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在急诊医学的进展及应用

时间:2023-07-14 07:45:5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一氧化氮在急诊医学的进展及应用(精选8篇)由网友“双生178”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一氧化氮在急诊医学的进展及应用,供大家参考。

一氧化氮在急诊医学的进展及应用

篇1:一氧化氮在急诊医学的进展及应用

一氧化氮在急诊医学的进展及应用

[关键词] 一氧化氮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一种由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 物质可介导血管的

舒张反应,这种物质被称为内皮细胞衍生舒张因子(EDRF)。由于这种物质 的半衰

期很短,体外不易检测,因而对它的确切构成一直不甚明了。1987年,Palmer和Mo

ncada等〔1,2〕分别证实EDRF与一氧化氮(NO)具有相同的属性 ,进 而证明这

种血管内皮细胞衍生舒张因子就是NO。体内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神经组织在一定刺激下均可产生NO,近年研究表明,NO参与广泛的生理

功能的 调节,如血压调节、外周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递质的传递

、免疫介导及防御 机制等,在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发病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现

就有关NO在急诊医学领域 的研究加以综述。?

1.NO的生物合成及NO合酶(NOS)

在NOS作用下,左旋精氨酸(L-Arg)在转化为左旋胍氨酸的过程中 生成NO,多种物质

可对这一过程产生影响。NO的半衰期很短,约5~10秒,它在体外迅速氧 化为NO2

-2和NO-3,因而目前直接检测NO尚有一定难度,多以检测其代谢产物NO2-2

、NO-3 来代表NO 生成。NO亦可被氧自由基、血红素及其它含血红素的'蛋白结合

加速灭活,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则抑制其灭活。NOS在NO合成过程中起着重

要作用。目前已知NOS有两种亚型,一种 是基础型NOS?(c-NOS?),另一种是诱生

型NOS(i-NOS)。c-NOS具有细胞内钙依赖性,可被Ca2+及钙调蛋白激活,通过直接

刺激而产生N O。c-NOS广泛? 存在于动物的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

、肥大细 胞及 神经组织中,目前已从动物的脑及内皮细胞中克隆出了c-NOS?的

基因。 i-NOS无钙依赖性,是在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IL-1)、肿瘤坏 死因子(TNF

)、 干扰素-γ(IFN-γ)、内毒素等诱导下由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心肌细

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产生的,由i-NOS作用产生的NO远多于由

c-NOS作用产生的NO,因而不同浓度NO具有不同的作用。NOS的抑制剂有L-单甲基精

氨酸(?L-NMMA?)、L-硝基精氨酸(?L-NOARG?)、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

)及L-亚 胺基乙基鸟氨酸?(L-N

[1] [2] [3] [4] [5] [6] [7] [8]

篇2: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检查的应用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完善,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在对急诊患者的及时快速做出检测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超声医学的准确而快速的诊断结果,大大缩短了医生的确诊时间,减轻了急诊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了更大的有效的救治空间。笔者根据在临床实践中随机抽取的217例病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17例,其中男101例,女116例。年龄1~73岁,平均32岁。所有患者都有腹部剧烈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有发热、恶心、胸部疼痛等现象。对这些急诊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如下。

217例急诊患者中,只有17位患者的诊断出现偏差,其中误诊14例,误诊病情有1例外伤性肠破裂,4例急性阑尾炎,2例胃十二指肠穿孔,3例异位妊娠,1例黄体破裂出血,3例盆腔炎包块;漏诊3例,其中1例外伤性肠破裂、1例黄体破裂出血,1例自发性肠穿孔。超声诊断符合率达到86.6%,基本符合率达到4.6%,误诊率约为7.4%,漏诊率约为1.4%。在以上病例中,136例经过手术及病理得到证实,其余81例通过临床、临床穿刺、CT、X线等方法得到验证。

1.2 方法 使用多种超声诊断仪器,如LOGIQ 400 、LOGIQ 5等诊断仪器。本组病例不要求空腹检查,盆腔检查要求患者憋尿或利用生理盐水充盈膀胱,对患者进行全腹部的多切面检查。

