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规划初步探讨论文

时间:2023-06-17 07:47:41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规划初步探讨论文(共15篇)由网友“lxbhappy”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规划初步探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规划初步探讨论文

篇1: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规划初步探讨论文

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规划初步探讨论文

我国总体的水资源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少,并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据统计,全球的总储水量约为13.86亿每立方千米,其中陆地水量约为0.48亿每立方千米,淡水量为0.35亿每立方千米,而这些水中,能被人类利用的水量仅为0.1065亿每立方千米。由此可见,不仅是我国,在全球范围内,水资源也并不丰富,因此在此提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规划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也能够帮助我们通过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尽量做到节能减配,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我国面临的水问题

目前我国主要存在水资源的问题,主要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流域缺乏统一管理、地下水开采过度、水资源浪费且污染严重、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些问题长时间得不到好的措施和办法去解决,不仅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还会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从而引发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所以针对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我们对水资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今后的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起到了很有效的参考意义。

二、水资源管理总体目标

近年来,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都是在遵循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的,这项原则要求我们:

1、人类必须把利用水资源的行为当做是一个行为的整体和一个连续的过程。

2、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是任何时期水资源的利用,都要保证在水资源承载范围内。

3、开发水资源,必须保证完成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的统一,同时实现人类和自然社会的'共同发展。

当然水资源的利用要求整体的环境优异,虽然水自身就具备净化污染的作用,但是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这个承载污染的能力得到破坏,那么这部分水就失去了再利用的价值,变成了不可利用资源,也就会使可以使用的淡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影响了这一地区或是某一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防治水污染的同时, 我们要始终遵循用水和治理污染相结合的原则,杜绝先污染后治理。建立起完整的水资源核算体系,让水资源的使用得到合理的调配,让水资源得到合理优化,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总体上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水资源的规划模式

1.从整个宏观领域对水资源进行规划利用

在整个宏观基础上对水资源进行规划必须以需求为前提,加强指导性、调节宏观水资源、增强环境利用率和保护水资源的基本战略手段,制定一个合理政策或是意见。在整个规划的重点上,应以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两者的协调为基础,大力发挥政府干预和社会调节作用,通过整个宏观领域的调控,合理利用水资源,适应整个经济社会的需水量,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起步,延伸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从基础入手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

尽量满足地区发展所需要的水资源,从整个环境的角度出发,在水资源的供需平衡的根本上,参考以往的规划步骤,制定相关的战略方案和措施,做到水资源的整体发展平衡。并且对附近领域的水资源引起重视,对可能造成的污染尽快的进行分散处理,避免造成污染长期累积或是难以治理等问题,做到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的共同发展。

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水资源是自然环境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资源的发展带动着整个环境的发展,也带动着整个人类的发展。人类和水资源的关系一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我们的目的就是让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不断帮助水资源开发再利用,以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是一项能够保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原则,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用最科学的方法做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完成可持续发展的而目标。

为了帮助人们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意识,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办法来束缚或是制约人们的不环保行为,建立健全相关水资源的条例,帮助人们建立水资源保护和节约意识。我们要认识到水资源的大力开发,很有可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但是这种破坏要有尺度,只要不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合理的手段。

五、结束语

水是人类发展的起源,没有水就不会有生命,而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水资源的分布不均,矛盾突出,因此我们要大力支持国家政策,建立起节水型的社会和国家,做好可持续发展,大力治理水污染,建立相关水资源管理办法的条例和法律法规,适当增加一些地区的水费,起到节约用水的作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要做到时刻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呼应,逐步提升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水平,解决我国目前在水资源上面遇到的问题,达到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在不断实行水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帮助政府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建立节能环保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和实现国家环境和经济的双重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严鹏.灌区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3(3):285-285.

[2]李继森.对于水资源规划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6(16):153-153.

[3]邵东国,郭宗楼.综合利用水库水量水质统一调度模型[J].水利学报,,23(8):10-15.

篇2: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论文

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人类可持续发展论文

摘要:社会和谐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水和谐又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内容。目前,人类面临严重人与水不和谐问题,所以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与措施,实现和水的和谐共处,构建人水和谐关系,以达到社会和谐。

关键词:社会和谐;人水和谐;措施;水文化;节水型社会

1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人水不断和谐的过程

1.1 水孕育了人类的文明

水孕育了人类的文明,从原始人类的进化到人类文明社会的产生都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整个自然进化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约300万年的人类历史中,人类选择自然所迈出的第一步是逐水草而居,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要城市都偎依着一条河流。回顾中国的历史,水正是中国文化产生的渊源。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前提,而人类的生存又需要人与水的和谐关系作为支撑,因此,人水和谐是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水孕育了人类的文明。

1.2 人类治水的四个阶段

人类治水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人类利用河流并听命于河流的自然阶段,大致相当于原始社会时期,虽有保护居民区的护村堤埂,但人们对水的自然状态无力加以明显的改变,不得不听命于大自然的主宰。

二是人类利用河流并抗御河流的阶段,大约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人们有能力一定程度地控制洪水的威胁,也有条件兴建较大型的灌溉和航运工程,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有限,严重的旱灾或水灾还常常成为改朝换代或重大社会动荡的直接原因。

三是改选河流为人类服务的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和生产力的迅速提前,人类支配河流的能力远远超过历史水平,但也带来对河流健康的伤害。

四是人类与河流和谐发展的阶段,当主要依靠工程技术措施治水出现困境时,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类与河流的关系应该是既要改造和利用,又能主动适应和保护,人类要由河流的征服者,转变为河流的朋友和保护者,把人类的治水实践推进到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阶段,即人水和谐。

1.3 人水不和谐问题

一是洪涝灾害,我国季节性,地区性洪涝灾害十分严重,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和快速的发展。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曾先后发生过近40次特大洪涝灾害,洪涝发生频次与灾害损失都在逐年增加,每次都导致上万人的死亡和千百万人的流离失所。

二是地下水超采与地质灾害。对地下淡水资源采取掠夺式开发,导致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形成大面积的降落漏斗,从而引起地面沉降,危害地下管线和建筑物。如西安市地下水的超采,致使地面连续沉降。现有大的地裂缝9条。天津、上海、北京等城市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其中上海、天津市累计沉降幅度己超过2m。

三是水土流失,据遥感普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不包括冻融侵蚀面积就达355.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42%。由于水土流失,每年损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之多,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在许多地方造成耕地减少、肥力下降、江河泥沙淤积、水源涵养缺乏、自然气候和生态环境恶化等不良后果。

