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阅读”—个性化阅读中的情感共鸣论文(推荐15篇)由网友“罗渽民民很爱你”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感悟“阅读”—个性化阅读中的情感共鸣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感悟“阅读”—个性化阅读中的情感共鸣论文
感悟“阅读”—个性化阅读中的情感共鸣论文
阅读过程是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是其个性化思维和情感活动的结果,特别是对于文学作品,解读因人而异。如此一来,也会造成一种误解,认为凡是学生的理解都是对的,都要肯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似乎成了个性化阅读的一个经典。但个性化阅读不是自由化。因此,个性化阅读中情感共鸣的问题,就摆到了教师眼前。
那么,怎样做到阅读鉴赏过程中的情感共鸣呢?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他们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对作品的感悟或深或浅、或多或寡是客观存在的。南宋学者陈善提出读书的“出入法”,谓“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入法”就是指欣赏者感悟到作品的情意美和艺术美,全身心地沉浸在作品的艺术境界中,甚至以作家的喜怒哀乐为喜怒哀乐,读者自身情感融合到对作品情感中。“出法”是指欣赏者调动经验知识进行审美再创造的过程,对作品的理解是个性化的。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说,在肯定文本解读的主观差异性的同时必须坚持文本解读的客观统一性。以下用两个教学案例作具体说明。
一、《背影》教学——探讨个性化阅读中情感共鸣产生的原因
初读课文。
教师:父亲的背影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请大家根据作者的思想情感,想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他的背影,比如说难忘的背影。
经过讨论,学生有了蹒跚的背影,深情的背影,颓唐的背影等,并说明了理由。
学生:我认为这是一个颓唐的背影,在父亲去买橘子翻月台时表现得很明显,尤其是从“蹒跚”、“缩”、“微倾”等词语,感觉到父亲心情沉重,年老体衰。
教师:能不能联系全文内容具体说说理由?
学生:在文章的开头写父亲失去亲人,失去工作,变卖家产,负债累累,光景惨淡,结尾时又写他“哪知老境如此颓唐”。
教师:你为什么对父亲的“颓唐”特别有感触?
学生:读到课文最后一段时,我联想起了我的母亲,她卧病在床,十分颓唐,想起母亲对我的种种好处,就像文中父亲对儿子一样。我觉得父亲在颓唐境遇中对儿子的爱特别珍贵。
从这里可以看到,对于“背影”问题,学生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蹒跚的背影,深情的背影,颓唐的背影,他们对父亲背影的感受是不同的,但都体会到了父子深情,体现了和作者思想情感的一致性。
茅盾说:“他应当一边读,一边回想他所经验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生活中去看。”这种情感共鸣是真正出自学生内心的,教师如果在课堂中能加以强化,就必定能起到情感熏陶的作用,使学生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可见,阅读就是“再现”。读者根据自己相似、相关的生活体验,在阅读中设身处地地去再现和再造作品中的内容,尽可能地与原型一致,尽可能地在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方面“逼近”作者。
二、《孔乙己》教学——探讨如何引发学生对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教师: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大家以“可的人”为形式拟一个小标题,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拟题,并且筛选信息,找出依据,支持自己的看法,可以抓住一两点,给予精心分析。
学生:可笑的人。因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便排出九文大钱,还说窃书不能算偷。
教师:可笑的人,只是表层地反映作品的思想感情,没有真正地深入到内在意蕴中。孔乙己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思想麻木。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从中我们更应看到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可悲的人。孔乙己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有人问他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候,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
教师设计问题是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孔乙己,学生最初解读孔乙己是“可笑的人”,理解不够深入。孔乙己的笑,是含泪的笑,笑的背后隐藏着痛苦。孔乙己为什么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教师的提问恰好是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去思考,“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其实点明孔乙己可悲的真正原因。所以,个性化阅读中教师要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和作者进行对话,使学生在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中产生更深入的理解。
学生在阅读中所产生的真正的个性化的东西,实际上来自于对共性问题的深入咀嚼与感悟。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实际上是建立在“共性化阅读”基础之上的,离开了共性谈个性,将无从谈起。个性化阅读犹如放风筝,不管在空中飘得多高,总有一线相牵,总要受文本主旨的束缚。个性化阅读与文本主旨固然存在差异,但个性化阅读不能偏离文本主旨。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下,才能对作品做出相对合情合理的解读,才能真正做到个性化阅读中的情感共鸣。
篇2: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论文
有关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论文
内容提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关键字:强灌
独特思维
读出感觉
读出味道
读出情趣
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的主导性
个性化行为
个性化阅读
正文:
阅读是人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每一个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课文具有一种绝对的、独一无二的意义,学生被动地、谨慎地、封闭地去阅读与欣赏,在学生眼中,作者和课文是至高无上的,学生只能是服从阅读。教师把从一大堆教学参考书中看到的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滔滔不绝的强灌给学生,或者把教师对课文的深刻、精辟的个人理解自我炫耀式的或自我欣赏式的塞给学生,这些都是不负责任和危害严重的思想和行为,因为21世纪是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需要一大批有独特思维的人才,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下,只能培养出千篇 一律的人,他们不能面对激烈的竞争,小而言之,毁了个体的前途,大而言之,关系到民族的存亡。
如今,在新课改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学生阅读的春天,看到了民族的春天,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又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千差万别,因此,它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一、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
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学生的自主性是个性化阅读的关键
(一)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自主取舍学习对象,教师在教同一篇课文时,可以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在新课改后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这就是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个性化阅读中讲求兴趣。正确运用兴趣规律,能促使学生不断增长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阅读的快乐,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从而形成独到的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例如在学习《小动物过冬》这课时,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来学,这样把长课文化短课文来学,学生就不会感到吃力,学习起来就有成就感。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是边想边读,可以是边表演边读,可以集体读,个人读,也可以是批注阅读,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无奈。例如在学习《云房子》这课时,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可以美美的朗读,可以表演,学小鸟在云朵中飞来飞去,可以用画画的方式画出各种各样的云房子等等,可以用批注,这样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读书效率也高了。
(三)让学生自主选择交流方式。
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那么他们必然希望和别人交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教师要使学生的个人体验能得到很好地表述和交流,所以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方式,学生可以选择和老师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回家和家长交流等等,学生在体验与交流中、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与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心喜欢阅读,热爱阅读,从阅读中获得乐趣。
三、教师的主导性是正确的个性化阅读的保证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强调阅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对于阅读活动的主导作用,其实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主导作用,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审美经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在个性化阅读中学生不免会有一些不正确的理解,甚至是荒谬的地方,对于学生的这些体验,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要给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空间,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理解方式、水平、给予引导纠正,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这是对学生的将来负责任。例如在学习《三袋麦子》时,有学生认为小猴最笨,辛苦地把麦子种下地,不如学习小猪把麦子变成各种好吃的食品吃了,麦子完了可以再找土地爷爷要,那么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明白小猴的行为才是正确的。
(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拥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观。学生要想在阅读活动中有所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学会批判地接受、学习课文。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出他的个性。敢于批判包括批判课文的内容和观点,并陈之以理以及批判教师的观点和错误,敢于向教师提出质疑,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勇于质疑,不迷信阅读文本和教师,展开讨论,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有质的提高。
四、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是个性化阅读永不枯竭的动力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是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只要教师牢记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坚持在教学中贯彻执行,做到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兼顾,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相信个性化阅读的花会越开越美丽!
