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论文(精选11篇)由网友“我兜里有库洛牌”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摩擦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摩擦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论文
摩擦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论文
【摘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广泛使用了带传动装置,带传动的工作原理,使用特性直接影响带传动的工作质量,因此,我们要分析其原理、特点和一些现象,在理论上为我们正确使用和维护带传动提供可靠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带传动 打滑 弹性滑动 传动比
带传动是机械工程中最常用的传动形式之一。在传动比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带传动具有其它传动类型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它可以实现两轴距离较远的传动,使用成本低,维护方便,特别是在短时遇到意外过载的时候,带传动拥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但带传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由其工作原理决定的。为了了解带传动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地使用带传动,我结合洗衣机的工作情况,对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能力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带传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带传动是由主动带轮、从动带轮、传动带和机架组成。传动带是一个具有良好弹性的中间挠性件,它以一定的初拉力紧套在两个带轮上,使得传动带与带轮之间作用着正压力,传动装置运转时靠带与带轮之间的静摩擦力来实现传动。
二、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如图1所示,分析带传动的受力情况。传动带安装时,以一定的初拉力紧套在两个带轮上,此时拉力为初拉力F0,带传动静止状态下,带轮两测传动带的拉力相等,均为初拉力F0。洗衣机不工作的时候就是这种情况。
三、打滑和弹性滑动的分析
(1)打滑的理论分析:带传动的有效拉力是由工作载荷决定的,当载荷过大,出动装置所要传递的圆周力,超过了带与带轮接触面间的摩擦力总和的极限值时,即超过带与带轮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带与带轮将发生明显的全面相对滑动,导致传动失效。这种现象称为打滑。洗衣机有一个最大洗衣机有个最大洗衣重量和数量的限制,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波轮阻力增大,波轮转动所需要的有效拉力,超过了皮带与带轮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此时无法保持带与带轮的同步运动。皮带在带轮上相对滑动而打滑。洗衣机不能正常工作。
打滑是一种非正常工作的失效现象。但也有它的积极意义。由于打滑的出现,起到了卸载的功能,对电动机及一些重要设备起到了保护作用。
(2)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带出动即便在正常工作中,传动带与带轮也不是绝对同步的,摩擦带传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带与带轮的之间必然存在弹性滑动。由于传动带的弹性和动态的拉力差,导致传动带运动到不同的'位置,其所受到的拉力不同,传动带出现伸长和缩短的变化,这种伸缩引起的带与带轮间的轻微滑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蠕动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传动带是弹性体,传动带由紧边绕过主动轮进入松边时,带的拉力逐渐降低,由于拉力的减小,其弹性变形量也逐渐缩短。带相对带轮向后产生了局部的轻微相对滑动。同样,当传动带由松边绕过从动轮进入紧边时,拉力逐渐增加,由于拉力增大传动带被拉长,沿轮面产生向前的弹性滑动。带传动的传动比为:
这是一个近似计算公式,如果带传动传动比精度要求高,必须考虑滑动系数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情况都可以忽略。
通过带传动运动分析,我们了解了带传动的工作原理,打滑和弹性滑动的本质区别。进而在理论上,我们清楚了带传动优点、缺点形成的原因。为实际工作中我们科学地选择、使用和维护带传动提供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篇2:摩擦带传动有哪些特点
(1)因传动带具有绕性,能缓和冲击、吸收振动、传动平稳、噪音小,
(2)过载时,传动带在轮毂上打滑,可避免其他零件破坏,起到保护整机的作用,
(3)结构简单,制造和安装精度要求低,维护方便。(4)带与带轮间有弹性滑动,使传动比不准确,传动效率低。
(5)两轴中心距较大,故外廓尺寸大。
(6)工作时带需紧套在带轮上,所以作用在轴上的压力大。
篇3:带传动运动分析
带传动在工作时,带受到拉力后要产生弹性变形,由于带所受的拉力是变化的,因此带受力后的弹性变形也变化的。由于带传动中存在着带的弹性变形的变化,这就导致了带与带轮之间有一定的相对速度,因此存在带与带轮间的相对滑动。这种因弹性变形而引起的相对滑动称之为带传动的 弹性滑动。
由于弹性滑动的影响,将使从动轮的圆周速度v2低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v1,其降低量可用滑动率ε来表示:
在正常情况下,带的弹性滑动并不是发生在相对于全部包角的接触弧上,
当有效拉力较小时,弹性滑动只发生在带由主、从动轮上离开以前的那一部分接触弧上,称之为滑动弧。未发生弹性滑动的接触弧则称为静弧。如果带的工作载荷进一步加大,使有效圆周力达到临界值Fec,则带与带轮间就会发生显著的相对滑动,即产生打滑。打滑将使带的磨损加剧,从动轮转速急速降低,甚至使带传动失效,这种情况应当避免。
篇4: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一、带传动中的力
在安装带传动时,传动带即以一定的预紧力F0紧套在两个带轮上,由于预紧力F0的作用。带和带轮的接触面上就产生了正压力。带传动不工作时传动带两边的拉力相等,都等于F0(如下列左图所示)。
不工作时 工作时 带在工作时(如上列右图所示),设主动轮以带速n1转动,带与带轮的接触面间便产生摩擦力,主动轮作用在带上的摩擦力Ff的方向和主动轮的圆周速度方向相同,主动轮即靠此摩擦力驱动带运动;带作用在从动轮上的摩擦力的方向,显然与带的运动方向相同,带同样靠摩擦力Ff而驱动从动轮以转速n2转动。这时传动带两边的拉力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带绕上主动轮的一边被拉紧,叫做紧边,紧边拉力由F0增加到F1;带绕上从动轮的一边被放松,叫做松边,松边拉力由F0减小到F 2,
如果近似地认为带工作时的总长度不便,则带的紧边拉力的增加量,应等于松变拉力的减小量,即 F1- F0= F0-F2 或 F1+ F2= 2F0 若以主动轮一段为分离体,则有总摩擦力F f和两边拉力对轴心的力矩的代数和为零,从而可得出 Ff= F1-F 2
在带传动中,有效拉力Fe并不是作用于某固定点的集中力,而是带和带轮接触面上的各点摩擦力的总和,故整个面上的总摩擦力Ff即等于带所传递的有效拉力,即有:
Fe=Ff= F1-F2
即带传动所能传递的功率P(单位为kW)为
P=Fev/1000
将上述公式整理可得F1=F0+ Fe/2 F2=F0- Fe/2
篇5:带式输送机设计-2.带式输送机摩擦传动理论
第二章 带式输送机摩擦传动理论
一、摩擦传动理论
带式输送机所需的牵引力是通过驱动装置中的驱动滚筒与输送带间的摩擦作用而传递的,因而称为摩擦传动,为确保作用力的传递和牵引构件不在驱动轮上打滑,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牵引构件具有足够的张力;
(2)牵引带与驱动滚筒的接触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
(3)牵引带在驱动轮上有足够大的围包角。
图l—22为一台带式输送机的简图。当驱动滚筒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通过它与输送带间的摩擦力驱动输送带沿箭头方向运动。
在输送带不工作时,带子上各点张力是相等的。当输送带运动时,各点张力就不等了。其大小取决于张紧力P0、运输机的生产率、输送带的速度、宽度、输送机长度、倾角、托辊结构性能等等。故输送带的张力由l点到4点逐渐增加,而在绕经驱动滚筒的主动段,由4点到l点张力逐渐减小。必须使输送带在驱动滚筒上的趋入点张力Sn大于奔离点张力S1,方能克服运行阻力,使输送带运动。此两点张力之差,即为驱动滚筒传递给输送带的牵引力W0。在数值上它等于输送带沿驱动滚筒围包弧上摩擦力的总和,即
W0=Sn-S1 (1—1)
趋入点张力Sn随输送带上负载的增加而增大,当负载过大时,致使(Sn-S1)之差值大于摩擦力,此时输送带在驱动滚筒上打滑而不能正常工作。该现象在选煤厂中可经常遇到。
Sn与S1应保持何种关系方能防止打滑,保证输送带正常工作,这是将要研究的问题。
在讨论前,先作如下假设:
(1)假设输送带是理想的挠性体,可以任意弯曲,不受弯曲应力影响;
(2)假设绕经驱动滚筒上的输送带的重力和所受的离心力忽略不计(因与输送带上张力和摩擦力相比数值很小)。
如图l—22b所示,在驱动滚筒上取一单元长为dl的输送带,对应的中心角即围包角为dα。当滚筒回转时,作用在这小段输送带两端张力分别为S及S+dS。在极限状态下,即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dS应为正压力dN与摩擦系数μ的乘积,即
dS=μdN
dN为滚筒给输送带以上的作用力总和。
列出该单元长度输送带受力平衡方程式为
由于dα很小,故sin(dα/2)≈(dα/2),cos(dα/2)≈1,上述方程组可简化为
略去二次微量:dSdα,解上述方程组得.
