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时间:2022-08-30 07:52:58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精选20篇)由网友“xuejiao”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篇1:村委会选举制度的特点

村委会选举制度的特点

来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演进,始终不渝地遵循着一个鲜明的价值主题:保障与扩大选民权利,推进选举的民主化。在这一价值理念的导向下,村委会选举制度既对其他可借鉴的制度资源有所继承[10],又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目前我国民主程度最高的选举制度。

(一 ) 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根据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安排,选民作为权利的主体,享有比较充分的选择权,从而能够自主地、不受干涉地实现自己的意志。选民的选择权贯穿于选举的全过程,包括选民对选举主持机关的选择权,对初步候选人、正式候选人的选择权、对监票人、唱票人、计票人的选择权,对最后当选者的选择权,对任期内村委会成员的重新选择权等等。比较有特色的制度设计有以下几项:

(一)推选产生选举主持机关。作为选举的具体主持机关,村民选举委员会虽然是临时的,但在选举的组织与实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举主持机关是选举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根据地方选举办法对村民选举委员会职责的规定,从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制定选举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和培训选举工作人员,到选民登记、组织提名确定候选人,再到确定选举的具体时间地点、组织投票选举、公布选举结果,总结和上报选举工作情况,建立选举工作档案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选举主持机关。

2、选举主持机关的性质影响选举的性质。选举是由一系列环节组成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选举主持机关的组织与管理,如果选举主持机关是由特定的利益集团所任命或操纵,选举就会偏离选民的意志,成为为特定利益集团服务的工具。

3、选举主持机关的活动影响着公民选举权利的实现。法律所规定的静态的公民选举权利,必须依靠选举主持机关发动起来,才能成为现实。 在有的选举中,选举主持机关是任命的,或由某些人挑选的,不利于保持中立性。在村委会选举中,为使选举主持机关只对选民的意志负责,选举制度对其产生、人数、回避做了如下规定:一选举委员会成员是由村民会议或各村民小组推选产生,防止它被某一组织或利益集团所操纵控制;二是组成人数为单数,一般不超过十一人,便于意见发生分歧时,能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投票表决做出决定;三是一旦选举委员会成员成为正式候选人,就要退出选举委员会。这是为了避免候选人利用在选举委员会中的地位为个人的当选谋取私利。

在陕西省的村委会选举中,全省的村民选举委员会基本由选民推选产生,县、乡两级政府和村党支部做到不委派、不指定、不授意,受到村民的欢迎。[11]

(二)直接提名初步候选人。提名权同投票权一样是选民选举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选民不能控制提名,候选人是内定的,或是由某个组织、单位挑选的,选民的选举权利就是残缺的。按照村委会组织法第十四条规定,候选人由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产生。可以1个选民单独提名(包括自荐),也可以若干个选民联合提名。村民直接提名是唯一合法的提名方式,“协商”、“上级指定”、“组织提名”等都被排除在外。

这条规定实行后,乡镇政府、村党支部在候选人提名的问题上,不再定调子、划框框,而是把提名权彻底放手交给了选民,实现了村民个人自由提名,打破了候选人提名中特定组织的权力垄断,使提名权真正成为每个村民个人的自由权。实行直接提名后,在各地的选举中,普遍出现了参与提名的选民多,被提名的选民多的“二多”现象。在实行选民个人自由提名的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主任、副主任、委员的应选人数与提名人数之间的比例分别是1:25,1:29,1:19。[12]如此广泛而自由的提名,使候选人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村民有了更充分的挑选权,增强了村民对选举的信任感和参与感,有助于选举活动顺利进行。

(三)预选确定正式候选人。如何从众多的初步候选人中,按照差额的原则,筛选出适当数量的正式候选人,这在任何选举中都是一个重要问题。在有的选举中,法律规定由选举主持机关组织选民反复酝酿、讨论、协商,按照多数选民的意见确定候选人。但是,“酝酿、讨论、协商”不是一种程序化的方式,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在这一过程中,选民的意志往往得不到尊重,选举主持机关则有可能利用这一机会,按自己的意志确定正式候选人,造成事实上的“指选”、“派选”。即使选举主持机关没有违法,有的初步候选人或选民也可能因为不知道自己或自己挑选的候选人为什么没成为正式候选人,从而怀疑筛选过程的公正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初步候选人的基础上,按照多数人的意愿,公正、公平地确定正式候选人,各地的村委会选举办法做出了以下类似的规定:如果提名的初步候选人人数多于差额人数,就要组织预选产生正式候选人。预选时,由村民选举委员会设立投票站和秘密写票处,并推选出监票人、计票人,在规定的时限内组织选民进行无记名投票。选民在选票上填写的候选人名额不得超过应选名额。投票结束后,公开唱票和计票,根据得票多少的顺序,确定候选人名单。候选人的名额应当多于应选名额一至若干人。

程序化的预选,使每个初步候选人都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无论是当选者还是落选者,都觉得公平合理。当选者认为自己赢得光荣,落选者觉得自己输得服气。选民因为自己掌握了确定正式候选人的权利,对预选结果也不再心存疑虑。

(四)罢免权使选民享有重新选择的权利。村民的罢免权是其选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罢免权,村民的选举权就是不彻底的、不完整的。罢免权体现了村民对当选人始终保持着重新选择的权利。这种随时撤换的权利,是选民对当选人监督、制约权利的体现,对当选人的行为取向与行为方式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为了保障村民罢免权的顺利实施,各地的.选举办法在村委会组织法有关罢免规定的基础上,加强了对罢免的程序保障,如“罢免要求应当以书面形式向村民委员会和所在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并写明罢免理由。村民委员会应当在接到罢免要求一个月内召开村民会议,进行投票表决。村民委员会拒绝召开村民会议表决罢免要求的,可以由乡镇人民政府召集村民会议,由村民会议进行投票表决。”

在村委会组织法正式实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发生了近百起村民自发罢免村委会主任或整个村委会班子的事例。罢免的启动与成功,使村民参与的深度和有效性得到很大提高,保障了选民选择权利的完整性与连贯性。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集乐村村委会主任于由镇里“指选”产生,村民对此很有意见。,该主任利用灾后重建的机会,以权谋私,更加重了村民的不满,开始向上级反映情况,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911月4日,村民从电视中得知《村委会组织法》正式实行后,立即买书学习,随后决定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联名提名罢免该主任。193月6日,村里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严格按照程序罢免了该村委会主任。通过上面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罢免权对选民至关重要,甚至能够使选民由弱势变得

相对强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选民由于不能充分行使自己的选举权造成的无力感。据预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村民罢免村委会干部的案例数量将会有较大增长。

(二 ) 竞争性

村委会选举制度的竞争性体现为两点,一是差额原则,二是关于竞选的规定。

村委会组织法规定:候选人的名额应当多于应选名额。地方的村委会选举办法将差额的原则具体化,一般是主任、副主任候选人名额比应选名额多1人,委员候选人名额比应选名额多1至2人或3人。这表明,村委会成员的全部职位都实行差额选举。这已经成为村委会选举中普遍遵守的规则。在湖南省年的村委会选举中,全省100%的村都实行了差额选举。[13]

在差额的基础上,为了自己当选,村委会选举制度允许候选人之间展开公平、公开的竞争。地方的村委会选举办法一般都规定:在投票日前,选举委员会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向选民介绍正式候选人,也可以组织候选人进行竞选演说,并回答选民和其他候选人的提问,但内容不得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竞选的合法化,对于村委会选举有重要意义。有的观察者认为:“村委会选举的一个重大成就是不但公开打出了‘竞选’的旗帜,并且越来越具有竞选的实质内容。”[14]更有人将之称为“整个中国农村选举中最大胆、最重要的突破。”[15]

透过这项规定,可以看出这种竞选与西方国家竞选的不同之外:第一,竞选由选举委员会组织,候选人不得自行开展竞选活动。所以,竞选活动是激烈的,同时也是有计划、有秩序的。第二,竞选是个人之间的竞争,无党派背景。在西方社会的选举中,政党与选举的关系非常紧密,“若无强大的政党为后盾,公民是难以被提名为候选人或当选的,因此,只有政党提出的候选人才会有极大的当选机会,才会有实际意义。”[16]在我国村一级,合法的民主党派没有基层组织,就谈不到提名候选人。根据新的村委会组织法关于村民直接提名的规定,村党支部也没有提名权。所以,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是个人道德感召力与才能的竞争,每个人都声明自己的治村方案有利于全体村民。第三,公费竞选。西方的竞选需要花费巨额经费,限制了大多数选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在村委会选举中,根据法规规定,村级选举费用包括竞选费用都从集体收益中支出,候选人不必为竞选支付费用,这有利于大多数选民参与。

竞选的一般程序是:在选举日前,由选举委员会组织,各位候选人在全体村民面前,发表治村演说,主要内容有个人简历、竞选条件、任期目标、工作措施以及对村民的承诺,号召大家投自己一票。候选人之间可以互相提问,还要回答选民提出的各种问题,接受选民的检验。为了让选民充分了解候选人,有的村将候选人的竞选演讲录音,在村广播站反复播放。有的村还通过录像,在闭路电视上反复播放,让选民坐在家中就能品头论足,进行比较。也有的组织候选人走家入户宣传自己。

