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次发达地区的产品设计论文

时间:2023-01-25 07:52:24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经济次发达地区的产品设计论文(精选13篇)由网友“一剑江寒”投稿提供,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经济次发达地区的产品设计论文,方便大家学习。

经济次发达地区的产品设计论文

篇1:经济次发达地区的产品设计论文

关于经济次发达地区的产品设计论文

一、专题课是教改的试验田和试金石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教学的核心,可以形象地将其理解为高校的“人才培养配方”。人才培养方案一经制定就直接决定了大学生4年的课程设置,最低限度会影响7年的学校教学工作。因此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事务,高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都是慎之又慎的,必须经过通盘考虑、充分验证以后才能付诸实施。专题课是产品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整个本科四年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设定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也是专业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最直接的体现。因此,各种新的教学思想以及理念都可以在专题课中具体实施和验证。基于专题课的前瞻性与灵活性,使其成为了教改的最佳试验田;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可以从专题课的教学做起,逐步积累经验,为后续的整体改革提供参考。同时,专题课也是综合性最强、最贴近于社会现实的实践性课程,对于产品设计这一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而言,其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最佳试金石;能直接体现出学生的专业工作能力,对学生今后的专业工作有着巨大影响,因此各高校都非常重视专题课的建设。在专题课的教学改革工作中,关键问题就是关于“专题”的设定。“专题”是专题课的核心定义,其设定直接界定了课程的性质、教学的目标任务、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的手段、教学的评价体系等关键性的教学指标,其对课程教学的巨大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如何设定课程的“专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二、常见的“专题”类型分析

基于专题课的前瞻性与灵活性特点,专题的类型设定可以是非常丰富的。但是由于思维定势等因素的影响,就产品设计专业而言,目前的课程专题设定主要局限在以下两种类型:

1.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专题此类专题往往是由企业出于自身的发展需要提出具体的课程要求,以专题课的形式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所遇到的产品设计问题,企业在此过程中可能会给予高校一定的生产信息、市场信息以及资金支持。这是高校教育中最为热衷的一种方式,也是与生产一线、销售市场走得最近的一种方式,使得企业的财力以及高校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既可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也可满足高校的教学需求,最终达到双赢。但是这看似完美的专题课形式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尴尬的问题:校企之间的合作目标存在差异,学校要的.是教育效益,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当两者的分歧难以协调的时候,会严重影响课程的走向。由于企业掌握着经济大权,往往会使课程的走向偏离了原定的教学方向,转而滑向企业的经济需求,课程最终可能会沦为企业产品革新、收集创意方案的工具。更为现实的情况是不少地方院校处于经济次发达地区,缺乏成熟配套的工业产业基础,以企业为依托开展的教学活动显得举步维艰。

2.基于赛训结合的课程专题此类专题一般是以某些大型的产品设计竞赛为切入点。由于大型的设计竞赛一般都是由政府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共同组织的,往往具有较强的前瞻性,代表着某一设计领域的发展方向。如“(第三届)‘龙’家具创意设计大赛”就将大赛主题定为“电商坐具设计”,这是一次以目前和未来高速发展的家具电子商务为背景的坐具产品设计大赛。以专业设计大赛作为教学的专题来源的优点突出,可以使教学方向与设计的发展思潮保持一致性,竞赛的结果也可以作为院校间教学效果的参照指标,以检测自身的教学水平。竞赛作为一种评估机制,能给学生独立思考、设计的机会与空间,是教学机制的有益补充。①但是参加这类专题的局限性也不少:首先,体现在竞赛时间和课程时间的不统一性。竞赛的阶段性较强,往往公布竞赛主题后一两个月时间就要截稿,当时间安排不过来时就必须更改原定教学计划的情况。其次,体现在竞赛的功利性。为了能够获奖就必须迎合竞赛的要求,当竞赛要求与教学要求不一致的时候就容易产生偏离原定教学目标的现象。以上两种“专题”类型的优势是明显的,这也是它们能够被很多院校采用的主要原因,但是也存在不少严重局限性,如不确定的因素较多:影响了高校教学的主导地位,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难以形成持久的教学研究过程,不利于教学研究的深入等。因此,有必要另辟蹊径,寻找其他的“专题”类型,在实践中探讨其可行性,以不断完善专题设计课的教学模式。

三、基于地区自然资源的“专题”设定论证

高校一方面是学术研究的“象牙塔”,另一方面也是人才培养的孵化机,特别是经济次发达地区的地方院校,更应立足于区域经济文化基础开展教学改革,培养出针对性强的地方专业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肇庆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院校,其教学改革也应当是以肇庆地区的经济基础为前提条件的。作为地处经济次发达地区的高校,一般不可能像经济发达地区的院校那样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便利,却往往坐拥丰富的地方自然资源。从地区的自然资源为出发点,进行产品设计专题课的教学改革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做法,必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及社会效益,以下以肇庆学院为例进行论述。

(一)肇庆市竹木资源概述

竹木资源丰富肇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用于产品设计开发,其中以竹木资源最具代表性。广东历来就有“广宁竹,怀集木”的说法,而广宁和怀集就是肇庆的两个县。广宁县环境气候非常适宜竹类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是全世界最大的青皮竹中心。广宁县是全国十大“竹子之乡”之一,也是广东省唯一享有这一盛誉的县份,年产竹子25万吨,产量居全国之冠。②广宁县和怀集县也是茶秆竹的中心产区,出口量占全国的70%,远销五大洲40多个国家。③怀集县广东省重点林业县,杉树、松树、杂树等资源丰富,“怀集木”早已闻名遐迩。解放前,怀集木材已远销珠江三角洲十几个县市。目前有林地面积400万亩,活林木蓄积量为1020万立方米。

(二)基于竹木资源设定课程专题的优势

1.保证高校的教学主导地位如前文所述,无论是校企合作型课题还是赛训结合型课题都有很多局限性,包括校企之间的合作目标存在差异、竞赛时间与课程时间不一致等,这些外来因素不受校方的控制,可能会使课程偏离原定的教学目标以及进度计划,会严重削弱高校的教学主导地位。而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往往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高校如果立足于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展教学改革,设定相应的专题课,则可排除很多不可控的干扰,根据教学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牢牢掌握教学的主导权。

2.突出材料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在我国教育部制定的学科专业名录中,产品设计专业被定为艺术学专业,生源基本上都是文科生,对材料的了解基础比较差,这就为以后的专业生涯留下了很大的知识模块缺陷,因此加强材料的研究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童慧明曾经指出:“如果说艺术修养不足的人难以设计出具有美感的产品,那么不了解材料和工艺的人甚至连最基本的产品都设计不出来,或者说他的设计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而无法走向成品生产。”因此,材料知识的教学对于产品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是极端重要的。基于竹木资源设定专题设计的课程,突出了材料在产品设计中的基础核心地位,符合专业的特点。

3.打造院校的专业特色基于地域资源的考虑,肇庆学院以竹材为切入点进行了产品设计专题教学的试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师生对竹材的理解还有待深入,可见材料的研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基于材料的产品设计教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果将竹材作为本校产品设计专业的主攻材料,贯穿整个4年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基础课和专题课都有机串联起来,就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明显地提升教学质量;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将逐步形成以竹木产品设计开发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出鲜明的专业教学特色。

4.升华地区自然资源,实现校地双赢肇庆现有的竹木资源基本上是粗放式开发利用的,资源浪费情况严重;加上资源的深加工能力十分有限,大量的竹木资源被用作棚架搭建材料等低值用途,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比较低下。设计是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④基于竹木资源开设产品设计课程,可增强竹木产品的研发能力,丰富区域竹木创意产品的种类,提升竹木文化创意产品的档次,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为当地带来更为丰厚的经济收益。高校可以充当地方自然资源与市场、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达成优势互补,实现“产、学、研、商”有效结合的新模式。在增强地方资源向产品化、产业化、市场化与品牌化转变的能力,促进区域竹木资源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高校师生也在市场一线得到了锻炼,提升了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校地双赢。

四、结语

产品设计是一个与产业经济联系非常密切的专业,必须依赖于学校所在地的地域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产业经济基础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这些因素构成了专业健康发展的土壤。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必须敢于突破传统的“主题”设定类型,立足于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展教学改革,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赢得长远的发展。

篇2:经济发达地区高职生就业及生存状况研究论文

近些年由于大学扩招,大学生数量增大,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目前的招生人数已占高校招生人数的40%以上。市场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同时随着一些大学本科逐步向应用型本科转变,更给高职高专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冲击。为了更好地了解经济发达地区高职生就业及生存状况,我们于5月始开始采用非随机方式面向佛山的高职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50份,回收137份,均为有效问卷,达到大样本的数量规定。回答率100%。被调查者具体情况见表 1。

同时,我们在用人单位中开展了“对高职生素质能力的要求”的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3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两份调查的数据分析如下。

一、高职生就业方面的优势

1.高职生普遍是现实的

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是中小微型企业;可以看出高职生能够不受世俗影响,没有就业单位属于体制内外的顾虑。

