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迷人的张家界教材理解

时间:2022-04-30 00:35:1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三分钟限定真心”为你分享6篇“课文迷人的张家界教材理解”,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课文迷人的张家界教材理解

篇1:语文课文迷人的张家界教材理解

语文课文迷人的张家界教材理解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湖南省张家界迷人的奇山秀水,表达了对张家界景色的热爱、赞美之情。

作者对张家界的介绍很有层次。由美丽的景色写到宝贵的资源,最后总结张家界是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写景部分同样脉络清晰。先是耳闻张家界之奇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耳闻不如目睹,当作者真正置身于张家界时,不由感慨这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对于张家界景色的描写,作者犹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首先拉出的是张家界的群峰,展示了群峰的不同丰姿。接着,镜头对准了几个最抢眼的景致:斧砍刀劈似的金鞭岩,群峰中最高的黄狮寨,满目青翠的金鞭溪。三处景物,可谓各有其美,各有其妙,各有其特。奇山秀水育宝藏,作者笔锋一转,又开始介绍张家界的令人称羡的动植物资源,不仅列举了珍稀动物的名称,还辅以具体数字做进一步说明,点出了张家界举世无双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使张家界的武陵源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理由十分令人信服。最后,作者由衷赞道:迷人的张家界,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课文到此戛然而止,却令人回味无穷。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使学生感受张家界自然景观之美,了解武陵源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原因;二是使学生领悟本文在写景方面的一些特点,并欣赏课文的语言美。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张家界的迷人的。

二、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张家界景色的优美及资源的丰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建议

1本课是略读课文。主要应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按阅读提示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①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张家界的迷人的?

②把你最喜欢的部分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喜欢,再有感情地读一读。在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同桌或小组合作交流,包括对问题答案的交流,再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张家界的迷人的?作者是从景色和资源两方面来写的`。写景,重点写了山与水;写资源,重点写了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

2.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适合学生朗读。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张家界的迷人,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中处处流露着作者对张家界风光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朗读时,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心融进课文描绘的意境中去,仿佛自己走进张家界的群峰之中,正在欣赏它们的美丽景色,自己也像作者一样被张家界的美景所陶醉,发出人间仙境的由衷感慨。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几个排比句,朗读时要注意并列的分句之间语调的变化,应有高有低,或缓或疾,不能读成一个调子。第五自然段描写了金鞭溪的美丽景色,朗读时,要气定神闲,语调放平,语速稍慢,读出安谧静美之感。

篇2:课文《迷人的张家界》的教材解析

课文《迷人的张家界》的教材解析

金鞭溪是天然形成的一条美丽的溪流,因金鞭岩而得名。溪水弯弯曲曲自西向东流去,即使久旱,也不会断流。走近金鞭溪,满目青翠,连衣服都映成了淡淡的绿色。流水潺潺,伴着声声鸟语,走着走着,忽然感到一阵清凉,才觉察有微风习习吹过,阵阵袭来的芬芳使你不由得驻足细细品味。清澈见底、纤尘不染的碧水中,鱼儿欢快地游动,红、绿、白各色卵石在水中闪亮。阳光透过林隙在水面洒落斑驳的影子,给人一种大自然安谧静美的享受。

〔节选自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9册《迷人的张家界》〕

一指解读

潺潺流水、声声鸟语、习习微风,其乐融融的游鱼、不乏色彩的卵石、阵阵袭来的芬芳,再加上水面斑斑驳驳的影儿,大自然给我们营造了这一安谧静美、如诗如画的仙境。

金鞭溪的美,在于它的.小巧雅致。它不是烟波浩渺的长江、奔腾咆哮的黄河的壮美,而是一种小桥流水人家般的静美。

金鞭溪的美,在于它的满目青翠。人走近溪边,连衣服都被染成淡淡的绿色。听着溪鸣鸟语,嗅着阵阵芳香,游人的身心会被远离尘嚣的清幽所陶醉。

金鞭溪的美,在于它能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感受:不乏色彩的卵石、尽情游走的小鱼、洒落水面的树影儿……纯天然的美,赐予我们纯自然的享受。

篇3:课文翠鸟教材理解

课文翠鸟教材理解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节选自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6册《翠鸟》)

点评:

短短的两段文字,向我们再现了机灵的`翠鸟捉鱼的精彩过程。“一眨眼”“轻轻地”停在苇秆上,美丽的主人翁——翠鸟悄然出场,不张扬却浑身透出机灵劲儿。翠鸟“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等待着食物的到来;小鱼自认为很机灵的小诡计仍被翠鸟“锐利的眼睛”识辨,它“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食物,“往远处飞走了”。蹬开的苇秆“还在摇晃”,小鱼离开水面时漾起的水波“还在荡漾”,机灵的翠鸟却早已在远远的苇秆上享用美餐了。至此,它等待、发现、捕捉小鱼时机灵、潇洒的身影悄悄地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篇4:课文《所见》教材理解