参考文献: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篇3: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论文
对学生而言,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钻研,积极主动地开展情感和思维活动,通过理解和体验获得一此感悟,进而熏陶情感、启迪思想。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个性化阅读教学法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
一、营造张扬学生个性的教学氛围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堂需要民主的氛围,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人格表示尊重,以友善、平等和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给子他们充分的空间发展创造力,同时结合多样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求知欲。培养学生个性需要轻松、民主的氛围,营造张扬学生个性的教学氛围才能让每个学生敢于并乐于在课堂上发言,避免出现以往课堂教学将教师的话当作金科玉律的情况。因此,尝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由发言也是不错的选择,再集体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倾听文本
在为学生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后,就需要教师给子学生充裕的时间倾听文本,走进文本。叶圣陶先生曾经把文字比喻成一道桥梁,桥的这头站着作者,桥的那头站着读者,读者和作者通过这道桥梁会面、交流。因此,教师给子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就是让学生通过文字的桥梁去感受文本情感,探寻文本含义。就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仍然存在走马观花式的阅读,这样只会造成大部分学生对文本处于一知半解,甚至不解的状态。比如常见的三环节阅读法,教师提出三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一,用一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最喜欢的一句话;第二,带着这个问题重读课文,五分钟后请同学来回答;第三,快速阅读重点段落,将关键的词句或问题圈出来。用这样的方式感知文本,探寻文本内涵是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的,只会让学生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因此,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给学生独立思考、揣摩语言魅力留下更加充裕的时间。要想让学生积极思考,就必须将学生置身于个性化阅读的氛围中,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阅读行为,进而拥有独特的阅读感受和审美体验。
三、适时点拨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
点拨体现在课堂上即为启发式教学,而启发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的,“不愤不启,不huh不发”,这就是启发式教育理念的核心、点拨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导向作用,基于学生自主思考的前提进行合理适时的点拨,比如在学生解决问题时提供一此关键信息,支出一个跳板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和解决问题。尤其是一此文学性较强的课文,文中精彩片段的赏析往往是教学重点,诵读经典文段是必要的教学环节,这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种方式,比如朗诵、吟诵、默读、静坐联想等,让学生走进文本,领会作者心境,围绕诵读开展适时点拨。适时点拨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和学生思维迷茫区、思考困顿点,接通思路。例如在《春》的讲授过程中,就如何理解“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中“红起来”的意思,让学生展开自由探讨,在思考一定时间后给子学生提示,春天里的太阳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呢?以此来引导学生从动词的角度来分析“红”字,另一方面也是引导学生扩展思维,结合生活经验去放飞审美想象力,由此联想到春天的色彩和桃李的芬芳。在适时点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的思想走向,一曰有跑偏的情况要及时纠正,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正确轨道上来。
四、在课外阅读天空中放飞学生个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有着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J除,对课外文化知识的吸收能力很强,能够自主地在课外阅读中进行自我教育,实现文化修养的提升。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世界,用书籍充实精神世界。结合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课文教学,还能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在阅读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发挥想象力,提升自我创造能力。在文字系统中,阅读就是一个提取信息的过程,即在识别书面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感悟、体验将其内化为具有自身鲜明个性的语言和思想,人的性格会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但学生面对浩瀚的书海难免会感到茫然无措,所以有选择J除、有目的性地读一此有用的书就是教师进行个性化阅读教育的必要指导环节了。因此,教师的推荐和引导也是课外阅读的关键点。总而言之,无论以何种方式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即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以生为本,营造氛围,拨开笼罩在传统阅读教学上的迷雾,在重视个体感受与体验的前提下,用正确的方式开展阅读教学,才能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篇4:名著阅读的情感个性化引导
名著阅读的情感个性化引导
[摘要] 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进行个性化引导,特别是情感个性化引导是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中的不可缺失的部分。在课外名著阅读的教学中,能弥补在语文教学在情感教育所受的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有机的衔接课堂教学与社会教育,促进他们对学习、生活、社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情感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 个性化 阅读观 情感的共鸣 自我内化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内化的过程。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及文化的一种方式,尤其应重视阅读。在新版的《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已经成为其中的重要部分。
而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新课标修改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进行个性化引导,特别是情感个性化引导是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中的不可缺失的部分。如何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的个性化引导?
㈠ 选择适当的阅读切合点,设置语境,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的阅读观。
从阅读的主体来看,学生对教师推荐的经典读物都有排斥的心理。阅读此类读物需要耐心、精力,与学生浮躁的个性、追求时尚的心理相去甚远。结合学生的阅读特点与心理,我精心从名著阅读中选择精彩的片段设置语境,以师生互动的鉴赏形式展开课外阅读课,并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借助想象融入特定语境中,使学生已有的文化心理与语境特有的文化背景相契合,从模糊的情绪感染走向强烈的情感共鸣,最终获得真挚深沉的情感领悟。例如小说《药》的结尾在华、夏两家母亲上坟时有一段环境描写,描写的中心是一只“乌鸦”。“两人站在枯草丛中,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枝树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学生初读这段文字时,一般都能感受到一种凄凉、荒芜而又压抑的气氛,但是,细说起来,又难以准确地解释此种感受的原因和此中的深意。此时,教师便可采用点拨法引导学生根据已往经验对语境的文化背景进行诠释和体验,使他们明白:在汉民族的文化传统中,乌鸦是恐怖、神秘、不祥的象征,此处乌鸦与坟场景色相一致,营造了一种悲怆、死寂而又压抑的氛围。
引导学生在联想与想象中与文本与作者与自我对话沟通,以一个恰当的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升他们的阅读主动性,同时意识到阅读与自我的紧密关系,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科学阅读观。
㈡ 触摸阅读的情感触发点,在作品中获得情感的共鸣。
基于人生的阅历、生活的积累和理解能力的局限,学生对作品的鉴赏往往是肤浅和机械的,很难理会其中的蕴意。因此,我在阅读初始先引导学生触摸作品的情感触发点,并利用这个触发点扣动学生的心弦,在作品中体验情感的共鸣。如作品前两章对祥子买新车时的激动心情描写得细致入微:他“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他把车拉到僻静地方,仔细端详,“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这段描写细腻传神,它准确地传达出祥子这样一位纯朴老实的年青人对车的异常喜爱以及买到车后按捺不住的兴奋心情,使读者可以看到祥子曾经是怎样一个对理想有着强烈渴望与追求的人。祥子第一次丢车后,为了多挣些钱,不肯失去一次生意,于是开始和别人抢着拉车。这时,原本善良的祥子内心是相当矛盾的:“……有许多次,他抢上买卖就跑,背后跟着一片骂声。他决不回口,低着头飞跑,心里说:‘我要不是为买车,决不能这么不要脸!’”这些笔墨,极生动地写出了一位良心尚未完全泯灭的年轻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出卖善良时的痛苦与矛盾的心境。它使学生既看到了祥子原本纯朴、善良的本性,又看到了他在黑暗的重压下,是怎样一点点开始滑向蜕变的。
