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性格对着装方式的影响论文(精选14篇)由网友“善意第三人”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浅析性格对着装方式的影响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浅析性格对着装方式的影响论文
浅析性格对着装方式的影响论文
摘要:服装的选择和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把握性格与服装之间的关系,对选择更能表现我们内在气质的服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性格影响着服装的选择,同时,从服装也可以解读人的内心,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关键词:性格服装着装方式影响
现代人的穿衣打扮早已不仅仅限于保证日常生活的最基本需要,而是把它看作一门艺术,以及展现和表达自己的手段。人们不再是不加筛选地购买服装,而是开始了解自己的性格来定位个人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
一、性格分析
人因具有不同的性格而有着千差万别。按人的性格行为特征可分为内向型与外向型。内向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世界,他们喜爱思考,常因为过分担心而缺乏决断力,对新环境的适应不够灵活,但有自我分析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外向的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世界,经常对客观事物表示关心和兴趣。这类人活泼开朗,感情外露。由于比较率直,这类人缺乏自我分析与自我批评的精神。
二、着装方式的解析
第一,服装三要素的选择。对于服装,首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色彩,不同的色彩可以带来不同的心理感觉。而色彩对服装和性格的联系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可以说色彩的选择和偏好传递了性格特点。服装的各个部位的变化设计使服装形成了不同的款式,营造出了不同的效果和身体形象。同样颜色的衣服,不同的款式设计,也会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服装面料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其质地的表现力非常强,对性格的表现也是非常明显的。如面料的选择,与一个人的年龄和身份收入等相联系,如学生多穿着棉质和化纤的服装,很少穿丝质服装和皮草。相反,高收入和特殊身份的人如企业家和政界人士则不会和棉麻打太多交道。
第二,服装配饰的运用。服装配饰在着装的整体搭配和造型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配饰和服装一样有风格之分,也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当然对于配饰的运用有着非常严格的法则,通常根据服装风格和场合来解析。双肩背包和棒球帽适合轻松休闲的装扮和参加户外运动;皮质公文包和西服工装搭配;珠宝首饰会给晚装增添华丽和优雅等。
第三,个人风格定位。一般服装分为:优雅型、性感型、自然型、时尚前卫型、职业型、浪漫型等等。大多风格是根据个人的气质和身体条件来定位的。在生活中,风格定位大多依据每人平时穿着的喜好和性格特点而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风格,说到底还是性格和偏好的体现。
性格和喜好影响人们对不同的服装进行选择。即使是同样的服装,不同性格的人会穿出不同的味道。在了解了基本的着装方式和穿衣之道后,性格就开始在选择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三、不同性格对个人着装方式的影响
着装是身体的外在表现,同时也是内心世界的表述,每人的身体语言都在无声的告诉别人自己的性格和心态,随身而动的衣装,不仅展现着人的外在美,同时也幻化成为身体语言的一部分。而支配身体语言的,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及性格。
第一,性格影响着装。通常一些人喜欢特例独行,与众不同,同样一件服装无论多喜欢,只要见到别人穿着甚至是试穿,也会兴趣全无。而相反缺乏个性的人,就喜欢抄袭和模仿别人的穿着,丝毫不考虑是否适合,这些特征都是性格使然。如对晚礼服的选择,性格内向的人,会选择比较规矩和经典的款式;而性格外向的人,会选择低胸、露背、无肩带等性感的款式。在选择职业装时,内向型性格的人,通常会选择传统正规的西服;外向型性格的人则会选择休闲款式的西装。
第二,性格影响心理需求。性格对着装的影响,还有更深层的意思,就是心理需求。不能笼统的说什么样的性格就只适合什么样的服装,而本身选择服装的过程也每人意图和希望的表达。从胖人的'着装态度看不同的心理需求。一部分女性肥胖后,对自己不自信,穿着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掩盖自己的缺点,对服装的要求也大大降低,一味的选择深色系,害怕因服装的夸张设计引起别人的注意。这类人不自信的因素占据主导作用。但是,也有许多身材虽然发福的人,依然穿出了自己的风格,光鲜靓丽,不因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自己,这就是性格的差异。后者的性格中坚强自信的成分帮助他们勇敢的做自己。还有一种人是性格中缺少某一种特质,希望通过服装来表现,如一个性格懦弱的人但希望自己看起来很强硬,就会很喜欢有质感的、质地相对粗糙的面料,给人以安全粗犷强大的感觉。还有一种人想要强调性格中的某一部分,当想要强调自己独立坚强的特质时,就会选择款式简单大气的服装,尤其对风衣、皮衣情有独钟。这两种类型的人在着装上都会因性格特质的驱动下,通过服装来塑造自己。
其实,性格和着装的关系是相互的,潜移默化的。一方面性格对着装方式潜在的引导和选择,另一方面是了解内在性格的特质,选择和性格相衬的服装,使外在气质表现得更自然到位。
参考文献:
[1]于西蔓。中国人形象规律教程。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版。
[2]鲍铭新。服饰美学。北京: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版。
[3]雨佳。款式风格识女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版。
篇2:育儿方式影响孩子性格
育儿方式影响孩子性格
人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一旦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来说,3岁的孩子在性格上已有了明显的个体差异,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改变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培养孩子性格的.关键取决于养育方式。
孩子性格的形成与早期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这一点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常听到有的父母抱怨孩子天性胆小、娇气,殊不知,恰恰是自己无意中以错误的育儿方式养成了孩子的这种毛病。实际上。培养孩子性格品质要从小抓起,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着手,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等,这些先入为主的习惯就是孩子日后的习性。
父母的情感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现代父母的情感流露比以往更明显,频率和强度更高,这样会使孩子变得非常脆弱和具依赖性,在娇宠中变得批评不得,甚至父母的声音稍高一点,孩子也会因此受委屈而大哭不止,显示出脆弱的性格特征。一般情况下,娇气脆弱的孩子常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一旦受到挫折极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再则,如今独生子女多,父母的悉心照顾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替孩子包办的事情过多,对孩子的正常活动限制过多等。这些过分“担心”的心理,不可避免地通过言行举止显露出来,对孩子起到暗示作用。不少父母在孩子想参加某项活动之前,总是向孩子列举种种危险,结果使孩子产生了恐惧的心理,并因此畏缩不前。年龄愈小的孩子愈容易接受暗示,父母的性格特点极易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孩子。
现在的父母还往往把孩子的身体健康寄托在各种食品和药品上,而不是让孩子在阳光、新鲜空气和户外运动中锻炼身体。一般说,体弱多病与性格懦弱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因为病儿会受到父母更加细心的照顾和宠爱,从而成为助长软弱性格的温床。这种保护过度的育儿方式,会使孩子的性格具有明显惰性特征,表现为好吃懒做,好静懒动,缺乏靠自身能力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篇3: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论文
人的性格决定人的命运。
近些年来许多人认识到培养性格健全的孩子非常重要,然而要培养一个性格健全的孩子要有一个相应的环境。
幼儿性格发展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个长期的过程,必然受到社会生活环境各个方面的影响,家庭,同伴,教师的行为,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都会影响幼儿性格的形成,而家庭常常会被认为是幼儿发展中社会化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因素.瑞典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儿童的心理性格发展是在抚育者的不断强化中形成并巩固起来的。家庭教养方式在这一强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包姆玲德(Baumrind,1967)经过对幼儿为时4周的行为观察,确定了教养方式与幼儿的行为相关,包姆玲德确定了行为模式极不相同的三类儿童:积极―友好型、冲突―急躁型、冲动―攻击型。发现了不同幼儿性格与其家庭的教养行为类型是相关的.
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取决于抚育者对待幼儿的行为方式.
