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时间:2022-11-09 09:02:26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精选13篇)由网友“风麟天下”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浅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欢迎阅读!

浅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篇1:浅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浅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我们总能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上,部分优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的“主角”。而大部分学生则是学习的“配角”。因而在同一堂课上,天赋高的学生往往比天赋低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显然,这种现象与新课程理念是相违背的。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在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这种学习方式是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成员通过合作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当然,我们也有很多教师都充分地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也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它强烈的冲击着课堂的有效性学习。像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我在课堂上也组织过无数次,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合作之所以是真正教育的精神元素之一,就因为合作的品质是个体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质,是融洽、温暖、和谐的良好的精神生态的不可或缺的品质。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的品质,是真正教育的当然要求。合作意味着个体社会性的发展,意味着学会放弃、退让、隐忍、妥协,学会了推己及人,学会了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学会了对他人移情性的理解。为此,我想借此机会简单阐述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组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选好组织者

“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战。”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选好小组长是首要条件。当然,小组长必须慎重选择。

首先,小组长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其次,小组长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最后,小组长还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样,他才能在组织组员进行自主探索时如鱼得水。当然,在一个班级中有十来个四人小组,选出的小组长不可能个个都是三者皆具备的学生,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必要的指点。(如初二(3)班的郑丹、吴景芳、刘文军等同学就能胜任小组长这一职务。)

二、分配好伙伴

伙伴的分配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根据座位来分的;有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的;还有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来分的。但是,无论采用那种方式,我们都应该关注到: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也有着不同的潜能.当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对组员进行交叉分配,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困生良好的带动作用。如在上《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我提出要能正确译讲全文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的完成对于优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但对于学困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才能使大家都能达到这个目标呢?于是我在学生自主翻译的基础上,采用了交叉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学习,通过优生的带动和督促,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达到这个目标。当老师进行反馈检查时,看着他们一双双高举的手,我感受到他们的自信;当我听到郑丹极力推荐柳良明翻译的声音时,我听出了她是多么的兴奋,她因为帮助同学学习而兴奋。

三、建立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我们班的小组合作是这样规定的: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当然,合作的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也要因文制宜。就如在上《石壕吏》一文时,我提出了复述全诗内容的目标,为了有效的实现这个目标,我在学生自主复述的基础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并提出了如下要求:每一小组指定一位同学进行复述,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针对那位同学的复述内容作出相应的补充和纠正。

尽管组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时花的时间会长些,但我觉得这样很值的,毕竟,课堂是属于所有的孩子的,我们应该为每一个孩子着想。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是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情感交流的重要方法。我坚信: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实践,充分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潜力,就一定能让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上开花结果,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篇2: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当合作走入课堂,成为课堂学习的重要理念后,合作学习方法不断涌现。如何组织小组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对此,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希望与同仁分享。

一、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1.小组的划分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我将班内的52名学生分成8个合作小组,1-4组每组8人,5-6组每组10人。

2.小组的建设

(1)组内的划分:为了实施真正的合作,还要缩小规模,小组内再划分为A,B两个小组(以4人一组为主),实施组内竞争;在此基础上我还推出2人小小组的合作形式,即根据学科成绩好坏,取长补短,实施优略互补,成立的2人互帮互助小组,为后进生谋求出路。这样就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合作组(大组8人、小组4人、小小组2人)。小组一旦建立,一段时间内要保持稳定,一般不作调整。

(2)组长的指导:组长是小组的灵魂,是教师的好帮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组长:①如何调动、保持全体组员的积极性;②如何把握激励组员的时机;③如何组织实施小组的合作学习;④如何推荐汇报交流的代表;⑤如何对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方法、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⑥如何以身作则、全身心投入小组工作。

(3)起好组名:学习小组的命名源于小组成员,凝聚着小组全体成员的智慧,体现了他们对学习、生活的共同认识和向往。我以为,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在小组的命名上多下功夫,力争在命名上就体现出小组特色。例如:3组起名为星耀(群星闪耀之意),可组徽画着杂乱的几颗星,我建议他们:要画8颗,一大两中五小,大的代表组长,两颗中等的代表小组长,其余五科代表组员,而且要画成扇形,象征着小组的团结与和谐,人人努力发光。

(4)合理分工:做到“两个明确,一个到位”。一是明确小组合作的规则与方法,使学生能合作,会合作;二是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设立了七个岗位,分别是:仪容仪表;学习态度;文明礼仪;纪律素养;劳动卫生;爱护公物;体育锻炼。每组组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报岗,对全组其他成员实施管理。最终实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一个到位是指及时将合作学习评比结果在固定展示台上公布。

二、以评价为保障实施动态管理

1.学习方面评比周最勤奋团队

(1)出勤与学习。

早晨到校排在前15位且认真学习的学生,每人次加1分;迟到一次扣2分。

(2)课堂上的学习。

①解答问题积分制。对学生“劳动成果”按照设定好的加分制度及时记录,每节一记录,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总结结果要及时上评比台,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不断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出于对学生的尊重,根据前面划分的组号,一号解答问题正确加1分,8号解答问题正确加8分。这样有利于调动后进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②“订正对方”加分制。经过一段的实践探索,一些问题令老师们困惑。课堂上,老师将本节内容分成若干“板块”由各小组分工完成,这时就出现了小组成员只关注本小组的探究内容,对其它小组的内容漠不关心,更有甚者,在小组成果展示时,许多学生不知其它小组展示的内容,课堂实效大打折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是要注重预习内容的分工。在预习课的前期,没有分工,教学的全部内容也是全体学生预习自学的内容。到预习的后期,小组再重点突破若干“板块”。二是要在展示课堂上,每个小组展示的内容是其他小组评价的内容,凡指出一处错误,扣除展示小组1分,加到指正的小组身上,如果别的小组还有更加科学合理的`解释,根据“学术价值”进行加分。这样一来,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关注其他小组问题程度加强了,课堂效率明显提升。

