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

时间:2023-12-06 07:50:04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精选13篇)由网友“libinfa”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

篇1: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

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不仅会直接影响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还关系到高校的健康发展。文章在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和结构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析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能力 结构 提升途径

随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呈现,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热点,而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是近几年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中细分出来的新课题,它更体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竞争的激烈性。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研究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还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是指具有一定素质的社会主体从事对象性活动的内在可能性及实际本领,是主体的综合素质或内在本质力量的外化活动和水平体现。人的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在国内外也有各种说法,各种观点的分歧就在于是否把专业性能力归属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范畴之内。在这里,我们把大学生就业能力界定为大学生能够获得工作、保有工作、做好工作并不断获得晋升的持续发展能力的总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既然是综合能力,自然包括专业性能力。之所以这样界定,是因为在理工类学科以及一些前沿科学的高精端学科,用人单位在招聘技术人才时,专业是用人单位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专业对口的情况下,再考虑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比如生物科学行业、应用物理学行业、机电行业、建筑行业、医学行业等。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

结构是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联系方式,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的瓶颈。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可以为测量和评价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特点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构建,本文将其结构构建如下: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包括基础性能力和专业性能力,基础性能力是普遍性的、各个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都必须具备的,它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性能力是指大学生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严格的专业训练,全面系统掌握的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它指导实践的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就高校而言,既要注重大学生基础性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专业性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育人质量,适应社会需求。

(一)大学生基础性能力的提升途径

1.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包括社会洞察力、判断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开设或加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如开设“逻辑学”“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以及某些讲授方法论的课程,在课程讲授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运用,从以知识型教学为主向以能力型教学为主转变,多引用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作出判断,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第二,专门开设“解决问题能力训练”课程,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训练”课程要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即教师给学生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调研并制订解决方案。如果条件具备,这些方案还可以实施或部分实施,以检验学生的方案成效。这种课程必须是讨论式的或者是开放式的,即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途径和解决方案,在评价讨论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2.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是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每个人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石。对于高校来讲,在课堂教学上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应当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师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适当采用传授知识、小组讨论、专题研究、情景模拟等授课方式,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知道如何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3.沟通能力的提高。沟通能力包括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争辩能力、设计能力(形象设计、动作设计、环境设计)。沟通能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第一,重视口头交流技能。鼓励学生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自信心。第二,高校要多组织各种增强口头表达能力的活动,如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班会、信息咨询。第三,学校开设“演讲学”“逻辑学”“辩论学”等有助于提高沟通能力的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沟通技巧,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 "

4.适应能力的培养。适应能力包括忍耐力、心理调适力、情绪调控能力、抗压力、抗挫折能力等。高校要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社会现实,承认并正视竞争,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正确面对各种压力和挫折。第一,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深化心理辅导的内容,根据不同大学生群体的需要,分别采用面谈、心理讲座、心理测验和团体训练、就业指导选修课等不同的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第二,学校可以请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优秀毕业生作就业报告,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现状和信息,学习成功案例,转变就业心态,调整就业期望值,克服恐惧、自卑、从众等不良心理,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提高心理承受力,打破传统意义上事事求稳、事事求顺的就业思想,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就业的挑战,提高抗挫能力。第三,高校应开设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治疗室,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值班坐诊,为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提供方便。

5.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高校设置“组织管理学”这门课程,而且要配备有良好组织管理能力和丰富经验的教师,引导学生注重组织管理知识的学习。虽然组织管理能力是在一定经验的积累下动态发展的能力,但是有关组织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前人所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是可以通过课堂学习获得的。第二,大学生个体要主动加强组织管理能力的锻炼。首先,要善于抓住和把握锻炼的机会。大学有各种各样的学生干部,大学生个体要主动参加干部竞选,利用干部这个平台,组织好各种活动,敢于承担责任,积极锻炼自己,提高组织管理能力,认识到任何一个职位都可能使组织管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学习和锻炼。第三,要善于向别人学习。如果自己不是学生干部,想要提高组织管理能力的话,就要善于观察,向别人学习。当班干部组织活动时,不要漠然处之,要以积极的态度配合班干部组织好活动,并注意学习组织的方法,关注产生的效果,活动后积极进行总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尝试自己组织一些活动,如一场球赛、一次郊游、寝舍之间的联谊活动等,这样,经过积极主动的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同样能得到提高。

6.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协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就业和个人成才,学校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就业发展情况。第一,要让学生理解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学校可以利用校内广播、板报,网络等宣传手段宣传何为团队精神,也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以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为主题的讲座、座谈会、主题班会或专题教育活动,通过讲解、案例分析、事例展示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向大学生讲授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第二,学校和老师应该多举办一些拓展训练、创业构想、专题研讨等能发挥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一个集体就是一个团队,许多工作都需要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来完成,很多个体价值的体现也要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来体现的道理。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团结协作的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在活动中使学生始终保持团队协作的激情和热情,使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内在需求。

(二)大学生专业性能力的提升途径

专业性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关于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强化和专业技能的提高途径,以往的许多研究文章都论述得非常全面和详细,本文不再赘述。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重点对职业道德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

1.在课程教学中,强化对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课堂集管理、传道、授业、解惑多种功能于一体,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最正规的载体。学校应结合专业特色,对在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合理规划。定期开展职业道德讲座,注重将职业道德贯穿专业课程和实训实践课程的始末,不断加以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自己专业需要具有的职业道德素质,并通过案例告诉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的危险性以及各种职业道德楷模的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从而使学生强化对自己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如在师范类的“教学论”课程中可进行师德教育,在医学类的授课过程中贯穿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教育等。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校园文化是学校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其显著特征是穿透力强、作用面广、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高等学校的相关部门可组织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观看录像,请一些职业道德标兵畅谈自己的体会,举行专题讲座,开展讨论等,积极营造浓厚的职业道德环境。在运用传统载体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占领职业道德教育的新阵地。

3.通过行业调研和社会实践,培养职业道德。学校可以通过组织行业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巩固学生的职业道德。通过这些社会活动,让大学生直接接触社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去切身体验职业生活,使大学生自觉认识到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概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也有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和定位。学校应当有效地利用这一机会,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让学生把理论上学到的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规范等内容应用到实践实习中去,把职业道德理念和认识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

篇2:大学生如何提升就业能力论文

大学生如何提升就业能力论文

摘要: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现对龙岩学院08级电子信息工程的直系学长进行调查,得知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要求高、自身专业知识不扎实、现阶段大学毕业生过多、竞争压力过大、专业和工作对口很难(就如该学长虽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却从事银行方面的工作)。对于择业的看法是,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着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对于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想要解决就业难问题就要根据自身情况设立好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有正确的择业心态等。

