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探讨的论文

时间:2024-02-24 07:29:27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探讨的论文(集锦16篇)由网友“小巧玲珑by”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探讨的论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探讨的论文

篇1: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原则探讨论文

摘要:作为综合性工程中生态水利工程,应满足对灌溉、防洪等多种需求及环境生态的发展,基于生态学及水利工程原理,采取人水和谐的设计理念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本文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较深入地分析了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原则,对于提高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态水利;环境生态;规划设计原则

1概述

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研究为满足人们需求,确保生态水域健康,对水利工程技术进行合理运用。不只是采用传统建设理论,还要恢复建设完成的水利工程生态,时刻关注对河流生态性的修复。严格遵循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原则,对生活环境不断改善,进而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2生态水利工程

2.1生态水利工程内涵。水利工程在传统中是由水文、水力及结构力学等多个学科组成比较完整的工程力学体系。不仅对人类行为影响水域的程度提高关注程度,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加重视。有机结合环境工程及生态理论,进而形成具有较强综合性的跨学科领域体系。

2.2生态水利工程分类.在实际中根据水利工程用途,可将生态水利工程分为农田及防洪水利工程两类,如小浪底是农田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是防洪水利工程。

2.3生态水利工程特点。生态水利工程所需建设经费较多,相对于普通水利工程,具有较长工期、较大建设规模及难度等特点,具有不确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生态水利工程与环境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不管是对生态环境、气候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利工程对其的影响都很大,其相互作用难免存在不足之处,但在水利工程规划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优势,重视其不足之处并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其综合性与系统性特点使水域之间产生一定的联系,也具有一定制约,使水利工程与经济发展建立联系。

2.4河流生态系统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在社会生产中,水利工程对于社会及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在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水利工程破坏生态环境的程度。使河流连续性、多样性及流动性的到一定程度的改变,也改变了水域水深、水温、流速等情况。针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水利工程应予以高度重视,在建设中应满足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实际需求,从而确保水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篇2: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原则探讨论文

一是反馈调整式原则。水利工程修复所需时间较长,生态系统成长比较漫长,但针对不同情况,生态系统也需不同的恢复时间,若时间较短恢复河流生态是无法实现的,若时间较长,生态系统结构在进化中将增加复杂性及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使稳定性增加,对外抵抗力也明显提高。通常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原则应实现对较为成熟的自然界河流生态体系尽可能模拟后,再建设水利生态系统。投入建设的水利工程已实现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但其发展可能不是按照设计计划进行,可能向着可能性较多的方向发展。通常外界对最高层不能胁迫是最理想的演替,但在实际中,若对生态系统的恢复施工中,难以避免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自然界生态系统演替是以不受干扰的状态为上限,若没有修复水利生态工程,系统将不断恶化甚至不能修复,这是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下限。在两个极限之间,生态系统恢复存在的可能性较多。任何生态恢复系统都无法恢复到最佳的自然生态状态,只能尽可能减少所受的危害,使其发展向着良好的生态方向。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不管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存在不断变化性。不仅系统逐渐更替,生态系统状态也会受到人类行为状态的干扰。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受这种非静态特征的影响,与传统工程设计方法存在明显差别,采用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遵循设计―执行―监测―评估―调整的流程。监测是基础,在监测工作中水文及生物监测是主体。因此建立的监测系统在确立项目时应完善,将监测贯穿项目施工的整个过程。在阶段性评估中善于应用数据集资料,实现预期评果。评估对象主要是河流生态系统结构或功能,主要采用参照比较法进行评估。该方法应用便捷,具有较高的效率及较广的普及性。二是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以长远的发展观点而言,尽竟可能选择具有较大尺度的景观区域开展河流生态修复规划与管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若选择较小尺度,短期内在局部分散的范围内进行,不具有较高的效率及较高的成功率。但若在较大尺度的景观上修复生态河流,可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实现预期良好的目标。此外,还应严格遵循整体性原则,将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作为关键,深入了解生态系统中要素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的提出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方法,对水域和生态环境特点提高重视。对动态扩展的生境边界予以充分考虑,因迁徙的动物和随机扩散的植物将动态影响生境边界的变化。控制好修复河流生态的时间尺度,由于都需要较长时间,更要做好充分准备。三是生态系统自设计与恢复原则。生态系统的典型特点就是自组织功能,生态学采用自组织功能对丰富的物种分布进行解释,可证明对时间变化食物网也不断变化。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是其自组织功能的主要表现,物种以自组织机理为自然选择,物种与生态系统具有比较和谐的关系,能够接受自然选择考验,对适应其发展的`良好环境也能找到。基于此情况,生物环境对具有足够繁殖数量的种群提供相应支持。自组织功能原理类似于达尔文进化论,只是在研究尺度方面存在差别。四是经济性与安全性原则。分析经济效益应掌握风险不断降低,逐渐获得更大效益的原则。因随机性是水域环境生态系统演变的一个主要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生态水利工程规划的风险性具有决定性作用,需要在初选生态水利工程方案过程中进行比较研究,注重长远利益,高度重视评估监测水域生态环境。还要将投入的经费不断降低,对生态系统恢复力充分利用,获得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生态水利工程不只是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还要满足人们具体要求,使生态水利工程达到耐久性、安全性、稳定性,与客观的科学发展规律相符。

4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新兴学科的生态水利工程,其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有关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只有不断吸取先进的技术并提高创新性,才能有利促进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为农业发展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邵蕾,李丽.浅谈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J].民营科技,,11.

[2]禹博.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10.

[3]杨建叶,王德建,李季.南阳市生态水利建设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8.

[4]银建庆.浅谈我国发展生态水利的重要性[J].甘肃农业,2013,17.

[5]徐冰,邬佳宾,郭克贞等.西藏牧区生态水利研究进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3,5.

篇3: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存在问题及工作原则探讨论文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存在问题及工作原则探讨论文

本文主要阐述了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必要性,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工作面临的困难,并对生态水利工程基本规划原则进行了探讨。

1. 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指具有防洪、排涝、河道整治、发电、灌溉、供水、航运、生态环境等单一功能或多种功能的兴利除害的工程,这就是传统的水利工程。传统的水利工程规划规划主要对象是水文系统,往往忽视生命系统的现状和未来风险等问题。生态水利,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法则和要求建立起来的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需要满足工程本身的生态规划要求,又要满足整个流域水系的生态要求,或者说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兼顾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是:对于新建工程,是指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如防洪、河道整治工程),兼顾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于已建工程,则是对于被严重干扰河流重点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将与传统治污技术、清洁生产和环境立法和资源管理一起,成为河流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建设人类美好的生存环境和社会持续发展,需要生态水利工程。

2. 当前生态水利工程工作面临的困难

2.1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缺乏基于不同区域的评价标准和规划方法。

生态水利工程对于工程的服务目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区别,因为对于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来说它们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所以生态水利工程每个地区也应该具有不同的特点,必须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对于我国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来说也有了一些大体的方法和规划标准,但是对于不同地区的工程来说就没有具体的规划指标和参考模式。因此,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来说还具有很大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缺乏针对于不同地区生态环境特点的把握以及因地制宜的不同规划方案。