笔者从事幼教工作多年,也认为幼儿的性格与家庭教养存在一定的关联,积极地、安全的家庭教养会形成幼儿健康向上、活泼开朗的性格。而消极地、不稳定的家庭教养则会形成幼儿自卑消极、内向孤僻的性格。现根据幼儿父母是否亲自承担教养责任,将教养方式分为父母亲自教养方式和非父母亲自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进行比较分析。
一、父母亲自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家庭和睦美满对幼儿形成健全的性格有种特殊的作用,幼儿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中,他会感到一种安宁,更有利于健康性格的成长,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有些父母会离异,这样就会形成单亲家庭,我们据父母是否离异而将家庭分为健全型家庭和残缺型家庭。
篇4: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论文
不同性格的父母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不同,对幼儿的控制程度也不同,现根据父母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控制程度将他们分为以下几种:威望型,独断型,放纵型,忽视型。
1、父母威望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对幼儿高度接受又严格要求的父母属“威望型”:他们有威望,但不独断,也不过分放纵幼儿,其行为有利于幼儿积极的情绪,社会认知的发展。
邓容,一个4岁的小女孩,聪明机灵,她父亲是一位机关干部,母亲是一名中学教师,我是从中班开始带这个孩子的,她在幼儿园几乎从来不让老师操心,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跳起舞来有板有眼,她性格开朗,活泼勇敢,有同情心。小姑娘自小由父母自己教养,而且由于父母相对较年长(父亲36岁,母亲34岁)的缘故,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格外认真,对孩子有一定的纪律要求,这种纪律要求使幼儿有机会探索周围的世界并获得人际交往技能,同时又不使这一纪律要求显得充满敌意、苛刻、和强迫。让幼儿在高度的热情和中度的限制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
可以这样认为,与威望型父母对应的是性格积极、友好的幼儿。2、父母独断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许多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的缘故,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采取了独断的方式,忽视了孩子也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的因素,对孩子要求严厉又在情感上排斥,他们是武断、粗暴的,并且对孩子的需要缺乏反应性.
有个孩子叫何欢,来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不象别的孩子那样哭闹,象个小大人似的,忙上忙下,开心极了,对待小朋友也是热情无比。妈妈也是非常积极,什么舞蹈,网球,绘画,也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一起上!可没过多久,孩子不再活泼可爱,叽叽喳喳了,干起事情来总象是不知所措,甚至于问她话时,她也只用点头和摇头代替了,孩子不开心了。
原来,妈妈在未给她商量就报那么多兴趣班的同时,还给她定下两条不成文的规矩:一是不准和男孩子玩!所以孩子在玩时总想着这条规定,所以不敢开开心心,自由自在,二是每天放学回家必须向妈妈汇报当天所学的英语知识(孩子所在英语班),妈妈是不问出来决不罢休,因为是初接触英语,而且说英语也需要一定的氛围,所以孩子总是不能令妈妈满意,于是孩子形成一种上学时的无形压力----怕错,所以不说,继而发展成为你问我,我干脆不理的局面,性格趋向自闭。
独断型父母教养下的孩子,他们对他们的环境毫无控制,也从来得不到什么满足,他们通常感到拘束和愤怒,但慑于敌对的环境而不敢表露,这些孩子常常表现出不愉快,对压力很敏感,缺乏目标。
在独断方式教养下的幼儿,通常自卑,易激动,缺乏目标.
3、父母放纵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现实中常有这样的情形:当孩子因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而以各种方式胡闹,甚至躺倒在地撒野时,父母没有加以制止,反而无条件地满足他。
我带过这样一个3岁的孩子叫周宝,孩子很机灵的样子,特别是脑后留了一撮胎毛,缠上五颜六色的橡皮筋,十分惹人喜爱。然而他在班上的表现实在让人头痛:自由,任性,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从不受任何约束:上课时,睡在地上打滚;吃饭时,站在桌子上踢碗;睡觉时,钻到床底下拆床板;游戏时,捣乱打人那是时时刻刻发生。刚开始来到幼儿园时,还有一些收敛,可是,没过多久就原形毕露。我简直是拿他没了办法,因为他不知从哪儿学来的,只要一犯错误被老师发现,他承认起错误来比谁都快,而且态度诚恳得令人感动,当然,再次犯错误的速度更是使人吃惊。
我和他妈妈谈了几次才发现,原来所有这一切全是家里惯坏的,他家里有个上中学的哥哥,在目前这个独生子女的社会里,能有一个哥哥应该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然而他父母认为家里除了他,其他都是大人了,所以只要他说什么,大家全都顺从他,加上母亲没上班,专门照顾他,自然又多了许多的宠爱。
然而我们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这种顺从、宠爱会一次次地滋长孩子的坏习惯,也许他们认为,孩子的要求他们是能满足的,因为他们是孩子,孩子的错误也是可以原谅的,同样因为他们是孩子,然而,有朝一日,他的要求不能满足,那将会是怎样?尽管他们与孩子有着挚爱的关系,但他们极端的放纵和无约束的纪律要求,以及对孩子自由地表达冲动的鼓励,都与孩子的缺乏控制和冲动行为的发展相关联,他们认为这些冲动的自由表达是健康的,合理的,而正是这种观念纵容了他们的孩子。
所以,在宽容、放纵型父母教养下的幼儿性格一般表现为冲动、攻击型儿童:对成人反抗,不顺从,缺乏自控,专横,冲动。
4、父母忽视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
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独生子女,所以一般都会在家庭当中具有相当重的地位,被父母忽视的情况好象不会发生。
然而,我却接触过这样一个小孩子叫王鹏,妈妈早年下海自己开了一个小商店,爸爸是一名工程师,家里经济条件相当优越,爸爸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在外,妈妈又特别爱打麻将。有一次,孩子饿了,要吃饭,妈妈又正在麻将桌上不想下来,拿出十元钱,对他说,自已买去,我看到孩子哭丧着脸,拿着那十元钱,悻悻地走了。而且,因为麻将,妈妈经常将他一个人关在家里自已玩。
等到妈妈忽然意识到孩子怎么变得不爱讲话了,不爱理人了,那时候孩子的性格已经形成了,到读初二时,孩子已无心读书,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有意思,于是每天泡吧打游戏,他没有朋友,只有游戏,所以当爸爸因为读书的问题发生争执时,他居然选择自杀。幸亏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
独生子女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独”字--孤独,他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需要尊重和理解,需要关心和爱护,而王鹏则是因长期有不受父母重视,被父母忽视情感的需要,形成一种内向自闭的性格。
被父母情感忽视的孩子一般性格内向,自卑,无爱心,自我封闭。二>残缺型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离异的越来越多,于是也给我们的孩子带来的许多的不同的教养方式,离异无可厚非,而它只能给孩子一个单亲的家庭教养,对孩子性格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单亲家庭在家庭结构上的不同,对幼儿心理在同伴中会产生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单亲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异常行为,所以当爹又当妈的家长,必然会比健全家庭付出更多的努力.
石清,4岁,爸妈很早就离异,从小随妈妈生活,妈妈很爱她,把她当成一个精神的寄托,只要一有空就尽量的陪他,给他全身心的爱,给他买漂亮的衣服,给他买高档的玩具,但妈妈是某一公司的高级职员,工作压力非常大,并无多少时间来照顾她,小姑娘很懂事,她聪明,乖巧,然而性格过于内向,不爱讲话,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情感。
虽然这只是一个例子,但我所接触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都较健全型家庭的孩子在更多的异常行为,孩子的性格里或多或少的都有存在有自卑,内向的成分,目前离婚对儿童的性格影响也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单亲教养的幼儿性格一般表现为内向,不合群。
二、非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
一>、由爷爷奶奶教养的幼儿的性格形成情况
一般来讲,此类幼儿的性格都相对而言比较内向,娇弱。
“隔代养”是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因为父母工作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暇顾及孩子,所以将全部的教养责任转移给爷爷奶奶,而爷爷奶奶想着就这么一个宝贝,这责任也真是大呀,所以怕孩子挨饿了,受冻了,受伤了,被人欺负了,于是呵护有加,关爱倍至。加之久别的父母因觉得不曾带孩子,心里多少总觉得该弥补点什么,所以每次见面都会疼爱一番,给孩子增加许多特殊感。
所以这类孩子一般胆小,娇气,较自私,动作发展较同龄孩子差,群体生活中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而且没有协作精神。
二>、由保姆单独教养的幼儿的性格形成情况:
李若,5岁,爸爸妈妈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一直由保姆单独教养。她平时不多话,也很少笑,遇到需要自已决择的事情经常呆呆地看着你,不知所措的样子。因为大多数这类孩子经常不在父母身边,大事小事都是由保姆说了算,而保姆一般为了省事,都会对孩子的行动进行主观性的安排,孩子一般也是绝对服从,所以孩子没有自主权,也不会得到一些应有的情感上的尊重,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一种自卑的`性格。
此类幼儿一般独立性较强,善于察言观色,但都比较自卑,不太敢表达自已的意愿。
综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家庭的教养环境对幼儿性格成长的重大影响。尽管还不能确定家庭抚养方式与儿童性格之间的因果联系,但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健康状况的影响不同,我不敢独断哪一种教养方式为最佳方式,但它们对幼儿性格形成的影响却真实存在,美国心理学家诺尔希曾说过: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儿童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如果儿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信任他人;如果儿童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
然而怎样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健全的家庭环境,提供最佳的教养方式呢?笔者认为,虽然家庭的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幼儿的性格,但不管是哪一种教养方式,只要我们作为孩子的抚育者和教养者,我们都能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我想也一定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性格发展:
1、关心孩子并对孩子的需要作出良好的反应;
2、对孩子的社会性行为提出适合年龄的要求,一贯地、坚决地坚持这些要求,不对儿童的吵闹让步;
3、使孩子的生活井然有序,让日常事件和周围环境都可以预测;
4、让儿童在家庭决策中起一定作用;
5、倾听孩子的观点,将父母的要求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加以解释,尽量避免强迫和模糊不清的要求,避免只靠权力作决定,让儿童注意他的行动对他人造成的后果,以及对他与别人关系的影响。
6、尽量让孩子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设计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
7、对孩子好的行为表示热情,注意和赞扬。
只有作为幼儿的抚育者和教养者多给幼儿创造鼓励的、公平的、安全的、赞许的环境,注意在倾听、理解的基础上,在留意孩子的情感与真实的需求的前提下,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在最恰当的时机对孩子予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孩子完整人格,幼儿的性格才能健康发展,成为一个完整人格儿童!