1.3 判断标准 当超声诊断与临床诊断一致时,便是符合标准。当超声检查仅仅显示腹腔积血或积液时或仅显示病灶区血供减少时,为基本符合标准 [1] 。

2 结果

2.1 对比超声检查和临床检查结果 超声诊断符合率达到86.6%,基本符合率达到4.6%,误诊率约为7.4%,漏诊率约为1.4%。

2.2 性别与病因的关系 217名患者中,男性外伤率为78.2%,女性的外伤率21.8%;男性的外伤率远大于女性。

3 讨论

重大疾病可能对患者生命产生巨大威胁,及时而正确的诊断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超声医学的准确而快速的诊断结果,大大缩短了医生的确诊时间,减轻了急诊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了更大的有效救治空间。超声诊断在实质性脏器损伤、胆管系统、泌尿系统疾病、肠道性疾病、妇产科疾病等各类疾病中表现差别很大,以下就本组病例中的几种病情做出了分析讨论[2]。

胆管系统疾病:胆总管结石梗阻图像表现为胆总管内强回声伴随着后方的图像影射,并且胆管在不同程度上还出现扩张现象,这是由于胆管里出现胆汁淤积,导致道结石最终把胆道封堵;胆结石嵌顿并急性胆囊炎患者声像图表现则是胆囊有明显的扩充,胆囊壁增厚,张力得到了有效的增强,胆囊颈部可见强回声光团伴身影;急性坏死性胆囊炎并发胆囊穿孔声像图表现为胆囊壁厚度增加,出现连续中断的现象,出现部分不规则的低回声团或暗液性区域。

泌尿系统疾病:该系统疾病多发于尿道结石,经常出现在输尿管的三个狭窄处,有输尿管扩张、肾脏积水,超声检测也会发现强回声团。

胃肠道系统疾病: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表现为阑尾体有明显的增大、周围结构呈现不清楚,阑尾壁有高、低、高的回声;急性胰腺炎声像图表现为胰腺有明显增大,胰腺形态不规则等现象;超声检查胃十二指肠穿孔时易出现误诊漏诊情况,要结合其他手段进行检查,比如X光线 [3]。

产科疾病:异位妊娠声图像的表现则为子宫内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宫腔内无胚囊,子宫的一边或者附近区域可以发现低回声与强回声或者混合性团块,声像图表现不出特殊的特征,只是随着发病时间、发病的部位、血块多少的程度变化而不同,胎盘早剥并胎膜下积血声像学表现为胎盘与子宫壁间的边缘粗糙、形态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内部可见散在斑点状高回声、不均质低回声或者杂乱的回声情况[4]。

妇产科疾病:在妇科疾病中,盆腔炎是常见的疾病。其声像图表现为子宫增大,输卵管变粗,黄体破裂出血的表现与异位妊娠表现差异不大,检测者要细心鉴别。在产科疾病中,异位妊娠声像图表现为子宫内膜增厚,在子宫一侧会出现混合型团块,声像图并无非常明显的特征;胎盘早剥会出现不规则形状的液性暗区,有斑点状高回声、杂乱回声或者不均质低回声。

总而言之,超声诊断有操作简单、经济适用、准确迅速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变得越来越广泛。超声医学在急诊检查中有较高的正确率,可以帮助医生大量减少确诊的时间,为患者赢得最大的有效的救治时间,大幅度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减少了无数患者痛苦。值得注意的是超声诊断在胸腹部创伤或急性腹部疾病救治体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医生通过对病灶区的声像图观察可以初步判断和估计预测病情,最大程度地避免漏诊、误诊和盲目剖腹检查[5-6]。

参考文献

[1] 李彩琴.急性胰腺炎的超声临床诊断意义及漏诊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10(9):11-12.

[2] 金耀泉.浅谈超声胆总管结石临床诊断的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39-40.

[3] 徐金锋,刘慧玉.临床超声医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医学,,14(9):48-49.

[4] 李存芬,汪洋,李云霞.急诊超声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民康医学,2010,9(7):126-127.

[5] 丁玲玲.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10(5):135.

[6] 何晓燕,宋德鸿.超声检查在急诊医学中的临床应用[J].海南医学,2010,11(8):445-446.

