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分析论文(精选10篇)由网友“兔头小法师”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分析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分析论文
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分析论文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便是产茶与饮茶的泱泱大国,在产茶和饮茶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茶在发展过程中以物质形式和人文学科相互结合,经过漫长发展进程形成独特的中国茶文化。伴随着茶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各地开始衍生许多茶馆和茶室以及茶亭等多种饮茶场所。但是目前茶室空间设计结构大部分都属于娱乐休闲的风格,没有充分体现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趣味。因此,分析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和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对于不断优化现代茶室空间设计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茶文化;茶室空间;设计茶
在我国社会人民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俨然成为社会民众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产茶与饮茶大国,通过物质形式和人文科学相互结合,从而形成深厚底蕴的茶文化。伴随着茶文化的快速发展,茶馆和茶楼以及茶室等多种饮茶场所获得不断完善,但是当前许多茶室空间设计结构大部分都是娱乐休闲的风格,设计风格过于平庸和乏味,无法真正体现出我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基于此,深入研究茶文化和茶室结构设计,对于传扬我国优秀传统茶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推进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就需要充分结合现代文化特点,促使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不仅能继承和传扬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还能够使得品茶者获得良好的精神体验。
1探究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传统茶文化中包含有禅宗精神和道教精神以及茶道等精神内涵。自古以来,我国都是产茶和饮茶大国。唐朝时期,寺庙周边都种植有大量的茶树,同时还通过人工培植各种野生茶树,由此可见,茶文化对我国发展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当寺庙僧侣在禅悟佛道时,必须要始终保持稳定和平和的心态,而通过饮茶能够提神醒脑,茶叶飘散的清香入口甘甜,使人内心宁清而平和,正符合参禅悟道的环境和心态。我国茶文化历经千年发展历程,蕴含着我国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精髓。道教始祖老子曾经说过,所有事物都向着至善至美发展时就会逐渐形成道,万物发展都蕴含着道家的哲学思想。其中茶文化中就蕴藏着道家的无常、空、无等哲学思想,并成为茶文化发展的理论指导思想。道教注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受到道家思想理论的影响,茶文化逐渐发生转变,通过品茶能够提高自身修养,并全面实现肉体和精神的相互结合。茶道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核心,是经过长期饮茶和品茶而逐渐形成的生活礼仪,并能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这是传统茶文化的精髓和灵魂。茶道促使茶文化更加丰富化和多元化,经过饮茶提高实现精神修养和思想觉悟即可称为茶道。我国茶道中重视对饮茶意境的深入体会,而茶室空间设计直接影响着饮茶境界,因此在茶道中茶室空间设计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对茶室进行设计时应当要充分重视茶道主题,使得茶室空间设计蕴含着传统茶文化和茶道精神。
2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
2.1茶室空间结构设计
在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应当要先设计其总体结构和框架,其中空间结构设计包含有入口大厅、茶室、茶亭、储物室、庭院、水池、艺术长廊、展示厅等。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应当要注重茶室空间的独特性,严格按照设计尺寸规定茶室空间大小。借助几何形体方式来划分茶室布局结构,并在平整的空间布局中体现各种不稳定因素,构成整体协调的茶室空间结构。结合饮茶者的个性化喜好与茶室的功能,区分不同的饮茶环境,主要包含有茶庭和茶廊以及茶室等多种功能区域。譬如西南地区的社会民众喜好露天饮茶,特别是露天庭院和回廊等场所受到广泛喜爱。所以,在西南地区设计茶室空间结构时,可以在以上位置设置茶亭,迎合地方民众的喜好。
2.2茶室的功能设计
在进行茶室空间设计时,应当要结合饮茶功能特点来设计相应的饮茶环境,主要涵盖有品茗区和煮茶区等。其中品茗区大多位于室内茶室,主要表现茶道文化精神的热切追求。同时,在设计茶室时还要将品茶、烹茶以及制茶的乐趣充分体现出来。通常情况下,煮茶区主要位于长廊和大厅位置,部分茶室还会在大厅设置茶艺表演和古琴表演等节目,主要是为了增加品茶乐趣。此外,顾客在品茶时不仅可以让专业茶艺人士表演制茶茶艺,还可以自行烹茶和制茶。
2.3茶室空间的交通设计
在进行茶室交通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当要对功能区位置关系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布置墙面、步道、扶梯以及无障碍设施等位置。在设计茶室空间时,应重视不同形态空间结构的结合,以免出现重复空间结合的现象,形成独特的组合效果,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譬如,可以使用竹山格顶棚的结构来设计茶室大厅顶部和走廊通道,使得茶室具备自然气息和现代力度感。使用开敞空间的设计方式来设计茶室通往其他茶室和茶室以及水池等位置,并使用自动开关门窗处理开洞。完成开敞空间结构设计后,还要使用围合处理侧界面,从而有效保持茶室的密实性。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应要注重和周边环境相互融合,达到借景和对景的目的。其中开敞空间实现了室内外的相互转换,所以,可以增添些许趣味设计,促使茶室空间更加丰富。在合围墙体中建造静态或者封闭的茶室,这些茶室具有较强的私密性和隔离性。为了有效避免茶室过于沉闷,可以采取开窗采光设计方式来增添茶室的韵味。同时,所有静态空间必须按照设计比例进行设计。此外,茶室空间整体应尽量采取柔和光线和淡雅色彩,实现清雅与和谐的效果。
2.4茶室空间的服务设计
绝大多数现代茶室功能区域主要有茶室、茶水房、大厅等。茶室空间的服务设计主要是指功能区域的附属设施的设计,譬如储物室、卫生间、经理室以及职员室等。在进行附属设施设计时,应避免与茶室功能产生重复或者冲突,附属设施设计应要注重和茶室整体格调的相互融合。同时,附属设施不能影响顾客。
3通过茶室空间设计继承和发扬传统茶文化
3.1体现文化价值
