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诗经的阅读理解(精选8篇)由网友“捣蛋鬼”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文章诗经的阅读理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文章诗经的阅读理解
关于文章诗经的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答案:
1.A
2.C
3.B
答案解析:
1.“《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错,根据原文,《诗经》有深厚的思想内涵。
2.“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错,原文是“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3.根据原文第三段的论述,“徒歌”是与“献诗”对应的,不是与《诗经》对应的。
篇2:做客文章阅读理解
做客文章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20分)
做 客
(1)今天是青青的十岁生日。放学后,青青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一上山就砍柴。奶奶说了,今天她可以不砍柴。
(2)青青坐在山头上的一块大石头上,一阵微风缓缓吹过来,柔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的脸。
(3)10岁的青青是奶奶一手带大的。青青生下来不久,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几年来青青只和妈妈通过几次电话。每次通话都很短暂,妈妈总会在电话那头哭,爸爸总会抢过电话,说青青乖,打长途贵,过年的时候我和妈妈回家看你。说完,就挂了电话。但是过了一年又一年,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回来。
(4)说不出为什么,今天青青特别想爸爸妈妈。青青想,要是爸爸妈妈回来陪我过生日多好啊。可是爸爸妈妈为什么都不回来呢?
(5此刻,青青坐在山头上,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层层叠叠、高低起伏。奶奶说过,山的尽头,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如果自己现在用力喊,爸爸妈妈会不会听见呢?青青站了起来,她把手罩在嘴前,试着喊了一声,爸爸,妈妈!很快青青就听见对面山上传来自己的回音:爸爸,妈妈。青青有些高兴了,赶紧又喊了一声,山上又传来了一阵回音。
(6)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青青使出全身力气喊了起来。青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不断在山谷里回荡,一声接着一声,一层连着一层,一直传到看不见的地方。她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很快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脸。爸爸妈妈说,青青乖。爸爸妈妈说,我们过年就回家看你。青青的声音就小了下来,她哭了。
(7)爸爸,妈妈!就在擦眼泪的时候,青青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喊声。她扭过头,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几个伙伴全都站在了自己身后。这些伙伴和青青一样,也都好几年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他们说,青青,我们一起喊吧。顿时,山谷里爸爸、妈妈的呼唤声一片,整齐又悠长。
(8)孩子们,先停一停好吗?正在大家喊得起劲的时候,应声走来一位戴眼镜的叔叔。青青认识这个戴眼镜的叔叔,今天在学校,青青看见这个叔叔和老师在说话。后来叔叔还和老师一起到教室做了个调查,大致是问哪些同学的父母不在家,结果全班同学都举了手。
(9)我是电视台的记者。眼镜叔叔自我介绍说,刚才你们的喊声吸引了我。我能帮你们把愿望带给你们的爸爸妈妈。
(10)真的吗?怎么帮?青青和伙伴们一起围了上去。叔叔指着摄影机说,我可以用它把你们要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在电视上播放,你们的爸爸妈妈在远方就能看见了。
(11)太好了!我要录,我要录。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往镜头前拱。
(12)叔叔说,你们别急,一个一个来。你们每个人对着镜头说一句话,说的.时候想象着爸爸妈妈就在面前,说最想对他们说的话。
(13)
(14)在场的几个伙伴都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只剩下了青青,叔叔把镜头对准青青,示意她说话。青青看着乌黑的镜头,双手在胸前绞动,嘴唇动了几动,却一直没说出话来。
(15)说吧,不怕。伙伴们也为她加油。
(16)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牙,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影机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17)青青看见,眼镜叔叔的眼睛瞬间就湿润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第9期,有删改)
18、做客一词出自小说中青青的一句话,意蕴丰富,令人回味。请结合全文回答问题。(6分)
(1)做客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以做客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青青,为什么还要写那群小伙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13)段省略了小伙伴们说的话,请结合上下文,发挥想像,把其中两个小伙伴说的话填补在下面横线上。(4分)