㈢ 搭建心灵交汇的桥梁,移情入文,角色转换,实现学生的自我内化。
居里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因此搭建心灵交汇的桥梁,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作品的情感凝聚物--意象中去,进行角色体验,并从自己的情感体验出发,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创造性的诠释。如《雷雨》中周朴园、鲁侍萍三十年后的第一次相遇。虽然是鲁侍萍偶然进入周公馆,但从她进入这间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的房子时,她的灵魂其实是陷入了一个新与旧交织的命运的怪圈之中了。这正如她所自语的:“哦,天哪,我觉得我像是在做梦。”命运把她牵入了“寻梦”由不自觉到故意,且时时在诱导提醒周朴园。这当中有三个重要的关键词:旧雨衣、这间房子、窗户。这三样是当年与今天周朴园与鲁侍萍生命中的的.重要的一笔。在周心目中旧雨衣上面有梅侍萍的气息,鲁侍萍在后面两人有提到。同样这间当年梅侍萍生周萍时住过的房子,这梅侍萍夏天分娩喜欢关闭着的窗户同样有这种气息,“这间房子”可以说曾经是生命与灵魂的栖居地,也是埋葬他们青春美好的坟墓。正因为这种气息,使他心中三十年来一直有一种暖暖的情愫在。三十年来,周朴园保留了他与侍萍共同生活时侍萍喜爱的家俱,家俱上侍萍的相片一放就是几十年而未曾撤换过!这里周朴园他是一个内心情感丰富、痴情钟情的男性,还是冷酷、无情、虚伪的冷血动物、伪君子,他后面的忏悔是不是发自内心,其对侍萍的情感是不是真情实意的,学生在这里可以体会并诠释。这一角色的转换表面上看是阅读主体对文本局部细节的把握,实际上是阅读主体与阅读对象之间情感上的交流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被唤起后,便如川流不息的江河源源不断地浇灌着他们的心田,与作品形成共鸣点。在这个共鸣点上,学生敞开内心的情感被作品吸引、感染与鼓舞,主动进行自我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融合,从而实现自我的情感内化,达到自我完善。
学生情感的发展需要家长与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在课外名著阅读的教学中,能弥补在语文教学在情感教育所受的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有机的衔接课堂教学与社会教育,促进他们对学习、生活、社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情感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1 陈必隐:《阅读心理学》 1992年9月版
2 《语文课程标准》
3 王增奎、张晓然:《阅读策略与技巧》
马敏
篇5:小议学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论文
小议学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如何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读书乐趣和课堂阅读教学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 读书指导策略 创造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通过自己的人生阅历、知识积累和特定的视角对作品进行富有个性化的再创造性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进行更细致和深刻的阅读,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实现个性化、创造性地阅读。
一、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读书乐趣
阅读教学仅仅局限于在课堂上阅读几十篇名家名作是明显不够的,童年读书能力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为人的后期发展埋下了精神素养的可萌发的种子。只要进入书的世界,学生就推开了一扇扇文学的窗户,久而久之,人类文明和道德的种子便会播种生长。而且,长期的阅读还会使学生们不断地产生幻想,激发他们的创造想象力的潜能。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善于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和爱好。
为了让学生喜欢读书,我采用的方法是:每天上课我给他们声情并茂地读两至三个故事,学生听故事时眼睛放射出明亮的光芒;回家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去读,讲给家长同学听,并做书签和手抄报进行展示;晚上,让家长读书给孩子听,可以是童话,也可以是科学知识,要求读整本书,让文字的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进入孩子的脑海中。睡前进行10~20分钟的阅读,渐渐地,我发现学生们已经把课外阅读当成了乐趣和享受。
刚开学的一天,发下新书,我问:“书是什么味道的?”让他们闻闻书的香气,新书的气味扑面而来,学生个个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要读新书的内容。有同学说:“书的味道真好,让我饱餐一顿。”我们班有个爱书的学生在课前读完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后跑到我跟前,对我说:“王老师,我读过优美的童话后,感觉不一样了,我感觉很舒服。”我摸摸她的头,小小孩子已对文字感受深刻,这是阅读所带来的兴奋。
我们班上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在不断加大,逐步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竞争合作的班级阅读氛围。家长也与孩子共同读书,学生们还时常相互交流自己那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感受,班级真成了书香乐园。
二、在课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1.直面文本谈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教师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方法,把阅读感悟还给学生。要非常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感悟,这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激励。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在课前提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们直接自由地阅读课文,接着让他们交流感受,发表见解。学生甲说他一读课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叶子一段时,就感到阴凉舒服。说到这儿,他竟然把文章这一段流畅地背诵下来。学生乙说他喜欢“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些句子,因为脚是走路的,而爬山虎的脚却走一步拉一下,可真辛苦。学生丙说自己喜欢“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句,因为“漾起”这个词有动感,使景物呈现很美的样子。在教这一课时,还有很多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感悟。这说明学生们真正读懂了文章,在文章中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2.课内质疑促创造性思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及内在动力。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见,在读书学习中勇于质疑至关重要。读书如果不疑,就像刀不磨会生锈。学生的质疑过程,就是一个积极创新的思维过程。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与作者、与现实对话,在这种对话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我对他们的疑问大加赞赏,并查阅了很多资料,给他们圆满的解答。对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这种不迷信权威,即使有时有点儿偏执,但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给予肯定。宽容民主的教学氛围、充满质疑的自主阅读是培养学生个性化和创新人格不可缺少的条件。学生只有在心灵自由和情动辞发时,才能萌发创新的勇气和灵感。
3.在感情朗读中体验内涵。语言的优美灵动,文章的情真意切,都要通过语文课堂的琅琅读书声来表达,而如果阅读课充满了繁琐的理性分析,就会导致思维训练和语言积累的不和谐。结果是学生们的思维训练有效,而形象思维则日渐萎缩,学生们无法从诵读中唤起生活体验,无法引发联想和想象的乐趣。这必将使学生失去语文阅读的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就特别注重朗读成诵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受到优秀读物的影响。在他们精力旺盛的时候,博闻强识,积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是很有意义的。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朗读中,从而提高朗读的效果。如《称赞》,这篇文章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难以用语言表达。同时语言上的清新甜润也不能忽略。在教学这篇文章时,为了使学生们能够充分理解作品,让学生们先个人感情朗读,然后进行分角色读、师生对读、表演读,在多次的朗读之后,语言所蕴含的种种不可言传的情味都能得到很好的传递,隐隐听到学生们用心灵去感受语言的真实呼唤,体验到了这篇美文所特有的节奏音韵之美。
4.在合作中交流感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也需要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把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对信息的掌握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小组或班内交流,各抒己见,从而形成资源共享。
我在教学《乡下孩子》一文时,就尝试着让学生模仿诗人完成城里孩子的诗歌书写。每一个小组都在热烈地讨论着,他们互相启发,大胆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讨论结束后,形成了小组意见,派代表说。总而言之,学生一起集思广益,既激发了他们的个性化、创新性的思维,又让他们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
英国一个哲学家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阅读,让孩子不仅拥有阅读的量,还拥有阅读的质。通过课内外的阅读,形成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能力,这是阅读的真正归宿及目的。
参考书目:
1.阅读教学的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培养[J].安徽教育,(10).
2.“四个一”:推动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J].小学语文教师,(11 ).
