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几点思考论文

时间:2022-08-07 07:52:33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对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几点思考论文(精选15篇)由网友“白熊”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对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几点思考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对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几点思考论文

篇1:对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几点思考论文

对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几点思考论文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或交流)有重要的意义,也促进了细胞壁之间生理上的联系。由于叶绿体呈绿色且体积大,在植物细胞中的含量多,因此,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中叶绿体的位置的变化作为标志。此实验的.过程看似简单,但对于实验基础较差的高二学生来说,要顺利完成此实验,并非轻而易举之事。该实验有很多值得涉思之处,现简述如下:

首先,在实验材料的准备上得花一番功夫。

选好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此实验材料选用的是新鲜的黑藻,由于它是喜光水生植物,所以,在找到黑藻后,盛放黑藻的水槽要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要保持温度在20℃~30℃之间。这样,才可保证黑藻的新鲜、生命力旺盛,实验时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现象明显。另一方面,因为天气或环境污染等原因,在实验材料黑藻不易采集的情况下,可采用俗称“毛鱼尾子”的水草代替,用此材料实验,与黑藻相比有异曲同工之效,其特点是:取材方便,效果明显。

其次,临时装片的制作要注意一定的技巧。这一环节除了要让学生注意正常的操作规范外,更重要的是用镊子夹取色浅、片薄、幼嫩的小叶轻放到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切不可贪图叶片大而厚,也不能毛手毛脚,粗枝大叶。

第三,着手观察时需动一番脑筋。

该过程不仅要注意先用低倍镜找到叶片细胞,后用高倍镜观察细胞质流动,还要始终保持叶片在有水的环境中。饱含水分的叶片,细胞质流动十分明显。在观察叶绿体环绕液泡做定向循环流动时,选好参照物也是一个必备条件,以液泡、本细胞或相邻细胞为参照物均可。此外,如因种种原因,实验材料中的细胞质流动得较慢,甚至观察不到流动现象,标志物叶绿体流动不明显时,可采取以下方法促进实验材料中的细胞质的流动:一是光照15min~20min,二是调节温度至25℃左右;三是切伤部分叶片。其中前两种措施是因材料喜光好温的特性,通过改变外界条件,促进细胞的陈新代谢,加速细胞质流动。最后一种方法采用切伤叶片的办法,可导致部分细胞质受损,从而引起细胞质被动流动,虽是无奈之举,却也能如愿以偿地看到实验现象。

最后,实验结束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在学生兴致勃勃地看到实验现象时,教师应抓住时机,适时地引导学生总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回忆观察叶绿体的实验,强调显微镜使用的注意点,尤其是高倍镜的使用。同时,复习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有利于其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等相关的知识。这样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不仅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实验习惯,有利于学生学好生物课。

总之,在生物实验的教学中,教师要开动脑筋,大胆实践,及时指导。备课时,既要紧扣课本,又不能拘泥于课本。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才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篇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

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

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

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

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过程(见书P30)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篇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五、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篇4:微生物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二、实验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

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

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

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

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

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

四、实验过程

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

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

五、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

意义?

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篇5:对演示实验的一些思考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还为学生实验的正确操作起着示范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下面一些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课前准备要充分。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如果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则要求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第五是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基与上面的要求,就必须要求我们物理老师对演示实验有所创新,要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演示实验。这就提出了第二点。

2、忌唱独角戏,不让学生参与配合。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使演示与讲解脱节。这种作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做实验,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让学生自己参加演示实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在这次演示实验中,感受最深的是,所有的老师都从可见度这一方面入手来改进演示实验,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例如:在安培力实验中,就用位移来代替相对比较难观察的角度。

4、自己操作实验是动作要规范。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点燃酒精灯后火柴签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专门的废物杯中;电路的连接应先接线路后接电源,拆卸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导线两端接头不是钩、*时要注意导线在接线柱上的绕向应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等。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

篇6:对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思考论文

对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思考论文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我省已从全面开始使用新教材,高中物理采用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简称“教科版”),其中最大的亮点之一是设计的探究实验较多,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较高。物理学本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实验起到了重要作用,物理教学自然也应该还原它的本色,要以实验为基础。

如今,新课程的主旨在于为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从而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物理课程。在物理实验的课堂教学中我觉得不能为应试而教学、为实验教学而教学,可以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其实人教版教材每章几乎都有实验探究课题,我们就应该充分地让学生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品尝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实验探究法呢?所谓的实验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或在教师的协助下通过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从而获得新知识并加以应用。如何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让探究成为学生的习惯性行为呢?