关键词:规划、能力、素质、心态

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人才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多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如何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则是解开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

(一)、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学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的理想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要求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第三,构建合理

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的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是能力。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同意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具体实施来看,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做起,并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行动计划。比如,一年级为试探期,这一时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但由于学习任务繁重,不宜过多参加实践活动;二年级为定向期,要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最好在课余时间寻求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进行社会实践,以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年级为冲刺期,在加强专业学习、寻求工作和准备考研的同时,把目标锁定在与实现自己的目标有关的各种信息上;四年级为分化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出路有了明确的目标,这时可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已确定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补。

(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他们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近年来,在我们大学生身边经常发生一些难以置信的事情:马家爵一怒之下砍死自己的室友,起因竟是打牌这样的小事,几句争执、一场误解便上演了一出震惊全国的恶性杀人案件;大学生自杀、的伤害动物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升学的压力和父母的期望,无数学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却没有受到社会的重视,因此才有了“马家爵”,“涌现”出为数众多的高分低能者。大学生不仅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坚韧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四)、正确的择业心态: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调查报告”中在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的认识上,毕业生和企业的选择截然不同。毕业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认为“提高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在企业看来,首要的却是“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提高学生技能”反倒退居其次。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应当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

首先,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毕业生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资源上,出现了求职“全家总动员”的现象;

一些毕业生则期求依靠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的途径,因为能否胜任工作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说话。

其次要破除传统的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仍然把留在大城市、端上“铁饭碗”作为首要选择,也有不少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外企,合资企业等薪酬较高的职业,但很少有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独木桥”。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比如,近年来,一批新型适应非正规就业方式的职业正在不断涌现,自由演艺人员、软件开发人员、翻译人员、美工设计者和自由撰稿人等自由职业岗位在社会上走红,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见,只要大学生能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就不难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渡期,一些当代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据调查,我国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20全国共有6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这一增一减更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的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篇3: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途径探索论文

一、对高校专业进行改革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的主要阵地,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是学生以后就业的基础。但高校在实际开设课程的过程中,却没有对人才市场需求进行充分了解,从而导致开设的课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符。面对此种情况,对高校专业进行改革,将其和人才市场需求相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高校领导应该增强遵循客观规律办学的意识,对社会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将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确保大学生可以顺利就业作为开设新专业的目标,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具有实用性,学生掌握的技能以满足社会需求。

二、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改革

近些年来,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很多高校领导的办学理念发生了改变,对经济利益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此种情况就导致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发生了偏移,而且出现了很多高校目标一致的现象。此现象的出现导致学习并掌握热门技能的学生人数增多,而学习其他技能的学生人数偏少。另外,有部分高校办学资金是有限的,所以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不足,学生对很多知识的了解浮于表面,实践能力不强,其综合素质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样就导致大学生就业趋势越来越严峻。[1]因此,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趋势,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培养实用型人才作为办学宗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当前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只具备理论知识,而实践能力比较弱的大学生正在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现状,并对自身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将教学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高校应该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确定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坚持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样化的培养途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高校还应该根据上述目标,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调整课程体系,为学生学习更多的实用型知识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而促使学生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此外,还应该将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

四、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高校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重,导致教学环节的效果并不显著,大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比较少,就业竞争力比较弱。面对这样的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应该将培养具有高级工程技术、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人才确定为培养目标,而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二是促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三是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能力。此三方面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高校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审核,编制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避免出现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3]与此同时,还应该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掌握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对课程结构以及内容进行有效的优化,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综上所述,高校应该对自身的专业课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教学环节等进行适当的改革,确保各个方面都可以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大学生,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就业竞争力才能有所提高,大学生才能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晓琴.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 (27):99-100.

[2]李志超.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煤炭技术,,31(5):263-264.

[3]张锦文.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探析[J].科教导刊,,(3).

篇4: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论文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指获得工作及保持工作的能力,以及进一步发展的能力[1]。根据就业能力的性质可分为基础性能力、适应性能力和改造性能力三类。基础性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与工作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适应性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工作实践中的表达、沟通、协调、逻辑、人际交往等能力;改造性能力是指大学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身的分析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升工作技能和改善工作方法的综合能力。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一)缺乏明确的职业认知

大学生的职业认知是指其对自身的职业个性、职业偏好及职业环境的认知,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对自身与环境的客观评价。很多大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对学校与专业不甚了解,导致入学后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职业认知不清晰,不能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面对就业压力时不知所措,直接影响就业。

(二)获取知识的能力不足

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大学生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一种基础性的能力。现代企业不仅关注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大学生的学习力。而目前很多大学生只注重考试分数,临考前突击复习,忽略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性,缺乏对自身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其获取知识的能力不足。

(三)专业实践能力薄弱

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其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体现了其动手操作、分析解决问题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没有为学生创造足够的社会实践机会,使得毕业生实践能力欠缺,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岗位要求。

(四)大学生基础能力欠缺

基础能力主要包含与人交往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操作能力与外语应用能力等[2]。基础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拥有诚信、善于表达和沟通、团队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等素养的求职者更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目前,很多大学生羞于表达,学习被动,以自我为中心,自卑与自大共存,缺乏行动力,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这些基础能力的欠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对策

(一)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完善大学生的职业认知

成功的就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定位,正确认识职业环境和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高校应在不同的阶段开展系统的就业指导,完善大学生的职业认知。如在入学初,主要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指导大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其职业认知;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应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做好求职心理指导等;在面临择业时,应更加注重学生思维就业信息搜集、面试等能力的培养。

(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大学课堂不能只单纯地教授专业知识,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力。同时,大学生自身应摒弃被动的学习状态,明确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为提前适应职场做好准备。

(三)强化专业实践训练,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要顺利就业,就要练好专业基本功,增强专业实践能力,具备学习认真、专业知识储备充足、专业基础和技能扎实等素质,这是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本。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其就业成功率就大[3]。因此,高校教学不仅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融入实践教学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与平台,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四)重视基础能力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在基础和发展前提,没有综合素质,就谈不上就业能力。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的关系是形式与质料的关系[4]。综合素质包含较高的道德素养、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正直的人格品质、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等。大学生应紧密结合职业需求,将自身兴趣与专业特长结合,通过自我教育、自我培养和自我锻炼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基础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结语

本文就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并提出加强大学生职业认知、培养学习主动性、强化专业实践训练、培养基础能力四方面的对策。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努力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2]徐焕才.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思考[J].求知导刊,(1):53.