篇5: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论文
体育教师的性格对教学的影响论文
知识、智力及专业教育能力,是教师素质的认识因素或智力因素,而教师的性格则是教师素质的非智力因素,这两类因素对教师成功地完成教育任务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的。教师的性格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明显的,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和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共同合作。这是学生取得更好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说,教师在教育中实现了主导作用,学生的身心才能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而这种主导作用要依赖教师自身的性格优劣所决定的。性格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十分复杂的心理构成物,按心理学中分析性格结构时的方法,从性格的不同特征进行分析。
1、现实的态度对教学的影响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对现实的态度体系的个别特点是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是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如对待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待劳动、工作、学习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态度等。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各种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待学生的态度(如语言、口气、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是否有同情心、正直、诚实、有礼貌,还是生硬、虚伪、粗暴等,都对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其作用直接反应在实际教学效果中。应当指出,某教师在教学中,由于特殊的情况,一反常态地发了脾气,不能就认为该教师具有暴躁的性格特征,只有经常性、习惯性地表现,才能被认为是个体的性格特征。正因为教师经常地、习惯性的以某种态度对待学生(如诚实的或虚伪的)。学生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察到教师的态度。久而久之,教师对待他人的态度及方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身上起了作用,影响了学生性格的塑成,并促使学生以相应的态度对待教师及教师所教的课。两位在对待他人态度上明显不同的教师,教学的实际效果必然有显著差异。
2、性格中的意志特征对教学的影响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个人特点,它是性格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体育教学大多数均在室外进行,外界的各种干扰随时可能影响到教学;课堂上,不论是学生的情况,教师的原因,也常会出现一些事先没想到的问题;体育教学中,学生、教师的身体活动频繁,由于种种原因,还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伤害事故等。面对出现的各种意外,教师能否以坚强的意志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指挥、引导处理问题,控制住整个教学的局面,对教学活动、教学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3、性格的情绪特征对教学的影响
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的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体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种种刺激的作用下,情绪的反应一般均较强烈,在强烈的情绪反应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被情绪左右,表现为较明显的失控状态,这样的事例很多。如某教师在课前因某事与同事发生争执。经劝说并因快要上课不得不暂时停下,但心中仍不平静,头脑中仍在继续与发生争执者论辩,思想不能集中到课堂上。因发生争执,情绪受到影响,心情不好,并将此情绪带入课堂,具体表现为教师的面部表情、讲话语调、口气、动作示范等都与平时有较大差异,而使课堂的正常教学气氛受到冲击,学生的情绪跟着受影响,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好。
4、性格的理智特征对教学的影响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表现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识方面的个别差异。在体育教师当中,对事物的感知上,常见以下两种类型,即快速型和精确型。属快速型的教师往往不善于进行持续性的观察分析,甚至在还没有很好地了解所观察的事情时就做出种种推测。在教学中,一发现学生在掌握技术上的错误就立即着手纠正,常带有一些主观和偏面的倾向,而不能对症下药。精确型的教师在观察了解问题时则表现出敏锐而精细的判断力,处理时往往能一针见血,抓住关键。
有的教师记忆的持续现象较强,从识记某一种材料转到识记另一种材料的能力较弱,先前识记材料的铭记妨碍着对以后材料的铭记;在想象方面则较为狭窄,不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甚至回避问题,宁愿借用现成的答案,喜欢钻牛角尖等,从而不可避免地被现代体育的发展,体育知识的更新速度丢下,与某些教师追求主动记忆、大胆想象及富于创造力的思维方式相比,在教学的主导思想,教学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就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学的效果当然也不会一样。
篇6:你知道育儿方式影响孩子性格吗?
你知道育儿方式影响孩子性格吗?
美国心理学家强调,孩子的性格可能在六岁以前便决定了。因此,幼儿期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美国孩子和日本孩子之所以会有不同的行为特质,就是由于幼儿期的照顾方式不同所致。一般而言,美国孩子比较多话,对生活充满好奇,因为他们的妈妈经常让孩子自我探寻、自我发表;相反,日本孩子比较沉静,因日本孩子小时候和母亲有较多身体接触,但如果将日本孩子带到美国抚育,这孩子将比较美国化。心理学家认为,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具有决定性影响。
人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一旦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来说,3岁的`孩子在性格上已有了明显的个体差异,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改变的可能性越小。因此,培养孩子性格的关键取决于养育方式。
孩子性格的形成与早期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这一点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常听到有的父母抱怨孩子天性胆小、娇气,殊不知,恰恰是自己无意中以错误的育儿方式养成了孩子的这种毛病。实际上。培养孩子性格品质要从小抓起,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着手,如饮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训练等.这些先人为主的习惯就是孩子日后的习性。
父母的情感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观代父母的情感流露比以往更明显,频率和强度更高,这样会使孩子变得非常脆弱和具有依赖性,在娇宠中变得批评不得,甚至父母的声音稍高一点,孩子也会因此受不了而大哭不止,显示出脆弱的性格特征。一般情况。娇气脆弱的孩子常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一旦受到挫折极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再则,如今独生子女多,父母的悉心照顾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替孩子包办的事情过多,对孩子的正常活动限制过多等。这些过分“担心”的心理,不可避免地通过言行举止显露出来。对孩子起到暗示作用。不少父母在孩子想参加某项活动之前,总是向孩子列举种种危险,结果使孩子产生了恐惧的心理,并因此畏缩不前,年龄愈小的孩子愈容易接受暗示,父母的性格特点极易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孩子。
现在的父母还往往把孩子的身体健康寄托在各种食品和药品上,而不是让孩子在阳光、新鲜空气和户外运动中锻炼身体。一般说,体弱多病与性格懦弱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因为病儿会受到父母更加细心的照顾和宠爱,从而成为助长软弱性格的温床。这种保护过度的育儿方式,会使孩子的性格具有明显惰性特征,表现为好吃懒做,好静懒动,缺乏靠自身能力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篇7:浅谈教育方式对教育的影响
浅谈教育方式对教育的影响
论文摘要:众所周知,我国严重的应试教育问题已成为了一块鸡肋难以咽下。然而若想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成功、快速的转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在这其中所起的作用实在是不容忽视,而对教师起决定性作用的便是他们的教育观念以及由之而导致的教育方式。本文便旨在讨论这一问题。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教育观念教育方式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讨论如何解除应试教育的问题,我们自然首先要明确两个概念,即何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先来看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简单来说是指一种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教育行为,它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注重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再说素质教育。它是指一种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致力于形成并发展起来一种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及相应的质量水平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从这两者概念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素质教育主要是以学生为出发点,旨在让学生具备社会生活的各项技能,而应试教育则更多地掺杂了功利的因素,过多追求外在的物理因素而忽视人的成长、成才。但教育,需要在最大程度上为每个人创设良好个性最佳成长的空间,为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提供最大的创新动力。显然,应试教育是不能符合教育的这个基本目的的,所以,我们才说它是一种弊端。
二、应试教育的由来
正本先清源,那么应试教育之“源”在哪儿呢?现今教育界对此众说纷纭,经笔者总结,大致包括师资分配的问题、高考的指挥棒问题以及教育制度的问题等等,这些看法的提出对于问题的解决可说是大有裨益,然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我们还轻视了教学活动中的一个主体――教师――在履行其上传下达作用时所能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我们没能将他们作为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主体来对待。要说清楚这点,首先得清楚什么是教师:“教师是按照国家标准选拔的,担任学校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
关于其重要性,在叶澜先生的名作《教育概论》中有一段极为精彩的论述:“从整个(教育)系统来看,教师的活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国家、学习对教育厅的要求都要通过教师来执行,只有教师理解、接受了这些要求,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点时,这些要求才可能在事实上得到贯彻。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中的成长、发展,也直接受教师工作的影响,只有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有了充分准备和专业性的认识,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事实上,我们实施教育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将最好、最有利于社会的思想、观念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教师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的成功与否。打个比方,把整个教育系统看成一个王朝,那么皇帝相当于教育部长,依次下来,校长是知府,教师就是县令,学生则是平民。无论皇帝如何要求底下官员要廉洁,基层人民是否能生活得幸福关键还是取决于县官,县官清则百姓福,县官贪则百姓哀。因此,轻视了教师教育观念的作用对于我们的教育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
