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时间:2023-12-16 07:56:35 语文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集锦18篇)由网友“xinaidada”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篇1: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学 语文 人文素养

论文摘要:新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了语文学科对人文精神由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昭示了语文教学对人文精神回归的呼唤,还语文以应有的面目,给语文以应有的地位。

人文素养可以这样理解:学习者通过长期学习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而获得的精神上、思想上的修养积淀。它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人文知识的修养是通过学习各种人文学科而获得的文学修养、艺术审美修养、哲学理论修养等,人文精神的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崇高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的团队意识、健全的人格魅力等。

一、珍视新教材,挖掘教材人文素养的内涵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精神,新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社会,关注亲情、友情等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面对初中语文教材的这一改编,我们教师应主动去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由原来的“课堂指导者”变为“课堂促进者”,让语文课成为“大语文”的舞台,洋溢着文学的气息。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为例,七年级的第一单元所选择的课文均属于叙事文章,文章中蕴涵着很多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是告诉学生:要有目标、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最后一定可以看见“大海”。这一课对于我们山里的孩子更是有着重大的意义,从小生活在山里的他们,也特别向往着走出山沟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对于鼓舞他们认真学习起着重大的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则告诉了孩子们:不要看着远处的目标感到畏惧,我们要着眼于眼前,克服现在的困难,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最后成功永远属于我们,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熏陶。相信只要肯去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就能很好地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去感染学生。

二、深入学习,简单考试

深入的学习,简单的考试,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既指教师的教,又指学生的.学。中学语文,老师有本事深教,学生有能力深学,考试却大可不必故弄玄虚,煞有介事地模仿数理化学科搞标准化语文深考。恰恰相反,这时正要看你语文老师有没有胆略敢不敢浅考。语文近期学什么就考什么,很深广的内容,教师分阶段明确限定范围,学生即可就感到浅显了。对一些较难的综合性语文考卷,未尝不可以开卷考试,再深的试题,一开卷相对也就浅显了。就机智就鲜活就有趣就收获了,依然就可持续发展了。显然这不仅是有无胆略敢不敢浅考的观念问题,而是关涉到有无能耐会不会浅考的技能问题。或以比较浅显的方式考了较深的内容,学生掌握了较深的内容或以比较浅显的内容考了较高的技能,学生具有了较强的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老师过分强调了学生的自得,依赖于学生的自我领会,还有一些老师错误地理解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让学生放任自流,漫无边际地发挥;老师放弃了应有的言传,而安于散漫性、随意性的教学现状,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语文方法的方法指导,对语文教改中出现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新形式不屑一顾。这是老师思维僵化的表现。

三、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深化人文素养的深度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是那样壮美;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彰显的正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意志;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闪耀的正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惊人智慧……如何将这些材料中的人文素养加以深化,除了阅读理解之外,借助其他艺术手段也可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增添色彩。毕竟,文学作品的艺术享受如果只凭口舌传达,未免太过抽象,但如果借助音乐(录音)、网络图片、多媒体教学等直观艺术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功能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如《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表现对封建社会的憎恨与小提琴名曲《化蝶》又是多么相近。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本来就是相通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的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加深学生对教材中人文素养的理解和吸收。

四、精心塑造人文素养品行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要善于将教材中提倡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当好示范。另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学生躬行实践,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既要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又要要求学生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明辨是非;既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也要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拼搏进取。同时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讲道德,重信誉,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党、热爱祖国,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若能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那么,在传统文化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在优秀人物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是可以逐步培养塑造出来的。

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培养人这个目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意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把语言知识训练和人文素养教育和谐统一起来,这样的教学才能鲜活,才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孙瑞明,辛成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小学语文教育,,(10).

[2]吴友智.教育:彰显学生“解放的智慧”[J].教书育人,,(6).

[3]李广,姜英杰.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J].现代中小学教育,,(4).

[4]李镇西.共享:课堂师生关系新境界[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篇2: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科目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对语文本身的人文精神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给予关注,改变以往填鸭式的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良好性格的培养,促进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统一,以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元素

其实,在初中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那些文章的作者通过对生动地艺术形象的塑造,达到感染人,净化人类精神世界的目的。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把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充分地挖掘出来,引发学生对人生社会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他们人文素养以及优秀的个性品格。

(一)通过设置问题、课堂讨论等形式来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课文,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的形式来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教师讲到《多一些宽容》这一篇课文时,通过设置问题什么是宽容?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积极引导学生应在生活中对待别人时应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计较,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他们合作能力的提升。

(二)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强化。

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强化,因为,我国很多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都有助于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初中的语文教材里,有很多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师应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帮助他们去认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二、以情感来塑造学生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语文教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文教材中那些有着丰富的个人情感以及主观的情绪的教学内容,由于不同学生的不同解读,就会对这些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以情感来塑造学生,不断的影响和感化学生。众所周知,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心特点,因此,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让学生能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更深刻的体悟,从而对学生能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三、运用情境教学法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到教学中去,从而加深他们对作品的体验,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够进行良好的熏陶。比如,教师在讲到《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先播放《父亲》这首歌,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作为父亲的不易,同时,还使得这篇课文的内容得到深化,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伟大,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教师也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化,将教材中的人文精神进行充分地挖掘,比如,讲到《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时,教师可以把教材内容和历史知识进行结合,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了解关于周瑜的故事,并让他们在课堂上讲述,这样能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

四、使学习和生活进行紧密地相连

作品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可以说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是作家对生活感悟的直接体现。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作品,让学生对作者的感情进行更深刻的体悟,从而获得更多的生活体验。

(一)让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相连。

可以说,社会生活是一部鲜活的学习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良好平台。学生的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过程是学生语言积累,运用和提升的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帮助他们形成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并对教材进行深入地解读,使学生的生活体验能够和文中情感体验相融合,从而使学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促进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注重对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正所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师应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创新工作理念,迎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尊重理解和关爱学生,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为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地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地尊重和理解,并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发利用新的学习资源,对传统的工作模式进行创新,转变教育理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快速的发展。

篇3: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摘要】公民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从学生抓起,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人文素养因其特殊性成为了公民素养这一大类中较为重要但也比较难以全面提高的一种公民素养。

作为教师,应当意识到这一点,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使得其在今后的自我提升道路上有例可循、有法可依。

【关键词】初中语文;公民素养;人文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物质文化有了新的追求,这种新的追求也反映到了教育中去。

学生除了成绩会受到教师的重视之外,其公民素养也成为了教师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

公民素养是指当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拥有必须的生活技巧、素质和能力,遵从法律法规和基本的伦理道德,也拥有基本的文化素质知识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这一方面的知识。

根据公民素养的定义,也可以将公民素养分为公民道德素养、公民生活能力素养、公民法律素养、公民人文素养等多个方面。

本文认为公民分人文素养最需要在公民学生阶段获得教师的重视。

这当然与人文素养的含义和特质是分不开的。

所以,本文将以初中语文为切入点,谈一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希望能够给后来者一些启发。

一、人文素养的含义

人文素养的核心含义就是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以人为对象,重视人的内在品质和修养,主要表现为一个人在心理上肯定自身作为人的价值,追求幸福和尊严,行为上以非功利的价值取向为导向,言行得体,积极认真。