四是不安全饮水,11月21日,卫生部监督局局长赵同刚在第三届国家环境与健康论坛上透露,中国有3.2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有5000多万人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

五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目前,全国有超过一半的城市缺水,而水污染又使缺水形势更为严峻,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严重地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2 促进人水和谐的对策及措施

2.1 改变传统治水思路

“98洪水”之后,水利部与时俱进,创新理念,提出了现代治水新思路,并不断补充完善,成为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资源水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代治水新思路的核心。概括地说,就是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 积极发展水文化

人与水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取决于人们对水的认识,而人们对水的认识属于水文化内容。水文化是人类水观念的外化。反映了人类对水的认识程度,水文化的重要内涵是人与自然的相处哲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水的和谐相处,保持生物多样性及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是水文化概念提出的.初衷。水文化意识有助于人类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种意识是人类长期以来和自然共存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它是基于人类对于水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水与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理解之上的。此外。还应大力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知道、了解、熟悉水法规,形成依法治水、管水、爱水、节水的意识,努力实现从人类向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随意开发利用水资源,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调配水资源。

2.3 建设节水型社会,建立健全和谐的用水体系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水资源短缺最根本,最有效有战略举措,也是一项长期任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一要搞好节水宣传,要以媒体为手段、以活动为载体。向领导和群众宣传水危机、节水知识、节水典型,唤起全社会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强烈意识。二要抓好制度建设,要建立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编制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提出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制定工业、农业、生活等各项用水的定额标准,对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实行年度用水问题控制。三要逐步建立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增长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4 加强依法治水

建立健全和谐的管水体系,构建人水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上承各级政府,下连千家万户,牵动社会各界,涉及各方面。因此。只有动员全市人民的共同参与,才能使人水和谐的目标变成现实,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人水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享受人水和谐的快乐。

2.5 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

要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和转让制度,完善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取水许可制度。抓好国营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水利经济的增长,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组建农业用水者协会等有效形式,全方位加快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的步伐;实行城乡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体化管理。按照人水和谐的理念,结合水利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本部大开发战略的大好机遇。加强对水资源基础研究和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的领导,加大前期工作经费的投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篇3: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利用与意义论文

1.1 水资源规划管理的背景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联合国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全球发展战略,并得到与会国的强烈赞同并顺利通过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文件与两个国际公约,对于各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标志性作用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就是针对我国未来小康社会与现代化社会全面建设的承载能力开展水资源相关研究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提出区域水资源的最大支撑能力的方法,探讨水资源管理、科学评价及规划方法使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实现协调发展。

1.2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概念

水资源的规划概念形成由来已久,是水利发展改革中通过防洪抗旱、开源供水等一系列的水利活动逐步形成的理论。目前关于水资源规划定义较多,在《中国工程师手册》中认为,以水之控制与利用为主要对象的活动,统称水资源事业,它包括水害防治、增加水源和用水。对这些内容的.整体安排即是水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是未来流域规划,用水调度的手段,对国家的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水资源管理是水行政部门的重要工作,设计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保护治理、优化调度,以及一切与水利工程布局协调、运行实施及统筹安排等工作。水资源管理是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调度等方面的实施,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手段,组织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

2.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各地区、各部门间的用水矛盾;

3.监督并限制各种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行为;

4.制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方案,处理好防洪利用的调度原则,提出并执行对供水系统及水源工程的优化调度方案;

5.对来水量变化及水质情况进行监测与相应措施的管理

篇4: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利用与意义论文

(1)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我国正在社会经济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阶段,水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相应可持续发展观念。对目前仍然广泛存在的防洪安全、干旱缺水、水质恶化、水质污染等一系列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问题,必须围绕人水和谐与水生态文明等一系列的理念开展工作,造福后代。

(2)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发挥水资源最大效益的最佳手段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无论是以人水和谐为目标还是直接三条红线的要求,都是在要求高效用水,提升水资源规划管理效率,让水资源更好地运用于社会经济建设。通过供水调度、排水监控、污水处理等工程管理措施和方案选择等非工程方式全方位提高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要环节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是新时期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应的水资源規划管理方式方法理应作出调整。从工程水利向资源工程的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观念向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思想观念。

(4)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是水务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

目前水务改革已经在国内不断深入,采用精简高效和一事一部的机构设置原则,也有利于对水资源的统一调配、统一管理,使用水节水、排污处理等工作有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臧超,左其亭.水利改革发展对水资源规划与管理需求分析[J].水科学工程技术,.

[2]龚凡.水资源规划管理现状与进展论述[J].中国科技博览,.

[3]热合曼·依米提.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

[4]左其亭等.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意义[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5]刘建民.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和应用[J].水科学进展,1995

篇5: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利用与意义论文

2.1 水资源规划管理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产生了优化水资源的规划管理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五十年代后的发展,基于非线性规划、线性规划、模拟技术与动态规划方法的水资源系统分析发展迅速并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以模型形式开展水资源优化管理研究的雏形。

近二十年来水资源合理规划研究得到不断完善,因水污染与水危机在此时期日益加剧逐渐集中于生态环境效益、水质约束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研究对于联合优化水资源系统特征与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等问题考虑比较全面主要体现在优化模型目标函数不仅具有普适的经济目标在模型中产生水质、生态环境及社会目标且将更多地将某些随机因素纳入水资源模型中基于多目标规划的水量型—水质型—综合性发展态势得到重要表现。

2.2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需求分析

2.2.1水资源规划的需求分析

水资源规划是需要结合国内发展水平和自身需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定期调整规划目标和内容,强化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用水、有效节约、全面保护等方面。主要涉及社会发展规模、调整经济结构与发展速度、水资源配置方案、水资源保护规划四个方面。

(1)随着小康社会、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增强,对区域性集中型供水的要求更高,对社会规模发展到更高的水平有重要作用;

(2)国家在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形态正在发生大规模调整,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必受到影响,水资源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然需要我们对此作出相应的调整;

(3)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方面用水需求空前膨胀,加上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用水加剧恶化,水资源配置方案自然需要根据生活水平和规模进行合理配置;

(4)水资源保护规划,为了满足人类对生存环境质量提高的要求, 满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人水和谐的要求,新时期的水资源规划必须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视,强调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2.2 水资源管理的需求分析

自持续发展观以来,国家提出人水和谐、水生态文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关于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方针,从三条红线、四项制度出发解决水问题,以全新的理念满足新时期水资源管理需求。目前主要管理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有效的监督控制手段,三条红线作为水开发、水节约、水处理的要求作为三条警戒封锁线,越过红线将受到惩罚;