把竞争机制引入选举,打破了以往选举死气沉沉的局面,使选举变得有声有色,候选人和选民都处于主动参与、积极竞争的状态,二者的直接互动又活跃了整个村庄的气氛。竞选为候选人展示自己的能力,争取当选提供了均等的机会,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参与选举,并使他们脱颖而出;也有利于选民对候选人做出正确判断,在比较中做出理性的选择,使更有民意基础,更有能力的人进入村委会;竞选演说也同时增强了选举工作的透明度,有利于防止“地下”竞选活动,克服家族、派性带来的消极影响。

竞选对选民和候选人的影响是直接而迅速的,可以改变候选人在选民心目中的形象,使选民重新做出选择。例如,吉林省梨树县王家园子村村委会主任候选人有刘、王二人。预选时,刘得了550票,王得了464票。经过竞选演讲,王以懂经济、办实事的形象给选民留下深刻印象。投票后,王以高出刘200多票的751票击败了刘,当选为村主任。在选举结束后的采访中,一位选民表示,“竞选不竞选大不一样。我在预选时投了刘的票,因为他原来就是村党支部副书记,一般来说有工作经验。可后来听了王和刘的竞选演说后,我改变了主意,觉得王讲实话、办实事,比较务实,懂经济、能干。所以,正式选举时我投了他的票。”另外一位青年农民也谈到,“正式选举前,我都投了自己的票,听了竞选演说后,觉得王更好,他提的治村方案、办法,更实际、更可行,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懂经济、有实干能力的人。所以,最后我投了他的票。我觉得竞选演讲对人有很大影响。”[17]通过这一案例,可以看出竞选为中国最普通的农民搭建了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使几千年来一直沉默、压抑、被“面子”文化束缚的农民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从而敢于、乐于在竞争中挑选别人与被人挑选,塑造着一种新型的社会人格。

竞选目前又有了新发展。一是出现了报名竞选制。自年后,吉林省梨树县制定了《梨树县村委会选举办法》,规定在村委会选举中实行报名竞选。凡愿意参加竞选的选民,可自愿参加竞选演讲,演讲者必须在演讲正式开始三日前向选举领导小组报名、填写登记表、上交一份演讲材料,及对村民的承诺。没按规定报名登记者,视为放弃竞选机会。二是竞选程序日益规范化。河北省迁西县以县政府文件的形式在全国第一个制定了《治村演说规则》,对演说的组织、形式、时间、地点、内容,及村民提问的范围、顺序、方法等作出了具体规定。由于村委会选举制度一向善于吸收实践经验,地方的创新必将为有关法律、法规规范竞选提供基础。

(三 ) 秘密性

所谓秘密性,是指采取不为他人所知投票指向的方式进行选举。也就说,选民投了谁的票,不投谁的票,投的是赞成票,还是反对票,弃权票,只有他本人知道,这可以免除选民产生顾虑,把自己的真实意愿表现出来。为了保证选民选择意愿的秘密性,我国的选举制度基本都规定无记名投票,村委会选举制度也不例外。但是,村委会选举制度与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或党的选举制度不同的一点,就是规定在选举时,设立秘密写票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无记名投票原则。 村委会组织法第十四条规定:选举时,设立秘密写票处。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无记名投票的原则,保护了选民自由选择的权利。由于村落是个“熟人社会”,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果公开写票,选民的意愿容易受到干扰,宗族、家族等势力可能借机监督、干涉选民,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会使选民感到无形的压力,难以真正表达自己的意志。也可能造成选举的混乱。秘密写票处的设立与使用,可以有效地防止家族势力和不同派性势力的干扰,减少选民的担心与顾虑,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 写票形式的创新,是唯有村委会选举具备的一个特色。选举日当天,无论是在选举大会会场,还是投票站,到处都可以见到村民因地制宜建成的秘密写票处,有的是学校的教室、有的是剧场两边的小化妆间、有的有屏风、纸箱、木板临时搭建。吴毅考察了1999年四川T市肖村村委会选举投票日的秘密划票过程:“选民们最看重的是秘密划票。他们认为,秘密划票能够充分保护选民的自主性。‘想写谁就写谁,不会得罪人’。秘密划票处设在教室外面的露天走道旁。四个教室外,十几张课桌一字排列,桌

子上放好了圆珠笔,以供划票使用。为了确保划票的隐密性,每张桌子之间都相隔了一定的距离。此外,各组的监、计票员守在教室门口,每个选民只有在听到工作人员喊自己的名字时,才能走出教室领取选票,然后到课桌前划票。每一次,课桌旁只能有一位选民划票。划票之后,选民再把选票投进票箱。”[18]随着村委会组织法的正式实施,秘密写票处已经成为农民自由行使选举权的制度化保障。在1999年湖南省的村委会选举中,设立秘密写票处的比例已经达到90%以上。

(四 ) 公开性

公开是公正的保障。公开性保证了选民的知情权,有利于选民监督选举。公开性贯穿于村委会选举的全过程:公开选举程序和具体规定,使选民了解什么是合法的选举,清楚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公开选民名单,防止选民登记中出现“错登”、“漏登”、“重登”,保证每个选民的选举权利;公开应选名额和候选人条件,引导选民的选择意向;公开候选人名单及其基本情况,防止内定、指派候选人;公开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防止“黑箱”操作等等。

这其中比较有村委会选举特色的,是村委会组织法第十四条规定的“选举实行公开计票的方法,选举结果应当当场公布。”与此相反,在其他类型的选举中,计票过程一般不对全体选民公开,选举结果在选举日后公布。

在村委会选举中,实行公开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对于选民的心理和选举结果的公正有很大影响。对选民而言,在自己的亲自监督下,公开计票、当场公布结果这一程序的合法性使他们对选举的信任感大为增强。在每一个选举会场,公开计票都是吸引选民注意力的高潮事件,他们热烈地关注着计票过程,期待着选举结果,对民主产生了一种精神上的关切。当通过一张张选票的统计,选举结果终于产生时,特别是候选人竞争激烈,当选人票数相同或以微弱多数险胜,选民就会感到自己的一票不是无足轻重的,而是能够影响选举结果的,觉得“如果我改投他人,选举结果就会不同了”,这会使选民更加珍视自己的一票,改变选民的政治无力感,增加政治功效感和自信心。另外,计票与选举结果的公开性、及时性,有助于杜绝因秘密计票产生的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篡改选举结果等行为。公开计票时,由于整个过程都在村民的高度关注下进行,无论是乡镇政府、选举委员会还是其他人,都不太可能找到机会或有足够的胆量对选举结果施加不正当的影响,从而保证了选举结果的公正性。

公开计票与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的规定已经普遍实行,得到了村民的积极支持。在1999年广西的村委会选举中,全区87%的村做到了公开唱票、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19]据《人民日报》1999年3月18日报道,广东省化州市林尘镇令村,在1月17日村委会选举投票结束后,检票、唱票、计票用了近3个小时,村民们一直都不离开现场,大家宁可饿着肚子等待选举结果。在有的地方,村民还请来公证人员监督选举过程,最后当众宣布选举结果的真伪。上面这个案例所描述的场景,在笔者自己观察的选举中也普遍存在,这是村民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公正、公平选举的渴望与支持。

形成目前这套村委会选举制度,用了近时间,可谓来之不易。当然,这套选举制度不是完美无缺的,仍处于发展之中,特别是在制度规定与实际运行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的各种选举制度中,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民主含量是最高的。它从制度安排的角度,为公民参与提供了必要的渠道与空间,激发了亿万农民的参与热情,避免了形式主义的选举。同时,它的程序公正性得到了各方认同,引导人们在选举中追求程序的合法化,保障了选举的规范与秩序。这套独具特色的选举制度的实施,不仅对村委会选举实践产生积极影响,也是进一步推进政治民主化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

--------------------------------------------------------------------------------

[1] 参见江泽民:《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开创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2] 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061页。

[3] 参见米有录:《静悄悄的革命从这里开始--寻访全国第一个村委会》,载于《乡镇论坛》1998年第12期,第6至8页。

[4] 关于权力下放是最大的民主等论述参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52页等。

[5] 参见《中共中央文件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第390页。

[6] 较早提出“乡政村治”并论述较多的是张厚安等人。参见《中国农村基层政治建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

[7] 参见彭真:《通过群众自治实行基层直接民主》,载于《彭真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8页。

[8] 参见《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38页。

[9] 参见中国基层政权建设研究会中国村民自治制度研究课题组著:《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制度》,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版,第81-83页。

[10] 对村委会选举制度最有借鉴意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及各地制定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选举实施办法。

[11] 参见陕西省民政厅:《陕西省第四次村委会选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载于《1999年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资料汇编》(内部刊物),第601页。

[12] 参见王仲田:《乡村政治-中国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版,第146页。

[13] 参见湖南省民政厅:《湖南省第四次村委会选举工作总结》,载于《1999年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资料汇编》(内部刊物),第567页。

[14] 参见史卫民等:《直接选举:制度与过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228页。

[15] 参见王仲田:《乡村政治-中国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版,第149页。

[16] 参见王玉明:《选举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182页。

[17] 参见王仲田:《乡村政治-中国村民自治的调查与思考》,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版,第150-151页。

[18] 参见吴毅:《新规则是如何演绎的--一个村庄村委会换届选举的解读》,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9年冬季号,第201页。

[19] 参见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广西壮

族自治区第二届村委会选举工作总结》,载于《1999年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资料汇编》(内部刊物),第539页。

