男女声对唱的演唱形式,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
学习
的
艺
术
四、教师演唱歌曲《黄河怨》
设问:请学生认真聆听并想象:音乐是如何塑造“黄河怨”这一艺术形象的?
学生分析演唱形式,体验歌曲的情感,理解歌曲所描绘的意境,想象并思考歌曲塑造了何种艺术形象?
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既是一种艺术展示,更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特
色
28
分
钟
五、观赏《保卫黄河》录像片段
l、一起练习轮唱指挥的手势。
2、分析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此曲运用卡农的手法,表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的加入不仅别具风格,更烘托了一浪高过一浪、勇往直前的音乐气氛。
3、教师以演奏的形式,对作品的创作手法“卡农”进行简单分析。
请学生在教师带领下一边欣赏歌曲,一边模仿轮唱指挥手势。
师生共同探讨歌曲 (轮唱)的艺术特色。
聆听教师讲解“卡农”概念。复听《保卫黄河》,当唱到第三遍时,指挥学生同唱歌曲。
学生模仿指挥和分析、演唱等体验形式,使学生态度积极,乐意探究作品的创作内
涵,更能体验“轮唱”手段在造就音乐情绪上与前几个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它以不畏强暴、唤醒大众的精神构成了它的音调特征。
六、请各小组结合所欣赏的乐章,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谈谈其中的作品塑造了何种形象?简单分析《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色。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小结。
1、小组讨论,
然后逐一回答问题。
2、对所欣赏乐
章的的演唱形式进行概括并填表。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以各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辨别、概括、总结。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欣赏。这是为了使学生对前面的感受和体验有更深层次的推进和提高。
课
堂
反
馈
6
分
钟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知
识竞赛: (见学习评价试卷)
第三大题是在学生讨论和总结
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提炼和总结。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签回答问题(也可以先集体议论,后进行集体评价测试)。
2、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作简单了解。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概括和总结。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把抽象和较复杂的音乐知识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反馈,能促进全体同学的参与,更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课
堂
小
结
1
分
钟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具有交响性和史诗性的大合唱。它既有对黄河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的描述,又揭示了中华民族遭受屈辱、苦难与不幸,同时还刻画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黄河大合唱》不愧为一部民族风格、时代特征鲜明,人民大众爱戴的优秀作品。
学生在优美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声中走出教室。
通过系列的聆听和感受,朗诵、演唱和模仿的实践参与等,在教学活动尾声,教师对作品进行精练的、总结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对作品加深进一步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贯坚持四点:“有趣”“有法”“有度”“有效”。
“有趣”就是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入手,选择教材、运用方法、教学环节的设计等都力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上好一节课的最基本保证。
“有法”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同样的一节课内容,方法不同,取得的教学效果迥然不同。针对《黄河大合唱》的教学内容,为了防止课堂教学停留在学生呆板地观看录像资料,教师机械讲解的层面上,本课运用了“欣赏──思考──讨论──分析──探究──体验”等教学手段,结合“演唱、模仿、朗诵”等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方式,促进学生的参与感受、理解和思维。
“有度”是课堂知识掌握的“程度”。在一节课里安排过多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时间和学生接受能力上,都有着很多的限制。《黄河大合唱》的内容多,难度大,因此,本课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求学生体验和感受《黄河大合唱》的不同演唱形式,结合其中《黄河颂》《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等主要乐章,分析其强烈的时代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想象音乐所共同塑造的艺术形象。这样,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层次清楚,层层深入。
“有效”指的是:教学目标设计恰当,过程安排合理,方法手段运用得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学习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学目标完成得好,课堂反馈好,气氛热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课容量太大,作品难度也较大,这给教学实施带来较大困难和许多麻烦。教学环节的把握衔接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今后在教学中,对教学法还要作更深一步探索。
六、学习评价设计
《黄河大合唱》评价试卷
(一) 视听选择题
( )1、你所听到的演唱片段的演唱形式是________。
A.独唱 B.齐唱 C.合唱 D.轮唱
( )2、你所听到的音乐片段属于《黄河大合唱》的________乐章。
A.《黄河之水天上来》 B.《黄河怨》 ‘
C.《保卫黄河》 D.《怒吼吧!黄河》
( )3、你所听到的音乐片段采用了《黄河大合唱》中________乐章的音乐元素。
A.《黄河船夫曲》 B.《黄水谣》
C.《黄河之水天上来》 D.《保卫黄河》
( )4、你所听到的演唱片段运用了我国民歌中________的体裁形式。
A.山歌 B.小调 C.劳动号子
(二) 聆听音乐,说出作品的名称,简要地概述你对音乐作品中诗歌结合的理解。
(三) 填空题
《黄河大合唱》由诗人________作词,人民音乐家________作曲。这是一部史诗性的大型________套曲,具有强力的________性、鲜明的________性。
(《黄河大合唱》评价试卷(参考答案)
(一) 视听选择题
1、D(《保卫黄河》中轮唱的片段)
2、B(《黄河怨》片段y)
3、B(钢琴协奏曲(《黄河》中“黄水谣”片段)
4、C(《黄河大合唱))中“黄河船夫曲”片段)
(二) 第二乐章:(《黄河颂》。本作品以优美的旋律、舒缓的节奏、真切的情感特征以
及男中音热情、深切的演唱,结合诗词波澜壮阔的描述,音乐与诗歌的交融,表达了人民对黄河一一祖**亲河的赞颂。
(三) 填空题:光未然、冼星海、大型声乐、时代(号召)、民族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篇12:《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毖Щ岜究紊字。
2倍炼课文内容,积累优美词句,感受乐曲《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3蹦苷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六、七、八段。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光未然、冼星海的相关资料,以及《黄河大合唱》的CD。
学生:搜集了解《黄河大合唱》和当时时代背景的相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卑迨榭翁猓15.黄河大合唱。
2笔ι交流课前搜集的《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以及有关作者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3毕旅嫖颐窍壤葱郎鸵欢巍痘坪哟蠛铣》的CD,听了以后说说你的感受。
这篇文章的作者于1941年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看到了抗日军民在紧张而沉着地准备投入战斗,心潮澎湃,无比振奋,于是,把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写了下来。
二、整体感知
1苯柚拼音,扫除生字词障碍。
2鼻氪蠹铱焖黉览课文,看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3痹俣量挝模看看哪些写的是演出的情景,哪些写的是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
三、欣赏演出
1倍量挝牡4段,说说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合唱队。
2倍量挝牡5段,为什么说这个乐队很奇特?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3毕付量挝6~8段,分别找出写演出和作者的联想与想象的句子,反复品读,说说自己的独特感受。
