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培养下初中历史论文

时间:2023-12-17 07:31:10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意识培养下初中历史论文(精选12篇)由网友“toas01”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意识培养下初中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意识培养下初中历史论文

篇1:意识培养下初中历史论文

意识培养下初中历史论文

一、民主与法制的教学需要的是新颖、技巧

(一)教师本身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想要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应把握好“寓理于情”。在课堂上,老师要具备真挚的情谊,让这份自然的感情渗透到教学中去,枯燥的说教是不能激发学生情感的。

(二)教学方式

心中有情,自融于境。当教师在备课时,针对民主、法制这一块,充分考虑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体会历史事件中所蕴含的情境,老师在教学中犹如身临其境,才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带领学生一起“跨越”那历史的长河,让学生感觉事件就发生在自己面前,即丰富了学生的课本知识,也了解了教材的具体涵义。将民主、法制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的相连,紧扣学生的心理。如,在学习儒家核心思想后,引导学生领会目前我国政府推出的利于教育的政策,让学生找出已享受到的实惠,如学生都会想到免费的课本、义务教育中免学杂费等政策。学生自主的寻找,能够便于其思路的拓宽,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历史与法制意识教育

历史教学的内容具有丰富性、广泛性。古往今来人物的多姿多彩,尽皆展示在历史教材中,出现在学生的视野里。在历史教学中,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中的人之楷模;像商鞅的“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国家进行改革的重要性;在《拿破仑法典》中,学生领略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以及文明。

历史教学还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趣”的作用,带领学生进入一个趣味的情境,来诠释法制的理念。如:统一的隋唐时代,看魏征的进谏,再看唐太宗的善于纳谏,并且让学生分析纳谏与进谏的原因,从而分析出唐太宗如何是一代明君。从宏观上来说,也看到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如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治国”的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去理解共产党员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作为历史教师,能够抓住最好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充分的利用历史课本里面的有效资源,让学生探索法制的渊源。

三、历史与民主教育

(一)对民主“度”的掌握

初中历史新课程,学生能从中西古文明中相比较的去学习,如: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政治文明发展中,皇权的不断加强是主要的线索,相对于中国,像古希腊罗马也出现了民主、法律,在明清时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时,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已经在西方完成了。基于这点,老师若不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学生容易在认识上出现一些偏见,误将优越、完美加于民主制度之上。历史上每一种制度的形成,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虽然民主具有充分的优越性,但其弊端也层出不穷,有可能会导致形成很多人眼中的“暴政”。对于民主的理解,需要掌握好“度”,不能过于盲目的信仰,也不可失去信心,在分析、了解民主优越性的同时,需要看清它的局限性。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认识民主一定要从客观出发。

(二)对民主“质”的界定

民主一词始于西方,受到了环境、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随着历史不断进步,民主出现越来越多的特征。对于中国来说,民主不能看成简单的拿来主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带着批判意识认识我国发展中的民主,再考虑我国的政治传统、经济传统以及文化传统,找到真正适合本土的民主模式。我国从民主主义革命到民主建设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历史老师在讲诉中国的民主进程的时候,需要区分民主革命前后的质变,在“质”上与西方有何不同,要让学生树立出正确的民主建设意识。

(三)以史为鉴,发挥民主教育的批判功能

现今多数学生都是为中考历史分数而学习历史,很少有学生能够真正的.挖掘历史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当教师传达的知识不能有效的运用到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中去,只将知识看成最纯粹的言辞,也就没有真正的历史意义了。”民主性教育对我国的现实意义非常大,在教学相关的内容讲授中,需要考虑到现实情况,重视其批判功能。由于我国专制观念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就算民主制度正趋于日益健全,依然存在不少腐化的现象,导致民主只存在表面现象。这种不良风气使得初中学生这一正存于价值观形成期间的学生容易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的看待民主这一问题,从而对中国的民主建设产生一种悲观的情绪。在历史课程教学当中,需要让学生清楚的、深刻的认识到民主的内在,了解民主的全面发展过程,从而抵制社会上的这一种不良的风气。

总之,通过本文的简要阐述,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当中,主要是强调对学生的民主与法制相关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到历史不再是简简单单,而是要学生真正的感受到历史教学当中的韵味――民主、法制意识的培养。

篇2:情境教学法下的初中历史论文

1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1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热情

任何学习都离不开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初中的学习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叛逆期。为此,要注重学生兴起的培养,将学生视为教学行为中的主体,发挥主导作用,要培养他们主观能动性,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学习的高效。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有目的的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历史课的教学行为中。教师要用心去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善于使用数字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向学生呈现真实、直接、客观的历史发展进程,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完全调动起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1.2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方式,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将自己完全置身于教学情境中,情感饱满而丰富,同时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设计,保证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相符,具有目的性,使课堂教学活力四射,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思考,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造思想,为更好地学习垫下坚实的基础,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1.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课堂学习中,促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和形象,情景引人入胜,以更直观、易懂的形式呈现历史人物和相关历史事件,枯燥的历史知识被具体化和生动化。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被历史事件和人物情感深深感染,掌握其中的关键知识,明白道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2如何更好将情境教学方法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2.1教学情景要将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在进行情境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准备充分,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以教学目标和内容作为情景教学的基础,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形成生动、直接、形象的教学情境。历史情境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不断研究历史,深刻地思考历史,学习历史知识,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拓展,防止与主题不符现象的发生,同时也不能十分复杂,总之要掌握好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保证较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2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目标

