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短文读后感((集锦20篇))由网友“垃圾一样吃东西”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巴金短文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巴金短文读后感
太阳落了,月亮升起;月亮落了,太阳升起。因为有太阳、有月亮,所以世界总有光明。尽管乌云暂时遮住了那些光,但一想到太阳会升起、月亮会升起,我们的未来就充满了光明。太阳和月亮早已点燃我们的心灯,这盏灯足以照亮我们漫漫的旅程。
飞蛾破茧而出,在那黑夜一样的茧里,它盼望着光明。终于感觉到光和热了,它睁开眼睛、展开翅膀。一盏灯亮着,灯火在默默燃烧着,但是飞蛾听见火的声音,听见火在呼唤――让我们一起燃烧吧,燃烧是最美丽的飞翔、最美丽的舞蹈。于是飞蛾振翅欲飞,满心的激动让它全身发抖,但是一感觉到光和热落在自己的身上,它便不再紧张,它飞了起来,看吧!它飞向那灯火。火焰在舞蹈,迎接着飞蛾;飞蛾在舞蹈,和火焰拥抱。它们抱在一起,熊熊燃烧,飞蛾就是火焰、火焰就是飞蛾。
天空渐渐明亮,灯火轻轻地熄灭。夸父一夜未眠,那飞蛾和火的舞蹈,点燃了他心中的秘密,他要像飞蛾一样,去拥抱那燃烧的太阳。因为他听见,东山之上有一个声音在呼唤着他的名字,看着窗外东山的桃花盛开,他知道是桃花想念自己了。他奔上东山,太阳也在这儿,太阳也喜欢桃花,看见夸父来了,太阳说:“咱们赛跑吧,桃花喜欢英雄,谁能胜利谁就是英雄!”
“太阳,正如我敬重天空,所以我不能不敬重天空中的你一样。我爱大地,所以我就不能不爱大地上的桃花。我相信我会胜利,我会拉住你的手,让你感觉到我是怎样爱的。”夸父接受挑战,太阳是我们的兄长,他带给我们光明,让我们看清世界的模样;他带给我们温暖,帮我们驱赶严寒;今天,他要教会我们去面对挑战。
桃花送给夸父一柄桃木手杖,这手杖是桃花祖辈的骨头制成的,夸父感觉到一种温暖在全身弥散。比赛开始,太阳在天空中奔跑,天空多么平坦;夸父在大地上奔跑,大地上有重重高山。太阳总在夸父前面不远的地方跑着,像一个车轮子在天空中滚动。夸父紧追不舍,太阳累得掉下山,夸父渴死在那座山的脚下。夸父是一位英雄,他终于明白自己和太阳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奔跑的`火。奔跑也是最美丽的飞翔、最美丽的舞蹈。那柄桃木手杖,在土里生根,成为一片美丽的桃林,陪伴着夸父的英魂。多少年后,人们咏唱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火一样的花儿灼灼开放,在风中舞蹈,这舞蹈地火焰就是夸父、就是太阳。
日月经天,岁月流转。他仰望着夜空中的那面镜子,他知道嫦娥一定在脉脉望着自己,他多想把自己面影留在那镜子里,因为他看见镜子里有嫦娥的面影,自从嫦娥奔月之后,他们已经有几千年没在一起了。他一直在想,嫦娥为什么要独自飞上月亮,她要去寻找什么?无论如何,他不能责怪嫦娥,嫦娥是一位英雄,她敢于选择飞向未知的世界去寻找,她不怕一个人独守月宫的孤独,她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她的面影是美丽的。自从嫦娥飞上月亮之后,我们对月亮有了更多美好的期许。在这个美丽的夜里,巴金先生写下文字在怀念着你,在巴金先生的怀念和梦乡里,太阳又不知不觉从东方升起。
篇2:巴金短文读后感
早就读过这篇散文,因为很喜欢,就保存下来,想着让自己慢慢品味。可今天再次读它的时候,心里真是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并且这感觉总围绕着自己,让我有种顾影自怜的想法,且心里很难受。
以前我最喜欢站在窗前独自看着月儿慢慢的升空,把它那皎洁而融融的月色尽情挥洒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映照着我家的窗棂;那月光透过玻璃,倾泄着它温柔的色彩,感觉到柔柔的月光,普照在我的身上,一如照在了我的心里,让我感觉不到它的遥远,感觉不到它的清冷,仿佛它那皎洁的月色能把我的心照亮;看着它,心像是被什么温暖着,喜欢它就这样在我的身边陪伴着我,感动着我的心。总愿意看到它高高挂在天空,总盼着它时时月圆,刻刻透明。
但现在这种难受的感觉到底是为什么,是为自己心里的想法,是为了自己无为的追索?是为情感一而再三的这样对我,为了今天,还是为了那不可预知的未来?我真的说不清楚。只是那种疼痛的滋味在心里慢慢的滋长,慢慢的延伸着,触及到我身体的各个部分。看身边所有都朦胧模糊,感身心里所体味的一切都那么意味深长,想自己所要的情感,在自己还没真正体会它的温暖和温馨之时,就这样毫无声息的远离了我,只余漫漫长夜笼罩着我的心,只剩皎皎清月陪伴着我从黑夜走向黎明。
长夜漫漫雨霏霏
思情长长泪串飞
情深意切寄数语
隔断天涯路通谁
情感的追索真的就这样在漫长的归途中迷失了方向,思想的爱恋在皓月当空之时,倍感孤寂,身体里的血液凝固于清冷的月色中,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粘湿了我的衣襟。想着你我一起抵窗相对邀明月,遥寄相思之情;细数着黑夜中的星星,找寻着你我的踪影,明白到底那颗才是我们的归程,何时才能相逢于清冷的黑夜中;细闻春夜花香飘四野,感春雨滴落心间,春风吹拂着我的面庞,春雨浇透了我的心。皎月依旧清高的挂在天际,伴月的云朵早已把冷寂归于清明,归于我的心。
“月的光是死的光。”是的,月光是死的光,它不如阳光般可以让世界温暖,可以让人心燃烧,更不可能给万物以孕育。我为什么还要这样在意清月是否皎洁,在意你是否能圆呢?
月
―― 作者:巴金
每次对着长空里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是面影都该留在镜里吧,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得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样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的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么?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摘自《巴金散文集》