篇3:循证医学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的论文

关于循证医学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的论文

摘要:目的探究如何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运用循证医学理论方法及成果。方法对比分析循证医学在急诊科临床实践中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满意度、治疗效果、诊断符合率等方面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急诊临床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方法理念及其原则,是急诊医学临床的的有效手段,值得在急诊临床医学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急诊医学临床实践;循证医学;运用方法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医疗事业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急诊是医院医疗服务的窗口,直接反映了医院医疗水平。所以,临床医护工作者应该在急诊过程中运用循证医学思维,结合临床实践,更好、更快的挽救急救患者的生命。目前,从急诊医学的发展角度来看,因其跨多个学科的特点,要求医护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引用循证医学思维、学习循证医学得理念、更加具体的了解目前急诊临床实践的应用方法的。本文通过对急诊临床实践诊疗过程中的理念及其具体措施来探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循证医学的应用[1]。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7月至9月的82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救治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1名,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在8~58岁之间,平均年龄(25.36±4.24)岁。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病23例,突发事故致伤11例,肾绞痛患者7例;对照组患者41名,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在10~59岁之间,平均年龄(26.16±4.32)岁。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病22例,突发事故致伤10例,肾绞痛患者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性别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以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治疗,方法如下。成立循证小组,包括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共同研究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应如何应用循证医学的成果和理论。首先对患者类型进行分析,包括病史、体征、事业检测结果等,并提出问题,探如何提高急诊科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护理过程中如何加强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怎样加强医师和护理人员的合作,提高医院整体的义务水平、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制定怎样的治疗和护理步骤、肾绞痛患者治疗的标准化流程、院前急救对整体急诊临床医学的提高等问题。在提出相关课题后,小组成员进行专项研究,共同对相关问题进行检索,总结相关治疗经验。本次共检索134篇文献,并分析了我院以往病理,得出如下几项理论成果:①肾绞痛患者应着重注意体征、症状方面的监测,并做好辅助检查;②院前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救治率,应作为急救的一部分在临床中推广;③医护人员应与主治医师加强沟通,并共同制定重症患者的护理计划;④舒适护理能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度[2]。此外还制定了相应的不同疾病急诊的标准化流程并在全员进行了推广。对我院的医疗设施、人员设置、科室分布都做了一定的调整。收集观察组患者的基本信息,着重对急诊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在治疗那过程中对先关流程和措施进行验证并改正。治疗结束后,收集两组患者在诊断准确率、治疗效果、护理及治疗满意度、治疗依从性评分方面的差异。满意度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级别。治疗依从评分包括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患者用药依从性、检查配合度等24个项目,共100分。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统计相关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经过本次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5.12%,治疗依从性评分为(91.57±3.22)分。诊断准确率为92.68%,治疗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70.73%,治疗依从性评分为(73.64±5.63)。诊断准确率为75.60%,治疗有效率为85.36%。观察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3讨论在传统医学中,医生一般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自身所具备的医学知识、及临床经验来对病情进行诊断。而医生的临床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凭借医生经验的治疗方法一般可能会影响临床疗效,耽误了正确的诊断延长治疗周期,增加病患痛苦,浪费医疗资源。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及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型的科学诊疗技术不断开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现代循证医便是其中之一。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在医学的不断实践中发展起来的.[3]。循证医学可以准确地应用当前最好的研究依据,并且结合临床医生的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与此同时,了解患者的愿望,将三者完美的结合而得出的治疗方案。循证医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的学习方式。主要包含了以下步骤方法:首先要根据病人的病史及对患者的检查结果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有价值的治疗方法匹配,找出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再次,检测临床证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及其实用性;最后,可以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对病人制定最有效的诊断及诊疗策略。循证医学的最大优势是可以诊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疾病,并有良好的预后治疗方案[4]。综上所述,循证医学取代传统的经验医学,将会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急诊临床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方法理念及其原则,是急诊医学临床的的有效手段,值得在急诊临床医学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利.中医药防治慢性乙型肝炎循证医学工作平台的构建和应用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2]杨德兴,李瑶,王碧成,等.急诊医学专业住院医师应用临床决策方法的探索与研究[J].重庆医学,,11:1524-1526.

[3]李婷婷,周光帅,陈侃侃,等.苏北三甲医院临床医生对循证医学的了解和实践现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01:9-12.

[4]王志强,张建华,杨建宝,等.循证医学教学法对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理论和实践成绩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3,11:91-93.