通过表 2调查得知,74.45%毕业生就业单位是各类企业,民营、私营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这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基本吻合的。表明学生对就业单位性质没有过多要求,只要自己觉得单位还可以,不论何种性质,国有私营都可以。

还有,从图1高职生就业的企业规模来看,在中小微型企业的占到85%,这与佛山工业强市的地位以及与90后的注重个性、不在意社会就业观念的思想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了90后高职生日益开放的就业观念。

2.高职生普遍是务实的

高职生对自身有清醒的认识,有合理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对目前的工作状态、工作现状的情况等都还是比较正常和满意的。

3.高职生普遍是踏实的

多数高职生能够走职业、技术、管理化方向,肯干,提升空间大,愿意继续学习提升胜任度。

虽然高职生的专业对口率不高,但多数高职生还是在从事职业技术方面的工作。由表 3调查可知,78%的高职生在小微企业从事文员、财会、营销、技术等相应工作,并且工作年限稍长一些的高职生有17.52%已经做到了管理岗位。这说明高职学生对自己就业的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他们的职业朝着专业化、技术化、管理化的方向 发展。

当前专业技术人员处于缺乏状态,而社会对其需求量较大,而高职培养的就是技能型人才,所以,技术职能型工作应该是高职生明智的选择。

同时,还有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16.06%的高职生选择“其它”,具体访谈得知,这些高职生尤其90后的高职生更多愿意从事兴趣相投的职业。一些新兴行业和岗位诸如动漫设计、美甲师、葫芦丝教练等纷纷出现。在给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也给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新的考验。

4.生存压力不是很大

这些是由家庭因素,家庭观念和开放观念等共同决定的。

佛山高职生选择在佛山就业,大体有这么三种情况。一是本地户口的;他们往往是不愿意离家的;比重占到90.2%;二是广东省内外地的,属于广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比重占到6.5%;三是外省户口,但父母或亲戚在佛山打工就业甚至安居的学生。比重占到3.3%。通过调查,一、三种情况的学生在生活方面 的压力不是太大。第二种情况的学生虽然有一些生活压力,但他们普遍吃苦耐劳,善于学习,在学生时期就注重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在工作中提升得很快。

在结婚方面,毕业二年以内结婚的12.3%,毕业后三至五年的多达64.2%,这也体现了佛山地区的传统文化,随遇而安,务实低调的作风,对儿女的婚事,家长希望早早开花结果,早生贵子,更不会以房子票子作过多的阻拦。

在居住情况方面:在佛山工作的高职毕业生多数是本地人,即使结婚也一般与父母同住,其乐融融。同时,由于佛山地产以自住居多,投资投机的情况较少,因此房价对于外地户口的高职生来讲,买房的压力虽然有,但经过几年的奋斗,还是可以承受的。

二、高职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2.1

1.高职生就业选择考虑外在条件多

在面临择业时,众多的高职生认为工资、与家距离和工作兴趣是最注重的影响因素。珠三角以外不愿意去。

通过调查可得,在众多的择业因素当中,影响高职生实际择业比重较高的有工资、与家距离和工作兴趣,它们所占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9.64%、41.61%、36.50%。从这可以看出,第一,受传统思想禁锢,在择业时,大部分高职生对薪酬的期待值趋向于现实,愿意从事相对高薪酬的职业,导致高薪酬的职业供过于求,而相对较低薪酬的职业找不到人的局面更加严峻。第二,佛山地区高职生就业的一个普遍特点是,高职生的择业受家庭因素影响大、愿意选择工作单位离家近、工作稳定的单位。第三,“90后”的个性独立,他们愿意从自身兴趣出发选择职业,这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2.就业目标不够清晰

高职生择业时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如兴趣爱好等,选择工作冲动,韧性不足,导致跳槽现象突出。

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运行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频繁跳槽。本次调查显示高职毕业生频繁更换工作,占到80.67%,其中有的学生一年内跳槽甚至达到六七次之多。通过访谈了解到,有其中有 33.33% 的人因为工资低更换工作,有 37.12%人为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而更换工作。而在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就业蓝皮书中也证明了这一点。据麦可思《20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统计,高职高专院校届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内离职率为43%,与届(42%)基本持平。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内离职的人群基本是主动离职(占离职人员的98%),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51%)和“薪资福利偏低”(49%)。

3.缺乏自信

高职生对自己定位不是很高,从而对就业的要求不是太高,就业相对容易。但容易导致安于现状,缺乏斗志。仅仅把工作当做安身立命的一件事,而没有考虑作为一门事业。

2. 4慢就业、待定就业现象逐渐增多

因为身处经济发达地区,所以生活压力不是太大,又由于90后的个性,所以慢就业、待定就业现象逐渐增多。也有一些学生从事的是灵活就业方式。

据有报刊调查显示,最近5届的毕业半年后未就业大学生,继续找工作的比例逐渐降低,而待定族比例则呈上升的趋势,“有业不就”——原因何在?一是对未来有所计划,比如准备创业、参加技能培训等;二是准备出国、入伍的;三是有的学生属于理性就业,慢慢考虑人生道路;四是有的学生为逃避就业压力,或者对前途一片茫然。五是有的家庭条件尚好,学生不急于找工作,变相啃老族存在。这些反映学生的选择比以前更多了,他们更多的是考虑职业长期发展和就业质量。慢就业通常发生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和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毕业生之中,不是不准备就业——而是为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2.5创业成功率不高

面对目前由就业教育向创业教育转变的总体趋势 , 我们也专门调查了高职生对创业的看法。毕业生一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4.5%。具体访谈得知,有相当一部分高职生表示,如果条件允许 ,非常愿意选择自己创业 ,也非常愿意积极创造条件 ,进行自主创业,但很多高职生表示并不了解和清楚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方针政策,想创业的项目很多是基于自身爱好,缺乏核心技术或优势项目。这说明高职生想创业的积极性应该保护,但是欠缺创业的准备、知识的储备、人脉的积累,资金的筹备等等这些细节的掌控。学校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还任重道远。

3.用人单位对高职生素质能力的要求分析

3.1用人单位对高职生能力要求

调查问卷显示,用人单位非常看重高职生的动手能力,并看重在专业工作中得到提升,同时希望高职生能有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排序前三位的是,专业实操能力第一位,占83%的比重;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居第二位,占47%的比重;职业拓展能力居第三位,占30%的比重。

3. 2用人单位对高职生素质要求

在访谈中,用人单位强调素质有时候比能力更重要。调查问卷显示,希望高职生具备吃苦耐劳和敬业奉献精神、团队协作意识的并列为第一位,都占48%的比重;为人诚实居第二位,占45%的比重;爱岗敬业和对用人单位的忠诚意识居第三位,占41%的比重;心理素质居第四位,占36%的比重;责任感强居第五位,占31%的比重。

3.3用人单位最看重的高职生求职因素

在影响高职生求职的'因素中,用人单位最看重的不是学历、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而是社会工作经验,其次是个人能力。由此看出,用人单位是希望高职生能有一定的社会阅历,着重个人能力的培养。

3.4用人单位认为高职生最欠缺的素质和能力是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精神以及对用人单位的忠诚意识

由图2可知,对于高职生素质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用人单位表示:对工作的态度问题排在第一位,即缺乏吃苦耐劳和敬业奉献精神;缺乏爱岗敬业和对用人单位的忠诚意识位于第二位;学习和适应能力差位于第三位;缺乏积极上进的心态为第四位。

3.5用人单位认为高职生最欠缺的职业教育是做职业生涯规划

访谈中,在被问到高职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前最欠缺的职业教育是什么时,用人单位选择最多的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4.对高职生提升就业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4.1在求学时要了解素质能力的理论,并着重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高职生在求学时,就应对就业能力的六大要素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据此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提炼出自身在就业能力方面的有利要素和欠缺要素。然后在求学时期就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意识地不断强化,对有利要素从深度和广度持续补充,使之特长更长,对于欠缺要素要克服或弱化,从而真正帮助自己以后顺利就业。

4.2在择业时应做全面分析,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高职生在选择职业时,一定要考虑自己内心中最不愿舍掉的内容,再考虑自身的兴趣、爱好,合理地选择职业。通过自我评估、职业素质的评估,从兴趣、特长、学识、技能、智力、性格、情绪、思维方式的方面进行全面的自我分析,科学地了解自我、分析形势,做出自己的职业选择。

4.3在择业时,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多些工作经验

高职生在择业时,要多考虑与个人技术与水平相适应的职业,多了解行业发展前景,而不要把过多精力放在工资、离家近等这些外在因素,同时通过顶岗实习、兼职锻炼等形式增加认识社会的机会。这样,高职毕业生在学习阶段,既可有较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趋向,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发现和改进自己的不足,又可提前增加高职生社会实践的机会,锻炼和提高毕业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弥补高职毕业生在学历层次上的先天不足,使高职毕业生无论在心理准备方面,还是在专业技能方面,都能够为走向市场,应对竞争,贡献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4在就业时,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定位