篇3:《巴金短文》
《巴金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重庆市兼善中学 肖代荣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4、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
指导思想:
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
2、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日月的诗词,各准备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并作好简要分析;
3、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写作背景,“夸父逐日”、“娥奔月”的故事以及“飞蛾扑火”的种种理解等,以便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导入新课
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词兼美、意蕴悠远的`古典诗文,请把你收集到的你最喜欢的诗词在全班交流。
二、 交流古诗词
分别请3――5名同学诵读他所收集到的诗词,并简述理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点评。
三、 初读感知
1、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
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影响。
背景简介: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3、 默读全文
要求:学生根据历史背景初步了解文章主旨,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好能形成书面文字);找出文中的优美句段并加以简要说明;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
4、 朗读
(1)、找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日》《月》两短文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读后教师可根据情况范读引导,力求贴近作者当时的感情,以便学生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
(2)、同学自读
(3)、课内朗读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读得最好的短文或段落进行诵读,师生共同点评
(4)、分组朗读全文
四、 探讨交流
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方法和能力。教学时主要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或提问,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为主,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以便打开思路,激活思维。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文章的理解或所提问题有可能较为肤浅,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主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D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
把握: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赞美飞蛾,怀恋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2)、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
重点把握:太阳是光和热的象征,飞蛾、夸父的行为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写飞蛾和夸父是为后文“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作铺垫。
(3)、在《月》中,月亮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那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4)、“月的光是死的光”,既如此,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娥奔月”的传说?
把握:“冷光”“死的光”应是对当时现实的影射,“娥奔月”应是作者所不屑的――孤寂凄冷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对照两文可看出);但结尾处作者用“难道……吗?或许……”表达了作者对生者的期望――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娥奔月”的传说作者用疑问的语气寄托了自己的理想。
(5)、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呢?
