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在泌尿护理的管理策略论文

时间:2022-11-27 08:08:00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安全文化在泌尿护理的管理策略论文(精选16篇)由网友“Marginal”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安全文化在泌尿护理的管理策略论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安全文化在泌尿护理的管理策略论文

篇1:安全文化在泌尿护理的管理策略论文

安全文化在泌尿护理的管理策略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安全文化在泌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策略与效果。方法选取该院12月—12月期间收治的114例泌尿科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患者)与实验组(57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了安全文化护理管理与常规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74%、82.46%,两组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文化措施在泌尿科中实施有效促进了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护理质量以及风险处理能力的显著提升,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泌尿科护理人员能够有效避免护理风险、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服务水平,安全文化在泌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管理;泌尿科;安全文化;应用策略;临床效果

安全文化主要是指文化内容将安全作为核心与目的,安全文化方向是同一机构内所有工作人员及其对待安全的价值趋向、共同态度以及信仰等组织行为,患者安全是整个医疗护理管理中最关键的内容与最重要目标,科室内部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促进其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的重要措施[1]。安全文化建设是患者病房护理安全管理的关键与灵魂,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身心安全,对科室安全管理成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现阶段人们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加上经济意识、法制意识以及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对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3]。该研究选取该院月—2012月期间收治的114例泌尿科患者,实验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安全文化护理管理与常规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14例泌尿科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人数为30例、女性患者人数为27例、年龄为20~78岁,平均年龄(45.23±5.39)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人数为31例、女性患者人数为26例;年龄为20~75岁,平均年龄为(44.84±5.2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泌尿科的临床诊断标准,该研究得到患者、家属的许可及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安全文化护理管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安全知识及操作培训,对护理流程及各项护理制度给予全面掌握,确保护理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严格按照安全管理目标展开护理工作,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安全评估,并持续性改进需要整改的内容,按照管理目标要求对自身行为给予约束[4]。②对安全文化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泌尿科护士长需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安全文化的基础法律法规知识给予学习,包含了《护理质量标准》《护理安全管理》《护士管理办法》《护理应急预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知识的学习,促进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风险意识的提升,并且要强调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保险防范意识以及防范于未然意识的提升[5]。组织护理人员对各护理报警事件、危机事件的学习与分析,剖析案例并进行处置演练,实现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应急能力的提高。③业务技能培训。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与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提升自身的紧急情况处理能力、敏锐的判断力与观察力,面对危重患者才能够沉着冷静,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科室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业务基础知识,包含专科知识、风险事件处理方法、危重患者护理内容等,有目的、有计划地分类分批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6]。④风险的识别与规避。因为泌尿科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极易出现多种不安全事件,基于此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发病规律给予全面掌握,并对患者细微病情变化给予全面仔细的观察与评估,准确判断并处理患者病情变化,对其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给予认真评估[7]。

1.3疗效判定标准

将患者的治疗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多种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且多种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按照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记录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情况的满意程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并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与不满意3个层次。十分满意:得分≥90分,满意:得分80~89分,不满意:得分<8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满意度越高。总满意度=十分满意度+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人数为25例(43.86%),有效人数为22例(38.60%),无效人数为10例(17.54%),治疗总有效率为82.46%,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人数为28例(49.12%),有效人数为26例(45.61%),无效人数为3例(5.26%),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两组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357,P=0.008)。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工作十分满意为25例(43.86%),满意为21例(36.84%),不满意为11例(19.30%),总满意度为80.70%,实验组患者中对护理工作十分满意为32例(56.14%),满意为24例(42.11%),不满意为1例(1.75%),总满意度为98.25%,两组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3584,P=0.007)。

3讨论

护理安全观念是指护理人员所掌握的护理安全观念,安全文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泌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能够有效规避护理管理风险的发生,促进整个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水平的提升[8]。在泌尿科护理工作中通过对安全文化的`倡导,促进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及应急能力的增强,塑造护理人员的安全护理态度与作风,最终实现科室内部护理工作的诚信、安全、规范[9]。泌尿科护理管理中安全文化的应用需要护理人员的协作,团队协作在泌尿科护理中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因此科室必须对护理人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给予鼓励与培养,倡导其能够在繁忙工作中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帮助,有效对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与缺陷进行弥补,防止出现护理差错[10]。护理人员之间需要高度信任,护士长需要对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进行指导,包括护理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说话的语气、健康教育方法以及谈话的方式,并且定期组织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交流沟通培训活动。该研究选取该院收治的114例泌尿科患者,实验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了安全文化护理管理与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安全文化措施在泌尿科中实施,有效促进了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护理质量以及风险处理能力的显著提升,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促进其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并对危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与整改,泌尿科护理人员能够有效避免护理风险、提升护理质量与护理服务水平,安全文化在泌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伯艳,薛柏余,李雪娇.护理程序在预防老年患者泌尿外科腹腔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8(12):27-28,67.

[2]赵燕,金秀萍,张美英,等.4例重症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45(5):468-469.

[3]彭秀晴,郭明珂,刘廷江,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腹腔镜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1352-1354.

[4]王英.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在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14(13):120-121,124.

[5]郑娟如,张永海,吴丹燕,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后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7,38(1):159-161.

[6]徐寅,杨如美,顾美珍,等.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泌尿外科患者中的应用现状[J].当代护士,(10中旬刊):10-11.

[7]胡蓉,刘晓芳,向冬香,等.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6,8(5):444-446.

[8]蒙小琴,彭晓晖,邓琴,等.优质护理服务在泌尿外科术后置入双J管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7):974-976.

[9]胡艳香.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6):217,221.

[10]庄蓉君.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在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4):81-82.

篇2:健康教育对护理管理的影响及应用策论文

健康教育对护理管理的影响及应用策论文

健康教育是以患者及其家属为教育对象,以医院为教育基地,以护士为教育实施者,以恢复患者的健康为目的,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实施的健康教育护理途径Pl在医院的护理管理中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中主要探讨了健康教育对护理管理的影响及应用策略。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自6月一6月期间所收治的患者当中选取4 02R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6月一6月所收治的患者有2 013例,男1 010例,女1 003例,年龄22一72岁,平均年龄( 42.5R 1 R?3 )岁;206月一206月所收治的患者有2 015例,男1 009例,女1 006例,年龄21一71岁,平均年龄( 43.57 1 9.13)岁通过对比,两个阶段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2012年6月一年6月阶段收治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包括基础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对2013年6月一年6月阶段收治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包括建立健康教育体系,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培养健康教育实施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v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X检验当结果满足P < 0.05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阶段患者护理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比较

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74.5 %r(1 500/2 013),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91.9 %r (1 852/2 015)后一阶段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要明显优于前一阶段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阶段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比较。

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为73.9(1 487/2 013),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为90.4 % ( 1 822/2 015)后一阶段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前一阶段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健康教育对护理管理的影响。

医院护理管理主要是通过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其他设备、环境以及社会活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管理方式叹健康教育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患者及其家属为教育对象,以医院为教育基地,以护士为教育实施者,以恢复患者的健康为目的,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实施的健康教育护理途径随着患者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教育在患者的护理管理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护理人员通过向患者传授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学知识和技能,调动患者积极参与到护理活动当中,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从而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叹在护理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2健康教育对策