历史教学情境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价值观。历史学科的思维学很强,为此,要运行具有探究特点的教学情境,发挥其启发和引导的功能,增加思维的深度,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使他们继续探究历史的意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课堂情境进行分析,实现思维水平的提升。在讲解某些课程的时候,可以配合播放电影片段,让学校认真观看,根据电影片段分析总结,进行发问,探讨课堂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逐渐深入,学习热情得以提高。

2.3教学情景的设计具有针对性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要点和难点,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为此,要将教学情境创设的前提设为课堂教学内容及难题,提高情境教学的效果,抓住重点和难点,扣住主题,实现教学互动性,以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4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实现其主体作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包含很多内容,如设置问题、播放声像、设置实物情境等,任何情境的'运用都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主体作用,将其迅速带入课堂气氛,防止出现学生游离课堂的现象,让他们在情境教学中进行知识的探索,形成有趣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从而具有较强的学习责任感,认识到历史课的重要性,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2.5利用语言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

历史课的显著特征就是时代性,只有保证形象生动、引人入胜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教师语言上的描述起到了引导学生认知行为的作用。教师的情感表现会带动学生的认识行为,只有以情动情才能产生师生共鸣。例如,在讲解一些英雄事迹的时候要满怀激情,使学生体会到真情实感,产生由衷的钦佩。教师的语言情境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已经孕育其中。

2.6依据教学内容,设计表演的情境,挖掘学生的潜能

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的教学方式是最能够被人接受的教学思想。尤其是时代的进步促使素质教育称为教学的最终追求目标。教学课堂突破了单一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对于潜能的挖掘。表演情境的设计可以很大程度上发掘学生的天分和能力,进入教学角色。在这种方式的推动下,内心的体会加深,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得以提升。同时,对于角色的扮演也一定程度上使得课堂氛围变得轻松和愉快,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加深对于人物和事件的理解,也使得其他同学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历史现象,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

3结语

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要不断将情境教学进行深化和升华。要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升级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成长。

篇3:教学策略应用下初中的历史论文

教学策略应用下初中的历史论文

一、培养兴趣,发挥主动性

1.联系生活。

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背景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激趣,其效果也非常显著。学生会对课堂上引入的自己熟悉的生活非常感兴趣,也就对历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且注意力高度集中,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并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也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牢固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也学会了更多的历史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精心设疑,激发兴趣。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巧妙设疑,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巧妙设疑既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可使他们带着疑问探究新知,在轻松愉悦趣味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新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在探讨历史问题的同时也深刻理解并掌握了知识点,发展了历史思维能力,从历史中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样,学生乐在其中,学习效率也得以提高,可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松愉悦的情境可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不良的情境会使人注意力难以集中,干忧人的认识活动,降低智力活动的水平。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宽松、愉悦、启发性、思维性的,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充分、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首先,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是过去的人和事,距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他们会觉得历史知识很枯燥。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营造历史环境,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历史更直观、更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其次,历史涵盖了人类社会XX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等非常广泛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方便展示大量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并能使学生快速、便捷地利用这些资料。最后,古今中外每个历史时期相关实物、历史遗址的图片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可使教学内容变得更直观,也可开阔学生的视野。总之,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不仅能使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而且能让学生在更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和理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三、串联知识教学法

知识串联法是抓住历史线索,提纲挈领地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方法。历史知识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这样,我们便可利用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使历史知识变得清晰化、网络化、系统化。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教学历史等。此外,还可以一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弄清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社会矛盾、解决矛盾的基本方式(改革和革命),以及矛盾产生、发展、激化和消失的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原理分析历史问题,我们就会发现一切历史事件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矛盾引发的,而历史事件又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因此,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必须同一定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如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要看其主要方面,评价历史人物要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

四、精心设计习题,巩固知识

为了巩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的新知识、新方法,教师要精心设计习题,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当然也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设计其他题型;设计练习时还要注意分层设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无论是课内练习还是课外作业,都要让学生及时完成。学生通过练习,可提高思维能力,并能打破思维定势,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新观点。此外,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选取一些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师生共同探讨,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当堂理解、当堂掌握、当堂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可以为学生的课后练习扫除障碍。总之,中学历史教师应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激活历史课堂,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篇4:文化意识培养下的英语教育的论文

文化意识培养下的英语教育的论文

一、高校英语教育中培养文化意识的措施

基于高校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导性的作用,运用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逐渐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强烈呼声,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教师应提升自身文化素养,重视传统文化

教师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引导者,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亦或是外国文化都应该有透彻的理解和感悟,自身对文化的学习不应固步自封而应与时俱进。试想一个英语教师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一知半解,怎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呢?拥有一个文化素质高的教师是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前提。另外,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优秀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与外国人的交流与合作,而在交流的同时,传递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使中国文化登上世界舞台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和骄傲。在英语教育中培养外国文化意识固然重要,但中华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了解和学习外国文化的基础,高举弘扬中国文化旗帜,努力学习外国文化将二者巧妙融合才是英语学习的根本。