一、利用课本资源,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比如高中物理必修1“走进物理课堂之前”,提到了不同物体下落的快慢情况,因为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看到的现象是质量不同的物体往往下落的快慢并不一样,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个研究课题,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去研究一下不同物体下落快慢的情况是否有区别,并研究它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一个星期后组织一节课让学生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学生无形中就成了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而这样的研究对后面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也很有好处。这样的一节课学生很活跃,也很积极,对物理学习也更有信心、更有兴趣了。

二、利用生活实践,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共同参与设计实验

学生对某些问题引起了兴趣后,就相当于明确了某些实验目的,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来策划、设计实验和选择器材。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后给学生设计一个问题:飞行员对反应时间的要求是多少?怎么知道自己大致的反应时间?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提出各种想法,说明理论依据并选择器材进行各种实验。还可让他们去查阅有关资料,看看招飞过程中怎么测试学生的反应时间,飞行员们又怎么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

这样学生对自由落体规律知识的认识就更加深刻,同时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三、利用实验过程,做个用心的观察者,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

有的学生做实验是为了好玩,实验课很容易变成放鸭子。当然,如果学生充分利用实验“玩”出一些名堂来,我们应该加以鼓励。但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只会这里碰碰、那里摸摸,做了实验也不知道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结果实验做完了也不知所以然。这时就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思考,不能完全束缚学生只是简单地重复课本和上课要求,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要大胆放心地让学生去猜测、验证,在具体实验中大胆操作、读数、记录。也不能老担心学生会把仪器弄坏,从而限制他们的一些操作过程,要适当放开手,只要操作规范以及正确使用仪器,允许他们的操作过程有别于课本,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在高中物理必修1“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一实验中,课本是利用钩码来做这个实验的,但效果并不好,我们可以参照以前课本上的实验过程来设计学生实验。但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按照参考实验步骤,用两根弹簧秤来拉作为两分力,有些同学偏偏不用两根来拉,故意只用一根而另一根用手或图钉来代替。也许有些教师一看到这种现象便会生气地说:“为什么不按课本要求来做?要求已将步骤写得清清楚楚了!”甚至有些教师会斥责其捣乱。其实学生这样做正说明他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像这种现象应该鼓励,我们要做的是和他一起思考这样做后能不能实现我们的实验目的。即使实验失败了对他而言也是一个收获,可以鼓励他去思考失败的原因,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还会觉得无聊和无味吗?

四、利用实验过程,做个更主动的探究者,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探究表现为三种形式:

(1)发现一种现象后,立即想深入研究;

(2)看到一种现象后,立即想到它的反面;

(3)发现一种现象后,便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

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做一些思考,并把它形成于文字,写写小论文。比如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情况,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情况下质量相差很大的不同物体下落情况一样呢?这就是由一种现象想到了它的反面。又如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索:为什么人碰到高压电会被电死而小鸟站在高压电线上却平安无事呢?

学习物理如果能在有足够兴趣的.基础上把握好的学习方法,那么,学生的学习将是轻松的、积极的、更高效的。用好实验教学对推动物理教学的改革、对体现新课程以学生学习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在实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对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逐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教育过程本身也有了全新的感受。“过程即是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是走向社会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将教育过程看作是把凝固文化激活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意识到经验型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师们还应成为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篇7:对《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对《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工作实际,主要就《电子线路实验》课教学如何培养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电子线路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基本设想。它对于搞好《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子线路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对此,部队院校也在就如何培养在校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近年来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亲赴地方高校进行了深入调研,借鉴地方高校办学经验,笔者主要就《电子线路实验》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研究。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愿与同事们共商。

一、目前我院《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教学的基本情况

《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是我院生长干部大专班学员“军事电子技术”的基础课。该课程属于实践性教学。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为学员学习相应的理论提供必要的实践基础并使其初步掌握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提高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

目前,我院生长干部大专班《电子线路实验》课程只能在学院现有的电子模拟实验平台上进行一些较为简单的模拟电子实验,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电子线路高频放大器、中频放大器、低频放大器、振荡器、变频器、功率放大器、频率变换、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时序逻辑电路设计等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实践性内容。由于《电子线路实验》课时少,可供实验的设备少,学员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差,难以真正适应未来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二、关于《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根据目前我院《电子线路实验》课程的教学实际,结合地方高校的成熟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我院生长干部大专班《电子线路实验》课程应切实从以下方面加大教学改革:

(一)从教学理念上进行教学改革。学院应从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真正确立起部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院校就培养的什么样人才。要将学院的教学理念由重视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理论逐步向注重学员实际动手能力上转变,要注重提高学员利用所有知识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地方高校在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面做了不少创新,值得我们加以移植和借鉴。

(二)从实验设备上进行改革。目前,我院的电子线路实验设备比较陈旧、功能不够齐全,而且数量也比较有限。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部队的广泛应用,EDA技术已成为电子线路实验教学改革的宠儿,并已成为提高电子线路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采用计算机模拟进行电子线路实验,可以大大节省实验经费,又能开展传统实践课中所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传统实验方法需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实验课堂,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效率,并可以方便地进行多种实验方案的比较、优化和筛选,从而选择出最佳的实验方案,为实际电路的实验设计与制作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采用模拟手段,可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多样化、图文并茂,能有效提高学员实验的兴趣,以便拓展学员的视野,充实学员的知识结构,让学员把更多的精力投人到创造性实验中。目前,由Interactive Lnage Technologi公司推出的电子工作台EW13具有界面友好、形象直观、操作简便和采用图形方式创建电路的特点,对元器件既提供了理想模型和实际模型,又可以对它设置不同的故障,所用仪器的外型和操作方法与实际仪器相似,非常适合做测量方法的学习工具。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电子实验室建设,积极引进PLC实验室、计算机及其应用设备,高性能电工电子实验装置,数电、模电电气控制综合实验设备,电子线路实验箱等作为电子线路模拟实验平台,使我院的电子线路实验设备得到质的提高。