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体系:要全面的收集、整理、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具体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史、过敏反应等内容根据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所患疾病所属科室的具体护理标准来建立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体系其次,培养健康教育实施者:要定期对护士举办培训班,挑选优秀的护理人员出去进修,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护理管理综合素质第三,严格按照健康教育规章制度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生活、饮食、药物、心理指导、机体功能锻炼等;健康教育地点主要有病房、医院大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有发放宣传册、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个性化护理干预指导等。

综上所述,在医院的护理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篇3: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的运用论文

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的运用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12月在我院工作的47例护理人员分为两组,实验组24例给予人性化管理,对照组23例给予传统轮班制管理。结果实验组护理管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护理行为、护理质量及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的轮班制管理,其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模式;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护理管理是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推行人性化管理模式,尊重与关心护理人员,科学、合理安排轮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为护理人员营造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对提高医院整体的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有着重要的意义。我院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对部分护理人员给予人性化管理,其管理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月在我院工作的47例女性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实验组24例,年龄21~48岁,平均(32.84±6.37)岁;职称:护师5例,主管护师1例,护士18例;学历:中专2例,大专9例,本科以上13例。对照组23例,年龄23~49岁,平均(33.62±6.45)岁;职称:护师4例,主管护师1例,护士18例;学历:中专1例,大专10例,本科以上12例。两组年龄、职称、学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轮班制护理模式进行管理。实验组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措施:

(1)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注重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如开展礼仪服务活动,文明礼貌用语征集活动、服务热情评比竞赛活动、各项操作竞赛活动等。通过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及时发现并纠正护理人员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其塑造新的护士形象,同时也为护理人员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友好和谐的人文环境,提高其在护理工作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其护理质量[1]。

(2)加强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在护理管理中,注重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树立人性化的护理管理理念。对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要做到同等的重视与尊重,加强与护理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在生活上关心与帮助护理人员。定期开展新老护士工作交流与思想交流,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激发老护士的责任感,同时又能消除年轻护士在工作中的无助感,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减少盲目的护理工作,真正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2]。

(3)建立科学、合理的排班模式:在护理管理工作中,为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弹性排班模式。管理人员在排班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护理人员的学历、性格、家庭状况、护理经验、技术水平等各方面的因素,而且要重视护理人员提出的意见,尽可能满足其合理的需求[3]。若护理工作难度较高或持续时间较长,可安排两名以上护理人员负责,在确保护理质量的同时,要确保护理人员的休息。

(4)完善护士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奖罚分明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护理工作认真、服务态度好、无差错、护理质量高的护理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发其继续认真工作;对护理工作不认真、服务态度差、经常出现差错、护理质量不高的护理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如警告、通报批评、扣除奖金等。情节严重者,必须重新参加培训,重新取得合格或上岗证后方可上岗工作。护士绩效考核的评比指标,除了护理人员自身方面的因素外,患者满意度、医疗纠纷等也应纳入指标当中[4]。

1.3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管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24位护理人员中,满意21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23位护理人员中,满意10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7例,满意度69.57%。实验组护理管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考评比较

实验组护理行为为(94.16±5.24)分,护理质量为(95.33±4.42)分,护理技能为(92.27±6.54)分;对照组护理行为为(79.82±8.61)分,护理质量为(77.13±6.58)分,护理技能为(80.11±6.17)分。实验组护理行为、护理质量及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考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管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展的重要保障,传统的轮班制护理管理理念,只注重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注重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而忽视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忽视医院人文化环境的创造,因此在激励护理人员、调动工作热情方面作用不大[5]。人性化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其要求在护理管理工作中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强调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化关怀,是一种尊重人的生命价值、注重人的个性发展的管理理念[6]。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推行人性化管理模式,为护理人员营造积极向上、友好和谐的人文环境,有助于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使其能够保持热情和积极的心态,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对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7]。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使其能够真正感受到医院的重视与关心,消除工作中的疑虑和消极情绪,并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8]。建立科学、合理的排班模式,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对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完善护士绩效考核制度,从制度方面约束护理人员的行为,提高其护理服务水平,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差错,减少护患纠纷[9]。我院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对24例护理人员给予人性化管理,另对23例护理人员给予传统轮班制管理,结果显示,前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高于后者,前者护理行为、护理质量及护理技能评分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人性化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管理的整体效果。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供护理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雪飞.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626.

[2]任资颖.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12(7):157-160.

[3]雷显云.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14(7):277.

[4]蔡岱吟.人性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5):122-123.

[5]沈月琴.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32):7289.

[6]范丽春.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手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6):279-280.

[7]杨欢秀,章帼瑛,刘艳平.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94-96.

[8]李红樱.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195.

[9]秦旭.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8):282-283.

篇4: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的应用论文

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的应用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月~2012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138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照组(常规护理组)患者69例,年龄在24~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0.9)岁;观察组(风险管理组)患者69例,年龄在25~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1±0.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种类以及病情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管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妇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风险管理,具体的方法如下:1.2.1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理论。[1]培训妇产科的护理工作比较而言更具有难度,相对应的风险也比较大,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自身的保护意识。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理论培训,让护理人员可以熟练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维护患者以及自己的利益;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技能,能够实时了解最新的护理手段以及方法,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1.2.2提升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意识。所谓的风险管理应该主要指风险的预防,有效地阻止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降低患者的意外情况发生率是风险管理的主旨。因此提高护理人员对潜在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通过对以往风险事件做合理的整理以及分析,总结出造成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的预防,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调查来制定一定的风险预防方案;1.2.3针对风险因素实施有效的补救措施。首先在接手患者的护理工作时,就应该对患者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且制定符合患者病情的护理方案,将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作出具体的分析,以及预防措施和一旦发生后应该采取的补救措施,对于患者的.身体状况要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做出最有效的补救措施[2];1.2.4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这一举措一方面是以对患者负责任的态度,将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病情变化做详尽的记录,方便于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治疗进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保证护理人员的利益,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护理人员可以将护理记录作为自己护理的证据。

1.3效果标准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对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工作的分数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工作态度、风险预防措施、护理技能以及相关的护理知识体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以x检验,P<0.05为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更加认可,对于护理人员工作中的细节评分更高,并且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讨论

妇产科每天都会接收大量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会有相应的护理加入,好的护理工作能够使治疗工作事半功倍,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不仅是给患者提供了最舒适的护理,同时患者也会反馈回较好的信息,也就是更加信任医院的治疗,能够给医院带来较好的声誉[3]。在妇产科实施风险管理,是在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前提下,还能够更加有效的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意外事故的概率,减轻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能够在尽可能舒适的环境下治好自己的疾病。风险管理应该不仅是对风险的预防,还应该做好风险发生的充分补救准备,做到护理工作有备无患。将风险管理熟练运用后,还可以扩大使用面,将其管理模式应用到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刘莉.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88-89.

[2]梁国华.探讨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3):143-143.

[3]唐红菊.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1):144-146.