③“创新性答案”奖分制。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们都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采取发散思维方式创新性地整合答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对于角度新又简洁的答案给予加分奖励。创新性答案给小组加5分,有新意的答案加3分,照本宣科式的答案加1分。

(3)课下作业完成情况。

被老师点名批评不完成作业或不认真完成作业,每次扣4分。

1.以上得分记录周末由学习委员汇总,得分最高的组获周最勤奋团队。

2.纪律方面评选周最守纪团队

3.卫生方面评选周最卫生团队

4.整体方面评选月金银牌团队

5.注重精神激励和奖励

精神需求的本质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我在合作小组运行中,一方面进行月量化考核以及年中量化考核,并记入学生档案,更重要的是通过校讯通家校平台,告知家长,还利用班级及学校板报对优秀学习小组的成功经验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的良好氛围,并通过发奖状或喜报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良好的精神鼓励或奖励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使学生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更能增加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

实践证明,科学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才真正能促进班级学业成绩的全面提高,提高学生倾听、思考、表达、反思等各种能力,使学生受益终生。

篇3: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活动的组织往往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层面上,没有达到同学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探究的效果。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预定的目的,下面我结合日常的教学谈点自己的体会,不足之处恳请在座的能给予指正!

一、如何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在组织交流活动时我们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个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它必须要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求同存异、相互促进。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的同时,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蕴含着集体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当我们一句激励的话语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逐渐产生;当我们的教育评价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他们的团队精神也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一组的成员在讨论问题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一定会很成功!”

“你们小组的成效如何能否向大家汇报一下?”(让学生汇报结果是代表一个群体的意见,小组成员一定会引以为荣,也一定会认真聆听,还会做好补充的准备。)

“老师发现,张悦同学在回答问题时遇到了困难,小组的其他同学都来帮她,使他们小组的同学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让我们为他们贺彩!”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演示演示这个过程?”

……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就是需要我们这样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而且还要教会他们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更好地激发他们集体的荣誉感。

二、如何对合作学习予以必要的指导

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尽管我们在课堂上安排了一些合作学习的方式,但学生除了在小组中很无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外,并没有产生较深入的合作成效。为什么会导致这些因素产生呢?

我认为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把自身融入到其中去,把自己游离于合作群体之外,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和指导,不知道他们正需要什么,遇到了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自己要转换转换角色,蹲下身子去与学生交往,把自己当作小组长或小组的成员,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给学生一些示范,给他们一些切实的感悟和体验……

其次是,缺乏得力的组织。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能很快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策略,能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组织好大家有序地开展活动,调动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能对合作学习的成果作简要的总结和评价。

最后,我们还要不断地通过示范、引导,使小组成员逐步体会到,在参与小组活动时,除了主动发言、积极协作之外,还要学会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深入思考并提出合理的建议。通过这些过程使学生意识到,在别人的启发、引导下,自己思维、灵感等技能就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逐步的锻炼和提升,学生们合作学习的欲望就会更强烈。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可以采用“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这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第一步,自己先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有哪些问题要和大家一同探讨的。

第二步,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在小组内谈一谈自己学到了什么,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共同讨论,要注意倾听和思考别人的看法。

第三步,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汇报学习结果。

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我们要不断深入各个小组,帮助小组长组织、协调,鼓励小组成员参与、互动。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既能对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调控,又能使学生明白,在本次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承担的角色是什么,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何展示自己、关注他人,与同学相比,我还存在哪些不足……

我们只有在学生自己明白了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才能更好地合作学习的前提下,才能在小组活动中努力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才能更有序、更有效地进行。

三、如何把合作学习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

我们大家都明白学校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常常需要综合运用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教学中我们时常会提出探究问题后便急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样就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使他们体会不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再者是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就马上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要么是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参与,要么是乱哄哄一片,不着边际,不切要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安排与没有安排一个样,活动后的效果不理想,我们还得回到原来提出问题时的环节重新引导,这样往往是事倍功半,既浪费了时间,又让学生失去了信心。

通过教学的体验,我体会到教学的设计只有通过必要的引导和围绕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成效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四、如何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机制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都比较多地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学生的交往共处、合作探究能力并没有得到很有效的培养,究其原因,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没有认真思考哪些内容、哪个环节适合合作学习;二是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六人小组、师生合作等)合作学习;三是,怎样指导和调控学生的合作学习。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抓住一些有利的契机,适时组织合作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当学生人人都想参与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组合作。

有时候,哪怕是安排单一的学习活动,如给汉字组词、词语接龙、朗读优秀作品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都有表现的欲望,但教学中又不可能给每个学生在全班表现的机会,这时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既给了大多数学生实践的机会,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他们的表现欲得到满足,还有利于我们从中了解到一些相关的教学反馈,适时调整课堂教学。

2.当急需要与人沟通的时候,安排合作学习。

教学活动如果真正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如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的心灵互动,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与人交流沟通的强烈愿望。他既想让同学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同时也想了解别的同学的所感所悟。这时如果及时安排他们在小组内交流,必然能营造出探究的氛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当需要协作完成的时候,及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有些教学内容,本身就蕴涵着很强的合作学习的要求,如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等。这时我们如果抓住契机,适当安排小组活动,必然能取得好的效果。还有些教学内容,学生一个人操作,单调重复,费时低效,也可以小组活动协作完成。学生在协作完成的过程中,不但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感悟和体验,也使合作、交流、共处的能力得到培养。

