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学考点西周政治制度(精选15篇)由网友“沙粒不可计数”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考研历史学考点西周政治制度,欢迎阅读借鉴。
篇1:考研历史学考点西周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周灭商前后,已开始将子弟分封于新征服地区,周公东征以后大规模分封,在当时称为“封建”,即分封土地,建立国家之意。分封的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在自己国内可以将土地继续向下分封给子弟亲属,后者称为卿大夫。分封制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2、宗法制
宗法制是古代贵族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统辖管理的制度,从而成为统治者维护社会和政治秩序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在商朝后期已经存在,到周朝变得更为典型和系统。天子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余子分封为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君位,余子分封为卿大夫,依此类推,直至最低层。嫡长后裔称做这个家族、宗族的“大宗”。嫡长以外各子及其子孙则为“小宗”。无论经过多少代,大宗始终是本宗族的核心,通过他将始祖的后裔联结成一个具有实体性的血缘团体。
宗法关系的基本内容,实质上就是大宗或小宗依据自己的特殊身份,对不同范围内、包括直系与旁系亲属族人的统辖管理。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有效地起到了维系社会、政治秩序的作用。这也是周朝政治有别于后世的一个重要特点。
3、国野制
从分封制的角度年地,周朝国家管理在平面上可以分为一系列政治单元,包括王畿和各诸侯国。在每个单元中,又基本上都有国、野两类政治区域,它们之间是统治、被统治的关系,各自有不同的管理制度和社会职能。周初分封实际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被封者率本族人到达封地后,首先要建立一个名为“城”的军事据点,逐渐由点向面扩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这种城(包括近郊)在当时称为“国”,“国”以外的广大田土则称为“野”。国、野之分由此形成。诸侯又向下分封采邑给卿大夫,采邑分为都、鄙,其中心据点为都,都外田土为鄙,性质与国、野相同。
国、野的居民分别称为国人、野人。前者是以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其上层即贵族,又称“君子”。他们世代垄断官职、爵禄,辅佐国君统治国家,是国人的核心。占国人大多数的下层成员属于平民(自由民),有自己的经济、职业(如务农、从事工商业),并对国家承担当兵作战的义务,他们作为国君同族成员,也都拥有干预政治的权力。遇有重大问题,国君按习惯要征询全体国人的意思。他们不仅能就重大问题发表政见,平时也可以较自由地批评掌权者,当集团利益受到侵害时还往往起而反抗,废逐乃至杀死国君,周厉王时的“国人暴动”即为典型例子。
野人亦称庶人,主要是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居民,包括殷商等诸多古老部族的后裔,还有迁徙到内地的周边民族成员、流亡人口等。他们是井田制下的劳动者,以助耕公田的方式为国家负担劳役地租。
4、礼乐制
礼乐是周朝典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朝礼的范围很广,由社会习俗直至国家关系、军队征伐、典章制度等诸多方面,可谓包罗万象,典型体现了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的等级制度。
礼的实施与乐密不可分,各种礼都有为之服务的乐。乐在氏族社会本来都是用以表达情感的文化活动,与礼结合以后,乐的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等级性的内容明显增强。不同阶层的人所用乐舞在规模、人数等方面皆有严格规定,不得逾越。
周公被当作古代加工、改造礼乐的重要代表人物,据称“制礼作乐”是他一生的重大业绩之一,也是他被后世尊为圣人的重要原因。春秋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等级的变动,周代的礼乐文化秩序逐渐瓦解,但经过孔子的再加工和标榜,其中很多具体内容在后世仍然具有重要影响。
篇2: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分封制:
①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王把某一地区的土地连同该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侯国,拱卫王室。②受封的诸侯要承担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③受封的诸侯有权利把自己封区内的土地和人民封赐给自己的家族和亲信以为卿大夫,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
影响:①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区域。②分封制下诸侯权利相对较大,随着某些诸侯势力的壮大,又破坏了分封制度本身。
宗法制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用以规定宗族内嫡庶的办法,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来确立、巩固父系家长在相互之间本宗族中的地位的制度。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是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天下的'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①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紧密,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分封制基于宗法制而产生,与宗法制互为表里。②从根本上说,分封制就是宗法制作用于国家地方政治制度的重要举措和体现。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华丽丽的分割线------------------
西周分封制:
①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王把某一地区的土地连同该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侯国,拱卫王室。②受封的诸侯要承担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③受封的诸侯有权利把自己封区内的土地和人民封赐给自己的家族和亲信以为卿大夫,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
影响:①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区域。②分封制下诸侯权利相对较大,随着某些诸侯势力的壮大,又破坏了分封制度本身。
宗法制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用以规定宗族内嫡庶的办法,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来确立、巩固父系家长在相互之间本宗族中的地位的制度。
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是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天下的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①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紧密,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分封制基于宗法制而产生,与宗法制互为表里。②从根本上说,分封制就是宗法制作用于国家地方政治制度的重要举措和体现。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上一篇:政治制度化 下一篇:没有了篇3: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复习内容: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复习重点:分封制和宗法制
复习难点: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主学习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1)王位世袭制:
a.创立- --禹死后,启用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意义---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从此“公天下”变为“ ”。
(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于夏朝。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商朝设立参与商王决策的 、 。地方-----在地方,封方国首领为“ 、 ”等。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分封制:教学资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87“>a.目的: 。 b.内容:
①周王把 和 分封给 、 、 ,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王室。
②诸侯的义务有: 、 、
、 。
③诸侯的权利有: 、 、 。
c.作用:
d.衰落 :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同时周王室的衰微,分封制逐渐衰落。到 ,分封制完全瓦解。
(3)宗法制:a. 目的:保证王权的平稳过渡 b. 由原始社会的 直接演变而来。 c. 特点:最大特点(或核心内容)是
d.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两者 ,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 e.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形成严格的宗法等级秩序:→→→ f. 作用及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形成了中华民族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传统。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 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 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礼记礼运》
问题:(1)材料一二分别放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2)你如何看待从材料一到材料而这种变化?
(3)材料二中这种制度有何特点?
2、阅读下列材料
《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J封神农之后於焦(今陕西陕县);黄帝之后於祝;帝尧之后於蓟(今北京一带);帝舜之后於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於杞(今河南杞县)。”
“於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於营丘(今山东临淄),曰齐。”“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鲁;封召公]於燕(也在今北京一带,好像和帝尧之后封重了);封弟叔鲜於管(今河南郑州);弟叔度於蔡(今河南上蔡。从这里来看,管叔、蔡叔在邶、{、卫只是监国,管和蔡才是他们的封国)。
问题:(1)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它是什么时候创立的?
