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共16篇)由网友“骑鱼的猫”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近年来,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部门都十分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拓宽工作途径,丰富德育工作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房山区教委的关注与领导下,在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我校于9月,根据区级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确定了子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把三年级全体学生做为研究的对象,把课堂教学当作主渠道,加强学生心理辅导,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我们一手抓学科渗透,一手抓心理辅导,各种方法之间相互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全方位展开,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校的目标是: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为核心;以对心理问题预防补救为辅助;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科学的管理是课题研究取得实效的基础——课题研究作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一个突破口
我们认识到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实施德、智、体、美、劳各项教育的基本载体,教学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的过程。因此,工作中我们不断实践以科研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课堂为实验主阵地,把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研究作为实现学校“以服务升品位,以质量求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的一个突破口,使得课题研究服务于学生,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工作中我校广大干部教师积极探索,重点加强三个模式的研究,把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每个模式的各环节,各个细微之处:
1、备课模式的探索
使用“集体全册(单元)备课——个人分课细备——组内交流讨论——个人逐课复备”的备课方式,其中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心理品质形成的教育渗透点,使得心理品质的培养从备课第一个环节就入手,教师们分析挖掘教材,汇编了《各学科心理教育渗透点集锦》,各学科教师在备课时参考使用,并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完善,为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服务。
2、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实践“课前预习探究—课上主动探究—课后延伸探究”的上课模式。整个过程注重学生未来发展,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兴趣等,使良好的心理品质得到培养。
3、教研模式的探究
坚持“备课—说课—上课—讨论—评课—再实践”的教研模式。这一模式为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在课堂教学中全方位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1)课前挖掘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因素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老师们,认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理论和方法,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例如教学语文《落叶》一课,教师在课前从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内容上,老师选择了四幅画秋天的画面做为课前引入,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受秋天的落叶,丰富感知。同时尊重学生真实的、不同的情感体验。挖掘教材“信”字的认知特点,准备引导学生从诚信角度的认识这个字。于是创造出“一个人(イ)说话(言)讲诚信的内涵。学习方式上,老师在识字的过程中渗透心理教育,力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合作能力,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体验成功、增强自信。请学生自主选择词语领读、组织学习生字、选择最想读的段落朗读、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开火车读卡片、朗读评议、识字游戏等环节的设计安排,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成为师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过程。运用教师的教学魅力深深地影响学生,注意积累激励性评价语言,并研究如何使用得恰到好处,探索自学时教师如何关注学生,培养自信,如何尊重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等等。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①在课上创设情境,营造民主氛围,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和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请你继续讲”“你的分析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想法”“我想做一点补充”“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全面”等。学生在得到老师尊重的同时,自己也学会了运用,如:“我给某某同学补充”“某某同学读得很好,如果,把这里读的再重一点就更好了。”这样的话语来尊重别人,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的心理品质。
②利用渗透法,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小学各科教学中,形成渗透序列
小学各科教学作为实施心理教育的途径,在课堂教学渗透的过程中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各自的优势。任何一门学科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都包括了兴趣、需要、动机、态度、意志等,这些心理品质的教育,渗透在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③创设学习情境,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各科的教学过程中,各科的任课教师都能够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地情绪体验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这种情境的创设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可信,能够很快地被这种情境所感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张进霞老师在《守规则》这节课中,一开始就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李增广老师让枯燥的数学进入学生的生活;美术张德秀老师利用课件,创设了漫画创作王国的情境,学生进入漫画王国,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这些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边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动机,也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这是各个学科之间共同的特点。
④结合教学内容,巧设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我们知道在各个学科当中,像语文、品德与生活等学科,就其内容本身而言,就是对学生心理的一种渗透。如:语文课文文质兼美、思想性强,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爱和美的教育。品德与生活课更是不用说。但像数学、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更加注重在过程和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渗透。如音乐、美术等,它的内容是艺术形象和关于艺术形象的知识,所涉及的心理品质是对于艺术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及时地设计展示环节,让美的、好的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促进了形象思维品质发展与美感道德感的发展。体育课它能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学中教师设计比一比的环节,让学生在比赛中,在同学和老师的激励中坚持到底,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得到培养。再比如数学课《百分数的意义》,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你能一眼就看出哪个班最好吗?”学生:“不能”,教师:“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一眼就看出哪个班最好?” 学生在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回答出“计算平均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进行探究,学生的探究心理得到培养。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学生成功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学生的自信心理也得到相应的培养。
(3)课后良好情绪延伸,使良好的心理品质得以强化
“课后延伸”这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实践活动。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后延伸环节中渗透,我们努力做到:重学生间的合作,重家长的参与,重走向生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地发展。
①重学生间的合作,促生生心理沟通
学习完《颐和园》这篇文章后,老师以“迎奥运,赞北京”为主题,布置了学生搜集资料、制作壁报的作业,设计的主要栏目有:
万寿山介绍
长廊一线图册
旅游相册
珍藏品展
耕织图文化图片
老师让同学自愿组合结对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搜集资料在壁报上展示,没有电脑的同学到有电脑的同学家里一起搜集,既学到了知识,又交了朋友。一位家长说:“孩子是独生子女,不善于交际,很孤独,这次为了完成作业,第一次到同学家去合作学习,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另外,以往我们让孩子搜集资料,学生们搜集了很多,兴致勃勃,结果由于时间关系,有的孩子的资料没有机会展示,学生很失望,久而久之,他们就没兴趣积累资料了。利用课后延伸展示学生们共同合作搜集的资料,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热情,喜悦的情绪得到了延续。这次作业让孩子们浏览了丰富的资料,感受到颐和园文化的魅力,产生了热爱北京的情感,真是一举多得。
②重家长的参与,和谐氛围中促学生自信
沟通能使孩子经常保持心情愉悦,并解决一些心理困扰。五年级有一个女生数学成绩不好,不善言谈,并且她非常惧怕他的父亲。老师与她的父亲交流,了解到她的爸爸平时不爱说话,所以孩子觉得他冷漠。怎样缓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呢?老师多次设计了课后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的数学题,使他们找到了交流的话题。她的父亲多次参予她的学习活动,俩人关系逐渐融洽了,她学习上得到父亲的帮助,逐渐增强了自信。
③重走向生活,愉悦身心
据调查城市的学生由于环境问题,容易焦虑,所以引导学生走向多彩的生活,愉悦心情尤其重要。学习完《乡下人家》一课时,利用周六周日老师让学生去良乡周围的农村看看,或到亲戚家看看,用相机或DV记录下眼中的乡下人家的生活。孩子亲自观察,拍出了田园味道十足的照片。在走进生活的时候学生是快乐的,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促进了知识的积累。
课后延伸对课堂教学是个强有力的补充,使学生能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前、课中探究和课后延伸”的改革还有更为广阔的空间等着我们发挥聪明才智。只要我们心中时刻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就一定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使学生的才能和心理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3、心理辅导——温馨的课堂
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同时我们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专题心理辅导。如:有的孩子不和群,没有合作意识,杨金怡老师在《什么是合作》的主题班会上,让学生试一试一根手指能不能拿起一支铅笔?一只手能不能系鞋带?体会所有手指合作才能完成这些工作。学生体验、尝试了合作,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慢慢学会了合作。
4、知心小屋——心灵的港湾
学校积极投资,设立知心小屋、知心信箱,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温馨的环境,老师知心的交流,使得一些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放下了包袱,快乐地迎接每一天。
三、充分发挥学校网络中每一个教育因素的作用
心灵需要服务,心灵需要拓展。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必要条件,在校内形成人人有责的教育氛围,形成全方位的心理服务网络。
当学生思想上有问题时,我校三十多名党员成为知心交流的大伙伴,为他们导航,进行心与心的知心交流。
当班级中任何一位同学心中郁闷时,任何一位任课教师都会蹲下来真心了解情况,为他们解忧。
当学生有悄悄话时,“知心小伙伴”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交流的空间。
如此温馨的环境,如此浓浓的和谐氛围,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感受到的是友善,感受到的是快乐、是自信与自强。
四、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让心理辅导走进生活,使综合素质得到强化培养。学校的教育不应是孤立的,学校、家庭应该携起手来,父母和其他长辈的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充分挖掘资源,发挥优势,家校形成教育合力。
1、家长课堂——合力的加油站