2.在课堂中重视文化渗透,对比中英文化差异

在课堂中适当进行文化渗透有利于学生在了解课文文化内涵和所涉及文化背景的前提下,更加立体直观的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印象。具体方法是:先通过教材讲解,介绍背景知识,然后在适当环节(讲解词汇或某一内容时),结合背景,讲解相应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近年来,英语课文中出现许多生词,这些生僻词汇的出现于时代进步与文化发展紧密相连。另外,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中英文化的差异性做出对比与判别,加深文化学习。例如,“WhatamIgonnado?”英文中的后半句“gonnado”是“goingtodo”的'意思,但是为了表达的简单和明了,被完全口语化后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但是此种现象在中国教材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外国文化意识的同时,要注重对比中英文化的巨大差异,在差异中寻求学习和记忆英语知识的最佳途径,只有对中国文化背景和英语文化背景全面了解,文化意识的培养才能水到渠成。

3.创设文化交流氛围,发展多元化的视听教育

英语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面知识的获取,要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与人交流的能力。教师应创设适宜的文化交流氛围,发展多元化的视听教育,满足学生与人交流的欲望。交流的最佳方式是面对面,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和鼓励学生于外国人进行交流。只有同外国人交谈才能实现中英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在交流中学生可顺利了解他国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逐渐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组织学生观看正宗的美国影视,听纯正的英文歌曲也是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口语和视听的双重影响,学生对外国人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价值表达,历史发展等有了全面透彻的了解,更有效弥补课本知识的欠缺。以这种途径可以培养学生深刻的文化意识,促使学生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游刃有余,挥洒自如。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可以让学生在吸收本国优秀文化的同时,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文化,多元化文化环境更有利学生及早走近文化全球化的社会现场,感受语言文化独特的艺术发展魅力,对学生外语学习和运用起到极大的鼓舞和促进作用。因此,英语教师多方面、多措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对其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且任重道远。

篇5:浅谈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刘惠丽

郑州市第三中学,河南郑州450000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以教师提问为主,学生所做的就是被动地回答问题,学生逐渐养成了被动思维的习惯,甚至有的学生失去了回答问题的兴趣。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思考能力得不到锻炼。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学生从“学习状态”跃迁到“研究状态”,体会到思维的乐趣,从而对数学有正面的情感体验,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表现能力。

一、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

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传统教育模式是老师高高在上、一讲到底,课堂中缺少“问”的意识和实际操作。虽然最近几年以来,许多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被挖掘和提出,但付诸课堂实际的依然是屈指可数。

教师思想认识的落后。不少数学老师没有真正理解数学课的教育精髓和教育目的,在他们心中,数学课本就是一门特别枯燥、特别艰涩的课程,因而放弃了尝试那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机会,固步自封地维护着现状,缺少教学反思和教学创新。

教学目标定位的偏差。“学习为了考试”这些认识依然没有得到改变。而学校对考试成绩、升学率的极度重视,则又变相加剧了这种意识的实际操作状态。数学老师们为了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往往不顾学生感受,以“题海战术”强迫学生接受“填鸭式”的教学,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学习兴趣极低。

二、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优点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活跃他们的思维,丰富其情感体验。另外,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是学生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保证。不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而谈创新教育,是空洞抽象、毫无意义的。当一个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时,就能对所遇见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探索,这样势必会调动其思维活动,发展其创新能力。

有利于学生的问题解决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要引进一个辅助的问题或“先解决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一个类比的问题”。对一个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包括提出一些连续的、更精炼的问题,更能体现已知信息与目标之间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提出的同时,也将总的解决问题的目标分解为一层一层的次目标,通过逐步实现次目标,达到对原问题的最终解决。也就是说,问题解决依赖于问题意识,解题者要具有问题意识。

三、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

正确对待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应该充当一种“辅助者”的角色来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不是替代学生占据其主体地位。因此作为初中数学老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心理诉求出发,将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统一。教师不应简单地充当知识的搬运工,而应更注重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技能的塑造。要让学生自己自觉地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欲望,指导和鼓励学生科学合理地探索数学知识,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地协助、点拨解决,从而不断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初中数学课堂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问”的意识,并将内心的“问”大胆地说出来,以获得相应的答案。如生活经验法。在讲“圆”时,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在自己的生活中,都能看到哪里“圆”的现象。在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圆”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如何画才能画出一个真正的“圆”等。再如创设情境法。在数学课的教学设计中,利用各种情境,制造冲突和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思索其解决方式。以学生的既有知识结构为基础,引入情境和问题,导入新课内容后,再让学生自行思考问题的解决路径。这些情境的设置要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而问题的设置要能诱发学生产生解疑的意识和冲动,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践和应用问题意识。

注重过程,循序渐进

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注重过程。在设计一个问题之前,应考虑全面这个问题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学生是否能够给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同时,从“不问”到“问”的培养中过程中,要注意“善问”“敢问”“想问”等方面的培养。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向成绩较差的学生提问;而较难的,则向成绩优异的提问,这样便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问”的积极性,从而为解决他们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提供机会、条件与空间。