(2)归纳这种制度的内容、特点、作用以及瓦解经过。、
合作探究
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项目
分封制
宗法制
目的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保证王权稳定
内容
特点
(1)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2)诸侯义务:服从周王、镇守边疆、随从作战、纳贡述职
(1)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2)确定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
(1)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王朝延续数百年
(2)开拓了疆域
(1)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2)有利于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关系
宗法孩子、分封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与国家行政系统相结合辅之以礼乐制度,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结构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堂检测
⒈“家天下”制度的形成是①巩固部落联盟需要②私有制发展结果③阶级对立的产物④统一国家的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⒉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⒊下列对西周时期周王与诸侯关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分封制,周王与诸侯是君臣关系 B.根据宗法制,周王与诸侯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C.周王与诸侯之间是等级从属关系 D.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控制权
⒋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特点在于它们
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 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⒌西周的礼乐文化①是维护社会成员平等的工具②构成了西周文化的主构架③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社会的稳定④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社会的和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
7《左传》记载:“天子立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士以其子弟为仆隶)。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按等级递减)。”这段记载反映了
A.夏朝建立压迫奴隶的国家机器 B.西周在宗法制基础上完善分封制
C.春秋诸侯争霸,天子有名无实D.秦建立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8.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缘关系。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材料是( )
A.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B.《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C.《左传》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D.《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
9.(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引自司马光《史记》)这一段文字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诸侯争霸 B.问鼎中原 C.分封衰败 D.天子遭难
知识拓展:
分封制,就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子弟、功臣、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其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受封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可以在自己领地里进行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建立军队和征派赋税,同时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对周天子定期进行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因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也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两者缺一不可。
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周王为周族之王,自称天子,奉祀周族的始祖,称”大宗“,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庶子和庶兄弟大多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是”小宗“,在其本国则是大宗。诸侯也由嫡长子继位,其余庶子和庶兄弟大多被分封为卿或大夫,对诸侯是”小宗“,在本家则为”大宗“,其职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其”大宗“、”小宗“的关系与上同。世袭的嫡长子即是宗子,地位最尊。如此 层层分封,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大宗、小宗的宗法关系,同时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也纳入宗法关系。于是,在全体贵族内部,举国上下形成了以周天子为核心,由血缘亲疏不同的众诸侯国竞相拱卫的等级森 严的体制,使政权不但得到族权而且得到神权的配合。”亲亲“、”尊尊“在这里获得完备的、严格的体现,成了宗法制的精神支柱,从而也是周礼的根本原则。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政治制度。嫡长制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并且,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因而,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礼乐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相传由周公制定。周公所制定的礼,是维护统治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后来发展为区分贵贱尊卑的等级教条。乐则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的舞乐。舞乐的规模,必须同享受的级别保持一致。西周的礼乐,也体现了当时的时代文明。孔子自称熟悉(实际上不是这样)夏商周三朝的礼乐制度,据此开办私学传授礼制而“克己复礼”西周礼乐制作为一种通过礼仪和艺术表现出来的外在文化,本身就体现了分封制、宗法制的内涵。本质上说,西周的礼乐制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推行的工具,《礼记》中的所谓“礼不下庶人”,以及“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荀子》中的所谓“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就指出了礼乐制在维系分封制、宗法制方面的重大作用。
知识结构:
起源:
从禅让制
到王位世袭 中央:
内容:
夏
商 地方
周 内容:
的 分封制
政 意义及特点:
治 瓦解:
制
度
含义:
宗法制 特点
影响
上一篇:寺院财务管理制度 下一篇:没有了篇4:中国古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在备考的时候,就要多下功夫去了解和掌握我们国家的古代史,下面我们就以中国古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为例来梳理一下此部分的常考知识点。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
1、起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2、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①确立的标志(禹死启继)。 ②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③方式。④评价。
思考探究:如何评价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标志。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的进步。
(2)行政管理制度:①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特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承前启后,特别是对西周的宗、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4、影响:承前启后,特别是对西周的宗、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点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
(1)实行:武王时期实行—周公东征后继续推行—西周后遭破坏—春秋战国周失去分封大权
(2)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被封诸侯的权利——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在封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4)影响:一分为二
(前期)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后期)诸侯拥有一定独立性,诸侯力量逐渐增强,相互争权夺利,造成周朝分裂割据局面。
(5)瓦解(春秋战国时期)::
①原因:A.西周后期,王权衰弱;B.制度本身局限(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诸侯权利大);C.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
②表现:楚王问鼎-诸侯对分封制公开挑战、诸侯争霸
2、宗法制
(1)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2)性质: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
(3)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4)内容: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卿大夫、士依此类推。
(5)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6)影响: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①目的不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宗法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权力继承的规范有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②内容不同:分封制下,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重要的诸侯国有燕、鲁、宋等。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为大宗,庶子进行分封,为小宗。
③作用不同:分封制通过分封诸侯以加强中央和地方的政治联系,进而强化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宗法制形成了森严的宗法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强化了王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④结果不同:分封制下,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边疆的开发,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而宗法制在以后的封建社会仍是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在封建社会继续传承,到今天在民间还有影响。
(2)联系
