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论文(共14篇)由网友“wzq1972”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论文
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论文
目前,各企业虽然都有一套较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也编制了针对各工种、各工段、各岗位较为详尽的《安全生产作业指导书》,对职工实行了较为严格的安全生产三级教育,但仍无法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有些人认为,企业虽然实行严格、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但随着安全理念的逐层传递,到达一线员工时,势必会产生衰减的情况,这是导致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重大原因之一。
笔者认为,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但人不确定、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容易给安全生产埋下各种隐患。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和把握职工的心理状态,并进行因势利导,正面干预,同时注重改善工作环境和作业条件,让职工在身心舒适的环境中保持细心、耐心和专心,非常有利于企业安全管理,具体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切实关心职工身心状况,改善工作条件和作业环境,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职工长时间疲劳作业、带病工作等。要真正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不能漠视职工的心理需要。
职工需要身心舒适的工作环境,需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各种劳动工具,需要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而不单单只是像机器人一样“照章办事”。如果职工过度工作、带病工作,则会产生疲惫、焦虑和痛苦等负面情绪,这种状态可能导致精神不集中,无法保持工作所要求的耐心、细心和专心,也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企业应该关心职工身心状态、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工具、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以达到调节职工的心理状态、预防危险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善于发现职工的各种心理压力、焦虑和痛苦,进行有效干预和疏导,鼓励职工追求工作、生活的平衡与和谐。
工作和生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要保证安全生产,就必须建立起职工工作、生活之间的平衡与和谐。鼓励职工建立正确的工作观和生活观。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论断:“疾病和意外都是我们的精神在身体战场上作战留下的证据。”心理学家认为,大部分疾病和意外都是我们的内在心理冲突在身体上的表现,大部分意外也有着“故意”的成分。据美国心理学家门林格尔在《人对抗自己》一书中的论述,生活中有些人平时很少受伤,甚至连割破手指、磕伤膝盖这样的小伤都几乎没有;而另一些人则不然,他们似乎比普通人更容易遭受各种意外和伤害。深度探究后者的心理根源,发现这部分人似乎有着“自我伤害” 的本能,他们因为工作压力、生存困境、生活失败、心理焦虑等原因而容易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无意识“自我对抗、自我伤害”的本能反应。
笔者转述以上观点,并非暗示企业各类安全事故当事人都有某种心理缺陷或心理冲突,而主要是强调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应当关注职工的心理状态,洞悉职工因为长时间工作、不满工作环境、无法胜任工作、工作过于单调等原因而产生的焦虑、痛苦、自我怨恨等情绪,并及时给予科学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帮助职工建立起希望、乐观、感恩、坚韧的心理资本和生活态度,维护好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平衡。
三、运用“21天理论”来推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心理学上有个“21天理论”,即人们连续21天从事某项活动,就会养成一种习惯;而如果连续 90天从事某项活动,这种习惯就会固化下来成为自觉意识。企业可借鉴这条理论,在某个较长时间段对职工进行密集的安全生产管理和培训教育,严格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相关要求,让安全生产信念在职工内心生根发芽,培育职工安全生产的自觉习惯和良好素养,真正起到预防及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的。
总之,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日常性、基础性工作,企业要真正重视、关心职工的安全状况,认真梳理作业流程,合理规划作业区域,充分辨识与控制潜在危险源;学会使用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安全检查分析表、安全生产作业指导书等多种安全控制工具来指导安全生产,控制及防范安全风险,彻底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同时关心职工的身心状态,及时洞察职工的心理疲惫、焦虑、痛苦等心理状态,给予科学的心理干预及疏导,最终达到以人为本、安全生产。
篇2: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类“奴性”
其实所谓奴性就是成年人的依赖性,所谓奴性认同就是和他人形成一种沉溺性依恋关系。
一,栖止
孔子的形象在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复活可以说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文化无意识事件。
从于丹的“《论语》心得”到奥运开幕式,从网络上流传甚广《孔子的秘密档案》到据说要冲击奥斯卡的大片《孔子》,“孔子”这个意象正在借助现代传媒悄悄兴起一场还魂运动。
二,知识
最后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百家讲坛”里面,好像一向只有讲者的镜头,只见讲者在讲台上口沫横飞,挥斥方遒,而听众基本上是一片静静地沉默,偶尔出现几阵配合性笑声或者一两个伸长脖子、专心投入的镜头,点缀用的。
新入行的心理治疗师大都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在咨询的时候变得如此权威,如此滔滔不绝,而这种态度正是以前他们深恶痛绝的,正是他们的老师苦口婆心一再告诫要避免的,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这种对他人话语权完全剥夺的教学模式和心理治疗方式会受欢迎,尤其是受到权力被剥夺者的欢迎,以及这些权力被剥夺者为什么有朝一日上讲台后,仍然会不由自主地把人际关系变成这种模式?
梁启超对此的总结是,“自以为奴隶根性所束缚,而复以煽后人之奴隶根性也!”
李孟潮:“最直接的答案当然是鲁迅式的——因为我们有奴性,我们有被奴役的需要。”
三,分定
其实所谓奴性就是成年人的依赖性。所谓奴性认同就是和他人形成一种沉溺性依恋关系。
中国文化的口欲期特征正是和专制权威主义并行的,而这必然会带到中国人生活的各方各面,比如说心理咨询,很多咨询师进入到咨询室的第一刻,就开始条件反射地口若悬河,脑袋不断跳跃的思维就是:“搞定!搞定?搞定!”