把握: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某某人”可能有多种理解,不要求形成一致答案,但依据要充分。教师引导时要着重分析当时的背景,以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
四、 小结
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五、 延伸(课后)
请根据当地的情况,以日或月为内容,写一篇充满感情的短文或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日 月
发光、发热 冰冷、死光
飞蛾扑火、夸父逐日 娥奔月
死 不如 生
轰轰烈烈 寒冷、寂寞
(对光明的强烈追求) (对生者的期望)
《巴金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4:《巴金短文》 4
《巴金短文两篇》 4
8、短文两篇
北仑区紫石中学胡俊杰
一、教学目标
1、 扩写、续写、创写一个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2、 对比阅读、分析《月》。
3、 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学课文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指导思想:
1、 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看导语,介绍作者巴金。
巴金生平: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1925年毕业。1927年旅居法国。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1927年旅居法国期间,创作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1931年《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在《时报》连载,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被译成20多种文字。1934年写了《神》、《鬼》、《人》三部短篇。长篇小说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及《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憩园》、《寒夜》)。译有赫尔岑回忆录《往事与随想》。1978年底―1986年8月,创作了五卷本散文《随想录》。1958年─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巴金文集》十四卷。1994年《巴金全集》26卷全部出版。到1994年6月,共.写作并出版了120部著作,还翻译了62部外国作品,出版了54部巴金研究专著。
1981年提出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设想。1985年3月主持开馆典礼,并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图书、杂志、报纸、手稿、书信、照片、文物捐给了文学馆,共7665件。1994年又捐出了1927年他在法国主编的《平等》杂志,23期合订本,是国内孤本;两位著名的无政府主义革命家于1927年6月和7月由美国狱中写给巴金的亲笔信;1950年在波兰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和平大会的纪念册,上面有巴金征得的几十位世界名人的签名,是“国宝”级的文物。
1982年获意大利卡森蒂诺研究院授予的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被授予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和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90年获苏联最高荣誉勋章──苏联人民友谊勋章,同年还获第一届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1993年4月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颁发的“资深作家敬慰奖”,同年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评委会授予巴金和以巴金为主席的`中国作家协会特别奖。1994年4月,首届文学界为纪念其90华诞举行了“巴金与二十世纪研讨会”和《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巴金》大型图片展览。1998年获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最高奖项――杰出贡献奖。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巴金星”。
夫人:萧珊。原名陈蕴珍。曾就读于上海爱国女中。1944年5月8日结婚,1973年因病在京逝世。儿子:李小棠。在上海市政协文史研究室工作;女儿:李小林。《收获》编辑部副主编。
二、检查预习
理解生字,请学生注音:D、、皓、浸
三、朗读课文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个别学生朗读,全体大声齐读。
三、创写教学
1、速读课文,扩写一个句子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扩写“这是一篇写
日的文章”这个句子。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多角度的理解课文内容。
2、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
请同学们读课文,续写“我从文中发现了……”这个句子。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地探究课文的内涵。<
篇5:《巴金短文》 3
《巴金短文两篇》 3
教学目的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呖谷(y6ng) 一撮灰(cuo1) 皓月(hao4 )妲娥(heng2)
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yang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yang,日出。
二、导入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作者简介:
巴金(1904~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中篇小说<憩园>和随笔集。其散文思想深刻,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三、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品的主题
让学生交流读后心得。
四、精读《日》
学生朗读《日》一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理解
作品的主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篇散文诗仅仅250余字,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烤着读者的心灵。
开头两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赞美飞蛾,因为它是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的,接着又怀念夸父,因为它是为追赶日影而渴死畅谷的。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他所歌颂的是追求光和热的执着态度,是为了得到光和热不怕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飞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
三、四两段,对追求光和热的献身精神正面展开议论,指出了生命是可贵的,但为了追求光和热应该不怕牺牲,并且还指出追求光和热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间争得光明与温暖。这里渗透着进步的价值观、生死观的理论原则,言简意赅,发人深思。
第五段,作者又进一步明确地表示自己的决心。自己愿作人间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飞向日球,失去知觉,化为灰烬,在所不惜。这是作者庄严的宣言,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篇6: 巴金短文教案
教学设想:
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并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适值巴金老人百岁寿辰之际,引导学生对文学做一点积极的思考、质疑、探究,也算是一份特别的贺礼吧。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说;
2、阅读了解巴金及其主要作品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
20xx年11月25日,一个特别的日子。世纪老人巴金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日·月》,算是对老人的迟到的问候。
标题课件飞入,由日、月 明,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
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
请大家听读课文《日》。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
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并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怀念的态度。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三、阅读探究《月》
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月的细腻幽静吧。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
1、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看法;
——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巴金在文中给出了什么答案?
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思念着什么
2、引用资料,阅读质疑《月》
说到嫦娥奔月,我们从小听说的故事是否如作者所言:是要改变这冰冷的星球,使它再生呢?