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周天子世代以嫡长子世袭相传,其他诸子由周天子分封到各地,成为一方的诸侯。在各诸侯领地内,除诸侯由嫡长子继承外,还再分封其余各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如此层层分封,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可见,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
篇5: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教学反思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教学反思
第一章标题分析过多,导致时间不够用的,仅仅讲完分封制,宗法制没有讲,教学思路没有得到贯彻。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的参与时激起了火花,一时没有控制好时间。在把握时间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锻炼。
在讨论世袭取代禅让是进步与退步的时候,学生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派,一派进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一派退步,从任用贤才的角度分析,都很好。其中有两个人的思路很有有意思。其中一个说世袭制好,王位要传给儿子,所以要认真治理国家,为儿子留下一个好江山,因为国家是自己的',所以特别下力去整治。对于反派的从任用贤才的角度分析,有一个学生认为世袭可以从皇子里面选拔任用贤才,等等观点,非常好。都开启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后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历史问题,选官制度,皇储制度,私有财产的保护,等等。现在想来我太吝啬对这些学生的鼓励了。
在讲分封制的时候,稍微有点乱。没有把握好。别人的教案,自己不能用,这是真理,昨天在李老师的指导下,感觉备课很清楚,但今天讲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没有真正的下工夫去备课,熟悉教材,掌握大量史料。真的很难上一堂满意的历史课。
篇6:历史学考研复习方法
一、 框架记忆法
所谓框架记忆法,即指掌握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记忆方法。对于一个历史事件心中要有一个总体的框架。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我们在记忆时可能会出现零碎的知识点记了很多,但却不能将知识记完整,总是记混了。这就需要我们在记忆的时候首先建立一个框架。任何历史事件都由三大部分组成,因而要把一个历史事件叙述完整,必须交代清楚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那就是事件的前因、事件的过程、事件的意义(包括积极意义、消极意义、借鉴意义等),而叙述事件的过程要力求简洁,但时间、地点、人物、结果诸要素不能遗漏。
二、 规律记忆法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总能事半功倍,历史记忆也如此。历史知识都是有其内在的规律的。如革命的规律:原因——封建制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目的——一般是为了反对专制,反对封建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人权;意义:都为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基础,并为其他革命提供了借鉴意义。
历史发展的因果性是历史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历史条件是相互联系的。正如波兰史学家托波尔斯基指出的“社会中每一种变化都是特定原因作用的结果”,故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会是偶然的,一定受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因素的影响,而我们只要把握这些因素,就肯定能把历史事件掌握好,记忆好。
三、 朗诵记忆法
所谓朗诵记忆法,即将知识朗读出来,而且要带有感情的朗读。这样,下次你再看到这一知识时,就会想起当时朗诵的情景。
四、提问记忆法
考研过程,并不是一个人埋头苦干的过程,而是大家一起学习的过程。只有具备团队精神,你在考研路上才会走得更加轻松。找个研友,两人制定一个计划,利用空闲时间,互相提问,这会使没有记牢的知识经过交谈、提示而变成牢固的记忆,固定在脑海里。而且,在提问回答的过程中,你能够掌握自己的复习效果,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篇7:历史学考研复习方法
一、大纲是基础
1.重视基础知识
就历年考题而论,无论何种题型,所考内容均为基础知识。特别是选择题与名词解释,从未有偏题、怪题,一般都会在教材中出现。论述题亦是如此。史料题虽然有时令考生觉得无从下手,但其考察的立足点仍然以基础知识为主,然后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史料反映的重大历史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重要问题在教材中一般均有线索可寻,因此,掌握好基础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2.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历史,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记住一些零碎的知识,而是根据具体知识探讨历史发展规律,要求考生具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宏观眼光,史料题、论述题所占分值极重,均可以视为对考生这一能力的考查。不过前者要求更高,仅死记硬背教材已有内容不足以应付,必须将教材中未出现的史料读通、读透,深入分析其中的要点与精髓,与教材知识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成绩。
二、复习建议
1.先具体后抽象
历史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时间性。如果不考虑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可以说,一部古代史就是各个王朝的累加。基于这样的特点,复习中国古代史,应以时间为线索,先了解、熟悉、掌握各个朝代的具体状况,在此基础上,再去关注跨越几个朝代甚至整个中国古代的重要专题。缺乏对具体朝代、具体事实的了解,匆忙进入专题史的阅读,将会遗漏许多知识点,对专题的认识也不会深入,只是一种死记硬背,考试时很难有好的发挥。
2.以面为主,以点为辅
这个方法主要针对初学者而言。具体说来,初读教材,目的在于对历史过程的概括性了解,可以说没有任何重点,尤其不要过于关注或强记考试点,特别是十分具体的考试点,如考试中的选题填空,教材中事件发生的具体年代。那样将会分散对历史整体了解的注意力。以西汉为例:不分轻重,阅读三次,然后试着回忆,你可能会发现,一些十分具体、琐碎的知识点印象模糊,如汉文帝时期赋税征收的数额、减轻刑罚的具体名目、察举制的年代、对匈奴作战的年代等,留在你脑海中的是比较概括性的内容,如文景之治有经济方面的减轻赋税,法律方面的轻刑慎罚,民族方面的和亲以及汉武帝时期的一些重大举措等。这说明你的阅读有了重大收获,已经开始建立起对文、景、武三朝的平面认识。至于模糊的知识点,不要着急,那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其他各朝代均是如此。
篇8: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课是高中历史的第一节课,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有着极大的不同,因而第一节课必须使学生意识到高中历史学习的特殊性,并逐渐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本课在初一上学期中曾简单介绍过分封制,因而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着一些基础性的了解,所以教学时对基本史实不需讲解过多,重点还是在制度的内容上。 本课的课表要求是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㈠知识目标
⒈知道西周政权的建立。
⒉了解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⒊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㈡能力目标
⒈鼓励学生自己根据教材内容,用图形表示宗法制的特点,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⒉通过分析史料,是学生学会分析材料,自己归纳总结。 ㈢情感价值目标
1.明白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我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增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
2.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知识重难点
重点: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图示法、提问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
五、教学资源 教材、网络媒体
六、课型 复合课
七、课时 1-2课时
八、教学设计 ㈠导入新课 《三字经》:禹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首三字经表现了夏、商、西周的历史。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制度,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节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㈡讲授新课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禹建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
设问:此时的夏朝已经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为什么?
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
2、启确立王位世袭制。
⑴启确立王位世袭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在解决温饱之余,劳动产品有了富余,这样就出现了私有财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逐渐的壮大自己部落的实力。其他部落无法与之抗衡。在禹晚年的时候,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人却不给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 请同学们观看教科书第4页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是已经做了夏国王的大禹。观察一下他的装束、神态,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此时这衣着华丽,头戴冠冕的大禹再也不是最初那个破衣烂衫,粗茶淡饭,兢兢业业为民造福的大禹了,俨然一副帝王模样。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⑵大禹死后,王位传给了谁?
大禹死了以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禅让制,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世袭,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国家便成了君主、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 ⑶王位世袭制的实质是什么? 传贤到传子,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⑷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① 王位世袭制具有怎样的神秘色彩?为什么?
占卜。那时候生产力落后,人们敬自然鬼神,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统治者利用天的意志欺骗人们,这样可以为统治者提供统治的理论依据。 指导读图《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理解其神秘性 ②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 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为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我国阶级社会出现,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3、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教材,夏商时期的中央官制是怎样的,设置了哪些职官?
最高统治者为王,中央有尹、相、卿士地方封侯、伯。比如课本小字提到的相伊尹被商王封为“西伯”的周文王。
指导学生看第五页小字,思考商朝的相权有多大?
