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虬髯客传》有感

时间:2023-12-30 07:38:37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读《虬髯客传》有感(合集18篇)由网友“jisuqian”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读《虬髯客传》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虬髯客传》有感

篇1:读《虬髯客传》有感

读《虬髯客传》有感

初识虬髯客,于初中语文一道古文题里。虬髯客,光是虬髯二字便足以令人浮想联翩。何谓虬髯?杨彦渊《笔录》云:口上曰髭,颐下曰须,耳颊旁曰髯,上连发曰鬓。之后读到唐代皇甫曾《赠老将》,我突然明白,何谓虬髯,只从字面我便已能感受到虬髯客不拘小节的豪侠气魄。

高中却是因繁重的学业,加之寄宿学校,虽《虬髯客传》之名如雷贯耳,却一直不曾有幸拜读。

大学之后,又是另一幅光景,在中国古代小说课上,又听到老师提到了《虬髯客传》,我终于有机会一饱眼福。

虬髯客所在的时代隋王朝已接近分崩离析,天下豪强、群雄四起,正乃乱世出英雄。而虬髯客正是这样一位“龙虎之相”的豪强人物。

《虬髯客传》中,虬髯客并不作为主人公,他第一次出场是在李靖、红拂女投宿的旅店里,这是风尘三侠的第一次会面。一出场,虬髯客的行为就与我设想的性格丝毫不差,文中写道“虬髯客投革囊于炉前,取枕欹卧看张梳头”,如此放荡不羁的行为不正体现了他的不拘小节的豪放性格吗?也正如此虬髯客与李靖、红拂女产生了交集。我相信李靖的“兄之问,则不隐尔”也正是因为虬髯客的虬髯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让李靖嗅到了同类的气息。

其次,小说中提到虬髯客有争雄天下之心,这同样不让我奇怪,或者说我早已有心理准备。古代的英雄往往都有着非常奇异美丽的.胡须,就比如说三国时代的美髯公关羽。同样有着虬髯的张氏有逐鹿中原之心不足为奇。换一个角度来讲,张氏的虬髯直接或间接的决定了李世民与张氏之间必然存在着称霸天下的冲突。

以我个人之见,正是虬髯客的虬髯塑造了其风尘义侠的形象,直接导致了小说中两个至关重要的冲突点。不过可惜的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虬髯客那一袭虬髯决定了其无法建业称皇的命运。

纵观古今之人皇及位者,无一有虬髯者,纵使《汉书》中的汉高帝也不过是美须罢了。虬髯客较之李世民到底差在了哪里?论钱财,张氏“厅之陈设,穷极珍异”,论军事才能,李靖的兵法多半传自虬髯客;论人心,儒雅之士岂能比得上豪义好汉?无他,唯气而已。姑且不说虬髯带来的一股匪气,论性格就注定了虬髯之人斗不了心机玩不了城府,御下全凭一口义气一腔热血,领兵作战一把好手,可不到称雄中原,必先内部崩溃。虬髯客也是自知这一点,李世民乃“真天子也”,自己内心已经死心,,而第二次在太原,虬髯客邀请道兄去见见李世民,见的时间非常短暂,道士就出言”此局全输矣”。也就是表明了虬髯客根本没有办法挑战命运。于是乎,虬髯客转战扶桑。

篇2:《虬髯客传》读后感

《虬髯客传》读后感

从他处识英雄,从绝处读侠气――《虬髯客传》读后感

311203 浙江杭州萧山十中花雨文学社 项文琦

帝王将相繁华梦,兴亡成败转头空,传说尽诉英雄事,莫论沉浮自风流。

豪侠小说是晚唐传奇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类,当时,一方面因为藩镇割据,地方军阀各霸一方,多招募游侠之士;另一方面,民众在**的生活中,也幻想有特异能力的人为他们主持公道,豪侠小说便顺应这样的形势和社会心理兴起。而在唐传奇里,它又常与爱情故事纠缠在一起,如同花开并蒂,佳树双生,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而我读完《跋扈天朝的飞扬旧事――唐传奇》一书,对《虬髯客传》印象尤其深刻。

传奇,这两个字本身就充满了遐想的气氛,即便是杜撰,即便这仅来自民间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口耳相传的津津乐道,电能使人心向往之。《虬髯客传》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虚实相生而又真假莫辨,虬髯客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里自闯出一片明净的天空。

虽然这篇小说很有警告那些企图篡夺王位的人不要动摇李唐正统地位的意味,但并不妨碍我对于虬髯客的喜爱。虬髯客以一种最神秘的姿态出现,又以一种最洒脱的姿态离开。关于他的描写,虽明明知道是虚构,却仍在眼前幻化出他的形象。袍裾翩飞的李白,隐居山谷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一位欲上青天揽明月,一位疏影横斜月黄昏,还有那风雪夜归的林教头,他们的身上都有虬髯客的影子――不羁,洒脱。我想最适合形容他的该是骄傲,因这骄傲,他进退有据,因为骄傲,他不屑做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小人,甚至于远避东海自成一番事业。他的骄傲成就了他的英雄传奇,成就了他的侠气。

什么是英雄?英雄不该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固执,那最终害人亦害己。我们的民族向来崇尚“有志者,事竟成”,在那个百业萧条、战乱不休的年代,虬髯客又是一方豪强,早有称霸之心。然而,当他为李世民的气度所折服之后,毅然放弃多年的经营,甚至转赠钱财助其成事,这份胸襟又怎是普通英雄可比的?多年的努力说放就放,立身处世,这份避让、服输,甚至于化敌为友的合作精神,这份明智坦荡,该是真名士自风流!这是败也洒脱的英雄。而且在那个“拥兵自重,唯我独尊”的时代,他的低调更是塑造了他的特别。虬髯客不拘礼节且不过分,家藏百万却甘处“末位”,食人心肝但不滥杀无辜,“烈士不欺人,故无畏”,他的光风霁月,他能隐于幕后,更是对那些习惯张扬的.“英雄”的讽刺。

什么是侠士?红拂女、李靖和虬髯客被后世称为“风尘三侠”。司马迁对游侠作了简单的概括:“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①而武侠中更是有两种永远鲜明的主题,一是“华山论剑”,一是“笑傲江湖”,即一称霸一归隐。虬髯客称霸不成后毫不拖泥带水地归隐,散尽家财,体现了他性格中的豪爽与慷慨。红拂女身为女奴,却独具慧眼,黛玉说“美人巨眼识穷途”,她大概是羡慕红拂的。红拂身上带着初唐女子的果决与胆识,而她更是超出当时女子太多。李靖本为布衣却不畏权贵,有胆有识……侠士不是一种名称,该是一种风骨。

观现今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决定了再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悠然心境,对侠士的淡然似乎总是少了些味道,而我们的高调英雄难道还少吗?我相信,在被我们忽视的角落,那些真正的侠士,真正的英雄一直都在。

注:①出自《史记》卷一二四。

篇3:《虬髯客传》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虬髯客传》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虬髯客传(节选)

唐 杜光庭

虬髯曰:“计李郎①之程,某日方到。到之明日,可与一妹②同诣某坊曲小宅相访。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言毕,吁嘘而去。

公策马而归,即到京,遂与张氏同往。至一小板门,叩之,有应者,拜曰:“三郎令候李郎、一娘子久矣。”延入重门,门愈壮丽。婢四十人,罗列庭前。奴二十人,引公入东厅。厅之陈设,穷极珍异,巾箱妆奁冠镜首饰之盛,非人间之物。巾栉妆饰毕,请更衣,衣又珍异。既毕,传云:“三郎来!”乃虬髯也,纱帽紫衫,趋走有龙虎之状,欢然相见。催其妻出拜,亦天人也。遂延中堂,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家不侔也。四人对馔讫,陈女乐二十人,列奏于前,若从天降,非人间之曲。

食毕,行酒。家人自堂东舁出二十床,各以锦绣帕覆之。既陈,尽去其帕,乃文簿钥匙耳。虬髯曰:“此尽宝货帛贝之数。吾之所有,悉以充赠。何者?吾欲于此世界求事,当或龙战二三十载,建少功业。今既有主,住亦何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即当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心尽善,必位极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非一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荣一妹。起陆③之渐,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腾云萃,固非偶然也。持余之赠,以佐真主,赞功业也,勉之哉!此后十年,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一妹与李郎可洒酒东南相贺。”因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言讫,与妻从一奴,乘马而去,数步遂不复见。

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④缔构之资,遂匡天下。贞观十年,公以左仆射平章事。适东南蛮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国已定矣。”公心知虬髯得事矣。归告张氏,具衣拜贺,洒酒东南拜之。乃知真人之兴也,非英雄所冀。况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我皇家垂福万叶,岂虚然哉?