课文《所见》教材理解

所见

袁牧

牧童①骑黄牛,

歌声振②林樾③。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题解:袁牧(1719—1798),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与《随园诗话》等。

“所见”,即诗人偶然看到的一幅生活画面。

注释:

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林樾:树阴。

今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诵读:

①内容简介:描述了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唱着歌儿,忽然又不唱,准备捕捉知了的.一刹那情景。

②写作特点:诗人善于抓住事物瞬间的特点加以描写,反映人物独特的心理状态,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有动有静。

③朗诵指导: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第二句之后要有较长的停顿。要突出“振”、“捕”、“鸣”、“闭口”、“立”等词语。要读出生活情趣。

④思考:

请将这首诗与后面的《小儿垂钓》对比着读,并分析在写作上的共同点。

篇5:《挑山工》课文教材理解

《挑山工》课文教材理解

一、作者简介

冯骥才;中国当代作家,原籍浙江省慈溪县,生于天津。他从小就喜爱美术球类活动和文学。1961年于天津塘沽第一中学毕业后,当过专业篮球运动员,从事过绘画工作,并在地方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文字,美术方面的评论文章及国画作品。1973年开始整理有关义和团运动的史。1974年调到天津市工艺美术工人大学教国画和文艺理论。1977年后在中因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做专业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在天津的文化局专业创作反。

二、时代背景

八十年代初,作者冯骥才亲自到我国有名的风景胜地泰山游览,见到平凡的挑山工的工作情况,引起了联想,写下这篇散文,表达一个深刻的哲理。

三、相关资料

1冯骥才的代表作有:冯骥才散文集《珍珠鸟》,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宝兴于1977年全著)《神灯》,中篇小说《铺花的.歧路》《神鞭》《三寸金莲》《斗寒图》《啊》,短篇小说《正义的感召》。

2.冯骥才的写作风格:作家对民俗非常了解,文笔对准市井村民,雅俗共赏。他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体验生活再创作是他的准则。可以说是一位通俗小说家。在作者笔下,无论怀人记事,还是山水寄情或者谈文说艺……都显得情真辞美,意趣清雅,以内容哲理、知识、激情于一炉之魅力,撩人心情。作品的技巧姻熟,笔法潇洒,且注重从民族精神气质中挖掘情绪,因此,读来更觉得味道隽永而意义深长。

3.《挑山工》一文的出处:《挑山工》一文选自冯骥才散文集《珍珠鸟》泰山旧日见闻之二,在选编时对原文有改动。(后面附有原文)

4.“挑山工”职业的由来:挑山工,大概自古就有。山头那里千年古刹所用的一切建筑材料,都是从山下运上来的。被誉为“五岳之首”的泰山,自有其巍巍而不可征服的威势。从山根直至极项处,一条道儿,全是高高的石头台阶,简直就是一架直上直

下约万丈天梯。挑山工们肩挑着百十斤的重物,从山下直挑到烟云缭绕,鸟儿都难得飞得上去的山顶,其工作非凡的艰辛。挑山工,有的是泰山脚下的村民,他们因势利导,一边耕种,一边利用农闲在山上。山下干些与旅游有关的营生,有的家就没在山顶,白天家中的男人给山上的国营招待所运送食品为生计。清晨他们拿着绳子,扁担带着晨风晓露下山去,后晌随着一片暮云夕阳,把货物挑上山来。星光烁烁时,家家都开夜店,留宿游客。现在挑山工的业务范围很广,不仅挑食品,挑日用品,而且挑人。游人乐得尝鲜,他们收入也增加了。

5.游览常识:游览泰山,一般从泰安城内的岱庙出发,可分东路、中路和西路登山,经中天门,三个“十八盘”和南天门,最终可达到它的顶峰——玉皇顶。从1980年5月起,泰山游览路正式通车,游人从山脚乘公共汽车可直达中天门。本文作者在登泰山时,走的是东路。

6.课文中提到的几处地方简介。

(1)回马岭:从泰山南麓岱宗坊)顶着盘山道拾级而上,到壶天阁稍北的地方,就是回马岭。这里古代又称石关,相传唐玄宗来泰山致祭时,骑马登临到此,因山势险峻,盘路越来越陡,马不能再行,只得返回,因此立下“回马岭”的牌坊。也有说回马者是宋真宗,汉武帝的,但都缺乏实证。