19列宁在给喀普里党校学员尤利・万尼亚等同志的信中曾强调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讲课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讲课人员来决定……任何监督、任何教学大纲等等,绝对不能改变由讲课人员所决定的讲课方向。”因此,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成果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教师存有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由此决定的他所采用的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是一个比较新型的概念,其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总的'来看,他是教育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由自己对于教学的感受、领悟而形成的对于整个教育系统的认识、看法,它包括如何教学,如何评价,如何改善现状等方面的内容,常因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动以及其所处的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且因其是在实践中日积月累起来的,具有根深蒂固的特点。教育方式则是由教育观念所指导的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以及相应的评价方式等等。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所以若想真正改变应试教育,一个突破点在于教师,只有当我们抓好教师这一环节时,教育才能回到预定的轨道上来。
那么,正确的教育观念应该是怎样的呢?这一问题,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我们认为,它应该是一种坚持以人为本的,以培养全人为目标的理念,它关注学生的整体水平,看重学生的思想提升、个性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关注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并能从多方面来考查学生、评价学生进而施以有效的方式来保证学生的潜能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显而易见要想形成这样的教育观念是困难的,然而缺乏这种认识,就好比是青年没能形成适合社会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他便很容易为时代所排斥,最终被淘汰出局。“
三、如何去保证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教师须得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够确保奋战在一线的教师都能具有并且矢志不渝地坚守这种观念呢?就笔者看来,以下的这三点是至关重要的:
1.增加师范生的实习时间,让他们多参与实践。
曾听一个大四学生在讲诉她的实习感想时说“原以为自己把教材上的知识学得很扎实,能够当一名好的人民教师,然而真正上了战场才发现那些倒背如流的东西基本上都无法用到,虽说知道要因材施教,但当学生就在你面前时,你会觉得手足无措,会很澹因为对他你到底应该采用何样的方法,你不会知道,这不是课本或老师能教给你的,没人能帮你,它需要你自己去探索”,造成这种结果不是偶然的。如今的师范院校与其他高校的其他专业几乎没有差别,都是在大四学生即将毕业时有一两个月的实习,这是不太科学的。我们常说,要因材施教,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对“材”要有充分的了解以及同时需要知道如何正确地施教。而一两个月的实习期,若说了解“材”还有可能的话,那么正确施教就实在太难――这需要反复的实践、总结,绝非能一气呵成的。因之,实践的比例应该加大。
实习时间的短缺可能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莫过于毕业生想当然地去认识实际教学,进而导致纸上谈兵,于实际教学根本无益。在上课时底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知道。笔者认为,至少每学年要他们实习一次,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研究他需要的是什么,而自己还缺少的是什么。这样,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他就能有目的地学习,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提升他们的实际教学能力。
2.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吸引优秀的有志青年来从事教育工作。
我们应该看到国家一直在为此而努力着,但现实情况仍旧不容乐观。教师既为教育这百年大计做出了较大贡献,本身就该有相应回报!
3.学校领导要慎选。
仅仅是教师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还是不够的,还需给他们一个平台,一些机会,让他们胸中的诸多计划能够得到实施,能够按照他们自己所想的来施教,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来自校领导,他们对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是有着决定作用的。正如在前文所举的把教育链看成是封建王朝的例子中所说,教师在整个系统的所扮演的角色仅仅是县令,县令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受着知府,亦即校长的管辖,英明、前卫的校领导的鼓励、支持是底下教师的诸多创新的教育方式所赖以实施并获得成功的一个基本保障。陶行知说:“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校领导既是学校教育的管理者,更是教育的实践者,是学校管理的责任主体,在推进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负有直接引导、调节的作用。故校领导在这背后所起的作用,我们亦实在不容忽视。
教育,最为通俗的改变莫过于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是社会活动,那么他是属于社会的一个部分,它的发展就受着社会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因此,想要彻底转变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绝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须得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个方面综合考虑,因此我们就必须充分了解到他的各个因素之间是如何紧密相连的,只有在教师、制度、选拔等诸多与教育有关的方面同时发生改变时,教育,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只注意一个方面的变化而忽视其他的各个方面,对整个变化来说非但无利,而且有害。因此,只有有朝一日当我们充分分析了教育的各个起着制约所用的因素之后,统一采取措施予以行动,我国的教育事业才有可能大踏步前进。应该说,只改变教师的观念也是很难解决今天的教育问题的,然而教师,他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却是绝不能被忽视,否则,我国的教育事业就好比是折了翅膀的麻雀,再怎么努力,都很难飞得更高。
参考文献:
[2]张诗亚.回归教育:教育行思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88.
[3]易凌云.教师教育观念:内涵、结构与特征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05).
[4]栾俪云.现实与差距:和谐视野下的中国教师工资水平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01).
[5]孙丽丽.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看教师教育观念转变[J].文学教育,,(09).
[6]郑若玲.高考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关系新论[J].教育发展研究,,(07).
[7]张国英.浅谈如何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化[J].甘肃科技纵横,,(01).
[8]王策三.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l,(05).
篇8: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 1.胎内环境 从受精卵到胎儿的出生,大约需要270天,这是人的生命的开端。胎儿生活的胎内环境是一个自然环境,孕妇的营养、情绪和健康状况都影响着胎儿的发育。 美国纽约大学托马斯・伯尼认为,胎儿不仅有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活动,而且还能够与母亲交流情绪信息。他指出,母亲的心理活动对胎儿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母爱“对胎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托马斯・伯尼指出:”……子宫是胎儿最初接触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的体验将直接影响到胎儿性格的形成。“斯托特指出;”婚后生活不和睦的夫妻所生的孩子,因恐惧心理而出现神经质者,比婚后美满的夫妻所生的孩子高4倍。“ 2.地理环境 地理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个性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我国北方的姑娘和南方的姑娘的性格特征有明显的差别。北方气候干燥,多平原、山川。长期生活在北方的姑娘一般具有大方、开朗、坚强和吃苦耐劳等性格特征。南方气候温和湿润,多河流。长期生活在南方的姑娘一般具有温柔、活泼和灵巧等性格特征。 有些影响性格发展的自然环境也不是”纯?quot;自然的,其中也“渗透”着社会文化的影响,不能把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绝对分开,影响性格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紧密联系和相互渗透的。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已经为许多研究所证实。这里我们主要论述社会环境中的几个主要方面与性格发展的关系。 1.家庭 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家庭把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家庭又是儿童的最初环境。弗洛姆说:“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使自己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其所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家庭被称?quot;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通过家庭在儿童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从出生到五、六岁是人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爱抚下长大。从教育顺序上看,首先是家庭教育,然后才是学校教育。 (l)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儿童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交往关系。 1979年帕克(G.Parker)等人编制了亲子关系量表以了解被试童年期父子和母子的关系。量表包括”关心“和”约束“两个维度划分出4个象限,代表4种亲子关系类型:①关心多-管束多;②关心少-管束多;③关心少-管束少;④关心多-管束少。一些研究表明,关心不够和管束过严的亲子关系影响儿童性格的健康发展。 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妮指出:”母亲是天然的教师。她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日本心理学家松原达哉指出:”婴儿生长的环境,是由母亲准备的,但必须认识到,整天都在照料并同婴儿说话的母亲本身,也是重要环境之一。……对婴儿的未来而言,母亲的存在,家庭生活方式是无法估量的重要。“母爱在儿童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儿童性格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纽顿(Newton)在1950年调查了100位自己哺乳的母亲,发现凡是持积极态度的母亲,以后自己哺乳有74%取得良好效果;凡是持消极态度的母亲,以后自己哺乳取得良好效果的只有24%。缺乏母爱的儿童会形成不合群、孤僻、任性和情绪反应冷漠等不良性格特征。 父亲对儿童在性别角色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父亲为男孩提供模仿同化的榜样,为女孩提供与异性成人交往的机会。幼年没有与父亲接触过的儿童,在性别的社会化方面,往往是不完全的。 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是影响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包德温(A.L.Baldwin)等人,研究了父母教养态度和子女性格之间的关系,结果见表9-3。