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锦集14篇)由网友“爱哭鬼”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作为世界大国,中国理应在经济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了全球经济的脉搏。入世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希望,但挑战也随之而来。
入世几年来,中国的经济的确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也要看到中国企业从规模、技术到营销、人力资源等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都不占绝对优势。国内市场上,相对成熟的国际跨国公司积极抢滩,部分行业已成为外国品牌的天下;而以为“走出去”就风光无限的中国企业,在对跨国营销还十分陌生的情况下,又不得不面对诸如“反倾销”、“市场经济地位”等种种难题。“走出去”的道路漫长而曲折,现在正是中国企业重新审视国际定位,调整国际战略的时候。
其实,许多中国企业的失败,并不是失败在“硝烟弥漫”的国内外市场,而是失败在缺乏先进的战术素养和精准的国际定位。环视全球经济,跨国公司正在调整自己的战略步伐,将有限的资源全部集中到产生附加值最高的业务和环节,庞大的国际巨轮正变得越来越小巧。这为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平台,由于各自特点的不同,对跨国公司来说收益不高的产品,可能正是中国企业的优势之所在。曙光微露,商机无限。中国企业正可抓住此时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不断挖掘巨大的上升潜力,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指天做岸,登顶为峰”就不是痴人说梦。
收购剥离资产
从开始,全球生产体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跨国公司在价值链上进一步收缩,更加专注于其核心业务的投资,而将非核心业务或资产从价值链中剥离出来。早年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些跨国公司也由于建厂成本、管理成本、市场投入过高以及对市场缺乏了解等原因在华业务陷入了亏损的泥沼,正在酝酿着业务、资产重组,以此卸掉包袱,轻装上阵。淘金“剩余价值”,以低廉的价格购买跨国公司眼中的鸡肋,利用业务对接和资产整合实现规模经济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正是中国企业化腐朽为神奇的明智之举吗?
值得注意的是,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是全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跨国公司在华以外的业务和市场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在这些资产被剥离后,跨国公司仍希望其发挥以往的联系和作用,这又为实现收购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商机。
实施国际战略联盟
所谓国际战略联盟是指由具有共同利益的企业之间以许可证协议、特许专营协议、单方持股、互相持股或合资办厂等多种形式,在研发、生产、服务以及技术方面进行合作,结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生产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合作模式。而在联盟中各合作企业仍可保持各自独立性。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际战略联盟就如同武术中的太极,“借力打力”、“化大象于无形”。竞争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动力,而合作可以实现两者效用最大,实现双赢。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战略联盟被赋予了新的涵义。联盟双方不仅是合作的伙伴,更是竞争对手,合作与竞争共存、共生。因此,国际战略联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竞争,是一种“追随领跑者”的策略。
篇2: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
关于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
摘要:海尔、海信、格力、美的······近年来,我国家电行业处于逐步上升阶段,无论从整个行业的产值、产能、品牌数量或者是企业数量来说,均已几近市场饱和状态。在国内市场逐渐饱和的压力下,我国家电行业企业几乎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向外扩张,去国外“开拓疆土”的大好局面。企业自发的进行整个企业的总体战略调整,即更加注重国际化战略在企业发挥重要作用,这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此外,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互相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的结合。”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下,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应当走出国内,面向全球,形成更加开放、更具有包容性和先进性的文化和企业总体战略。
因此,本文以我国发展阶段较为全面,发展历史悠久并且成果显著的家电行业的企业为例,探讨我国企业应当采用何种总体战略来把握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形势,如何更好的在国际竞争中凸显我国企业特点,获得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和整个行业的进步。
关键词:国际化;战略;家电行业
一、国际化战略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国际化战略的起源与发展
国际化战略属于企业总体战略的一个类型,它的起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向高层次演变的过程,根据其发展时间和特点,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处于19世纪中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是现代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萌芽和初步发展时期。1792年的诺贝尔公司基本上是全世界第一个采用国际化战略的公司,它的公司业务涵盖范围广泛,在全球各地均有涉及,无从产品数量还是覆盖面上,均可谓一个多元文化的国际性公司。在这个阶段,特别是19世纪中期,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较多进行,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是被当作各发达国家企业保卫各自海外市场的一种防卫手段,发展落后的殖民地基本上并未有什么民族企业。由于是初始萌芽阶段,因此主要的活动方式以进出口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且所涉及的行业也十分有限。
第二阶段:空前大发展阶段。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二战的“受益者”,即战争并未殃及本土经济发展的国家,如美国等,实力迅猛上升。另外,科技迅猛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世界市场空前广阔,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全球500强”为代表的“三星公司”、“巴西石油公司”等均采用跨国公司的方式来发展企业,促进经营。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在国际化经营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第三阶段:崭新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空前加剧使得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在全球竞争环境巨变和经济信息化的冲击下,90年代国际化经营的视野、理念、方法等都出现了大的变化,现代公司开始迈进“无国界经营、全球竞争”的新时代。这也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不断进行改革和发展经济的契机。
从宏观上来看,国际化战略是一个从无到有,再到发展成为主要的总体战略的突破,是一个逐步完善和上升的过程。从微观上讲,大多数企业的发展历史就是从区域化到全国化再到国际化的历史。在美国,其总部在美国,但年利润50%以上来自于其在国外企业的大公司就有IBM、花旗集团、可口可乐等。
(二)国际化战略的基本概念
而国际化战略,顾名思义,是指企业产品与服务在本土之外的发展战略。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壮大以及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有远见的企业家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本土以外的全球海外市场。国际化战略经营区别于传统国内经营的最根本之处在于是否“直接”参与了商品、劳务、资源和技能的跨国转移与转化。
其定义有几个重要的关键点:
1、国际化,提到国际化战略,不得不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国际化。我们将国际化定义为:企业在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在寻求竞争优势的同时,创造性地发现并开拓国际市场机会的过程,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综合绩效水平。
2、国际化战略由企业领导制定,因此这种战略与国家战略等并不一定能够达成一致,反而是一个比较狭义的概念——仅仅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
3、产品与服务在本土之外。类似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营销方式和营销渠道,并设有办事处或者是分公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均在本国之外。这也说明了,现代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并非是单纯的进出口的贸易而已,更多的是企业整体开放性增强。现代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真正内涵不仅是在于其产品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而更重要的是在于企业的经营视野、经营范围乃至管理水平真正摆脱国内市场的束缚而跨越国界。
由以上三个关键点我们可以看出,企业采用国际化战略,是一种放眼全球,认真分析世界各国或地区的环境、因素和市场竞争态势,对企业拥有的有限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最优配置,以追求企业长期最佳整体利益和实现企业宗旨的总体谋略。
二、我国家电行业目前发展状况
(一) 基本概况
我国家电行业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内涵丰富,外延广大,我国的家电行业目前已经经历了多年以及几次三番的“洗牌”,升级改造,属于我国比较成熟的行业,已经拥有如海尔、海信、美的等世界知名的企业品牌。
根据中国家电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家用电器行业6月出口额48.8亿美元,同比增长3.1%,这也是单月出口额连续三个月同比下跌之后,出现反弹回升。从上半年单月出口情况来看,只有2月和6月的出口额同比增长,其他四个月均有所下降。1-6月累计出口额289.0亿美元,同比下降0.2%,与去年基本持平,也是近三年以来出口同比增长幅度最小的一年。由于当前全球经济依旧处于深度调整之中,总体复苏乏力,需求不振,前景仍不明朗;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进出口总值下降,但对外贸易发展质量效益有所改善,总体稳中趋好,发展进入新常态。因此目前我国家电行业仍处于不断增长的发展阶段。
(二)我国家电行业实行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
企业实行国际化战略的主要动因有三个,分别是寻找新的市场、扩大市场规模;为了尽快的收回巨额投资以及更好的获得某种资源、能力,巩固已有的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下面以这三个动因为方向来简单分析一下我国家电行业实行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
1、寻找新的市场、扩大市场规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我国家电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本土竞争优势并不明显。近几年来,我国家电行业的`企业层出不穷,不管是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在以飞快的速度进入市场,造成了市场中企业较为集中,数量较多。因此在我国本土市场要想取得胜利,可能更多的是依靠“价格战”。而这种看似“薄利多销”的”价格战“实际上却损坏了许多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导致行业层次较低,整体实力落后。
2、为了尽快的收回巨额投资以及更好的获得某种资源。家电行业在固定资产和研发等方面,往往需要巨大的投资。如生产冰箱所需要的硅钢板卷、涂镀板卷等用材价格较高,投资较大。同时,所需要的营销费用,如广告费、新闻费用等均较高,是一笔较大的投入。更何况,一种产品要进行发展,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如为了研发”智能座便器”,松下公司就投入了很大的研发费用。
3、更好的获得某种资源、能力,巩固已有的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一动因更多的是用在很多知名的大企业。它们在行业中基本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为了确保其龙头地位,保护其既得利益,它们会更加积极的进行行业发展,采用国际化战略。如在国际上比较有竞争力的海尔、海信等。
