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产业经济低碳发展路径探析论文

时间:2023-12-01 07:41:54 体育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低碳发展路径探析论文(共11篇)由网友“已占用被占用了”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我国体育产业经济低碳发展路径探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低碳发展路径探析论文

篇1:我国体育产业经济低碳发展路径探析论文

摘要:随着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等社会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人类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的体育产业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是我国低碳经济着重发展的重要内容,所以关于体育产业经济的低碳发展路径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低碳经济;体育产业;体育经济

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强调到2050年我国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要使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战略性发展目标的提出,要求我们必须对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给予更高的关注,并且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走低碳发展之路,逐步建立起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低碳发展模式和低碳消费模式,进而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篇2:我国体育产业经济低碳发展路径探析论文

1.1低碳化是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自北京奥运会以来,全国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在不断上升,我国的体育产业经济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也被看成是带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经济结构的重要选择。但是,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起步较晚,目前在我国还属于一个朝阳产业,但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还相对粗放,与体育产业强国相比,市场竞争力较弱。鉴于此,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未来发展,必须在产业结构上进一步优化,在发展方式上更加低碳、绿色、环保和健康,所以说低碳化是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1.2低碳化是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世界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生态污染、环境破坏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发展质量都受到了诸多威胁,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达成了基本共识。尤其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低碳经济能够很好的改善人口生存所产生的资源压力、环境压力。而随着休闲社会的到来,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体育活动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低碳化开始逐渐成为一项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1.3低碳化是我国体育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据相关数据统计,全球体育产业年增加值接近9000亿美元,其中美国体育产业年增加值达到4500亿美元,占全球该行业的一半,且约占美国该年GDP的2.93%,但这一数字在我国仅为3100亿元人民币(约合500亿美元),占GDP比重仅0.56%,可以说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整体规模和发展质量都是远远落后发达国家的,在参与国际竞争时更是鲜有竞争优势。此外,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将在左右开始向不符合其碳排放标准的国外产品征收一定比例的碳关税,所以加快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转型,走低碳化发展之路,是我国体育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篇3:我国体育产业经济低碳发展路径探析论文

我国体育产业要想快速走上低碳发展之路,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发展促进政策。一方面,国家要鼓励体育产业内的相关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时,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主动进行技术创新和发展转型的企业,国家要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和物质奖励,从而使我国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另一方面,国家要做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鼓励体育资源的共享,减少重复建设等情况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此外,国家要鼓励和促进自然运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因为我国地大物博,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体育资源,这就为我国发展休闲体育、体育旅游等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回归自然不仅成为一种时尚,更因为经济、健康、环保等优势而大受欢迎,所以国家对其发展要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

2.2积极培育低碳化的体育用品市场

为了积极适应国际市场上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我国的体育用品企业必须树立低碳化的发展理念,尽量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低碳化生产标准和技术标准,加强对于体育产品的质量监管和绿色认证,从而使我国的体育用品市场形成低碳化的良好氛围。例如,各级政府部门要鼓励和引导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多使用低碳材料和低碳生产技术,对于那些资源消耗量大、污染程度高的企业,可以通过资源重组、兼并联合、技术创新等形式实现转型升级;同时,社会媒体要通过自身的宣传引导职能,鼓励消费者购买低碳化的体育产品,树立起更加低碳、环保、绿色的消费理念。

2.3倡导低碳化的体育健身方式

低碳化不仅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方式,更是一种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健身理念,为了有效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低碳化程度,国家和各级政府要积极倡导低碳化的体育健身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低碳化的健身氛围,贴近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低碳化发展目标。例如,政府要鼓励人们多参加跑步、登山、游泳、太极拳、广场舞等户外有氧运动,减少对跑步机、电动健身器材的过度依赖,低碳化的健身方式不仅可以节约社会资源,也可以让我国的体育产业经济逐渐走上绿色节约、环保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4鼓励低碳化的体育竞赛形式

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种规模、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项目越来越多,这在丰富人们体育文化生活的同时,对体育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对此,我们要积极倡导和鼓励低碳化的体育竞赛形式、表演方式,一方面体育竞赛与表演活动的组织方要多使用低碳化的体育器材、体育服务以及物流方式等,另一方面在开幕式、闭幕式等环节要尽量做到低碳、环保,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厉行节约。如20的沈阳全运会,开幕式就选择了在白天举行,虽然没有了绚丽的灯光和多彩的焰火,但是对资源的消耗量明显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也大为减少,打造了一次低碳、环保的全国运动会。

2.5加大体育基础设施的低碳化设计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尤其是随着我国体育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多,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数量都在快速增长。但是,由于很多地方受制于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在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的设计与生产环节过于落后和粗放,偏离了低碳化的发展方向。对此,在我国未来体育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与维护上,要积极引入低碳理念,比如使用低碳、环保的建设材料,利用太阳能进行照明和供暖等,对达不到低碳要求的体育基础设施不予验收、不准使用,对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建筑设计以及施工企业要进行相应的处罚等。

3结语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也要尽快实现转型和升级,积极践行和探索低碳化的发展道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质量,还可以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此,我们要积极培育低碳体育市场,开发低碳体育产品,倡导低碳化的体育健身方式和竞赛形式,从而使我国的体育产业经济可以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慧菊,陆小成.我国体育产业服务链理论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2):35-38.