为了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校情况,我们在家长会上,对家长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希望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引起重视,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营造和睦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改变,我们开展了孝亲敬长系列活动,如和父母说知心话、做家庭会议的主持人等活动,增进了孩子与家长的感情,同时提高了孩子的综合能力。
2、《心心桥家教报》《家长手册》——心灵沟通的桥梁
为家长们提供教育经验,使得一些有困惑的家长从中找到适合自己教育孩子的办法,同时我们倡导家长积极投稿,也为家长们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为家长提供了解学校的信息。
五、我们的收获
1、学生在变化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的: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赋予更高的热情。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增强:
(1)教学效率有明显提高。实验年级的学生在抽测中,成绩比实验前有明显进步。
(2)实验年级各项比赛居学校榜首。刘韵争同学在区级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胡庄秀同学在作文竞赛中获全国奖、于哲源同学书法比赛获全国三等奖。
(3)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同学,使得每个班级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精神风貌。
2、教师在变化
教师们的育人能力,科研意识不断提高,能够用科研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全国第三届“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我校被评为先进学校。教师写出了有价值的论文,如张玉杰校长撰写的论文获房山区论文评选一等奖;许艳兵老师的论文《克服畏惧心理,帮学生建立自信》,获得全国健康杯优秀论文奖; 20张进霞老师的论文《送给学生一缕阳光》获全国一等奖,张玉杰、刘会文老师撰写的研究报告获全国二等奖,还有多名教师的论文获全国三等奖。
课堂教学永远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品质的主渠道,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课题的不断研究与实践,我们将进一步使课题向纵深发展,为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康的人格做出努力。我们面对的是一颗颗稚嫩的幼小的心灵,这一颗颗幼小的心灵需要阳光,需要温暖,需要交流,就让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服务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拓展,得到温暖,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篇2: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近年来,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部门都十分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拓宽工作途径,丰富德育工作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房山区教委的关注与领导下,在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我校于209月,根据区级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确定了子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把三年级全体学生做为研究的对象,把课堂教学当作主渠道,加强学生心理辅导,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我们一手抓学科渗透,一手抓心理辅导,各种方法之间相互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全方位展开,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校的目标是: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为核心;以对心理问题预防补救为辅助;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科学的管理是课题研究取得实效的基础——课题研究作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一个突破口
我们认识到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实施德、智、体、美、劳各项教育的基本载体,教学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的过程。因此,工作中我们不断实践以科研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课堂为实验主阵地,把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研究作为实现学校“以服务升品位,以质量求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的一个突破口,使得课题研究服务于学生,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工作中我校广大干部教师积极探索,重点加强三个模式的研究,把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每个模式的各环节,各个细微之处:
1、备课模式的探索
使用“集体全册(单元)备课——个人分课细备——组内交流讨论——个人逐课复备”的备课方式,其中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心理品质形成的教育渗透点,使得心理品质的培养从备课第一个环节就入手,教师们分析挖掘教材,汇编了《各学科心理教育渗透点集锦》,各学科教师在备课时参考使用,并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完善,为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服务。
2、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实践“课前预习探究—课上主动探究—课后延伸探究”的上课模式。整个过程注重学生未来发展,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兴趣等,使良好的心理品质得到培养。
3、教研模式的探究
坚持“备课—说课—上课—讨论—评课—再实践”的教研模式。这一模式为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在课堂教学中全方位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1)课前挖掘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因素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老师们,认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理论和方法,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例如教学语文《落叶》一课,教师在课前从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内容上,老师选择了四幅画秋天的画面做为课前引入,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受秋天的落叶,丰富感知。同时尊重学生真实的、不同的情感体验。挖掘教材“信”字的认知特点,准备引导学生从诚信角度的认识这个字。于是创造出“一个人(イ)说话(言)讲诚信的内涵。学习方式上,老师在识字的过程中渗透心理教育,力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合作能力,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请学生自主选择词语领读、组织学习生字、选择最想读的.段落朗读、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开火车读卡片、朗读评议、识字游戏等环节的设计安排,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成为师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过程。运用教师的教学魅力深深地影响学生,注意积累激励性评价语言,并研究如何使用得恰到好处,探索自学时教师如何关注学生,培养自信,如何尊重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等等。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①在课上创设情境,营造民主氛围,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和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请你继续讲”“你的分析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想法”“我想做一点补充”“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全面”等。学生在得到老师尊重的同时,自己也学会了运用,如:“我给某某同学补充”“某某同学读得很好,如果,把这里读的再重一点就更好了。”这样的话语来尊重别人,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的心理品质。
②利用渗透法,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小学各科教学中,形成渗透序列
小学各科教学作为实施心理教育的途径,在课堂教学渗透的过程中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各自的优势。任何一门学科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都包括了兴趣、需要、动机、态度、意志等,这些心理品质的教育,渗透在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③创设学习情境,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各科的教学过程中,各科的任课教师都能够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地情绪体验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这种情境的创设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可信,能够很快地被这种情境所感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张进霞老师在《守规则》这节课中,一开始就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李增广老师让枯燥的数学进入学生的生活;美术张德秀老师利用课件,创设了漫画创作王国的情境,学生进入漫画王国,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这些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边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动机,也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这是各个学科之间共同的特点。
④结合教学内容,巧设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我们知道在各个学科当中,像语文、品德与生活等学科,就其内容本身而言,就是对学生心理的一种渗透。如:语文课文文质兼美、思想性强,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爱和美的教育。品德与生活课更是不用说。但像数学、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更加注重在过程和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渗透。如音乐、美术等,它的内容是艺术形象和关于艺术形象的知识,所涉及的心理品质是对于艺术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及时地设计展示环节,让美的、好的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促进了形象思维品质发展与美感道德感的发展。体育课它能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学中教师设计比一比的环节,让学生在比赛中,在同学和老师的激励中坚持到底,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得到培养。再比如数学课《百分数的意义》,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你能一眼就看出哪个班最好吗?”学生:“不能”,教师:“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一眼就看出哪个班最好?” 学生在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回答出“计算平均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进行探究,学生的探究心理得到培养。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学生成功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学生的自信心理也得到相应的培养。
(3)课后良好情绪延伸,使良好的心理品质得以强化
“课后延伸”这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实践活动。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后延伸环节中渗透,我们努力做到:重学生间的合作,重家长的参与,重走向生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地发展。
①重学生间的合作,促生生心理沟通
篇3: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在课堂教学中全方位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1)课前挖掘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因素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老师们,认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理论和方法,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例如教学语文《落叶》一课,教师在课前从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内容上,老师选择了四幅画秋天的画面做为课前引入,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受秋天的落叶,丰富感知。同时尊重学生真实的、不同的情感体验。挖掘教材“信”字的认知特点,准备引导学生从诚信角度的认识这个字。于是创造出“一个人(イ)说话(言)讲诚信的内涵。学习方式上,老师在识字的过程中渗透心理教育,力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合作能力,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体验成功、增强自信。请学生自主选择词语领读、组织学习生字、选择最想读的段落朗读、同桌交流记字方法、开火车读卡片、朗读评议、识字游戏等环节的设计安排,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成为师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过程。运用教师的教学魅力深深地影响学生,注意积累激励性评价语言,并研究如何使用得恰到好处,探索自学时教师如何关注学生,培养自信,如何尊重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等等。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①在课上创设情境,营造民主氛围,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和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请你继续讲”“你的分析是不是这样”“请听听我的想法”“我想做一点补充”“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全面”等。学生在得到老师尊重的同时,自己也学会了运用,如:“我给某某同学补充”“某某同学读得很好,如果,把这里读的再重一点就更好了。”这样的话语来尊重别人,培养了学生尊重他人的心理品质。