通过在这段单元长度上输送带的受力分析,可以得到,当摩擦力达到最大极限值时,欲保持输送带不打滑,各参数间的关系应满足dS/S=μdα。以定积分方法解之,即可得出输送带在整个驱动滚筒围包弧上,在不打滑的极限平衡状态下,趋入点的Sn与奔离点的Sk之间的关系
解上式,得
式中 e——自然对数的底,e=2.718;
μ——驱动滚筒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系数;
——输送带在驱动滚筒上趋入点的最大张力;
S1一一输送带在驱动滚筒奔离点的张力;
α——输送带在驱动滚筒上的围包角,弧度。
上式)即挠性体摩擦驱动的欧拉公式。根据欧拉公式可以绘出在驱动滚筒围包弧上输送带张力变化的曲线,见图l—23中的bca''。
从上述分析可知,欧拉公式只是表达了趋入点张力为最大极限值时的平衡状态。
第二章 带式输送机摩擦传动理论一、摩擦传动理论
带式输送机所需的牵引力是通过驱动装置中的驱动滚筒与输送带间的摩擦作用而传递的,因而称为摩擦传动。为确保作用力的传递和牵引构件不在驱动轮上打滑,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牵引构件具有足够的张力;
(2)牵引带与驱动滚筒的接触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
(3)牵引带在驱动轮上有足够大的围包角。
图l—22为一台带式输送机的简图。当驱动滚筒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通过它与输送带间的摩擦力驱动输送带沿箭头方向运动。
在输送带不工作时,带子上各点张力是相等的。当输送带运动时,各点张力就不等了。其大小取决于张紧力P0、运输机的生产率、输送带的速度、宽度、输送机长度、倾角、托辊结构性能等等。故输送带的张力由l点到4点逐渐增加,而在绕经驱动滚筒的主动段,由4点到l点张力逐渐减小。必须使输送带在驱动滚筒上的趋入点张力Sn大于奔离点张力S1,方能克服运行阻力,使输送带运动。此两点张力之差,即为驱动滚筒传递给输送带的牵引力W0。在数值上它等于输送带沿驱动滚筒围包弧上摩擦力的总和,即
W0=Sn-S1 (1—1)
趋入点张力Sn随输送带上负载的增加而增大,当负载过大时,致使(Sn-S1)之差值大于摩擦力,此时输送带在驱动滚筒上打滑而不能正常工作。该现象在选煤厂中可经常遇到。
Sn与S1应保持何种关系方能防止打滑,保证输送带正常工作,这是将要研究的问题。
在讨论前,先作如下假设:
(1)假设输送带是理想的挠性体,可以任意弯曲,不受弯曲应力影响;
(2)假设绕经驱动滚筒上的输送带的重力和所受的离心力忽略不计(因与输送带上张力和摩擦力相比数值很小)。
如图l—22b所示,在驱动滚筒上取一单元长为dl的输送带,对应的中心角即围包角为dα。当滚筒回转时,作用在这小段输送带两端张力分别为S及S+dS。在极限状态下,即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dS应为正压力dN与摩擦系数μ的乘积,即
dS=μdN
dN为滚筒给输送带以上的作用力总和。
列出该单元长度输送带受力平衡方程式为
由于dα很小,故sin(dα/2)≈(dα/2),cos(dα/2)≈1,上述方程组可简化为
略去二次微量:dSdα,解上述方程组得.
通过在这段单元长度上输送带的受力分析,可以得到,当摩擦力达到最大极限值时,欲保持输送带不打滑,各参数间的关系应满足dS/S=μdα,
以定积分方法解之,即可得出输送带在整个驱动滚筒围包弧上,在不打滑的极限平衡状态下,趋入点的Sn与奔离点的Sk之间的关系
解上式,得
式中 e——自然对数的底,e=2.718;
μ——驱动滚筒与输送带之间的摩擦系数;
——输送带在驱动滚筒上趋入点的最大张力;
S1一一输送带在驱动滚筒奔离点的张力;
α——输送带在驱动滚筒上的围包角,弧度。
上式)即挠性体摩擦驱动的欧拉公式。根据欧拉公式可以绘出在驱动滚筒围包弧上输送带张力变化的曲线,见图l—23中的bca''。
从上述分析可知,欧拉公式只是表达了趋入点张力为最大极限值时的平衡状态。
而实际生产中载荷往往是不均衡的;而且,在欧拉公式讨论中,将输送带看作是不变形的挠性体,实际上输送带(如橡胶带)是一个弹性体,在张力作用下,要产生弹性伸长,其伸长量与张力值大小成正比。因此,输送带沿驱动滚筒圆周上的分布规律见图1—23中bca曲线变化(而不是bca’)。在BC弧内,输送带张力按欧拉公式之规律变化;到c点后,张力达到Sn值,在CA弧内,Sn值保持不变。也就是说为了防止输送带在驱动滚筒上打滑,应使趋入点的实际张力Sn小于极限状态下的最大张力值,即
既然输送带是弹性体,那么,在受力后就要产生弹性伸长变形。这是弹性体与刚性体最本质的区别。受力愈大,变形也愈大,而输送带张力是由趋入点向奔离点逐渐减小,即在趋入点输送带被拉长的部分,在向奔离点运动过程中,随着张力的减小而逐渐收缩,从而使输送带与滚筒问产生相对滑动,这种滑动称为弹性滑动或弹性蠕动(它与打滑现象不同)。显然,弹性滑动只发生于输送带在驱动滚筒围包弧上有张力变化的一段弧内。产生弹性滑动的这一段围包弧,称为滑动弧,即图l-23中的BC弧,滑动弧所对应的中心角称为滑动角,即λ角;不产生弹性滑动的围包弧,称为静止弧(图中的CA弧),静止弧所对应的中心角,称为静止角,即图中γ角。滑动弧两端的张力差,即为驱动滚筒传递给输送带的牵引力。由此可见,只有存在滑动弧,驱动滚筒才能通过摩擦将牵引力传递给输送带;在静止弧内不传递牵引力,但它保证驱动装置具有一定的备用牵引力。
当输送机上负载增加时,趋入点张力Sn增大,滑动弧及对应的滑动角也相应均要增大,而静止弧及静止角则随之减小。图1—23中的C点向A点靠拢,当趋入点张力Sn增大至极限值Snmax时,则整个围包弧BA弧都变成了滑动弧,即C点与A点重合,整个围包角都变成了滑动角(λ=α,γ=0)。这时驱动滚筒上传送的牵引力达到最大值的极限摩擦力:
(1—4)
若输送机上的负荷再增加,即,这时.输送带将在驱动滚筒上打滑,输送机则不能正常工作。
二、提高牵引力的途径
根据库擦传动的理论及式(1—4)均可以看出,提高带式输送机的牵引力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增加奔离点的张力S1,以提高牵引力。具体的措施是通过张紧输送机的拉紧装置来实现。随着S1的增大,输送带上的最大张力也相应增大,就要求提高输送带的强度,这种做法是不经济的,在技术上也不合理。
(2)改善驱动滚筒表面的状况,以得到较大的摩擦系数μ,由表1—29可知,胶面滚筒的摩擦系数比光面滚筒大,环境干燥时比潮湿时大,所以,可以采用包胶、铸塑,或者采用在胶面上压制花纹的方法来提高摩擦系数。
(3)采用增加输送带在驱动滚筒上的围包角来提高牵引力。其具体措施是增设改向滚筒(即增面轮)可使包角由180°增至210°-240°必要时采用双滚筒驱动。
三、刚性联系双滚筒驱动牵引力及其分配比朗确定
刚性联系双滚筒和单滚筒相比,增加一个主动滚筒:当两个滚筒的直径相等时其角度是相同的(图1—24)。从图l—24中可以看出,输送带由滚筒②的C点到滚筒①
的B点时,这两点之间除了一小段(BC段)胶带的臼重外,张力没有任何变化,故B点可看作C点的继续。因而刚性联系的双滚筒与单滚筒实质上是相同的,因为滑动弧随着张力增大而增大这一规律对它同样适用的。
S1及μ值在一定的情况下,而且μl=μ2,只有当滚筒②传递的牵引力达到极限值时,滚筒①才开始传递牵引力。设λ1、λ2、γ1、γ2、α1、α2分别为第①及第②滚筒的滑动角,静止角及围包角、则在λ2=α2,λ1=0的情况下,静止弧仅存在于滚筒①上。当λ2=α2时,λ1=α1-γ1时,输送带在两个主动滚筒上张力变化曲线如图1—24所示。
滚筒②可能传递的最大牵引力为
滚筒①可能传递的最大牵引力为
式中 S’——两滚筒间输送带上的张力。
驱动装置可能传递总的最大牵引力为
式中 α——总围包角
两滚筒可能传递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
在一般情况下:因而
(1-5)
显然,当第①滚筒上传递的牵引力未达到极限时,即时,则两驱动滚筒传递的牵引力之比为
由上式可知,当总的牵引力W0和张力S1一定时,若μ值增加,则第⑧个驱动滚筒传递的牵引力WII增大,而WI减小。反之,若μ值减小时,则WI增大(因W0=WI+WII为一定值)。
由此可以看出:刚性联系的双滚筒驱动装置,其滚筒牵引力的分配比值随摩擦系数的变化而改变。但由式(1-5)可知,驱动滚筒①可能传递的最大牵引力等于滚筒⑨的倍这一比值是不变的。
刚性联系的双驱动滚筒缺点是已设计的牵引力分配比值,只适用于一定的荷载和一定的摩擦系数。当荷载变化,其比例也就被破坏了。此外,还由于大气潮湿程度的变化,两滚筒的表面清洁程度的不同,摩擦系数也发生了变化,其分配比实际上不可能保持定值。
篇6:临床医学妇科见习带教分析论文
临床医学妇科见习带教分析论文
1强调学好本学科的重要性
以前妇产科学教师往往不重视开课语,仅象征性地简述甚至干脆省略掉,妇产科的患者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中国千百年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患者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见习医生尤其是男医师有抵触情绪及不信任感。加之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不会从事妇产专业,因此对妇产科学的学习兴趣不浓厚。作为妇产科见习教师,第一堂课应着手解决此问题,教育学生认识到,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各系统器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各科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举出生动的相关疾病混淆的例子,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妇产科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加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2加强临床技能培训