在中国家庭中,父亲的长期缺席以及父权在社会上和家庭中受到了双重剥夺,形成了过长的母乳哺育期、母亲的自我价值感对子女灌注和力比多对子女转移,最终形成母亲-子女的一体化结构,这个一体结构组成了家庭既是无意识也是实质层面的核心,而父亲是经常被排斥在这个母子核心外的,变成了一个仅仅为这个母子核心提供物质资料的人形电池。
篇3:从工业设计角度看设计管理论文
从工业设计角度看设计管理论文
工业设计通常被定义为: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其涉及的领域几乎涵盖了设计领域的各个方面。如今,工业设计已成为一门将工业产品加以美化与功能化的综合性学科。设计管理的融入是工业设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企业迈向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设计充满了思想、激情和创造性,而管理却相反,管理需要成熟、稳定的操作程序和理性的梳理、引导,两者存在互补性;设计需要实践来实现、验证,设计追求预期的目标,而管理是以目标对象为行动的指南,因此在行为过程和目标预期上设计与管理又存在共通性。但设计与管理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设计有核心思想价值的指引,可以是创新的头脑风暴,并有开放的思维和创造性的思想。设计管理是定义设计问题和设计目标,同时找到最匹配的设计师,然后对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协调一切资源、采用有效的沟通方式、组织监督,以及采用行之有效的控制管理工具,从而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通过战略设计以及对设计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更快更好地完成预期需要处理的事项,以求达到最佳效果。所以,设计管理应该成为工业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一、设计管理的作用
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它涵盖新产品研发和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优化2个方面。一个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不是设计师一个人的事情,尤其是在新品的研发过程中若想在市场上表现出色,它的每个环节都要渗透着设计管理这一理念,这样产品才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力。产品设计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却只是企业业务整体战略环节中的一部分,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设计也要与其它业务一样有序的进行管理。新品研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特别是潜在的需求。这些需求大都尚未有成型的产品面世,还只是停留在单一的概念构思阶段。因此,将这些产品创意进行整合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企业还应该意识到如今的市场应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产品的受众应该更广泛、更多元。
要想设计一款好的产品单靠设计师或一个设计团队是远远不够的,拥有一个好的管理系统,尤其是设计管理系统就显得格外重要。构成企业的资源有很多元素,人力资源、金融资源、信息资源等,它们给企业的管理和协调创造了可能性,是构成企业资源管理的重要因素。同样,设计也是一种无形的企业资源,它在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以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手段。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手段,好的设计才能得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就是使各种设计活动有效组织起来,将设计中有形及无形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并使之合理化,以求创造出具有竞争实力的产品面向消费市场,同时为市场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使企业更具知名度。好的设计管理应具备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刚立项的新产品应与企业的总体计划和战略目标相契合,并作为有力武器应用于公司战略规划之中;二是将企业的整体形象和理念进行广泛的宣传,使研发的新产品符合公司的整体发展方向;三是保证产品质量,使产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制造,并对外加工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进行干预、把控;四是利用一切资源,联合一切力量推进产品研发;五是对产品研发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并严格对时间、成本和质量进行把关,按照既定计划对各个环节进行把控;六是采用标准化的方式对产品进行评估,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库积累,为后续新产品研发提供有效的经验积累;七是发掘各个团队中不同人员的优势,避免沟通困难、相互推诿等现象的发生,弘扬团队协作精神。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企业很少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投入资金进行自主设计和技术创新,多是采取到市场采购样本,后期进行改造、模仿等方式进行生产。其次,很多企业仍片面地认为工业设计就是外观设计,只要做好产品外观设计就能带来收益,忽视了设计师在整个产品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时,工程研发技术人员与工业设计师缺少沟通,因为学科背景、设计方法、使用软件等诸多因素的不同,且缺少相应的沟通协调机制,使工业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缺少共同协调的渠道,导致产品的升级换代受到限制,产品销量停滞不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企业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出市场需求和潜在的市场发展方向,提升产品的研制周期,优化产品性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产品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产品的创新程度决定着产品未来能够走多远,所以企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产品设计管理及创新。此外,企业仍存在对工业设计不重视的现象,没有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层面上,而是将其视为锦上添花的附加环节。盲目追随市场要求,按照客户的意愿进行设计是目前工业设计的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对现实作出了让步,对设计理念进行调整,甚至是放弃,以求得用户的满意。这样的做法使很多有创意、有创新的设计在修改中丧失了最初的光彩,丧失了原本鲜明的个性与形象。
三、流程管理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工业设计流程是规范产品工业设计的过程,指导产品的工业设计工作,并将责任有效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制定专门的工业设计流程,同时结合设计流程和计划流程对产品研发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控,确保产品按时、保质保量交付。工业设计流程可分为:需求分析、设计调研、概念设计、外观设计、评审优化详设、结构设计、手板加工、调整、样机交付9个阶段。产品工业设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需求分析阶段。项目负责人依据产品研制任务书的要求组织工业设计师、硬件设计师、机构与结构设计师开展产品需求分析,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功能分解、分类、确认。项目负责人与用户进行沟通,了解用户需求(包括产品功能、性能、研制周期、经费预算等),并形成文档。
设计调研阶段。明确任务书中的产品结构、密封散热、防水等级、材料以及色彩使用禁忌。项目负责人在产品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需求和现有的产品组织设计师从功能特性、性能指标、环境要求等方面开展调研。工业设计师将调研后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整理,包括产品功能、操作方式、外观形态、产品色彩、人机交互、用户体验等,从而提出明确的设计规范。与此同时,机构与结构设计师根据产品的结构特性需求提出合理的结构解决方案。项目负责人根据设计师的调研结果,对资料进行汇总形成调研报告。概念设计阶段。通过头脑风暴让设计师集思广益,发散设计思维,并将设计方案绘制成设计草图及手稿。在此阶段,工业设计师需要提供多个设计方案供用户选择定案。用户针对所选方案提出修改意见,从而保证产品设计按照既定方向设计。外观设计阶段。工业设计师根据产品开发任务书和方案设计报告要求,针对用户提出的要求及讨论结果进行外观方案设计。
