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中各种意象的意思

时间:2023-10-17 07:33:06 诗词鉴赏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诗歌鉴赏中各种意象的意思(共11篇)由网友“阳光123”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过的诗歌鉴赏中各种意象的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诗歌鉴赏中各种意象的意思

篇1:诗歌鉴赏中各种意象的意思

诗歌鉴赏中各种意象的意思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王湾《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如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

《诗经》中的《采薇》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篇2:诗歌鉴赏中各种意象的意思

诗歌鉴赏中各种意象的意思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王湾《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如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

《诗经》中的《采薇》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诗歌意象鉴赏类型的方法

古诗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形象上,从而使诗人的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形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1.诗歌意象鉴赏的题目类型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怎样)的形象?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诗歌意象鉴赏的分析方法

①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掌握常见意象的特殊意义

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代表民族和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因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如:梅、莲等

②分析意象的个性色彩,了解诗人惯用手法

一个出色的诗人,往往有自己特有的意象群,如屈原常用美人、香草、凤凰等,李白的诗中多黄河、大鹏、明月、剑侠等意象。折合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有关,也和诗人的风格有关。同一个意象,不同的诗人也会给予不同的情感,具有不同的含义,要注意结合诗句辨析。如: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 唐·杜甫《云安九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③准确理解修饰词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令、“秋思之祖”。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意境: 萧瑟苍凉;情感:沦落天涯之人的孤独之感,思乡之情;)

3.诗歌意象鉴赏的答题步骤

①什么形象?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

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概括形象特点。

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

诗歌意象的解说

意象是诗歌的主题,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又是诗歌的灵魂,它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现实的复合体。由主观情绪体验孕育情感表象进而形成内视意象;由客观物象折射抽象之意而形成外视意象;由主客体贯通、主体客观化、客体情意化而形成内外意象交融。意象形成是主客体互存统一的机制,因而产生意象的形象感受性、隐喻多极性以及游移虚幻性等审美特征,从而使诗歌意象的接受与阐述具有特别广阔的心理空间。意象是一个具有主客观内涵的情感生命体,诗人对其有序化的并置与选择,是使其在诗歌结构中的功能得以发挥、确认和规范的最终手段。意象是富有文艺美学概念,用以形容诗歌如水中月、镜中花般空灵虚幻的美感特质,我们发现意象有其确定内涵,其主要审美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即虚实相生、意生境、境生象外、物我齐一、意与象、意与境浑、真实自然、因小见大、心领神会。虚实相生即虚与实的统一,境由意生,境生象外即境与象的关系,物我齐一即主客体的统一,意与境浑即情与景的交融,真实自然即表与里的一致,因小见大即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心领神会即创造与再创造的统一。

意象是中国诗学中的一个具有核心意义的诗学范畴,诗人的创作灵感与对生命的体验、人生的经验都凝聚于意象中。诗,是诗人心灵震颤的余音,是最讲究真性灵,诗歌的内涵和作者赋予的情感是由具体的意象生发而来,意象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与外在具体物象结合而形成,即源于内心并借助于物象。诗歌的意象是诗人心志与物象的契合,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最能展示诗人的写作风格。对意象的解读是诗歌审美的关键。诗歌蕴涵着各种丰富的意象。

诗歌意象所涉及的题材极为广泛,诸如神话意象、山水风物、日月星辰以及花草乌兽等无不摄入笔端,或情感激越,或清幽新奇。诗歌创作的过程就是诗人寻找客观事物作为意象、建构意象语言、从而使其主观情感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的过程。意象是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的创作情感,是随着诗人自身的生活经历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诗歌创作原则,其美学核心是意象。好的诗歌中的意象鲜明地体现出其主导风格是豪放,非主导风格是悲慨和清新。

意象本身是一种文化,它的生成带有深厚的'文化意蕴。意象与文化密不可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意象所蕴涵的文化因素是有差异的。意象灌注了久远的文化心理,凝聚了深厚的文化理念,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诗歌意象具有描述性、拟情性、象征性(指意性)功能,词语借助意象构成了自身,在大的文化环境中得到了养份。诗歌意象为诗歌本位和重视意象化的意象观,以及张扬真善美与诗人人格力量的创作理念,终于使自己慢慢积淀成为一个具有参照系价值并兼具文本与文化意义的诗学现象。可以说,大文化环境是源,现实人心是探源宝器,词人在总括宇宙、社会之后,凝结成颇有时代特色的词心,创造出了令人愉悦的产品──词。

每个历史阶段“意象”理论的不同特质,指出其发展、创新之处,同时也说明,意象理论并没有“死亡”,随时可以更新、激活,得以新的发展。比如唐代离别诗创造了大量隽永感人的诗歌意象,这些意象寄托着浓厚的离情别绪,蕴含着丰富的意旨,承载着唐代诗人对离别的独特体验。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以含蓄、简约和微妙见长。中国古典诗歌是建立在一系列具体、特定的细节描写上的。这些描写能够刺激人们的感官而产生形象的感觉或画面,如落日的颜色、花草的芳香等,这些经过细致刻画的细节描写在诗歌中被称为意象。

诗歌的意象可分为五大类:即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社会生活的,如战争,游宦,渔猎,婚丧等;人类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人的创造物,如建筑,器物,服饰,城市等;人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自然界意象、社会生活意象、人类自身的意象、人的创造物意象、人的虚构意象。诗歌意象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比喻型意象、象征型意象和描叙型意象。诗歌中的比喻型意象使用较广,主要分为九类论述:即单喻意象、双喻意象、连喻意象、骈喻意象、较喻意象、否喻意象、博喻意象、共喻意象和典故意象。象征型意象往往借助具象表现某种抽象的感情或思想概念。固定型、定向型与不确定型是屈大均诗歌经常使用的三种主要象征型意象。描叙型意象是指直接描写叙述人物、事件与环境等物象形态的意象类型。主要分为两类:即情隐式意象和情显式意象。

意象是诗歌构造的基本元件,它的独立价值只是相对的。任何一首诗,大多是由一系列意象组合而成,如此,才能使意象在诗歌整体结构中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与确认。诗歌意象常用的组合方式,主要分为八点:即并列式意象组合、对比式意象组合、跳跃式意象组合、递进式意象组合、叠加式意象组合、辐合式意象组合、相交式意象组合与荒诞式意象组合。

意象三种主要的组合,即意象的拼和,并置和叠加。意象的拼和是指意象和意象之间省去了一切联系词,只剩下若干意象拼接在一起。意象的密集能给读者更多的想象。意象的并置是指将有关连的若干意象用对比,排比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达到映衬,深化的效果。意象的叠加是指将比喻的意象与被比喻的意象连接,中问省去联系词,使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关系,使读者的想象产生跳跃。

好的诗歌意象总是融入诗人深沉的思想意念与饱和的内在情绪。诗歌意象就是如此,它既具有鲜明的形式,又具有丰厚的内蕴。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述:首先是生命意识,主要包括生命忧患意识、情爱观念和生命解脱意识。其次是宇宙意识,这种意识大多是通过其大量的山水诗表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宇宙常动不息;二是宇宙万物和谐;三是宇宙砥砺生命。从历史意识来看,诗歌往往借助山水景物或名胜古迹来表达他的强烈而深邃的历史意识。主要从历史兴亡、社会现实和个人际遇三方面展开。最后是爱国情结,诗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为心系国家,抵御外侮:二为维护尊严,反对压迫;三为关心人民,同情弱者。

现代意象诗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线索,分阶段,以群体、流派或有代表性的诗论家为中心,进行现代意象诗学的系统总结与阐释。诗歌中出现了大量浅易轻绮的诗歌意象,它们情感体验模式化,语言平熟精致,意象中动态表象与静态表象之间的联系缺乏张力,呈现出形式圆熟,内涵单薄平面的审美特征。另一方面“意象”、“意境”、“境界”、“镜像”等审美的魅力,进一步丰盈了“空灵美”、“哀怜美”、“虚幻美”、“朦胧美”等审美形态的内涵,可以说是诗歌的审美形态全译。

诗歌意象的审美特性是具体性、精确性、婉约性等特性意味。诗歌以心灵为殿堂,诗歌意象比其它文学体裁更具有浓烈的主观色彩,因此,它是一种具有独特审美心理效应的艺术。好的诗歌呈现出鲜明的意象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音乐美,包括节奏美、韵脚美、音调美和声情美。其次是色彩美,诗歌意象克服了直观性、有限性及笼统性的色彩描写,而代之以间接性、丰富性与变化性的色彩描写。诗人通常从选用色词、实物代色、光影映衬、情绪染以及虚空色彩等五个方面表现其诗歌意象的色彩美。动态美,主要通过直接描述式和化静为动式表现其诗歌意象的动态美。最后是含蓄美,诗歌中常用寄托、比兴及典故等表达含蓄的手法。它在语言形式中创造的多侧面的感觉复合型意象,追求意象组合核裂变中生发的无穷审美意味,以适度反自然、反常规的语式表达不同凡响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意象获得立体的审美空间。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有意象则自成高格,无意象则味同嚼蜡。意象在人的感官上,即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方面对人产生的冲击进行分类,使读者对意象产生感,性认识;继而从诗人选取意象入诗的意图的角度来划分,把意象即描述性的意象,修辞性的意象,象征性的意象,通感的意象以及抽象性的意象。因此,好的诗歌意象使诗歌内涵更加丰富,产生耐人寻味的效果,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尤其能给当代人浮躁的心灵吹来一股清凉之气,才能使读者和诗人产生共鸣,达到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目的,使我们的生活因变得富有诗意而格外精彩、美丽。

篇3: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

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

一、“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的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二、“燕”的意象

1、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2、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晏殊词《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尽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忧伤。

三、“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四、“月”的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对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进行多维解读,实际上就是对诗词的内涵进行挖掘。

花,是古代和现代诗歌永恒的意象,但在诗歌当中,诗人借花表现出来的感情却不尽相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片花的海洋不仅写出了海子对生活的热爱,也衬托了他的孤独和封闭。“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花又象征着戴望舒的低徊和迷茫。“感时花溅泪”、“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开花落,几许哀愁不尽,河边院中的姹紫嫣红都在轻轻诉说着人世、爱情、生命的感怀。《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衰败之景在眼前,悲凉之叹却埋心中。触目而伤怀,盛世不再的忧伤岂独几枝芍药能够说尽?悲泣红药,自品悲苦也。张先在《天仙子》里借小院落花表现伤春之心态,而晏殊亦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之句讲诉忧愁的无法排遣。其实,落红纷纷,逝去的不仅是鲜花的娇艳明媚,还有人生的青春岁月。院门深锁着的不仅是落红,还有一颗迟暮之心,心在门内,即闷,闷极无聊,才临老伤春。五彩缤纷的背后,原来都有着不同的泪水与寂寞。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相传是古代蜀国郡主之望帝,杜宇,因禅让而隐居山林,思归朝而不得,郁郁而终,魂化杜鹃,叫声凄切;同时杜鹃的嘴角鲜红之说——古典诗歌中往往和哀怨,思归相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的词里,借杜鹃声,渲染孤馆的哀怨之情,传达出诗人的哀怨思乡之情。“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杜鹃啼”,李商隐诗中借杜鹃表达殷切的思念。“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西。”李白笔下起句中点明时令,在萧瑟悲凉气氛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篇4: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意象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意象