(2)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日益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与政绩挂钩。在详细的工作中落实相关的节水政策,对不同区域的水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推进水利创新和节水创新工程;

(3)随着用水需求的调整,水权的转化也需要新的局面,需要加大开发引进先进监测设备,加强农村用水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开发权制度,大力宣传以加强民众节约用水意识,多方面落实三条红线。

篇6:水资源管理论文

1统一管理水资源的依据充分

1.1统一管理水资源的理论依据

1.1.1水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凡是基础性自然资源都是实行统一管理的。

1.1.2水是战略性经济资源。凡是战略性经济资源都是由国家委托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的。

1.1.3水是系统性资源。水存在于地表、地下和大气层中并相互转化,是按流域、河系流动,与上下游、左右岸、地区间密切相关的资源。不实施统一管理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是无法实现合理开发、有效保护、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

1.1.4水是多功能性资源。具有供水、灌溉、发电、航运、水产养殖、改善环境、生态景观等多种功能,服务于生活、生产、生态与国民经济和发展的各个领域。不实施统一管理是违背经济规律的,是无法发挥水资源的最佳综合效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

1.2多龙管水加剧了缺水矛盾

过去存在的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回用等水资源城乡分割、部门分割、地域分割的旧管理体制,是在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随着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用水量成倍增长、水资源短缺日益突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不适应。不实施统一管理就会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实施流域统一管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

水是具有流域属性的,按河系流动,只有对水资源实施按流域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才能达到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目标。

流域机构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同时又是流域管委会的执行办事机构,接受流域管委会的指导,执行其做出决议。因此,必须强化流域机构的宏观调控职能,代表水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好流域的水行政管理职能;所属事业单位要为流域机构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技术支撑和基础服务;所属企业作为自主经营的独立法人,也要承担流域机构赋予的公益性任务。

3搞好区域统一管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3.1城乡水务统一管理

城乡水务统一管理,应当是“五业齐抓”(防洪、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回用),“三水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五水调控”(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再生水),“五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管理水量水质、统一征收水费水资源费),建立起“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的综合管理的新体制,为城乡人民和社会各阶层、各行业提供全面服务。

3.2实行政、事、企分开

统一管理不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包揽一切,而要实行政、事、企分开。具有经营性收入的水务企业要完成企业改制工作,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公司制经营实体;水利事业单位在完成社会公益性任务外,也要面向市场,按企业经营转制;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各项水事活动,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监督管理转变,在编制规划、实施计划、制订政策、监督检查、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政策引导等方面多做工作。

3.3正确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

搞好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必须正确处理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开源、节流与外调水的关系,本地水与外来水的关系,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的关系。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水资源管理的决策、执行与监督的关系,做到在发展经济中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4多措并举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证

4建立健全水资源流域统一管理与区域统一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要采取工程、技术、经济、行政、法律等综合措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1政府宏观调控

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要建立起政府宏观调控、流域民主协商、准市场运作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运行模式与有效的协商、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应当加强领导,把节水防污、合理配置和统一管理水资源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和各级领导班子的任期责任的目标与考核、评比内容,从组织上保证水资源流域和区域统一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4.2健全政策法规

以颁布条例为契机,根据流域的实际情况,制订和出台一系列符合条例要求、更便于操作的配套法规。

4.3做好基础工作

对流域水资源进行重新评价,在算清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查清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流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根据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出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规划和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范围划分,加强地下水的管理,严禁新打机井,从严审批旧井改造。建设项目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和水权转让论证,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加强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4.4用好经济杠杆

对各类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计量收费和超采超用累进加价的制度。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水权转让机制。要逐步提高工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同时开征井灌区农业水资源费;要建立符合价值规律的水权转让机制,实行自愿买卖水权的,应给予利益补偿。要建立市场水价浮动机制,根据水的丰枯变化和市场水的余缺,对水价实行季节性短期浮动,使水资源向着用水少、效益高的行业和企业流动。

4.5搞好监测监督

建立自动化、网络化的水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定期公布水资源信息;搞好供、用水水量的监测和监督管理,为用水“节奖超罚”和防止超标排放污水提供翔实的数据资料。加强水政监察队伍建设和执法人员培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持依法管水,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制度上保证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论文关键词:水资源;管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以颁布实施《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为契机,强调必须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采取多措并举,来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此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篇7:水资源管理论文

水资源管理论文

我国水资源管理论文【1】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面临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管理困境,并提出解决这一困境需要从制度、文化、领导力等角度系统重构水资源管理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目标。

(中经评论·北京)6月,国家环保总局对黄河、长江等四大流域的污染调查得出了惊人结论:四大流域的整体污染现状已成为常态;同时,重点监控的9个大湖泊中整体水质为V类和劣V类水质的就达7个。

V类水已不能和人体接触,劣V类水更是丧失基本生态功能,甚至不能用作农业用水。

如何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促进经济协调稳定发展,成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流域性水资源管理困境

流域污染的常态性已经基本确定,水污染正伴随工业化的高速推进从支流向干流、从城市向农村不断蔓延发展。

那么,为什么污染状况没有随着近年来持续的治理行动而有所好转呢?

(一)水资源的公共产品特性

水资源是公共资源,其产权常具有模糊性。

流域内的每个团体或个人都难以具备界定明确的权力去维持流域环境不受污染和可持续利用。

巴泽尔指出,当产权无法充分界定时,部分有价值的产权总是存在于公共领域,对公共领域中存在的可被攫取的资产价值将导致人们的寻租行为。

当生产和消费行为带来水资源污染时,其污染成本由全社会共同承担,而产生的收益由排放者独自占有;而且水资源污染给排放者自身所带来的损失远远小于污染治理成本,从个人理性的角度出发,排放者没有治理污染的动机,从而必然导致对水资源的过度污染和使用,治理产品的提供不足,这就是但丁所言的公共领地的悲剧。

(二)市场失灵下的政府解决思路

解决水资源过度使用和污染的一个方法是根据科斯定理,将外部性内在化,即明晰资源产权,由排污者和受害者双方讨价还价解决污染问题。

然而,公共资源产权的界定首先是非常困难的。

即使能够界定,成本也是高昂的。

当产权界定清楚后,确定污染赔偿的讨价还价过程本身也将增大交易成本,当涉及人数众多时,“搭便车”现象将发生,从而导致市场机制的失灵。

即使采用民主投票方式确定污染的价格,根据阿罗不可能定理,也难以产生满意的投票结果。

因此,单纯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必然导致市场失灵。

当市场失灵时,避免公地悲剧就需要依赖于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通过政府的管制来保护水资源。