[3]熊好琴,李贵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5-36.

[4]刘宏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篇5: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与提升策略论文

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与提升策略论文

内容摘要: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急剧增加。然而目前我国社会改革正处在一个攻坚期,这就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激增,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欠缺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本文主要是描述社会就业状况,以及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献计献策,以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给高校就业部门作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公众话题。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大学生就业能力低下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如何快速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

一、就业能力

何为就业能力,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就是做事、为人和求职的能力,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基本能力和求职能力构成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综合各个学者的观点,给就业能力作一总结:就业能力就是大学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个性等因素的综合。当然知识能力包括了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个方面。由此看出,解决就业难的根本措施就是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不提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然而,大学生本身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改善大学生本身的不足之处。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能力的欠缺。目前高校教育的培养模式依然沿用了之前的方式:应试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很多的大学生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只是简单记住了书本上的知识,从根本上忽视了自身的基本能力。例如,很多拿到英语四六级证书的同学,让他们用英语同友人交流就成为了一种难题。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学生并不能灵活应用英语来同别人交流。第二,学生的自信心不足。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当下大学生的基本能力不足。还有,回顾大学期间,每学期开始的时候都有好多的学生要提前回到学校准备补考,这件事也常常让人深思。大学时代,大多数学生都抱着六十分万岁的思想,因此在课上玩游戏、聊天、看视频等成为了他们的习以为常的事情。事实上,及格只是学生对这门专业课程基本常识的入门,并不能够深入了解其中的内在。大学生还需要利用各种手段来提高自己的知识。由此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忽视了自身品质的建设。信息化社会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的基本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大学生还是沿用以前的标准来建设自己。当他们开始接触社会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基本能力并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此时,大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基本能力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弥补。所以,现代的大学生不能再用以前的标准来建设自己。

(二)转变思想观念。当下,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可是这依然没有引起大多数学生的警觉。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依然用陈旧的就业观念来审视自己。就业期望过高,对工资待遇和工作地点有着脱离实际的想法。大部分的学生都愿意拿着低工资在北上广生活或者回到家里,而不愿意去发展机会更多、条件艰苦的中西部工作。甚至一些学生托关系、走后门,想方设法进入国企或事业单位。综上所述,大学生们一定要转变自我的'思想观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否则被淘汰的只能是自己。

(三)实践能力不强。当代大学生是一群生活在应试教育下的学生。他们认为,只要学习好了就会有好的工作找上自己或者有好的机会供自己选择。只有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现在的社会、企业注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希望大学生一到岗位上就能胜任自己的工作。造成大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社会经验不丰富的原因综合来说有两个方面:第一,他们缺少足够多的社会锻炼的机会。第二,大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对自己的未来制定一个合理的规划和发展方向,也没有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以后将要从事的行业。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社会的迅猛发展,让社会对于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的来说,只有不断进行训练和再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提高自我品质建设。在校期间,不能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要抓住每一个在外锻炼的机会来拓展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能一味地以六十分万岁来要求自己,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一定要利用网络或者其他的手段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毕竟,这个社会拼的是知识储备量,谁懂得多,谁就有被优先选择权。偿若只是对自己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偿若在工作中遇到了相关问题而没有及时解答,这会让公司感到非常不满,甚至会直接辞退。

(二)更新就业观念。时代已经发生了变迁,社会对大学生毕业生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作为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也需要作出改变。我们眼中不能只盯着国家事业单位和国企,要放眼全社会,找到适合的工作。偏远地区、中小企业、私营企业等的工作虽然没有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待遇优厚,但是它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它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份可以展示自己的平台、实现自己理想的一个机会。因此,不必要再把目光全部放在国企和事业单位,试着去尝试一下自己不曾想过的工作机会,或许会有意外收获。在日常学习当中,不能仅仅学习跟专业相关的知识,一定要做到博览群书。因为现在社会需求量很小,而同时,社会供给量很大,这是造成就业压力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招聘单位不再只关注应聘人员专业知识,更会考虑应聘人员的知识储备量。就业观念不更新,基本能力不加强,就会感觉到就业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要适当降低自己的择业标准,先让自己找到一个平台,再根据自己的实力去择业,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

(三)注重社会实践。很多的学校都会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由于缺乏对职业的规划,大部分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就是走一个过场,所以没有认真去参与到其中。等到真正面对就业的时候,才发现招聘企业不仅仅看中的是人的品德、学习成绩,他们更将目光投入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中。这时,大学生才会感觉到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因此,现在的大学生一定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着重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只有这样做才能让自己在参加面试的时候感觉到从容不迫。面对我国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自身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在学习中不断进取,尽早给自己的职业定一个长期的职业规划,并朝这个目标前行。还有,学校和企业一定要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到工作中去。这样他们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努力去完善自己。此外,国家一定要完善社会福利待遇,东西部差距不能过大,为大学生以后的生活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蔡云改.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才智,2016,21

[2]王翠菊.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6,9

[3]谭文才,黄震义.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解析及提升策略[J].中国职工教育,,22

篇6: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与提升路径论文

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与提升路径论文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个体为实现自己在劳动市场获得、保持工作以及获得晋升职务的各种品质和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融合了态度、能力和心理等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是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择业观。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群体对利益的追求加剧,这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择业时偏重于工作稳定、工资待遇与环境较好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对未来的自身理想和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不去考量。另一方面,不少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到位,从而没有一个合理定位、合理规划,导致他们在择业时,与市场实际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脱离。2.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被动地等待别人为其传递就业信息,甚至一味地靠家庭资源等去获得就业。然而,大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是客体,在劳动市场上是供方,是否学会向单位推荐和展示自己等,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获得和提升。3.专业技能不足。专业技能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入职的关键,一些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扎实地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在就业过程中常常被问得哑口无言,手足无措。大学生专业技能不足的现象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是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因素。4.实践操作能力欠缺。企业单位期望招聘的大学生一入职就能够立刻胜任工作,所以大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进行人才招聘时优先考虑的条件之一。大学生在校期间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使许多大学生有资格证书、学历,却不会运用。5.创新能力不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只会读书考试,缺乏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用人单位比较重视的,也是毕业生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加强的同时也让其就业能力得到提高。6.社会适应能力尚有差距。随着经济结构向服务业的.转型,与“人”相关的自我调节、沟通合作、组织规划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大学生作为职场新人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当环境变化时,在校大学生对社会怀有恐惧、逃避感,职位适应缓慢,往往导致大学生不能融入到工作环境中。7.职业素养认知较差。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大学生一旦从业不顺就频繁跳槽,很难持之以恒,不仅影响了企业用人计划的顺利实施,而且使学校的诚信受到质疑。8.就业心理素质较低。竞争激烈的人才就业市场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成长就业不可缺少的因素。面对就业市场双向选择带来的权利、机遇、竞争与挑战,毕业生的心理是错综复杂的,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提高途径