4敝傅级梁6、7、8段,注意朗读力度的把握,气势的渲染,从而体会《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魅力,达到熟读成诵。学习第7段,要引导学生注意几个细节描写,“举”、“捏”,凝聚了千钧之力,蓄势待发;一“劈”,便如洪水“冲出闸门”,气势磅礴,势不可挡。
四、学习“抗日部队奔赴前线”部分
-毖生自由读第10、11段,说说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句子来体会:
“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仔细听去,才觉出是脚步声。”“几百个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那轻而急促的脚步声让人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和战士们坚定的信念。“小伙子们背着满袋手榴弹、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干粮袋,皮带上系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便、利落、敏捷。”“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战士们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沉着刚毅,蓄势待发,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经得起任何巨大的考验,斗志昂扬,英勇无畏。“明天,在那稠密的青纱帐里、地道里、田埂上,就会有无数的人们,在小号的号音中,‘挥动着大刀长矛’,跟在部队后面,唱着雄壮的歌曲,迎接战斗!”这是作者展开的想象,战斗的号角已经吹响,中华儿女英勇无畏,不可战胜。作者描绘了一幅在田间、地头战斗的热烈场面,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五、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1痹偬《黄河大合唱》CD片段,结合课文谈体会。
2痹俅紊情并茂地朗读全文,实现情感的升华。
六、学习生字
1鼻康鞫磷肌伴场薄ⅰ罢ⅰ薄ⅰ安稀钡亩烈簟
2鄙字扩词,加以运用。
3奔乔遄中危工整地书写。特别是“炯”字右边与“同”字的区别。
七、选做题
1闭抄文中鲜活生动的词句,积累语言。
2崩识痢痘坪哟蠛铣》八个乐章的朗诵词或歌词,开展一次朗诵比赛。
[《黄河大合唱》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篇13:《散步》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点勾画,随时批注阅读的心得、体会,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并在写作中借鉴,选取一角度,学写反映家庭生活的短文。
德育目标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文章写得很美,感情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章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必然会遇到困难障碍,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课文是美的载体,学习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品评,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点拨即可。
教学准备
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歌带、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明确课文主旨;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包括对一些或用词生动、或句式精美、或辞格丰富、或描写细腻、或情感丰厚、或意蕴深刻的句段的品析;悟读课文,学习说话,表现自己生活中对亲情的感悟。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播放《白发亲娘》歌曲,学生边听歌,边欣赏画面。听毕,教师深情吟咏: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妈妈,是我们每个人情感世界的主角。我们爱妈妈!寒冷的时候,妈妈是棉被;饥饿的时候,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长大成人时,妈妈衰老了,我们该如何回报妈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先生的《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板书文题)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新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掌握音、义。
教师出示投影,检查学生词语积累情况。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汉字注音。
fēn qí( ) xìn fú( ) chāi sàn( )
霎( )时 水波粼粼( ) 嫩( )芽 熬( )过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各得其所 不知所措 委屈
教师选两位同学回答。
明确:(1)分歧 信服 拆散 shà lín nèn áo
(2)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选一个同学示范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注:“/”表示大停顿,“∥”表示小的停顿,“///”表示更小的停顿。“ ”表示重读)
3.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体味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三、请同学按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绍课文内容
1.先请几位同学依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的人物。
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方式:(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2)祖孙三代人;(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4)老年人、中年人、少年;(5)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天真可爱的孙子。
教师在同学表述的基础上,板书: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2.师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爱是桥梁,爱是纽带;(3)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4)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5)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6)互相爱护、尊重、体贴的一家人;(7)幸福家庭;等等。
教师顺势出示板书:
四、学生自由品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或强大的震撼力或思想教益等方面的内容,集体交流阅读心得,教师酌情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
1.教师指导学生可从用词生动、句式精美、辞格丰富、描写细腻、情感丰厚、意蕴深刻、角度独特、手法别致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寻。学会圈点、摘录及批注。
2.学生自由阅读,对课文进行“美”点追寻。教师巡视,掌握大概情况。
如:有的集中在对文章语言的赏析方面;有的聚焦于文章的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有的着眼于文章写景的两个段落的分析等等。
3.教师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集体交流,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如果有些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起他们注意,激发他们深入探究。
赏析文章“语言美”,可能会有如下一些问题: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提问:这四个人的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可从再现生活和体现儿子对母亲的匠心独运的爱这两个角度思考。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提问:去掉“熬”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从母亲的现状(思想压力和身体状况)角度考虑,“熬”字有“忍耐压力、折磨,承受艰苦”的意思。
(3)后来发生了分歧……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提问:“分歧”“责任”用在这里,有大词小用之嫌,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写小事用大词,显然是借散步来谈一个道理。
(4)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提问: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5)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提问: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何特点?你还能找出类似的句子吗?