②利用渗透法,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小学各科教学中,形成渗透序列
小学各科教学作为实施心理教育的途径,在课堂教学渗透的过程中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各自的优势。任何一门学科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都包括了兴趣、需要、动机、态度、意志等,这些心理品质的教育,渗透在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③创设学习情境,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各科的教学过程中,各科的任课教师都能够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积极地情绪体验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这种情境的创设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可信,能够很快地被这种情境所感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张进霞老师在《守规则》这节课中,一开始就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情境;李增广老师让枯燥的数学进入学生的生活;美术张德秀老师利用课件,创设了漫画创作王国的情境,学生进入漫画王国,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其中。这些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边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动机,也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这是各个学科之间共同的特点。
④结合教学内容,巧设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我们知道在各个学科当中,像语文、品德与生活等学科,就其内容本身而言,就是对学生心理的一种渗透。如:语文课文文质兼美、思想性强,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爱和美的教育。品德与生活课更是不用说。但像数学、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更加注重在过程和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渗透。如音乐、美术等,它的内容是艺术形象和关于艺术形象的知识,所涉及的心理品质是对于艺术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及时地设计展示环节,让美的、好的作品展示在大家面前,促进了形象思维品质发展与美感道德感的发展。体育课它能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因此教学中教师设计比一比的环节,让学生在比赛中,在同学和老师的激励中坚持到底,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得到培养。再比如数学课《百分数的意义》,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你能一眼就看出哪个班最好吗?”学生:“不能”,教师:“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一眼就看出哪个班最好?” 学生在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回答出“计算平均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进行探究,学生的探究心理得到培养。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学生成功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学生的自信心理也得到相应的培养。
(3)课后良好情绪延伸,使良好的心理品质得以强化
“课后延伸”这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的实践活动。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后延伸环节中渗透,我们努力做到:重学生间的合作,重家长的参与,重走向生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地发展。
①重学生间的合作,促生生心理沟通
学习完《颐和园》这篇文章后,老师以“迎奥运,赞北京”为主题,布置了学生搜集资料、制作壁报的作业,设计的主要栏目有:
万寿山介绍
长廊一线图册
旅游相册
珍藏品展
耕织图文化图片
老师让同学自愿组合结对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搜集资料在壁报上展示,没有电脑的同学到有电脑的同学家里一起搜集,既学到了知识,又交了朋友。一位家长说:“孩子是独生子女,不善于交际,很孤独,这次为了完成作业,第一次到同学家去合作学习,这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另外,以往我们让孩子搜集资料,学生们搜集了很多,兴致勃勃,结果由于时间关系,有的孩子的资料没有机会展示,学生很失望,久而久之,他们就没兴趣积累资料了。利用课后延伸展示学生们共同合作搜集的资料,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热情,喜悦的情绪得到了延续。这次作业让孩子们浏览了丰富的资料,感受到颐和园文化的魅力,产生了热爱北京的情感,真是一举多得。
②重家长的参与,和谐氛围中促学生自信
沟通能使孩子经常保持心情愉悦,并解决一些心理困扰。五年级有一个女生数学成绩不好,不善言谈,并且她非常惧怕他的父亲。老师与她的父亲交流,了解到她的爸爸平时不爱说话,所以孩子觉得他冷漠。怎样缓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呢?老师多次设计了课后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的数学题,使他们找到了交流的话题。她的父亲多次参予她的学习活动,俩人关系逐渐融洽了,她学习上得到父亲的帮助,逐渐增强了自信。
③重走向生活,愉悦身心
据调查城市的学生由于环境问题,容易焦虑,所以引导学生走向多彩的生活,愉悦心情尤其重要。学习完《乡下人家》一课时,利用周六周日老师让学生去良乡周围的农村看看,或到亲戚家看看,用相机或DV记录下眼中的乡下人家的生活。孩子亲自观察,拍出了田园味道十足的照片。在走进生活的时候学生是快乐的,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促进了知识的积累。
课后延伸对课堂教学是个强有力的补充,使学生能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前、课中探究和课后延伸”的改革还有更为广阔的空间等着我们发挥聪明才智。只要我们心中时刻记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就一定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使学生的才能和心理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3、心理辅导——温馨的课堂
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同时我们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专题心理辅导。如:有的孩子不和群,没有合作意识,杨金怡老师在《什么是合作》的主题班会上,让学生试一试一根手指能不能拿起一支铅笔?一只手能不能系鞋带?体会所有手指合作才能完成这些工作。学生体验、尝试了合作,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慢慢学会了合作。
4、知心小屋——心灵的港湾
学校积极投资,设立知心小屋、知心信箱,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温馨的环境,老师知心的交流,使得一些心理有问题的孩子,放下了包袱,快乐地迎接每一天。
篇4: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三、充分发挥学校网络中每一个教育因素的作用
心灵需要服务,心灵需要拓展。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必要条件,在校内形成人人有责的教育氛围,形成全方位的心理服务网络。
当学生思想上有问题时,我校三十多名党员成为知心交流的大伙伴,为他们导航,进行心与心的知心交流。
当班级中任何一位同学心中郁闷时,任何一位任课教师都会蹲下来真心了解情况,为他们解忧。
当学生有悄悄话时,“知心小伙伴”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交流的空间。
如此温馨的环境,如此浓浓的和谐氛围,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感受到的是友善,感受到的是快乐、是自信与自强。
四、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让心理辅导走进生活,使综合素质得到强化培养。学校的教育不应是孤立的,学校、家庭应该携起手来,父母和其他长辈的言行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所以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充分挖掘资源,发挥优势,家校形成教育合力。
1、家长课堂——合力的加油站
为了让家长了解到孩子在校情况,我们在家长会上,对家长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希望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引起重视,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营造和睦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改变,我们开展了孝亲敬长系列活动,如和父母说知心话、做家庭会议的主持人等活动,增进了孩子与家长的感情,同时提高了孩子的综合能力。
2、《心心桥家教报》《家长手册》——心灵沟通的桥梁
为家长们提供教育经验,使得一些有困惑的家长从中找到适合自己教育孩子的办法,同时我们倡导家长积极投稿,也为家长们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为家长提供了解学校的信息。
篇5: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五、我们的收获
1、学生在变化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的: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赋予更高的热情。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增强:
(1)教学效率有明显提高。实验年级的学生在抽测中,成绩比实验前有明显进步。
(2)实验年级各项比赛居学校榜首。刘韵争同学在区级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胡庄秀同学在作文竞赛中获全国奖、于哲源同学书法比赛获全国三等奖。
(3)我们的教育面向全体同学,使得每个班级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精神风貌。
2、教师在变化
教师们的育人能力,科研意识不断提高,能够用科研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全国第三届“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我校被评为先进学校。教师写出了有价值的论文,如张玉杰校长撰写的论文获房山区论文评选一等奖;许艳兵老师的论文《克服畏惧心理,帮学生建立自信》,获得全国健康杯优秀论文奖; 20张进霞老师的论文《送给学生一缕阳光》获全国一等奖,张玉杰、刘会文老师撰写的研究报告获全国二等奖,还有多名教师的论文获全国三等奖。
课堂教学永远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品质的主渠道,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课题的不断研究与实践,我们将进一步使课题向纵深发展,为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康的人格做出努力。我们面对的是一颗颗稚嫩的幼小的心灵,这一颗颗幼小的心灵需要阳光,需要温暖,需要交流,就让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服务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拓展,得到温暖,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篇6: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
近年来,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部门都十分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德育模式,拓宽工作途径,丰富德育工作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房山区教委的关注与领导下,在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我校于9月,根据区级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确定了子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把三年级全体学生做为研究的对象,把课堂教学当作主渠道,加强学生心理辅导,采取相应措施,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我们一手抓学科渗透,一手抓心理辅导,各种方法之间相互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全方位展开,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校的目标是:以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为核心;以对心理问题预防补救为辅助;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科学的管理是课题研究取得实效的基础——课题研究作为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一个突破口
我们认识到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课堂教学是实施德、智、体、美、劳各项教育的基本载体,教学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的过程。因此,工作中我们不断实践以科研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课堂为实验主阵地,把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研究作为实现学校“以服务升品位,以质量求发展”这一办学理念的一个突破口,使得课题研究服务于学生,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工作中我校广大干部教师积极探索,重点加强三个模式的研究,把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每个模式的各环节,各个细微之处:
1、备课模式的探索
使用“集体全册(单元)备课——个人分课细备——组内交流讨论——个人逐课复备”的备课方式,其中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心理品质形成的.教育渗透点,使得心理品质的培养从备课第一个环节就入手,教师们分析挖掘教材,汇编了《各学科心理教育渗透点集锦》,各学科教师在备课时参考使用,并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完善,为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服务。
2、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实践“课前预习探究—课上主动探究—课后延伸探究”的上课模式。整个过程注重学生未来发展,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兴趣等,使良好的心理品质得到培养。
3、教研模式的探究
坚持“备课—说课—上课—讨论—评课—再实践”的教研模式。这一模式为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
篇7: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在这一课题的实验过程中,总结经验,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经过这半年来的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某些不足,现就这半年的实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所做的工作
1、认真学习。请进来,走出去。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听取专家讲座,请教研室有关人员指导工作,积极收集资料、信息,开拓教育思路,创导新教法。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定期召开教研会,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探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并把教育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写成论文、教案,踊跃投稿并参赛。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1)利用教学,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在各种教学及一日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利用家园互动,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对幼儿个别教育和个案追踪。
二、取得的成绩
通过学习、培训和实验,教师的教研能力得到提高,增添了自信及热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教师获奖:
王xx参加区讲故事比赛获一等奖。
(二)幼儿获奖:
吴xx、xx、彭xx、xx为等幼儿参加市讲故事比赛获一等奖
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通过实验活动,幼儿逐步形成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关心。但由于幼儿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有不稳定因素。因此,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教育,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从而使幼儿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下一阶段计划
1、检查前一阶段成果,并形成文字材料。
2、根据阶段实施方案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并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3、继续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活动。
篇8: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开学初,我院确定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课题,课题组以《纲要》精神为指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现将第一阶段工作小结如下:
一、课题组组员:
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组建了XXX为组长,XX为副组长,XXX等为组员的课题组,做到明确分工,精诚合作。
二、确定了实验班和对比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
三、明确了研究方法: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创新。
四、确定实验成果形式:采取以实验报告、实验课、优质课。
五、明确了教育途径:
1、在教学和一日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目的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进行个案研究和跟踪调查,写好“个案记录”和“分析”。
4、利用家园互动活动,指导家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5、在家园联系册、联系栏、院刊、每周一读中交流心德。
六、下阶段实施方案:
1、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贯彻纲要精神,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学习活动中、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指导教学。
3、有计划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保证实验时间。
4、组织课题组成员交流课题研究经验、方法。
篇9: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在社会转型的今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学校和家庭,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已经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经过几年的努力摸索,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教训,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靠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全员参与。所以,我们一直以来探求一种适合我校发展的、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我们注重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教学和管理之中,重视师资培训和心理教育的课题研究,力求做到点面结合。尤其是“非智力因素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的课题实验到了结题的时期,收获颇丰,总结如下:
一、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文登市第二中学是首批山东省一级学校,历年来发挥着名校的辐射作用,成为威海地区乃至山东省的典范,文登二中在教育教学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尤其是在德育方面,学校一贯提倡“以人为本”和“主体性德育观”的德育理念,着眼素质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组成部分。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比较早,在本地区有较大的影响,曾多次承担市级的观摩课,并善于与一些兄弟学校交流经验。20xx年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学校派出教师参加山东省举办的心理辅导员师资培训,经考核取得了结业证书。同期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由经培训的教师轮流值班,并购置电脑、心理测试软件和书籍一批,经过几年的努力,心理咨询室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基本完善。为了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和规范,20xx年设立一名有心理咨询国家职业资质的专业教师,并从20xx年秋季起,在低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课程表上有固定课时,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每月针对不同年级进行一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尤其注重初四年级的应试心理辅导和初一年级的学习适应性辅导。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
本学年度举办校本培训“青年教师德育工作培训班”,该班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分两学期完成,第二学期的培训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讲座、学习资料、观摩课等形式进行学习,学习结束后,学员们写出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9篇,课例设计2个,并从中选送了3篇论文参加第八届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年会评选,其中获奖1篇,并在大会上交流,一堂课例获二等奖。
三、全力开展心理教育的科研课题的实验总结
我校本着以科研促教的原则,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改和教研工作,重视开展心理教育的科研课题,并以此作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
①山东省“九五”普教科研青年课题规划项目《提高中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实验研究》(20xx年10月20xx年5月),本课题已完成所有研究工作,通过了山东省普教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结题鉴定。本课题主要研究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问题,对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哪些方面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②山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五”规划课题(20xx年1月20xx年12月),课题本身就是我们的`教育行动,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实实在在地开展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努力寻找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将行动研究、个案研究和实验研究三种研究方法相结合,深入探求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厌学成因,班级、年级和学校分别对实验班学生采取特定的教育对策和管理措施。经两年多的研究实践表明,课题组对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厌学原因的分析是正确的,措施是有效的,成果是显著的,在理论和实践操作方面都获得了不少的收益。现已到结题阶段,课题组还从古今中外教育著作中选编了一千多条名言和相关教育心理理论。
③经过一年多(20xx年5月20xx年12月)的全国十五重点科研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与研究,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获得了不少的收益。我们文登二中在“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讨第八届年会”上(20xx年10月),已将部分成果分别写成两篇论文,在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并获奖。并将我们的实验写成研究报告。在实践方面,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课的展示取得了二等奖。
三、创建“心理家园”网站
基于已经取得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多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于2月创建“文登二中心理家园”教育内部网站,本网站界面温馨,内容丰富,包括有网上心理咨询、心理知识、心理测试、相关心理新闻和信息、趣味心理图片等等。开设有青春课堂、学习天地、中考考专题、教师园地、父母沙龙、校园文化等栏目。网站不断在建设、更新,访问人数多,直到目前访问人数达2152人次。
此外,本学年我校经常利用家长会给家长灌输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举办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及方法技巧的讲座,邀请一些心理或教育专家到校讲学,如,聘请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的董晋宇教授为我校讲授快乐学习和亲子教育培训。
四、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的课题研究实验经过实践和讨论,终于有了明确的结论:
非智力因素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1、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有力建设
2、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完备建设
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堂辅导的专业设计
4、心理健康教育的团体辅导的针对性
5、学校德育教育的人性化
6、文化课教师的心理素质的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师资比较缺乏,要扩大心理教育的覆盖面,除重视校本师资培训外,教育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学校外部力量的引入,尤其是经费问题的筹措,设置为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有利于引进校外教育力量,在省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希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创出一条有特色的新路子,建立一套适合我校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且成为地方的样板,发挥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更好地推动威海地区乃至全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篇10: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这个学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去粗取精,总结经验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所做的工作