(三) 我国家电行业国际化战略的SWOT分析(必要性)
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本文使用SWOT分析法来分析我国家电行业实行国际化战略的优势及劣势。
1、优势分析(strengths)
我国家电行业最大的优势就是成本优势。首先,人力成本较低。人力资源丰富且廉价,这与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息息相关的。此外,家电行业目前在我国的发展基本上有了一个较为标准的体系,部分企业已经拥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因此,无论是零部件的生产、加工,还是组合装销售的成本均具有很大的优势。
技术水平具有相对优势。我国家电企业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与自主研发,已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另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产品更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需求。
2、劣势分析(weakness)
家电行业最大的劣势在于生产能力过剩、行业集中度与整体效益较低。我国家电市场趋于饱和、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家电产品需求收入弹性降低。国内企业要想取得胜利,只能大“价格战”。
产品营销方法及能力较差。产品一般采用实体店经营的方式直接面对顾客,造成一定的空间浪费和成本浪费。电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虽然迅猛,但仍不够深入人心。特别是中老年人并不了解,也不会使用网络进行购买,而这部分人群往往是家电的主要消费者。
3、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
目前国际上并未存在大型的知名跨国企业涉足家电行业,在发展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这一领域,家电行业应当是一个空白,这为我国企业发展大型的国际化战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我国企业在目前国内市场的环境下,谁能“走出去”,谁就有可能先得利。
4、(威胁)(threats)
对我国家电行业来说,进一步的对外开放意味着会引入更多的外国企业进入我国家电行业,使得原本饱已趋于饱和的行业竞争更加激烈,本国企业受到的压力会更大。另外,我国家电企业大部分缺乏自主产权,我国家电行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平是远落后于外国企业,这些都构成了威胁。
三、政策建议
(一) 更加关注国际市场需求
外国与中国在很多方面上存在差异,无论是社会形态上的、经济制度上的、生活文化上的,等等。一旦不能很好的应对、重视这些差异,都会导致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失败。因此在采用国际化战略之前,应当谨慎考虑外国的环境,秉承“现有市场再有工厂”的原则,认真进行市场调研,考虑整体局面,才能事倍功半。
(二) 形成产业链,发挥比较优势
中国的企业,企业自身资金技术积累有限,发展历史也不过二三十年,这么短的时间不可能在全球建立起一个国际化的营销网络,不可能在全球建立一个国际性的知名品牌,也不可能像一些大型跨国公司那样积累起几百亿美元,甚至上千亿美元的资金实力。中国家电企业最大的优势,保持低成本的情况下仍然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一个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如果既抓生产,又要创品牌,还要花费精力物力财力去建设海外市场渠道,这样做企业的投入当然很大,风险也很大;贴牌生产则不同,贴牌只专心搞生产,不用在其他方面投入与关注,风险低。如果能像格兰仕这样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贴牌的低利润也可能形成大产业,成为世界知名的品牌也是有可能的。
(三) 实行本土化战略
国际本土化战略是公司层国际化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将战略和业务决策权分权到各个国家的战略业务单元,由这些单元向本地市场提供本土化的产品。也就是说,在实行国际化战略时,要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改革。家电行业企业的产品虽然大部分比较类似,外观类同,但也可以根据当地人的喜好来开发产品。企业在海外营销,针对的是当地的消费者,只有做好本土化才能更好的赢得消费者的心。家电产品和当地气候和人民习俗、生活习惯关系很大,所以当地化战略的实施是能否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跨国巨头惠而浦(WHIRLPOOL) 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雄心很大,结果3年后便退出中国市场。原因就是因为惠而浦的产品设计不符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成功与其本土化战略是分不开的。
(四) 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打造知名品牌。
无论采用何种战略,产品均是第一位的。若企业要做大做强,没有好的产品为支撑,只会是纸上谈兵,昙花一现。针对发达国家企业经济实力较强,科研水平较高,注重创新这一情况,我们应当采用技术创新这一手段,有效的拉近我们之间的差距。应当更加注重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格局,使研究出来的成果能够市场化,使人们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郦瞻,郭振.中国家电企业开发俄罗斯市场的SWOT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01:36-40.
[2]马春光,国际企业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3]张磊,全球优化战略与中国企业国际化,企业管理出版社,,260-271
[4]徐飞、黄丹,企业战略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50-80
篇3:我国旅行社营销战略研究论文
我国旅行社营销战略研究论文
摘要:通过分析网络时代旅游电子商务的兴起,探索我国旅行社在网络时代应该采取的营销战略,并结合网络时代特征,研究旅行社进行品牌提升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电子商务;营销战略;品牌提升
1网络时代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分析
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网络化的潮流已经席卷全球,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对以中介为传统功能的旅游市场尤其是旅行社的冲击也是有目共睹的。在这一新兴竞争方式的呼唤下,旅游电子商务也随之兴起。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旅行社提供基本旅游信息和相关业务代理等传统职能。那么,在传统经营方式已不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我国旅游经济应该如何充分利用这一新的资源形势来推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这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2旅行社借助旅游电子商务开展营销战略规划分析
2.1旅游电子商务的渗入对我国旅行社的影响
旅游电子商务是指旅游企业应用电脑和现代通讯技术,通过互联网,调整企业同消费者、企业同企业、企业内部关系,从而扩大销售,拓展市场,并实现内部电子化管理的全部商业经营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电子商务发展日益迅猛,越来越多的旅游产品供应商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尝试网上促销和产品直销。饭店预定、航空服务、汽车租赁、旅游线路等旅游产品大量出现在网上销售,其中机票业务占交易额的绝大部分(80%)以上。在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前景尤其被看好,不论是网上企业还是网下企业,纷纷涉足其中,携程旅游网、华夏旅游网、青旅在线等不胜枚举。在互联网发展的潮流中,旅游电子商务日益渗透到我国旅行社经营的方方面面,是推动旅行社发展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
众所周知,与其他有形产品相比,旅游是一种典型的小额贸易,每次交易的内容和金额各不相同,但批次很多,交易过程比较复杂,传输的信息量很大,中间环节又多,需要大量手工劳动和频繁使用电话、传真等通讯工具,费时费力。利用电子商务则可以使旅游企业建立一个对全世界公众开放的网上营业场所,避免了时差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买卖双方的意愿通过网上交易表格统一、固定和规范的'表达,或利用E-mail等网络通讯手段进行有效协商,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中高昂的长途电话费。
2.2我国旅行社如何运营和维护网站品牌建设
那么,针对我国旅行社发展现状,在因特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的提升我国旅行社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实现长远发展,更好的应对旅游电子商务渗透所造成的影响,这给各大旅行社在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那么,旅行社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运营和维护网站品牌建设呢?
(1)打破传统的宣传促销方式,实现网上促销。传统的宣传仅仅只是靠张贴宣传海报,印发旅游宣传小册子,以及员工与游客面对面咨询等相关方式,不仅宣传的效果不是太明显,更造成了旅行社成本的提高以及人力资源的浪费。然而,如果实行网络促销,则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旅行社可利用自己的网站集中大量的旅游信息,并进行分类编辑,方便上网者查找。
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旅游信息库。如中国旅游网、携程旅游网站等。尤其是携程旅游网站,建设得非常成功。它采用硅谷的运作模式,不仅有明确的电子商务概念和思路,提供旅游咨询、在线行程预定和支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较好地整合了旅游服务资源和技术服务资源,为更广大的旅游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利用网络分类提供大量旅游信息,推出更多个性化需求的旅游产品。现在的旅游者消费逐渐走向成熟化,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传统的“景点+交通+饭店=旅游线路”这一简单做法,而在很大程度上更倾向于寻求个性化和专门化的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各大旅行社就必须要针对消费者这一心态,开发出更多有针对性、有主题、有重点的旅游线路,并可针对消费者的喜好,提供各种不同形式的旅游服务。
(3)利用网络建立客户档案,加强旅行社售后服务功能的延伸。各大旅行社应该利用计算机建立相应的客户档案数据库,记录客户的每笔消费帐目、喜好、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客户进行跟踪服务,热情耐心的帮客户解决好旅游过程当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4)强化网络服务内容、范围和品质的比拼。旅游网站和频道全国已有几百上千家,而无论是企业网站还是站,要想活得好,就得在服务内容、范围、品质上有所突破和发展。旅游企业是服务行业,旅游网同样也是服务行业,“得服务者得天下”是网站的竞争关键。目前的许多企业旅游网站和许多旅游企业一样,除存在经营定位模糊的弱点外,还存在着“单兵作战”所带来的预订内容范围过于狭窄的通病。80%的旅游网站以发布地方信息和本社信息为主,服务范围也局限于区域性,这样互联的优势难以体现。
(5)建立企业内联网。国际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式的无政府状态的资源共享网络,任何进入Internet的访问者都可以看到网上信息。与国际互联网相对的是企业内联网,即是“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以及业务密切的单位之间,可以用因特网,再加上一定的保密措施后建立的只供内部使用的局域网”。企业内联网对信息要求很高的企业是必需的,同时,小范围的信息高速流通有利于避免信息资源流失和由于信息过于庞杂而无法获得有用信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6)加强旅行社内部机制改革,促使其向复合型经济形式转变。网络的应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旅行社的运作效率,减少其人力资本,特别是利用电子邮件和电子订单进行网上采购和预订,不仅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人力和联络费用,而且修正容易,减少了由于计划采购量和实际采购量之间的差异而引起的纠纷。
各大旅行社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对自身体制的革新。比如,可以建立导游员和各类人员的数据档案,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也可建立网上培训课程,供分散在各地工作的员工随时随地学习。如此,内部网络可使旅行社内部管理信息畅通,透明度加大,使旅行社的经营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3我国旅行社借助实物旅游产品提升自身品牌的途径
在网络化席卷全球的今天,各旅行社除了借助电子商务这一契机加强自身网站品牌建设的运营和维护外,也不能忽视实物旅游产品的推广对提升旅行社整体品牌的影响。那么,旅行社究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推广实物旅游产品呢?