2.2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工作的目标和标准的确定比较难。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来说其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与原有单一的水利工程建设来说有所不同,它更加注意维护和保证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发展,主要任务和目标就是实现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和谐相处。所以基于这种特殊的任务,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好规划的目标和建设标准,对于工程要达到的标准都要有一个具体的量化。目前我国的生态保护工作的目标还都处于定向描述的阶段,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标准,也没有具体量化的一些要求,所以这也就给工程的预期目标和标准的建设以及工程的建设质量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3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缺少生态水文测验资料。

对于工程的建设来说,一些前期必备的资料是必不可少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依然如此。生态水文的测验资料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的关键和重要参考内容。如果不能从水文测验站的观测资料去分析水文过程对生态过程的正负影响机理,就很难基于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规律寻求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理论、方法与技术参数。当前,我国水文测验工作相对落后,水文测验站还不能适应当前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对资料的需求。有关生态水文站方面的规划与布局在我国还未正式开展,国内也少有报道,不过我国已经提高了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视程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会有一定的发展的。

2.4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技术人才匮乏。

不管对于什么类型的工程来说,人才都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实现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和生态学的有机结合,需要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人员不仅具备水利工程规划的知识和经验,还要具备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学的理论和知识。以往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使两者分属于不同的学科与专业,具有两方面综合知识和规划能力技术人才匮乏,加之生态水利工程的实践活动的经验缺乏,可以参考与借鉴的规划项目有限,难以保证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水平和质量。

3. 生态水利工程基本规划原则

3.1 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1)生态水利工程是一种综合性工程,既要满足人类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另外,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必须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

(2)从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上分析,应准寻风险小效益大的基本原则,由于生态系统的演变方向是随机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具有一定的风险,这需要在规划规划中进行方案比选,更要重视生态系统的长期定点监测和评估。另外,应该合理的利用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收获的规划路线。

3.2 生态系统自我规划、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是其重要特征。生态学用自组织功能来解释物种分布的丰富性现象,也用来说明食物网随时间的发展过程。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自组织的机理是物种的自然选择,也就是说某些与生态系统友好的物种,能够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寻找到相应的能源和合适的环境条件。在这种情况下,生境就可以支持一个能具有足够数量并能进行繁殖的种群。自组织功能原理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有相似之处,只是研究的尺度不同而已。达尔文的进化论研究是在地球生物圈所有种群的尺度上进行的,而自组织功能是在生态系统中种群之间发生的。依靠生态系统自规划、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规划和实现规划。成功的生态工程经验表明,人工与自然力的贡献各占一半。

3.3 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1)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小范围的生态修复不但效率低,而且成功率也低。所谓“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

(2)同时,必须重视水域和生态环境的易变性、流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表现为流量、水位和水量的水文周期变化和随机变化,也表现为河流淤积与侵蚀的交替变化造成河势的摆动。这些变化决定了生物种群的基本生存条件。水域生态系统是随着降雨、水文变化及潮流等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中扩展或收缩的动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变化范围从生境受到限制时期的高度临界状态到生境扩张时期的冗余状态。

(3)再者,要考虑生境边界的动态扩展问题。由于动物迁徙和植物的随机扩散,生境边界也随之发生动态变动。

(4)最后,河流生态修复的时间尺度也十分重要。河流系统的演进是一个动态过程。每一个河流生态系统都有它自己的历史。需要对历史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掌握长时间尺度的河流变化过程与生态现状的关系。河流生态修复长期的工作。有研究指出,湿地重建或修复需要大约15到的时间。因此对于河流生态修复项目要有长期准备,同时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管理。

3.4 反馈调整式规划原则。

3.4.1 生态系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河流修复工程需要时间。从长时间尺度看,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需要数百万年时间。进化的趋势是结构复杂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系统有序性及内部稳定性都有所增加和提高,同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有所增强。从较短的时间尺度看,生态系统的演替,即一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被另一种生态系统所代替也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期望河流修复能够短期奏效往往是不现实的。

3.4.2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主要是模仿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力求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在河流工程项目按照规划执行以后,就开始了一个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并不一定按照规划预期的目标发展,可能出现多种可能性。最理想状态应是没有外界胁迫的自然生态演进状态。在河流生态修复工程中,恢复到未受人类干扰的河流原始状态往往是不可能的,可以理解这种原始状态是自然生态演进的极限状态上限。如果没有生态修复工程,在人类活动的胁迫下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恶化,这种状态则是极限状态的下限。在这两种极限状态之间,生态修复存在着多种可能性。针对具体一项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以后,一种理想的可能是:监测到的各生态变量是现有科学水平可能达到的最优值,表示生态演进的趋势是理想的。另一种差的情况是,监测到的各生态变量是人们可接受的最低值。在这两种极端状态之间,形成了一个包络图。一项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的实际状态都落在这个包络图中间。

3.4.3 意识到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都不是静止的,在时间与空间上常具有不确定性。除了自然系统的演替以外,人类系统的变化及干扰也导致了生态系统的调整。这种不确定性使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不同于传统工程的确定性规划方法,而是一种反馈调整式的规划方法。是按照“规划-执行(包括管理)-监测-评估-调整”这样一种流程以反复循环的方式进行的。在这个流程中,监测工作是基础。监测工作包括生物监测和水文观测。这就需要在项目初期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进行长期观测。依靠完整的历史资料和监测数据,进行阶段性的评估。

3.4.4 评估的内容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状况及发展趋势。常用的方法是参照比较方法,一种是与自身河流系统的历史及项目初期状况比较,一种是与自然条件类似但未进行生态修复的河流比较。评估的结果不外乎有几种可能:

(1)生态系统大体按照预定目标演进,不需要规划变更;

(2)需要局部调整规划,适应新的状况;

(3)原来制定的目标需要重大调整,相应进行规划。

4. 结束语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门将生态学和工程学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一门学科,也是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很好的运用于实际的学科。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过程中,提倡科学家、管理者和当地居民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通过对话、协商,以寻求共同利益。提倡多学科的交流和融合,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篇4:水利工程规划生态环境影响探析论文

水利工程规划生态环境影响探析论文

1引言

所谓的水利工程,实际上是为了对自然界中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控制和调配而修建的一种工程,主要是为了减少人们财产和安全的损失与伤害,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在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程度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人们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水利工程开始摆脱以往单项工程的束缚和阻碍,顺利成为流域综合开发中的一员。在水利工程建设速度和规模不断深化的情况下,环境受到的影响也在不断的加深,人们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在对水利工程规划进行生态效应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本文主要从生态基础上着手,深入分析和研究生态学原理,对水利工程规划所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保留已有的水利工程,以及对保留的工程进行改善和升级。