1.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影响很大,动态地提高老师的就业指导能力素质,可以充分发挥其贴近学生的优势,帮助大学生准确分析就业发展动态,综合利用自身的经验与知识对大学生进行时效性、个性化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2.引导转变就业观念。随着社会就业形势不断变化与竞争的不断激烈,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再就业以及就业岗位不断改变等,这些都成为普遍现象和常规性状态。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动态就业观,克服不切实际的想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多渠道地拓展大学生的就业能力。3.强化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必要措施,高校通过鼓励、支持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运用多方面的资源,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提高相应的专业技能,从而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在就业时充分发挥优势,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4.提高创新能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用人单位来说更为难得,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后,注意借鉴和总结,从多方面考虑,进行思考和创新,加强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5.培养大学生的“软技能”。“软技能”指大学生的社会与关系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对其今后的职业和人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个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交、沟通、适应、组织、合作等方面的培养。6.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按照学生不同阶段、不同特点,构建有针对性的培养体系,促进大学生主动、自觉地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求职能力。7.丰富心理疏导教育。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压力会使部分大学生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消极情绪,开展心理疏导和教育,帮助大学生准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学会自我调节,树立正确的择业心理,以积极的态度去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

三、结语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大学生要在就业及以后的职业中拥有持续的竞争力,就必须具备充足的就业能力。为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需要从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从中找出存在的差距与问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系工程,本文从多方面进行探讨,期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荣.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2):48-53.

[2]查良松.试论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低的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120-122.

[3]吴御生.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述评[J].教育与教学研究,,(3):54-57.

[4]马宁,李红英.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动态跟进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8):3-7.

[5]李伟.基于择业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6):112-114.

篇7:浅谈以基础课教学为突破口,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论文

浅谈以基础课教学为突破口,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论文

关键词:基础课教学就业能力

摘要: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都开设基础课,基础课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有没有用”或“有多大用”,成了关乎基础课“生命力”旺盛与否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人才招聘单位的需要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的矛盾出发,分析了基础课教学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希望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分析

从用人单位来看,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主观能动性两个方面,越来越重视,已成为是否录用的核心指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不单单是西装革履、着装得体,可能还从卫生习惯、谈吐举止等细节反映出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用人单位都希望通过招聘找到性格良好、有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能够融入团体之中的人,这样的大学生会大大减少企业因招聘新人而带来的培训成本。

二、以基础课教学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解决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

1、开设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构建大学生完整的人格

在高校素质教育走过十余年的今天,我们已深刻认识到,在构成人才的要素中,有比知识、能力更为重要的东西,或者说使人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东西,那就是“思想道德素质”,即强调在传播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人格教育首当其冲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它还应该包括道德教育、行为准则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我们要注意培养大学生独立的人格,使他们懂得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使他们具备社会所需的时代规范。

2、构建高校基础课程创新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基础课程创新教学体系,指用一种创新观点和创新思想构建的以创新教育为教学取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目标的基础课程教学体系。这个体系的基本框架应包括创新教学的教育观念、课程和教材、方式和方法、师资队伍建设、评估和考试等六个方面。在教育观念方面,我们要将公共基础课教学变为一个充满创新活动的智力开发过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功底,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知识结构;在课程和教材方面,我们必须在保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传统优势的前提下,建立新的以培养创新素质为重点的基础课程及教材体系;在方式和方法方面,改变过去“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取提问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等方法,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考试方面,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主要考查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学生的创新素质。 3、开设大学语文、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提高大学生的语言素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文字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素质是综合素质的载体与重要组成部分。6月胡培安发表了《语言素质的内隐与外显因素》,文中指出:语言素质的基础和核心是其内隐成分,包括语汇、理论知识和语言意识三方面。外显成分是衡量语言素质的直观标准,包括接受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习得能力。在大学生的语言素质培养方面,语文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大学语文课上开展个人朗读、小组讨论和辩论可增加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可开展三分钟演讲活动、新闻发布活动、学习心得交流活动等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开设《大学体育》《大学生健康教育》《就业与职业发展规划》等课程,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健康的体魄是保证能够参加工作的最基本条件。当然,健康又不仅指身体健康,还有精神、心理方面的健康。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保障。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在求职过程中,有些人在遭遇失败后,一蹶不振。可以说,自信成就了不少人,自卑也使不少人痛失良机。所以大学生应该在《大学体育》《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强的性格,具有较高的逆商(即AQ)。“AQ”即逆境商,指人们在面对逆境或失败时的反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戟、当前基础课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2)、

[2]王鹏远、政治理论教学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5)、

篇8:多管齐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多管齐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在7月31日公布的第七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评选活动中,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百度以绝对的优势上榜,成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的最佳雇主。

历经七年积累与升华,由权威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主办的“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评选,已经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雇主调查品牌。据介绍,今年的评选历时半年,受到了大学生的高度关注,参与投票人数高达21万多人。

在业内专家看来,面对当前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百度能够获得大学生的青睐并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最佳雇主”,既得益于百度为其员工所提供的广阔的工作平台、完善的创新鼓励机制、平等透明的沟通环境、宽广的个人发展空间、内容丰富的培训机制和良好的薪酬福利等种种“内因”,也与其面向高校学子们所开展的一系列就业扶持活动及举措密切相关。

专家指出,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等冲击,我国的高校就业压力居高不下。在这种局势下,百度面向高校学生提供了包括技术培训、举办各种赛事、加大招聘力度等一系列扶持措施,既为其招揽到了优秀的人才,更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因此值得更多企业借鉴和效仿。

促进技术分享

将搜索引擎课程引入高校,促进技术知识的共享,是百度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所作出的一大举措。

5月初,百度面向全国高校启动了一项搜索引擎技术公益巡讲,将百度内部成熟的搜索引擎技术培训机构―――百度学院(Baid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BIT)的相关课程引入高校,并派出资深技术工程师出任讲师,与学子们共同分享搜索引擎领域的最新技术理念及进展。