3.1树立品牌意识,凝练公司的文化内涵
通过公司文化的推广,来达到提升品牌战略的目的。各旅行社应加大对公司文化的凝练和定位,加深经营的文化内涵,从文化层面来获得相应的竞争优势。如此以来,就可以通过形成旅行社统一的标识、企业精神和理念,以及导游高超的讲解水平和个性化的服务,来打造属于企业自身的品牌。
3.2加强与航空和铁路部门的融合
随着民航客源中旅游者比例的上升,各大航空公司所属旅行社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有了航空公司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市场分额、营业规模,还是在产品研发和营销渠道方面,旅行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旅行社应加强与航空和铁路部门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一方面可以为航空和铁路部门带来足够的客源市场,另一方面旅行社又可以拿到很高的折扣价,而游客通过旅行社出游的费用相对有所降低,这对游客和旅行社本身来说,都是万利而无一失的。
3.3加强与金融业和保险业的合作
旅行社应该加强与金融业和保险业的交流与合作。与金融业合作,保持密切关系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保证旅行社资金流转的畅通;而与保险业的合作,则可相应降低旅行社出团所需一系列保险的费用,进而降低公司经营和运转成本。
3.4以联合经营为纽带,选择专营合作伙伴,组建超大型旅游零售代理集团
旅行社应加强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选择合适的专营合作伙伴,扩大规模,走集团化经营之路。通过汇集集团整体规模优势、销售经验和丰富的产品知识,在网上搭建涵盖“BtoB、BtoC、CtoC”模式的交易中介平台,对旅游产品实行集团采购,并进行信息深加工。如此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可强化咨询服务的增值功能,在网下实体连锁体系的支撑下实现旅游零售代理商的电子商务化和品牌塑造,进而不断提升旅行社的利润增长点。
3.5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开发、组合新兴旅游产品
旅行社可强化与景区、交通业主、宾馆等旅游资源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占据旅游资源的优先开发、使用权,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系列,以差别策略参与市场竞争,巩固作为地区级旅游产品经营商的地位。
3.6倚借旅游高校的优势,推出文化线路品牌
相关旅行社可以充分利用开设旅游管理的高校资源,以高校文化渊源为依托,设计和组织推广有文化内涵或有思想深度的文化旅游线路,以此来吸引广大的游客,满足现代人求知求解脱的欲望需求。例如武大旅行社,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主要是借助武汉大学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再借助学校强有力的品牌效应,设计了一条又一条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旅游线路。
总之,在网络化席卷全球的今天,我国各大旅行社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一发展契机,不断加强自身品牌建设,依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的发展战略。我们相信,在市场经济之风的沐浴下,在世人追求健康享受、体验旅游文化生活的浪潮中,我国的各大旅行社也一定会找到她发展中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戴斌.旅行社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黄敏学.电子商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魏小安.旅游发展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4]@马洪洞.旅游信息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
[5]@杜江.旅行社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篇4:企业战略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经济继续发展壮大。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企业的竞争战略管理方法和理念形成了极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单凭自身的实力已难以适应市场复杂的竞争环境,单独的竞争行为只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面对瞬息变化的市场,掌握网络经济的竞争规则,并制定相应的企业战略,对于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系统研究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竞争管理战略具有很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企业竞争战略纳入到了网络经济环境中,着重考虑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战略选择问题。论文不仅给出了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战略的新趋势以及选择,同时还以腾讯公司为案例进一步分析了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如何对竞争定位,为加强企业创新竞争战略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新思路。
论文主要侧重于理论分析方面的研究,借用网络经济学相关理论与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结合实例加以分析,将现有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竞争战略管理运用到实际当中。通过研究,希望能为目前我国企业在网络经济环境下高效运用竞争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网络经济 竞争战略 腾讯公司 核心竞争力
目录
一、相关概念概述・・・・・・・・・・・・・・・・・・・・・・・・・・・・・・・・・・・・・・・・・・・・・・・・・・・・・・・・・・・・・・・・・・・・・・・・・・・・・・・・・・・・・・・・2
(一)网络经济的定义・・・・・・・・・・・・・・・・・・・・・・・・・・・・・・・・・・・・・・・・・・・・・・・・・・・・・・・・・・・・・・・・・・・・・・・・・・・・・・2
(二)竞争战略的含义・・・・・・・・・・・・・・・・・・・・・・・・・・・・・・・・・・・・・・・・・・・・・・・・・・・・・・・・・・・・・・・・・・・・・・・・・・・・・・2
(三)网络经济环境对企业竞争战略的影响・・・・・・・・・・・・・・・・・・・・・・・・・・・・・・・・・・・・・・・・・・・・・・・・・・・・・・・・・・・3
二、网络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竞争的新趋势・・・・・・・・・・・・・・・・・・・・・・・・・・・・・・・・・・・・・・・・・・・・・・・・・・・・・・・・・・・3
(一)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的特点・・・・・・・・・・・・・・・・・・・・・・・・・・・・・・・・・・・・・・・・・・・・・・・・・・・・・・・・・・4
(二)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的模式・・・・・・・・・・・・・・・・・・・・・・・・・・・・・・・・・・・・・・・・・・・・・・・・・・・・・・・・・・4
三、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战略的新选择・・・・・・・・・・・・・・・・・・・・・・・・・・・・・・・・・・・・・・・・・・・・・・・・・・5
(一)网络经济环境下的竞合战略・・・・・・・・・・・・・・・・・・・・・・・・・・・・・・・・・・・・・・・・・・・・・・・・・・・・・・・・・・・・・・・・・・・・5
(二)企业选择竞合战略的影响因素分析・・・・・・・・・・・・・・・・・・・・・・・・・・・・・・・・・・・・・・・・・・・・・・・・・・・・・・・・・・・・6
四、腾讯公司的竞争战略研究・・・・・・・・・・・・・・・・・・・・・・・・・・・・・・・・・・・・・・・・・・・・・・・・・・・・・・・・・・・・・・・・・・・・・・・・・・6
(一)腾讯公司背景介绍・・・・・・・・・・・・・・・・・・・・・・・・・・・・・・・・・・・・・・・・・・・・・・・・・・・・・・・・・・・・・・・・・・・・・・・・・・・・・・6
(二)腾讯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6
(三)腾讯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7
五、结论・・・・・・・・・・・・・・・・・・・・・・・・・・・・・・・・・・・・・・・・・・・・・・・・・・・・・・・・・・・・・・・・・・・・・・・・・・・・・・・・・・・・・・・・・・・・・・・・・・・8
参考文献・・・・・・・・・・・・・・・・・・・・・・・・・・・・・・・・・・・・・・・・・・・・・・・・・・・・・・・・・・・・・・・・・・・・・・・・・・・・・・・・・・・・・・・・・・・・・・9
网络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的竞争战略研究
网络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不仅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纪元,而且它带来了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尤其是极大地影响了竞争的特点、性质和模式,为企业创造了一个竞争的新空间-网络经济平台。在这一平台上,现代企业迫切需要深入了解网络经济究竟为企业提供了什么样的市场平台,以及这一平台上的竞争究竟遵循什么样的竞争规律。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网络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广泛应用,掌握网络经济平台上的竞争规律,并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对网络经济平台上的企业而言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相关概念概述
(一)网络经济的定义
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再一次体会到了19世纪初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巨大变革。如果说19世纪是铁路的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就是网络的时代。网络革命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智能网络诞生为标志,它代表着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新经济时代-网络经济时代。
网络经济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走向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时代,它使得21世纪开始进入“网络社会”,这个网络社会“不是未来学,它分析的是正在浮现的新社会结构。它以全球经济为力量,彻底动摇了以同定空间领域为基础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或所有组织的既有形式”,“国家的新形式与社会的新形式也必须重新开始摸索”[1]。
就广义而言,网络经济是指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经济”,是从劳动资料的角度来划分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是相对于人力经济和机器经济而言的,是以网络为主要劳动资料的经济形态。而从狭义上说,网络经济是指由于网络在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新的运行方式,是网络与经济的结合,网络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融合[2]。网络经济的发展既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又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经济形态的鲜明特征。
(1)全天候运作的经济:由于网络消除了时空的局限,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地交流和从事贸易活动。
(2)全球化经济:跨国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及时、经济地传输信息、数据成为可能,跨国经营者可以将各个阶段的生产分布于世界各地,并通过信息传递,把各地生产经营活动组织起来而不至于管理失控。
(3)直接经济:网络使信息在组织的各部门间及时、快速地传递,从而减弱了中间管理层的作用。同时网络也使企业能把产品直接推向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通过网络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而密切的联系。
(4)虚拟经济: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网上空间完成的,供需双方可以在从未曾谋面的情形下完成订货、付款、收货等贸易活动的全过程。企业也虚拟化了,通过网络来组织生产和营销。此时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的信誉和品牌是非常重要的,也对企业在网络空间创造自己的品牌提出了挑战,同时要求保证网络上交易信息的安全和个人隐私。
(二)、竞争战略的含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竞争战略理论已成为了企业战略理论的主流,主要形成了三大战略流派:结构学派、能力学派、资源学派,随后出现了关于企业竞争的标准战略。
1.结构学派--基于产业结构分析的竞争战略
以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为代表,基于产业结构分析竞争战略[3]。他在1980年的《竞争战略》和1985的《竞争优势》这两本著作中,阐明了竞争战略的产业选择、制定思路及竞争对手的分析框架。随后,另一位结构学派的代表人物波特在他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产业结构分析的五种竞争力模型,提出五种竞争作用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这五个因素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发展,波特提出三个基本竞争战略:低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及目标集聚战略。竞争战略制定之后,波特进一步提出了竞争战略的实施,并将其看成是企业寻求和创造竞争优势的保障,并为辨别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
2.能力学派--基于企业能力的竞争战略
以汉默尔(Gary Hamel)、普拉哈拉德(C.K. Prahald)的“核心能力”[4]为代表,从企业核心能力上分析企业竞争战略。能力学派重新认识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企业竞争的本质,从“争夺位置的战略”变为“快速反应的运动战”,因而识别和开发能提供快速反应的组织能力是竞争战略的目标。
3.资源学派--综合结构与能力的一种分析框架
以科林斯(David J. Collis)和蒙哥马利(Cyntia A Montgonmery)为代表,从企业综合结构与能力上分析企业战略[5]。
资源学派的理论出发点和基础是强调“资源”的重要性,主张“资源是一个企业拥有的资产和能力的总和”,而比较高的资源价值则成为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基础,而对资源价值的评估必须将企业置于所处的产业环境中来考虑,并与其主要竞争对手所拥有的资源价值进行比较。对资源价值的评估有五项标准:不可模仿性评估;持久性评估;占有性评估;替代性评估;竞争优势性评估。所以,资源学派由此建立起了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与内部分析的桥梁。
4.超竞争学派--实现“价值垄断”
上世纪90年代之后,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重点在于创新和创造未来,超级竞争理论成为竞争战略理论的又一新的发展。“超越竞争”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的爱德华・德・博诺首先提出的,他认为,竞争的概念是一个危险而有诱惑力的陷阱,束缚了企业的发展思想,企业需要的是超越竞争,超越竞争是保证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6]。而超越竞争的实质就是“价值垄断”,也就是最大程度的从客户价值出发,为客户提供其竞争对手无法满足的“综合价值”。
(三)网路经济环境对企业竞争战略的影响
依照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的五种力量模型,一个行业的竞争程度和行业利润潜力是由五个方面的竞争力量反映和决定的:现有竞争者的抗衡、潜在的加入者、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对此,本文也从这五个方面来分析网络经济环境对企业竞争战略的影响。
