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教学设计((精选19篇))由网友“悲伤的土豆”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篇1: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教学设计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本课概述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二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于联邦法院。通过三者之间的分权、制衡,从而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这是本节的核心所在。它虽有局限性,但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后来成为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它不仅是美利坚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法,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因此,本课内容的地位十分重要。思路设计 学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对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避免在教材枝节问题上的纠缠,突出重点(美国1787年宪法),以点带面。在教学方法上充分结合现实,构建情景,发挥学生主动探究能力,注重过程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相比较,将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置于17—18世纪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大背景下去理解。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区别,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经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再现,材料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相关材料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体会现实,反思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途经的意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美国从邦联制到联邦制的演进过程等基本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历史进步的宝贵遗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地、客观的看待事物,正确地对待历史发展进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教学重点:美国1787年宪法教学难点:分权与制衡原则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用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播放《大国崛起——新国新梦》的片段,采用创设情境,感知历史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美国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的原因,是源于美国的独立和1787年宪法所开创的共和体制,以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制定1787年宪法的背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概括的学习能力。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整理如下:)1、前提:美国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2、必要性:邦联制的弊端→要求强化统治→迫切需要制定新宪法3、理论来源:欧洲启蒙思想家的“三权分立”思想探究学习:联邦制和邦联制的主要区别,为何联邦制更适合美国的发展。(教师点拨,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归纳总结)总结:联邦制和邦联制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权力的分割,在联邦制下的中央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地方政府(各州)可以在不违背联邦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自治权。联邦制既避免了邦联制的松散,又防止了中央权力过于集中,防止独裁统治出现;既把各州团结为一个国家,又保留了地方一定程度的自治,调和了大小州之间以及南北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州域地方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所以联邦制更适合美国的发展。过度:既然联邦制更适合美国的发展,那怎样才能把这种制度贯彻下来?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问题:联邦政府的机构运行和“分权与制衡”政治理念的理解。(将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分别模拟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个机构,并选出“最高领导人”,即国会两院议长、总统、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教师设计问题,分别向三位学生提问,组内学生可以作为后援团补充。目的是通过情景设置,角色扮演,在实践中领悟。过程如下:)参议院议长、众议院议长:1、请问参议院议长,你在政府部门还担任什么职务?参议长:担任副总统一职。2、按照宪法规定,参众两院议员将各自通过什么方式当选,各自任期多长?参议长:由各州议会选出,任期6年。众议长:选民直接选出,任期2年。3、请问参众两院主要拥有色很难么权力?参议长:制定法律,向国民统一征税、调整国外贸易及州际贸易、征兵及在紧急时期调动民兵,对外宣战。4、一位在职的联邦调查局局长能否同时担任美国国会议员?参议长:不能。宪法规定在职的美国联邦政府官员不得成为国会议员。5、如果总统先生违法,你们有权处置吗?众议长:众议院可以对违法的总统提出弹劾并交由参议院审理。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1、请问你是怎么当上大法官的?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过参议院同意。2、请问美国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主要拥有哪些权力?法官:对美国宪法、联邦法律及条约范围内的一切案件都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甚至还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3、请问联邦法院是否有权审查行政和立法行为?法官: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和立法行为。宪法规定政府各部门的权力是彼此制约和平衡的,以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导致专权出现。美国总统(布什):1、按照宪法规定,你是通过什么方式当选总统的?有期限吗?总统:由民间选举产生。任期4年,连任不能超过两届。2、作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的总司令,你曾于xx年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但您拥有这样的权力吗?总统:总统无权对外发动战争,只有国会拥有宣战权。3、请问鲍威尔作为美国国务卿是总统先生任命的吗?总统:是的。总统有权任命并直接领导政府高级官员,但需征得国会同意。4、据说美国总统、副总统及所有文职官员如果犯有“背叛、行贿、受贿会犯有其他罪行和恶行”将会受到审判。请问前总统闹出莱温斯基丑闻,是由什么机构来处置的?总统:由众议院提出弹劾,交参议院审理,并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审判。5、据说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由总统先生您任命,如果认为该法官不合格(该法官无犯罪记录),是否可以下令杰出该法官的职务?总统:不可以。除非大法官犯罪,终身任职。请问各位领导人:你们认为谁的权力最大?参议长:我们国会的权力最大。国会拥有立法权,所有的法律都必须由我们来通过。总统:你错啦。我有权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施否决权,我又拥有行政大权,所以我的权力最大。参议长:胡说。我们可以用三分之二的多数推翻你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法官:你们别争了,我的权力最大。我们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或立法的行为。如果我认为总统或国会的某些法律、条约和政策“违宪”,可以宣布其无效。总统:大法官,你别忘了,你是我任命的。参议长:我们国会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于权限。教师总结:大家暂停。看来你们谁也不服谁。好,这就告诉我们美国的国家权力一分为三:国会拥有立法权,总统拥有行政权,联邦法院拥有司法权,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当然,三权分立并不意味着三大机构互相对立,而是互相牵制,防止权力过于集中,使之处于一种旗鼓相当的权力状况而又相对平衡,即所谓的“三权分立,制约以平衡。”三、1787年宪法的意义进步性: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探究学习:比较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项目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国家元首国王总统元首产生方式世袭选举国家元首地位虚位,没有实权有实权,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总揽行政权力国家权力中心议会三权分立政府产生方式议会总统任命元首、议会、政府的关系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元首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会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政府对总统负责,不对国会负责;总统行使权力时对国会不负政策上的责任,国会只有在总统违反宪法时,才能对总统提出弹劾。国会不能因政策问题投不信任票使总统和政府辞职,而总统也无权解散国会。课堂小结: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两种不同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是不同土壤里产生的不同民主政治形式,都创造了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我们应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不同的政治文明形式,从不同的文明形式中汲取养分,以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篇2:高中历史知识点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高中历史知识点整合笔记-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颁布1787年宪法
1.背景:独立之初的形势
①美国实行邦联体制,导致商品流通不畅,社会动荡加剧,而且与欧洲的贸易也常处于不利地位。
②华盛顿等人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面对地方叛乱以及英军的反扑,分散的邦联无法组织有效抵抗。
2.内容
①联邦制度
a.中央: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b.地方: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
②共和制度
a.权力划分
机构 | 权力 | 权力职责 |
国会 | 立法 |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
总统 | 行政 | 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大权,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
最高法院 | 司法 | 掌握司法权,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
b.主要特点: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防止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3.评价
①意义: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②弊端: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政治权利。
二、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
1.形成: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实质: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
4.影响:两党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易错点:权力的制衡不等于三权分立。三权分立是美国政治权力制衡的一个部分,权力的制衡在中央体现为:行政、立法、司法的三权分立;在地方体现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在政党方面体现为:民主党、共和党的制衡。
高中历史怎么上课
如何认真听讲
1、听讲姿势要端正,比如不要托下巴,跷二郎腿,坐太师椅或者斜着身子,这些姿势或多或少都会懈怠你的思维,最后导致走神。
2、笔一定要握在手中!这点非常重要,不仅仅是记笔记的缘故,我们老师做过一些简单的测试和观察,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笔不握着的时候非常容易走神。
3、集中思维,一心一意。怎么做?眼睛和大脑要跟着老师行动。老师叫你看书,你就看书,叫你思考,你就思考。不要和同学交流,有问题自己先圈出来或者备注下,和同学交流不仅打断自己也打断同学的听讲,还干扰上课秩序。不要做一些没有意义的小事,比如在橡皮上画画,给课本图上写画什么东西。和老师眼神交流能很好的集中思维,你若走神老师其实是看得出来的,负责任的老师就会提醒你。若老师走到台下,就看讲义、板书或者PPT。
4、一定要动脑,玩命的动脑。考虑老师所讲的东西的概念、作用、合理性、是否存在矛盾、潜在的应用、现实生活中的映射等等。不动脑筋以上所述的都会没有意义!
篇3:世界历史文化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精选教案教学设
世界历史文化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精选教案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了解美国两党在美国政治中的作用;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体会现实,反思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正确地对待历史发展进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认识两党制是美国政治一大特点,符合于美国的历史与国情,既有优点也有较大缺陷。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邦联作为松散联盟,造成国家权力的微弱及各州权力的过大,使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第二,1787年宪法。包括1787年宪法的制定;1787年宪法的理论来源;“分权与制衡”──1787年宪法的原则;地方“自治”与中央政权的和谐一致。第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两党对峙交替执政,在国会中激烈角逐,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但需明确,他们的都是资产阶级政党。分析时注意客观公正,既肯定其历史作用和现实积极意义,也注意分析其局限性。
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概念性较强,主要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比较的方式进行。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从比较中主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具备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比较方式进行教学,既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与掌握
难点:美国政治制度特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境,以《独立宣言》导入新课
(一).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材料:“W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Declare, that these United Colonies are…… Free and Independent States.(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代表们,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
1、美国的独立
设问一:宣言表达了殖民地哪些愿望?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并进一步说明《独立宣言》中出现的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在中国被翻译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当美利坚合众国简称为美国的时候,State这个词便被翻译成为中国人能够理解的,在中国古代史中曾经出现的地方行政区划——“州”。
设问二:美国宣布独立,实现真正的自由和独立会遇到哪些困难?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诸多困难中,首当其冲的是如何战胜宗主国英国的镇压,获得真正的独立。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引入1777年制定的《邦联条例》并分析其作用。
2、邦联面对的困难危及新生的美国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独立战争的相关史实,并回顾《独立宣言》的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设问一:美国独立后面临着哪些问题?
设问二: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设问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3、对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要求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结论:改变现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成为当时的共识。
(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
1.制定的时间、地点:1787年、费城
2、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联邦制与邦联制的主要区别,为何联邦制更适合美国的发展?
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归纳如下:
(1)中央集权——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①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②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③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设问: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是怎样的?分为哪几个部门呢?请大家阅读课文结合课本上的“美国联邦示意图”想一想。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看书,----大家可以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3个方面去思考。
(2)三权分立——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
①立法权属于国会
世界历史文化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精选教案教学设二
第一部分: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高中历史必修1第三章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2.年级: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学时数:45分钟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目标制定的依据性分析
1.学生状态的分析:本课涉及的知识主要有“独立战争”、“英法资产阶级政治学说”、“1787年宪法的内容、原则、作用”;还涉及共和制、总统制、联邦制、邦联制等政治体制的概念。高一学生没有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体系,也缺乏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比较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对于高一的学生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学一部分教材上编写得较详细的内容,对于重难点我采用了问题探究法和讨论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创新等思维,使学生的智能和认识水平都得到发展。
1787年宪法中的“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等原则涉及到一个国家整体的运作方式,依照高一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对此的理解与掌握难度较大。
2.教学内容的分析:
(1)本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通过分析1787年宪法的内涵和历史地位,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地、客观地看待事物,正确对待历史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树立开放的眼界,吸取先进文化遗产的世界意识。
(2)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
(二)目标内容
1.基础性目标:
(1)说出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2)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发展性目标:
(1)学会对相关材料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2)自主探究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和习惯。
(4)学会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辨证关系分析历史现象。
二、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
2.学生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小组并进行准备,自主搜集资料,由“课题组长”负责,各组员共同探究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告知教学目标
1.内容:
(1)说出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2)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2.活动:教师用课件打出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带着课程标准阅读教材。
(二)复习旧知识
1.复习的内容及教学活动的方式
复习第7课“君主立宪”政体。教师设问,学生思考,然后导入新课。
历史学爱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这是英国“光荣革命”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
师: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这种制度不同于以往世界上的任何一种制度,它初步体现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在当今世界上,除君主立宪制外,西方的民主制度还有什么类型?