政府常采取的策略是排污收费、直接管制、排污消减补贴,这些措施的强制执行将有效减少市场讨价还价的交易费用和效率低下状况,从而提高水资源保护效率。

(三)政府失灵

市场失灵条件下通过政府管制是不是就能有效解决水资源过度使用和污染的问题呢?政府作为国家权利的执行机构,并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由不同利益和目的的部门和人群组成的集合。

由于水资源的效益涉及农业灌溉、水力发电、水路运输、地下水勘探与开采等部门的利益,水资源管理实际上由水利、电力、交通、城建、地矿、农业等14个不同或相同级别的局、部以及流域各省市区水行政管理部门共同负责。

这些政府部门的行为主体和市场中的经济人一样也要受到自身权利、职位和相关物质利益的驱动,谋求个人效用最大化。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这时必然出现多数获利集团的个人边际利益大于社会边际利益,或个人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的结果,从而导致公共目标的偏离,最终导致“政府的失灵”,从而在我国出现水资源管理“多龙治水”、“政出多门”的管理格局。

“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回用”,地方政府以本地利益为导向,采用宽松的排污管制措施促进当地投资和GDP增长;流域上游没有足够的动机和激励去减少不合理产业布局,常常为了增加GDP而引入高污染、高水耗的项目,导致水资源从源头就被污染。

在此情况下,水资源的保护重任就只能依赖于环保部门的严格立法和执法。

实际情况又怎样呢?国家环保总局近期检查的11个省份的126个工业园区,有110个存在环境违法问题;在抽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中,超过一半运转不正常或停运,四成以上被查企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

因此,仅仅依赖环保部门是不可能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的

四)政府监管困难

即使不存在政府失灵,政府也将面临信息不对称和隐性行为的监管困境。

企业排污是私人信息,环境保护部门不可能每天24小时监督全国的所有排污者的排污状况,这必然导致一些排污者利用没有监督的空档增大排污。

同时,当采用矫正性税收对污染排放量征税时,税率往往难以确定,税率过高,成本转嫁给消费者,造成消费者福利损失;当采用使用量、排放量、排放物含量标准时,若排污权数量过大,会使区域内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数量过小,排污成本超过社会经济技术承受能力,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甚至会导致非法排污或偷排。

(五)政府失灵下的市场失灵

当政府失灵时,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该如何解决?会不会求助于市场?在我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缺乏对水资源经济产品属性的认识,供水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福利,供水水价不能有效体现水资源的全部价值构成,最多只能补偿生产经营成本,而不能体现资源水价(即水资源费或水权费)和环境水价(即水资源处理费)。

因此,水资源的价格远远背离了水资源的价值构成,从而依赖市场价格机制不能有效调节水资源的使用和保护。

许多冶污企业建起了先进的生产线,却处于闲置状态。

因此,在政府失灵的情况下,我国的水资源市场也表现为失灵状态。

当水资源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同时存在时,此时应该求助于谁,应该采用怎样的管理机制来有效解决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污染问题呢?

二、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机制

对于水资源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管理困境,必须系统设计水资源管理机制,从制度、文化、领导力、执行力等方面着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水资源管理体系,避免“多龙冶水”的割裂格局。

(一)构建以流域为核心的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模式

目前的流域、部门和行政区域三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导致各部门常基于部门利益、地区利益,而不是自觉地从全流域和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使用水资源。

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权威对水资源实施一体化的全面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体化管理的途径一是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以行政辖区为基本单元的开发模式;二是由一个单独的部门统筹、管理全国的水资源。

地方政府维护公共资源的出发点是地区利益,出于这种目的,上游城市必然不是从全流域的经济发展出发来配置水资源,分割管理状态依然难以改变。

纵观法国、英国、荷兰等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最突出的一点是由一个部门统筹管理。

如英国环保局一管到底,不设水利部,水管理直接进入市场,政府只是宏观调控。

同时,对于跨省、跨地区的大江大河统筹采用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质与水量统一管理模式。

法国按大流域分设了几个水务局,荷兰以流域为单元设立水董事会,由水法赋予权力,依法管理水量水质。

借鉴各国的成功经验,我国有必要建立一个单独的政府部门统筹负责全国所有水资源的取水、排水、供水、节水、防洪、防涝、治污、灌溉、污水回用等事务,实现水资源的统一规划、调度、运营和监督治理。

同时,该管理部门内部按照流域设立不同的分支机构,统一管理流域内的水量和水质,从而避免各部门相互争权、推诿、扯皮,缓解政府失灵的状况。

(二)政府管制下的市场交易机制

一体化的水资源管理机制使具有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控制权的权威管理部门通过计划、命令、协调等方式实现对资源的统一配置。

但通过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计划经济形式,由于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常常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在此情况下,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政府管制和市场机制的双重结合可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

即,政府首先制订相关政策、法规,然后水资源使用者再根据自身利益在可供交易的市场中进行使用量、排污量的抉择。

这些市场化交易机制包括:市场化的水价体系、排污权交易和流域水资源补偿制度等方式。

(1)市场化的水价体系。

目前的福利型水价体系无法激发使用者和排污者内在的节约和创新思想,冶污企业由于长期亏损也没有冶污的积极性。

国外经验表明,利用市场定价原则,发挥价格杠杆作用,能够达到合理使用水资源的目的。

因此,我国需要建立和完善市场化的水价体系,通过市场定价机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按照水资源的用途、地区等因素制订灵活多样的交易价格,通过买卖双方的自主谈判实现市场化水价体系的正常运行。

(2)排污权交易。

排污权交易是指政府根据流域的承载能力规定污染物排放总量,企业按照市场价格向政府购买排污权,包括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排放地点和方式、有效时间等,这是排污权交易的一级市场(政府一排污者);如果企业减少排污,购买的排污权得到节省,可在市场上售出排污权而获利,这就是排污权交易的二级市场(排污者一排污者)。

这种市场化运作机制可以调动企业治污积极性,使其可以选择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式主动减排。

(3)流域水资源补偿机制。

在流域中,上下游地理位置的不同使上游拥有使用权的优势地位。

如果上游用水过多或者排污过多就意味着下游水资源生态环境的恶化。

为了使下游的水资源满足自身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用水的需要,下游需要提供一种补偿机制弥补上游节约用水、减少排污的机会成本,从而激励上游保护水资源。