在禅宗文化中茶占据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制茶和品茶不仅能够获得心灵净化,还能提高精神修养和思想领悟。随着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利用茶室空间设计和禅宗以及茶文化等元素共同创造出慢节奏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人们可以放慢脚步,通过饮茶体会出茶室空间设计的境界。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饮茶者的精神修养,还能够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茶文化精髓。对现代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应当要注重茶文化和禅宗等元素的相互融合,利用现代化先进的高新技术来传承传统民族文化,促使现代化和传统茶文化的相互结合,不但能够传扬传统茶文化的精髓,而且还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需要对传统文化传承和现代社会需求进行综合考虑,结合现代社会的精神倾向设计现代茶室,同时还要在茶室空间中体现茶文化价值。所以,在设计茶室空间过程中,可以使用软质生态建材与硬质建筑材料,塑造出良好的茶文化空间,给予品茶者丰富多样的.审美层次。营造宁静而平和的品茶环境,让品茶者充分领悟到茶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从而提高精神境界。
3.2传承和发扬传统茶文化
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必须要以传统茶文化作为设计的基础,实现现代化先进技术和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效融合,这样不仅使得茶室空间具有现代化科技特点,还能保留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对于传承和发展茶文化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对于传统民族文化和传统艺术越来越重视,现代室内设计广泛应用传统民族文化元素,俨然成为现代社会的创新审美元素,通过室内空间设计不但能够提高品茶者的精神内涵,还能够发展传统民族文化。现代技术与传统民族文化的相互结合,能有效满足现代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其中,茶室空间设计质量和室内设计师的理念和文化层次有着密切的影响,同时,室内设计师对于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也直接影响着其设计风格。伴随着室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不断创新,设计师已经逐渐开始认识到传统茶文化审美元素的重要性。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可以利用传统茶文化元素和精神内涵,并结合现代化发展特点,创造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结合的文化环境,同时,还可以通过合理搭配空间色彩和造型,确保室内空间设计具备着传统民族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其中,茶室空间设计不仅能够继承和传扬我国优秀的传统茶文化,而且还能使得品茶者获得良好的饮茶体验,从而提升品茶者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修养。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政治文化冲击,我国室内空间设计逐渐失去本土特色,同时,传统茶文化独特的意识已经逐渐边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严重影响着我国室内空间设计的独特性和本土性,设计的作品逐渐丧失文化差异性,阻碍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扬,威胁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本土性。当前来说,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主要面临着传统茶文化传扬和创新问题,伴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所有传统文化只有充分结合现代文化特点进行创新,才能够立足于社会中。在传扬传统茶文化过程中,应当要充分考虑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利用现代化先进的技术来创新茶室空间设计模式,促使茶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出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采用现代化创新的设计模式还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继承和传扬我国优秀的传统茶文化。
4结束语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室是体现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对茶室空间进行设计时,应当将我国传统茶文化作为茶室空间设计的基础,通过空间设计展现出传统茶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内涵。所以,茶室空间设计和传统茶文化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当前大多数的茶室商业化越来越严重,导致品茶者在茶室中无法体味出传统茶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内涵。因此,在进行现代茶室空间设计过程中,应当要充分结合我国传统茶文化和现代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传承和发扬传统茶文化,从而满足现代社会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利辉.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体现[J].江西建材,(21):44-49.
[2]夏吉宏.古代室内设计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传统[J].江西建材,2016(22):26-30.
[3]刘佳.茶文化产业园景观设计研究[J].福建茶叶,2016(9):193-194.
[4]付志平.浅议传统文化在室内装璜设计中的渗透[J].江西建材,2016(19):9.
作者:于新建 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篇2:现代茶室空间设计中意境的营造论文