2.1改善教具,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妇产科学以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为基础,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教学内容中抽象的部分比较多,教学难点较多。我们通过改善教具、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之更易掌握,如在对于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的教学中采用制作精细的人体骨盆标本,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骨盆结构、盆腔内各器官的相互位置、血管、淋巴管、输尿管等的分布和走行,为本专业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目前广泛应用于高等院校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可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化、更加直观且易懂,从而提高教学效果[1]。我科利用扫描仪、数码相机及摄像机将典型的彩色图谱和病例收集起来,尽可能将枯燥、抽象的理论赋予直观、生动的形象,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学习兴趣。我院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还配有高级分娩示教模型,通过仿真模型,学生能清晰观察到分娩机转各个环节,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达不到的;但是,与以往教学要求一样,妇产科学仍要有重点,重点部分多展开并强调,力求给学生树立重点,不能快节奏放映大量内容,这样虽然教学传输量大大提高,但学生容易跟不上,理解不透彻[2]。
2.2临床技能模拟教学的开展
在见习教学中,教师深切体会到如果仅仅通过门诊和病房的带教,不能保证让每位学生(特别是男学生)都有机会进行操作训练并掌握操作手法,因此,妇产科开展临床技能模拟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我院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为妇产科教学配备了各种模型,如孕妇腹部触诊模型、妇科训练模型等。逼真的仿真模型可让每个学生动手练习妇科检查,产前检查中骨盆外测量和四步触诊手法等,教师充分运用这些模具,将相关章节的内容在模型上边讲边示范操作,明确指出要点,动作规范,使学生能看清、看懂操作的要领和程序,同时严格按照标准考核每位学生的操作,并要求一一过关。研究也表明,仿真模型是医学见习生熟练掌握妇产科基本检查手法的有效工具,应用于妇产科见习教学可明显提高教学质量[3]。模拟教学可以弥补临床教学的不足,对于学生理解基础理论及临床技能操作有积极作用[4]。
2.3增加操作机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医学教育对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医学生成为当务之急[5,6]。“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在临床见习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亲自动手的机会。由于妇产科疾病发生的特殊部位,妇科检查和门诊治疗特殊性,再加上患者对医院和医生有选择权,部分患者往往会拒绝与学生配合。门诊教学是妇产科临床教学较为困难的一个环节,带教老师应进行一对一或二的教学,从采集病史,书写门诊病历开始,到妇科检查、病理取材,门诊治疗等系统诊查。在检查过程中应教育学生以病人为本[7],教会学生与病人沟通,帮助甚至搀扶病人,取得病人的理解和信任。每天门诊结束时都要对当天门诊教学进行总结和讲评,重点是当天接诊病种的病史采集,门诊病历书写,妇科检查诊治,以及医患沟通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同时要求学生下课后复习巩固相关知识,逐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妇产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临床课程,大课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们对妇产科学的理论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见习课以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尽可能将理论结合临床实际。但是由于见习是以小组(每组包括7~8位学生)为单位,不能保证每位学生全身心投入。为加深学生们对妇产科课程的认识,增加临床操作的机会,我们安排是每2~3人一组,由1位男生和1~2位女生组成(在工作中避免了两位男医生的尴尬和羞涩的心理),晚上轮流到妇产科急诊室值班和病房见习。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学生们参与了妇产科急诊的诊疗过程,了解一些常见妇产科急诊的具体诊疗方案;在病房参与了妇产科医生的日常工作,近距离感受妇女阴道分娩的艰辛、妇产科医师的繁忙和干练,而且可参与妇产科的一些简单的诊疗操作。
2.4重点病种典型病例讨论式教学
妇产科涵盖了产科、妇科、计划生育等大量知识,内容广泛,专科性强。而学生见习时间相对较短,由于病房内病种的限制,使学生丧失对一些重点病种的临床见习机会,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们采用了典型病例讨论式教学的手段,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需重点掌握的疾病,构建妇产科常见疾病典型病历库[8],对常见的妇产科疾病准备2~3份典型临床病历,以“病因与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防”为主线,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回答问题,通过病例分析总结病史特点、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要点,加深学生对常见妇产科疾病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典型病例讨论式教学方式变“填鸭式”教学为“讨论式”教学,不再是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整个教学活动围绕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展开,既提高学生的兴趣[9]、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学生对某一疾病的记忆和理解,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设计案例必须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现有水平、知识结构和动机态度等因素。案例应该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必须能引出与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应该是开放和真实的,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部分[10]。同种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往往有临床表现的一些差异,尽量选择比较典型和代表性的病例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认识和解决各类疾病的能力。如在讲解多囊卵巢综合征病例时,尽量选择具备多种症状集于一身的典型病例,如有肥胖、多毛、月经稀发症状,并存在B型超声波显示卵泡数多,雄激素和LH/FSH升高,糖耐量异常,服用二甲双胍和达因-35,婚后多年不孕,促排卵后妊娠的病例。这样学生可通过1个病例可以充分复习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通过病例讨论的.方式,牢记该病的特点。
2.5教师充当标准化病人及交流式教学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patient,SP),又称模拟病人(simulatepatients),SP病人通过培训后,能发挥扮演病人、充当评估者和教师三种功能,具有一致性、重复性和依从性好等特点。SP在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普遍,在教学与评估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SP很好解决了临床教学工作中病人资源不足与学生人数多之间的矛盾,避免了许多临床教学中的尴尬局面,增加了学生学习妇产科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学生临床技能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1]。为了减少使用SP的投入,国内外一些院校研究了应用学生SP,最近也有了教师SP用于临床教学的报道[12]。教师模仿患者,即教师SP,是SP的一种特殊形式,或者称之为改良标准化患者,它是提高见习学生甚至实习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一种尝试。由于SP是健康人,不能提供真实的阳性体征和患者的真实感受,而疑难危重以及复杂病种的模仿更是不现实的,所以它不能替代病房实践,但是SP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进入实践教学,为提高学生临床交流技能的训练提供了一种有益的补充,但是其远期效果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实践和进一步观察证实[13]。交流式教学法,即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通过对医学重点知识展开平等、互动式讨论,使得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从书本到实践、从死板记忆到临床运用、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有研究表明,交流式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同时提高了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能力[14]。
2.6“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使用