生:民主共和制。
2.复习结果的期望: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三)呈现新知识
1.新知识的内容及教师活动和相应的学生活动。
呈现新知识按照以下思路展开:
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背景
播放日前新闻“美国‘拉森’号船舰驶入中国南海”,采用创设情境,感知当前中美最新时事,让学生体会美国在当今世界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表现,并根据视频资料最后一句话:“这次行动是得到奥巴马总统的支持”,引入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究竟拥有什么政治权力,可以支持这次行动呢?
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背景),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用自己的语言从两个方面──前提(政治前提和思想前提),必要性归纳出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
(2)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基础及运行机制
联邦政府结构及运行机制方面,作为本课的难点,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探究中带着乐趣积极参与知识的摄取。
通过结构图示展示三权分立的运行机制。即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
根据课前的任务分配,在教师指导下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活动流程如下:
首先角色扮演组(总统、国会参众院议长、最高法院法官)教师提问,问题设计诸如:
A.请问国会参议院议长,你在政府部门还担任什么职务?按照宪法规定,参众两院议员将各自通过什么方式当选,各自任期多长?
国会有哪些权利?
一位在职的联邦调查局长能否同时担任国会议员?
如果总统违法,你们有权处置吗?
B.请问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您是怎么当上大法官的?
美国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主要拥有哪些权利?
联邦法院是否有权审查行政和立法行为?
C.总统先生,您是怎么产生的?您的任期是多少年?您有哪些权利?您的权利是绝对的吗?受到哪些机构的制约?
据说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由总统先生您任命,如果认为该大法官不合格(该法官无犯罪记录),是否可以下令解除该法官职务?
教师可进一步设问: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何异同?小组讨论归纳成表格。
美国总统共和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异 国
家
元
首 国家元首 产生方式 有无任期 有无实权 政
世界历史文化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精选教案教学设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政府权力机构,分析美国两党在美国政治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提升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客观看待事物,正确理解历史发展进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787年宪法中分权与制衡的理解。
【难点】联邦制与邦联制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通过观察自由女神的图片进行导入,让学生对自由女神的自由二字进行思考,进而引出自由就是体现民主,同时导入新课美国民主政治的建立。
环节二:讲授新课
1.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背景
对美国独立战争以及独立之初的情况进行回顾,提示学生从当时美国的困境和领导者的主观认识去分析
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合作讨论的方式得出当时的背景是
(1)地方权力大于中央,难以管理
(2)州与州直接设置关卡,对美国经济发展造成限制
因此必须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2.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标志—1787年宪法的颁布
让学生结合世界史近代史所学习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来思考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的理论依据,即借鉴英国君主立宪制和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这是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基础。
对于本课的难点,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体现三权分离的这一问题,教师结合材料以及ppt,对联邦制与邦联制深入讲解让学生加以区别。
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可以得出:
(1)联邦制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
(2)联邦制和邦联制的区别是中央权利与地方权力的分割
(3)联邦制的作用是稳定政治经济发展,调动地方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的对比联邦制和邦联制,教师结合中国历史举例说明地方权力过大对国家的消极影响,如唐朝的安史之乱。
对本课的重点,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教师提供相关材料并结合今天美国的例子,让学生深入分析三权分立的特点以及权力制衡如何体现。
学生逐一分析所给材料得出结论:
(1)三权是立法,行政,司法
(2)特点是相互制衡
(3)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弹劾总统,总统可以提名和任免大法官,法院对总统监督和审查,法院监督国会的立法,国会确认大法官人选
3.美国联邦政府的发展—两党制形成和发展
教师结合美国大选的事件引出美国的两党制,并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提问总结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得出无论哪一个党派执政,其本质都是资产阶级当政。
环节三:巩固提升
结合已学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英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异同
学生逐个分析异同点后得出结论:国家元首分别是总统和国王,产生的方式分别是选举和世袭,元首任期分别是4年和终身,地位分别是有实权和虚位,政府首脑分别是总统和首相,阁员产生方式分别是总统任命和首相任命,政治中心分别是总统和议会;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课后比较美国与中国的政治制度。
篇4: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案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案
△课标要求: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一、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1、独立之初的美国是 松散 的邦联, 中央政府 软弱无力
2、社会 动荡 ,经济发展 受到严重影响 。
△面对严峻形势,当时人们有何认识和主张?
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 强有力 的中央政府
②华盛顿等领导人深受 启蒙 思想的影响,希望建立一个 统一 而 强大 的 共和制 国家。
二、1787年宪法的颁布
1、主要内容:
①规定美国是 联邦 制国家,联邦权力大于 各邦 权力。
②实行 三权分立 、 互相制约 原则
立法权:由 参议院 和 众议院 组成的 国会 掌握
a 三权分立 行政权:由 总统 掌握
司法权:由 最高法院 掌握
△参议员由各州 议会 选出,每州 2 名,任期 6 年;众议员由各州按 人口比例 选出,任期 2 年
△总统:由 选民 间接选举产生, 是国家 元首 、政府 首脑 和军队 统帅 , 对 宪法 负责, 每届任期
4 年, 任期一般不超过 2 届
△最高法院:大法官由 总统 提名, 参议院 批准,终身任职
a 互相制约:
2、评价:
是第一部比较 完整 的 资产阶级 宪法
体现了一定的 民主 性
允许 奴隶 制存在
存在 种族 歧视和 性别 歧视(歧视妇女)
3、美国联邦共和制的确立
1789 年, 华盛顿 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不久,第一届 国会 也选举产生,美国联邦共和制确立起来。
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过程:
①19世纪20—30年代初:美国两党制 形成 的重要时期
②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的 对峙 局面形成
③1860年以后:共和党和民主党 交替 执政局面持续至今
2、两党制在美国共和政体中的特色:两党对垒, 交替执政
3、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实质: 资产阶级 政党
△美国总统制(又称总统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何异同?
美国总统共和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异 国
家
元
首 国家元首 总统 国王
产生方式 全国选民间接选举 世袭
有无任期 任期制 终身制
有无实权 有 无
政
府
首
脑 政府首脑 总统 首相
产生方式 全国选民间接选举 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对谁负责 宪法 议会
与国会或
议会关系 总统无权解散国会
国会可以弹劾总统 首相可以解散议会
议会也能罢免首相
同 ①代表 资产阶级 利益, 维护其统治 ②有较广泛的 民主 性和 竞争 性
△随堂练习——《全品》第8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8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八)
篇5:建立超链接教学设计
建立超链接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部分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与地位
网页的学名是HTML(即:超文本文件),从本质上说网页只是一个文本文件,超文本的意思即含超级链接的文本文件。
网页中所有丰富的元素都是通过链接实现的,用一段文本文件告诉浏览器图片或者声音的位置,然后浏览器会自动加载到网页中显示,但网页本身仍然没有嵌入任何非文本的文件。
超链接是网页赖以存在的基础。理解超链接的原理、熟练地使用超链接是一个合格的网站建设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本课与前后内容的关系
学习超链接的相关知识,是对前面几课制作的几个孤立网页的有机整合。只有通过超链接,由网页组成的集合才能被称作网站。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超链接的概念。
理解导航栏在网页设计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
掌握在网页中插入超链接的一般过程;
熟练掌握将链接指向站点内、站点外和电子信箱的一般方法;
学会在网站内设置导航栏。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网页素材、建立不同的链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万物皆有联系,加强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之间沟通和交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至于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迷失方向。
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创建超链接”对话框;标签链接。
难点:导航栏的设置。
本课的课时分配建议
一课时
教学策略设计建议
教法建议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建议采用将学生进行分组,不同级别的学生完成不同的探究任务。其中包括:站点内的超链接、到外部站点的超链接、到电子邮箱的链接和到应用程序或文档的链接,以及选择不同的网页素材(文字、图片)作为链接对象的操作方法。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实时进行网页的预览,以体验不同链接的不同作用。对实践中遇到的如Outlook Express的使用问题,教师可在讲解知识点时做简单介绍。
讲解设置导航栏部分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回顾第二课设置网页模板的相关知识。
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教学环境准备建议
1.保证每台学生机能够连接Internet或虚拟网络环境;
2.学生机安装Outlook Express。
教学评价建议
自评、互评、师评要注意的问题
在任务驱动、协作探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顺利地建立了各种超链接;
在教师的指导下,各任务小组的学生能否相互协作。
教学过程参考案例
第一阶段: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理念 |
导入新课 | 引导学生“读一读”。 师:“超链接”是网页存在的基础,否则因特网也不会如此绚丽多彩,我们也不可能完成网页的浏览。如何设置超链接将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 阅读材料 | 由“阿拉丁与神灯”的童话引出超链接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对童话中情节的想像理解这一概念,激发学习兴趣。 |
第二阶段:范例精讲,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范例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理念 |
学习 与 探究 | 师:如果我们去旅游,需要确定哪几件事情?(起点、目的地以及交通工具)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超链接的设置与我们的旅游类似,也要指定三个要素:起点(文字或图片)、目的地(到的目标)以及链接方式(协议)。请大家参照教材提示打开“创建超链接”对话框,然后完成以下任务: 一、建立站点内的链接 师:根据教材中“做一做”的要求,完成相应链接。 二、建立到其它网站的链接 师:根据教材P??页“做一做”要求完成相应链接。 教师强调:以上两种链接方式链接对象可以是网页,也可以是应用程序、图片、音频、视频等类型的文件,只不过打开链接的方式会有所不同。 三、建立到邮箱的链接 师:设置到邮箱的超链接,观察与前面两种链接的区别。 师:预览网页时,观察打开三种链接方式的不同之处。 四、建立到书签的链接 师:因内容关系,有的网页可能需要几屏才能全部显示,这时需要我们建立网页内部的超链接,这就是书签链接。 步骤一:建立书签 步骤二:建立到书签和链接 师:预览网页,观察是否还有缺陷?该怎么改进? 五、设置网站导航栏 师:根据教材提示,结合第二课网页模板设置网站的导航栏。 | 生:回答问题 参照教材提示,打开Index.htm文件,选定文字或图片,打开“创建超链接”对话框。 完成相应操作 分组打开网页Domain.htm,将网页中“我要下载”链接目标指向多种文件类型,讨论不同类型的链接目标打开时的区别。 操作,观察 针对Domain.htm插入书签,并建立到书签的链接。 分组讨论存在的问题。 分组讨论导航栏的设置方法。 | 设置超链接都是在同一个对话框中进行,所以这部分操作是相同的。 知识的拓展,让学生知道超链接目标的多样性。 通过预览强化记忆。 由学生思考得出建立返回页首的书签链接。 非重点知识,不深入讲解。 |
第三阶段:知识、情感拓展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理念 |
知识与情感 | 师:网页中的超链接将因特网资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网页间能够方便地相互访问,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又有多少人为你的成长付出了艰辛和努力呢?你和他们进行过联系和沟通吗?请你采用不同的方式与他们进行交流,表达你的感恩之情。 | 通过书信、电子邮件、电话、QQ等通信方式与人交流,表达感恩之情。 | 体会万物皆有联系,加强与父母、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
第四阶段:综合实践,巩固与提高,自由创作,迁移运用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理念 |
实践 与 创新 | 一、打开Neighbor.htm,进行相关超链接的设置。 二、打开Parents.htm,修改网页内容,将前几课的网页Feeling1.htm~Feeling3.htm作为网站的三级网页。 三、尝试改变超链接文字三种状态的颜色。 | 根据要求完成操作,并对超链接做一下总结。 | 完善网站的二、三级网页,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站,以用后续工作(网站发布)的展开。 |
第五阶段:教学总结,设疑激趣,为下一节课作好铺垫
教学 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理念 |