工业设计师依据选定的设计方案,建立产品三维模型,对方案进行细化并且渲染已建好的产品模型,使其以真实的效果展示。不仅如此,还要针对效果图和平面图阐述设计理念、设计元素、材质、加工工艺等。设计师将效果图方案分类汇总,并根据用户需求编制外观设计方案报告。评审优化详设阶段。外观设计评审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工业设计师、项目负责人、硬件设计师、机构与结构设计师、客户等人员共同参与。评审小组对工业设计师所设计的几种产品造型、结构组成、材质使用和加工工艺等进行全面评审,最后确定造型方案。如果所有方案皆不可行,则返回外观设计阶段,对原造型方案进行修改或重新设计。评审后形成评审意见表,包括评审结论和后续相关修改事项。通过三维建模、人机工程学分析以及生产加工工艺可行性的确定,将产品外观最终加以确定。结构设计阶段。机构与结构设计师根据总体设计要求和工业设计师所提供的外观模型、丝印文件以及表面工艺说明开展结构设计工作,对产品结构进行工程化设计。手板加工阶段。机构与结构设计师、工业设计师负责手板加工跟产工作,协助外协生产单位解决技术问题,负责修改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机构与结构设计师负责配装阶段的技术协助工作;协助检验人员、装配人员完成配装,并与专业工艺师一同协助检验人员分析配装关键点、装配顺序。调整优化阶段。项目负责人组织工业设计师、机构与结构设计师开展手板产品检查,对手板是否满足设计需求进行检验。如果产品合格,进行样机交付工作;如果产品存在缺陷,未能达到设计要求,则需返回加工阶段。样机交付阶段。硬件设计师、机构与结构设计师和工业设计师对样机进行检验,将满足产品设计要求的进行交付。
四、设计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工业设计是一个好的产品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需要有出色的设计管理作为支撑。设计管理作为企业设计资源的重要环节,是检验产品是否出色的前提,也是决定一个企业的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企业要想做出优异的产品,靠的不是单纯的管理,也不是单纯的设计,而是需要设计和管理的相互协调和统一才能实现。通过有效的管理,使工业设计的各种资源和企业发展目标得到有效融合,同时也确保企业获得有效的利润并与自身的目标相契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企业也面临着来自世界范围的强有力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在产品价格、质量和功能都类似的情况下,工业设计已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的决定因素。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工业设计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无疑是一个严重的隐患。未来,随着工业设计的快速发展,设计管理覆盖的领域也将扩大,企业在设计时要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融入设计管理理念及科学的管理流程,将目标资源转化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价值最大化的创新型资源,这样产品才会走在行业的尖端。
篇4: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论文
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论文
一、前言
在对有关柔道的文献整理中发现,对于这个项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损伤、开展现状、运动员的选材、赛前训练等几个方面。很少有文章对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指导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即不同类型的运动员(场独立/场依存)应得到不同的信息反馈(内部反馈/外部反馈)与指导,本文以此为突破口,进行相关探究。
二、测试对象
测试对象为苏州市振吴中学柔道运动员共21人,在测试过程中1人数据无效;其中二级运动员2人,一级运动员1人。
三、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一)使用棒框仪获取女子柔道运动员目标人群在场独立性、场依存性方面的具体信息, 误差以2度为中心,大于2度倾向于场依存性,小于2度倾向于场独立性。
(二)使用动觉方位辨别仪获取女子柔道运动员在有结果反馈和无结果反馈条件下的操作成绩及其变化。
四、女子柔道运动员数据整理与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无结果反馈条件本体感觉误差逐渐变小,本体感觉逐渐变好;在有结果反馈条件下本体感觉受年龄影响较小相对稳定;场独立性认知方式的形成在14岁(见图1)。在无结果反馈条件下本体感觉的误差随着训练年限的增长而逐渐缩小,本体感觉逐渐变好;在有结果反馈条件下本体感觉受训练年限的影响较小,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场独立性较强受训练年限的影响较小(见图2)。有级运动员在有结果反馈与无结果反馈条件下的本体感觉、场独立性均要优于无级别运动员(见图3);女子柔道运动员在有结果反馈与无结果反馈下本体感觉p=0.00,有显著性差异。
五、建议
(一)教练员对于运动水平较低的女子柔道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需要给予更多的有结果条件下的信息提示和指导。
(二)提高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科研能力,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与训练机制。
(三)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信息的反馈是提高运动技能和运动成绩的重要环节,教练员和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运动员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有效的信息反馈方式。
篇5:心理学角度看幼儿教育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幼儿的培养教育进行了探讨:一、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二、幼儿的语言沟通及心理健康发展;三、对幼儿在当下中国社会所需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教育 情感沟通
心理是人类与其它物种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
幼儿只有对心理有所理解才能较好地理解日常事件。
幼儿心理理论的研究是当代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和重要内容,是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心理理论的获得也会促进幼儿的同伴互动和人际交往,进而为其社会化奠定基础,作为一个带班老师,我是在如下三个方面对幼儿进行教育的。
一、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在目前处于和谐安稳的社会条件下,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这就导致了目前幼儿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生活技能差,从而在未来面对的生活、就业、家庭等方面时都会产生困难。
这点可以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发现。
我在带小班时,大部分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甚至不会吃饭。
这就明显体现出幼儿生活技能差,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而行为活动,又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长期如此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幼儿错误的价值观及认知体系。
我作为一个带班老师曾经尝试手把手的教他们穿衣吃饭,但发现这种方法的效果微乎其微。
随后我发现幼儿在认知事物过程中,是从联想想象以及内心的兴趣来选择性的认知事物,从而导致了幼儿对事物认知的不定性。
在后来的教育实践中,我通过教学的三大环节,以兴趣发展为主题设计教学,通过具体有趣的儿歌抓住幼儿新奇的心理为载体,最后经过图解教会了他们自己穿衣服吃饭,成功培养了幼儿独立自主的生活基本能力。
二、幼儿的语言沟通及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
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时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这时候老师对幼儿的影响深刻地和长远的,老师的几句表扬的话,一个眼神,或者是时常做的动作都会对孩子内心中产生强烈的触动,对孩子的性格及心理的发展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对待孩子时,我们要向孩子父母一样耐心,全面的照顾孩子。
在我带班的办理曾经有一个小孩叫做洋洋,整天不听我的指挥,我慢慢观察发现他每天衣服都是脏兮兮的,指甲中间也全是泥巴,于是我就叫他过来询问他为什么不听老师话,“勤洗手,后吃饭”,但是在和他的交流中我发现,他说话总是吞吞吐吐,并且发现他与别的小朋友的交往中,总是不善说话。