4.当学生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帮助时,安排小组活动。

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必然会造成不同的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在一个班级中,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有些可能会产生较多的困难。如果这些困难都要我们去帮助他们解决的话,一是没有过多的时间;二是效果也不如小组合作的提醒和帮助更感性和易于被学生接受。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小组同学之间的启发、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他们中间所蕴含的潜能就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掘,有时还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如何通过适时的评价促进小组发展

对小组的成长来说,及时恰当的评价非常必要。在小组的使用中,我们要注意给各个小组相对均等的参与机会,对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面向各个小组的评价,也就是我们要给他们建立“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评价机制。对小组合作成效的反馈,要立足于发展的原则,使学生明白,自己小组的活动与其他小组相比存在着哪些优、缺?让他们明白该保留什么,改进什么?使老师的评价成为学生更好合作学习的动力。

总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如何通过组织学生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的课题,所以我们要主动投身到这项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去,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探究,走出一条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之路。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篇4:如何进行“小组有效合作学习”

我们学校开展小组有效合作学习三年多了,三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老师们积极转变观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成了学生的乐园,学生愿意学习。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学生的及格率得到明显提高,下面我就将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操作要领给大家作以介绍,咱们一起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小组有效合作学习?对于这一问题大家只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将此工作搞好,才能不断创新。对于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我是这样理解的:咱们过去的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思维随着老师走,学生不思考,也不敢思考。对于一个新问题,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千篇 一律,一个答案,一个模式。有一个外国专家到中国来调查我们国家青少年学习情况。到幼儿园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小朋友你们看这象什么?皮球、气球、月亮、脑袋、汽车轮子、苹果。。。答案千奇百怪。他们天真无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而他到了小学、初中,问同样一个问题,学生们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圆。学生们的思维不敢想象,也不会想象。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创新精神,正如大科学家钱学森感叹到:我们国家怎么了,怎么就不能培养出来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可喜的是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国家开始了课程改革,开始了课堂改革。我们学校领导意识超前,紧跟时代步伐。特别是黄校长、许校长特别重视课堂改革,组织大家多次到清徐二中、恒水中学参观学习,向人家学习、向人家取经。不但走出去,还把人家请进来,让人家传经送宝。我们边学习,边实践,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了小组有效合作学习这一课堂模式。我们学校实行小组有效合作学习以来,各门学科的合格率明显提高,大家有目共睹。学生们的能力、素质得到了提高,可以说是后劲十足。据我了解去年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应当是高二。康杰中学到高二全校成了一个火箭班,班里有50多人。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就有5、6个。况且我们的中考前5名去了省实验中学。是的,小组有效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创新。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小组有效合作学习有哪些环节,关键有三个环节。一、学生自主学习。二、小组交流、讨论。三、学生上台展示。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第一个环节,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只有自主学习到位,以后的两个环节才能保障。那么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呢?咱们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态度都不同。大部分学生不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指导,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摸索、自主学习也就是预习这个环节最好放到课堂上比较好。以前我们也尝试把预习放到晚上,让学生在家预习,可是效果不是太好。课堂上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我是这样想的:课堂上先让学生把整节课的内容认真从头到尾看一边,看的过程中学生要拿上笔,把重点内容、重点句子、疑难的地方、看不明白的地方用笔画起来,圈住。等小组讨论时进行交流讨论。特别注意的是让学生不看书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本节课的大体内容说一遍。例如:八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从题目来看重点词是探索,让学生用笔圈住。那么为什么要探索勾股定理,也就是说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这个学生要用心体会。既然勾股定理有用那么就要探索、就要研究勾股定理,书上有探索的过程。活动一:画三角形,用尺子测量,计算平方,找出平方之间的规律。活动二:在方格纸上数格子看看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这里学生探索起来有困难,但是只要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能知道干什么就行。探索完以后得出结论勾股定理。最后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的内容学生要能自己叙述下来。待学生把整个内容看完后,把学案发到学生手中,根据学案的指导完成学案。以前学生在自学时对本节课没有一个整体概念,就事论事,成了填空,回答问题。仅仅完成学案为目的。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闲着,老师要到学生中去,指导学生自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个别自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及时了解学生在自学中的遇到的困难,以便在师生互动时给予点拨,做到心中有数。

小组交流讨论。我的理解是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交流,再一个是讨论。这个环节是给组内每一个成员展示自己的机会。交流就是学生把自己的自学成果在小组内给其它同学展示,简单一些的问题组内的5号、6号同学给大家说少稍难一点的问题组内的3号、4号同学讲,有难度的问题1、2号同学讲,总之,组内的每个同学都必须发言。都必须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讨论就是大家有争议的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有不同的答案,这个时候就需要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疑难问题小组内能解决的小组内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等课堂展示环节解决。这个环节中,小组长是关键,小组长必须是一个组内管理力强,有一定威信的同学来担任。小组交流的时候,老师也要深入下去,深入到小组中去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老师要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员,不能把自己和学生分割开来。