2水利工程规划的生态效应特征

水利工程规划的生态效应涉及领域和范围非常大,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小觑。水利工程规划生态效应的特征主要为:(1)时间动态性,水利工程在修建完成之后,它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和未修建之前不一样,发挥作用的时间也不一样,有的水利工程从修建完成之后就会产生生态影响,有的是随着时间来进行变化和体现的;(2)空间变异性,因为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地理特征都不一样,所以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3)两面性,生态效应主要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我们应该对因水利工程导致的生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全面具体地分析和研究;(4)系统性,一个流域因水利工程的存在而形成了一个工程―社会―自然―生态的人类复合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是一个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的集群;(5)滞后性,从短时间来看,水利工程带给人们的都是经济效应,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负效应一般都是在后期发展中呈现出来,而且会因为各种不确定的因素,而具有潜在性或出现缓慢的特点;(6)生态效应和影响具有传递性,在对生态效应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源影响层面入手,层层深入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得到最后的结果;(7)放大性,环境在受到人类的影响之后,会呈现出加速度的发展态势;(8)生态效应具有积累性,梯级开发很容易影响流域的经济资源结构、生态系统的冲突与平衡、社会结构的解体与重构,而且这种影响较单项工程而言具有群体性、系统性、累积性、潜在性等显著特征,因此更加深远复杂[1]。

3水利工程规划生态效应分析

3.1对局部气候和大气的影响

水利工程规划很容易对库区的微气候环境产生影响,具体来说会改变库区的气温、风速、湿度和降水。通过分析和研究大量的研究资料可以知道,水利工程水面上空比成片的房屋群上空的空气透明度高8%~10%;水面上空比陆地上空的紫外线辐射高出30%,气温也比陆地的温度低4~5℃,相对湿度会增加10%~15%。在一般条件下,地区性气候都是在大气环流的影响下进行变化的,但是因为水利工程的修建,气候就会出现变化,主要表现在对降雨、气温、风和雾等气象因子的影响。1)对降雨量的影响。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降雨量会增加,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水库的蓄水面积非常大,蒸发量增加,形成降雨。同时,降雨的地区也会出现变化,因为水库的低温效应,水库和周边地区的降雨会减少,较远地区的降雨会增加。此外,地势高的迎风面会增加降雨。降雨的时间也会出现变化,夏季水面的温度比一般地区温度要低,所以大气层比较稳定,降雨会减少。冬季水面温度较高,大气对流比较强烈,所以降雨会增加。2)对气温的影响。在水库修建完成之后,库区和空间需要通过水面进行连接,和空气间交换能量的方式和强度也不同于以往,一般情况下,水库的平均气温要高一些。3)对大气的影响。大坝建设对大气所产生的影响是我们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国际上将该问题当成第一位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在我国并没有得到这种程度的重视,因为我国的电站一般都分布在高山峡谷中,水库的面积也比较小。同时我国并没有大量的大面积森林库区。

3.2对河道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规划的过程中,对河道的整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水生态环境离不开河道,在河道生态治理的过程中,护岸工程能够很好地预防和减少水土流失,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和价值。此外,水利工程建设也会对河道产生多种影响[2]。1)河道的顺直化会对自然水系产生影响,降低河水的净化功能,危害到生物的发展和繁衍,严重影响环境的质量。2)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这种情况下,自然化的河流会从以往的复杂形态转变为若干种几何规则断面,会对河流横断面深潭浅滩交错的自然格局产生影响。3)修建堤防会导致河流侧向的非连续化,在汛期中,主流和分流会因为堤防而受到影响,阻止水流的横向扩展,形成另一种侧向的水流非连续性。4)对河口进行整治会影响该地区的潮水位,影响排涝总水量。5)人工裁弯改直工程会造成河床演变,引发河道冲刷,导致河道水位下降。

3.3对水质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规划过程中,会引起水质的变化,一方面,水体在长距离的`运送或存储过程中,复氧过程完成得非常成熟和成功,水体中的环境容量资源会增加。另一方面,库区的水体高度会增加,水流的速度降低,污染物不容易进行扩散和排解。

3.4对土壤和环境地质的影响

1)对土壤的影响。水库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后,沿岸地区的地下水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靠近堤坝地区的地下水位会升高,将土地变为盐碱地。在被地下水浸没的地区,土壤中的氧气会减少,微生物的活动频率减少,土壤营养流失,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地表过度湿润,植物的根系无法有序进行呼吸作用,包气带会受到损坏[3]。此外,从水库沿岸向地下渗透的水体会在蒸发作用下将水中的盐分留在地表中,导致土地变成盐碱地。水利工程并不一定会引起盐碱化,但如果水库的设计和施工不当,盐碱化就一定会出现。2)对环境地质的影响。在修建大坝之后,该地区很容易出现地震、滑坡、塌岸、水库渗漏等地质灾害。水库之所以会导致地震的出现,是因为大面积的蓄水会增加水压,岩石和断裂面因为水压的影响出现缝隙,岩层和地壳的地应力平衡被打破,所以地震就会出现。水库在投入使用之后,水库水位增高,堤坝边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弱,很容易出现塌方、山体滑坡和岩体掉落现象。水库一旦出现渗漏,周边的水文条件也会出现变化,很容易影响水库周边地下水的质量。

3.5对人口迁移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规划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移民这一问题。在修建水库的过程中,移民以往的生产、生活以及人际社会关系都会被打破,他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对移民进行安置的过程中,还需应对和解决安置地人口增加,资源和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水利工程范围和规模的不同,对移民产生的影响不一样。例如,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通过分析研究历史资料和文献可以知道,该水利工程的移民问题并不明显。万家寨水利枢纽及引黄工程也对移民进行了很好的安置,增强了移民的生活质量。从宏观层面来分析,水利工程的规划会加剧人口的迁移,也会导致人地矛盾和冲突的加剧。在修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周边的居民和工作人员的健康都会受到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的伤害。

4结语

一个水利工程的规划涉及多个部门,离不开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1)在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应该选定合适的目标,尽可能避免大量移民问题的出现,避免对耕地面积较大的地区进行开发。同时,应该对已有的水利工程所产生的危害和不利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到根源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2)应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对水利工程所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追踪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我国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能将水利工程建设在重点保护地区和景区,对负面影响较大的水利工程进行深入审查和评定。(4)应该秉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不能忽视水利工程中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

作者:孙华林 单位:天津市华淼给排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尚淑丽,顾正华,曹晓萌.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34(1):14-19.

【2】张正浩,张强,邓晓宇,等.东江流域水利工程对流域地表水文过程影响模拟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4):684-695.

【3】鲁春霞,刘铭,曹学章,等.中国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与生态调度研究[J].资源科学,,33(8):1418-1421.