[2]康辉斌,郝彩云.论低碳经济对体育生活方式的新挑战[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5):28-29,48.

[3]李红艳.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对区域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1):41-43,50.

[4]陆小成,骆慧菊.生态文明视域下体育产业低碳化研究进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1):3-41,53.

篇4:浅谈体育经济下我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路径

浅谈体育经济下我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路径

摘要:社会环境的破坏和体育赛事的复杂性不断变化,因此实现体育产业的低碳化具有必要性。低碳体育经济具有污染小、能耗少以及高效性等特点。体育经济下,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弊端,为进一步确保其低碳化,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重视体育物流的建设、构建绿色的体育赛事物流组织机构,不断的开拓体低碳市场。文章从几个角度对体育经济背景下的体育产业低碳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体育经济;低碳;发展路径;体育产业

体育经济是指基于体育项目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体育赛事是其主要表现形式。目前,我国体育经济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当然,体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一定的压力,其主要表现为体育项目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低碳经济致力于降低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体育经济下,低碳体育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其必要性及具体路径实施如下:

一、发展低碳体育产业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体育事业在国际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但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低碳健身项目逐渐成为人们认可和选择的项目。传统的粗放体育管理模式制约了体育经济的发展,低碳体育产业的发展就成为其内在需求。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我国体育建立同样不能忽视污染的影响。低碳体育理念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经济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对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制约了体育发展策略。对于体育而言,实现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其社会经济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低碳经济的主要目标。最后,虽然我国已经跻身为体育大国,但体育产业结构以及体育发展规模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低碳体育项目的开发有助于缩小这一差距,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体育经济下我国体育产业低碳发展的路径

(1)建立完善的体育物流

现代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大型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体育赛事要求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因此,建立完善的体育物流组织具有必要性,同时完善的物流也是确保体育低碳化的关键。结合现代网络的发展,构建专业的信息管理平台,明确体育物流的相关程序,确保体育比赛期间的流程化和高效化,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体育赛事的进行需要先进的物流体系和服务意识,而体育物流的完善主要目的是传递高效的信息平台,防止重复采购,促进体育的低碳化,从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总之。体育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先进的'管理技术、完善的物流配送设施以及专业的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体育物流是体育产业低碳化的第一步。

(2)构建绿色体育赛事物流组织机构

促进体育赛事的低碳化要求管理人员建立专业的策划、管理机构,以减少物流配送流程,降低体育管理难度。通过物流策划,使体育主办方获得专业的物流实施体系。物流企业在体育赛事中应发挥其积极作用,包括提供专业的物流方案,物流顺序。结合体育赛事的所需的设施制定实时的、动态的管理计划。在体育比赛中,意外在所难免。绿色的体育赛事物流组织的内容包括合理安排人员进出,以确保其安全。在具体工作环节上,物流企业必须对赛事实时监测,以出台不同比赛结果的针对策略。对于物流环节来说,相关组织要注重配送环节的污染控制,增强对物流配送所产生的垃圾的处理。

(3)开拓低碳体育健身市场

体育低碳化过程中,还要重视体育的经济发展,增加体育低碳投入,引导民众积极参与低碳健身。拓展低碳健身项目,通过培训使低碳体育概念深入人心。目前,广场舞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在开发过程中应给与重视。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低碳体育概念是目前社会提出的先进的体育项目。为支持这一项目,体育倡导者应起到带头作用,加强对普通群众的低碳锻炼引导。当然,随着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室内锻炼,参加健身俱乐部同样可以实现低碳化,而这一方面需要俱乐部具有低碳服务意识,时刻以客户为中心,在我国建立一种一致的低碳生活模式。

(4)培养专业的体育人才,使体育成为一种产业

发展体育贸易的同时,要促进体育产业的形成,使其逐渐低碳化,还需要体育服务体系的建立。在这一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体育赛事的物流组织,形成体育用品贸易组织,为体育锻炼者提供业务咨询、员工培训以及旅游服务等。体育贸易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只有实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其低碳模式的形成奠定基础。我国不同区域的体育特点不同,针构建具有民主特色的体育项目、增强我国体育事业在国际上的地位。体育人才是确保体育项目构建和体育管理效率提高的关键,因此实现体育低碳化,应重视高校体育教学,培养专业的体育人才和体育管理人才。由于是体育赛事管理人才的培养,应使其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先进的管理意识,促进我国体育低碳的顺利、稳定发展。

三、总结

体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给其带来了瓶颈。在我国,低碳体育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体育发展过程中,体育人才的缺乏、体育项目的传统化都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为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首先应引导民众认识到低碳体育的重要性,在国内建立统一的体育锻炼体质,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促进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迪桂,韩明杰.低碳经济视角下山东新能源产业发展研究[J].环渤海经济望,2010(9).

[2] 解振华.努力创建中国特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1).