PBL在医学教育中是指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该教学法自1969年首次在医学教育中运用以来,备受推崇,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医学教育中的主流方式。研究表明,见习中运用PBL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管理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15]。PBL结合模拟病人教学应用于妇产科临床见习带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16]。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对妇科肿瘤模块应用PBL教学法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7]。近几年来我科逐步将PBL教学模式引入见习教学,如由高年资的主治选择典型临床案例和相关问题,要求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组织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作为倾听者和指导者,适当引导讨论方向,并结合基础医学知识提出问题,最后由教师归纳和总结;以及利用手术机会进行教学活动。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和讲解,面对面地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掌握常见解剖结构,熟悉妇产科手术方法[18]。问题的解答贯穿了PBL教学整个过程,问题的选择决定了课程的学习目标,决定了后续的引申问题,很大程度影响PBL教学的深度、广度和质量。如此以来在文化传递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可以让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们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以教师为“主导”,则重在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需求,帮助学生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19]。“罗森塔尔效应”表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更多的信心和好感,受教育者受到激励就可能有较大的进步;教育者也只有对受教育者有了信心和好感,才会想方设法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受教育者进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在该方法的实际操作中,教师担当着对讨论进行耐心指导、调节课堂气氛、控制课堂节奏、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反馈总结讨论的重要责任,要尽力避免出现冷场及争执和讨论变成聊天的危机[20,21]。
3改革考试方式
以往学生考察靠期末考试成绩,存在学生只为应付考试啃书本现象,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采取30%~40%为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平时实际应用理论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以闭卷笔答的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可全面考查学生对妇产科学的总体掌握情况。4教学总结通过教学实践认为,教研室应集体备课并通过交流每位教师教案、科室组织试讲活动及相互听课,指出不足点及改进方案,每学期调查学生对授课方式的满意度,同时听取教学督导组专家的教学反馈信息,不断充实和完善讲课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仔细分析并总结学生的考试成绩,找出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其为着重点和突破点,有目的地进行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改善教具、改进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系列措施,使临床七年制的临床医学的学生增加对妇产科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效果显著,为培养高层次的人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7:带式输送机胶带跑偏分析论文
1.承载托辊组安装位置与输送机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较大,导致胶带在承载段向一则跑偏。如图1所示,胶带向前运行时给托辊一个向前的牵引力Fq,这个牵引力分解为使托辊转动的分力Fz和一个横向分力Fc,这个横向分力使托辊轴向窜动,由于托辊支架的固定托辊是无法轴向窜动的,它必然就会对胶带产生一个反作用力Fy,它使胶带向另一侧移动,从而导致了跑偏。
搞清楚了承载托辊组安装偏斜时的受力情况,就不难理解胶带跑偏的原因了,调整的方法也就明了了。第一种方法就是在制造时托辊组的两侧安装孔都加工成长孔,以便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方法见图二,具体方法是皮带偏向哪一侧,托辊组的哪一侧朝皮带前进方向前移,或另外一侧后移。如图二所示皮带向上方向跑偏则托辊组的下位处应当向左移动,托辊组的上位处向右移动。
第二种方法是安装调心托辊组,调心托辊组有多种类型如中间转轴式、四连杆式、立辊式等,其原理是采用阻挡或托辊在水平面内方向转动阻挡或产生横向推力使皮带自动向心达到调整皮带跑偏的目的,其受力情况和承载托辊组偏斜受力情况相同。一般在带式输送机总长度较短时或带式输送机双向运行时采用此方法比较合理,原因是较短带式输送机更容易跑偏并且不容易调整。而长带式输送机最好不采用此方法,因为调心托辊组的使用会对胶带的使用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
2.头部驱动滚筒或尾部改向滚筒的轴线与输送机中心线不垂直,造成胶带在头部滚筒或尾部改向滚筒处跑偏。如图3所示,滚筒偏斜时,胶带在滚筒两侧的松紧度不一致,沿宽度方向上所受的牵引力Fq也就不一致,成递增或递减趋势,这样就会使胶带附加一个向递减方向的移动力Fy,导致胶带向松侧跑偏,即所谓的“跑松不跑紧”。
其调整方法为:对于头部滚筒如胶带向滚筒的右侧跑偏,则右侧的轴承座应当向前移动,胶带向滚筒的左侧跑偏,则左侧的轴承座应当向前移动,相对应的也可将左侧轴承座后移或右侧轴承座后移。尾部滚筒的调整方法与头部滚筒刚好相反。经过反复调整直到胶带调到较理想的位置。在调整驱动或改向滚筒前最好准确安装其位置。
3.滚筒外表面加工误差、粘煤或磨损不均造成直径大小不一,胶带会向直径较大的一侧跑偏。即所谓的“跑大不跑小”。其受力情况如图四所示:胶带的牵引力Fq产生一个向直径大侧的移动分力Fy,在分力Fy的作用下,胶带产生偏移。对于这种情况,解决的方法就是清理干净滚筒表面粘煤,加工误差和磨损不均的就要更换下来重新加工包胶处理。
4.点处落料位置不正对造成胶带跑偏,转载点处物料的落料位置对胶带的跑偏有非常大的影响,尤其在上条输送机与本条输送机在水平面的投影成垂直时影响更大。通常应当考虑转载点处上下两条皮带机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低,物料的水平速度分量越大,如图5所示:对下层皮带的侧向冲击力Fc也越大,同时物料也很难居中。使在胶带横断面上的物料偏斜,冲击力Fc的水平分力Fy最终导致皮带跑偏。如果物料偏到右侧,则皮带向左侧跑偏,反之亦然。
对于这种情况下的跑偏,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加大两条输送机的相对高度。在受空间限制的带式输送机的上下漏斗、导料槽等件的形式与尺寸更应认真考虑。一般导料槽的的'宽度应为皮带宽度的五分之三左右比较合适。为减少或避免皮带跑偏可增加挡料板阻挡物料,改变物料的下落方向和位置。
5.胶带本身的的问题,如胶带使用时间长,产生老化变形、边缘磨损,或者胶带损坏后重新制作的接头中心不正,这些都会使胶带两侧边所受拉力不一致而导致跑偏。这种情况胶带全长上会向一侧跑偏,最大跑偏在不正的接头处,处理的方法只有对中心不正的胶接头重新制作,胶带老化变形的给予更换处理。
6.输送机的张紧装置使胶带的张紧力不够,胶带无载时或少量载荷时不跑偏,当载荷稍大时就会出现跑偏现象。张紧装置是保证胶带始终保持足够的张紧力的有效装置,张紧力不够,胶带的稳定性就很差,受外力干扰的影响就越大,严重时还会产生打滑现象。对于使用重锤张紧装置的带式运输机可添加配重来解决,但不应添加过多,以免使皮带承受不必要的过大张力而降低皮带的使用寿命。对于使用螺旋张紧或液压张紧的带式运输机可调整张紧行程来增大张紧力。但是,有时张紧行程已不够,皮带出现了永久性变形,这时可将皮带截去一段重新进行胶接。
7.对于设计有凹段的带式输送机,如凹段的曲率半径过小,在启动时如果皮带上没有物料,在凹段区间处皮带就会弹起,遇到大风天气时还会将皮带吹偏,因此,最好在皮带运输机的凹段处增设压带轮来避免皮带的弹起或被风吹偏。斗轮堆取料机的下层穿过式胶带在尾车堆料状态时就会产生一个很大的凹段,此处最容易发生跑偏。如下层输送机有机架下沉,更会加剧胶带的腾空范围,极易跑偏。因此,在设计阶段应尽可能地采用较大的凹段曲率半径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8.双向运行皮带运输机跑偏的调整,双向运行的皮带运输机皮带跑偏的调整比单向皮带运输机跑偏的调整相对要困难许多,在具体调整时应先调整某一个方向,然后调整另外一个方向。调整时要仔细观察皮带运动方向与跑偏趋势的关系,逐个进行调整。重点应放在驱动滚筒和改向滚筒的调整上,其次是托辊的调整与物料的落料点的调整。同时应注意皮带在硫化接头时应使皮带断面长度方向上的受力均匀,两侧的受力尽可能地相等。
【摘要】本文根据多年现场实践,对带式输送机是输送物料系统主要设备带式输送机最常见的故障胶带跑偏原因利用力学原理加以,以及提出相应的处理。
【关键词】带式输送机胶带跑偏力学分析
参考文献:
[1]运输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05.
[2]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09.
篇8:临床护理带教职业教育的研究性分析论文
有关临床护理带教职业教育的研究性分析论文