高职生要思考自己具有的能力,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审视自己的价值观是否与当前的工作相匹配。只有个人的定位和要从事的职业相匹配,才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自己的价值。正确地定位步骤为:一善于搜集相关的职业资料和个人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正确的分析与评价;二尝试各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不同的专业和领域中进行工作轮换,对自己的资质、能力、偏好进行客观的评价;三对个人预期职业目标及价值观进行探讨。个人究竟是怎样的职业价值倾向?由此决定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四与用人单位一起,借助职业计划表所列职工工作类别、职务升迁与变化途径,结合个人的需要与价值观,实事求是的选定自己的职业目标,确定与用人单位发展相适合的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五有效地实施职业职业规划,根据目标工作职能及其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有目的的进行自我培养和训练,使自己具备从事该项职业的充分条件,从而在组织内树立良好的职业角色形象。

4.5着重有意识地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90后的高职生普遍个性张扬,遇事有自己的主张,不轻易改变看法。但不能因此就放松对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追求。高职生在就业时,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学习良好的个人行为规范,遵守企业的职业技能规范。要有责任担当、对企业忠诚,要培养自己的韧性,并且要不断学习,这样才能成为可持续进步的人才。

4.6做好充分的创业准备,努力成为成功的创业者

面对国家创新创业的大好机遇,有条件的高职生要努力拼搏,成为成功的创业者,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创业准备。具体可以:1)判断是否有创业激情,有抗压能力,测评创业潜质,了解成功企业家特质并尽量缩短自己与他们的距离;2)培养自已的领导力、决策力、风险承担能力;看懂财务报表;3)掌控市场环境,了解国家相关方针政策,了解市场行情、目标客户等; 4)把握市场机会,培养洞察市场环境的敏锐度;5)积极筹划市场资源,包括设备、资金、原材料、渠道、人脉等各方资源;6)谨慎行动并产生收益。

参考文献

[1] 王艳娜等,经济发达地区高职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

[2] 李月波,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对策思考,河北师范大学, 2013.12

[3] 董跃进,高职生就业障碍分析与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7

[4] 庆祖杰,对提升高职生就业能力的思考,教育与职业, 2014.1

[5] 费云生,我国高职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中国人才,.7

篇3:《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教案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教案

[设计思想]

本节教材的编写虽图文并茂,但以叙述性为主,可读性强,甚至学生自学也能看得懂。如果讲教材必教之无味,学之无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探究性、研究 性学习是新课程特别提倡的学习方式,而且它也特别适用于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因此,本节教学精选数个探究性问题,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适时进行引导和组织学 生讨论,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充分利用教材中图文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增加信息的引入量,扩大学生的视野和课堂容量。本节内 容的教学宗旨不在掌握“珠江三角洲的发展”,重在学会一类案例分析的方法,故通过“探究活动8”提练方法,并通过“课后探究b”实现智能迁移。另外,在各问题探究之后给出较规范的答案也很重要,利于培养学生聚敛思维和表述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是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必修3”的核心内容,“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选取我国典型的“珠江三角洲”为例,以“区位优势――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对策措施”为主线,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人地协调、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

[教学目标分析]

1.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认识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2.学会收集和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经济快速发展的特点,分析区域发展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并探求其解决的措施;学会案例分析、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培养表达能力。 3.品尝探究、讨论的乐趣和成功展示的喜悦;进一步培养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一套,自制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研究性学习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经济发展快”和“城市化水平高” 第2课时:“问题与对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春运期间“民工潮”录像,并定格在拥挤的广州火车站画面上。问:为什么大量的民工涌向广东? 先让学生讨论1分钟,然后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小结突出主题:因为广东,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农民工来此打工。 过渡:下面两节课,我们就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来探究“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希望各位同学积极参与到探究中来。 探究活动1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100页“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和第102页(知识窗DD侨乡),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中国人口分布图”、“广州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等。请从自然、社会经济方面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分别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分析有利的自然条件;从交通、人口、城市、区位、政策等方面分析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学生可抢答、相互补充。最后师生共同小结: 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城市众多、靠近香港和东南亚,侨乡众多、资本主义经济萌芽较早,经济基础较好、改革开放前沿,政策优惠等、成为我国极重要经济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商品农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等 课后探究a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供需状况如何?为什么?应如何解决? 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发展条件,并能针对问题探究解决途径。 探究活动2读课本第100页“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演变”图,完成下表,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年 份

第一产业

比重

第二产业比重

第三产业比重

三大产业

比重之和

1980年

1990年

1994年

指导学生完成填表内容后,师生共同小结: 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大,仍占主导地位 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探究活动3 结合课本“珠江三角洲城市分布”图和多媒体展示“1980年和19珠江三角洲各等级城市数量统计表”,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特点及主要原因。分析其城市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原因。 要求学生回忆城市化表现有哪几方面?促进城市化的原因很多,但要找出最主要原因。在珠江三角洲区域内,地形和气候差异不大,所以河流成为城市选址的最重要因素。

特点

主要原因

城市化 城市数目增多,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形成城市群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城市

分布

大多数城市沿河分布

河流有强大的供水和航运功能

探究活动4 结合课本第103页“活动――是什么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问同学们分别同意哪一个或多个观点?为什么? 统计赞同各观点的人数,在两个赞同人数最多的观点之间展开简短辩论,(控制在5分钟以内,如乙与丙之间,或乙与丁之间) 教师扼要小结:各观点都有道理,只是站的角度不同。其实,珠江三角洲的迅速发展是众多有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其中最关键的应是改革开放政策。 探究活动5 以本地区为例,分析一个地区在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负面影响)? 可在上节课末布置学生课后去调查这个问题,第二课时一开始就让学生代表汇报调查结果(最好分别请来自城市、郊区、农村等不同地方的学生来汇报展示,其它同学再补充),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水、垃圾、噪声等) 生态破坏严重(如自然生物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主要问题:交通拥堵、住房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探究活动6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哪些?结合教材和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循环展示耕地减少,污染严重,交通拥堵,低级住宅区等图片),讨论这些突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可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讨论一个问题(小组讨论3―5分钟),然后各组派代表分析原因,并使其成为全班同学共识,最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突出问题

临时小组

原因分析

环境形势严峻

工业生产、家庭炉灶、汽车、居民生活、社会活动等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垃圾、噪音等污染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跟不上

人地矛盾加剧

工业和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展过快,使农业用地急剧减少,人均耕地锐减;供水日益紧张

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不同地区和城镇之间多竞争、少合作,只顾自身发展,盲目扩大经济规模

探究活动7 针对珠江三角洲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仍以上述小组为单位,针对问题寻找措施,最后共同总结。

解决问题

的对策

临时小组

具体措施

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加强技术革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废弃物回收利用;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处理,达标排放;种草植树,提高绿地覆盖率;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法制等

优化产业 结构

农业向生态型、多样化发展;第二产业注重结构调整,改进并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建立生态型工业园区;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加强全区域的统一规划,确定合理的城镇发展体系,各城镇要规模适度、布局合理;不同地区和城镇之间加强协作,突出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增强区域对内合作、对外竞争的 能力

总揽全节,总结出“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小结本节内容。 探究活动8 本节知识主干:(当堂让学生完成) 引导学生总揽全节内容,得出本节案例了三大块内容,可视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即(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有利条件;(二)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及影响因素;(三)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后探究b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要求:写成小论文形式(最好图文并茂) 提示:格式可模仿教材中的“珠江三角洲”,提倡有创新,资料收集途径有访谈、文献、网上搜集等。 [教学反思] 1.运 用探究法进行区域案例分析的基本程序是:教师活动:创设问题情境D提出探究问题D启发引导探究D指导探究方法D组织讨论交流D激励评价成果D规范问题解决 D创设新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进入问题情境D明确探究问题D尝试自己探究D研讨交流启发-尝试解决问题-规范探究成果-掌握探究方法-进行新问题探究。这 里的探究问题主要是教师预设的,这样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探究过程中会有很多新的生成问题,可以结合课堂情况选择探究或指导课后探究。 2.在 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真诚地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敞开思想,积极参与学习。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将他们的经历和现实的条件、情况联系起来,面对富有挑战性且是可以达到的目标,潜力和兴趣不断得以激发,还促进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理解他人的 健全人格的发展。 3.在本节探究式教学中,需特别注意的问题:一是学生之间的参与程度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二是受教学目标指向和课堂时间约束,对问题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可能不够。 4.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不断地尝试-反思-改进。教师必须不断更新和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在教学中运用了什么方法、语言、机智和手段使学生成为智慧的探索者。通过反思,不断修正已设计的课程,再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篇4: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地理教案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地理教案

【发散点1】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如何?