(《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86) 表9-3母亲的养育态度和孩子性格的关系 母亲的态度 孩子的性格 支配 消极、缺乏主动性、依赖、顺从 干涉 幼稚、胆小、神经质、被动 娇宠 任性、幼稚、神经质、被动 拒绝 反抗、冷漠、自高自大 不关心 攻击、情绪不稳定、依赖、服从 专制 反抗、情绪不稳定、依赖、服从 民主 合作、独立、温顺、社交 另有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自尊心和他们家庭的贫富和社会地位无关,而与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法有关。自尊心强的男孩,其家庭的气氛是民主的,孩子在处理自己的事件上有发言权,象成人一样受到尊重。父母对他们是关心的、爱护的。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但严而不厉,经常用奖励的办法来引导孩子的行为,而不是用惩罚的方式来约束孩子的行为。父母待人接物都有一定的规则,并要求孩子有良好的行为表现。缺乏自尊心的男孩,父母对他们的行为是放纵的,没有一定的规则,但他们经常受到父母严厉的惩罚。 本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美国心理学家皮克( R.F.Peck)等人用谈话法、测验法等研究了美国青少年的性格特征。研究表明,性格特征的发展与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密切相关(《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88)。 儿童良好的性格特征和信任、民主和容忍的态度,其相关系数均比较高;敌对行为和严厉的态度,其相关系数比较高;意志坚强与家长的信任相关最高( 0.74),与家长的严厉态度则呈负相关;意志坚强、情绪稳定、自发努力和友好态度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均与家长的严厉态度为负相关。 (2)家庭结构 大家庭、核心家庭和破裂家庭被认为是三种主要的家庭结构。 大家庭是指几代同堂的家庭。生活在大家庭中的孩子,大家庭中长期形成的家风、家规等自然地传给年轻一代,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但由于可能存在隔代溺爱,和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看法不一致,孩子往往难以形成一致的是非标准,并且会感到无所适从,可能会形成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妇和一个孩子组成的家庭。在这种家庭里没有传统的隔代溺爱,但由于年轻的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对孩子可能有时放纵,有时管教过严。核心家庭中的夫妇一般都是双职工,可能缺少教养和爱抚孩子的时间。 许多研究表明,破裂家庭会对孩子的性格带来不良的影响。破裂家庭可能是父母中有一人死亡或被判刑监禁,也可能是父母离婚(离异家庭)所致。有人认为,父母离婚甚至比父母死亡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更大。破裂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死亡或离婚而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正常的教育,容易形成悲观、孤僻等不良性格特征,行为问题也较多。波尔贝(J. V. BOWlby)等人的研究表明,少年犯罪率最高的是出生至4岁之间丧父或丧母的人,其犯罪率高出一般人的两倍以上。据对北京市三所工读学校中50名犯有两性关系错误的女生调查,有9人系丧父或丧母,11人的双亲中有人被判刑,两者合计占40%。一些研究表明,丧父的破裂家庭对孩子性格(特别是男孩)会产生极不良的影响。在只有母亲的破裂家庭中长大的男孩,由于母亲把一切爱都倾注在他身上,过多的保护、关心,并且原谅孩子的缺点,因此容易形成冲动、缺乏自制力等不良性格特征,在青少年期犯罪率也较高。另一些研究表明,早年丧父会影响男孩形成男子汉性格,依赖性强,缺乏果断性,攻击性少,多采用语言攻击,少用身体攻击,等等。这种家庭对女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青春期与异性交往的问题上。但有些研究表明,如果有良好的教育,破裂家庭的孩子也可以形成坚强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3)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 家庭情绪气氛可以划分为融洽与对抗两种类型。家庭中的情绪气氛是由家庭中全体成员所造成的,但主要由夫妻关系所造成。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宁静愉快家庭中的孩子与气氛紧张及冲突型家庭中的孩子在性格上有很大的差别。宁静愉快家庭中的孩子在家里感到有安全感、愉快、生活乐观、信心十足、待人和善,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气氛紧张及冲突型家庭中的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和焦虑、长期忧心忡忡,担心家庭悲剧将要发生、害怕父母迁怒于自己而受严厉的惩罚、对人不信任,容易发生情绪与行为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最早学习的榜样。社会信仰、规范和价值观等首先通过父母?quot;过滤”而传给子女。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孩子也随时模仿和学习父母的行为。因此,孩子与父母的性格往往十分相似。 (4)出生次序 出生次序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这种影响并不是由于孩子出生的先后所决定,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及其变化所决定的。 19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心理学家就儿童的出生次序和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对性格和智力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许多的研究。阿德勒特别强调出生次序对儿童性格的影响。他认为,儿童在家庭中的出生次序和所处的'地位影响着儿童的生活风格,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重大作用。 高尔顿研究了著名科学家的出生次序,发现长子和独生子女的比例相当高。贝尔蒙特(L.Belmont)研究表明,长子在瑞文智力测验上所得的成绩比其他孩子要高。在美国阿波罗登月工程技术人员中,长子和独生子女占一半以上。 出生次序对性格的影响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但大家目前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美国心理学家墨菲(G.MurPhy)总结了几位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91)。 (5)独生子女 早在19世纪末,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霍尔( G.S. Hall)和他的学生博哈农(E.W.Bohannon)就对独生子女进行研究。霍尔说过:“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博哈农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博哈农指出,独生子女在特殊儿童中占的比例大,而且社交性差。后来美国的芬顿( N. Fenton)的研究否定了博哈农等人所提出的独生子女在性格上的特异性问题。芬顿研究了幼儿园到小学的193名儿童中的34名独生子女,用12项指标进行研究,结果没有发现显著差异,而在“自信”上,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优越。 法勃(T.Ealbo)研究独生子女的孤独性,结果没有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别。独生子女在游戏中比非独生子女更多地选择合作性的游戏。 日本保育会会长、东京都立大学教授山下俊郎指出:“从整个独生子女来说,……虽然看不到有什么特异性,但根据家庭成员构成的类型加以划分,就会显示出这种特异性。”山下俊郎还引用了梅田的研究。梅田研究了父母亲教养态度和独生子女的特异性之间的关系,他把父母的教养态度分为:民主型、溺爱型、严格型、放任型和矛盾型。梅田的研究表明:溺爱型、严格型和放任型家庭的独生子女存在着一定的特异性,民主型家庭的独生子女不存在特异性,反而具有相当多的好的性格特征。这一研究再一次表明,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在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独生子女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981年,上海市幼教研究室对幼儿园小班的70个独生子女和30个非独生子女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集体活动中,70个独生子女中有21人表现出缺乏独立性,3O个非独生子女中只有2人表现出缺乏合作性。但是,我国有些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即独生子女中有更多的人是比较合作的。 我国的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工作者研究了10项行为特征(合群-孤僻;友善-攻击,利他-利己;温顺-任性;独立性-依赖性;适应-娇气;自制-无意志;爱劳动-懒惰;诚实-说慌;勇敢-胆小)和7个性格特征(好奇心;对人态度;自尊心;独立性;自制力;对困难的态度;对劳动的态度),结果没有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有显著差异。 林崇德教授等在1980年开始调查了120名独生子女(中学生、小学生、幼儿园儿童各40名,城乡、性别的比例大致相同),研究内容包括8个方面,其中独生子女对自己的态度的研究结果(《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93)。 研究结果,独生子女自尊心比较强,自信心也比较足,但谦虚精神稍差些,依赖性较大,接近三分之一的独生子女缺乏独立性,而不自私的占多数。 良好的性格特征在教育影响下逐步发展,而对独生子女心理发展的趋势的影响,关键在于教育。此外,独生子女对自己的态度及其各方面的表现,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近年来的研究否定了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的观点,也否定了忽视家庭与社会条件对独生子女成长的影响,认为独生子女自然优越的观点。独生子女的性格特点是由于儿童的环境和教育影响形成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独生子女的优势(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父母有充分时间和精力教育儿童),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培养独生子女的良好性格和行为。 2.学校 十八世纪欧洲伟大思想家卢梭(Rosseau)说:“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英国思想家欧文(R.Owen)也说过:“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学校教育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不仅对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还促进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在学校里形成了良好性格,就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反之,则会发生各种问题。 与健康人格相反的是人格的适应不良。人格适应不良最初是由于不良的亲子关系的影响,然而学校在教育上的不得法也会造成学生适应不良。学生的适应不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国外,有些研究表明,约有22%的学生具有中等或严重的情绪缺陷。我国陈家麟和骆伯巍在1985年对10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表明,有16.53%的学生具有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1)课堂教学 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接受系统的科学知识。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坚持性、自制力、主动性和独立性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在接受系统的科学知识过程中,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众所周知,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对发展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2)班级集体 学生在集体中学习和生活,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集体。班集体、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对学生性格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班级集体使学生习惯于系统地和有目的地学习,得到克服困难的锻炼,并且品尝到集体生活的乐趣。集体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群、组织性?quot;纪律性、自制、利他、勇敢和顽强等优良的性格特征,也有利于克服孤独、自私等不良的性格特征。