后来与其家长的交流中,了解到了,这名孩子的家庭是单身家庭,从小缺少母爱,导致了其在日常交往中对陌生人的排斥,甚至自闭。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如古人所说的因材施教,把握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适时与幼儿进行关于心理状态的谈论,鼓励幼儿大胆讲话,鼓励幼儿多与人交流。
在家庭中,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开展亲子阅读。
后来的带班中我积极改善方法,利用做游戏等互动活动营造了孩子平常语言交流的环境,成功使孩子们敢于交流,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养成了勤思考、勤动手的好习惯。
在孩子做对时积极表扬孩子,在做错时不要盲目批评孩子,而是要主动引导是孩子明白这么做为什么不好。
三、对幼儿在当下中国社会所需品质的培养
经过多年的带班经历,我觉得在当下人文关照下的中国社会,幼儿所需要的教育应为以下二点:
(一)培养孩子个性及创新能力
把握适当的挫折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好处,而对挫折的正确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
从而在孩子不断的磨练中培养孩子的个性,而且在不断磨练中,孩子也会积极动脑去解决问题,而每个孩子先打个方法都不尽相同,这又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及创新的`能力。
例如我曾经在带班中上手工课,当孩子们玩橡皮泥时,我有意提出几个简单的答案不唯一的谜语,然后让孩子去猜,并且想办法动手用橡皮泥去捏与之相应的东西,比比谁的更快。
这样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对动手的兴趣,及对知识的渴望。
并在实践中养成了个性,创新式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明确理想勇于奋斗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优越,缺少了对理想的渴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而假装游戏是我在不断实践中结合幼儿心理所采取的教育办法。
假装游戏是影响儿童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有助于儿童理解心理和现实的区别。
在后来我就把孩子们所喜爱的正义的卡通人物列举出来,并一一阐述它们的理想及勇气,然后同孩子们一起游戏,让他们亲自感受到它们所喜爱卡通人物的品质,从而在他们幼小的心中埋下理想及勇于奋斗的精神种子,从游戏中体会快乐,从快乐中领悟本质,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出适应当下中国社会的幼儿所应当具备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学》
篇6:从培训角度看安全生产
从培训角度看安全生产
摘要:从安全教育培训的角度来讲,造成员工安全观念淡薄、自律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不强的'较大原因是安全培训工作没有管到位.怎样的安全培训更能深入人心,达到长久的效果?怎样才能让安全理念触及心灵,深植脑中呢?本文就如何将安全培训的过程抓实、抓严,即理念教育、学习认真、考试严格、内容丰富、技术过硬、文化约束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作 者:吕爱华 刘锐 作者单位:山东电力一公司,山东,济南,250100 期 刊:中国电力教育 Journal: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 “”(z1) 分类号:X9 关键词:培训 安全 保障篇7:从成本角度看诚信论文
从成本角度看诚信论文
日前,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公司宣布,由于汽车前灯转换系统存在瑕疵,公司将在全球召回127万辆汽车,此次召回是此公司最大的一次召回案。这也会在公司诚信史上书下重要一笔。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可以说交易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一项交易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人们预期的收益是否大于他们的成本。这成本不仅体现在显形成本上,如原材料的价格、工资等,还体现在隐性的交易成本上,即如何保证交易的货真价实。
要保证交易的货真价实,我们可以采取诸多手段,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内控与外控。内控就是自律,双方靠诚信来达成默契,如同自己与自己交易一样放心,这样就将外在的交易成本内化了,消除了,从而将整个交易的有害“摩擦”降到最低,大大提高交易的速度,从而提高我们每个人的福利。外控就是将交易交于第三方监督控制,如公正处,国家监督部门等,这显然会增加总的社会控制成本,其最终仍然要加于每个交易者身上。
如果在交易的每一个环节上增加一点点的成本,那么,整个社会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就是是交易便利的社会,也是诚信度最高的社会。诚信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去维护,德国公民以诚信著称,德国人乘坐公共交通车辆是无人检票的。任何一个地铁站,若干公共汽车、电车站上都设有自动售票机,如何购票、购什么样的车票,都解释得明明白白。购得车票后,出入口旁设有一个检票机,把车票塞进去,“喀哒”一声就打上了你开始使用这张车票的日期、时间以及购票地点等数据。完成了自觉购票、自觉检票的程序,当然就可以坦然地上车下车,自始至终既无人虎视眈眈地监视你,也没有诸如铁栅栏之类的设备阻挡你,从入口到站台一路畅通无阻。据说这种不检票的制度已经实行几十年了。试想,在城市地铁站的入口处,如果不当地增加一个验票员,不但会降低人流的速度,而且会增加验票员的工资和福利成本。如果错误地配备了许多验票员,不但要增加管理人员的工资,而且还要增加验票员工资与福利发放人员的工资。这样一来,城市地铁票的价格就必然要上涨。又如,如果将无人售票公共汽车改为有人卖票,不但会增加公交系统的支出,而且还会给市民增添麻烦。如果能够减少甚至彻底取消地铁的验票制度,如果能够实行公共交通的自动售票服务,不但可以节约市民的时间,而且还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所以,诚信是一笔财富,一笔通过降低社会交易成本而增加的巨额财富。
对于企业来说,诚信的价值就更大了。企业既是社会的经济细胞,也是21世纪社会之核心,更是诸生产力的一个综合载体。企业发展离不开资本,而诚信就是重要的资本之一。一个人借钱及时归还,就能再借到钱;一个企业按期还贷,就能再贷到款;一个公司出售的商品货真价实,就不会丧失市场分额。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产,而诚信就是最重要的资产。企业的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商誉、商标和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们之所以有较高价值,除了其本身的特点和产品的品质外,其基础也是信用。一个不诚信的企业,不管它的技术力量多雄厚、成本多高、广告力度有多大,也是不可能创出好的信誉和品牌的',当然也就不可能发展壮大。诚信是一种重要资源,诚信多助,不诚寡助,诚信是企业永远可靠的资本,是企业最有生命力的无形资产。所以维护诚信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可谓是不惜代价的。日前,日本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公司宣布,由于汽车前灯转换系统存在瑕疵,公司将在全球召回127万辆汽车,此次召回是此公司最大的一次召回案。试想,一个把质量看得如此之重的企业,一个把用户当成上帝的企业,有什么理由不是一个一流的企业。
实践证明,诚信这个资源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并且对其它诸生产要素具有普遍的制约力,对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诚信就像每个人、每个地区、每个企业头上贴着的一个标志,是社会交易中的润滑剂。诚信能润滑、开拓市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如果市场缺乏诚信,则会增加社会交易成本,结果不仅会影响社会投资和企业间的正常经营活动,而且破坏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篇8: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语言输出过程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语言输出过程
长久以来, 我们都是从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去理解、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各种问题,语言学研究成果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受其影响,语言结构知识(即语法知识)被认为是二语学习过程(包括听、说、读、写)中最基本的环节.但近年来,一些人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发现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无论是本族语者还是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大脑语言加工机制都更多地依赖于词汇化的句项而不是语法规则知识.本文是在作者设计执行的一个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英语故事复述过程,以了解在我国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中,语言结构知识起多大的作用,习惯表达起多大的作用,语言加工机制是基于语法规则还是基于对固定用词格式的记忆.