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订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可以废立商王。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等级森严的分封制的内容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
我们知道商纣王成天歌舞宴乐、成谜酒色、并肆意的收刮、残杀人民,从而机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于是武王开始伐纣,于公元前1046年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分封制
㈠ 阅读教材正文和课本第5页两幅图,并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1) 西周建立后,什么人建立或实行分封制度? 武王、周公旦。
(2) 依据材料一回答,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
(3) 依据材料二回答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何特点? 主要是同姓子弟。
通过这些问题我们明白了周初分封制是因周武王为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而建立,其分封的诸侯的对象主要是同姓子弟。那分封制包含哪些内容和特点呢?请同学阅读课本第二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并以临近的四位同学为一组归纳封制的内容、特点。
内容 ⑴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
⑵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纳贡、提供军赋力役
⑶被分封的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生:
特点:分封制的执行一般是天子分封诸侯,然后诸侯在分封卿大夫。再由卿大夫分封士,由高到低,严格的层层分封,所以他的特点就是层层分封,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疆域;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强国;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㈡西周后期分封制的瓦解
原因: ①受封诸侯有一定的独立性 ②生产力发展,一些诸侯国势力壮大。③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按照父系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实质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3、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
4、内容 ①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②大小宗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③大小宗之间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而且是政治隶属关系④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其他妻室所生为庶子。
⒍原则:立子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释义:有嫡立嫡,立嫡立长。若正妻无子,则依据庶子母亲身份的尊卑来确定继承人,而不是依据年纪大小。
提问:⑴如果一母生三子,两个哥哥出生时母亲还是妾,老三出生时母亲为妻,那么谁有继承的资格。有妻的儿子在,妾的儿子就不能继承,即使母亲是同一人。 ⑵周天子把王位传给了嫡长子,那么其他诸子怎么办? 其他嫡子和庶子分封地方为诸侯。 ⑶诸侯的爵位谁来继承 诸侯的嫡长子
⑷那么诸侯其余诸子呢 被分封为卿大夫。
⑸卿大夫死后权力和财产谁来继承 嫡长子。
⑹其余诸子呢 被分封为士。
7、大小宗关系:嫡长子、嫡长孙为大宗,其余诸子为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上下级关系,大宗可以命令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之间,但是周人施行同姓不婚,姬姓的贵族只能取异姓的老婆,异姓贵族也多娶姬姓贵族的女子,这样就用婚姻关系把异姓贵族团结了起来,整个国家如同庞大的家族,政权和族权紧密结合
提问:大小宗是绝对的吗?
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是所有姬姓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士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卿大夫是大宗,士是小宗。
8、影响
初期,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从长久看,血缘关系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联系
学习了宗法制,请同学们用图形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⒐学习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请同学们总结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互为表里:宗法制史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 相辅相成:分封制和宗法制共同作用实现了西周的繁荣鼎盛 小组合作:用图形表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九、课堂小结
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请同学们思考都有哪些,举例说明 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团结海外侨胞,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传宗接代,重男轻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等等。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篇9: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基础知识:①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②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⑵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②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单元序言分析: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更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呢?本单元我们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
1、中国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2、本专题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考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内容。本单元分四个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向我们描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可以由学生讲述导入夏朝的建立。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设问:夏朝是如何建立的?
“大禹治水”:传说很久以前,黄河发大水,把庄稼和房屋都淹了。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舜就派鳏去治理洪水,但鳏没有使洪水驯服。鳏的儿子禹就自告奋勇地要求继续治水。他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从而制服了洪水。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也正是因为他治水有功,才被舜通过禅让制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禹的势力越来越大,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根据断代工程,科学地测定夏存在时间为公元前2070—公元前16)。
设问:请观察一下教材中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时的夏禹有何变化?
这时的夏禹因为权势的强大,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夏国王了。(举例:在禹统治的时期,禹已有特权。相传因为有个部落酋长参加会议迟到,被禹处死,可见禹已在行使着君王的权力。)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用的玉器。
1.王位世袭制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内部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选贤与能”。 设问:成为夏国王的大禹还会继续推行禅让制,选出他的继任者吗?
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却不给他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启杀掉益而继承王位。这说明我国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已被王位世袭制取代,中国社会也由“天下为公”的时代进入到了“家天下”的时代。
提供两段材料给学生,可比较分析原始社会的“天下为公”与阶级社会的“家天下”: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和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需要注意的是,王位世袭制不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终弟及这种形式。 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商朝为例说明。在中央,最高统治者为王,设相、卿士参与商王决策;在地方,商时期方国林立,方国首领被商王封赐为“侯”“伯”等,他们对方国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力,同时对商王效忠,定期纳贡、朝见,并奉命征伐。(这里可结合学生所熟悉的《封神榜》,以周方国的文王被赐封为西伯侯为例讲述,学生更易理解。)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前1046年,陕西一带周部落首领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西周强盛时控制的地区,已经远远超过商朝。
西周控制区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辽宁,南达长江,是三代中疆域最大的王朝。 情境设置:对于如此庞大的王朝,作为周王,怎样才能有效地统治? 1分封的目的
巩固周王室的权力,一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遗族叛乱,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最根本的即巩固统治)
情境设置: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结合《周朝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说明分封的对象,能认识到分封的主体是同姓分封,同时可结合地图说说一些功臣的封地)
2分封制的内容 (周王与地方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①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尽到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举实例说明,周成王、周康王时期的会盟诸侯,周昭王时期的巡游南方。)
3分封制的影响
设问:当周天子把同姓王室贵族、立功的异姓贵族和先代贵族的后裔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以后,他们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是否真如周天子所想,巩固统治,扩大疆域?(用此设问主要是让学生充分体会分封制带来的影响,学生可结合教材以及自己的认识进行思考。)
教师总结:认识分封制的影响,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当周王室力量强大时,就能保持对诸侯国的震慑力,并能通过诸侯国强化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当周王室力量衰弱时,诸侯国独立性就会增强,并威胁到周王的统治地位。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既不能用前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掩盖前者。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设问:在分封制下,为什么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王室贵族?