1、边做边学,提高教研能力
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我课题组积极组织学习、交流讨论,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通过说课、上课、论文评比等活动,探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创新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能以幼儿为主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在各种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各种活动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3、家园互动,共同教育
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长,我们充分利用资源,引导家长在家庭中关注幼儿心理世界,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二、取得的教研成果
1、教师的教研水平有新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新的突破,在实验活动中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及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2、孩子在实验中成长,通过实验活动,幼儿善于表现自我,自信心增强,学会关心他人、学会自我教育、学会快乐生活、调节心理、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3、罗艺婕绘画《我教爸爸跳健美操》获县幼儿绘画比赛一等奖。
三、实验中的反思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幼儿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其次要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掌握先进的信息,并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将本课题的成果进一步推广,在全园形成新的教育风气。
篇11: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如何写
工作报告要对研究的全过程进行客观的、全面的、发展式的记录。它要综述课题的来源、目标以及为了达到目标经历了哪些阶段(从开题到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再到课题的阶段性总结和结束的时间与工作进展)、主要成果以及待继续研究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它的内容应涵盖:
1、写清课题的名称、立项编号、研究经历的时间、从那几个方面对课题展开了研究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这部分主要说清楚课题的研究的线索。
2、组建课题小组,说明谁负责和实施研究。
3、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强调思想是灵魂的作用。
4、课题研究的步骤和采用的方法,这部分简明扼要就行。
5、提炼研究的结果并指出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6、研究的创新和意义。
7、课题变更情况的说明。
简而言之,工作报告就是说清楚谁在什么时间从哪些方面,采用何种方法获得了研究成果以及说清楚成果的表现形式。
篇12: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如何写
“信息技术考试制度实施与学生信息素养相配套的实践研究”是xx省教育学会“十一”课题规划立项课题,又是本校重要研究课题。
本课题周期为两年(XX年1月—XX年2月),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进行。由课题负责人张国栋校长,丽、屈建伟、孙文娇、贾新颖、陈笑竹、尹钰老师共同研究,目前课题研究研究完成了课题准备、课题立项工作,课题实施阶段、现在进入课题结题部分,自从立项以来,本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工作,作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概述
将信息技术考试与学生信息素养进行整合,找到信息技术会考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最佳结合点,形成新型信息技术课教学模式,编著信息技术考试与信息素养培养相统一的校本教材,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的关系;
在20世纪80年代,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与素质,随着时代信息化的发展,经过短短的几十年,信息素养的含义已很明确的演变成此时代的所需的一种品质与素养。
由此我们即可总结出新的信息素养的含义:信息素养是人认识、创造利用信息的品质和素养。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的培养实质上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而且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率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学科课程教学为“主食”
学科课程教学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开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食”,学生在学科课的学习中增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储备,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在课程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主题性研究”等教学模式与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科课程整合为“配菜”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去学习其它课程,不但能提高其它学科的学习效率,而且对提高信息素养也起了不断补充和逐步完善的作用。
3、各种传媒为“佐料”
电脑报刊、杂志和相关的电视频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只要我们正确地引导学生运用好这些资源,学生将受益非浅。
例如,如果学校给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班级规定了读报时间,让学生定期学习相关读物。若学生在学习《电脑小神童》,it行业成功人士的经历,以及对制造病毒程序人员的惩罚过程中,不断提高信息素养。
4、建好学习环境“生力军”
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分割的有机组合体,提高学生信息素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面努力。
5、学校教育是“主力军”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学校必须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加强硬件、软件和潜件建设。由于对信息技术教育认识上的不到位,大多数学校只重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和潜件的发展,导致硬件设备成了摆设,信息技术教育成了口号,学科教学成了形式。因此,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必须加强“三件”的建设,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件”齐头并进,才能真正形成信息化的教学环境。
6、家庭教育是“地方军”
现今,电脑进入了大多数家庭,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地方军”,我们通过“校-家”联合培养的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7、社会教育是“游击队”
社会培训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我们可以引导对信息技术有兴趣的学生参加社区教育或少年宫的电脑爱好者俱乐部,鼓励他们参加少儿计算机水平考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实践证明,当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参加水平考试,拿到了证明自己学习水平的证书时,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劲头更大了。这样,信息技术也实现了因材施教。
8、搭好学习形式“表演场”
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信息技术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只有以多种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学习铺路搭桥。
9、建设生活应用“主舞台”
提高信息素养最终是为学生适应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时,应尽量使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接近,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中有生活,生活中有信息技术。
10、组织个性发展“分会场”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个性特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偏爱信息技术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是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必要形式和有效方式。
(2) 结合课例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来说,应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评价、判断、组织信息的能力; 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课例的研究,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动态幻灯片>是选自xx大学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第四章第三节<播放效果>的内容.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点具备利用powerpoint创作.编辑多媒体作品的能力,这节课是使演示作品由静态的变为动态,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所以这一课采取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办法,实现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结合.
能过这个典型课例让学生能够对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并学会幻灯片设置切换效果.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比较,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让学生享受到探索的乐趣,从而树立自信心;同学们之间交流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适时的提出愿望,将课堂内容进行延伸,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现在的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还比较肤浅和不够成熟,尤其对于一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整体表线肤浅,不求甚解,老师点则通,不点则不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同时注重间接兴趣的作用,在平等才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联系生活和实践操作体会来实现对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和掌握.
(3)落实《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如何将建构主义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等新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中,在提高信息技术会考过关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很大的调整,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新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总的课程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信息素养?对学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新课标中对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要求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及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对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自主学习必须以充分的信息资源作为保障,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几本习题集是远远不能满足自主学习的需要的。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了中学要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纲要》从指导思想上确立了信息技术课的地位,突出了对信息技术课考查的操作方式(无纸化),侧重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纵观近几年的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模式,大致经历了从dos(笔试)到windos(上机操作)的一个过程,形式上立足于计算机网络,采用工作站/服务器的网络化模式,体现了对学生能力要求的发展性。这体现了信息技术教改的一个发展方向,也预示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肯定该课题在本校或本地区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研究该课题的背景.以课题负责人为核心组建一个长期稳定不变的研究团队.确定总课题的研究目标,达成度及总体方案.以课题负责人具体分工落实各项研究任务.
2.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总课题的研究目标下确定自己的了课题,每一子课题都要有一具体负责人,由总课题负责人进行协调.子课题的研究提倡大题小做,以小见大,同样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研究重点.