篇6:初中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初中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初中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山东 临沂 贾世娜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很重要,首先要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然后是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方法培养这种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与生活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一、对跨文化意识的了解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跨文化意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文化里面包括这个民族的民俗风情、生活常规,有他们民族思考问题的特定思维,有他们共同认可的世界观、人生观,而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的时候不会存在太大的障碍,交流过程中能明白对方所讲的话语包含的意思。但对于我们中国的学生来说,我们不熟悉英语母语的国家的文化,自然也不能很好地了解英语单词和英语语句中背后的含义,那么也就不能很好地和外国人进行交流了。交流都是基于了解的基础上的。但是尽管差异大,很多地方也是可以触类旁通的,例如中国说姓格林的一家人,英文就是“the Greens”。

大多时候英文初学者经常会以中国人的思维去考虑问题,比如一个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提出“May I go to the toilet ?”而老师回答“Goahead”,他却坐下了,同学问他怎么了,他说没听见老师说去你的头啊!造成这种场面的原因就是每个国家对于幽默的理解不同。中国人表述语句的时候和英文中的表述顺序有很大的差别,如对我来说做家务很有趣,英文中就变成了It is interesting to me to dohousework.是将形容词放在前面,而动作放在后面的.。英文中介词使用很频繁也很麻烦,对于中国的英文初学者来说可能难度大点。

就表示时间的介词来说,at 表示具体的时刻,in 表示一个时间段,on 总是和日子有关;表示地理位置的,in 是指在某个范围内,on 指与什么毗邻,to 是指在某环境之外。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培养

学生在学习中是比较重视词汇量的积累的,但是他们只是死记硬背,能够保证自己知道它们的中文解释,没想过去了解这些个单词在英语中更多的含义。文化于语言,有很重要的影响力,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一个单词的含义早已不是当初创造时那样单一了,时代赋予了它更加饱满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弄清楚这个单词里面渗透的这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就像中国一样,最近新出了很多的名词,如“打酱油”是路过者的意思,“拍砖”是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那些汉语学习者不去了解这些词汇背后时代赋予它的新意义,那么他也只能在正规的文章中看懂它们的意思,但是和当地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就会发现有很大的障碍。On account of a payment made onaccount of the service charges on the Lessor’saccount,no further payments on this accountare necessary.这个句子里面有四个“account”,其中却包含了四个意思,第一个是和on 和of 连用表示由于,第二个account 是有什么相关的意思,第三个account 是银行账户,第四个account 是费用的意思。中国人和西方人思维方式很不相同,比如there be 句型中,中国人会说教室里有30 个人,将地点状语放在前面, 而英语是这样表述的:There arethirty students in our class. 地点状语放就在后面。否定句中,我们平时说书包里没有橘子,而英文表述为:There is not an orange in thebag.否定是放在前面的。

三、在阅读中寻找对跨文化意识的理解

平时,我们可以多看看英语母语国家的作者写的名著。首先作家是在当地这种环境里成长的,他们学到的英语是最地道的,他们也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有很深的了解,那么在他们的作品中会很自然地流露出他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特点、主人公的语言、人物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思维方式都会在书中体现出来,我们在研读这些作品的时候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并且会发现这些东西和老师上课讲到的东西很不一样,甚至有些内容在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是不符合语法的,为什么它可以存在,因为名著中引起人们共鸣的部分就会固定下来成为一种习惯性的搭配。例如《Robinson Crusoe》中有提到“ManFriday”,后来就变成奴仆的代表。还有雪莱的《Ode to the West Wind》中讴歌春天时说:“O,wind,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behind.”这里说的是大西洋来的西风,与我们的东风不一样。我们还可以将名著的原本与汉译本进行对比,那么更加可以看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对接是怎么样的。所以,多读国外名著,就可以多了解一些国外的文化习俗,对我们学习地道的英语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国际间的交流与沟通越来越频繁的今天,作为刚刚开始深入接触英语的初中生来说,必须从学习的一开始就培养起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和平时积累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交际中恰当地使用英语,这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的一部分。

(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第二中学)

篇7:新课程下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论文

新课程下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论文

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思维能力是化学教学要求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维的王国”,应当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时空中。所谓思维意识,就是人们对所面临问题的一种自然反映,是大脑对所面临问题与原有思维经验的一种自然链接。思维的发生、发展和思路的形成,总是受某些思维意识的支配思维意识是思想方法、思维经验的积淀,是思维习惯的养成。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必须注意解决几个问题呢?

一、知识的整体化和结构化是构建学生思维模式的基础

化学的教学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笔者认为,化学课堂教学是连贯的,教学内容是系统的、相对完整的,学科思想是科学的,彼此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同时又是有机的整体。如应用概念图、网络图、对比图等形式对化学知识进行梳理。概念图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或命题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用命题连接,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网络图是指将相关内容通过某种关系进行连接而形成网络。将化学知识网络化和结构化是学生形成思维意识的摇篮,教师应在这方面有意识而为之。

二、梯度的设计是形成思维意识的途径

对于已经确立了教学目标,要想成功地实现它,还需要设置合理适度的梯度;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层层推进,逐步深入,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梯度的设置,既要考虑复习内容的实际,又要照顾到学生的水平,梯度间距太大就会形成思维障碍,因无法逾越而事倍功半,间距太小又会降低课堂效率;同时还应注意梯度首先设置在教师心中而不是纸上,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把握。因此科学适度的铺垫在教学实践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如在复习氯气的性质时,我们对解决在少许氢氧化钠的酚酞溶液中滴加氯水最终使酚酞褪色,说明可能使酚酞褪色的原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褪色的原因这一问题时,可先铺设第一级台阶,引导学生思考氯水的主要成分,知识到位后;再铺设第二级台阶因加入的氯水中的哪些成分破坏了原溶液的组成;这时学生可分析推出可能是中和褪色或氧化褪色。此时再铺设第三级台阶在这个特定环境下两种褪色有什么本质区别,待学生得出中和褪色后再加氢氧化钠酚酞仍能变色,是可逆的,次氯酸氧化褪色,酚酞会失去加碱再变色的性质,是不可逆的,则此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便迎刃而解。