篇4: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效果论文【1】

【摘要】 目的 对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进行了重点分析与研究。

方法 对临床急诊的534例接受超声检查的患者进行详细的分类,并结合患者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临床急诊中超声检查的结果,对所患病情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了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应用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 经过超声检查与诊断,534例接受超声检查的急诊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达到了86.6%,基本符合率达到了4.6%,漏诊率约为1.4%,误诊率约为7.4%。

结论 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应用的正确效率较高,及时查出疾病病因的可能性较高,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确诊时间,帮助患者及时就诊,提高了病患的医治效果,提高了临床急诊中的抢救成功率。

同时,还能帮助医生对症下药,减少病人的痛苦,挽救更多的生命。

【关键词】 超声医学;临床急诊;应用

临床急诊所面临的患者,其病情都较为严重,尽早明确诊断显得十分重要,科学、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十分关键。

超声医学检查由于其科学、准确、无痛无创、使用方便快捷的特点在查体科临床急诊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并且在继二维灰阶超声、多普勒超声后出现了新兴的超声医学技术超声造影。

[1]超声造影的诊断技术较之前两种超声检查技术更加科学、合理,克服了超声常规检查的局限性,主要是通过造影剂等方式增强了血液的方向散射,帮助急诊医师弄清血液的流向,观察其变化,对患者所患的疾病进行科学及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文根据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人民医院超声科的实际工作情况,随机抽取了534例临床急诊患者,对其诊断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其相关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常规资料 本次选择的临床急诊患者共534例,年龄在两岁到七十五岁之间,平均年龄为三十岁。

其中男性202人,女性332人。

选择的急诊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其中一部分患者在腹部剧痛的同时还伴有胸闷、恶心、四肢无力、身体发热等症状。

因此,我院对其采取了超声医学检查,其相关检查结果的详细分类如下:

临床急诊的534例患者,其诊断基本符合率、达标符合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4.6%、86.6%、1.4%、7.4%。

其中超声医学检查出现偏差的共有34例,误诊的有28例,其中出现了病情误诊的病例分别为,黄体破裂出血、胃十二指肠穿孔、外伤性肠破裂、异位妊娠、急性阑尾炎、盆腔炎包块,其误诊的病例数分别为2例、4例、2例、6例、8例、6例。

此外,其中还出现了2例外伤性肠破裂、2例自发性肠穿孔、2例黄体破裂出血共6例的漏诊。

[2]经过超声医学的初步检查,其中有272例急诊临床患者的病情通过手术或者病理的分析与研究得到了有效的证实。

其中的262例临床急诊患者则是通过其他手段得到了验证,[3]包括X线、临床穿刺、CT技术治疗等方法进行了验证。

1.2 超声医学临床急诊检查方法 目前的超声医学临床急诊检查是多种方式与诊断仪器的结合,包括生理盐水充盈膀胱、空腹检查、憋尿等。

[4]而本次超声检查依据病情的不同,不要求进行空腹检查,主要针对盆腔检查或者进行生理憋尿或者生理盐水的充盈检查,同时利用LOGIQ400、LOGIQ5等仪器对患者的腹部进行全面的检查。

1.3 超声医学临床急诊应用中的判断标准 超声医学临床急诊应用中的判断标准分为符合标准和基本符合标准。

临床观察与超声诊断相一致即视为符合标准。

再者,在对病患者腹腔的超声医学检查时,若超声医学检查只是显示了病灶区血供减少,或者只是显示了腹腔积血或积液时,即可视为基本符合标准。

2 超声医学临床急诊应用中结果

2.1 超声检查和临床检查的结果对比 根据超声检查与临床检查的结果不同,对超声检查的符合率、基本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进行了简单计算,其分别为86.6%、4.6%、7.4%、1.4%。

根据各医院的相关数据统计显示,被选择的病例组超声医学检查结果优于其它检查平均水平。

2.2 超声诊断病因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抽取的534例病患中,女性的外伤率比男性低很多,分别为21.8%和78.2%。

其超声诊断病因与男女之间的关系。

3 关于超声医学临床急诊应用中的讨论

临床急诊所诊断的疾病都是对生命存在威胁的关键性病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实践经验,除了在胆管系统、肠道性疾病、实质性脏器损伤、妇产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别外,其他的常规检查对病患者和急诊医生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结 论

综上所述,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效用根据急诊病情的不同其表现出的作用也不一样,但是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的地位依旧不容动摇。

通过超声医学技术的改进与发展,漏诊、误诊的几率越来越小,并且在临床急诊中越来越受重视,对临床急诊也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峰,刘绪舜,宗光金,等.胃癌合并肝硬化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17(4):309-311.