互联网搜索引擎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与传统计算机人才不同,更注重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然而,目前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很少有对搜索专业技术知识进行系统讲授的课程。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百度萌生了将公司长期积累并已形成体系的技术培训课程引入高校、与学术界分享搜索引擎领域的最新技术的想法,希望通过此举为国家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作出贡献。目前,这一量身为高校学生定制的免费培训课程,已经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开讲,并获得了师生们的广泛好评。

与此同时,百度还与清华大学联合,出版了国内首本关于“搜索引擎技术基础”的培训教材,并将其纳入到“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体系之中。

“现行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较少有对搜索专业技术知识进行系统讲授的课程,要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中国自主的搜索引擎人才,需要企业与高校的共同努力。”正如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刘奕群博士所说的那样,百度在高校所开设的专业搜索课程,建立在其多年来技术及实战知识的积累之上,极具实用价值,既为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接触到最新技术专业知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更将推动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市场应用的密切结合,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培养实战型人才

如果说搜索引擎技术培训及经验交流分享,提升的是高校学生们的专业知识技能,每年一度的“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则是百度为步入社会之前的高校学子们所搭建的一个实战平台。

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动手实践似乎一直是大学生群体的短板,这也直接影响着该群体的就业、创业表现。不少企业的招聘人员都曾经明确表示,大学生的可塑性强,但缺乏工作实践经验,从而间接加大了企业的招聘成本,因此,企业更希望寻找具备实战能力的人才。

“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的设立初衷正源于此。作为中国互联网中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程序开发设计赛事,“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旨在为以高校学生为主的广大程序设计爱好者搭建一个比试身手、切磋交流的平台,增强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他们有机会通过激烈的赛事而得到实战经验。而这些参赛选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将藉此获得进入百度公司人才库[0.92 2.22%]的机会,优先参与百度公司实习计划、接受技术牛人指导职业发展和全球领先的搜索引擎核心技术培训。

也正是因此,每年“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的命题,都有别于业内众多千篇 一律的商业竞赛模式,加入了很多真实环境下的技术挑战元素,极富实战特色。“我们期望通过完善每一个细微的环节,培养大学生的实战能力。”大赛命题委员会成员楼天成告诉笔者。

实际上,除了借助各种赛事的举办,来加强学子们的动手能力外,百度还通过发起一系列的实习生招聘计划,以及开设减免面试轮次的绿色通道的方式,帮助学生们真正投入实践,接触到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应用。

据介绍,“实习生文化”可谓是百度内部文化的一大特色,其核心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实习生可得到大量实践的机会,二是实习生享有充分信任 、平等交流的氛围。在不少跨国大公司里,实习生一般只能从事辅助性、杂务性的工作,很难进入核心业务。但在百度,这种现象并不常见。哪怕是实习生,只要有想法,都可以说出来,甚至可以全权负责某个具体项目,而这样的实战经验,对于高校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打造创业孵化器

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下,创业不再是大学生的冲动和梦想,而是现实的出路。但由于学生们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资源及商业运营能力,对所在行业的了解和认知不够,很容易导致创业的失败。这就要求大学生具备商业意识和创意思维,要学会从市场的角度看待一个创业项目,从可操作性、商业模式、资源调配等诸多方面进行考量。

因此,除了致力于帮助高校学生们提升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外,百度还不忘充分调集各种资源,来对有志创业的青年们进行强有力的扶持。

6月25日,百度正式启动了一项名为“情系e乡―――全国大学生乡村信息化创新大赛”的大学生创业活动。活动覆盖全国1200所高校超过100万的大学生,通过征集大学生对乡村信息化的创意、资助优秀的乡村网络推广项目等方式,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并同时帮助大学生创业。在这项赛事中,百度大手笔地投入了5000万元营销推广资源及最高20万元回报基金,调集百度知道、空间、百科、贴吧等多个主流产品及用户平台,并牵头引入北极光等风投资源,全方位支持、指导及帮扶大学生们进行创业。

可以说,借助这一活动,主办方百度为中国的大学生们搭建和营造出了一个创业“孵化器”平台,并提供创意规划、项目指导、技能培训、项目实施、推广扶持、资本合作等全程“保姆式”支持,真正从商业模式、企业运营、项目实施等层面着手,让大学生们有机会去了解和分析市场,从中寻找到商机,并最终完成自己的创业理想……

据统计数据显示,20中国将有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而-毕业的大学生中,分别还有100万和150万人没有完成就业。而加之全球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业内专家评价认为,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社会各界,包括很多有责任心的企业,都在致力于采取各种措施来帮助高校学生就业。而从帮助高校学子提升基础技能,到增加他们的实战经验,再到全方位扶持大学生,帮助其“孵化”创业梦想,显然,百度更加深谙“授人鱼,不若授人以渔”的道理。而这也是其获评“大学生最佳雇主”称号的原因所在。

“我们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借鉴百度的做法,更注重帮助高校学子们通过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的方式来解决就业问题,造福社会。”专家说。

篇9:多层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多层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效率和质量,对于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通过学习和锻炼获得的能够帮助其择业以及完成职业发展目标的综合能力,既包括大学生毕业寻求工作时候的求职能力,也包括大学生进入工作环境之后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并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能力。当前,导致一些大学生就业能力较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府、社会、高校和大学生个体等,其中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的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首先是高校因素。一方面,高校的一些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受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影响,一些高校办学目标不明确,一味追求专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另一方面,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不高。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存在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投入力度不够、就业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其次是大学生自身因素。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奉献精神、心理素质等。但是,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大学生往往比较重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而相对忽视实践环节,导致综合素质能力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须从多层面努力。

加强实践教育。实践能力在大学生就业能力中举足轻重。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将专业知识学习同实践能力提高相结合。为此,应创建一批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让大学生通过实习了解岗位需求、提高就业能力。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很多高校片面追求一次性就业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够重视。着眼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应高度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建立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可以邀请各领域的从业人员到学校同大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了解从事该职业应当具备的素质,有针对性地提高就业能力。

加强职业心理健康教育。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产生的恐慌、焦虑等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高校应积极开展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就业问题。既可以开展团体职业心理咨询,也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开展个体心理辅导,使学生保持健康心态,提高就业适应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良好品质的日常塑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加强就业培训指导。针对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技能缺失,学校应把就业培训指导做深做细。比如,积极开展就业政策介绍、面试技巧培训以及简历制作辅导等,建立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反馈机制,利用新媒体发布求职信息、求职技能等。

加强创业指导。创业指导是培养学生创业所需基本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手段。高校应落实好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引导大学生提升创业能力;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篇10:职业资格证书:提升就业能力的途径

目前,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关注的焦点。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有关政策,中青在线邀请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培训指导中心有关专家针对网友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在线解答。

问:什么是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问:职业资格证书分为几个等级?