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 A. C.MakapeHko)指出,要在集体中,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每个学生在班级里都处于一定的地位,在活动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这种角色地位必然影响学生的性格发展。心理学家研究了学校指导对“角色”加工的作用。教师在小学五年级学生中挑选出在班级中地位较低的8名学生,要他们担任班委,并且在工作中给予指导。半年以后,这些学生在班级里的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有些人在自尊心、责任心、安全感等性格特征的测验得分都有所提高,整个班级的风气也有所改变。 (3)教师 教师对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首先是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在学校中的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发展。学生年龄越小,受教师的影响越大。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言教”,还要进行“身教”。 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也影响学生性格的发展。海伊(MarkA.May)和哈特雄( Hugh Hartshorne)在研究学生诚实这个性格特征时发现,喜欢教师的学生说谎少,容易形成诚实的特征;不喜欢教师的学生则经常说谎。 勒温等人把教师管教学生的方式划分为3种类型;专制的方式、民主的方式和放任的方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管教方式,影响学生性格的发展(表 9- 8)(《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P195)。 表9-8教师的管教方式和学生的性格特征 管教方式 学生的性格特征 民主的 情绪稳定、积极、态度友好、有领导能力 专制的 情绪紧张、冷漠或带有攻击性、教师在场时毕恭毕敬、不在场时秩序混乱缺乏自制性 放任的 无团体目标、无组织、无纪律、放任 3.社会实践 不论是遗传决定论,还是环境决定论,它们的主要问题,除了片面性外,还在于都没有认识到实践活动在性格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指出:“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劳动是人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职业的要求对性格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人长期地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社会要求他反复地扮演某种角色,进行和自己职业相应的活动,从而他会相应地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职业对人的性格发展影响很大,科技工作者实事求是、善于独立思考、一丝不苟;文艺工作者活泼开朗,富于想象、情感丰富;医务工作者耐心细致、慈善同情等等。 4.主观因素 个体的性格是在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但是,任何环境因素都不能直接形成人的性格特征,它们必须通过人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正如布特曼(Bultmann)所说:“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个性的工程师。”社会的各种影响,首先要为个人接受和理解才能转化为个体的需要和动机,才能推动他去行动。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性格形成的作用,随着年龄增大而日益增强,个体已有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对接受社会影响有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守纪律、负责心等性格特征都是接受与领会外部的社会要求,逐渐将这一要求转变为对自己的内部要求的过程的产物。
篇9:浅析性格对数学能力的影响
浅析性格对数学能力的影响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话题就从未间断过。现在,又提出了创新教育。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在新课程中纳入了这一要求。然而,很多教师忽视了对学生性格的培养,忽略了学生性格方面对学习的影响。这里,我想讨论一下性格对学习数学及数学能力方面的影响。
虽然,性格和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但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据苏联心理学家B.A.克鲁捷茨基的研究,数学能力由许多因素构成,它包括一系列从最一般的到非常特殊的因素:(一)最一般的能力,这里包括人的这样一些个性心理特征,如勤劳、坚持性和工作能力等。 (二)数学能力的一般因素,例如思维过程的灵活性的能动性。(三)数学能力的特殊因素。其基本组成是:(1)对数学材料的迅速而广泛的概括力;(2)在解决问题时迅速“压缩”或简化推理过程和相应的运算能力;(3)在学习数学材料过程中思维迅速而自由转换到直接相反进程的能力。
对能力的影响,既有遗传的因素,又有后天环境的因素,包括学校的教育,及活动对能力形成的影响。而性格对能力的影响更为明显。
性格与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两个不同侧面。性格与能力不同,能力是决定心理活动的基本因素,活动能否进行,这与能力有关;性格则表现为人的活动指向什么,采取什么态度,怎样进行。性格与能力是在一个人统一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性格制约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性格影响能力的发展水平。研究表明,两个智力水平相当的学生,其中勤奋、自信心强、富于创新精神的学生的能力发展较快,而懒惰、墨守成规的学生的能力就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人对工作的责任感、坚持性以及自信、自制等性格特征,都制约着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优良的性格特征往往能够补偿能力的某种缺陷,“笨鸟先飞早入林”“勤能补拙”,就是说性格对能力的补偿作用。但不良的性格特征,也会阻碍能力的发展,甚至使能力衰退。
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也会促使相应性格特征随之发展。例如,某学生在教师的培养和具体指导下,大量地阅读文学作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和身边发生的事情,然后练习写作。经过这样长期的活动,不但发展了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主动观察型、广阔想象型、独立思考型等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在每一个体身上都有其独特的结构。正确地了解和鉴定性格特征和性格类型,是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了解学生的性格,是做好因材施教工作的必要前提,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育学生。为了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性格对学习数学的影响,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数学科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中,我采用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个案法等,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交叉应用,互相补充、互相印证,最后总结出学生性格特征情况如下表:
性 格 外 向
性 格 内 向
表 现
人数
表 现
人数
情绪不稳定
4
抑郁寡欢缺乏自信
5
粗心大意 性急
6
情绪波动较大
4
活泼好动 积极主动
5
轻视自己
5
好出风头 表现自己
7
焦虑 担心
6
精力充沛 动作敏捷
4
从表中知道,在外向型学生中,他们的主要性格特征在行为上表现为:在集体活动中积极、主动、热情,适应性和接受能力强,思维较为敏捷, 学习中能比较快地接受新知识;但做事粗心,观察能力较差,分析问题存在片面性, 常把现象当本质,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只是抓住个别明显的条件, 而忽视题目中隐含的条件,从而导致错误的解答,运算的准确性也较差, 因此,较为严重地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此外, 这些学生还容易骄傲自满,好表现自己。
在内向型学生中,主要性格特性在行为上表现为:沉着,学习中不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但是孤独,抑郁寡欢,适应性较差,常为某些事焦虑不安,缺乏自信心, 课堂上不敢回答教师的提问,也不敢主动地问教师、同学和参与学习活动等。由于他们有恐惧的心理,而时常感到压力和苦恼, 久而久之对学科感到枯燥无味,也就失去学习的兴趣;另外, 这些学生主要靠机械的模仿和记忆来掌握知识,在解题时,思路狭窄, 分析和综合能力差;在思维方面,较长停留在直观感受的形象上, 缺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能力。这些学生如不能正确地引导, 只能是墨守成规,缺少作为。相反,如果能引导得当, 他们则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能力。如能较好地记忆知识,比较沉着地分析问题, 从而正确地解决问题;运算过程也能做到耐心细致,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从以上的分析说明,不同的性格对学生的运算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最终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我在教学中的主要做法是:
⑴引导他们做好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课,积极思考问题, 回答教师的提问;及时练习,课后复习巩固, 从而比较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
⑵结合课堂教学,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有针性的训练。
⑶要求学生按规范、格式完成作业, 注意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加强作业的检查,培养他们自查和纠正问题的能力。
如班上的黄××同学,数学入学成绩95分, 学习中常常是教师讲过的新知识很快能接受, 作业和考试时却经常是会做但错误较多,学习成绩十分不稳定。经测试了解,该生属外向型性格。 学习上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不牢,学习中只求快而不求甚解, 总想在解题速度方面来显示自己,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为了帮助他改正缺点,我先和他一起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 使他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然后向他介绍克服缺点的方法。其次, 给他提出了学习上的要求:一是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解, 二是解题时要认真分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防止片面的理解;三是解题的过程要符合题意,四是运算过程要进行检验。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 使他端正了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有了较大进步, 每次考试成绩都保持在98分以上。
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在教学中我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⑴关心和爱护学生,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
⑵利用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小组活动, 激发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树立起向上、求进步的信心。
⑶在教学中,注意加强直观性教学,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并且做到不懂就问。 对有问题提问的学生,进行热心的辅导。