相关性:毕业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模板

篇2:村委会选举制度的特点论文

村委会选举制度的特点论文

20年来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演进,始终不渝地遵循着一个鲜明的价值主题:保障与扩大选民权利,推进选举的民主化。在这一价值理念的导向下,村委会选举制度既对其他可借鉴的制度资源有所继承[10],又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成为目前我国民主程度最高的选举制度。

(一 ) 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根据村委会选举制度的安排,选民作为权利的主体,享有比较充分的选择权,从而能够自主地、不受干涉地实现自己的意志。选民的选择权贯穿于选举的全过程,包括选民对选举主持机关的选择权,对初步候选人、正式候选人的选择权、对监票人、唱票人、计票人的选择权,对最后当选者的选择权,对任期内村委会成员的重新选择权等等。比较有特色的制度设计有以下几项:

(一)推选产生选举主持机关。作为选举的具体主持机关,村民选举委员会虽然是临时的,但在选举的组织与实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举主持机关是选举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根据地方选举办法对村民选举委员会职责的规定,从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制定选举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和培训选举工作人员,到选民登记、组织提名确定候选人,再到确定选举的.具体时间地点、组织投票选举、公布选举结果,总结和上报选举工作情况,建立选举工作档案等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选举主持机关。

2、选举主持机关的性质影响选举的性质。选举是由一系列环节组成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选举主持机关的组织与管理,如果选举主持机关是由特定的利益集团所任命或操纵,选举就会偏离选民的意志,成为为特定利益集团服务的工具。

3、选举主持机关的活动影响着公民选举权利的实现。法律所规定的静态的公民选举权利,必须依靠选举主持机关发动起来,才能成为现实。 在有的选举中,选举主持机关是任命的,或由某些人挑选的,不利于保持中立性。在村委会选举中,为使选举主持机关只对选民的意志负责,选举制度对其产生、人数、回避做了如下规定:一选举委员会成员是由村民会议或各村民小组推选产生,防止它被某一组织或利益集团所操纵控制;二是组成人数为单数,一般不超过十一人,便于意见发生分歧时,能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投票表决做出决定;三是一旦选举委员会成员成为正式候选人,就要退出选举委员会。这是为了避免候选人利用在选举委员会中的地位为个人的当选谋取私利。

在1999年陕西省的村委会选举中,全省的村民选举委员会基本由选民推选产生,县、乡两级政府和村党支部做到不委派、不指定、不授意,受到村民的欢迎。[

[1] [2] [3] [4] [5] [6] [7]

篇3:美国总统林肯名言

we know nothing of what will happen in future , but by the analogy of past experience. (abraham lincoln , american president)

除了凭着对过去的经验加以类推之外,我们对今后的事一无所知。(美国总统 林肯 . a .)

查看更多:

超酷的美国俚语

西班牙裔美国哲学家、桑塔亚那名言

赞美国庆节的名言

美国谚语

美国吉诺·鲍洛奇

美国

篇4:美国总统林肯的故事

公元一八○九年,在一个荒凉的肯德基州农场里,诞生了一位叫亚伯拉罕.林肯的小婴儿,他就是末来第十六任的美国总统。

林肯十五岁的时候才开始认字母,每天早晚都要走四哩的森林小路到校求学。他买不起算术书,特地向别人借,再用信纸大小的纸片抄下来,然后用麻线缝合,做成一本自制的算术书。他以不定期上课的方式在校求学,知识都是“一点一点学的”。他所受的正规教育,总计起来上学的日子不过十二个月左右。林肯能在很艰难的情况下发奋读书,是林肯不向命运屈服的表现,也是我们应该向林肯学习的地方。

在一场政治集会上林肯第一次发表了政

治演说,由于抨击黑奴制,提出一些有利于公众事业的建议,林肯在公众中有了影响,加上他具有杰出的人品,1834年他被选为州议员。

1860年11月,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共和党首次执政。林肯说:“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

1863年1月1日正式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即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解放的黑奴可以应召参加联邦军队。宣布黑奴获得自由,从根本上瓦解了南军的战斗力,也使北军得到雄厚的兵源。

林肯由一个贫穷的孩子成长为统率美国的政治家的历程,深深地打动着我,他成功的关键在于奋发向上,努力不懈,迎接生活的挑战。

「没有暗礁,激不起美丽的浪花」,林肯不屈服命运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一同向困难挑战,创造出佳绩。

篇5:美国总统林肯的故事

在美国众多总统中,亚伯拉罕·林肯是唯一出身于贫民阶层的,他为反对农奴制度奋斗了一生,深受美国人民敬仰,由于他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被人们誉为“新时代国家统治者的楷模”。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人,林肯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固然与他深远的政治眼光、超强的组织能力有关,而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无疑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林肯出身于一个鞋匠家庭,没有任何贵族血统,而当时的美国社会是非常看重门第的。竞选总统前夕,一个参议员为了让林肯退出竞选,故意羞辱他:“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面对他人的羞辱,林肯没有恼羞成怒、愤然失态,而是自豪而又谦卑地解释说:“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去世了。但我一定会记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做得像我父亲做鞋匠那么好。据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修改。虽然我不是鞋匠,但我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技术。”

接着,林肯又对所有的议员说:“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我无法比我父亲修得好,他的手艺是无人能及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热泪。面对林肯的真诚,顿时,所有的嘲笑都化为热烈的掌声。

林肯的相貌并不出众,相反,有些丑陋,这也成为竞选对手攻击他的托词。他跟史蒂芬生·道格拉斯一起竞选总统,在进行辩论时,道格拉斯指责林肯是个两面派,有两张面孔。林肯听了之后,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如果我有两张面孔,我还会情愿戴这一副吗?”他的勇于自嘲,立刻赢得了台下不约而同的叫好声。

道格拉斯竞选失败后一直心怀不满,总想找机会当众羞辱林肯。有一天,道格拉斯见到林肯,便挖苦他说:“林肯先生,我初次认识你的时候,你是一家杂货店的老板,站在一大堆杂物中卖雪茄和威士忌。真是个难得的酒店招待呀。”然而,林肯并没有觉得难堪,而是不以为然地说道:“先生们,道格拉斯说得一点儿也不错,我确实开过一家杂货店,卖些棉花、蜡烛、雪茄什么的,当然也卖威士忌。我记得那时候道格拉斯是我最好的顾客了。多少次他站在柜台的那一头,我站在柜台的这一头,卖给他威士忌。”然后,林肯话锋一转,微笑着说:“不过,现在不同的是,我早已从柜台的这一头离开了,可是道格拉斯先生依然顽强地坚守在那一头,不肯离去。”林肯这么一说,周围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称赞林肯回答得很风趣很巧妙。

林肯在入主白宫之前,生活颠沛困顿,又加上其貌不扬,不修边幅,因此,在他初到白宫任职时,内阁中的阔佬没有一个瞧得起他。陆军部长斯坦东曾公开宣称:“我不愿意与那个笨蛋、老憨、长臂猴为伍。”林肯听后,大度地说:“我决心牺牲一部分自尊,要派斯坦东任陆军部长,因为他绝对忠于国家。”

斯坦东任职后仍不停地对林肯进行谩骂,甚至拒不执行林肯的指示。有一次,有位议员带着林肯的手令去找斯坦东,斯坦东竟公开抗命,并拍案大叫:“假如总统给你这样的命令,那么他就是一个浑人。”那位议员满以为林肯会因此而将斯坦东撤职,可是,林肯听了汇报后却说:“假如斯坦东认为我是一个浑人,那么我一定是了,因为他几乎一切都是对的。”林肯为了顾全大局,能够容才之短、用才之长的博雅气度让斯坦东极为感动。事后,斯坦东马上到林肯跟前表达了诚挚的歉意。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荷兰哲学家斯宾诺沙说:“人心不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去征服。”林肯以宽容大度之心化敌为友,既消除矛盾隔阂,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又形成了合力,成就了事业。

>>>下一页更多美国总统林肯的故事

篇6:给美国总统的一封信

关于给美国总统的一封信

给美国总统的一封信

尊敬的美国总统先生:

您好!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您的容颜经常出现在电视上,给美国总统的一封信作文。两年前,您正式派遣海军陆战人的士兵前往伊拉克进行“维和”行动。为了祖国的安全,伊拉克军队被迫还击,而您却又以伊拉克军队攻击美军为借口,继续派美国军队前往伊拉克作战。使得伊拉克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搞得怨声四起,更引起国际社会的指责,而您却不顾这些一意孤行地继续“维和”伊拉克。

您是知道伊拉克的'军队是不可能打败海军陆战队,可您为什么要一意孤行呢?是为了伊拉克的石油吗?是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吗?还是想控制伊拉克的政权?……可您知道吗?世界刚从战争中离开走向和平,可您作为一个全球强国的总统,您不但没有制止战争,反而参与战争。每当一架架轰炸机在巴格达上空轰炸,每当防空警报一次次响起,每当一枚枚“战斧”导弹落在伊军的军营中……。那些在前线的美军士兵厌恶战争,甚至精神崩溃……,美国最重视人权,也最尊重人权,可您尊重过那些在前线战斗的美军士兵的人权吗?您尊重过那些一次次遭到伤害的伊拉克人民的人权吗?您没有!