1.对购买者、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
网络经济的直接交互性扩大了购买者对制造商的选择范围,无摩擦性降低了购买者满足消费需求的成本,敏捷性提高了购买者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能力,速度型经济性缩短了购买者的交易时间,所有这些使商品、服务价格比较和消费者需求满足简便易行,提高了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而网络经济的地域约束软化性缩短了购买者之间的空间距离,互联网又为零散的买方进行集结提供了便利,便于形成买方团体,也能进一步增强了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从而压低企业的产品价格。
2.对替代品威胁的影响
网络经济的地域约束软化性扩大了市场范围,敏捷性使得在对市场进行细分的基础_L,充分考虑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创新推动性又使得企业为迎合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所有这些,使得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企业面临的替代品威胁加大。
3. 对潜在加入者的影响
网络经济的敏捷性特征使得企业的目标市场从群体逐渐细分到了个体,并带来了产品定制模式的产生;地域约束软化特征缩短了产品制造者和需求者之间的空间距离;直接交互性特征和无摩擦性特征更是简化和方便了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交流以及企业对用户需求信息的收集;标准和规范性特征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为新企业设置了进入壁皇,但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又从另一方面降低了新企业的进入难度,使得行业进入壁垒成为一把双刃剑。
4.对现有竞争者抗衡能力的影响
网络经济的竞争与合作性特征表明,信息网络扩大了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的范围,加快了竞争与合作之间的转化速度。世界已进入了大竞争时代,在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也是为了更好地竞争;网络经济的创新推动性特征也预示着,网络经济平台上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这必然会加剧行业内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网络经济的标准和规则性特征,在为新进入者设置进入壁垒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行业内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二、网络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竞争的新趋势
竞争是市场经济特有的现象,它是指市场的参与者为取得最大经济利益的争取过程。网络经济的竞争是指市场参与者通过电子网络,为取得最大经济利益的争取过程。网络经济开辟了市场竞争的新领域。在这一领域,竞争的手段、方式、内容、范围、程度等,都有其独特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网络经济的竞争的特点、竞争的主要模式进行讨论。
(一)网络经济中企业竞争的特点
1.竞争国际化
网络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跨国生产经营和兼并,竞争的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而不是某个局部地区,使国际竞争成为普遍的现象。新型的全球生产经营者借助电子网络,追求一切最有利的.投资机会,放弃和卖掉那些经营不善的资产。他们的企业成了世界性公司,他们个人成了世界公民。
2.竞争的方式不再是单打独斗
网络经济中的竞争往往不是在单个企业之间进行,而是采取企业联盟的方式。由于网络经济改变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成本,使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供货与销售合同的机会成本提高,从而密切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盟关系,另一方面,价值链的整合也降低了联盟企业的竞争风险,提高了联盟企业在竞争中的抗打击能力。
3.扩大了企业竞争的领域
网络经济为公司或企业提供了一种可以全面展示产品和服务品种以及数量的虚拟空间,使企业从常规的广告竞争、促销手段、产品设计与包装等方面的竞争,扩大到无形和虚拟竞争空间。常见的形式有网上广告竞争、网费竞争、域名竞争等等。
4.网络经济对交易量大的企业有利
网络经济具有固定成本投入高,变动成本低廉的特征。从而使那些交易量特别大,或年批发数量大,或用户多的企业和公司更易于获得收益。因此,那些交易量庞大的公司发展网络化,将比交易量少的公司更容易获得竞争优势。但是交易量大的企业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规模大的企业。
5.知识和技能较多的企业可获得较高利益
网络经济的重要一点是降低了全社会的交易成本。但是,社会总交易成本下降带来的好处并不是在企业间平均分配的,而是非均衡分布的。在网络经济中,有较高的获取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企业,将从交易成本降低中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6.竞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
与传统经济相比,网络经济的竞争范围广、手段多、时间短,竞争不分时间和地点,竞争对手的竞争方式、手段、途径、目的、竞争能力的大小,无从知晓,而且马太效应在这里的作用更加明显和突出,一旦某一企业确立了竞争优势就会形成网络通吃的局面。这些都使得网络经济的竞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
7.免费消费
网络经济竞争的重点是争夺消费者,那么,争夺消费的关键又是什么呢?有人提出要争夺消费者的注意力,那么,如何锁定注意力?免费消费,给消费者诸多优惠无疑是有效的途径。但我们知道,尽管网络经济扩展了市场竞争的领域,但不会改变市场经济的本质。网络经济不会有免费的午餐。表面上的免费,实际上仍是有偿消费。
8.消费行为资本化
另一种锁定注意力的方式是消费行为资本化,在生产中,表现为职工持股,在保险业中表现为投资型保险,消费行为、生产行为、投保行为以及上网行为均被资本化。因为,消费者的注意力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会随时变化的,通过消费行为资本化锁定注意力,能为企业带来长久利益。要锁定注意力,没有资本层次的合作是不行的,否则,所吸引到的只是有眼无心的注意力,是不稳定的注意力,是随时可逃遁的注意力。
(二)网络经济中企业竞争的模式
当今企业竞争和战略的情况已变得异常复杂,单从几个简单的因素来说明企业的成长已经相当困难了,新的企业竞争模式开始出现了。
1.竞争寡头化
这里的竞争寡头化并不是传统经济教科书所说的寡头竞争。这里所要说明的是,在当代商业环境下和剧烈的市场结构变动中,企业的竞争有从完全竞争向寡头竞争发展的趋势。实际上,这里的竞争寡头化应是介于不完全竞争和寡头竞争之间的市场结构。从产业集中的效率去观察,竞争的寡头化有助于生产成本的控制,因为减少竞争对手意味着行业集中程度的提高和规模经济,有助于行业价格的回落。因此,从竞争效率的角度而论,竞争寡头化并非一个贬义的说法。
新兴产业也出现寡头化的趋势,且价格竞争往往是寡头相互间竞争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不同,产品的需求弹性很大,市场又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运用价格竞争能够有效地刺激潜在的需求,扩大市场容量的边界,还可以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竞争的领导者。因此,新兴产业的寡头竞争往往采用价格竞争作为主要手段,而价格竞争又加快了寡头在市场上的出现。
2.战略兼并与重组
与市场竞争寡头化相适应,网络时代条件下企业的竞争策略有向战略兼并与重组(或称并购)的发展趋势,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市场上出现比较少的竞争对手,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寡头企业或具有寡头性质的企业才会出现。与过去相比,今天的企业在兼并和重组方面更具有战略性,也是新竞争战略模式的一个重要表现。
一般说来,横向兼并的市场力量在于,兼并会使同一行业内部的企业数量发生减少,行业中的成员更容易通过共谋来获取垄断利润。纵向兼并也有出现垄断的可能性:由于同时在生产的两个以上的阶段经营要比在单一阶段经营所要求的资本知识更多,纵向一体化可造成较高的进入壁垒。
3.企业的竞合与战略联盟
企业竞合的出现使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仅展开必要的正面竞争,还从防御的角度同其他企业合作,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从而加强企业竞争力,这就是战略联盟所带来的企业间新型“竞合”关系。在企业竞合理念的基础上,产生了竞争企业相互之间的战略联盟,主要是指企业双方或多方在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领域或环节实行合作,一般是以协议的方式加以确定。
战略联盟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股权安排、合资企业、研究开发伙伴关系、许可证转让等。其中有的涉及股权参与,有的不涉及,有的彼此之间有较高程度的参与,有的参与程度很低。在选择联盟方式时,常有一个从低度参与向高度参与的发展过程,这是因为两个公司参与联盟的深度首先取决于彼此的了解和信任程度。一般在开始时都只做较少的投入作为初步了解的手段,然后随着彼此了解的加深,信任关系的发展而逐步增加投入。
4.全球市场竞争及其当地化
以大型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在竞争模式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战略上更加突出全球战略,局部利益服从于全球利益,并实施大型跨国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盟;主要跨国公司开始以收购和兼并的投资方式为主,新建军企业的地位有所降低;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广泛,经营业务越来越多样复杂;跨国公司加快了对服务业的投资,服务业跨国经营的发展己经超过了工业界。网络经济中,企业不仅关注全球市场,办成跨国经营的全球性企业,而且也在实现跨国经营活动的当地化。这里所说的“当地化”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投资与经营活动中,有意识缩小与当地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淡化企业的本国色彩,特别是在人事管理上和零部件生态上实行当地化的经营策略,使之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
篇5:谈企业营销战略研究论文
谈企业营销战略研究论文
谈企业营销战略研究论文
一、中小企业营销战略存在的问题
1.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的经营思想落后。一些企业领导人市场经济意识较差,市场营销或不被他们认识和接受,或被他们错误地将营销等同于推销或销售。此外,还有一些企业领导人习惯于接受行政管理的旧体制,对进入21世纪的企业营销如何运作感到不知所措。
2.一些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素质低。不少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属于“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也没有系统地读过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书籍,对市场经济理沦知识掌握不够。
3.市场营销目标低、眼光浅。有些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所涉及的范围狭小,同开展市场营销之前的销售范围相比较,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对打破市场分割,开拓新的市场,缺少勇气和谋略,甚至一筹莫展;有些企业缺乏产品创新精神和扩大经营范围的开拓精神,满足于扩大企业现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或将企业的产品限制在特定的行业中,不向相关的领域进行渗透和开拓,更没有生产一批、开发一批、研制一批的战略眼光。
4.营销战略缺乏科学性。许多企业也认识到营销战略的重要,但缺乏科学的策划和决策。个别企业领导在重大经营战略、生产项目上,不做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也不做科学的市场预测和可行性分析,只凭某种经验、感觉和判断,甚至只凭自己的爱好,头脑一热,便匆忙做出决定,结果造成战略上重大失误,使企业陷入困境。
二、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建议
中小企业不像大企业那样,有比较定型的管理模式。中小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多,其弹性的组织结构及较强的市场反应力等决定了其实施营销战略是一项创造性与风险性并存的工作,因此,必须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形成独特的营销战略,才能真正发挥战略的作用。建议可以选择以下的营销战略:
1)市场补缺者战略。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特点和自身情况,可以选择既不向市场领导者挑战,也不追随其后,而是选择不大可能引起大企业兴趣的市场“空白点”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中小企业往往选择短期利润丰厚的细分市场,与大企业争夺资源,结果是目标市场定位雷同,形成同水平恶性竞争。中小企业应该争取成为一个小的细分市场的“主宰”。
2)无品牌战略。
品牌策略的成功会给企业带来特别的收益,但是,创品牌一般要求专业的品牌设计,需要产品力的支撑,需要大量的广告、公关投入,更需要系统的品牌管理。这是中小企业无法做到的事情,因此中小企业可以采用无品牌战略。做代工生产比做品牌更适宜于中小企业。
代工生产,是专门为拥有强势品牌的企业从事代加工。这种方式的优点主要在于,一是可以规避大量市场风险;二是起步较容易,进入障碍小,投入小,见效快;三是有利于学习强大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制造技术。该方法的不足是生产的稳定性差,命运自主权小,利润薄,发展后劲不足。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先做代工,然后边做代工,边做品牌,最后再以做品牌为主的渐进式发展之路。
3)专精战略。
中小企业可以进入为大企业所忽视的细分市场,通过专业化经营来获取最大收益。中小企业要发挥其小的特点,专注某一、两个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做成强的企业。
4)依附战略。
中小企业仅凭自身拥有的资本、人才、技术很难提供有竞争力的最终产品。因此,可以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挂靠大企业,主动当配角,生产配套零部件。中小企业的产品就成为大企业产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企业的市场也就成了中小企业的市场,不但可以解决产品销路问题,而且可以使中小企业在产品质量、生产管理和企业形象等方面得到有效地提升,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为大型企业的出口产品生产相关的配套产品方式达到出口的目的,这样就成功地开拓了国际市场。
5)国际化经营战略。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国外对各种各样的特殊的专业化产品的要求正在增加,国际化已是中小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业务内容。与大企业相比,在提供专业化产品方面,小企业有自己的优势。中小企业应着眼于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生产、销售活动,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开拓海外市场。
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可以有多种形式,从商品出口的方式来看,可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利用中间商间接出口到海外市场,另一种是企业直接将商品投放到海外市场。
6)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营销战略是以满足被忽视的市场需求为突破口,追求产品质量、服务、技术等方面独特的市场定位,建立在细分市场基础上取得比较竞争优势的战略。差异化营销战略所追求的“差异”是产品的“不完全替代性”,即在产品功能、质量、服务、营销等方面,企业为顾客所提供的是竞争对手不可完全替代的产品或服务。
中小企业通过实施差异化战略,可以逐步培养在某一方面的比较竞争优势,并利用这一优势,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份额,在竞争中不断积累企业的实力与经验,成长为在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企业。