第一个小伙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小伙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品读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青青说话时的心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戴眼镜叔叔为孩子们拍摄的视频在电视台播放,请你为这段视频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语。(20字以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做客是指爸爸妈妈外出打工的时间太长了,青青都快忘记他们一家人的身份了,觉得他们是客人一样,放假到他们家做客。
(2)谁做客?到谁家做客?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家人做客,反映社会现象,引起读者思考。
24、起衬托作用,通过小伙伴们也想念爸爸妈妈来衬托青青,她也只是她们中的一员;更加广泛、深刻地反映主题,提醒人们关注留守儿童现象。
25、示例:第一个伙伴说,爸爸妈妈,你们回家过年吧。
第二个伙伴说,爸爸妈妈,我数学考了100分。
第三个伙伴说,你们放心挣钱吧,我已经很听话了。
26、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狠狠地咬说明青青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因为她不想让爸爸妈妈为她操心;小心翼翼是因为今天是青青的10岁生日,她特别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回来陪她过生日,所以探出头来;轻轻地问说明青青特别懂事,只是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到爸爸妈妈身边去一起过生日。
篇3:阅读的愉悦文章理解
阅读的愉悦文章理解
李国文
①古人说“开卷有益”,这是绝对真理。古人还说“敬惜字纸”,在他们眼里,凡有文字的纸张,都应珍惜。据说仓颉造字时,天地鬼神都为之呼喊哭泣,说明文字所具有的强大震撼力量,这种神话当然未必可信,但反映了人们在印刷物不普及时代的文化崇拜和惜物心态。
②应该看到这种书籍信仰,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是中国文化数千年赖以不坠的物质基础,也是古往今来所有焚书者遭到全体中国人诅咒的根本原因。
③但后来,尤其到了今天,中国有太多的书,而这些太多的书里,有着太多的糟粕,也是令想读书的人颇感挠头的烦恼。如果无所适从、茫然失措、因噎废食,糟粕固然没了,精华也随之而去。其实,不去其糟粕,何来精华?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好和坏,自己判断,糟粕和精华,自己说了算,予取予弃的生杀大权,自己把握。这种不受别人干涉,不看别人脸色,不以别人的意志为意志,不以别人的标准为标准,在阅读中所得到的自由,便是无与伦比的快乐了。
④我的阅读主张,说来简单,与胃口的好恶决定多吃、少吃,或者不吃,是差不多的。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那些没有什么学问也没有什么用处的书,也许在某些正经人和革命者看来,不属大雅的书,视若敝屣的书,我就用吃石榴的办法来阅读了。固然,石榴这东西,能食的部分极其少,不能食的部分尤其多,但此物之苦之涩之酸外的,偶然一得之甘旨,忽然意外的清香,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口味。
⑤有时,阅读闲书的愉悦,所带来的身心充实,胜过很多灌输的学问。所以,碰上这类闲书,我总是要拿起来翻一翻的。不惮吹灰之力,也许获益其中,哪怕分文不值,弃之也不嫌迟。当然,阅读,有快乐,也有不快乐。有读得兴起,拍案叫绝的愉悦;也有读得没劲,大倒胃口的不愉悦。有广告做得极红火,评论捧得极热烈,拿在手中,看在眼里,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不愉悦;也有不见报章介绍,也无名家推荐,随意买来,便中翻阅,倒能提高修养,裨益身心的愉悦。因此,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越多,识别好坏良莠的能力越高,从精神食粮中摄取的营养就更丰富,获得的愉悦也更广泛。
⑥鲁迅说:“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由此可见,求知求生,是同样的道理。春华秋实,你付出的多,你收获的也多,只要读书,就有收获。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一本书,便多一分智慧的光亮。
小题1:第一段引用古人“开卷有益”“敬惜字纸”的说法以及仓颉造字神话,其作用是什么?(3分)
小题2: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阐述“阅读的愉悦”的?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小题3: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突出了中国文化的书籍信仰,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出了关于阅读的愉悦这一论题。
(3分,一个要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
小题2:要有选择地阅读,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要广泛阅读,提高识别良莠的能力;要多读书,多读一本书,便多一分智慧的光亮。
(4分,答对2个要点得3分,三个要点得4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阐明了对不同的书应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3分,前一点1分,后一点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4:阅读能够摄取丰富的营养,获得广泛的愉悦。