提示: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土地总面积4.1 6万平方千米.占广东省总面积的23.3%。其自然地理环境非常优越。

(1)地形:珠江三角洲主要为平原和部分低山丘陵,形成低山与丘陵平原交错分布的特点。

(2)气候: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在l 7℃以上.降水量一般为1 40~200 mm.因此本区水热资源丰富。

(3)河流纵横交错:本区降水丰富.地表起伏大,使入海河流较多.径流丰富.区内径流变化取决于雨水补给状况。北江、西江、东江、绥江等大河是本区较大的河流,纵横交错分布。

(4)植被茂盛.属热带季雨林及东南亚常绿阔叶林。起源古老种类丰富。

【发散点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一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目前.珠江三角洲城镇人口比重高达70%.城镇人口总数超过3000万。二是城镇数量多、分布密度大。珠江三角洲城镇间平均距离小于10千米。三是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广州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城市前列.深圳、珠海等城市经济也相当发达。四是外来劳动力所占的比重高,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供水、供电和通信等水平居全国前列。

【发散点3】城市化的进程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提示:

(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外向型经济的稳步发展.非农产业不断向城市集中.农村工业化加速了农村城市化。

(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随着工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赤潮是由海洋环境恶化.导致海洋中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或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有害生态异常现象。其发生除赤潮本身的生物学因素外.还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自然因素主要是光照、气温、盐度、风浪、地理位置等。排人近海的大量污染物等人为条件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水体 富营养化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和排放使水体矿物质元素增多,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封闭的海湾.人类活动对海水污染严重。并且海水净化速度慢,导致其富营养化程度高,因而赤潮暴发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海域。在海水的富营养化过程中,人类活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赤潮发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故第(1)题D项正确。珠江口周围岛屿众多.相对较封闭.海水净化速度慢.并且污水排放量大.气温高,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高.是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水域,

材料一:目前,曾经是水量丰富的黄河流域已经变为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区域。水多(指洪灾)、水浊(指水土流失)、水少(如黄河断流等)、水污(水污染)等水资源问题或水资源危机,已经构成黄河流域乃至整个中国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黄河流域部分省市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黄河流域严重的水土资源流失,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大动脉在流血。黄河断流、变污等多灾多难被称为“中国之忧患"。面对黄河流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2 l世纪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机遇,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都很强的炎黄子孙都在思考,如何保障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黄河水资源问题的原因很多。表面上看似乎主要是政府决策者和开发商、经营者不受或少受规制的水环境污染行为、水生态破

坏行为、水资源浪费行为等,而缺乏黄河文化修养、河流伦理和环境道德则是其中一个深层次的根源。中华民族只有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用自己的所有聪明睿智和果敢行动去捍卫黄河的健康生命.一条永远汩汩流淌着健康血液的、充满生机的黄河,才能更好地为中华民族服务。

材料二: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量的泥沙进入黄河,使黄河的多年平均输沙量(陕县站,下同)达1 6亿吨。每年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在下游河道,河床的抬高速率达1 O厘米/年左右,形成了著称于世的“地上悬河”,黄河下游防洪形势险峻不缓的原因在于此。一旦决口,危及l 2万平方千米的人民生命财产和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及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大片土地沙化造成长期的生态环境问题。

篇5:互联网产品设计探讨论文

互联网产品设计探讨论文

摘要:基于概念设计定位方法,分析方法中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目标系统的关系,剖析互联网产品设计,尝试找到其背后的设计理论依据,并分析其合理性,并寻找找到互联网产品设计过程中与定位方法对应的关系。

关键词:互联网产品;设计理论;事理学

一、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设计问题可视为外因(人、时、地、事)和内因(技术、材料、工艺)等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关联性”系统(目标系统)。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确定目标系统(人的目的或者需求),针对不同的目标系统,重组解决目的(问题)的办法1。依据赫伯特A西蒙的理论,一个设计问题可以表述为“通过内部环境的组织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环境代表了可能性,是一些可变通的元素及其组合。外部环境代表了限定性,是一组变化的参数。他认为,设计就是创造人造物的过程。所谓人为事物,其产生与存在的基础有两方面:一是人的意图与目标,另一是人为事物所处的环境。人为事物可以定义为一个“适应性系统”,是人的目的与环境之间的界面,它的功能是要在环境允许下达到人的目的。设计就发生在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关系”中。从互联网产品的角度思考,由于互联网产品是抽象的、虚拟的,与具有特殊物理形态的产品相比,无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都会有所不同。首先,就内部因素而言,互联网产品的虚拟形态,工艺、产品的形态和产品的材料并没有太多的限制,这是互联网产品与一般性具有物理形态的产品的区别。在其他的内部因素上,互联网产品与一般性产品一样,也有明确的限制,包括技术上的实现难度,设备的限制、设计准则,原理的可能和限制(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等)。其次,就外部因素而言,互联网产品同样需要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使用的环境,时间以及时空的'限制。在这些外部因素的制约下,调整内部因素,最终产生适应性的目标系统,这一目标系统就是手机应用、电脑应用以及平板设备的应用。这些应用作为“手段”或者“工具”使人们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够完成其目的。任何一种设计都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适应的结果,不应硬性地分割二者。当一个设计师选择一种材料时,他既想到了生产的可行性与成本、环境资源的限制,同时又想到了材质带给人的心理感受,内外系统是有机联系着的。当设计师考虑一个交互设计效果时,既要考虑这个交互效果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实现的成本,平台设备的限制,同时也应该考虑到这个交互效果给用户带来的体验3。在两者的权衡下得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二、目标系统

上文提到,目标系统即“适应性系统”,是人的目的与环境之间的界面,它的功能是要在环境允许下达到人的目的。人的需求本身有制约,不同的生活、消费方式影响人的需求,环境也会影响人的需求,经济、政治、法规也会影响人的需求。所以,一切人的需求,都是在特定的条件、情景、人自身的特性的制约下产生的。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的场景、人物角色、用户调研,都是为了在限定的制约条件下理解人的需求2。反过来说,任何需求的描述,都应该是在特定的情景、条件、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环境下的需求描述。另外,用以满足人的需求的物体(实物或虚拟物),本身也受到制约(内部因素),技术、材料、工艺、管理水平,都限制了设计师所能提供的解决方案的种类和数量。通常情况下,人的需求并不是单一的。如果一个人的多个需求同时在某一情境下出现,设计师需要对不同需求的解决方案进行叠加和重组。当然,需求之间应该有主次之分,比如劳力士手表的主要需求是炫耀,而计时则退居为次要需求。反映在互联网产品上,则更为明显。微信满足了人们的即时通讯需求,同时还满足社交需求(朋友圈)、游戏需求、阅读需求等。而这里的核心需求仍然是通讯需求。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整个产品的最基本要素,有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才能构筑起社交网,产生朋友圈,游戏和阅读则是更次级的需求,这两个需求都促进了朋友圈的活跃程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朋友圈的活跃提高了用户黏性,反过来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同时满足人们多种需求的产品,其不同需求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人类社会的进化可以理解为在目的的驱动下不断地构筑手段,以更有效的手段替代效率低的手段。但事实上,更有效的手段并不能完全替代效率低的手段,因为两者的使用情景上仍然存在差异。设计物并不只是满足人类的单一需求。例如,纸币的产生能够让消费更便捷,携带更方便。但作为效率低的硬币也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因为硬币仍然存在一些纸币无法代替的使用情境。例如,自动售卖机、投币洗衣机中对硬币的使用。只有当某一设计物,它的所有使用情境都能找到比它更高效的设计物时,这一设计物才能被完全代替。如果从互联网电子产品的角度看,九宫格按键手机在今天触屏手机时代仍然存在,它仍然没有被淘汰,说明按键手机拥有触屏手机不能覆盖到的需求。例如,按键手机降低了老人学习使用的成本,同时满足他们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功能,而这就是按键手机仍然存在的原因。

三、使用的意义

“使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动作,一是使用者——人的动作;二是被使用的物的动作。这两者的一致性才有意义,是物或产品存在的目的性。被使用物的动作,从互联网产品的角度来思考,就是产品给用户的反馈。虚拟产品并不像实体产品那样,可以通过触感来与人形成交互,虚拟产品对于触感的开发并不多,主要还是依靠视觉和听觉提供积极的反馈。因此,视觉和听觉反馈的设计,对于用户是否希望持续使用这个产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类在使用物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动作的意义,使物更适合人的意志,自然对物要进行改进,使物更适合人的动作的方向、动作的大小、动作的作用点,而这需要改造物的形状、大小、组成(结构)。虚拟的互联网产品设计从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灵感。一切人类在现实生活中使用物的方法都被重新赋予了价值。滑动、点击、拖拽这些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动作,使人们在面对一个冰冷陌生的虚拟产品时,仍然能够找到熟悉的感觉。较低的学习成本拉近了使用者与产品的距离,从而让人对物品产生控制欲。

四、总结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产品设计,其背后的设计原则、理论都是想通的,并不会因为产品的外在形式变化而随之变化。互联网的产品设计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更可考虑从物质性产品设计的悠久历史中寻找理论依据。

作者:梁卓谦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注释:

1.柳冠中.事理学论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1-25.

2.搜狐新闻客户端UED团队.设计之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4-32.

3.刘津,李月.破茧成蝶:用户体验设计师的成长之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84-106.