篇5:当前条件下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方法论文

当前条件下生态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方法论文

一、进行规划和设计中仍需要解决的问题

1.1没有建立良好的监督管理制度

从水利工程施工的现状来看,很多施工队都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一方面,工程的设计方案主要是以可行性为主要内容,很少涉及到生态环境等相关的问题。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和具体的规划不仅仅要考虑它的可行程度和最终的效果,方案实施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应该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才能更好的生存。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主动的忽略了施工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多的企业没有将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监督管理者关心的只是施工队能否按时顺利的完成,这样就会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发生一定的冲突,由此很难达到生态利益的最大化。

1.2施工的规划和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不能有机的结合

俗话说:“因地制宜”,水利工程的施工也要遵循这个定律。任何一个工程都要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确定规划和所要设计的方案,这也就造成了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差异。在有些地区水利工程的理论方案不切合实际,评价的标准也不完善,追溯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者不能客观的研究和分析水利工程的特点而引起的。我国水利局的相关规定指出,实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发展和保证安全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1.3没有完整的工程检验材料

水利工程的生态化在具体的施工上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充足的工程检验材料可以更好的评价出生态工程的优势和缺点,为今后的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而一些工程队恰恰就是缺乏这些材料,即使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也很难对水利工程做出客观的评价和全方位的探索。我们应该了解,我国的水利事业起步比较晚,水利工程的生态化也正处于发展阶段,要想更好的发展水利工程就必须搜集更多的设计资料。我们的目光不能短浅,现有库存的资料是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借鉴外国先进的资料和方案也是可行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我们的发展之道。除此之外,我国各大报刊很少报道水利工程的最新进展,专业的研究人员也相对少,这样就会阻碍水利工程生态化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二、如何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和规划

2.1辅助建筑物的设计规划

按照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工程中设计到的附属建筑物主要包括跌水和陡坡,它会直接影响到水渠中的落差,解决消能以及平顺泄流的'问题,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渠系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次我们需要考虑渡槽的设计,一般比较小的渡槽工程量也比较小,所以我们可以采用定形设计,这种设计方式对于标准的要求较低,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地区,因为交通不便,所以可以采用台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土渡槽。在实际的工程中,挡土墙以及反滤层可以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下水槽可以有效的处理雨水引流的问题,可以有效的防止渠道外侧雨水扩散,一般,我们都使用砌筑的方法来建立当水枪,这样对渠道附近山上流下的雨水进行汇集,并统一进行处理。

2.2加大输水工程的使用

在水利工程中加大输水工程的利用是很有必要的,而它的设计和规划主要由以下两点组成:第一点就是,首先我们要保证引水量和排水量的比例,接着我们要避免由于资金缺乏和技术不成熟所导致的编制困难。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预估计我们所需要的最高资金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延长一些时间;第二点就是,在确定排水量多少的问题上,可以使用排除法来计算,这样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3水源工程的设计和规划

在生态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河流中会存在一定的泥沙,一般的水利工程在建设拦河坝的时候,都需要考虑水位对下游地区灌溉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拦河坝所产生的水位是否能够满足下游灌溉的需求。在生态水利工程使用的过程中,河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宽,满足泄洪的要求,但是却没有考虑到上游的泥沙冲击到下游以后,下游的泥沙平衡问题,所以没有设置冲砂底孔。在一些资料不够全面的情况下,为了保持河床的稳定,我们就必须在无孔坝中设置一定的冲砂底孔,然后通过闸门来对其进行控制,保持泥沙的稳定性。一些丘陵地区,田地之间可以形成一定的梯田,这种地方的雨水较多,所以很多河流都可以长期的进行灌溉工作。但是对于有些地区,常年干旱,这时水利工程就可以采用梯级小型拦河坝,这种拦河坝由钢筋混凝土制成,虽然库容量比较小,但是工程量也小,对于一些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好的,灌溉面积也少的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2.4水田工程的设计方案

水田、沟渠是工程施工的主要地点,我们可以根据地形的特殊性设计出符合当地环境的最佳方案。排水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以某一个面作为临界面,利用分区灌溉的方法实现工程的全面覆盖。对于一些地形不规则的田地,我们既要减少工程的占地面积,又要保证工程的质量,所以在建设施工上就会遇到很大的麻烦,施工人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结合那里的环境设计出适合当地生态发展的最佳方案。

总结: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状况下要想研究出水利工程的详细设计和规划的方法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专业的工程学知识和体系我们要时刻谨记,这样我们就可以举一反三,利用知识和原理就可以为不同的水利工程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同时也可以保护自然环境。生态体系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实现它的稳定和持续性发展是我们所要实现的共同目标。

篇6: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环境影响评价探讨论文

水利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各个水利工程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不科学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很容易导致流域内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不利于当地以及我国整体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明确规定,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必须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力度,提升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并为我国人民的长期发展造福。

1工程实例分析

7月14日青海省羊曲水电站正式开始建设施工,然而,却被相关部门举报称其在开始施工前,并没有通过环境影响评价。鉴于此,当地环境保护厅及时下达了《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其中责令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必须于月31日前完成“三通一平”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然而,该公司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在向青海省环保厅进行报告的过程中提出,无法按时完成“三通一平”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在这种情况下,青海省环保厅决定根据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保护法》内的相关规定,给予该公司20万元的罚款作为处罚。该公司之所以会受到处罚,是因为其运行过程中,忽视了水利工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来展开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规划设计,工程如果继续实施,将对当地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2水利工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1水利工程同环境是一体

在构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相当于将新的环境因素融入到原有环境整体中,此时将导致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环境系统的产生。该环境系统是科学、合理的,同水利工程与最初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程度具有紧密的联系。如果水利工程能够同原有全部环境要素进行有效协调,那么该工程经过建设,不仅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反而会促进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反之,如果二者无法实现有效协调,将导致原有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仅不利于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提升,还将严重影响当地各个方面的持续发展。

2.2水利工程建设应以环境为基础

水利工程应将当地原有环境状态作为构建依据,才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发挥水利工程功能,而这一过程中,无法避免对原有环境的影响。这一影响因素如果得到了规划设计人员的充分考量,那么其将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当地环境进行改善,并将水利工程给当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反之,如果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忽视了工程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那么经过规划设计,在实际施工中,将导致滑坡、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产生。事实上,环境同水利工程相比,二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人类在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改善的过程中,可以对水利工程进行利用,同时,如果当地环境条件良好,那么也将有助于水利工程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篇7: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环境影响评价探讨论文

3.1规划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点

水利工程在规划阶段中,应在对工程覆盖区域周边环境状况进行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整体层面出发,引导施工企业对现有环境状态、环境问题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有针对性对工程开发进行制约,严禁过度开发、严重破坏当地环境因子,同时初步预测评价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因子以及现有环境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将大量可靠的环境数据和信息提供给施工企业。例如,对环境敏感地域的充分调查就是这一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点,包括珍稀动植物以及饮用水源保护地等。

3.2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点

通常,环境影响表的填报是中小型水利工程开展过程中的首要环节,而针对大型水利工程来讲,则应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编制,在进行大量的专项调查以后,并确定不存在相关环境因素将对水利工程建设产生制约的`基础上,以环境保护为大前提,对环境工程是否可行进行全面论证,论证需要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进行,此时,应紧紧围绕环境将受到工程的负面影响这一问题而展开,从而对设计、环保措施进行明确,对可操作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较强的环保措施进行掌握。并且,要想彻底深入贯彻落实相关环境保护措施,需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进行明确,此时需要进行大量反复的估算,最终将其作为工程总概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3初步设计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点