课堂小结 | 课堂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师: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网站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小宇的愿望实现了吗?我们在Internet上能够访问到吗? 师:如果不能访问,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这个愿望呢? 师:请同学们课后预习第六课的内容──网站的发布与维护。 | 回顾,总结 思考,尝试 | 以小宇建站的主线贯穿整个单元,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
建立超链接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信息技术基础》高一年级第六章第六节网页《超级链接》。学生在学习了制作一个丰富多彩的独立网页之后,就需要开始考虑我们制作了这么多的独立网页之后,如何把这些独立的网页练习起来了。
所以我分析本章节的重点在于如何建立网页之间的超级链接。这个基本的技能与方法。其他的内容如建立邮件程序链接,链接到其他的网站,以及设置新窗口打开的美好内容都是我们在掌握了基本的超链接步骤之后,如何使超级链接多样化,使网站链接更加的实用。所以需要在让学生学习完建立超级链接之后,针对有更多需求的学生而设置的。
虽然我们的内容很多,但是却有一定的教学基础,学生在高一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在幻灯片演示文稿中,学习过建立超级链接的方法,这样一来,本章节的内容就可以有不同的针对性,对于已经掌握了建立超级链接设置的同学,可以更多的关注后面的内容,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可以将精力完全集中在建立基本的超级链接上。学会它就可以建立起网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对网络有了很深入的了解,网络超级链接是联系单个网页的必须手段。学生通过浏览网络的过程,可以感受到网络中网页如果缺少超级链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学生在仔细观察网页中的超级链接时,我给出“网页中的超级链接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希望学生发现和联想以前在学习中接触过的类似的东西:幻灯片演示文稿中页有相似的章节项目。
如果学生能够想起的话,那么就可以比较自然的尝试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去建立网页中的超级链接。但是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就需要借助相关的资源,最重要的就是课本。通过参考课本,去发现如何建立超级链接。
我再给出一个没有建立超级链接的网站,让学生动手去练习。同时,在练习的网站中,适当的给出操作提示,让学生结合记忆,课本,一起来自主学习如何建立超级链接。
在学生经过一定的练习之后,逐步的思考建立超级链接的过程,那么就需要对建立超级链接的步骤进行总结了。在教材和经验的综合下,慢慢由学生得出建立超级链接的过程。
在总结完建立超级链接的步骤之后,给出一定的时间,让没有完成练习的同学继续完成练习,巩固和体会建立超级链接的过程。而基础较好的同学,就继续学习教材的其他内容。
为了让学生能够把握自主学习的效果,通过一个选择题让学生有重点的了解接下来的内容。
等学生都已经接受了超级链接的基础知识之后,设置问题,给出由我准备好的一个网站,再让学生实践书本中的:设置邮件超级链接,链接其他网站,以及在新窗口中打开网页,做为作业,不设置具体要求,页不设置提示,让学生自由发 挥,把网页联系起来。
本节课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学习新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教学资源,以及引发学生的迁移,还有保持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通过教学,我觉得学生对旧有知识的回忆以及迁移活动都有不足,对旧知识的掌握不够,以及迁移过程比较生硬。分析其原因有如下的改进:
1.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初步的检测,把握学生的知识状态,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的回忆起原有知识。
2. 给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比较单一,运用了的就仅有课本,可以尝试更多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页能够在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完成的作品常常出现一些错误,或者发生链接混乱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在教学中预设教学过程,给学生一些针对性强的练习,预防这些错误。
4.知识迁移能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产生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条件和内容恰当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运用。
篇6:高一历史必修一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核心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核心知识点
一
一、背景
1.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2.独立之初,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制,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3.华盛顿等人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二、基础: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1.主要内容
(1)联邦制
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②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2)三权分立
①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总司令,掌握行政权(对宪法负责)
③拥有司法解释权,掌握司法权
(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利于防止*的出现)
2.特点:分权与制衡;联邦制;*制
3.意义
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基础。
②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
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局限性
①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为美国内战爆发埋下伏笔
②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
5.建立: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开始确立起来。 三、两党制
1.形成
19世纪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19世纪50年代中期,*党与共和党两大政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3.实质
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
4.作用
两大政党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两党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两党相互监督,可以限制当权政党滥用权力
两党轮流执政,一定程度上可促使其不断调整政策,满足民众的某些要求,从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5.局限:两党制下的两党都以大财团为政治依靠,不可避免的出现**及金钱政治。
历史学习应有的学习态度
在这里首先想明确一点。请不要先把自己局限在文科或者理科内,应当全面地学习各学科的知识。高中的学习相对初中而言,是一个新的开始,如果能够在开头走好第一步的话,后面的道路会通畅很多。而如果早早把自己限定在某一个学科类别中,势必会分散对其他科目学习的注意力,这样反而拖垮你其他科目的成绩,使得你在学业水平测试中牵扯更多的精力,重复做功,得不偿失。
其次我想谈一谈文科的科目特点。文科生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人数较少,并且文科在传统印象里属于是不太被重视的学科,高分学生学文科的比例相对会低一些。这样一来,文科高考面临的竞争相对而言就会低许多。如果高一的同学现在已经开始对未来的文科学习进行规划,那么我会恭喜你,你已经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文科生在高一并不需要学的太苦,只需跟住学校的进度,做好知识的积累工作,慢慢打下自己未来学习的坚实基础,就已经是一个比较大的成就了。同时,数学的成绩千万不能落下,因为未来文科高考中,数学的区分度非常高,所以在起点上一定不能落后。
具体到历史这个科目的学习,高一主要会涉及必修一、必修二这两本教材,这两本教材的内容分别是政治史和经济史,无论是在未来的会考中还是高考中比重都非常高。请每一位新高一的同学务必把这两本教材上的核心概念进行掌握,理解每一个术语,了解主要事件的时序,最后请根据“民主”、“法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化”、“经济全球化”等线索把所学内容整理成体系,这些简单的积累工作会为你未来的学习带来巨大的便利。
篇7:建立二次函数模型教学设计
建立二次函数模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利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a(x—h)2的图象。
2.让学生经历二次函数=a(x-h)2性质探究的过程,理解函数=a(x-h)2的性质,理解二次函数=a(x-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ax2的图象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a(x-h)2的图象 ,理解二次函数=a(x-h)2的性质,理解二次函数=a(x-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ax2的图象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理解二次函数=a(x-h)2的性质,理解二次函数=a(x-h)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ax2的图象的相互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二次函数=-12x2,=-12x2-1的图象,并回答:
(1)两条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2)分别说出它们的对称轴、开口方向和顶点坐标。
(3)说出它们所具有的公共性质。
2 .二次函数=2(x-1)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2x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顶点坐标相同吗?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1: 你将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上面提出的问题?
(画出二次函数=2(x-1)2和二次函数=2x2的图象,并加以观察)
问题2:你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2x2与=2(x-1)2的图象吗?
教学要点
1.让学生完成下表填空。
x…-3-2-10123…
=2x2
=2(x-1)2
2.让学生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图来: 3.教师巡视、指导。
问题3:现在你能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吗?
教学要点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出的两个函数图象.根据所画出的图象,完成以下填空:
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2x2
=2(x-1)2
2.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各组选派代表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函数=2(x-1)2与=2x2的图象、开口方向相同、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不同;函数=2(x一1)2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函数=2x2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它的对称轴是直线x=1,顶点坐标是(1,0)。
问题4:你可以由函数=2x2的性质,得到函数=2(x-1)2的性质吗?
教学要点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二次函数=2x2的性质,并观察二次函数=2(x- 1)2的图象;
2.让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当x______时,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___时,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______时,函数取得最______值=______。
三、做一做
问题5:你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2(x+1)2与函数=2x2的图象,并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吗?
教学要点
1.在学生画函数图象的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2.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教师讲评;
3.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归结为:函数=2(x+1)2与函数=2x2的图象开口方向相同,但顶点坐标和对称轴不同;函数=2(x+1 )2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将函数=2x2的图象向左平移1 个单位得到的。它的对称轴是直线x=-1,顶点坐标是(-1,0)。
问题6;你能由函数=2x2的性质,得到函 数=2(x+1)2的性质吗?
教学要点
让学生讨论、交流,举手发言,达成共识:当x<-1时,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1时,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一1时,函数取得最小值,最小值=0。
问题7: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13(x+2)2图象与函数=-13x2的图象有何关系?
(函数=-13(x+2)2的图象可以看作是 将函数=-13x2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
问题8:你能说出函数=-13(x+2)2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
(函数=-13(x十2)2的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是 直线x=-2,顶点坐标是(-2,0))。
问题9:你能得到函数=13(x+2)2的性质吗?
教学要点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归结为:当x<-2时,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x>-2时,函数值随工的增大而减小;当x=-2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0。
四、课堂练习: P11练习1、2、3。
五、小结: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a(x-h)2的图象与函数=ax2的图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你能说出函数=a(x-h)2图象的性质吗?
3.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六、作业
1.P19习题26.2 1(2)。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各组两个二次函数的图象。
(1)=4x2与=4(x-3)2
(2)=12(x+1)2与=12(x-1)2
2.已知函数=-14x2,=-14(x+2)2和=-14(x-2)2。
(1)在 同一直角坐标中画出它们的函数图象;
(2)分别说出各个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试说明,分别通过怎样的平移,可以由函数=-1/4x2的图象得到函数=-14(x+2)2和函数=-14(x-2)2的图象?
(4)分别说出各个函数的性质。
3.已知函数=4x2,=4(x+1)2和=4(x-1)2。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图象;
(2)分别说出各个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3)试说明:分别通过怎样的平移,可以由函数 =4x2的图象得到函数=4(x+1)2和函数=4(x-1)2的图象,
(4)分别说出各个函数的性质 .
4.二次函数=a(x-h)2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有什么关系?