或曰:“卫公之兵法,半乃虬髯所传耳。”

【注】①李郎:李靖,隋末唐初著名将领,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②一妹:姓张,一代侠女,因仰慕李靖而投奔为其妻,与虬髯客义结金兰。③起陆:腾跃而上,形容平步青云,大展鸿才。④文皇:指唐太宗李世民。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与一妹同诣某坊曲小宅相访 诣:前往。

B.必位极人臣极:穷尽。

C.以佐真主,赞功业也赞:辅佐。

D.非英雄所冀冀:希望。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言毕,吁嘘而去 侣鱼虾而友麋鹿

B.吾欲于此世界求事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C.从夫之贵,以盛轩裳申之以孝悌之义

D.半乃虬髯所传耳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B.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C.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D.李郎相从一妹悬然如磬/欲令新妇祗谒兼议/从容无前却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夫妇如约来到虬髯客家,梳理,更衣,行酒,赏曲,受到虬髯客夫妇热情款待,并得到了巨资馈赠。

B.虬髯客十分赏识李靖的才能,认为他必能辅佐真命天子,大展鸿才,成就功业,夫妻二人将同享荣华富贵。

C.虬髯客也曾想争夺天下,但认识到江山非李氏莫属后,决然退出,十年之后在千里之外成就自己的功业。

D.作者借虬髯客之口,宣扬李世民为真命天子,唐朝历时长久,非出偶然的主旨,反映作者思想认识的局限性。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延中堂,陈设盘筵之盛,虽王公家不侔也。(3分)

(2)言讫,与妻从一奴,乘马而去,数步遂不复见。(3分)

(3)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缔构之资,遂匡天下。(4分)

参考答案

9.B(极:达到顶点。)

10.D(副词,表判断,是。A①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修饰关系;②连词,表并列关系。B①介词,在;②介词,比。C①连词,来;②介词,用。)

11.B

12.D(“唐朝历时长久,非出偶然”非虬髯客所言。)

13.⑴于是将客人迎接进客厅,摆设下的酒筵非常丰盛,即使王公贵族之家也不能与之相比。(3分,注意“延”“盛”“侔”的翻译。)

⑵说完后,(虬髯客)和妻子只带着一个奴仆,骑马离开,几步就不见了。(3分,注意“讫”“从”“遂”的翻译。)

⑶李靖拥有了他的住宅,就成了豪富之家,能够用这些财产资助李世民创业,于是平定了天下。(4分,注意“据”“得以”“缔构”“匡”的翻译。)

参考译文

虬髯客对李靖说:“计算你的行程,某日才到。到的第二天,可与大妹同往某个里巷的小屋中找我。你和大妹相从,结为夫妇,贫穷得什么都没有。想让我的妻子出来拜见,顺带随便谈谈,不要推辞。说完,叹息而去。

李靖策马而回。一到京城,就与张氏同去拜访虬髯客。见到一小板门,敲门,有人应声,说:“三郎让我们恭候李郎和娘子已多时了。”请进里门,门更壮阔。四十位婢女,排列庭前。二十位奴仆引领李靖进入东厅,厅上的陈列摆设,都是极为珍贵稀有的东西。箱子中的装扮的.饰物非常多,不是人间寻常之物。装饰完毕,又请去换衣,衣服也非常珍奇。换好衣服,有人传话道:“三郎来了!”正是虬髯客,头戴纱帽,身着裘衣而来,也有龙虎之气,相貌不凡。大家高兴地相见。客催促他的妻子出来拜见,也是天仙一般的人。于是引进中堂,摆设下的酒筵非常丰盛,即使王公贵族之家也不能相比。四人入席后,又叫出二十位舞女,在面前排列演奏,乐声似从天降,不是人间的曲子。

吃完饭,又行酒令。家人从东堂抬出二十个几案,每个都用锦绣织成的巾帕盖着。排列摆放好后,全部揭去巾帕,是文簿和钥匙。虬髯客说:“这是全部的宝物钱币的数量。我所有的东西,全部赠送给你。为什么?想要在这世界求得成事,就当征战三、二十年,建少许功业。现在既然天下有主,还住在这里干什么?太原的李氏,是真正的英明的君王!三五年内,就能遇上太平。你凭着奇特的才能,辅佐太平君主,全力为善,一定会做上最高的官。大妹凭着天仙般的容貌,藏有不寻常的才艺,随着丈夫富贵,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不是大妹,就不能使李郎受到赏识,不是李郎,就不能使大妹享受荣华。帝王的兴起,就会有一些辅佐他的人象有诚约一样如期而至,就象虎啸生风,龙吟云中一样,本来就不是偶然的。拿着我的赠送,辅佐真命天子,帮助他成就功业,勉力为之吧!这之后再过十年,东南方数千里之外有不寻常的事,就是我得以成事的时候。大妹和李郎可以向东南方洒酒恭贺我。”于是命家中童仆排列叩拜,说:“李郎、大妹是你们的主人。”说完,和他的妻子带着一个奴仆,骑马离去。走了几步,就看不见了。

李靖拥有了这个宅子,就成了豪富之家,得以用资财资助李世民创业,于是平定天下。贞观十年,李靖任左仆射平章事。适逢南蛮入朝上奏说:“有千艘海船,十万兵士,进入扶余国,杀死它的君王,自立为王。现在国家已经平定了。”李靖心知是虬髯客得以成事。回来告诉张氏,穿着礼服一同拜贺,向东南方洒酒祝祷叩拜。这就知道真命天子的出现,(是受命于天),不是英雄所能希望的,何况那些不是英雄的人呢!作为别人的臣子而荒谬地妄想作乱的人,就是螳臂挡车罢了。我皇家垂福于万世,哪里是虚的!有人说:“卫国公李靖的兵法,半数是虬髯客所传授的。”

篇4: 读《U客探访》有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所经历的最美的事情是神秘,它是人的主要情感,是真正艺术和科学的起源。我觉得最美妙的是“Ufo”。因为他是最神秘的东西,幽灵般的来去无影无踪。

在《U客探访》中,许多地方都能看到Ufo的真照。而这些照片中的Ufo大多是一个椭圆形的金属外壳,包围在白色的光芒里,他们在天空中留下一个模糊而又转瞬即逝的身影。有人说,U客们探访地球是有备而来,有可能是敌意,有可能心怀好意,到底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书中描述的“麦田怪圈”让我想起了一部部美国大片的情形,那里面的外星人都是来侵略地球的, 影片中的外星人科技发达,如果他们真的有一天来到了地球,我们的科技够发达吗?能够打败外星人入侵,保卫自己的家园吗?虽然暂时这一切都只是杞人忧天,但我希望在不太遥远的未来,有关外星人、Ufo的问题会被我们一一迎刃而解。

宇宙很大,宇宙外面还有更大的空间。也许人类会永远发现不了外星人,也许某一天会在宇宙的`某一处发现和我们人类长得一模一样的外星人,更说不定等我们到达外星球时,他们还会当我们是外星人呢!因此,我们这青少年要好好学习,宇宙中无数的谜团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其实,有探索才会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进步。