3、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
要求:语言流畅简洁
4、老师点拨
看来,将嫦娥奔月的理由想象为嫦娥妄想改变这冰冷的星球,只是巴金的一家之言,那这样想,可不可以呢?上学期我们是否也学过类似的文章呢?即在某个对象身上赋予一种特定的内涵,以抒发自己的个人理想。
——《爱莲说》中的莲、牡丹、菊,那里的莲象征的君子,牡丹——富贵者,菊——隐士,不也是周敦颐寄予自己人生追求一种方式吗?包括《日》中的飞蛾和夸父,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飞蛾之所以会扑火,是因为它的向光性。但作者却不仅把它们当成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物,而是重新赋予了他们新的内涵,这才有了为了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生命的壮举。
因此,文学有其现实性,是为了服从作家表情达意的需要,同时也是和时代合拍的。
五、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
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老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做为一个普通文人,只能借文章抒发内心情感,因此,你就可理解巴金为什么要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当然也包括为什么赋予嫦娥新的理解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味文章中的语言魅力吧。
六、分组品味欣赏作品语言
两大组分别欣赏日、月。谁先拔得头筹?另一组谁来挑战?有没有谁来捍卫本组的胜利?
读懂了巴金的文章,我们不妨来看看前些日子,媒体主办的说出您心目中的巴金”大型网络调查。
七、文学思考:
与此前动辄上万人参加的“十大文化偶像评选”相比,最近,某些媒体主办的说出您心目中的巴金”大型网络调查,却显得有些冷清,参加评选的网民只有1000多人,与巴金的地位、影响相比反差较大,在大众对纯文学关注较少的大背景下,身为作协主席的巴金也难免受到忽视,对于这种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
是的,历史不会忘记他,读者不会忘记他,出示表现巴金成果的幻灯片,在过去的20xx年,杨利伟、钟南山的名字为每个中国人所熟悉——而巴金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笔下春秋见证了百年历史,他用真诚感动了中国,成为感动中国20xx十大年度人物,最后让我们和着巴金的《日、月》和中国一起感动吧:
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间的爱,追求我理想中的英雄。结果我依旧得到痛苦。但是我并不后悔,我还要以更大的勇气走我的路。
生的目标是什么?是丰富满溢的生命。一个人的生命应该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为他人牺牲自我牺牲是人的天性,就像植物不得不开花。
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这个社会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
八、拓展练习设计:(课后完成)
1、请你试着写一种植物,用以寄托你的人生信条。
2、下周推荐阅读:巴金《家》,散文集《龙虎狗》
篇7:《巴金短文》教案
《巴金短文两篇》精品教案
教学设想:
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并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适值巴金老人百岁寿辰之际,引导学生对文学做一点积极的思考、质疑、探究,也算是一份特别的贺礼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说;
2、阅读了解巴金及其主要作品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20xx年11月25日,一个特别的日子。世纪老人巴金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日・月》,算是对老人的迟到的问候。
标题.课件飞入,由日、月 明,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
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
请大家听读课文《日》。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
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并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怀念的态度。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三、阅读探究《月》
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月的细腻幽静吧。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
1、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看法;
――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巴金在文中给出了什么答案?
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思念着什么
2、引用资料,阅读质疑《月》
说到嫦娥奔月,我们从小听说的故事是否如作者所言:是要改变这冰冷的`星球,使它再生呢?
3、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
要求:语言流畅简洁
4、老师点拨
……看来,将嫦娥奔月的理由想象为嫦娥妄想改变这冰冷的星球,只是巴金的一家之言,那这样想,可不可以呢?上学期我们是否也学过类似的文章呢?即在某个对象身上赋予一种特定的内涵,以抒发自己的个人理想。
――《爱莲说》中的莲、牡丹、菊,那里的莲象征的君子,牡丹-富贵者,菊-隐士,不也是周敦颐寄予自己人生追求一种方式吗?包括《日》中的飞蛾和夸父,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飞蛾之所以会扑火,是因为它的向光性。但作者却不仅把它们当成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物,而是重新赋予了他们新的内涵,这才有了为了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生命的壮举。
因此,文学有其现实性,是为了服从作家表情达意的需要,同时也是和时代合拍的。
四、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
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老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做为一个普通文人,只能借文章抒发内心情感,因此,你就可理解巴金为什么要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当然也包括为什么赋予嫦娥新的理解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味文章中的语言魅力吧。
五、分组品味欣赏作品语言
两大组分别欣赏日、月。谁先拔得头筹?另一组谁来挑战?有没有谁来捍卫本组的胜利?