总统先生,作为世界最强国的总统,您应带领美国人民帮助那些有战乱的国家恢复和平,让因战争而死去的军人安心,让那些离散的家庭团圆,让全世界走向和平之路。为让更多国家的人民不受伤害,为让和平之花开得更加美丽!全人类应团结起来,为了创造和谐、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祝:总统先生身体健康!

愿:中美两国永远友· 敬礼!

中国xxx

20XX年12月1日

篇7:美国总统选举辩论趣事

1992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首次引入“市民大会”的形式,先由盖洛普民调机构抽样选出一班“未决定将票投给谁的选民”做现场观众,再由他们直接向候选人提出问题,而电视辩论的舞台上,也移走了传统的讲坛,改为让候选人坐在高脚椅上辩论,并且可以随意走动,增加与观众的互动。

辩论开始后,一位女士向两位候选人提问:“知道不知道国债越来越多对于普通市民生活的影响?”

老布什率先回答,但他的态度非常冷淡,言语间都是官话、套话,绕来绕去,较为空泛。这位女士认为他的回答并没有解释清楚,锲而不舍地纠缠在这个问题上,对老布什咄咄相逼。老布什却始终没有改变策略,不停将问题绕开。轮到克林顿作答时,他则向前走了几步,来到这位女士跟前,用诚恳的语言,微笑着与她分享自己很多朋友的类似遭遇,克林顿与现场群众的互动,让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这时,老布什却做了一个动作:他悄悄地拉高了袖子,低头偷偷地看了看手表。偏偏这个动作,被摄像机拍了下来,并向全国观众直播出去。

这场电视辩论结束后,美国一位著名记者说,打从老布什偷偷看表的这一刻开始,“总统竞选战提早谢幕”。的确如此,老布什偷偷看表的小动作,让许多选民产生不满,导致其支持率大大下降,最终竞选失败。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一边是老布什冷冰冰的态度,一边是克林顿热呵呵的笑脸,观众当然会喜欢克林顿。可谁想到,老布什不仅表面冷静,心里也很自在,竟在直播中偷偷看起了表,这种做法既不尊重对手,也不尊重提问的现场观众和观看电视直播的选民,支持率下降也在所难免了。

篇8:美国总统选举辩论趣事

1960年9月26日,美国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总统选举电视辩论,两位主角分别是肯尼迪和尼克松,全国有700万人收看了这场直播。在此之前,两人的支持率旗鼓相当,但在电视辩论之后,尼克松的支持率却直线下降。

原来,电视台为了直播效果好,加强了舞台灯光;为了让候选人看起来精神抖擞,要求候选人站立辩论。肯尼迪事先了解到这一点,预料到灯光加强,现场温度肯定升高,便在比赛时,穿了身较薄的西服。而怕热、刚刚因脚伤住院两周的尼克松却忽视了这些信息。

比赛当天,尼克松不但拒绝化妆,甚至连胡子都没刮就走上了舞台;电视台也按照原计划,打开了所有的灯,将舞台照得恍如白昼,自然,舞台上的温度也特别高,尼克松只得在辩论中不停地拿手帕擦拭额头上的汗;并且,站了一段时间后,尼克松的刚痊愈的脚就开始隐隐作痛,表情也变得痛苦起来。

结果,电视观众们看到的尼克松连胡须也没有刮干净,形象十分邋遢;并且,脸色苍白,额头汗水清晰可见,不停地擦拭汗水的动作显得他十分紧张;甚至,表情也越来越痛苦,看起来十分疲惫。而肯尼迪则不同,年轻英俊、仪态潇洒,整场辩论神情自若、游刃有余。两相对比,观众心中有了判断,辩论结束后,肯尼迪的支持率直线上升。

尼克松万万想不到,自己会败在几个他压根儿就没注意的小问题上。一场辩论下来,他在观众心中就成了形象邋遢、上台紧张、表情疲惫的代言人,如此印象,支持率又怎能不下降呢?可这事儿怨天怨地怨不了任何人,虽然说输的有些冤枉,可谁让他自己不注意呢?

由此可见,美国总统候选人在电视辩论时的形象、表情、言行、举止,都备受关注,甚至可以成为影响支持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点都马虎不得。举一反三,我们在参加辩论赛时,也需吸取尼克松和老布什的教训,莫要因小失大。

篇9:写给美国总统的信

尊敬的美国总统布什先生:

您好!

对您,我久仰大名,十分尊敬您。您把美国治理得那么好,我很佩服您。我相信,全美国人一定很敬爱您。

以前,我认为,您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可是现在,我不在这么认为了。您对伊拉克人民的所作所为,让我失望到了极点;让我伤心到了极点;让我愤恨到了极点。

每当我看到那些被子弹吓得失魂落魄的伊拉克人我就会恨您,恨您正在伤害着一个个无辜的人。那些在贫铀弹阴影下的伊拉克儿童,认医院为家;用药粒做糖果;瘦小的身体,被针头视为白纸而图画。您真的要让伊拉克人民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吗?您真的要做“冷血动物”吗?您真的为此置之不理吗?

布什总统,请撤回您的枪支弹药和士兵。不要让同一世界的兄弟们用武器对话;不要再度赶走“和平之神”;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让战争和人类告别;让和平之神永住人间;让明天的世界充满阳光、鲜花和爱;让我们共同生活在人类的欢乐家园中吧!

愿布什总统早日停止对伊拉克人的一切进攻、骚扰!

中国 马卉 .8.18

篇10:致美国总统的一封信

布什同志:

您好。别人说你的国家很伟大,我不否认这一点。您知道我为什么用“同志”这一词来给您写信么?那是因为我希望您放下您那总统的架子,和我,这位刚刚升入初中的小姑娘来谈一谈。

每当我从电视上看到一位无辜的人被您的军队夺走生命的时候,我都对美国更加一份憎恨和厌恶。我常常会问妈妈:“美国凭什么打伊拉克?”妈妈便回答:“因为美国就是凭打仗来生存的。”是么,总统同志?

我不相信您是一只冷血动物。单单是因为石油,您就会狠下心来杀死无辜的人们后去面不改色的喝着咖啡坐在电视前看一个伊拉克小男孩被纱布绑得满身都是哭着喊着说要爸爸妈妈,却不知父母已葬身烟火之中。这样的小孩有千千万万个呀!我相信你也有父母,你可以回忆想象甚至去尝试失去父母时的心情。就连我也不禁为他们的命运而落下眼泪。我不知他们的杀父母仇人是怎样想的……

每当我看到还未上学的孩子们和孤苦伶仃的老人们被硝烟所围困而无处可逃时,我都难以想象一个没有同情心,甚至连良心也没有的人会是您,这位称霸全世界、全美国的总统。种种想法让我们为你起了个绰号:势利眼。

知道我们为什么起这个绰号给你么?因为您为了想强占一块不起眼的石油田而残害了一个国家。您可知道,那里有上千万无辜的人民在遭受灾难,在那忍受着战争的痛苦和硝烟,甚至还有天真无邪的儿童呀!!

醒醒吧!布什!醒醒吧!总统!如果您还是这个样子的话,迟早会激怒世界人民!我断言:如果您要是不改变您对待其他国家人民的态度,那么,总有一天会受正义和真理的审判,你的国家,你的民族,也会因为你的固执和野蛮遭受到应有的惩罚和报应!

篇11:美国总统罗斯福励志故事

美国总统罗斯福三则励志故事

一:

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

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颗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顿时,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颗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虽然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起眼;也许那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些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浇灌,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二:

富兰克林·罗斯福生性好动,小学的时候他得了猩红热,被隔离在戈登学校的医院里,这让他很是苦恼,可他一点办法也没有。一天,红砖墙上的刮擦声把他吓了一跳,接着,他听到窗户被一只戴着手套的手轻轻敲了一下,随后便看到母亲萨拉?德拉诺?罗斯福正朝房间里凝望。

罗斯福很惊讶,母亲应该正在欧洲才对的啊!更让他惊讶的是,一向注重言行举止的母亲居然会冒着危险站在一架工人用的梯子上来探视自己——这样既可以看到他,又不违背不准探视的规定。

萨拉不做什么,只是每天都来看望罗斯福,来了,也就是陪他说话,或者读书给他听。

小罗斯福很感动,他更佩服的是,母亲在知道他生病后会果断地从欧洲赶回美国,并冒着危险爬到梯子上探视自己。多少年后,当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的时候,还似乎常常能够听到当年母亲隔着医院窗户给自己读书的声音……

三:

在儿子面前,我不是总统

罗斯福美国是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他不仅治国有略,而且教子有方,4个儿子在二战时浴血战火,建立功绩,二战后又都跻身于美国政坛。

“对儿子,我不是总统,只是父亲。”罗斯福的这句话曾在美国人心灵中产生过不小的震撼,?更是他一贯遵循的教子原则。

他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人格,甚至在思想上也应该是独立的。当二战正愈加激烈时,二儿子埃利奥特问父亲他该怎么办。父亲说:“要我告诉你该怎么做,那你应该首先认清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你们的事是你们自己的事,我从不干预。”不久埃利奥特离开了刚开起的公司,轻松地走进了陆军部的大门,在四兄弟中带头参了军。

罗斯福还极力反对孩子们以赖父母过寄生生活。他不给儿子们任何支助,让他们凭自己的能力去开辟事业,赚自己该赚的那分钱。在钱财的支配上,绝不让孩子放任自流。大儿子詹姆斯20岁时独自去欧洲旅行。临归前看到一匹好马,便用手中余款买下了这匹马,然后打电报给父亲,让他汇旅费来。父亲回一个电话:“你和你的马游泳回来吧!”碰了这个钉子,詹姆斯不得不卖掉马,买了票回家,从此他懂得不能随便无计划地乱花钱。?