(4分,每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1:
试题分析:通观全文,本文的标题就是文章的论题。第一段引用古人“开卷有益”“敬惜字纸”的说法以及仓颉造字神话,其作用是也就是引出文章论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小题2: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可抓住第③段“ 读书的全部愉悦,就在这种抉择之中”、第⑤段“ 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越多,识别好坏良莠的能力越高”、第⑥段“ 多读一本书,便多一分智慧的光亮”这几个关键句子来阐述“阅读的愉悦”的。
小题3:
试题分析:先来明确论证方法的种类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论证方法
作 用
举例论证法(例证法)
通过……事例,具体地证明了……(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
引用论证法(引证法)
引用……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
比喻论证法(喻证法)
把……比 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xx(观点)
对比论证法
把……和……进行对比,突出地论证了xx(观点)
然后通读第④自然段,可看出本段语言生动形象,论证了“对不同的书应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这一观点。
小题4:
试题分析:学习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即作者对某一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观点、看法、意见等。(1)论点的形式:完整的陈述句(2)论点的位置:标题、开头、结尾、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句)(3)文中表达不集中时,则需要概括。通观全文,本文的论点需要概括。可从标题中的“愉悦”一词和开头第一段的“开卷有益”一词及结尾段的“只要读书,就有收获”一句就不难提炼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篇4:诗经文章赏析参考
诗经文章赏析参考
诗经》——《芣fú苜mù》
采采芣苜,薄言采之。采采芣苜,薄言有之。
采采芣苜,薄言掇之。采采芣苜,薄言捋之。
采采芣苜,薄言袺之。采采芣苜,薄言襭之。
赏析:
芣苜:俗名车前草,药名,也可食用。本诗描写妇女采摘车前子的劳动过程,以开始的准备,到采摘动作和结果,描写细致,情景宛然。清人方玉润对此有形象的描绘“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狠忽断忽续,不知其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赏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
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篇5:丰子恺的文章的阅读理解答案
①丰子恺的文章,最容易让我想起二三十年代的一些文人的生活。天真与经验,宽容和愤怒,亦庄亦谐,流连光景。
②《缘缘堂随笔》,二十一篇文章,薄薄的一本,眉清目秀的样子。
③“闲居,在生活上人都说是不幸的,但在情趣上我觉得是最快适的了(《闲居》)。”
④丰子恺能从不幸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并因其情趣的获取而感到快适。这并不是强颜欢笑和苦中作乐,这是丰子恺常常怀着艺术的心,在食客和凶年、传说与流言里悲欣交集。
⑤悲欣交集——弘一法师的绝笔。丰子恺是弘一法师的学生,那时候,弘一法师还叫李叔同,还在风琴上弹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⑥“我小时候从李叔同先生学习弹琴,每弹错了一处,李先生回头向我一看。我对于这一看比什么都害怕(《颜面》)。”
⑦丰子恺的叙事,就像他的漫画,能寥寥几笔传出人物的神来,一低头,一回头,一抬头,神采奕奕,栩栩如生,有时候却省俭得连五官都不用画。所以当时对丰子恺的漫画人物,有这样一句赞美“丰子恺画人——不要脸”。
⑧丰子恺的文笔,有时候简直可以说无文有笔,朴素到了极点。思维也不曲折,但回味之际却很有平地起波澜之感。
⑨“我的黄金时代很短,可怀念的又只有这三件事。不幸而都是杀生取乐,都使我永远忏悔(《忆儿时》)。”说的三件事,是养蚕、吃蟹和钓鱼。
⑩丰子恺的文章,像药芹,因了淡淡的药味,就解了水气,厚了起来。宗教感观或许就是丰子恺的药味——但这药味并不是苦的;还有点香甜。丰子恺的宗教感观,就是人情两字。所以说丰子恺的药味,也就是人情味。这种味道说是厚或是厚拙,还不如说是生气来得妥帖。有时候,生气十分蕴藉:大侠隐于江湖,不动声色,不卑不亢,不耻下问,不争不抢,灵光内敛,暗藏不露。
“有一次我看到吴昌硕写的一方字。觉得单看各笔画,并不好;单看各个字,各行字,也并不好。然而看这方字的全体,就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处。单看时觉得不好的地方,全体看时都变好,非此反不美了(《艺术三昧》)。”这段话用在丰子恺自己的文章上,我觉得也挺合适。
丰子恺的文章的阅读题目
(1)整体感知本文,请你概括一下丰子恺文章的特点。
(2)第②段画线词语“眉清目秀”用在此处好不好?说说理由。
(3)第⑧段画线句:“回味之际却很有平地起波澜之感”,你同意这一评语吗?试结合例子加以分析。
(4)对本文的写作思路写一段50字左右的评论。
篇6:丰子恺的文章的阅读理解答案
(1)①有情趣,②语约意丰,③朴素,④有浓浓的药芹味、人情味;
(2)好书用“眉清目秀”来形容,顿时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充满灵动之气,是对该书的传神的描绘。比喻之高妙就在于神似,有灵气;
(3)同意,如第⑨段“……不幸而都是杀生取乐,都使我永远忏悔。”在亲切、平直如唠家常的叙述之后陡然间来这么一句,让人先是惊诧,既而细细一回味,想到这所谓“杀生取乐”原来是指养蚕,吃蟹和钓鱼这些儿戏,不禁令人喷饭!幽默!