篇6: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论文
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论文
论文摘要:语文作为人类思想交际的重要工具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生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培养个性发展方面也应当能够起到独特的作用。有道是“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进行个性化阅读训练,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认知,使学生先从内心里喜欢文学作品,进而思考其内在蕴含,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成为身心健康、积极上进、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法的实施,能达到“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源泉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素质,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成绩。”(苏霍姆林斯基语)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我们才提出了“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思考”这一课题。
论文关键词:语文 个性化阅读 策略 思考
个性是阅读的关键,是阅读能否获得最大利益的根本。以前,我们只谈阅读,不谈如何阅读――即使谈如何阅读,也很少会有人注意到个性在阅读过程中的那份举足轻重的意义。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以个性化阅读模式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追求个性化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个体心智活动,阅读主体通过对阅读对象――文本的接触,从而感受体悟或发现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完成一次带有一定指归性的阅读任务――或愉悦赏析或丰富积淀或夯实底蕴或谋求功利。但是,当内涵深沉缤纷多姿的文本内容衍化为千人一腔、千篇 一律的同一种结论的时,当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被抽象为几条枯燥干瘪、琐碎沉闷的概念时,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失败和读书人的莫大悲哀了。于是,呼唤个性化阅读,已成为一股异常强劲的带雨的春潮。只有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使之丰腴厚实,有智慧,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因此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
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想象是人们头脑中原有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头脑中,而不是以词语、符号以及概念等方式呈现。想象力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语文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契机。
2.把握文本个性,挖掘教学资源
我们身边校本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是数学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具有校本特色的“实践与综合运用”教学资源的开发,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紧扣现实生活,体现其生活性、趣味性、思维性、活动性、开放性等特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学生活动为主,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发展,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3.重视文本意义的阅读感悟,让创造精神在个性思考中闪耀
悟性,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地球上最美妙最神奇的思维之花,是激发人类潜能的智慧源泉。激发悟性,就是指教师要紧扣教材提供的文本,通过语言文字、插图、音乐及视频创设出来的内容及情境,让学生多读多悟、吟咏品味、含英咀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与熏陶。阅读是一种自由、智慧的学习方式。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文本本身,一是读者的赋予。读者应是主动的、开放的、富有个性的读者。在课堂上应该努力营造个性化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面对文本敢于发表独到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而不是只停留在教师预设的轨道上滑行。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独到的意见,让创造精神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耀。
4.实施差异教学,促进多元发展
差异化教学,由来已久,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孔子提倡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蔡元培主张教育要“尚自然,展个性”;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现代教育论则强调弘扬人的主体性,特别重视学生敏感的个性、独立人格和能力的培养等等。如上诸多理论中都含有“各施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的差异教育思想。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认知方式、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存在着客观差异。如果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应“正视差异、利用差异、消除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
其实,语文阅读既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朦胧与博大,也有“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妙趣,更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虽读无定法,但大的策略还是应当有的,提高阅读效果和效率的办法是存在的。个性化阅读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改革和探索。但是,阅读教学要从传统的分析型模式中彻底解脱出来,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仍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然而,尊重个性、弘扬个性是时代的呼唤,发展个性化教育也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我在本文提出的思考,希望能对中学语文阅读个性化的探索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广杰.《个性化阅读旨在引导深度阅读》[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01期.
2.钱正权.《把个性化阅读引向正确轨道》.《小学语文教学》11期.
篇7:高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若干思考
作者/ 宋景萱
摘 要:当今社会是信息网络化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学生所面临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高中的语文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个性化培训,可以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广泛地运用个性化阅读培训,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最新知识,使语文教学真正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
篇8:高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若干思考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高中阶段是中等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高考的存在,当前的高中语文发展被制约,语文的教育以应试化教育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弊端,主要由以下几种:
1.现代高中语文所用的课本内容太单调
在高中的几年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课本固定不变,教师的教学内容无论如何变化也脱离不了课本。课本的内容重点大多是文言文或前人的名篇,与时代相脱离,学生学起来也感觉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
2.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自我意识不明显
虽然新课改强烈要求教师将学生放在首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仍然有教师掌管时间、过程,对教材的分析仍然按照课本从头到尾分解化讲解,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不多,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个性化阅读的引用
个性化阅读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入,就是将教学重点由死板的知识转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感体验上来,使学生能够将书本上的文字转化为自身的情感,并转化为自己语言的表达。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将个性化阅读引入教学过程:
1.扩展阅读范围,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
高中生的阅读不能仅仅限于课本,这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教师要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扩充他们的阅读量。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增长,但自我选择能力不强,对一些不良书籍的抵抗力弱。教师不仅要让他们博览群书,更要让他们读好书、读对书。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进行正确的引导,选择适合他们的读物。
2.做好阅读记录,学习阅读方法,教会学生进行反思
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是看热闹,而是学知识长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读书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自己的疑难点记录,对阅读文章进行自我分析和反思。例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作阅读卡,共分三项。第一项为阅读预习,主要解决阅读过程中的字词和主旨进行记录和总结,对自己学习到的写作方法进行记录。第二项为阅读心得,学生可以在这项中记录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道德情感体验,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考。第三项为见解发表,学生在阅读后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悟,并发表演讲,对一些争议性的问题开展辩论,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发挥自己的见解。
3.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于一些趣味性或操作性很强的文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阅读并利用电脑制作动画。计算机的操作一直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一门课程,他们对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适当地引入计算机的信息化教育。如,对《荷塘月色》进行阅读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动画,并进行配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个性化阅读应注意的地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仍起到引导作用,但要注意将学生放在首位,注意不要将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学生。同时不要将答案固定化、模式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迷信盲从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根据新课标,逐步进行改革,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阅读的能力。并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罗成然。追求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
[2]邹敏。试论语文阅读个性化阅读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第一中学)
篇9:倡导个性化阅读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倡导个性化阅读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笔者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有着切肤之痛,也在对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而进行思考和探索。解脱思维的束缚,放飞学生的心灵,实行个性化阅读教学,必能别开生面,柳暗花明。
一、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
学生的学习目的是获取知识和能力,教材是学生的学习对象,而教师则是联系学生和教材的桥梁和中介。因此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让学生自己去感知。理解和评价课文,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既是对原作的外化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把原文思想变成自己思想的过程,又是学生运用原有知识对课文知识进行融会的过程。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读,实际就是以教师或者教参的知识,代替学生积极思考。这种教学方法,只能培养学生机械的记忆能力,养成思维惰性及对书本,师长,名人的迷信心理,要真正实现语文教学“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想象力”的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就必须改变那种由教师包办代替,一讲到底的方法,把学生看作真正意义上的读者,还阅读教学一个“读”字,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理解和评价文章。只有在大力张扬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之上,充分挖掘阅读主体的阅读潜能,才能使之丰腴厚实,有智慧,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二、欣赏学生的“误读”
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的过程中,大量存在这种被接受美学称之为“误读”或“曲解”的现象,构成了文学作品的阅读阐释和文学发展的历史。
笔者认为,接受美学的观点给了我一个有益的启示:应该重视这种“误读”现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读者阅读作品,总是带着自己特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去感知,理解和评价作品,因此任何一个读者都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自己的阐释等同于原文,并据词指斥别人的阐释歪曲了原意。
我们应该承认学生的“合理偏见”尊重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丰富性、差异性、个性化,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尝试到功的滋味,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三、开展讨论和质疑,培养和开发创造性思维
巴甫洛夫认为:争论是思想最好的媒介。经常开展讨论,进行思维碰撞,对培养和发展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是很好的途径,好多新发现的启示常常是在激烈讨论中得到的。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养成批判的阅读书籍的习惯。
笔者认为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多开“自由讨论”课,“质疑”课和“其嘴八舌讨论式教学”课,是培养和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形式,因为这几课都要求学生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以发展求异思维能力为核心。其好处是形式生动活泼,气氛民主平和,容易使学生保持最佳思维状态和发挥主动精神;便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传递知识信息,同学之间的思想观点的.相互碰撞能放射出新知识、新思维、新灵感。
四、读写结合,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思维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紧密结合的是语文教学的一贯传统,思维训练通过阅读写作两种方式来有效的完成。上文说过,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体系,其信息本身只有一定的清晰性和确定性,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联想的广阔的天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地方,适当的安排扩写,改写,续写,写读后感,文学评价和文学鉴赏等写作练习,以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思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按照课文本身的特点,确定每类课文、每篇课文的思维训练的重点,以刺激学生能够自觉的进行阅读。同时在课文学习之后,再结合课文内容及相关背景知识,拓展内容,确定与阅读教学思维训练相应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在写作中用到这些材料,或进行评价鉴赏,或作为阐述观点的例子,以便加强学习的记忆。这样学生便能得心应手,轻松写了。
真心期待解放学生,愉悦老师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时代早日来临。
篇10:阅读中体验 实践中感悟
阅读中体验 实践中感悟
计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使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从不同的人物身上受到启迪。
2.学习认真观察分析事物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三、教具准备:
一组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检复激疑: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课文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观看了齐威王和田忌之间的两次赛马,谁来介绍一下两次赛马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展示两次比赛所采用的方法和比赛的结果。)
2.告诉老师,了解了两次比赛的结果以后,你最想知道什么?(为什么两次比赛的结果不一样?孙膑是怎么想到这个好办法的?……)
[上课伊始,精选的检查复习内容,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问,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迅速地切入了新课教学。]
(二)、自读自悟,体验内涵:
1.是啊,相同的马参加比赛,结果却截然不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谈谈你对故事中三个主人公的'评价以及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启发。
[这个自学要求涵盖了“检复激疑”部分学生的质疑内容,调动了学生恰当地对人物作出评价的生活储备,促使学生经历由感知→提炼→印证的学习过程,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同桌互相交流,产生思维碰撞,加深理解。
3.全班交流:
人 物 评 价 理 由 启 发
齐威王 骄傲自满 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会让我们找到科学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孙 膑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啊……”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田 忌 考虑问题不周到,脾气粗暴,易激动。 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说:“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以上表格的设置展示了全班交流的核心内容,而非让学生做填空练习,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调整顺序,体现动态生成式教学观,下以“对孙膑的评价及的受的启发”为例解析具体操作办法。]
(1).研读课文以后,你想对哪个人物作出评价?(孙膑)
(2).你觉得孙膑这个人 ?