篇5:安全教育在传染科护理管理的作用论文

安全教育在传染科护理管理的作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安全教育在传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传染科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接受安全教育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安全教育能够显著降低传染科护理管理中的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安全教育;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传染科是医院治疗传染性疾病的科室,其患者特点主要集中在发病急,传染源种类多样和传播速度快[1],这就给传染科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挑战。在传染科日常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对现有患者的传染疾病进行治疗,做好日常消毒工作,且要随时注意避免产生新的传染源。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护理理念和模式也层出不穷,其中,安全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开始受到重视,其目的在于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得到有效治疗,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和经济损失,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2]。该院自开展安全教育护理模式以来,在传染科的护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文以1月—208月在该院传染科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安全教育在传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旨在为传染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自年1—8月在该院传染科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53.14±4.86)岁。将这8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日常查房、消毒工作、执行医嘱工作、环境管理和交接班管理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接受安全教育,主要内容有:

①病房探视安全教育。为减少传染科疾病的传播,针对传染科特殊的患者病情和预防措施,制定严格的病房探视管理制度,严格限制来病房探视的人数和时间,确保传染科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②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与患者进行耐心交流和细致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顾虑,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

③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对传染科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实践技能,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做到准备应对,及时沟通上报,并随时与其他科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提高其护理水平。

1.3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和护理满意度情况。其中,护理风险事件主要包括人身安全事件、意外事件、用药错误、压疮和沟通不畅等。护理满意度的评价标准为:满分为60分,依次分为良好:51~59分;较好:41~50分;中等:31~40分;差:21~30分;整体满意度(%)=(良好+较好)/总人数×100%。1.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观察组共计发生1例意外事件和2例沟通不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5%;对照组共计发生1例人身安全事件,2例意外事件,2例用药错误,2例压疮和3例沟通不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0%;观察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对传染科护理人员提供的护理方式和态度的整体满意度为82.5%,对照组患者则为50.0%,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安全文化护理管理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广大好评,并迅速在各大医院中应用开来。它的主旨是将安全文化的护理理念融入到日常的病房护理工作中,从而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得到有效治疗,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和经济损失[3]。安全教育通过从医护人员和患者两个方面出发[4],结合患者的疾病特征,力求排除一切护理工作中的不利因素,为患者创建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传染科护理管理工作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很高,不仅要对现有传染疾病进行治疗和预防,且要随时注意避免产生新的传染源[5],从而真正为患者解决困难,避免新的疾病和医疗负担的产生。在该次研究中,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安全教育,分别从病房探视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培训管理3个方面出发,制定严格的病房探视条例,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时了解和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不断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应对风险和自身专业素质的能力,确保安全教育在传染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共计发生3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5%;对照组共计发生10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0%;而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安全教育能够显著降低传染科护理管理中的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明显,是一种护理管理的新模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伟伟 徐祯怿 单位: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王芳,李春琴,郝丽英.浅谈传染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预防风险事件发生的措施[J].求医问药,,11(1下半月):87-88.

[2]熊小琴.安全管理文化的传染科护理32例中的应用[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24(13):121-123.

[3]王晓君,田晓琦.全程健康教育干预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1(35):102-104

[4]祁雪花,于金环.护理教育对策在传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14):381.

[5]刘雪春,俞莉,赵彬彬,等.安全文化在老年患者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7(7):361.

篇6: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的应用论文

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的应用论文

儿科护理是在对患儿进行临床治疗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患儿的身体恢复有着重要意义,而在目前有较多的研究可以显示,常规护理方法是无法达到这种要求的,较多患儿在临床护理中意外伤害的几率往往比较高,这也对临床护理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本次研究中,分析了在儿科中使用风险管理护理能够起到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6月~2016年6月儿科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10例,女90例,年龄1~11岁,平均(6.32±1.42)岁。将所有患儿使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1~10岁,平均(6.11±1.28)岁。观察组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2~11岁,平均(6.65±1.75)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在临床护理时,对所有患儿均需实施常规方法的护理,即进行常规的环境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需实施风险管理的护理,在临床护理时的方法如下:

1.2.1对风险事件进行分析

在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时,首先需对我院儿科以往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显示,当前我院儿科的常见风险事件为院内意外伤害、留置针导致的并发症和用药错误以及院内感染。这些情况的出现均会导致患儿在治疗和护理中出现较为严重的风险,也会导致治疗和护理效果不佳。针对这些事件的发生原因,可找出如何预防和处理的方法

1.2.2风险教育

在对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后,可对护士进行相应的风险教育。我院将患儿的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编入到了护士的岗前培训中,让所有护士上岗前可全面性的了解到儿科护理中出现的风险事件类型以及如何对其进行与方法的方法,增强对风险事件的认识,更好的规避这些风险事件。而针对已经在岗的护士,可在工作中找出时间,定期的为其进行风险事件的培训,尤其是可找出在实际护理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让这些护士更加全面的了解到风险事件,并不断对护理流程进行规范,从而不断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

1.2.3强化护理监控

在对儿科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更好的了解,并对护士进行风险教育后,需要将护理工作不断的`改进,并实施三级护理管理制度[2]。本次研究中使用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病房护士长的三级监控方法,全面对儿科护理的情况进行了监控,随时了解到护士在实际护理中出现的不良操作,一旦发生了安全隐患等问题,需要及时的召集所有护士进行开会,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保证到护理操作的规范性。

1.2.4加强风险处置

即使再为全面和有效的护理监控和预防方法也无法将所有护理风险事件进行避免,因此在实际的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中,采取何种方法对护理风险事件进行处理也非常重要[3]。本次研究中在对护理风险时间进行处理时,需要严格按照卫生局针对治疗风险的方法进行处理。在流程上,护理部首先可和患儿家长进行交流,若无法达成相关协议,需要按照国家有效关规定进行解决。

1.3研究标准

本次研究中需对两组患儿的用药错误率、意外伤害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用药错误率3%明显低于对照组用药错误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意外伤害率1%明显低于对照组意外伤害率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儿科的护理中,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非常重要。由于患儿的身体抵抗力和各项机能的发育均不高,因此极易出现院内感染或是其他并发症等情况,这对患儿的正常治疗和护理均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儿科中找出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非常重要[4]。但有较多研究显示,常规的护理方法已经无法取得相应的护理要求,因此对患儿实施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开始得到了较多关注。本次研究中显示,对儿科患儿实施风险管理的护理,可明显提升护理效果,并可降低护理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金华.风险管理在儿科输液室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6,15(6):74-76.

[2]卢佑英,曾培元,熊安芳,等.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6,22(23):19-20.

[3]吴祎君,薛莹莹,王玲玲,等.风险管理在儿科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9):333.

[4]温毅芸.儿科静脉输液小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与影响[J].今日健康,2016,15(12):215-215.