[3] 许松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经济思想的发展演变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篇5: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论文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论文

【摘要】随着气候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都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挑战为目标,改变传统发展理念,制定适应现实的政策措施,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等形式来发展低碳经济。

【关键词】低碳经;政策;节能

引言:

就目前来看,我国还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能源和资源消耗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保证。特别是受我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限制,决定了煤炭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主要能源。曾有资料数据显示,我国的单位GDP耗能高达日本的8倍,试想这样的高耗能再乘以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让人嗔目结舌的。因此,迫切的资源问题让我们发现不能再仅仅以高能耗和环境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通过减轻单位GDP和资源、环境代价,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实需求,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我国目前发展形势

(一)政策法规不完善以及执行力度弱

从国外来看,低碳经济的发展无不以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为保障的,但是我国然在相关政策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力方面仍显薄弱,这也是目前制约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一大问题。目前,我国在有关碳经济的开发利用领域的法律主要有《煤炭法》、《电力法》、《约能源法》、《循环经促进法》等法律。但是,国内有关低碳经济的政策法律体系缺乏统一的立法标准和行为规范。除此之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不到位;行政执行力不强,问责力度弱,监管体系滞后;法律法规不健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等多种制度性因素也使得全社会主动减排的动能不足。

(二)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

首先,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为了改善和提高13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肯定会产生巨大的能耗;而且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资源利用效率低,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重、粗放式发展等问题。

(三)能源技术水平低

受到科技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限制,我国目前在能源生产和利用过程中效率较低、工业生产等领域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开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这就造成了“我国单位GDP能源消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倍左右,比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分别高2.4倍、4.6倍、8倍和0.3倍。”此外,有关低碳经济的技术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仍以中低端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而且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专业技术人才,远跟不上发展低碳经济事业的需要。特别是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和技术公司出于垄断的考虑,限于市场上既有的障碍,比如知识产权、市场份额的问题等等,也严重阻碍了低碳技术的迅速扩散、转让。

(四)社会低碳意识弱

除了以上这些客观因素的制约,高消费依旧是国民生活的现阶段追求,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只是一种宣传概念,和实际生产生活联系不大。有人认为低碳就是要省吃俭用,还有人认为“低碳生活”只是理论上的,无法在实践中实现。能够自觉接受可持续消费价值观指导,做到适度消费的人更是寥寥无几。以手机消费为例,中国现在每年平均淘汰近7000多万部手机,产生了大量污染严重的电子垃圾,这意味着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还在于不少人对低碳生活的观念还比较模糊,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还难以改变,全社会的低碳意识比较薄弱。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首先,要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比如可以划分中小企业的污染分类标准,让发展低碳经济有法可依;还可以通过国家制定标准,来限制商场、银行、饭店、政府部门和部分单位设定合理的空调温度和耗电程度。其次,要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提高处罚标准,切实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在积极推动相关法律的落实过程中,还要组织开展能源资源节约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特别要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公开曝光,依法查处,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再次,要落实政府问责制度和奖惩制度。一方面,可以将能源资源节约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严重违反国家节能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公开严肃查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者的责任,起到警醒教育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制定企业污染的具体管理方法和鼓励措施,对企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转型提供支持和一定的补贴。。

(二)调整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结构需要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由外需,投资拉动转变为内需外需,消费投资共同拉动来实现。这就要求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由第一二产业带动转变为一二三产业平衡发展,平衡区域经济,破除城乡二元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结构的调整来看,我国的长期的目标是产业结构均衡发展,丢掉高污染、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无核心竞争力的行业,社会协调发展;短期目标是保证充分就业,社会稳定。因此通过政策引导进入新产业领域,缓步推行税收、汇率改革,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保障劳动力就业是进行稳定转型的必要前提。从不同行业的转移来说,比如太阳能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国际市场机会,且国内外差距不像其传统行业那么大,这些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意义重大;从同行业的纵向转移来说,创造新兴的产业机会是增加利润,也增加劳动力收入的重要途径。

(三)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推动低碳经济的重要动力,这就需要加快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研发和推广。一方面要优化能源资源节约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资源环境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能源资源节约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同时,广泛开展能源资源节约国际科技合作,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节能环保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节能环保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四)积极倡导低碳经济思路

全民低碳意识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多部分参与合作,包括政府部门、主流媒体和社区等等。一方面建议国家财政对公交车和出租车进行补贴,改善目前乘车现状,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公交事业,增加公交车数量和实行公交车专用车道;设置专门的自行车车道,鼓励骑自行车。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废旧物资回收力度,鼓励资源回收利用的单位。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不仅要通过主要新闻媒体进行节能报道,播放节能公益广告,还要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对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大力弘扬节能风尚,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郑永红,梁星.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和建议[J].环境经济,11月

[2]吴飞美,郗永勤.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

篇6:低碳经济背景下内蒙古农牧业发展路径探析论文

摘要:

在中国特色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牧业的低碳化发展成为重要的发展路径。基于这种认识,文章结合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现状,从低碳经济视角对内蒙古农牧业发展问题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问题的解决对策,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篇7:低碳经济背景下内蒙古农牧业发展路径探析论文

一、引言。

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牧业能否取得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同时,作为为各产业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农牧业的发展也将对其他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就目前来看,内蒙古作为农牧业大省,近年来出现了农牧业发展受环境、资源等要素限制的问题。因此,还应从低碳经济发展角度加强对内蒙古农牧业发展问题的分析, 从而更好地寻求内蒙古农牧业的发展途径。