明确:句式整齐、对称,有一种独特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写出了慈母孝子之间爱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类似的句子还有七句,此处省略。这种对称的句子为文章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这样写既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关于文章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可能会有如下问题出现:
(1)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明确:文章选取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内涵丰富的一个镜头--散步,加以渲染,展示人间真情,表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小见大,很有艺术性。
当然,也可以说不好,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鼓励创意。如有的同学以“责任”“三代人”“路在延伸”“背(bēi)”为标题,教师应当肯定。
(2)“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节简单,作者却写得饶有兴味,发人深思,奥妙在哪里?
明确:本文作者采用了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在情节的起伏跌宕中,体现了一家三代人温和、谦让、体贴的浓浓的亲情。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提问:这一“前”一“后”,一“叫”一“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动人情景?
明确:写出了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动人情景。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提问:“我”为什么要委屈儿子,“我”处事的原则是什么?
明确:“我”“走大路”的原因表现了“我”对老人的孝敬;母亲改变主意,顺从孙子,是对孙子的怜爱。这段话表现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骨肉亲情,从中看出“我”处事的原则是“孝”。
关于文中两个写景的段落,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写景笔墨简省,有神韵,教师可适当引申:第四段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止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和礼赞。第七段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的珍爱。两处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五、悟读课文,设置情境,练习说话
假如,当你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爸爸、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为一件事有了分歧,后来分歧得到了圆满解决。请仿照课文相关情节,学说一段话,要注意刻画家庭成员,如神态、语言、心理等。
选几位在班上交流。
六、课堂小结
莫怀戚先生犹如一名技艺高超的摄影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平凡的一个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三代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语言优美凝练、细节动人,景物描写富含意蕴,值得借鉴。是的,亲情是美好的,它像美酒一般的醇香醉人,像橄榄一般的有滋有味。我们在成长中解读亲情,我们在成熟中品味亲情,传递亲情。
七、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再写一句。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阅读课本P127林文煌的《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明理由。
活动与探究
1.写作活动设计
(1)少年的时间,许多是在家里度过的,对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散步》就是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读起来使人感到亲切有趣,容易触发联想,从而产生写作欲望,请通过生活细节来展现你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
(2)本文写景饶有诗意,也有深意,试选择你熟悉的并有所感的一景,也作这样的描述,注意抓住特点,表达自己的感情。(100字左右)
2.关于组织以“拥抱亲情、感悟亲情”为主题的故事演讲会的设想
现代家庭中,我们无不沉浸在浓浓的亲情中。有些过于平淡,你忽视了;有些比较常见,你没在意。请从记忆的沙滩上捡拾这些漂亮的贝壳吧,那就是你闪光的童年。以此为话题,组织一次以“拥抱亲情,感悟亲情”为主题的故事演讲会。
3.星期天,给同学们布置一次特殊的家庭作业,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给他们一次成长的机会,在实践中,让他们感悟亲情。
4.探究性思维训练
课文中,在我决定顺从母亲走大路,决定委屈儿子时,没有写儿子的反应和妻子的反应,你能对此进行合理而又大胆的想像吗?
[《散步》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 《有故事的成语》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我很重要》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共13篇)】相关文章: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2023-01-26
五月的青岛(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023-03-14
千米的认识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下册)2023-09-26
西师大版《翻越大雪山》教学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2024-03-12
说与写的模仿--《风》教学札记(西师版一年级下册)2023-07-2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实录及反思(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023-11-22
《村居》教学的新模式(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023-06-20
人杰与鬼雄--《夏日绝句》赏析(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023-10-26
我们爱祖国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2022-08-07
《青蛙搬家》教学设计之一(西师版一年级下册)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