现代茶室空间环境的营造,重要的并不是营造什么而是为什么营造。“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世说新语》刘义庆会心之处不必在远。何处才是现代人所需要的会心之处?这一问题正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不断积累,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而逐渐被忙碌的现代人所重视。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存在于物质文化方面,还具有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茶文化幽静深邃,使人内心感到宁静平和。这种独特的文化魅力,恰好满足忙碌的现代人,在喧闹城市之中寻找会心之处的迫切需求。人们在品茶之时,在茶中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与活力,在茶中寻找历史的传承,在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在茶中寻找人生的格调。品茶之时,茶叶、水与茶器固然十分重要,茶室空间作为品茶活动的发生地,同样具有其独特地位。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全球化浪潮之中,人们大多早已忘记曾经恪守千年的文化传统。全球化浪潮的强势冲击之下,中国传统空间营造中平和亲人的特质也早已被抛弃,取而代之的国际主义风格始终给人以不宜接触之感。正因如此,营造环境亲人的茶室空间更显得愈发重要。如何将当代新材料新工艺与新设计思潮,更加完美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如何构建起适于当今时代需求的茶室空间,并赋予其独特的场所精神,使得饮茶这一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这些亟待解决的矛盾,便成为当代设计师在茶室空间设计中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二意境的确立
在构成茶室空间的众多要素之中,何种要素才是其真正的灵魂所在?答案一定非营造一种独特的属意境莫属,因此意境的营造才是茶室空间营造中的重中之重。意境这一概念本为中国传统美学所特有,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瑰宝——茶文化的茶室空间也深受其影响。可以说以中国美学为代表的东方美学,其最主要特质便是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可以将其看作东方美学所独具的场所精神。林纾认为“唯能立意﹐方能造境”。也就是说只有明确的立意,才能成功的造境。茶室空间营造中所需立之意,正是源远流长的传统茶文化。从中国传统茶文化出发,在满足饮茶活动功能需要的同时又能富含中国传统审美情趣,便能创造一个成功的茶文化的境。意境并非由某个具体的事物构成,而是由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元素相互融合,从而共同形成其独特的韵律。这种独特的韵律,使得茶室空间不再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狭小空间,而是进入到一种精神层面上的.广阔空间。这种广阔的精神空间极大丰富了空间使用者的感受,为其带来了独特体验。一个富含传统茶文化意境的空间的成功营造,可以使人们在其间品茶之时,与茶室空间产生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之感,在这种意境空间之中品茶、思考,更好地将自身融入品茶活动之中。这种饮茶者用心去感受茶室空间意境的体验本身,也可以视作饮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中奥妙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什么是茶室空间的意境,又如何营造这种意境,便成了一个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但可以肯定地说,意境皆在虚与实之间,虚实之间古老的东方韵律以其特有的方式展现出来。
三影响意境的两种思潮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的指引之下,在中国传统夯土木构建筑体系构成的物质基础之上,茶室空间的设计也具有中国传统空间设计的特点。例如尺度宜人、材质柔和、造型优雅、色彩平实。在这众多特点之外,茶室空间还散发出其独特的场所精神也即茶室空间的意境。虽说意境的营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通过不断对饮茶文化、饮茶历史进行深入的探寻与分析,其主要发展脉络终究有迹可循。可以说正是禅家与文人两种思想左右着茶文化,二者之于茶室空间意境的营造正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禅家与文人的追求大相径庭,禅家的追求在于修行,文人的追求在于生活。因此禅家将饮茶视为修行,而文人却将饮茶视为生活。
1禅家思想影响下的意境
茶的起源众说纷纭,因其历史久远,确切起源已不可考证。但最迟自唐代起,饮茶之风流行于禅院之间的记载便见诸于大量文献。写就《茶经》并被尊为茶圣的陆羽,便自幼长于禅寺之中。茶在禅院中的流行有着很现实的目的,参禅要求参禅者清醒不眠,饮茶对此正有极大帮助。因此一时之间寺必有茶、禅必有茶,茶也随禅广泛流传。参禅者在参禅之时饮茶,进而使得饮茶也成为了参禅悟道者的修行法门之一,这种修行的法门最终演变为茶禅。参禅者认为“茶是参禅悟佛之机、显道表法之具,禅是以茶净心之理、正清和雅之道。二者互为表里,互为因缘,互为体用,互为能所。可以茶喻禅,以茶行禅,以茶悟禅,以茶参禅;也可以禅释茶,以禅施茶,以禅品茶,以禅悟茶。”其后茶禅文化因禅宗东渡日本而在日本广为流传,并最终在此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茶道。日本茶道精神可以概括为东传日本的“茶禅一味”与日本高僧千利休所参悟的“和敬清寂”八个字。茶禅一味本为中国禅家思想并为当今茶道中人所共知,但茶禅一味并未出现在浩如烟海的中国禅籍中,其最早出自于《碧岩录》圜悟克勤东流日本的墨宝。正是这四个字指引了日本茶道的轨迹,并成为了日本茶道的主要思想。茶禅一味将茶与禅放在同样的高度,因此禅家饮茶并非为了茶,而是将茶视为修行,是参禅的重要一环。曹洞宗讲默观独照,直体本然、机关不露,日本茶道正是依其而立。并逐渐融入到日本的民族性格之中。进而形成了千利休“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由此可见禅家影响下的意境,茶本身并不是目的,一切皆为修行,一切皆为道。因此禅宗思想为茶室空间意境营造带来的,主要在于内省与秩序两个方面。表千家不審庵即是禅家思潮影响下的茶室空间的代表(图1表千家不審庵内部)。
2文人思想影响下的意境
自唐以降以禅家为主导的茶文化,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逐步衰落而渐渐衰落,自宋代起文人这一茶文化的重要缔造者便逐步崭露头角。虽然文人之中经常有如同苏轼一般,深受禅家思想影响的人,但追求入世的文人与追求出世的参禅者,此二者饮茶的目的终究有着本质区别。文人饮茶为了更好生活,参禅者饮茶却是将其视为一种修行。自明以后,主流饮茶形式由末茶演变为叶茶,饮茶方式随之简化。这种转变将饮茶的习惯带入更多普通人生活的同时,也使得正统禅家思想对茶文化的影响渐行渐远。文人将饮茶视为一种生活的品味。此时对茶室空间意境影响的主要思潮已不再是禅家所需的修行,更多的是文人所追求的精神上的寄情。中国传统文人思想之中,总是存在钟鼎与山林两个方面。钟鼎既是出将入相、经世致用,与追求个人修行的禅家不同的是,现实理想的实现才是文人的最高最求,入世的儒家哲学始终根植于传统中国文人的血液之中。但世事难料,并非所有文人皆能实现自身的崇高理想,一旦这种现实的抱负难以实现,山林一面的道家便成为失落文人的栖身之所。在道家出世的哲学指引之下,寄情成为慰藉不得志文人所需的良药。所谓的“外儒内道”正是这种状态的最好诠释。文人情感的抒发在诗与画,因此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说。诗与画二者共同抒发出文人胸中之意,诗与画更是文人心灵的寄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追求的是一种洒脱的超然境界,是对感情的寄情抒发。文人感情的抒发并不沉浸于奢华,而是与自然相互融合。这种融合使得文人不得志的抱负与广阔的自然结合在一起,是文人审美情趣的绝佳体现,广阔的自然更为其提供一个独特的寄情之所,文人也便将自身融入其间。也正因此文人的审美情趣最终便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八字之中完全展现出来。文人饮茶并不是为了修行,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其立足于生活之中又以茶寄托自身的情感。因此文人影响下的意境,率性、自然、飘逸。对文人来说饮茶是寄情更是生活。文人追求的生活是自然的流动的,并不拘泥于某种修行。