(三)节水文化的建立

水资源一体化管理体制和市场交易机制仅仅是从“拉”的角度运用经济、行政手段来引导人们的行为,而不是人们发自内心的自愿“推”动水资源的保护。

但是,公众的监督参与更能克服信息不对称和隐性行为带来的监管困境,怎样形成公众参与的节水文化呢?首先,要尊重价值规律,将水价调至真正体现其价值的价格水平上,使人们意识到水的宝贵,这是树立节水文化的根本之举。

其次,文化的建立常取决于支持这种文化的领导权威和倡导者,节水文化在我国现阶段是~种全民节水文化,不可能依赖于某个公益组织,而必须依赖于政府的推动,应把水资源保护作为政府业绩考核、干部选拔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使官员成为全社会节约用水的倡导者、领导者和监督者,使政府成为节水文化的主导者。

再次,提供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的途径,包含预案参与、过程参与、末端参与、行为参与和信息完全公开机制。

最后,增强全民族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培育节约用水的社会风尚。

三、水资源管理机制的实施要点

水资源管理机制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科学的处理好以下矛盾。

(一)处理好水资源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流域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机制将改变现有管理体制和利益格局,在改革中要妥善调整各部门的分工、人员;其次,水资源管理总部、流域水资源管理分部也将与各地方政府部门发生相关业务往来,彼此之间如何分工、合作、协调等都是需要解决的关键事项。

(二)处理好政府宏观管理和市场交易之间的关系

水资源管理机制是通过制订政策、法律、法规等实现水资源的宏蹰调控:依赖于市场化的价格交易机制自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就要求明确政府的权力范围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避免政府权力过大压抑市场的积极性;同时,又要避免政府权力过小,难以干涉市场不合理的交易活动。

篇8:水资源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持续利用规划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水资源持续利用规划的评价指标突出了能量效益与人口、土地、生态和环境的关系,是体现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水资源持续利用规划的综合评价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 者:张明飞  作者单位:广西中小河设计有限公司 刊 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年,卷(期): “”(27) 分类号: 关键词:水资源   规划   可持续发展  

篇9: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城市水源规划论文

中图分类号: tv2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资源规划是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总体部署,其目的包括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环境质量、取得农业自足、增强对外贸易、促进区域发展、增加就业、为新增人口提供资源、提高生活质量、保持国家稳定、满足能源需求、以及提高公共的健康水平。

一、城市水资源规划特点

1、多功能与多目标

水资源规划涉及的服务范围广、部门多,因而是多功能和多目标的。其功能主要有供水、排水、改善环境等,其目标主要有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及环境目标。这些功能与目标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对立,需要在规划过程中进行协调。

2、供水的连续性

对于大中城市和重要的公共设施、特殊工业部门供水的保证率要求接近100%。

3、供水保证率高,水质要求高

城市是人口密集的地区,而居民生活用水又是各种用户之中最有优先权的。也就是说,不论水源多么紧张,都要满足城市居民生活必需水量,而且生活用水对水质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城市往往是所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工业用水特别是其中主要用户,如发电用水、主要工业产品及服务行业用水,供水保证程度往往对城市乃至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居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城市用水要求有较高的保证率、且水质要求高。

4、当地水源不足

城市用水集中;但许多城市离水源地较远,或虽然不远,但较近的水源不能满足需水要求时,除了当地可以开采一定量的地下水外,大量的城市需水量都需从较远的地方引水。

5、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

城市水资源规划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一方面要满足城市发展规划对水资源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根据水资源情况对城市发展规划进行改进。也就是说,城市水资源要以城市发展规划为指导,而城市发展规划应以水资源为重要依据。

二、城市水资开发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正确处理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彻底转变“竭泽而鱼”“寅食卯粮”的规划思想。

2、建立适应环境与发展的水资源、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和管理体系原则

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利可持续发展,需要一贯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管理体制,并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不断调整、改进和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灵活运用机制。

3、水资源及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原则

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即生态系统向人类提供资源的能力和同化废弃物的容量是有限的。只要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超过水的承载能力和地区发展水平能维持在环境容量限度之内,水资源和环境的持续利用便具备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保障条件,而规划和管理则是实施这条原则的必要手段。

4、维持生态生物的生命力和多样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保护利用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需要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多样性不断健全或不受损害,生命才能生存和发展。水资源规划任务之一,应设法促进生态经济系统的不断健全,保护生态的生命力和多样性。

三、城市水源利用规划对策

水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尽管可以再生,但开发强度超过其再生能力,就会枯竭。所以对城市水资源应进行可持续开发利用,保证人类和城市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中,特别是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应把握这一原则,充分认识水资源短缺这一国情,通过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1、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水资源的优势和潜力

目前,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18%,相比较于世界的`平均淡水开

发利用程度的54%,我国水资源还没有充分利用。尽管我国不少城市已经力度很大地开发了附近的水资源,但其中多数还有相当程度的开发利用潜力。有些城市的开发利用度也不强,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更大。

2、远距离引水或跨流域调水、满足水资源枯竭城市的需求

为了调整水资源分布和水土资源组合的不平衡,许多国家建造了一批长距离调水工程,有的长达400-500千米。我国现有一大批城市供水源工程正在计划兴建。

3、采用区域整体供水,满足城市密集地区的供水需求

由于我国许多城镇以往采用的是先发展,后治理的方法,造成城市化密集地区污染严重。因城市之间联系紧密,城镇连绵,河道上已无上下游之分,区域水问题的同质性较强。如太湖流域水环境的恶化,使得城市无法取用地表水,而地下水因多年超强开采,造成了多起地面塌陷事件。

4、加强污水的处理回用,充实城市水源

在城市或区域范围内,供水排水循环总是以一定的程度存在着,如利用地表水作为给水源的城市都不可避免的使用上游污水排放的残流。城市污水水量稳定集中,不受季节和干旱影响,若处理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将是城市稳定的再生资源。城市污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工业回用、城市杂用水等方面。对污水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后,送至不同需求的用户,既可减轻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又可以节约水资源,节省长距离输水的费用。中水系统也是污

水回用的一种方式,现在使用比较我广泛的是建筑中水系统,即把一幅或几幅建筑物里产生的污水经过适当处理后,回用于家庭洗刷、庭院绿化、冲洗厕所、空调冷却水。不少国家已将污水回用作为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的战略性对策。美国有300多个城市实行了污水回用,并在1980年代末建立了400多个应用良好的污水灌溉系统。日本的污水处理厂已由单纯的排放功能转向了回用功能,其工业用水中的70%是循环使用的,仅1/4的水排入下水道。以色列把全国100%的生活污水进行再生回用,已建立了200多个污水回用系统。污水回用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可回用于所有的用水领域,是可以持续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是未来的地展趋势。