答:我国正式确定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等级设置为五个级别:

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级)。

问:职业资格证书有哪些用途?

答: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与学历文凭不同,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多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这种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问:什么是职业技能鉴定?

答:职业技能鉴定的本质是一种考试,具有考试所有的共性特征。职业技能鉴定是专门以职业技能为着眼点的考试,是一种具有特定内容、特定手段和特定目的的考试。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可以将职业技能鉴定定义为:它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的活动。

问:职业技能鉴定是如何实施的?

答:1、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综合管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制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的规划和有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监督和检查。

2、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综合管理社会通用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审核批准和管理本地区的职业技能鉴定所。

3、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组织实施、指导协调机构。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鉴定规划、政策、标准和有关规定,在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实施、指导协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4、职业技能鉴定所是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的具体实施职业技能鉴定的考试和考核场所。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组织指导下,按规定具体实施职业技能考核活动。

问:如何才能领取职业资格证书?

答: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的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需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申报条件到相应的职业技能所进行申报,经鉴定考核合格,领取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问:什么是就业准入制度?

答:就业准入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制度。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范围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向社会公布。

问:关于职业资格证书防伪工作是如何做的?

答:目前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内页、封二、封三采用隔色彩虹印刷,底边采用浮雕印刷,内页还使用了水印纸,内页第一页的国徽有红色荧光等特征。

北京市将试用新版职业资格证书,新证书的防伪采用红外线防伪手段,证书内有条形码,通过扫描显示证书的真伪。

出处:中国国青年报

篇11:大学生就业论文: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论文: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论文: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邓永超

(华南农业大学人事处,广州510642)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极其重要。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实施全程就业指导;开展多样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开展职业心理咨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就业培训指导,提高学生求职技能,以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就业能力;职业规划;心理咨询;培训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12-0145-02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温家宝总理在1月7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包括“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七项措施;今年教育部也颁布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了“要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具体而言,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基本工作能力、专业技能、求职技能三个层次。

笔者在高校具体负责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承担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的教学工作,担任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辅导室的指导老师。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笔者发现,有些大学生就业能力较低。比如,实际动手能力差,缺乏求职技巧,有些学生存在就业焦虑,心理素质差,等等。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一、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实施全程就业指导

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大学生尽早、有效地规划自身的大学生活,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就业能力。要积极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实施全程就业指导,转变“就业指导”等于“职业生涯发展辅导+求职指导”的工作模式,对大一新生进行成才教育和职业意识教育,对大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知识教育,在大三学生中进行就业观和就业能力教育,对大四毕业生加强求职技巧培训。

人职匹配理论认为,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而每一种职业对工作者都有不同的要求。个人进行职业决策时,要根据兴趣、性格等个性特征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种类,即进行人职匹配。如果匹配得好,个人的特点与职业环境协调一致,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较大,反之,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低。美国心理学家、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沦把人的职业兴趣分成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六种类型。MBTI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工具,把人的性格分为四个维度十六种类型,是当今全球最为权威、应用最广泛的性格测试工具。

作为职业规划课程任课老师以及就业指导老师,笔者运用上述理论,对大学生实施全程就业指导。从大一起就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运用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MBTI性格评估工具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类型,积极探索工作世界和职业环境,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定位,帮助学生找有意向进入的职业领域中的校友进行职业生涯访谈,了解从事该职业所要具备的素养,对照自身的个性特点,制订个性化的就业能力提升方案。方案包括:1)职业定位,即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当前面临的问题等;2)行动计划,即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这样,帮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有意识地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规划好大学生活,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学习,有针对性地提高综合素养,使学生们的就业能力不断提高,很多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工作。用人单位也表示,招聘到的员工符合岗位需求。

二、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尤其重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因此,要采取措施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如参加党团组织和各类协会的活动,从实践层面加强理论和专业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可通过社团活动、校园创业、社会兼职、社区服务以及专业特色明显的比赛活动等促进学生理论与实际更紧密地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华南农业大学近几年来积极开展了春运期间列车乘务员志愿者服务活动,选拔学生志愿者参加春运列车乘务员志愿者活动。在校学生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在实践锻炼中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更深入地了解了社会,明晰了工作岗位要求,从而能对照自身,根据社会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社会上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建立一批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或实习基地,让大二、大三的学生利用暑假或寒假到单位去见习或实习,让学生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了解岗位和社会所需,对照自身有针对性地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北京联合大学近五年来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毕业就业结合起来,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为大学生们创造就业机会,通过到与大学生专业联系比较密切的.单位建立就业基地,安排有意向去该领域工作的大学生多参加基地工作实践,(本网网 )帮助大学生较早地融入了单位,有效地促进了就业。

三、开展职业心理咨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职业心理咨询,是运用现代心理咨询技术和手段为选择职业及职业适应不良者进行职业常识、自我认知、择业决策、就业准备、事业发展等方面启发自助的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些大学生存在奠名的恐慌,有些则灰心丧气,消极对待。而学生只有对就业充满信心,克服就业焦虑,积极地投入应聘竞争中时,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因此,要积极开展职业心理咨询,消除学生的就业焦虑,帮助学生克服就业中的困难,使学生能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投入就业准备及求职应聘中,增加成功的机会。

大学生在就业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是带有共性的,因此,可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的问题,开展团体职业心理咨询。如,针对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面对挑战和面对应聘挫折等情况,开展主题为“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团体心理辅导,使学生能振作精神,积极应对就业挫折。

此外,还可因人制宜地开展个体职业心理咨询。例如,在指导学生就业中,针对少数大学生存在就业焦虑、谈到就业就心烦意乱等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念,引导他们消除紧张、积极应对各种求职面试情景和职业环境。有些学生家庭关系一般,看到同学靠家庭关系找到好单位心里不平衡,针对这种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单位最看重的还是员工本人的能力,业绩是需要能力创造的;找工作关键靠自己,积极应聘的过程本身就是提高就业能力的过程”。针对有些学生不愿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就业,不想去从事较辛苦工作的心态,积极引导学生要吃苦耐劳,自觉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和行业锻炼,接受社会昀检验,经受磨难和挑战,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先就业再择业、创业。