捧着《U客探访》,就像与未知的世界对话,那就让一个个神奇的问号,化作旅途上闪烁的信号灯,引领着我们开启世界的大门。

篇5: 读《U客探访》有感

在国庆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U客探访》,这本书让我对外星生物更加喜欢了。

从一个浩瀚的地球到无边无际的宇宙,这里面蕴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奥秘,地球与宇宙有着什么样的联系,这一切的一切都存在着谜团。

关于外星人这个话题,有着许多的推测,他们究竟是敌是友,是来访地球,还是侵略地球?他们带来的是和平还是战争?你我谁也不知道。

但是,有人说见过外星人,也有人拍过外星人的照片,照片上的外星人是银白色的椭圆形物体,四周散发着光芒,你是否已被吸引?然后人类接二连三地发现了秘密,同时又出现谜团,他们似乎在跟我们玩游戏,旧的谜团一个个解开,新的谜题又一个个接踵而至,这让我对宇宙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好奇。

一个又一个谜题,注定我们人类从出生就面临的使命,我们必须去解开,我们要伴随着科技去探索、去发现、去学习,了解那些未被发现的秘密,挖掘那些蕴藏在谜团里的知识。

《U客探访》就像一把知识领域的钥匙,带领我们去开启科学之门。从今天起,我又多了一个伟大的梦想,就是去外星球探访,与未知的生命交个朋友,顺便带它们到地球参观,让人类不再惧怕它们,和平相处,结下深厚的友谊。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向外星球进军,去揭秘无限神奇的宇宙!

篇6:读信客有感600字

文中的那个老信客,他连着那个小乡村与外面的联系,可他犯了一个信客最不应该犯的错误,这个错误对他来说是致命的,他再也无法做一个信客了。因为这件事,他失去了尽管苦,但他却非常热爱的工作。事后他很后悔,但这一切都晚了,只好把这个既让他热爱又让他痛苦的工作交给了一个年轻人,因为他深深地知道,这个乡村不能没有信客。老信客很不放心,详细的为年轻人讲解着,年轻人没有拒绝,当起了这个村与外面联系的新信客。

渐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的信客也变老了,在他当信客的十几年中,他对工作从来都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但是有一次送信发生的那件事,让他伤心极了,回到家,他当即到老信客的坟头烧了香,这位老人已死去多年。他跪在坟头请老人原谅、:从此便不再做信客。信客已不再是信客,他只是有时间带别人写信,挣钱养家。几年后,村里建起了学校,正缺一位地理老师,人们想到了信客。果然,信客讲的绘声绘色。不久,他就脱颖而出,成为了这个小学的校长。后来,信客死了,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有不少还是从外地特地赶来的。根据他的遗愿,他的墓就筑在老信客的墓傍。此时的乡人已大多不知老信客是何人,与这位校长有什么关系。

为了看着顺心,也把那个不成样子的坟修了一修。很多年过去了,在现在的社会里,所谓的信客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我们有了许多完全可以代替信客的高科技产品。但在那个时代,信客很重要,但常常受人们误解,做信客要讲究信字,老信客就是例子。虽然这些人身份非常的卑微,但我们离不开他们。

人们啊,请多给他们一点他们仅有的自尊,只是一个微笑也好,因为他们需要的仅仅是我们的关爱,仅此而已。

篇7:读《苏东坡传》有感

如果真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苏东坡,我想可能并没有这样一个词语能够完美诠释。他喜于创作,敢于谏言,勇于效力,棱角分明而诙谐幽默,风流倜傥而用情专一。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苏东坡,我想“真性情”一词是苏轼一生的关键。他的真性情使他对治理国家抱有满腔的热血与决心,因为真性情而与新党毅然对立,与朋友直言不讳,被政敌抓住把柄;又因为真性情在之后的人生中结交了各路好友,笑谈古今轶事,留下种种脍炙人口的佳话。

仕途风云

由于苏轼的才华横溢,他在青年时期便鹤立鸡群,声名鹊起。在他进京应试那年,他凭着《刑赏忠厚之至论》一文赢得榜眼。在那一年中,他先后获得了欧阳修和宋仁宗的赏识,称他具有宰相之才,可见对他的器重。但我认为苏东坡对于政治的理想和抱负可能比宰相一职还要更甚。

在神宗时期,正值王安石得志之时,他的新法改革过于激进,不说为了国库增收而加重的赋税使百姓纷纷逃亡异乡,甚至连青苗法,这本是为改善民生而推出的政策,也成了很多地方官员用强制要求人民借款去讨好王安石的工具。在司马光、范镇等人的影响下,苏东坡也成了反对派的一员。在熙宁三年和次年的二月,他先后给神宗上奏两次,其中《万言书》最为著名。在这篇长文之中,他最后一次尽其所能恳求皇帝改变主意,他从真正的公众意见出发,对皇帝阐述当下的局面所引发的后果。

从这篇文章,我们能看到他之所以一生留连官场,绝非为了功名,而是希望以己之力使皇帝认同自己的观点,从而改变当时政治的面貌与风气,真正做到“为民”而不是“为己”。为了在那个浑浊的朝廷刻出清流的影子,他不惜赌上自己的前程,甚至生命。

在另一段当权的日子,他根据神宗的遗诏,成了翰林,任知制诰。他极为诚心的为皇太后服务,经常一坐就是天黑。在之后担任杭州知州期间,由于暴雨而产生的饥荒具有很大的隐患,他赶忙向皇太后汇报民间的实情,试图解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林语堂形容苏东坡为“单枪匹马”,我认为再恰当不过。当时,政敌利用京都并未暴雨连连的因素,斥责苏轼谎报灾情,尽管质疑声不断,苏东坡却还是独自一人奋战。他不断上书,请求拨款,购足粮食。可是,他却尝试未果,甚至被扣上了“灾伤不实”的帽子,弹劾的表章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尽管如此,在之后的任职岁月中,他还是尽力阐明百姓所受的饥荒与灾难,在一次次驳回中奋勇争辩,从这当中,足以能证明他对改变新法的决心,对百姓的关心,以及在这趟浑水中直冲向前的恒心。

命运多舛

纵使苏东坡曾任翰林这样的三品高位,他一生坎坷多舛,失势的日子远多于得志的时光。可他的智慧远超常人,又对朝廷一片忠心,而下场却不尽人意,这究竟是为何呢?

是他为百姓做事不够尽责吗?不是的,他虽然官途浮沉,但不能否认,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位好官员,他为百姓做的事例足以达到彪炳史册的地步。尤其是在杭州的那段时间,他修建了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完善了杭州城的水运体系,整治了西湖,修建了三潭印月和苏堤春晓的美景。正如他自己所认为的,他足以与白居易在任的那段时间媲美。

是他人脉不广吗?不是的,纵使他曾有两段时间站在当权派的对立面,但他却与欧阳修、文彦博、范镇、司马光这样的大臣私交甚好,与范纯仁、吕大防这样常年身居高位的官员也有一定的交情,甚至还与晚年的王安石交情匪浅,这种说法显然不通。

我想他之所以几度流放,是因为他的个人气质本就与当时官场的风气不符,他十足的真性情。

这可以使他深受百姓的爱戴,也可以结交诸多真心朋友,但也因为他过于固执己见,过于追求完美,而造成他的官途不利。他横冲直撞、善于争辩的性格,而与政见不合的人针锋相对,因此得罪了不少官员。他在皇帝面前过于直率,不会去讨好,甚至在太后身边独受恩宠时,也没有抓住升任宰相的机遇。当然,这只是一部分的因素,他之所以奔走官场,绝非为了功名利禄。林语堂对他任知制诰时的评价是“在皇太后对他的恩宠下,他若是一心想要成为宰相,早就如愿以偿了”。起到最本质作用的,应当是他的笔。

篇8:读《苏东坡传》有感

世间万物,各有其华,各尽其主,此消彼长,来去得失,皆有定数。

——题记

有这样一个人,他生于宋的天下,行经江山万里,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词文旷达洒逸,仕途跌宕起伏,真实地存在于宋的历史中,婉转悠扬,处忧虑而不惊,遇风霜而无惧,虽有高才,终是命蹇,寄身四海。