篇6:谈现代产品设计论文

谈现代产品设计论文

【摘要】了解掌握我国从古至今的产品设计原理可以带给现代产品设计一些灵感,将现代产品设计特点作为出发点,剖析现代产品设计里蕴含的全新理念,解释产品设计在新时期中的各种设计原理,更加确定产品设计的成长走向,还要重视与人为本理念在产品设计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产品设计;创新;以人为本

想要达到增长消费的目的,就应该采用别出心裁的手段来做设计,创造全新理念,将技术方面的优势和美学完美地合二为一。除此之外,在产品艺术设计方面,作为一种包容性较强的文化创造实践,体现着形象的艺术性与技术性。产品设计将带给现代设计者极大的收获,这其中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设计者创新吸收的关键并非在于传统设计,所有设计的原理与造型,是学习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以文化的'存在来赋予设计生命力。不但能够借助很多真切的形象来做设计的“躯体”,还能够借助很多传统理念来做设计的“灵魂”。

现代产品设计主要显现“新颖”“整体”的原则,它是工程技术和现代美学、材料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等各项学科彼此融合的一种实用性学科,是在工业化基础上诞生而来的,并且能够为产品提供服务的,处于后工业化阶段的现在,其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产品设计的关键在于带给顾客最好的服务,效果作用处于首要地位,采取何种原料将产品创造出来同样十分关键,原料将影响到产品的品质与塑造.结构常常想要发挥出产品的作用,外在影响了产品的观看价值与美感、色彩的融合等。与此同时,很多产品应该讲究人体工程学,产品想达到预期销量,还应该在营销策略方面与消费者喜好方面做出努力。以此为根本做出的设计可以说是好的产品设计。新产品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以及获得经济收益,一定要从市场与消费者需求这两方面来考虑,完全达到使用需求。这是产品设计的根本标准。产品在使用时要确保以下几项要求。第一,使用时确保没有危险。设计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将使用环节上的所有危险情况都考虑到,使用有效手段进行预防与治理。第二,使用过程应确保可靠。可靠性和安全性密切相关。可靠性不好的产品,会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让公司形象遭受危害。第三,方便使用。大众使用的产品(如家电产品),

其方便性极其关键。第四,漂亮的外表与优质的包装。产品设计也应该想到与之相关联的美学、产品外观与使用情况、用户特征等。应该设计出受大众青睐的产品,增加产品的观赏性。现代产品设计十分重视新颖独特的设计原则。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设计将被带到“创新”潮流的顶端。创新,不但有理论方面的创新,同时也有制作方面的创新。网络时代实现了合作与共享,它带来的影响力是持久的,也是前所未有的,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现代产品重视人性化设计。“以人为本”显示出人性化的设计宗旨,产品在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时,凭借产品外在形象、色彩搭配、材料等,给予产品人文气息的魅力,让产品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将人文与产品极好地融为一体。设计与测试新产品,应该将符合社会要求作为基础条件。此处谈及的社会要求,不单单为现在的社会要求,还应该是很长一个阶段的成长要求。想要达到社会进步、想达到社会要求,研究前卫新颖的产品,促进技术发展十分重要。所以,一定要对世界上的先进技术有所了解,积极采纳最新技术。做好策划、做好抉择,借鉴先进的设计理念,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产品设计体现了社会的经济、技术与文化。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对其形象、构成等要有明确的了解,产品设计内涵极其关键,一旦某种产品的设计没有具备生产理念,在其生产之际就需要花费巨大的资金去整理与调换器材、原料与劳动力。优秀的产品设计,不单单体现在产品作用方面,还应该体现出它的创造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谢宏逵,范钦满.现代产品设计复杂性的市场分析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5).

[2]范钦满,吴永海,包旭.现代产品设计复杂性的成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26).

篇7: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论文

产品设计未来发展是一种完全依据新思路的创造性的设计,这种未来型设计也许不能为当代人们所接受,但它是人们对今后生活的美的憧憬,是未来社会图景和人们新生活形态的设计。因此,这需要不断的探索未知,不断地寻找新的设计理念和新的设计语言,不断地了解设计的发展趋势,才能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自己。

一、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的发展

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柱的信息时代的产物。与以往产品设计相比,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在设计方法、设计过程、设计质量和效率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把产品的创新性、外观造型、人机工程等设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创新是产品设计的根本,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在产品开发创新性上表现出极佳的优越性和便利性。一个新产品可以有多个切入点进行创新,如功能、结构、原理、形状、人机、色彩、材质、工艺等,而这些创新切入点均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预演、模拟和优化,使产品创新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有效地得以实现。比如在计算机辅助产品造型方面,使实体模型向产品模型转化成为可能;在人机界面方面,由于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使产品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有了全新的突破。常用产品设计软件有:3DMAX、Pro/Engineer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将会使人们对设计过程有更深的认识,对设计思维的模拟也将达到一个新境界。它将使产品创新设计手段更为先进、有效,人机交互方式更加自然、人性。

二、绿色与仿生产品设计的发展

(一)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股国际性的设计思潮。由于全球性的生态失衡,人类生存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重视,开始意识到发展和保护环境、设计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绿色设计与我们常说的生态设计概念相同,源自于人们对现代技术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体现了设计师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制造材料选择和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和可回收性设计。产品绿色设计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工艺改变过程。主要是减少对环境有害的工艺,减少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2)废物的回收再生。主要是提高产品的可拆卸性能。(3)改造产品。主要是改变产品结构、材料、使产品易拆、易换、易维修,使所有的能源消耗最低。(4)对环境无害的绿色产品设计,这点是当前设计师们正在努力的方向。

绿色设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也是现今的设计领域国际流行趋势。例如在建筑方面:绿色建筑要求在高空建筑空中花园,使人们身在高空也能呼吸新鲜的空气和欣赏大自然的风光;在装修材料方面:倡导绿色装修成为当今的一大潮流,尽量减少居室装修材料的使用量,选择尽量避免减少有毒物质材料,尽量有绿色无污染环保材料;又比如在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家具等设计方面:特别是交通工具(汽车)的绿色设计倍受设计师的关注,因为交通工具是空气和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消耗大量的宝贵资源。绿色设计将成为今后工业设计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曾是绿色设计的典型方法。

(二)仿生设计

仿生设计也是当今国际上的流行设计趋势,广泛应用于材料、机械、电子、环境、能源等设计与开发领域。仿生学是以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来构建技术系统,使人造技术系统具有或类似生物系统特征的学科,它不是纯生物学科,而是把研究生物的某种原理作为向生物索取设计灵感的重要手段。大自然生物中存在许多丰富多彩的外形、巧妙的机构、结构和系统工作原理,值得设计师去研究和探索。

三、家族化系列产品设计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人们常把相互关联的成组、成套的产品称为系列产品,在功能上它有关联性、独立性、组合性、互换性等特征。系列产品主要有四种形式:成套系列、组合系列、家族系列和单元系列。家族系列产品是由功能独立的产品构成。例如意大利设计师Fiocco设计的厨房小用品系列,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家族系列中的产品不一定要求可互换,而且系列中的产品往往是同样的功能,只是在形态、色彩、材质、规格上有所不同而已,这和成套系列产品有相似之处。在整体统一的设计中,寻求恰到好处的多样性、变化性。例如设计师Maggioni设计的小垃圾箱系列,功能都是装垃圾的,但它们的外形和色彩有所区别。家族系列产品在商业竞争中更具有选择性,更能产生品牌效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变得更有选择性,市场需求加速向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体现在对产品功能、形态、色彩、规格等综合需求质量的提高上。系列产品对于柔性化生产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巧妙地解决了量产与需求多样化的矛盾,使产品能以最低成本生产出来,因而系列产品设计也是目前广为流行的'设计趋势。

四、个性化产品的发展

当今社会,人类不同的需求、欲望和价值观(下转第81页)

(上接第57页)念,在设计领域中将占更重要的位置。今天提出来的个性化产品,是基于人类文明的进展,提示我们要认识到人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是互不相同的,人人都有权利参与社会生活和共享社会文明发明、创造的一切成果。繁忙的经济社会强调理性,人与人之间缺少了感情性的交流与沟通。所以在设计中使理性与感性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和谐相处。并且注重设计的非统一性,突出个性与特色,强调创意与创新,这也是产品设计发展的趋势之一。它可以提供给不同人群展现个性的空间与平台。凡是符合于产品内在结构和功能的,并且能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广大人民喜爱的设计,都会受到大家的认可与欢迎。

中国当代设计在改革开放短短的20多年期间有了长足进步。进入21世纪的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及申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更为发展中国工业设计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在新世纪,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工业设计应当把握机遇,担负起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国际性双向交流,填补鸿沟的历史使命,早日介入世界现代设计浪潮,力争把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推向世界,纳入世界的轨道。产品设计成为当今乃至未来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这就需要设计者不断地研究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设计以人为本,体现现代、体现绿色、体现个性,从而不断地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欲望和价值取向。设计者既要面对现实,又要敢于大胆想象与创新;既要任重而道远,又是势不可挡。因此,我们要努力追赶设计的发展趋势,创造出新时代艺术与科技相统一的崭新产品。