在以上2个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础上,还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力度,这一过程中,应充分调查、掌握不同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将其同工程成本预算、工程量计算等进行紧密的结合,为提升设计合理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际展开工作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对环境管理工作开展的责任人、执行人等进行明确,将明确的界限应用于环境行政管理与环境管理之间,并掌握工程管理与环境管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提升水利工程设计科学性、环保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4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中的注意事项

4.1充分掌握环境保护责任与环境需求

环境影响评价同环境质量评价存在差异,前者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对原有环境问题进行充分的掌握,并明确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带来哪些新的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坚持对环境的科学治理和保护。同时,水利工程开发及建设单位,应在实际施工前,就明确自身应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对工程有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明确,并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制定保护环境的策略和方针。

4.2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服务职能

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顺利开展,有助于设计得到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的根本目标是切实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律规定,并确保水利工程设计各个环节都能够符合环保要求,从而实现有机结合工程设计和环境需求的目的。因此,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必须明确环境影响评价是服务于设计的,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够确保人类创造行为能够同自然和谐相处。实际规划设计中,环境影响评价应被融入到水利工程方案的确定、移民安置、施工手段等各个方面中去,在明确当地环境将受到工程的各种影响背景下,科学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提升方案合理性,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工程施工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进行详细规定,实施专项环境保护。

5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这是因为,水利工程同当地原有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鉴于此,现阶段我国在积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力度,在提升规划设计科学性的基础上,将水利工程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并为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安蕾,王磊,张中华等.地域文化资源视角下的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研究――以宝鸡五曲湾水利风景区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0):162-165.

[2]隋文清,方军.现代管理技术在水利规划设计企业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10):128-128.

[3]黎宏伟.我国水利规划设计中可持续性发展研究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6):218-218.

[4]郭亚娟.浅谈水利风景区规划设计――以阜宁县金沙湖水利风景区为例[J].江苏水利,(1):8-10.

[5]付宝春,王松.水库型水利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分析--以山西省汾河水库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4(10):126-127,130.

[6]孙玉h,王朝进,刘伟等.关于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12):1521-1521.

篇8:美国水利工程规划与评价论文

美国水利工程规划与评价论文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国家水资源管理部门及其兴建的水利工程不能妥善地解决当前存在的水问题。

在20世纪,美国河流与水生态系统己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自然过程变化、生物栖息地消失和本土种群减少。强大的既得利益者为现行的政策制度辩护,并试图在河流系统的各种利益(例如水力发电、航运和蓄水等)的转让方面保持稳定态势。其他利益相关方则追求管理上的重大改变,要求更多地介入政策过程,要求管理机构更大的责任性和灵活性。管理机构既面对立法委任权、习惯势力和与其他机构(各利益集团)部分一致甚至完全不一致的使命,又面对科学上和生态学上的不确定性,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卡在这两者之间,往往顶多只能搞点小改革对付过去,情况最坏时,还要遭到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尖锐批评。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供水紧张及州际河流没有总体流域规划使各州只注重自身利益,妨碍了地区合作与水的可持续利用。尽管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来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怎样做才能达到目的呢?

指导美国水资源管理部门未来开展水利工程规划工作的是一部详细而广泛的“事前”(预测性的)规划框架指南。相反,几乎没有正式的“事后评价”(回顾性的)工程管理指导方针。尽管在未来规划与运行中借鉴过去获得的成果可能会带来不少好处,但是管理部门往往不愿采用过去积累下来的事后评价经验,其原因有:①公众对在建工程的批评往往使工程支持者不愿对工程影响进行研究;②管理者往往避免这种方式,以否定的眼光来看待事后评价或者认为事后评价太花钱;③水利工程的影响并不总是很明显或容易搞清楚;④单个机构中很少具备全面评价一座工程或一个项目所需的多学科人才。就美国个别的水利工程,对水利机构、政策及项目正式进行事后评价也受到了限制。

水利工程或项目实施后,经济、环境及社会状况都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例如,20世纪50~60年代,美国西部的许多大坝最初是为发电而兴建的,然而,随着社会与经济状况的变化,现在那些大坝常常要满足更为广泛的需要,包括保持河内流量与娱乐。尽管这些大坝的运行与国家水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这些变化跟不上环境与社会状况的变化,因此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了不利影响。虽然正式的事后评价本身不能防止或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但它为确定是否有必要对运行进行调整以及如何调整提供了一种标准方法。

随着社会目标与环境状况的发展,对水利工程和项目要作适当调整。国际大坝委员会指出:大坝及其运行范围不能视作静止不变的……在工程使用寿命期内,管理与运行工作必须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并必须处理突出的社会问题。

限制使用水利工程和项目的事后评价获得的成果是美国水利政策制定的一个盲点。定期进行事后评价对确定工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资源分配是否合理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这种信息,就会不清楚如何对运行情况与政策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有可能妨碍组织学习并使组织认识僵化。

《原则与指南》中规定的6步骤过程把一座水利工程设想为一个线性过程的事件:程序以最终选出最佳工程方案结束。工程后来的运行常常没有正式的环境监测和工程综合评价指南加以指导。

政策科学为水利工程评价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观点。政策科学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代芝加哥大学查尔斯。梅利阿姆(CharlesMerriam)的工作与教学。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Lasswell)于1950年发表的《政策科学》是该学科的里程碑,他提出了政策分析框架方法,如下为经布鲁尔(Brewer)和德隆(deLeon)修改后的方法:①开始;②估算;③选定;④实施;⑤评价;⑥结束。

《原则与指南》中的6步骤规划过程与该政策框架法中的1~3步对应(例如,《原则与指南》第6步“选定推荐方案”对应于布鲁尔一德隆框架法中的第3步“选定”),但布鲁尔一德隆提出的政策方法还包括了实施、评价与结束3个步骤。将水利工程管理视作包括‘评价”(步骤5)的政策方法可以促进事后评价策略并有助于将学到的经验融入未来的政策与规划。布鲁尔一德隆法在政策科学界众所周知,但还有一些人也提出了其他政策分析框架方法。例如,图2所示的澳大利亚政策分析家定义的政策模型。该政策模型的循环性与《原则与指南》中规定的规划过程(图1)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评价一直是社会科学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拉斯韦尔在政策科学中所做的工作和阿斯切尔与海利的.研究之外,地理学家吉尔伯特怀特(GilbertWhite)提倡在水与环境管理计划中采用了事后评价。哲学家与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Dewey)也强调过去的经验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价值。有几种专业的评价杂志,有关资源管理评价方面的文献正在不断加。