崇尚自然而又富有韵律,文人思想为茶室空间意境营造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生动的韵律与对自然的追求支配着文人的茶室空间。紫藤庐既是文人思潮影响下的茶室空间的代表。三文人与禅家的意境在茶室空间设计中的融合茶室空间是茶文化的实体表现,优秀的茶室空间,将富含中国哲学与美学的传统茶文化,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展示给世人,而意境正是这一切的灵魂所在。文人与禅家各自营造的意境皆包含对无的追求,这种追求分别发自于佛家与道家对无的追求,二者对无的追求大相径庭。道之无是将自身融入事物之中,“物我两忘”正是这一追求的最高体现。佛之无却是将事物融入自身之中。有趣的是两者本着不同的出发点,最终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也正是二者具有的对无的共同追求,使得文人与禅家的不同思想,在茶室空间设计之中有机地结合起来。晚香茶室正是在当代茶室空间设计之中,将茶室空间所固有的两面有机结合的代表之一。两种特质造就了茶室空间所独具的,即有内省又具有寄情的茶室意境。在光与影之间、虚与实之中,晚香茶室的空间营造时刻散发出其独特魅力。这种魅力使得茶室空间即可供人们于此修行,又可供人们于此生活。人们在此品茶之时即可审视内心,又可以茶抒发感情。东方文化之中的动与静,在此之以如此巧妙的方式展现出来。(图3晚香茶室)
四意境的传承与革新
西方的美学思想着重于美的直观展现,也就是说相对与内在蕴含的美而言,西方美学更加注重美的外在形式与造型,西方美学看来形式与造型才是美的根本所在。歌德便认为:“艺术在成为美之前就是造形的”。正是在这种美学思想的指引之下,西方空间设计所富含的美,总会在某一特定的时刻、角度、地点集中展现出来。因此欣赏西方美学影响下的空间设计,人们首选要做的便是找到这个展露出美的点。当然这个点通常选择在人们易发现的位置,而不需要人们去探索与发现。人在此时作为一个观看者,欣赏着设计者所要展现出的一切。中国独特的美学思想则具有不同于此的美学思想,在富含中国美学思想影响的空间设计,设计者并不会把美在某一时刻、某一角度全部呈现出来。而是试图将人们带入其中,试图使人们不断去深入发现。人与空间互动、用心去感受。在这里人是空间的参与者而不再是旁观者。通过时间与空间的不断变换,中国美学的空间设计在不同角度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也许茶室空间的构建正像是绘制一副传统水墨中国画,其核心便在于去构建一个具有代入感的、可以让人逐步去发现的、充满意味的空间。中国美学不同于西方美学的独特之处便在这里。
五结语
茶室空间意境的成功营造,其目的便在于激发出人们的胸中之意,将人们更好地带入茶室空间之中,使人们可以更好地用心去感受。当人们步入富含意境的茶室空间之中、举杯品一杯香茗之时,可以领略到物我两忘的感觉,进而达到与茶合一的境界。物我两忘与茶合一,作为茶室空间意境营造的最高境界,也是茶室空间设计的最终追求。这种意境的营造,其核心并不会因外在形式的改变而有所不同。无论外在形式如何变化,茶室空间中的意境营造始终传承于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散发出自身独有的韵律,这种韵律乃是借由意境而来的茶室空间所独具的灵魂。
篇3:基于茶文化的空间环境设计分析论文
摘要:作为传统文化绚丽的瑰宝,茶文化依靠着自身内涵茶文化在空间环境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长久以来,茶文化对空间环境设计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其设计应用过程中,不仅能丰富空间环境设计的形式,还能给其设计带来独特性,赋予空间环境特殊的人文价值。本文以传统茶文化内涵展开研究,探寻其在空间环境设计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挖掘出基于文化的空间环境设计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茶文化;现代景观;环境设计
现阶段,国家正在快速发展,宜居环境越来越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当下我们空间环境设计相关行业发展迅猛,但是有生命力、有创新性的作品却鲜有出现。整个空间环境设计界的很多设计者,作品同质化严重,抄袭模仿。而这时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的茶文化,应用到指导空间环境设计中,对未来整个空间环境设计行业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
1传统茶文化的内涵
长久以来,茶已经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而茶叶对于我们国人生活的影响远非如此,茶叶同时也改变我们的精神和对世界的认知。随着岁月变迁,我们对茶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由此衍生了有关茶叶一整套完整的文化体系———茶文化。茶文化既和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源同生、息息相关,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对我们国家的医药文化、饮食文化、文学等等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力,茶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一种一直被国人推崇之至的精神守则。
1.1茶文化的发展
茶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滚滚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古典名作曾记载茶叶与我们国家的密切联系。茶仙陆羽在其毕生名作《茶经》中就指出过,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神农氏就已经摸索出,如何饮用茶叶。随着社会的进步,茶与人联系愈发紧密,在通过日常生产活动人们对茶叶的认识逐步完善、加深,并且开始实践尝试开始大量移植培育野生茶。当这种生产活动渐渐规模化,进而间接形成原始茶山、茶园;而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人们在关于如何饮茶、怎样烹煮、如何高效采茶等各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探索出自己的一套关于茶叶生产的实践理论体系。
1.2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关于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笔者主要从茶与禅宗及道教的关系、茶道精神来解析。唐代的时候,僧人就有饮茶悟道的禅修方式;因为,茶不仅能生津止渴,还有助于僧众提神作用,时刻保持清醒,这就是所谓的“茶禅一味”境界。所以,早期的僧人喜欢在他们禅修的寺庙周围种植大量的茶树,其原因就是茶对禅修的助力所致。茶与道教精神也是密不可分的,道教一直追寻的、倡导的就是“道法自然”精神,对传统茶文化影响深刻;古往今来,我们喝茶品茶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度化的过程,通过品尝,使心灵宁静致远,修善其身,肉体和精神得到洗涤,寻求人与自然和谐通融之道。而道教的空无精神,恰好为茶文化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茶道,是传统茶文化的核心所在;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汲取、融合百家所长,得以形成“和”为内涵的茶道精神。“和”是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的高度精炼,在茶叶种植、生产、烹煮等过程中都能充分体现,对我们国人的审美趋势有非常大的影响。因而,基于茶文化的空间环境设计必须充分借鉴茶道精神,营造具有感染力和人文精神的空间环境。