近年高考语文试题进行了调整,加大主观题在试卷中的比重,其中诗词鉴赏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试题选的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要回答这个问题,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古典文化知识,充分认识“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内涵。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如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氵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柳条过千尺。”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

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如:

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它“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下面举例说明: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无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莹的照辛渐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王跃思故国,表摩纳哥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蝉 以蝉比品行高洁。古人一位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倡议蝉的高洁表现自己的品行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5、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离情别绪相连,表凄凉之意。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倾倒出来,对芭蕉为怨悱。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6、草木 以草木繁盛凡尘凄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芰麦青青。“(姜夔《扬州慢》)原来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青青芰麦一片荒凉。

篇5: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

一、边塞怀古诗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 芦荻: 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 、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 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二、送别诗

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

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12. 芳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

13. 班马: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14. 灯(烛、蜡、炬):多传达离情别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15. 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

16. 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17. 蟋蟀 怀念征人。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18.吹笛、吹箫、吹笙 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分类: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

三、山水田园诗

1. 绿树: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

2. 黄鹂: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

3. 空山: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

4. 明月:常以明月渲染一种清幽的环境。

5. 柳绿: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

6. 桂花: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

7. 春山:渲染静寂的环境。

8. 竹: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9. 云: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

10. 海棠: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

11. 白鸥: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

12. 白鹭: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

13. 稻香: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清幽。

14. 细雨:写环境的宁静、恬淡。

15. 蛙: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

四、羁旅行役诗

1.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2. 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3. 琴瑟: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4.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5. 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6. 日暮、落日、夕阳:常用来表现游子思乡

7.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

9.茅店: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思与思乡之情

10. 月亮: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11.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12. 丁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3. 芭蕉: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

14.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15. 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16. 鹧鸪:旅途艰险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思乡、凄清

17. 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8. 水:古代诗歌中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19. 鸿雁 鸿燕 雁书 雁足 鱼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

20. 红豆:又名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21. 日暮:常用来表现游子思乡。

22. 落日:表现迟暮的老年。

23. 高楼: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

24. 茅店: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意与思乡之情。

25. 青鸟:青鸟是传书的信使。

26.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

27. 沙鸥: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28. 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

29. 双鲤、尺素:借代远方来信。

30. 燕子:惜春、思念亲人、昔盛今衰、亡国破家之感、羁旅情仇、飘泊之苦

31.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消息(多为喜讯)孤独寂寞、飘零。

五、写景咏物诗

1.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2. 野渡: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

3. 渔舟: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

4. 鸳鸯:表现自然界一派生机、和谐宁静的景象。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的情思。

5. 桃花: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象征美人。

6. 青山:表现赏心悦目的绚丽景色。

7. 蝴蝶:表现一种宁静安谧的生活环境。

8. 早莺:表现一种融和骀荡的春意。

9. 夕阳: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

10. 彩袖:表现对心上人的一种爱恋、珍惜之情。

11. 锦瑟:表现一种美好的往事或青春年华。

12. 蝉:常用来表现品行的高洁。悲秋

13. 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14. 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用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15. 竹子: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

16.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17. 杨花:飘零之意。

18. 松:喻傲霜斗雪的坚贞品德。

19. 莲花: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20. 牡丹:富贵 美好

21. 草:生命力强 生生不息 希望 荒凉 偏僻 离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草木繁盛反衬荒凉(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22. 兰:高洁,友谊

23. 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24. 莲草:表示孤单一人,漂泊无依

25. 芙蓉: 又称为“荷”、“莲”。a.或宁静或欢愉;b.离愁别绪、相思之苦。怀念之情和凄美意境;c.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6.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27.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28. 黄叶:凋零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29. 海浪:人生的起伏

30. 东风:春天 美好

31. 西风:落寞 惆怅 衰败 游子思归 表示凄清之情,忧愁之绪

32. 秋水:盼望.

33. 春风:旷达 欢愉 希望

34. 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35. 狂风:作乱 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36. 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

37. 冰雪:纯洁 美好 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38. 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39.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40. 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41. 霜:人生易老 社会环境的恶劣 恶势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42.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 历史的发展趋势

43. 云:游子飘泊石灰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44. 天晴:欢愉光明

45. 天阴:压抑 愁苦 寂寞

46. 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 江湖诡谲

47. 浮云:游子、飘泊。

48. 鱼:自由 惬意

49. 鸿鹄:理想 追求

50. 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 衰败荒凉

51. 沙鸥:飘零 伤感

52. 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

53. (瘦)马:奔腾 追求 漂泊

54. 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55. 寒蝉:表示冷凄,含有凄惨萧索之情

56. 鹤:象征长寿

57. 庄周梦蝶 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六、地点类

1.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2.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3.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4.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5. 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

6. 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7. 乡村、山水间:厌俗思归、纯朴隐逸。

8. 仙境:飘逸自由、高洁厌俗。

9. 天地山川:生命短暂、个人渺小,情感孤独,心胸开阔。

10. 城市 (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11. 东篱:出尘脱俗之境

七、典故及其他

1.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2. 饮酒:得意喜悦或失意愁苦之情。

3. 英雄:追慕自叹

4.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5.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6. 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

7. 娥眉(蛾眉):美女;

8. 峨眉:高尚的德行;

9.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10.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11. 山林\宫阙: 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宫阙”,受到重用。“山林”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

12. 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13. 玉:高洁 脱俗

14. 簪缨 (冠):官位 名望

15. 珍珠:美丽无瑕

16. 丝竹:音乐;

17. 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18. 汗青:史册;

19. 南冠 指办犯。

20. 轩辕:祖国;

21. 怀桔:指孝顺双亲。

22. 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23. 桑梓:故乡;

24. 寸管:笔;

25. 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26.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

27. 神器:指帝位、政权。”

28. 陶朱:富商。

29. 祝融: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30. 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31. 连理枝、比翼鸟:思爱夫妻的比喻。

32. 孔方兄:钱(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33.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4. 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35. 见背:背,离开。谓父母去世。

36. 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37. 三尺:三尺,也叫“三尺法”,法律

38. 杜康:为酒的代称。

39. 秦晋:两姓联姻

40. 彭祖: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41. 谢家:(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指居家的幽美。

42. 高山流水: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

43. 青眼:对人喜爱或器重。

44. 钓鳌: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

45. 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46. 虞美人:丽春、寒牡丹。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

47. 豆蔻: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48. 精卫: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49. 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

50. 碧血 化碧: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51. 人杰: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52. 仁人: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53. 采薇:借指陷居生活。 59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54.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55. 方家: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56. 西席: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57. 心许: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58. 三味: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59. 抱璞: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60. 请缨:喻杀敌报国。

61. 射影: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62. 辞第:喻为国忘家。

63. 问鼎:喻篡夺政权。

64. 方寸: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65. 下榻:典出《后汉书•徐稚传》,礼遇贤者,

66. 春秋: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

67. 梨园:后世的戏曲班,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68. 抱柱:后以喻坚守信约。

八、时间类

1、春日(含有喜庆、希望、美好之意)

春风、青山、梅花、粉蝶、霞日、横管、春光、东风、晴云、柳絮、新燕、新莺、春色、杜鹃、花树、草芽、黄鹂、黄鸟、芭蕉、春昼、草色、杨花、浮萍、绿葵、翠柳、翠微、早燕、桂花、红树、海棠、绿锦、兰花、黄蜂、麦雨、柳花、垂柳、娇莺、芍药、蔷薇、桃花、杏花、红杏、绿波、春雨、兰溪、鹅湖、鸳鸯、桃红、飞燕、点红、戏蝶、山榴、晴翠、棠梨、春流、梨花、白鸥、芳树、白鹭、烟笼、梅杏、菜花、鞭笋、鹊声等。

2、夏日(表示青春、热烈、畅舒情怀)

子规、蚕桑、蛙声、蜻蜓、小荷、黄梅、梅子、鸣蛙、雨蓑、枇杷、种瓜、菜花、芙蓉、莲花、荷香、荷叶、藕花、榴花、榴红、早菱、初莲、白鹭、鸣蝉、萤火、浓阴、莲叶、黑云、稻畦等。

3、秋日(多表示凄清、悲苦、乡思之意。常用愁、孤、残、寂、冷、昏、黄等字)

寒山、秋水、孤烟、芦花、秋夕、秋荷、残阳、桐叶、衰草、黄叶、流萤、霜晴、秋兰、露冷、霜天、鸿声、落叶、夕阳、霜气、夕岚、秋月、冷露、冷桂、寒雁、残霞、渔火、寒塘、去雁、老松、半月、霜月、婵娟、凉雁、虫吟、雁阵、月斜、塞鸿、霜叶、枫林、西风、霜华、寒星、北雁、菊黄、黄花、桔子、蟋蟀、采菊、菊花、荞麦、燕去、清秋、独鹤、昏鸦、寒山、飞霜、清笳、孤灯、林高、残雨、浅沙、荷尽、菊残、橙黄、斜阳等。

4、冬日(表示傲寒、旅景、狩猎、艰难、咏雪等)

冬雪、寒关、琼枝、飞花、江雪、天寒、风雪、草尽、沙雪等。

5、元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含有喜庆之意。

6、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热闹之意。

7、寒食节、清明节,怀念、情意绵绵之意。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纪念之意。

9、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多表达爱情。

10、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表示思人,团圆之意。

11、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表示登高怀乡思人。

12、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团圆之意 夜半:愁思怀旧。

13、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

14、深夜:愁思怀旧

15、正午:热烈 热情奔放 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古诗情感分类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到汉魏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其诗人之众,数量之多,令人赞叹。但情感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 思乡念友之绪:如李白的《沙洲城下寄杜甫》:“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诗人寄情于流水,语尽情长,思情绵绵不绝。

2. 怀古伤今之悲:如苏轼的《赤壁怀古》抒发了对古代英雄业绩的向往和自己不能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悲愤心情。

3. 羁旅闺怨之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里诗人将一颗愁心融入那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之中。王昌龄《闺怨》细腻而含蓄描写了宫闺女子幽怨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的情感变化。

4. 怀才报国之愤:如屈原《离骚》、陆游《书愤》等,无不追怀早年的抱负,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慨。

5. 边塞征战之壮:如《诗经·无衣》,其鞺鞑之声,令人热血沸腾。到了唐代,国力强盛,这样格调高亢、情绪激荡的豪迈之作就更多了。如中唐诗人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就是典型的例子,字里行间,气贯长虹。但自宋代开始,国力衰弱,就不再有大唐气象了,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6. 即事抒怀之慨: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抒发心中的感慨,如怀亲、送别、思乡、郊游、访友、读书等等,都可能有所触发,感悟人生。如司空曙的《江村即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了江村的宁静幽美和主人公的悠闲安适。

7. 隐逸出世之恋:如陆游的《鹊桥仙》(一竿风月)是借“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写渔父生活,籍以抒写远离红尘的隐逸情怀。

8. 吟山咏水之美:如王维的《新晴野望》格调明朗、清新,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9. 描花绘鸟之趣:花鸟虫鱼的背后,有的反映的是作者的爱好,有的却藏着作者的一段经历。大多是托物言志之作,如李商隐的《蝉》,于谦的《石灰吟》等。其所借之物,往往就是作者的理想、志趣、节操的化身。

篇6:鉴赏古典诗歌中鸟类意象的知识点分析

鉴赏古典诗歌中鸟类意象的知识点分析

鸟类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系统中的常见元素。鉴赏古典诗歌应该怎样解析文本中的鸟类意象呢?