(3).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体现他在仔细观察?(根据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句子:“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4).也就是说(引导学生叙述)
齐威王的上等马比田忌的上等马快不了多少。
齐威王的中等马比田忌的中等马快不了多少。
齐威王的下等马比田忌的下等马快不了多少。
(5).哎,我们看了也禁不住想说:哎呀,实在是太可惜了,齐威王的马只比田忌的马快了一点点耶,如果(引导学生说)
如果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肯定会赢。
如果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肯定会赢。
(6).孙膑在第一次赛马中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句子: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说具体就是――(引导学生叙述)
齐威王的上等马比田忌的上等马强。
齐威王的中等马比田忌的中等马强。
齐威王的下等马比田忌的下等马强。
(7).孙膑不仅在仔细观察,还在 ?(认真思考)他想到的妙计就是 ?(根据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句子):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说具体就是 (引导学生口述文章14、15、16自然段内容)。
(8).你能给这三句话(课件出示的三句话)加上适当的关联词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虽然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但是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所以只要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能转败为胜。)
---------------------------
[这种设计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将文章内容内化而后外显为口头叙述,紧扣重点,化难为易,充分理解“快不了多少”,从而懂得任何办法要取得成功,都是有条件的,无视具体条件争取的办法只会是盲目的行动。]
(9).看样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会让我们找到科学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生活中,学习中你有没有过这种成功体验?四人小组交流举例。
(10).全班交流。
(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如:利用杠杆原理,撬出埋在草地下的大石头,路标认路,学会放风筝…)。
[这一环节设计,既对学生理解内容的当堂检测,又能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养成观察生活锻炼能力的好习惯,可谓一箭双雕。]
(三)、组织表演,实践感悟。
课文的作者紧紧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来写,把每一次赛马中每一个人物的表现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所以这篇课文非常适合于表演,假如让你把它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你认为至少可以拍成几集?每一集的名称是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2.我们现在就开始现场改编第二集。要想表演,首先要 (引导学生说出研读剧本的作用和方法。)
3.各自研读剧本→自主合作确定演员和导演→分组试演→选一组上台试演→学生相互评价→再次试演。
[《三国演义》《三十六计》《西游计》等许许多多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连续剧早已让学生对表演有了向往和领悟,所以这一环节设计使课堂教学形式异常生动活
篇11:阅读中体验 入境中感悟
阅读中体验 入境中感悟
---- 《小柳树和小枣树》案例分析前不久,我有幸聆听到了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小柳树和小枣树》。课堂上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生成,对话,令我大开眼界,觉得耳目一新。以下是我的一些不够成熟的评析,愿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谈话导入 ,复习字词 .
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是啊,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看,小枣树要向我们认真学习的小朋友献上它的大红枣儿呢!
谁来读一读,把它摘下来。(课件出示)
评析 : 生字的复习采用摘取红枣的方式,让学生读出一个摘取一个,新颖又与课文有密切的联系,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小手如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二、复习“春天”部分
1 、看大家读得这么热闹,我们的老朋友 ---- 小柳树又来了。看,这是棵怎么样的柳树啊?(课件出示图,并出示描写小柳树美的句子。)读后,你觉得小柳树怎么样?
2 、小柳树也正因为自己长得漂亮,所以……(课件出示图,并出示小柳树说的两句话。)现在,你又觉得小柳树怎么样?
3 、如果这时,有个小朋友正好走过,或是一只小鸟飞过,或是地上的小花、小草,他们见了小柳树,会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图)你能不能用“小柳树,我想对你说……”的句式说。
评析 : 制作精美的课件,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小柳树抽丝发新芽,柳枝长长地垂下来……画面与句子同步出现,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同时被感染着,以上三步的说话训练层层推进,此时的学生已小手如林 , 个个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小柳树的美丽 , 骄傲尽在孩子们的眼中展现 , 一句句善良的忠告 , 善意的批评在孩子们的口中流淌……
三、学习课文第 5 至 8 自然段。
• 春去秋来,小柳树和小枣树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 5--8 自然段吧,可以用笔划自己喜欢的句子。
评析 : 相信我们的孩子能读好,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书,并不忘记圈圈画画自己喜欢的句子,这是对学生主体的充分尊重,是先进的学生主体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外在体现。
2 、交流:
( 1 )“到了秋天,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为什么?你读……能不能再……
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个句子,你能读出什么意思来?(美、许多、又大又红)
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指名两人 ---- 齐读)
评析 : 多种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让学生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感情,并把这种感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
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小枣树茂密的绿叶丛中缀满了大红枣儿,美得让人羡慕。他不仅美,它的大红果子还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甜美。让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欣赏一下吧。(齐读第五段)
评析 :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而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去与课文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发现他人,发现自我。教师的评价适时又恰当,让孩子们读得更起劲了。
小柳树结果子了吗?(板书:什么也没结)
这时候,那个小孩又从这里经过,那只小鸟又飞来了,花蝴蝶也来了,还有树下的小草小花们,他们看到了这些变化,又会对小柳树和小枣树说些什么呀?那个在树下吃枣子的小孩会说些什么呢?
评析 : 这是本课中设计的第二次让学生与文中的小柳树和小枣树对话,这其实是学生对文章所蕴含的做人道理的多元解读。
( 2 )课文中的小柳树和小枣又是怎么想怎么说的呢?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读下面的课文,左边同学读小柳树心里想的和它说的话,右边同学读小枣树说的话好吗?
( 3 )小柳树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小柳树们,你们为什么要不好意思地笑了?结合理解这句话来说:
“可是过了一天又一天,小枣树什么也没说。”
A (此时,美丽的小柳树一点儿也不张扬自己,默默地什么也没说)小柳树也许在想:小枣树,我曾经瞧不起你,说你难看,现在你为什么不说我呀?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呀?
B 那小枣树当时是怎么想的?嘘,嗯,嗯,刚才小枣树把它的想法告诉了我,你猜它说了些什么?