2空间环境设计发展及其与茶文化联系
何谓空间环境设计,通俗来说,就是把我们的生存空间作为对象进行三维的空间划分设计;就其类型划分来说,按照空间形式不同,当前主要可以分为:城市空间环境设计、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室内空间环境设计及景观空间环境设计四大类。空间环境设计的品质直接决定我们生活环境的品质,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2.1空间环境设计的弊端
当下我们国家的空间环境设计却乱象丛生,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原因为:城市空间环境管理机制不完善、设计缺乏地方特色及时代风格、没有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及空间环境设计相关人员水平偏低。现阶段我们城市的管理部门很多,交通部门管理城市的道路交通,园林部门管理绿化,城规部门管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环卫部门则负责城市日常环境卫生维护。现行的管理模式,在一些交界权限划分不清,管理不够精细,很难协同调度,使得城市管理机制的制约性不强。而这样的机制下的城市空间环境设计往往缺乏整体性和艺术性,难以给人舒适的城市环境。所以,在城市中有关城市空间设计咨询的机构迫切需要被建立,只有这整个城市的空间环境管理同其设计能科学、合理的协调起来;缺乏地方特色是当前我国空间环境设计的通病,现在的设计常常呈现的是:建筑外墙都是涂料、玻璃幕墙;街道广场绿化就是简单的乔木+矮植+大草坪模式,缺乏新意。空间环境设计缺乏特色,使得城市千篇 一律,难以区别。我们急需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作为内涵,指导空间环境设计,而茶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空间环境设计缺少对自然因素的考虑,人工性太强。我们生活在自然中,对其空间环境的设计要融入自然,尊重自然;关于当前自然空间环境设计的弊端还有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我们设计师的水平,现在很多设计师,缺少独立思想,对设计只是盲目的抄袭,所以设计不出好的环境空间。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空间环境的设计从业者一定要从自我出发,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把最好的设计回馈给社会。
2.2空间环境设计与茶文化的关联性分析
有关空间环境设计与茶文化的关联性分析,笔者只要从空间环境的四个具体形态分别与茶文化的关联进行解析,具体如下:城市空间环境设计:是将城市空间环境作为一整体,进行统筹规划部署,目的`是想要创造一个科学、美好的城市环境,其特点是空间尺度大。对于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目前很多国内城市紧密联系茶文化特性,借助茶品牌及文化,以“茶名片”为特色进行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建筑空间环境设计:是指对建筑的空间结构、外形构造、功能划分等方面进行设计,使建筑空间环境既美观同时又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建筑空间设计中,茶室、茶馆的设计对茶文化应用最为广泛,茶室、茶楼的建筑外形一般极具特色或古色古香、或极简现代,其中都透露着茶文化内涵。室内空间设计:是指根据建筑物内部空间环境不同,结合其使用功能,采取多种艺术手法进行装饰,创造出符合使用者内心要求的内环境。室内空间环境,一直是茶文化、茶道精神体现最多的地方,茶馆、茶室的室内空间可以说是其温床。景观空间环境设计:一般泛指室外空间,主要是园林景观设计,包含:绿地、庭院、广场、公园、道路等空间形态。景观空间环境设计中,常常融合茶文化,具有特色的茶元素景观小品、植物被广泛应用于景观空间设计中。综上所述,茶文化在空间环境的各个形态中都有广泛而深入的应用,茶文化与空间环境设计关系紧密。我们以茶文化内涵为理论指导,进行基于茶文化的空间环境设计研究,对今后如何创造出更宜人的空间环境有积极的作用。
篇4:基于茶文化的空间环境设计分析论文
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涵提炼为一个“和”字,天地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茶文化的这种内涵对我们空间环境设计有重大指导意义,把这种内涵融入空间环境设计的实际过程中,对营造优质的生存环境十分重要。以下笔者对茶文化对空间环境设计的启示作出具体的分析解读。
3.1因地制宜原则
茶文化提倡和而不同,因地制宜。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地域风情,人文景观各部相同,我们要区别对待。这种科学的价值观在空间环境设计中尤为重要,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我们一定要给予场地各要素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将其视为一个整体统筹设计。科学合理的空间环境设计会依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在空间的划分、景观的营造,会依据现实项目的位置、土壤条件、地势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决定。空间环境设计因地制宜的原则启示,得益于茶道精神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给予自然足够的崇敬,在创造优质的生活空间环境的同时,做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空间环境设计项目当地的自然环境。
3.2功能兼容原则
茶道精神对空间环境设计的启示要求,在其环境设计过程中崇尚自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单纯回归,而是要求能做到整个设计能达到基于人文理念和空间场所精神的“合一”。基于茶文化的空间环境设计,要具备科学性、合理性,使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其空间设计中找到最佳平衡点,达到有机统一。通俗地讲就是,在环境空间设计过程中,得到优质的生活环境、对场地环境有生态保护作用只是它的一方面要求,结合场地条件,充分调动空间资源,实现最优配置,使得空间环境中相关配套建设起来,充分发挥空间环境设计的潜在文化教育、观光旅游等方面作用,体现基于茶文化的空间环境设计的兼容性原则。
3.3特色性原则
茶的魅力,不仅表现在其外在形态的唯美,更让人看中的是茶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文化的吸引力。同样启示我们的是,空间环境设计不能只注重打造环境景观的外在美属性,更应充分挖掘出空间环境的场地精神和文化特色属性。事实上,环境景观外在美比较好处理,可以借助空间环境中一切景观元素,雕琢造景;而空间场地的特色性表达,则一定要把握场地的地域文化特色,把它结合到空间环境设计中。这样也是避免现今空间环境设计“同质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4结语
现阶段,基于茶文化的空间环境设计充分借鉴茶文化精髓“和”,力求达到空间环境设计“天人合一”的状态。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再传承和发扬悠久的茶文化的基础上,深挖空间环境的地域文化特征,并使二者有机融合;以发展的眼观看问题,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做出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的空间环境设计。
参考文献
[1]郭家伟.生态茶园的研究进展与思考[J].中国茶叶,(10):10-13.