作 者:王改燕 Wang Gaiyan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学院,英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刊 名:外语教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年,卷(期): 26(2) 分类号:H030 关键词:语言加工机制 语法规则 词汇记忆篇9: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复译的必然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复译的必然
近年来外国文学名著的复译越来越多,科学名著也有复译增多的趋势.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复译的`产生和繁荣是必然存在的客观事实.认知结构及其相关理论为复译的必然提供心理学解释.认知结构的有限性、动态性和多元性决定了复译产生和繁荣的必然.
作 者:向荣 XIANG Rong 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北,武汉,430073 刊 名: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 20(11) 分类号:H259 关键词:复译 认知结构 必然篇10:浅析从电力系统运行角度看需求侧管理论文
浅析从电力系统运行角度看需求侧管理论文
论文摘要:论述需求侧管理作为电力系统中一种常规运行手段的可能性和要求。首先讨论了DSM用作电力系统运行备用、事故备用以及经济运行的技术要求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力系统运行角度对DSM的评价标准。结论表明DSM要作为常规的系统运行手段,还存在经济、技术和机制上的一些障碍,需要认真解决。
论文关键词:系统运行 系统备用 事故备用 需求侧管理
需求侧管理(DSM)从系统运行角度看,可作为通过计划、监视、控制用户的用电,使得用户改变其用电模式和用电水平的管理和控制过程。主要可分为间接的用户侧管理和直接的用户侧管理两大类。间接用户侧管理,主要是指通过经济、技术和法律等手段来推动节能节电工作,从而间接地减少用户侧电力和电能的需求和消耗。直接用户侧管理是指各种直接对用户实施的负荷管理措施,如直接负荷控制、可中断负荷和其他负荷管理措施。
一、需求侧管理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
从运行角度讲,需求侧管理的某些手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电网运行的手段,如作为系统备用、作为错峰/避峰、作为系统紧急减负荷等。这些不同的应用对DSM的要求是不同的,下面分别讨论。
(一)DSM作为系统备用
1、作为系统响应性备用
一般来说电力系统的负荷波动可以分为几类,其中一类是波动周期在秒级的随机波动。常规情况下,这类波动主要由发电侧的一次调频功能来平衡。如果想通过对负荷侧的即时调节来平衡,DSM的响应时间必须与发电机一次调频系统的响应时间相当。由于现实中很难有这样可以迅速调节的负荷,DSM目前不大可能在系统运行中作为响应性备用。
2、作为系统运行备用
为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一般来说,系统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有超过当前负荷的运行备用容量,备用容量的大小与系统的负荷水平和装机状况有关。旋转备用的响应时间应在10min以内,因此只有那些在调度员控制(或调度)下,在10min以内就可以达到负荷控制目标的DSM才可以作为运行备用。
(二)DSM作为事故备用
电力系统是一个各环节紧密关联的复杂系统,各种不可预测的紧急状况经常发生,主要有:(1)系统突然失去部分发电出力时的发电容量短缺;(2)输配电设备故障造成局部输变电容量不足和过载;(3)无功或电压不足;(4)互联系统中需要对外事故支援。
在发生以上紧急情况下,运行部门除了采用调整剩余机组出力和电网接线方式的常规措施外,还可考虑通过DSM来削减本系统内有功/无功出力来迅速缓解紧急状况。如果采用DSM作为系统事故备用的手段,就必须要考虑和解决有关的经济、技术问题:
1、与一定数量的用户签定“可中断合同”,确定可中断电价。
2、启动DSM用于缓减紧急状况的先后顺序问题(要与购买事故备用相比较)。
3、预测DSM实际可能达到控/限负荷的大小和比例。
4、启动所需要的时间(必须是瞬时或几分钟内可控的)。
5、确定用于事故支援的对象、容量及条件。
(三)作为削峰、错峰手段
DSM作为经济性削峰/错峰措施时,由于其使用时机和时段的不同,经济效益也是不同的。主要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压减年度或季节性高峰负荷水平,从而推迟或削减新的投资(发电或输配电。
2、压减周或日高峰负荷从而避免使用或采购高价电。
3、调整日负荷曲线的形状,以适应受约束的'可调容量。
削峰、错峰手段不但可使电网和发电公司获得明显效益,用户也可以避开高峰时用电从而避免高峰电价的支出。有研究报告表明,在美国需求侧管理项目的平均移峰成本约为30美元/KW,而其发电的投资成本高达500美元/KW以上。但在实际运行中,要将DSM用于削峰/错峰也必须事先明确或解决以下问题:
(1)如果DSM是通过合同的形式确定的,必须先确定合同的主体,即明确谁和用户签定合同。
(2)什么情况下(经济指标)运行部门可以启动DSM来执行削峰、错峰。
(3)如何保证运行部门得到准确和足够的DSM可执行削峰、错峰信息。
(4)事后的检查、验证及分析。
二、从系统运行角度评价DSM的主要标准
从电力系统运行角度来评价DSM和从经济角度的评价标准是不同的。概括起来讲,需要从以下方面来考察DSM的作用。
(一)可控性。当DSM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应用时,运行人员可以对DSM直接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且一般要求被控用户不能覆盖DSM的指令以确保可控。
(二)可用性。指随时投入使用的能力。如果将DSM作为电力系统运行的一个常用手段,必须保证DSM随时可用,并保证具备一定数量的可控负荷。
(三)可监视性。指运行人员可直接监视参与DSM的负荷的实际情况。
(四)即时性。即时性指标主要包括2个意思:1、启动DSM是否要提前通知;2、提前多少时间。现实情况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因提前通知时间不同,经济损失也是不同的,某些企业在遭受无防备的断电时损失巨大。一般可分为“瞬时停电”、“提前30min通知停电”、提前30min通知停电”等,这些不同的时间要求可以对应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不同措施。
(五)敏感性。主要指DSM管理下的负荷对社会环境(如日期、经济周期等)和自然环境(气候、温度等)的敏感程度。从运行角度来讲希望越平稳越好。
(六)灵活性。用于衡量使用DSM时的受限制程度。如可用次数是否限制(每日、周、月、年的总次数);每次启动DSM后的可持续时间是否有限制及每次动用DSM前是否需要专门批准等。
(七)调节容量和调节速率。指DSM可调节(可控)的负荷量和从启动DSM至达到负荷控制目标需要的时间。
三、将DSM作为系统运行常规手段所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缺乏开展DSM的有效机制
在目前的电费计算机制下,供电公司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从事DSM方面的投资和项目,以促进用户节约用电和提高能源效率。因为供电公司的收入与售电量直接相关,售电量越多,收入越高。而DSM一般在减少用户高峰负荷的同时,也往往会促使用户节约用电,提高效率,从而减少供电公司的收入。
对电力用户而言,在目前的电价机制下,也缺少参与DSM项目特别是对电力系统运行最有意义的“可中断供电”项目的积极性。目前推出的峰谷电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用户将部分负荷“移峰填谷”,但由于缺乏“可中断电价”机制,用户很难接受将其置于电力运行部门直接控制的DSM系统之内。
(二)没有合适的DSM资金来源和成本回收机制
即使我国电力行业在经过大规模的重组和厂网分开改革后,仍然没有形成输配电的电价机制,对于供电公司而言,有效的DSM系统资金来源及合理的成本回收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为推动DSM,必须建立某种投资收益机制,使投资成本通过某种形式(如电价附加的形式)回收并获得必要利润。
(三)技术上的困难
由以上讨论可知,要使DSM作为电力系统一种常用的运行手段,被DSM控制的负荷必须满足一定的技术特性,并达到必要的技术标准。而目前我国已经建立的DSM系统在技术上并不能完全满足以上各项标准。
参考文献:
[1]McKinsey&Company.TheBenefitsofDemandSideManagementandDynamicPricingPrograms
[2]EnergyInformationAdministration.U.S.ElectricUtilityDemandSideManagement.1994.
篇11:从建构主义角度看英语学习管理
从建构主义角度看英语学习管理
英语学习管理是对学生学习英语过程的监控.现代英语教育的立足点是关注学生的'学.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生不会很好地学英语,英语教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又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和差生群体扩大.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哲学,它对英语学习管理有非常有价值的指导意义.