首先,要区分鸟类意象在诗歌文本意象结构组织中地位的主从轻重。一般而言,某种鸟意象若是作为该诗歌文本的核心意象(又称主体意象),它或者是抒情主人公自我形象的化身、主观情志的投射,例如明代诗人张弼《渡江》(高考重庆卷)诗中的沙鸥意象(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是属于核心意象(用于作为诗人自我形象的比照和衬托),诗人以到处飞翔的高洁、孤傲的沙鸥衬托出自己的孤单飘零之愁;或者是诗人有意塑造用以比拟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他者形象,从而表达自己对社会中某类人或仰慕、或厌憎、或嘲讽、或批判等等情感态度。若某种鸟意象是作为诗歌文本的陪衬意象(又称背景意象),它一般是作为核心意象(主体意象)的渲染、烘托或对比等作用,以突出核心意象的某一特征,强化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例如清代诗人厉鹗《晓至湖上》(20高考福建卷)诗中的野凫意象(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是属于背景意象。它作为湖上风景这一意象组织系统中的一个要素,寄寓了诗人向往自由的意愿。又如苏轼《减字木兰花》(年高考广东卷)词中的莺意象(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也是属于背景意象。刚刚学鸣叫的黄莺与下文微雨青草意象共同组成一幅充满生机惹人喜爱的初春景象。

其次,要熟记、积累古诗中常见鸟类意象习用的象征意蕴。象征是文艺创作中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又有公共象征与私设象征的区别。前者是指在某种文化传统中约定俗成的、读者都明白何所指的象征。它与人的公共经验有关,指义性比较明确、单一,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积累,便不难理解。例如杜鹃之与思乡,白鸥之与隐逸,鸳鸯之与爱情,凤凰之与高洁,大雁之与伤别怀友等等,这些意象与其象征意义之间通常都能建立起相对明朗、集中的意义指向联系。这类公共象征型意象,其指称意义在同一个作者或者不同作者的许多作品中不断地重复着,成为引出某种现成思路特定情感的固定语汇,定型化了。而私设象征则是作者在具体作品中靠特定方法建立的个人化象征,它更多地与诗人个体经验和个人独特理解有关,其指向义比较隐晦、独特,要联系具体诗歌文本与诗人创作的背景来解析。

再者,在分析、阐释诗歌文本中某种鸟意象的内涵与作用时,应该细读文本,看清楚诗人是突出了鸟意象形、神方面的哪些特点,看清楚诗人是如何具体展现其特点的。形的特点通常包括形体、色泽、姿态、生活习性等,神的特点通常指其人格化的风度、性格、气质等。分析作用,则要注意辨明该鸟意象是属于主体意象,还是属于背景意象,深入分析意象之间的结构联系。

在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中,解读鸟意象一类的试题,其命题设点通常有阐释鸟意象含义(江西卷)、分析鸟意象特点(2010山东卷)、解说鸟意象作用(2011重庆卷)等类型。下面试就前二者举例介绍。

例1:(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问题: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解题指津】题干要求分析子规意象的含义。联系诗歌标题送人归京师,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它所表达的感情却并非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感情;通读四句诗,联系诗歌背后的注释,可知诗人的境遇;洛阳诗人陈与义在金人南侵的战乱中,南迁江南,每念及故乡沦陷,京师汴梁在金人铁蹄践踏之下,常有切肤之痛。因而分析子规意象的含义时,要看出国土沦丧,南北分裂这一时代背景,点出有家难归的痛苦之情。

【参考答案】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例2:(20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问题: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解题指津】题干要求针对诗歌文本中特定局部诗句来分析凤凰意象的品性特点。解读诗,要注意细读限定诗句,抓住关键词,如醴泉山冈高鸣延颈彻望等名词、动词性背景意象,从中来看凤凰的生活习性,并推想它的情操。由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可以联想到屈原的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的高洁,由九州八荒可看出视野开阔,理想远大。凤凰是该诗的核心意象,是诗人以凤凰自喻。诗人借它抒发了自己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参考答案】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篇7:鉴赏诗歌的意象

鉴赏诗歌的意象

1.第一: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

例① 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答问题:

问: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

答: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对;第二句以“鬓毛衰”具体写出了“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就写出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

例② 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回答问题:

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答: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

例③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为什么诗人要想到周瑜呢?

对比当中,感叹自我

2.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

鉴赏诗歌的意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

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

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例① 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后回答问题

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

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例②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回答问题

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

答: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例③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回答问题

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篇8:试析诗歌中常见意象

高考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此题得分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折柳”为什么“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试题答案)?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鸟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等。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篇9: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

语文诗歌鉴赏常考意象

1.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 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4. 蝉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6. 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 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 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0.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1. 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道洽:“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12. 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13. 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4. 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15. 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16. 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17. 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高适《塞上听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18. 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19. 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如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20. 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21. 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2. 螟蛉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螟蛉作为养子的代称。

23. 鸿雁

《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24. 神器

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25. 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26. 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27. 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8. 秋水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29. 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她衣服,结果还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30. 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31. 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2. 问鼎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觊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33. 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34. 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35. 三尺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36. 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7. 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8. 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9. 彭祖

彭祖,传说中的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40. 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沁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41. 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42. 婵娟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

43. 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44. 作壁上观

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45. 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现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46. 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7. 精卫

古代神话传说,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48. 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49. 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

50. 花中四君子

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51. 泰斗

“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52. 人杰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53. 仁人

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54. 传人

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55. 玉成

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56. 口碑

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57. 璧还

敬辞,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58. 方家

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59. 西席

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60. 心许

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61. 三味

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62. 洗耳

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63. 斧正

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

64. 抱璞

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65. 染指

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66. 射影

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67. 青鸟

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68. 涂鸦

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69. 城府

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70. 借光

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71. 物色

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

72. 不才

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73. 方寸

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74. 捉刀

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75. 下榻

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76. 润色

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77. 春秋

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78. 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79. 班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0. 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比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81. 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比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82. 钓鳌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抬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83. 还珠

古时合浦地方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84. 金鸡

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来便以“金鸡”借指大赦令。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85. 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来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86. 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87. 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琴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妙。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88.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89. 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辞。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90. 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预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91. 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92. 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菜羹:菰菜、莼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93. 双鲤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渺,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94. 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95. 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96. 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典出《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97. 怀桔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跑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入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98. 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说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99. 柳营

指军营。唐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如,唐人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100. 南冠

指囚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通‘脱’)之。……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李白《流夜郎闻酺不预》:“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100段排比句作文素材

1、读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

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

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2、幸福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

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3、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

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

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

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

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4、成功与失败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

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5、

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

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山中的石!当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水中的萍!当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当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地下的煤!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

6、朋友

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

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朋友是成功道路上的一位良师,热情的将你引向阳光的地带;

朋友是失败苦闷中的一盏明灯,默默地为你驱赶心灵的阴霾。

7、

一粒种子,可以无声无息地在泥土里腐烂掉,也可以长成参天的大树。

一块铀块,可以平庸无奇地在石头里沉睡下去,也可以产生惊天动地的力量。

一个人,可以碌碌无为地在世上厮混日子,也可以让生命发出耀眼的光芒。

8、青春

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

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

青春是一面旗帜,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

青春是一本教科书,她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

9、人生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

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一朵漂浮的白云。

10、

母爱是人生的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是母爱的主旋律。

感情是人生的一部分:亲情是序言,友情是目录,爱、恨、恋、想是感情故事的主题。

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诚是词,信赖是曲,理解,尊重是友谊的主旋律。

青春是人生的一首歌:成功是词,拼搏是曲,永不懈怠是青春的主旋律。

11、

知识是海洋中的一叶小舟:文史理工是船桨,情感智慧是风帆,老师学生是知识的孩子。

波的图像是人生的道路:波峰是成功,波谷是挫折,质点是波的图像的闪光。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12、

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

骆驼从沙漠上走过,留下深深的脚印;

哨鸽从天空飞过,留下串串欢韵;

岁月从树林穿过,留下圈圈年轮。

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将给社会留下些什么?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花香;

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荫凉;

风从秋走过,留下阵阵金浪;

雪从冬走过,留下种.种希望。

啊,朋友,我们从人生的四季走过,将给人生留下些什么?