篇8:《建立自信》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建立自信》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针对本班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过明确,且有部分同学很不自信的现象,我们班搞了一次有意义的主题班会。
二、活动准备
全班同学预先学会唱《明天会更好》这首歌,且学会了打拍;两位同学准备好小品,电脑,VCD,活动道具等(多媒体教室一应俱全)。
三、活动过程:
1、班主任致辞: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友爱,上进的班级,同学之间的感情深厚。为了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的学习,深刻了解自信重要性,我们班特地搞了这次的主题班会。下面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男女主持人发言,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3、全班同学起立鼓掌。
4、全班合唱明天会更好。(充分利用电脑,VCD带唱)
5、通过演小品。分清自信,自卑,自大,充分说明自信的重要。
引入:
问“同学们有谁认为自己是一个自信的人请举手”(一般只有十来个同学举手)。请一些同学说说自己不够自信的表现及不良影响,从反面例子引入自信的重要性。
(1)自信的重要性(板书)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板书)
举例说明:A、居里夫人凭着对自己科学假设的坚定信念,在艰苦的条件下从几吨沥青中提炼出一克的镭。B、爱迪生在寻找一种材料做电灯丝时,曾千百次失败,被人讥笑,如果他不是对自己充满信心,就不可能坚持实验。C、98世界杯外围赛亚洲区十强赛中,中国队由于缺乏自信导致“进军世界”的梦想再次粉碎,而卡塔尔队处于四战只得一分的劣势之下依然有争强斗胜的心,毅然换了教练,对队伍稍作调整后就取得了三连胜的辉煌战绩。(班主任工作 )中卡两队鲜明对比再次验证自信的重要性。D、请班上个别比较自信并对自信的重要性深有体会的同学谈体会。通过以上由远而近,由名人到身边的同学等几个例子让同学深深体会要成功首先要自信。过渡:大家知道了自信的重要性后,就要懂得判断自己是不是一个自信的人。
(2)、自信的表现(板书)大家先看一个小小的表演,看有什么启发?表演:“谁是自信者?”(内容)班上举行文艺晚会,他们是我们班上最能歌善舞的同学,我作为文娱委员当然要请他们在晚会上表演一两个节目啦。文:小A,你这么能歌善舞,能在晚会上为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吗?A:(自卑地)哎哟,我这歌喉和舞姿哪能见人呢,不要叫我出丑啦。
文:班上的同学都很喜欢你的歌舞呢。A:这是他们抬举我罢了,我哪有那么好的才能,而且我也没有这个胆量,你还是放过我吧。文:那我也不勉强了。小B,你的歌舞也很出众,你愿意为我们作表演吗?A:哎,谢谢你的'称赞。有机会让我在班上表演我当然乐意啦,而且这也是作为班集体的一分子的责任。我会尽力而为的!文:谢谢你的支持。小C,你愿意参加表演吗?C:表演是我的强项,表演当然是非我莫属啦!(指着B)不过他和我同台表演似乎不太相配吧。
问:“表演中的A、B、C分别是什么心理的表现?”
答:“A是自卑心理、B是自信、C是自大心理的代表。”结合表演中的三个人物和三幅漫画的比较,概括出自卑、自信、自大的特点。
自卑——过低地评价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板书)
自大——过高地评价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板书)
自信——恰当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板书)
过渡:现在大家基本能判断自己是否一个自信的人,如果不是的话如何着手建立自己的信心呢?
(3)、建立自信的方法(板书)在介绍方法之前先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如何建立学习信心?”。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很多同学进入高二(9)这新集体后发觉周围强手如云,加上这次期中考很多同学觉得成绩很不理想,于是学习信心发生了动摇。而学习信心对学习成绩有很大影响。请大家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看如何利用接下来学习的建立自信的一般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刚才我们在比较自卑、自信、自大时知道自卑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所以要克服自卑、建立自信首先要清楚自己身上有些什么优点、能力和特长。认识自己的优点、能力和特长(板书)每个人都会有他特有的优点、特长,关键是自己能否认识到和把他们发挥出来。如何认识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优点呢?“列优点清单”(板书)大家要学会从多方位评价自己,把自己各方面的优点、长处一一罗列出来。请课后大家填好表格“我的优点”。具体详细地写出自己在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文娱才能、体育强项、性格方面、动手能力和其它方面存在哪些优点和长处,写在自我评价一栏。再请父母、朋友、教师过目看有什么异议,写在他人评价一栏,达成共识,以保证自评优点的准确性。当我们知道自己有这么多优点时信心自然会增强。通过“列优点清单”如发现自己有过人之处就应制定计划发展这一特长,当我们知道自己有某的优点一定要充分发挥出来。对自已不足的地方一定要改正。
6、男主持对班里出现的不良现象提出问题,由各小组抢答及打分。
四、请班主任作总结性发言。
结束语:总之每个人身上总会存在优点,存在某些过人之处,如果你懂得保持自信,订立适当的目标,付出真正的努力,满怀信心地向目标一步步行进,成功将会是属于你的。希望每个同学都有美好的未来。
五、宣布主题班会顺利结束。
篇9:《建立动画场景》优秀教学设计
《建立动画场景》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动画的故事板。
2.学会设置动画场景。
3.学会导入和修改对象。
4.学会分层管理动画对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建立动画场景,初步理解FLASH动画制作的思想和动画制作中的相关概念;通过制作“节约用水”动画,了解FLASH动画制作的过程,并从中总结出动画制作的主要步骤。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接受和探究新知识的精神。
2.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演示法、讲授法、模仿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设置动画场景。
难点:学会分层管理动画对象。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在网上看FLASH动画,老师也下载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精彩的动画。(播放几个FLASH动画)
这些动画是怎么制作的呢?如果我们自己也会制作动画该有多好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学习动画的制作。
一、时间轴与舞台
制作Flash动画,就是要把组成动画的画面,通过时间轴和舞台
安排在适当的位置,形成一个富有新意的动态整体。图1-2是一个动画在Flash8中的时间轴和舞台。
二、设计动画故事板
在制作一个动画前,首先要根据动画的故事情节设计动画故事板。故事板描述动画的画面及变化。表1-1是动画“节约用水,从一点一滴做起!”的故事板(文字稿本)中的部分内容。
三、设置动画场景
动画的故事板确定后,可以对动画场景进行设置,包括动画的尺寸、背景色、帧频等参数,以符合动画展示的需要。如果要制作嵌入在网页中展示的动画,要根据在网页中动画展示位置的尺寸来设置动画的尺寸。
四、分层制作场景画面
1.分层
在Flash中,复杂的画面可以分为多个图层,各图层中的内容同时显示在舞台中。适当的分层能提高动画制作的效率,分层也是一些动画效果的.要求。
动画“节约用水,从一点一滴做起!”的第2场景的图层设置如表1-2所示。
2.制作场景画面
可以用绘图工具在舞台上绘制图形,形成动画画面;也可以直接导入绘制好的图形或者图像作为动画画面。如果导入WMF、EPS、AI等格式的图形,则可以在Flash中修改图形中的线条(形状、样式等)和区域(填充色等)。
导入到舞台中的图形,由多个带蓝色框的形状组成,为了把图形作为一个整体来调整位置和大小,可以将图形组合,如图1-7所示。组合后的效果如图1-7右上角所示。
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他素材文件导入到各图层对应的舞台中,并组合成单独的组合对象。
3.修改对象的位置和大小
使用“选择”工具,用鼠标拖动对象可以修改对象的位置;使用“任意变形”工具,可以修改对象的大小和形状。
五、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课教学内容,点评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篇10: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英国的《大宪章》,我们教材历史纵横部分就有提到,他是12,英国贵族强迫国王约翰签订的文件,1215年,当时的英国国王约翰经常发动战争,但是按照英国的制度,国王的财政收入是有限制的,所以约翰经常向贵族征税,终于,25个男爵忍无可忍,联合起来,强迫国王约翰在羊皮纸上签订了这份文件。这张普普通通的羊皮纸,里面却藏着一个惊天的秘密,隐藏着进入英国政治制度大门的密码。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了解的第一个知识点:
(板书)一:《大宪章》
那《大宪章》究竟规定了什么呢?同学们看过历史纵横部分了,他是不是要求国王征税必须要得到纳税人的同意啊,后来是要得到议会的同意。他保护的是谁的利益呢?对,就是贵族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在这份文件下,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从此他开创了英国王权有限,王在法下的传统。
一:《大宪章》 (板书)奠定了“王在法下”的传统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其著作中就曾这样评价《大宪章》的历史价值,“宪章中的基本原则将经历数百年的风雨,在1215年的封建背景消失很久以后升到显要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宪章成为永久的见证,证明王权不是至高无上的”
随着国王约翰的去世,后来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制度的矛盾,表现为议会与国王的权力之争。随着英国国内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强大,而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与国王的矛盾更加突出,终于革命在这一形势下爆发。
这就是下边我们要讲的第二部分:
(板书)二:议会与国王的权力之争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王军与议会军展开了残酷的内战,最终议会处死了强制征税的国王查里一世。
(板书)议会处死国王――
关于国王被处死,英国国内的民众反应如何呢?
丘吉尔在《英国民族史》中引用了一位当事人的日记,日记中写到:“看到砍下来的头颅,数以千计的观众齐声发出痛苦的呻吟”
这是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国王的确犯错,可是就应该被处死吗?英国民众对国王就没有任何敢情吗?国王是处死了,可是,议会,真的赢了吗?
我们知道,国王死后,英国成立了共和国,可是克伦威尔却成为独裁者,派兵驱逐议员,解散议会。
(板书)议会处死国王――议会被迫解散
克伦威尔死后,继任者无力维持正常秩序,斯图亚特王朝趁机复辟,查理二世被请了回来,国王的权力受到了一些限制。
(板书)议会处死国王――议会被迫解散――请回国王复辟
那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当初已经把国王杀死,现在为什么又要请回来呢?
嗯,这个同学回答的很好,丘吉尔在《英国民族志》中说到:这次复辟,不仅是王政复辟,也是国会的复辟。这时候的国王已经不是原来的国王,议会也不再是原来的议会。议会也逐渐认识到:议会与国王是无法分开的,有约束的国王才会成全自己。
果然,查理二世回来之后,实行了较为宽松的政策,但是他的继任者詹姆士二世开始反攻倒算。有了上一次的前车之鉴,议会没有杀死国王,而是选择了和平的宫廷政变,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1688年光荣革命
(板书)议会处死国王――议会被迫解散――请回国王复辟――光荣革命
为什么称之为光荣革命呢,是因为妥协有时候也是一种政治智慧,这次没有流血牺牲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个重大问题就是重新划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而这是通过《权利法案》实现的。下边我们学习第三部分:《权利法案》――议会和国王权力的划分
(板书)三、《权利法案》――议会与国王权力的划分
只有短短13条,400余字的《权利法案》为何就能彪炳史册呢?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教材“学思之窗”部分,这是《权利法案》文件其中的三条,思考一下右边的两个问题。这些规定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呢?《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各有什么变化呢?一会请同学回答一下。
这位同学回答到:教材中给出的几条,可以看出国王的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税权,选举权受到了限制,除此之外呢,还规定了议会的立法权,征税权,言论集会自由等。国民的人身自由等权力也受到了保护。
《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议会和国王的权力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有人说的:“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革命前的议会为国王服务,国王的权力大于议会,而革命后国王为议会服务,议会权力超过国王。通过《权利法案》的颁布,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得到了划分。
那议会成员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名词:“代议制”
同学们,你们在选举班委时,是不是是自己投票民主选举出来的?那大到校长,市长,省长的选举,以及国家大事的讨论,同学们也可以直接参与投票选举吗?是不是派代表参加啊?所以这种间接民主,即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国家大事,行使民主权利的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就是“代议制”。我国的人大代表制度就是代议制的一种。
但是《权利法案》还回避了一个很重要的权力,那就是行政权,当时是国王掌握行政权的,因此《权利法案》只是奠定了君主立宪的基础,当国王的行政权被转移出去以后,君主立宪制就正式形成了。
下边我们来学习第四部分:改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逐步完善
(板书)四、改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逐步完善
最初的内阁并不是一个法定组织,只是一些大臣参加的一种会议,以个人身份对国王负责。经常与议会发生冲突到安妮女王时,议会开始把内阁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英国国王行政权的转移,是缘于一个偶然事件。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继位,却不会说英语,更无心国事。内阁会议逐渐由财政大臣沃尔波尔主持,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
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给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大臣们有事不再找国王。而是先自己商定,然后再提交国王认可,两个乔治国王摆脱了很多琐事,但内阁在议会多数的支持下执掌政务的做法却牢固的确立了起来,今后很难有人能将其改变过来了。
责任内阁制度缓慢而持续的发展着,一些原则逐渐的确立了起来。
1746年,乔治二世否认了首相配兰的提案,导致配兰率全体内阁集体辞职。新认命的财政大臣因不不是下议院成员,不受下院支持而下台,最后国王被迫请回配兰复职。
这一事件创下了内阁集体辞职的先例,并在英国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内阁运作的基本原则,即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但是当议会与政府出现矛盾时,应该如何解决呢?