二、内蒙古农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绿色资源富集区, 拥有全国1/4的草场,森林面积为全国第一,达xx亿亩;天然林面积为全国第二,达xx多万公顷,草原植被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xx%和xx%。在全国多个省市地区中,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生产资料、生产环境和产业加工优势,使得内蒙古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和粮食净调出区,牛奶、羊肉等农牧产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农畜产品加工方面,则形成了以粮油、乳制品加工为核心,以肉、羊绒产业为支柱的多元产业发展格局。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内蒙古出现了生态系统退化、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由于超载放牧和不合理垦植,同时受水资源和气候条件影响,内蒙古出现了绿退沙进、资源枯竭等情况, 给当地农牧业发展带来了较大威胁。

三、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内蒙古农牧业的发展问题。

从低碳经济视角来看, 通过引入科学技术将农牧业经济由高碳转变为低碳,可以在完成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农牧业生产环境的保护,从而使农牧业取得可持续发展。所以针对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 还应从低碳经济视角展开分析。

1、农牧业发展受生态环境制约。

持续发展高碳经济,造成内蒙古地区环境污染日渐加重,从而导致内蒙古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生态环境制约。近年来, 内蒙古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旱灾、低温冷冻、沙尘暴等,给内蒙古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频繁打击。出现这一问题,与内蒙古农牧业发展一直依赖能源利用和牺牲生态有关。由于进行大量煤炭资源的开采,内蒙古草原的地表植被覆盖遭到了破坏,大量温室气体则被排放至空气中。而农牧民为增收,在缺乏技术支撑的条件下,只能依靠增加草地载畜量和毁林开荒实现,最终导致内蒙古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和沙化等问题。在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背景下,内蒙古的草地和耕地遭到了严重破坏,继而导致农牧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2、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高。

在农牧业生产经营方面,内蒙古的农牧业机械总动力一直在不断提升,从20xx年的.xx万千瓦发展至20xx年的xx万千瓦,平均每年保持了xx%的增长速度,使得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xx%。[1]但就目前来看,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经营依然以散户经营为主,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依然较少,从而限制了全区物质装备水平的发展。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从低碳经济角度来看,未能实现机械化生产经营,直接造成内蒙古农牧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同时也导致了内蒙古劳动生产率不高。此外,内蒙古农牧业产业的龙头企业较少,无法组织带动农牧户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农畜产品加工生产,导致该地区农畜产品工业发展速度较慢,无法达成尽快开拓国内外市场的目标。而未能实现农畜产品深加工,也造成了内蒙古农畜产品附加值低问题的存在,以至于内蒙古尽管为农牧业大省,但是农牧业给内蒙古经济带来的贡献率不足xx%。

3、农牧业产业转型低碳程度低。

从内蒙古农牧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情况来看,20xx年,内蒙古经济作物、饲料和粮食的比重为1∶1∶6,20xx年则逐步调整为2∶2∶3,牧业的比重逐步提升,使农牧业产业结构得到了合理化调整。与此同时,内蒙古近年来以节本增效、降低污染为目标对农牧业进行了发展,以推动农牧业的低碳化发展。但就目前来看,内蒙古农牧业经济依然采取的是高碳模式,无论是农作物播种、收割还是畜牧业养殖方面,都消耗了大量化学能源,并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比如在农作物生产中,使用机械染料将导致大量二氧化碳的产生,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则造成了土壤毒化和矿化,焚烧大量秸秆也造成了严重空气污染。而在畜牧业养殖方面,未能完善进行牲畜废弃物处理, 也造成了大量温室气体被排放至空气中。在农畜产品加工方面,大量化学制剂的使用则带来了环境污染。

四、基于低碳经济视角下内蒙古农牧业的对策。

1、持续发展绿色农牧业。

针对生态环境给内蒙古农牧业发展带来的制约,还应通过持续发展绿色农牧业加强生态保护,并有效推动内蒙古农牧业经济的低碳化发展。针对绿退沙进的问题,内蒙古还要加快林产业和沙产业的发展,以便通过植树造林加强荒漠化治理,并推动林业发展。在农牧业生产经营方面,需持续推动农牧结合和种养循环,以便使农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保持协调。[2]具体来讲,就是要加快青贮玉米和牧草的发展,然后通过畜牧养殖将牧草等饲料转化为蛋、毛、肉等产品, 完成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以推动农牧加工的绿色转型升级。借助电商平台,则可以将绿色农畜产品销往全国,从而借助第二、三产业反哺农牧业,推动农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

为实现内蒙古农牧业的低碳化发展,还要加快内蒙古现代农牧业发展,以便通过集约化生产加强能源、资源的充分利用,形成一定规模效益。为达成这一目标,政府还要加强农牧区固定资产投资,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提供财政补贴,为引入农牧业生产机械的农牧户提供一定数额的财政支持,大力开发清洁能源,并通过推行税收政策加大使用高碳能源的农牧业企业调控。针对内蒙古地区资源情况,政府还要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农业,在平整地形地区推广规模化机械化农技。针对畜牧养殖业,需推行标准化养殖,通过机械进行牲畜饲养,以推动生态牧区建设。通过持续推动农牧业生产的良种化、水利化、机械化发展,则能实现农牧业的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