作 者:张毓彪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刊 名: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OTA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8(1)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学习管理 建构主义 英语教学篇12: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的含义
“企业”二字,一直都有很多种解释,但也一直都没有定论,从经济学的角度,都把企业当做一种盈利组织来解释,这也没有错,但显然有点过于抽象过于笼统。现在,姚绍龙老师尝试从管理的角度做个解释。
在现代汉语中,“企”本是“期盼”之意。但是,要用管理语言来描述的话,这种期盼,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一种“目标或战略”。企的意思就是指:“任何人都必须有自己的目标,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的标准,任何组织都要有自己的战略定位”。只有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否则人一定走不远,事也很难去做好。
在古汉语中,“企”还有“踮脚”之意,即“踮起脚尖”看东西。但众所周知,踮起脚尖时人会很累,感觉不踏实。所以,老子就有“企者不立”之说,其意思是“踮脚而立”的人难以久站。用管理的语言来解释就有三重意思:不踏实工作的人难以立足、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还不能远行,同样,企业的战略目标也不能定的太高,否则就难以达成。
从字型上看,
“企”可分为“人”和“止”,也即“人需要前进但也要学会止步”。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这里边也有两重意思:企业无人则止,没有人就没有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但是,人或事也要知道“适可而止”——该放弃的人或事一定要放弃,要聚焦自己的核心优势和核心员工,要锁定自己的目标,专注于自己的战略,才能成就自己的团队。
相对而言,“业”字在词典上有10多20种乱七八糟的解释,很是复杂。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业”指的就是事业或者过程。但从字形上看,“业”必须立足在坚实的基础上,必须不停进步、积极向上,过程必须公开明朗,否则,都将难成“大业”。
“企业”二字合在一起,就是一种“正在努力实施的事业”。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要达成这种事业,做企业的人就必须树立并聚焦自己的目标和战略,必须重视并不断开发自己的人力资源;更需要制定自己内部人、事、物的最基本标准,需要重视并规范实施目标的所有过程,当然,还需要不断的持续的努力。
很多人认为只要有钱有项目注册了就是企业,只要有经营场地就是企业,这是一种错误。综上所述,只有同时具备清晰的目标战略、优势的人力资源、科学的制度流程,并且管理规范的组织才是企业,否则,最多只能称为工厂或者作坊。从管理的角度看,中国真正的企业还不多,很多号称企业的企业其实都还只是作坊或者最多是工厂,而工厂却不一定是企业。
篇13:从管理学角度看内部控制论文
从管理学角度看内部控制论文
【摘要】本文从管理学基础理论角度分析内部控制,分别阐述了内部控制定义和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内部控制中人的因素、内部控制与我国的文化结合、并结合我国公司治理问题、最后提出优质的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条件。
【关键词】内部控制 管理理论 公司治理 企业文化 重视人
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前身)发布了《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首次使用了“内部控制”这个名称。此时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侧重于内部牵引,内部牵引在会计制度中的应用从而有利于财务报表的可靠性评测。
1972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进行了改进,以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来综合表述内部控制的概念。
1988年AICPA发布SAS NO.55中用内部控制结构取代之前的“制度二分法”定义。我们目前大多数学者定义的概念COSO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美国COSO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以及其他员工影响实施的,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本人无意于讨论内部控制的明确定义,但从管理学理论看待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仅仅是实现某种目标的一个工具或者说是一种机制、一种策略甚至是一项明确的政策。当然这个工具是动态性的,会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的。
一、内部控制的管理定位
从成熟期的内部控制理论来看,学术界受到COSO和SOX法案的影响最大,几乎是每个研究内部控制的学者必须提及到的内容。但是无论是COSO还是SOX都仅仅是在一系列财务欺诈案件之后,相关部门所做出来的合理的反应而已。COSO报告和SOX法案仅仅是这一系列案件后果中的一小部分成果,从公司制的发展历史上来看,财务造假与反财务虚假报告就从未停止过,内部控制仅仅是他们两派斗争之后的副产品而已。
内部控制作为世界任何国家审计部门或者相关财务政策管理部门密切关注的焦点,从本质上来看仅仅反应了两个方面内容:(1)对于受托责任的监控,公司所有者要求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不希望管理者有太大的冒险行为,更不希望看到虚假的受托报告。
(2)决策有用,无论是“安然”“世通”还是“银广夏”等公司的失败,最终买单的都是投资者,内部控制有利于保证投资者的权益。而本人认为,公司造假事件带来更大的作用就是投资者的不断理性,以及对于未来投资的慎重和风险意识的加强。
内部控制仅仅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的工具,其服务于企业的总体目标,而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壮大是一个过程,我们不应该过分夸大他的作用。在我看来,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其发展状况,资本的保值增值能力,若一个企业没有发展壮大的潜力,何谈其内部控制的优劣呢?有关统计我国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有2.7年,这种情况下我们关注的或许应该是如何让我们的企业活得长一点。
二、管理学基础理论与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理论相对于管理学理论,仅仅作为管理学理论的一个微小的补充。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基石,,我们的管理理论无不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基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的生存要求企业必须合法,其中当然包括规范其资本市场行为的法案(SOX),发展就要求企业不断的资本增值,有盈利。内部控制作为管理工具,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形的。
我国学者比较推崇孔茨的管理过程学,管理是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事、控制等职能来协调组织资源,优质高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用管理学相关理论解释内部控制。
(1)控制论看内部控制,控制论是研究如何利用控制器,通过信息的变换与反馈作用,使系统能自动按照人们预定的程序运行,最终达到最优目标的学问。内部控制就是以控制论为基础,分析研究具体过程,对各个管理环节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具体来说,任何组织的运行,都必须有激励与约束机制,然而控制似乎侧重于约束,但是只有有了约束才有激励,同样有了激励也就必须有约束有控制。控制客体的行为就会产生动机,动机形成行为,而任何行为都会体现激励与约束。行为的合理产生激励,行为的不合理产生约束,此为控制的两个方面。
(2)从系统论来看内部控制,任何控制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而整个管理可以看做一个系统。内部控制作为系统自身不断循环和提升的必要机能,类似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如市场行为失效,财务造假案例之后的内部控制可以看为系统的正常机制。
如大病之人,病愈后其免疫力自然提高,下次不会害怕同一病毒的侵犯。我国学者宋良荣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为现代意义上的内部控制是在长期的经营实践过程中,随着组织(单位)对内加强管理和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渐发展起的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其中凝聚了世界上古往今来的管理思想和实践经验。此定义就强调了现代企业系统中内部控制的自我调节作用。