篇7: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 医疗事故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和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以及患者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的增强,使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

为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提高手术护理配合质量,我们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的手术病人为护理对象,分为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前(1~12月)和风险管理理论应用后(1~12月)两个阶段。

1.2 方法

1.2.1 手术室护理风险的识别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和客观存在护理风险较多,如接错手术病人、做错手术部位、异物遗留体腔、电刀损伤、止血带损伤、手术体位安置不当造成损伤、器械物品准备不足或不符合、用错药、输错血、病人摔伤、导管脱落等等。

我们对其进行系统地连续识别,将其归为5大类:服务理念、责任意识、技术因素、法制观念、质量管理等。

确定高风险发生环节,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作为制定风险管理制度的依据。

1.2.2 手术室护理风险的评价分析

在明确手术室可能出现的风险后,我们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性进行评价分析。

1)服务理念:护理工作中没有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服务不热情主动、解释不认真耐心、不注重语言表达等,易对病人造成有意或无意的伤害而引起护患纠纷;2)责任意识:不严格、认真地执行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不但容易引起护患纠纷,甚至容易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3)技术因素:护士技能不佳,经验不足易造成手术配合不到位而延误手术,以及护理水平低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等;4)法制观念: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未对病人履行告知义务,未及时、认真地记录护理记录单等,都将造成医疗纠纷时“举证责任倒置”的困难;5)质量管理: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只有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才能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护理风险进行监控、防范。

1.2.3 手术室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常规 为使手术室风险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我们根据医院管理年要求,建立健全各项护理规章制度,规范各类人员职责、各班次工作流程和标准。

制定包括外科休克、呼吸心跳骤停、麻醉意外、大批伤员入室、突发火灾、停水、停电等应急预案,限定抢救及特殊事件的报告时限、内容、途径及程序,确保急信息能够上传下达。

2)建立风险告知制度 手术患者在年龄、体质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一些患者对某些常规操作耐受程度低,使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增强。

在进行高风险护理操作时(如导尿、留置静脉针、体位摆放等),应将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所具有的风险性尽可能地向患者及家属告知,并要求签字同意,以取得配合和理解,减少由此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3)增强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 利用晨会和专题讨论会,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法律知识教育。

对手术室护理薄弱环节和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使每一个护士都能正确认识风险的存在,重视风险的防范,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与目的,及时杜绝和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4)加强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规范书写 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整个手术过程中护理情况的详细记录,是发生护理纠纷时重要的法律文件,在举证倒置中具有法律证据意义。

因此,可能引起纠份的各种证据如电刀、超声刀的使用,手术体位的摆放,组织标本的留取,物品清点、灭菌监测结果等均应详细记录。

5)加强护理质量监督管理 健全手术室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手术前、中、后各个护理环节的质量控制,把护理风险因素控制在最低限度,达到手术护理全程质控的有效性。

收集有利于手术护理环节控制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有效地处理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共同找出避免及控制风险的方法,做到持续质量改进,从而有效地保证手术护理安全。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风险管理前后手术室护理纠纷和投诉发生情况 风险管理应用前后调查护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风险管理前后手术室护理纠纷和投诉发生例数(略)注:χ2=7.95,P<0.01。

风险管理实施后手术室护理纠纷和投诉发生与实施前有显著差异(P<0.05)。

风险管理应用后手术室护理纠纷和投诉发生下降为0。

2.2 手术病人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

在应用风险管理前共调查783名手术病人,实施后共调查885名病人,分别统计出病人满意度分数,前后比较见表2。

篇8:护士礼仪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

关于护士礼仪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化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的发展,严格护理管理、完善护理程序、强化护士高度的责任感都是不可缺少的促进要素。然而,贯穿这些要素的其中,护士礼仪已成为当前护理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在品质和灵魂。

1对护士礼仪的认识及语言修养

礼仪是护士的职业形象,仪表端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有助于培养积极的心态,养成高度的自制力和高超的领导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并在职业工作中获得惊人的成绩。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广泛运用的`一种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沟通人际关系的工具,是心灵的声音,护士美好的心灵要通过言谈举止体现出来,给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尊重及安全感。

2热情礼貌待人,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

患者入院时,当班护士迎上前去,目光正视患者,点头微笑问候,送患者到病房,让患者休息,护士作自我介绍,向患者介绍环境、经管医生、饮食作息并亲切的告知患者将为其提供周到的服务,使患者感到亲切和温暖。住院患者由于环境改变和疾病的影响,会有不愉快、不满甚至愤怒、忧郁等情绪。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宽容大度、体贴耐心的职业性格,消除患者不稳定情绪,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使患者早日顺利康复。

3规范的言行举止是与患者沟通的桥梁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时,得体的称呼使患者感到自然、亲切,对老人应用尊称,年龄和自己相仿的可称姓名,对儿童可适当运用触摸以减轻儿童的陌生、恐惧感。护士在与患者交谈时,应以平等待人的态度,尊重患者的自尊心,既要使患者感到温暖、亲切,又要保持一定的严肃性。如:为患者解除忧虑时,话题可从同情、关心患者的问题谈起,诱导患者说出心中的忧愁,护士就能了解患者的心态,给予启发、引导和鼓励,用轻松愉快的语言缓解患者愁闷的心绪,获得与患者沟通的良好关系。

随着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水平在不断的提高,护士礼仪教育在临床护理中不容忽视,因此应该将护士礼仪教育贯穿于护理患者的各个环节中,从而提高护理整体素质。

篇9: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的运用论文

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的运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月~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20例产妇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观察并对比两组产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房护理中增加风险管理措施,预防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风险管理;产房护理;发生率;满意度;应用价值

近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护理安全问题受到了临床人员和广大患者的高度重视。产房护理是产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场所,加强产房风险管理刻不容缓。本文探讨分析风险管理措施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6月~20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产妇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20例产妇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产妇的年龄在25~37岁,平均年龄为(29.22±2.47)岁;初产妇53例,经产妇7例;孕周在38~42周,平均孕周为(40.08±1.47)。对照组产妇的年龄在25~36岁,平均年龄为(29.42±2.24)岁;初产妇52例,经产妇8例;孕周在39~42周,平均孕周为(40.21±1.34)。两组产妇在例数、年龄、孕次、孕周、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不具有差异,经统计学处理,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所示。1.2.1规范制度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制定和完善产房护理工作中的各项制度,例如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岗位交接班制度、双向查对制度等。产房内部应该完全三级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2]。1.2.2风险防范护理管理部门应该定期组织产房护理人员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认真学习上级文件,让护士在理论学习中能够不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增强自身的岗位责任感,减少处理差错。1.2.3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应该具备高度的岗位责任心,充分意识到一切护理活动都以提高产妇的分娩质量和舒适度为中心。在于产妇及家属打交道的过程中,要重视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3]。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对比方法采用χ2检验,使用(n,%)表述;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方法采用t检验,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述;以0.05作为检验的水准,可信区间范围是95%,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7%(1/60),对照组为10.00%(6/60);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58/60),对照组为71.67%(43/60)。实验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主要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客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具体表现为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4]。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和胎儿对医疗技术和护理水平的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护理风险,威胁母婴安全。因此,在产房护理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产房风险管理工作应该立足产房的风险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干预,不断提高产房护士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规范自身行为,在护理操作中形成技术壁垒,减少风险因素给产妇带来损伤[5-6]。在本组对照试验中,实验组通过规范制度、加强风险风范、重视护患沟通、提高护理文书质量等方法,有效降低实验组产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也有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凤青.风险管理在外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7(6):1270-1271.

[2]麦细贤,赵红莲,周嘉燕.产房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36(20):3088-3089.

[3]刘丽琴,王晶,舒娟玲.护理风险管理在产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5(17):113-114.

[4]周萍萍,周秀荣.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32(12):-.

[5]施美儿.人文关怀护理在产房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1):103-105.

[6]门雪梅.产房实施人文关怀的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4):150-151.