在美国联邦政府内,1993年施行的《政府绩效与成果考核法》(GPRA)要求联邦管理部门提交年度绩效计划、年度报告及5a战略规划,同时还强调了需要采用能够评价联邦科学与技术研究投资的方法。GPRA要求政府机构将成果上报但却没有对单个工程评价或后来发生的政策变化提供详细的指导原则。也可以看出,对全美国河系的评价趋向于采用联邦政府级评价,因为美国联邦科学与管理机构正在积极介入生态系统监测。在密西西比河上游,美国陆军工程师团与内务部共同提出了环境管理计划(EMP)。自1986年起,EMP就己收集了密西西比河流域上游大量的生态资料,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在科罗拉多河,内务部提出了格兰特峡(位于亚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塔夫)监测与研究计划,监测格伦峡坝下科罗拉多河生态系统的变化。在密苏里河上,内务部资助哥伦比亚(密苏里)环境研究中心,评价自然环境变化对水生与陆上生态系统的影响。内务部还提出了密苏里河生态系统监测计划。这些行动都说明,在联邦政府与科学界越来越重视自然资源政策评价。美国水利政策的现状特征是:意见分歧很大、当事人不满、联邦政府制定的计划与其应负的职责不协调、生态系统健康下降以及联邦与州管理部门面临法律的挑战。管理部门为扭转这种状况所作的努力常常遇到很大的阻力。同时,争议加剧、生态系统健康持续下降、许多水政策争议与难题仍然未得到解决。

美国水资源规划与评价过去的重点都放在拟建工程产生的潜在效果方面。相比之下,对美国水利工程与项目进行正式事后评价却受到许多限制。工程与项目正式的事后评价数量有限可能成为美国水利政策制定的盲区,它可能阻碍其政策进程。

联邦政府制定的《原则与指南》描述了拟建工程规划的详细框架方法,但没有制定评价水利工程与项目效果类似的指南。美国的水利项目应该从过去重点把水利工程作为呈直线关系的孤立事件向重点放在适应社会特性与环境状况变化的重复政策过程拓展。这对于工程实施后社会经济状况发生变化、工程用途发生转变的情况是特别重要的。

适应性管理实例强调了重复评价过程,但不能消除有争议的政策决策。适应性管理不是单纯地依靠科学监测,它还包括组织学习和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调整。要达到合理公正的调整不仅要花很大的代价,而且还费时费力。对工程与项目独立进行评价是解决法律分歧、科学政策问题的关键。独立的、多学科的咨询团在设计评价框架方法、指导评价工作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拓展水利项目与水利工程的事后评价与政策制定的范围有望解决美国水资源存在的难题和困境。这些建议本身并不会使美国软弱无力的水政策结束,但如果得以实施,它们可以提高国家水利工程、政策和机构适应环境与社会变革的灵活性。

篇9:水利工程规划与可行性分析论文

水利工程规划与可行性分析论文

目前,我国水利建设进入了从原始传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到现代追求绿色、健康、环保多样的新阶段,水利工程如何配套与完善已成为摆在我国政府亟须解决的问题,在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前提下,又能在水利工程施工完成后,使岸边遭到破坏的植被得到保护和充分利用,用洼地养殖名优鱼类,用较高的地方种植高档果蔬类,形成高效绿色农业,与水渠相结合,发展活水养鱼、旅游观光,形成植被恢复,高效渔业、果蔬经济,风景观赏于一体的新型水利工程格局。

1水利工程、植被恢复、休闲渔业、观光等配套发展规划

水利工程在设计建设过程中,要结合休闲渔业,恢复植被、旅游观光等配套上下功夫,当水利工程取走大量土石方后形成废弃地,很难恢复植被,如何利用这块废地,已成今后水利工程建设中亟须解决的问题,既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正常进行,又能使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与之相配套,更好地完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建成后,形成一个与水利工程相配套的亮丽风景带,一处水利工程,一处美景。对于改善环境,拉动地方经济,增加就业将发挥积极作用。

―是在规划设计水利工程时就要考虑到休闲渔业,水中岸边旅游观光远景规划。可因地形、地貌不同而因地制宜来长远规划设计。二是可考虑大坝下游水渠两侧,办公区、观光区等,规划一个整体配套设计方案,在取走土石方的地方设计休闲渔业、旅游观光业项目,充分论证,合理设计,一步到位,一次成型。在适合养殖名优鱼类的地方设计养殖名优鱼类,在适合发展高档果蔬的地方种植高档果蔬,在适合观光旅游的地方发展特色旅游观光业。如在大坝下游挖走土石方后形成一个低洼地带,利用大坝高低落差形成自流活水养殖当地名优鱼类,生长快,口感好,经济价值高,是一个绝好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在环境保护、绿化地带,发展绿色植物,对于环境保护、水土流失可起到保护作物。如发展高档采摘果业,对于美化环境、增加收入、拉动地方产业将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三是设计休闲渔业,旅游观光业档次一定要高,保证多年不落后。如在北方地区可与周边民族风情相结合,与自然风景相依托,具有独特风格的餐饮、住宿、园林、观光特色的度假区。夏季利用北方白天热、夜晚凉爽的特点,组织垂钓比赛、郊游、啤酒篝火晚会等系列活动,既为游客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又陶冶了游客的情操。在冬季可组织游客体验雪地、冰上游乐活动,如滑雪比赛、滑冰比赛等,还可观赏北方冬季捕鱼的盛大场面。

2案例分析

松原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后形成逾7万m2的废弃地,此地处在松原市东南部,距松原市10km以上,距长松高速公路不到10km,东邻松花江,西北邻松原市城区,用此废弃地发展休闲渔业、绿色果蔬业、观光旅游业三大产业,对于水利工程完善,拉动本地经济,美化长春至松原风景观光带,将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

3水利工程、休闲渔业、旅游观光协调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利用水利工程废弃地发展休闲渔业、绿色果蔬业,它是旅游业中的重要内容,是家庭旅游业的新亮点也是当今世界旅游业的一大风景线,可以使环境保护和休闲渔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双赢,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过去一些水利工程较多考虑单一因素,忽视了全面配套规划,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使土地荒废很多年。根据每个大中型水利工程的特点,深层次地挖掘其可利用的价值。

―是在水利工程规划中就考虑挖掘土石方工程以后获得的地块用处,防止重复建设,一举多得,降低成本,利用效率高。二是用此废弃地发展适合当地的'土著品种的果类、渔类等品种项目。如我国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就是一个典范,全面考虑多方认证,在利用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都是全国乃至世界水利工程的楷模。现在当地土著品种柳根鱼口感非常好,营养价值高,人工养殖技术已经具备,可大面积养殖,也可在高地种植鸡心果,这是果类口感较好的高档果,属于北方特种果类。三是在不影响水利工程项目的前提下,整体考虑建设功能齐全适合各配套项目发展的秀美的新型水利工程。同时,政府要协调环保、规划、水利、农业、林业、旅游、环保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出远景规划,按规划要求把水利等系统配套工程建设成既能把水利工程高标准建设好,又能把相关配套工程完善好,形成多重叠式的集休闲渔业、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当今最时尚的新亮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篇10: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论文

2.1完善并统一设计标准与规范

鉴于现目前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面的研究与经验都很少,为此,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经验,完善并补充国内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一些有针对性的规范制度,指导并规范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也能满足生态水利的发展需求。