C 小枣树这么想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小枣树温和地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
a 你觉得小枣树怎么样?(用词丰富、准确)
b 小枣树不因自己能结出又大又红的果子而骄傲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呢。
c 谁来学着小枣树,用温和、宽容的语气读一读。
评析:小柳树的不好意思,不枣树的宽容大度,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在教师的相机点拨下,学生已完全领悟,到此时已是水到渠成。
d 我想此时的小柳树一定也学会了夸奖别人呢?小柳树,你会怎么夸小枣树呢?
e 如果你是树上的小鸟,树下的小草小花以及那位小孩,你又会对小柳树和小枣树说些什么呢?
评析:这是本课中设计的第三次让学生与文中的小柳树和小枣树对话,学生的情感随着学习的深入已深深地渗透,此时孩子们更多的是对小枣树和小柳树的赞美。作者的教育目的已在孩子的心中扎根。
f 老师有两个成语要送给小柳树和小枣树,同时也送给我们的同学们,那就是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评析 : 新课标强调 :” 应该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 教师一句 ” 尺有所短 , 寸有所长 ”, 将文本的精要之处作了简要的小结 . 也为下一步的训练进入了一个新天地 .
3 、你喜欢小柳树和小枣树吗?喜欢它们的什么?
是呀,老师也喜欢小枣树,因为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又不因为自己能结出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但是老师也喜欢小柳树,因为小柳树长得很美,老师喜欢一切美的事物。而且小柳
篇12:阅读中体验 入境中感悟
阅读中体验 入境中感悟
---- 《小柳树和小枣树》案例分析前不久,我有幸聆听到了一节二年级的语文课《小柳树和小枣树》。课堂上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生成,对话,令我大开眼界,觉得耳目一新。以下是我的一些不够成熟的评析,愿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谈话导入,复习字词 .
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是啊,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看,小枣树要向我们认真学习的小朋友献上它的大红枣儿呢!
谁来读一读,把它摘下来。(.课件出示)
评析 : 生字的复习采用摘取红枣的方式,让学生读出一个摘取一个,新颖又与课文有密切的联系,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小手如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二、复习“春天”部分
1 、看大家读得这么热闹,我们的老朋友 ---- 小柳树又来了。看,这是棵怎么样的柳树啊?(.课件出示图,并出示描写小柳树美的句子。)读后,你觉得小柳树怎么样?
2 、小柳树也正因为自己长得漂亮,所以……(.课件出示图,并出示小柳树说的两句话。)现在,你又觉得小柳树怎么样?
3 、如果这时,有个小朋友正好走过,或是一只小鸟飞过,或是地上的小花、小草,他们见了小柳树,会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图)你能不能用“小柳树,我想对你说……”的句式说。
评析 : 制作精美的.课件,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小柳树抽丝发新芽,柳枝长长地垂下来……画面与句子同步出现,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同时被感染着,以上三步的说话训练层层推进,此时的学生已小手如林 , 个个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小柳树的美丽 , 骄傲尽在孩子们的眼中展现 , 一句句善良的忠告 , 善意的批评在孩子们的口中流淌……
三、学习课文第 5 至 8 自然段。
• 春去秋来,小柳树和小枣树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 5--8 自然段吧,可以用笔划自己喜欢的句子。
评析 : 相信我们的孩子能读好,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书,并不忘记圈圈画画自己喜欢的句子,这是对学生主体的充分尊重,是先进的学生主体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外在体现。
2 、交流:
( 1 )“到了秋天,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为什么?你读……能不能再……
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个句子,你能读出什么意思来?(美、许多、又大又红)
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指名两人 ---- 齐读)
评析 : 多种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让学生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感情,并把这种感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
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小枣树茂密的绿叶丛中缀满了大红枣儿,美得让人羡慕。他不仅美,它的大红果子还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甜美。让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欣赏一下吧。(齐读第五段)
评析 :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而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去与课文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发现他人,发现自我。教师的评价适时又恰当,让孩子们读得更起劲了。
小柳树结果子了吗?(板书:什么也没结)
这时候,那个小孩又从这里经过,那只小鸟又飞来了,花蝴蝶也来了,还有树下的小草小花们,他们看到了这些变化,又会对小柳树和小枣树说些什么呀?那个在树下吃枣子的小孩会说些什么呢?
评析 : 这是本课中设计的第二次让学生与文中的小柳树和小枣树对话,这其实是学生对文章所蕴含的做人道理的多元解读。
( 2 )课文中的小柳树和小枣又是怎么想怎么说的呢?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读下面的课文,左边同学读小柳树心里想的和它说的话,右边同学读小枣树说的话好吗?
( 3 )小柳树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小柳树们,你们为什么要不好意思地笑了?结合理解这句话来说:
“可是过了一天又一天,小枣树什么也没说。”
A (此时,美丽的小柳树一点儿也不张扬自己,默默地什么也没说)小柳树也许在想:小枣树,我曾经瞧不起你,说你难看,现在你为什么不说我呀?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呀?
B 那小枣树当时是怎么想的?嘘,嗯,嗯,刚才小枣树把它的想法告诉了我,你猜它说了些什么?
C 小枣树这么想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小枣树温和地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
a 你觉得小枣树怎么样?(用词丰富、准确)
b 小枣树不因自己能结出又大又红的果子而骄傲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呢。
c 谁来学着小枣树,用温和、宽容的语气读一读。
评析:小柳树的不好意思,不枣树的宽容大度,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在教师的相机点拨下,学生已完全领悟,到此时已是水到渠成。
d 我想此时的小柳树一定也学会了夸奖别人呢?小柳树,你会怎么夸小枣树呢?
e 如果你是树上的小鸟,树下的小草小花以及那位小孩,你又会对小柳树和小枣树说些什么呢?
评析:这是本课中设计的第三次让学生与文中的小柳树和小枣树对话,学生的情感随着学习的深入已深深地渗透,此时孩子们更多的是对小枣树和小柳树的赞美。作者的教育目的已在孩子的心中扎根。
f 老师有两个成语要送给小柳树和小枣树,同时也送给我们的同学们,那就是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评析 : 新课标强调 :” 应该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 教师一句 ” 尺有所短 , 寸有所长 ”, 将文本的精要之处作了简要的小结 . 也为下一步的训练进入了一个新天地 .
3 、你喜欢小柳树和小枣树吗?喜欢它们的什么?
是呀,老师也喜欢小枣树,因为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又不因为自己能结出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但是老师也喜欢小柳树,因为小柳树长得很美,老师喜欢一切美的事物。而且小柳树能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相信,此时的小柳树也学会了夸奖别人呢!