3、强化农牧业低碳转变。

在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方面,为使产业向低碳方向转变,还要加快新技术的引入,以便实现对农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精深加工。为达成这一目标,政府还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牧民当中进行技术推广,通过专业培训帮助农牧民掌握新技术,为农牧业生产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指导。在此基础上,内蒙古政府需要加快促进农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通过扶持中小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地方特色无公害企业集群的建设。与此同时,政府需引导农牧民实现合作组织化建设,以便使能农牧业经营发展模式得到转变,从而实现农牧业的低碳化生产经营,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全面推动果蔬、肉、乳等加工产业的科学化发展。[3]通过实现全区农牧业的低碳化产业经营,能使农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提高,从而使农牧业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继而推动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实现农牧业的低碳化发展,不仅能够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同时也能减少资源浪费和加强环境保护。所以针对内蒙古农牧业发展遭遇的受生态环境制约、现代化发展水平不高和低碳程度低等问题,还要尽快推动绿色农牧业、现代农牧业和低碳农牧业的发展,以便在解决内蒙古环境问题的同时, 推动内蒙古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翠玲,李主其,郭海清。新时期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及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34 (2):149—153。

[2]包红梅,张燕灵。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16):3—5。

[3]王富强。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与发展培养新型农牧民的策略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10 (1):119—122。

篇8: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潜力的国际比较经济学论文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潜力的国际比较经济学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在探讨低碳经济关联性因素基础上,对我国和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认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形成较大压力,节能减排任重道远;我国在城市化率、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碳汇林业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空间;应通过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国家和地区节能减排目标。

关键词:中国;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潜力

一、导言

国家和地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在积聚人才、资本、物质、信息资源,不断扩张生产规模,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大量碳排放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就是明显的例证。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UK Government,)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好的就业机会。随后,低碳经济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创新研究方法,对“低碳经济”的内涵、指标、实现路径和战略措施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对实践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区域经济的视角,在研究探讨低碳经济关联性因素基础上,对我国和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进行比较分析,希望有助于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化,并在实践发展中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国家和地区节能减排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关联性因素

所谓“关联性因素”是指与发展低碳经济关联度较高的因素,包括:经济、技术、社会人文和制度环境等。

1.经济增长。人类在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最大资源之一是能源资源,而在当今经济技术条件下,化石能源又是生产中采用比重高,且碳排放量较高的能源。因此,经济增长越快,所需能源和碳排放量就越多,经济增长与低碳经济呈负相关关系。

2.城市化率。人既是生产力的创造者也是资源的消费者,人口的增长对低碳经济形成负面影响,而城市人口的增加将消耗更多的能源。有资料显示,我国城市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城市人口约增加1300万。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对能源的消费是农村的3.5倍。因此,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增加对能源的需求和碳排放量,城市化与低碳经济呈负相关关系。

3.产业结构。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工业生产所需能源资源较高,第一和第三产业生产所需能源相对较少。在工业化进程中第一产业比重逐步减少,因此第三产业越发达,比重越高,即产业结构越高级化,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就相对较少,二长与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呈正比,对低碳经济形成负面影响。美国和日本GDP总量超过中国,但中国为5.87亿美元,日本为5.47亿美元,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GDP增长速度看,我国达到9.1%,远远高于上述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总量的迅速扩张,对能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据最新数据,我国20能源消费量306647万吨标准煤,比的150406吨标准煤增长了1倍多,能源需求的快速增加带来较高的碳排放量。因此,对于我国来说,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从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分析,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仅达到43.4%,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因此,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存在较大潜力。从城市化率指标来看,我国远低于发达国家,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加快集聚,将增加对能源的消费,对低碳经济发展形成较大压力。我国和各级地方政府应采取积极对策,使城市化进程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协调。

2.能源结构与能源经济效率比较。

(1)能源消费结构比较

(2)能源经济效率比较能源经济效率也称能源强度,是指产出单位经济量(或实物量、服务量)所消耗的能源量,能源强度越低,能源经济效率越高。能源经济效率指标通常用宏观经济领域的单位GDP能耗和微观经济领域的`单位产品能耗来衡量。

从单位GDP能耗指标看,年中国为1.077吨标准煤,比降低3.61%,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据世界银行数据,目前,中国单位GDP能耗约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7倍、韩国的2倍、印度的1.8倍。但由于各国单位GDP能耗统计方法不同,进而导致统计结果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一些学者建议采用单位产品能耗更具可比性和真实性。中国单位产品能耗国际比较,见表3。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问题。实践表明,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量的情况下,能源结构的调整可以减少大量的碳排放。从表2看出,我国非煤能源比重较低,仅达到29.7%,远低于发达国家。在化石能源消费中我国煤炭消费占70.3%,石油和天然气比重占22%。可再生能源中核能、水电和风能仅占7.7%。因此,应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量。鉴于我国短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能彻底改变,还应特别注重能源技术创新,应用低碳技术、节能技术、减排技术,逐步减少传统工业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从表3能源利用效率微观数据比较看出,我国主要耗能工业产品单位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节能降耗还存在很大空间。应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支出,构建起低碳经济技术体系,提高能源利用体系整体效率。