篇10: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作用论文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作用论文

我院护理部为了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出精细化管理。病房实行护理站前移,手术室作为一线科室为了迎合医院发展需要,多次召开科室质控会议,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经过大家集思广益、开拓思路、从工作实际出发,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回头看,从中找出了很多不足和缺陷,其中有很多好的思路、管理方法、管理措施等落实不到位、做的不具体,没有起到应有的效应。

1 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质控内容及岗位流程。

1.1 年初根据医院下发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科室规章制度,对科室每项具体工作都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完善科室的质控内容,将日常工作中容易忽略又经常容易犯的错误纳入科室质控管理,如术中配合:巡回护士坚守岗位问题、各项有创操作前告知问题、手术间环境管理问题等;组织纪律方面进行细化:迟到30 min和迟到1 h有明显的处罚区别;迟到一次和迟到三次有明显的区别;事假和病假有明显的区别;工龄假和病事假有区别。对工作质量进行量化管理:有创操作每月进行个人一次性成功率统计;工作量完成情况每月进行统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每月进行统计。

1.2 完善各项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使工作说明每个岗位的操作室,每一道工序,具体到每一个事件做,责任到人。如助理护士,专门接送手术病人,需要三个人才能完成,但三个工作也有差异,分别为A类,B类,C类,具体双方在共同的工作,也有明显的差异。的不同,因此工作流。人性化护理到每一个岗位,围绕服用的患者为中心,以工作,比如护士,护士,工作内容,每一项工作体现了整体护理的病人。人文关怀无处不在,无处不在,考察,在手术过程中的合作,术后随访反映在责任由术前的位置。另一种仪器室护士岗位,从设备使用,设备维护,设备供应具有特定职责,并会使用,维护,监控各种消毒,使用大型设备,维护,管理等方面都包含在责任范围;还包括用于教育设备,教学与新护士实习生,研究生,新设备,新设备的培训。

2 创新服务措施

2. 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护理人员工作弹性工作轮班制度,保证了操作大量的人力资源与,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护理质量得到保证,实现部门,临床和三护理人员满意的效果。

2. 2 向儿童提供优质的服务:提供娱乐的玩具,防止孩子哭闹和麻醉和手术,家人和医生深深的爱的影响;医生准备汗水波段操作,以防止术中大汗淋漓的操作现场和污染作业区也满足了医生需要在这方面,硅胶垫位置的应用保障病人权益,皮肤的经营压力部位,防止压疮患者的发生;为了防止术中低体温发生:输液加热器使用;生产经营小被子;加强单个病人盖的运行管理:部门建议尽量减少患者身体暴露时间,减少患者的暴露部位。

2. 3 加强部门环境管理:计划运作等候区:为患者的家庭成员,如冷热水,报纸和杂志,操作相关的信息提供优质服务;大屏幕的患者进行操作知识;提供一排座位等待的病人家属。

2. 4 加强整体护理:术前访视内容:增加评估。患者体力活动的评估。根据病人的静脉穿刺部位的动作的评价。患者的特殊要求,包括在早班会议内容。

2. 5 加强护士的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纳入学习内容的早晨,让我们知道更多有关的手术室的工作和责任的性质的重要性;操作,严格检查制度:一个点的计数;改变教学模式,根据工作特点,使教学计划:手术室和工作要求,将新护士培训模式的改变,从一开始一位老师到最后,教学,现在是更多的教师参与教学,由护士长日程安排表,达到操作技术,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实习生,研究生的学习计划是完美的,在确保他们保证部门的安全,同时学习计划,发展医院实习计划,以学习,从每个学习其它从而达到目的。

3 建立优质服务长效机制,加强和临床沟通。

3.1 建立优质服务长效机制:根据医院要求每月进行优质服务小结,切实把优质服务落到实处,让患者真正受益。科室为了完善此项工作,每月进行一次科室持续质量会议,护士长、护理组长不定时在一起进行工作探讨,为的.是能够把更好的优质服务项目拿出来进行实施。为了将优质服务措施长期运行,科室进行了常规质控管理,对做的好的在科室晨会上进行表扬,做的不好的给予点名批评,必要时进行经济处罚。

3.2 加强和临床沟通:通过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需求,在尽可能范围内给予患者大力帮助。术前了解术者对此手术的习惯、手术特点、特殊要求,以达到术中准备充分,为手术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4 小结

通过精细化管理,手术室工作质量明显的提高,增加了大家优质服务意识和工作的责任心,对待患者更加细心和耐心,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如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每项技术操作前都进行告知,手术盖单执行的更具体、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肢体暴露部位和时间。加强了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病情观察,完善了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制定了科室重要环节的警示制度以及相关规定,消灭了一些潜在的、处于萌芽状态的安全隐患;环境管理上更上一个层次:在原有的基础上环境得到了更新,如:家属等候区、一次性更鞋的重新规划,使其更具规范化、标准化、人性化,得到专家和参观人员的肯定和赞许。业务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为了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要,大家都能自觉的查找资料,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知识和技术,保证配合质量。学习氛围浓厚:比学赶帮,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参加院里组织的“三基”大赛,并取得个人专项技能第一的好成绩。在医院媒体宣传方面,勇于争先,取得好的成绩。

大家能保证质量按计划完成医院和科室的学习任务,每次在科室持续质量改进会议上大家都有新的收获。科室彻底的改变了带教模式,保证新护士在三个月时间内合格上岗,正式投入到值班行列中;实习生、进修生在确保他们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下保证科室工作的安全,对口学习的护士长、参观人员达到了互相学习的目的。

篇11:新型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的应用论文

新型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的应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月至4月璧山区中医院收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护理中采用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8.0%,而对照组是82.0%,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可以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明显。

〔关键词〕新型管理模式;常规管理模式;护理满意度

现阶段,随着医院护理服务改革的日益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已经得到了大力开展。此外,护理模式的不断改变,使得人们对护理期望逐渐增强,与此同时,医院护理质量又直接关系到医院实际医疗水平[1]。目前医院护理工作正在经历着由功能制向责任制模式的转变,其护理内容日益丰富。在以上医院护理背景下,要求强化护理管理,探索新型护理管理模式,提升护理质量,从而更好适应护理服务的需求[2]。为了探讨新型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笔者选取205月至204月本院收治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年5月至年4月本院收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50例,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在22~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1±2.2)岁;对照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23~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0±3.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因素、年龄因素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管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方法,按照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对观察组实施新型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强化护理分层管理

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结合科室情况,在医院护士长指导下,按照护士学历、技术以及工作能力等,将护理人员科学化分为高级责任护士、专科护士、中级责任护士以及初级责任护士,而且每层级护理人员必须要明确其任职条件以及岗位职责,熟练掌握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流程。科学制定学习计划与考核计划,最大限度把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护理风险、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等进行有机结合,共同作为护理人员晋升以及评聘的指标,合理确定绩效奖金,从而实现护理管理的分层管理。

1.2.2树立精细化护理理念

医院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自己的护理服务理念,实现精细化管理。医院管理人员应日益完善服务机制,对护理服务手段进行改进,对护理服务措施进行细化,最终实现“零缺陷”护理服务的目标。在护理评估过程中,必须要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由督导小组随时检查,提出规范化的整改措施,及时整改,确保评价效果。如果护理服务评价不合格,则必须要加强循环管理,完善各个服务环节的质量控制情况,确保护理安全,从根本上提高满意度。