学生展示。这一个环节,我是这样理解的:让学生上台展示有以下好处:1、学生代表自己的小组把本组的学习成果展现给大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学生上台展示能锻炼学生的胆量,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学生如何进行展示?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下对上台展示学生的要求:1、展示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2、声音要洪亮。3、必须有以下语言:“我是第几组几号同学,我现在给大家讲解第几题。”“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还有没有补充的”“谁还有不同意见,不同见解”。“老师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如果有别的组同学给自己纠正错误。可以说“谢谢某某某同学,我以后会记住的”等等。展示那些内容:这要根据本节课的具体情况来看。如果说:本节课学生的疑难较少,那就把学案上的内容让学生展示给大家。如果说:本节课的难点较多,那就让学生把重点知识点,和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展示。切记学生展示中出现的错误老师不要急于纠正,而是先让本组其它成员纠正。本组纠正不对的,让其它小组学生来纠正。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只要有学生会的老师坚决不能说,让学生解决问题。如果说这个问题学生都不会,这时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漫漫引导学生,直到成功。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以上就是我本人对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一点体会。

篇5: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推荐度:小组合作学习规章制度 推荐度: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方案 推荐度: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总结 推荐度: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置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课题研究,并成功申报为镇级教改课题。通过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提出某个问题就为学生的智能活动树立起一个方向性的障碍,从而对学生的智力活动产生刺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1、矛盾型问题。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当学生发现分母中只含有2和5的质因数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后,让学生判断7/8、9/15、13/40、7/12、6/24中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并把所有分数化成小数。学生惊讶的发现9/15和6/24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判断不符。这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因为这类问题情境是以矛盾冲突为基础而产生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所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特别投入。

2、假设型问题。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测分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在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3、发散型问题。既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三、练习设计,在练习中提高效率

练习可以叫人熟能生巧,也可以叫人熟能生厌与熟能生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练习过度。已经很熟悉的内容,再要学生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一些内容反反复复地练习,学生就会形成思维定势,当遇到新问题、新情境时,只会生搬硬套,不会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精讲多练”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教学形式,其实,这里的“多练”不仅指练习的数量上,更多是在质量上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率,另一方面也是实施分层教学思想的有效形式,从而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合作学习中,教师就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选择和设计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练习作业分为独立性练习和合作性练习,适当增加开放性的问题和习题。例如在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要求学生:

(1)用你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答;

(2)你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并列出算式吗?由于解法的多样性,不同的学生就有了不同的思考方向,同时在小组讨论中,还能互相启发与提示,最后,同学们通过集思广益便从一道题中学习了多种解法,由一题辐射到多题,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练习的效率,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

四、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五、小组合作应注意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观摩其他教师的课时,自己或其他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存在一些问题:

1、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2、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3、组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缺乏恰当性。教学中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否则可能适得其反。而部分教师却误认为不合作就不是创新,不合作就不是实践新课程,因此每一节课都要挤出几分钟让学生匆匆忙忙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概念的理解要合作,公式的推导要合作,解题方法归纳要合作,甚至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要合作,却不考虑合作探究交流的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步完善,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6: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巧设参与活动方式”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具活力

文/王 猛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让小组成员在参与活动的合作学习中领悟方法,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提升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自信心。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互教;全员参与;互评

日本佐藤学教授在《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中阐明:“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这就是建立学习共同体。这不但是教师们共同的愿望,也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挑战,是保障每个人学习权利的挑战。而这一挑战中的关键词就是:尊重、信赖、倾听与交响。”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现阶段思想品德课堂小组教学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现阶段思想品德课堂小组合作教学困境分析

首先,很多思想品德课堂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对一个话题展开讨论,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整个课堂都活了起来,然而、冷静观察后会发现,有些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不具备有效的内容,具体教学设计并没有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小组讨论时看似热闹,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有效地合作探究,甚至可能在讨论与课堂无关的话题。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生以小组名义解决各项课上、课后问题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有些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缺乏必要的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秩序混乱,学生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小组学习逐渐失去了活力。

教师巧设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是学生自主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草,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巧设参与活动方式,为学生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巧设学生参与活动方式,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困境的尝试

1.给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互教的参与活动平台

只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教,也可以通过学生间的互教来解决。正如巴洛赫在《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一文中说:“在一个小组中确实有帮助,因为有些事实一个人永远也想不出来,但通过合作学习和观点的交流,就可以达到更多的理解。”一个学生学会了,就教另一个学生,这样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就可实现课堂上的生生互教互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

如,我在学案导学的“自学探究”环节,先让学生在严格限定的时间内“自主自学”,在教材上标注出答案。“自主自学”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互教。因为小组成员构成是按学生的成绩和学习自觉性的优劣组建的,所以优等生教学困生,既有监督、督促其学习的作用,也可以很快地教会学困生自学中遗留的问题。以优促差,使每个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再如,学案导学的'“互助探究”环节,七年级下册《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为例:

“自立”大家谈

学习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生活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集体生活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区生活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啃老族”的昨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啃老族”的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两个“互助合作”环节,我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将各自的发言记录,填写在导学案中,并提示组长关注本组中参与热情不高的学生,想办法带动他们多表达、多交流。在小组互助合作交流环节结束,由各组组长代表发言将各组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样既丰富完善了答案,又让参与热情不高的学生对自立知识加深了理解。这堂课落实“自立的意义”这一教学重点很扎实,而且在互助合作中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生活中的实践去感悟“自立的意义”,达到的教育效果是很到位的。“合作互教”最大的意义在于实现了全员参与,以优带差,共同进步,扫清了教育死角。

2.将“参与活动”渗透到课外,培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

思想品德课要想让学生有兴趣学,在学中能受到感染和教育,必须植根于社会生活,植根于时政热点,立足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对最新的新闻热点的关注与讨论,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显灵动,更具吸引力。