污水回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污水的管网收集、污水再生处理、回用水管网布置、输配用水对象等都需要从城市面布局、功能分区及整个给水排水工程系统统一规划来考虑。利用海水作为淡水的替代水源,来供应工业和生活,目前海水直接淡化的费用很高,不宜普及应用。而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具有水源稳定、水温适宜、耗能低、投资少等特点,广泛应用电厂和石油等生产过程,以节省大量淡水资源。在工业方面,海水还可以用做冲灰、洗涤甚至工艺用水。在生活方面,海水可用作冲刷、消防等。世界上,沿海城市非常重视海水作为部分替代水源。大连、天津、青岛等城市利用海水也有很长历史,海水用量可占工业用水量的一半以上,但开发利用的力度还不够。香港广泛利用海水作为冲厕、消防和空调冷却水,要求能够利用海水的地方都要用海水冲厕,其用水比例已达70%以上。

建设雨水水库和雨水贮留系统,充实城市供水水源。暴雨洪水在(半)干旱地区出现的时间集中,不能被农田和城市充分利用,且短时间的大量积水会危害城市安全。而暴雨洪水被城市排水管道收集后,经河道排入大海。缺水城市,特别是实行雨污分流制的城市,可利用管渠将雨水水库或贮留系统,一方面蓄洪调峰,减少洪涝灾害;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城市水源。也可以建设一些大型的工程设施汇集、调蓄雨水。在日本,雨经过截流池渗滤后贮留在大型地下河、地下水库中,然后导入中水道作为城市杂用和冲洗河道用水。北京也有将住宅、商业区的屋面雨水引入地下渗井,进行天然渗滤,而后抽出使用。应当注意,初期雨水、特别是空气污染严惩的城市的初期雨水含不较多污染物,在使用时应该注意。

分质供水可以做到水尽其用。如把高质量的地下水或优质的地表水用于生活馀用,把水质稍差但符合标准的原水、再生水或海水用作工业或生活杂用水,再把经过一定处理的回用污水用于农业。 结束语

水资源虽然困扰着很多城市甚至已经成分限制城市发展的瓶颈,但是城市水资源危机不是不可解决的,只要加强对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积极开发利用新的水资源。相信城市水资源危机一定能够解决。

参考文献

[1] 张明飞. 水资源规划与可持续发展[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9)

[2] 楚林海,郑伟平. 松江河地区城市供水水源规划方案的比较研究[j]. 吉林水利. (06)

[3] 李颖. 城市水资源规划及对策探讨[j]. 现代经济信息. (15)

篇10: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有效解决。

关键词:水资源 开发利用管理 问题 对策

0 引言

水是人类赖以的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一切生态环境所必须的重要因素,但水的危机已逐渐威胁着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节约用水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1、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在有限的水资源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即“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水资源开发、利用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用水,遵循水资源共享、可持续利用、有偿使用、效益优先、以供定需、水资源国家所有的原则。

2、现阶段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开采地下水缺乏统一规划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步向城市转移,城市用水一年比一年增多。由于地表水污染严重,以致造成地下水开采量逐步上升,国家一些大的能源和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也使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已造成地面沉陷、水利工程防洪标准降低,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2 体制不健全 我国《水法》第九条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作为自然资源的水资源为国家所有,理应实行统一管理。而当前由于水资源产权关系不清,中央和地方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利益调节与协调机制。结果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形成了各部门、各地方“谁发现、谁开发、谁所有、谁受益”的局面,否定了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统一性和经济权益性。这种做法既影响了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降低了利用效益,又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2.3 未能实现水资源的市场配置 我国虽然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步入市场经济体制,但由于人们一直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水资源一直被无偿或低价使用,价格背离价值,不仅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而且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水价偏低。现在对农业用水免征水资源费,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偏低。水价过低直接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导致水资源浪费。二是农业用水浪费严重。我县大部分农田还是采用过去大水漫灌方式,每亩平均用水量在600m3左右,高的甚至接近1000m3。三是节水意识淡薄,水污染防治滞后。由于用水计量设施安装不到位,农业水费仍然按每亩计收,用多用少一个样,造成缺水和浪费水的现象并存。

3、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对策

3.1 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水资源是一种动态的多功能的自然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水、地下水互相转化,城乡水资源不可分割,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必须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拟定水长期供求计划、水量分配方案,并监督实施;组织拟定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核定水域的纳污能力,严格控制排污口的设置。强化城市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的水资源和防洪论证工作,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工作。

3.2 建立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优化配置水资源 目前,人们还没有完全摆脱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旧观念,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现象严重,难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主要原因之一是水资源费和水价偏低。因此,应探索建立水资源有偿占有制度,加快出台全国性的水资源费征收办法,使水资源既体现国家所有权又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大力推行既体现社会效益又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政策,这不仅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巩固水利设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至关重要,而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合理确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水价的同时,还应同一规划、调动地表水、地下水,优化配置城乡用水、工农业用水,使有限的供水量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3.3 加强水资源规划计划管理 对水资源使用要做出科学合理全面的规划计划,统一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城市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合理调剂丰水期与枯水期用水,制定科学的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对地下水的开采要严格限制,从严审批。严格执行“先地表后地下、效率优先”的原则,发展什么、限制什么,要讲求水资源的投入产出比,实施效率最大化选择。农业、工业、商业用水要有区别,用地表水、地下水要有区别,用优质水、劣质水要有区别,而生活用水在节约和提高用水效率的前提下,必须优先给予保证,环境生态用水也要给予一定的保障。这样,才能使有限的水资源永续使用。

3.4 大力推行节水政策,建设节水型社会 我国水资源短缺,属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24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列世界第110位,属于严重缺水。按照目前全国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年缺水总量为300-400亿立方米。全国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缺水严重的有100多个。在一般年份,农业受旱面积1亿-3亿亩。与此同时,用水效率低、浪费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农业用水占水利工程供水总量的75%,但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仅为45%,(发达国家平均为70-80%),工业生产工艺水平落后,耗水量大,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40-50%(发达国家平均为75-85%);在生活用水方面,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城市用水器具和自来水管网的浪费损失率高达20%。农业是水量消耗的大头,节水的潜力很大,在农业生产中,要根据水资源情况,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采取衬砌水渠、管道输入、喷、滴灌等工程措施和一些非工程节水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农业用水量。对工业用水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对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应当制定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措施。政府在安排农业投资上,向节水灌溉倾斜,通过政府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农民投资兴建节水灌溉工程。