总之思维不可能是跳跃性,过大的知识跨度只会掐断思维意识的源泉。

三、重视复习课上讲解的思维变化,实施思维训练是思维意识提升的关键

在教学中,我们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诸如求同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

1、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

求同思维是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式。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不同耦联关系去探索结论。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如例如,二氯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苯有几种同分异构体?按常规,学生会先写出四氯苯的一种结构式,然后用变换氯原子位置的方法逐一去找,此法很慢且易出错。若能变换角度去考虑:二氯苯的三种同分异构体是二个氯原子在苯环上分别呈邻、间、对位,如果我们改换一下观察问题的角度,把四氯苯看成是苯环上两个氢原子分别呈邻、间、对位,就很容易知道四氯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应做到对一式或一题要多思、多变、多解、多联,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某一固定思维模式之中,受思维定势的束缚,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展性。

2、线性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

线性思维是常见的思维形式,发散思维通过纵横驰骋的想象、联想,提供给我们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往往能突破线性思维的狭小区域,带给我们更多的视角,可以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和狭隘性,并能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这两种思维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在形成和发展理论时,只有通过发散思维,向侧面发展,理论才有广度;只有通过线性思维,向纵深发展,理论才会深化。如在复习酸雨时,我们可以把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在形成酸雨时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酸雨的最终成分等问题的思考看成线性思维;在此基础上可提出由于酸雨的根源是尾气,中学化学课本上出现了哪些尾气,哪些尾气净化后可做气体燃料,酸雨对自然界在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危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

化学学科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其中借助于化学现象认识物质性质、原理以及将现有理论升华,主要需要分析、推理、归纳、概括等抽象思维,同时客观上也导致了化学教学对学生直观思维训练的'忽视。如将1mol/L氯化铝溶液50ml滴入到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生成2.34g氢氧化铝,求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这一类题型的分析,需要运用较多的概括、归纳、推理等抽象思维,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可采用图象法或利用物理学的竖直上抛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进行类比,经过这样形象的处理,可使学生解决问题时思维缜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4、直觉思维和整体思维相结合。

直觉思维是利用较熟悉的知识不经过明确的思考步骤,直接对思考的对象做出结论,它是整体思维的前奏,是分析、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整体思维强调从整体的视角,从全局着眼对某个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挖掘并寻觅物质之间的主要联系,广泛联想,大胆假设,从而快速突破问题。直觉思维常以教材的脉络为基础,具有固有性;整体思维是教材的延伸,需要加工、融合和创造,具有潜在性。直觉思维和整体思维的有机结合,在解决问题上会发生质的飞跃,使认识升华,思维准确、敏捷。

从一定程度上说,教与学是一片思维的沃土,只要教师用心灵去耕耘,用汗水去浇灌,就一定会在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中催开思维之花,结出学习高效之果。

篇8:学生服务意识培养下酒店管理论文

学生服务意识培养下酒店管理论文

1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现状

针对近几年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80%的同学选择酒店管理专业都不是因为自己的专业爱好,而是或者分数不够自己理想的专业,或者在可选择的几个专科专业中这个相对容易就业,或者根本就不理解酒店管理专业将来的职业方向,这就决定了大部分同学没有做好为客人服务的思想准备,并且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使他们没有了集体荣誉感,每位同学的个性都很强,都想得到别人的给予,而自己却不想付出更多,为别人服务的理念没有.另外,现在的教育模式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书本理论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更大程度上忽视了服务理念的灌输,导致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上心理落差过大,因为酒店对员工的要求不仅仅是技术过硬,更重要的是为客人服务的理念.

2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2.1确立服务意识教学内容

2.1.1做好入学教育入学教育是大学的第一课,上好这一课对学生今后几年的大学生活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开学初,班主任就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人员的价值理念.

2.1.2开设服务意识课程目前,酒店管理班开始的主要专业课是《酒店管理概论》、《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而没有开设《服务意识》课程,在这些核心课程中,主要内容是酒店的运营与管理及一些具体的实务操作,缺乏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这必然会造成教育与实际工作需要的脱节.笔者认为,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服务意识》这门课应该放在必修课中来,并且在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也要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教学等方法让学生以客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其服务意识.

2.1.3在校园内外,为学生提供“实战机会”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都是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大好机会,这时可以安排酒店管理班学生来布置会场、安排座次、提供会议服务.这期间都有老师进行监督指导,活动结束后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又如,每年的新生入学时,都安排酒店管理班的学生进行迎新活动,培养他们为别人服务的理念.这些都是学生的“实战”过程,也是工作经验积累的过程.