1.2.3护理管理要做到刚柔并济

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对基础性护理质量情况、病房管理质量情况、消毒隔感染情况、急救药品管理情况、器械质量管理情况、危重患者护理管理情况、护理文书管理情况、理论管理情况、技术考核管理情况以及健康教育管理情况等实施月重点检查,并且对护理质量实施督查,只要发现问题就可以计入绩效奖金。然后,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会议,减少不良事件的出现,能够提出问题,并已经被采纳者,可以计入绩效奖金。护理人员若能够帮助其他护理人员发现问题,也会得到奖励,充分体现出刚柔并济以及恩威并施的管理原则,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1.2.4促进护理质量评价的`科学化

在护理质量评价期间,需要建立护理评价本,详细记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实施及时纠正,巩固护理管理制度。此外,要将评价本放置到固定位置,方便护理人员随时看到以及随手翻阅,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

1.3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满意(满意度问卷评分在90分以上)、基本满意(满意度问卷评分在80~90分之间)、不满意(满意度问卷评分在80分以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以及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为促进医院健康发展与建设,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3]。医院护理质量属于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日常服务的优劣程度体现,同时也是综合质量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开展医院管理的过程中,应促进新型模式的快速合理应用。新型护理管理模式指导下,对护理人员潜能实施充分挖掘,然后最大限度形成相应竞争机制,进而体现护理服务评价的公正性,做到能者上与庸者下[4]。真正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促进其自主学习,挖掘自身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水平与理论知识掌握水平。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医院护理人员实际服务水平,强化护理服务的细节化管理,借助护理质量评价情况,加强高危患者、高危护理操作以及高危护理时段的质量管理。科学运用护理绩效考核,把精神激励以及物质激励进行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合理化的考核方式,能够更好实现医院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5]。在新型护理管理中,把刚柔并济的原则运用到管理过程中,实现两者的相互补充,可以提高最终的护理质量,进一步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实际发生率。总而言之,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可以采用新型护理管理模式,通过强化护理分层管理、树立精细化护理理念、护理管理的刚柔并济以及护理评价的科学化等方式,持续改进医院的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大大提升,进一步扩大医院的社会知名度,使医院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从根本上促进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而对照组82.0%,两组在护理满意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实施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林凤玲.缓解护士工作压力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6(21):5-7.

〔2〕刘淑贤.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48(36):4524-4526.

〔3〕汤新辉,谌永毅,刘翔宇.全面护理质量控制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及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8(2):74-75.

〔4〕王妍炜.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4(5):474-476.

〔5〕叶子溦,袁丽.亚专业化新型排班管理在内分泌代谢科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2):151-152.

篇12:护理形象在护理管理中的实施论文

1护理形象设计

1.1护理形象的意义

随着医学模式不断的改变,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阶段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阶段。护理服务内涵在逐渐的加深,范围在逐渐的拓展,因此,对护理人员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良好的护理形象能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增强患者对护理过程的信心,同时还增强了患者对医生的依从性,对协助医生获取好的治疗疗效有利[1]。还有利于提高医护工作对护理人员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有助于对人才的吸引。现代医疗行业,医院的声誉与信誉建设中,包含着护理人员形象设计更新的内容,医院的品牌效应可以通过良好的护理形象转化而来,为医院的发展做好铺垫,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护理形象设计的要点

护理形象是公众对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活动而形成的整体形象。护理形象的塑造是一个综合式的问题,它既与护理人员的内在素质、专业技能挂钩,又与外在形象展示、语言表达有关联。护理形象设计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特性院务实性、美学性、动态性、超前性。

1.2.1务实性

护理形象不只是护理人员的外在形象,而且还有着深刻的内在涵义。护理形象以最突出、最大量、最经常的特点为患者提供护理和服务。务实到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的满意为目标,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护士,是医生、患者、医院、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桥梁,它的工作性质涵盖满全面,在细微之处显重要。医生在诊治前后,患者及其家属首先与最后打交道的都是护理人员,护士首先要有严肃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医疗护理技术掌握扎实,为患者宣传与其疾病有关的医疗知识与治疗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治疗风险,消除患者疑虑与恐惧,并为患者接下来接受医生的诊治做好铺垫作用,在诊治之后,护理人员还要督促和观察患者是否遵医嘱进行康复,复查患者的后期康复情况,做好医患沟通。同时,护理人员要在出现医患关系纠纷时,发挥调解矛盾、保护医院声誉与患者健康的作用,避免双方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与不必要的治疗耽误。所以,护理形象最根本的在于其务实性与功能性。

1.2.2美学性

形象护理的设计以美学为基础,以满足患者的审美为前提。美学性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语言美、职业道德美、行为美以及护理环境美等。患者来到医院就诊多半带着恐惧、焦虑、沮丧的情绪,尤其是老年患者与儿童患者。当患者来到医院,最先接触的就是护理人员,其外貌形象语言方式都会最直接的影响患者的情绪波动,护士的服装通常是淡粉或淡蓝色,色泽柔和,这种颜色设计也是有科学依据的,为了就诊人员的视觉效果消除压抑与焦虑。护理人员的语言体现了其素质,对待患者应该主动、耐心、认真,语气柔和而温暖,这是护理人员工作语气的基本要求。语言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工具之一。看见年老、年幼、急诊病人,护理人员要过去询问其是否需要帮助,根据其需求特点给与力所能及的协助,行为美就是体现在这些细节。护理环境是医院应该注重建设的内容,护理环境应该灯光柔和,不同科室的就诊病房与接诊室要干净、通风,有些还有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房间的避光和保暖处理。医院的美学设计是以患者缓和心理焦虑为初衷的。

1.2.3动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形象也在不断的充实和完善。护理人员应该积极的分析国内与国外的护理形式,站在科学技术的最前端,不断的修正护理形象的设计,与医疗技术的进步接轨,保证护理形象的历史长新。

1.2.4超前性

护理形象的设计要以高能力、高智能、高知识、高创新为目标。目前,我国是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面临着科技实力、人才素质和知识总量的较量,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工作方式以及生活观念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护理工作的要求变得更高,护理人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护理形象的设计应该具有超前性。

1.3护理形象的定位

护理形象定位需要结合医院的护理设施以及护理人员的素质,并根据国内的护理发展动态,分析当前医疗市场的竞争情况。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很多,然而大多数患者都选择护理形象良好的医疗机构,所以。医院如果想被患者选中,就要不断的提高护理形象,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将患者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因此,护理形象的定位是以满足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护理形象的定位主要包括3个方面院护士形象、服务形象和质量形象。护理形象的定位可以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和医疗机构行业竞争的需要。

1.3.1护士形象

护士形象包括护士素质、文化水平、精神风貌和职业道德等。护士规范的行为、文明的举止、高尚的道德情操,使护士形象在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方面得到体现。