但现实的生活只有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才更具有教育意义,新闻热点只有亲自观看和摘录才更有印象,才能真正做到“观天下”。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课外活动,既可相互帮助,又可以培养带动学习兴趣,培养协作意识。如,为了让学生感觉学习思想品德课有意义、有兴趣。(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我在课下设计了“观天下新闻纵览”活动,活动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一周为一期,上网或观看新闻电视节目,关注一周的焦点新闻。(2)每位小组成员将自己一周来搜集的焦点新闻图文资料及视频,交给组长进行“观天下新闻纵览”校报栏目编排。在校园网上公开展览。或张贴在班级门口固定展示栏中,供学生浏览。(3)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和配合工作,及每周的焦点话题提示。小组每位成员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说:“平时看电视就关注电影娱乐节目,上网就玩游戏和聊天,通过这个活动我知道了世界上每天会发生很多事情,让我的作文内容丰富了很多,我也了解了如就业、外交、军事、科技等实事。”我的大部分学生对“新闻30分”是每天必看的。

如,我在教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课时,我采用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去采集我村周边河流、沟渠的水样,了解我们这一地区的水污染情况。当我们走到一条条污水横流的河流、沟渠时,学生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原来清澈见底,鱼虾游动的河流,现已污秽不堪,鱼虾绝迹,更可怕的是,我们这一地区的河流几乎全被污染,并且渗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严重威胁着我们的人身健康和当地的生态环境。我们顺着被污染的河流、沟渠找到了几处正在排污的排污口,这时学生再一次被从排污口涌出的冒着白沫的黑色和黄色的污水震撼了。回校后,我们将这次采集到的水样,反映污染情况、排污情境的资料照片,贴上采集地标签,在学校和新建小区组织了一次以“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为主题的环保展览,引起了师生极大的关注。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从枯燥的文字知识中解脱出来,而且通过亲身体验,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环保法律法规,增强国民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此,教育青少年学生,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自觉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定义务。

3.积极参与互评活动,培养小组团队精神

首先,对小组内部每个学生日常上课是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作业质量、课下行为表现、参加文体活动、晨测成绩等具体量化指标进行统计,由组长监督实施,将每周量化结果计入月小组得星统计中。在组员间互评可以激励自己积极学习和积极参加小组互动的热情。其次,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各小组要在参与活动中注意观察其他小组的参与情况和达到预期效果,活动结束后要小组间进行互评,并在小组互动评比表上粘贴“成果红星”。每月由班长统计得星数量,公开评比月小组明星个人和明星小组。教师把以前单一对学生成绩评价改为现在的学生互评,改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对学生评价更客观公正,更能引发学生有力而自觉的合作行为。团队精神的形成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

让小组成员在参与活动的合作学习中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观念与做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提升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美]巴洛赫。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1.

[2][日]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05.

(作者单位 天津市沙井子学校)

篇7:如何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实施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当前语文教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相互启发,优势互补,解决疑难,培养优秀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竞争能力的逐渐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 者:井强  作者单位:济南将军实验学校,山东,济南,250100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42 关键词:合作学习  语文教育   教学方法  

篇8: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论文

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论文

一、把握时机创设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课程教学背景下另外存在的教学模式,重点在教学中学生会不会接受,能不能适应。作为小学教师,不要为合作学习而创设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紧贴教学的内容选择适当时机开始进行,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实际教学活动中,笔者觉得两个方面值得注意:

1.设计问题,答案过多时

当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的时候,教师准备了6个壹角、3个贰角、1个伍角,我会设计题目要求学生从中拿出6角钱,可以用什么方法拿?部分学生可以拿6个壹角,也有一些学生说可以拿3个贰角等等方法,出现很多答案。此时我会提问:“你们觉得自己的答案够全面吗?有什么方法才能找出完整的答案呢?”借助这个时机及时让学生小组合作,让每个小组把完整的答案展现出来,然后再在组里找到这类解决问题的关键进行有序的探索。通过准确的把握时机,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了思维,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2.意见不一,发生争论时

当今的小学生不善于根据理论和依据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出现意见不统一,就以表面的意思争论不休,没有说服力,存在一边倒的现象。这时教师应该把有争论的疑点恰当的融入小组中去,让有相同意见的学在一起合作,与其他组进行争辩,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位置”这一课时,目的是让学生准确的掌握左右的相对性,教师设计一个环节:跟着老师做将手链戴在同样的手上。首先,教师面对学生把手链戴在左手,接着会发现,部分学生戴在右手,部分戴在左手。教师随之提问:“你们谁戴的是正确的呢?”在问题的推动下,全班同学会迅速分成两组。教师先不裁决,是让有不同意见的双方合作商量在发表自己的意见。双反同学,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各自选出代表,顺其自然一个小小的辩论会就形成了。

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维系好关系

低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处理好学生的个性独立意识和集体合作意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1.处理好师生的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的活动就是以学生为主的多动。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应该以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出发点,把整个教学当作一部戏剧,教师作为“导演”,学生当好“演员”,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将娱乐、游戏带入课堂,给学生带来一个全新的感觉、强烈的刺激,从而才能够有效的组织他们的愉快情绪。”将“导”与“演”分工合作,将大量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师生有机会相互交流沟通,共同进步。教师也可以通过乐趣中对自身的工作做到减压,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问题,人性化设计教学模式,做好教学改革。

2.处理好学生独立学习与集体合作学习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个人与集体的'正确关系,加强自身的责任感,积极参与讨论学习,不能带有不良情绪。在总结学习成果时要设立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学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认真听取小组意见,将整个交流情况做到适时报道,准确表达小组的意见,并导入竞争机制,将每个发言的机会留给每个小组成员。

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施正确的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依照尊重学生、遵照自愿的原则,了解学生的知识情况、学习动力、心理素质、业余爱好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将学生分成一般4到6人的学习小组。