2.1.4加强与酒店的接触第一,要多邀请酒店高级管理人员来校给学生做讲座,传授酒店的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由于他们都是酒店行业的成功人士,学生对他们的话语比较信服,也容易产生职业自豪感.第二,要多带领学生参观高档酒店,了解酒店服务人员的工作流程,深入理解“顾客就是上帝”的信条,体会酒店的'工作人员是怎样把服务理念贯穿于工作之中的.第三,建议学生利用暑假、寒假去酒店实习,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地结合.

2.2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由于长期受到“学而优则仕”封建思想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以后从事比较“体面”的工作.而酒店服务业通常会被认为是一种只为别人服务的行业,认为酒店服务就是每天为客人“端盘子”、“洗马桶”,是“吃青春饭的”,是一种被社会瞧不起的行业.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每个人都是服务员,同时也在享受着别人的服务,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行业,但是“行行都能出状元”,作为一名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仅仅成为一名服务员肯定不是我们的最终追求,但是不管将来的职位有多高,都离不开最基本的经验积累.

2.3服务意识的培养

需要学生家庭和社会的重视酒店作为国家的第三产业,属于服务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他人提供服务,是个人价值体现的重要途径,学生家庭和社会必须对此有深刻的理解,支持子女从事服务行业,而不要把酒服务当成“伺候人”的工作.

2.4服务意识贯穿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我们以绅士淑女的态度为绅士淑女服务”―――这是丽思卡尔顿酒店的座右铭.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也是一名服务人员,我们的服务对象就是学生,平时在和学生接触过程中,言谈举止等都要以身作则,和学生友好相处,互敬互爱,试想如果作为一名老师经常上班迟到又怎么能够要求自己的学生呢?同时,老师平时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班主任严格要求学生每天搞好宿舍和教室卫生;上课不迟到、早退;见到同学、老师主动问好,这些生活小事对于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帮助很大.当然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应该把这种服务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整个环节,才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酒店管理人才.

篇9:茶文化意识下英语教育文化培养分析论文

对于英语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来说,其需要进行全面创新与不断完善,尤其是要通过文化内涵的集中融入,从而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创新英语文化教育。在英语教育的文化培养过程中,选择融入合适的文化元素,尤其是通过将具体的茶文化理念融入其中,其将实现整个英语教育活动的本质化创新。同时这也可以为当前我们优化和创新英语教学活动提供重要支撑与帮助。

1英语教育活动的文化培养状况认知

在当前整个教育机制日益完善、不断优化的背景下,我们对英语教育的人文内涵形成了清晰化认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其不仅需要英语知识内容上的诠释,更重要的是英语习惯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科,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因此,在当前整个英语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要从文化理念的诠释融入角度来认知该教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完善的文化教育所具体传递和表达的,不仅是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思想理念,也是满足所需要诠释的具体人才培养诉求。因此,我们认为在整个英语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文化元素融入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英语教学活动不断完善和丰富的重要过程。也就是说,在完善而系统化的英语文化教学时,不仅需要注重诠释英语知识内容的教育与引导,也需要以文化融入的心态理念来具体引导学生融入到整个英语课堂之中,从而实现学生英语知识与文化素养培养的全面补充。就当前英语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实际看,更多是从简单的课程视角出发的教学创新,特别是未能意识到英语背后所表达的人文内涵。因此,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充分诠释,加上整个英语教育时,未能从文化审美视角的充分诠释与表达,进而让学生很难在英语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中,很难感知必要的人文内涵,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整个英语教育过程中文化价值观的合理塑造。客观地看,英语教育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活动,其中所需要表达和展现的是一种文化认同下的教学引导与全面诠释,所以,文化知识应该也必须是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焦点与核心。

2茶文化意识的具体内涵理解

通过对整个茶文化机制的具体内涵和综合表现状况进行分析,我们看到其中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素材,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的合理诠释与表达。在理解和认识茶文化意识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视角来理解:首先,茶文化意识是人文意识为基础的意识体系。无论是茶文化本身的内涵,还是茶文化的形成背景,其中实际上都是基于大众理解与认可前提下所形成的重要文化机制。因此,理解茶文化和应用茶文化意识时,必须从人文价值前提出发,通过认识到茶文化体系本身的人文色彩,从而提升茶文化意识的应用价值。认识茶文化意识的人文色彩,其本质看,就是因为该文化是由社会大众所具体创造的,因此,其中所包含和展现的应该是大众所认可和理解的文化意识。其次,茶文化意识是一种包容意识,所谓包容意识,则主要是因为茶文化中所形成的诸多意识实际上都是在不断包容、融合之后的具体产物。正是因为茶文化的包容意识,从而使得茶文化体系能够不断传承直至完善。从茶文化体系的形成状况看,其在各个地区、各个时期都能得以应用和完善,从而形成层次化的茶文化机制,关键就在于茶文化体系在不断传播过程中,能够被大众所理解和认可,直至形成完善的茶文化体系。最后,茶文化意识是一种创新精神意识,这也是其时代意识的重要表现。茶文化是在时代进程中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所以各个时代的茶文化都能够发展成为各个时代的精神。当然,茶文化的人文意识也让其教育价值功能得以全面展现和完善表达。