1.新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严重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
现如今的新护士大多是因为招聘而来,他们只是将护理工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已,加之护理工作比较累、脏、苦,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对于儿科护士来讲,护理工作具难度较大,但是待遇较低,导致部分护士怀抱着干一天算一天的心态,严重缺乏对护理共组的热情。
1.2新护士的职业素质比较低
在护理期间,我也培养了较多的新护士,但是从工作中发现新护士的职业素质均较低。主要体现在:工作的责任心不强,易出现差错;不论是工作上还是在学习上都严重的缺乏合作的意识[1];出现问题的时候只是盲目的处理,甚至出了问题不敢承认,严重的缺乏慎重独立的精神等。
1.3新护士的基础理论知识比较薄弱
因为受到了当今社会风气的严重影响,部分护士在血胸学习期间不认真,到工作岗位的时时候表现为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书写的能力较低等,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儿科护理工作的需要。加之儿科患者是一群比较特殊的群体,多数患者不会表述自己的感受,病情的变化都是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去判断。使用的药物大多是根据患者的体质量计算的,在配药的过程中需要稀释几倍甚至几十倍才能抽出准确的剂量。复杂的配药过程及其计算、多变的病情变化,无形之中给新护士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4临床操作不熟练
由于新护士在上岗之前均未进行专科业务强化训练,技术操作不熟练,尤其对小儿静脉穿刺、抽血等操作,对危重病人的观察、急救能力低、技术水平与病人需求有相当的差距,而且穿刺时都是在家长的直视下进行,瞬间压力很大,同时,病人和家属会担心新护士不能给予良好的治疗与护理而拒绝其临床操作。当新护士初期面对工作时易感到信心不足、精神紧张,影响技术正常发挥,效果不理想就产生内疚、灰心、无能为力等心理紊乱综合征,影响心理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1.5护士自身缺乏自信
新护士刚进入科室,由于儿科病房环境嘈杂,啼哭声不断,使护士感到紧张,尤其看到家长疼爱孩子的言行举止,患儿的过分哭闹,使护士无形之中增加了必须一针见血的使命感。特别是第一针穿刺不成功,使护士的自尊心受到无形的伤害,当两次操作时,护士则缺乏足够的勇气和信心。
1.6工作的应对能力不足和角色转换不适应新护士刚
进入儿科病房,环境是陌生的,同事的工作能力和性格特征都不清楚,工作上的合作有一定的不协调。工作的统筹方法差,达不到省时省力,面对患者及家属的叫喊慌乱,不能沉着应对。加上护理对象也很特殊,特殊的护理人群不但要求她们扮演护士的角色,而且还要扮演母亲、大朋友等等的角色,多重角色的叠加使其难以适应。
1.7沟通能力较差
作为一名新的儿科护士,不仅仅是要求各方面的技能好,更注重的是护患之间的沟通能力。在面对儿科患者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护理人群时,当今的家庭都是以小孩为中心的,如若小孩生病住院之类的,前来看护的人踪是一群,同时也造成了很多的问题。那么,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交流的.技巧,既要抓住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又要进行成功的交流。部分新护士不但临床上的知识比较缺乏,同时还严重缺乏临床沟通的能力,因此在各项护理操作中,不能赢得患者以及家属很好的配合,稍微出现小小的失误,患者家属就不会蕴量,甚至还会招来投诉等之类的事故。
2.加强新护士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能力
2.1抓好入科教育,提高护士安全防范意识
由教学组长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安全、礼仪与沟通纳入讲课的内容,帮助低年资护士尽快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增强法律意识,掌握良好的礼仪规范与沟通技巧,特别强调护士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让低年资护士明确自己法定的职责范围,用法律规范低年资护士的行为。
科室的入科教育也尤为重要。轮科护士换一个新科室或部门,总会有一些陌生感,入科后介绍本科室的环境、布局、疾病类型、工作内容、需要重点关注的安全要点。三查七对的重要内容、儿科沟通中自我心理的调节、儿科病房的安全护理等,增加责任感,提高安全意识,避免情绪急躁或低落,防范护理缺陷于未然。
2.2提升新护士的心理素质
护士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视现实,培养良好的个性,保持健康的心态,学会必要的职业应对技巧,学会渲泄不良情绪,自我放松,排解压力,必要时可接受心理知识的培训和心理咨询,在繁忙的工作中,护士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保护,合理安排工作、学习与家庭的关系,以良好的心态适应工作岗位
2.3运用科学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重视培训方式,避免说教式培训,以生动鲜活的案例,讲述容易发生护理缺陷的薄弱环节,让低年资护士掌握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和防范对策。高年资护士是低年资护士日后独立工作的引路者,他们的言行举止对低年资护士有着举足轻重的影
响。选拔工作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扎实、责任心强、热爱教学、教学方法好的护理人员担任教学组长,以身施教,树立榜样。
了解低年资护士的个性、心理需求,观察评估低年资护士的工作能力,个性化带教。注重低年资护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低年资护士凡事多思考、多分析,避免机械性盲目执行。采取1对1带教,一个新护士跟随一个老师,让每一位低年资护士都掌握各项工作的程序[4],指导低年资护士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排班上采取“老少”搭配,让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起到带教、监督作用,及时提醒,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发生护理缺陷后,护士长不要一味的指责、惩罚低年资护士,应从多方面分析查找原因,鼓励低年资护士讲出发生护理缺陷时的想法,减轻其心理压力,建立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培养低年资护士的职业情感。
2.4在科内制定规章制度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科内制定适用的规章制度,如规定每天常用药物稀释液的种类(特殊病例除外)、数量、稀释后药液的浓度(即稀释后每毫升药液所含药物的剂量),每天配制后并用标签标明此种药物的名称、配制时间以及每毫升所含药物的剂量,并定位放置。这样不但有利于新护士易于掌握配药过程及所配药物剂量的计算,而且能有效预防配错药,并提高配药的工作效率。在科内形成传、帮﹑带的护理工作模式,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新护士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临床知识,以丰富、更新和发展护理工作,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5加快角色的适应和提高应对能力
新护士的角色不适应常常会出现紧张、焦虑,工作能力差,效率低等特点。首先,科室应做好岗前培训,帮助其尽快转换成儿科护士的角色,使其在短时间内熟悉科室的工作环境和各项规章制度、科室的工作流程和人员职责,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很快地投入护理工作[5]。其次,在工作之中,高年资护士需给新护士提供信息、指导、心理支持、关怀及鼓励,提高其应对能力。面对患儿及家属的叫喊和不满意,要求新护士做到冷静处理问题,耐心解释。如果是由于自己的各种原因导致患者或同事的不满意,要勇敢地说“对不起”,这样或许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2.6加强新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能力
护理人员服务的对象是患者,有效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双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人格特征及社会地位,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彼此沟通。这就需要我们护士管理者多提供人际沟通训练的机会,如举办护理沟通技巧学习班或进行相关的沟通训练,使护士掌握有关的沟通技能。同时重视人际关系在护理中的重要性,注意疏导及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工作中,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患儿及家属着想,理解患者的感受,体谅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维护患者的权利,对患者的需要及时作出反应,并多用形体语言和患者交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患者和家属很好的配合,护理操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3.注重新护士在儿科中的静脉穿刺
静脉穿刺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小儿静脉注射是儿科疾病治疗中胰腺具有一定难度的基本操作。作为一名新的护士,在治疗若静脉穿刺能做到一针见血,不仅能保证静脉通路的顺利开通,还能降低患儿的痛苦,缓解家长焦虑的心情。
3.1影响新护士穿刺技术低的因素