1.以成员关系分组

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好朋友,将好朋友分到一个小组其作用可以让他们相互鼓励、共同提高。缺点就是部分学生没有好朋友,内心就会孤独,所以,教师在分组之前应该让个别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能主动邀请孤独的同学与自己一组。有时同组的好朋友也会出现一些矛盾,教师应该参与其中,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们相互竞争、相互纠正。

2.以临时情况分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会有部分学生无法融入小组的学习中去。动态性小组的建立有助于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针对性辅导。例如在教学奇偶数时,教师提出:“在2、4、5、6、8这些数中,其中那一个数会与其他不同,理由是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自由组合开始讨论起来。会有部分学生离开自己的位置,跑到跟自己想好的坐到一起讨论。这类情形,不但不会阻止,反而会使学生自己感到高兴,这是学生自己组合的小组,也是动态性小组学习的表现。这样临时组合的小组非常符合小学生的性格,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不受束缚。

3.以上课内容分组

教学课堂中会有学生对某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对此教师有两种不同的分组方法:一种当然将共同看法的学生分成一组,进行讨论,谈谈想法;第二种是将不同看法的学生分成一组进行辩论,目的是让一方说服另一方,然后站在统一立场。这样分组的形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从而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只要秉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才能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运用。

篇9: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01听取

听人发言要专心,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感兴趣或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并考虑他说的话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道理;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听人发言有疑问,请对方解释说明时,说话要有礼貌。

02说明

先准备后发言,不信口开河,发言围绕讨论中心,不东拉西扯;谈看法要有根据,能说清理由;别人提出疑问,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尽可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答复。

03求助

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可向同学请教,要让别人明白你不懂不会的地方;态度要虚心有礼;接受帮助后应肯定对方对你的帮助并表示感谢。

04反思

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勇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或相反的正确看法。

05自控

服从安排,遵守纪律,不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小组讨论时,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服从组内大多数人的意见,个人意见可保留。

06帮助

关心同学,及时了解同学的困难;主动热情、耐心地帮助同学,不伤害同学的自尊心;帮助要向同学说清发生困难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07支持

对别人的正确意见或高明见解以点头、微笑、鼓掌表示赞赏。

08说服

在仔细观察分析别人的发言或操作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意见;肯定对方意见正确的一面,再批评错误的一面;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09建议

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看法及理由或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措施。

10协调

关注每一个小组组员的活动和讨论的气氛,善于根据学习任务引发话题;当组员思想开小差、违反纪律、讨论偏离中心议题或组员讨论态度不当时,应予以阻止;或努力找出不一致的地方做出必要的让步,达成一致性意见;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并根据各人特点分配任务,努力完成任务,能综合说明同学讨论时提出的意见并对意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小组员的合作技能逐步提高,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篇10: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和对自己同伴学习进展的关心

在传统的科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合作性科学教学中,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实验中发现,探究科学的奥秘,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篇11: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郑永进

摘要:一度热情极高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在呈降温趋势,其实运用得好效果会非常好。要防止对其过度赞美,也要防止将其贬得一钱不值。小组合作学习有适用条件,需要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在试卷评讲中大有作为。

关键词:合作学习;条件;控制

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受到激烈批判,人们

认为其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运用恰当的方式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与学生有一对一接触的机会,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并能有的放矢地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讲解。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形式,它对学生学习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适用条件

1.问题需要教师精心安排

首先,问题对学生来说,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靠单个学生的力量难以达到,教师直接讲授,学生理解不深,对该问题需要依靠几个学生或全班的合力,有一定的思考和认识后,学生才能弄明白教师的讲解。其次,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探究的结果有明显的层次。浅层次、中等层次、高等层次的结果都是正确的,只不过显示人的思考层次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问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思考结果。教师把所有小组的意见在全班宣布,可起到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形成从不同角度包括反向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把自己当作发表意见的一分子,向全班发表意见,当然教师的`思考应该更深,更有新意,更有创造性。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不应该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问题,这也符合支架式学习的原则。该种类型教师在前面的上课中已经讲过,学生对要合作学习的问题不是完全一片空白,这才有了合作学习的起点。总之,问题不是空穴来风,前面教师已为小组合作学习做了充足的铺垫,这次小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学生的实战演练。它是由教师讲授,到学生单独完成问题之间的过渡。因为单个人完成难度大,几个人互助有利于开放思维。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时年龄相仿,所受教育程度差不多,因此小组成员更能够互相启发,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教师半放手的阶段。全部由教师讲解学生很难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因为他没有充分思考的过程,每次都是教师告诉结果,长此以往,会产生学生的依赖心理,也就不愿去独立思考问题了。难怪每次高考后,有教师很高兴:这道题我讲过或讲过类似的题,但学生仍然不会做,教师空欢喜一场。因为平时被教师带着做题,已成了习惯,考试时,教师没在身旁,要自己独立作答,那就不会了。面面俱到的关心会养成学生的依赖思想,教师一讲就会,学生一做就不会。

2.小组中的分组很有讲究

人太多不能深入交流,人太少不能达到多方合作以解决问题

的目的。成绩相差太大,成为一言堂,成绩差的学生不敢发表意见,成绩好的学生听不进成绩差的学生的意见,或不屑于听,从而交流不畅,跟独立思考没什么差别。座位相差不能太远,座位塔得太乱,容易造成联谊会的效果。因而小组成员以四到六个人为最佳,座位顺序基本不变,还要注意男女生比例大体均衡,成绩大体均衡。

3.使用频率不能太高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使用太多,都会造成学生丧失新鲜感,从而投入不够。小组合作学习是众多学习模式中的一种,没有一无是处的教学模式,也没有万能的教学模式。