[2]李功林.泉州市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J].农业考古,2013(18):179-182.
[3]张芸.空间设计理论研究[J].中国建筑,(5):152-156.
[4]龚增兵.中国传统文化在茶室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室内装饰,2014(21):16-19.
[5]张京华.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探索[J].现代设计,(2):77-79.
篇5:茶文化与英语教学分析论文
茶文化交流中应积极应用有效的信息处理机制和英语交流技巧,注重升级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框架和完整度,切实维护英语实用性价值,结合文化差异以及文化认知,保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实现更好的交流和互动,也进一步有效优化交流价值。
第1:茶文化交流中的英语表达能力分析
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建立和推广,英语交流成为了对外贸易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如何在茶文化传递和建立过程中积极应用英语,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文化教育在英语教育中的教学地位和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只有充分发挥英语的工具性作用,才能有效实现交际通用的要求和目标。
本文从茶文化交流中英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社会价值研究出发,对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强化茶文化交流中英语表达能力培养的措施展开了讨论,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表达能力;问题;策略
1茶文化交流中培养英语表达能力的社会价值
茶文化是我国文化长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饮茶习惯到茶文化体系,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系统,在对茶文化进行深度研究的过程中,都要对文化内涵和文化交流互动进行集中的分析和管理,保证相关元素能实现更好的传递。
正是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建立,在中西方茶文化交流过程中,如何建立切实有效的沟通路径和沟通方式,需要相关研究人员深度思考并且积极实践,正确的应用茶文化资源,利用更好的英语表达技巧实现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
在茶文化交流结构中,积极的应用有效的英语表达方式,对茶文化因素和基本构成参数进行系统化梳理,保证建构切合中西方差异的文化交互模型,从而助力人们建立全面的认知体系和语言管控模型,真正实现整体文化认知结构和理解框架体系的升级,并且保证思维方式和交流互动模型切合实际需求。
另外,在思维建立和文化习惯互通的过程中,只有进一步提升英语表达能力,才能提高茶文化交流的实效性,维护整体文化互动体系的完整度,也保证交流模式的理想效果。
在文化交流机制中,若是不能建立有效的文化交流模型,就会导致理解结构和认知体系出现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对茶文化中的茶艺、茶道等元素进行普及的过程中,强化英语的形象化表达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茶文化交流体系建立过程中,只有针对具体问题建构系统化处理模型,才能提高整体文化应用效果而只有积极落实应用表达能力的培养,才能保证知识体系和文化融合后,相应的文化体系和文化管控水平得以全面提高。
因此,在文化体系建立和交流模式构建过程中,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才能优化整体表述机制和文化交流机制,进一步升级茶文化交流互动体系的实效性。
借助载体的融合模型和升级措施,实现整体应用效果和处理效果的优化,人们能在交流结构中保证文化融合机制的完整度,能在利用多元化因素的基础上,提高英语表达能力[1]。
2茶文化交流中英语表达能力应用存在的问题
在英语完全普及的当下,应用英语建构贸易关系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在文化互通和文化交流模型中,也要集中表达和阐释相应的文化内涵,确保全球化语言结构和语言表述方式贴合实际。
但是,在英语表达能力和文化体系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英语表达能力和准确性不足是较为突出的问题。
无论是经济贸易活动,还是文化交流体系,只有建构系统化的传递模型和互动系统,才能保证相应的内容能得到有效的互动,但是,在实际发展进程中,文化交通机制落后以及文化应用短板问题较为严重。
究其原因,不仅仅是由于英语知识的应用结构存在问题,在英语组织规范和表达能力方面缺少规范度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没有对文化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加之表达水平也比较表面化,就导致文化交流过程失去了有效性,也使得文化内涵和文化运行体系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并没有建立更加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互动体系。
茶文化历史悠久,且文化深层次的内容都非常丰富,若是不能结合实际建构有效的表述模型,就会致使文化应用价值和文化内涵失去应用价值的问题出现。
除此之外,在英语表达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若是一味盲目地追求表达效果,却缺少资源利用以及交流机制的细化培养,就会导致整体承载结构存在问题,相应的语言体系得不到有效互动,整体语言表达体系的有效性和利用效率都失去了实际效果,就是导致文化体系存在不良问题的主要原因[2]。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多元化交流机制中,由于没有建构针对性的信息处理措施和文化应用机制,也会导致文化交流主体没有合理的载体。
在英语表达能力培养方面,相关管理机制和升级体系存在缺失,就会导致文化机制和相应的问题得不到有效处理。
3茶文化交流中英语表法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3.1强化文化因素和学习技巧融合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茶文化的交流有效性,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不仅仅要在实际讲解过程中积极的探索和应用文化元素,也要落实建构文化译文的针对性,保证其具有实际效果,更好地切合生活实际。