当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时,和上一届一样遭到了议会的不信任,皮特寻求国王支持,解散了议会,重新选举,换上了自己的人。
小皮特解散议会构成了一个新的惯例: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内阁就要垮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只对议会负责。那首相如何当选的呢?首先,他必须是一个政党的领袖,其次,这个政党要在议会中占有多数,成为多数党,获得执政地位。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组成自己的内阁,决定国家大事的决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他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同时要对议会负责,受其监督。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之后,为了获得议会更多席位,英国资产阶级政党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议会也不断的进行改革,选举权逐步扩大,代议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民主制度也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回顾英国的这段历史,循序渐进的英国政治传统下的政治形式颇为稳定,如君主制,议会制,几乎一成不变,人们常说英国政治保守成性,英国绅士保守古板,但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在每一时机,适时变革与尊重传统相结合,事实上英国的政治,是平稳但不滞后,变革但不剧烈。他带给我们政治智慧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篇1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高二政治教案:英国国王与君主立宪制
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一、《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分述(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1、英国国王与君主立宪制
2、英国的议会和政府
3、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
4、英法政治体制的异同
二、专题导语: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英国是采取君主立宪制的典型国家,法国则实行民主共和制。为什么同在欧洲,同样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英法两国的政体却如此不同?英法两国现行政体的架构和运行各有什么特点?采用风格迥异的民主政体,对于英法两国的国家性质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些都是本专题所要探究的内容。通过学习,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政体与国体的关系,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实质。
三、课程标准:
2.4简述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的缘由,了解英王在国家生活中的角色,明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性质。
2.5简述法国总统、内阁、议会的产生及其职权,比较法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第一框题英国国王与君主立宪制
一、课程标准:
2.4了解英王在国家生活中的角色,明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性质。
二、新课教学
(一)、“光荣革命”与英王的保留
1、英国政体:
(1)、显著特点及其原因:
英国政体的显著特点是存在君主。尽管英国在近代较早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曾一度_国王、建立共和国,但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原因,“光荣革命”后君主制经过改造得以保留下来,成为现代英国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手发动“光荣革命”,_复辟王朝,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继承王位。此后,资产阶级通过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等相关法律,使王权受到严格限制,国王几乎所有的政务活动都要听从内阁的建议。
(2)、国王的实质地位:
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到今天,国王只是一个“虚位元首”。国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等高级官员,有权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有权批准法律,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国王受到许多法律和惯例的严格限制,仅具有象征性的地位。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
英国王室是当今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王室之一。从1066年威廉一世入主英国,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历经lO朝代、40位国王。现在的国王是伊丽莎白二世。
(二)、英王的现代职能与危机
英国资产阶级认为,借助英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保留一个没有实权又可发挥多种政治和社会功能的国王,对于维护资产阶级政权的稳定不无好处。在今日英国,国王主要起到以下一些作用。
1、现代职能
(1)、作为国家元首,体现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延续性。对于多数保守求稳的英国选民来说,国王的存在意味着国家的延续、政治的稳定。
(2)、承担国家元首礼仪性的职责。例如,主持议会的开幕式,授勋封爵,会见外国元首,接受公职人员宣誓等。
在英国,资产阶级政府愿意负担王室的费用,条件是王室成员要经常露面,以其在民众中独特的象征地位和精神感染力,维持和改善现存的社会秩序,但又不准超越政治权限。所以,有人称国王参加分益活动,起着“国家与社会凝聚力和兴奋剂”的作用。
(3)、维持英联邦的团结。
由于历史传统和其相对超脱的政治地位,英联邦成员一般愿意接受国王的存在。国王的特殊身份,维护着英国在英联邦国家的影响。
(4)、在政治生活中行使三项重要的权力:磋商权、鼓励权和警告权。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王室遇到许多麻烦和挑战。一些人对王室的社会功能提出质疑,更多的人在思考纳税人为王室每年提供巨额资金是否值得。王室内部暴露的各种丑闻打破了王室充当道德模范的神话,加深了王室的困境,引发了社会对君主立宪制本身的争论。决定君主立宪制存在与否,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国王本身的社会职能因素,但归根结底取决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2、危机:
对于王室的困境,伊丽莎白二世表示深深的忧虑。她说,如果有一天人们对她和她代表的制度不满,“我们将悄悄地离开”。对此,英国人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应该废除君主立宪制。世袭君主制是旧时代的产物,欧洲多数国家已经抛弃了君主制。国王代表着特权阶层的利益,而且每年花费国家大量钱财。
观点二:应该维护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是维系英联邦的纽带,是政府有益的顾问,是民族传统和民众生活的延续。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和特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体中的一种。这一政体的形成,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各阶级、各社会阶层反复斗争和较量的结果,是英国特殊国情下各阶级之间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如何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首先,要看它的阶级性质。君主立宪制不同于封建君主_,它是资产阶级的一种统治形式。其次,要看到它形成的历史过程。君主立宪制是英国三百多年来各阶级长期斗争、反复较量的产物。再次,要认识这一政体的结构和特点,分辨它与民主共和制政体的不同之处。
1、主要机构及相应职能:
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的主要机构有国王、议会和内阁。
(1)、议会及其职能:
其中,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2)、内阁及其职能:
内阁是国家行政机关,从议会产生,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3)、国王及其职能:
国王按内阁的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权力,承担国家元首等礼仪性职能。
2、特点:
(1)、虽有分权,也有制约,但分权界线不是很清晰,权力交叉情况突出。
国王主要扮演礼仪性角色。在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运行呈现如下特点。国王、议会、内阁之间虽有基本分工,但分权界线不是很清晰,权力交叉情况突出。
(2)、英国法律赋予议会无上的地位。但20世纪中期以来,权力重心逐步向内阁和首相倾斜,首相成为英国最有权势的人。
小结: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有:
4个现代职能:即英王的4个现代职能
3个主要原因:即君主立宪制存在的原因:
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国王本身的社会职能因素,但归根结底取决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2个主要特点:英国政体运行的特点
1个显著特点:英国政体的显著特点是存在君主
篇1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经济状况;都铎王朝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议会中反对派的形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克伦威尔的统治;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和影响;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2、通过教师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经过的讲解,以及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总历程,理解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原因,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
3、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先进生产关系取代落后的生产关系的过程,尽管其间存在着曲折和反复,但是,历史前进的潮流不可逆转。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如果说人类社会从14、15世纪开始了向近代化迈进,那么17、18世纪的人类社会则是向其深度和广度方面发展,其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当时世界历发生的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不仅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同时,它有力地推动了欧美一些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推动了欧洲一些封建国家的改革,推动了西方殖民扩张的进行,这一切在客观上为早期资本主义在世界的发展均创造了条件。由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教法建议
1、让学生阅读前言,归纳17-18世纪的世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用图示(教学过程中的图1)的方法简要介绍本单元的阶段特征、知识结构,以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处的地位。
2、如果时间允许,还可用“树状”结构简介历英国的建立及封建王朝的更替情况。
3、在教师讲述的同时,启发学生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经济、政治、宗教的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归纳、概括出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革命的基本内涵。
4、“为什么英国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打着“宗教”旗号?”“为什么革命过程呈现出极其复杂、呈现了多次反复?”“为什么革命的结果,建立以新贵族为主的资产阶级专政?”利用上述问题的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找出这个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具有的特征。
5、利用课件或图示的方式围绕“资产阶级革命”的内涵,分阶段讲清革命的基本进程。并引导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克伦威尔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重点分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进入17世纪以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制度之间的矛盾明显尖锐起来,成为当时英国社会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农业发展到相当水平之时,冲破这些封建性限制便成为当务之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便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随着《权利法案》的颁布,“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即为日后的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前提保证。另外,在它的影响下,欧美的一些国家或通过革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或通过改革,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世界历史的一个新的时代——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难点分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宗教问题。这是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随着英国清教运动的不断发展,其抨击英国王权和国教会的专制统治的力度也不断加大,最终向英国的王权和国教会的专制统治发起了进攻。
教学设计示例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重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宗教问题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脑教学辅助课件
篇1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制定的条件和基本内容;过渡时期的概念;三大改造的完成及其历史意义;“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及其重大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1954年宪法的制定。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一化三改”的关系和三大改造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中国人民全力投入和支持工业化建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重工业在“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中突出地位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国情的教育。
4、学法指导方面: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使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的建设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知识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本节内容的重点。这一内容与前面所学过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有关内容和本章第一、二节的内容有直接联系,要引导学生联系这些知识,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及开展工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三大改造对工业化建设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认识进行三大改造的重大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难点分析:三大改造所采取的方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可通过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与其它国家所面临的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不同国情的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党和政府在三大改造中所采取的方式是适合中国国情、保证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选择,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发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
师: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说到:“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西方侵略者之所以可以架起几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根本原因何在?在抗美援朝胜利后,新中国是否彻底消除了这一威胁?
生:(思考后回答)
师:(归纳、总结)近代历史上这一悲剧的出现固然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密切相关,但是根本上看是由于被侵略的国家社会生产力落后,无力抵御工业发达的西方侵略者。历史的发展一次次地证明: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只有实现工业化,提高综合国力,为加强国防提供基础,才能彻底避免遭受侵略与奴役的命运。这也是百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新中国建立前后,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哪些重要的准备工作?
生:(回忆所学内容,回答)
师:(概括、总结)七届二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伟大目标。建国初期,通过开展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建立国营经济,恢复国民经济等一系列斗争和努力,使新生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党和政府从1953年开始,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板书第三节的课题)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师:1953年,中国共产党经过酝酿、讨论,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同时,制定了完成过渡任务第一阶段的基本任务,即第一个五年计划,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思考:在这两个重要文件中,党和政府提出了什么基本任务?从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内容分析,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党和任务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生:(阅读教材,了解过渡时期的概括,思考、回答问题)
师:(归纳、总结)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规定的基本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一化三改”,即实现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党和政府所遵循的原则是二者同时并举,在较长时间内逐步实现。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来开展工作?请同学们结合工业化所需要的条件和教材有关中国进行工业化建设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内容进行思考、回答。
生:(在教师指导下回忆有关知识,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思考、回答)
师:(归纳、总结)工业化建设必须具备资金、原料、市场等条件,这就需要改变自然经济所造成的生产的分散性和生产力水平的低下。而中国在进行工业化建设时,不仅缺乏工业基础,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保留了大量自然经济的残余,特别是农业,手工业中大量个体生产的存在,使生产水平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无法满足工业化展开后,城镇规模扩大、非农业人口增加和工业生产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在“一五”计划刚刚展开时,因农业生产水平低对工业建设发展的制约已经暴露出来。(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大量个体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存在不仅限制了工业化的建设,也使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缺乏稳固的经济基础。因此,在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党和政府采取措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在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程中为工业化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党和政府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的具体国情,设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大约需要三个五年计划)完成过渡任务。这一时期就是我们所说的“过渡时期”。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在制定国家发展的规划时还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针和政策。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提出后,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伟大探索。(教材板书标题)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1、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师:“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时,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什么原则和方针?通过什么形式进行?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概括、思考回答)
师: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方式引导农业走合作化道路。之所以如此,也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是个农业国,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和发展造成了占绝对优势的个体经济。这一情况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对高度的公有制缺乏思想准备。历史的经验表明,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在对农村和城市的个体私有制经济改造过程中,必须本着有利于国家建设,又能够满足广大劳动者根本利益的原则,采取稳妥的步骤。为此,党的政府采取了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方针,即继续保留农民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通过合作生产的方式,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逐步进行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做法一方面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改变了个体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得到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支持,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农业、手工业改造同时,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也采取措施进行改造。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师: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其发展中具有什么特点?