同姓王室贵族和周王的关系最亲。他们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而血缘关系的亲疏对周朝同姓贵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结构,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它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1宗法制的含义
简单说即宗族的法规。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庶嫡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
2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庞大的宗族网;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其中嫡长子继承制是最大的特点)。
3影响:确立一整套分配与继承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家国一体。 早期国家制度以宗法制为核心,用分封制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形式,用世卿世禄制为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 [本课小结] 在夏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规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社会统治秩序,分封制则保证了周王对全国各地的统治。它们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共同维持西周社会秩序正常运转。
篇10: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基础知识:识记王位世袭制,夏商基本的国家管理制度,夏商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武王周王的分封,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宗法制的内容。
2)能力提高:理解夏朝创立王位世袭制度并对西周政治制度产生的直接影响;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与作用;宗法制的特点及其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②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③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和情境的变换,引导运用历史唯物观运用历史时空观和辨证方法,客观的看待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影响,掌握提炼、处理和运用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重难点】
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及宗法制
【教学法】
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材料一:很多同学都听过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比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等,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大禹治水。传说禹改变了其父亲阻塞的办法而改用疏导的办法,加上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终于取得了治水的成功。成功以后禹的个人威信大大增加,
其权力越来越大,以致于发展成个人专断。据说一次禹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一个首领因为迟到而被杀。可见,禹已经不是部落首领,而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了。
材料二: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个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同学们,阅读这两则材料后,你们有什么感想?你们了解材料背后隐藏的制度原因吗?下面进入本课的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王朝。
教师解释“约”:夏朝时期还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无法准确的推导出哪一年,所以只能用“约”。
一. 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
禹死后,按照禅让制的传统把王位传于舜的儿子伯益,但却在暗中增加自己儿子启的实力,最终启得到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这样,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商朝的王位世袭并不固定于一种形式,有时父死子继,有时兄终弟及。
对于“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教师可用蒋介石与蒋经国、古巴的卡斯特罗兄弟事例来解释这一问题,增加课堂趣味性。
2.夏商官制
商朝中央有相、卿士;地方封侯和伯。
教师带领学生看《戴冕冠的夏禹》和《殷墟出土的牛骨》两幅图。在第一幅图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说明禹头上戴的叫做“冕”,是古代帝王的专用礼帽;手中拿的是“圭”,是古代帝王举办活动所持的玉器,从而向学生说明,此时的禹已经不再是部落联盟的首领,而是一位帝王。观看第二幅图并结合图右的注释,向学生说明夏商的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教师让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并思考右面的问题:商朝的相权有多大?
阅读完后教师提问1-2个学生让其尝试总结,然后教师加以整理归纳:相是商代中央的最高官吏,他参与改定政治制度,主持政务,辅佐甚至废弃商王。
【教师过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牧野之战,商军倒戈,
周军大获全胜,纣王逃回宫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史称西周。
周朝地域广袤,据说有1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人口上千万。面对如此广大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当时没有电报、传真,更没有电视电话会议,甚至连像样的道路都没有,一条政令从镐京传达到边疆可能要几年时间,面对这样的情况,周王该怎样有效地管理这个国家呢?请同学们预习分封制的相关内容,并找出分封的对象、内容、特点、作用等知识点。
二. 西周的政治制度
1. 分封制
① 定义:封邦建国
教师解释“封邦建国”与“封建社会”中的“封建”不同之处:“封建社会”这个概念是在近代才引入的,在古代,“封建”一词指的就是封邦建国。
② 对象:王族、功臣和先王后代
周武王在周初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姬姓王族有40国,占绝大多数。对于分封对象的分析,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的《分封示意图》来讲解: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且把各国归类;教师可让3个同学来分别归纳哪些是王族,哪些是功臣,哪些是先王后代;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③ 内容:镇守疆土、缴纳贡赋、随从作战、朝觐述职
分封制的内容实际上就是被分封诸侯国的权利与义务。权利就是诸侯国得到了土地和人民;义务有四点,不难理解,教师可以对朝觐述职做扩展:向学生发问“如果诸侯不来朝觐述职,周天子该怎么办?”教师补充:如果诸侯一不朝,削其爵,就是周天子把诸侯的爵位降低或者削掉;二不朝,夺其地,就是削减甚至剥夺封地;三不朝,六师移之,就是周天子派兵来打他。
④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士,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⑤ 作用:积极: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开发边疆地区,扩大统治区域c.形成众
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延绵数百年强国d.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消极:诸侯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造成割据势力
对于分封制的消极影响,可以引用典型事例来说明: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周天子势力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也不履行各项义务。至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在位时,郑庄公不去朝觐,桓王觉得颜面尽失,大为恼怒,于是带领陈、蔡、虢、卫四国军队前
去讨伐郑公,郑国部队力克四国联军,周桓王战败。最为可耻的是周桓王自己也被郑国将领射伤了肩膀。
【教师过渡】同学们,学完了分封制,我们再来学习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
在学习宗法制之前,请同学们做一回法官,为周代的这个家庭处理爵位和遗产纠纷:在周代有一位官员,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又娶了一位小妾,小妾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此后他的妻也为他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官员十分高兴。很不幸,此时这位官员殉职了,请问,该由谁继承他的爵位和遗产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才可以找到答案。
学生阅读完以后,教师可以提问该由谁继承遗产从而引入本目内容。
2.宗法制
①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教师补充:宗法制渊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产生的父权家族和宗族制度,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维护其伦理道德秩序和社会等级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的法律规范。
②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对于宗法制的内容,教师可先让学生阅读一遍,然后教师结合书本示意图加以讲解。 ③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④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其中,宗法制是里,分封制是表。宗法制是核心,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
【教师过渡】同学们,学完了互为表里关系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后呢,是不是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呀。对了,西周的统治者们也是这样想的,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西周统治者还推行礼乐制度。请同学们看一下《学思之窗》预习礼乐制度。
3.礼乐制度
①定义: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一定的音乐。 ②作用: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对这块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礼乐制度的资料,包括礼乐制度具体有哪些制度,以增强学生搜集史料和分析史料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中央:王位世袭制形成、相卿等设立;
地方:封侯、伯。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内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作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破坏:诸侯强大,王权衰弱
2.宗法制
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礼乐制度:
总特点:宗法制为核心;牢固的血缘关系;浓厚的专制色彩 ;早期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教学预反思】
1.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把图片、历史资料引入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历史
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 每目之间的过渡应该更加顺畅自然。
3.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置情景,让学生思考、启发学生,逐层设计问题,层层推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可以结合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在课外探索夏朝的延伸知识,让学
生体会到研究无止境、历史无定论。
篇1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国家行政管理制度、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理解夏商时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与作用;并通过探究性学习探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分析教材列举的图标;引导学生借读教材及教师提供的有关史料;通过探究与合作学习提出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文明古国的依据;认识到分封制的实行不仅是国家统治的需要,也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认识到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2、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学时) 第一目“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
教学要点:①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体系
第二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教学要点:①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目的、时间、对象;②分封制的主要内容③分封制的历史作用④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第三目“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教学要点:①西周宗法制实行的目的;②宗法制的核心及基本原则;③宗法制的主要内容;④宗法制的作用评价。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导入环节:
情境导入: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对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由来有着许多古老的传说,比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等。引导学生明确中国从部落聚居到国家体制的由来这一过程。
问题设计:①中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②为什么说“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和原来的部落联盟有何区别? ③国家产生早期,人们是怎样参与国家政治的呢?