(三)从实验内容上进行改革。通信指挥教研室在加强电子线路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拓宽学员的知识面。大家知道,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主要体现在器件的不断更新,从电子管到晶体管,从晶体管到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再到可编程逻辑器件乃至数模混成电路等,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没有变。学员在院校学习的时间有限,所学知识应是部队信息化建设急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把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突出地位,我们的教学不能只处于一种被动的跟踪,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思想。电子线路中放大、振荡、频率变换、逻辑函数、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时序逻辑电路等都是基本内容,对这些内容进行基本的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应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要结合理论教学,让学员多用一些由功能单元构成的通用器件进行实验。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员巩固和加强基础知识,加深理解、学以致用,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这不仅有利于学员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学员到部队后能随时适应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四)从实验的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员应依据学员的知识水平,搞好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可以给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及时给他们提供一些选做内容。如:数字钟的设计,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出1小时计数、24小时计数的数字钟等。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差的学员,要进行重点指导、重点教练;也可让其编入动手能力强的学员小组内,实现以强带弱的功效;也可以单独组织他们,让他们做一些比较简单的电路设计,使每个学员都能得到不同的收获,使其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员对《电子线路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

(五)从实验的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一是可以探索让学员自拟电子系统设计题目,开展创新实验活动。学员通过基础理论课的系统学习,具有一定的动手创造欲望。因此,采取自拟题目设计,让学员自己查阅资料,选定设计方案,实验器材,独立完成装配调试,最后写出实验报告。教员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起指导作用,仅对实验原理把关,提供参考资料,引导排除故障,最后统一验收学员的设计电路。而后教员组织实验结果讲评。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指出存在的问题。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克服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的种种弊端,进而能有效提高学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二是将实验内容专题化。所谓专题化,就是将基础实验内容专题化,例如,低频电子线路基础实验内容专题化,是将基本实验内容划分为:RC阻容放大器,负反馈放大器,运放的线性应用、非线性应用等若干个专题。但由于实验学时的限制,学员不可能对每个专题内容都样样做到,因而,可以将专题内容分为学员选做内容和必做内容。

必做内容,应以训练学员基本技能为出发点,如RC阻容放大器应为必做专题,因为对于初次接触电子线路的学员来说,可能有些学员从未拿过烙铁,对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器件还不太认识和熟悉。所以,RC阻容放大器实验是一个最基本的实验环节,学员首先应通过这个实验来熟悉、识别各种元件的特点,熟悉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选做内容是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专题内容,自行设计、实验、调试,并由教师进行验收,最后由学员写出实验报告。

参考文献:

1。王澄非主编,《电路与数字逻辑设计实践》,东南大学出版社

2。马克联主编,《电工基本技能实训指导》,化学工业出版社

3。吴新开、于立言主编,《电工电子实践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

4。艾兰、田文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篇8: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思考论文

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思考论文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为了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深刻理解并倡导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在此,谈点浅薄之见。

一、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中,实验教学常用模式为:教师说实验,黑板上写实验,接着演示实验,然后把实验现象和结果归纳总结。教学中观察实验和做实验的目的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加深印象。学生一般都是被动接受实验知识,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角度来看,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显然有很大缺陷。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优势和特色

“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的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意识,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这样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化学实验模式变成:“实验―问题―讨论―总结”或“问题―讨论―实验―总结”,这样的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求知的科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和探索问题。

三、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思路

1.努力将验证性实验设计成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要求教者所设计的实验具有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教师必须对实验做出富有启发性的指导,使学生能自觉的深入思考。在化学教学中有较多的验证性实验,如教师勇于探究,将演示实验设计成探究活动的实验方式,精心安排设计一些小悬念,通过问题启发诱导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之中,亲身体验科学知识及规律的形成。

2.设计的实验必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生活处处有化学。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的实验。

例如,“智力碘”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当人体较长时间生活在缺碘环境中,会患碘缺乏病――甲状腺肿大。目前我国在食盐中加碘就是防治碘缺乏病的一种好方法。

在教学中我对该实验做如下设计:假如你是一名质检员,你怎样用所学过的化学知识来检测市场上卖的加碘盐是真品?列出所需试剂;什么现象可以告诉大家所卖得是真品?当上“质检员”的学生积极寻找化学原理,试剂,仪器,动手操作、记录所观察的现象结果,这样的实验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3.倡导绿色化学实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绿色化学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化学,其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料,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中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绿色化学的研究,并注重绿色化学教育,培养绿色化学意识。

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和化工模拟实验都体现了绿色化学的内涵,设计新的化学反应条件,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降低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实验中提倡绿色化学,并强化绿色化学的观念,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在生活中预防化学污染的.思想,学习消除或尽可能减少毒气污染的实验技术。

4.实验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俄国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曾说过:“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没有接踵而来的前进。观察,观察,再观察”。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应做好以下两点:首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观察化学现象,并用已掌握的化学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又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到化学之美和与生活的联系,激发起观察和学习化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其次,应教导学生遵循一定的观察原则。观察要有目的性,要全面,还要教给学生灵活的观察方法。