他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学识渊博,涉猎广泛,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堪称千古第一全才。

诗酒趁年华

他生在眉山,长在眉山,蜀地的山水赐予他满怀诗情,青山翠水渲染了他的风采,亦静澈了他的灵魂。

他潇洒不羁,心无遮蔽,只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曾举头望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他曾游遍名山大川,看天高云阔,也曾遍尝天下美食,赏汉唐遗迹,虽有风雨飘摇,也有佳人作伴,快意无比,放歌:“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他虽有满腹诗书,但生不逢时,奈何“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几番坎坷,看事态变迁,和山摇曳,心意阑珊,也愿随闲云野鹤,超然红尘。“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事如春梦了无痕

置身官场,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更要坦荡从容,任尔东西。他的一生许多年节都在羁旅中度过,他笑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自入仕,已20余载,风骨犹在,然愈见清贫,他在杭州为官时,其表兄文同曾劝他:“北客南来休问世,西湖虽好莫题诗。”文同与苏轼一般,于世不多防备,但有所思,尽入文中,以述其快。然而他的志向高绝,心若明月,浩洁自爱的本性,却也为他埋下了祸根。

众生芸芸,爱恨交织,恩仇相随。因苏轼名扬天下,为人敬仰,有秦观之辈才学之士深慕之;亦有李定诸人深恨之。李定得王安石一手提拔,为了做官,曾隐家丧不报,被司马光斥为“禽兽之不如。”

神宗将变法失败之气,尽数落于苏轼身上,变法派内部矛盾与日俱增,神宗虽欣赏苏轼才学,喜其文章,但在李定等人搬弄挑唆下,定其罪行。

御史台遣了人来,于七月底将苏轼逮捕送至御史台监狱,待苏轼去后,御史台众兵卒趁夜围起苏家所乘船只,搜查书文,兵丁去后,悉取焚之,将苏轼书烧去了大半。

只是可怜多少繁华,又流落人间,藏入草木山水,等候世人捡去。

人间有味是清欢

建中靖国元年(11)七月廿八日,苏轼于常州的某个病榻之上,消逝尘寰,一代词宗就此逝去。

纵观他的一生,背负功名,尝尽流离之苦,想要做闲云野鹤,总难遂愿,落笔如风雨,自古无人可及。生时,不曾依恋过虚名浮利;死后,更无意后人对其生平是赞扬,亦或是批判。无论遭遇什么,经历多少,皆可如麝如兰,保持品性。

他留给后人太多佳句,太多珍贵,他超越了时代,无论去往何处,皆被以宾相待。他的存在,不为了打得天下开创新朝,但他又一直为清平盛世而努力。他的清醒,不悲凉,也不柔弱,而是一种沉静的豁达。

他在兵荒马乱的朝代长逝,把盛名留于宋词,纵万物虚幻糊涂,他仍是真实端然,人间无双。

千秋万世,一代词宗,人间只有一个东坡居士。他始终不缺那一份旷达与明净。

“转身,离去,看似寂寥的散场,恰是华丽的开始。”

篇9:读乔布斯传有感

一本好书,会让你感动,会让你有空灵飘逸感,会让你百看不厌,会让你捧腹大笑阅读作为人类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自有书籍文字伊始,人类就在阅读中传承着文化,开启心智。而一些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精华,值得后人去研究,发现。栏目为您提供以下读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看这本书前,觉得乔布斯很神,这样的人应该是完美无缺的,我的世界有两个乔神,一个叫乔丹,一个叫乔布斯,噢,还有个乔峰的也很犀利,不过后来人家改姓萧峰咯。人越长大呢,知道的事情就越多,知道的事情越多,烦恼就越多。比如渐渐的知道了那些神也是不完美的,也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也有凡人的那一面。一夜之间,全国10个城市同时出现了印着《史蒂夫·乔布斯传》首发信息的广告牌,这批广告的投放公司是网络快时尚品牌凡客诚品,乔布斯传营销中真正的赢家。此时离这本书的全球首发只剩四天时间。

最先被留意到的可能是首都机场高速路上那个30米的高架广告,上面印着《史蒂夫·乔布斯传》的首发信息,投放广告的是中信银行信用卡部。相似内容的广告牌还出现在深圳地铁通道中。

苏宁线下1000多家店为苏宁易购的预售做着配合宣传。京东商城为它买下了新浪的展示广告位。参与翻译的东西网和译言网在首页最显著的位置上挂出它的封面。腾讯为它制作了专题网页,优酷为它制作了视频网页,巨鲸为它制作了音乐网页—这些二级域名的官方页面,意味着很多年后读者依然可以方便地看到与这本书有关的新闻、视频和音乐。

除了实体书,出版方中信还首次尝试同步发行畅销书的电子版,跟唐茶合作的《乔布斯传》电子版11月1日出现在苹果商店中(原定跟实体书同步发行,因为苹果商店的审核出现延后),当天即成为中国区付费排行榜的第一名。实体书在发行1个星期后,销量达到67.8万册。“只要渠道有断货的消息传出,印刷厂就开机印刷补货。”中信出版社品牌营销总监孔彦说。

你几乎可以在线上任何一个主流的购物渠道看到它的预售信息,当当网、卓越网、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快书包还有凡客诚品。当你在百度或谷歌搜索“乔布斯传”,你会同时看到多家公司为它做的关键词推广。在网络之外,覆盖全国的30家主流书店在同一天为它的发行准备了促销活动。如果你持有中信银行的信用卡,还可以直接回复短信提前订购这本书。

不算《圣经》的话,这可能是图书发行史上最热闹的一次营销。对它的关注从它还是一项写作计划时就开始了。一家有影响力的出版机构曾计划出资100万美元竞购版权也未能签约。拿下中文版权的中信出版社从询价开始就被要求签下保密协议。中信出版社为此成立了20人的专案小组,负责这本书的出版和推广。不过,尝试过五花八门的策划后,中信出版社发现他们要做的其实是选择“不去做什么”。

他们舍弃了花哨的腰封,甚至拿掉了习惯性放在扉页上的品牌宣传文案。在中信出版社最初的计划中,他们会邀请一批签订了保密协议的名人提前阅读,写出读后感,然后结集印刷,作为精装版里附赠的小册子,优酷网站的创始人古永锵就是其中之一,他写了将近6000字的读后感。但这个策划不了了之。曾被当作重头策划的演唱会也被取消了。“越做到最后,就越觉得很多事都是多余的,这本书从设计到销售都应该更简洁,更乔布斯一点。”孔彦对记者说,她也是《史蒂夫·乔布斯传》专案小组的执行负责人。

孔彦计划中的很多事最后都重新计划了。这本原定20××年2月出版的传记,先是受乔布斯离职的影响提前至20××年11月21日,又因为乔布斯的突然病逝,提前到20××年10月24日。优酷在9月初确定成为《史蒂夫·乔布斯传》的官方视频网站,steve-jobs.youku.com与书的发行同步上线。优酷网高级运营副总裁魏明对《第一财经周刊》的记者说:“这是读者看书和视频同步的一次探索,我们的视频都是按照书里内容的顺序排下来的,当时优酷的编辑在出版社里关了好几天,对照着书制作视频。”优酷为自己定制了一批书,准备作为活动礼品送给用户。

巨鲸网就是中信出版社原计划里演唱会的合作组织者,虽然演唱会取消了,但作为音乐合作网站,巨鲸网也为这本书制作了二级域名的主页,读者可以试听书中提到的那些让乔布斯着迷的音乐。新浪网因为没有抢到官方网页的合作多少有些不甘心,不过中信在新浪微博上为这本书申请了官方微博。