[2] 高卫国,赵长勇,等.胃癌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5(9):713-716.

[3] 李彩琴.急性胰腺炎的超声临床诊断意义及漏诊误诊原因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10(9):11-12.

[4] 金耀泉.浅谈超声胆总管结石临床诊断的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39-40.

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检查的应用效果【2】

【摘 要】目的:通过调查研究超声医学在临床急诊中的检查价值。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对我院门诊收治的100例急诊患者,分成50例的观察组和50例的对照组。

且给予两组正常病症检查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使用超声医学,并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比较。

结果:超声诊断与常规诊断的符合率和未诊断率为96%,4%和68%,32%。

两者之间的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

结论:超声医学在急诊的检查中具有比较高的正确率,不仅帮助医生减少了确诊时间,还为患者赢得了就诊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超声医学;急诊;价值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以及不断的发展和日益完善中,超声学对患者的病情及时快速的检测方面做出了重大的作用。

使得很多腹部疾病以及意外创伤的患者得到了迅速、及时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给患者提供了医治空间,提高了患者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

本文主要将我院6月至10月收治的50例急诊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诊断和超声医学进行诊断,且分析比较,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6月至2010月收治的50例急诊患者,均分为超声医学诊断的观察组和常规诊断的对照组,且都符合急诊诊断的标准[1]。

篇5:医学检验的进展与临床应用

1、医学检验的进展

1.1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给检验医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得检验医学也从细胞水平进入了分子水平。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临床检验诊断学,对疾病诊断深入到基因水平,称为基因诊断。基因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基因多态性分析技术、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分析(FISH)技术、波谱核型分析(SKY) 技术以及蛋白质组技术等。

1.2 生物芯片技术:基因芯片的概念现已泛化到生物芯片(biochip)、微阵列(micr oar ray)、DNA 芯片(DNA chip),甚至蛋白芯片。基因芯片集成了探针固相原位合成技术、照相平板印刷技术、高分子合成技术、精密控制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使得合成、固定高密度的数以万计的探针分子以及对杂交信号进行实时、灵敏、准确的检测分析变得切实可行。

1.3 流式细胞仪的应用:流式细胞仪(FCM) 有别于普通细胞计数仪的方面在于它不仅能够进行细胞计数和简单的三分群或五分群,而且能够对细胞亚型进行检测。临床上,FCM 主要应用于免疫学和血液病学方面。它克服了传统免疫技术难以准确定量的不足,可应用于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对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进行监测;用于肺泡灌洗液中T 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 能够快速、准确的测定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为多种肺部疾病的诊断和发病机制提供重要信息。FCM 还可同时检测T 细胞总数、Th 细胞和Ts 细胞,结果准确、报告迅速,国外已用来进行HIV 的常规检测。FCM 在血液病方面主要是对白血病进行分型,可以克服传统免疫荧光镜检法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和细胞计数少等造成的误差,使之更为快速和精确。FCM 还可进行淋巴瘤的免疫分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和化疗效果监测、骨髓移植和干细胞移植的监测等。用FCM 检测活化血小板表面受体是近来血栓研究的一项重要技术。

1.4 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临床上,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主要应用于甲状腺疾病相关免疫检测、生殖内分泌激素检测、心肌蛋白的检测和贫血指标的检测等。该技术以其灵敏度高(可达10- 18mo l/ L)、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所使用试剂对人体无危害的优点,成为非放射性免疫分析技术中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方法之一。

1.5 现场即时检验(point o f care testing, POCT):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在急诊科对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快速检验很有必要。这种需求刺激了相关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给予了现场快速检验的新生。

1.6 细菌耐药检测:由于抗生素的普遍使用,临床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并出现了ESBL、MRSA 等广谱耐药菌。因此,尽早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对控制感染和节约医疗成本至关重要。临床微生物室不仅需要分离鉴定感染标本中的病原菌,而且应该进行药物敏感实验,为临床医生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