参考文献

[1]刘永翔。产品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

[2]陆家桂。设计概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8: 经济方面论文

一、围绕地方支柱产业,重组专业教学结构

地方经济是靠支柱产业来带动和引领的,也是地方发展的主要税收来源和优秀人才的聚集地,围绕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塑造学校的办学特色、建设精品专业是学校做强做大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突破口。为了实现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对接、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要求的对接,学校应组织相关专业教师深入社会和企业调研,作为教学改革的基础依据。首先要确定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进而研究支撑这几大支柱产业的相应专业群。这些调查包含了各类企业和用人机构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和岗位需求数量。据此,本文结合本校原有的专业教学基础,对相关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笔者所在的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为例,对这一作法进行说明。玉林市是世界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世界牛仔裤之都,南方药材之都,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国家级建材生产出口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一直以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两个主要专业的教学在当地颇有口碑。最近几年,学校又根据本市支柱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增设了汽车营销、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动漫设计、通讯设备维修等多个专业方向,这样的专业配置,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以达到人才培养适销对路,实现供需两旺。同时,还强化原有的拳头专业,不断更新和添置新的教学设施设备,努力缩小中职学生技能与企业生产要求的差距。

二、以岗位需求为依据,调整教学体系

中专学校应把地方经济的主要行业、龙头企业、企业内的主要工种和岗位,以及每一个岗位应具备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调查和分析,整理成册,作为调整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理论学习并非中职学生的强项,按照“够用、实用”的原则,增加实践课程在整个学习时间上的比重,在“做中学”而不是“坐中学”,强调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也可以将劳动人事部职业资格考试中,对知识和操作的要求与专业教学考核要求相结合,构建基础宽、适应广的专业课程模式,使学生既能学到实用的专业技能,又能手握“双证”上岗就业。此外,实行工学交替,学生两年在校期间还可安排多种形式的社会和企业实践活动,使知识与岗位的结合更紧密,更牢固。

三、强化技能培训,突显职教功能

学生的专业技能是人才质量的`关键,也是学生进入职校学习的原动力。中专学校应建立长效机制,定期轮流安排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能够增强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教师对专业实践课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制定各专业课程的能力目标纲要,大胆改革和创新专业课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课教学模式。这样,既加快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也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健康发展。近两年来,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该校采用“专家请进门―――先进带后进”的校本培训方式,重点推广和探索了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适合职业教育的优秀教学方法。教师在培训中更新了教学理念,掌握了新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模式应用到一线教学工作中,效果显而易见,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主动性和求知欲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改变了呆板的课堂,将教学活动引入到工厂车间或模拟职业场所的实情实境中,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获得验证书本知识的机会,切实感受亲手实践的难易,也点燃了学生克服困难争当操作能手的斗志。

四、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双赢机制

中专学校应转变观念,积极发展与本地企业的良性互动。玉林市机电工程学校做到了以下几点:紧贴地方企业的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多方宣传本地优秀企业,营造学生在本地就业的氛围;优先地方企业用人,推荐优秀学生为本地企业服务。该校还经常邀请本地龙头企业的管理和生产骨干人员到校交流讲座,加深双方的了解与支持,还通过设立企业奖学金或企业赞助活动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在外部环境层面上,职业学校还应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积极探究校企合作、优势互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笔者认为,推进校企合作,有几点是必须做好做实的。一是将实习基地作为校企合作的基础。校企利用这一平台进行教学计划的改进、教师的实践提高,实现人才培养的交流互补,共同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平稳过渡。二是将校企合作融合到教学的各项工作中。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等方面贴近地方企业的需求,使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能够体现当地企业的用人标准。三是将科研作为校企合作的提升。随着校企合作程度的深入,校企双方可以在科研领域进行项目开发,就共同有益的课题展开合作,在人员配备、资金保障、资料收集等多方面沟通互助,以提升双方在各自行业的竞争力。中专学校唯有创新争优、与时俱进,为企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才能保持长期的健康发展。以往的实践也证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实现优势互补,走开放合作的道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不二之选。中专学校要勇于探索新的策略、新的渠道,推进校企合作,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腾飞,提高办学效益,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

篇9: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固体废物现状及对策分析

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固体废物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太湖由于高强度的开发和水环境治理的滞后,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突出表现在河网水质的污染和太湖的富营养化,流域内水质型缺水和水污染矛盾不断发生和发展,己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以江苏宜兴地区农村固体废物资源化调查为例,通过时示范村的`农户进行实地调查,获得太湖周边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农村生活垃圾产生情况及垃圾特性,并了解当地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可行性,为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决策依据.作 者:王骁    Wang Xiao  作者单位: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210036 期 刊: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Journal: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年,卷(期):, 28(6) 分类号:X705 关键词:固体废物    资源化    对策   

篇10:体验教学产品设计探究论文

体验教学产品设计探究论文

1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性

体验式教学以体验式学习为基础,根据教学过程的中的具体实例设计,引导学生创造或者模拟实际真实的角色、情景和产品使用体验,并把这种体验呈现或者反馈在教学实例内容上,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去感受和思考,促进内在学习的能力。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完成知识建构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创新,完成知识体系的延伸和再创造。

(1)改变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伽利略曾说过:“谁也无法教给他人任何东西,我们能做到的仅仅是可协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提前制定产品设计课题,并对课题进行简单的讲解或者进行场景预先设置,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真对题目进行角色选择和扮演,模拟人物,还原场景,在演绎和故事中去发现人物的行为和需求。再通过师生协作探讨的方式开展引导分析,让学生自己感受和领悟知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都是主体,教师则承担起教学辅导者、问题引导者和场景设计者的角色。

(2)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发现学生缺乏自我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对专业的模糊性和新鲜性产生了一定的矛盾性,学生在这个阶段很有学习的冲动,却不知道怎么样去学习,学习什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案例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好的思考习惯,正确的学习理念和方法工具,引导学生去收集信息、处理资讯和认知材料,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以团队形式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人、事、景完全如临真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感知能力,引导学生自主认知活动。

(3)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差异存在于每个学生的认知层面,每个学生面对课程的理解不同,对于角色和情景的演绎也各不相同。课堂上对同一场景的不同理解和总结,往往能够让学生对问题有着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感受。教师应该在一定的设计规则下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演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2产品设计课程研究的要素

产品设计课程是通过一系列侧重点不同的课程,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由浅入深的知识导入和相对应的设计课题的实践训练组成。前期以课程讲授为主,后期学生根据教师所讲授的理论为依据,展开课程实践练习。而整个课程体系都是围绕着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设定的。这也是产品设计课程三个不同维度的研究要素。

(1)人——用户。产品设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也就是说体验的主体、发起和目的是为了用户。用户的年龄、性别等生理特征,审美、文化等心理特征以及教育背景、职业、收入经验等社会特征直接影响用户对产品的选择和使用,是产品设计前期分析和设计展开最为关键的研究要素。这三个特征构成了一个个用户模型,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用户的审美观,也决定了用户的心智模型,即如何去发现并理解产品。

(2)环境。人类生存离不开环境,设计的产生也是基于用户与环境一种协调方式。环境、特定的场景和情景是营造用户体验的催化剂,是用户心理和行为发生的辅助条件。产品会根据环境而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设计,环境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使设计完成的'更加完美,达到整体的统一和谐。所以,对具体的环境下和情景下的用户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3)产品。产品就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一个中介,架起人与环境协调平衡的桥梁,是为人和环境服务的。产品能否准确传达设计的意图,能适应环境,用户能否准确理解产品都是课程研究的重点。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产品的认知有一定的模糊性,缺乏对产品的使用方法和特性的了解。在课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使学生直观的感受产品的外观,对产品进行实际操作和使用。

3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产品设计课程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为产品设计课程带来了新的思路,本质是亲历、实践,接受产品与人和环境之间的直接刺激和操作,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形成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转化。

(1)角色体验辅助产品目标用户的研究。学生首先要根据设计课题进行前期的市场或者是品牌分析,选择目标用户群。目标用户群体的设定使我们更有方向和有效地把握设计需求。设定了目标人群,要基于这部分目标人群进行角色的设定和研究。设定的角色要符合大众人群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然后对其展开详细的分析,包括:年龄、性别、性格、职业、薪资、生活消费水平,生活状态、生活习惯、审美爱好、生活圈子、经常出入的空间和场景、目标和愿望等等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分析,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角色分工扮演,去认识和理解目标用户,为设计决策提供依据。在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利用自己理解的信息,把自己内在的思维方式逐步表现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充分发挥团队合作性和主观能动性,把用户的故事和生活轻松的讲述出来,便于理解,为下步的情景体验和课程的设计的进行做好准备工作。

(2)情景体验辅助用户行为和环境的研究。情景是指一定的情况和环境。从某种角度上说,人及其活动都是处于一定的情景中。而体验是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条件下的一种情绪或者情感上的感受。所以在角色设定后,要进行情景设计,通过设计丰富的环境以及多样的故事,为角色体验者创造一种全新的交互性的活动。在整个课程设计之中,主角是主要的体验者,与其他角色在一定的情景下形成一种虚拟的交流合作,进而不断地提升角色的情景体验感。教师为使学生能清楚地了解情景,需让学生走出课堂,去相似、相关的工作或是生活的地方去观察,观察他们的行为模式。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拍摄记录,详细分析研究,使角色情景表达更到位,才能从中感受到用户的行为模式,寻找设计的切入点。