5.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收集、选择、处理的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一旦遇到危险大、费用高、耗时长的实验往往难以开展;化学上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是人类用肉眼所不能看到的等,多媒体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此刻在计算机上“做实验”成了十分理想的教学方法。可以运用生动、活泼、富于变化的动态形象进行实验教学。

总之,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所以要想让学生学会化学,就必须充分发挥化学教学的优势,即亲自做试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思考、观察、探究、创新。

篇9: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

摘 要:本文简要概述了微生物学实验课的特点及其在微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当前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以及实验教学改革的紧迫性。笔者依据微生物学实验课的特点和当前教学模式的弊端,从实验操作、ATDE、教学设备、教学内容和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并对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前景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课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ortance of microoganism experiment education. It analyzed the defects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model and emphasized the pressure to reform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model. The auther advanced some proposals on the micro- experiment course reform from bisic operation, ATDE, teaching equipment, teaching content and examine system also prospected the future reform on the micro-experiment course.

Keywords: micro-experiment course; experiment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微生物学是高等学校生物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该学科主要内容涉及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特点、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鉴定和进化等方面,内容极为丰富。微生物学与植物学、动物学相比,其渗透性更强,涉及领域更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1]。微生物应用可涉及到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而微生物实验教学是整个微生物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提高到具体实践应用的必经步骤,是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实现“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必要环节,是锻炼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可见,微生物实验教学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微生物专业人才的重大使命,微生物实验教学能否很好的展开,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当今时代,教育观念不断发展创新,教育体制改革盛行,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微生物实验教学也正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思想是改变以教师为主角学生旁观的落后模式,一方面加强教师的实验理论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使学生解放出自己的双手,在实验课中鼓励他们积极大胆地动手,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实践和创新能力。

1 当前微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弊端

当前微生物实验教学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主体思维模式比较固定且具有很强预见性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原理、实验思路、实验设计以及实验药品和实验器材的准备都是由教师一人包办。整个实验内容和流程比较固定,缺乏创新和新鲜感,以至于导致学生对实验课内容感到乏味,积极性不足。在实验课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按部就班地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以灌输方式将给学生,然后学生机械地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实验流程和操作步骤一成不变的完成。在当前提倡教育创新的形势下,显然这种旧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当前社会所急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其弊端也明显暴露出来,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有:1 实验内容单一性强、几乎没有研究性实验,缺少新颖性,体现不出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和综合性;2 实验演示性和验证性居多,深度不够、思维空间小,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3 实验课前准备基本都是由教师单独完成,学生极少参与课前准备,因此不利于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掌握,学生只能生硬的按照预设的操作步骤去做,这样就难以发挥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发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对实验教学在整个微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够,实验课时量较少,实验教学时间比较固定,误导学生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心理。例如,很多实验很难在规定课时内完成,常常会把一个完整的实验分割成多个部分、多个时间去做,这样就造成实验时间跨度太长,增加了实验结果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实验最终往往是草草了事,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对学生系统掌握完整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步骤极为不利。5 考核方式简单,不能合理有效的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目前,微生物实验课教学效果评定办法多采用试卷评分,即使有实验操作评定,但往往也比较简单不够全面。国家的发展和创新,归根揭底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创新,而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在于其实质就是能够培养出勇于创新和敢于打破陈规的创造型人才。

篇10: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

关于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有很多[2,3,4,5],这些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也有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根据我们当前的微生物实验教学状况,提出了一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建议。

2.1 重视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训练

能否正确熟练的实施实验操作往往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微生物学实验研究对象主要是形态微小的细菌、真菌和病毒,它们分布广、繁殖快、生长周期短,在自然界中往往是多种微生物混合生长,彼此之间生长代谢关系极为密切复杂,在对一种微生物做纯培养时容易受到污染,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在具体操作中仅仅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就能造成实验结果的极大误差,甚至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极为重要。在实验课上,一方面老师要把实验操作步骤给学生做个完整的演示,并且把每一个动作、操作技巧做详细的分解说明,另一方面,要加大学生的实验操作训练强度,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要求。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成员之间轮流进行练习,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不规范或错误的地方大家都能得到及时纠正。

2.2 将创造型思维理论应用于实验教学

我国台湾学者陈龙安先生首先提出了ATDE教学模式,就是将创造性思维应用于教学的一种模式,它强调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问、想、做、评”四步训练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6]。该模式中四步训练法,其中第一步是核心,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背景下,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提高他们对问题的兴趣,最终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能够产生创建性问题。问题提出以后,然后就会引发对解决问题的思考,这时不妨鼓励学生大胆的自由想像,联想任何与问题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事物,联想其本身就是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重新整理、再思考和再认知的积极思维过程,通过再认知,不仅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事物,而且往往能够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一旦对所设计的问题有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完全调动起来,其内心对克服困难的思想意志和挑战自我的心理意识逐渐形成,这种心理素质也是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这样以来,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动手去解决问题。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评价,对上述的“问、想、做”做个总体的评议,总结成果和经验,找出问题和漏洞。 2.3 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