由于家属不信任新护士,认为新护士的技术不好,如若不能一针见血,轻则大吵大闹,重则打骂护士;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例如严重的脱水、休克、腹泻、寒战、发热、血管收缩等,增加了穿刺的难度;部分患者因为其他的因素,例如因害怕或者是疾病引发的疼痛的而出现哭闹、躁动不安等,无形中造成了紧张的氛围,加大了新护士的穿刺难度;再加之新护士自身缺乏了严重的信心,尤其是操作了两次以上不能成功的新护士,严重的打击自尊心。
3.2如何提升新护士的穿刺技术
首先,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宣传、解释,以便得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针对部分患者家属提出的一些无理要求应该给予理解,同时需要耐心的进行解释,一直到消除家属心中的不合理要求。新护士还要时常换位思考“假若我是患者家属”,有助于体验家属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相互的理解和谅解。
其次,加强对新护士专业技术的训练以提升穿刺技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熟练的掌握小儿静脉的走向特点,并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小儿静脉穿刺的技巧,认真的选择静脉,找准进针点,在有把握之下一针见血。如若未能一针见血应立即向患者家属表示道歉,并调整好心态重新穿刺。
篇9:基于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分析建筑工程论文
基于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分析建筑工程论文
摘要:目前后浇带的方法在建筑工程当中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建筑工程当中最主要的就是要保障建筑施工工程质量。因此,为了更好的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施工单位开始使用后浇带的方法来控制。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功能作用
1后浇带的主要功能作用
后浇带的施工,可以更好的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够克服因温度而造成的建筑结构收缩问题,尤其是在混凝土建筑施工中,该项技术施工能够减少建筑裂缝出现的概率,进而保证建筑的安全性。众所周知,混凝土结构在温度比较低的季节进行施工时,如果温度一旦升高,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变化,使得混凝土结构内部产生一定的预应力,对建筑形成外向的挤压力。如果超过建筑结构所能够承受的限度,就会导致裂缝的出现,对混凝土结构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但是如果在混凝土结构建成之前对温度的应力进行充分考虑,事先对裂缝进行预留,在一定的时期内就可以进行后浇筑带的浇筑,减少裂缝对建筑结构的不利影响。通过后浇筑带的施工,能够更好的解决基础设计和裙房结构组成的问题。施工人员以及设计人员要对该项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设置相应的后浇带,为今后的施工建设提供更好的基础。后浇带的设计和施工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因此需要相关人员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加强技术监督,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工程概况
广东省某工程施工总承包,包括办公新楼主楼(建筑面积7228平方米)、车库(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设备房(建筑面积约280平方米)及配套工程区内的管道、路场、绿化工程等地下管线工程。主楼平面轴线尺寸为50m×75m的长方形加半圆弧形,共3层,局部1层地下室,总建筑高度为13.7m。
3后浇带的技术分析
3.1后浇带的模板施工
本工程从二层板到顶板均设置后浇带,为确保结构支撑体系的安全,后浇带模板采用独立的支撑体系。后浇带模板采用门架支撑,纵向间距900。因后浇带设计宽度800,门架宽度为1220,这样两侧各有210宽度,可确保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撑拆除后有210宽钢筋砼受后浇带支撑体系支撑。后浇带龙骨与相邻板块断开,长度不得超过1300,以保证不影响两侧板块的模板拆除。
后浇带两侧梁属于悬臂结构,应在梁底中间部位采取加密支撑。后浇带的`留槎在梁的部位使用双层5mm孔眼铅丝网,背面用φ16钢筋固定牢靠;在板的部位使用夹板根据钢筋的间距锯口支设,以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准确。
后浇带的覆盖保护:在浇筑后浇带两侧平台后,在后浇带边浇高30mm的砼带用于拦住养护水。后浇带上方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或彩条布,再覆盖一层夹板,以保持后浇带内无杂物。
3.2后浇带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时后浇带两侧的砼垫块及马凳应增加用量,确保钢筋网片高度和保护层。后浇带范围内的马凳和垫块边也应加密放置。对于设计要求的在后浇带处的加密钢筋,必须在第一次施工后浇带一侧钢筋时绑扎完成。
3.3后浇带砼施工
后浇带必须按设计要求到期后,由下层至上层按顺序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5MPa)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灌,所采用膨胀剂材料应符合《混凝土膨胀剂》(JC476-)标准的规定。
(1)后浇带砼浇筑前准备。钢筋除绣:由于部分钢筋已经出现锈蚀,对于锈蚀的钢筋在支模前必须进行除绣处理,除绣时使用钢丝刷、砂纸将铁锈打磨掉。
(2)将模板内浮浆、铁锈清理干净,特别是施工缝处要认真清理防止出现夹渣现象。在施工缝一侧塞好海绵条防止漏浆。对于原有后浇带模板支撑要视情况进行加固处理,确保接槎的平整度。
(3)浇灌后浇带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理干净并凿毛,弹线后用切割机沿线将施工缝切进10mm深,剃凿平整提前24小时将原结构混凝土面浇水湿润,再铺30~50mm厚的与所浇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4)砼选用商品砼,在砼浇筑前用水进行润湿,保证新旧砼结合良好,浇筑时一定要注意施工缝处的振捣必须密实,但也不可过振,影响该处的砼强度,振捣时宜向施工缝处逐渐推进,距已浇筑砼边80~100mm。
(5)后浇带混凝土初凝后,应在12h内覆盖浇水并养护14d,养护期间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3.4后浇带防水
后浇带接缝形式与两侧混凝土接缝防水是做好防渗漏的关键。为此,止水带的接头处理应严格按要求处理,遇水膨胀止水带在浇筑前要避免与水接触;采用钢板止水片防水,则钢板止水片接头必须为搭接焊接,搭接长度应不小于50mm,焊接必须4个方向焊接,焊接中必须饱满,无夹渣、咬肉、气泡;在内墙、顶棚后浇带接缝处用柔性腻子涂刷两遍,可避免沉降及伸缩过程中产生细小裂缝。
3.5后浇带的养护
为了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污染钢筋,造成垃圾堆积,后浇带施工缝处理完毕并且清理干净之后,其顶部要用木模板进行封盖,并用砂浆做出挡水带,在四周还要设立临时的栏杆进行维护。为了保证垃圾杂物不会掉入后浇带中,基础承台后浇带的留设,采用木盖板覆盖在承台的上皮钢筋上,盖板两边比后浇带各宽出500mm以上;对于地下室外墙竖向后浇带,则可采用砌砖来保护其不受污染。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采取覆盖物保水的方法进行养护,养护时间要持续15d以上。在加强养护的同时,还要注意防范超负荷的震动,以确保新旧混凝土的结合达到理想的效果。
4后浇带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后浇带的施工应把好质量关,给予足够重视,谨慎操作,部分程序安排专人负责监察。后浇带的施工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后浇带中混凝土使用的微膨胀剂和外加剂,应根据工程特点和要求选用,对于剂量也应通过实验部门确定。无论工程中混凝土所选用何种添加剂品种,其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以及产品技术的正规通过国家认可的相关证书。
(2)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灌时应搅拌均匀,防止局部膨胀,保证施工质量。后浇带混凝土应振捣均匀并密实,方可使其与旧混凝土结构部分连接良好,正常使用时不至出现缝隙。
(3)后浇带两边连接处应采用钢筋支架和钢丝网使其相隔,且接触面的形式也应明确。应注意的是,当结构的基础底板部位有防水的要求时,不宜选用直槎。
(4)在后浇带浇筑前,应做好清除带内的杂物、钢筋除锈等工作。后浇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浇筑时的环境温度都有一定的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连接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一级,且施工前应将接缝处凿毛,并用水湿润且不少于24h;浇筑混凝土时应控制环温度低于两边混凝土温度。
5结语
总之,后浇带施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建筑后浇带施工给予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建筑后浇带施工规范以及要求进行施工,做好后浇带预留工作,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混凝土浇筑,做好建筑后浇带养护,让后浇带能将其应有作用发挥出来,从而使后浇带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S].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S].