1.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通过阅读教材,思考以上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出现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物。
王位世袭制,是把“王位”看作是国王一家一姓的私产,顾名思义,就是王位由父系家族成员继承,是一种按照血缘关系来继承王位。其实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最初形成的氏族就是一种血缘组织。而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以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王位世袭制是从夏朝开始实行,不过夏、商两代与后来的西周不同,还没有完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是嫡长子继承和“兄终弟及”并行。 王位继承制的确立,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从此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公天下”终于变成了“家天下”。
①阅读课前提示,得出尧、舜、禹禅让制的特点。
②创设情境:通过耳熟能详的大禹治水的传说,启发学生得出:通过治水过程中对人民的统一指挥和组织管理,国家行政管理制度逐步成长并开始具备雏形。
③结合“戴冠冕的夏禹”图片,说明: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通过禹传位给儿子启,启发学生得出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过渡。
④对于夏商的政治制度,可以通过“学思之窗”和甲骨卜辞图片,引导学生来进一步了解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
夏商时期的中央官制是怎样的?到底设置了哪些职官?
职官是建立国家的必要条件,凡建国家者,必有职官。夏王朝建立国家后,也同时建立了与之相应的政权机构,官制是国家机构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夏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后”。《史记·夏本纪》曰:夏“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因此禹、启又分别称为夏后禹、夏后启。夏朝国家政权初创,故官制也比较简单,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夏王朝时,军事和民事还没有分开,《尚书》中所说的“六事之人” 指的是六个掌管军事的长官,这些长官当既管军事又管民事。当然,夏王朝建立之后,也随之出现了维护国家统治的暴力机构和手段,如刑罚、监狱和军队等。
但是到了商朝,中央官制就开始完善了。首先,殷商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商王。内服,就是在王朝服务的官职,是商王朝廷的各部长官,即“百僚庶尹”,夏商时期,最高统治者为王,身边辅佐自己的重臣往往被赐予“相”“尹”“保”等官名,是当时最高的政务官。下面的官员可大致分为事务官(如臣、尹等)、武官(师)和史官(如卜、册、史等)三类;外服,就是殷商王畿外服役的职官,主要是侯、甸、男、卫、邦伯,这些外服官职多是指臣服于殷商王朝的部族方国首领,他们承担向殷商王朝贡纳、捍卫的义务,商王并对方国拥有一定的支配权力,如周方国的首领文王就曾被商纣王册封为“西伯”,并赐弓矢斧钺,赐予其征伐的权力。
简单介绍夏商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第一是夏朝的公共权力,是我国文明时代的开端。第二是商代的内外服制度,并由学生用简单的线条描述他们已经认识了的内外服制度。
(世袭等级制、把王权赋予神秘色彩) “这样的政治制度有什么弊端?”,总结:商代的政治制度容易导致方国的势力加大,形成于中央抗衡的局面。这就回答了导入时的问题之一。
最后教师概括指出: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就已经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等级关系已初步确立,对其后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2.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结合图片和补充材料,进行探究式学习来掌握分封制。 ① 让学生简单回顾商灭周立、周公摄政的史实,提出问题:西周为什么要建立分封制? 出示诸侯争夺王位的材料,引导学生得出:为西周政权的稳定,非建立一套完善的典章礼仪制度和宗法等级秩序不可。周武王灭商以后,建立西周,在西周初期还是实行内外服制度,但是为了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统治,防止地方势力强大,巩固政权,周公大举实行分封。
② 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封制的概念。
教师补充:首先对分封的概念进行解释:分封制又称为分封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周王把过渡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周王直接统治,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③观察《西周分封示意图》,引导学生从中获取诸侯国分封对象的情况。得出:对象是西周的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补充材料:《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强调周初分封的多是同姓子弟。
③ 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并探讨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周天子是最高的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纳贡,带兵随天子作战,拱守在周王室周围;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可实行再分封,逐步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的等级系统。
可引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来形象地说明这种关系。
⑤问题设计:通过上述分封制的实施,对西周的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分析分封制对于巩固西周统治、维护社会安定的积极作用。教师补充归纳:一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二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疆域;三通过对诸侯分封土地并给予一定权力,暂时地满足了西周贵族的要求,起到了“稳定政局”的作用。 3.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学生通过自学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示意图》,理解宗法制的目的、特点和作用。
①问题设计:西周在分封的同时为什么又实行宗法制?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前提是宗法制,而宗法制则起到了完善和巩固分封制的作用。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原则,也就防止了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而发生纷争。因为在商朝,其王位继承制起初以兄终弟及为原则,但是仲丁以后,据《史记·殷本纪》载,在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呷、祖丁、南庚以至阳甲之间,一直闹着“(诸)弟子或争相代立”,形成了“九世之乱”。由于当时王位不能按照规定秩序继承,因而也就造成了王室内乱,削弱了商王国的统治力量,出现了“诸侯莫朝”的政治局面。因此,为了防止此类混乱局面在现,很有必要规定宗主权位的继承原则,嫡长子继承制就很好地解决了权力纷争的问题。
首先就宗法制而言,它保证了嫡长子的继承权和无比尊贵的地位,当然也保证了周天子无比尊贵的王位和权力。宗法制度与继统制度相辅相成,是巩固周代王权最有力的工具。宗法制度下,周天子既是天下共主、高高在上的国王;又是天下的大宗的宗子,尊贵的宗族长。周天子的王权大大巩固和提高。而且,宗法制作为一种权力继承制度,将君位(或权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了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实行宗法制的目的:维护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财产、权力和继承上的矛盾。得出: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相支持、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②展示《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使学生通过观察,简要描述周天子、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宗法制的特点。
(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教师讲解图后,进一步归纳要点如下)
_ 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_ 构成了以血缘亲疏来维系的等级制度。
_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构成统治阶级,士以下的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 ③指导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宗法制的作用
教师总结:通过和分封制相辅相成,宗法等级制度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工具。
4.小结:回顾从世袭制到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演变,制度的进化是适应统治的需要而进行的。它们前后相继,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的政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篇12: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设计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王位世袭制
(1)背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2)建立:禹死启继,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
(3)特点: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制度
(1)王权: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2)中央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3)地方制度:地方封侯、伯,他们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3.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是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二是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制度。三是承前启后。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说明商朝继承了夏朝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商朝制度而略有调整。
题1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护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 D
解析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多,逐渐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人类社会开始向奴隶社会过渡。而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主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3.推广:武王死后,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4.内容
(1)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义务: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5.影响
(1)在分封制下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3)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6.瓦解