13、

没有落日般的瑰丽,没有流云般的飘逸,但可以有水晶般的清纯与透明。

没有大山般的巍峨,没有湖水般的轻柔,但可以有岩石般的坚毅与稳重。

没有大海般的浩瀚,没有瀑布般的飞泻,但可以有泥土般的朴素与随和。

14、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时间好象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奋斗者前进的进程。

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称量奋斗者成果的重量。

时间就像一把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

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激励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

15、爱心

爱心是一股甜甜的泉水,使不幸的人忘记生活的苦涩;

爱心是一首动听的歌谣,使生活枯燥的人感到生活的乐趣;

爱心是一眼潺潺流动的泉水,使饥渴的行人感到人生旅途的甘甜;

爱心是一首优扬动听的歌谣,使踽踽独行的人感到人生的美好;

爱心是一股流淌在心头的泉水,使沉浸在痛苦中的人们感到人间的甘甜;

爱心是一曲回荡在耳边的歌谣,使孤独的人们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

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

爱心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

爱心是一泪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

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

爱心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

爱心是一杯泼洒在头顶的冰水,使高热发昏的人得能冷静地思索;

爱心是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连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

16、关爱

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

关爱是一缕青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

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

关爱是一句问候,给学生春天的温暖。

17、

小溪是勇敢的,它不畏高山峻岭的阻隔,不畏脚下道路的崎岖,勇往直前。

大树是坚强的,它不畏狂风暴雨的打击,不畏严寒酷暑的煎熬,昂首屹立。

灯塔是无畏的,它不怕无边黑暗的包围,不怕常年累月的孤独,永放光芒。

18、

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

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快乐,我送你一条银河;

如果一棵树代表一缕思念,我送你一片森林。

19、生命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

假若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为大地(夏日)撒下一片绿阴(阴凉),

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愿意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

假如生命是一枚果实,我愿为人间留下一丝甘甜。

20、

你无法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示笑容。

你无法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无法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无法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21、钱

钱能买到佳肴,不能买到胃口;

钱能买到书籍,不能买到知识;

钱能买到药品,不能买到健康;

钱能买到时装,不能买到美丽;

钱能买到朋友,不能买到友谊。

钱能买漂亮的眼镜,但买不来明亮的眼睛。

钱能买高档的钢笔,但买不来敏捷的文思。

钱能买来芬芳的玫瑰,但买不来真正的爱情。

钱能买来名贵的篮球,但买不来精湛的球技。

钱能买来精确的钟表,但买不来流逝的光阴。

22、人生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色的基调。

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吟唱,少一些哀婉的咏叹。

人生如一局棋,应该多一些主动的出击,少一些消极的龟缩。

23、书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

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24、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

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长江东流奔腾不息,那是在启示我们为理想奋斗。

25、

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潇洒和风流;

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拥有知识,就拥有了无限的光明和希望;

拥有知识,就拥有了无限的力量和财富。

拥有友情,就拥有了一份理解和支持;

拥有友情,就拥有了一份快乐和温馨。

26、

青春,是一本自传体的大书,书的作者是自己。

那么,这本书怎样才能写好?

我们要用智慧的头脑构思,

用良好的道德立意,

用崇高的理想布局,

用坚定的信念写作,

用奋斗的精神修改,

用执着的追求出版!

27、

当一个人怀疑自己的时候,他忘记了建立自信是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浑噩度日的时候,他忘记了阅读好书是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悲观失望的时候,他忘记了建立自信是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他忘记了谦卑为怀是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背信弃义的时候,他忘记了诚实守信是一种习惯。

28、青春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资本。

凭着健壮的体魄,你可以支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

凭着顽强的毅力,你可以攀登上一座魏峨的高山。

凭着旺盛的精力,你可以开垦出一片肥沃的地;

凭着超人的智慧,你可以描绘出一幅精美的画卷。

凭着洋溢的热情,你可以遨游一片汪洋大海;

凭着乐观的精神,你可以走过一丛繁茂的荆棘。

凭着无尽的好奇,你可以游览一方神奇的土地。

29、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

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力;

贫困虽然是人人不愿过的生活,但有时却能成为人们奋斗的动力;

痛苦虽然是人人不愿经受的情感,但有时却能造就人们刚强的性格。

因此,我们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观点。

30、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

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青春无语,却散发出活力。

31、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鲜花说,开放的年龄千枝竞秀。

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太阳说,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月亮说,纯洁的心灵晶莹透亮。

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海燕说,奋斗的人生快乐无穷。

32、

飞瀑之所以能飞流直下,除了它有积累之外,就是因为它选准了一个突破口;

滴水之所以能穿石,除了它能锲而不舍之外,就是因为它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种子之所以能茁壮成长,除了它有春雨的滋润,就是因为它有坚定的信心。

33、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头的阴云;

谅解是一场绵绵的春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阵柔和的清风,能熄灭堆积在人们心中的怒火;

谅解是一滴晶莹的甘露,能滋润人们心中干涸的土地。

34、如果说生命

如果说生命是一本书,那么时间则是一支笔,书写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张白纸,那么时间则是一把颜料,描绘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则是涌动的波涛,推动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棵树,那么时间则是一片片绿叶,充实着人生。

35、如果说生命

如果说生命是一扇门,那么时间则是一把钥匙,开启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杯咖啡,那么时间则是一袋佐料,调味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场戏,那么时间则是无名主人公,演绎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幅画,那么时间则是调色盘,渲染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匹快马,那么时间则是一块绿地,承受着人生,

如果说生命是一块绿地,那么时间则是一场春雨,滋润着人生。

36、

一页历史,是一面镜子;擦亮了镜子,你呼唤着理性与良知。

一颗沙砾,是一种苦痛;历经了苦痛,你孕育了圆润与晶莹。

一道辙印,是一段历史;尘封了历史,你迷蒙着今日和未来。

一道辙印,是一段历史;展示出历史,你开发了近林和远山。

一片归帆,是一缕乡情;倾注着乡情,你满载着沧桑和希望。

一股细流,是一曲欢歌;汇聚了欢歌,你成就为大江与汪洋。

一片嫩绿,是一份自然;呼吸着自然。你孕育出果实与丰收。

一缕清香,是一份成熟;酝酿了成熟,你展示着高洁和恬淡。

一朵飞絮,是一丝希望,放飞了希望,你唤来了温风和细雨。

37、

每一汪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

每一棵嫩叶上,都有春天的芬芳;

每一棵绿树上,都有森林的苍翠;

每一滴露珠上,都有太阳的光辉。

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38、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任云卷云舒;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拼搏,拼搏就像暴风雨中的海燕,任雷鸣电闪。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紧张,紧张就像夜色里赶路的人,任月出月落。

我也憧憬另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奋进,奋进就像海上行驶的帆船,任浪打风吹。

39、

童年是旭日,老年是夕阳,岁月充满变幻的风云,理想则是人生永远的北斗。出生是天明,死亡是天黑,旅程布满难辨的岔道,智慧则是生命永恒的雷达。

40、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

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漂浮的淡淡的云。

41、

如果你是大海,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

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作平地。

如果你是春色,何必为一朵花的凋零叹息。

如果你是种子,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

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微笑,沉默不语。

42、

友谊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家是休生养息的港湾,让人留恋往返。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梦,让人魂牵梦萦。

43、

历史是一幅画,时间是绚丽的色彩。

历史是一座高山,时间是嶙峋的巨石。

历史是一棵大树,时间是繁茂的枝叶。

历史是一条长河,时间是涌动的波涛。

历史是一艘行进的船,时间是一张网。

人生是一条河,岁月是一张橹。

44、

梅花: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

伴随它成长的不是温暖的春天,而是寒冷的冬天。

滋润它成长的不是晶莹的甘露,而是肃杀的严霜。

衬托它美姿的不是浓浓的绿意,而是寒彻的白雪。

花坛暖房里,它不开;冰天雪地里,它怒放;

寒风霜气中,它绽开。

阳春三月,不见它的踪影;寒冬腊月,它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45、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

46、

如果你能使一朵花儿快乐,不用自己的手随意折毁它,那么鲜花也会使你快乐,在你苦闷烦恼时为你送上一束醉人的温馨;

如果你能使一条小溪快乐,不把生活的污秽随意抛向它们,那么小溪也会使你快乐,在你口干舌燥时为你送来一捧甜蜜的甘露;

如果你能使一棵小草快乐,不用自己的脚随意践踏它,那么小草也会使你快乐,在你满目枯黄时为你送上一抹耀眼的新绿;

如果你能使一方泥土快乐,不随意地占用糟践它们,那么泥土也会使你快乐,在你饥肠辘辘时为你奉上一缕稻麦的清香。

47、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

你慵懒时,它呼唤你勤奋;

你昏睡时,它呼唤你;

你高傲时,它呼唤你清醒谦恭(谦虚、谦逊);

你莽撞时,它呼唤你谨慎(小心);

你跌倒时,它呼唤你站起(站立)。

48、

希望是如此的神奇,能让一个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寒冬里看到春光,在痛苦中看到幸福,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就没有力量能够摧毁我们心中的希望。

49、

在人生短暂而漫长的路途中,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

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追求,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

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

她用她的身体为你阻挡着寒气袭人的风霜,

更用她的爱心为你消除了成长中的烦恼,

用她的智慧为你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迷惘;母亲永远是你的灿烂阳光。

50、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娇媚的昙花选择在夜间开放,那是在教我们不要张扬。

绽放的腊梅傲立在冰天雪地中,那是在教我们顽强。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51、爱读书,是一种美德。

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对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几乎都是爱读书的人。

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

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

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

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52、

我们赞美大海的浩瀚,是否会想到江河奔流中的坎坷与执着?

我们赞美高山的雄伟,是否会想到土石积淀中的漫长与沉默?

我们赞美景色的秀美,是否会想到万物生长中的艰辛与蓬勃?

53、

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

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

赏识不是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而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

54、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

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

也许你无法拥有辽阔的草原,但是你可以做执着的绿洲。

只要你满怀信心,你就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55、

高中三年,光阴荏苒。忆同学少年,良多趣味。

我们曾谈曹操青梅煮酒,纵论天下英雄;

我们曾诵李白举头望明月,细诉思乡情怀;

我们曾学毛泽东指点江山,歌颂风流人物;

我们曾吟周敦颐爱莲 篇章,立下君子之志……

如今,这些都如片片枫叶,珍藏在你我青春的诗集。

56、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如果说国家的利益是泰山,那么,个人的利益就只是泰山上的一颗小石子。

57、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厦门不息的浪涛;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画笔描绘厦门迷人的景色。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用诗句表达我对厦门的无限深情。

58、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

59、

在开满鲜花的小道上,一群群活蹦乱跳的少年追逐嬉戏是幸福的;

在铺满黄叶的公园里,一对对银发夫妇相携漫步也是幸福的。

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学生刻苦学习是幸福的;

在宽广肥沃的田野上,一群群勤劳朴实的农民辛勤劳作也是幸福的。

60、

只有一望无际的森林,才能创造出大地的翠绿和娇美;而孤独的树木,只好任狂风摧残。

只有勇于搏击的雄鹰,才能领略蓝天的辽阔和美丽;而懒惰的知了,只好栖于枝头鸣“知了”。

只有百折不挠的雄鹰,才能在自由的天空展翅翱翔;而具有漂亮羽毛的孔雀,只好望而却步。只有耐寒的菊花,才能点缀出冬天的生机和气息;而怕冷的牡丹,只好让寒流吞噬。

只有宽广博大的胸怀,才能容纳世间的真诚和美好;而狭隘的眼界,只好让虚伪填平。

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取得成功;而懒惰的人,只好平庸地活着。只有激情、勇敢的呼唤,才能唤醒国民的良知和正义;而软弱的叹息,只好让愚昧淹没。

只有把不幸当成财富的人,才能从失败中走向成功;而自甘潦倒之辈,只好一蹶不振。

61、

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膛;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血液;

黄帝陵丘,是我远古的怀想;黄海大潮,是我激荡的心声;

黄山劲松,是我不屈的脊梁;黄埔大桥,是我展开的臂膀;

大兴安岭,是我坚硬的肋骨;洞庭鄱阳,是我明亮的眼睛;

喜马拉雅,是我高昂的头颅;巍巍长城,是我不屈的脊梁。

62、

我是一只蜜蜂,在祖国的花园里,飞来飞去,不知疲倦地为祖国酿制甘甜的蜂蜜;

我是一只紫燕,在祖国的蓝天上,穿越千家万户,向祖国向人民报告春的信息;

我是一滴雨点,在祖国的原野上,从天而降,滋润干渴的禾苗;我是一株青松,在祖国的边疆,傲然屹立,显示出庄严的身姿。

63、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诵读这流传千古的名句,谁不为背井离乡绵绵无尽的思乡之情所感动?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浪子不希望飞回生我养我的故乡?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吟诵这豪迈的诗句,谁不为在外面建功立业的健儿们的思乡之情所感动?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读着这凄婉的诗句,谁不理解浪迹天涯的游子那浓浓的思乡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来临,读着这千古名句,那些身在国外留学的学子们,谁不想念自己的祖国和亲人啊?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读着这伤感的诗句,哪个游子不会涌起乡愁?