3.5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环保事业,提高污染防治水平,逐步实现废水资源化 水资源保护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工作,需要水资源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等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推广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控制污染,实现污水资源化,达到城乡计划用水、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水资源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造福人民、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国策,必须用系统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战略高度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篇11: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论文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论文

生态旅游规划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当代旅游行业快速发展,要求我国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当前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管理环境,并实现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有机结合。

以下就是对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旅游行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且达到规范化管理目标。

一、生态旅游含义

对生态旅游含义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从旅游需求角度看,生态旅游即为一种旅游活动项目,但其要求旅游者在对自然景观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应秉承生态保护原则,即应避免环境破坏行为的出现影响生态环。第二,从旅游供给方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一项旅游销售品,其可吸引游客购买当地的纪念商品,最终达成销售目的。为此,在现代旅游行业发展过程中,经营者应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继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达到推动我国旅游行业健康发展的目的。此外,当代生态旅游发展对生态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鼓励人们在参与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改善环境保护意识。

二、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上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策略

(一)加强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

景观生态学中,不仅强调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二者异质性,且关注二者整体性。因此,在生态旅游规划管理过程中,应从旅游开发者和旅游者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引导旅游开发者立足生态保护角度,在具体开发中,制定针对性保护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兼顾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能推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生态旅游对旅游者提出了相关要求,相关部门应结合理论知识对旅游者进行思想教育,使旅游者能充分认识破坏生态环境对自身产生的消极影响,提高旅游者生态环保意识。同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重视对开发者及旅游者的监管,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罚力度,逐渐构建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

(二)科学规划生态旅游。

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上科学规划生态旅游也非常有必要,基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生态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依据发展现状来设定生态旅游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原则,并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设计其发展结构及发展特征,继而在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过程中严格遵从其设计内容,达到最佳的.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目的。第二,在科学规划生态旅游过程中应注重对其功能与生态加以区分,继而有序开展旅游活动,并推动其旅游资源实现合理优化及配置。第三,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生态旅游管理对其结构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依据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来对其生态功能进行适当调整,以此达到科学化的生态规划管理目标。

(三)规范生态旅游资源管理。

在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实施生态旅游资源管理对策也至关重要,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实施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对景观生态学的稳定性及异质性展开深入研究,且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分析结果以结构上的动态变化展现出来,继而为相关工作人员生态旅游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有利的数据参考。此外,为取得良好的资源管理效果,要求生态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通过整合自身资源的方式构建长期的旅游监测系统,继而全面掌控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且采集相应的生态旅游发展信息,达到最佳的资源管理目的。此外,在生态旅游资源管理中制定生态风险分析计划也非常重要,因而应将其落到实处。

三、结论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其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当代旅游管理者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对其的关注度,且应通过规范生态旅游资源管理,科学规划生态旅游及加强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等途径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并达到科学化管理目标。

此外,为保障生态旅游的持续稳定发展,要求当代旅游行业应将景观生态理论化为自身理论基础,最终达到高水平发展目的。

篇12:水资源管理与景观设计

水资源管理与景观设计

1.可持续发展的景观与水 第一点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就是怎样把景观和水这样的元素融入到可持续发展中来.大家都把经济.社会.环境这三个因素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它们是相互影响的.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社会、环境、经济并不是原来我们想象的那样,它们是互相交叠的关系,社会只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自然在里面起到较大的作用.但是很不幸的是,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常常看到的现象就是本末倒置的,经济主导一切,也决定着自然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态度.通常我们所理解的水和景观规划设计这样一个领域,它主要是集中在环境和社会两个子系统的交集中,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从经济方面想出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的话,我们会发现水资源和景观规划设计可以作为三者共同的一个交集.水循环管理不仅仅是精神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和政治的问题.

作 者:盖格 W.F.Geiger  作者单位:德国杜伊斯堡-埃森(Duisburg-Essen)大学 刊 名:城市环境设计 英文刊名:URBAN SPACE DESIGN 年,卷(期): “”(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3:《城市绿化规划管理》论文

城市绿化管理工作中绿化规划编制是作为首位的,被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看作是个关键点。当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我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保护的目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需要在编制及实施绿化规划管理工作中注意。

“生态优先”的绿地规划理念没有真正的确立。生态自发、生态失落、生态觉醒以及生态自觉四个阶段是人类在建城活动中经历的生态意识。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已逐渐被“生态城市”的模式所取代,这一趋势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方向。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是加强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相统一,而且建城区绿化规划建设是我们的绿化规划的主力,我们对城市的环境规划、保护以及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对这些问题存在重视的不够、力度不大以及重数量,轻质量、轻植物群落稳定的现象。我们的思想和工作中还没有将建设城市生态圈真正的融入,构筑“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空间网络的格局还没有真正的实施。

在现实中还存在着一种思维以及工作方式,那就是“建筑优先”“绿地填空”。目前,总体规划层面是我们的城市绿化规划编制主要集中的,那就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配合城市的规划实施管理的几个主要规划管理阶段如: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等等,绿化规划编制仍处于较弱化的状态,城市规划与它的'编制方法、规划指标以及管理体系是不能相对应的,在详细规划的操作层面,它不能在逐层实施中将总体规划落实到,特别是不能为一些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如绿化用地的控制。

在城市的建设中,涉及众多职能部门的分工与协调城市建设在规划部门处于龙头地位,绿化管理作为城市规划的专业的规划管理,它在配合城市详细规划管理的过程中,面临的城市绿化规划实施的关键性问题是怎么样对城市详细的规划进行监督以及管理来确保绿化总体规划实施的有效性。但规划部门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怎么样控制绿化用地,在道路建设、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厂矿建设审批等(如何留足绿化用地)等具体的的行政的审批中,则是确保城市绿化的前提及条件。