人文素养是人良好的外在行为的出发点,也是其内在品质的积淀,是人在后天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各种人文学科知识包括文学意识、史学哲学等在精神和心理以及行为上的综合体现。

从客观方面来说,人文素质也是目前现在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这个社会的教育太过功利,是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学习考试,在其他方面的能力、竞争力极低,更不用期待他们能够化理论为实际应用。

所以,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文素养是一个不断累积学习过程下的产物,正是这种要时间去累积并且在累积过程中不能有重大偏差的.公民素质,非常需要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督促,防止学生不进行或者错误地进行人文素质的积累。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公民的人文素质

1、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师作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引导,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应先被重视起来,所谓为人师表者,正是这个道理。

教师应当在不断补充教育方面知识的同时,也要涉及尽可能多的种类的社会文化知识。

特别是作为语文老师,阅读面的广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

而且,教师在阅读结束之后,要多加思考,力求得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并将其积累下来,组成自身世界观、价值观的一部分。

在处理大量阅读信息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判别是非的能力,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此。

教师看待事物的眼光应当上升到比单纯地对与错更高地境界,要去探寻事件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社会情态。

一个有着多元化思维、丰富的阅读与人生经历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即使不是刻意而为,多少都会表现在行为之上,学生潜移默化也会受到影响,开始重视补充课本以外的其他知识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同时,教师也要在行为和态度上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作为语文教师,较高的文学修养会带来良好的风度和举止,但是内在高尚的情操和师德、积极乐观、平易近人的态度更能让人倍增好感。

特别是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亲切感会提升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乐于与教师交流。

教师也因此能够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在根源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用适合他们的方式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2、在课堂上多加引导

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场合应当是课堂,所以教师要利用课堂的时间,多加引导学生。

七年级上册《冰心诗四首》这一节中,教师应当在教授学生这些诗的过程中,顺势引导他们。

比如,在学习《母亲》《纸船》这首诗时,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文学上的类比、意象等常识,还是让学生明白该诗内在所包含的情感,以带动学生对自己母亲情感的流露。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也试着写一写与自己母亲相关的短诗,这就是一种人文情感方面的积累了。

在学习《成功的花》《嫩绿的芽》这两首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成功的定义、成功所具备的要素等话题进行探讨,尽力引导学生多视角地看待问题。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深入分析,还能够让他们生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

当然,教师在课上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多阅读的好处,并鼓励学生进行阅读。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将阅读的心得体会写下来,由此积累为学生自身素养的一部分。

而且,笔记能够时常翻阅,学生也不易遗忘。

三、结语

公民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从学生抓起,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把握人文素养的特质,从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出发。

其次,要在课堂上对学生多加引导,鼓励学生多做有效的阅读。

篇4: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行的深入,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们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人文情怀。

本文从立足课堂阵地,攻占人文高地入手,从我们的教师要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要能够改革现在陈旧的教学理念,学生要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全面分析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前提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好多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形成。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及学生的榜样,在这个阶段,教师的素质和素养高低对学生是有着很深影响的,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前提。

首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做到自己多读多听多看,能够顺利地把握每一篇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能够让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

其次可以参加培训,教师可以多参加一些关于人文素养的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是教学的灵魂,只有教师有好的人文素养才能保证学生有好的人文素养。

再次可以完善考评机制,开展学生对教师的考评,让教师从评价中积极改进和进步,这样有了学生的评价,教师就会更清楚学生所想和所要,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应用于生活,这就必然要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然而教师教学往往立足于自身知识,所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势在必行。

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反而使得学生产生了害怕甚至其他问题。

教师要改正自己在教学中思想的转变也是提高人文素养的必经阶段和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很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才能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对学生的关爱和照顾会让学生们更加努力学习和进步。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

小学教学中无论什么素质的培养都要在课堂中完成,小学阶段学生的大部分学习内容都是来源于课堂,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要远远超过课后的很多训练和课后作业。

因此教师要能够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在这四十五分钟之上。

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章的背景介绍等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通过游戏或者分角色的形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也更加方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能够将教材分析透彻,现在的教师很多都不认真备课,认为小学的教学并没有什么难处,然后就胡乱讲一通,其实这样对教学效果的达到是很不利的,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是最不好的教学模式,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篇5: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摘要】语文教学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文化基础,其中所具有的人文特色魅力,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语文教学,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雯人文素质,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影响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因素,并进一探讨了加强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素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且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导致学生人文素养不高,而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提升有很直接的关系。

因此,高职院校不断完善语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提升文化基础的同时,人文素养也得到有效的提升。

1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影响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因素

1.1语文教学内容偏重理论

随着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为了突出教学特色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不断增加实训教学课程以及专业教学课程内容,然而教学课时是有限的,这势必造成高职院校会对基础课程教育进行大幅度的消减删除。

导致语文课的时间得到了缩减,但是教师为了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只能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删改,有些完整的文学作品被处理成一些零散的重点知识内容,使语文教学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另外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以及文学素养不高,在教学中偏重对学科知识的传授,从而使本该丰富多彩的语文课程转变为逻辑思维较强的知识讲授课程,与其他文化学科课程基本没有任何差异,降低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使语文教学达不到理想效果。

1.2价值导向偏向功利化

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声望以及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价值观念导向偏向功利化,并把这种意识不断融入语文教学中,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比如说: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就业率,过多的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升,不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其他能力的培养,这种观念的影响下,

让全校师生认为语文课程是可以可无的课程,专业课程更加重要,导致教师不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语文教学中,仅把重点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不注重把文学的特有的艺术魅力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只是一种死记硬背的过程,从而忽略了课外阅读,进而导致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2加强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策略

2.1更新观念,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

人文素质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其他素质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它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思想道素质等综合素质,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成正确的价值观,改善思维的方式等,对促使学生成为高素质应用人才具有很大助推力。

因此,高职院校更要注重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

高职院校要改变自身的功利教育观念,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定制培养目标,适当调整语文课程教学的占比,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从而促使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推动高职院校的特色化发展。

2.2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师德育水平

受应试教育思想以及功利观念等因素影响,高职院校语文教师没有重视自身的教育,仅是把教学当成一项任务来做,而不注重把语文特有的艺术魅力融入课堂教学中,

从而导语文教学课堂索然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因此高职院校要引导坚实转变自身的观念,自觉提升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把艺术魅力引入教学课堂,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另外,高职院校有些语文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结构以及文学素养不高等情况,导致语文教师审美能力有限,不能挖掘出文学作品深层的情感意蕴,在语文教学中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这需要引起高职院校足够的重视,

高校对于这类教师可以采取培训的方式,从而使语文教师不断巩固语文专业基础,全面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把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趣融入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增强语文教育课堂的生动性,吸引学生对语文学习以及对文学作品的于都兴趣,发挥出语文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2.3改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体系改革

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活活动无法提升质量与效果的根本原因受由于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高职院院校要为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同时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整自身教学方法,建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促使生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这不仅促使学生能够更加自如的进行表述,而且民主的课堂气氛能够更促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上进行沟通交流。

学生身处于浓郁的学习气氛之下,会更加注重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

教师还可以通过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真心的接近文学,走入文学,真正的感受到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从而深深地文学作品吸引,进而爱上语文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不仅如此,教师不能把对学生的语文教学,仅限制于课堂之上,还要不断拓展语文学习途径,比如说:可以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多媒体教室以及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技术,使学生的文学视野得到有效的拓展,促使人文素养的提升。

3总结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不仅能够有效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对学生成为高素质应用人才发挥出很大作用,因此,高校要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引起足够重视。

当然更不能忽视作为高职院校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的语文教学,高职院校要为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加速语文教师观念的转变,遵循以为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认为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应用人才,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玉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之浅见[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11).