在茶文化传播过程中,要多元化建构表达方式和理解模型,有效减少“茶文化失语症”,借助英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更加有效地提高茶文化的传播范围。
只有从思维方式、中外价值观等思想层面提升整体融合机制,才能更好地建立表达方式和应用效果。
在茶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交流方式决定了文化传递的效果,而交流方式的决定因素很多,不仅仅包括遣词用句的完整度,也包括表达能力,正是基于此,要想有效优化交流实效性,升级交流能力培养路径至关重要。
需要借助学习技巧对文化因素进行重组和建构,确保建立一种独立式的表达体系,并且积极应用表达技巧,从而实现交流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相关学习者还要对中外文化交流体系进行深度分析,多了解表达模式和表达注意事项,在其中充分融合茶文化的阐释要素,实现整体表达效果的最优化。
3.2强化文化体系和文化理解的常规化指导
在文化传递和相关交流模式建构的过程中,要积极落实有效的理解范畴,对相关问题和不足有清晰的认知。
最重要的就是要对茶文化的实际价值和社会意义建立有效分析模式,对其内涵和体系有所了解,从而借助英语交流的方式提高文化知识的外延,并且实现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目标。
也就是说,要想能力得到有效升级,就要对文化有深度的理解,在建构系统化理解模型的基础上,应用相应的语言技巧进行集中阐释。
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认知和理解是文化传递的基本要素,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技巧和应用方式,建构语言应用模块和文化传递模块之间的耦合,从而深度理解并传递文化内涵。
在英语表达能力培养和升级的过程中,强化融入机制和文化交流机制,确保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能得到有效的传递。
另外,在茶文化体系中,需要利用英语进行集中表达的项目非常多,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茶艺解说,在茶艺宣传的过程中,由于学术词汇较多,如何应用有效的表达方式,在减轻其繁琐程度的同时,表达有效的含义,是需要相关人员在实践中认真思考的。
要将对外交流和茶文化要素进行深度融合,寻找交流过程中的文化本质,确保英语模型能在表达机制确定的基础上,实现整个英语因素的管控和综合[3]。
3.3强化文化差异分析
要想深度落实并提升茶文化交流的实际效果,就要结合实际要求和文化内涵,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较为清晰的认知,确保能对具体的文化体系组成要素进行集中的判定和解构。
在茶文化传递过程中,只有了解差异,才能进一步深化表达着对于语言的认同感,确保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在文化交流和深化分析的过程重,且中西方文化模型和文化概念有所认知,也能更好地深化研究文化规范度,确保文化体系和文化传递过程的完整性。
在茶文化交流模块建立时,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借助技巧升级,也要对内涵和文化价值进行深度分析,并且保证具体文化体系和文化完整度能实现有效升级,充分提高利用价值的有序性和系统化,也能在融入思想模型和思想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分析,真正落实文化交流的实际目的。
也就是说,培养英语表达能力的主要方法和目的需要依托文化内涵,确保融合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相应的表述能代表不同文化体系的特征和要素,并且实现语言结构的系统化升级和认知结构的升级。
清晰的了解并深度落实文化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4]。
在茶文化交流过程中,要对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进行集中剖析,并且正视文化存在的异同点,积极利用有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处理模型,试图从多元化角度进行语言描述和情感表达,从而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更好的实现文化交流。
文化模型的建立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和现实因素,也正是基于此,只有全面认知文化差别,并且结合多元化文化背景要求,在表达和交流系统建立过程中,积极应用多样化技巧,才能实现有效交流。
例如,教育领域若是想提升学生茶文化交流的英语表达能力,就要建立相应的对比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要求和系统化处理范畴,确保学生能在英汉交互的学习模型中体会文化的内涵,并且也能有效的优化升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保证整体英语表达能力能得到实质性的优化和升级。
结束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交流中应积极应用有效的信息处理机制和英语交流技巧,注重升级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框架和完整度,切实维护英语实用性价值,结合文化差异以及文化认知,保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实现更好的交流和互动,也进一步有效优化交流价值。
正是基于多元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融合机制的发展和更替是时代趋势,要在茶文化互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路径,建构发展新常态,对不足和短板问题进行集中处理,选取更加适宜的文化载体,真正实现文化交流的目标,为英语文化交流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于志晶,刘海,岳金凤等.茶文化与英语技能人才培养策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15(21):10-24.
[2]李亦桃,朱晓东.英语中“茶”话探微———兼议中国与英美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较[J].农业考古,2014,14(06):211-213.
[3]段红.英语茶语文化分析———中国和英美茶文化差异探讨[J].福建茶叶,,38(07):393-394.
[4]杨柳.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福建茶叶,2016,38(08):230-231.
