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共5篇)由网友“东西南北的西西”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
本文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本质与内涵出发,分析了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提出了草原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性、社区参与、产品多样化、多渠道筹资等原则,并对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了科学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建设具有专业知识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提高服务质量与加强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等建议.
作 者:郝晓兰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学院旅游管理系,呼和浩特,010000 刊 名:前沿 PKU英文刊名:FORWARD POSITION 年,卷(期): “”(10) 分类号:F59 关键词:篇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浅析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浅析
论述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函义、内容,生态旅游与传统森林旅游在目标、受益者、管理方式、正负面影响等方面的不同特征.指出,生态旅游是我国大多数自然保护区生存发展的最佳策略.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和保护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保护是开发的前提,是为了更好地开发,而开发是保护的体现,是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基础,开发是一种积极的保护.据此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对策.
作 者:陈孝青 作者单位:湖北生态旅游与园林工程研究开发中心,武汉,430079 刊 名:林业调查规划 ISTIC英文刊名: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年,卷(期): 26(4) 分类号:F590.3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开发与保护 对策篇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导游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导游词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尤尔都斯山间盆地,开都河上游,巴州XX县西部。平均海拔2400米,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地势平坦,水草丰盛,湖沼星罗棋布。“巴音布鲁克”蒙语意为“丰富的山泉”。天鹅湖由众多互通的小湖组成的湖沼地。
每年4月前后,大天鹅、小天鹅、疣鼻天鹅、雁鸥等珍禽鸟类,70多种、1万多只,群飞于此,繁衍生息。区内建有天鹅了望塔,供游人登高观赏。天鹅湖水潆回如带,清澈见底;湖中水生植物丛生,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高山雪岭倒映湖中;天鹅、雁鸥成群结队,时而欢腾湖中,时而击水而起,腾飞高空。阳光下天鹅、湖水、山峰、云影融成一片,极为壮观。
风景区内还有阿尔夏和巩乃斯沟景区,阿尔夏为蒙语,意为“治病的泉”。温泉区位于阿尔夏河北岸,12个泉眼犹如颗颗珍珠,镶嵌在400米长的'谷地上,有垫泉、冷泉、眼睛泉等。区内设有旅游招待所和温泉浴室。有“雪山动物园”之誉的沟景区,密林中雪鸡、雪豹、马鹿、鹅喉羚等20多种珍稀动物珍藏,区内云杉葱密,依山起伏;沟谷两旁,牧草丰富,百花争妍。
每年3~4月,以大天鹅、小天鹅和疣鼻天鹅为主的一万多只珍禽飞来此地繁衍生息,至10-11月再迁离,居留期长达半年以上。
天鹅湖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爱鸟如子的当地居民的保护。天鹅一带,清泉密布,河网交错,水草繁茂,气候凉爽,环境幽静,饵料丰富,这里便成了中外闻名的天鹅以及灰鹤、白鹭、斑头雁、金雕、雁鸥、棕尾鸟、各种野鸭等众多水禽的乐园。巴音布鲁克草原人烟稀少,当地蒙古族牧民视天鹅为天使和幸福鸟,自古以来一直加以精心地保护。有些天鹅得到牧民的精心照顾和喂养,它们早出晚归,犹如家禽,但一到深秋就随大群南迁。次年春天,又回到主人家中。
天鹅保护区建于1980年,是全国鸟类环志点(即给鸟类戴上环形科学仪器进行科学考察的中心点)之一,具有重要科研价值,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据统计,保护区内的鸟类至少有128种,其中候鸟占74%,留鸟占26%;兽类20余种,两栖类 3种,鱼类5种。由于寒冷和冻土作用,保护区内缺乏高大树木,植被以草本为主,约50个科160属260 多种。
篇4: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河南省西峡、内乡、南召、栾川、嵩县、鲁山等6县境内,面积56024公顷。保护区由西峡老界岭黑烟镇、黄石庵、南召宝天曼、栾川老君山、嵩县龙池曼、鲁山石人山等6个保护区组成,主要保护对象为天然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也是河南省境内平均海拔最高、人类活动相对稀少、自然生态保存完好的山区。
目录简介历史沿革自然环境生物资源收缩展开简介河南省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3个市6个县(市、区),7个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面积5.6万公顷,现有在职职工约1031人。河南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河南省地貌区划中属豫西山地,它是秦岭东段规模最大的一条支脉,为河南最大最高的山脉。保护区最高峰玉皇顶,海拔2211.6米,最低处南召乔端乡,海拔480米,相对高差1731.6米。 在行政区域上,保护区跨南阳、洛阳、平顶山3个市的6个县。南阳市涉及西峡、内乡、南召三个县,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3.1%;洛阳市涉及栾川、嵩县两个县,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5.7%;平顶山市涉及鲁山县,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2%
历史沿革伏牛山自古以来是中原通往南阳盆地、进入荆楚地区的天然屏障,古代交通要道三鸦路即贯穿其中。历史上伏牛山闻名于世的,莫过于唐自在禅师的典故。宋《高僧传》有传,但未及伏牛神迹。依我推测,伏牛山得名应与自在禅师有关。“伏牛”一词为禅宗常用比喻,以“牛”喻心,“伏牛”意即为降伏自心。“伏牛”与“自在”,意相关连。后世流传甚广的描述修行过程的“十牛图”,当本于此。有明一代,伏牛山又以僧兵名于时,据史料,伏牛僧兵与少林僧兵有关,但证据不够有力。 198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伏牛山国有嵩县五马寺林场、 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栾川老君山林场、鲁山林场、南召乔端林场、西峡黄石庵林场的基础 上建立了嵩县龙池漫、栾川老君山、鲁山石人山、南召宝天曼、西峡老界岭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1992年2月,原林业部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将伏牛山确定为具有国家和全球重要意义的区域(A级自然保护优先领域的保护区),同年10月,又被确定为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的优先领域。 12月经国务院批准将上述5个自然保护区合并为一体,并将南召乔端林场、内乡万沟林场、西峡黄石庵林场、嵩县五马寺林场的部分林区划入在内,建立河南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函[]109号),总面积56000公顷,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