……读懂了巴金的文章,我们不妨来看看前些日子,媒体主办的说出您心目中的巴金”大型网络调查。
六、文学思考:
与此前动辄上万人参加的“十大文化偶像评选”相比,最近,某些媒体主办的说出您心目中的巴金”大型网络调查,却显得有些冷清,参加评选的网民只有1000多人,与巴金的地位、影响相比反差较大,在大众对纯文学关注较少的大背景下,身为作协主席的巴金也难免受到忽视,对于这种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
……是的,历史不会忘记他,读者不会忘记他,出示表现巴金成果的幻灯片,在过去的20xx年,杨利伟、钟南山的名字为每个中国人所熟悉――而巴金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笔下春秋见证了百年历史,他用真诚感动了中国,成为感动中国20xx十大年度人物,最后让我们和着巴金的《日、月》和中国一起感动吧:
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间的爱,追求我理想中的英雄。结果我依旧得到痛苦。但是我并不后悔,我还要以更大的勇气走我的路。
生的目标是什么?是丰富满溢的生命。
篇8:《巴金短文》教案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蛾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二、 教学重难点
1、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方法
导学法
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 课前准备
1、收集“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故事
2、了解巴金的创作
3、了解历史背景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一) 全班齐读
(二) 整体感知
1、 作者为什么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去赞美飞蛾和怀念夸父呢?从文章可找到答案吗?
2、我们该如何理解文中“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请联系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想法。
(三)探究
1、题目是《日》,可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并且是赞赏他
们。这与太阳有关系吗?
2、 本文的月亮给我们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冷。
3、既然“月的光是死的光”,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蛾奔月”的传说?(对照《日》比较)
(四)拓展延伸
(五)小结
(六)作业布置
篇9:《巴金短文》 2
《巴金短文两篇》 2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蛾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一、 教学重难点
1、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方法
导学法
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 课前准备
1、收集“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故事
2、了解巴金的创作
3、了解历史背景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一) 全班齐读
(二) 整体感知
[思考]:
1、 作者为什么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去赞美飞蛾和怀念夸父呢?从文章可找到答案吗?
2、我们该如何理解文中“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请联系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想法。
(三)探究
1、题目是《日》,可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并且是赞赏他
们。这与太阳有关系吗?
2、 本文的月亮给我们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冷。
3、既然“月的光是死的光”,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蛾奔月”的传说?(对照《日》比较)
(四)拓展延伸
(五)小结
(六)作业布置
《巴金短文两篇》教学设计2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0:《巴金短文》 1
《巴金短文两篇》 1
教学目标:1、 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4、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
指导思想:
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
2、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日月的诗词,各准备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并作好简要分析;
3、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写作背景,“夸父逐日”、“娥奔月”的故事以及“飞蛾扑火”的种种理解等,以便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篇11:巴金短文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蛾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二、 教学重难点
1、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方法
导学法
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 课前准备
1、收集“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故事
2、了解巴金的创作
3、了解历史背景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一) 全班齐读
(二) 整体感知
1、 作者为什么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去赞美飞蛾和怀念夸父呢?从文章可找到答案吗?
2、我们该如何理解文中“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请联系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想法。
(三)探究
1、题目是《日》,可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并且是赞赏他
们。这与太阳有关系吗?
2、 本文的月亮给我们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冷。
3、既然“月的光是死的光”,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姮蛾奔月”的传说?(对照《日》比较)
(四)拓展延伸
(五)小结
(六)作业布置
篇12:巴金短文的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说;
2、阅读了解巴金及其主要作品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20xx年11月25日,一个特别的日子。世纪老人巴金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日·月》,算是对老人的迟到的问候。
标题课件飞入,由日、月明,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
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
请大家听读课文《日》。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
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并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怀念的态度。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三、阅读探究《月》
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月的细腻幽静吧。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
1、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看法;
——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巴金在文中给出了什么答案?
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思念着什么
2、引用资料,阅读质疑《月》
说到嫦娥奔月,我们从小听说的故事是否如作者所言:是要改变这冰冷的星球,使它再生呢?