生:(回忆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师:(归纳、总结)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它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近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在工业化建设中有其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依靠剥削工人的劳动赚取利润,但具有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希望国家富强的一面。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优势,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有利于工业化的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党和政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限制、利用、改造”的方针,制定了稳妥的政策,逐步实现改造。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什么政策和步骤?有什么好处?
生:(阅读教材,概括、回答)
师:党和政府采取了赎买政策,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纳入不同程度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最终彻底转变为公有制经济。通过这些措施,既限制了资本主义经济过分发展给过渡任务完成带来的消极影响,又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本家利益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工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和平的方式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创造了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过渡的新途径。经过三年的斗争和努力,党和政府在“一五”期间完成了对私有制经济的改造,这对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三大改造的完成及意义
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师:(归纳、总结)至1956年底,三大改造工作基本完成,国民经济中的经济成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为占有绝对优势的经济成分,这表明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标志着我国历史发展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一方面在经济上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为党和政府充分调动一切资源开展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保障。特别是,党和政府在改造中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具体情况,照顾了各方面的利益,使社会各界革命和生产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对工商业的社会改造完成后,一位曾被称为“纺织大王”的民族资本家谈到:“我是一个资本家,但是我首先是一个中国人。(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充分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共民愿望。社会主义改造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准备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三大改造的任务比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预计时间提前了十几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工作上的失误和偏差,对后来的工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是值得吸取的教训。但从总体上看,三大改造的完成在当时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对把中国建成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三大改造完成的过程中,“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建设的任务也超额完成。
三、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
师:建设工业化国家是近代世界历史发展中出现的新课题。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影响较大的模式,两种模式有什么不同?中国应该借鉴哪一模式?为什么?请同学们通过讨论,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教师运用投影,提供阅读教材)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逐渐转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作迟了,那就要失败。”摘自《斯大林选集》下卷
生:(讨论、回答)
师:(归纳、总结)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工业化是先通过发展轻工业进行长期积累,逐渐实现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化。苏联则是先从重工业入手,在短期内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新中国成立后,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迅速提高国家的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水平,加强国防力量成为当务之急,这与苏联在代面面临的情况极为相似。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无疑具有榜样的作用。同时,中国近代史证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工业化是行不通的。中国只能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实现工业化。因此,苏联模式更适合中国当时的国情。从1953年开始,党和政府集中力量进行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至1957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社会经济面貌出现了喜人的变化。“一五”期间,我国经济领域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原因何在?
生:(阅读教材,归纳、概括有关知识,思考、回答)
师: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建成了一批重点工程,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交通运输事业取得重大发展,使内地重要地区、内地和边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为开展大规模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人民生活的改善使人民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所以在短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党和政府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国家发展的美好前景使人们焕发出空前的热情,全国人民在各行各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工业化奉献力量,是取得成就的决定性因素;党和政府在依靠自己力量进行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借了其它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苏联专家对中国建设的帮助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中国历史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经济成就的取得也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四、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师:1949年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生:(学生回忆有关知识,回答)
师: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是对中国人民近百年来民主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对新中国的建立和在建国初期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逐步完成,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这就需要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在法律上作出新的规定,以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中国成为繁荣、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此,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建设进行全面规划。
生:(阅读教材,掌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内容)
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时期的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这一文件对国家政治、经济有哪些新的规定?
生:(阅读教材中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思考回答)
师:(归纳、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突出了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经济基础的地位。由此在法律上确定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对于调动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促进民主政治的建设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从新中国成立到“一五”计划的完成,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一个长期落后的古老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着更艰巨的任务和更多的问题。此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共同进行奋斗,开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篇14: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二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二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教学设计示例二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三大改造的完成;经济建设成就;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通过过渡时期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提高学生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
2.在教师指导下,总结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1.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方针任务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1.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3.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三、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
四、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课重点: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本课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和性质。
二、讲授新课前,先引导学生回忆建国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人民政府所做的各项工作。然后指出,工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的迅速恢复与发展,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国家,1953年党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由此导入新课。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一目,需要讲明两个问题。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首先明确什么是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时期,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情况好转。这样,及时提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总任务、总路线问题就急切地摆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了。1952年后,毛泽东曾多次讲到过渡时期总路线问题,当时预计要用或更长一些时间完成,实际我们用了7年。1953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批准并转发了经毛泽东两次修改的中央宣传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这个提纲对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了准确表述。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中国的唯一经济基础。所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过渡时期即告结束。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方针任务。首先向学生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是根据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制定的,它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一个重大步骤。“一五”计划主要提出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打下基础;二是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建立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继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把其分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一五”计划的方针任务总结“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要原因是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为了使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现代化,需要尽一切努力首先使重工业有较大、较快的发展。教材的小字部分对这一问题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补充,可组织学生阅读。但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孤立地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的各部门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的,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四、“三大改造的完成”一目,需要讲清三个问题。
1.这一目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其中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性质是本课的难点。首先进一步向学生明确指出:三大改造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一场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的革命。
2.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的具体问题有:①改造的必要性。土改以后,我国农村是个体经济的大海,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是分散、落后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广大农民从实践中体会到,要脱离贫困,只有联合起来走社会主义大道。②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从临时的互助组发展到初级社,再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互助组是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组织,初级社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③农业合作化的方针、原则是“积极发展、稳步前进”,“自愿互利”。④具体方法是:掌握不同典型,点面结合,创造和推广结合,普及和提高结合。即教材中所总结的“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主要问题有:①改造的必要性。教师应首先指出,我国所进行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对民族资本进行改造。在国民经济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相比,是先进的经济成分,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比,却是落后的成分。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越尖锐。因此在过渡时期不可能长期保存资本主义经济。②改造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经之路,它经历了由低级(统购包销、加工订货)到高级(公私合营)的发展过程。公私合营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是过渡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的最好形式。最后产生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即按行业将公私合营、私营企业统管起来。
4.三大改造完成,使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五、“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一目,讲述时可按教材内容,并结合小字部分及教材图画、图表,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个方面讲。应指出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教材中介绍了“一五”期间的三位劳动模范是学生应该掌握的。
六、“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一目,为本课的重点之一。从两个方面讲述。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到会代表1211人。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2.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可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部分条文的文献资料,然后结合课文,重点总结1954年宪法的特点及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目小结时特别着重指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一次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表明由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由“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已经结束。这部宪法最基本的特点:一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二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具有极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举国一致的欢迎和拥护。
有关历史意义的问题可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
篇15:世界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等基本史实。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通过阅读等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注意情境再现,分析材料。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与曲折性;培养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理解和尊重人类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进一步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
难点
依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对本节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特点的理解与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民主制的特点等。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准备幻灯片 学生预习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光荣革命”。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复杂和曲折的斗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这场革命的完成。第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逐渐扩大。1689年3月,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对王权的限制和议会所拥有的权利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即君主立宪制。这种由议会制约王权的政体,完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体制,已经是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的雏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它作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发挥了对经济基础的积极反作用。马克思得出结论:“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师:在上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欧洲古代社会民主与法治的实践。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了解这些重要的原则在近代社会中的发展和普及。而这些近代政治原则的确立和普及,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开端始于英国,源于一场革命的发生、一部法案的颁布和一种制度的确立。
当今资本主义各国国情各异,政体亦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国家权力都掌握在经选举产生的议会手中,议会是由选举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这一制度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程,至今仍显示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其两大主要表现形式一是民主共和制,一是君主立宪制,他们是当代社会政治文明的标志,而英国便是君主立宪制的典型代表。
君主立宪制:用议会控制下的法律限制王权,又称为有限君主制!它又两层含义,第一层,它仍然是以世袭的君主做为国王,另一个方面,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和宪法的制约。
我们从四个方面来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相关知识。
1、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资产阶级革命
2、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议会权利的确立(《权利法案》)
3、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影响
一、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资产阶级革命
过渡:要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我们先要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历史事实,它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背景。我们先了解革命的背景,大家先阅读教材第一、二段,然后从经济、政治三方面来归纳背景。等一下我请个同学来归纳!
1、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第一点在经济上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经济基础),出现了两个新兴的阶级,就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阶级基础)。同学们注意一下这两个阶级。特别是新贵族实质保留了贵族头衔但是从事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一群人。
第二点就是政治上斯图亚特王朝的厉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根本原因)。请同学们在书上做上记号!
第三点背景就是英国早期议会的形成,为革命提供了一个可能(革命可能)!因为在以后,议会成了反对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关于英国早期议会,同学们可以看到书本36页的历史纵横。上面有简单的介绍。英国议会是资产阶级议会的鼻祖,它起源于中世纪,大约在13世纪中期,贵族、骑士和市民等召开会议,商讨国家大事。这可以说是英国议会的开端!之后英国议会逐渐演化为上下两院:上议院由贵族和教会代表组成,因此被称为贵族院;而下议院有乡绅和平民组成,因此被称为平民院。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许多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入了议会特别是下议院,而这时候国王还是厉行专制统治,触犯了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利益!于是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议会与国王的矛盾日益加深!而1638年爆发的苏格兰人民起义,则使二者的矛盾加剧,最终引发了这场革命。
(2)、苏格兰起义是这场革命的一个导火索!(板书)
其实苏格兰起义并不可能直接触动英国的封建统治,但是却存在这样一个事实:国王要镇压起义,就要增加军费于是要增加税收!但是在英国有一个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教材36页历史纵横中最后一句话:英国议会有赞成或拒绝征收新税的权力,国王要征收新税必须获得议会的同意!所以国王不得不在1640年召开议会!但是当时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权。双方相持不下,矛盾激化,引发了革命!
(3)、经过
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同学们在初中时学过,我们就简单的回顾一下。首先是1640年革命的爆发(板书),到了164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取得了初步胜利,因为这一下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并且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板书)。这就使得革命发展到了高峰!但是共和国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利,到1660年使得查理二世乘机复辟(板书),所以这第三阶段就是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复辟之后,查理二世和他的继任者詹姆士二世继续厉行专制,企图恢复昔日的王权。这当然引起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不满,于是代表这两个阶级利益的英国议会就在1688年发动了一场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这次政变,英国议会不损一兵一卒,不流一血一汗,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平政变,故此,被称为“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EMBED PowerPoint.Slide.8
过渡:光荣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是议会的权力日益增大,国王的权力日益受到限制,但是议会想要以法律的形式把这一成果巩固下来,于是有了1869年的《权利法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个内容:
二、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议会权利的确立
师: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制定了一系列法案,旨在限制王权。其中最为著名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是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下面,我们通过材料来分析这部法案的作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补充材料)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师:这条内容规定,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废除法律。请大家注意:在原文中,使用了“僭越”一词。有人知道这个词的含义吗?
生:略
师:“僭越”的意思是超越本分,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物品。例如,春秋时期鲁国贵族季孙氏在祭祖时竟用了周天子的礼仪──八佾之舞,极其重视“礼”的孔子怒不可遏,说:“八佾之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因为按照周礼,大夫祭祖只能用四佾之舞。冒用周天子的八佾之舞,在孔子看来就是“僭越”。可见,僭越一词,有以下犯上之意。请同学们注意:这个词在《权利法案》中被用来形容什么行为?