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劳动保障部最新开发的《CErI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进行职业适应性预测和诊断,通过电话咨询、专栏咨询、网上咨询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释放就业压力,让大学生积极求职,勇于竞争,善于竞争,提高了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四、加强就业培训指导,提高学生求职技能

有些毕业生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但简历制作粗糙,不能体现自身优势,缺乏求职技巧,表达能力欠佳,在求职面试中不能很好地与单位沟通。笔者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积极开展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就业政策等系列培训和讲座,丰富毕业生的求职知识。二是指导学生在面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上网、找去应聘的单位的熟人了解情况,查找资料,详细了解单位情况、职业环境,深入剖析自身个性特长,归纳出自身与单位及岗位所招聘人员相匹配的素养,制作出针对性强的简历,并指导学生不断修改简历,突出自身职业优势。三是建立毕业生基本信息数据库,详细记录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特长、就业意向等,并跟踪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动态,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四足加强对学生的实际应聘过程的指导,特别对于就业困难的学生,在学生应聘前,帮助学生分析单位和岗位的特点和要求,为学生出谋划策,并到招聘现场了解学生在面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面试结束后向学生指出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应聘技能。五是建立公共邮箱和就业博客,方便学生交流应聘体会和经验,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例如,农学专业的毕业生陈某来自农村,学习刻苦努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强,但表达能力较差,简历制作没有反映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他有意向的工作领域是农资公司。根据这一情况,我指导他多方了解农资公司的特点及岗位需求;多次修改简历,根据具体的用人单位制作不同的简历,突出自身与岗位要求相符合的素养;在面试前对具体的面试单位进行详细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并鼓励他与同窗好友进行模拟招聘互练,指导他对自己在应聘面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反思、改进。经过一次次的锻炼,他的求职应聘技能不断提高。后来,他所应聘的一家实力很强的某农资大型公司认为他表达能力强,肯吃苦耐劳,专业技能强,欣然录用了他。

总之,我们要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大力采取具有实效性的措施积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一涉促进大学生就业。

篇12:大学生就业论文: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极其重要。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实施全程就业指导;开展多样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开展职业心理咨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就业培训指导,提高学生求职技能,以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就业能力;职业规划;心理咨询;培训指导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温家宝总理在201月7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包括“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七项措施;今年教育部也颁布了《关于做好20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了“要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具体而言,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基本工作能力、专业技能、求职技能三个层次。

笔者在高校具体负责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承担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的教学工作,担任高校二级学院心理健康辅导室的指导老师。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笔者发现,有些大学生就业能力较低。比如,实际动手能力差,缺乏求职技巧,有些学生存在就业焦虑,心理素质差,等等。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一、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实施全程就业指导

科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够让大学生尽早、有效地规划自身的大学生活,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就业能力。要积极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实施全程就业指导,转变“就业指导”等于“职业生涯发展辅导+求职指导”的工作模式,对大一新生进行成才教育和职业意识教育,对大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知识教育,在大三学生中进行就业观和就业能力教育,对大四毕业生加强求职技巧培训。

人职匹配理论认为,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而每一种职业对工作者都有不同的要求。个人进行职业决策时,要根据兴趣、性格等个性特征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种类,即进行人职匹配。如果匹配得好,个人的特点与职业环境协调一致,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较大,反之,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就低。美国心理学家、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沦把人的职业兴趣分成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六种类型。MBTI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工具,把人的性格分为四个维度十六种类型,是当今全球最为权威、应用最广泛的性格测试工具。

作为职业规划课程任课老师以及就业指导老师,笔者运用上述理论,对大学生实施全程就业指导。从大一起就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运用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MBTI性格评估工具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类型,积极探索工作世界和职业环境,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定位,帮助学生找有意向进入的职业领域中的校友进行职业生涯访谈,了解从事该职业所要具备的素养,对照自身的个性特点,制订个性化的就业能力提升方案。方案包括:1)职业定位,即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自己的兴趣、才能、学识适合干什么,当前面临的问题等;2)行动计划,即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学习方式、学习内容。这样,帮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有意识地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规划好大学生活,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学习,有针对性地提高综合素养,使学生们的就业能力不断提高,很多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工作。用人单位也表示,招聘到的员工符合岗位需求。

二、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尤其重视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因此,要采取措施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如参加党团组织和各类协会的活动,从实践层面加强理论和专业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可通过社团活动、校园创业、社会兼职、社区服务以及专业特色明显的比赛活动等促进学生理论与实际更紧密地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华南农业大学近几年来积极开展了春运期间列车乘务员志愿者服务活动,选拔学生志愿者参加春运列车乘务员志愿者活动。在校学生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在实践锻炼中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更深入地了解了社会,明晰了工作岗位要求,从而能对照自身,根据社会需求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社会上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建立一批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或实习基地,让大二、大三的学生利用暑假或寒假到单位去见习或实习,让学生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了解岗位和社会所需,对照自身有针对性地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北京联合大学近五年来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毕业就业结合起来,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为大学生们创造就业机会,通过到与大学生专业联系比较密切的单位建立就业基地,安排有意向去该领域工作的大学生多参加基地工作实践,(本网网 )帮助大学生较早地融入了单位,有效地促进了就业。

三、开展职业心理咨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职业心理咨询,是运用现代心理咨询技术和手段为选择职业及职业适应不良者进行职业常识、自我认知、择业决策、就业准备、事业发展等方面启发自助的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些大学生存在奠名的恐慌,有些则灰心丧气,消极对待。而学生只有对就业充满信心,克服就业焦虑,积极地投入应聘竞争中时,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因此,要积极开展职业心理咨询,消除学生的就业焦虑,帮助学生克服就业中的困难,使学生能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投入就业准备及求职应聘中,增加成功的机会。

大学生在就业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是带有共性的,因此,可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的问题,开展团体职业心理咨询。如,针对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面对挑战和面对应聘挫折等情况,开展主题为“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团体心理辅导,使学生能振作精神,积极应对就业挫折。

此外,还可因人制宜地开展个体职业心理咨询。例如,在指导学生就业中,针对少数大学生存在就业焦虑、谈到就业就心烦意乱等问题,帮助他们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念,引导他们消除紧张、积极应对各种求职面试情景和职业环境。有些学生家庭关系一般,看到同学靠家庭关系找到好单位心里不平衡,针对这种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单位最看重的还是员工本人的能力,业绩是需要能力创造的;找工作关键靠自己,积极应聘的过程本身就是提高就业能力的过程”。针对有些学生不愿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就业,不想去从事较辛苦工作的心态,积极引导学生要吃苦耐劳,自觉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和行业锻炼,接受社会昀检验,经受磨难和挑战,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先就业再择业、创业。