而更让世人为之倾佩的是罗斯福身为总统,却总不庇荫孩子,让孩子们享有特权。二战打响后,他把四个儿子都送上了前线,并严正告诫他们:拿出良心来为美国而战!

篇12:美国总统选举电视辩论趣事

美国总统候选人在电视辩论时的形象、表情、言行、举止,都备受关注,甚至可以成为影响支持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点都马虎不得。举一反三,我们在参加辩论赛时,也需吸取尼克松和老布什的教训,莫要因小失大。

美国总统选举电视辩论趣事两则

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之间的三场电视辩论,让不少中国观众大开眼界。其实,电视辩论在美国由来已久,逸闻趣事更是不少,本文就选取了两则,与广大读者分享。

辩论趣事一

1960年9月26日,美国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总统选举电视辩论,两位主角分别是肯尼迪和尼克松,全国有700万人收看了这场直播。在此之前,两人的支持率旗鼓相当,但在电视辩论之后,尼克松的支持率却直线下降。

原来,电视台为了直播效果好,加强了舞台灯光;为了让候选人看起来精神抖擞,要求候选人站立辩论。肯尼迪事先了解到这一点,预料到灯光加强,现场温度肯定升高,便在比赛时,穿了身较薄的西服。而怕热、刚刚因脚伤住院两周的尼克松却忽视了这些信息。

比赛当天,尼克松不但拒绝化妆,甚至连胡子都没刮就走上了舞台;电视台也按照原计划,打开了所有的灯,将舞台照得恍如白昼,自然,舞台上的温度也特别高,尼克松只得在辩论中不停地拿手帕擦拭额头上的汗;并且,站了一段时间后,尼克松的刚痊愈的脚就开始隐隐作痛,表情也变得痛苦起来。

结果,电视观众们看到的尼克松连胡须也没有刮干净,形象十分邋遢;并且,脸色苍白,额头汗水清晰可见,不停地擦拭汗水的动作显得他十分紧张;甚至,表情也越来越痛苦,看起来十分疲惫。而肯尼迪则不同,年轻英俊、仪态潇洒,整场辩论神情自若、游刃有余。两相对比,观众心中有了判断,辩论结束后,肯尼迪的支持率直线上升。

尼克松万万想不到,自己会败在几个他压根儿就没注意的小问题上。一场辩论下来,他在观众心中就成了形象邋遢、上台紧张、表情疲惫的代言人,如此印象,支持率又怎能不下降呢?可这事儿怨天怨地怨不了任何人,虽然说输的有些冤枉,可谁让他自己不注意呢?

辩论趣事二

1992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首次引入“市民大会”的形式,先由盖洛普民调机构抽样选出一班“未决定将票投给谁的选民”做现场观众,再由他们直接向候选人提出问题,而电视辩论的舞台上,也移走了传统的讲坛,改为让候选人坐在高脚椅上辩论,并且可以随意走动,增加与观众的互动。

辩论开始后,一位女士向两位候选人提问:“知道不知道国债越来越多对于普通市民生活的影响?”

老布什率先回答,但他的态度非常冷淡,言语间都是官话、套话,绕来绕去,较为空泛。这位女士认为他的回答并没有解释清楚,锲而不舍地纠缠在这个问题上,对老布什咄咄相逼。老布什却始终没有改变策略,不停将问题绕开。轮到克林顿作答时,他则向前走了几步,来到这位女士跟前,用诚恳的语言,微笑着与她分享自己很多朋友的类似遭遇,克林顿与现场群众的互动,让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这时,老布什却做了一个动作:他悄悄地拉高了袖子,低头偷偷地看了看手表。偏偏这个动作,被摄像机拍了下来,并向全国观众直播出去。

这场电视辩论结束后,美国一位著名记者说,打从老布什偷偷看表的这一刻开始,“总统竞选战提早谢幕”。的确如此,老布什偷偷看表的小动作,让许多选民产生不满,导致其支持率大大下降,最终竞选失败。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一边是老布什冷冰冰的态度,一边是克林顿热呵呵的笑脸,观众当然会喜欢克林顿。可谁想到,老布什不仅表面冷静,心里也很自在,竟在直播中偷偷看起了表,这种做法既不尊重对手,也不尊重提问的现场观众和观看电视直播的选民,支持率下降也在所难免了。

由此可见,美国总统候选人在电视辩论时的形象、表情、言行、举止,都备受关注,甚至可以成为影响支持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点都马虎不得。举一反三,我们在参加辩论赛时,也需吸取尼克松和老布什的教训,莫要因小失大。

篇13:致美国总统的一封信

尊敬的美国总统:

您好!

我是一位中国的少先队员,我在这几天在电视上看见生活在战乱的外国孩子,因为战乱,成了孤儿无法上学;因为没有粮食,他们饿得皮包骨头;因为得不到医治,在病痛中挣扎;因为……他们不要因为,不要硝烟,他们盼望和平。

总统先生,我长话短说:像你们这样的一个富有发达国家,为什么还要占领别的国家?你们应该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国家才对,不是像这样。贵国要是能乐于助人,使无数苦难的孩子,像你们的孩子一样成长,那该多好!

总统先生,我不知道节约粮食,但当我在电视上看到外国孩子挨饿的情景,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内心真想资助点什么,只是无可奈何。他们是无辜的!孩子需要慈祥的父爱,需要学知识,需要健康成长。

最后,我深情地恳求您:“救救他们吧!人类需要和平!地球更需要和平!”盼您百忙中看看饥寒中的孩子,听听他们的呼喊!

此致! 敬礼。

一个小学生

篇14:写给美国总统的一封信

尊敬的美国总统:

您好!

我是一名中国的小学生,我在电视上看到美国繁荣昌盛的大街;领略过美国神奇的自然风光;欣赏过美国的人土风情.觉得美国是一个经济大国,有尖端的科学技术,是一个值得向往,追求的神圣土地.

然而,美国有一件事使我愤愤不平.我想您还记得吧,美国攻打伊拉克,这次由美国引起的局部战争,使伊拉克有无数个人民死在美国军团残忍的枪林弹雨中;有无数个人民被美国军团逼得无家可归.伊拉克------这个原本幸福的国家,被美国战争的硝烟慌的手足无措;这个原本拥有四十三万八千四百四十六平方公里的热土就将要变成战争残留的废墟;这原本有着欢声笑语的国家,如今被美国这支强大的军队踏平了,留下的只是哭声和呐喊声,他们呐喊祖国的无能,不能保护他们原本幸福和睦的家庭.但,这是伊拉克政府的错吗?伊拉克的政府也在竭力的保护伊拉克人民,也在拼命挽救这生命垂危的国家,但是由于美国的阻止,和美国拥有的强大军队,他们也只能任由你们摆布.

由于美国的进攻,伊拉克的儿童从此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导致一颗颗照亮伊拉克的新星枯萎在这恶劣的环境中.他们也许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也许是流芳百世的企业家``````这片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就要被你们的刺刀消灭了.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很了解中国的历史.日本想侵略中国,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我们凭着坚强的毅力打败了日本鬼子,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中国当时的科技远远比不上日本.我们却胜利了,这是为什么?您知道写些什么了吗?

为了和平永著人间,为了生命之歌在伊拉克奏起,为了世界的胜坛上写着和平,画着和平之鸽,在此,我希望,也恳求您,放了这仅有一万九钱七百五十五千人的国家吧!美国这拥有九百三十七万二千六百一十四平方公里的大国不稀罕啊!世界人民不允许啊!请您放下手中的利器,让更多的人得到您更多的关怀吧!

祝您:

身体健康!

此致,敬礼.

中国少先队员

6月12日星期一

篇15:假如我是美国总统

假如我是美国总统,我将会向伊拉克人民道歉,不再让美国的士兵进行无情的拷打。我要让伊拉克和美国结成合作伙伴,让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回到自己的故乡重新上任总统职务,使伊美两国能够像兄弟一样和平共处,从仇恨的阴影中走出来。能够互相谅解,不让第三次世界大战出现,向未来的明天一起努力奋斗。我会让所有的伊拉克难民住进新房,为美国前总统布什减轻罪过。

我会将毁坏的一些建筑如阿里清真寺等修复好,像白宫一样,美丽、豪华、干净。我会让因战争而失去职业的伊拉克人民找到工作,会将流离失所的儿童送进孤儿院里扶养,让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不再为吃饭发愁。

我希望我所写的也能和美国的总统想的一致。

篇16:美国总统尼克松就职演讲稿

美国总统尼克松就职演讲稿

MONDAY, JANUARY 20, 1969

Senator Dirksen, Mr. Chief Justice, Mr. Vice President, President Johnson, Vice President Humphrey, my fellow Americans--and my fellow citizens of the world community:

I ask you to share with me today the majesty of this moment. In the orderly transfer of power, we celebrate the unity that keeps us free.

Each moment in history is a fleeting time, precious and unique. But some stand out as moments of beginning, in which courses are set that shape decades or centuries.