结果就是,似乎你在哪里都能看到这本书,不仅仅是印象里与卖书相关的渠道。公司们将与《史蒂夫·乔布斯传》建立联系看作提升品牌形象的机会,没有人想错过这趟顺风车。

中信银行信用卡是这本书的合作伙伴之一。除了户外广告和邮寄账单上的推广,在公开发售前,他们通过短信向400万活跃持卡用户发送了预订邀请,持卡人直接回复信用卡后四位和一个代码就可以订阅这本书。有1万人通过这种方式预定这本书,这批订单23日就开始安排发货,以保证持卡人可以在24日全球首发第一天就拿到图书。

人人都记住了凡客是因为它把营销做出了书的边界。因为同步搭售T恤,还赠送徽章等小物,凡客居然成了这本书最热门的卖家。在Techweb做的一个投票中,有71.1%的人选择在凡客购买《史蒂夫·乔布斯传》,远远领先当当网和卓越网。而在卓越网之前的预售订单里,也有不少人最后取消,改投凡客。

凡客诚品的创始人陈年曾是卓越网的执行副总裁,凡客跟中信出版社的合作由高层之间直接敲定。凡客官方微博从10月20日就开始为这本书的营销预热。投放到全国10个城市的500块广告牌(数据来源未经证实)由凡客品牌部和远山广告共同完成。“做了8个版本,陈年都不满意。有的版本是字体不满意,有的是提炼出来的文字不满意,最后,我们决定突出书本身,还选了乔布斯的一句话写在上面─‘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当时另一个版本选的一句话是‘Stayhungry,Stayfoolish’,最后我们还是选了一句通俗易懂的,那句英文的印在了乔布斯帆布包和徽章上,这些产品都在凡客销售或随书赠送。”凡客诚品副总裁杨芳说。

9月,中信出版社总编辑潘岳在说到这本书的营销规划时,曾提到“饥饿营销”这个词,不过,看起来中信出版社最终采取了完全相反的策略。几乎每个合作伙伴都想拿到“独家”合作,但中信出版社并没有把独家授权给其中一家,而是接纳了每一个合作方,开拓尽可能多的合作渠道。为了延续这本书的营销热度,中信还将于11月18日举行一场乔布斯精神分享会,活动地点定在国家大剧院。

孔彦希望能统计出合作伙伴为这本书投放了哪些广告:“我还没拿到数据,我们想尽可能统合它们的宣传做一些策划,比如凡客这个,我们策划了一个上传与《史蒂夫·乔布斯传》广告合影的有奖活动。”

但中信可能没想到这些合作点亮了凡客这样的电商,对于后者而言,用不着代价昂贵的版权费用,还可以利用自己现成的渠道把乔布斯的照片铺满10个城市的公交车站。丁香园cTo冯大辉在问答网站知乎上总结:“凡客为何如此积极地宣传《乔布斯传》?01搭车做品牌形象宣传;02算一下,凡客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是多少?而买这本书的人是否一定是凡客的用户,转化率你猜会怎样?凡客赚大了。”

篇10:读《贝多芬传》有感

最近看完了法国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小说家、传记文学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罗曼罗兰的作品,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贝多芬传》,看完后我想了很多很多……

当我们听贝多芬的著名乐曲时,你会看到一个真正的贝多芬出现在你面前:他把自己的精神和肉体融入音乐。当我们听到《第五交响曲》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贝多芬是一种自然的力量,抓住了自然的精神,与之斗争。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

贝多芬声乐领域,涉及歌剧、清唱剧、弥撒、康塔塔、合唱幻想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

贝多芬破了传统的形式结构,动机型的主题运用和动力性的乐思发展,使音乐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力量。

就像《英雄交响曲》倾诉的一样,贝多芬的生活就像一个雷雨天:早晨明亮平静,但有巨大的阴影闪过,悲壮的雷声轰鸣,充满了可怕的沉默,黄昏的时候,雷雨酝酿,然后电闪不停,暴风雨来临。狂风骤雨之后,明媚的日子又出现在眼前。

贝多芬的一生就是这样,他一直被卷入了激情和悲伤的漩涡中。在他生命的最后,他幽默地说:“看啊,喜剧结束了。”

贝多芬的一生也应该是一个词:痛苦和快乐是共存的。

我喜欢《贝多芬传》!

篇11:读《苏东坡传》有感

古今文人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苏东坡。喜欢他的博学多才、重情重义,喜欢他的刚烈似火、坦荡潇洒,也喜欢他的风趣幽默、随遇而安。自然而然地,就寻了些有关苏东坡的书来读。但读来读去,还是觉得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更对自己的味口,原因有三:

其一,是它的严谨。

林语堂先生生于1895年,逝于1976年,曾2次获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是东方用英文写作的第一人。他也许不是近现代最伟大的中国作家之一,但一定是近现代把中华文化介绍给西方最成功的中国学者之一。林语堂逝世时,《纽约时报》曾用大篇幅介绍林语堂的经历和他的贡献,并评价说:“他向西方人士解释他的同胞和国家的风俗,想望,恐惧和思想的成就,没有人能比得上。”1936年举家赴美时,林先生就随身携带了大量关于苏东坡的考证以及苏东坡的著作。在对苏东坡资料翔实研究的基础上,他裁剪取舍,融合西方传记的笔法,最终于1947年完成了这部轰动一时的名著,成为与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吴晗的《朱元璋传》并称的“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正如本书的译者、台湾著名翻译学家张振玉先生在“译者序”中所说的那样:“传记作家,要有学者有系统的治学方法,好从事搜集所需要的资料;要有哲学家的高超智慧的人生观,以便立论时取得一个不同乎凡俗的观点;要有文学家的艺术技巧与想象力,好赋予作品艺术美与真实感,使作品超乎干枯的历史之上,而富有充沛的生命与活力。”而林语堂先生在写作《苏东坡传》时,于考据、义理、词章方面都下足了功夫,曾“读过他(苏东坡)的札记,他的一千七百首诗,还有他的八百通私人书简”。正是这些“笨功夫”加上自身的才气,铸就了这本不朽的巨著,让中国的人物传记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也带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位真实可信、性格鲜明、形象饱满、可亲可敬的苏东坡。

其二,是它的文采。

林语堂先生是民国的传奇大师,学贯中西,才高八斗。他曾经说自己,“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可惜生不逢时,所处时代军阀混战、列强欺凌。为了躲避战乱,他的一生也是颠沛流离。但这样的人生际遇带给林先生的不是苦闷而是幽默。这种幽默饱含了人生的智慧,总是能够在一两句话间,或者一则小故事中,去点破、领悟生命里的一些无奈,更重要是懂得如何与无奈相处,甚至化无奈为力量,从中看到光明。林著《苏东坡传》共二十八章,将苏东坡的人生分成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和流放岁月等四段,有政治、有情感,有生活、有事业,有欢喜、有苦闷……林语堂先生用如椽大笔,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六十余年的人生岁月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读过这本传记,你才会真正理解什么叫行云流水、什么是妙笔生花,整个阅读的过程就是一种酣畅淋漓、至情至性的享受。读罢合书,可以感受到作者文字功底之深厚:犀利中不乏幽默,幽默中包含感悟,感悟中自带思考——关于人性,关于人生。书中的每一段描写都可以单独摘列出来以飨读者,真正做到了他所记载的苏东坡对写作文章的形容:“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当然,这也得益于译者张振玉先生的良苦用心和文学造诣,历经两载、字斟句酌,将这本用英文写就的传记翻译得精致典雅,基本上没有英文译成中文之后的那种隔应感,甚至很有些像林语堂自己的行文风格。