3英语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文化培养诉求

对于英语教育活动来说,如果想要实现最佳教学,其中所需要诠释和发挥的不仅仅是英语知识内容的丰富完善,同时也需要注重英语习惯和人文精神的合理引导。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文化教育所表达的不仅是具体的人文内涵,更重要的是,这实际上也是英语知识内容的展现途径和表达方式。因此,在整个英语文化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只有系统化融入文化元素,才能实现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结合当前教学培养诉求日益成熟这一客观前提,以及学生培养理念深化创新的重要时代诉求,我们在实施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以文化内涵为切入点,通过选择合适的文化元素,从而实现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内涵完善与情感补充。当然,在成熟的英语教育活动实施进程中,文化培养的价值作用不仅仅是文化素材上的丰富诠释,更关键的是合适的文化体系中所诠释和表达的语言习惯和语言思维,所以在茶文化意识影响下,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茶文化元素,其必然能够在丰富英语教育文化素材的同时,引导学生更为全面的认知和理解茶文化。当然,茶文化意识中的诸多内容和精神思维,这就为当前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提供了基础可能。因此,如果我们能具体发挥茶文化的文化内涵,并且将茶文化内容系统化融入到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文化素质培养体系之中,那么茶文化的意识理念和价值内涵,将让具体的文化思维彻底而系统化地融入到英语教学体系的全面创新之中。

篇10:茶文化意识下英语教育文化培养分析论文

我们看到要在创新教学机制的前提下,通过文化理念的必要融入与深度融合,从而构建文化教学的最佳效果。结合英语教学的创新经验看,如果我们想要培养出满足当前社会环境诉求的人才,就需要从以下培养视角来具体出发,通过融入合适的文化素材,结合系统化的文化精神理念,从而实现教学发展的理想效果。具体而言,其需要着重做到:首先,要将文化素养放在教学创新的首要位置之中,尤其是对于英语教学而言,需要构建以文化启迪为重要前提的的教学活动。对于当前学生教学活动的整体实施来说,文化素养是其基础前提和关键所在。因此,在具体实施英语教学活动时,必须注重文化素材的合理诠释与表达,尤其是在丰富表达文化理念和精神思维的前提下,通过创新英语教学机制,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有效地了解英语知识中所具体表达的内容所在。其次,要注重以文化素材为英语教学创新的突破口,对于英语教学活动来说,文化内容的诠释与融入表达,这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素材上的丰富,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将创新融入到英语教学机制中,以教学创新培养出创新人才。从文化角度切入英语教学,这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活动。可以说,实施该教学机制,其将在创新教学内涵的同时,推动英语教学的全面创新与升华。最后,对于英语教学活动来说,文化体系的全面优化与精神理念的整体优化,是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关键前提和本质所在。所以,通过丰富教学过程中,可以具体使用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英语教学活动的本质化创新。我们应该看到当前教学规模日益扩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提升,英语作为学生必备的技能,我们应该站在融合与创新角度来理解,通过丰富诠释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从而满足整个英语教学活动的本质诉求。

5结语

在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的今天,如今教育机制日趋成熟,英语教学体系也发展成为教学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对于英语教育活动而言,其中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英语知识内容教育,同时更是英语学习习惯和意识理念上的教育引导,尤其是在英语教育活动日益成熟的今天,我们也逐渐从文化培养角度出发来理性认识该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冯瑗;陈坚林.立足根本才是高校人文基础性专业的生存之道——由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边缘化”和剑桥大学英文系“纯文学”的反差引发的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2):122-124.

[2]施惠平;张催催.我国普通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回顾、问题与思考———兼论英语专业教育中的人文主义传统[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11-113.

[3]张锐;王凯伦.多元视角下的中美高校外语课标对比研究———从《美国21世纪外语教学标准》看我国高校英语课程标准设置的不足[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134-135.

篇11:初中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策略探析论文

初中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策略探析论文

【摘要】作为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契机,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觉学习体育锻炼知识,积极锻炼身体。组织各类体育项目比赛,在体育的比赛竞争中,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的热情。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体质特点,兴趣特点等,为学生制定科学的体育锻炼项目和体育锻炼计划,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可行性。充分的向学生讲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与价值,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关键词】初中体育;主动参与;培养策略

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在青春发展期,其在体育锻炼技能的形成,以及在身体各项机能、素质方面都是开始进行积累的最佳阶段。作为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契机,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觉学习体育锻炼知识,积极锻炼身体,以使自己在学识和体质方面得到双重的发展,通过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主动参与的体育锻炼,让自己无论是在体育技能方面,还是在体质方面,都能很好的胜任自己未来的学习、工作任务,为自己博得一份美好的人生。因此,在初中阶段,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应当对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进行培养,帮助初中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他们逐步树立起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为实现未来的继续读书深造,以及将来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等方面能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作为保证,进而能够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本文就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谈几点看法。

一、组织各类体育项目比赛,在体育的比赛竞争中,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的热情。

体育竞赛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体育锻炼的.意识,使人们最终的体育锻炼中来,正如有人所说的那样:“参与比胜负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超越比得失重要。”只有通过赛场上大家广泛的参与,才能体现竞技带来的美感。在体育比赛中,输赢只是大家在体育素质方面的比拼,而这个过程中给大家带来的快乐和所学习到的东西则是无价之宝。一些竞赛会体现出互相帮助,互相鼓舞,合作与竞争并存。例如,接力比赛,是需要本组队员之间协同合作、共同努力的,这个就很好的培养了参赛者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了集体荣誉感,和为集体而战的责任意识。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要经常性的组织这样的比赛,只有通过经常性的组织各类体育项目的比赛,并进行全员性的参与,才能激发出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起到督促他们进行体育竞技的准备,在身体素质、体育技能方面开展主动的训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意识,激发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的热情的目的。