2.2强化设计队伍的规范建设

相较于传统水利工程的设计,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有很大差别,不仅要求设计者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生态设计意识。现今,国内部分水利学院也逐渐开设了生态水利工程相关课程,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提供专业的培训、学习和训练,不断强化设计者的生态设计意识,让他们有效掌握生态学有关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逐渐实现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队伍的有效建设,进而为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提供强力保障。

2.3基于生态和工程水文基础上分析并计算水文过程

就以往来看,在工程设计里运用生态水文学是很少的,但事实上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应该强化生态与工程水文学两者的应用。因为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的对象涵盖范围很广泛,为此,在设计生态水利工程时必须要弄明白生态目标对于水资源的要求规律,确保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满足科学性与实用性。

2.4提前认知工程可能会影响的'生态目标

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要全面考察工程所在地区的生态植被情况,识别出可能会受到工程建设影响(直接与间接影响)的生态目标,并提升重视度,在设计工程施工的时候要落实相应保护措施。现目前,很多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都不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就拿三江平原来说,在初期防洪防涝工程设计时,就未考虑到落实原有生态的保护,使得在实际施工时出现湿地减少、水资源退化的情况。

2.5有效结合生态水利工程与环境工程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充分借鉴环境科学以及工程理论和技术,逐步实现水量和水质的同步科学配置,尽可能有效结合生态水利和水污染防治两项工程,减少工程设计过程中的阻碍。可以结合工程实际区域和水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设计,基于水量季节性变化基础上设计具体的施工方案,确保在实际建设中能得到充分应用。

3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必须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并且应正视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确保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也为工程后期的施工和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篇11: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论文

1.1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缺乏针对性

目前,在已有的生态水利工程功能评价标准里,还缺乏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没有足够标准能有效确保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规范,使得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方向。

1.2生态与原有水利工程衔接不充分

现目前,在一个流域里,基于原有水利工程技术上实施生态水利工程的改造与优化,因为原有水利工程在设计的时候就没有融入生态保护理念,所以在其基础上实施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必然会受到很多阻碍和影响。如原有水利工程的发电效能、防洪标准、排水标准等,这些都会受到影响,如有不慎,还可能给原有水利工程造成安全风险。这些均是生态水利工程与原有水利工程不能充分衔接的表现。

1.3相关工作人员间缺乏有效交流合作

水利工程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紧密结合流域生态的需水规律,但真正在设计的时候,很多设计者都忽略了生态服务目标,未能深入研究水利工程的可行性,也没有对有关环境的影响实施全面的评价;加之,国内现目前还没有健全与规范的环境评价管理制度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使得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目标性,在生态目标方面考虑得不够多,造成很多生态水利工程在投入使用后都不能创造较明显的生态效益,甚至还可能形成一些负面影响。

1.4设计者缺乏较强的生态设计意识

现目前,很多水利工程设计者都缺乏较强的生态设计意识,在设计的时候不能基于生态理论基础上进行;在工程施工的材料选择方面,很少考虑生态环保的材料,这就必然会对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及施工造成影响。设计者之所以缺乏较强的生态设计意识,与水利工程长期以来过于注重工程经济性与安全性,很少考虑到生态方面的问题有很大关系。所以,有必要强化水利工程设计者的生态设计意识。

篇1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水利建设论文

一是,导致自然河流逐渐变成沟渠,这其中主要包含把天然河流建设成直线的人工河流。水利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水流起到拦截作用,从而增加了河流的蓄水量,除此之外,也增加了上游河道的宽度和深度,也会淹没更多陆地;二是,自然河流逐渐出现非连续性。一般由于筑坝都是顺着河流方向建设的,从而导致出现非连续性,由于水利工程的不断扩张和增加,使得更多的流动河流以及生态系统逐渐变为不动的人工河流和湖泊,促使流动水文、速度、边界以及水深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水利工程的影响使得已经适应原本生活环境的动植物,又要开始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这样就会导致很多适应能力比较差的动植物出现淘汰的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设计和技术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逐渐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传统的水利工程往往仅是可以满足功能需要,但是很容易忽视生态系统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从而造成生态系统功能逐渐衰退,降低自身净化功能,从而损失了水利工程带来的利益。

篇1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水利建设论文

生态水利工程实际上就是在满足人类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确保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水利工程的基本含义主要为:一是,应该遵从对生态系统破坏和影响力最小的原则来进行选址,尽可能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生态水利工程应该遵照生态系统的自动净化和组织原理,在对水利工程进行研究和设计的时候,必须完全考虑到周围环境的承受能力,逐渐把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当做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以此当做制约生态平衡的主要原因,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承受力度和健康过程,确保水利工程可以保证生态平衡;推崇建设环境友好型的水利工程,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生态破坏问题,降低环境成本。

2.1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原则

为了符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把资源保护和工程建设相结合明,确水利工程服务于人类和社会的地位,不断改变观念,逐渐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水资源能够持续利用以及优化水资源的作用。为了完美实现水利工程的作用,应该建立相应的水安全体系,因此,就要建立防洪工程以及一些非工程措施,来保证水利工程的水安全。想要提高水利工程的承载能力,就必须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重视,不断保护和节约水资源,从而改变水资源承载力。为了有效地提高水利工程的保护功能,应该切实做好围堰保护河岸的工作,提高工程中围垦滩涂,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保护功能。

2.2生态水利工程的应用

第一,提供相应的动植物生存和繁殖空间。通过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很好的把河道、水流、提防和岸边的动植物进行整体连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依据现有大自然地貌和地形合理科学配置与改进,从而建立一个互惠共存的生态系统。在水利工程中河堤坡脚位置上拥有很多变化带以及高的孔隙率,从而比较适合生物生长,因此为鱼类的生存提供场地,并且河道两旁的绿树和丛林为昆虫和鸟类提供栖息地。第二,提高水资源的自身净水功效。水资源的自身净水作用就是把有机污染物经过氧化形成无机物的过程,并且可以不断运用水资源中的细菌以及真菌等污染物。在分解无机物的时候,可以为水中藻类植物提供养分,藻类经过不断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相辅相成。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增加鱼巢、鱼道逐渐形成流速带,这样方便于氧气进入到水中,增加了水中的氧气含量,促进了植物的生长,为净化了水质提供保障。第三,起到调节水量的作用。生态水利建设的过程中,河道周围的植被具有一定的蓄水作用,在水资源中一般都会含有大量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从而使得河堤出现很高的孔隙率。枯水期,之前储备的水会慢慢进入河道,从而起到调节作用;在水比较丰富的时候,水开始向河堤中渗入,避免出现洪灾。

3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还处在大力建设水利工程的阶段,水利工程的建设在给社会带来了资源保障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因此,在设计水利工程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理论,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创新,从而提高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减少水利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

篇14: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探析论文

【摘要】我国对于水利工程依赖程度到三峡大坝工程时期达到了顶点,尔后在各项水利工程项目如火如荼建设的过程中,更多的生态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但是,水利工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一直都在有力支持着我国经济。为了获得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在水利工程中考虑生态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相关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实际过程中,伴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越来越讲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努力做到在不牺牲环境,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努力建设生态型水利工程才是今后水利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论文针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在以后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能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及国民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保护环境,促使二者找到1个平衡点。