其三,是它的热爱。

苏东坡是林语堂一生的挚爱。虽然相隔800多年,但在林先生的笔下,苏东坡正如自己的忘年至交,仿佛亲眼见证了苏东坡“竹杖芒鞋,一蓑烟雨”的平生,写苏亦是评己。在林语堂的这本《苏东坡传》中,充满了对苏东坡满满的赞誉:他在“原序”中写道,“现在我能专心致志写他这本传记,自然是一大乐事,此外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吗?”又评价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苏东坡)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正是带着这种浓浓的苏式情结,在这部传记中,林先生用详实的资料、准确的诗文和恰到好处的文笔,还原了苏东坡大起大落而又旷达乐活的一生。他自己也坦承:“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喜爱哪个诗人,完全是由于一种癖好。我想李白更为崇高,而杜甫更为伟大——在清新、自然、工巧、悲天悯人的情感方面更为伟大。但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恕我直言,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苏粉”之情溢于言表。如果不是因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又怎么能够跨越千百年的时光阻隔,把《苏东坡传》写得如此色彩鲜明、感情丰富?林语堂之爱苏东坡,著于笔端,不加掩饰,完全是一个赤子在写另一个赤子。我想,很多时候,他似乎已经忘记自己是林语堂还是苏东坡,或者他已经把林语堂和苏东坡写到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苏东坡就是他对世间人性的解读,对人情冷暖的认知,对自我价值的剖析。这种深入骨髓的写作,焉能不打动人心?因为热爱,方能参透,所以他对苏东坡的评价才会如此贴切传神:“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这也成为历来研究苏氏之人士所必引的语句。

不过,也许正是由于林语堂先生对苏东坡的偏爱,所以《苏东坡传》中对当时另一位政治名人王安石,表现出了强烈的厌恶感,甚至将一篇攻击王安石的伪作《辨奸论》也算在苏东坡的父亲苏洵身上;就连王安石的怪癖性格,都成了他沽名钓誉的罪状。我对王安石的认识并不全面,但我以为,在当时的历史状况下,王安石推行新政并没有错,宋朝也是需要变法的,而且苏东坡也是同意变法的,只是王安石采取的方法过于自负、手段有待商榷。但在林先生的笔下,王安石“永远是个困于雄心而不能自拔的人,成为自己梦想的牺牲者,自己的美梦发展扩张,而后破裂成了浮光泡影,消失于虚无缥缈之中。”这个评价未免过于苛责了,或许是林先生太替那些在新政中遭遇迫害的文人们悲痛了吧。对于改革者,无论其最终结果如何,我都认为,至少他应该算是时代的勇者。

捧读《苏东坡传》,时时都会被这位伟人的旷世才情和人格力量所激荡。“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就是那个真实可爱的苏东坡——林语堂最喜欢的文人,也是我最喜欢的文人。斯人已如清风去,但“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

篇12: 读林肯传有感

人生之路漫长又坎坷,人生之旅中充满了成功与失败,布满了玫瑰和荆棘,在艰难的跋涉中,我们选择了成功,同时也就选择了失败。

人们往往都希望自己成功,去收获那片喜悦,然而却害怕面对失败,害怕体味那份苦涩,近日,我在一本书中读到一个人的简历,面对那一串串的数字,我震惊了,也感动了。

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4岁,生意再次失败;25岁,当选州议员;26岁,情人去世;27岁,精神崩溃;28岁,竞选州议长失败;31岁,竞选入团失败;34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37岁,当选国会议员;39岁,国会议员连任失败;46风,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51岁,当选美国总统。

这个人就是林肯,是公认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他,就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一次次的崛起,一步步地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大凡成功的人,他们都是一段从零开始的艰巨里程,都经历过失败,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是因为他们经历了比我们更多的失败,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一步步地成功的。

书中阐明了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当我们真正地明白了,理解了失败的伟大意义,我们便也懂得了:我们应该感谢失败。我们学校曾经进行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感恩教育,提倡感谢曾经给过我们帮助的人,甚至是陌生人或敌人、对手。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工作等更加顺利,而打击过我们的对手、敌人却能锻炼我们的意志,让我们跌倒了再爬起来。其实文章所说的“感谢失败”也是这个道理。

有人说:失败,是一块调色板,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五彩缤纷,绚丽灿烂,如果没有失败,就没有人生的大起大落,也就少了那份执著,少了那份激情,如果没有失败,生活便过于平淡,也就显得苍白无力,让人觉得索然无味,没有了大苦大乐,没有了欢歌笑语,生活也就如一潭死水,失去了应有的风采、光华和生机。我觉得我的工作生活确实经历了不少的成功与失败,当然,这些与伟人们的失败与成功是不可相提并论,简直就是连“小巫见大巫”都谈不上。但我发现经历了失败,我从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吸取经验教训,为成功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为下次更好开展活动、为以后的教学工作而积蓄力量,孕育希望的种子,变得更坚强。我相信我们的毅志也会在无数次的挫折中磨炼得更加顽强,我们的信心了也会随着那份执著更加坚定。

我想:大凡伟人能成功,大多数经受失败的挫折。我们要想得到玫瑰,就必然要准备接受失败的利刺,我们要想使自己快乐,就必然要经得起失败后的调节,还是那句话: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

篇13: 读林肯传有感

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英雄的社会――在它短短的二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是,这些人大多出身低微,完全依靠自身奋斗,最后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甚至成为国家的总统,改写了国家和世界的历史,美国18至1865年在任的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就是其中的一位。 曾看过几本《林肯传》,但给我震撼最大的却是美国作家戴尔・卡耐基所著的《林肯传》。这是一部激励百万民众的成功读本,全书用寥寥十几万字简洁清晰地再现了林肯英勇伟大的一生,并将其众多的高贵的品质展现给读者。林肯的一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戏剧,开端平淡、发展曲折、高潮迭起、尾声宏大,落幕时赢得无尽的掌声。

艰苦的童年塑造坚毅的品行

1809年的严冬,在一片荒地边缘的一个木屋里,亚伯拉罕・林肯出生了。随后,他在一个丛林中度过了十四个春秋,住着铺着树叶和兽皮的肮脏的小茅屋。林肯的生活中过早的承受了亲人的早逝带来的悲伤,9岁时,他的母亲就染肺结核病逝了,而他和父亲从来没有象和母亲那么亲切的感觉。17岁时,他的姐姐有死于产房,这和他姐姐在婆家过度的劳作不无关系,林肯第一次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也知道了什么叫为富不仁。虽然林肯的生活经历非常坎坷,但我们从来没有看到林肯有过愤世嫉俗的行为。这可能是是与生俱来的,本性如此吧!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本该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却显得这么艰苦,但这正好造就了林肯吃苦耐劳、顽强不息的品格,他不但健康长大,还接受教育、参加演说、开律师事务所、当选总统、废除奴隶制。伟大的林肯做到了,他成为黑人的救世主、美国的英雄,甚至是全世界的偶像。

书籍是最好的老师和朋友

林肯的父亲是木匠,他只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个好木匠,长大有口饭吃。好在他的继母是个尊重知识的人,坚持让孩子们去读书。但是林肯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加起来只有一年,而且他的老师都是一些信巫术,只知道地球是扁平的流浪者,但是林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培养了自己热爱知识,渴求学问的品质,他对有字的东西有种难以割舍的喜爱,只要有机会无论是一张报纸,还是一本书,他几乎 都会抓住如饥似渴的读上几遍。

当获得了总统提名之后,他有过这样一段话:“到了该念书的年龄,我却所知甚少,而且除了朗读、书写及运算以外,我就别无所学了。由于没上过什么学,这些预先准备好的演讲稿也只能基于个人极其有限的知识积累。迫于需要,我也必须时时刻刻注重再学习。“是读书扩展了他的视野,增长了他的见识,并最终改变了他的人生。纵观林肯的一生,阅读在林肯的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没钱,他就去借书籍、报刊以及一切印刷品。可以想见,书已被林肯视为生命。到地里干活的时候,他带着书本;当马儿们站在玉米地边上休息时,他就坐在篱笆顶上看书;晌午时分,当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他却独自在一边,一手拿着玉米饼,一边捧着书,投入到字里行间之中。正是这种坚持,这种毅力,成就了林肯的事业――律师、演讲家、总统。