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体质特点,兴趣特点等,为学生制定科学的体育锻炼项目和体育锻炼计划,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可行性。

我们的初中体育教学不是单纯地为了完成教材课程而设置的,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讲解和传授,而使学生具备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服务。不同的学生体质特点是不同,他们在体育锻炼项目方面的兴趣爱好点也不一样。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为学生制定科学的体育锻炼项目和体育锻炼计划,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可行性。只有在找到适合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之后,学生的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才会更强烈和更加的自觉,能够实现长期的坚持。例如,对于一些耐力有余但技巧掌握差的学生,就可以为他设定长跑的体育锻炼项目,给他编入长跑训练组。而那些在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方面擅长的学生就可以编入球类训练组。这样的编组不是说就只为学生提供单项训练,而是侧重在他擅长的方面进行着重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体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自己擅长、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上进行日常的自我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技能的目的。

三、充分的向学生讲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与价值,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多给学生讲讲我们为什么要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参加体育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好处,不参加体育锻炼会有哪些问题等等,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形成一种努力参加体育锻炼的氛围,这已经成为摆在广大初中体育教师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很多学生出于升学考试的压力,大多数时间都埋头于书案,低头苦学,而忽略了自身的体育锻炼,这已经是很多初中学校共有的问题。而我们初中体育教师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一切精神上的努力都是枉然。正如洛克所说:“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因此,在体育课堂上,我们体育教师还要充分的向学生讲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与价值,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总之,在如何提高初中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的问题上,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对于不同体育项目学习活动的参与兴趣,为他们制定科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提高他们主动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把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形成一种内生性的动力,锻炼好身体,为今后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熊旭航.论全民健身与终身体育意识教育[J].辽宁体育科技.(04).

篇12: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论文

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论文

摘要:外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本文以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意义出发,就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相关策略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培养

1、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是“特定社会中成员所拥有的信仰、思想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社会习惯等的总和”。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中学英语新课标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靠单纯灌输语法知识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就能有效开展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相关策略

2.1 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词汇的'正确读音和本义,还应着重接受所教词汇的文化意义,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不对应文化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红色”在我们汉语文化中象征“欢乐、吉祥、喜庆、热烈”,是一个褒义词,然而在英语文化中“red”却与“危险、暴力、流血”相联系。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并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找出这些英语词汇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意义,在课堂上给予充分讲解。同时,在学到蕴含着成语,谚语及其典故的英语词汇时,应不失时机地将其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跨文化学识,同时教会学生运用这些词句的场合,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

2.2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初中学生了解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风土人情渠道,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介绍阅读材料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对那些学生较为困惑不易理解的语言材料之外的文化因素有所涉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国的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有效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在讲授某篇新课时,首先可以对该课文的相关背景进行详细介绍,由此导入新课,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导入新课,将生动活泼的影响材料呈现给学生。

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让师生都参与到阅读中来,互相提问和解答,在问答中,教师应对中西方文化有差异的地方增强敏感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阅读教学中,加强对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的介绍。例如,许多英文文章语篇的基本特征是:先概括,后细节,先开门见山亩明论点,然后逐步进行论述,层次分明,组织严密。环环相扣,而许多中文的段落思维模式一般没有这么开门见山的。教师分析中英文的语篇模式差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课后教师还可以印发几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3 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口语是学生进行文化交流的基础。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并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身的思想意识,在使用英语进行口语对话时,应教会学生考虑到自身扮演的角色。综合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所在语境,从对话者的反应判断出是否使用了恰当的语言。并努力使受话人明白并接受自身表达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在让学生说之前要告知其对话发生的相关背景。以及英美文化背景下的相关语用策略,让他们了解该说什么,该怎么说。例如,西方人将年龄、身高、体重和收入等个人问题视为隐私,教师告知学生这是应当避而不谈的话题。

教师可以将谈话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其中I代表income,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就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问对方收入、体重、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初中英语教师可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对话。构建真实的口语交流氛围,创设各种语言场景,把抽象的文化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跨文化交流的魅力,使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并进行口语交流,在真实的英语语境中进行对话,还可以在课外开设英语角活动,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口语环境。使学生在频繁地口语锻炼中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总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初中英语教师可从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和口语教学三个方面,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真正熟练、准确地掌握英语口头或书面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师范失学出版社,2001.

[2]王力非,现代外语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4]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应用论文

浅谈大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论文

初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教学论文怎么写呀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教学论文格式范文

教学论文

初中美术教学实施学讲计划思考论文

教学论文100篇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分析论文

意识培养下初中历史论文
《意识培养下初中历史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意识培养下初中历史论文(精选12篇)】相关文章:

教学论文范文2022-06-03

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论文2022-09-05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管理策略分析论文2023-08-25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论文2023-01-11

关于教学方面的论文2022-05-07

农村初中音乐课堂个性化教学研究论文2024-01-11

翻转课堂理念下《服务营销》课程教学创新研究的论文2022-05-06

新课标物理教学论文2023-10-21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2022-08-16

教学论文.doc2022-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