3.碳汇林业发展比较。

碳汇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研究表明,林业生长每一平方米,平均吸收1.87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发达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碳排放,积极发展碳汇林业。目前,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67%,韩国64%,瑞典54%,加拿大44%,美国33%,德国30%,法国27%,印度23%。2009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3%。我国国土辽阔,森林资源少,森林覆盖率低,地区差异很大。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湾山地及东南丘陵,而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城市的森林覆盖率也有很大差异,2009年,北京为31.72%,天津为8.24%,上海为9.41%,重庆为34.84%。从以上数据比较看出,我国碳汇林业还存在很大发展潜力。因此,要加快植树造林,使碳汇林业在降低碳排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

4.低碳经济制度建设比较。

发达国家通过专门立法或强化已有法律法规和标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0,英国率先颁布《气候变化法》,要求政府每5年公布一次碳预算,组建专门的气候变化委员会,评估减排行动和碳预算执行情况。美国国会也在积极推动气候变化立法。美国众议院2009年6月通过《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参议院也在推进温室气体减排的相关立法。澳大利亚也在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立法,《碳排放交易法案》虽然两次遭到参议院否决,但政府仍在继续努力促成立法,以保障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同时,强化和配有法规和标准。德国《节约能源法》规定,新建建筑能耗必须满足节能标准才允许开工。欧盟和日本制定汽车排放标准,规定到新车二氧化碳平均排放分别降至95克/公里和115克/公里。

为支持低碳经济发展还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措施。英国为开发可再生能源,给投资成本高的海上风电项目提供30%~50%的投资补助;许多国家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行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如葡萄牙、比利时、爱尔兰对个人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免征个人所得税;部分欧盟国家还增设了碳税或气候变化税。同时,政府还通过与企业签订自愿协议,对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企业,给予减免税或其他激励。

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与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法规政策,但与低碳经济直接相关的法规政策还很不系统和完善。应制定《能源法》、《低碳经济法》、修订《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等,并出台与之相配套的各项专项法律和法规标准。同时应建立完整科学的政策体系。并对以往颁布的不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进行清理和调整。同时,应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形成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应加快我国能源体制改革,建立起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和体系;加强可再生能源市场机制建设、促进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交易制度改革;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改革等。

四、结语

发展低碳经济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各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增加了对能源资源的需求,进而带来碳排放量的增多,对发展低碳经济形成较大压力,节能减排任重道远;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在城市化率、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碳汇林业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空间。因此,中国有信心和能力,通过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实现对国际社会节能减排目标的承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高效、可持续发展。

篇9: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分析论文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分析论文

摘要: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低碳经济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节能减排成为低碳经济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本文笔者将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探究我国节能减排发展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发展

基于工业化时代的发展,致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长,导致全球变暖成为世界性问题。目前,生产领域、流通领域以及消费领域均属于高碳经济状态,严重影响我国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以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为依据,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发展势在必行,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1节能减排含义

节能减排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针对狭义而言,节能减排,即物质资源与能量资源的节约,进而达到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的目的。针对狭义而言,节能减排,即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有害物的排放量。其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用电与节约用电以及技术创新和加强组织领导等属于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是实现国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2低碳经济基本概述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而能源发展受生态环境的束缚更加明显。在我国生态环境日益受到破坏前提下,低碳经济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低碳经济,即坚持不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在创新制度与技术的基础上,迫使产业转型,进而开发新能源,达到降低发展能耗的目的,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统一,构建新的经济发展形态。目前,以低碳经济根本要求为出发点,应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的经济发展模式,将节能减排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每一环节,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指标,结合国家经济发展具体情况,合理调配经济结构,保证资源使用率,促使生态文明得以建设。

3我国节能减排发展策略

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需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指导下,优化节能减排发展策略。其中,主要涉及节能减排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环境。

3.1法律环境

目前,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法的指导下,需适当完善节能减排的法律环境,为节能减排提供法律保障。针对现有节能减排法律,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的内容相对较多,缺少指导具体工作的法律,难以满足低碳经济下的节能减排工作开展需求,导致节能减排工作效率难以提高。针对如何完善节能减排的法律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以国家节能减排工作开展情况为依据,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拓宽法律法规涉及面,完善法律框架,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完善现有法律,不断细化法律法规,包括《石油法》、《循环经济促进法》以及《节约能源法》等。

3.2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大影响,是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发展的关键。

3.2.1为完善节能减排的经济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于9月正式颁布,其明确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为改善我国空气总体质量提供保障,促进节能减排发展。在采用有效措施前提下,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致使更多的高端产品得以开发,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2.2构建节能减排市场机制。在完善碳交易机制基础上,研发节能减排新技术,实现生产方式的优化。与此同时,推动资源性产品开展市场化定价工作,及时掌握资源稀缺状况、环境成本,分析供给关系,采取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减少能耗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3社会环境

在完善节能减排社会环境过程中,一方面,采用多样化形式与手段,加大节能减排政策的宣传,增加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促使社会各界积极主动参与到节能减排活动中去。例如,利用广播、电视、新闻、手机报、报刊、网络等宣传方式,达到宣传效果,促使节能减排工作有序开展。另一方面,以政府、媒体以及企业和公众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宣传机制,将节能减排政策宣传至每一领域,迫使节能减排深入人心,增加各界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与理解,进而积极配合国家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指导下,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促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达到统一。在低碳经济模式的深入发展前提下,节能减排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成为各行各业经济发展的一大指标。企业以自身经济发展特点为依据,在创新技术与制度的过程中,不断开发新能源,将节能减排政策深入企业经济发展的每一环节,为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节能减排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沙之杰.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节能减排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贾立江.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3]刘利文.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1.