This can be such a moment.

Forces now are converging that make possibl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hope that many of man's deepest aspirations can at last be realized. The spiraling pace of change allows us to contemplate, within our own lifetime, advances that once would have taken centuries.

In throwing wide the horizons of space, we have discovered new horizons on earth.

For the first time, because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want peace, and the leaders of the world are afraid of war, the times are on the side of peace.

Eight years from now America will celebrate its 200th anniversary as a nation. Within the lifetime of most people now living, mankind will celebrate that great new year which comes only once in a thousand years--the beginning of the third millennium.

What kind of nation we will be, what kind of world we will live in, whether we shape the future in the image of our hopes, is ours to determine by our actions and our choices.

The greatest honor history can bestow is the title of peacemaker. This honor now beckons America--the chance to help lead the world at last out of the valley of turmoil, and onto that high ground of peace that man has dreamed of since the dawn of civilization.

If we succeed, generations to come will say of us now living that we mastered our moment, that we helped make the world safe for mankind.

This is our summons to greatness.

I believe the American people are ready to answer this call.

The second third of this century has been a time of proud achievement. We have made enormous strides in science and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We have shared our wealth more broadly than ever. We have learned at last to manage a modern economy to assure its continued growth.

We have given freedom new reach, and we have begun to make its promise real for black as well as for white.

We see the hope of tomorrow in the youth of today. I know America's youth. I believe in them. We can be proud that they are better educated, more committed, more passionately driven by conscience than any generation in our history.

No people has ever been so close to the achievement of a just and abundant society, or so possessed of the will to achieve it. Because our strengths are so great, we can afford to appraise our weaknesses with candor and to approach them with hope.

Standing in this same place a third of a century ago,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addressed a Nation ravaged by depression and gripped in fear. He could say in surveying the Nation's troubles: “They concern, thank God, only material things.”

Our crisis today is the reverse.

We have found ourselves rich in goods, but ragged in spirit; reaching with magnificent precision for the moon, but falling into raucous discord on earth.

We are caught in war, wanting peace. We are torn by division, wanting unity. We see around us empty lives, wanting fulfillment. We see tasks that need doing, waiting for hands to do them.

To a crisis of the spirit, we need an answer of the spirit.

To find that answer, we need only look within ourselves.

When we listen to “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we find that they celebrate the simple things, the basic things--such as goodness, decency, love, kindness.

Greatness comes in simple trappings.

The simple things are the ones most needed today if we are to surmount what divides us, and cement what unites us.

To lower our voices would be a simple thing.

In these difficult years, America has suffered from a fever of words; from inflated rhetoric that promises more than it can deliver; from angry rhetoric that fans discontents into hatreds; from bombastic rhetoric that postures instead of persuading.

We cannot learn from one another until we stop shouting at one another--until we speak quietly enough so that our words can be heard as well as our voices.

For its part, government will listen. We will strive to listen in new ways--to the voices of quiet anguish, the voices that speak without words, the voices of the heart--to the injured voices, the anxious voices, the voices that have despaired of being heard.

Those who have been left out, we will try to bring in.

Those left behind, we will help to catch up.

For all of our people, we will set as our goal the decent order that makes progress possible and our lives secure.

As we reach toward our hopes, our task is to build on what has gone before--not turning away from the old, but turning toward the new.

In this past third of a century, government has passed more laws, spent more money, initiated more programs, than in all our previous history.

In pursuing our goals of full employment, better housing, excellence in education; in rebuilding our cities and improving our rural areas; in 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 and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life--in all these and more, we will and must press urgently forward.

We shall plan now for the day when our wealth can be transferred from the destruction of war abroad to the urgent needs of our people at home.

The American dream does not come to those who fall asleep.

But we are approaching the limits of what government alone can do.

Our greatest need now is to reach beyond government, and to enlist the legions of the concerned and the committed.

What has to be done, has to be done by government and people together or it will not be done at all. The lesson of past agony is that without the people we can do nothing; with the people we can do everything.

To match the magnitude of our tasks, we need the energies of our people--enlisted not only in grand enterprises, but more importantly in those small, splendid efforts that make headlines in the neighborhood newspaper instead of the national journal.

With these, we can build a great cathedral of the spirit--each of us raising it one stone at a time, as he reaches out to his neighbor, helping, caring, doing.

I do not offer a life of uninspiring ease. I do not call for a life of grim sacrifice. I ask you to join in a high adventure--one as rich as humanity itself, and as exciting as the times we live in.

The essence of freedom is that each of us shares in the shaping of his own destiny.

Until he has been part of a cause larger than himself, no man is truly whole.

The way to fulfillment is in the use of our talents; we achieve nobility in the spirit that inspires that use.

As we measure what can be done, we shall promise only what we know we can produce, but as we chart our goals we shall be lifted by our dreams.

No man can be fully free while his neighbor is not. To go forward at all is to go forward together.

This means black and white together, as one nation, not two. The laws have caught up with our conscience. What remains is to give life to what is in the law: to ensure at last that as all are born equal in dignity before God, all are born equal in dignity before man.

As we learn to go forward together at home, let us also seek to go forward together with all mankind.

Let us take as our goal: where peace is unknown, make it welcome; where peace is fragile, make it strong; where peace is temporary, make it permanent.

After a period of confrontation, we are entering an era of negotiation.

Let all nations know that during this administration our lines of communication will be open.

We seek an open world--open to ideas, open to the exchange of goods and people--a world in which no people, great or small, will live in angry isolation.

We cannot expect to make everyone our friend, but we can try to make no one our enemy.

Those who would be our adversaries, we invite to a peaceful competition--not in conquering territory or extending dominion, but in enriching the life of man.

As we explore the reaches of space, let us go to the new worlds together--not as new worlds to be conquered, but as a new adventure to be shared.

With those who are willing to join, let us cooperate to reduce the burden of arms, to strengthen the structure of peace, to lift up the poor and the hungry.

But to all those who would be tempted by weakness, let us leave no doubt that we will be as strong as we need to be for as long as we need to be.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since I first came to this Capital as a freshman Congressman, I have visited most of the nations of the world.

I have come to know the leaders of the world, and the great forces, the hatreds, the fears that divide the world.

I know that peace does not come through wishing for it--that there is no substitute for days and even years of patient and prolonged diplomacy.

I also know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I have seen the hunger of a homeless child, the pain of a man wounded in battle, the grief of a mother who has lost her son. I know these have no ideology, no race.

I know America. I know the heart of America is good.

I speak from my own heart, and the heart of my country, the deep concern we have for those who suffer, and those who sorrow.

I have taken an oath today in the presence of God and my countrymen to uphold and defe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o that oath I now add this sacred commitment: I shall consecrate my office, my energies, and all the wisdom I can summon, to the cause of peace among nations.

Let this message be heard by strong and weak alike:

The peace we seek to win is not victory over any other people, but the peace that comes “with healing in its wings”; with compassion for those who have suffered; with understanding for those who have opposed us; with the opportunity for all the peoples of this earth to choose their own destiny.

Only a few short weeks ago, we shared the glory of man's first sight of the world as God sees it, as a single sphere reflecting light in the darkness.

As the Apollo astronauts flew over the moon's gray surface on Christmas Eve, they spoke to us of the beauty of earth--and in that voice so clear across the lunar distance, we heard them invoke God's blessing on its goodness.

In that moment, their view from the moon moved poet Archibald MacLeish to write:

“To see the earth as it truly is, small and blue and beautiful in that eternal silence where it floats, is to see ourselves as riders on the earth together, brothers on that bright loveliness in the eternal cold--brothers who know now they are truly brothers.”

In that moment of surpassing technological triumph, men turned their thoughts toward home and humanity--seeing in that far perspective that man's destiny on earth is not divisible; telling us that however far we reach into the cosmos, our destiny lies not in the stars but on Earth itself, in our own hands, in our own hearts.

We have endured a long night of the American spirit. But as our eyes catch the dimness of the first rays of dawn, let us not curse the remaining dark. Let us gather the light.

Our destiny offers, not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So let us seize it, not in fear, but in gladness-- and, “riders on the earth together,” let us go forward, firm in our faith, steadfast in our purpose, cautious of the dangers; but sustained by our confidence in the will of God and the promise of man.