1.3.2服务形象

护士对患者护理的服务方式、质量和态度能够体现出整个医院护理服务形象的好坏。服务形象能体现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意识,在医院形象中很容易改正,是提高医院形象最方便快捷的方式。护理形象其实是在患者心中树立其一个品牌形象,现代医疗行业之所以重视护理服务形象主要是因为医疗行业的市场经济化。护理形象拥有了商业声誉的代表作用,与经营价值产生了关联。现代医院带有的企业性质,使得医院管理层不得不重视护理形象,也是同样的原因,护理人员不得不提升自身的护理综合形象,为自身在护理行业的发展,培养更好的竞争力。而市场是最好的调控者,其每一个需求显现都有其深刻的需求根源,市场对护理形象的要求也体现了患者对其的需求。

1.3.3质量形象

质量形象是护理形象的核心。质量形象是患者最关心的一个话题,也是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护理人员精湛的护理技术,细心周到的护理,能给患者创造良好舒适的环境,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从而获得广大患者和社会公众的认可,使医院整体获得良好的形象。

篇13:护理形象在护理管理中的实施论文

护理形象是医院形象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护理人员服务、质量、人文素质和精神面貌的总体形象,与医院的良好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提高护理工作的综合实力,塑造完美的护理形象,在护理的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护理管理者必须重视护理队伍的形象塑造和设计,定位护士形象、服务形象和质量形象,并定期进行相应的培训,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从而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2.1以患者为中心

不同的角色对护理质量的定义都不相同,如护士、护理管理者和患者对护理质量的定义均有所差异。有关研究认为,护理质量主要从患者的定义角度进行评价,以患者为中心,树立起野患者至上冶的服务理念。患者选择护理医院的标准就是具有较高的护理服务质量。因此,秉承社会满意和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确立护理质量标准,使护理服务的标准更加满足医疗市场的需要,不断的对服务项目进行扩大。例如,开展以科室为单位的评选护理服务之星、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年度评选医院的野十佳护理之星冶。在病房开展温馨的服务活动,在门诊开展导医服务。在护理的实践中,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发动全员的、全程的、全面的一流服务。

2.2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要塑造良好的护理形象,就应该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工作满意度高,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态度就积极,护理工作满意度低,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态度就消极。对护理人员进行塑造良好护理形象的教育,不断发展医院的优秀形象资源,并进行宣传。良好的护理工作环境能树立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作风、提高护理人员的执业价值观、稳定护理队伍,促使护理人员将良好的护理形象作为其共同发展的目标。积极有意识地塑造护理人员良好的护理形象。

2.3强化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是树立良好护理质量的核心,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的质量和医疗的安全。因此,建立护理管理质量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制定细化、量化、具体化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结合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成立专业的质控小组,迅速及时地反馈、分析、改进和总结,全面的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院护理的安全,树立良好的护理质量形象。

2.4塑造护士内外在美的和谐统一形象

护理人员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情操直接影响着护理人员的行为形象,是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的内涵。行为形象会让被护理人感受到严谨的作风,严密的管理和值得信赖的技术。重视对护理人员行为规范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护理人员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专业服务水平的自然展示,更是护理人员对患者表示尊重的规范要求,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认识升华。护理人员要做到仪表端庄、举止行为得体,让患者感到亲切,得到患者的信任,从而使护理人员的内外在美达到和谐统一。

3结语

护理形象管理作为一个永久性的工程,不仅需要护理形象管理人员有坚实的护理基础,还需要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科学规范。护理形象管理的设计和定位应该从护士形象、服务形象和质量形象出发。护理人员在实践的护理服务中,以其良好的护理形象,在医院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凤娟 单位:四平妇婴医院儿科

篇14:观察风险意识在护理管理的价值论文

观察风险意识在护理管理的价值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月~12月我院进行手术室手术治疗的患者258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施与护理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可有对照组为29.5%38,观察组为8.5%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知对照组为81.4%10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1.5%118。结论在手术室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手术危险的能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依从性,显著降低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风险管理;手术室护理;护理管理

手术治疗是外科治疗疾病的常见方法,手术室是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同时是医疗风险发生率最高的地方[1-2],当前风险管理以一种新型管理方法广泛用于医院管理[3]。本文就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详细情况可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月~月我院进行手术室手术治疗的患者258例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施与护理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29例,对照组中男性61例,女性68例;年龄为16岁至69岁,平均年龄为48.1岁;脑外科手术18例,妇产科手术41例,骨科手术47例,胃肠道手术23例;观察组中男性59例,女性70例;年龄为15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48.4岁;脑外科手术15例,妇产科手术44例,骨科手术45例,胃肠道手术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材料差异均没有统计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的手术指导,术中与医生及患者的配合及术后的必要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在术前对患者的各项信息进行核对,保证患者与手术通知上的信息吻合,进入手术室后观察患者的生命各项体征,并核实患者的过敏史及基础疾病,为患者讲述术中的适应症与不良反应,安抚患者,提高患者的'术中依从性。根据手术类型将手中要用到所有器械都准备妥当,且依照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将会用到的各类抢救器具及药品准备好,以防在术中手忙脚乱。术中护理人员要与医生密切配合,将手术部位充分显露,术中有用到抗生素的患者要及时做好皮试防治过敏的发生,在整个手术过程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抢救[4]。手术接近尾声护理人员一定要清点手术中使用到的各类器械的数量及棉球与纱布的数量,避免将各类医疗器械留置到患者的身体内,发生医疗事故。术后对需要进行病理分析的组织标本要及时送往病理科,并做详细的记录与核对。对于手术相对轻的可以直接回普通病房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基本情况与普通病房的护理人员进行详细的交代,并将术后的风险情况告知家属;对于手术较大需要转到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情况与重症监护的护理人员交代,并向家属交代术后的注意事项及风险防范。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整个过程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三类,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可知在对照组中跌倒16例,褥疮5例,感染14例,死亡3例,风险发生率为29.5%(38/129),观察组中跌倒6例,褥疮2例,感染2例,死亡1例,风险发生率为8.5%(11/),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有对照组中非常满意59例,满意56例,总满意度81.4%(105/129),观察组中非常满意83例,满意35例,总满意度91.5%(118/129),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同时是医疗风险发生率最高的地方,目前的医院情况来看许多手术室护理人员都缺少护理风险意识,这也是现在护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原因之一。手术室实施风险管理,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护理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有效规避许多护理风险的发生,既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出现又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综述所述,在手术室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手术危险的能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依从性,显著降低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卢苏玉.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范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9(8):115-116.

[2]曹晓艳.风险管理理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5):1113-1116.

[3]黄海明.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04):1943-1944

[4]徐东霞.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1):252-253.

[5]谢文易.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融合[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1):82-84.