自然环境位置
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部、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0′-113°0 5′,北纬32°45′-34°00′,区内全部为国有林区,总面积5.6万公顷。伏牛山位于中国河南省西部,是秦岭山脉东段延伸的山脉之一。山脉长250里,宽约40-70公里,山脉主脊高度约1500米上下,呈西北东南走向,是黄河、淮河、长江水系的分水岭。最高峰鸡角尖2212米。岩层由片麻岩、片岩、大理岩和花岗岩体等组成,主要研产有矿产有铜、铅、锌和铬等,山区有森林及草原分布,有林业及牧业发展,植被依高度呈垂直分布,从低海拔的落叶阔叶林到高海拔的灌丛都有。
地质特征
1. 复合型大陆造山带的典型性 秦岭造山带是世界范围内典型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在中国大陆形成和全球地壳演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构造发展史和复杂的组成和结构,非为已有造山带模式所能完全概括,是促进国际地学领域大陆动力学学科发展关键区段。 2.花岗岩地貌类型的完整性 伏牛山花岗岩地貌景观表现出与造山运动的亲缘关系和构造发展阶段的专属性,尤其是以强力侵位花岗岩的'“箭簇峰”“锯齿岭”地貌、陆内花岗岩的“岩盘山”地貌、俯冲型花岗岩的“五行山”景观、碰撞型花岗岩的“摞摞石”景观、壳幔混合型花岗岩的“石柱林峰”景观等,体现了伏牛山花岗岩地貌类型的系统完整性和唯一性。 3.岩溶洞穴景观补充性 以构造“塑性流变”图形为主体的岩溶洞穴景观是“喀斯特”地貌的新类型,代表了大陆造山带独特的地质貌,体现了伏牛山岩溶地貌景观的异质性。 4.河流侵蚀地貌类型景观的系统性 在一个面积不到5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先成河与后置河交织、河源湖与准平原伴生、瀑布九级叠挂、河湖与瓯穴毗邻,代表了大陆造山带的运动节律,展示了伏牛山河流地貌类型的系统性。 5. 晚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的稀有性 晚白垩系红星层盆地中埋藏着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其分布之广、数量之多、保存之完美、类型之多样,堪称世界之最,伏牛山独有的西峡长圆柱状蛋和戈壁棱柱蛋化石,是世界上罕见的古生物地质遗迹奇观和自然历史宝库中的珍品。
生物资源伏牛山东西走向,是我国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分区线和中国动物区划古北 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也是华北、华中、西南植物的镶嵌地带,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的过渡区。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区内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88%,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天然阔叶林保存较完整的地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加之人为干扰较小,使保护区保存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区内维管束植物有2879种,其中有中国特有属37个,单属种59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连香树、香果树等32种;野生动物中兽类有62种,占河南省兽类总数的86%,鸟类有213种,占河南省鸟类总数的71%,昆虫的种类则超过3000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麝、大鲵等50多种。伏牛山还是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一些支流的发源地,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
篇5:基于生态足迹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基于生态足迹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
通过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计算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承载力和本底生态足迹,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环境承载力等于保护区生态承载力减去保护区本底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表明:2000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均本底生态足迹为1.331 9 hm2/cap,保护区可供使用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395 4hm2/cap,保护区人均生态旅游的'环境承载力为1.063 5 hm2/cap.研究表明: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是科学可行的,为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也为甘肃省自然保护区合理利用与保护管理提供了可参考的实例和新的工作思路.
作 者:王零 WANG Ling 作者单位: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张掖,734000 刊 名:甘肃林业科技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ANSU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33(3) 分类号:X171 关键词: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祁连山【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共5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论文题目2022-08-25
农学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选题2023-02-10
从劳动与技术的替代选择谈全面建设小康2022-12-19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2022-11-24
生物小论文600字范文2022-05-07
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2023-04-04
广西地下水功能区划分初探2022-09-15
CAI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23-08-21
导游介绍北京300字范文2023-04-30
宝应湿地森林公园建设初探202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