理查德-尼克松 第一次就职演讲

星期一,1969年1月20日

历史的每一个时刻转瞬即逝,它既珍贵又独特。可是,其中某些显然是揭开序幕的时刻,此时,一代先河得以开创,它决定了未来数十年或几个世纪的航向。

现在可能就是这样一个时刻。

现在,各方力量正在汇聚起来,使我们第一次可以期望人类的许多夙愿最终能够实现。

不断加快的变革速度,使我们能在我们这一代期望过去花了几百年才出现的种种进步。

由于开辟了大空的天地,我们在地球上也发现了新的天地。

由于世界人民希望和平,而世界各国领袖害怕战争,因此,目前形势第一次变得有利于和平。

从现在起,再过8年,美国将庆祝建国200周年。在现在大多数人的有生之年,人类将庆祝千载难逢的、辉煌无比的新年——第三个百年盛世的开端。

我们的国家将变成怎样的国家,我们将生活在怎样的世界上,我们要不要按照我们的希望铸造未来,这些都将由我们根据自己的行动和选择来决定。

历史所能赐予我们的最大荣誉,莫过于和平缔造者这一称号。这一荣誉现在正在召唤美国——这是领导世界最终脱离**的幽谷,走向自文明开端以来人类一直梦寐以求的和平高坛的一个机会。

我们若获成功,下几代人在谈及现在在世的我们时会说,正是我们掌握了时机,正是我们协力相助,使普天之下国泰民安。

这是要我们创立宏伟大业的召唤。

我相信,美国人民准备响应这一召唤。

经过一段对抗时期,我们正进入一个谈判时代。

让所有国家都知道,在本届政府任期内,交流通道是敞开的。

我们谋求一个开放的世界——对各种思想开放,对物资和人员的交流开放,在这个世界中,任何民族,不论大小,都不会生活在怏怏不乐的孤立之中。

我们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成为我们的朋友,可是我们能设法使任何人都不与我们为敌。

我们邀请那些很可能是我们对手的人进行一场和平竞赛——不是要征服领土或扩展版图,而是要丰富人类的生活。

在探索宇宙空间的时候,让我们一起走向新的世界——不是走向被征服的新世界,而是共同进行一次新的探险。

让我们同那些愿意加入这一行列的人共同合作,减少军备负担,加固和平大厦,提高贫穷挨饿的人们的生活水平。

但是,对所有那些见软就欺的人来说,让我们不容置疑地表明,我们需要多么强大就会多强大:需要强大多久,就会强大多久。

自从我作为新当选的国会议员首次来到国会大厦之后的20多年来,我已经出访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我结识了世界各国的领导人,了解到使世界陷于四分五裂的各种强大势力,各种深仇大恨,各种恐惧心理。

我知道,和于不会单凭愿望就能到来——这需要日复一日,甚至年复一年地进行耐心而持久的外交努力,除此别无他法。

我也了解世界各国人民。

我见到过无家可归的儿童在忍饥挨饿,战争中挂彩负伤的男人在痛苦呻吟,失去孩子的母亲在无限悲伤。我知道,这些并没有意识形态和种族之分。

我了解美国。我了解美国的心是善良的。

我从心底里,从我国人民的心底里,向那些蒙受不幸和痛苦的人们表达我们的深切关怀。

今天,我在上帝和我国同胞面前宣誓,拥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除了这一誓言,我现在还要补充一项神圣的义务:我将把自己的职责、精力以及我所能使唤的一切智慧,一并奉献给各国之间的和平事业。

让强者和弱者都能听到这一信息:

我们企求赢得的和平不是战胜任何一个民族,而是“和平天使”带来的为治愈创伤的和平:是对遭受苦难者予以同情的和平;是对那些反对过我们的人予以谅解的和平;是地球上各族人民都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的和平。

就在几星期以前,人类如同上帝凝望这个世界一样,第一次端视了这个世界,一个在冥冥黑暗中辉映发光的独特的星球。我们分享了这一荣光。

阿波罗号上的字航员在圣诞节前夕飞越月球灰色的表面时,向我们说起地球的美丽——从穿过月距而传来的如此清晰的声音中,我们听到他们在祈祷上帝赐福人间。

在那一时刻,他们从月球上发出的意愿,激励着诗人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写下了这样的篇章:

“在永恒的宁静中,那渺小、斑斓、美丽的地球在浮动。要真正地观望地球,就得把我们自己都看作是地球的乘客,看作是一群兄弟,他们共处于漫漫的、寒冷的字宙中。仰赖着光明的挚爱——这群兄弟懂得,而今他们是真正的兄弟。”

在那个比技术胜利更有意义的时刻,人们把思绪转向了家乡和人类——他们从那个遥远的视角中发现,地球上人类的命运是不能分开的;他们告诉我们,不管我们在宇宙中走得多远,我们的命运不是在别的星球上,而是在地球上,在我们自己手中,在我们的心头。

我们已经度过了一个反映美国精神的漫漫长夜。可是,当我们瞥见黎明前的第一缕曙光,切莫诅咒那尚未消散的黑暗。让我们迎接光明吧。

我们的命运所赐予的不是绝望的苦酒,而是机会的美餐。因此,让我们不是充满恐惧,而是满怀喜悦地去抓住这个机会吧——“地球的乘客们”,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念,朝着稳定的目标,在提防着危险中前进吧!我们对上帝的意志和人类的希望充满了信心,这将使我们持之以恒。

篇17:给美国总统的一封信

尊敬的奥巴马先生:

首先,请您放轻松,我并不比你聪明,也不比你能打。我只是你眼中的一颗尘埃。只要您挥一挥衣袖。我就能飞到天边。

但很不幸,我出生于您视其为眼中钉的国家——中国。几年前,哇。您就是我的偶像,您就是对我未来的憧憬。对您是如此的敬仰。因为您在经济、军事、政治上的实力。让我敬佩不已。

但是您也不可以因为有实力而破坏了和平呀,不是吗?我忒了解、;理解您了。您在军事在科技上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所以想控制几个资源丰富的那些国家的政治权。这些我们都能理解。但是您也要换位思考啊。别人有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凭什么去受您的控制。您说不是?

别人不愿意也就算了嘛,干嘛要使用暴力呢?你以武力对待别人,逼得别人只能用武力来对待您,伤了双方的和气。可能您并不稀罕他的和气。但您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啊,不是吗?哦。哦。对了,你不懂这一句谚语。失礼,失礼。!

您在军事上这么发达。是为了自防还是有统一世界的想法呢?要是是这样的话。您太有王者风范了。在我印象里。有这种王者风范的人不多啊、但是从古至今,每一个王者,而且是向您一样的王者都没有以好的结局收场啊。您还是悠着点。

您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段。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都不便宜。向我们这种田井市民根本就买不起。就说你们的电子产品吧。都上千上百的。让我们想都不敢想。您这些年也赚够了。也该降低些价格了呀。!

现在您在我心里真叫做那什么一落千丈。当然喽。形象不差,您依然是那样的崇高。但并没有了以往的高尚。因为在您前几次的几场不和平的交往上。让我对您产生恐惧。现在在我的印象里,你应该是为和蔼的老先生。会去疼爱每一个人。但如今,你间接让了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您有内疚过吗?我想,您没有,您只是为了您自己的利益。这样的您。因该不是真正的您吧。?

现在我还不懂什么是政治,什么是军事。但是我懂得要和平。一个国家好,也是为了人民好。归根到底,还是人民好就是国家好。无论如何,还是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毁坏别人的安宁。您说是吗?

我不知道自己说的对还是不对。反正我觉得我是对的。就算有什么不对,您也宰相肚里能乘船。大人有大量可别我计较。

奥巴马叔叔,为了世界有“和平”二字。您应该收敛一点了。

张小琴

耒阳市冠湘中学初二:张小琴

篇18:美国总统林肯的故事

在人类历史上,拥有强权而又公正的领导人并不多见。在这种人身上,暴-力与和平这一对矛盾体揉和在一起。坚若磐石却又温和婉转,不可言喻但又天衣无缝。在这些人中,亚伯拉罕·林肯绝对是无与伦比的。他如果不是最完美的一个,也是最近乎完美的一个。1863年4月,丁香花开的日子里,林肯的灵枢向西北行进了1000多英里,而夹道的美国人民仍在伤心哭泣。

林肯于182月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由于家里很穷,他没怎么上学,一生中进学校的时间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林肯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但他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就在土沙地上和木板上写写划划,练习写字。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他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玉米饼子,一边津津有味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灯下常读书读到深夜。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大力气活。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恳待人。他当乡村店员时,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还这几分钱竟追赶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所以,他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

无论干什么,林肯都始终没忘记学习。他抓紧一切空闲时间刻苦自学,攻读历史、文学、哲学、法学等著作,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后来,他对政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开始积极从事政治活动。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林肯青年时期就痛恨奴隶制度,因为他当水手时,多次运货到南方,亲眼目睹了奴隶主的野蛮残暴和黑奴遭到的残酷折磨。他当了议员之后,经常发表演讲,抨击蓄奴制,在群众中很有影响。1854年美国的共和党成立,因为这个党主张废除奴隶制,林肯就参加了,两年后他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他在竞选演说中说:“我们为争取自由和废除奴隶制度而斗争,直到我国的宪法保证议论自由,直到整个辽阔的国土在阳光和雨露下劳动的只是自由的工人。”

1858年,林肯在参加伊利诺斯州参议员竞选时,发表了一篇题为《裂开了的房子》的演说,他把南北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比喻为“一幢裂开了的房子”。他说:“一幢裂开了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的状态。”林肯的演说语言生动、深入浅出,表达了北方资产阶级的要求,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群众的愿望,因而为他赢得了很大的声誉。两年后,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在4年的总统任期中,林肯最主要的贡献是带领军队赢得了解放黑奴战争的胜利,使黑奴获得了自由。在内战中,他使暴-乱军队几乎陷于全面溃灭,虽然时间证明,这场战争纯属兄弟之争。他恳请实行有补偿的奴隶解放政策。在当时,奴隶只是一种私人财产。奴隶们和马儿、猫儿们一起列在税册上,在估税人的册子里,每个奴隶的名字旁边写着他们的价值。在这一动议失败后,作为一个有力量发动战争的行政首脑,他不得不走了另一步,签署文件:宣布奴隶是自由的,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使用武力。后来,他命令强大的军队集结,投入讨伐南部主张维持奴隶制度的邦联。在经过了各种曲折后,历时4年的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南北战争被称为美国的第二次革命。通过这场战争,林肯成为了黑人解放的象征,这却引起了奴隶主们对他的万分仇恨。1865年4月14日晚上,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里看戏时,被南方奴隶主收买的一个演员刺杀。林肯的不幸逝世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震动,美国人民深切哀悼他,有700多万人停立在道路两旁向出殡的行列致哀,有150万人瞻仰了林肯的遗容。