[2]庄爱花.语文教学以美其身——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J].考试周刊,(60).

篇6: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素质教育推行的深入,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们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人文情怀。

本文从立足课堂阵地,攻占人文高地入手,从我们的教师要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要能够改革现在陈旧的教学理念,学生要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全面分析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前提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好多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形成。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及学生的榜样,在这个阶段,教师的素质和素养高低对学生是有着很深影响的,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前提。

首先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做到自己多读多听多看,能够顺利地把握每一篇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能够让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

其次可以参加培训,教师可以多参加一些关于人文素养的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是教学的灵魂,只有教师有好的人文素养才能保证学生有好的人文素养。

再次可以完善考评机制,开展学生对教师的考评,让教师从评价中积极改进和进步,这样有了学生的评价,教师就会更清楚学生所想和所要,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可以应用于生活,这就必然要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然而教师教学往往立足于自身知识,所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势在必行。

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反而使得学生产生了害怕甚至其他问题。

教师要改正自己在教学中思想的转变也是提高人文素养的必经阶段和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很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才能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对学生的关爱和照顾会让学生们更加努力学习和进步。

篇7:通用技术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

通用技术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

摘要:我国教育工作中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主旨,以设计、操作为主要基础教育课程是我国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和必备的技能,在我国普通的高中课程结构中,通用技术是一项基础的技能。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堂;科学创新;人文素养;素质教育

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应在教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进行,要把通用技术课程中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一)通过设计过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在技术设计的过程中,以优美的技术产品来陶冶学生的情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以人为本的技术”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建立以人为本的技术思维,深化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对飞檐的讲解中其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其造型显示出尊贵和凝重的意蕴,展现了华美高贵的风韵,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魅力。通过对飞檐经典建筑结构的欣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自然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了学生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技术文化的信念。同样,在学习《人机关系》一课时,通过“学校校园规划设计”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人机关系,理解制订设计方案时需要考虑人机关系是为了实现高效、健康、舒适、安全等技术设计的.目标,充分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重视技术设计中的人文因素和人文教育,对学生进行适时引导和帮助,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技术的人文因素,内化为以人为本的技术意识和技术思维,为他们今后的技术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必要的基础。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案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引用恰当的富有典型意义的范例、素材、话题等作为学习的载体,适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与学生分享从丰富的感性走向深刻的理性的快乐。如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田忌赛马的决策、丁谓修复皇宫的系统分析、李冰父子主持都江堰工程的系统设计等,无不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术发展的水平。另外,教学中还可适当地列举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从技术与社会的角度分析技术的价值,介绍技术在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领略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当今技术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由此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振奋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二、在技术实践教学中关注技术的人文因素技术

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技术、管理技术和使用技术,坚持“技术造福人类,技术以人为本”的现代技术观念。在技术实践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手脑结合能力,还要适时、适量地渗透技术的人文因素。

(一)在技术实践活动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通用技术学习中要求每位学生都要经历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常用的技术产品。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共同完成任务,学生共同研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既有利于顺利完成设计和制作任务,又可加强成员之间、小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较好地培养他们的协作与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在通用技术教学中重视这种技术活动中的人文教育,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较好的发展。

(二)开展技术设计活动要强调“人性化”原则

在开展技术设计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设计分析,并要强调人的因素对设计的影响。如《系统设计师》教学中,在学生分析赛事系统设计时,要从运动员、裁判、观众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处理各种矛盾,合理解决子系统间的冲突,只有从“人性化”的角度才能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这种技术设计活动,在训练技术思维的同时,也引导着学生对技术价值与人文价值的思考,可使技术的人文因素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到技术实践活动之中。

(三)进行技术试验要重视人文教育

技术试验是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顽强毅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如地质版教材《结构与设计》中的简易拉伸试验,试验器材中的自制纸绳要求直径相同,因而制作中的纸条宽度、卷纸绳时的松紧程度等都会影响纸绳的质量,进而对试验数据和试验结论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试验的失败。因此,在进行这项技术试验时,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体验和感悟技术试验不可能一帆风顺,它往往会遇到挫折,会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进行技术试验时重视这种人文因素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良好个性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管光海.美国普通高中课堂中基于项目的学习[J].上海教育,(24).

[2]黄向真.中学素质教育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3]邓宝英,等.试论人文素质与素质教育[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3(04).

篇8: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

摘要: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其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学是教师提升学生内在的平台,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今后他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谈谈看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人文素养

重视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是素质教育的特点,旨在提高受教育学者诸方面素质为出发点。但是应试教育的思想,往往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培养。加之教师授课方式不得当,一说起语文往往让人觉得枯燥乏味,还未走进课堂学生就打起了退堂鼓,早已经失去了学习的欲望。针对这样的情况,重视人文精神的陶冶,利用好现有教材,就是高中语文老师的一条出路。通过课上的学习促进课下学生的健康向上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重拾信心,做到学以致用。那么,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呢?

一、利用好现有教材,联系实际,重点培养人文精神

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变化最大的`就是有着丰富人文精神的材料走进语文教材,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暗含其中。例如,《离骚》体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蜀道难》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如此多的文章,无一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陶冶着学生。为此,我们应该将语文教材看作是随身“锦囊”而不再是一本单纯写满知识点的书本。通过分析挖掘出教材中的人文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将生涩难懂的课文变成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既掌握了所学知识,又陶冶了情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认真品读,体验蕴含在课本中的人文情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文章的品读是发掘作者所要表达情怀的不二方法。文章中的精彩段落、重点段落,更要细细品、慢慢读,读出韵味,读出意境,更要读出感情。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讲解《陈情表》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品读以及对作者的内心感受,由人到己,让学生合作交流、汇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内心得到感染。2.出声朗读,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文学作品必定包含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所以教师的泛读是至关重要的,感情不到位,对每个字的拿捏若有偏差可能导致感情体会上的差异,比如在《短歌行》的教学中“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表明自己决心像周公那样招贤纳士的心理,在朗读的时候学生如果能声情并茂,那必然也就体会了作者的情感。

二、用心发现身边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教师要想在语文中培养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双重丰收,就需要带学生走进作品的世界,去感知、去发现,令学生陶醉其中。首先,合理的导入激发学生阅读乐趣。比如,讲解《再别康桥》一文时,用一段影像材料作为切入点引入本节课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是新颖独特的。其次,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课前预习,通过学生收集到的写作背景、作家生平等材料来细致分析作者创作时所包含的情感,让学生体味文章中的人文情感。

三、多媒体介入教学,加深人文教育

多媒体辅助教学早已经进入高中语文课堂,它能够将枯燥、乏味、抽象的书面语言变成一幅幅精美的动画,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带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选用多媒体会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情感,比如讲解《望海潮》时,通过多媒体视频展出江南的景物、音频泛读,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体悟能力必然得到提升。

四、提高个人素质,奠定人文课堂基础

高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生活经验不多,知识掌握量不够,单单依靠自己的理解和分析不能体会出课文中深层的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和帮助。所以,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并自我提升,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潜移默化地感染他们。在掌握大量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扩充自身知识容量,做到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还要及时抓住课堂的高潮,在情感达到顶峰时联系实际,让学生结合生活谈体会,做到真正的学习与生活相结合。高中语文教学是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因此,要想通过平日的教学工作健全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高中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金兰.科学使用电教改进语文教学[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

[2]孙宏安.教师的人文态度培训:三谈教师的人文素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4).