二、教师对小组讨论要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愿意听从教师的指挥,相信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习效果的好坏。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善于观察,要及时了解学生讨论的进度,每个学生在做什么,在谈哪一方面。曾经有一个教师在上公开课时,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讨论激烈。评课时,听课教师对这堂课上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给予了极高评价,讲课教师也很满意。但评完课

后,录像师交给一个录像带,录下了其中一组的讨论内容,原来他们讨论的话题与要求讨论的话题毫无关系,他们在讨论电视剧中的人物谁最酷。这样表面繁华的小组合作学习,告诫教师越是小组合作学习,越需要教师的监督,督促学生尽快进入讨论,督促学生控制讨论的节奏。学生对教师深入基层的指导会非常感激,会产生一种被关注后的表现欲。当然教师不可过多干涉内容,尤其不能直接公布答案或表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要兼顾到每一组的学生。在结束小组讨论后,教师要公布小组讨论的结果。总结时是全班总结,没必要点哪一组,教师赞同不赞同要表明态度,也可让大家一起评价。学生付出了劳动都希望能得到反馈,正确的希望得到认同,错误的希望明白原因,以便改正。其次,要把握好时间。小组讨论的时间过长,完不成进度,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也使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从而影响讨论的深入。最后,各组讨论的问题要一致。有的教师为节省时间,让这一组讨论这道题,让下一组学生讨论另一道题。各组讨论的题均不相同。然后小组讨论完毕后,讲这一题时让这一组的代表起来讲做题步骤,讲另一题时让另一组的代表起来讲做题步骤。殊不知,每一组都只讨论了一道题而已,对其他组讨论的问题都不甚了解,听别组说讨论结果,很多时候是如云坠雾。教师却无视其他组的学生,眼睛就只盯着发言的学生。这样,教学目标的完成就大打折扣了。笔者认为应把讨论的面撒开,让各组讨论同一有深度的问题。这样有比较,教师讲起来也有针对性。一道题弄懂了、透了,就能举一反三。与其对每一道题都一知半解,不如大家齐心协力弄懂一题。

三、以评讲试卷为例,谈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

现在每次发下试卷,我都会给一节课的时间,让前后四个学生,前面两个,后面两个,组成一组。如果有剩余的学生,视情况安插在各组中去,考虑男女比例和成绩的均衡性。实践证明,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刚做过的,并有教师评分的试卷,然后教师再讲,效果显著,学生兴趣很高。每次教师发下试卷,学生都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分数,接下来想知道自己错了的题为什么错了。如果教师马上就评讲,学生往往不能很快收回心思。与其强行把学生的心思拉回到听评讲上,不如顺应学生的需求,因势利导,让他们组成小组。让做对了这道题的学生给做错了题的学生讲一讲,做错的学生问做对的学生,做对了的学生会非常耐心地讲自己是如何思考做题的,做错的学生会听得非常认真。这很像一对一的辅导,听讲的一定要听明白为止,讲的学生责任感极强,一定要讲明白为止。这样既达到了学习目标,又培养了学生做人的原则,使学生之间更融洽,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总之,灵活性远远超过教师给全班统一讲。当然,学生在既没有讲又没有听的时候也不能闲着,要看自己错了的其他题。一点也不浪费时间。对全组成员,甚至是全班都没有做对的题,教师在学生讨论时也不可公布答案,让学生发挥全组成员的力量去思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且,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教师控制得好,能够满足学生成为发现者的愿望。愿小组合作学习仍能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

[3]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篇12: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摘要:本文在全面分析初中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对初中生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确定了影响初中生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的因素,在初中化学与数学的教学中,合理应用交流与合作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交流;合作;策略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是21世纪的人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传统的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而不重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认知的价值,而忽略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体现,学生的意愿、差异、情感态度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学生在一种压力和感到威胁的环境中学习。新课标下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发展,是“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的重要源泉。

一、初中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现状

目前,课堂上教师们都在积极构建“小组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模式,其中有许多精彩的片段,但同时还存在相当部分的“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导致交流与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往往是教师设问,宣布讨论,学生便匆忙分组,七嘴八舌,热闹非凡。这似乎也成为公开课必备的点缀。可仔细一看,这热闹背后存在的学生“交流与合作学习”是只“作”不“合”,学生大多“各自为政”,有的'搞“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思状;有的你争我抢,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更有甚者,不让别人插话,全得按我说的办,老子天下第一。当教师示意结束时,每小组的代表发言有条不紊,汇报时说的是:我认为……,“我想……”,而不是“我们小组认为……”。试想,这样的轰轰烈烈,有“形”无“质”的交流与合作,将会把学生引向何方,有多大的实效性呢?目前交流与合作学习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将小组交流与合作等同于小组讨论。

2、自由放任,缺乏监控和指导。

3、交流与合作学习的随意性。

4、“热闹”掩盖下的少数人学习而多数人休闲。

5、分配交流与合作学习小组的随意性。

二、影响初中生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的因素

1、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在其学生时代,交流与合作的潜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与人交流与合作的技艺未能得到充分的培养,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理念也未能有效构建,从而造成交流与合作教学技巧的贫乏。尽管许多教研活动都把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重点进行研究,但在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适度难控,很难收到理想化的教育效果。学生交流与合作的习惯尚未养成,教师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违背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不讲清要求,不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随意地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不研究“同质”或“异质”,不给学生明确的任务,没有动态地变更小组人数及成员的角色,不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能科学处理好独立学习和“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关系,一味地让学生交流与合作、讨论,结果只能是表面热闹,实效不强。