1.7 自动散射比浊分析的应用:散射比浊分析仪主要检测的是血浆、体液中的特定蛋白系列,包括免疫球蛋白系列、补体系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系列、炎性反应蛋白系列、载脂蛋白系列、尿微量蛋白系列和小分子药物等。这些蛋白成分的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有效的病理生理指标,作为临床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和分析预后的依据。

篇6:医学检验的进展与临床应用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和试验数据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揭示疾病的基本原因和机制,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等;

②根据发病机制,建立合理治疗,如针对苯丙酮尿症患者给予低苯丙氨酸饮食;诊断特异性疾病,如利用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诊断心肌梗死;

③为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筛选试验,如测定血中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素用以诊断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④监测疾病的病情好转、恶化、缓解或复发等,如利用肝功能试验对肝脏疾患进行诊断和治疗监测;

⑤治疗药物监测。即根据血液以及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调整剂量,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⑥辅助评价治疗效果,如测定血中癌胚抗原含量监测结肠癌的治疗效果;

⑦遗传病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病的发病率。

临床微生物学是检验医学的亚专业之一,其综合了临床医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临床抗生素学和医学流行病学等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密切结合临床提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和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①医学检验的目的就是研究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的致病因子,通过检测这些致病因子的量和活性的变化而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来辅助临床医师准确判断疾病。

②医学检验的结果是支持诊断、鉴别诊断,甚至是确诊的主要依据,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和判断预后的途径就是熟知检验知识。

3 总结

检验医学的发展,不仅是循证医学的必然要求,使医疗行为更为科学和经济,也将可能为前瞻性的预防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随着新的仪器及方法的扩展,检验医学在临床生化、微生物学、血液学及免疫学等多个分支出现了一些新的检验项目与技术,使针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更为合理和快速。

医学检验在临床医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①医学检验的目的就是研究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的致病因子,通过检测这些致病因子的量和活性的变化而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来辅助临床医师准确判断疾病。

②医学检验的结果是支持诊断、鉴别诊断,甚至是确诊的主要依据,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疾病和判断预后的途径就是熟知检验知识。

篇7:急诊医学中急救绿色通道的应用论文

急诊医学中急救绿色通道的应用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军人绿色通道开辟情况、救治效果,总结绿色通道管理经验、抢救救治经验。方法:分析军人绿色通道开辟现状。结论:军人绿色通道的急救效率仍有待提高,需特别注意提高心肺复苏技术水平。

关键词:急诊科;绿色通道;抢救

急诊科是医院收治危急重症的一线科室,急诊科抢救符合绝大多数危急重症抢救存在“时间窗”、损伤控制理论,在黄金时期内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是许多疾病患者存活的关键,这是活体组织生理性、病理性变化客观规律决定的[1]。对于那些需要优先抢救的濒死、高死亡风险对象,及时开辟绿色通道,可争取时间窗,从而降低病死率。军人绿色通道与普通医院的绿色通道存在较大差异,军队因其特殊性,急诊危重症多见心脏骤停、创伤患者,病种相对集中,这要求急诊科不仅需要关注绿色通道的管理效率,还需要关注特殊病种管理,注重某类疾病的急救技术管理。为进一步提高军人急诊绿色通道的管理水平,本次研究试回顾性分析基层军人绿色通道开辟情况、救治效果,总结绿色通道管理经验、抢救救治经验。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X年1月1月~201X年12月31日,医院急诊科开辟军人绿色通道主要用于现役军人、预备役创伤、心脏骤停等疾病的现场抢救。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201X-201X年绿色通道患者基本情况。