篇15: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论文

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论文

脑、脊髓和周围神经共同构成神经系统,它分为周围和中枢两大部分,主要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外科疾病和神经内科疾病,其中神经外科主要治疗外伤或肿瘤引起脑与脊髓的病变;神经内科主要治疗脑部炎症性疾病、脑血管疾病、脊髓及其他神经系统的病变。神经内科属于独立的二级学科,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脑膜炎、脊髓炎、脑出血、帕金森、重症肌无力、癫痫、三叉神经痛等。入院治疗的患者通常处于病重或病危状态,普遍患者在感觉和认知方面存在障碍,潜在的风险比较大,因此,如何在神经内科做好护理工作,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评估风险的可能,从而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该文就护理风险在神经内科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3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男38例,女28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为53岁,其中脑膜炎5例、脑出血16例、脑梗阻28例、帕金森10例、重症肌无力4例和癫痫3例;观察组66例,男40例,女26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为52岁,其中脑膜炎3例、脑出血17例、脑梗阻29例、帕金森9例、重症肌无力5例和癫痫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的常规护理,如入院指导、病房清洁、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和出院指导等。要让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下,身体恢复健康。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包含患者风险管理和护理人员风险管理两个方面。

(1)患者风险管理。患者风险管理针对生活护理、用药护理、急救护理和心理护理进行风险预估,并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生活护理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指患者活动区域及身边的易碎物品等,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评价。

每天定时检查病房、卫生间或走廊的清洁度与地面湿度,尽量不要有水渍避免患者跌倒,尤其是卫生间最好铺防滑地砖且贴有提示牌。在患者的病床旁加防护栏,避免患者坠落。危险物品如水壶、水果刀、电暖气、电风扇等,远离患者并贴警示牌,避免发生划伤或误伤的情况。定期检查患者的轮椅刹车,及时排除故障。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是否长褥疮,要嘱咐家属定期给患者翻身、按摩,避免患者病情发展。叮嘱家属不要让患者离开视线,避免患者走失或出现意外。用药护理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指患者用药时,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的评价[1]。神经内科的患者身体状态普遍较弱,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患者输液时要密切关注渗漏情况,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升压药物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一旦外渗可能会引起组织坏死。甘露醇是神经内科的常用药之一,主要用于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一旦外渗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水肿、疼痛甚至坏死,因此用药期间要密切监护,避免意外发生。

总之,在输药期间,护理人员要增加巡视的频率,并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准备相应的解救药物,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急救护理的风险评估主要是指患者突发症状时,急救过程中可能对患者身体造成伤害的评估。神经内科的患者中中重度患者的比例比较大,所以病情突然进展的情况发生率比较高。因此,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程度,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并对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随时准备好抢救所需的仪器、药物和工具等,尤其是要掌握急救的流程。老年患者常常伴有呼吸系统疾病,除了准备常规的物品外,最好外加准备吸痰器。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急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要熟悉每项急救的方案,并且要定期进行演练和排查仪器故障,避免仪器故障或不熟练操作造成患者病情延误的`情况发生。

(2)护理人员风险管理。风险的发生主要在于护理人员的预评估,因此提高护理技能和水平是降低护理风险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做到以下3个方面,将会大大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降低风险的发生率。

①掌握《护士手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和《医疗事故处理手册》等相关规章制度,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护理重要性的意识,是成为合格护理人员的必备条件,也是开展日常护理工作的基础。

②护理人员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危险防范的意识与警惕心,从而保证护理人员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并作出正确处理。

③规范化日常护理文书的填写,交接班记录填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文书与记录具有可追溯性[2]。

1.3观察指标

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概率,包括摔伤、意外刺伤、输液反应、急救事故、拒绝治疗等。发生率越高,说明意外事故发生越多,即护理效果越差[3]。

1.4统计方法

观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风险总发生率为4.5%(3/6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护理风险率27.3%(1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表1对照组与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比较[n(%)]

3讨论

入住神经内科的患者,普遍存在年龄大、病情严重、自理能力差等特点,尤其是脑部严重受损的患者很容易伴有意识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和行动障碍等后遗症。因此,神经内科的患者除了必要的常规护理外,还需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所谓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因素造成患者受伤或死亡的可能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程度越来越重视,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因此,医疗纠纷的事情不断发生,尤其是护理引发的纠纷所占比例越来越高[4]。如何有效地降低护理风险,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该次研究通过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角度,观察常规护理与护理风险管理下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具体结果为观察组的护理风险总发生率为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护理风险率27.3%。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会大幅度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也就是说,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对降低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5]。归根结底,通过风险管理,即全面地预测风险的发生,并做好相应防护,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而且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更有助于提高神经内科的整体护理水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雪.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9):149.

[2]李彤.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护理,2016,14(2):278.

[3]蒙春丹.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7(17):2751.

[4]吴红恩.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4,16(2):263.

[5]范丹.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286.

篇16: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的应用论文

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的应用论文

在现在的护理工作中,由于人们对护理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并且患儿对医务人员怀有恐惧和排斥心理,使得医务人员的护理工作难度大大增加,也因此加大了对医务人员的技术要求[1]。医务人员如何提供更好的护理、减少护患纠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分析了我院采用细节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在院治疗的24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男68例,女52例;年龄2~11岁,平均7岁。研究组男53例,女67例;平均6.8岁。所有患儿加入本研究,均得到家属的同意。并且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科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具体为:

(1)医院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通过服务态度,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儿科患儿在护理过程中的'特殊要求。在整个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理工作者主动寻找薄弱环节,并对其加以强化。在患儿住院期间,护理工作者加强与患儿家属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患儿的病情病况,使家属了解孩子的状况,避免家属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促进护患关系。对于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并且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2)医院采取细节管理制度,培养护理工作者良好的工作习惯。医院内部完善护管理制度以及体系。对护理工作中的细节实施硬性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严格要求并定期考核护理工作者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加强对护理工作者的礼仪、职业素养及道德要求。

1.3评价指标记录对照组和研究组在住院期间并发症及感染患纠纷事件的发生频率,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患儿住院期间对护理舒适感的满意程度的调查。共发放24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38份,回收有效率99.5%。

2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8例,护患纠纷2例,感染5例,患儿家属的总体满意度为97.28%;对照组并发症23例,护患纠纷8例,感染34例,患儿家属的总体满意度为67.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在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中,每一个细节之处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节管理是企业中的一个重要管理模式,强调了管理中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结合。这要求每一个在岗人员须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且不可以忽视任意一个细小环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应从小处做起,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彰显出品质。在卫生体系的管理过程中,管理工作者也非常重视细节之处做得是否到位,并且引入细节护理管理,提高临床护理水平,且该方法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医院通过实施细节管理,加强了医院整体的护理管理效率和执行能力,并且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2-3]。在现今社会中,由于独生子女占大部分,倍受家庭的宠爱,因此其忍耐力和独立性均比较差,这增加了护理管理工作的进行难度。另外,由于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感染等意外情况,以及现今紧张的护患关系,使得护理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这要求护理工作者掌握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自我心理调整能力,并且要求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学习细节管理,并且将细节管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达到患儿家属的最大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使医院在整体竞争中占有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感染以及护患纠纷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医院临床护理患儿中,采用细节护理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具有明显的效果和作用。它不仅能够减少护患纠纷,得到患儿家属的满意,还可以使医院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使医院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医院在护理工作中采用细节护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泌尿科患者病情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的影响论文

linux目录简单介绍Linux

浅析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急救措施论文

医学学术会议总结范文

护理论文范文

安全文化在泌尿护理的管理策略论文
《安全文化在泌尿护理的管理策略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安全文化在泌尿护理的管理策略论文(精选16篇)】相关文章:

社区体育开题报告说明2022-05-02

男科医院工作总结2022-07-21

医院科研报告范文2023-03-12

安排的意思, 安排的解释2022-12-02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分析论文2022-11-07

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材料2022-11-14

护理教学论文发表2022-05-06

医院泌尿外科工作总结2023-03-09

妇产科护理管理经验研究论文2023-01-22

护士年终总结2022-11-1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