64、

“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静的潇洒,“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喜悦的潇洒;

“明月松间照”是一种怡然的潇洒。“举酒邀明月”是一种孤寂的潇洒;

“仰天大笑出门去”是一种自信的潇洒。“我自横刀冲天笑”是一种无畏的潇洒;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一种宽容的潇洒。“一日看尽长安花”是一种得意的潇洒;

“醉卧沙场君莫笑”是一种豪迈的潇洒。

65、

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人应具有的反抗精神;

当李白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懂得了作为人的尊严;

当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地球”,我懂得了知识能给生命以无穷的力量。

当尼采说“失败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力”,我懂得了当我失败时应该做些什么;

当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懂得了应怎样去读书。

当托尔斯泰说“对于心灵纯洁的人,生活是充满甜蜜和喜悦的”,我懂得了人生的真谛;

当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我懂得了该怎样去面对别人的误解。

当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懂得了人到老也仍要有雄心壮志。

66、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而英雄,却常常难以用距离或时间的密度来衡量。

远的有家贫少年岳飞,我们在千年之外望去仍可见他在民族气节的大江高唱《满江红》;

近的有平凡青年雷锋,我们向万里之外的美国西点军校望去,仍可见其助人为乐的精神在闪烁;

再近的,有抗洪勇士高建成,己暑尽寒来,我们的脑海中仍可见他舍已救人的情景。

近的有民族英雄林则徐,透过百年的风云,至今我们仍可见迷漫在虎门的禁毒硝烟;

再近的,有文坛巨匠鲁迅,世易时移,至今我们仍可见他头顶上根根直立的怒发。

近的有清朝将军邓世昌,百年之后,我们仍可见他驾船向敌人撞过去的那壮烈的一霎那;

再近的,有特等功臣王伟,虽是机毁人亡,我们向烟波浩淼的南海望去,仍可见他誓死保家卫国的赤诚。

近的有一心为民的孔繁森,我们向人烟稀少的西藏望去,仍可见他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光辉形象;

再近的,有人民的好警察方堃,几个春秋已过,我们仍可见他奋不顾身的英雄身影。

近的有戊戌君子谭嗣同,我们在百年之后看去仍可见他在国运衰微的关头大呼“我自横刀向天笑”;

再近的有民族作家鲁迅,我们在多年之后想去仍可见他在山河沦落的日子疾书“我以我血荐轩辕”。

67、

假如当初袁绍能礼贤下士,虚心听取许攸的劝告,何至于痛失乌巢。兵败官渡呢?

假如当初唐宗不能听取魏征逆耳忠言,又怎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呢?

善纳忠言者昌;拒纳人言者亡。

假如刘备能听信忠言,戒骄戒躁,又何至于落得个大事难成,白帝托孤的结局呢?

假若当初刘备不能三顾茅庐,虚心求教,又怎能“三分天下有其一”呢?要想事业兴旺,就必须广开言路,察纳忠言。

假若当初周厉王能听从良言,不钳民口,又何至于落得个众叛亲离,被流于彘的下场呢?

假若当初赵太后不能听从触龙的劝谏,让长安君“质于齐”,又怎能得到齐国的援助,使国家摆脱困境呢?要想使国家兴旺安定,当权者就要善纳人言。

假若当初楚怀王能听取屈原的意见,又何至于落得个“兵挫地削”“客死于秦”的下场呢?如果当初康熙不能采纳周培公的进谏,又怎能取得打败吴三桂,平定三藩的辉煌业绩呢?能虚心纳谏,则国家兴旺;不能虚心纳谏,则国家衰亡。

假若当初吴王能阖闾能听从伍子胥的良言,又何至于落得个国破家亡的结局呢?

假若当初越王勾践当初不能采纳范蠡、文种的意见,又怎能实现灭吴复国的愿望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假如当初蔡桓公能虚心听取扁鹊的劝告,何至于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呢?如果当初唐太宗不能听取魏征的逆耳之言,又怎么能出现“贞观之治”呢?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68、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如果没有陈景润身居斗室,痴心硬干,没有他十几年如一日的运算推理,钻研不止,又哪里会有数学领域陈氏定理的发现!

如果没有司马迁忍辱负重,呕心沥血,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伏案攻读,挑灯夜战,哪里会有史学巨著《史记》的流传。

69、心正则笔直。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了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宋末的文天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的《正气歌》?

战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枉遭放逐,仍心系楚国,不写下了忧愁幽思、感天动地的《离骚》?

唐代的大诗人杜甫,身经乱世,仍关心天下寒士,不是写下了感叹时世,渴救众生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意兴豪放,一生傲视权贵,不是写下了想象瑰丽、渴望自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写下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

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茅屋瓦舍,历十载批阅之苦,不是写下了气势恢弘、柔情万种的《红楼梦》?

70、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不是这样吗?

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

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方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

有勤,才有了曹雪匠“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也才有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红楼梦》。

有勤,才有了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也才有了合纵六国,一人身挂六国相印的佳话;

有勤,才有了王献之墨染池水的传说,也才有了历史上不朽的王氏书法。

有勤,才有了张海迪“当代保尔”的称号,也才有了“通五经、贯六艺”的这位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不也曾积数十年辛勤耕耘慨而叹道:“一分辛苦一分才,勤能补拙是良训”吗?由此可见,碌碌无为与大有作为之间差的不就是一个“勤”吗?勤,有如一架彩桥,把人们从无知引向有知,从有知引向有才,从有才引向有为……

71、

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认知事物的事例不胜枚举。

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也断送了赵国的大好江山。

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为对马谡的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却街亭,从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的亲疏引起的。

72、

试想,从古到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

73、

拥有是美丽的,但不要因为失去而黯淡了自己的生命。

失去了太阳,你还会有星光的照耀;

失去了甘霖,你还有露珠的滋润。

可以设想,屈原不失去生活的优裕和舒适,怎么会写出《离骚》这样灿烂的 篇章?

司马迁不失去个人的名誉和尊严,哪里会成就《史记》这样辉煌的巨著?

74、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

我喜欢意气豪迈又沉郁冷峭的陆游,虽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

我喜欢嫉恶如仇又心怀柔肠的鲁迅,虽多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

75、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

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

读《水浒传》,我们可以领略到梁山好汉嫉恶如仇的英雄气概;

读《读骆驼祥子》,我们可以感受到旧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76、

如果忘记是春天里消逝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

如果忘记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如果忘记是秋季里已无挈雨盖的荷花,那么铭记就是犹有傲霜枝的金菊。

如果忘记是冬季里比西风更瘦的残菊,那么铭记就是傲雪独立、犹有暗香的雪梅!

77、感恩

如果说爱是三月淅沥的春风,感恩就是小草吐露的新绿;

如果说爱是初夏生机的日光,感恩就是材木成长的浓绿;

如果说爱是冬日洁白的雪花,感恩就是颗粒饱满的小麦。

78、赞美

您不是雨露,却带来了新生的希望;您不是泉水,却带来了生命的甘甜;您不是太阳,却带来了人间的温暖。

您如同溪流,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是您欢快的旋律。

您如同星星,没有太阳耀眼的光芒,也没有月亮迷人的浪漫,但夜空中的那点光亮,是您生命价值的闪现。

您如同沙砾,没有大山的伟岸,也没有溪流的悠闲,但山水间的那点铺垫,是您默默的奉献。

79、

您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您的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

您的皱纹是辛苦岁月霜雪雨的刻痕;您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您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长辈的慈爱;您的鼓励,让我们扬起了奋斗的风帆;您的渊博,让我们沐浴了知识的阳光;您的奉献,让我领略了师德的风范。

您好比一架穿梭机,能带我们穿越历史长河;

您好比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迷惘的心锁;

您好比一颗启明星,带领我们走向洒满阳光的天堂。

80、

人们爱秋天,爱她的秋高气爽,爱她的硕果累累。

人们爱春天,爱她的山青水绿,爱她的万紫千红。

人们都爱夏天,爱她的夏雨绵绵,爱她的艳阳高照。

人们都爱冬天,爱她的白雪皑皑,爱她的洁白无瑕。

81、

做不了大江大河,就做一滴小小的水珠吧;

做不了天香国色的牡丹,就做一株默默的小草吧;

做不了顶天立地的英雄,就做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吧。

82、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

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上们坚忍的毅力;

贫困虽然是人人不愿过的生活,但有时却能成为人们奋斗的动力;

痛苦虽然是人人不愿经受的情感,但有时却能造就人们刚强的性格;

因此,我们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观点。

83

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

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

山岭巍峨起伏,显示的是自己坚强的体魄。草原纵横千里,袒露的是自己宽广的胸怀。人类拦江筑坝,展现的是自己豪迈的气魄。

84、

两袖清风是廉者的幸福,生意兴隆是商人的幸福,

惩恶锄奸是侠士的幸福,品学兼优是学生的幸福,

扶危济困是善人的幸福,春种秋收是农人的幸福。

85、

生活是一杯酒,散发着迷人的醇香;

生活是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生活是一首歌,奏着高低不一的音符。

生活是一首诗,充满着“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

86、我心里总是充满着太多的喜欢。

我喜欢倾听春天的脚步,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珍惜鲜嫩的花碧绿的草;