基于微生物学实验研究对象的微观性和抽象性特点,传统的实验教学多采用语言描述,其弊端就是缺乏直观性,学生不能进行直观的接受和理解。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及相关的多媒体、应用软件、网络和数码影像技术等已应用到各个领域,这些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果将更多的计算机相关技术应用到微生物实验教学当中,例如,用多媒体动画将细胞周期生动逼真的展示给学生,数码影像可以把微生物实验中发现的感兴趣的现象拍摄下来,现代网络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使微生物相关知识和内容变得直观,更容易接受,印象更深,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学习提供更多更广泛的学习资源。

2.4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目前,微生物实验课综合性实验不够,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内容较少。现代人才的培养,创新是关键,而学生能否对一门课做到系统完整的掌握,能否把各知识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他们能否进行创新学习的基础。如果对知识理论体系的掌握缺乏系统性,没有把各知识点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就像一个机器的单个零件一样,离开整体,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实验课,就是对本门课有关理论的实践检验,就是对知识进行整理、组织和完善的教学过程,就是使学生将知识理论内化为完整体系、形成技能和实现创新的高级学习阶段。为了使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体系得到平衡发展,培养他们创新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必须加大对实验课的重视和投入力度。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首先,适当增加实验课时量,为学生进实验室提供更多机会;其次,增加相关的实验内容,提高实验设计的连续性、综合性和趣闻性,同时鼓励学生查阅相关实验资料,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第三,让学生把自己所做的实验做个全面的总结报告,便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2.5 让学生接触科学研究前沿,提高学生自我挑战意识

科技的发展在于创新,而创新来源于对科技前沿和未知领域的探索与发现。在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极其繁多,其涉及领域极为广阔,而与微生物有关的现象更是浩如烟海,如果教学模式墨守陈规,教学内容一成不变,那么学生的想象力就会逐渐被抹杀殆尽,而想象力正是创造力的灵魂,如果没有了灵魂哪有创新可言。为了最大程度的激发我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最发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我们把要教学内容做了适度调整,把微生物研究的发展前沿问题,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介绍给他们,让他们适量的接触科学前沿,引导他们树立更高、更远的学习目标,增强他们的自我挑战意识,他们后来的考研成绩比往年都有明显提高。

2.6 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优化成绩评定方法

加强对实验课成绩考评的重视力度,不断完善和创新实验课的考试机制,制定高效科学的考试方法,实验课考试要尽可能准确的反应出学生对实验技能和有关知识掌握的情况。首先,注重对学生平时的实验准备、操作、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的创新性的抽查,并计入平时成绩,适当提高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其次,建立实验考试制度,本学期结束前,按照一定比例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抽查,现场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并准确地给出成绩。第三,以卷面考试方式,全面考察学生对有关实验知识理论的掌握情况。

3 展望

微生物实验课改革是一项既紧迫又繁重的系列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加快实验课改革步伐,使微生物实验课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教学功能,不仅需要有关领导和管理层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广大教师和相关实验技术人员的通力协作,也需要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我认为对我院微生物实验课的改革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扩大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力度,为学生早日进实验室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二 加强实验室管理力度,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为实验室高效、有序的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三 加大实验内容的更新力度,适当增加创新型实验,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四、重视实验室团队建设,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加大实验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沈萍主编.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徐克科 侯佳佳.高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7).

[3] 沙涛,称立忠,张汉波等. 改革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微生物实验技能[J].实验技术与管理,,18(6):85-87.

[4] 郑毅,李慧珍,何文锦等. 微生物学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几个方面[J].微生物学通报,,26(5):377-379.

[5] 孙晔,张文治.强化动手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微生物综合实验教改初探[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11):41-43.

[6]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篇11: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物理实验现状的分析,比较国内外教学模式,针对我国大学物理实验具体现状,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最后成绩的评估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以具体实验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并且给出具体解决办法,通过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达到提高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评估模式

一、概述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带头学科之一,也是许多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新技术学科产生、成长、发展的基础和前导。大学物理实验是对理工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理工科大学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个系统的实验训练,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开端。该课旨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实验知识、方法和技能方面的训练,是后续课程的实验基础,是提高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起点。

二、国内外现状

国外对于物理实验非常重视,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所以国外的大学物理实验在教学内容上,基本属于设计性实验,且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条件,由学生选择实验题目,查阅资料,查找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再测量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大学物理实验课作为独立课程开设,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的重视也日益得到加强。无论从教学理念、实验内容还是教学形式、实验手段,都在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实验仪器进步以及教育部开展的精品课程建设,实验室示范中心建设,使我国许多高校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整体水平提高较快,与发达国家大学的差距日益缩短。国内目前主流的实验教学模式是:老师讲解,学生做实验,再完成报告。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提高实验效率,保证绝大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但却容易使学生养成课前不认真预习(甚至不预习),听老师讲完后一边看书一边做实验的习惯,所谓做实验就是测数据,至于实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根本不愿去思考;另一方面,老师对实验成绩的评定也主要是以数据或报告为主,缺乏对实验过程的评价,这也是导致学生重结果、轻过程、甚至为了成绩而去伪造数据的重要因素。