7)“虚拟营销”战略。
“虚拟经营”,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只保留其核心的功能,比如生产、营销、设计、财务等功能,而努力将其他功能虚拟化,即企业内没有完整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而要借助企业外部提供。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和大企业的差距之一是企业资源的相对缺乏,所以小企业应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中小企业的营销网络十分有限,可以通过虚拟经营,把产品销售方面的事宜交给一些在营销渠道方面很有优势的企业去进行。可以虚拟工厂,企业集中资源,专攻附加值最高的产品的设计和营销,其实际的生产活动则委托人工成本较低的企业代工生产。
8)联盟战略。
战略联盟是当各成员达成共同利益目标时,快速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参与市场竞争;当共同目标不存在时,并不会带来太大的损失。组建战略联盟可避免单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孤军作战,并降低各种经营风险。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与大企业相比很难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独立的专业化在竞争激烈和不稳定的环境中难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小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企业联盟,每一个公司专门负责整个联盟价值链的某一部分,而联盟作为一个整体保持了响应市场变化的灵活性。联盟可以是竞争企业的联合,也可以是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合,如中小生产企业与经销商一道,为了共同提高其收益而联合向消费者开展营销活动。
总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快,但平均寿命较短。这是因为中小企业缺乏系统的公司整体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企业发展缺乏全局性、长远性的系统战略指导思想,不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重战术而轻战略。
中小企业应该制定和实施以公司战略为指导核心的市场营销战略。营销战略的主要构成包括市场细分战略,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战略,营销组合战略,以及营销费用预算管理。
对于综合实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来说,市场营销战略的选择事关生死。现代企业经营是竞争环境下的经营,竞争的态势和格局,制约着中小企业营销战略选择和实施的有效性。中小企业战略模型的选择要在结合自身优势、竞争环境和竞争格局的条件下,选择符合自身的市场营销战略,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迅速成长为大企业。
参考文献:
[1]陈健平.我国中小企业营销战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16).
[2]刘克宇.论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01).
[3]徐俊.中小企业营销的优劣势分析及其营销战略的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7,(08).
[4]范明明.市场竞争新环境下的中小企业营销战略[J].商场现代化,,(28).
[5]韩蕾.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4).
[6]杨久亮.浅论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J].经济师,2006,(07).
[7]杨德锋.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J].工业技术经济,,(01).
[8]宋宝华.中小企业营销战略探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06).
[9]姜仁良.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选择[J].北方经济,2005,(03).
[10]袁茂琳.中小企业营销战略的选择[J].经营与管理,2007,(11).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营销战略建议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经过商战的风风雨雨成长起来,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市场竞争的新形势,中小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营销战略。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营销战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建议。
篇6: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转型战略研究论文
摘要:中小企业经济与我国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因此,在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转型期间,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配合企业转型,企业自身也必须加快创新步伐,从技术创新到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等方面尽快落到实处,促进中小企业经济转型发展。本文从经济转型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入手,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转型具体战略进行详细阐述与分析,为中小企业经济转型成功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济转型;战略
在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7%,可见其重要性。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确保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点。在我国经济转型环境下,实现中小企业经济转型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重大事件,不仅能够让中小企业克服金融危机,而且能够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新形势下,很多中小企业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人工等优势,加之核心技术和个性产品较为缺失,导致近些年倒闭的中小企业较多,在此背景下,企业如果不加以创新变革,那么发展前景堪忧。因此,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转型战略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
1经济转型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经济转型给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当前时期都处在粗放型发展阶段,导致经济转型对中小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1)竞争加剧。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商务已经是新时期的代表。相对来讲,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还较落后,致使经济转型过程中将会对中小企业带来新挑战,竞争更加激烈;(2)资源价格上升。随着全球性资源短缺现象产生,其价格越来越高。我国很多中小企业资源相对匮乏,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对于那些高能耗、低效益的企业而言,其利润空间会逐渐变小,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无法经营下去的企业也会随之增加;(3)人工成本提升。随着我国公民文化素质的快速提升,劳动力成本相对增加。面对经济较不稳定的企业而言,在经济转型期间,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导致中小企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甚至会使这些中小企业丧失生存市场;(4)出口导向弱化。出口导向弱化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基础。而对于以出口为主的中小企业,经济转型致使其必须快速将本企业的经营主场由国外转向国内。然而事实上,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这些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将主阵地转移。因此,这些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将严重受损。
篇7: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转型战略研究论文
2.1完善中小企业政策体系
首先,政府部门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全员服务中小企业专题培训,构建一支高水平的中小企业服务队伍,提升政府职能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政府应将其服务目标和服务情况纳入到考核内容中,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其次,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自起,我国分别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增值税与营业税这五方面实施了税费减免政策。政府应严格按照这些政策执行,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再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新形势下,虽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多元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发展地方小型金融机构、完善担保体质、鼓励更多的小额贷款公司、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总而言之,争取为中小企业提供更灵活的融资渠道。如,我国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设立了总规模为600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
2.2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力度
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关键。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若想转型成功,科技创新首当其冲。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力度的重点是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强企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进而促进个性产品的研发进度。中小企业顺应经济的转变,必须制定符合本企业特点的发展模式,以便能够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这是中小企业经济转型创新的主要方向。中小企业实现本企业创新的主要途径有:第一,与科研机构或者高校合作。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科研机构或者高校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第二,借助政府创新平台,通过政府平台,企业能够更及时、更直接了解最新科技、最新发展及最新设计,了解发达国家同行业的发展动态,为企业经济转型研发差异化产品奠定良好基础,为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做好铺垫。
2.3提升中小企业社会责任
以保障民生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这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战略。保障民生除了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外,还应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确保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如今我国有些中小企业为了谋利,置消费者安全于不顾,奶粉、肉、蛋等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也致使其企业面临破产。实践证明,一个发展良好的企业,其能够很好履行社会责任,树立正面的发展目标,通过优秀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转型成功,除了加大科技创新外,还应将社会责任放在企业发展的关键位置,确保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4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加大产业区域性聚集,可以有效地发展企业规模化优势,以此来提升企业市场集中度。这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是大有裨益的。根据企业的产品特点,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合理有效地规划与组织引导企业发展,可以降低企业的市场波动性风险,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成长。在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建立中小企业集群区域发展,使其成为地方经济的主导经济产业,形成具有地方特点的产业带以及产业走廊,以点带面,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产业化集群服务体系结构。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发展,通过区域企业的重组以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产品携手研发,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结构。对于小企业而言,应该发展自己的特色产品服务,而对于中型企业而言,应该加大自己市场集中度渠道建设,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5构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平台
企业管理人员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指引者,其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发展。我国应加大构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平台,为这些管理人员提供更广阔的自我提升机会。其平台可包括领导力的培训、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的讨论等等模块。另外,组织中小企业管理层人员到其他发达地区去学习,吸取优秀经验。如208月22日在深圳举行的摩天之星“企业策划大智慧”,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企业家,在培训课上,分别对“帮助中小民营企业实现创新突围”、“实战扭亏增盈”、“顶层设计与商业模式创新”等内容进行剖析和讲解,使这些企业家受益匪浅。对于这次培训,参加的40多位企业家一致好评,他们认为非常实用,使他们自身经营水平提升了一个高度,并根据本企业的自身情况,能够找寻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诸多挑战。基于此,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转型必须从自身创新入手,在政府部门各项政策的配合下,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工作能力,以便企业发展能够顺应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过璐璐.论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发展战略调整[J].中国高新区,(04).
