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天人和合观探微

时间:2022-09-18 09:22:3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道家天人和合观探微(精选5篇)由网友“魏大人的小生活”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道家天人和合观探微,供大家阅读参考。

道家天人和合观探微

篇1:道家天人和合观探微

道家天人和合观探微

道家天人和合观体现在各方面,比如“得一”、“婴儿”、“冲气”、“道德”等等,其理论基础为心理学。严君平认为天人之所以互相感应,就是因为“六合之内,宇宙之表,连属一体”的缘故。

作 者:李远国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成都 610072 刊 名:江西社会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8) 分类号:B223 关键词:道家   天人感应   和合  

篇2:论道家的天人一体观

论道家的天人一体观

“天人一体”的观念主要来自于道家.道家所理解的“天”有“外在之天”和“内在之天”两个层面的含义.“外在之天”指大自然,它具有客观必然性和不可战胜性,人在它面前只能陷入不可解脱的悲剧;“内在之天”指人的“天性”,这种“天性”源于大自然.因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与大自然具有同一性.“天人一体”就是要求人们充分认识自我的“内在之天”,即认识自我与自然具有同一性,做到从精神上向自然回归,与“天”合一,从而化解同“外在之天”的`矛盾,使自我从现实困境中解脱出来.这种观念贯彻在道家的整个思想体系之中,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作 者:李生龙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湖南,长沙,410081 刊 名: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ANJIANG NORMAL COLLEGE 年,卷(期): 24(2) 分类号:B223 关键词:天人一体   自然   道家  

篇3:先秦道家义利观探微

先秦道家义利观探微

先秦道家对义利关系持超然的态度,试图超越世俗的义利,寻求一种永恒的.价值标准,以实现个体存在的最高价值.从形式上看,这似乎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义利观,但就其内容实质而言,又确实蕴含着对义利关系的深刻见解,可以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义利观.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来看,先秦道家轻视个人的物质利益和生活享受,注重精神世界的追求与修养,含有推崇自然之义的因素,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思维视角.

作 者:许青春 朱友刚  作者单位:许青春(济南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002)

朱友刚(山东省志办公室,山东,济南,250011)

刊 名: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A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3 13(5) 分类号:B223 关键词:先秦   道家   义利观  

篇4:简评韩愈的天人感应观

简评韩愈的天人感应观

韩愈的天人感应观虽然属于“天人合一”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由于其坚持“天人相乖”和“祸善福淫”的基本观点,从而既与主流的“福善祸淫”的'天人感应观不同,又与传统的“天人相分”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不同,在中国天人感应观乃至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史上都可谓独树一帜.而且,他的这种独特的理论对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作 者:郑颖贞 ZHENG Ying-Zhen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刊 名: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ANBEI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18(4) 分类号:B241.9 关键词:韩愈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天人相分   天人相乖   福善祸淫   祸善福淫  

篇5:浅谈庄子与荀子天人观比较论文

浅谈庄子与荀子天人观比较论文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天人观”上庄子和荀子都强调了“天”的客观性,然而他们的“天人观”最终又反映出各白立场的差异。庄子以客观性的物质之“天”为起点,最终将“天”落实于“白然”之维,荀子同样是以客观性的物质之“天”为起点,最终将“天”落实于“丰七义”之维。庄子的“白然”着眼于“白适其适”,强调个体本身就是客观“白然”的体现,认为应该顺应个体的“白然”之性;而荀子的“礼义”着眼于“化性起伪”,强调“礼”外在于个体,认为个体应该遵循“礼”的价值规范。由此,可以看到庄子的“白然”本身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荀子的“丰七义”本身蕴含着“天人之分”的思想。庄子的“白然”最终凸显的是个体的白由发展,而荀子的“礼义”最终凸显的是对个体白由的约束,这也彰显出庄子道家立场和荀子儒家立场的差异以及两者思维方式的根本差异。