篇10:应用型本科院校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分析论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分析论文
由于气压传动具有工作介质取之不尽,用之不完、不会污染环境、运动速度快、工作环境适应性强、安全可靠等特点,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气压传动知识,辽宁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将现开设的《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课改为《液压与气压传动》。改后的教学内容增加了,但总学时并没改变,仍为56学时,因此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一、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
液压与气压传动具有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为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其课程建设的目标应着眼于基础扎实、专业面宽、素质型和能力型的人才.把现代技术的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使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形成完善的、系统的、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程,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液压传动为主,气压传动为辅。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各元件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具有根据工程实际要求设计液压与气压系统原理图,并对设计的系统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具有正确安装、调试、维护系统的能力;具有诊断和排出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重组教学内容,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很多教材在内容上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然而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说,应淡化理论推导,突出工程应用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为了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都要重新制定。
理论教学的总学时仍为48学时,其中液压传动部分占40学时,气压传动部分占8学时。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液压传动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学时减少了4学时,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舍弃了那些不为应用能力培养所必须的理论和公式推导,将教学重点放在与生活及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体系中。例如在讲解伯努利方程式时,省去了抽象、繁琐的公式推导,将重点放在伯努利方程的应用上,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在生活实际中是如何应用的。对比液压元件的学时数可以看出,动力元件、执行元件和控制元件的学时分别减少了2学时,这部分内容在讲解时,将重点放在元件的组成、工作原理、应用场合及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上,省去了压力和流量的公式推导。与原有液压内容相比虽然学时减少了,但却增加了液压系统的安装、使用和故障诊断内容,是因为这部分内容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是这门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液压传动系统的最大缺点是出现故障时不易诊断,而这种能力是一名卓越的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它是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的一种体现。由于气压传动中很多元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与液压传动相同,因此在学时安排上少于液压传动。实验教学的学时数没有增减,但是实验内容做了调整。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验内容去掉了液压泵性能和压力形成两个验证性实验,增加了气压回路设计实验。该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学生根据机床或设备的动作要求自己设计气压系统原理图,选择气压元件及控制元件,到实验台上搭接回路,并进行调试完成其功能。这种设计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展示,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采用图片、视频和录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绪论部分内容时,通过播放各种机床、工程机械、娱乐设施、航空装置等视频材料,展示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在工业技术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改为“我要学”;在讲解泵、马达、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把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在讲解速度换接回路和多缸动作顺序控制回路时,通过FLASH动画演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如何通过形成开关或压力继电器发信号控制电磁换向阀实现整个工作过程的自动控制,将液压与气压传动与控制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也为后期的开放性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引导式、提问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教学,整节课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导致学生听课时不去动脑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只是机械地记忆,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时间久了就会忘记。为了改变这种状态,采用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节流调速回路时,强调这种调速回路必须由定量泵、流量控制阀、执行元件和溢流阀四大元件组成,如果缺少任何一个元件都不是节流调速回路。在讲解完进口节流调速回路的工作原理后,问学生如果将溢流阀去掉,能否调节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如果将执行元件去掉,还是调速回路吗?此时节流阀和溢流阀的作用是否发生变化?问题提出后学生就会动脑思考,并且相互讨论,使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活跃,学生得到的结论也各不相同。不管结论是对还是错,都是学生自己经过认真讨论和思考得出的,印象都特别深刻,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牢固。
(3)类比、对比式教学
事物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他们之间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才能更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也可以通过类比和对比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原理和公式的来龙去脉以及各参数的'含义,同时避免复杂的理论推导,采用类比推导的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介绍理想液体伯努利方程式时,是根据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物理意义及能量守恒定律得到的。静力学基本方程式的物理意义是静止液体内任何一点具有压力能和位能,两种能量之和为定值,两种能量可以相互转换。是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而运动的液体除了具有这两种能量还应该有动能。由于液体是有粘性的,液体运动过程中各点的速度不同,需要对其进行修正,因此引入动能修正系数。这种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在省去大量公式推导的同时也节省了学时。由于液压与气压传动在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元件结构等方面具有相似性,采用对比式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案例式教学