[4]高峰.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节能减排法律保障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篇10:低碳经济路径研究论文

低碳经济路径研究论文

1构建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和外部市场环境

我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进一步确保了低碳能源产业的积极迅速发展。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与低碳经济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发展新能源产业开始成为国家基本法的要求。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保证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为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法律保障与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同时注意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政策和法律环境。重视市场机制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对市场主体进行调节,推动有利于低碳发展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鼓励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优越的市场环境对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

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煤炭等化石燃料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低碳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这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大主要途径。中国颁布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都是为了优化能源结构,增加能源供应,保护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关乎整个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增长与国家战略安全。调整能源产业结构需要政府、企业与公众的一致努力。政府在调节宏观经济大局之时,要充分重视能源产业的规划、引导与监督,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提出新的更高的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要求。要充分利用已经制定出台的激励新能源和低碳能源发展的政策,发挥其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与激励作用。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各产业的发展目标和结构调整目标进行调整,提高各行业的能效标准,加快低耗能产业特别是低耗能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出口。

3加强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促进低碳相关的技术创新

研究与开发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低碳技术研发中心,设立研发示范窗口,以推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目前中国设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和中国绿色碳基金。碳基金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找出碳中和技术,评估其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鼓励技术创新,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长期减排。对于中国来说,满足技术需求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技术研发和技术转让。技术研发是一个长期的问题,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技术转让是目前我国发展低碳产业更适宜的方式。知识的共享和协调机制主要包括讨论、共同策划、信息交换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的沟通,这在国际技术协议中是最简单的技术转让方式。技术创新是促进低碳相关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政府要适时地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低碳相关的技术创新。应充分利用中国现有的平台,及早培养中国自己的低碳经济政策和技术专家,为下一步参与国际环境政策与规则的制定做好准备。加强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原始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特别重视具有战略意义的低碳前沿技术和具有产业带动意义的低碳新兴技术的研究开发。

4充分调动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深化全民节能减排活动

加大节能减排的宣传力度,使节约能源、减少排放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向社会公众宣传科学文明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在能源消费的最后一环把关。建立政府、媒体、企业与公众相结合的宣传机制,通过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等途径广泛传播节能减排的科学知识,使媒体宣传成为加强政府引导、推进企业行动、提高公众意识的有效途径。政府引导对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建设低碳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除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低碳能源产业政策法规之外,还需主动引导全社会公众参与节能减排,使用低碳能源。减少、杜绝浪费现象,关键在于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使节能减排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成为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5积极加强国际合作

在走向低碳经济的进程中,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主动拓展合作渠道。积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吸收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经验,借鉴各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的政策经验,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加强南南合作,在南南合作中扮演积极主动的推动者和引导者,既有利于形成更广泛更统一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基础,也有利于中国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全球经济中把握主动,开拓市场。提升国际科技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形成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的低碳经济国际科技合作格局,鼓励和支持中国科学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发起和参与低碳技术领域国际和区域科学研究计划与技术开发计划,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分享国际前沿科技成果。积极参与未来国际气候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要通过举办和参加跨国跨地区的全球气候合作会议及项目,为全球各国应对气候变暖及节能减排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11:低碳经济制约及发展策略论文

低碳经济制约及发展策略论文

1低碳经济概述

1.1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1.2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首先,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考虑,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有效降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维护国家的能源安全;其次,从某一个地区来考虑,通过大力扶持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但可以有力地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崛起,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而且可以借助低碳经济发展带来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促进传统产业的效益、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也是各地各级政府完成国家节能降耗各项指标的一条必由之路。

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分析

2.1科技水平落后是最大制约因素

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我国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总体技术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开发低碳技术的实验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实际应用相距甚远,目前科技水平的落后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例如,虽然我国对公共交通部门中汽车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了比较严格的限制,但是新型能源(比如氢能)的燃料技术并不完善,使得低碳经济很难推进。还有,在电力生产部门,以煤炭发电的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80%,这种主要靠煤炭来发电的形势在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在低碳技术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传统的化石燃料仍然是目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首选。

2.2资源禀赋和能源结构不利于碳减排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煤炭是最便宜最具竞争力的发电燃料,它是维持中国制成品在世界市场上价格竞争力的因素之一。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长期存在。中国目前煤、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为世界人均的70%、11%和4%,而煤炭消费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高,致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非常不利于碳排放强度的降低。