作者:黄玲玲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

篇9: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对学生日后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高中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追求真实、不断创新探索的求知意识,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尽责奉献的服务意识。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文素养;教学探索

人文素养是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结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

一、人文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历史是一门能综合反映社会政治问题和道德问题的人文学科,其之博大精深有利于提升人们的见识和品位,更可以“以史为镜”从中汲取智慧。高中历史课堂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由此可知,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正确认识人文素养在历史这门课程中的价值,力求让人文素养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得到有效开展。

二、培养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利用著名历史人物的出色品质与杰出表现对学生的道德操守和言谈举止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增强学生向往真、善、美的道德情感。第二阶段,是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拥有完善的、健全的行为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体系,进而成长为富有综合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面向世界、走向未来。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这种人才,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上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追求真实、不断创新探索的求知意识

为了开展新课改下所倡导的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应当兼顾尊重学生个性需求,开展以学生为学习主人、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探究式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时,可以从引发学生思考五四运动爆发时的场景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作为祖国未来栋梁之材的青年学生强烈的爱国思想,并随之提出本节具有研究性价值的题目———五四运动之所以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原因何在?在本节历史课将要结束之时,可以留下一个综合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有关爱国情感的小论文,通过写论文这种形式,可以充分检查学生搜集资料,甄别资料,整理和分析资料以及运用资料的能力,并且在挖掘历史资料的同时还能求证历史真相,树立“孤证不立”的学史理念,培养不断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尽责奉献的服务意识

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强烈追求物质欲望的'同时却忽略了对精神文明的追求,炫富、仇富现象严重。而这里所讲的精神文明的“粮食”就是笔者所建议的在社会实践中尽责奉献的服务意识。在社会活动中的每个人,不可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人,那么他很大程度上是要遭大众所唾弃的。所以,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强调对学生奉献意识的培养,将历史的小课堂和社会大学校相结合,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尽责奉献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第十一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时就可以要求学生开展以下社会实践活动:其一,通过走访或者调查问卷的方式,向社区内的老人搜集1953—1956年时国家发布的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资料。其二,在网上搜集或者向农村老人询问关于“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去钢铁冶炼厂亲身体验一次从铁矿石进厂到成品型钢出厂的冶炼过程,参加到某项具体冶炼工序中可以,作为参观团体验也可以。学生通过积极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充分了解相关历史,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尽责奉献社会的人文素养,所以历史教师应当恰当运用这一手段,以实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目的。学习历史能使人从前人的经验教训中获得智慧,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启发,进而形成追求真实、不断创新探索的求知意识,以及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人文意识、科学意识、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最终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勤.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2]汤红彦.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才智,2014(17).

[3]虞成晨.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15(5).

篇10: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中职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摘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又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思维意识、价值观等的培养,为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和熏陶,从而使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中职教学中,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情感态度;人文素养

0引言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现代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优质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1]。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彰显个人的综合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人文素质作为人才内在的品质表现,也是考核、衡量的优秀人才重要标准之一[2]。人文素养在学生成长阶段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传统教学的弊端越来越突显。当前,我国中职教学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教学观念落后。传统教学是一种“应试教育”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过度注重学生的成绩,这种以分数定能力的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运用,过分关注成绩,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灌输,学生不仅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容易出现厌倦、排斥学习等不良情绪,继而影响其后期的课程学习。传统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对学生展开阅读教学,为学生传授解题的技巧,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锻炼和人文素养培养[3]。

1.2缺乏创新教学意识。虽然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地推进和深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呆板、机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降低了整体教学效率,继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4]。缺乏创新教学意识,使用传统教育理念将陈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将会影响和限制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和提升。

1.3学生缺乏学习热情。青少年对事物的热情比较高涨,但其耐性比较差,学习是一项漫长的任务,大部分学生对待学习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尤其是中职学校的学生,对基础性学科知识更是缺乏足够的热情和耐性,加之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且缺乏一定的自控力,大部分中职学生只想尽早学到技能,继而尽快投身于社会,为此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缺乏热情[5]。

1.4教师不够重视人文素养培养。传统教育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即重教轻育现象明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课本知识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身心素质培养不够,尤其是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相对缺乏。

2人文素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策略探讨

2.1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重,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打破常规,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继而放松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解放思想,放飞自我,从而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6]。比如当学生学习到“我的母亲”一文时,教师在对文本内容进行讲解前,可让学生先对文章内容进行认真的阅读,待学生阅读完成后让学生谈谈自我对作者情感的认知。当然,所有的环节设计均是在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前提下完成的,从而有效放松学生的学习情绪,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和想象。而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内容学习,并为学生详细讲解文本中的重难点内容,最终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可向学生提出:“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作者笔下的母亲与你的母亲有哪些相似之处?又具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文章中从哪几方面表现母亲的坚强个性?”对于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提出,很快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开始纷纷发表自我的意见,教师可在一旁组织和鼓励学生进行发言,从而充分激活课堂学习氛围,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而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相应的点评,并根据自身的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思维进行创新,给予学生知识结构以及情感内涵和认知价值的完善、补充,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和体验到母亲的伟大,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继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2尊重学生个性,丰富教学方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而言,中职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习特点对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制订,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的高效,促进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现代教学更强调对学生进行内在影响,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在中职教学中教学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点,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从而从德智体等方面全面促进学生的能力、技能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自身知识掌握程度,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使学生的独特技能能够充分展现出来。比如当学生学习到“项链”一文时,其总体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来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内容,并让学生在跌宕起伏的情节故事中深入思考人生:玛蒂尔德人生悲剧产生的原因?又该如何面对悲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前,可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准备,让学生介绍莫泊桑,并讲述其代表作《羊脂球》的故事情节,从而将另一著作《项链》引入课堂教学中。而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检查,让学生试着对故事梗概进行复述,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小说情节内容,继而起到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作用,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特点,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从文学色彩的角度对标题进行设定,并比较哪组的标题设定更出色,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主要矛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主题。基于学生的个性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进行授课,可以更好地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并让学生触及到更深层次的内在情感价值,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人文知识。