[2]康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对策[J].中国商贸,(14).
[3]徐洪才.采取六大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国际比较之英国经验[J].经济研究参考,2011(37).
[4]刘桂梅,刘洋.破解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难题[J].宏观经济管理,(01).
篇8:基于扎根理论的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论文
基于扎根理论的华为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论文
【摘要】研究企业如何实施国际化战略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定性研究方法,以华为公司为例,以扎根理论为主导工具进行研究,得出华为公司基于领导者因素,通过国际营销战略、全球研发战略、人力资源国际化战略实现公司国际化,对其他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扎根理论;国际化战略;资料译码
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华为公司从一家很小的通信产品代理商发展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可以与国际同行巨头相抗衡的大型综合电信设备供应商,其国际化战略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华为公司国际化历程着手,在大量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探究其国际化战略及成功关键因素。
根据扎根理论注重目标企业的信息丰富度而非样本数量大小的原则,本文以华为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其国际化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一、资料收集与整理
本研究收集的个案企业资料主要包括:①出版的《狼说———任正非的感悟》,深入了解了任正非作为华为领导人对国际化战略制定与实施的观点;②关于华为公司的论文、评论、企业公告及言论等。对以上资料进行整理、整合、质证,以确保资料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状况,将最后待分析的资料正式命名为华为资料记录。
二、资料分析
扎根理论方法对资料的分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步骤,依次为开放性译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
1.开放性译码。开放性译码指将企业资料记录逐步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也就是根据一定原则将大量的资料记录加以逐级“缩编”,用概念和范畴来正确反映资料内容,并对资料记录以及抽象出来的概念“打破”、“揉碎”并重新综合的过程。开放性译码的程序为定义现象→挖掘范畴→为范畴命名→发掘范畴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概念到范畴的提炼操作尽量科学贴切,同时也为下一阶段分析做准备。为了说明开放性译码过程,对华为资料记录中部分资料记录的开放性译码举例如表1所示。
通过对华为资料记录的开放性译码分析,最终从资料中抽象出个20个概念和10个范畴。挖掘出的10个范畴(A1~A10)分别为全球化思维、危机意识、内部修炼、营销理念、品牌国际化、国际联盟、大投入、技术突围策略、全球研发体系、HR管理理念和方法、人才吸引和引进。
2.主轴译码。主轴译码是指通过运用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策略→结果这一典范模型,将开放性译码中得出的各项范畴联结在一起的过程。
典范模型是扎根理论方法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用以将范畴联系起来,并进一步挖掘范畴的含义。利用产生某个事件(主范畴)的条件、事件所依赖的.脉络(具体维度指标)以及行动者采取的策略,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该事件(主范畴)。
在主轴译码阶段通过典范模型共得到四个主范畴,分别为领导者因素(AA1)、国际营销战略(AA2)、全球研发战略(AA3)、人力资源国际化战略(AA4)。这些主范畴通过典范模型而构成,典范模型及范畴关系如表2~表5所示。
典范模型建构起了范畴与概念间的紧密关系,通过典范模型我们对主范畴有了更加全面、准确的了解,也展示了与企业资料的持续互动。
3.选择性译码。选择性译码是指选择核心范畴,把它系统地和其他范畴予以联系,验证其间的关系,并把概念化尚未发展完备的范畴补充完整的过程。该过程的主要任务包括:①识别出能够统领其他所有范畴的核心范畴;②用所有资料及由此开发出来的范畴、关系等扼要说明全部现象,即开发故事线;③通过典范模型将核心范畴与其他范畴联结,用所有资料验证这些联结关系;④继续开发范畴使其具有更细微、更完备的特征。选择性译码中的资料分析与主轴译码差别不大,只不过它所处理的分析层次更为抽象。
通过对10个范畴的继续考察,尤其是对这4个主范畴及相应副范畴的深入分析,同时结合原始资料记录进行互动比较、提问,发现可以用领导者因素、国际营销战略、全球研发战略、人力资源国际化战略这一核心范畴(AA)来分析其他所有范畴。
华为公司充分展现了实施国际化的主要战略,围绕该核心范畴的故事线可以概括为,在任正非危机意识和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之下,公司依托完善的组织建设和发展能力,借力一系列先进的国际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流程再造,主要从国际营销、全球研发和人力资源国际化等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核心产品竞争力、提升品牌国际形象,在全球范围构建起完善的核心技术研发体系,同时依托高素质的全球技术和管理人才体系实现价值创新。通过三管齐下的战略稳步实现华为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升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三、研究结果
根据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围绕核心范畴、主副范畴以及所有范畴和概念而构建的立体网络关系,可以得到研究结果,根据前述扎根理论方法的三重译码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领导人因素。华为国际化的成功离不开创始人任正非的功劳。任正非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提出“华为的冬天”,为华为未来发展之路指明了国际化方向。同时,他不惜重金,邀请国际著名咨询公司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发等全方面提供帮助,修炼内功。如同一个强大军队离不开一个伟大的将军一样,任正非带领华为走向国际,功不可没。
2.国际营销战略。创造性地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从电信发展较薄弱的国家“下手”,步步为营、层层包围,最后攻占发达国家。同时,通过巧妙的营销推广策略和国际绿色经营来宣明它的品牌潜力和提升国际品牌口碑,并依托动态市场联盟和标准联盟扩大其在电信行业的影响力,逐步树立起行业主导者的形象,在竞争激烈的电信市场站稳了脚跟。
3.全球研发战略。以技术大投
入为基础,通过海外研究所的逐步建立,依托技术联盟合作,全面实施研发全球化战略。依靠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品的系列产品保持核心技术优势,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在购买国外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创造,构建自身特有竞争力。
4.人力资源国际化战略。华为
在绩效管理体系和薪酬体系上力争与国际接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国际化。同时在瑞典、美国等地成立的10多个研究所中,吸引了海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并通过本地化政策实行各个领域的全球同步开发和协同作战,逐渐成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篇9: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之现状论文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之现状论文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银行的并购浪潮愈演愈烈。国际大银行之间不断 “强强联合”或“兼并收购”,其旨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以降低成本,实现全球拓展,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一席发展之地,其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选择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势在必行。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国际化 金融全球化
一、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动因分析
1.商业银行国际化是我国商业银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一直处于国家垄断地位,尤其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为代表,近几年来,我国不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商业银行业也不例外,我们希望能够建立积极主动、灵活高效的市场竞争和金融服务体系,降低银行的国有垄断程度,促进银行之间的竞争,提高银行业的效率。而商业银行国际化实际上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内容之一,是市场化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商业银行的全面国际化进一步推进,在国际银行业务中引入竞争机制,这会促进和加速我国银行向市场化的转变。
2.商业银行国际化是我国商业银行业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需要。
外资银行机构的进入给中国银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主要有三大方面:
(1)市场转移的挑战。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对中资银行的垄断地位形成巨大冲击,外资银行将凭借完备的商业银行服务功能与中资银行展开激烈的优质客户争夺战,使得国内银行机构的市场份额相应缩小。
(2)资本外流的挑战。外资银行的进入会使国内货币资金首先以本币形式流入外资银行机构,同时外资银行机构进入中国国内市场业务,客观上可促使本币资金兑换为外币资金,随后出现资金从国内银行体系的流出。
(3)人才流失的挑战。外资银行拓展中国市场,会以优厚条件吸取大量高素质人才,结果会使中资银行的业务骨干流失。
鉴于以上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深化金融改革,提高中国金融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扩大业务范围和客户基础,运用新产品和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学习和掌握外国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金融创新产品,合理的选择和培育优秀客户,促使资金流向更为合理,提高金融效率,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审慎会计制度,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3.商业银行国际化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我国进出口交易额迅速增长,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为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提供结算、外外汇买卖、互换交易、风险规避以及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出口产品售汇等业务提供广泛的服务。
在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经济的大循环的背景下,要求我国的银行必须紧紧地跟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银行经营模式选择不利于进行国际化发展。银行的经营模式分为分业经营和混合经营两种。分业经营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分离,第二个层次是指金融业中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子行业的分离,第三个层次是指银行、证券和保险各子行业内部有关业务的进一步分离。我国则采取此经营模式。分业经营不利于银行进行公平的国际竞争,尤其是面对规模宏大,业务齐全的欧洲大型全能银行,单一型商业银行很难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混业经营容易形成金融市场的垄断,产生不公平竞争;过大的综合性银行集团会产生集团内竞争和内部协调困难的问题;可能会招致新的更大的金融风险。
2.业务品种少,种类单一。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较窄,长期以来高度依赖于存贷款业务。在我国各商业银行目前的总收入中,利息收入所占的比例大部分都在90%以上,而数据统计显示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非银行收入能占据银行总收入的40%以上。反观我国,各家商业银行目前从事的非利息收入业务主要集中于加工业务,如支票加工、资金转移、信用证托收、经纪代理等,其他类型的业务,包括交易业务和咨询业务办理得很少。虽然在非利息收入业务的起步阶段一般以加工业务这种最基本的业务为主,但决不能完全局限于此种业务。我国银行非利息收入业务是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起步的,应有较高的起点,不应再完全重蹈其他国家银行的覆辙。虽然银行办理非利息收入业务目前受到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但应尽力实现业务种类的多元化。
3.人才严重缺乏。银行从事非利息收入业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此种业务的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银行之间非利息收入业务竞争的'胜负,主要取决于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状况。相比之下,外国商业银行走的是一条重人才、讲效率的经营之路。外资银行机构非常注重人才的选用,它们往往为了业务的扩张,市场份额的扩大,不惜以高薪挖掘一些素质高的优秀人才。
4.资本金充足率低,不良贷款比例高。由于我国业务品种少,种类单一,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收入较低,实际资本金充足率不符合《巴塞尔协议》要求,资产质量不高,盈利能力较差。这在客观上限制了我国银行的竞争能力和业务范围,影响我国的国际化发展。
5.服务手段落后,金融产品单一。外国商业银行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实力雄厚,有发达的国际业务网络,先进的技术设备,电子化程度高,资金调拨灵活,同时,发展理论比较完善,金融创新意识强,能够广泛采用国际金融领域已有的创新成果,服务意识强。与之相比,我国银行服务手段落后,效率低下,又缺乏创新和服务意识,金融产品比较单一。
三、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方略探析