评析 : 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的时候 , 他们的自由天性舒展了他们尽情地诉说着自己的独特心声 , 那是用心在说 , 用情在说 , 天真烂漫 , 浑然天成。 ” 整个教学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情境 , 洋溢着感性的气息。教师,学生和文本进行着深刻的对话,师生的生命感悟在课堂上得到了尽情的表达,在阅读中达到了升华。
四、带着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来读读全文吧,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吧。
评析 : 阅读是教学的主体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 教者不重结果,重过程 , 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反复读。
学生互动:夸夸我身边熟悉的人。(可以是我的老师,我的同学)
评析 : 让学生去夸夸自己身边的人,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激起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更是本节课一个很好的延伸。使孩子们更进一步地理解了 ” 人无完人 , 金无足赤 ” ,应学会看到别人的长处 , 发现别人的短处。
是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你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你能学着小枣树,也来夸夸你身边熟悉的人。(填写优点卡,送人)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但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还学会了夸奖别人。小枣树要向我们献上更多的大红枣儿作为奖励呢。(小组复习生字、新词。)带生字的“红枣”
评析 : 这样的结尾 , 这样的奖励,是多么地富有人情味呀 , 学生们的兴致仍然很高。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一、自读自悟,主体理解。教师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品味课文中美好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思维为突破口主体阅读,主导指引。出示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句子让学生谈感受,并三次出现小花、小草、小鸟、小朋友们他们会说些什么?教师充分体现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让学生主体思维,主动理解有了用武之地。
二、角色到位,感情真挚,读中明理。自主感悟后阅读,主体参与后理解。让学生进入角色读通、读懂、读出味,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学生读书课。同时,又在不知觉中明白了许多道理。最后让学生在卡片上写写同学的长处,水到渠成。拓展了文本,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提高了语文的素养。
阅读中体验 入境中感悟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3:情感语录与感悟阅读欣赏
情感语录与感悟
1、 我一直非常非常羡慕我的同桌有一个世界上最好的同桌。
2、 多么希望有一天我们变回陌生,然后和你重新认识一遍。
3、 其实在你离开后,我就学会了原谅。
4、 每一个懂爱的人,都会遇到一个不懂爱的人。
5、 真正绝望的时候是说不出话的,所以沉默是一个人最大的哭声。
6、 再美好的曾经,在分手那一瞬间,都会变成爱情的陪葬品。
7、 我们的故事,一点也不长,却足以我用一辈子来释怀。
8、 我到现在才发现,有些东西是我拼命想忘也忘不掉的。
9、 曾经我以为念念不忘旳人,也就在一念之间都忘记了。
10、 我不知道你会不会害怕失去我,反正我很怕会失去你。
11、 学着做自己,并优雅地放手所有不属于你的东西。
12、 我说:“对你是一见钟情,可是连那份感觉都忘了。”
13、 当你觉得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的时候,一般都是你想多了。
14、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你不在我的好友列表里了,但是我并没有删除你。
15、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伤,那是曾经天塌下的地方。
16、 我不想在你不开心的时候我开心,我不愿他(她)的不快乐换取我的快乐。
17、 有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闭嘴,放下所谓的自尊,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不叫放弃,而叫成长。
18、 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19、 不要因为自己长相不如对方而放弃追求的打算,长相只是一时的印象,真正决定能否结合主要取决于双方的性格。我见过的帅哥配丑女,丑女配帅哥的太多了。
20、 唯有你愿意去相信,才能得到你想相信的。对的人终究会遇上,美好的人终究会遇到,只要让自己足够美好。
21、 永远都是同样的人在惹你生气,你也曾想与这样的人一刀两断。断来断去之后,你最终会知道,总有一两个蠢货是你一辈子无法抛弃的。
22、 女生,与其好好爱一个男生,不如好好了解一个男生;男生,与其好好了解一个女生,不如好好爱一个女生。
23、 真想就这样对喜欢的人好,不多想,不求结果,没有目的,不问往后。就这样,顺着时间的脉络,日复一日的温柔下去。
24、 你没什么好怀念的,你好的时候我珍惜过,你不好的时候我包容过,你把我抛弃多少次我不想说,你根本配不上我。
25、 有很多错过,是一种遗憾。有很多错过,是不情愿。有很多错过,是偶然。被我错过的朋友是最大的损失。被我错过的友谊永远是难忘的伤感。
26、 少年的时候,我疯狂的喜欢,带我走这三个字。现在,我再也不会任性的让任何人带我走。我学会了,自己走。
27、 为何糊心中很少睹到传说中海枯石烂,的恋爱故事?由于如许的豪情十分可贵,可贵的工具是那末轻易睹到的吗?金子钻石轻易睹到吗?
28、 一笑烦恼跑,二笑怨憎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永不老,六笑乐逍遥,时常开口笑,寿比南山高!
29、 当一个女人的嘴里反复出现一个男人的名字的时候,无论是夸那个男人还是骂那个男人,潜台词都是,我爱他。所以如果有人总念叨你,快从了吧。
30、 他就是不爱你,不是忙,不是疏忽,不是不懂,不是考验,不是暂时遗忘,不是性情孤僻,只是不爱你。
31、 为了责任维持在婚姻里的人们,像一个个戏子一样扮演着自己不喜欢的角色。连喜怒哀乐也不能发自内心的表现,是不是好累?
32、 幸福就是:雨天能为你撑起一把小伞;幸福就是:牵你的小手与你共度夕阳;幸福就是:你永远开心快乐!
33、 我们爱一个人就等于将自己的心灵与对方做了一次交换,即使有,一方后来反悔了,想再次收回,却已是不可能的事了。
34、 当你年岁渐老,你会看懂这一切都是时光的调教,把随风易逝而又不可移动深情,麻木成无所不能的一生。
35、 愿爱者幸福,被爱者也幸福,我只守望着爱情的一隅,寂寞与黯然独守,五彩晶亮是未来的图画,渲染的是我的青春年华。
36、 也许某天在喧闹的城市中,你我擦肩而过,我会停住脚步,凝望着远去的背影,告诉自己那个人我曾经爱过。
37、 女人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轻着脾气不好,重着犹如生重病。女人天生是应该被照顾的。那几天更是,所以温柔的陪着她,以后的好处绝对是男人的。
38、 西藏不在拉萨,不在布达拉宫,不在大昭寺,它,在路上。川藏线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吹牛的,一种从不吹牛,因为他本身就牛!
39、 当你可以直面自己身体里与生俱来的笨拙与孤独,你便能够彻底谅解过去的自己。大多数人都像我们这样活着,虽不聪明,但诚恳;虽会犯错,但坦然。
40、 心里装满爱的人,任何时候,幸福都会在门外守候。一辈子不长,有些精彩只能经历一次,有些景色只能路过一回。
41、 该来的始终会来,千万别太着急,如果你失去了耐心,就会失去更多。该走过的路总是要走过的,从来不要认为你走错了路,哪怕最后转了一个大弯。这条路上你看到的风景总是特属于你自己的,没有人能夺走它。
42、 等待,是最坚固的牢。自己不走出去,别人走不进来。我们可以耐心等,幸福可以来的慢一些,只要它是真的。
43、 幸福中总会掺加那些悲哀的元素。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听到什么样的歌,看到什么样的文,写出什么样的字,遇到什么样的人。
44、 你已经坚持走了这么远,不要轻易放弃。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极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释。忘掉所有那些“不可能”的借口,去坚持一个“可能”的理由。
45、 许多美好的爱,都不得不,各安天涯。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46、 在走过的地方扬起一路凡尘,然后头也不回的撒下车辙和印痕,锦年不重来,不必挂牵许多。喝眼前的酒,忘身后的人。
47、 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松开得到的是解脱。无论是否曾经抓住抑或远去,那些东西都不可能离去。
48、 年华渐渐老去,有多少感情值得去等待。祝福一个已经成为过去的人,不是藕断丝连,也不是怀念过去。关心和祝福,只是因为相逢是缘。缘若将要散尽,在还有些许关联的时候就尽量善待它,珍惜它。让这份缘走得安心,散得洒脱。因为,缘一旦散失,将会下落不明,从此不相见,不能见。
49、 世界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你沉缅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
50、 幸福就是在太多和太少之间的一站。你的真情温暖我今生所有记忆,你的眷恋是我一生的守候。
51、 很多事情,我并不是不知道,不在意,只是不想斤斤计较,不想戳穿你。那么请你在骗我的同时,也请注意点分寸。
52、 青涩的年华里,从来只有开心、快乐,不懂支离破碎,不懂疼痛,不懂拥有,也不懂失去。陌上红尘,憬一场温暖的绽放。
53、 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就像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脸面一样,这是最为清醒的自觉。洗尽铅华总是比随意的涂脂抹粉来得美。所以做能做的事,把它做的最好,这才是做人的重要。
54、 感情其实不相信眼泪,真爱你的,不舍得让你哭,没感情的,你哭瞎了眼也没用。许多事情,看得开是好;看不开,终归也要熬过去。
55、 你越来越难喜欢上什么,这就是衰老的标志。心越熟稳动起来越难,越往后的人生越无意外,爱情都成了奇遇。当某天,眼中的奢侈品从 名牌变成了爱情,就明白时间如何洗劫了你。笃信"物质决定爱情"的人并不知,当什么都买得起的时候,可能已是谈不起爱情的年纪。
56、 不要贸然评价我,你只是知道我的名字,可你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是听闻过我的行为,却不知道我经历过些什么。
57、 这个世界也就是这样的,我们都是在等一个人,另外的人也许会在我们身后等待着我们,三年,五年,或者是一生的光阴。
58、 哲人无忧,智者常乐。并不是因为所爱就要拥有,而是拥有的一切都爱。
59、 世界上最永恒的幸福就是平凡,人生中最长久的拥有就是珍惜。
60、 生命短暂,真的没必要去在乎一个人太久了,他真的没有这样高的价值。
篇14:教师感悟:让个性化阅读落地我的课堂
自四月红谷一小语文名师工作室成立至今,我工作室各成员时常相聚研读《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新老师来说,扎实地掌握科学有效的理论知识,就如开启了一盏指路明灯,为课堂教学指明方向。然而,如何使课标真正在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如何将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落到实处,就成为了我的必修课之一。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我为你骄傲》的教学中,我尝试将“个性化阅读”融入其中:
1、在帮助学生梳理文脉,理清小男孩的感情线索时,我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及思考时间,以孩子的自主阅读代替教师一味的分析,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或大声朗读,或默读,并提示学生找出小男孩心理变化的关键词。大多数孩子都能够独立发现小男孩“开心—害怕、担心—不自在—一阵轻松”的心理变化,少数孩子在我的适当指导后也能完成。
2、我紧扣小男孩的心理变化来开展我的教学,当学生读到小男孩心情“不自在”的部分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不自在”的意思,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从文本中获得的启迪各有不同,有的说“小男孩心里感到很不舒服”,有的说“小男孩感到不高兴”,有的说“小男孩不想在老奶奶跟前停留,只想快点溜走”。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尊重每一位孩子的阅读体悟,肯定他们从文本中获得的独特体验。
3、小男孩给老奶奶写的便条是文本的“空白点”,而文本对便条内容有适当的提示,因此我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便条内容的提示,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当你在犯错的时候,你都是怎么道歉的呢?”试着用自己的语气和说话习惯来说一说小男孩的便条内容。孩子们都能轻松地依据提示说出道歉内容,同时每个孩子述说经过及表达歉意的语气又各不相同。正是尊重了孩子们独特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本节课才会碰撞出诸多思维的火花。
整堂课的氛围生动活泼,学生思维飞扬,各抒己见,教师乐在其中,情绪高昂。在我的课堂中,愿使“个性化阅读”长成一棵大树,自身和孩子们都能在这棵大树下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张扬个性。
篇15: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哈尔滨市香坊小学校 张希颖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这就是说,教师要真正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一旦学习真正成了学生主观上的需要,那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成为个性阅读的主人。我还认为,我们应该做到:
一、激发兴趣、引导阅读
有一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积极主动阅读的基础,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的情趣,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了培养学生个性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导入语”即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开头语言,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又有着联系“旧知”与“新知”的桥梁作用,还有着思维定向的作用。因此,成功的导语就是良好学习的开端。
二、积累运用、活化阅读
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教给学生读的方法,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让学生读课文时经常一边读一边想,想想课文中词是什么意思,每段话讲的是什么,课文讲的道理自己懂不懂,课文里的一些词的用法、句子的说法、标点符号的用法等,和过去学的是不是一样……学要有所思。
三、质疑问难、深入阅读
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教给学生读的方法,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让学生读课文时经常一边读一边想,想想课文中词是什么意思,每段话讲的是什么,课文讲的道理自己懂不懂,课文里的一些词的用法、句子的说法、标点符号的用法等,和过去学的是不是一样……学要有所思。如果是机械地读书,就等于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只有边读边思考,才能学有所得。凡是自己不懂的语文知识和不明白的道理,都是问题,都可以提出来。根据提出的问题,筛选有价值的,指导深入阅读。经过指导、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培养。实践证明,质疑问难阶段,只要教师启发得当,引导有方,是可以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提高个性阅读能力的。每一堂课上都有学生生命的律动,在对话、探究的过程中都有生成的智慧,在课堂上飞扬着学生自己的个性与阅读感悟。这不也是人生一种美好的境界吗?
四、积累运用、活化阅读
依据语言文字,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解读作者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最终理解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观察、独特感受与独特思考,这是个性阅读过程。阅读之后,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转化为语文能力,这离不开积累运用。积累的可以是“好词佳句”,可以是带有规律性的构段方式等等,还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巧妙运用,让语文的工具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为运用可以促进理解,而且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理解。运用也能有效地促进积累,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为例,这类课文一般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的描写来表现其思想品质。我会引导学生抓住外貌和对话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接着抓住外貌和对话描写,尝试着让学生迁移运用,进行小练笔,也就行之有效了。进而告诉学生,我们在写各种各样的人物时也要抓准外貌,体现出其独有的性格特点。学生就能在课堂上借助课文的情境学习语言文字,进行大量的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获得个性化的语文能力。
语文嘛,本来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然后再加以运用的这么一个过程。如果孩子每一堂课都能圈画出好词佳句,无疑会对今后学习语文、积累语言、提升语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希望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能在语文课上运用“符号留痕”这一策略,以后也能很好地坚持下去。那么,我想,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以提升。“人心至灵至动,唯读书可以养之,唯笔记可以固之”。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都“动”起来,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手不离笔”,“不动笔墨不读书”。总而言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找准符合学生学习的切合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科整合,丰富学生的语文底蕴,让学生逐步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大胆地抒发自己的`见解,这样的阅读能力才是具有个性化的,才是行之有效的。
那么,关于阅读教学,有老师提出,三年级课文长,内容丰富,知识点多,讲不完怎么办?教师课讲得再好,学生如果没有必要的语言积累,一天练多少遍也无济于事。为了理解得深刻透彻,教师就大讲特讲,岂不知讲解得越多,教学效率就越低下,其主要症结就在于违反了“朗读、背诵、积累”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训练,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教给学生读的方法,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让学生读课文时经常一边读一边想,想想课文中词是什么意思,每段话讲的是什么,课文讲的道理自己懂不懂,课文里的一些词的用法、句子的说法、标点符号的用法等,和过去学的是不是一样……学要有所思。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依据语言文字,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解读作者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最终理解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观察、独特感受与独特思考,这是个性阅读过程。阅读之后,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转化为语文能力,这离不开积累运用。积累的可以是“好词佳句”,可以是带有规律性的构段方式等等,还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巧妙运用,让语文的工具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为运用可以促进理解,而且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理解。运用也能有效地促进积累,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总而言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找准符合学生学习的切合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通过学科整合,丰富学生的语文底蕴,让学生逐步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大胆地抒发自己的见解,这样的阅读能力才是具有个性化的,才是行之有效的。
【感悟“阅读”—个性化阅读中的情感共鸣论文(推荐15篇)】相关文章:
从听众角度谈广播播音主持技巧论文2022-09-17
情感教育的渗透的论文2023-08-19
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2023-06-12
浅议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2023-02-23
音乐教学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2022-07-31
如何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之我见2023-02-11
游戏中学语文教学论文2022-12-26
如何教好初中语文的论文2023-04-06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论文2023-10-13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论文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