同时,教师往往忽视学习小组带头人的功能,没有让“领头雁”的作用发挥好,小组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能协调发展,使得交流与合作不能深入。另外,教师还没有及时转变角色,融入小组讨论中。

2、学生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在“交流与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不均衡的。个别学生频频发言,大部分学生默默无闻、一声不响,成为“多余人”。这种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效果必然有限。

二是部分学生性格、能力、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等因素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存在较强的胆怯、羞涩心理而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私心理严重,以自我为中心,普遍缺乏交流与合作意识和机会。有的学生的个人职责不明确,有的学生不愿意当众表露自己的思想,部分学生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易受干扰,爱做小动作,爱跑题,常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影响“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效果。

3、评价方面的影响因素

目前尚不能建立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课堂交流与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教师分不清“交流与合作学习”是手段还是目标。有的教师甚至片面地认为:某个学生的成绩好了就可代表集体成绩;或者是小组成绩一般就说明全组学生都一般。操作上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理念指导和科学评价,缺乏创新,长期以往,势必造成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形式化。

三、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那么如何有效地对初中生进行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呢?美国青年研究中心对必要的社交技能进行了总结,认为“组成技能、活动技能和交流技能”是交流与合作应具备的条件。因此,交流与合作学习应从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技能技巧上入手。

1、组成交流与合作小组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分组或自己组合活动小组时往往不知如何着手,交流与合作的第一步就卡住了,其原因在于一些基本交际语言的使用上出了问题。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从学生的基本社交性语言入手,积极引导,提出要求,让学生学会沟通成为交流与合作学习的一个重点。如:“你好,交流与合作愉快”等一类的打招呼,互相问候,自我介绍,或微笑、握手、击掌等,创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氛围。这些常见的“打招呼”语言和动作是组成交流与合作体的重要开端,具有“打破僵局”的作用。

2、小组活动技能的培养

一个团体需要凝聚力,有凝聚力的团体才有生命力,缺乏这一点,交流与合作体就有可能解体,或流于形式。那么,这种凝聚力是什么呢?它应是小组成员对共同目标的确认和激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积极参与和激励学生,引导和鼓励学生互相积极评价自己和他人,表达感谢与应达感谢,倾听和尊重他人讲话,“鼓励他人参与及对鼓励参与的应答”,“尊重差异,善于从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对小组成员的成功表示赞赏,失败表示鼓励,以及倾注情感、平等相待等,都能增强交流与合作体的相互理解和友谊,而“理解和友谊”则更能产生凝聚力,这样便逐步形成与人相处的技能。

3、交流技能的培养

“交流就是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交流的主要工具是语言,心理学家认为:“语言的第三个职能是交流的职能,即传达知识、态度和感情。”在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对话,让学生积极提建议与应答,询问原因和提供原因,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与不赞同的应答,或学会说服他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也就是“学会微笑与倾听,做会说话的人”。教师在语言表达上给予的积极引导,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运用,养成习惯。

四、在交流与合作学习策略的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

1、在实施交流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全班教学、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做到开放空间与开放时间相辅相成,不能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尤其在课堂交流与合作学习中,只有那些能够形成“认知冲突”的问题才能体现交流与合作学习的价值。

2、关于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如何从整体上对每一成员进行评价,是定量评价还是定性评价,过程评价和结论评价如何有机地相结合等,都还没形成一套适宜的评价理论和方法。

交流与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是学会交流、交际、与人相处的过程。由于中国“独生子女”的特殊国情,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是一个普遍现象,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环境之下,既是交友,又是交流,既有交流与合作规则的约束,又有自主的探索、相互的激励和影响,对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与民主精神、个人责任感和人格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终身教育和终身体育的基础。

在初中教学中合理使用多样化、个性化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和数学的兴趣,改善学习态度,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星,杨国斌等.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国斌等.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8-9).

篇13: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论文

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提高个体的综合能力与学习动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转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模式,注重过程与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其中,能够有效达到上述教学要求。那么,该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呢?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应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相比,初中历史学习是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教师应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指导学生在小组交流与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问题。教师的课堂组织不当,会让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流于形式。看似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在开展学习活动。乱哄哄的议论是没有教学意义的,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马上讨论起来,教师再说什么也听不进去,课堂讨论缺乏针对性,造成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提出的是学生心中明知道答案的问题,却还让他们讨论,这样的讨论活动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二、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

要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发挥积极作用,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行为,提出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课题,促进合作学习模式效率的提高。

1.科学选择主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需要选择一个恰当的合作学习主题。在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有许多适合小组合作讨论与交流的学习内容。针对不同的内容开展不同的合作学习活动,会让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观得以创新,促进学生融入到历史学习活动中。例如在学习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时,可以开展一个寻访丝绸之路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导游组、地理学家组、历史学家组与美食组等不同的小组,根据小组特色制定学习任务,从多个角度对丝绸之路进行了解。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重点,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满足,更能扩展学生的历史学习的视野。

2.科学组织课堂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变化,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引导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与到课堂中,促进合作学习活动效率的提高。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教师指导

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点拨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引导,让学生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综上所述,与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成为历史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历史知识,在团队协作中掌握历史知识,会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高效化,也能提高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

小区规划设计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分析论文

物理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构建生活化教学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如何使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高效论文

浅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浅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精选13篇)】相关文章:

小组合作教学初中英语论文2023-03-06

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2022-04-30

合作学习下的化学教育论文2023-05-05

数学课题的开题报告2022-04-30

浅谈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论文2022-10-30

生物教学论文2024-01-02

数学小课题论文开题报告2023-08-15

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论文2022-09-05

如何在语境中提高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性论文2022-07-22

合作学习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育论文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