⑷注意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如封××同学,经测试了解,属内向型性格。 入学不久就因病住院,耽误了两周的功课,经济上也受到一定的损失, 而她家的经济并不宽裕。因此,思想上负担很重, 在学习中总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跟不上班上的同学,不敢参加集体活动, 不敢提问也不敢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因此,严重地阻碍了她对新知识的接受, 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班主任的帮助下, 认真做好她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与有关部门联系, 使她尽快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使她感到教师对其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其次, 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引发同学对问题进行思考, 并有意识地对她提问和让她回答问题。再次, 调动她参加集体学习活动的热情,让她参加班上的学习活动小组等, 组织班上一些较好的同学主动与她进行学习交流,帮助她解决学习上的一些问题 。通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使她性格中积极的一面得到发展, 学习态度有了较大的改变,还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第二学期的期考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一直保持在班上前列。
一年多的教学实验证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 形成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浓厚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应认真结合教学工作做好以下几点:
1、要充分认识性格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 既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 又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发展和巩固学生积极的性格特征,改造消极的性格特征,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
2、教师既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严格要求, 又活泼开朗的良好性格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对学生进行从直观形象到抽象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 提高运算的准确性,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 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3、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的积极因素, 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使学生热爱学习, 懂得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使他们通过学习, 既能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篇10: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一、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培养孩子坚定果断的性格
家庭里,经常会出现爸爸和妈妈管教孩子的方法不一致的情况,这就需要父母双方在沟通中达成一致。标准必须是唯一的,否则孩子无从选择,就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即使有时候,有一方觉得另外一方的管教欠妥,也不能立即表现出来,而要在过后与其进行沟通商量,保持一致性。很多家庭还会出现这种情况:爷爷奶奶都住在一起,当父母严厉管教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过多地插手,也会让孩子养成标准不一致的习惯,或者两面的性格。这就需要父母和爷爷奶奶进行平等和谐的沟通,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
只有统一对孩子的教育标准,家庭成员在管教孩子的态度上保持一致,孩子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对待事物的态度才会坚定,做事情才会果断,也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平等真诚地与孩子相处,培养孩子阳光、有主见的性格
孩子,总是期待父母能不摆家长的架势,可以把父母的威严放下,融入到自己的世界去。孩子都有自己独特而独立的内心世界,他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有自己的见解和主意。如果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容不得孩子表达,这样的教育肯定无效。如果父母能蹲下来,走进孩子的内心,认真地倾听孩子的世界,分享其快乐,分担其忧愁,帮助其承担问题并给与引导,此时的管教“无声胜有声”。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并鼓励孩子勇敢地去面对、去尝试,一定会受益匪浅。
过于严厉苛刻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长期笼罩在压抑之下,逐渐形成自卑、被动的性格。如果家长们能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的相处,会令整个家庭洋溢着浓浓的平等气息。这样的家庭教育下成长的孩子,更善于与人相处,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不会受别人左右。
三、恰当赞赏,培养孩子自信、自立的性格
以前的中国家长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喜欢拿自家孩子的缺点去比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孩子在整天的抱怨和批评中逐渐失去自信和自尊,严重一点就会自暴自弃,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我什么都不行”“我什么都不如别人”的思维惯性。这样的孩子,也会形成自卑、胆小、主动性差等性格。日本有一本著名的书《水知道答案》,里面有一个试验:对着水说不同的话,然后放到零下70度的'环境下,它会形成不同的形状。说美丽的话,它的形状会漂亮;说恶毒的语言,它的形状会很丑陋。这是个很奇妙的试验,同样奇妙的还有我们的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赞赏就是给予他信心和指引,让其在成长的道路上大步流星。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家长给予孩子过多的、泛滥的“赞赏”,让原本优美的赞赏变了味道,走了形状,让孩子形成了自以为是的性格。孩子的自大,会让他听不进去任何一点点不好的建议或者是批评,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这种“赞赏”不要也罢。正确地认识赏识教育,在合适的时间给予孩子恰当的赞赏,才能培养孩子自信、自立的好性格。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性格
每个孩子在出生以后,有2/3的时间在家庭中度过。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无可选择的接受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要养成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经过连续的、不断重复的教育过程。同集体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连续性,家长是角色最持久的教育者。
关注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是没有自制力的个体。有目标的教育,就要做到坚持,注意连续,及时教育,才能看得到成果。无头无尾,“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教育,只会养成孩子做事不连贯、不能坚持的性格。认真与坚持、连续与及时的家庭教育,才能养成孩子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性格。
我国伟大的女性宋庆龄曾经说过:“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就是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可见,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家长要注意完美参与孩子的成长,让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人生中开出最美丽的花。
篇11: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性格的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
1.胎内环境
从受精卵到胎儿的出生,大约需要270天,这是人的生命的开端。胎儿生活的胎内环境是一个自然环境,孕妇的营养、情绪和健康状况都影响着胎儿的发育。
美国纽约大学托马斯・伯尼认为,胎儿不仅有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活动,而且还能够与母亲交流情绪信息。他指出,母亲的心理活动对胎儿的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母爱”对胎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托马斯・伯尼指出:“……子宫是胎儿最初接触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的体验将直接影响到胎儿性格的形成。”斯托特指出;“婚后生活不和睦的夫妻所生的孩子,因恐惧心理而出现神经质者,比婚后美满的夫妻所生的孩子高4倍。”
2.地理环境
地理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对个性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我国北方的姑娘和南方的姑娘的性格特征有明显的差别。北方气候干燥,多平原、山川。长期生活在北方的姑娘一般具有大方、开朗、坚强和吃苦耐劳等性格特征。南方气候温和湿润,多河流。长期生活在南方的姑娘一般具有温柔、活泼和灵巧等性格特征。
有些影响性格发展的自然环境也不是“纯?quot;自然的,其中也”渗透“着社会文化的影响,不能把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绝对分开,影响性格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紧密联系和相互渗透的'。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已经为许多研究所证实。这里我们主要论述社会环境中的几个主要方面与性格发展的关系。
1.家庭
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家庭把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家庭又是儿童的最初环境。弗洛姆说:”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使自己适应家庭,儿童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其所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家庭被称?quot;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通过家庭在儿童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从出生到五、六岁是人性格形成的最主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爱抚下长大。从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顺序上看,首先是家庭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然后才是学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
(l)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发展,而且也影响到
[1] [2] [3] [4] [5] [6] [7]
篇12:性格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以前,老师上课经常提醒我们,态度决定一切。下面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则是关于性格对职业生涯规划有多大的影响,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故事。
陈磊和方雪是硕士阶段的同学,两人毕业后到了南方的同一所高校任职,并且还在同一个系里。在迎接新教师的座谈会上,院长殷切地希望年轻人树立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会后,两人开玩笑,说目标就是当院长了,看谁先当上。
表面是句玩笑,两人心中却已当真。陈磊认真、冷静、做事有计划,方雪灵活、圆滑、办事有冲劲,两人性格迥异,决定了不同的人生。
三年后,方雪当上了副主任,陈磊仍是一名普遍老师;十五年后,陈磊当上了院长,方雪仍是一名副主任。原先职位在上的方雪现在成了下属,他承认自己输了,但不明白自己错在哪。
自从立下目标后,陈磊制定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头三年,他练习普遍话、学习讲课技巧、琢磨学生心理、研究课本,三年后,他讲课在学校已小有名气。第4到第7年,陈磊考上另一所高校读博,在此期间专心学习研究方法。第8到第,陈磊潜心做研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承担国家级课题,渐渐成为该领域的知名学者。从第起,陈磊不仅以科研为主、重视教学,还开始加强各方人际关系。第老院长退休时,人们不约而同地想到让陈磊接班,学术、教学、人际关系样样不错,不选他选谁?