2结果

基层开辟绿色通道转运的现役军人,从病种分布来看,以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创伤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为主。采用的急救技术主要为心肺复苏,主要针对大量失血、原发心脏病、严重脱水等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神经系统疾病多见脑梗死、脑出血,此类对象多发生在气候剧烈变化时,另多见军队战士青年型卒中,多在训练过程中发生,无明显先兆。创伤疾病包括严重的骨折、内脏破裂、创伤出血导致的休克、血管损伤,极少部分包扎、枪弹伤、刀伤,也多见于训练创伤,多为保护措施不到位所致。消化系统疾病多见急性胃肠炎、消化道出血以及食物中毒。典型案例:男,21岁,战士,训练过程中突然晕倒、心脏骤停,现场急救员进行了简单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敞开衣襟、开口预防窒息,接到呼叫后,10min内卫生员抵达现场,查体见患者面色苍白、腹部下可见散在的黄斑、肢冷、心率为0,无呼吸,双侧瞳孔散大,判断为心脏骤停。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速率100~110次/min,持续替换人员维持有效的按压,持续6min,同时连接便携式呼吸机供氧,在此同时,迅速转运到当地医院急救,心跳恢复。转运过程中开通静脉通道,院内应用扩血管复苏药物,心电图恢复,期间停跳1次持续十数秒,立即采用电击除颤,能量200J,恢复正常,转移到上级医院。

3讨论

应加强对部队以及专业卫生人员心肺复苏术的培训。从基层卫生机构转运上级医院开辟绿色通道情况来看,多见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心脏骤停也是致死率最高的危象之一,心肺复苏是最急需的抢救技术。本例对象在早期接受急救员的现场基本处理,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呼吸道管理预防误吸。卫生员迅速抵达现场进行了徒手胸部按压。心肺复苏技术培训推广要点:①有报道显示,心肺复苏失败与心率恢复速度有关,需做好对基层急救员的培训,重视现场的心肺复苏,组织部队干部、战士,特别是一线救护员,学习心肺复苏技术;②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心电图表现、早期通气方式有关,对于送院、急救过程中出现的VF心电图表现,需予以重视,遵照指南尽快、有效完成心肺复苏各项操作,包括强化通气措施、必要时气管切开、合理的胸外按压,准备好心电除颤、药物复苏,及早除颤,使用束缚带有助于增加潮气量,有助于肺通气,在进行人工呼吸时,也不应停止按压,适当引入心肺复苏仪等辅助设备;③对心脏骤停者短暂复苏者,也不应放松警惕;④积极控制心脏骤停的原因;⑤尽量安排2人配合,1人取器,1人开展胸外按压等操作,100/min的速度可能影响生理病理状态,100~120/min的胸外按压是合理的,按压的深度在5cm为宜,应避免过深,但实际情况是出于担心按压过深导致肺创伤,绝大多数心肺复苏实际按压深度几乎不会超过5.5cm,对于心肺复苏,非必要的中断是被允许,但应尽量缩短,特别是除颤前,应避免按压中断;⑥准备好急救药物,针对顽固性VF、pTV,首选胺碘酮、利多卡因,急救员做好药箱的管理,做好扩血管药物、抗心律失常、强心等药物等管理,确保足量、合格、方便取用。军队急救,多见于训练、军队生活有关的病种,包括潜在的`由高强度的训练诱发的急性心肌梗死等病变,往往表现为发病急骤,可出现心脏骤停,死亡率高。另外青年型卒中,病情相对较轻,多见于训练后,另见训练保护措施不到位、器械操作不当等引起的创伤,包括严重的骨折、内脏破裂、创伤出血导致的休克、血管损伤,此类伤情可轻可重,医院应购入应对创伤的外固定设备,可借鉴美国的战伤现场救助设备,如Bastiani架、许氏单边固定支架、Wagner、Charnely、hoffnann支架等。站点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了解战士们的身体负荷情况,做好体检,发现冠状窦性电轴左偏、右偏,心房颤动、束支传导阻滞等心电图异常表现,结合动态心率评估身体压力状态,采用更科学的方法,评估展示的健康状态,寻找潜在的心脏骤停风险因素。综上所述:军人绿色通道的急救效率仍有待提高,需特别注意提高心肺复苏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韦再华,高燕琳,苏建婷,等.20XX-20XX年北京户籍居民急性心肌梗死死亡人群分布特征[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XX,46(7):651-652

[2]刘元生.心肺复苏20XX年指南与解读[J].临床心电学杂志,20XX,24(6):401-408

[3]魏捷,胡念丹.《20XX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解读之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J].临床急救杂志,20XX,17(1):1-3.