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由于我校的现状特殊,每学期上课学生人数都很多,现在上课采取模式是,学生自由选课,老师负责固定的实验室,这样有利于仪器维护和维修,但因为学生不固定,老师没办法进行教学改革和学习效果跟踪。如果实验教学也可以和理论教学一样,让老师负责固定的教学班,并且带完这个教学班所有的实验,这样老师就可以认识每一个学生,也可以根据每堂课每个学生的表现,深入了解他们对大学物理实验这么课的认知程度,也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从而可以给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在“示波器调整与使用”这个实验中,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按照实验目的,让学生掌物示波器的基本调整方法、工作模式、掌物用示波器观察信号的方法以及示波器各功能和按钮。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都可以掌物,但是下课以后他们只会完成实验报告,过一度时间以后,就有可能忘记。因为示波器不光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各个专业实验方面也是常常涉及,所以如果跟班教学,老师可以细细观众每个孩子掌物情况,对于那些稍有欠缺的同学,在以后每次讲到关于示波器的实验中,重点提醒和指导,以达到巩固的目的,以便在以后的实验中熟练使用示波器。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步骤,最后学生按照固定模式和方式一步一步完成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再计算数据和误差分析。整个过程,学生都在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否则就有可能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不了实验,这样的传统教学根本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要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了。采取跟班教学后,老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给出实验题目,学生自己查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发挥同伴学习的效果;也可以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给出实验现象,让他们进行正反方辩论;还可以翻转课堂,给出教学视频,课前通过教学视频自学,课堂提问解决问题,诸如此类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革和创新,在吸引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可以从中发掘学生的才能,还可以为每年的大学物理实验竞赛提前选拔人才。例如,在“重力加速度测量”这个实验中,给出设计要求:要求重力加速度的相对不确定度小于0.5%,即/g0.5%,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设计要求,通过查询资料,确定出实验方法,推导出测量需要的公式,然后根据提供的测量工具进行仪器选择和比较。最后给出一套完整的测量方法,并且验证所采取的方法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不符合又该怎么改进。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不仅是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设计测量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比如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方法有很多,单摆法、复摆法、自由落体法等,在我们的.实验中用的哪种方法,为什么;仪器选择也可以讨论,钢卷尺,钢直尺等,每一种仪器也有多种最小分度值的,我们究竟该选择哪种仪器。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发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优势,互相促进。又比如在“杨氏弹性模量的测量”这个实验中,无论老师如何细心耐心讲解,最后在仪器调整过程中,很多同学还是花很多时间才能找到标尺的像,这样课堂时间也不够,很多同学都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最后就变成恶性循环,编数据,抄数据。鉴于这样的情况,老师可以事先录制一个简短视频,把调整仪器的方法、要点,步骤等,以及如果某一步未调好,可能出现的现象等,都一一反应在视频中。学生课前预习时,除了预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观看视频,这样在课堂,学生调节仪器的过程时,对仪器调节已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了,在实际操作中,才可以做的又快又准。

(三)多元化的评估模式

传统教学之后就是期末考试,我们的实验教学现有考试模式就是笔试和操作。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之后,我们与之对应的就应该是多元化的评估模式。除了笔试和操作,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给出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如第一学期结束时,由于学生还处在从高中学习过度到大学学习的过程,老师可以给出一个新的实验题目,让学生通过查资料完成一份完整的报告,包括原理、方法、步骤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也可以让学生写出本学期的学习心得体会;也可以让学生写调研报告,对教学的改革建议。第二学期结束时,学生已经适应大学学习,也已经掌物了大学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所以这个学期的期末考试,老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可以给出一个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通过现象判断对错,并且给出理由以及相关报告,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拟定题目,进行创新实验,从实验方法、原理、仪器改进和实验构建等方面给出完整的报告,老师再从中选择一些可行的方案,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创新和改革。以上方案并不是孤立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多种评估方式结合使用。

四、结束语

科学实验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人们认识自然、开拓和探索新的科技领域中,实验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式。作为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最基本最普遍形式的物理学,其形成和发展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由此可见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固定教学模式,通过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最后成绩评估的改革,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样可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老师也不再墨守成规按照老规矩教学,而是可以接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专长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庄建,青莉,黄玉霖.大学物理实验教程[M].西南交大出版社,.

[2]韩忠,黄佳木,何光宏.哈佛大学物理实验室考察与我国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30(7).

[3]程君妮.大学物理实验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J].榆林学院学报,,25(6).

[4]彭宏,苑耕玉,张礼霞.国内外物理实验的教学比较研究[J].创新教育,2015(13).

篇12: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的论文

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的论文

药理学不仅是药学核心专业课程之一,也是新药研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执业药师已成为零售药店的“标配”,而药理学是执业药师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实验教学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具有高素质药学人才的关键环节之一,[1]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单一,以验证实验居多,学生多是被动接受,对实验内容没有兴趣。为了更好地与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对药理学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进行一些改革。