篇14:《城市绿化规划管理》论文

2.1建设管理的龙头和先导—加强规划编制,引导建设管理规划,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是首要的。在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过去城市建成区是我们要突破的概念,在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的规划中,我们从系统的角度整体规划,作为指导的是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生态分区规划,规划区内的城市建设的用地、农田的耕地、林地、牧草地、水域等具有多用途的土地空间来进行合理的整合。规划对象的扩大化和多元化趋势,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做的首要工作是做好三个层面的规划重点和内容,它们分别是总规层面的分层的规划编制,合理的确定市域、大都市圈以及中心城区,来架构良好的自然的生态网络结构,配合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管理;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是三个层面的规划编制:它们是以绿地的系统规划做为指导,加强及完善分区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详细的规划,在城市建设管理的各个层面都将绿地系统的规划落实到,来保证这些规划的真正实施,为了配合城市详细规划管理,要特别的加强详细规划的编制管理工作,在的时候,城市绿化行政的部门对城市的公共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审批的职能权限被国务院取消了,因此,加强在城市绿化建设管理中所需要的法律的的制定是加强绿化详细的规划层面的规划编制工作中所必需的;应及时更新以及完善地方性法规文件是最后要做的工作。在绿地系统的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分期建设是规划编制采用的方式,加强近期建设项目的编制是重点,引导、建设完善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框架是它的目的。

2.2从总规逐步到详规的实施过程中是用地范围线严格控制的,来进行绿化用地的空间布局是绿化规划的重点。鉴于此,我们在规划编制中划定了绿线以及灰绿线,为严格划定绿线来确保中心,我们还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城区划定了绿线以及灰绿线。我们要改善高密度下的人居环境的质量的重要措施就是城区要有一定的绿化用地比例。其中,绿线具有规划和控制城市绿地的作用,它严格控制着绿化用地的性质;

2.3要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管理创新,管理体制的完善,就要求我们要规范和规划审批的程序,审批的监督机制的完善,管理透明度的增加,《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我们要根据部门职能的调整,加强对绿化用地的审批、审查的监督及管理是在配合城市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必需的,这样绿化用地的物质空间可以得以确保,绿地系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的协作和监督关系要协调好,批前、批后监督管理机制监督要完善好,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以及规章要建立好,管理机构要建立稳定,为评估绿化建设情况要建立定期汇报制度,来监督绿化规划的实施管理。

2.4加强园林科研的工作

推进城市绿化科研工作,比较重要的是加强资源调查,这个调查是以植物为主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信息化数据库系统要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要合理的划定,移地保护对象要适当的选择,对乡土植物的研究以及园林引种的培育工作要加强,在促进城市绿化建设中,引入地带性植被群落要合理,以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这一目的就是促进城市绿化自维持、减少建设养护成本。

2.5建立有效的管理队伍

如果想建立有效的管理队伍,绿化管理机构应建立并健全,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要提高,绿化管理工作要有效的开展。同时,我们要采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把管理效率提高上来。指导各区、块的详细规划以及批准规划要制定好,以可以采用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要评估城市每一块可以改造成绿地的空地或者改造地。

篇15:水资源档案的管理与利用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研究水资源档案的管理路径和水资源档案的有效利用措施, 提出3个管理路径, 分别为建立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转变管理观念, 实现现代化模式;加强档案资源的保管、编目与检索。从服务方式、编研工作、规划用水量、水资源的合理开发4个方面讨论水资源档案的利用, 希望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学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信息化网络图; 节约用水; 档案管理;

市场经济不断变化, 能源的使用量日益增加, 我国的水资源部门面临着新的考验, 在新的形式下, 如何管理好现有的水资源, 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而水资源的档案管理是利用好水资源的基础工作, 有助于资源调配工作的进行, 所以进一步规范水资源档案管理, 是实现水资源档案管理的最优化利用的重要途径。

1 水资源档案管理的有效路径

1.1 建立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

水资源档案是地方水源的重要历史, 也是地方管理水资源的所做工作的重要记录。从管理层到基层都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致力于做好管理工作, 实现档案利用的最优化。例如在呼和浩特市水资局, 水资源档案一直得到充分的重视, 构成了领导级、科室级、档案管理基层的各级人员分层工作的格局, 同时逐渐建立与地方单位水资源管理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具体的表现是建立了管理网络图, 制定水资源档案分类的大纲, 从领导、制度、管理层面实现自上而下的和谐统一局面, 并且实现管理的纵横贯通, 保证信息交流的通畅[1]。实现统一的管理还要从基层的管理人员入手, 安排档案管理人员出席重要水资源会议和活动, 出席熟知会议内容决定的同时, 随行记录归入档案, 此外统一的集中管理还要致力于为归档体系建立完善的制度, 实现归档工作的有理可寻。

1.2 转变管理观念, 实现现代化模式

转变观念超前管理是从工具档案、文件档案、基础资料档案三大类入手, 推进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工具档案包括的内容是统计年表、法律、规章制度、研究项目报告书。文件档案包括上下级报告书、政府行政审批文件。基础资料档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纸质文本, 另一种是电子文本, 涵盖的内容也比较复杂, 包括取水相关文件, 水资源使用费用征收、用户相关信息。对于用户取水的档案管理, 从申报开始的许可认证到取水时的设备安装, 以及用水量的记录和取水的过程监督, 这些资料一一归档, 建立以取水项目为名称的档案记录。除此之外, 建立电子档案信息, 实现网上的可查询, 全面提高档案管理的覆盖率, 进而提高后续取水工作的效率。

1.3 加强档案资源的保管、编目与检索

水资源档案的管理不能局限于信息的收集、整理, 还要侧重于资料的保管、编目和检索, 为后续资料的利用打好基础。在实现水资源档案的妥善保管时, 要注重后续使用的方便, 所以在归档时就注意分类的准确, 在分类时综合考量档案信息的价值和类型, 划分具体合理的类别, 重点突出有价值的信息, 确保后续的使用过程能够快速调出价值信息, 也就是说注重发挥信息的咨询服务作用。从档案信息的编目方面来说, 作用是将浩瀚的信息有效划分区块, 使用统一的编目规律, 将档案信息保管存放妥当, 形成的编排体系直观易懂, 规律简单, 形成显而易见的单线型编排体系。在实现信息的检索时, 首先在录入档案期间就设置好检索项目, 关键词的挑选要实现合理高效, 达到水资源管理信息的充分利用。

小型农田水利施工初步探讨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物流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巩义南站管线综合设计探讨

物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旅游专业论文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与技巧

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探析的论文

铁路工程管理平台建设及展望论文

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规划初步探讨论文
《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规划初步探讨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规划初步探讨论文(共15篇)】相关文章:

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探讨的论文2024-02-24

优化设计与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论文2023-03-30

微型电网在大电网背景下的应用探讨论文2023-01-07

医学教学论文发表的期刊2024-04-06

海河流域防洪系统的建构研究防洪规划论文2022-04-29

汉语言文学论文发表期刊2022-05-07

教学实施计划2023-08-14

发教学论文期刊2022-06-02

护理管理学论文题目参考2022-05-07

生物教学论文发表期刊202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