3.课题研究是一个长期.动态.复杂的研究过程,需要课题组全体人员创造性的劳动,持之以恒.团结协作才能达到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要避免开题轰轰烈烈,过程冷冷清清,结题拼拼凑凑的现象发生.课题研究的过程重点要做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开展了课例研究。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把握课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和处理的全过程如实记录下来,写成“案例过程”,然后围绕案例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或集体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值得研讨的问题,最终形成教学案例。具体地说,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经过前期准备、收集材料、分析研究、形成案例等步骤。
(⒈)前期准备。课题组成员认真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通过有关的调查,搜集详尽的材料(如阅读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访谈等),同时初步确定针对课题案例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初步确定案例的体例、类型、结构等。还针对性地作一些理论准备。
(⒉)收集材料。收集充分的案例材料是教学案例研究的基础,课题组成员收集案例材料的具体方法有课堂观察、访谈与调查。⑴课堂观察。观察是一种较为基本和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对师生的教与学行为和学生的'参与状态等教学现象进行观察研究。收集课堂教学第一手资料,借助摄像机等作为辅助观察的手段,以提高观察的效果。在课堂观察中事先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这样对教学情景的洞察可以获得一般观察无法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对观察的资料,逐字逐句整理成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程序表、课堂教学时间分配表等,这样为后续分析案例提供详实的原始材料。
⑵访谈与调查。对一些课堂教学不能观察到的师生内心活动,如教师教学的目的、教学程度的意图、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达标的成效度等一些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我们通过与教师的交谈和学生的座谈,以丰富、充实课堂教学观察的材料;从这些访谈、调查的材料中,分析课堂教学的现象,发现造成各种课堂教学现象与教师教学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具体寻找在哪个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从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⒊)分析研究。围绕案例材料作技术分析,教师自己进行课后反思,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理念进行研讨,围绕教学理论进行阐释。注意对课堂教学作整体的考察和深层次的分析,体现案例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同时采用集体讨论的方法,发挥教研组等集体的作用,集体攻关,分工合作,共同研究。进行文献分析,文献分析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从中找到课堂教学现象的理论依据,从而增强了案例分析的说服力。同时,通过有关教育理论文献的查阅,去进一步解读课堂教学的活动,挖掘案例中的教育思想。
(⒋)形成案例。在对案例材料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结构进行表述形成教学案例。撰写教学案例,经过以下步骤:撰写——讨论——修改——再讨论的多次反复的过程,不断完善。撰写案例做到目标明确,描述真实具体,情节合情合理,材料适当,案例构思巧妙,文字表达力求生动。
2、寻求信息技术考试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最佳结合点。教学中力求将信息技术会考与学生信息素养并重,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1)以阶段性目的而言,信息技术会考是高中阶段计算机教育水平的衡量尺度,而且是最直接的尺度,使学生掌握考试的方法和相关知识无疑是重要的目标。就这一点来说,需要教师在宏观上先于学生完成对课程脉络的提炼,而这种精练的直接指向就是课程的考核内容,并把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微观上,分清该课程知识的核心性知识和外延性知识的界限,以及两者的内在联系,理清形成知识体系的知识点各自的外延。
(2)在丰富考核点以提高知识含金量、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的目的下,在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下,又需要教师以点带面,将课堂内外打通,深入细致的了解该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的具体应用状况,以及未来可能涉及到的更高层次的知识。
(3)由教师在课堂上先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相关话题引出课题,然后讲授核心知识,并且明确诸如哪些是考试重点内容等,再介绍相关的外延性知识,在介绍的同时,对前面的基础性知识点进行应用形的回顾,带领学生进行复习,这时学生的兴趣也应该随之达到新的峰值,随后做一些巩固性的练习,就会加强该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却实际上吸收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优点所在,对教师备课以及备课之前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把师生比喻成金字塔,那么教师这个塔基的宽厚程度,就决定了学生这个塔尖的高度。
3、开展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课题组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每周开展活动,涉及信息浏览、信息查询、信息的加工处理、信息的分析传递、信息的报告和总结等各个方面,其中结合学习、生活制作电子报刊、powerpoint演示文稿、网页设计、flash动画制作、图片处理等内容,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内容,调动了大多数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提高了信息技术技能,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使不同爱好的学生能在不同的领域得到自主发展。并且在保定市、涿州市教育局等举办的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中有几十名学生获奖。
4、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xx大学版《信息技术》教材,结合学生的认识能力水平和信息技术会考大纲,自行编制符合教学客观实际需要的习题集。将《大纲》中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信息素养的培养落实、分解到各章节知识的学习中去,实现日常教学信息技术会考和信息素养养成的结合。
5、发表研究成果论文多篇:《浅议网络互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要点》;《浅议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信息技术课上的提问设计》;《关于学生上网现象的思考与对策》;《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篇13: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XX年12月,我校承担了综合实践研究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的研究任务,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总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自主性学习是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是国际社会比较认同和实践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本质就是强调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活动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策略,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教学观、学生观,寻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进而在各科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以及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识、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与品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课程其实是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自学与指导结合起来,融开放、引趣、导思为一炉的新型课程,它打破了以课本为中心的单一性,打破了严格意义上课堂教学上的封闭性,它把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的知识学习和体验放在首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这一切都为开展自主性学习提供了最佳土壤。所以本课题,尝试在这一领域做一番积极的探索,期望能在探索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为自我个体的发展获取一个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安排参加过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远程研修培训的主任具体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接着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从人员与管理上确保课题的研究质量。
(二)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实践活动平台
XX年12月,课题组成员对学校资源进行了分析。我校成立于1983年,历史较为悠久,连续多年均被评为荣成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硬件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使教学设施达到了市一流水平,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校”。除了拥有丰厚的物力资源外,学校还拥有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源。另外我校的环境资源也具有特殊性,在学校周围分布着荣成市的各大商尝自来水公司、嘉盛乳业等丰富的社区资源。经调查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决定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崖头村村委、敬老院、嘉盛乳业、市政公司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青山公园附近建立了农田生产实验基地,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开展搭建好了校外平台。又在校内建立木工坊、综合实践活动室,让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新课程的亮点真正亮起来。
(三)抓好教师培训,加强教研力度。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形成特色,我校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坚持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到外地学习经验,拓宽培训渠道。在课题研究的时间里,采用网络主题教研、发放学习材料、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定期举行专题学习,每学期都要进行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并带动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我们采取了每周集体教研的方式,每学期召开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研讨课,我们还经常请到市教研室的张春芳老师到校及时指导工作。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参加市教研中心组织的各种研讨学习活动,及时研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相互交流经验和体会,开拓思路。还大力支持实验教师参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工作,以求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了,思路开拓了,教师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一)稳固研究网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我们将继续在课题组负责人张金平校长的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王主任和课题组骨干的带动下,定期活动,以活动推动课题的发展。
(二)加强科研力量,扩充课题组成员
由于学科和研究范围的扩大,课题组人员必须扩充。要精心挑选人员,把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科研基础好的教师吸收进课题组,使研究不断深入。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篇14:关于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概述
(一)、研究内容及目标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合作、学会生存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2)通过优化教学活动过程,达到教学活动氛围和谐化、教学活动过程审美化,使教学过程由高耗低效转变为和谐高效。
(3)、探索和谐课堂构建的策略及机制,最终形成师生、生生,师生与环境高度和谐的理想课堂。
(4)、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
(5)、通过研究,激发教师课堂教学智慧,使教师掌握和谐教学的内涵,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
2、研究内容:
我们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课堂教学和谐性的要素:
课堂教学中人的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无论是教与学的活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想和推进,教学方式方法的选用,都是围绕着学生――发展着的人来进行的。教师因素:
首先是正确的教育价值意识.这里指两个方面:一是面向所有学生,二是对学生的各种素质进行培养。单纯学科教学的想法应当调整。事实上,教学目标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如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巩固,心情的调控,正常的教学程序的建立和优化,认真细致的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的培养,渗透德育教育等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还有是主渠道和效益意识.学生一天的学习时间里,课堂占主要部分。学生在每一天的学习中成长。他们的成长需求是多方面的,作为育人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责无旁贷,既教书又育人。
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意识。这里有一个参考系的问题,我们的课堂教学好不好,根本上取决于学生。教师的教学素养高,教学艺术水平高是基础保证,一节好课根本在于,大多数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思想修养上有多少真正收获,这些收获对学生现在的近期学习的目标和长远的发展有多大帮助,这应当通过学生来体现,心中要有学生.即教师是服务,引导,指导,而不是主导,更不是包办。
还有教师的教学艺术素养、教学实践能力,在建构和谐课堂教学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因素(这里我们是站在和谐课堂教育的要求来思考)学生的价值意向心理特征分析:
首先对于小学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形成,有意无意在思考这类问题,但又有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易于变化的特点。笔者认为,提价值意向可能更为恰当;他们的身心正处于较为剧烈发展变化的阶段,新鲜感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对周围的人和事的接触有自己的看法、有时又身不由己,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事物现象进行归纳和概括。在是与非、对与错、美与丑等的标准正在形成和建立,而又不是很完善;在现在和将来和长远发展的架构上,还处于变化和调整中。这些特点都是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当具体分析和考虑的。因势利导、适宜适度,为构建和谐课堂教育创造条件。
还有智力因素。学生的思维、语言特点和兴趣方向、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分析。一般而言,正常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不大,但个体对某一方面或某一方向的关注程度、敏感程度,和在婴幼儿阶段、小学、初中阶段的感知学习情况不同造成不同学生个体在不同学科学习上的认知结构差异。通俗说法是,启蒙入门的早晚。就基本能力和思维能力仍不会有太大差距。学生的这种差异使班级集体中的个性化十分明显,给班级授课这种课堂教学,造成一定的现实困难。而这是现阶段还不能有太大改观和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同时,每一个学生又都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努力空间,也是师生建构和谐课堂的基本条件,构建和谐课堂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整合,尽可能多的学生的各种有利于因素,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地调动起来。
非智力因素、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主动养成和发展分析。这里着重考虑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心理因素,二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心理因素的根本,是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喜欢课堂教学,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并且使自己的知识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这方面,是建构和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教师素养和能力体现的重要内容。这方面能否做好,是课堂教学好与差的基本前提,这是解决学生会学的问题。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的技术保障,是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科学有效的做事习惯,行之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可行的思维方法,这正是教学工作的长期任务,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进步成功的有效途径,也为和谐课堂教学的长期性和不断优化推广提供保证,满足学生的发展成功要求,也有利于构建和谐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教法和学法因素
在人的因素上做得很好的前提下,教学的内容、过程、呈现展开的方法和课堂教学整体框架的结构,就构建和谐课堂教学而言,也是不可忽视的。并且在这方面,表现为大量的可调的日常教学研究的工作,重要的是减少随意性,事前多做分析、研究、比对、优化。基本原则应当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师自我特点出发,以教学大纲要求为标准,以学生能有效发展为目标,符合现代教育的思想和原则,来进行内容、方法、方式的优选。
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如何采取各种方式达成师生关系的和谐(好比种子与土地一样);
2、部分不和谐的内容如何采取不同的方式使之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相符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之和谐;
3、如何改进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使之符合课改理论,更和谐、更完美。
㈡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理论探究法
通过查阅、学习相关理论著作、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课堂和谐性要素的内涵、价值导向及时间操作的要领
2、行动研究法
该课题的行动研究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环节。
3、案例分析法
收集典型的案例实录,进行研究分析、反思、形成共识
4、经验总结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研究内容、目标等。
二、课题研究的进程
1、准备阶段(3月至206月)
(1)进行开题论证,进一步修改课题实施方案。
(2)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做准备。
(3)调查课堂教学现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初步的评估。
(4)通过建立博客,把课题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2、实践探索阶段:(年6月至1月)
(1)通过召开课堂教学研讨会,尝试构建具有“以生为本,自主合作,平等对话,和谐共震”的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
(2)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收集整理,以供教师反思,从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3)收集课堂教学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以案例研究促进教师提高。
(4)在研究后期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再次进行评估,以作比较。
(5)制定家校手册,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3、总结阶段(202月至年6月)
(1)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2)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
(3)召开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
(二)研究人员组成
课题组组长:陈浩校长(课题总负责)
课题组副组长:张莉(负责课题研究的方案制订,资料整理和分析)
何平、莫礼莉、罗勇、侯科亮(负责课堂教学的研究)
三、研究过程与成果
第一阶段:理论研修阶段(2007.3――2007.6)
指导教师相关理论学习,搞好教师培训,进行专题讲座:
例如什么是和谐教育?课堂和谐性要素主要是哪些?教师作好学习笔记,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素养,为教师的具体实施研究确立理论支撑。形成了完整的规范的方案,并在不断的完善。开学初制订了规范的计划,学期结束进行了切实的总结。活动记录系统详实,并及时填写月报表上交。、每次活动重点进行了课堂教学的研究,同时辅之以理论学习,文献资料都是从和谐性要素的三个方面入手的。本期制订了两个评价细则――“绿色课堂”下数学教师评价细则和学生评价细则,还未投入使用。调查表两个――有关本课题的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了实验初期的一些原始数据。课题组老师都写出了与课题相关的经验论文。何平等老师做了大量的课件。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07.6――2009.1)
依据理论模式,实验教师找准自己的实验切入点,全面实施课题方案,进行“和谐教育”的实践。或根据学科特点,探索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各自的“和谐”课堂。总课题组开展调查研讨,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进行子课题中期评估。积极制作课题博客,上传资料51份。每人撰写课题论文3――4篇。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各一份,课堂观察评价表教师、学生各一份。遵循“课题活动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宗旨,扎扎实实开展课堂教学,让课题组每位教师都在学习中进步。邀请市区有关专家到校指导。2007年12月23日,请市教科所陈祥斌为本课题组指导课堂教学和进行专题讲座,罗勇老师上课题课《解决问题》。12月8日,请区教科所涂建宏前来指导,何平老师上课题课《商的变化规律》。2009年4月29日,再次请区教科所的涂建宏前来指导,侯科亮老师和罗勇老师各上一节课题课,分别是《1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预计本期第八周邀请江津教科所的张建老师前来对我组的课堂教学和课题活动进行指导,届时莫礼莉老师和张莉老师各上一节课题课,分别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周长的认识》。我组认真学习学校总课题组下发的2009-“构建小学绿色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课题研究工作补充要点,进一步理解了“绿色课堂”的实质,明确了本期的研究重点。
第三阶段:研究深入阶段(2009.2――2009.6)
进一步推进课题研究
和谐教育环境已逐步形成,和谐教学开始收到实效。
课题管理步入良性,汇集经验总结,个案记录,形成初期成果。
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提升理论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成绩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校以抓好教科研为先导,实现“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紧紧围绕课题目标,采取了各种有效和有力措施,花大力气开展了各项实验研究工作,目前实验工作实施得十分顺利,并已经取得实效。
(一) 课题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着和接班人”。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而本课题研究恰恰为我们培养“和谐的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对教师的教学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优秀教师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探讨和谐课堂的构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课题研究中我们力求保证受教育者的平等权利和体现教育的公正性,实验对象选择时,注意整体考虑,以达到实验的最终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际研究中,我们通过科学测试、观察,高兴地看到学生确实是实验最大的受益者。学生的素质得到均衡发展。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课题实验学生得益最大。三年多来,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校教师在各方面的发展也令人振奋。首先,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了实验能顺利开展,学校在一年时间里,对教师更新教育观念的培训多次。如集中培训教师学习(四)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几年的课题实验,使教师、学生得到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学校的发展。课题经费的投入,不断加大教育投资,改善教学条件使教学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为了实现“集智式”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为教师的研讨搭建平台,学校建立了电子备课室,购置20余套液晶屏的新电脑。为每个教室添加了投影机。
四、课题研究的差距与改进建议
存在的差距:
1、落实不到位:计划是制定了,但有时时间不够用,或临时有任务,往往落实不到位,使得研究没有收到预期到效果
2、政策跟不上:实验学校没有配套校内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应用研究,使得研究停留在做一两次公开课,长期成效不显著。
3、培训不足:部分实验教师对课题了解得不充分,部分实验学校的老师认识上不到位,认为课题研究就是花架子、课堂教学效率不升反降,使得研究停滞。部分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组组织的培训活动太少,,研究思路打不开。
改进建议:
第一、教学与教研要一体化,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我校教科研立足课堂教学,以备课组为单位,以构建和谐课堂为目标,以主题课例研讨为主要形式,本学科教师在“同课异构”中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第二、教研与科研要相结合。我校申报了省“十一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和谐教育的行为研究》。在研究中发现课题太大很难操作,根据省教育学院的“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指示,为此,学期初,我们便要求大家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学校总课题的带动下,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分别确定本学科研究的子课题,并要求每位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针对自己的困惑和问题确立微型课题,作为子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思索研究、改进,来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15: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五年级小组合作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是延安市-立项的微型课题,从立项至今以历时半年。在这半年里,我采用课堂实践操作、实验对比法、学生谈话等方法,对五年级学生体育课堂小组合作的运用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