我们也许不能像林肯一样,拥有那么多可贵的品质,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学习他对待书的态度。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生活条件已优于那个年代很多,我们随手可得的优秀书籍刊物也远比那个时代丰富,可我们读书的兴趣却削减了太多。或将其作为消磨时光的工具,或将其作为完成任务的应付。我们把更多的时间泡在了电视剧里,消耗在了互联网上。知识快餐虽然方便快捷,可用整个身心投入到书中所获得的精神财富是无可比拟的。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以林肯对书的这种感情所鞭策和激励,从书中汲取养份,让读书成为最寻常的事情。

最伟大的力量是原谅和宽恕

林肯的一生,实在太不幸,几乎没有幸福的日子。只是不断的遭遇失败、挫折、还有折磨。他能够坚持活着,实属不易,更不用说他没有放弃他的原则和观点了。 在他的身上,始终闪现出人性的光辉――善良、勤奋、吃苦耐劳、顽强不息、宽容等等。

当我读到他在经历威利小儿子死时,感触很深。当时政客的斗争,妻子的咆哮,无数平民的骚扰,还有北方军队的屡次失败,人心惶惶,而他还要面对最心 2

爱小儿的离去。他说的一句话很感动我,我写下来共勉:“可怜的威利!我苦命的儿子!我的小天使啊,他不属于人间,他被召回天国了。我太伤心了,太伤心了!” 悲天悯人的林肯,始终在绝望的环境中坚持着自己的立场。

他的包容,让我感到他几乎是上帝的化身。对待万恶的南方奴隶主,对待癫狂无礼的妻子,对待所有的刁难者,他选择的不是抱怨、痛恨或是报复、惩罚,而是原谅和宽恕!我无法不对他的慈悲和宽容动容!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一直坚持下去?是他宽广的胸怀和仁慈的良心!他的隐忍和包容,让我感到自己的渺小。我无法忘记他时常说的那句话:“上帝请原谅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

永远的林肯

林肯的父亲有种不安分又好奇的性格,总是不停地在寻找着发财致富的机会,不停地追寻着带来好运的时机。所以林肯的成长过程中曾多次搬家,林肯都搞 不懂自己的故乡应该是哪里。 什么是故乡?像他这样一个在二十年中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跟随父亲几次三番 离乡背井的年轻人,肯塔基州,印第安纳州和伊利诺伊州在他眼前如同过眼云烟,他从何产生一种故乡的感觉呢?我们只能说,他的故乡是美国!这注定了他的一生都将为全美国的独立而奋斗。

然而,伟大正直善良的林肯被刺杀了!那时他才刚过56岁,林肯死后,美国上下一片混乱,举国悲痛,刺杀林肯的人被绞死,人们都咒骂刺杀林肯的人,可以看出林肯多么受美国人民的拥护。林肯太累了,或许死亡才是一种解脱。他的魅力真正影响了千秋万代!

篇14: 读林肯传有感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我最喜欢一本外国书――《林肯传》。它教会了我许多道理。如,做自己的事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每个人都要奋斗才能成功。

从书店买回时,我上看看,下看看,那眼神,仿佛是罗丹在打量雕塑。我给它穿上了“衣服”――包书皮。整天拿着它爱不释手。林肯本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去竞争美国总统,我非常惊讶。更让我惊讶的是,他出生在一个狭窄的帐篷中,他的爷爷以打猎为生,他了妈妈是个私生子。在那个年代,她是没有尊严的,谁都没想到,这个孩子将来可以当上总统。到死的时候,林肯又是那么坚强,一个人刺杀了林肯,子弹打进了林肯的脑袋里,离眼睛只有几厘米。他却顽强地活了7个小时,后来那个刺客被绳之以法。

书中还写到一件事:林肯本不想竞选总统,他是被妻子强迫去的,不然的话,林肯当时不可能成为美国总统,而是继续在他的家乡当律师。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道理:一个成功的.人背后,一定有一个严厉的督促者。林肯为了黑人的解放而奋斗,他的故事广为流传者。

虽然这本书现在不知道在哪里去了,但是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无限快乐。《林肯传》还给我许多启示::人要坚强,方成大事。

篇15: 读林肯传有感

穿越几百年前,腐败无能的黑暗社会里,有一个纯洁的灵魂放射着美丽的光辉,照亮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前世即使经历了太多的不幸,来生也一心为民。

提起总统这个词,很多人都会想到荣耀;的确,史上一代又一代的总统为他们的国家奉献出来许多,他们大都出生名门望族,身世坎坷。今天这本书中介绍的这位总统也不例外。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林肯这一生真可谓是跌宕起伏,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酸甜苦辣。当人们看见他站在讲演台上那慈祥的微笑,很难体会到背后的辛酸。林肯这一生都被悲伤束缚着,即使有短暂的光明时期,也很快会被突如其来的一盆冷水浇没了希望之火;书的一开始,就介绍了林肯家庭的不幸。在他还小的时候,母亲就被一场疾病给收走了。当他步入爱情的殿堂,准备接受命运的洗礼时,未婚妻却因病痛离他而去.;他的四个孩子中最后只有一个活了下来.....这种感受,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那种感觉,就像不公平的待遇从他的头顶猛地钻入,直逼钻进他那被命运折磨得十分脆弱的心;那悲伤在他身体里打了一个弯,最后化成两行无助的泪水趟落……他在爱情的激流中挣扎,在命运的安排下无奈听从。走上事业道路,前方的绊脚石显得更多了。就单单在经济方面,林肯两次经商却被均告失败,并签下了十几万元的债务;当他好不容易挤进竞选的人流并抱着极大的期望时却屡次遭到失败,十一次竞选有八次失利。面对挫折和失败,弱者这能低头叹息,但林肯却一直没有停止他对命运抱有乐观态度前进到脚步,他的一句名言让几乎所有准备相同命运低头的人重新振作起来:“虽然心碎但依然火热,虽然痛苦但依然镇定;对付屡战屡败的最好方法就是屡败屡战!”他正是凭借这种屡败屡战的顽强抗争的精神,硬是顶着风雨前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林肯在1860年当上了高高在上的美国总统。

由于小时候生活的背景,林肯考虑到有许多人正遭受着命运的不公,他并没有像有些总统那么骄慢;他给人留下的永远是一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林肯最大的特点就是宽容大度,他的包容让我甚至感觉他是上帝的化身。面对一切刁难他的人,林肯选择的不是报复,而是原谅和宽恕,他用他博大的胸怀包容了每一个他身边的人,不论他们是谁,来自何方。

林肯最大的功绩就是解放黑人奴隶。当地位地下的奴隶们饱受残暴专制的折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时,林肯用他那双天使一般的手为他们抚平创伤,并将他们从封建的社会中拉了回来,彻底改变了他们的身份和命运。当他站在台上朗读宣言的时候,当他正式宣布解放奴隶的那一刻,全场欢呼了、沸腾了!人们簇拥着这位伟大的总统,伟大的领导者,向他献上自己最真诚的祝福和拥抱。

但是,再开明再纯洁的总统也抵不过反对派的贪婪于凶恶。1865年林肯在剧院看表演时不幸遇刺身亡,享年56岁。我们谨此书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总统,我们心目中英雄。

来是无奈,去也匆匆。鲜花伴随大理石墓碑,你的名字,你的魅力,永远刻在人们心中。

篇16: 读林肯传有感

读完了《阿伯拉罕・林肯传》,对林肯的一生的成长经历有了一定的认识。伟人之所以为伟人有他的不同于凡人之处,但他首先是一个凡人。林肯是以凡人入场,以卑微之身份,从一片洪荒中走来,走过飘泊的年代,走过战争的年代,成长为一代杰出的总统,一个伟大的人物,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人。

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这位总统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马克思曾这样评价过他:“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他似乎习惯于一次次的失败和一次次遭人耻笑的经历,他似乎也从不忘自己应该持续的对莎士比亚的激情和充满风趣却又不失风度的幽默笑话,更有他那可以称之为天生般的演讲口才和优美地遣词造句的手法。当小贩,他可以为多收了别人5美分而走上几十里路去还钱;当律师,他可以无偿地无私地为正义的一方服务,无论他做什么,从不忘职业道德的真理。在政治之路上,他从社会的最底层,直至权力的顶峰。在每一次升级的攀登当中,林肯都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一条荆棘密布的道路。似乎,顺利与他无缘,失利与他结缘。幸运的是,他最终还是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成为了美立坚合众国的总统。林肯,用他的人性光辉和智慧证明了自己就会是一个国家的伟大总统,一个最受人崇敬的总统。