(1)原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2)瓦解: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及破坏的原因
(1)特点:一是分封对象的多方面。主要有同姓王室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先代帝王后裔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等。二是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三是“土地和人民”与“义务”是周天子同诸侯之间关系的关键。具体说,就是周天子把一定土地和人民有条件地封授予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尽义务。四是层层封授。诸侯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又可对士进行再分封。
(2)原因:分封制破坏的根源在于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使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随着诸侯与周王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必然的结果。 题2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答案 C
解析 土地和人口是建立政治、经济共同体所必需的两大基本要素。周朝实行分封制,建立的是诸侯国,因此周王给予诸侯的是土地和人口。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2.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内容
(1)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
(2)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的爵位,只有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3)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4)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
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西周宗法制的特点及其与分封制的关系
(1)特点: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依次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2)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①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的特点。 题3 在西周的宗法制中,“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在这里,“小宗”相对于“群弟”而言,是( )
A.诸侯 B.大宗
C.小宗 D.卿大夫
答案 B
解析 “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周王室是最大的“大宗”,其嫡长子、嫡长孙都是“大宗”,其余都是“小宗”,而“小宗”在自己的封地内又是“大宗”,依此类推,
“小宗”相对于其率的“群弟”而言,应是大宗。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5“周公辅佐成王图”插图及“西周分封示意图”。
【信息解读】 从插图可以看出周公辅佐成王,推行分封,拓展西周的统治区域。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到西周分封的特点、分封的区域和对象等。
【史料应用】 1.根据西周分封示意图,分析西周分封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 (1)从分封的地域看,主要集中在王畿以外的中原地区;(2)从分封的对象看,主要以王族同姓子弟为主,还包括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6[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在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实行了宗法
制和分封制;为了更好的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西周又制定了礼乐制度,以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加强统治秩序。
【史料应用】 2.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答案 C
解析 礼崩乐坏主要是由于诸侯争霸,分封制被废,周王失去统领诸侯的地位而造成的。
思考:从这段记载,你能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P5)
知识点拨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伊尹既可以放逐太甲,也可以迎立太甲,所以相可以左右国君的立与废。
答案要点 商朝的相具有超越国王的权力,他们不仅可以执掌国政,甚至可以将荒淫暴虐的国王流放,待其悔过自新后再迎回。
变式1 中国古代,在中央设相的官职以参与国王决策的历史,至少应追溯到(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商朝在中央就设有参与商王决策的官职相。
一、本课测评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P7)
知识点拨 结合所学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直接回答两者的内容;根据两者的内容分析特点,注意两者之间的联系。
答案要点 (1)分封制。主要内容: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特点:规定了周天子的权力和受封诸侯的义务,形成了严格的统治秩序;周天子是周王室的最高统治者,而诸侯在其领地又有非常大的独立性。
(2)宗法制。主要内容: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稳定。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在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
变式2 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它们( )
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
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 B
解析 A是分封制的目的;D属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影响;C是二者在本质上的相同之处,若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封建等级制度相比较则可以得出,形成此本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血缘关系。
二、学习延伸
你能查查自己姓氏的由来吗?(P7)
方法点拨 (1)可以通过姓氏起源的相关书籍查阅;
(2)可以通过网络查阅。
答案要点 略
课程标准 课标追问 要点提示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分别阐述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内容。 (1)分封制:①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③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口分赐给士。
(2)宗法制:①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②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诸侯的爵位,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③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④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2.阐述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位和爵位的继承制度:世袭制。
(2)地方政治制度:分封制。
(3)权力的分配和继承制度:宗法制。
(4)基本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宗法制是政治制度的核心。
基础巩固
1.西周时期,受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主要义务是( )
①享有封国的世袭统治权 ②兼制其它诸侯国 ③提供军赋和力役 ④定期朝贡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享有封国的世袭统治权、兼并其它诸侯国不是对周王的义务。
2.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答案 B
解析 根据“授民授疆土”可知是分封制的内容,而建立邦国主要是巩固统治,故答案为B项。
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说明了( )
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
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相结合,团结同姓贵族
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
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④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西周分封制中,同姓王室占绝大多数,①符合题意;从西周分封的对象可以看出,并不是为团结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可排除②、④。
4.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答案 B
解析 因西周主要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先代贵族,故属于平民的乙是不可能被分封为诸侯王的。
5.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 )
A.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B.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的叙述中可以看出,立太子的依据是宗法制,而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6.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B.能弥补正史缺载方志粗疏的缺陷
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D.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辨别能力。首先要明确家谱之所以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关键在于其史学价值,即它能弥补其他史学资料的不足,而不在于它记载某个家族或增加史料的数量,因此应选B项。
7.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答案 D
解析 题干已明确指出因封地在商。
能力提升
8.“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 A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分封自己的亲戚为诸侯,起到拱卫王室的作用,显然是指分封制。
9.“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答案 C
解析 “齐人”“鲁人”“楚人”的表述是分封制下的产物,后来被行政区划所代替,主要原因是秦朝建立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10.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
A.等级 B.教化 C.习俗 D.祭祀
答案 A
解析 “以礼入法”中的“礼”实际上是指等级秩序,即A项。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即诸侯国)屏国。――《左传》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材料三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
请回答:
(1)材料二所述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说明这一制度推行的目的。
(2)据上述材料概括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周天子之间是何种关系?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与材料二的制度关系如何?