《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体育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近年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我采用课堂实践操作、实验对比法、文献资料法、学生谈话等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准备阶段;研究阶段;总结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4——2017、5)1、积极查阅相关书集文献,学习相关理论,建构理论基础。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7、6——2017、11)1、对学生课堂教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2、再读相关文献资料和观察实践对比分析,撰写读书笔记。3、确定教学实践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形成有效的教学反思、案例及经验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12)
1、写结题报告2、写结题论文
三、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在研究小组合作时,首先我进行了小学体育小组合作的理论学习,并且撰写了心得体会。因此,对于体育小组合作我有了深刻的认识。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以及对体育课堂小组合作的初步认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体育基本技能,采取组内交流、探究、分享、练习、帮助等方法要求学生,使学生懂得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我认为要形成真正意义的小组合作,只有课堂上的时间和精力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后,还要给学生讲解小组合作的内在意义。让学生明白小组合作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内涵—合作、交流、探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在要求体育老师认真指导,学生用心学习的基础上,更要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在课题结题阶段,由于五年级全体学生与我积极配合,取得了一些比较满意的成绩。
四、基本经验和存在问题
(一)研究成果
1、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教师已从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此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更加平等,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2、提高了学生教学效率。通过小组合作的介入,改善了课堂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活动能力和练习兴趣。并且,学生在竞争中达到好的复习效果,从而所学的技能得到了更好的巩固和提升。
3、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摒弃了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课堂模式,使体育教学转变为快乐的学习,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接受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积极性,省时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4、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业务水平。研究课题之前,我对课题研究知之甚少,并且对体育课堂中的小组合作了解也比较少。通过课题研究,我认识到了课题研究的严谨性、专业性与实用性,并且在课堂中,通过运用与实践,自己的收获很多,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
1、时间分配不均。课堂时间很有限,若学生说得多,那么练习的时间就少;练的时间多,交流的时间就少。如何合理分配时间,仍需探讨研究。
2、学困生关注不到位。分组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所以在交流汇报时,优等生表现积极活跃,而学困生羞于发言。
3、小组合作形式大于内容。在讨论时,学生畅所欲言,热火朝天;汇报时,说不到重点。
(三)研究的反思和设想
通过此次研究,我在教学理念方面有了很大的转变,在教学方式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业务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也逐步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由原来的被动去练习变成了自觉主动的多练习。
我将继续对体育课堂中的小组合作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争取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体育小组合作有更深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汉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3、《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曾琦. 教育理论与实践 03期
4、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5、《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赵伟红 江苏张家港市技工学校 摘自《职教论坛》 2月
篇16: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念的界定
沪教版是一本以阅读为主要培养能力的教材,而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在阅读后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猜测和评判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使学生更好的汲取接受信息,理解分析文章,对文章和作者做出正确的概括和评判,同时促进其它语言技能的提高。 “策略”,在本研究中是指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我们要探索出一套培养学生做阅读分析、获取阅读内容、解觉阅读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参考。
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
我们将在新《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通过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探索沪教版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研究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爱阅读、会阅读、积极主动参与阅读的过程,有效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言素养。加强课内外阅读量,并提高阅读速度。
(2)在教学中以现有教材和与学生阅读水平相当的阅读材料为载体,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同时扩大词汇量,增进语感。
(3)采用科学的培养途径,通过持续性的阅读实践让学生体验贴近真实生活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各种媒体软件让学生们模仿阅读配音,建立英语阅读群让孩子们脱离过去的“哑巴语”。争取让每个农村的孩子也能说一口纯正的英语口语。
课题组成员
梁飞燕 卢锦 吴婷 李妍
开展的主要活动,
课题的进展情
前期研究内容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等收集资料,通过对所任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现状,开展影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掌握科学有效阅读方法的归因分析,和学生期待英语阅读课怎样上自己才能更好的接受,找准研究的切入口。
根据学生实际阅读情况,确立课题的研究方向。讨论、实践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从教学设计入手,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或者辅助的教学手段,让孩子们最大限度的理解阅读材料,获取阅读能力,形成个人素养。
中期成果或初步结论
《沪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研究》针对现在初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较弱的现象。着重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教师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和有效进行阅读教学几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本学期研究成果
1、准确感知阅读材料的能力
a. 通过自学、自悟初步感知短文,思考教师所布置的启发性
和挑战性的问题。
b. 通过自悟根据标题,猜测短文内容。
c. 通过自做找出文中一些关键词和句型,理清短文脉络:
学生能抓句子中的关键词,领会句子大意,以及分意群理解,明确全句大意等。即搞清楚:Who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d. 根据上下文猜词解意。
检测效果: 呈现5-10个是非题或选择题,在限定时间内让学
生自我检测粗读的效果。
2、让学生在“自学、自做、自检、自悟、自纠”的过程中掌握多种阅读的方式。
a. 限时细读:
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呈现理解性问题(一般5小题)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对所读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推理、综合、归纳、总结,以便把握短文的实质和内容的各个细节,然后让学生口头或书面回答问题。
b. 倡导合作式阅读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课题组精心设计各项任务,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
的小组活动来合作完成。教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了解对方的观点,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c. 复述短文:
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通过复述短文激活学生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知识能力模块,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和言语表达能力。
d. 开放性设问。
运用发散性思维,围绕教师布置的话题,在短文的基础上得以启发,开阔视野,发挥想象,陈述自己的观点,并在课堂上进行交际活动,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的能力
a.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b. 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培养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判断的能力;
c. 培养学生阅读中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训练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d. 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4、学生及时反馈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情况,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具体方法有:
a. 完成课后练习,口头汇报。
b. 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
c.复述并表演所学故事。
d.变换人称重编范文。
5、英语阅读评价体系的完善
a.自评:在评价表的自评栏,目的在于引导孩子着重从这几方面去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发展阅读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反思和改进。
b.小组互评:鼓励学生团结互助、取长补短。
c、教师评价:每个阶段,老师结合各小组评价和阶段测试的结果进行汇总。
二、问题与反思:
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总结出了阅读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1、学生在阅读英语短文时,已学会从标题、上下文、关键词句等大胆预测文章意义,感知阅读材料的能力有所提高;
2、在合作阅读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个别学生自身能力的欠缺,在小组发言中总是有些被动,需要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这种现象在高年级教学中相当突出,如果从一开始接触英语时就加以训练,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学生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3、适合初中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材料少,课外补充材料贫乏;教师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下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提高,在引导和讲解阅读材料的方式方法上进行研究。
后期研究的方向重点
1. 召开中期报告会。
2. 根据调查问卷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研究。
3. 注意信息的积累总结,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4. 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
5. 通过研讨、交流及阅读课的设计,阅读技巧等方面入手,进行反复使用、反思,改进方法。寻找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6. 整理、分析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7. 展示研究成果,接受课题鉴定组的验收
★ 结题鉴定会主持词
【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共16篇)】相关文章:
心理学的分裂及对心理学发展的展望论文2022-05-06
高中研究性 结题报告范文2022-10-26
性心理学论文2024-04-10
大创创业结题报告范文2022-07-22
礼仪的结题报告2022-08-29
理学院-学年第一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022-05-06
心理学心得体会论文2023-08-30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论文2023-09-17
影视心理学论文2022-08-29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024-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