1.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在建立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按照课前学生预习,老师课堂讲解实验内容并示教,学生按实验内容操作,写实验报告上交,老师批改实验报告顺序进行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统一但古板,缺乏创新性,造成学生实验前不愿预习、教师讲解时不愿听讲、实验时不愿动手、课后不总结思考等问题。由此可见,要使实验教学走上正轨,与理论教学相呼应,成为提高学生能力的工具,必须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验证性实验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了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使验证性实验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我们换一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根据所学理论知识,推测实验结果,并加以实施验证。同时还要对实验步骤加以理论说明,即阐明实验原理。上课前,老师不再讲解实验步骤,随机指定学生进行简单讲解。老师在学生讲解后组织学生讨论、总结。这样的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增加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针对不同的学生适时引导他们设计自己的实验教学内容。这就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创造性、科学思维和独立操作意识。[2]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课时安排和实验条件,给出一些实验题目。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题目,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课堂讨论最后确定实验具体内容。由学生准备好实验用品和实验器材,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指导。这样的实验过程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成,使学生逐步掌握药理学的实验方法,调动实验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3.突出药学专业特点,与临床案例结合

药学专业接触的都是药品,包括药物的'作用机理、应用、不良反应等,这些都是成熟的知识。但教材中学习的药物与实际应用的药物还有较大差异,有些药物已经淘汰不用,而很多临床效果好的新药还没有编入教材,使得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差较大。比如,药理学中虽然学习了抗菌药物,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很难将这些药物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实验链霉素的毒性反应及解救以注射过量的链霉素使之产生急性毒性的小鼠,观察氯化钙对抗链霉素中毒小鼠的保护作用。但仅仅通过这个实验无法使学生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充分理解。老师可以结合临床案例讲解如何辨别细菌与病毒感染、抗菌药物合理选择、耐药情况评估、多重耐菌株感染的治疗等,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调动其学习药理学的积极性。

我院针对药理学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保证了教学的质量。但是教学改革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不断发展和完善药理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吴洪海,朱狄峰,楼剑书,等.基于研究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3).

[2]徐冰.浅议如何加强药理学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41).

篇13:对成本会计的思考论文

对成本会计的思考论文

现代成本会计是在继承传统成本会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会计理论,是传统成本会计在物价变动环境下的延伸和拓展,将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有效结合,具有不同于传统成本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可随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及时反映资产价值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本文着重对成本会计的核心进行分析。

成本会计是基于商品经济条件下,为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活动,现代成本会计是为克服通货膨胀所引起物价变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弊端,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以资产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针对相关经济主体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价值管理活动。

成本会计首先从认识成本开始,克拉克的“不同目的,不同成本”很好地解释了各类成本存在及其划分的依据,成本会计所研究的成本不同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研究成本是为了给管理会计做出未来决策支持提供依据,试图为企业创造价值,成本会计所涉及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是采用各种方法对企业发生的各类成本进行归集分配的过程,是产品定价、成本控制和绩效考评等工作的基础。成本控制是利用一些手段,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一、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的核心思想就是将成本依据其发生的动因进行分配。

将成本核算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分为特殊方法和通用方法。其中,特殊方法是针对特殊的生产流程的特点而采用的、适用于该种生产流程的方法。比如说品种法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类型的生产,分批法适用于每批产品之间差异较大的生产,分步法适用于多步骤的生产,其中还分为平行结转分步法和逐步结转分步法。当然,对于生产流程复杂的企业,整个生产过程可能的不同部分采用着不同的生产方法,从而应用不同的方法来更好地核算成本。

通用的方法就是指不论在哪种生产特点的企业的哪部分成本计算中都可能用到的一些方法。首先是间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间接费用中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都是无法直接对应到各个产品中的共用性费用。对于辅助生产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等,其中常用的方法中,一次交互分配法由于考虑了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劳务而更加准确。而制造费用的分配在传统的主观分配法的基础上有作业成本库法,通过建立多种作业成本库,寻找成本动因,能够更准确地核算成本。其次,是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中的分配,根据对成本核算准确度的要求不同,主要有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对于材料、人工价格发生变化的情况能够更准确地核算成本。最后,还有对于生产损失的核算,生产过程中损失的发生是在所难免的,损失的核算主要区分是正常损失还是非正常损失,损失是否可以修复或者有残料等的收回,非正常损失是否有责任人或者赔偿方等,最后将正常损失按照发生的`动因计入产品成本,非正常损失计入其他费用。

成本的核算过程是对企业生产发生的实际成本的考量,是产品定价,核算利润,到成本控制、绩效考评的基础,采用各种方法都是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将成本归集和分配,从而提供更有效的数据和信息。

二、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采用各种方法对成本发生的各个过程进行监控,找到生产过程中成本可以降低的空间并进行改进,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主要方法有标准成本制度,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与持续不断改进成本,责任成本等。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成本的控制,都在各自着重的方面有创新性。

综合而看,成本会计最核心的两方面就是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二者的结合不论是对于绩效考评还是决策需要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才发挥了成本会计的试纸作用。

篇14:对案例的思考论文

对三则案例的思考论文

笔者最近偶获三则案例,思忖几日,感受颇多,深觉育人工作是一项智慧而艺术的事业。

案例一:一天,刘老师班上的小军同学放钱的皮夹子不翼而飞了。于是,刘老师照例把全班同学集合起来,问:“有谁看到或拾到小军的皮夹子?”大家都说没有。刘老师只好又对大家说,如果谁拾到的话,立即归还给他。可大家还是异口同声:“没有看到。”这时刘老师又换一种口气说:“如果有人拾到了,现在不好意思拿出来,回家好好想想,明天早上送到我这里也不迟。”……第二天早上还是没有人送来。