3、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
要求:语言流畅简洁
4、老师点拨
将嫦娥奔月的理由想象为嫦娥妄想改变这冰冷的星球,只是巴金的一家之言,那这样想,可不可以呢?上学期我们是否也学过类似的文章呢?即在某个对象身上赋予一种特定的内涵,以抒发自己的个人理想。
——《爱莲说》中的莲、牡丹、菊,那里的莲象征的君子,牡丹—富贵者,菊—隐士,不也是周敦颐寄予自己人生追求一种方式吗?包括《日》中的飞蛾和夸父,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飞蛾之所以会扑火,是因为它的向光性。但作者却不仅把它们当成简单的生物和远古神话中虚无飘渺的人物,而是重新赋予了他们新的内涵,这才有了为了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生命的壮举。
因此,文学有其现实性,是为了服从作家表情达意的需要,同时也是和时代合拍的。
五、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
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老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做为一个普通文人,只能借文章抒发内心情感,因此,你就可理解巴金为什么要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当然也包括为什么赋予嫦娥新的理解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味文章中的语言魅力吧。
六、分组品味欣赏作品语言
两大组分别欣赏日、月。谁先拔得头筹?另一组谁来挑战?有没有谁来扞卫本组的胜利?
七、文学思考:
与此前动辄上万人参加的”十大文化偶像评选“相比,最近,某些媒体主办的说出您心目中的巴金”大型网络调查,却显得有些冷清,参加评选的网民只有1000多人,与巴金的地位、影响相比反差较大,在大众对纯文学关注较少的大背景下,身为作协主席的巴金也难免受到忽视,对于这种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
篇13:《巴金短文》教学设计4
《巴金短文两篇》教学设计4
8、短文两篇
北仑区紫石中学 胡俊杰
一、教学目标
1、 扩写、续写、创写一个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2、 对比阅读、分析《月》。
3、 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学课文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指导思想:
1、 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看导语 ,介绍作者巴金。
巴金生平: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04年11月25日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1925年毕业。1927年旅居法国。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4]
篇14:巴金短文《日》《月》教案设计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2.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4.积累有关日月的诗句。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难点: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日》和《月》是两首很有感情的散文诗,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文章诵读起来很有一种音韵的美感。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讨论点拨法。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点拨文意,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诱发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预习,备课。
五、教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1.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导入设计:同学们,对于夸父追日和姮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我们耳熟能详。在当代著名作家巴金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散文诗《日》和《月》中,则赋予了它们别样的`深意。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两篇短文,去感受作者心灵的无限风光。(板书文题、作者)。
2. 明确目标(略)
(二)自主学习(一)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并思考下列问题:
(1)《日》一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试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2)《月》一文中的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文中的哪些词句表现了这点。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简介作者及历史背景。(略)
2.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日》文中写飞蛾、夸父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
(2)、《日》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3)、《月》文中的句子 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月》文中嫦娥奔月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文意回答。
(5)、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两篇文章所表现的主题相通吗?为什么?
讨论交流明确:(1)写飞蛾、夸父的目的是为了写人,写那些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的人。这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写法。
(2)《日》和《月》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中华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怕牺牲。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为祖国轰轰烈烈的献身,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3)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
(4)目的是想改变这个冰冷的星球,改变那冰冷的月光。
(5)两者是相通的。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明显突出,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地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四)自主学习(二) 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再次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并用下列的句式进行赏析。我认为 这句子很美,它美在
(五)质疑问难,巩固拓展
1. 再读课文,让学生提出还有疑问的地方,并解答或探讨。
2. 推荐读物:(1)《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2) 《做一个战士》(八年级(下)自渎课本)。
篇15:巴金《短文》优秀教学设计
巴金《短文两篇》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积累文中的生词。
⑵、了解巴金的生平、创作情况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⑶、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思想,学习从司空见惯的`事物、现象中发现新的内涵,写出独特的新的感受。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朗读课文通过关键性词语把握文章的内涵。
⑵、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课文体悟其中的人生追求,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二、走近作者及作品
你了解的巴金在全班交流(配课件解说)
三、写作背景(配课件说明)
四、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
2、掌握生字词;
3、朗读:
个别学生朗读,全体大声齐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
五、合作探究
再读课文想一想日飞蛾夸父月嫦娥等词语的含义。
六、美文美读
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为什么?
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4、面对皓月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中的哪些诗句?