我喜欢欣赏大地的容颜,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热爱高峻的山清浅的河。

87、

平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

88、

让我们来做花的事业吧,把花香传给别人;

让我们来做叶的事业吧,把花顶过自己的身躯;

让我们来做根的事业吧,把养分输送给叶和花;

让我们来做太阳的事业吧,把温暖奉献给每一个人;

让我们来做土的事业吧,把千万棵花孕育得根深叶茂。

89、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

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

青年是一首诗,浪漫潇洒,热情开朗。

90、

美是游荡在蓝天上的几缕白云,

美是偎依在山冈上的几点残雪,

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美是跳跃在海面上的一抹斜阳。

91、

给我一次困难,让我懂得克服;

给我一次挫败,让我经受磨练;

给我一次失败,让我学会反省;

给我一次耻辱,让我学会振作;

我感谢每一次带我走向成功的经历。

92、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

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点缀一角夜空。

如果你是一片白云,就装扮一方晴空。

如果你是一只蜜蜂,就酿造一份甜蜜;

如果你是一缕阳光,就照亮所有黑暗。

如果你是一丝清风,就吹走世间的尘埃。

如果你是一阵春风,就吹绿田野的庄稼。

93、美

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

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

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

94、积累

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处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龙蛇墨染池水的工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

95、立志

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楚认识到的。

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

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

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

有的人愿自己成为体育明星,却怠于“闻鸡起舞”进行训练。

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

96、生活

生活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说生活如酒,童年就像鸡尾酒,色彩斑斓,甜美之味令人回味;

青年就像冰镇的啤酒,色彩浓黑,清凉的同时又让人觉得苦涩;

中年就像烈性酒,纯净无色,辛辣之味使你五脏六腑都会灼热;

老年就像葡萄酒,久存弥香,滴滴让你感受到香中之甜。

97、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

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

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98、

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非;

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谎言是一个无尽的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99、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100、

选择是一个崭新的开端,选择高耸入云的峭崖便需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

选择波涌浪滚的大海便需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情;

选择寒风劲厉的荒漠便需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博大胸怀。

篇10:古代诗歌意象鉴赏备考思路

古代诗歌意象鉴赏备考思路

四川省安岳县兴隆中学 李志刚

第一部分 备考要点

㈠、明确考纲要求

㈡、把握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特点及其规律

㈢、使用恰当方法,合理备考

1、注重意象的积累

2、正确解读意象

⑴、明确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

⑵、把握意象的常见类型

⑶、熟悉诗人处理意象的几种常见方法

⑷、掌握一定的解读技巧

3、强化练习,熟能生巧

第二部分 附录

㈠、高考现场

㈡、仿真练习

㈢、常见意象拾零

第一部分 备考要点

诗歌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所以自1993年诗歌鉴赏在高考试题中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好评。但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直偏低。尤其是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打破以往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面对新的题型和要求,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呢?根据平时的体会,在这里我就意象鉴赏方面的问题谈一点肤浅的认识,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明确考纲要求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属E级层面的要求。鉴赏评价,就是要求对阅读材料进行鉴别、赏析、评说。它是中学语文阅读能力中的最高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为基础,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能力参与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能力。

(二)把握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特点及其规律

1、题型:在20以前,一直考的是四选一的单选题,两个小题,占6分。年起,改为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分值不变。

2、范畴:可能考到的诗体有三类:绝句(唐宋为主)、律诗(唐宋为主)、词中的小令(两宋为主)。高考不大可能考长诗,因此,复习时应对短诗有所偏重。

(学生应注意认真阅读高中语文第三册P160《中国文学的鉴赏》、P24《谈读诗和趣味的培养》、第五册P150《唐诗简介》和读本中的有关文章。)

(三)使用恰当方法,合理备考

1、注重意象的积累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意象多半附着在词或者短语上。一句诗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如:“孤舟--笠翁”,“楼船--夜雪--瓜洲渡”。也有一句诗只包含一个意象的,如:“北斗七星高”。意象有描写性的(静态的),如“孤舟”、“笠翁”;有叙述性的(动态的),如“云破”“月来”“花弄影”;有比喻性的,如“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也有象征性的,如屈原作品中的香草、美人。

增大意象的积累量,对于快速解读诗词的意象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其途径有:

①注意教材中的诗词意象积累。

②在课外阅读与作业的过程中注意积累。

③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意象让学生积累。(该部分内容见附录之三。)

2、正确解读意象

(1)明确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

在正确解读之前,要让学生明确诗歌意象在诗歌中具有哪些作用,如此,在解读的过程中方能变盲目而为有的放矢。诗歌意象的作用与散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如出一辙,大体上有这些作用:

营造氛围 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借景抒情 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塑造背景或环境 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塑造意境 其与“塑造背景或环境”有所不同。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对于读者而言,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 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奠定情感基调 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以景衬境 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

以景衬情 这种作用在诗歌中亦常出现,其表现为诗人用意象颜色的浓淡衬托情意的浓淡,这种方法又往往与谐音双关的表达技巧相关联。如李白的《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句,就是用桑草之“碧”“绿”衬托想思情浓,“丝”“枝”分别与“思”“知”谐音。还有用悲景衬悲情、用喜景衬喜情或用喜景衬悲情,如杜甫的《登高》一诗,是用悲景衬悲情,而其《绝句江碧鸟逾白》则是用喜景衬悲情)。当然,这些作用在诗歌中并不具备独立性,一首诗歌中,所有的作用可能都兼而有之,这就要求在鉴赏时,不能顾此而失彼。

(2)把握意象的常见类型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意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①人物形象

古诗词中人物形象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如:

例1:“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曲》)--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例2:“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李白《从军行》)--有装扮(铁衣碎)描写,有行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英雄形象。

例3: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分析人物形象:

周瑜 小乔初嫁 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雄姿英发

苏轼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

为什么诗人要想到周瑜呢?对比当中,感叹自我

项目 年龄 生活 外貌 职位 际遇 基调

周瑜 34岁 幸福美满 英俊儒雅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感奋

苏轼 47岁 屡遭不幸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功名未遂 感伤

②景观场景

一般有:景象描写,场面描写,色彩描写,等等。当然,诗中的景物也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它常常带上了一定的主观色彩。如: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③某些事物

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从全诗来说,即以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 如: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对古典诗歌的鉴赏和评价。能力层级为E级。

【知识依托】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古代有关文化常识,如首先要了解“折柳”是一种乐府曲调,也叫“折杨柳”,多写伤怀离别之情。

【参考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错解分析】 有些考生把“折柳”理解为一个动作,由此谈细节描写等,关键是不理解“折柳”是一种乐府曲调。

【方法技巧】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

“柳”的特定意象

一是抒写离愁别恨。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李商隐在《杨柳枝词》中写道:“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诗人咏柳而抒别情,笔下柳条亦多情依依,并由折柳相送而生出折柳“迎归”的联想。郑谷《柳》中写道:“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春风吹得柳枝摆动,柳絮翻飞,在诗人看来,这是柳树理会了离人的情意,为了表示对离人的同情,才故意去招惹春风,引入注目的。慕幽《柳》中有“今古凭君一赠行,几回折尽复重生”句,诗人在这里赞美柳条折尽以重生,自古至今绵延不绝,借以抒发悠悠不断的离情。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二是倔强的弱者形象。白居易在《有木诗八首》(其六)中写道:“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杨柳的样子弱不禁风,可是在作者眼中,它却是一个顽强不屈的抗争者,当风雪袭来时,它却顽强地与之抗争,仿佛一个性格倔强的弱者。对于弱者而言,杨柳的这种抗争很有效,很有启迪意义。

三是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刘禹锡在《杨柳枝词》中写道:“城中桃李须臾近,争似垂杨无限时”,意即“城中艳开一时的桃花李花转眼间就凋谢净尽,怎似那倒垂的柳条能长时间的喷绿吐翠”,显然“桃李”、“垂柳”都有比喻义,借以讽刺那些争名夺利、风云一时的势利小人,赞美那些不求闻达,朴实无华,又能长期造福于人的人。经过对比,“垂杨”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便跃然纸上。

四是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曾巩的《咏柳》诗是这样写的:“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意即柳树杂乱的枝条刚刚抽出,还没有改变初生时的浅黄色,因为能够倚恃东风便狂舞起来,只知用自己的飞絮遮蔽日月,却不知天地间还有清霜存在。诗人用拟人手法,以讽刺的口吻诅咒“倚得东风势便狂”的杨柳最终必将受到“清霜”的惩罚。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势利小人着实很多,一时得势便忘乎所以。

④有关音乐曲调

古诗词中常在语句里出现有些乐曲名称,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而这又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因此,了解这一些,对于欣赏古代诗词有一定的意义,2002年高考试题即就此命题。

下面对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曲调进行简要说明。

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

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只有抓住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3)熟悉诗人处理意象的几种常见方法

①在唐宋诗词里,诗人常常用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来表现一幅悠远和清净平淡的意境。如下列诗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灏《黄鹤楼》)

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同上)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王维《送别》)

作者通过艺术手段,使得那种空虚冲淡的氛围和人们的心境上的愉悦、明亮、淡雅、寂静、素朴、纯净的心态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一种以悠远渺茫为基调的意境。如,在崔灏的《黄鹤楼》里,作者那种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千载空悠悠”的白云,形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艺术境界。

②用意象的并列和组合而不用动作和情节来揭示逻辑关系或者用几组主谓词组、动宾词组的并列迭加,来体现诗歌的画面感。能收到“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的作用。如: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王维 《田园乐七首》)

全诗无一动词,纯是空间意象的并列,但却能造成一种疏淡和空朗的意境。正如薛雪的《一瓢诗话》所说:“作诗不用闲言助字,自然意象具足。”

事实上,这类的例子很多,可以说不胜枚举,又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亿李白》) 极蒲三春草,高楼万里心 (贾至《岳阳楼宴》) 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鳞 (刘长卿《负谴后登干越亭》)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用景象的迭加造成的空白来达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

③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庄子》的“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道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身在江海隐遁,而心思魏阙之荣华”的矛盾心理。

李白的《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当作者听到自己被召见的消息时,那种神采飞扬的情态。“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即使是受到挫折也仍然梦想受到重用。仍然那么信心百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杜甫“窃比稷与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理想自是高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难道不是作者的政治理想吗?