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将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1)采用多媒体与黑板加粉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是采用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图和表格由老师将其画到黑板上,浪费大量时间,而且其工作过程也不直观和形象。采用多媒体与黑板加粉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包括图片、表格、动画,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课程的工程性、实践性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网络辅助教学
教师将教学课件、电了教案、习题、实验内容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登入网络教学平台,查阅资料。这样可以有利于将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记录下来的内容或者没有听懂的内容在课下自学;也可以使师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答疑与讨论。这种做法更加灵活、有效,可弥补课堂上由于时间约束、发言人数限制等讨论的不足,使更多同学有机会参与讨论,也有助于部分同学对问题的深入研究。
四、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通过理论教学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条件,实验室引进液压传动、气压传动综合实验台,并完全对学生开放。学生除了完成实验内容,还可以根据机械设计大赛、创新性实验项目,毕业设计等内容自己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系统,编写程序,到实验台上选择合适的元件搭接系统,对设计的系统进行验证,出现问题后可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重新实验,直到系统实现最终的功能为止。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五、结束语
为了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课题组成员通过到兄弟院校调研,并结合我校办学特点,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不断地研讨,形成了一套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篇11:1带N教学不同文体联结点分析论文
1带N教学不同文体联结点分析论文
我国现行教材基本上不以文体类别编排,而是以“人文主题”和“阅读能力培养”划分为不同的单元,既发挥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又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然而,我们知道不同的文体在阅读的过程中,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学生学习教材文本实质上就是学习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形成相应的阅读能力。如果教师教学时聚焦文体特征,“识体而教”,势必能够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得法得能。
对于单篇文章学习而言,文体特征不怎么深刻,而放在一组文章当中比较学习,就深刻得多了。因此,我们主张针对不同文体的教材文本,聚焦文体特征这个“1”不放松,将文体相同且有联系的不同文章放在一起学习,或者将内容相似但文体不同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现行小学教材按照文本的功能价值可以分为“文学作品和实用作品”两大类。“文学作品”又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其中寓言、童话、神话等故事可以归为小说一类。“实用作品”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1带N”教学中不同文体的联结点如何选择呢?笔者试以诗歌、散文、童话、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做一阐释。诗歌的文体特征鲜明,分行书写、语言凝练、节律鲜明、意象生动。闻一多先生称诗歌有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小学生所学的儿童诗和格律诗除了画面感强、情感丰富外,侧重点又有不同:儿童诗构思新颖巧妙,想象神奇丰富,语言充满童真童趣。格律诗结构稳定、节奏鲜明,特别讲究平仄和押韵。学习诗歌时,除了通过诵读感受音乐之美、想象联想再现诗歌图景、潜心涵泳诗歌感情外,中高年段可以将认识诗歌文体特点作为带入式阅读的联结点。例如,执教《童年的水墨画》(人教版五下课文)时,可以将《街头》《溪边》《江上》对比阅读,同时带出张继楼《童年的水墨画》中另外三首小诗――《花前》《林中》《树下》,从而真切认识诗歌分行书写、合辙押韵、字斟句酌以及想象神奇的特点。可以说没有“1带N”的比较阅读,儿童对本组诗歌的秘妙就不会体会得那么深刻。散文的类别丰富多样,表现手法各有不同,在王荣生教授看来,散文的.文体特征最难把握。现代散文题材广泛多样,写法不拘一格,作家通过语言文字抒写性灵、张扬个性。细细咂摸,散文也有其共性的文体特征。散文是有“我”之文,淡化故事,形散而神不散。在进行散文教学时,可以将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作为带入式阅读的联结点。例如,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六下课文)时,品味山峰之险、登山之累、老人之乐都要与老人豁达开朗的心性相联系。带入式阅读时,可以引入章武先生的《武夷山人物画――女导游》《武夷山人物画――撑排人》,从而领会本组文章就是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人物特点,表达作者对人生所思所想的写作特色。童话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文体,这类文本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篇幅,它的文体特征鲜明。童话以幻想为主要表现手法,以故事为主要叙述内容,语言富有儿童情趣和游戏色彩。
在教学童话时,可以将引导孩子感悟人物形象,感受语言风格,培养想象力作为带入式阅读的联结点。例如执教科普童话《水上飞机》(苏教版三下课文)时,引导学生认识科普童话往往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事物的特点。带入式阅读时,可以紧扣“拟人化表达”这一联结点,让学生回忆三年级上册所学的《航天飞机》内容,同时对比阅读说明文版的《水上飞机》一文,感受拟人化表达的情趣和魅力。
教学结课时可以让学生续编童话故事,说一说水上飞机救援遇险渔船时的情景。激活想象力的同时,感受创编童话故事的快乐。说明文文体特征同样鲜明,以介绍事物或者事理为主要目的,以说明为主要表达形式,具有科学准确、通俗易懂的特点。教学时重在培养学生不夸大不缩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将学习并恰当运用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作为带入式阅读的联结点。例如,教学《埃及的金字塔》(苏教版五下课文)时,着力引导学生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妙处,并能尝试运用这些说明方法介绍某样事物。带入式阅读时,可以引入语文版五下教材《埃及金字塔见闻》,这是一篇游记。
通过比较,学生对说明文文体特征认识也就更加透彻,阅读同类说明文时也就有法可循。小学教材中议论文篇目不多,引导学生对浅易议论文文体特征有初步把握也很有必要,一方面为学生初高中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在生活中学生要发表观点、表达思想的机会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小学议论文基本上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都属于立论文,没有驳论文。这些议论文观点鲜明,以说服为目的,有比较稳定的结构,包含论点、论证及结论,事例典型、论述严密、说理透彻。教学时,引导学生加深对事理认识的同时,要提高思辨能力,增强说理能力,可以将如何说理作为带入式教学的联结点。例如,执教《谈礼貌》(苏教版五下课文)时,着力引导学生认识事与理的关系,三个事例之间的逻辑关联,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拓展阅读时,既可以与学生已经学过的《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进行比较阅读,又可以带出人教版教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层层追问,发现三个事例的异同,从而感受议论文话语逻辑性、概括性强的特点。
上文以五种文体为例,阐释了“1带N”教学时如何紧扣文体特征切入,通过带入式的文本互读,引导学生发现文体的共性特征。当然文体分类广阔,以上阐述难免挂一漏万,然而抓住文体特征这个“牛鼻子”,引导孩子读懂这一个,从而掌握这一类则是基于文体阅读的核心要义。
★ 机械设计基础论文
★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 机械教师教学论文
★ 机械论文范文
★ 机械手设计的论文
★ 机械手设计论文
★ 机械相关论文
★ 机械发展论文范文
【摩擦带传动的工作能力分析论文(精选11篇)】相关文章: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报告2023-07-18
机械论文2022-08-03
PLC的普通机床数控化控制系统改造2023-04-11
微机械元件和微机械仪器的论文2022-09-01
未来数据储存技术与硬盘的发展论文2023-05-03
机械设计开题报告精选2022-08-06
工程机械修理分析论文2023-01-20
齿轮失效的原因有哪些2022-04-29
液压油缸的设计-机械类论文2023-04-09
MBR在煤化工污水处理中的可行性论文202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