案例二:一位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王老师为了“侦破”班里一位学生丢钱的“案子”,发给班里每位学生一根一般长短的小棍子,让学生拿在手里并把手放在课桌下面。他说:“我这把小棍儿是施了法术的,谁拿了别人的钱,他的小棍儿会长长。”过了五分钟,他收回学生手中的小棍儿,收一根比一根,结果终于破了“案”——拿钱学生的小棍儿比别人的短了一截儿,因为他怕自己的小棍长长就暗中掐了一截儿。

案例三:我校周老师班上一位同学的20元钱不知被谁“借”走了。周老师让大家围绕下列问题进行讨论:①假如这20元钱是我丢的,我会怎样?②如果谁拿了或拾到了,不归还给失主,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发展下去后果会怎样?③如果犯了错误现在应怎么办?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已见,讨论很热烈。

在此基础上,周老师发给每人一张小纸条,事先讲清楚,如果你没拿这20元钱,使在纸上写“我没拿”三个字及自己的名字,如果你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便写,“我错了”。写的时候不准互相看,同时老师绝对保密,你自己认识了错误,老师绝不追究,只要以后下决心改就行。果真,一个同学在纸条上写着“我错了”三个字,并主动向班主任讲了事情的经过,把钱物如数还给了丢钱的同学。

思考

可以肯定班主任处理这种事的目的无非有两个:一是要弄清事情真相,二是要教育学生。面临的问题则是如何使“拾”东西没有归还的同学既不失“面子”,又受到教育。“案例一”中的刘老师采用的是提问式,三次发问,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部曲”,即先直截了当,继而委婉式,最后采用宽容的方式,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因为这个“三部曲”是在一种常规思维支配下所进行的调查处理方式,学生对此习以为常,因而丝毫没有在学生中产生什么影响,尤其是那位拾到皮夹子的同学还会产生“会在全班同学面前丢面子”的危机感,他绝对不会在这种情况下自动交出皮夹子来。这种紧紧相逼的工作方法最终只会获得个适得其反的结果。

那么“案例二”中的班主任王老师又怎么样呢?(教学论文 )一看结果,似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再细细思量他的整个教育过程,很显然,王老师是以“骗”贯穿此中的,这是一种教育欺诈手段。学生将棒掐去一截儿,说明还是有自尊心的,他不愿意将自己“拿”钱的事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布出来。而王老师却用“骗”的手法让他自己“露了馅”。也许,这位学生以后在同伴们面前再也抬不起头来了;也许,这位学生迫于王老师的“破案技术”暂时改掉了“拿”东西的毛病,但就在此日寸,他又从老师身上学会了“骗诈”的伎俩;也许,为了在全班同学面前树立新形象,这位学生表面上会积极表现,但等到诱惑一至,心底休眠的“病菌”又会再次被激活,重犯此错,长此以往,他将失去了和谐的“生长家园”,“无家”可归,形成病态的双重人格,到那时,可悲的是教育,受害的`却是孩子。

教育的功能在于引导、纠偏和提高。对于这些“拿”东西的学生,教育者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诱发他们的内疚感,激发他们的正义感。为此“案例三”中的周老师采取了讨论和在小纸条上写三个字的做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前两个例子,老师让当事人处于被动、不平等的地位和紧张、失去安全感的氛围中,试想,被动、害怕、焦虑怎能使人思想上生出健康的种苗呢?“案例三”中的讨论,则淡化了教育痕迹,使这位学生处于和其他同学同样主动、平等的地位,在讨论中每位学生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和启发,特别是这位学生会从中受到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感悟。而周老师工作的巧妙之处则在答应保密的前提下,让学生在小纸条上写三个字,因为小纸条对小学生来说本身就有一种亲切感,同时它又带有强烈的游戏色彩,这会使小学生即刻产生某种外在的愉悦;同时对“拿”钱的学生来说,由于经过了讨论这种体验,使他心灵深处产生了某种内在思想撞击,而获得某种类似于正义战胜邪恶的内在愉悦。因此,他的认错自然是呼之欲出,水到渠成了。

篇15: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思考

四川省成都市金苹果城南阳光幼稚园 邓仕娟 田 婷 邓诗琪 罗小慧

【摘要】游戏是一个人幼儿时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人的性格和观念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综合探讨了幼儿园开展幼儿游戏时,教师如何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并实行正确的组织方式,旨在有效推动幼儿游戏的行为发展,提高幼儿从游戏中获取的快乐感,并为早教机构和部门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高中生物中的对比教学论文

生物毕业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论文

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与环境范文

初一生物学科教学总结

初中生物的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药学开题报告ppt范文

生化论文范文

对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几点思考论文
《对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几点思考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对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几点思考论文(精选15篇)】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双微整合教学的尝试与思考论文2023-12-27

初级中学生物教学论文2023-10-24

化学教学中如何知识建构论述的论文2022-06-15

科技小论文400字2022-11-05

药学开题报告2023-10-10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论文2022-06-07

生物实验设计题解题方法学科论文2023-12-01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经验研究论文2022-06-26

生物学毕业论文范文2023-05-16

尝试生物学科探究性教学202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