王维“忘身辞风阕,报国取龙庭”

诗歌里的大言无忌的狂士形象,正是诗人理想抱负的反映。

当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不可避免时,诗人就转向山泉深林,要做一个隐士,或以著述为念了。

“奈何偶昌运,独见遗草泽。”孟浩然在《山中逢道士云公》以“遗草泽”三个字,便将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谁怜越子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王维在《洛阳女儿行》中以“自浣纱”贫贱女自比,无限伤痛。

④诗人常借助于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形象来隐喻、传达、透射出自己的情思理想、节操等。这在咏物诗里最为常见。

“竹兰梅菊”的“四友”形象历来为诗家所称道。“咏物诗”就是典型。

宋代诗人林逋的诗作《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句写尽了梅花的神清骨秀、端庄高洁、幽独超逸的气质,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一尘不染和恬淡的情趣。咏物和抒怀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和“竹林”“明月”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特点相契合,传达出抒情主人公追求冲淡平和、清幽绝俗的志趣品节的情趣。

事实上,古典诗歌里的“咏物抒怀”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咏物诗中,“形象”是作者的情感的寄托和外化。从形象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读出作者的审美情趣。

(4)掌握一定的解读技巧

从宏观上把握诗的意境,感受诗的艺术形象。

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例如试题杜甫《漫成》:“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全诗分别写了月灯鸟鱼四景,这四景又组成了一个宁静安谧的和平境界,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抓住这个意境,并以此为指导来分析选项,就可以看出c项说“二、四两句分别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这一说法有误。鱼跃水面,拨刺有声,确实是以动衬静,但第二句却不是如此,如果说“风灯”是“江风吹打桅灯”那,就说明江上有风,而且风还不小,那江水就会吹起波浪,水中的月亮还能这样清晰吗?沙头的宿鹭还能这样联拳静憩吗?所以这样理解就破坏了整个意境,是不对的,“风灯”应是防风之灯。

①充分利用选项。题目的选项有三项是正确的,为我们理解诗的意境提供了帮助,如19试题其余三项都从意境上进行了说明。

②仔细推敲关键词句。如试题《题李凝幽居》,我们就要抓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老僧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惊动了池边的宿鸟,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躁动,更突现了环境的幽静。

③充分运用联想想象。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可以想象主仆二人问答的情形,一个问得多情,一个答得淡漠,女主人一听急了,连忙纠正:“不对呀,怎么会依旧呢?肯定是绿叶肥了,红花瘦了!”一个爱花惜春的女主人公不是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了吗?

④体会诗人此时此地的思想感情。诗人描写的生活图景与其思想感情是和谐统一的,描写景物美好表现作者喜爱向往之情,否则就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了。贾岛《题李凝幽居》赞赏幽静的环境,就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杜甫《漫成》描写了月夜宁静的美景,就表达了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3、强化练习,熟能生巧。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积累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形成一种解题技能。这样既可达到熟悉并消化考点的目的,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真可谓一箭双雕。

(练习设计见附录一、二)

第二部分 附录

(一)、高考现场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吉林 、黑龙江、四川、云南卷,6分)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e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e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4年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卷,6分)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04年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卷,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04年青海卷,6分)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5、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04年北京卷,4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拭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旬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4年天津卷,6分)

听蜀僧F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7、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 04年上海卷,8分)

赤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即曹操。

上联: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下联: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①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②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______”一句同说-事。(2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4年广东卷,6 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04年福建卷,6分)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04年湖南省卷,6分)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句,

(二) 仿真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

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 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该诗是天文祥抗元失败被执,由广州押赴燕京路过金陵时写的。

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请具体分析作者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 。

2、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⑴简答: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在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

⑵简答: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4、阅读下面这首七言绝句,完成1-2题。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_和第三句中的_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的气氛。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2分)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8、下面是王安石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夜 直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注:“夜直”即所谓的“值夜班”,宋代制度,翰林学士每夜一人在翰林院里值班住宿。

简析“春色恼人眠不得”中“春色”有何作用。

9、下面是白居易和元稹的一首诗,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望 驿 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附:元稹的《望驿台》“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是元稹在三月里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

问题:

参考高适的《除夜作》言“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说说本诗中“两处春光同日尽”的“春光”的作用。

10、比较阅读下列诗词曲,回答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越调】天净沙秋思)

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附参考答案】

※※高考现场※※

1、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e;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2、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 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3、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4、“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本词同第三册李白的《越中览古》的主旨相近,应不难作答。

5、①C ②A

6、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月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7、(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8、②兵销炬影东风猛 梦断箫声夜月孤 ③从角度、内容、语言三方面综合考虑。

9、“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10、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仿真练习※※

1、答:通过离宫、夕晖、孤云等带失落色彩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孤独惆怅的思想感情;通过“旧家燕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事物变迁的伤感;通过“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三个采分点)

2、是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3、①“山雨欲来风满楼”现在多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②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的萧条景象。

4、第二句与第三句中“扣”住诗题“夏意”的应当是“石榴开遍”和“树阴满地”(一定要写进“开遍”和“满地”,因为这两个词才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气氛”,单写进“石榴”、“树阴”不能给全分。什么气氛?“石榴开遍”,明丽、清新;“树阴满地”,幽静;故填“清幽”最为妥帖。

5、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

6、意象: 春潮 雨 野渡 舟自横 意境: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 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7、诗歌描写了暮天、清枫、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初上等意象。这些景象的作用有两点:交代时令景象烘托渲染了郁郁的离情;暗示了作者的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

8、“春色恼人眠不得”写作者在户外面对美好的春色,激动不已。这里“春色”既是实指美妙的景色,更是指历史上难得的君臣际遇,确实是难得的“春色”;这里的“恼人”是撩人,由于时值新春,再加上恰逢神宗即位他有了一展宏图的机会。故无数往事、感慨事、紧要事涌上心头,所以才会兴奋的“眠不得”。

9、“春光”一语双关,既指春天,同时也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个人欢聚的希望落空了。这样自然地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一种相思,两处离愁。再加上这一天是春尽日,那么,这种相思的情愫就更难解了。

10、这是一道半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自圆其说,无论你认为哪一首更好都可以。关键是要能比较准确的说出该首小令所写出的意境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答案参考:(1)相同点:两首小令都运用白描手法,状写秋景。(2)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突出表现了羁旅愁绪。第二首小令作者写在秋意里对洞庭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宏伟,表现了开朗乐观的情怀。

〖失误及矫正〗比较评价题型容易出错的现象有:在整体把握上顾此失彼,就其中一首诗大力评价;不注重题干中提示的比较角度;在表述上条理不清,层次不明,要点不全。

这种题型回答时要注意:首先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其次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最后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另外,有时还要结合读者的生活体验和爱好来评价之。

(三)常见意象拾零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另外,“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在这首诗中虞世南以蝉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封建士大夫的清高。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哀鸿”一语出自《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同声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唐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诗》:“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查阅成语”曲高和寡”便知。

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又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责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菰(gū)菜羹:菰菜、莼(chún)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乡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音信全无。清宋琬《喜周华岑见过》: “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信(双鲤鱼)思人。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朱彝尊《怀汪进士煜》:“人日梅花落,怀君过岭时。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顾炎武《赠朱监纪四辅》:“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语出《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 《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典出《晋书邰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怀橘: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入门怀橘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朱淑真《仟艮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范摅《云溪友议》,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拟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宋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6,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唐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 “咏絮才”就是指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柳营:指军营。唐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唐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南冠:指囚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通‘脱’)之。……公曰:‘能乐平?’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如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李白《流夜郎闻酾不预》:“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柳: 1、“柳”、“留”二字谐音,故“柳”经常暗含离别意。《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句,首开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王维的“渭城朝雨徘岢,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全诗基调感伤,黯然销魂,不仅有执袂惜别的深情,更饱含着对友人处境的深度关注和前路珍重的殷殷祝愿。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三句,点染出一幅萧瑟凄迷的画面,也烘托了离别者形只影单的孤零心境,使读者深感蕴涵其中的离恨绵邈、悲愁难克的渺茫情怀。

2.“柳”多种于房前屋后,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如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咸阳城西楼晚眺》),诗人在愁怀无际之时登上咸阳城楼,举目四望,见依依杨柳略类江南,便想起了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生发出感慨大唐帝国在风雨飘摇中的无限悲愁。又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一个春天的夜晚,一笛饱含离愁别绪的曲调,唤起了诗人一连串具体的回忆,顿感无边的凄凉与惆怅,周身弥漫着的是一般噬心镂骨的思乡之情。

3.柳絮飘忽不定,故“柳”常作示愁的凭借。宋贺铸《青玉案》中的“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表现了作者满怀的愁思就像满地沐浴愁霖的青草、满城随风飘舞的柳絮,满天淅沥洒落的雨丝,遮天盖地,形象地诠释了作者此时忧愁的深刻和广泛程度。唐刘禹锡《忆江南》“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襄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嗷”以柔弱的柳丝在轻风中上下飘扬,向人们挥袖作别的惆怅,深刻地衬托出了抒情主人公百无聊赖、寂寞愁苦的心境。

水: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柔情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通过对深宫秋夜景物的逼真描绘,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又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两情相会的情意,像悠悠流水温柔而又缠绵,一夕佳期却如梦飘逝,婉转的语意中饱含无限辛酸的眼泪。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延不绝,常以水喻愁。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钱别校书叔云》),抒写了诗人因强烈地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力图摆脱和超越精神樊篱和桎枯的要求和决心。又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词人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不仅袒露了词人物是人非的生命感慨,也容易让读者从中取得心灵上的感应。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1.唐代边塞诗大多与明月有关,明月蕴涵着边塞诗人的悲愁特质。如:“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王维《陇头吟》)的悲怆郁愤;“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的悲凉凄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以上诗句中,月都是作为一种语言形象出现的,起着渲染环境、突出抒情的作用,同时也实现了边塞这个空间概念由地理位置向心灵感悟的转换,从而使读者在深层的感知维度上产生共鸣。

2.月有阴晴圆缺,月携带着人类情感的基因,因而月蕴涵情感无奈的特质。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赋》)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的希冀和渴盼。深挚缠绵欲见难能的无奈情感,只能化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水调歌头》)的凄美独白,飘游在年年岁岁亘古如斯的皎洁苍穹。当然时间也会冲淡和泯灭爱情的甘甜和香醇,倍增凄凉的无奈和忧伤。“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暇《江楼感旧》),曾经花前月下的娉婷倩影,伴随岁月蹉跎而今不知零落何处,只留下丝缕酸痛汹涌在爱情失落的天际。

3.月光的腾跌在生命的时空中轮回,因而月光蕴涵时空的永恒特质。如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们在词人眼里,昔日的欢娱和自由,只能在花开花谢、月圆月缺的交替与循环的现实处境中进行此生无奈的追忆和忏悔。另外,李白从“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朦胧醉意中追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人生哲理,从而生发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从而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这一永恒的自然规律宣泄得淋漓尽致。

注: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仁的指导,在此谨表谢意。

篇11:意象与诗歌鉴赏(高二选修)