2.3丰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人文精神

现代化教学需要突出学生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影响,在中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学习资源。教师既需要围绕课本内容对学生展开教学,又要突破教材理论要求,深入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精神。通过教材表面进行学习并不都能获取人文素养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洞察能力,敏锐地捕抓课本中潜在的人文知识,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帮助学生理解人文精神,提升自我人文素养。比如仍以“我的母亲”一文为例,文章内容是作者对自我母亲的简单介绍,看似和学生没有存在联系,但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延伸,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联系到自己身上,让其联想到自己的亲人、朋友等,使学生意识到身边人对自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温柔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这些都是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挖掘课本教材以及其他潜在的人文精神,可以对学生的内在素养形成良好的熏陶,最终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2.4树立学生学习榜样,具象化人文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均会给学生造成无形的影响,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教书育人,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带头模范作用。青少年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是其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应时刻注意自我形象,不断完善自我职业素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给予学生正确的示范,具象化的人文素养展现,从而在无形当中不断熏陶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情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师的言行举止也是人文素养教学的重要体现,在行为做事方面教师应充分意识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应做到为人师表,不断丰富、补充和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内涵,给予学生课堂上的以及课外的正面影响和熏陶,引导学生积极发现人文素养行为。对于在日常生活中思想、行为表现优秀的学生,应及时对其进行表扬和鼓励,继而让人文素养更加具象化,便于学生更深入、直观地体会和感受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精神,增进学生对人文知识的了解,最终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3结语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具体体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文素养在学生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社会需求以及教学大纲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展开教学活动,继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参考文献:

[1]王芬.以评促教,精评导学———小学语文从核心素养出发“教学评”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4(10):169.

[2]华敏.随“文”潜入夜润“心”细无声———浅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2(12):246-247.

[3]代标.地方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安徽省阜南县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04):100-101.

[4]李东平.试论提高语文老师的人文素养对语文教学的意义[J].语文建设,2016(18):29-30.

[5]周晓音.地方文化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6,16(04):104-108.

[6]钟巧玲.基于人文素养培育的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探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08):112-113.

篇11: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人文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它不仅是交流能力的教育途径,同时也是人文素养的培养方式。毋庸置疑,人文素养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核心,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想做好语文教学就必须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是通过各种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培养起来的人格、道德、气质以及思维方式。语文教学的主要也是对学生人格、道德的培养。因此,要想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的精粹,就必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

现在的教育崇尚以人为本,同样,人文素养的培养归根结底也是人文关怀。小学生处在思维方式和人格逐步形成的阶段,所以我们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思维方式,必须注意除了知识以外其他的教育内容。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以及思维方式,只有在这个关键的阶段,做好相应的全面的教育工作,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

(一)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势

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承载着思想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和谐发展。在语文课本中,一篇篇课文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小到微生物大到宇宙,包含了一切。不仅反映人生,还体现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情感。教师应该怎样利用其中丰富的思想情感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呢?首先,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其次,就是把语文教学放到生活中,以生活的辐射陶冶学生的情操。知识源于生活,教育同样源于生话。如果能将课堂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家结合起来,这样的教育效果要比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得多。

(二)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教师在课堂中是一个传播者,同时也是一个示范者,教师的言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教师不应该拿出“唯我独尊”的强者形象面对学生,应该怀有一颗爱心,以宽容的再度对待学生,成为学生的好伙伴。此外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情趣、爱好。爱好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同时也有着感召作用,教师的良好爱好可以感染学生,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说,一个好读书的老师,他的学识要比不爱读书的老师丰富,在与学生侃侃而谈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的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崇拜感,他们会默默的向老师靠近。这就是教师的力量。

(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优美的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能够感染和熏陶学生。学校应该在校园内增加拥有人文气息的环境布置,比如说在教室的走廊上悬挂更多的名人字画,并在一旁对作者进行介绍。或者举办诗歌朗诵或者诗歌写作竞赛等活动。老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布置自己的班级,比如说布置出一个“读书角”,让同学们贡献出自己有趣的书,给大家分享。这种文化氛围能够很好地感染学生。

(四)认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要在教学材料中挖掘出生活元素,与生活日常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就是打通课内外的联系,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学生的学习面向生活和社会,在新的途径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比如说,为社区写创意性的文明标语,鼓励大家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保护环境。开展这类与社会联系紧密的活动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社会责任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三、小结

语文教学中,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十分重要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人文素养的拍样有助于提高语文学习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人文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从这一点入手,提出了几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的方法。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营造人文气氛和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使学生能够时时刻刻受到人文环境的熏陶,培养人文素养。

篇12: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一、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平等对待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群体中,在师生之间积极地进行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例如在“自我介绍”活动中,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要求在介绍的过程中富有个性,使他人记住自己。这是张扬个性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让大家记住自己,无疑是一堂充满笑声的语文课。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微笑带进课堂,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倡导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充分发展自己。

(二)愉悦的成就感受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让人感到愉悦的艺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和谐的、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应引导学生获得成功的价值体验,感受心灵成长的喜悦,将人文教育渗透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之中。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高雅的人文素养,懂得关心他人、关怀人类,在潜移默化中具备美好的人格。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呵护学生的灵性

语文学科的教学重视个性的张扬,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和创新灵感,一改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小心呵护学生的创造火花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创造,引导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在成功的愉悦中对这种创新的灵性进行培育。

(二)激活创新的思维

在整个创新活动中,创新思维是关键,同时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这种创新思维转化成为自我发展的过程。选准思维点,将学生的创新火花点燃,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要控制思维的度,对训练的难度和广度进行科学把握,保证学生的思维呈阶梯式发展,促进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三、结语

中职语文教学应该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尊重人、塑造人,从文本与人文的高度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进而更好地为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本文从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开始着手,与教材和大纲相结合对语文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从发掘人文底蕴等方面进行阐述,对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多角度审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希望对语文教育工作者关于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相关研究有所启示。

篇1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摘要】在现如今的语文教学之中,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尤为枯燥,很多在语言方面的技巧以及文学的人文性质并没有得到体现。现如今的教育方式倡导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所以说,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体现出教学的人文特性,在课堂之中重视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这就是现如今语文教学之中最为主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本篇论文通过对人文素质的分析,同时结合语文课堂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之中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提高学生对人文素质的理解及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素养素质教育

面对全方面的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门出台了针对素质教育的新课标,在新课标之中规定,对于现在的学生不仅仅要培养学生们在德智体方面的发展,并且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全方位素质教育。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打破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育之中大力培养学生在素质方面的发展认识,让每一个学生能够乐学、好学,提高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质量。

一、什么是人文素养

所谓的人文素养主要说的是高层次的中学语文素质教育,主要就是从三个方向来提高学生的知识以及见解;价值观、态度、情感,这三个方面的教育发展要从心灵深处进行引导,要从仁者爱人的角度来对待周边的人,同时还要科学理性的了解社会认识自然,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来发现存在的美。

1.心理以及生理方面决定高中生的素养

对比初中学生来说,高中学生不管是从生理还是从心理上都更加成熟,具有较强的注意力以及明确的目的,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更能满足调节心理的需要。高中学生的心里已经开始成熟,具有明显的独立意识,所以成年人的引导以及教育只能对他们起到一个辅助理解的作用。高中学生已经逐渐的懂得了很多事情,不过却是懵懂,并不是真的明白,所以处于这个阶段的他们缺少一份真正的关心爱护,这就促使学生的思想意志相对脆弱。此外,还有一些并不健康的教育会让学生对整个教育产生厌烦甚至一些内心不够强大的学生会很自卑。上述的这些问题都表明了对高中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性以及紧迫性。