林肯为人正直诚实而彬彬有礼,他的谈吐直率幽默。有人认为林肯对待政敌的态度不够强硬,对他说:“你为什么要让他们成为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消灭他们才对。”“我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使他们成为我的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温和地说。

篇19:哲理故事:美国总统和亿万富翁

哲理故事精选:美国总统和亿万富翁

哲理故事精选:美国总统和亿万富翁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在他给孙子的忠告里,他提到了以下10点生活的原则:

1、今天能做的事情绝对不要推到明天。

2、自己能做的事情绝对不要麻烦别人。

3、决不要花还没有到手的钱。

4、决不要贪图便宜购买你不需要的东西。

5、绝对不要骄傲,那比饥饿和寒冷更有害。

6、不要贪食,吃得过少不会使人懊悔。

7、不要做勉强的事情,只有心甘情愿才能把事情做好。

8、对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不要庸人自扰。

9、凡事要讲究方式方法。

10、当你气恼时,先数到10再说话,如果还气恼,那就数到100。

约翰·丹佛是美国硅谷著名的股票经纪人,也是跻身美国10追亿身价俱乐部的成员,在对记者的一次答辩中,我们看到他对以上几个问题的回答,非常有趣的是它们之间鲜明的对比。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一个政治家和一个商人的截然不同之处。

1、今天能做的事情如果放到明天去做,你就会发现很有趣的结果。尤其是买卖股票的时候。

2、别人能做的事情,我绝对不自己动手去做。因为我相信,只有别人做不了的事情才值得我去做。

3、如果可以花别人的钱来为自己赚钱,我就绝对不从自己的口袋里掏一个子儿。

4、我经常在商品打折的时候去买很多东西,哪怕那些东西现在用不着,可是总有用得着的时候,这是一个预测功能。就像我只在股票低迷的时候买进,需要的'是同样的预测功能。

5、很多人认为我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这有什么不对吗?我的父母我的朋友们在为我骄傲,我盾不出我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骄傲,我做得很好,我成功了。

6、我从来不认为节食这么无聊的话题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哪怕是为了让我们的营养学家们高兴,我也要做出喜欢美食的样子,事实上,我的确喜欢美妙的食物,我相信大多数人有跟我一样的喜好。

7、我常常不得不做我不喜欢的事情。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学没有办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正像我的理想是一个音乐家,最后却成为一个股票经纪人。

8、我常常预测灾难的发生,哪怕那个灾难的可能性在别人看来几乎为零一样。正是我的这种动物的本能使我的公司在美国的历次金融危机中逃生。

9、我认为只要目的确定,我就惜代价去实现它。至于手段,在这个时代,人们只重视结果,有谁去在乎手段呢?

10、我从不隐瞒我的个人爱好,以及我对一个人的看法,尤其是当我气恼的时候,我一定要用大声吼叫的方式发泄出来。

篇20:美国总统感恩节英文致辞

美国总统感恩节英文致辞

on behalf of the obama family – michelle, malia, sasha, bo and me– i want to wish everyone a very happy thanksgiving.

我代表美国总统全家——米歇尔,玛利亚,莎莎,小狗波,还有我——祝愿大家感恩节快乐!

for us, like so many of you, this is a day full of family and friends; food and football. it’s a day to fight the overwhelming urge to take a nap – at least until after dinner. but most of all, it’s a time to give thanks for each other, and for the incredible bounty we enjoy.

对于我们来说,就像你们大家一样,这一天会在家人和朋友中度过,一起吃感恩节食物,看橄榄球比赛。这一天要忙忙碌碌总想找个时间小憩一会,至少晚饭后会有这种想法。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一天都会彼此感恩,感谢我们所得到的一切。

that’s especially important this year. as a nation, we’ve just emerged from a campaign season that was passionate, noisy, and vital to our democracy. but it also required us to make choices – and sometimes those choices led us to focus on what sets us apart instead of what ties us together; on what candidate we support instead of what country we belong to.

这一天对于今年来说格外重要。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刚刚走出充满激情、嘈杂和我们民主制度中最重要的大选季节,但它需要我们作出选择。而有时候这些选择会过于着重在什么使我们不同,而不是联系起来;在支持我们的候选人,而不是我们的国家。

thanksgiving is a chance to put it all in perspective – to remember that, despite our differences, we are, and always will be, americans first and foremost.

感恩节是一个让我们全面思考的好机会,要记住,尽管存在分歧,我们永远要把美国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today we give thanks for blessings that are all too rare in this world. the ability to spend time with the ones we love; to say what we want; to worship as we please; to know that there are brave men and women defending our freedom around the globe; and to look our children in the eye and tell them that, here in america, no dream is too big if they’re willing to work for it.

今天我们感激所获得的恩赐,在当今世界它们还是那么的稀有珍贵:我们可以与深爱的人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我们可以自由表达我们的思想与崇拜,我们有那些无畏的军人在世界各地捍卫我们的自由,我们可以看着我们的孩子告诉他们,在美国这里,只要你愿意为之努力,没有什么梦想是不能实现的。

we’re also grateful that this country has always been home to americans who see these blessings not simply as gifts to enjoy, but as opportunities to give back. americans who believe we have a responsibility to look out for those less fortunate – to pull each other up and move forward together.

我们感恩,也是因为在这个国家,美国人不会简单地把恩赐当做礼物去享受,还会把它们当做机会去回报。美国人相信我们有责任去关心那些不太幸运的人,彼此拉对方一把,然后一起向前。

right now, as we prepare to gather around our dinner tables, there are families in the northeast who don’t have that luxury. many of them have lost everything to hurricane sandy – homes, possessions, even loved ones. and it will be a long time before life goes back to normal.

此时此刻,当我们准备围坐在餐桌前时,在东北还有许多家庭无法享受这些。他们在飓风桑迪的灾害中失去了一切——家园,财产,甚至深爱的亲人,生活恢复正常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but in the midst of so much tragedy, there are also glimmers of hope. over the last few weeks, we’ve seen fema personnel, national guard and first responders working around the clock in hard-hit communities. we’ve seen hospital workers using their lunch breaks to distribute supplies. families offering up extra bedrooms. the fire department advertising free hot showers. buses full of volunteers coming from hundreds of miles away. neighbors sharing whatever they have – food, water, electricity – and saying again and again how lucky they are to have a roof over their heads.

但在这些悲剧之中,我们仍会看到希望的曙光。过去几周以来,我们看到了联邦应急管理署的工作人员,国民警卫队的军人,以及第一救援人员们在受灾地区不分昼夜的工作。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利用午休时间发放救援物资。众多家庭提供出他们的空余卧室,消防部门提供免费热水淋浴,巴士满载着来自数百英里以外的志愿者来到灾区,大家彼此分享着拥有的一切——食物,水,电——并且一遍遍地说能有屋顶来遮雨是多么的幸运。

it would have been easy for these folks to do nothing – to worry about themselves and leave the rest to someone else. but that’s not who we are. that’s not what we do.

这些人如果作壁上观本是很容易的——只要担心自己的问题,把其他的困难留给别人。但那就不是我们了,那也不是我们会做的.。

as americans, we are a bold, generous, big-hearted people. when our brothers and sisters are in need, we roll up our sleeves and get to work – not for the recognition or the reward, but because i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because there but for the grace of god go i. and because here in america, we rise or fall together, as one nation and one people.

作为美国人,我们勇敢,慷慨,善良。当我们的兄弟姐妹有需要的时候,我们会挽起袖子就去帮忙,不是为了获得认可或是奖赏,而是因为这是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因为我这么做是为了上帝的恩典。因为在美国,我们同甘苦共患难,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that’s something to be grateful for – today and every day.

总有些事是值得我们感激的——今天以及每一天。

so to all the americans doing your part to make our world a better place – it is my privilege to serve as your president. to all our servicemembers – it is my honor to be your commander in chief. and from our family to yours, happy thanksgiving.

因此,我要对所有各尽其职共同创造我们美好家园的美国人说,我为能够成为你们的总统而感到无比荣幸;我要对所有的部队军人说,我为能够成为你们的总司令而无比自豪。我代表我们全家祝愿你们感恩节快乐!

罗斯福新政教案

美国南北战争人教版教学设计

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美国历届总统简介:第26任总统 西奥多?罗斯福

奥巴马竞选获胜感言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教学设计

《林肯传》读后感800字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文库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美国历届总统简介:第6任总统 约翰昆西亚当斯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精选20篇)】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人教版2022-10-24

大国崛起美国观后感2024-04-19

[管理故事]林肯的“独断”2022-04-29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心得2023-09-18

奥巴马元旦贺词2022-06-15

林肯传初中读后感作文2023-08-22

《南山的部长们》观后感影评精选2022-05-04

美国历届总统简介:第20任总统 詹姆斯?加菲尔德2022-08-23

美国历届总统简介:第16任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2022-12-15

奥巴马精彩语录2022-08-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