(4)引一段原文,再议一点特色。引议配合很是精当,引得恰当,议得到位,充分地、准确地揭示了丰子恺先生的文章的艺术特色。
篇7:鲁迅文章的阅读理解和答案
关于鲁迅文章的阅读理解和答案
认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13题
(一)(8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批注①: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批注②: 春花图,(1分)着力描绘春天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景象。(1分)。]
7、给文章加批注,是读书的好方法。请你模仿老师为第一段加的批注,并结合你对语段的理解,给第二段加上恰当的批注(2分)
8、联系上下文,说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2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描绘出纯、春草顽强的生命力。(1分)
9、阅读下面材料,请你与文中画线的句子进行比较。看看在描写上有什么异同?(4分)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大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选自鲁迅《雪》)
异: 选段是实写,材料是虚写 (2分)
同:在写法上都通过视觉的角度从侧面烘托了所描写的事物(2分)
篇8:文章穷而后工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
文章穷而后工阅读理解题目及答案
文章穷而后工
谢肇淛
人恒有言:“文章穷而后工。”非穷之能工也,穷则门庭冷落,无车尘马足之嬲①;事务简约,无簿书酬应之繁;亲友断绝,无征逐游宴之苦;生计羞涩,无求田问舍之劳。终日闭门兀坐,与书为仇,欲其不工,不可得已。不独此也,贫文胜富,贱文胜贵,冷曹②之文胜于要津③,失路之文胜于登第,不过以本领省而心计闲耳。至于圣人拘囚演《易》,穷厄作经,常变如一,乐天安土,又不当一例论也。
(选自《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之一》)
【注释】
①嬲(niǎo):纠缠。②冷曹:冷,受冷遇;曹,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这里指不重要又无实权的闲散官员。③要津:重要的渡口,这里比喻担任显要职务的官员。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工? ?②兀坐? ?
③第? ?④以?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文中提及圣人“穷厄作经”,除了拘囚演《易》之外,请再举一例。
4.作者认为人“穷”本身不能使“文章工”,并且对此展开分析,逐层揭示由“穷”到“文章工”之间的前因后果,让人看到了“文章工”的一个直接原因。梳理文中与之相关的论述,填写下表,并概括导致“文章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七、1.①工巧,精巧。②独自静坐。③科第。④因为,由于。2.①不是让文人穷了,他的文章就能写工巧了。②穷文人的文章往往比享富贵的文人写得好;地位低的文人的文章比地位高贵的文人好。3.孔子在周游列国屡遭冷遇甚至围攻以至断粮的厄运后,回到鲁国编撰《春秋》,继续宣传自己的主张。还有孙子膑脚,编撰《兵法》,韩非被秦囚禁,在狱中写出了《韩非子》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篇章(《说难》《孤愤》)等等。
★ 静女教学设计
★ 诗经文章赏析
【文章诗经的阅读理解(精选8篇)】相关文章:
关雎的教学反思2023-12-01
诗经思无邪什么意思2023-12-08
诗经 思无邪2023-08-28
采薇经典说课稿2023-08-19
浅谈鲁迅与柏杨作文2022-10-20
《诗经选》读后感,思无邪2022-12-01
统编教材七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成长岁月里的读书故事2022-12-18
关雎教学反思2023-07-10
氓教学设计2022-08-16
《采薇》获奖教案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