(Z)五松亭:据司马迁《史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炫耀他的丰功伟业,巩固自己的统治,在他登上皇帝位的第三年(公元前),决定由邹峄山直泰山封禅。不巧途中遇到暴雨,只好到松树下避雨。因此树护驾有功,便封为“五大夫”(秦代爵位的第九级“五松”即“五大夫松”的简称,并非五棵松树。这棵松树已于明代万历年间(公元1573-16)被山洪冲毁。清代雍正8年(公元1730年)丁皂,依据唐代人的误传补种了五棵松,现在成活三棵。树旁建亭五间,所以名“五松亭”。亭重建于1956年,里面有石桌木椅。可供游人小憩。五松亭西侧,有一株巨松从石罅中伸出,好像在向游人招手,这就是泰山有名的“迎客松”,又叫“望人松”。

(3)极预:又称“玉皇顶”“天柱峰”,宋代还曾称“太平顶”。它是泰山的主峰,也是古代帝王登封之所。顶上建有“玉皇殿”,殿墙上有“泰山极顶”的砖刻。院内有数石突起。并用石栏相围,这就是有名的泰山极顶石。泰山海拔1545米就是以这极项石为

最高点计算的,玉皇殿左右有“观日亭”、“望河亭”东西相对,在这里极目远眺,可以仰视日出东海,俯视日落黄河,气象万千,蔚为壮观。

(4)泰山十八盘:有石阶约一千六百级,山顶为南天门。

篇6:课文荷花的教材理解

课文荷花的教材理解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记述了作者到公园里看荷花的情景及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课文是按看荷花的顺序来写的。全文共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讲清早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荷花的清香。这里的一就说明荷花的香味传得很远。

第二、三自然段讲看荷花。课文先介绍了荷叶的样子。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数量多,长势旺盛。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一比喻句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荷叶的颜色、样子。接着介绍白荷花的千姿百态,用有的有的'有的一组排比句分别描绘了荷花刚开时、全开时、未开时的样子。可以想象得出来:满池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态,该有多么迷人啊!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作者看到荷花的感想。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作者对荷花的赞美。赞美了荷花千姿百态,并充满了生机;第二层是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赋于各种植物以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神奇的一大幅活的画。

第四自然段讲看荷花引起的想象。想象是一种心理活动。作者为什么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因为面对这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作者看得入了迷,如痴如醉,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了一体。因此,一阵风吹来,我仿佛与花共舞;风停了,我仿佛与虫共语。

这种想象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把学生带入到童话的意境之中,而且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五自然段讲过了好一会儿,作者才想起是在看荷花。这说明作者被深深地陶醉了。

体会荷叶的旺盛生命力与荷花生机勃勃的样子,是学习本文的重点。

体会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弄清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想象,为什么会想到自己与花共舞、与虫共语,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本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应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突出了荷叶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挨挨挤挤,一个紧靠着一个,说明荷叶密密层层,数量很多。这句话写出了荷叶旺盛的生命力。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荷花不是偷偷地钻出,也不是自然地长出,而是冒出,这不但与上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相呼应,而且说明了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是一组排比句,写出荷花刚开、全开、未开时的三种状态。这句话中用两三瓣儿嫩黄色展开饱胀等词语,写出了荷花花瓣的数量,花芯的颜色,以及花的样子,十分生动形象。

4.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这句话中的仿佛是好像的意思,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荷花。为什么会有这种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的感觉呢?是什么引起了作者的这种想象呢?因为作者鼻子闻到的是荷花的清香,眼前出现的满池的荷花,作者被陶醉了,看得入迷了,到了入情物化的程度了,所以感到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而眼前的荷花都是白色的,所以自己仿佛也穿着雪白的衣裳。

部分词语注释:

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本课在写作方法上有两个特点:

第一,使用了比喻、排比的方法,如前分析,可引导学生体会、赏析。

第二,恰当的联想与想象,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如前分析,可配上电化教育手段或音乐,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迷人的动画片教学设计

《迷人的动画片》教学反思

迷人的张家界优秀教学设计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索溪峪的“野”》说课稿

索溪峪的野优秀教案

其他 -《4* 迷人的张家界》

《索溪峪的“野”》教学后记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

《索溪峪的野》教师教学设计

课文迷人的张家界教材理解
《课文迷人的张家界教材理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课文迷人的张家界教材理解(共6篇)】相关文章: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2022-08-18

迷人的张家界初中作文2023-08-10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2023-09-22

20《索溪峪的“野”》2024-02-06

六年级上册《索溪峪的“野”》优质说课稿2023-12-28

小学语文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2024-03-18

迷人的火塘的教学设计2022-05-04

索溪峪的野教学实录2022-10-16

《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2022-09-21

pep四年级上教学计划2023-11-0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