(3)从权变理论来看内部控制。权变理论认为没有什么事一成不变的,管理也是一样,没有任何一个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方法。管理方法必须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如早期阶段内部控制主要集中在内部牵引,之后伴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出现了制度二分法,之后伴随资本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内部控制结构论,再之后由于管理工具的日益现代化和一系列新现象的发生促使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理论的发展。从权变理论看,内部控制必须根据各种新情况,不断的调整和完善。由于社会、经济、管理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的职能也随着变化,从而引导内部控制理论的演化。
三、内部控制中的“人”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管理中应该对人有正确的认识,而对人的正确认识与一定得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内部控制中的一和实施也同样离不开人的因素,对于人的认识不同我们的内部控制理论也会有差异,对于人的认识可以看做是控制环境要素也可以看作为控制对象要素。
管理理论中首先对人进行人性假设,并且根据假设设定管理理论。对于人的认识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麦格雷戈提出了“X”“Y”两种相反的假设:一种是消极的X理论;另一种是积极的Y理论。西蒙的《控制》一书中指出,若没有监督和激励措施,将会有70%的人会逃避责任,因此必须进行控制。许多管理学者认为,在没有监督措施和惩罚措施的情况下,关注自我利益的人会怠工和逃避责任。心理学家和行为管理学派更关注人的情感、激励、自我实现和个人及集体的行为。西蒙认为:有效的控制既不能抑制创新,又要确保员工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并且基于此设置控制机制。本人认为,从管理学两大人性假设的角度回顾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在内部控制产生的早期,主要通过授权审批、职责分离、资产接触控制、核对记录等强制约束手段达到防止差错和舞弊的目的,其基于的人性假设是X理论的人性消极理论。随着管理理论和内部控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逐渐认识到人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和主导力量,内部控制中必须以人为核心。这也符合超Y理论对于人的认识,人的动机与需求的多样性和权变性,就要求我们的控制理论也有一定的弹性,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正如COSO报告中对于控制环境与控制对象中增加了对于人的`能力和行为的评估,SOX法案可看做是对于上市公司控制机制和关键管理者行为和责任的控制。
对于企业中“领导”的认识也经历了领导性格理论、行为方式理论、现代理论和新理论的阶段。目前我们的内部控制理论符合现代理论对于领导的认识,对于管理高层的控制不仅考虑领导主体、客体,还考虑到了环境因素。也就是说我们的内部控制理论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及对控制的监督,其中很重要的是对于各个岗位中人的能力的评估与自我认识的评估。
四、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
我们目前的内部控制理论受西方相关理论的影响很大,有的方面几乎是照搬。但是,本人认为由于各国历史和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内部控制的引进能够解决我国的一些问题,但长远来看必须建立适合我国特殊经济情况和传统文化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如SOX法案对于公司管理层的责任描述及对于公司内部控制的要求,是基于美国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和较为理性的投资者。我国1314号审计准则中也几乎全面性的引进了SOX法案404号和302号得规定,然而我国企业在内部治理和法律环境等方面都与美国企业有很大的差别,本人认为在执行效果上会有差异。
中国人口众多,有50的历史文化,其传统思想和人们的处事方式会和仅有200多年历史的移民性国家美国的文化基础有很大的差异。我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儒家、墨家、法家等学派,我国的企业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影响。儒家、道家崇尚仁政,其认为人性本善,主张德治,强调伦理道德的作用,认为人在合理的条件下会有自律意识,把社会看成一个整体,要求全力阶层权衡各个阶层的利益。法家认为人性本恶,好利的本性使人无法做到自律,认为道德伦理不能约束人的行为,必须用严密的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显然,这两种学说的出发点和依据几乎是相反的,法家的思想和儒家的思想类似于西方的X与Y理论。根据法家思想,内部控制必须建立刚性的制度;根据儒家思想,内部控制应该以柔性管理为基础。本人认为,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必须与企业所处环境的文化结合起来。用控制性制度与软性的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激发员工的自律行为,容易实现和必须的控制问题采用制度约束,更高层次的需要用文化引导,现实中一味的规范性内部控制制度往往难以发挥理想的效果,需要企业文化的柔性引导。另外,从中国文化历史来看,始终是儒家文化占据主流,本身就说明了柔性管理问题。因此,在我国这种大的文化背景下,过于刚性、管束的应该得到改善,可以构筑由“控制制度+企业文化”两大要素相互补充的内控体制。
五、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COSO内部控制理论建立在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基础上,而我国的公司自理模式是属于大陆模式,英美公司治理模式与大陆治理模式差别较大,英美模式以股权之上为原则,股权高度分散,资本市场发达外部约束力强。而我国的治理模式类似于日德的大陆模式,法人持股比例大,股权集中股票流动性差,资本市场不够发达外部监督能力差,依赖政府管理职能。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公司治理存在问题较多。如股权结构的不合理,“授权投资人”的制度缺陷、股东大会流于形式、董事会不规范、监督机制薄弱、老三会与新三会、代理人缺位(经营者的选拔问题)、管理权责激励与约束制度的等等问题,尤其是国有改制股份公司有其形无其实的现代治理机制问题。
一般认为,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公司治理解决各个所有者与管理者,管理者内部之间的权责利的划分问题,而内部控制本身并不约束最高管理者当局本身。公司治理解决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关系,而内部控制仅仅是企业运作过程中的管理工具,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有人认为现实中,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相互促进的,但是本人认为好的内部控制必须以好的公司治理为基础,基础问题不解决难谈内部控制优劣。
六、结论
只有合理的内部控制定位,在适当的企业发展阶段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在良好的公司治理基础上,结合特殊的企业文化,内部控制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通过以上粗浅论述,本人总结如下:(1)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目标的管理工具。
(2)明确内部控制在管理中的定位,不能夸大其作用。
(3)内部控制理论以管理理论为基础。
(4)内部控制中以“人”为核心
(5)我国内部控制应该重视文化的作用。
(6)只有根本上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才能达到理想的内部控制效果。
篇14:从心理学的角度品味图书馆营销论文
从心理学的角度品味图书馆营销论文
1.图书馆营销概念提出的背景分析
1.1理论概念延伸至图书馆
市场营销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将其定义为:“市场营销是(个人或组织)对思想、产品和服务的构思、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计划和执行过程,以创造达到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⑴。”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非营利组织战略营销》一书,从此“市场营销”的概念进人了非营利领域,该概念也延伸至图书馆。对于图书馆而言,营销是双向的,一方面,了解用户进而满足已有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让用户充分了解图书馆,开发潜在用户。图书馆营销不仅是一种宣传行为,更是一种促进图书馆与用户相互了解的行为。这种行为既包括与读者沟通,也包括在营销过程中的具体活动,通过营销活动分析用户的真实需求并将需求分析结果传递给图书馆,而图书馆则将资源与服务信息传递给相应的用户。图书馆营销强化图书馆与用户的合作,促进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
1.2图书馆面临挑战危机
随着互联网的急剧发展,图书馆对于信息需求者来说已经不是信息检索的第一站,也不是唯一的一站。2005年美国OCLC的《College Students’per?ceptionsof Libraries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报告表明:89%的大学生选择搜索引擎作为他们电子信息检索的开始,而只有2%的大学生选择图书馆网站。多数大学生置身于高校中,置身于图书馆周围,但对图书馆缺乏热度,而对一般公众而言,这一比例更少。可见,传统图书馆的知识垄断时代已经过去,图书馆正在失去其作为主要信息服务提供商的地位。面临着网络知识的冲击和信息服务机构的竞争,图书馆也不得不接受挑战。
2.图书馆的营销策略一从心理学的角度品味图书馆品牌营销