方雪则不同,一开始就关注仕途,以经营上下级关系为主,三年便当上了副主任。可是一上任就感到各方压力,上课水平一般,科研没有成果,处理问题难以服众。当了两年主任很不顺,看到一些老同学当老板,心中羡慕,也悄悄在外合伙开了间餐厅。不到一年,餐厅倒了,又相继开了面粉厂、美容院、服装店,可是干一样亏一样。瞎忙了四年才发现,自己不适合经商,还是在高校好。回头再往上走,发现过去的同事都有了大进步,自己必须跟上。一会儿忙教学,一会儿搞科研,生活工作忙得像锅粥,但什么都干不好。到了第15年,方雪勉强还是个副主任,但再不有点改观,恐怕也快“下课”了。
通读了以上的案例,清楚的了解到,其实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他们的为人处事的方式,尤其是对人生规划的影响非常的大。
更多相关内容分享,大家可继续阅读:
职业生涯的四个迷茫期
职业规划的职业价值观
如何科学规划你的职业生涯
篇13: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性格有哪些影响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性格有哪些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四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冷漠型和放任型。那关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性格有哪些影响,下面就是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性格形成的关系。请看:
1、冷漠型的父母和敌意型的子女:
父母只关注子女的吃穿,认为把子女养大成人,就让子女感激不尽了,忽视了子女精神和情感的需要,无视孩子的独立性,看不出孩子哪好?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得不到同情、理解和支持,体验不到家长的关心和爱护,得到的是训斥、埋怨、讽刺、挖苦。
自我中心型父母:社会上有一定地位,注重自我发展,认为孩子累赘,信奉自己的生活准则,社会道路确实可行,对孩子的做法采取否定的、否认和拒绝的方式。
如:孩子遗民、买断母子关系等等。
孩子从小与父母无心灵沟通,子女与父母之间不能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泛化,扩展到孩子自身的关系中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爱,更不会表达爱,会有无价值感和无力感,易自卑,在许多事情面前彷徨、犹豫、退缩,对自己的表现愤怒、怨恨的心理。
2、专制型的父母和顺从型的子女:
专制型的父母在家里享有至高权威,过分主观和武断,笃信自己的权威和能力,万分严厉,缺少宽容,过高的期望,太多的限制,过多的不允许,为自己设计目标只准成功,不准失败。
这样父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易形成胆小、顺从、被动、缺乏自信,不敢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也不敢表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更不可能表现自己的'不满和反抗;会看人脸色行事,在人际关系中会遇到困难,但自身追求高成就动机,把父母对他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要求,过分追求完美的标准,因而容易自责、自罪和无休止的自我反醒,内心会很痛苦、很压抑。
3、保护型的父母和依赖型的子女:
过反保护,过分担心,忽略了不摔跤的孩子是不会走路的,丧失了孩子的自我独立性,父母给予孩子的是窒息性的爱,一般这样情况的单亲家庭易出现这种状况。
孩子易养成自我中心化,只是索取,不懂得付出,不会关心和体贴他人,只是被动的依赖,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长大后走向社会时会有无力感,进而深深的自卑,很难与人融洽相处。
而且被父母过度保护下的子女将来不会负责任。
4、痛苦型的父母和愧疚型的子女:
听到父母对自身状况的描述,孩子会产生内疚和罪恶感,父母以受难方式,以自己的痛苦引起孩子的内疚,孩子就会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这样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就会缩手缩脚,小事也易自责和反醒,习惯于放弃自己的意愿和要求。
5、离心型的父母和抑郁型的子女:
貌合神离的父母,孩子会认为父母吵架的是因为他,孩子易养成抑郁、痛苦的性格,孩子将来对家庭产生鄙弃和失望的心态,影响成年以后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对异性产生玩世不恭的态度。
总之,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
家长应该做民主型的家长,让孩子在健康快乐中长大!父母应该提醒自己如何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
篇14:浅谈雾霾对人行为方式的影响论文
浅谈雾霾对人行为方式的影响论文
1 雾霾的概念
雾霾,是雾与霾的合成词,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常见于人口比较集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如;北京、石家庄、成都等。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对人类视觉造成阻碍,对人呼吸道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2012 年,新闻媒体公布各地PM2. 5 数据之后,雾霾所引起的空气污染问题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面对频繁的雾霾天气,人的行为方式也逐渐发生着改变。一方面,在雾霾污染较为严重的时候,人们会尽量避免出行,多数时间待在户内。另一方面,当人类意识到雾霾所带来的严重问题,环保意识也逐步觉醒,开始关注环境问题,改变造成空气污染的不良生活习惯。本文通过对雾霾造成人行为方式影响的研究,分析二者背后成因,提出相应对策,为减少雾霾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2 雾霾引起人行为方式的改变
近年,我国空气质量问题广泛受到国内政府及人民的关注,“雾霾”一词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词汇。雾霾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冲击,造成人行为方式的改变,给人行为方式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 1 消极影响
城市雾霾大多都是由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其中以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建筑扬尘为主。雾霾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严重的影响,它极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包括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同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十分严重。不仅如此,有专家指出,雾霾不仅从身体健康上对人造成不利影响,还会对人心理造成不利影响。
面对频繁的雾霾天,人的行为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自身身体健康的要求。过去,我们的出行方式只会受到自然天气的影响,而现在,雾霾严重时,人们也会尽量避免室外活动,关闭窗门在室内生活,有的还会使用空气净化器净化房间内的空气,外出时,人们尽量都带上了口罩,雾霾专用口罩可以有效地将雾霾颗粒物拦截在口罩过滤网上,雾霾不仅会被人吸入体内,还会附着在衣装上,这是因为雾霾里有金属的缘故,如果为了进一步减小雾霾的危害,人们回家还得把衣物打理一边,清洗口罩过滤网,甚至还有的会回家就洗头。
雾霾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雾霾污染过强,会导致视线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真的是可以达到五米之外全是浮云的境界,这样首先会影响人们的出行,其次会影响交通,交通工具在严重的雾霾面前,寸步难行,长期下去,人们的工作和社交也会是问题之一,因为雾霾会让大家减少对外界的接触,交通不便利对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生活也会随之而受到影响,晨跑晨练已是一种“慢性死亡”,使得人们长期处于一种“病态”。
2. 2 积极影响
凡事都会有两面性,雾霾所带来的问题困扰着我们,但是这样反而会引起人们的反思,为什么会产生雾霾? 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雾霾的形成来源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1) 汽车尾气;(2)工厂废气;(3)建筑所产生的`扬尘,随科技的发展,汽车被大多数人看作生活的必需品,导致了我国大街小巷几乎都是汽车,堵车的现象都是细微平常,另外,由于工厂为了加速发展,建筑商为了扩大建筑的规模和加快施工速度,都以发展为主,对环境的污染没有做好有效的措施,导致了有害物在空中与空气水分结合形成雾霾,当发现了这些问题之后,雾霾的产生将为人类的行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人们更注重环保,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才是最重要的。发展的脚步可以放慢,但是环境不能不保护,现在都在大力支持开发绿色交通,绿色生产,促进了电动车、网约车行业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才是相辅相成的,既保护了环境,又使得经济发展模式得以转变。
3 降低雾霾危害的对策
出现雾霾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资源得到应用之后排放所产生的气体,因此,减少污染源的排放是减少雾霾污染的重要途径。站在政府的角度,应该积极鼓励绿色交通的发展,适当限制车辆行驶,推行电动公交车、公共电动车的使用。绿色交通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显性的,那就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缓解环境和交通压力,让人们进入低能耗、低成本、低污染的时代,第二个是隐形的,汽车使用量减少,它的油耗就会相对减少,这样对石油的依赖就是相对减少,开采石油的量就会跟着减少,这就是一个事情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加强环保宣传也是有效防止雾霾危害的措施之一,环境是大家的,造成环境污染并不只是个别的问题,只有人们意识到了,才会主动的去维护环境,人人尽责,这个环境将会很美好。培养创新人才,加强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积极去研究开发新生能源,将未来的发展转变成低能耗、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站在我们个人的角度,每个人要做的就是尽量配合政府,一起加入到抵抗雾霾的活动中来,尽量少开车出行,主动维护街道的清洁卫生,因为垃圾所产生的废物和真菌也可能成为病毒,随着空气发展成为雾霾的有害物之中。
4 结语
雾霾的形成使得人们的行为方式改变,它会导致各类病发,严重的威胁到了人类的身体健康,但是因为这个现象的出现,让人们更注重去保护环境,更珍惜自己的生命,环境保护最根本的就是人,只有每个人都意识到了问题,才能去一起解决这样的问题,这样不仅促使了人们的观念转变,还推动了经济模式的转变,从高污染转向低污染发展,从不可再生资源转向科学能源,从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服装设计论文
★ 小学语文论文网
【浅析性格对着装方式的影响论文(精选14篇)】相关文章:
论文范文1500字2024-01-09
高校隐性德育工作研究论文2023-07-14
谈初中美术探究性学习论文2022-06-05
构图的形式美法则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2022-04-30
施工项目经济管理浅析论文2022-08-01
论文范文参考1500字2024-04-16
退休人员幸福感心理学研究论文2023-07-30
好莱坞动漫电影的美国文化现象的融合方式论文2022-05-08
试论肢体语言的特性及其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论文2022-12-30
从《千字文》看语文教育人文理念的实现论文202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