1.在现有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提高我国商行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尽管我国大多数大型商业银行都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并且随着引进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和公开上市,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风险控制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盈利能力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产品创新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等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之处。特别是,我国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金融创新的环境不够理想。我国的大型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在发达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控股公司等来学习、借鉴、模仿它们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反过来再来促进或带动国内的金融创新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2.拓展业务领域,加强涉外业务,开辟海外市场,实现经营的多样化和全能化。尽管分业经营有利于保证商业银行自身及客户的安全,阻止商业银行将过多的资金用在高风险的活动上;有利于抑制金融危机的产生,为国家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混业经营使银行可以兼营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业务,可以加强了银行业的竞争,有利于优胜劣汰,提高效益,促进社会总效用的上升。在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混业经营已成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商业银行应未雨绸缪,积极进行混业经营制度设计,逐步推进混业经营,提高金融企业的竞争力。
3.积极稳妥引进和利用外资银行,扩大与外资银行的合作。我国应扩大外资、合资金融机构设立的范围,增加外资、合资金融机构的种类,既可以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竞争压力,又能使我国金融机构更进一步、更好地学习国外金融机构先进的运作和管理方法,以加速我国金融业人才培养,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在管理上走向国际化。
4.拓展业务领域的同时,培养国际银行业务人才。我国的银行收入构成中,利息收入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比例,非利息收入的比重有待迅速提升,这就需要我国商行在发展国际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优化我国银行资本的结构。同时,培养一些国际银行业务人才,并尽可能地引进国际人才,在增加业务面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这很有利于我国商行国际化业务的发展。
5.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业务网络的同时,逐步建立自己的海外金融活动网络,面向国际市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具有后发优势,能够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本身就要求我们必须能够“引进来”。同时,我们还要大胆地“走出去”,要通过建立自身的国际业务网络结构,能够在国际贸易伙伴国和一些投资比较集中的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代理处等,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打造自己的特色,促进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
6.构建国际化的银行金融监控体系。在银行国际化的同时,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也在进一步加深,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不利于整个世界的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这就要求在银行的日常经营中需要母国和东道国的共同监管,构建一个国际化的银行金融监控体系。
四、结语:
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化进程中依旧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在金融创新不断,金融风险加大的今天,我国在商行国际化中依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田智哲:商业银行科学领导与管理实践[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罗杰斯:商业银行的未来:组织机构、战略及趋势[M].新华出版社,
[3]罗明忠: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供求及其均衡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
[4]赫弗南:商业银行战略管理[M].海天出版社,
[5]曹凤岐: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创新[M].中国金融出版社,
篇10:我国技术标准国际战略研究
我国技术标准国际战略研究(1)
1背景 1.1国际标准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 (1)经济全球化使国际标准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 者:王金玉 作者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100029 刊 名: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ISTIC英文刊名:WORLD STANDARDIZATION & QUALITY MANAGEMENT 年,卷(期):2004 “”(1) 分类号:F2 关键词:篇11: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张俊科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第07期
摘要:在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经营战略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在这种背景下,首先探讨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并从蓝海战略理念入手,探讨了运用蓝海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项,以求为我国企业更好的开展各项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企业 可持续发展 战略 内涵 蓝海战略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所强调的“追求现今世代的幸福,不应牺牲后代子孙进行发展机会”的内涵,在1987年被提出来之后,虽受到世界各国广泛的重视与支持,但目前看来所有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却均显示出:人类的发展似乎离“可持续”的目标越来越远。经济、社会、环境的同步发展被公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从企业视角来看,如何既能维持自身的长期获利,又能满足各界对于企业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殷切期盼,是现今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本文尝试对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力的经营战略进行分析。
在市场化的经济浪潮中,市场形势变化非常迅速,企业竞争异常激烈。此时,企业不能以生硬不变的'经营战略来应对市场形势的变化,而是必须做好应对措施,根据环境的变化随时作出调整。与之相同,管理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也必须综合考虑各种情况,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而随时调整。在市场化的浪潮中,必须保持足够的灵活性,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随时更新,随时调整,这才能够使企业跟上时代发展和行业进步的步伐,在竞争中找准自己的地位并有所发展。经营战略涵盖的范围也很广,所有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所作的行动,都可以包括在内。好的经营战略还需要正确的运用,这样才能发挥其作用。企业的经营战略活动并不是一项单一的事情,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从多个方案中选出最优化的方案,要实现经营战略的正确运用,必须考虑以下三点:必须要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各项活动,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必须要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和敏感性,当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由于未来出现情况的不确定性,企业必须制定柔性化的经营战略;由于环境不确定性能够随着信息的获取而减少,因此要及时对所得到的环境信息加以分析,并做出反应。
二、运用蓝海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产业蓝海”是所有企业共同追寻的目标,其确保企业能够从低度的竞争环境中获得生存。因此,不断寻找“产业蓝海”也就成为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蓝海战略”是指创造没有竞争对手的新市场空间的能力。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
篇12:解析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解析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为中国经济真正融入全球一体化,融入到世界经济的主流从而真正进入世界市场,提供一个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中国企业面临着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此时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将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作 者:邵婷 作者单位: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刊 名:沿海经贸 英文刊名:COASTAL ECONOMY AND TRADE 年,卷(期): “”(7) 分类号:F27 关键词:篇13:国有施工企业重组战略研究论文
国有施工企业重组战略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建筑业及国有施工企业现状的分析,发现国有施工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生产率低下、经营不善、业务单一等问题,通过正确的重组施工企业不但可以脱离困境而且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并实现强强联手,本文论述了国有施工企业重组的优势和过程中应遵守的原则,企业重组的模式以及企业重组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国有企业重组战略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西部大开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商机,国内建筑行业得到飞速发展,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中国建筑业实现总产值7.59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63亿元,同比增长51.7%;实现施工结算收入6.99万亿元,同比增长24.6%;新签合同额8.49万亿元,同比增长33.9%,建筑行业的繁荣给国内施工企业带来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一、国有施工企业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大型国有施工企业大多成立于20世纪50至6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基本完成了公司制的改造,大多建立了母子公司体系,呈现出集团化的组织特征。大型国有施工企业业务多以工程施工为主,同时又兼顾多个产业的经营,大型国有施工企业的营业额在不断刷新中。
根据12月公布的“中国承包商和工程设计企业双60强”显示,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位列“中国承包商60强”的前三名,其中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的总承包营业收入达到了3555亿元人民币。
国有施工企业已经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扩大内需及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着建设队伍的膨胀和外国公司的进入,中国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而中国建筑业,特别是国有大型施工企业,由于它自身存在的内在原因,缺乏应有的竞争力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应有的活力,并且存在经营效益低下的情况。在原有体制形成和下长期积累的弊端在企业走向市场时全都暴露出来,目前施工企业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急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国有施工企业的生产率低下。虽然国有施工企业在营业额及企业规模方面并不逊色于西方国家,但是我国国有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生产率低下的问题。据估算,的从业人员已超过5000万人,相当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建筑业从业人员的4.5倍,但我国建筑业的年产值却只有美国建筑业的五分之一。
其次,经营效益低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建筑业一直是微利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不允许它提取2.5%的法定利润。这种情况极大的影响了中国建筑业的发展,加大了与国外建筑业企业的差距。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建筑行业进行了多项改革措施,但是效果甚微,并没有增加产业的收益,整个产业的经营效益仍在不断下降。
再次,国有施工企业存在经营结构单一与业务领域狭窄的问题。如果只将业务集中于工业建筑、路桥等业务领域企业很难形成品牌效应与规模经济。与此相比西方国家的建筑施工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由单一的经营结构逐步向国际化、跨行业,集团化发展。一些有实力的大型国际承包公司开始将业务由建筑业拓展到了钢铁、汽车、金融等行业形成一个多元化的集团公司。集团化的优点在于它能加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物资供应能力;