【摘要】诗歌的解读虽与艺术鉴赏有着同形同构的关系,但它自身有其独立的审美特性。在艺术鉴赏中,若不能激起审美接受主体的强烈美感,那么“诗”这种文学形式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关注意蕴的具体内涵,唤醒鉴赏主体的审美情趣,使主体在鉴赏过程中达到审美思维的全方位运转,是诗歌鉴赏的关键所在。鉴赏主体只有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丰厚的审美心理积淀,才有可能对艺术形象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诗歌语言 创作手法 意象 意蕴

2000年开始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力求打破以往的平衡,用一种探索的目光去搜索教材富有个性的质感,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折射了教材编者的理念--贴近人本。今秋使用的初高中第三册语文教材的变化最大。以高中为例,第三册用三个单元的篇幅安排了16首诗歌,古今中外无所不有,从而将对诗歌的意蕴欣赏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在教材编写史上恐怕还属首例,极富挑战性。新的第三册选取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普希金的《致大海》等诗,这些诗作,如果没有很好的教学指引,学生一下子是很难把握的。因此,尽快提高诗歌鉴赏水平就显得十分必要。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意象的运用自然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总体观之,营构意向的方法可分为三类:赋、比、兴。

赋,即平时所说的直写其事,某一物象在作者看来已经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加以运用,使这一个意象直射出感情来。这类意象在我国的诗歌创作中是十分常见的,如选入课本中的辛弃疾的词《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月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可以说全词都是铺陈意象,以一连串的意象直接勾画出一幅恬静的乡村夜景图,描写景物不着一情字,但又处处可见那浸润其中的作者之情。

比,即我们常说的打比喻,通过不同的方式将作者的感情比做它物,或明喻,或暗喻,或象征,把自己的情思直接喻为人或物,使之具有人或物的特征。李白的“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就是将青丝、雪这样的意象直接拿来比喻头发,从而使读者的联想一下子清晰起来,明朗起来,生动起来,给读者以无比鲜明的感受。舒婷的诗“我是你额上破旧的老水车”一句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在于用老水车这一意象来象征“我”与祖国的某种血肉联系,从而使整首诗作细腻而含有丰富的象外之意。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必须依附于某一事物,要有一个能引起兴的具象,然后使这个具象渗透进作者的感情,从而营造一种意境。创作中白描的使用往往就可看作是一种兴,如臧克家的诗《老马》就是典型的例子。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老马的形象,它让大车“装个够”“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只是把头“沉重的垂下”,在这里,老马已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直接的兴起对象,作者以这个形象来寄托不屈的民族个性和作者的赞美之情。所以,兴这种创作手法是既省笔墨又含义深刻。

诗歌主要靠意象来构成诗的意蕴,而诗歌中意象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并列式组合

将有关的几组具象罗列出来,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是并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组物象,从而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对比式组合

选取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物象,互为对立,互为映衬,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一边是拚杀的血腥,一边是醉生梦死的沉迷,从而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通感式意象

即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几种意象沟通起来,互为转化。如舒婷的《路遇》“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铃声把碎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前一句听觉铃声转化成为视觉悬浮,后一句听觉嗅觉与心理感觉交织转换,沟通组合,从而形成了一个非常奇妙的境界,铃声能浮,铃声抛花香,使读者不禁为诗人的丰富想像而拍案叫绝。

荒诞式组合

将不合事理逻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组合,也即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在心理感觉中却能够实现。如李贺的《秋来》“秋坟鬼唱鲍家诗”,“鬼唱”二字石破惊天,它仿佛让人听到秋坟中的鬼魂在吟唱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以此来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沉痛与凄清。诗笔新奇,诡谲多姿,荒诞虚幻中暗合了李诗的鬼才之意。

不管是并列还是对比,是通感还是荒诞,诗歌的意蕴就蕴含在它们的不同组合中,诗歌创作中这些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呈现出无穷的魅力。解读诗歌,首先要搞清楚这些最基本的诗意组合,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鉴赏诗歌。

二、诗歌鉴赏的三个层面

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诗歌鉴赏也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

语言层面

毫无疑问,诗有很强的直觉性。诗歌语言高度概括、凝练,极富意蕴,它常常违背一般的语法规范,比一般的文学语言具有更强的陌生感,诗行间常留下许多空白,显示出很强的跳跃性。正是这种跳跃性,才容纳了诗歌更丰富的意象,从而在非常有限的篇幅里,构筑出使人耳目一新的诗歌意蕴。这种语言艺术特点的形成,多半依靠具象词与抽象词的巧妙嵌合,即有意将抽象词与具象词搭配,构成一种既具体又模糊的虚实相交的境界,从而给读者提供追寻诗人个体感受的信息。新修订的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在阅读练习中选取了诗人卞之琳的诗《断章》。卞之琳的诗向以含蓄睿智为读者所喜爱,他常常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世界,以象征的形象暗喻人生哲理,既有丰富生动的艺术感,又蕴含对世界的体验。《断章》这首诗,其语言就生动体现了这种特点:“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诗的表面平淡无奇:桥上有风景,于是你在看;你也构成了风景,于是别人也在看你。在无奇中,让人体会到了画面所蕴含的丰富的生与死、知与不知的宇宙人生的相对性哲理。“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装饰”的是梦,这一语言的搭配极为巧妙,巧就巧在具象词与抽象词的组合,打破了语义的逻辑关系,构成了一种诗意的逻辑,从而大大扩充了诗歌语言的'弹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内涵,又扩展了诗的表现范围,加深了诗的理意。类似的还有“我喝了一口街上的朦胧”(《记录》)、“呕出一个乳白色的‘唉’”(《黄昏》)等。因此,欣赏诗歌,只有抓住诗歌语言的这种特性反复吟唱,才能深刻领会诗家语高度凝练的特点,从而拎出诗歌中浓缩着的内涵。

意象层面

意象与美育有着不解之缘,具有美的意象的诗,才能给读者以美感。能否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意象的形成主要用赋、比、兴这三种方法,但只有用那些表面极不相关而实际又有联系的事物的意象或比喻,才能准确、有效地表现自己,根据这个原则产生的意象才能有惊人的离奇、新鲜和惊人的准确。这也就涉及诗歌所选定的意象与它所象征的意义之间的融合问题。意象与意义常常不可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之所以催人泪下,是与诗人成功运用暗喻及通感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一组组含义深刻的意象分不开的:“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视觉“老水车”与听觉“疲惫的歌”相连,诗人用这种苍凉的意象开头,一下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极佳的诗歌欣赏状态,地老天荒之中去感受那份震撼,那份深厚,数百年的历史沉寂一下跳到了读者面前,开阔而雄浑,苍茫而深沉。“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又将具体意象与抽象意象融为一体,在时空的急剧转捩、对比中,完成了诗人主观情志的表达。而“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这些意象,让我们在最初的震撼过后,又恍然于它们所代表的强烈思想感情的复杂意义之中,从而使我们从艺术的视角感悟到了这首诗独具的审美情趣,使我们感到诗人内在的精神与诗的意象的一致性。因此,诗的解读离不开对意象本身的把握,诗的创造力、想像力,诗的一切生命力,就在意象的塑造上。读诗,必先读懂意象。

意蕴层面

伴随着意象在脑海的形成和语音节奏感的刺激,读者已经产生了初步的美感,但是如何突破意象表层去体悟诗的意象内蕴即诗的意蕴,是诗歌鉴赏成败的关键。诗的意蕴一般包括审美意蕴和智性意蕴。

当然,优秀诗歌都具有审美性。读诗伊始,读者便开始产生某种精神体验,感到精神的愉悦。但这还不算是审美鉴赏。这次教材修改,选入了20世纪40年代著名诗人穆旦的一首诗《赞美》。当时,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使得三四十年代的一些现代派诗人彷徨、迷茫,如同迷失在茫茫黑夜中,作品多囿于一己的“小我”,表达的也多是彷徨无助。但穆旦有所不同。他常常在自己的诗中给所塑造的形象以黑暗与光明的哲理,《赞美》这首诗就集中代表了诗人的这种艺术创作风格。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是作为抒情主体的诗人自我,一是“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的农夫。抒情主体在荒凉的土地上,在野草的茫茫中,在忧郁的森林中,对着在天际爬行的“不移的灰色行列”,诉说自己的“沉默的爱情”,“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阴雨的天气”、“要以带雪的手”和“佝偻的人民拥抱”;这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之情的形象。而农夫,这“许多孩子的父亲”,“多少朝代在他身边升起而又降落”,“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路是无限的悠长”,而他却放下了“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的古代的锄头,坚定地“看着自己”融进了死亡。一个劳动者守望着自己的贫穷、劳苦,然后抛开妻儿老母,抛开一切,一去不回头。这是一个什么形象?他的内质是什么?是什么使得“我”也在为他的离去而痛哭?不言而喻,这两组意象,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农夫与我猝然相遇在诗中,各自理解着自己的使命,当芸芸众生昏昏于自我意识的丧失时,我和农夫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着清醒,传达出一种与昏聩的世界格格不入、为寻找光明而粉身碎骨的精神。到此,我们已经完成了对意象的解剖,挖出了诗歌的某些内涵,对作品有了初步的审美体验;然而进一步去体味:在这一荒凉而饥饿的画面里,农夫形象的精神之光开始活跃起来,浮动起来,扩展起来,从而传达出农夫的个性品格--在自身充满**、矛盾、苦难和愚昧时,毫不犹豫地抛弃自己、牺牲自己、改造自己,寻求走向光明的出路,也正因此,“一个民族才能起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农夫这一形象,实际承载着民族历史的内涵,代表着先行者的特定品质,闪耀着民族性格的不朽光华。而我是新生农夫的象征,我与农夫的血肉联系,共同筑就了民族之魂。这正是《赞美》这首诗给我们带来的崇高的美学意蕴,鉴赏到此,才算真正进入到诗歌意蕴层的把握之中,也即进入到诗歌的“智性”意蕴中。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方法教学设计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讲义(网友来稿)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高中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哪些

高考诗歌赏析答题技巧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的教学设计

高考诗歌鉴赏题思想情感的解读技巧介绍

诗歌鉴赏中的鉴赏技巧

诗歌鉴赏中各种意象的意思
《诗歌鉴赏中各种意象的意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诗歌鉴赏中各种意象的意思(共11篇)】相关文章:

古诗词鉴赏题答题2023-09-19

诗歌鉴赏技巧2024-01-22

高三语文答题技巧诗歌鉴赏2023-09-11

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四大考查热点答题2023-07-08

高考诗歌鉴赏考点阐释(下)(高三备课资料)2023-05-07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解题的方法2023-01-12

古代诗歌鉴赏2023-09-19

浅谈诗歌的阅读与鉴赏2024-02-06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2022-05-06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方法2023-11-0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