一、庄子与荀子“天”的客观性

庄子与荀子“天人观”的相通之处在于都强调了“天”相对于“人”的客观性,质言之,“天”不再是内在于“人”,而是具有了外在于“人”的客观性。庄子虽然强调“天人合一”,但是只有“人”顺应“天”的“白然”,这种合一才能够实现,这本身就凸显了“天”外在于“人”的客观化;荀子则更是强调“天人之分”,当他把这种客观化的外在之“天”落实到“礼义”之时,那么“礼义”便有了一种至上的地位,既然“天”和“人”是相分的,那么“人”本身就并不具备“礼义”,“礼义”完全是一种对“人”的外在约束。总之,“天”在庄子和荀子那里都具有一种相对于“人”外在的客观性。

二、庄子“天人合一”与荀子“天人之分”

尽管庄子与荀子都突出了“天”相对于“人”的客观性,然而其最终指向却有着明显差异,庄子最终通向“天人合一”,而荀子最终通向“天人之分”。庄子强调“白然”必然要求顺应“人”的本性,在庄子看来,顺应“人”的本性其实也就是顺应“天”,这便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荀子强调“礼义”,认为“礼义”是外在于“人”的,必然要求“人”遵循外在的“礼义”,荀子认为顺应“人”的本性便是违背“天”,所以荀子强调“化性起伪”,这便是一种“天人之分”的思想。

三、庄子、荀子“天人观”所代表道、儒立场的不同

庄子与荀子“天人观”的差异反映了二者所代表的道家和儒家立场的不同。庄子代表的.道家立场强调“人”作为个体的价值。由于庄子突出“人”的价值,可以这样认为,庄子的“天人观”是一种由“人”到“天”的过程,庄子的“天”也就是“人”顺应白然的行为。所以在庄子那里“天”并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东西,而体现在“人”的行为中。庄子的“天”也可以以理解为他讲的“道”,庄子认为“道”是无处不在的,其中有这样一段对话:“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庄子・知北游》)这段话充分表明了庄子的“天”和“道”不是在“人”之上的,而恰恰就在“人”之中。没有了“人”也就不可能存在“天”和“道”,庄子的“天人观”是以“人”为主导,能否达到“天人合一”完全取决于“人”。如果“人”能够顺应“白然”而不妄为,就能达到“天人合一”,王博先生这样评价庄子的《大宗师》:“它要人回到天,做一个真人,天人,而这只有借助道才可以完成。如果“人”态意妄为违背白然天性,那么就达不到“天人合一”。所以,庄子的“天人观”最终的指向是“人”而非“天”,指向“人”最终凸显了“人”作为个体的价值所在。

四、庄子、荀子“天人观”思维方式的差异

可以这样认为,庄子和荀子的“天”除了作为纯白然的物质之“天”这一层含义之外,都带有一种价值层面上的预设。庄子与荀子“天人观”思维方式的差异从根本上来讲就体现在对“天”的价值预设方式上。

结语

通过比较庄子与荀子的“天人观”,可以发现他们都强调“天”的客观性的相通之处,然而他们分别所代表的儒、道立场却极为不同,“天人观”所反映出的思维方式是迥异的。比较庄子与荀子的“天人观”有利于对他们迥异的思想特色进行审视,或者可以这样认为,“天人观”只是比较庄子与荀子思想的一个切人点。通过这个切人点可以发现,庄子所代表的道家思维与荀子所代表的儒家思维存在着巨大差异。庄子所代表的道家思维表达了对个体白由的张扬,最终活跃在个人私人生活的领域,而荀子所代表的儒家思维表达了对价值一统的追求,最终在社会政治领域大行其道。

揭开原始思维之迷--诗性智慧与野性思维比较浅谈

《周易》的哲学思辨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与中华文明阅读理解答案

关于和谐与发展的作文

论文 哲学与智慧的关系

管理小品:让“混口饭吃”思想的人下岗

美学散步读后感字

吕祖解道德经心得体会

《美学散步》的读后感

美学散步读后感

道家天人和合观探微
《道家天人和合观探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道家天人和合观探微(精选5篇)】相关文章:

大道人为:道教美学与现代人生2022-09-28

茶文化旅游业发展方向分析论文2023-06-01

试论先秦诸家义利观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2022-08-18

先秦儒道义利观探究2022-05-28

茶文化方面论文2023-02-07

金刚经讲义-持经功德分2022-10-09

《金刚经》读后感2023-09-11

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分析论文2023-09-24

“和于术数”与《黄帝内经》养生的三个层面2022-06-22

个人读中庸心得体会2023-07-2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