5、在《月》中第四段中大段的月下感受与本文有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联系两篇文章,找出贯穿两者之间的思想感情。
7、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说出来和同学分享。
七、体验
以追求为话题,就生活中的某一现象谈看法,或编故事,或谈经历。写一200字左右的片段。
篇16:《巴金短文》教学设计5
《巴金短文两篇》教学设计5
教学设想:
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并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适值巴金老人百岁寿辰之际,引导学生对文学做一点积极的思考、质疑、探究,也算是一份特别的贺礼吧。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说;
2、阅读了解巴金及其主要作品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
11月25日,一个特别的日子。世纪老人巴金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日・月》,算是对老人的迟到的问候。
标题课件飞入,由日、月 明,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
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
请大家听读课文《日》。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
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并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怀念的态度。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三、阅读探究《月》
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月的细腻幽静吧。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
1、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看法;
――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巴金在文中给出了什么答案?
篇17:《巴金短文》教学设计3
《巴金短文两篇》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呖谷(y6ng) 一撮灰(cuo1) 皓月(hao4 )妲娥(heng2)
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4] [5] [6]
篇18:巴金家读后感
巴金家读后感
巴金家读后感巴金的《家》是激流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讲的是一个在封建制度下的一段家族史。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不同的人因有着对社会不同的认识和反抗而带来的不同的命运。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当时觉悟的人是少数的,大部分人是不幸的。有觉悟的人勇敢的热情的反抗制度反抗命运积极热情的存活着,就像是觉慧一样的存在;而不幸的人在现实面前选择了逃避、妥协、屈服,丧失了自己生命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被封建制度所奴役了,就像是觉新一样的存在。曾经有无数的争议,读者都在猜测说这本书是巴金自己的家族史,是自传,人物也带有一定的现实对照性。可现在看来,无论是与否,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它成功了,它的真实性和现实性深深的感染着每一个读者,为这过去的可爱的生动的做了不必要牺牲的人们而悲哀而痛哭,为这无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的软弱人们的愤恨,为这睁眼看社会的人道主义者的觉醒而激动。
这个家族里所发生的事情正是整个社会的人们所经历着的事情,他们具有着相同的普遍性。在书中,明显的存在着两代人的生活轨迹。一代是以太祖爷为头的老一辈;一代是以觉慧为头的年轻一辈。他们中的人有着相似性却又有着各自的不同。在过去,太祖爷是一家之主,他的命令是不能违背的不可抗拒的,它代表着封建制度的专制性。而后来呢,它遭受到挑战了,新一代的子孙勇敢的打破了被束缚的枷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一种社会的前进性,可谁又能看见,在这艰难的前进中是脚踩在无数冤屈灵魂的尸体之上行进的呢。每一条新的道路和探索总是艰辛的,每一个在时代思想交替的时期中的人们总是处境艰难的思想挣扎的。在书中体现最明显的是长子觉新,理应说他应该有着一个明媚的未来,尖子生、出国深造、找一个相爱的姑娘结婚生子。然而命运却带他走向了另一个世界。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自己并不爱的女人、一个没有欢喜也没有悲哀的情绪。他没有一句反抗的话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不用反抗的思想也不敢多用思想。对环境的逆来顺受与软弱感让他得过且过,尤其是在服从的基础上得来的也东西也还算安稳和平。就算曾经在思想上他是痛苦的愤恨的,他也曾奋斗过,可行动上他终究是妥协了,放弃了曾经的关乎青春的热情和幻想。与他处境相类似的还有三老爷克明,虽然出国留过洋,后来是省城的著名大夫,但在封建制度面前依旧保持沉默,无所反抗。