2.从人文教育方面来提高学生的人品人格

高速发展的社会,各种商品满目琳琅,面对这些物质生活,现在人们缺少的是内心的满足,精神上的充实。现在有很多的人无法对自己进行客观的总结,他们的生活是毫无目的性的,人生价值观已经不知为何物,很多人只是在不断的追求金钱,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享受。所谓的人文教育主要就是针对人的生命,人类本身就拥有一种能力,传统的说法就是人类具有人性。而人性和知识并不一样,对于人性来说它是人类生命内部的一种物质,而知识则是生命之外的物质。处于成长之中的高中学生,我们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完善学生的人格教育。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途径

1.榜样教育

所谓的榜样教育,就是需要课堂教学老师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的人格走向成熟,在课堂之中老师无疑拥有着极大的影响力。那么老师的人格、素质、教养、科学探索精神、社会认知等等多个方面都会在潜移默化之间影响到学生对于各项事物的认知。而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肩负着知识的传输还担负人文教育的重担。所以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学习陶行知老先生的深度思想、能力、道德等一些崇高的品质,老师首先学习这些充满魅力的人格,从自身的角度来提高自己。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的时候,应该本着生活教育的理论进行知识的传输,活跃分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姚从凯学生的思维模式,通过优质的教学思想来引导学生对价值观的认识。同时再进行课堂教育的时候,无论是提问、讲解还是对知识的总结,都要突出人文教育的重点,能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轻轻松松的学到知识。

2.改变传统课堂教育

在传统的课堂教育之中,老师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下边死记硬背,这种死板的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根据最新的语文实验教学的具体要求,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在课堂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的身份应该是学生的朋友,通过这种和谐的关系来进行课堂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同时还要在有意无意的状态下提升学生对于价值观、人生观、态度以及情感等方面的认识,达到人文教育的目标。教学老师通过移情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扮演课本之中的人物,从人物内心的角度来提升理解能力,知晓课文之中的内在涵义。很多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往往不能够拥有真实的体验,无法了解到文章之中的人物情感,所以在进行课堂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认识,通过情景再现、人物扮演等方式来引起学生与文中人物的共鸣,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学生自己在心里的对比,深度的了解文章、学习文章、体会文章。

3.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对于学生的人文教育,不仅仅要在课堂上进行,从理论上向学生不断的灌输思想,主要应该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欣赏来逐步的向学生传导,依靠文字这个平台,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对于人文性来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内涵,虽然任何一篇文章的人文性都是不相同的,不过整个语文课程之中的价值观、情感等一些人文性的内容并不是拥有一个具体的体系。假如将人文性的内涵割分成很多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显得有为枯燥。所以,在语文教学之中一定要通过语言以及课本知识相互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逐渐影响到学生的人文素质。

4.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活动之中,老师在课堂教育上并不是解析整篇文章的含义,之后传输给学生,应该逐渐的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阅读,通过寻言——明象——悟道这个顺序来对文章进行阅读,发现之后自我理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以及对文章的语感,提升学生对于美的认知。同时还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之中的思想、感受文章的美,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理解来增加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分组,通过小组讨论以及自己经历来完成对文章的认识。学生通过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来组织语言进行情景再现,描述文章之中的人物,通过学生的描述就能够让学生与文章的作者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增加对文章的认识程度。将文章作者的思想通过自己的思想进行消化学习,提升学生本身的文化品味以及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在作者情操的培养下,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丰富自己的内心。

三、结语

总体来说,高中的语文教育,一定要不断地提高学的人文素质,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学生的人格、审美以及精神,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全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1】曾丽珊.以生为本,让高中语文课堂“亮”起来【J】.现代教育论丛,(06)

【2】解冰.关于高中语文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8)

【3】顾牡丹.走出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的几个误区【J】.才智,(34)⊙前沿课堂⊙

篇14: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历史;人文素养;培养分析

前言:

在新课标改革的影响下,对高中历史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要认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现阶段中学生人文素养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而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引导工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满足发展的需求。

1现阶段中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

人文素养,是借助知识而体现出来的修养、思想品德以及心理素养等方面。一个国家中人文素养的水准很大一部分受到了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受到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影响,传统的理念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了。因此,在实际中就要及时更新观念,保证教学的针对性。现阶段中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不断发生,也充分证明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性,这样也就使得学生的人文知识与人文道德素养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中国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背景,但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我国一些传统资源出现了边缘化的现象,许多学生对文化遗产知识了解甚少,对悠久的历史文化也缺乏了解,甚至还出现了民族意识与民族自信心淡薄等现象。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做好高中生历史教学人文素养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了[1]。

2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2.1从人文导向的基础上出发整合教学资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涉及到了较多的内容,如我国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制度与格局等。除了必修课程以外,选修教材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文化与人物等方面进行了阐释。所以可以说不论是在选修课上还是在必修课上都存在着大量的人文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并没有认识到开展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往往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历史事件讲解以及历史知识整合等方面上,通过引导学生按照特定的思维定式来进行思考,虽然保证了学生可以学习历史知识,但是却难以领悟到人文内涵以及人文气息,最终也就影响到人文素养。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就要坚持从人文素养上出发,做好课程资源的整合工作,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在人文教育中人类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中包含了公民、国际、法制以及生态意识等。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从人类意识的角度上出发,让学生明确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掌握所享有的权利与义务。但是受到历史时期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公民意识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鼓励学生从公民意识的角度上出发,通过收集线索与整理相关知识,以此来实现专题教育,引导学生记性思考,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与素养[2]。

2.2找出历史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不仅包含了文字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图片以及一些隐性知识,在课后中也有连接以及课堂测验等,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挖掘存在着的隐性知识,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的开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如学生在学习“世界文学艺术”的过程中,由于很多历史文化作品比较抽象,所以如果借助文字进行讲述,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就可以借助图片来进行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与理解效果。在学习“中国唐代绘画特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作者的关注点,同时还要借助多媒体等来组织学生欣赏作品,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认识到唐代的绘画特点。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3]。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保证师生关系上的和谐。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建立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调整教学进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不仅可以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要坚持从人文教育上出发,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马晓蓓.浅谈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03):46-47.

[2]汤红彦.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才智,2014,(17):89-89.

[3]唐振湘,邹华斌.加强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及途径[J].文史博览:理论,2012,(05):85-87.