答案 (1)西周的分封制。巩固西周奴隶制政权。
(2)服从周天子,忠于职守;定期朝见周天子,向周天子述职。周天子控制诸侯,诸侯效忠周天子。
(3)西周的井田制。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巩固了井田制。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材料二 《荀子》记载周初分封71国中姬姓诸侯国所占比较
材料三 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描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分封制对西周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后世的统治者可以仿效西周分封治国吗?并说明理由。
答案 (1)特点:从分封制的对象看,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其他被分封的有功臣、殷商旧族等;从封地分布看,同姓亲族封地富庶,战略位置重要;从分封内容看,除土地外,有些受封者还得到大量物资、武装和人口等。
(2)西周初年,形势动荡,分封制度的历史作用在于巩固西周对新占领区的控制。建立起一套比商代更加紧密、关系更加明确的分封制。不能仿效,因为依靠血缘关系不能保持长久的政治稳定。
篇13: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练习题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练习题
1. 西周时期,有一个为士的官员,20岁时,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甲,22岁时,他又娶了一个妾并生大儿子乙,24岁时,他的妻子又生儿子丙,25岁时,他的妾又生儿子丁,这个官员后来不幸去世,他的子女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按周朝规定,主要由谁继承家业和爵位( )
A.甲 B.乙 C.丙 D.丁
2.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贡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这种制度叫作(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 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1届全运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编制了大型系列报道“走齐鲁 看全运”节目。请问山东省被称为“齐鲁大地”的说法,最有可能起源于( )
A.宗法制度 B.古代地名 C.西周分封 D.汉初封国
4. 下图是以“封”字为图案的一枚邮票,金文中的“封”字,写作 或 ,从字形上来看,具体行动就是划定疆界,植树为帜。而下图则是以中华百家姓的姓氏出现。那么,这个姓氏的由来是( )
A.地名 B.植树的过程 C.人名 D.祭祀
5. 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天下诸侯,头戴醒目的冕旒,享九鼎之食,行天子“宾礼”规格。据你判断,齐桓公破坏的是( )
A.外服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宗法制
6. 商朝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是( )
A. 封邦建国制度 B. 商王垄断神权 C. 内服与外服制度 D. 嫡长子继承制度
7. 西周时期,选拔官吏的基本方法是( )
A、推荐 B、分科考试 C、自荐 D、血缘世袭
8. 在中国古代史上,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地位最早可追溯到( )
A.4000多年前 B.3000多年前 C.多年前 D.1000多年前
9. 庄子“窃国者为诸侯”的话客观上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状况是( )
A.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卿大夫取代国君掌权
C. 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 D. 奴隶主内部矛盾导致王朝更替频繁
10. 在首都举行了册封仪式后,受封者率领军队、人民前往东方的.封地,结果受到封地上的土著军队攻击,好不容易才将土著征服。接下来的首要工作是筑城,以作为未来统治这个封地的基地。请问这是哪一个时期的政治形势( )
A.商朝初年 B.周朝初年 C.唐朝初年 D.宋朝初年
11. 《国语晋语九》:“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对此材料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材料记载发生了土地争论 B.表明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
C.土地不能转让和买卖 D.此事件可能出现在春秋时期
12.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民族融合,战国时期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
A.东胡 B.靺鞨 C.犬戎 D.回鹘
13. 歌曲《我的中国心》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主要是( )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政治态度
14. 与成语“背井离乡”、 “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等相关的制度是(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
15. “陈胡公滿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封之于陈。”胡滿属于西周时受封的( )
A.王族 B.功臣 C .先代贵族 D.周边归顺贵部落首领
16. 下列我国早期政治制度中,体现了“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的精神的是(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17. 时日竭丧,与汝皆亡。是以下哪个朝代的百姓咒骂统治者的话:( )
A.夏朝 B、商朝 C. 西周 D、秦朝
18. 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器时代应包括:( )
A.夏商 B、商周 C.西周 春秋 战国 D、夏 商 西周
19. 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
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20. 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 ( )
A.神权色彩 B.血缘色彩 C.平等色彩 D.民主色彩
1. C
2. B
3. C
解析:“齐鲁大地”起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当时较有名的有鲁国、齐国、燕国、卫国、宋国、晋国等,齐国和鲁国是这一时期山东地区主要的封国,山东因此得名。
4. A
解析:地名,封姓源出姜姓,是炎帝的后裔,以地名为氏。
5. B
6. C
7. D
8. B
9. B
10. B
11. C
12. A
13. C
14. A
15. C
16. C
17. A
18. D
19. B
20. B
篇14: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练习题
1. 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都是( )
A.中央集权的产物 B.为巩固统治而实行
C.皇权的产物 D.仅分封同姓诸侯王
2.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该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 )
A.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 B.同姓亲族的封地处在战略要地
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3. 图中的政治制度是( )
A. 夏朝的王位世系制 B. 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C.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D. 商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4. 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 )
A. 幽王荒淫无道
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 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5. 下列有关商朝历史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
A.商朝中央的官职主要有相、卿士等 B.商朝建立后,王位一直是父子相传
C.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D.各方国对商王承担一定的义务
6. 陈满是舜的后代,他本姓妫,名满,周武王灭商建周,追封古代帝王的后代时,封妫满于陈(今河南淮阳),国号为陈,遂称陈满,谥号胡公,史称陈胡公。可见陈满的陈姓来源于( )
A、封地、封国 B、谥号 C、爵位 D、职业
7. 读图一《西周分封示意图》,从中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图一 西周分封示意图
A.西周实行郡县制 B.分封的对象只有王族
C.分封对象以王族为主 D.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在今山东的有楚国
8. 家(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最可能是受到( )
A.古代宗法制的影响 B.古代禅让制的影响
C.古代分封制的影响 D.传统美德的影响
9. 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 )
A. 财产 B.地域 C.宗教 D.血缘
10.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卿大夫士诸侯
D.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11.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 )
A.嫡长子继承制度 B.礼乐制度 C.分封制度 D.血缘关系
12.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 )
A、互为表里 B、完全割裂的
C、前者决定后者 D、后者决定前者
篇15:北大历史学考研科目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始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史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该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共有1个系直属科研实体,2个藏书共达20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馆,1个史学文献数字化实验室。
【考研历史学考点西周政治制度(精选15篇)】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月考的知识考点2023-09-13
历史高考经济贸易类常考知识点记忆技巧2024-03-17
年终总结大纲2023-10-01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上册2023-09-23
高考历史总复习知识点2023-08-08
初一怎么学好历史2022-05-16
《主动发展是根本》的教学反思2022-05-06
考研政治马原试题学情与考情分析2022-05-28
考研政治马原备考试题2022-09-03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2022-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