(3)产品实物体验辅助用户与产品互动时的感受研究。

在产品设计的授课过程中,普遍发现学生对某些产品的概念很模糊,对产品的基本情况和使用操作一无所知,这对课堂作业的完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概念设计、产品创新设计等高难度的设计作业。教师应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去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的缺失,引入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去感知产品的外观,使用产品,体验其功能和细节。在实际操作中去理解每一个产品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教师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些实际产品或是模型;另一方面设计课题可以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产品领域设定,表现形式转为“产品图片+产品实物”体验式教学,学生能多视角感知产品,与产品进行互动,极大地提高了对设计内容理解与设计信息接受的效率。学生心理上也会有一种对设计、产品的积极掌控感。在操作和学生间的讨论中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篇11: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论文

关于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论文

一、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需求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是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纪念意义。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应该是文化特征强、易于宣传推广的产品占主流。根据调查显示,购买群体以学院师生为主,在设计定位上重点考虑易于推广、需求量大、性价比高的文化产品,针对一些有需求的人群,满足校园文化的传播功能。

二、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定位

根据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定位的目标消费人群,可以按照不同种类的消费人群来分类为:大一新生所需要的新生手册、大四同学所需要的毕业纪念册、校园风景、校园建筑明信片集、用来与校外作交流的商务礼品套盒等。

(一)新生手册

新生手册,包括新生进入校园生活的需求为设计原点。比如学校的手绘地图,可以让新同学更快了解我们的校园,及早进入大学生活的状态。当然,衣食住行是大学生的生活必须,可以在手绘地图中加入了一些生活元素,如学校周边比较有特色的小店,以及对这些小店的推荐原由,让同学们快速的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口味。针对学院所在的地理区位,宣传城市文化。如:武汉是一个比较繁华的城市,有着自己深厚的文化及历史。作为刚刚来到这个城市的新同学们肯定是又欣喜又好奇,新生手册里面会有大武汉的推荐游玩地点,还会有极力推荐的小吃,以及到达该位置的详细地址及乘坐方式。还可以约上同在武汉上大学的同学一起去游历武汉,在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上加上一些有用的信息,如:赴各大高校的乘车方式、学校所在城市的风景名胜、文化旅游地、吃喝玩乐地图推荐等等。

(二)毕业纪念册

毕业纪念册主要的目标人群是大四学子,即将毕业的学生,他们对青春岁月充满缅怀,在设计上,会通过一些形式感让他们一看到就会回想起母校。其中包括校园风景明信片、校园生活明信片、校园台历等。将校园里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四季风景、学生活动等精选整理成系列明信片来唤醒记忆。同时还可以配套设计一些校园贴纸、校园印章等文化辅助产品。留出DIY的空间,定制一份属于自己的独家记忆。

(三)商务礼品套盒

商务礼品套盒是为了加强学院与其他兄弟院校之间更好的相互交流,最主要体现高校自身特色,把校园文化、建校历史和教育教学特色等展现出来。商务礼品套盒多为兄弟院校往来馈赠之用,可搭配一个精美的笔记本,笔、名片夹等内容。力求以实用、好用的形式展示校园文化。(四)个性礼品各个方面展开设计,在定位上以日用消耗品为主,考虑普遍性与实用性。例如校园文化的文具系列设计,可以设计和制作一些个性零钱包、文艺布袋等产品。此外,装饰品也可以纳入个性礼品这一栏,校园文化装饰品的设计要注意其摆设的环境,可以将其大致分为办公环境、家居环境、宿舍环境。办公环境的装饰品既要外形材质美观,尺寸又要适用于办公环境,这并非是限制其设计尺寸,而是要注意其摆放方式如在书橱里、办公桌上、还是落地的墙边或角落。其设计要求相对比较严肃、庄重适于办公场所。而对于适宜摆放在室内环境的校园文化装饰品设计则可以相对设计得活泼轻松、愉悦。在尺寸上也应有相应考量,如:大学宿舍环境一般相对狭小,在设计尺寸上考虑适应性,如果是尺寸偏大的产品,则考虑壁挂式的结构,以节约空间。

三、校园文化产品设计理念

对内传播文化,对外彰显学校的办学和品牌形象,这是校园文化产品的设计主旨。校园文化是多维度、不断往前发展的.,校园文化产品自动承担起对内宣传、对外展示的功能。

(一)教育导向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与教师,对社会最前沿的信息有着超常的敏锐性,透过社会的本质将从中汲取更多的正能量。校园文化产品可以引导学院师生更好的了解,追求新的思想、精神追求,促进学校发展。通过校园文化产品的设计与呈现,引导学子更好的认识校园,爱我校园。

(二)传承创新

校园文化产品是大学校园风貌及历史历程完全展现,在文化产品的设计创意上注重传承与创新,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推陈促新,汲取精髓,用轻松而有创意的形式去展现别具一格的校园气息。经济的发展带来文化的更高层次的需索,作为精神文化的孕育圣地,高校校园文化的创意产品具有较高的设计可行性与文化传播价值。目前,我国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仍处在初级成长阶段,市场前景是可观的,成长空间也是巨大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有助于沉淀文化、保留校园记忆。高校作为文化的重地,其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宣传会直接影响周边地域文化。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校园文化产品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征途,其建设与完善任重道远。

篇12:基于PDMLINK的产品设计及数据管理论文

基于PDMLINK的产品设计及数据管理论文

机械制造企业的设计水平正在飞速增长,传统的二维设计理念已经逐步的被三维设计所取代,而数据管理也从传统图纸归档方式演变为结构化三模型数据信息管理。本文通过对企业的设计管理平台实施过程中得到的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并得出结论供同行参考。

前言

PDM以软件为基础,是一门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包括电子文档、数字化文件、数据库记录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过程(包括工作流程和更改流程)的技术。它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并可在企业范围内为产品设计和制造建立一个并行化的协作环境。PDM的基本原理是,在逻辑上将各个CAX信息化孤岛集成起来,利用计算机系统控制整个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通过逐步建立虚拟的产品模型,最终形成完整的产品描述、生产过程描述以及生产过程控制数据。技术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集成,构成了支持整个产品形成过程的信息系统,同时也建立了CIMS的技术基础。通过建立虚拟的产品模型,PDM系统可以有效、实时、完整的控制从产品规划到产品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种复杂的数字化信息。

一、PDM产品的选择

针对市场上多样的PDM产品,我们进行了严格的筛选,筛选的标准为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的架构符合当前主流发展方向,在未来5年不存在系统因架构落后被淘汰的风险,因此我们仅对B/S架构系统进行了筛选。2)该系统具有庞大的用户团体,拥有多年的实施经验,还要有广泛的行业基础,以减少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3)系统具有强大的可扩展性,由于企业需求各不相同,基于各自企业特点的个性需求必不可少,系统的可扩展性是保证需求实现的基础要素。4)系统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对目前的主流设计软件都有成熟的接口和管理方式。5)该系统的具有完整的产品线,可以覆盖未来企业在设计及相关数据管理的各种需求,形成完整的产品数据流。

根据以上的标准我们最终选择了PTC公司的PDMLINK产品。美国参数技术公司(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oration,PTC公司)利用PTC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应用程序生命周期管理(ALM)、供应链管理(SCM)和服务生命周期管理(SLM)解决方案,可以汇集、分析和部署产品信息,以推动公司的成功所依赖的战略和动态决策过程,从而实现过程转型。如今,PTC与全球28,000多家企业合作,帮助它们在快速发展且分布在全球的制造行业中设计产品和提供产品服务,这些行业包括工业设备、汽车、高科技和电子、航空航天和国防、零售、消费品以及医疗设备。通过PTC完整产品线,可以培育并利用最佳的产品构思,从概念和工程设计,一直到交付和服务。

PDMLink的体系结构。系统采用了先进的B/S(Browser/Server)3层体系结构,即客户端/应用服务器/数据库。1)客户端的组成非常简单。它主要通过使用通用的Web浏览器执行JavaScript来即时展示HTML页面,并提供给用户必要的人机界面。2)应用服务器层主要由HTTP Web服务器、HTTP网关、LDAP服务器、Method服务器及其管理器组成。其承担处理所有用户任务的作用。3)数据库层由Oracle数据库和文件仓库组成,分别存储元数据和物理文件。其中数据库服务器可以建立在Windchill服务器主机上,也可以搭建专门的服务器以改善性能。系统采用这种体系结构与传统的C/S 2层结构相比,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的配置与维护;其次将用户的所有业务处理都集中到应用服务器去执行,使整个系统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和可扩展性。并支持各种网络结构和异构平台。

二、设计协同及其数据管理

协同设计管理会在不增加你任何工作负担、不影响你任何设计思路的情况下,始终帮助你理顺设计中的每一张图纸,记录清楚其各个历史版本和历程;始终帮助你掌握设计的协作分寸和时机,使得设计环节的流转及时顺畅,资源共享充分圆满;始终帮助你监控设计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使得工程进度把握有序。协同设计工作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使成本可以降低,可以更快地完成设计。协同设计由流程、协作和管理三类模块构成。设计、校审和管理等不同角色人员利用该平台中的相关功能实现各自工作。