篇15: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看法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看法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系统掌握语文知识与为人处世的重要途径,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开展,当前教育中更加注重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本研究将从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建设和谐师生关系、进行高效课前准备、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科学进行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浅析在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人文素养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明确人文素养培养目标

以往教学观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注重学习成绩的提高,而轻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于教学目标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还要明确学习过程和方法,并通过语文学习树立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例如,在学习《妈妈的爱》时,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诗歌中的“扇、裳”等生僻字词,还要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并且使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感受到妈妈那无私的爱,学会感恩,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人文氛围

首先,打造和谐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也不能忽略老师的指导作用。其次,进行人文气息的环境布置,教室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场所,在培养人文素养的过程中就要对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行一定的布置,可以在教室的走廊或者墙上悬挂更多的名人字画,并附上一定的作者介绍,或者是在教室的黑板报上绘制一定的图画并附上文字,又或者在教室里布置一个“读书角”,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借阅书籍进行阅读,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加阅读量,又能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三、进行高效课前准备,精选教材中人文素养知识

在教学开始之前,老师要进行高效的备课,仔细研读分析教材,精选教材中人文素养知识。对于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老师在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中心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也要透过文章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情感教育;而对于古诗词的鉴赏学习,其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底蕴,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感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素养的提高;对于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老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基础上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和优美语句,通过写作练习抒发自己的情感。通过老师高效的课前准备,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就不能一味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会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所以小学语文课堂要不断丰富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具体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样能不仅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渗透人文素养,使学生既能掌握语文知识,又能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影像视频甚至是AR影像,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身处地的`感受当时危急的情形,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渗透相应的人文素养,使学生通过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的了解,进而学习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理念,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爱国主义精神。

五、进行科学教学评价,注重课外实践培养途径

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还要注重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中的培养,并且要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评价作用。首先是对于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要使评价内容更加全面化,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人文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其次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既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又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而对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是组织语文知识竞赛,通过朗诵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可以是开展人文科学知识的讲座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不断丰富自己的眼界,开拓视野;还可以是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的实践活动,如为某小区设计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总之,小学语文是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阶段,也是三观建设的重要渠道。这不仅需要老师更新观念,高效备课,改进教学环境,丰富教育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学生的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学习,体会人文内涵,提高人文素养,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陶冶情操,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艳艳.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J].新校园(中旬),(03).

篇16:初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摘要:目前,在新的课程改革大环境下,人文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界的关注热点。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要紧随教育发展的方向,主动思考,积极行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社会培养出思想积极健康,综合素质高的优质人才。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必修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人际交流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养,使其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身价值,形成良好的学习观,为日后的高中阶段学习打下基础。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为素养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纵观世界各国的教育现状,许多国家都提出了教育上的人性化和人道化主张,人为素养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我国的教育大纲上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促进初步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为素养的形成。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校要以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关键,加强学生的责任教育、礼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为素养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教育事业的改革和追求的必然选择[1]。初中阶段,语文学科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要注重工具性和人为性的统一。所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能力,学会人际交往。还要不断重视对学生的人身完善和追求,注重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地人生观等培养。从根本上来讲,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逐渐发展完善,也在很多层面对教育事业产生了影响,必须强化学生人为素养的培养,教育也要向全面化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的优秀人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人为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建立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课堂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学习都是追随于教师,全都在教师的监管之下。缺乏自己独立的想法,更缺乏自己独立的学习空间,没有积极地学习心态,教师永远都是一副严厉的态度面对学生。当学生受到严厉恐惧的制约时,很难融入轻松地教学氛围中[2]。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信服教师的所作所为,喜欢上语文学习。教师还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学习,让学生全身心的融入轻松愉悦的学习范围中,学生才会积极地投入学习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还要在课堂下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与学生多多交流、沟通,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个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授课,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当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有足够的独立空间,就会依赖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资源

语文教材的编写是由教育界的专家经过精心编写而成,作为语文教师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将课本上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初中的语文课本中有经典的.古诗词、经典的中外名著、小说节选,都有利于初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课本中也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精神文明成果,受着艺术的熏陶和启迪,教师要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教师可以主动在课堂中引入人文教育资源,结合所学知识,促进学生对生活、人生、社会、事物有全面系统的看法和认知,形成正确的处世观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所以教师就要在教材中为学生挖掘源源不断的学习素材,让学生的每一堂语文课都沉浸在人文教育当中,在探索精神的驱使下,学生才会乐此不疲的学习语文。

(三)倡导学生增加知识的积累,强化情感的体验

语文的学习,就是一个语言、文字、文法不断积累的过程。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学习起来相对容易,学生可以通过读书就可以丰富阅历,增加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为学生精心挑选一些中外名著,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阅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来逐渐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如果默读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提倡学生进行朗读,朗读可以通过声音的调动,让学生更加形象的认识和理解书本的知识和内容。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加深印象和记忆,对书本上的知识全面的了解和感知,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精髓和思想情感。通过反复不断地朗读,学生就会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犹如身临其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彻底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思想。通过对文章的朗读,进一步的拉近了与人文教育的距离,学生就会在学习中慢慢消化,更加细致的对知识进行吸收和理解。当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教学中,就会加深对文章的情感体验。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重点的强调情感体验的带入,让学生有一个充足的思考空间,形成正确的人文观念。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加深情感的体验,仔细揣摩每一位人物的心理情感,通过自身深刻的体会,加深对人物的情感了解[3]。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传统的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无法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到学习语文的精髓,所以教师要立足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充足的空间充实自己,通过广泛地阅读,结合语文学习,自觉地进行人文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张琼.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11):36-37.

[2]叶艳兰.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J].读书文摘,2016,(15):266-266.

[3]吕向铭.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J].课外语文(下),2017,(2):89-89.

篇17: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是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人文素养渗透其中,以期达到培养目标。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人们常说“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究竟什么才是“人文”二字的内涵呢?在新时代,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有新内涵,其核心就在于要形成健全的人格,追求社会和谐与人生幸福融为一体的美好。

一、明确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具体内容

小学生年纪小,心智还处在启蒙阶段,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很有限,要想直接让小学生去理解人文精神、人文素养这个概念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要把这些概念的具体内容融合到语文教材中,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去阐释。人文素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性,二是理性。在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中,要结合具体事例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启发,让学生自行去比较人性的美丑、优劣,认识公平与正义的重要性,通过一个渐进的过程逐步理解人性的光辉。例如,六年级上册课本第四单元《和谐家园》,在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要更重视小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与环境意识,最终把环境教育与科学素养结合起来,从而体现出科学思想与人文精神的特色。1.爱国主义对中华民族来说,爱国主义是最具历史底蕴的情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不竭力量之源,爱国主义是每个国民都应该具备的高尚情感,这种情感的伟大无法丈量。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兴亡付出自己一生的心血,因为他们知道先有国才有家。爱国主义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核心,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岳飞“精忠报国”故事,这种以国家为先,一生尽忠的民族英雄,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必将万古长存。一个人只有热爱祖国,才会有无限的激情和动力去建设美丽的中国,才会满怀赤诚为国奉献,而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绝大部分是在语文教学中完成的。2.尊师敬长学会尊师敬长应该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的课程,不会尊敬师长,甚至是没有尊敬师长这一概念和意识,起码是人文素养缺失的表现。可以想象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师长都没有尊敬之情,那么如何要求他尊敬其他同学?香港浸会大学学生曾因为埋怨学校普通话考试难度太大而占领学校语文中心8个多小时,并不断口出恶言,当我看到这一事件时,是多么的不解。其中一个女教师问了一句:你们知道应如何对教师说话吗?这一反问真实反映了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的缺失。如今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尊敬师长,那是因为在小学没有上好尊师敬长这一课,缺了人文素养这一课,对人的一生都将产生一些消极影响。3.奉献互助随着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学校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皇帝”“小公主”,家庭教育中“奉献互助”这一素养也被过分溺爱所取代,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分享、不懂谦让,更不懂互助、奉献。在现代社会,没有谁可以脱离社会而独自生存,更不可能单枪匹马地轻易成功,互助共赢是时代的`特征,甘于奉献也是时代的要求。任何一个优秀的团队,其互助氛围一定是非常浓厚的,凝聚力、向心力一定是无比坚韧的。小学生处于人生成长进步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引导,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曾经亲历过一个发生在小学的实验。一个正在上课的教室,教师突然大喊一声:地震啦!此时全班同学一股脑往门外跑,一群小朋友堵在门口,无法快速“逃生”。这一实验,对教会学生奉献互助是多么的意义非凡!只有互相保持一颗奉献之心,有序通过教室门,这样大家才都有逃生的希望。