他怕争吵怕斗争所以妥协求那一点点的安稳。他们是矛盾的,在做着自己内心不认同也不愿意做的事情,成了这个社会的傀儡。(心得体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觉慧,他从来都热血沸腾的,上学堂,支持对禁足的解除、支持剪短发,支持新思想,办报刊,与外省同样热血青年取得联系等等。他清楚的看到家道的衰败和可爱的人们不可阻挡的走向灭亡的道路,但他却无能为力,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坠入生命的谷底,再没有生的痕迹。 他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是清晰的并且一寸一寸的在他体内生长的。在失去自己最爱的女人――鸣凤的时候,在看着梅姐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凋谢的时候,还有大嫂因为可笑的封建礼教和迷信断送生命的时候,他是愤恨的甚至是处在情绪爆炸边缘的,不能容忍的事情一件一件的发生,刺激着他的神经迁怒着他的灵魂,更加坚定了他要从这个家逃离的想法。只有逃离了这个家,他才能得到身体上灵魂上的解脱,最终,他也做到了,在船上回首时,对这个家道了声再见,对这个旧社会道了声再见,就向着那广阔的前方光明的前行了。作为一名女性,在看到文中女性的遭遇的时候,真的会思考一下作者借助琴的口所问出的那两句:“难道女人只是男人的玩物吗?”“牺牲,这样的牺牲究竟给谁带来了幸福呢?”随着社会的发展,她们不公平的命运在被反复的遭到质问,新一代女性的呼声正在被同代无数姐妹们呼应着。这是希望的火花,是不灭的精神,是女性青春为自己绽放美丽的象征。
正如巴金先生自己在书中写的那样,他们其实不仅是他们个人了,更是中国社会中一群人的代表。这样的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历史是代表着无数个同样家庭的遭遇的。看的让人心痛且有着一种无力感, 但最终我们看到的是人们正走在一条道路上――冲破这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建立新思想。虽然路途艰难却不断前行着,并坚定的相信一定会成功。这个“家”是酷似沙漠般寒冷的孤独的家,是旧的封建制度下的家,不要也罢,总会有新的社会风气注入,更换着世人的血液建立着一个温暖的和谐的家的。
篇19: 巴金《狗》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巴金爷爷写的狗这篇文章。
文章主要讲了巴金爷爷小时候很怕狗,一见到狗,他就逃,狗就追。后来,他渐渐认为怕狗是一件可耻的事,于是就不逃避,他站住,狗也站住,他顿脚,狗马上退了两步,最后他用石子扔,狗不等他扔第二块石子,就已经逃走了,从此他不再怕狗了。 想想我自己,小时候每次看见狗,我总是逃,而且边逃边哭,狗也总是追我。后来妈妈叫我看见狗别跑,要镇定自若地走过去,最要注意的是自己的眼睛不要看狗的.眼。
有一次,我看到一只小狗,它用它那乌黑乌黑的眼睛看着我,我害怕极了,拔腿就逃,但在提腿的瞬间,我想到妈妈的话,就马上站在原地,努力装作镇定自若地样子,可事实上却心惊胆颤,生怕狗猛扑上来咬我。小狗与我对眼了一回会儿,看我镇定自若,就乖乖地走了。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会遇上无数只可怕凶恶的“狗”,而且很难缠的'。但我从与狗的“交往”中,悟出了一个诀窍: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所以,我们决不能被这只“狗”吓倒。
就像像我们做奥数题,遇到复杂的题,只要你勇敢地去面对,认真思考,一步一步地解决,就能把这道题解出来。
篇20: 巴金《狗》读后感
今天,我无意中看到了巴金的一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狗》。
巴金小时侯很怕狗。有一次巴金在亲戚家里去做客,一条大狗看见他,就向他扑来。巴金撒腿就跑,他一直跑啊跑,狗一直追啊追。过了一会巴金跑累了,他停下来,转过身去,用愤怒的眼睛死死的盯着大狗。狗不知怎么了,也停了下来。又过了一会,巴金便走了,狗也跟着走起来。巴金一看到狗又跟过来,便再次转过身去,从地上捡起一颗石子,向狗扔去。狗狼狈逃走。从此以后,巴金便再也不怕狗了。
我也跟巴金一样,从小就怕狗,每次见到狗我都想逃走,可大人们告诉我,见到狗是不可以跑的,你越跑,它就越要追。这样,我每次见到都只好用似跑非跑的样子走向人多的地方。
可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想我不会再这样了,遇到狗我一定要向巴金那样勇敢的去面对狗,不管是在人多的地方,还是在人少的`地方,我都要用我自己的力量去赶跑他。
这不仅要在赶狗的时候这样,再生活中,也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困难。如果在跑步的时候跑累了,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再次跑下去。当我受伤的时候,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力量去跟疼痛“战斗”。
★ 《巴金短文》 5
★ 寒假的短文
★ 家乡读后感
★ 短文两篇教案
★ 短文教案内容
【巴金短文读后感(集锦20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繁星教学设计2024-02-22
初中语文《繁星》教案设计2023-02-03
八年级上册课文《短文》优秀教学设计2023-04-29
春的短文2022-12-12
狗的短文2023-06-24
日读后感2023-06-28
夏天的短文2022-07-06
安全的短文2022-06-03
新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提纲2023-12-24
朋友分类的短文202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