面对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挑战,图书馆有勇气、有方法、有策略地接受挑战,营销就是接受挑战的有力保障。但就图书馆而言,营销的概念毕竟不同于企业的营销理论。图书馆营销概念强调使用者的需求,以迅速有效的渠道向读者传递所需资料、信息服务等。同时,使读者认识和了解图书馆,进而喜欢利用图书馆w。所以在图书馆实施营销策略之前,应该对自身条件有清晰的认识,准确把握自身的优缺点,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克服不足。笔者认为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整体氛围、辛勤工作的馆员等,甚至是图书馆的一桌一椅,图书馆员的一言一笑都是图书馆的品牌。坚持品牌营销,从读者的心理感受出发,树立图书馆独有的品牌,品味图书馆无尽的魅力。
2.1纸质文献,从心理感觉谈起
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了获取知识更为广阔的平台,但其冲击的仅仅是部分知识、部分群体,绝不是全部,图书馆立足之本是读者更是资源,尤其是纸质资源。从心理感觉来说,纸质资源是任何其他资源载体形式所不能比拟的。曾经用爱不释手形容读者对一本书的喜爱,现在,取而代之是iPad、3G、4G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等。
管理心理学中感觉被解释为: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W。感觉由物体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按照刺激来源于身体的内部还是外部,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其中外部感觉是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嗔觉、味觉和皮肤感觉W,这些感觉分别对应着人的五官:眼、耳、鼻、舌、身。阅读,让这些感觉器官得到了充分的感受。
如今,电子资源形式丰富,有视频、音频、动画、有声阅读等,电子阅读器阅读有字体、颜色、翻页动作等内容的设置,但笔者认为,正因为可变因素太多,干扰了阅读的专注度,降低了理解力。笔者将电子器的阅读称之为娱乐性阅读;而将传统的纸质阅读称之为用心地感受。在图书馆的阅读,更多的是默读,也正是用心的欣赏与感知、沉浸与思考,是真正视觉的盛宴、心的享受;听觉,图书馆内张贴“禁止大声喧哗”“保持安静”等温馨提示语,此时若你静静地听,像置身于书海,有一种翻书的沙沙作响声,夹杂着轻轻的脚步声,像大海的声音,这是图书馆留给听觉最美妙的享受;嗔觉,是对纸质图书的一种特有的解读,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气味,或许是墨香,或许是纸香,不同的人感知的结果不一样;味觉,在图书馆静静地读书,沉醉于其中,回味书中内容,如醉如痴、废寝忘食、乐以忘忧,这是书带给我们的精神食粮;触觉,有着更为神奇而崇高的作用,是启迪人们心灵的窗口。在图书馆里,手里拿着书,翻阅每一页纸,每一次翻阅都是一种进步,深深地增加了人对书的喜爱。对书爱不释手的感觉,不仅仅是对书中内容的眷恋,也是对纸质书特有的温度、味道的感情的表达。这种曼妙的感觉是图书馆特有的,弥漫在图书馆的每一个角度,像一种魔力吸引着每一位认真读书学习的读者。
2.2环境氛围,从心理知觉浅析
感觉和知觉是人的心理过程中认识事物的两个阶段,每个人都是靠感觉和知觉来了解周围的世界。知觉同感觉一样,也是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所不同的是,知觉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通过感觉,我们只知道事物的个别属性,通过知觉,才对事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7]。所以,应该充分利用知觉在人们心理的作用,加大对图书馆的整体认知与理解,进一步建立图书馆所特有的品牌营销。
图书馆与其他环境不同的是图书馆特有的氛围。如果说图书馆提供的资源构成了学习读书的资源环境,为读者提供了查阅信息的便利,那么图书馆特有的环境氛围则给人们带来了心灵上的舒适、安逸与充实的感受。图书馆提供的不仅仅是书,更是一个让人读书、思考、成长的环境。2014年4月17日上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王余光教授在包头市图书馆进行了“鹿城读书节”开篇讲座《阅读与经典同行》。讲座中,王余光教授从读书面临的挑战,即现代人大量的时间被现代化的工具所分解和纸本阅读与数字阅读的选择博弈讲起,整场讲座将故事、笑话以及我们身边的实例相融合,其中,提到读书氛围时指出,玩游戏、看电视都需要氛围,那么读书、学习更需要氛围。笔者认为图书馆恰恰提供了这种氛围。
有人说图书馆有一种让人心静的魔力;也有人说在图书馆就是有一种无形的学习气氛,别人都在学习,自己不好意思不学习;还有一种说法叫图书馆强迫症,不去图书馆就无以成学;更有一种神奇的说法,读书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会传播出学习型脑电波,会互相增进影响[9]。这或许就是图书馆的魅力,笔者认为要充分利用这种独有的环境氛围,树立图书馆的品牌。
2.3爱岗敬业的馆员,从态度形成试论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基本的信息需求都可以通过网络得到,而且方便快捷。图书馆要想在网络浪潮的冲击下保持自己的一席之地,就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积极主动地提供服务,吸引更多的读者到图书馆来,保持用户的高度忠诚,这种服务理念的转变是图书馆营销的基础,更是一种态度的体现。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于1958年提出态度形成或改变的模式,即服从一同化一内化。
2.3.1服从。在图书馆服务中,图书馆员冷言冷语、干私活儿、玩手机、聊天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常常引起读者强烈不满,造成读者和图书馆员的关系紧张、疏远,影响图书馆的形象与发展。图书馆往往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图书馆员和读者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被迫的服从,服从是表面的、暂时的,所以此现象屡治不止。实际上,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难以从本质上使图书馆员认同、理解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
2.3.2同化。此阶段,态度已不再是表面的改变,也不是被迫,而是开始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思想、行为或新的信息、规章制度等,使自己与他人一致。这一阶段情感因素起明显作用,认同依赖于对象对个体的吸引力。依据对同化的理解,培养图书馆员正确的态度,坚定服务理念,不仅要对图书馆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更要有对专业认同感的培养。首先,可以对图书馆员进行爱馆教育,介绍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建筑空间的意义、工作的责任感等内容,让其了解自己的工作环境、内容、意义?,其次,借助于图书馆便利的资源优势,培养图书馆员阅读的习惯,以行为促理解,切身站在读者的角度体会服务中的优缺点。可以在图书馆员之间开展每周一读活动日或每日一小时阅读等活动,让其参与到读者阅读活动中,既可以培养其良好的读书行为,享受阅读的过程,感受获取知识的快乐,更能切实体会、理解读者的行为与心情。
2.3.3内化。内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新的观点、新的情感和新的意愿巳经纳人了自己的价值体系之内,成为态度体系中的一部分,自然比较稳固,至此,态度真正形成。图书馆员从心里认同、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图书馆是承载文化的公共场所,获取知识是需求的满足,更是人追求进步的表现。图书馆员认同自己的工作,理解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尊重读者,尊重自己的表现,更是尊重文化的表现。理解自己的工作,不论是简单亦是复杂,不论外界环境如何评价,自己要坚定地理解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和肩负的神圣的使命感。.在此基础上,热爱自己的工作,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真正做到以读者为本。有爱岗敬业的馆员,自然有忠诚的读者。以图书馆员形象作为图书馆对外宣传服务的策略,坚持图书馆的品牌营销。
3.结语
2012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视频短剧“爱上图书馆”项目荣获IFLA图书馆国际营销奖首奖。在2012年2月10日,《图书馆报》对该项目做题为“打开图书馆新媒体营销之门记清华大学‘爱上图书馆’项目报道,清华大学图书馆负责“爱上图书馆”项目的韩丽风介绍说:“我们坚持在利用新媒体营销图书馆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挖掘读者心中的图书馆之爱,彰显图书馆员心中的图书馆之爱。”借助网络的一句流行语,“爱她就要和她在一起”,笔者从读者的心理感受出发,提出图书馆的营销三策略,以期用户品味图书馆的魅力,爱上图书馆。
★ 英语毕业论文题目
★ 写作教学论文
【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论文(共14篇)】相关文章:
建构主义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情感策略研究2022-08-17
硕士毕业论文感谢信2023-10-14
教育学研究生开题报告2022-06-22
天津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22-11-16
硕士毕业论文标准格式2024-01-23
研究生毕业论文导师评语2023-06-04
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范文2023-11-12
研究生开题报告的作用和主要内容2023-02-09
教学论文讲座2022-04-30
法学论文开题报告202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