二、革新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主义方式

很多教育工作者都知道“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人文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力求通过德、智、体等多个方面的教育去培养一个完整的人,实现人的全面价值。针对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切实需求,我认为,在教学方式上要做出以下革新:1.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经过多年不断发展和优化,每一版本的语文教材都经过了专家学者的深入严谨的科学筛选,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的人文教育素材,如上文所述的“爱国主义”“尊师敬长”“奉献互助”等都能在课本中找到范文,只要教师深入发掘研究探究,这些教材资源就用之不尽。深挖教材资源还有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辨析、课堂演讲等方式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挖掘教材,这种方法既能让每一篇课文都得到充分地学习掌握,更能够对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文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2.积极开发课外资源语文是一个实践的课程,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的公共资源,创造性地融入教学内容,尤其是像人文素养培养此类教育,只在课堂内是学不好的,要积极开发课外资源引导学生学习运用。3.变单向教育为互动教育单向教育是指教师只讲授知识,不注意接受学生反馈信息,师生处于不平等的教育模式,或是教师对所有学生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不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取差别化培养的教育模式,这往往造成差生被边缘化的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教师还应具备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态度,有句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不同学生的性格与心理特点,这个学生是冷静内向型,还是活跃外向型,然后再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沐浴到人文主义的光辉。4.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学生不是被动学习的机器,照本宣科式的灌输常常会导致学生失去思考能力,与培养学生主动追求真理的人文主义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启发式教学倡导学生的自我学习与反馈,教师从旁协助,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最终帮助学生得出自己的判断。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文章,得出感悟,并互相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被众多实践表明是有实效的。5.变学校教育与系统教育学校教育只是学生的成长环境之一,学生在学校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离开了学校就割裂了人文主义教育,往往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可以与学生家长建立互通的渠道,跟踪学生的生活状况,保证学生在正常的轨道上健康成长。6.关注学生人格发展任何教育首先都应该是对人的教育,尤其是语文这一人文学科,更应该注重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而对人的教育,首先应该是对其人格状态的塑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小学阶段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不能只关注一张张试卷,一道道考题,而忽视了最为重要的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香.浅谈如何把语文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J].黄河之声,(02).

[2]郑婉丽.一位优秀语文老师的必需条件——“红杏出墙”需“两技”[J].教育现代化,2018(02).

[3]夏静.小学体验式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06).

[4]肖晓燕,喻德琴.“紧箍咒”与“火焰山”: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两次转化与四大问题[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06).

篇18:高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探讨论文

高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探讨论文

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不同于普通的本科学校,只有更好地使学生从教学中获得更佳的人文素质、不断的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才能确保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获得良好的成果。本文通过对目前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现状进行论述,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一些基本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人文素养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不仅需培养专业型的人才,更需要努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其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然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高职院校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教育部门与高职院校应共同努力为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人文素养的概念

所谓的人文素养指的是对人性的赞美、对理性的崇尚、对自由的追求与对个性的张扬,它更关注于人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相比于技术或者工具的理性,人文素养更强调价值与目的的理性;与实用主义相比,它更追求人的精神与理想主义。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人文素养则主要体现在追求爱国主义精神、追求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与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

二、目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问题

(一)学生缺少正确的理想信念

经过相关人员的走访调查,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诸多学生存在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缺少较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于专业课的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缺少自主学习的动力,只是单纯的将文凭与收入作为学习的目标。正是基于上述现象的存在,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忽视了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甚至从未重视对自身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教师缺少对于语文教材的有效利用

对于目前的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而言,诸多教师更多的关注于对语文知识的讲解,将基础知识与理论对学生进行硬性的灌输,单纯的使学生理解文章原意,而对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却从未进行深入的挖掘,使学生无法产生对人文因素的重视,进而无法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

(三)教师缺少足够的人文关怀

纵观目前的高职院校,教师只是单纯的对教学内容进行传授,对于学生的疑问不管不问,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程度不足,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自身更是无法提升人文素养。

(四)缺少足够的实践活动

若想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必须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然而实际的教学则为学生缺少足够的实践活动,对于在课本中学习的知识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相应的依据,使学生的活动空间逐渐减小,难以使学生获得足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加强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

第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虽然不同于本科院校的语文教材,然而高职院校的语文教材仍然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例如作者通过某篇文章向学生传递较强的人文思想,深刻的揭示人生的真谛,极力的陶冶学生的情操。为此,教师必须对语文教材中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充分的将上述思想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接受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努力的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第二,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加强人文关怀。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极力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的表达,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为此教师应按照如下的做法来进行:首先,教师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自由的进行意志表达。其次,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怀,需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其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努力进行解决。

第三,努力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展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更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人文素质的培养空间。为此高职院校可按照如下的做法来进行:首先,高职院校应大力的开设校内外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与自然的亲密度,使其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人文素质的理解,以此来提升人文素养。其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合理的设置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人文素质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此来加深理解。除此之外,还可举办实践活动,例如诗歌朗诵等,从中外的名家名作中来感受深刻的人文内涵。

第四,努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高职院校的学生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为此只有努力改变高职院校学生的错误思想,使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使其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在时刻向学生传递高尚的民族思想与爱国主义,作为语文教师应时刻应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己任,通过对人文素养的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思想,发挥人文思想的指导作用。

第五,创新教学模式,奠定人文内涵。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之所以较难形成高尚的人文素养,主要原因在于教师采用的仍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对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涵就进行积淀,进而无法使学生获得足够的人文素养的熏陶。为此教师应加大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将人文素养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既可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结语

人文素养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通过自身的言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情怀。

通用技术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

初中英语中人文教育论文

将人文精神的培养寓于语文教学中

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教育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网友来稿)

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的培养论文

高职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论文

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论文

大学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论文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素质培养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论文(集锦18篇)】相关文章:

浅谈经典在人文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论文2023-08-24

浅谈人文素养中高校美术教育的培养论文2022-09-20

卫生职业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论文2022-10-23

小学语文教育个性培养研究论文2023-10-19

从《千字文》看语文教育人文理念的实现论文2022-09-20

人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论文2023-01-27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探索论文2023-01-10

大学语文在高职教育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论文2022-11-02

初中作文教学应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2022-05-07

加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性的措施论文202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