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劳动保障部最新开发的《CErI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进行职业适应性预测和诊断,通过电话咨询、专栏咨询、网上咨询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释放就业压力,让大学生积极求职,勇于竞争,善于竞争,提高了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四、加强就业培训指导,提高学生求职技能

有些毕业生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但简历制作粗糙,不能体现自身优势,缺乏求职技巧,表达能力欠佳,在求职面试中不能很好地与单位沟通。笔者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积极开展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就业政策等系列培训和讲座,丰富毕业生的求职知识。二是指导学生在面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上网、找去应聘的单位的熟人了解情况,查找资料,详细了解单位情况、职业环境,深入剖析自身个性特长,归纳出自身与单位及岗位所招聘人员相匹配的素养,制作出针对性强的简历,并指导学生不断修改简历,突出自身职业优势。三是建立毕业生基本信息数据库,详细记录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特长、就业意向等,并跟踪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动态,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四足加强对学生的实际应聘过程的指导,特别对于就业困难的学生,在学生应聘前,帮助学生分析单位和岗位的特点和要求,为学生出谋划策,并到招聘现场了解学生在面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在面试结束后向学生指出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应聘技能。五是建立公共邮箱和就业博客,方便学生交流应聘体会和经验,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技能。

例如,农学专业的毕业生陈某来自农村,学习刻苦努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强,但表达能力较差,简历制作没有反映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他有意向的工作领域是农资公司。根据这一情况,我指导他多方了解农资公司的特点及岗位需求;多次修改简历,根据具体的用人单位制作不同的简历,突出自身与岗位要求相符合的素养;在面试前对具体的面试单位进行详细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并鼓励他与同窗好友进行模拟招聘互练,指导他对自己在应聘面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反思、改进。经过一次次的锻炼,他的求职应聘技能不断提高。后来,他所应聘的一家实力很强的某农资大型公司认为他表达能力强,肯吃苦耐劳,专业技能强,欣然录用了他。

总之,我们要多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大力采取具有实效性的措施积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一涉促进大学生就业。

篇13:环境科学学科实践能力提升途径论文

环境科学学科实践能力提升途径论文

1完善与充分利用现有实践教学平台

经过多年的建设,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一套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平台,进一步完善该平台的功能,充分利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平台的作用,是实现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最可靠途径。

(1)实验与研究基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有环境生物技术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环境毒理学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固废物实验平台、水处理实验室、大气控制实验室、膜技术实验室等。实验室为学生课程实验、开放性实验和创新实验提供良好的平台。

(2)实践教学基地:浙江省工业环保设计研究院持有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废水甲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格证书等。作为学院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环境影响评价实习和毕业实习提供了很好的实战平台。

(3)产学研基地:杭州博世华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已成功开发多项废水和废气治理技术、固废物处置技术。通过产学研基地,充分利用学校、学院科研力量与企业的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

(4)校外实习基地:学院与杭州市多家环保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杭州七格污水处理厂、杭州九溪水厂、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等作为学院校外实习基地,提供了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

2认真实践环节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认知实习、课程实验、环境影响评价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将这些具体环节进行有机衔接并有序地认真实施,是实现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根本保障。

(1)认知实习:认知实习是在学生即将开始学习本专业理论课程之前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其他各实习环节的基础。环境科学专业在第一学期安排了20个学时的认知实习,通过认知实习,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使其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是对课程基础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巩固,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课堂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环境科学实践课程的设置过程中特别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拓展、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验报告的总结和分析,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非常重要。

(3)课程设计:设置了3周的环境科学专题课程设计环节,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运用一门或几门课的知识,通过必要的参考资料的查阅和整理,去解决环境科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

(4)毕业实习:在大四第一学期学完全部专业课后,组织学生分别到各环保公司、各生产现场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验证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思想认识。

(5)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设置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四年学习基础和知识的系统总结和应用。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效果显著,包括文献的调研总结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论文撰写能力、学术论文的演讲能力以及回答问题的能力。

(6)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2008级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在暑期进行了“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以及环境人才需求特点分析”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了解环境科学专业特点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开展主题班会,增加了同学对专业的了解,明确了学习目标,激发了学习兴趣。

(7)开放性实验、创新实验:开放性实验、创新实验可以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新生专业介绍时也介绍学院专业老师的研究方向,鼓励学生从大一开始与专业老师接触,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实验,也可以跟专业老师共同探讨,选定题目,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教学环境。

(8)其它:在教学体系培养中,专业教师也结合课外科技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活动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践环节与理论知识的.衔接

实践教学的构建和有效实施,依赖于对实践教学改革内涵的正确理解、实践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实践课程的准确设置、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整体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专业特色的显现。要真正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必须紧密结合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实践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反过来理论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只有在理论和实践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引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在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安排上,学生认知实习、课程实验、社会实践等各实践环节由理论授课教师和专业教师指导,以达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真正结合。

4结语

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对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导致了对环境科学人才的很大需求,这种需求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是潜在巨大的。但在实际环保工作中也暴露出了我国高等环境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诸如学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实践能力较弱,社会适应性较差,就业渠道单一等[4]。浙江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旨在探索一种适合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高途径的模式,配合教学计划,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参加专业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养的学生适应当代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探索过程中,应坚持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相结合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效。

(1)针对性原则:针对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分析学生未来岗位(群)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确定实践教学的总体框架和具体的技能培养方案。

(2)实用性原则: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从实际、实用、实践的角度出发,建立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3)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相结合原则:实践教学应包括适应学生未来岗位的专业技能,还应包括与专业能力相关的综合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沟通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探析论文

优秀大学生论文题目有哪些

酒店管理专业创业能力培育的途径论文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探析论文

创业教育内涵探析论文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堂创新探析论文

海西经济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一-社会需求、人才内涵的研究

高中数学教育创新路径探析论文

航天航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金融学建设银行论文

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
《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探析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论文(精选13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析论文2022-11-10

教师人事管理机制改革措施探析论文2023-07-29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题目2023-12-20

试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问题与对策探析教育论文2022-07-21

探析诚信及大学生职业道德的优秀论文2023-09-25

特殊教育师资发展途径探析论文2022-09-06

地方院校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理念的探析2024-01-29

艺术教育教学论文题目2024-01-24

酒店管理论文题目选题参考2023-08-25

基于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论文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