【关键词】生态;环境;水利工程;设计

1引言

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在新时期得到了高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都充分应用到了工程的设计、建设过程中。但从全国来看,我国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仍旧没有达到更为科学合理的目标,部分水资源不能合理分配,引发很多生态问题,降低了水利工程造福人民的效果。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水利工程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重视对环境、生态的保护工作,促成两者直接的协调统一,既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又能够保护生态环境,这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是重要的原则。

2生态水利工程简介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

若设计出现缺陷,就会对工程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扰乱当时当地的原生生态系统。鉴于此,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的概念,即是说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施工期间,要注意到人为因素对于当时当地的环境、生态产生的影响,努力实现全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态水利工程参照工程要实现的功能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农田水利、防洪水利两种情况,相较于传统水利工程,需要大量资金和较长的工程建设周期,其建设规模大、困难多,与工程建设区域的生态、自然、环境联系非常紧密。

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越来越注重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及相关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作为基础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有较大比重,在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航运、供电、供水等服务的需求的同时,也对整个水系造成了严重影响,影响了水系质量,造成系统的超负荷运转,影响整个水体及水体内生态环境。现在人们开始重视此类工程引发的环境问题,并及时采取各种类型的补救措施,结合各种新型技术方面的材料对现有水利工程设计期间进行考量,保护生态的工作已在逐步落实。

3.1各地生态水利工程标准不明确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域广阔,差异性广泛存在,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负载多变,相应的水利工程设计工作必须根据当时当地的环境进行,保证工程建设过程中能够满足相关规范标准,各地依照自己地域内特点,进行标准制定工作。目前,全国缺乏统一的水利工程设计建设标准,虽说能满足因地制宜的需求,但是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水利工程当中涉及的理论、概念极为宽泛,这些专业性的东西较难统一到水利工程建设系统中来,而且各地地理环境不足,具体建设方案标准要考虑到可操作性、安全性、经济性等多个方面。

3.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缺乏生态认识

水利工程作为任何时期国家重视的重点,在长期建设过程中,相关技术、工艺、方式、方法都在不断进步,但也形成了一定惯性。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出现较晚,缺乏相关的设计经验,各种相关的技术、人员、材料都处于相对匮乏的阶段。部分生态水利工程只注重经济效益、安全性能,根本没有考虑“生态”,成为虚假的生态水利工程,忽视环境影响,施工建设不完善,措施不规范,仍旧沿用以往的惯性进行设计,造成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3.3生态水利工程与普通水利工程协调性不足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要综合生态、水利两方面协调考虑,这是与普通水利工程之间的重要区别。水利工程中考虑到经济效益,在其影响范围内就需要相互协作才能实现,但是在实际情况当中,这种协调统一仍旧不理想,两者相互分立,各自负责各自的系统,不能更好地提供协调服务。

篇15: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探析论文

4.1安全经济

在各种类型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安全、经济是1个永恒的话题。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当中,安全、经济仍旧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因为没有了安全,其他所有原则都是空中楼阁,这就要求相关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建设人员、维护人员,要对工程建设现场进行认证考察,保证能在安全的原则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避免出现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合理配置资源,最终建设实现安全、经济的生态水利工程的目的。

4.2保证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普通的生态系统具备基本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只要充分了解生态系统的这类特征,认真进行实地调查,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才能保证工程的可行性。而生态方面的知识作为生态水利工程的指导理论基础,要将生态自身功能与水利工程设计行程合理结合,才能实现工程的价值,同时保证生态环境,在利用自然的基础上促进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3整体性

在设计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过程中,必须将各类型的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组合,从系统性的架构当中掌握针对问题的治理方法,了解受污染水体的演变,掌握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整理,明确水源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利害关系,对污染情况进行监管、预警,保证系统的真提醒,同时解决环境、利益问题,从整体上进行协调规划。相关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施工人员不但要注意生态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到外界与环境间的相互影响,这是一种整体性的筹备规划。

4.4保持空间异质性

在非生物环境、生物群体间存在相关,两者之间是生命与非生命的关联,空间异质性越强,环境类别复杂程度越高,可提供给更多物种进化的资源越多,越能促进物种的生存进化。反之,就会使得物种出现严重退化,而各个水域当中的生态系统也是如此,我们花大力气保护的就是水利工程中的这种空间异质性,努力使得各个水域能够回升到初始的生态环境,更好地服务于水利系统,不再对整个生态水利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或损害。

5结语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了很大贡献,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要从和谐角度进行,它不仅影响社会经济建设,同时还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众多,对各个协调配合领域都有影响,其关系的复杂导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利害关系,所以在今后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不但要认真执行设计相关标准规范,同时,还要对整个生态水利工程进行系统化、综合性的考量,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高生态水利工程的效能,推动整个生态水利建设工程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泽鹏.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面临的问题与相关理论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11):253.

【2】刘正茂,赵艳波,崔玉玲,王艳玲.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与技术路线[J].水利发展研究,(8):88-89.

【3】郭萍,赵璐,董兖生.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5):8.

篇16: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兴建了很多水利工程项目,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当中,水利工程是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在进行水利建设当中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样就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水利工程在设计过程当中,不但需要确保水利工程基本的功能,还要将当地的生态环境及周边的生态景观加以考虑,在水利建设当中不能以牺牲当地的环境作为代价,还需要在设计以及建设当中,在改变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由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本文主要针对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面临的问题与相关理论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相关问题;相关理论

1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国家,淡水资源更是有限,如扣除不可利用的洪水径流和边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目前实际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而且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据水利部统计,我国地表水资源量有32%的水为基本生态用水,不能有效控制和利用的洪水量占40%,水资源可利用量仅占28%。目前我国有600多城市,其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资源型或水质型缺水,大部分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而另一方面,有的城市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水损失高达20%以上;工业重复利用率仅50%,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85%,水量性缺水严重,生态用水严重不足。作为水资源的用水大户的农业灌溉,其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仅仅0.4—0.5,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0.7—0.8,耗水量大,水的利用率低,使水资源进一步流失;水资源匮乏和浪费更加速了土地沙漠化和溪河断流、库湖干涸、植被枯萎等生态问题和严重灾害。

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探讨论文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探讨论文

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规划初步探讨论文

林业工程发展与林业资源探讨论文

论城市人工湿地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论文

如何治理河流及其水生态修复论文

探究水利工程建设对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论文

海河流域防洪系统的建构研究防洪规划论文

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论文

城市景观设计中轴线的运用论文

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探讨的论文
《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探讨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探讨的论文(集锦16篇)】相关文章:

居住环境与科学关系的探讨论文2022-05-15

低成本风景园林设计探讨论文2024-01-31

三峡水利工程对气候影响的另一种探讨论文2022-10-25

营林生产管理促进林业发展探讨论文2022-12-18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景观设计探讨论文2023-04-04

生态园林建设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论文2022-08-22

探微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优化设计论文2023-06-26

林业中造林的方法与技术原则论文2022-08-29

化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与选题2023-10-30

生物教学论文发表期刊202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