生:国王不经议会同意废除法律就是僭越。
师:可见,法权是高于王权的。在本课学习之初,我们就明确了近代国家的一个重要政治原则,还记得吗?
生:法治取代人治。
师:正确。王权是封建特权的最高级表现,而现在王权都要受到法权的制约,议会的权利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利,(一位宪法权威人士曾经这样说过“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我英国王室的没落和议会权力的强大。)可见,随着《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已经开始向近代国家过渡了。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这两条规定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
生:军事权和财政税收权。
师:正确。在革命前,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们就经常干涉工商业的生产经营,侵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而且在议会斗争失败后,查理一世利用手中的兵权悍然挑起内战。为防止类似的情况再度发生,《权利法案》做了以上规定。
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这两条规定的用意何在?
生:略
师:在英国革命中,曾经发生国王带领军队闯入议会搜捕议员的情况。为防止这种情况再度发生,根据这两条规定,议员在议会中有活动的自由,国王不得干涉。
1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这条规定又是为了什么?
生:略
师:国王不能实行无议会统治,也就是说,要处于议会的监督和限制之下。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的用意(作用)何在?
生:略
师: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证,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的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的严格制约,而所谓“君权神授”的原则被否定。这标志着一种区别于专制君主制的崭新的制度---君主立宪制度,开始在英国确立起来。
过渡我们中国有句俗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即使同为资产阶级,他们内部也也有不同集团的利益之争,如何化解这些矛盾与纷争呢?他们最终选择了和平方式,不断进行议会改革,这些改革,有效地避免了暴力冲突,不断的完善着君主立宪制。时至今日,依然为后世人所称道,下面,就让我列举一二吧!
三、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历史渊源:
光荣革命之后国王会召集一些贵族、大臣和高级教士在一个小房子里开会,这种会议称为内阁会议,这种内阁会议可以说是责任制内阁的雏形,不过到18世纪,内阁还不是一个法定组织,只是少数大臣参加的会议。后来到汉诺威王朝时,国王中许多人不懂英语,往往不参加内阁会议,并且也不否决内阁的决议。但是这时候国王不参加会议,并不表示他对国事不闻不问,所以内阁的重要的大臣就出来主持内阁会议,并把内阁的意见集中起来向国王汇报。于是主持会议的内阁大臣的位置日益突出,渐渐就成了我们熟悉的首相!而教材中的那幅图上的就是:英国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首相沃尔波尔。从1721开始,沃尔波尔就主持内阁会议,但当时的国王乔治一世不问政务,沃尔波尔实际上控制了议会和内阁,而他在1734年正式出任首相!英国责任制内阁就这样逐渐形成并完善起来了!大家记住沃尔波尔这个人,同时要注意沃尔波尔的身份是下院多数党领袖,在以后的英国政治中,下院多数党领袖成为首相也成为传统!这一传统沿用至今。
(2)内阁的组成:
内阁由首相以及内阁成员组成!关于首相、内阁、议会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一起来完成这个关系图就清楚了!
SHAPE MERGEFORMAT
首先,看一下议会和首相的关系,首相是由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的,这也是前面说的那个传统!而名义上首相还是要经过国王任命的,所以首相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却是对议会负责的!而首相产生之后,他就有权提名各部大臣,组阁之后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的,所以内阁对议会集体负责,而议会可以监督内阁。当议会通过对内阁不信任案时,内阁就要垮台。当然首相也能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总结
特点:①责任内阁制为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首相负责组成
②责任内阁制对议会和首相负责
③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影响:①资产阶级的议会政党制发展起来
②调节了议会与政府的关系
从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首相的地位是非常的重要的,他既可以组阁,掌握行政大权;同时他又是多数党领袖,掌握着立法权!所以,在英国首相实际掌握着国家大权!
教师现实追踪:5月10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在6月27日辞职,舆论公认为出兵伊拉克是其执政的最大“败笔”的春天,虽然与法德所代表的欧洲大陆反战派只隔着一条窄窄的海峡,但他毅然站在了大西洋的另一边,选择了追随布什出兵伊拉克。
教师设问1:布莱尔辞职其内阁成员是否随其一起辞职,为什么?
篇16:世界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而且通过平时媒体的传播,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同时对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其发展情况、特点的理解和掌握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特点;
比较中英两国政体以及这两种政体给各自国家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场革命的发生,一部法案的颁布,一种制度的确立
二、课堂设计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光荣革命
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济活动的新贵族,要求分享政治权力,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统治。
②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者詹姆士一世和他的儿子查理一世的倒行逆施。 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厉行专制,经常干涉工商业的生产经营。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侵犯。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
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结果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经过两次内战。最终议会战胜了王党。查理一世成为阶下囚,并于1649年被处死。1649年,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掌握大权,并被宣布为“护国主”,成为独裁者。克伦威尔死后,其手下的军事将领争权夺利,导致英国政局动荡。166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巩固统治秩序,同意流亡海外的查理一世的儿子返回伦敦,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光荣革命”1688年邀请詹姆士二士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回到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威廉带兵进入英国,一枪未发。这场不流血的政变就是“光荣革命”。这场革命就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结束。
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制定了一系列的法案,旨在限制王权,其中最为著名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是1689年《权利法案》
2. 1689年《权利法案》
⑴《权利法案》内容
阅读学思之窗,思考:《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用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证了议会所拥有的哪些“自由”和权力?
⑵《权利法案》的作用: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一方面是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和军权等方面限制王权;另一方面,又将议会所拥有的“自由”和权力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它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而使议会治理国家的权力增强,有利于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⑶意义:《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3.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完善
一种制度形成以后,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地发展完善,越来越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资产阶级通过不断扩大选举权以及形成内阁制度使君主立宪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篇17:世界历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精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掌握“光荣革命”的基本史实。
⑵《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基本史实。
⑶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
⑷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再现“光荣革命”的情景,体会“光荣革命”与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关系。
⑵情境再现分析材料。相关材料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⑶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复杂性和曲折性。
⑵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历史的、客观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她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阶段性产物。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⑶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⑷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浏览两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分别英国的女王和首相,请问他们谁的权力大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这些内容。
[讲授新课]
(一).“光荣革命”
1. 英国议会的形成
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到13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14世纪上半期,英国议会分成上、下两院,议会由国王和上下两院组成,这对封建王权起着限制作用。
国王欢迎这一制度吗?为什么?
教师分析:同学们,由于议会限制了封建王权,国王不欢迎,所以国王与议会之间一直存在矛盾。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原因:17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的强大
过程:爆发革命,处死查理一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
3.光荣革命(1688年)
为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1.《权利法案》
英国议会权力扩大了,这些权力包括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颁布了《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的颁布使英国的权力中心发生了转移,议会取代国王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这就是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也逐步形成了。《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的权力继续扩大,请同学们加以证明。
2.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原因: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1832年,英国进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这些改革使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大大增加,即工商业资产阶进一步控制议会权利。
教师分析:同学们,这些改革使议会的权力日益扩大,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到发展。
(三)责任制内阁形成
内阁制是17世纪英国革命的间接产物。国王召集咨询会议本是英国的传统,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份减少了,而从议会多数党领袖中来遴选内阁成员也渐成惯例。乔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让内阁自行处理国事,沃尔波尔就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形成和发展过程。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以后为许多国家采用。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
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或由内阁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大选。新议会如果仍对内阁表示不信任,内阁则必须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首相组织新政府。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拥有任免内阁成员和所有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重大方针政策。
让学生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借此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阐释的能力。(特点有责任内阁制为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首相负责组成,责任内阁制对议会和首相负责;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控制下院等)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在当今的社会里,这种制度仍然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一个制度保证了资产阶级当家作主的权力,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篇18:待人真诚热情 建立真挚友谊 教学设计
待人真诚热情 建立真挚友谊 教学设计
待人真诚热情 建立真挚友谊 教学设计男:女孩是首小诗,蕴涵着无比的温文尔雅;
女:男孩像块坚石,大风大浪掠过,石块儿依存;
男:女孩像颗星星,无际黑暗难掩星光点点;
女:男孩爱一身仔装外出兜风,
男:女孩爱一把花伞雨中散步;
女:男孩把试卷丢一边大喊轻松快乐,
男:女孩小心翼翼把错题订正;
女:男孩爱骑车满街穿梭显威风,
男:女孩爱叽叽喳喳走马观花看闹市。
男女合:如今的男孩、女孩呀……各撑半边天。
(热烈的掌声)
主持人:上面两位同学朗诵的《男孩、女孩》告诉我们什么问题呢?
生: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男女同学之间的友情。
主持人:哦!,不错。真挚的友谊不仅能使人们分享更多的欢乐和幸福,更能驱散人们心灵的烦恼和忧愁,成为人们战胜困难的伟大力量。请欣赏两位同学带给大家的故事——《穷人的方式》。
(故事梗概:有一对夫妇生了一个男孩,当儿子长大后得了一种怪病,因家里很穷,夫妻俩借了所有能借到的钱,把儿子领到北京一家医院治疗,夫妻俩每天吃的就是咸菜和煎饼,有的医生看不下去,总是给他们买两份饭菜送去。当他们知道儿子的病治不好的时候,夫妻俩只好带着儿子回家了。媒体报道了孩子的不幸,好心的人们纷纷捐来了钱,儿子最后还是死去了;孩子离开人世之前,把大部分好心人的姓名都记在了笔记本上,要求父母把钱还给他们。父母照办了,而且还把剩下的钱捐给了希望工程。)
(沉思片刻后暴发出一阵阵掌声)
主持人:这个故事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生:友情能驱散人们心灵的烦恼和忧愁,使人道德更高尚。
主持人:哦!真正的友谊就像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的胸怀,就像清新的空气,时时输入我们的心房,使我们每个人愉悦、坦荡,当然她是容不下任何忌妒、狭隘、自私和虚假的。请欣赏两位同学表演的小品——如此友谊》。
(主要情节:两个朋友在一条路上边走边聊天儿,突然一只熊从树丛中窜到他们面前。一个人迅速地爬上了路旁的一棵大树,躲了起来,另一个人无路可逃,只好躺在地上忍住呼吸装死。那熊走到“死人”身旁,用鼻子嗅了嗅,便摇摇摆摆地走了,因为熊是不吃死尸的。熊走了以后,树上的人下来问装死的朋友,熊对你说了些什么。他回答道:“熊给了我简短的忠告——对于在危险面前抛弃你的人,决不可与他交朋友。”)
主持人:这个小品告诉我们真挚是建立友谊的基础,要善于交朋友。友谊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人们赞美她,也歌唱她。下面请听几位同学的歌曲演唱——《第一时间》。
(几位学生上台演唱,“……朋友只要你被孤单压得叫不出声来,我第一时间送出关怀热热的眼神陪你看开……”)
(歌声在教室回响,在师生心中振荡)
生:听了几位同学唱的《第一时间》,我心里很激动,这首歌曲告诉我们友谊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主持人:说得好!友谊贵在以诚相待,平等相处,友谊需要友善和公正的目光,需要宽广的胸怀。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总也寻觅不到真挚的友情,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欣赏三位同学的小品表演——《他为什么找不到友谊?》。
生1:(身背书包,漫不经心地上场)李清,“猪头”呢?
生2:你叫谁呢?
生1:胖子李琦呗!
生2:昨天叫人家“肥肥”,今儿又叫人家“猪头”,你也太欺负人啦。
生1:闹着玩呗,你别小题大做吗?哎,我听说,你跟二班那位有点意思,是吧?