跨行业发展加强了企业承受经营风险的能力;国际化发展使企业的业务由国内延伸到了国外市场。国外的建筑施工企业通过拓宽业务领域极大的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以上问题,中国的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进行一场彻底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企业重组无疑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二、国有施工企业重组的优势
中国施工企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传统的建设安装业,石化和交通工程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但是高新技术工程合同明显偏少,工程承包的区域也主要集中在非洲等欠发达地区。我国施工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上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弱,市场占有率较小。这就要求我国施工企业要积极进行重组并购,从而扩大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如果条件准许还可以实施跨国并购或者建立中外合资企业。
企业重组主要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通过企业重组可以有效地扩大企业的规模,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企业重组是施工企业开辟另一行业市场或区域市场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拓展业务范围;
第三,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剥离低效资产,购买高效资产,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技术水平;
第四,企业可以进行资产重组,由银行将企业的债务转化为股权入股,这样做可以使施工企业的工程收入转化为利润,为企业解决债务问题。
为了促进企业的改革重组,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关法律。主要由《证券法》、《公司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收购法》和《股票交易与发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构成。有了国家相关法律的支持企业重组将会在一个更加规范和安全的环境中进行。
三、建筑业施工企业重组的战略理论分析当前的市场环境促使施工企业走向重组的道路。自从我过加入WTO后,加速我国建筑市场的国际化步伐。建筑市场的国际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建筑企业开始走出国门面对更加广阔的国外市场以及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国外的大型承包公司开始逐步进驻我国建筑市场。根据相关规定加入WTO后三年内允许外国企业在中国成立合资、合作企业同时也允许外资企业在中国成立独资企业。外国施工企业具有许多我国企业不具备优势,主要体现在抗风险能力强,技术优势明显,资金雄厚等方面。与外企合作无疑可以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很大帮助。
为了确保企业重组走向正确的道路,应以企业是否得到发展,企业职工的利益是否得到保障,作为衡量企业重组是否成功的两大标准,因此企业重组应遵循以下三点原则:第一,企业发展原则。坚持有进有退,对于二三线房地产市场等有发展前景的业务,加大资金的投入,把有限的资金引入企业的优势业务中,同时要注重企业的品牌发展。在重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企业业务的延续性。在保持现有市场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市场空间。
第二,企业资产稳定原则。在企业重组整合过程中,要严格遵照相关法律和政策要求,尤其要做到合法规范的处理企业资产,要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第三,职工的稳定原则。在企业重组过程中,对于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最大限度的做到专业对口使其能够到各尽其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对于普通的职工,要实现平稳过度保持队伍的稳定性。
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能确保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职工的利益。
在企业重组时主要有横向重组与纵向重组两种模式可供选择。其中横向重组是指具有不同专业特色、业务涉及不同市场领域的施工企业的重组战略。而纵向重组则是在工程建设前期或者运营阶段谋求发展机会时采取的重组战略。
横向重组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业务集中度高,企业的优势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可以培养专业特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不足之处是建筑施工企业大多规模较大,行业风险性极高,同时在施工企业之间的存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横向重组难度很大。而纵向重组模式的优势在于:企业对于自身的核心业务较为了解,业务相对比较集中,上中下游业务一体化的资源整合度和协同作用高,通过中游施工企业的内部整合,可以为客户提供完整的项目建设解决方案,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重组模式与形式,来实现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建筑业施工企业重组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兼并。在施工企业收益不理想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兼并来充分发挥其潜在能量。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曾下发文件,对于财政困难的企业在被兼并后,可以免除原有的银行利息,由此引起的损失在坏账准备金中冲销或者记入当期成本中。根据有关部门的预算,按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兼并的企业,相当于免除债权人30%的债务。由此可见,国家希望通过动用国家银行的净资产增量,来帮助企业减少历史包袱。
第二,中外合资。我国国内建筑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加上我国应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的加盟,建立中外合资的施工企业有一下两个优点。一方面,入股过程中我方的资产能得到充分的估价,这样做可以使存量资产转变为增量资产,可以用这部分的投资收益去解决企业中原有的债务问题。这样做既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同时通过对职工的分类分流,又可以增加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我方可以将企业里营业能力较强的资产投入合资企业,而将有问题的不良资产留在原有企业中。这样做可以使原有的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资产在新的.环境中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提高了使用效率。
从下面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中外合资企业的优势。
克瓦纳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工程和建筑公司之一,它的前身是挪威的一家石油服务公司,通过兼并曾是全球最大的国际承包商英国特法佳公司,克瓦纳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承包商,并将总部移到英国伦敦,成为一家英国和挪威的合资公司。
5月,出于对中国市场业务的需要,克瓦纳公司出资12500万元与杭州发电设备厂共同成立了名为克瓦纳(杭州)发电设备有限公司的中外合资企业,在公司组建后,克方对中方相关人员进行不定期培训使其熟悉相关项目国际化的运作方式。对中方的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在中方需要向外拓展业务时,克瓦纳也可以帮助中方加快国际化的步伐。这种外国承包商与中国业主之间的合作关系,既可以很好的为业主充当技术顾问,同时又可以使得承包方更好的了解中国客户的需求。对于克瓦纳公司来说他们拥有了完全符合自己要求的中方合作伙伴,中外双方建立了一种长期的相互依赖的合作伙伴关系。
第三,企业与银行合作。银行作为向企业提供资金的债权人其利益与企业经营状况息息相关,企业如果经营不善而导致破产,银行将蒙受巨大的损失。施工企业可以将自己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与银行的资产优势相结合。银行将企业的债务转化为股权入股。这样做可以使施工企业的工程收入转化为利润,从而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的脱困。其中债转股是指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控股(或持股)与被控股关系。一旦建立这种关系之后银行将会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债务问题。
通过以下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与银行合作的可行性与优势。
9月2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与北京建材集团共同签订了北京水泥厂的债转股协议书。北京水泥厂是日产吨的大型国有企业,但由于早先曾向中国建设银行贷款5.1亿元人民币,到末本息总额已达9.68亿元。沉重的债务负担,使得北京水泥厂的生产经营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困境。193月,国务院批准组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帮助北京水泥厂剥离、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作为推动国企改革的试点工作。信达公司将债转股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债权转股权,帮助水泥厂盘活不良资产,实现企业的扭亏为盈。北京水泥厂自年就开始盈利。起,年利润在两千万元以上。资产负债率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七点七。同时,企业通过剥离不良资产,成立了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新的企业制度,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走上正轨。
由此可见,通过实行与银行合作的资产重组是企业解决债务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改革的日益深化,十五届四中全会确定了20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国有施工企业由于长期面临低生产率,低收益以及狭窄的业务领域等问题,要求企业必须走改革的道路。
企业重组是企业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重组企业可以甩掉长期挤压的债务问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增强企业的品牌效应。我们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做好企业的重组工作,让国有施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建筑业乃至国民经济改革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尚耀华,金维兴,《中国建筑业的战略选择———基于价值链理论分析》,建筑经济,月
[2]王芳,《中国有企业重组实践之探讨》,现代商业,26期
[3]孔靓靓,《企业并购重组合理性分析》,现代商贸周刊,2010期[
[4]张留奇,《浅谈国有企业重组,现代经济信息》,年08期(作者单位: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篇14:浅谈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的政策论文
中医理论和中药产品缺少创新,过度开发和低水平生产现象严重,市场供求关系极不正常。这不仅直接影响和危及有关厂商、药农及中医药从业者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为我国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建立一套比较科学的发展战略。
国内市场
在国内中医药市场的培育和开发方面,应由政府主导积极支持和扶助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培育和市场发展。就现实情况而言。中医药的广泛应用可以部分解决国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同时可以部分减少国外医疗器械和药品的进口,相对解决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的矛盾。
(一)由国家立法将中医药治疗、保健正式纳入国家医疗保健范畴。由政府主导形成与西医、西药平等的国内市场环境
我国广大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条件有限,国家高成本投资引入的医疗设备、材料等资源相对有限,而农村作为我国人口结构的主体。较难享受到该部分医疗资源的服务。即便有条件也很难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支出。同时,广大农村对中医药的接受和普及程度又相对较高。随着我国将农村人口逐步纳入国家医疗保健统筹的实施,全面采用中医药医保方式的可操作性更强。
(二)为了鼓励中医药学防病治病,降低医疗费用,缓解“看病贵”问题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将考虑把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将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治疗性制剂纳入基本医疗药品目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至少有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本行政区域内中医药工作。以解决实际问题。
(三)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给予必要的补贴等倾斜政策
对于各医疗卫生机构积极采用中医药进行医疗救助的,政府应适当给予财政补贴;对中医药生产企业。国家应给予必要的减免税优惠;专门从事中医药教学及科研等部门,国家应加大投资和扶持力度。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锦集14篇)】相关文章:
会计毕业论文题目2023-10-09
城市商业银行品牌的营销论文2023-05-14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题目2024-02-02
港城一体化战略分析的论文2022-05-07
毕业论文答辩自述2023-05-26
物流专业论文2023-10-13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2023-10-08
工商企业管理的经济法课程设计论文2023-10-25
对外投资论文参考文献2024-05-07
会计毕业论文的范文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