1、产品建模

产品模型是指按一定形式组织的关于产品信息的数据结构,是协同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在协同设计环境下,产品模型的建立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是多功能设计小组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满足设计各阶段对产品数据模型的不同需求,需要建立一个多视图的产品模型。PDMLINK采用公用数据区和数据交换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的协同与数据管理。数据交换区为设计师的自由设计空间,最终的设计数据检入到公共数据区,供其他设计是借用和参考。为了保证设计的`协同展开,数据交换区可以实时的提醒设计师,此空间内的数据与公共数据区的数据差异,帮助设计师能够及时的更新设计借用数据,保证协同设计数据的一致性。

2、工作流管理

工作流管理是一个定制化需求极高的系统工作,的目的是规划、调度和控制产品开发的工作流,以保证把正确的信息和资源,在正确的时刻,以正确的方式送给正确的小组或小组成员,同时保证产品开发过程收敛于顾客需求。每个公司产品虽然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是由于设计形式、组织机构和生产方式等差异性,各公司的流程管理也不近相同。尤其是设计的审核流程与产品的差异性关系密切,虽然PDM产品都有OOTB的流程管理模块,但是应用过程中不做定制处理很难将其直接应用。

3、历史管理

历史管理的目的是记录开发过程进行到一定阶段时的过程特征并在特定工具的支持下将它们用于将来的开发过程。历史数据的管理属于对企业财富的管理,设计的历史数据能否被充分的共享和引用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设计发展水平和设计质量。

三、企业级数据流

随着信息化飞速发展,企业级信息平台的数据整合越来越得到重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也为企业级数据流带来了挑战。目前对于机械制造类企业内部系统主要包括:PDM(PLM)、ERP系统、MES系统,数字化工艺系统。

篇13:浅谈产品设计中的人性化探讨论文

浅谈关于产品设计中的人性化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

产品设计 人类 环境

论文摘要:

从最早的石器开始,人类在发展中不断的制造出各种产品,人类是产品的创造者、使用者,于是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服务于人类,由此诞生了产品的一项设计原理――以人为本。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设计在过多的服务于人类以后所产生的一些弊端,所以怎样更好的做到人性化设计成了我们探讨的话题。

从最早的石器开始,人类在发展中不断的制造出各种产品,这些产品的造型从最早的无意识造型到现在的材质、颜色、形态多样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是他们的功能却是从使用功能到审美功能无一例外的服务与人类。人类是产品的创造者、使用者,于是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服务于人类由此诞生了产品的一项设计原理――以人为本。

在工业设计极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生活中的产品越来越多,同时不断的有具备新的功能、新的造型的产品出现,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生产者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锁定特定的人群,为他们设计更符合他们要求的产品。在服务与产品的使用者的`同时,达到了成功获得经济利益的目的,是谓双赢。而产品设计是将抽象的设计理念转换成具体产品实体的过程,设计师扮演着介于消费者与生产厂家之间、产品、消费者、使用环境之间相互沟通的角色,其对产品的结构、材料、制造及使用状态的认识,赋予美学价值,将心中的产品形象予以具体化。设计师透过产品与使用者做思想上的沟通,但是否能使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达到协调融合之地方,即看产品能否对使用者发生意义。产品设计一般情况下要满足使用者得两种需求,功能需求和审美需求。功能需求要产品造型设计师与工程设计师通力合作,而审美需求则一般有产品造型设计师独立完成。

在社会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发现,不断出现的新的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快捷。从古到今,洗衣服都是一项难于逃避的家务劳动,对于许多人而言,它并不像田园诗描绘的那样充满乐趣,手搓、棒击、冲刷、甩打……这些不断重复的简单的体力劳动,留给人的感受常常是:辛苦劳累。从1858年,一个叫汉密尔顿史密斯的美国人在匹茨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到现在的全自动洗衣机,人们已经从这种繁重无聊的洗衣工作中解脱出来,洗衣服变成了只要用一个指头就可以干干净净、毫不费力完成的简单家务事。同样,电饭锅、电冰箱、汽车、电脑、手机等等产品的出现,也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人们抽出了更多的时间去做他们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情。工业设计就是为人类而设计,为人解决某些问题,其广义的想法,实为一种以人为中心,由家庭生活之和谐进而社会生活之平衡与协调。就是调和人、工具、公共设施及环境所构成之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调和论。这种始终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工业设计的人本主义。

在今后的发展中,人类生活和社会将更加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工业设计师们也将更加需要这种人本主义的设计理念。人本主义的设计理念是设计经过形式主义、功能主义等思潮走向成熟时期的设计理念,也是哲学人本主义的实践延伸,它主张任何人造物的设计(或非物质设计)必须以人的需求和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即人的因素为设计的第一要素,而不是技术、形式或其它,工业设计必须时时感受时代的脉动,接受文明的刺激,并由人性出发来创作,诠释创造新文化。因此,人本主义的设计将是防止和解决可能出现的人机冲突,让现代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活的一个基础。 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是指在设计中将人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并以此作为衡量活动结果的尺度。由于人类在这一理念下的设计,很好的服务了我们,所以当今设计界,设计“以人为本”几乎成为“金科玉律”。

但是人性化设计不是一味的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是要带动人们往更有益的生活方式方向发展。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市场调查、分析消费者需求占有很大的分量,在设计上,很多的设计纯粹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人们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就会有什么样的设计出来,在这里,商业化的经济利益占有绝大部分的导向作用,设计师的思想也是服务与市场经济。比如一次性产品的出现,在一次性产品泛滥的今天,我们大力呼吁要抵制一次性产品,抵制白色垃圾,抵制一次性筷子对木材资源的毁灭性消耗,但是在这种产品出现的初期,人们对这种新的产品以及他所提倡的所谓健康消费是持欢迎态度的。比如一次性餐具,在出现的初期,很多小型的食品销售场所,人们都会主动要求使用一次性餐具,因为其干净、卫生,这种干净卫生仅仅是建立与未被别人使用的基础上,而在产品生产时所带来的健康隐患则全部忽略。

在地球逐渐被白色垃圾覆盖,而石油资源越来越少的今天,人们开始醒悟,于是出现了禁塑令,人们开始被要求较少使用一次性产品,同时一次性产品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开始被提上了议程。但是回头望过去,一次性产品早已经像杂草一样,把根深深的埋在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多年与它相伴的生活中,使用一次性产品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即使知道是劣习也很难一时半刻改正的生活习惯。作为产品设计师,我们的设计原则是要求满足人们的需求――以人为本。但是我们不能像满足贪心的孩子一样,有求必应。

产品设计从字面上来看是设计某一种产品,但是从其本质来看设计的是人的生活方式。新的产品的开发,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在习惯使用产品的同时,也渐渐的无意识的屈服于产品。当汽车、火车、飞机出现以后,人们习惯了用这些交通工具代步,希望在行走时节省更多的时间,所以我们周围的人总是来来去去总是形色匆匆;当电脑网络、手机出现以后,人们习惯用短信、电话和网络来进行沟通,而少了去登门拜访,更难得去写一封通过邮递员投递的信件。现在流行一个字,叫做宅,很多人乐意做宅男宅女,并且以此为荣,高速发展的社会使得他们可以在家闭门不出而尽知天下事。越来越多的新事物,人们在习惯了之后,便会不由自主的被他们主宰,被他们改变了。如果有一天,当人们习惯了的家用产品,交通产品,通讯产品全部消失,那么无疑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人们无所适从,那么到底是人在设计产品,还是产品在设计人。

人类追求新产品改良生活方式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人类受信念伦理的控制,将设计手段或方式当作目的,并迷失在追求这些目的的手段中不能自拔却是万万不能的。以人为本设计,提倡人性化设计的目的是什么?是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在为人类服务的同时,我们忘记了人类生存的背景,忘记了人类的自然属性,我们在产品设计时要更好、更全面地表达设计必须充分适应人的生物学特征即人类的自然属性,并非意味着设计不再考虑人的舒适和便利。而仅仅按照人的需求标准来设计就显得自私狭隘。以人类的自然属性为本的设计并非是藐视人的需求,更不是要倒退到初期的非工业时代,而是要能清楚的认清人类作为一个地球主宰的生存需求,为了既不小利益牺牲大利益,牺牲自然的利益来满足人类的贪婪,那是本末倒置、舍本求未的错误行为。

参考书目

[1]顾群业,王拓.设计“以人为本”和“绿色设计”《设计艺术》2008.

[2]诸葛凯.设计设计学十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3]李亮之.世界工业设计史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经济思想史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影响论文

浅析我国文化产业相关研究的区域差异论文

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差异及对策论文

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女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统计分析论文

论文:产业结构

欠发达地区金融绿色经济的发展研究论文

农村规模养羊失败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十五时期的经济结构调整及相应的财政政策论文

现代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论文

经济次发达地区的产品设计论文
《经济次发达地区的产品设计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经济次发达地区的产品设计论文(精选13篇)】相关文章:

服务贸易水平衡量现代化论文2022-04-30

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2023-06-16

浅析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论文2022-09-06

绿色壁垒对出口贸易影响论文2023-11-26

江苏沿海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论文2023-06-08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开题报告2022-05-13

国际形势论文2022-06-05

区域经济财政政策论文2022-08-09

论文化全球化的内在逻辑意蕴2022-08-02

贸易动力转型出口贸易论文202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