生2:你真无聊。(生2下场)
生3:(正在看书,抬起头来)你又胡说啦,把两位同学都气走了。
生1:活该。谁叫他不让我抄作业,被老师发现了,还训了我一通呢,我跟他没完。
生3:(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下场)
生1:哎,别走啊,陪我聊聊吧。
生:这个小品告诉我们,尊敬他人是建立友谊的重要条件。
主持人:友谊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著名诗人动情地写下了一首首赞颂友谊的诗歌。下面请欣赏五位同学的诗歌朗诵——《友谊天长地久》。
生1: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爱。
生2:最真挚的莫过于朋友之间的友爱。
生3:有人用歌声来颂扬友谊。
生4:有人用故事来诉说友谊。
生5:还有人用事例来叙述友谊。
合:而我们要用诗歌来赞美友谊。
生1、生2:友谊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生3、生4:友谊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合:友谊是雨,滋润着久旱的树。友谊是树,为我们遮住炎热的太阳。
生5:让我们一起祝愿
合:友谊天长地久!
主持人:同学们,五位同学的朗诵真精彩,《友谊天长地久》这首诗告诉我们真挚友谊的美妙作用。
师:这节课,你们通过搜集材料、推荐活动表演人员及:节目排练等具体过程,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想。下面请大家填写《活动课感受表》。
(在老师发的《活动课信息反馈表》上,学生们迅速地提笔疾书。5分钟左右,一些同学举手。)
师:下面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1:这节政治课,大家不只是看了同学们的精彩表演,而且还学习了知识,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决心以后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团结同学、朋友及家人。友谊不是靠一个人去培养和维护的,而是靠同学们共同努力、互相关心,才能建立深厚的友谊。
生2:……应该善交益友,不交损友,乐交诤友……
生3:今天的活动课,我的感受只有—点,那就是:呆板的、机械的读书,不利于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巩固,如果把所学的书本知识溶入一定形式的活动之中,就能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生4:参加本次课内活动后我的'感受是:①老师能根据课文内容给我们提供活动的主题、要求并加以组织,我们很欢迎,也很感激老师。②同学们能积极参加这次活动,并且活动质量不错,表明我们十二三岁的少年有许多的优点和特长。③这次活动课有朗诵、小品表演、歌唱等形式,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同学们的组织、说唱等能力,又使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④全班同学积极准备、踊跃参加,真实地感受到我们学生才真正是课堂的主人。
生5:同学们丰富多彩的表演令我们眼花缭乱。上了这堂政治课,我不仅仅认为这只是一堂政治课,更准确地说,它是一堂将语文、政治、音乐等多种学科融为一体的课。它不但锻炼了同学们的勇气,也锻炼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还给了大家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从中看来,只要同学们齐心努力,无论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在一个充满友谊的集体中,集体成员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汇集起来会产生新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它是集体进步最可靠的保证。爱因斯坦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严正的朋友。”假如友谊是一棵常青树,那我们就是树下的花草,吮吸友谊之露,同在友谊下成长、生活。在此,我真诚希望全班同学团结友爱,拼搏进取!
生6:这节课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而且还对音乐和演讲感兴趣了,让我的生活多姿多彩。
师:友谊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情感,千金难买,高贵无比。同学们,只要我们诚恳地做人、真心实意地热爱生活,友情不会躲闪你,她会牢牢地抓住你的心。愿友谊地久天长!请同学们欣赏名曲——《友谊地久天长》
(大屏幕播放《友谊地久天长》歌曲的字幕和画面,许多同学跟着大声唱,同学们的心灵在音乐声中升华……下课铃响了,学生们面带微笑幸福愉悦地离开教室。)
(作者单位:重庆万州市第一中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篇19:议论文如建立分论点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溧阳市中学 洪湖
教学目标
1、 明确分论点的作用,及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 把握分论点的确立技巧
教学重点
如何有效而明确的确立分论点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议论文呢?议论文写作的关键是分析说理,首先就要解决好说理的角度和说理的层次问题;而分论点的切割和建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如果能够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再对各个分论点进行有层次的分析论述,那么困扰高中学生议论文写作分析难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从论证结构入手,就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分论点的技巧问题,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 分析探讨
1、 看一篇文章然后从文章结构和论角度给以评点
《播种希望,收获幸福生活》
2、 学生评点之后再对本文进行修改,并对这个论点重新列出结构提纲,提出分论点。(老师提示:可以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再对各个分论点进行有层次的分析论述)
A、 请学生起来评点
B、 老师总结,要求提分论点
C、 学生再列分论点
3、 分析论点确立技巧
A、 展示学生修改情况,总结分论点类型
并列
对照
层进
综合
B、 把学生的论点分类,然后穿插,论点确立技巧
C、 老师总结
对比式
正 播种如何
反 不播种如何
层进式
播种希望是奋斗的起点
播种希望是奋斗的动力
播种希望是奋斗的目标
并列式
播种希望才能够有耐心
播种希望才能坚忍
播种希望才能有自信
①、并列式
先看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谈骨气》(吴晗作),“谈骨气”是一个论题型的标题,可谈的东西很多,但作者从孟子的名言入手,认为只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者中之一的就是“大丈夫”,就是有骨气的人,而这类人古往今来,不胜枚举。因此作者把“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定为全文的中心论点,并把它切割成三个分论点,来有力地支撑这个中心论点,请看图示:
分论点①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宁死不屈,拒绝高官厚禄
分论点② 贫贱不能移:古代一贫者宁可饿死,不受嗟来之食
分论点③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面对国民党手枪,拍案而起
为了有力地论述“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作者从经济利益、人格尊严、个人安危三个方面入手,并举出典型的事例,使每一个分论点都强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建立并列式分论点的好处在于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论述观点,使文章条理清晰,论述充分,避免了论述片面、空泛的不足。
抓住今天
A.抓住今天,就是抓住了时间。 B.抓住今天,就是抓住了希望。
C.抓住今天,就是抓住了成功。
②、对照式
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正确的观点和做法都有与之对立的观点和做法存在。写作议论文时,如果能把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和做法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建立对照式的分论点,必定能更好地彰显正确观点的可信,暴露错误观点的荒谬。请看例子:文题--《知耻应后勇》
分论点① 知耻不后勇,必定自甘堕落,遗恨千古。
↓
对照
↑
分论点② 知耻而后勇,化耻辱为上进的动力,也有成功的一天。
要把“知耻应后勇”的理由论述充分,把中心论点切割成两个对立的分论点,在对照中显现“知耻而后勇”的重要,“知耻不后勇”的恶果,中心论点自然可以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了。建立对照式分论点的好处在于能使观点、做法的利弊善恶对比更加鲜明直观,论述更有力量,说理的穿透性更强。
③、层进式
人们认识事物,看待问题是有一定的层次规律的,事物和问题的本身也并非平板一块,有着自身的种种逻辑关系,因此,写作议论文时常常要求我们不断延伸拓展,逐层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这就宜建立层进式的分论点。这种层进既可以表现在结构层次上,也可表现在思想内容上。
例:文题--《谈惜时》
分论点① 珍惜时间是珍惜生命的表现。(思想认识)…
是什么
分论点② 珍惜时间是学有所成的保证。(作用) …
为什么
分论点③ 珍惜时间应落实到行动中去。(做法) …
怎么做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这一中心论点,其实包含着三层含义:(1)是什么,(2)为什么,(3)怎么做。他们之间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只有先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才能认清其意义和作用,才会把“惜时”化为自觉的行动。建立这样的层进式的分论点,能使说理透彻,逻辑思路清晰。
再看一个例子:《说节俭》,可以先确立一个中心论点,教育广大青年勿忘节俭精神。这是针对当今青年学生生活奢侈浪费的现象有感而发的`,因此,论述时把“对青年学生的劝导”放在最后,也就是最应强调突出的一层,前面再设置两层作为铺垫,于是又可切割成在内容上逐层深入的三个层进式的分论点:
分论点① 节俭是古圣今贤提倡的美德
分论点② 当今社会仍需提倡节俭
分论点③ 我们青年学生尤其应该提倡节俭
上面两个例子,一个属于结构上的层进式分层论证,一个属于内容上的层进式分层论证。运用层进式论证方法能使文章分析层次清楚,更好地显示分析论证的条理性和深刻性。
4、 再看一篇文章,对本文的结构及论点给以点评
“谈义气”
意气,是李白“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意气,是杜甫“致君尧舜上,当使民风淳”的肺腑之言;意气,是毛泽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怀
人要有意气,有自己的意志和气概,要意气风发。人不能没有意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给予它自信的阳光。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遭人诽谤的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虽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但他仍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若无意气,他怎会有如此豁达的胸襟?
人有意气,才能有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才能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牢狱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
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还记得舞台上那尊慈祥博爱的千手观音吗?邰丽华,虽是聋哑人,但她有意气,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持练习。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觉,感动中国,感动你我。若无意气,她怎会从不幸的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实生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路。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三、课堂训练
一篇成功的议论文不可能仅用其中的一种结构方式,大多数情况是多种结构方式并用。我们称之为综合式。看下面一个例子:
《习惯》(上海市高考试题),
这也是一个论题型标题,先确定一个中心论点。由于习惯有好坏之分,于是论点也应包含两方面:我们应培养良好习惯,杜绝恶习。仔细审题,该中心论点的论述侧重点应是多方面的:
层进式
“为什么要这样做”
“怎样才能做到这样”,也就是说文章总体上应是层进式结构;
并列式或对照式
“好习惯”
“坏习惯”两方面的阐述,因而在每一部分内部又要有并列式或对照式结构,根据分析,可切割成以下分论点:
分论点① 良好的习惯会让你终身受益
对照 为什么
分论点② 恶习将对你遗害无穷
分论点③ 良好的习惯应从小培养
并列 怎么做
分论点④ 克服恶习要有坚强的意志
综合式分论点的建立,能把复杂的问题论述得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能体现高度的论辩技巧,为许多成功的习作所采用。
请用下列话题自我训练:
五、课后作业提炼下列论点。
(1)我们应该学会去欣赏
A.欣赏别人可以给人鼓励
B.欣赏自己可以增添自信
C.欣赏大自然能愉悦心灵
D.欣赏艺术可以增添情趣
(学会欣赏生活、享受生活-----一味的赞美和夸奖不是欣赏-----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
(2)文化是在不断的继承和创新中发展的
A.继承优良的传统,继承不等于盲目守旧
B.创新需要对传统有所突破,创新不是对传统的扬弃
C.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创新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
(3)理解万岁
A.什么是理解。(理解是一种宽容----理解不是单纯的原谅和一味的放纵)
B.为什么需要理解(理解能使家庭更加和睦,友谊更加牢固)
C.怎样理解。(理解的基础是尊重----理解需要沟通,理解往往需要一个过程----理解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4)人生的奋斗没有终点
终点是下一个目标的起点
起点之美在于充满希望和未知,终点之美在于满载收获与回忆
人生的每一刻都既是起点又是终点
到达终点要经过艰苦的跋涉
无论希望与否,终点总会到来
终点也可能就是原来的起点
应该使终点成为最辉煌的一刻
★ 信息工作自查报告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教学设计(精选19篇)】相关文章: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解读2022-08-29
沈阳市关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文件2023-06-28
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全文)2022-12-19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扬州2022-12-04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2022-12-13
山东省劳动合同条例2023-05-16
甘肃省安全生产条例全文2023-04-14
《青海省动物防疫条例》3月1日起实施2024-05-07
高校的危机管理机制建设设想论文2023-04-23
探析我国农业经济现状及其对策论文2023-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