如果要我总结一下我究竟从这本书中获得了什么,我只想说,人格是锻炼出来的,伟大的胸怀是练就的。生命只有一次,但只要做个真正的人,做对得起历史对得起国家和人民的事,那么就不枉此生不虚此行。伟人首先是普通人,因为他做了伟大的事才成其为伟人,而他能够做成伟大的事,和他自己有关和他所处的时代有关和他所遇到的机遇有关。因为这样,每个人都有了自己存在的理由。我们无法成为完人,但是我们能够成为更加完善的人;我们无法都成为伟人,但是我们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反射一点人类智慧和心灵的光芒。

现代青少年心理极其脆弱,自杀、离家出走等事件时有发生,令人担忧,人们不禁感叹:难道祖国的花朵就这么经不起风雨?当你迷惘时、痛苦时、失意时、那么就请你看看《林肯传》吧。这个伟大的男人忍受过人类所能忍受的最多的创伤和煎熬,他的善良仁慈和正义的心,也未能给他带来过一天的幸福或者快乐,他的艰苦奋斗,他的隐忍,他的深深的哀伤,为美国人民带来了和平和统一,却也终结了自己的生命。林肯走了,他仿佛也带走了人间所有的不幸和悲惨的故事,带走了人间所有无奈和挣扎。

在自信力,坚毅,忠诚,把事情搞定的能力之外,我突然发现我忽略了一件东西,一件和自信力一样,属于人间伟大的领袖们的东西,那就是:宽容。林肯从不批评任何人,对于悲惨的生活他也从无怨言,尽管他时刻处于深深的悲哀之中,但他却总是为别人带来欢笑。对于林肯那因宽容而生的隐忍,任何悲伤的笔调都难以形容,但我从内心深处崇敬着这种隐忍的伟大。相信当你看过《林肯传》之后,也会对林肯的宽容产生永生难忘的印象!

篇17: 读林肯传有感

这个寒假,我阅读了一本老师推荐的书,叫《林肯传》。我刚看了几页,就爱不释手了,于是,我坐在书桌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林肯传》主要介绍了亚伯拉罕・林肯一生的传奇经历。林肯从一位西部拓荒者的儿子,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律师,几年后,他又跻身于政坛之中,致力于维护联邦的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的使命,虽然他屡战屡败,但解放黑人奴隶的意愿支持着他屡败屡战,最终入主白宫,并带领人民打赢了南北战争。他这传奇的一生,令人唏嘘不已。

在这本书里,最令我敬佩的便是林肯的不畏挫折。在他参选期间,他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次失败,就连他当上美国总统,他还是不断经历挫折,可是,林肯他有丝毫的气馁吗?没有,丝毫没有,有的只有越挫越勇,迎难而上,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精神与观点。这种表现真是令人赞叹不已。这要是换作我,我肯定早就灰心丧气,更别提继续参选了。比起林肯,我真是自愧不如。我平时,考试一没考好,就会灰心丧气,有时甚至还想哭,但伤心完了以后呢,却又没有行动。这样子,谈何成就一番事业?更有甚者,遭到老师的一句批评,竟会大发脾气,就算家长劝说也无济于事,反而越闹越厉害。就这样,完全经不起挫折,长大以后能干出些什么呢?所以,我一定要改掉自己经不起挫折的坏习惯,进而养成林肯一样,越挫越勇,不怕困难的好习惯,只有这样,将来才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林肯还有一点令我敬畏的便是他的宽容大度、不与别人斤斤计较的优良品质。当战争部长斯坦顿,国务卿苏厄德骂他是一只讨人厌的大猩猩,一个白痴,一个饭桶时,他没有暴跳如雷,去找这些人理论,而是以博大的胸怀宽恕了他们,这样,才令人不仅对他赞叹不已,对他的敬意也是油然而生。可看看林肯,再看看我,真是令我惭愧万分。在日常生活中的我,只要别人微微骂我一句,我就会顿时暴跳如雷,不经过一点思索地,冲上前去,和他吵架,长久以来,同学们便不喜欢我了。这样是不对的。只有“宰相肚里能撑船”,只有宽容大度,不与别人斤斤计较,才能取得成功。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篇18: 读林肯传有感

几度花开花落,几度云卷云舒,几度日月更替,无论经历多少轮回,林肯永远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风景线……――题记

不知是什么牵动了我那颗无知的心,让我无法再释怀那一个伟人――林肯。

是命运的不堪吗?也许吧;是生活的贫困吗?也许吧;是坚定的信念吗?也许吧……读完这部书,我才了解:是他的理念,是他的虔诚,是他的友爱,是他的坚持与追求,给了我那颗无知而又懵懂的心一重击。我不是一位歌手,无法用歌声唱出心中的崇拜;我不是一位舞者,无法用舞姿跳出心中的敬重;我更不是一位诗人,无法用诗句诠释心中的景仰。我敬重林肯,不止因为他的伟大举措,更因为他那崇高的信仰,不变的理念,执着的追求。我假设过:如果我出生在那个时代,出生在一个黑奴的家里,我的命运会是怎样的,我又该何去何从?我茫然了,从未有过的茫然,茫然之余更多的是害怕与逃避,我相信我抵抗不了命运,也许还会在某个角落。寂静的等待死亡的降临。我畏惧,我没有林肯的勇敢;我迷惘,我没有林肯的理智;我无知,我没有林肯的深思熟虑。一切的一切都暗示着我将以惨败而告终。不是我自卑,而是我根本无力面对那样的境况,我不得不由衷地佩服能与命运抗衡的林肯。心中不禁升腾起一份敬重,在沸腾的血液里回流,那一份敬重,不必语言的修饰,它就在那里,永远不会消失,就像金子,无论焚烧多少遍,它依然光亮。

岁月的涟漪在时间的河面上荡漾,雾霭从土壤中升起,有一种蒙昧的香甜,我不了解,物是人非的今天,还有多少人记得林肯,能记得他的成就,但唯一确定的是林肯将会是我现在直至未来的头号历史偶像。

在这本书中,林肯给我的印象是自立,沉默,热爱学习,可是,反省自己,我与他的距离那是几倍的十万八千里。他自立刚强,而我还像个孩子,不成熟,不懂事,只期盼属于我的那一份关怀,光是这一点,我就与他相隔甚远了。不仅如此,我马虎,我大意,从不会留心观察身边的一切,而林肯呢?总是尽他所能来学习,在他面前,我又是一败涂地。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只有逆境才能铸就人才,人就像刀,只有经过磨练,才会锋利。英雄不问出处,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英雄只屹立在困境的背后,无论是高大还是矮小。

几度花开花落,几度云卷云舒,几度日月更替,无论经历多少轮回,林肯永远像巨人一样屹立在我心中,那是我的偶像,我的上帝……――后记

读《信客》有感

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

《崔景拜师》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晋文公重耳原文赏析及习题答案

《聊斋新义》读后感读书心得精选

新时期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

我与庄子作文范文

关于幼儿数学必读书目推荐

不三不四的意思是什么_不三不四造句示例

读《虬髯客传》有感
《读《虬髯客传》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读《虬髯客传》有感(合集18篇)】相关文章:

浅谈乡土历史教学资源的开发2023-06-29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阅读题及答案2022-05-07

董行成善断文言文翻译2023-01-27

苦学棋优秀作文2022-07-23

形容人物的四字词语2023-05-14

有关盗墓的传奇故事2022-11-02

书房五字对联2022-12-19

九九重阳节趣味对联2022-10-18

传奇故事之扇子和箱子2022-09-20

《挂席江上待月有怀》翻译赏析2023-09-1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