2.3中国的产业结构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

中国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第二产业,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部门,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因此,使得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高能耗产业的比重明显偏高,而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比重较低,发展滞后。所以说,我国特殊的产业结构状况严重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

2.4经济发展所处阶段面临沉重的碳减排压力

中国目前正处在重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重化工工业化特征非常明显,人口规模巨大且绝对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因此,从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来讲,也不利于碳减排的有效实施。

3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选择

中国目前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就是如何解决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加快发展、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一方面,我们不能继续走大量消费资源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因为我们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难以承受;另一方面,又不能以资源能源和环境制约为由,放缓甚至停止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因为中国还是一个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唯一的选择。因此,我国应该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大力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3.1将“建筑业、城市交通运输和城市化”作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三大重点领域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目前建筑能耗占我国能耗总量的28%,这一比重未来20年内有可能达到35%。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建筑能耗将会持续增加。因此,把建筑业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是中国国情的必然。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对于缓解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其次,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市内交通以及城际交通运输始终比较紧张,基本上都是以适应需求、甚至滞后的方式发展,很少能做到交通先行发展。目前,我国大城市基本上都处于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城市立体交通以及构建对外大通道的关键发展时期,需要持续的巨额资金投入,所拉动的相关产业也大都是高碳行业。因此,在这个阶段更要提倡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后,城市化也应列入发展低碳经济的一大重点领域。便利快捷和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是现代文明的结晶,也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条件之一。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很可能会出现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情况,因此,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始终贯彻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3.2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结构低碳化

基于我国当前的能源消耗现状,大力发展新能源是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能源瓶颈的必然选择,应该从政策与资金两方面推动新能源发展,促使新能源发展走向产业化道路。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制定的促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规,继续加大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府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培育光伏太阳能、生物质能、地源热能等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抓住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的契机,推进节能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应用,形成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通过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从而逐步实现低碳型能源消费结构。在近期,中国应把节能和煤炭的清洁利用作为重点,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低碳和固碳技术的研发;在中期要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推进氢燃料等新能源技术以及碳收集与埋存技术的应用;更长远看,建立以可再生能源、洁净煤、先进核能等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并加快开发清洁的替代能源,尤其是战略性地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向“低碳富氢”的方向发展。

3.3发展循环经济,构造低碳型产业体系

从本质上讲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实质与内涵是一致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面,积极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型企业,促进工业领域的清洁生产,建立城乡废旧物资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培育各类可再生资源市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注重强化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新型制造、生物技术等低碳型行业领域建设,加强环保产业的扶持与投入;严控高耗能产业发展,在面对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时,要特别注意强调引入门槛,不符合两型社会建设、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产业项目一律不予引进。

3.4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发展与减排的良性循环

从中国实际情况看,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约束,为避免经济建设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其生命周期内的锁定效应,必须高度重视向低碳经济转型。因此,有必要把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视野,从前瞻、长远和全局的角度,部署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向低碳经济转型创造条件。

3.5完善低碳技术创新的激励政策

目前中国设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政府基金)和中国绿色碳基金(民间基金),来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需求。但是,现有的这两个基金主要资助碳汇项目,还未将基金用于低碳技术研发的支持和激励。碳基金的目标除了应该关注碳汇的增加外,还需要更加关注通过帮助商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中寻求低碳技术的商业机会,从而帮助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社会。碳基金的资金用于投资方面主要有三个目标,一是促进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加快技术商业化;三是投资孵化器。我国碳基金模式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按企业模式运作。碳基金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找出碳中和技术,评估其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鼓励技术创新,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长期减排。

3.6将“低碳经济”定位为建立“低碳社会”

我们应将发展“低碳经济”定位为创建“低碳社会”,而非仅仅停留在经济发展层面,这与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本质上是相同的。低碳经济与经济、社会、能源、环境的密切相关性,决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不是孤立的,而是经济、社会、能源与环境保护政策的统一与协调。因此,需要从法治的层面,采取强有力的法规标准和经济措施,协调统筹相关政策,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同时,制定激励性的财税政策,包括税收、补贴、价格和贷款政策等也不容忽视。如在日本若购置低公害车时可享受车辆购置税的减税优先并延长减税车辆汽车税的减免年限等优惠。我国应积极抓住国际碳金融发展的契机,建立碳金融市场、碳交易市场等。同时,应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机制,加强财政和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建立低碳经济技术体系。不断加强与发达国家关于低碳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消化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技术。

课程与教学论论文选题推荐

关于体育教学环境的论文题目

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管理研究论文

初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酒店管理专业创业能力培育的途径论文

农用地开发路径探析论文

教学论文研究方向

小康社会时期我国社会体育的城乡差异论文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

体育教学中茶文化引入的具体思路论文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低碳发展路径探析论文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低碳发展路径探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低碳发展路径探析论文(共11篇)】相关文章:

会计学论文题目推荐2023-04-09

会计学论文题目2023-09-16

产业结构优化视角下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2022-04-29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选题2023-10-29

农业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论文2023-02-13

体育产业与体育营销策略研究论文2022-04-28

酒店管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2023-08-25

会计学专业论文题目2022-05-06

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研究的论文2023-11-14

低碳社区规划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探讨论文2024-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