作者:冷万彩 单位:武警湖北总队孝感支队卫生队

篇8:急诊医学教学应用管理分析本科论文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委办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2014年我国各地方务必要建立有保障的工作机制,完善一系列的培训体系,同时依照当地制定有关管理规定以及各项政策,建立健全财政补助机制。江苏省从2014年起已经逐步完善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管理制度,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关于专业基地建设及管理,我省目前是按照国家基地评审要求对专科进行评审,专业技术水平已经得到国家认可,但是专业基地的管理均由各家医院自行承担,如何避免出现各专业基地良莠不齐,就需要对各专业基地建设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本文将对我院急诊医学科的管理模式进行探讨,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

为了提高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作用,培训合格的医学人才,提高医院医疗及科教水平。作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我院从组织架构,管理实施方案、人事制度、带教老师甑选及考核制度、考勤考核制度、专项资金使用等各个方面,完善相关制度的制级落实。运用考核结果对住培学员及带教老师进行公正的评价、人事决策以及薪酬制度的分配等,激发学员及带教老师的培训热情、保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

2急診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

2.1团队依托

我院急诊医学科是我市唯一的省级急诊医学临床重点专科,急诊医学专业为徐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临床培养点。学科成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小组,科主任一把手负责制,专职教学秘书负责住培工作的管理,团队指导老师均为高年资主治医师。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培训质量

带教老师在培训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科室在带教老师管理中明确1对1指导带教,责任明确,将带教学员的质量及数量纳入考核。所有带教老师均需全部参与院级带教老师培训及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可参与带教,组织代教老师积极主动参与国家及省厅带教老师培训班,学习新理念、新知识,摈弃旧习,开展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参培学员的培训质量提高。

2.3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加强科学管理保证培训质量

所有参培学员按照专科、学历、培训时间不同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及带教计划。所有学员入科后统一接受入科教育管理,然后接受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教学秘书及基地主任按照个人培训计划进行计划落实考核。科室根据要求完成每周周的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科内讲座学习,鼓励参培医师参与讲座及学习;急诊医学专业的学员将根据参培时间组织他们进行专科学习,根据专业特长奠定今后专科医师培训专业的选择,组成学习团队,期间要求他们参与对低年资医师和实习生的时间教学,轮流担任讲课者,接受全科的统一评价及奖励。非急诊医学专业的学员除了完成个专业要求,也需要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创伤急救及其他临床常见急诊的评估及处理。

3讨论

国内外长期医疗卫生工作实践证明,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医学终身教育体系承前(医学院校教育)启后(继续医学教育)的关键阶段,是临床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生的必经之路[1-2]。基地医院如何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保障住院医师培训质量,构建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就成了不可缺少的重点,作为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各专业基地的培训质量。我院急诊医学科运用完善的住培管理体系,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不断提高带教老师的培训,在住培和科室管理中均取得很大的进步。近些年急诊医学科的学科建设及科研管理均在我市瑶瑶领先,连续五年获得市急救技能竞赛一等奖,开展的新技术及新项目在周边地区获得较大影响力,每年接受进修学习人员不断增加。带教老师的带教质量也得到很大提高,在各个医学院校的带教老师的技能考核和各类竞赛中成绩中也瑶瑶领先。因此急诊医学科的住培管理及实施,保证了住培的质量,医院的住院医师整体素质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对学科发展及建设中也发挥积极作用。

传统中医学论文范文

医院科主任竞聘稿范文

营养科主任竞聘稿

内科主任年终总结

论文提纲范文药学

新型塑料保护膜对钢结构防腐的效果分析论文

晋升副主任医师个人述职报告

心脏内科医学论文

虚拟仪器用于生物医学论文

眼科护理论文范文题目

一氧化氮在急诊医学的进展及应用
《一氧化氮在急诊医学的进展及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一氧化氮在急诊医学的进展及应用(精选8篇)】相关文章:

护理专业论文2023-03-25

学导式教学法医学教育论文2022-04-30

肝癌患者护理体会2022-08-31

医院急诊科年末总结2022-09-08

药学论文选题2022-11-01

药学论文小范文2023-09-27

副主任医师述职报告2022-05-06

急诊医学培训心得体会2023-06-23

探究重症药疹的护理2023-06-20

护师专业实践能力模拟试卷Ⅱ及答案2023-08-1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