第2: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
摘要:应用语言学是从19世纪发展而来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其是以解决语言学的理论问题为基础而逐步形成的应用实践型学科体系。
简言之,应用语言学是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思考问题,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汉语思维模式中。
本文以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历史为切入点,从实践的角度对茶文化的英语语言符号进行了具体化探讨。
首先,就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翻译立场从翻译的地位、翻译的情形以及翻译的本质三个方面对应用语言学中的英语翻译进行了简要论述。
而后,结合应用语言学的理论价值阐释了当前茶文化英语翻译的“信息转化”与“创造性位移”,并最后立足于应用语言学的实际功能从两个角度对茶文化英语的翻译方略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对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茶文化英语翻译探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跨文化交际
茶文化的传播是一个具有多样化价值的实践过程。
茶文化传播可以作为一种人际交往行为,可以作为一种产业推广行为,可以作为一种商务交际活动,可以作为一种学术研究行为等,具有多样化的价值维度。
近几十年来,我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呈现出政府主导、民间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中国茶文化作为一种“东方特产”和“国学传统”,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重新审视。
从茶文化传播的载体来讲,包括影视传播资料、图书专著、茶文化产品或服务等,加强对这些茶文化传播载体的语言符号翻译是实现跨文化交际、传播中华茶文化的中介环节。
用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可以为我们创新跨文化交际中的茶文化翻译提供有力帮助。
1应用语言学对于翻译的基本立场分析
从语言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大体上从19世纪初期开始西方语言学科学开始呈现出“应用语言”与“理论语言”的分化现象,语言学家J.N.博杜恩•德•库尔德内最早提出了“应用语言学”的概念。
无论是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还是从茶文化知识的结构化构成来看,所有的知识都可以被划分为“理论”与“实践”这样两种部分,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早就开辟了这种分析范式。
基于应用语言学2的发展经验,从实践的角度加强对茶文化英语的翻译可以在非学术意义上更广泛地在海外向普罗社会大众传播中华茶文化,有利于将中国茶文化融入到西方社会的日常生活细节当中去。
篇6:现代展示空间设计论文
现代展示空间设计论文
一、展示设计中的色彩
可以说,展示色彩是展示形式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表达元素,它能够借助色彩的对比和调节作用来营造完美的展示氛围,有利于观众在特定的展示氛围内获得对展品以及展示空间良好的视觉反应和心理感受。此外,合理的色彩展示还能够起到良好的指示性和导向性作用,具有较强的识别性,这对于一些参展的企业来说是大有益处的。因此,现代展示空间要学会合理地利用和搭配展示色彩,要对展示色彩的具体构成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为展示设计增光添彩,才能满足自身以及受众的双重需求。具体而言,展示色彩主要由空间界面色彩、展具色彩以及照明色彩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其详细分析如下:其一,空间界面色彩。空间界面色彩是指吊顶、墙面以及地面的色彩,它们通常作为背景来衬托展品,以构造出独特的色彩氛围。一般而言,空间界面色彩既可以选择与展示主题同调的色彩,也可以采用色彩比较淡雅的中性色调,并要根据具体的展示需要对展示色彩的色调以及色块面积进行调整,以获得和谐的视觉效果。例如,商场里儿童区的地面、墙面以及吊顶等空间界面多采用鲜艳、明亮的颜色,这符合儿童的审美观点,有利于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其二,展具色彩。在现代空间展示中,展具是展品的直接承载物,它的色彩对展品的呈现起着直接的衬托作用。一方面,展具色彩可以与展厅背景色彩保持协调统一;另一方面,其也可以与背景色彩形成对比,以营造出鲜明的视觉中心。例如,博物馆陈列品的展具色彩一般采用和白色背景墙相一致的乳白色或是浅米色等色彩,既简洁大方,又迎合了展览需要。其三,照明色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照明色彩赋予了整体展示空间强大的表现力,其光色结合的影像效果能够瞬间提升展品的柔和曼妙性,对受众视觉起着间接的影响作用。例如,中国电影博物馆中央圆厅的照明色彩就极具特色,其选用了不断变化的多种色彩,打造了一种华美鲜艳的`灯光效果,能让受众在游览的过程中不断收获惊喜。
二、展示设计中的版面
除空间和色彩外,版面也是展示设计的主要形式语言之一,是体现展示效果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展示传达的一个重要载体。与平面设计中的版面不同,展示设计中的版面不仅仅包含点、线、面等构成要素,而且还包括了形体、材质、空间表现手法以及版面组合等其他元素,同时还更加强调版面构成要素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一般而言,版面设计由展板、展墙等立体界面构成,上面可以放置组版、文字、图片图表、版面装饰图案等元素,这样既可以为受众提供多种形态的展示造型,又可以利用不同的展面内容将大的展示空间分隔为不同的小空间,从而丰富了现代展示空间的内容。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和资料阅读,笔者在此从“文字”以及“装饰图案”这两个方面对现代展示空间形式中的版面语言做一论述。其一,展示版面中的文字。文字是现代展示空间设计中信息传达的直接载体,每一个展示空间或多或少都会有文字的存在,甚至有的展厅就直接大范围地采用了纯文字形态,其中书写流畅、简单、优雅的英文字体更是得到了广大设计师的青睐。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将文字应用到整个展示空间的过程中要做到风格统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规整有序。如在对历史文化博物馆这种类型的展示空间进行版面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历史文化博物馆的展馆性质以及展览内容,此时就不适宜采用英文字体,而比较适合采用一些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等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字,以契合该展示空间的主题和内容。其二,展示版面中的装饰。现代展示空间中的版面装饰主要是利用线条、图案、色块、纹样等绘制而成的墙画、板画、题花、尾花等,以此来衬托展示空间,起到装饰、美化展示空间的艺术效果。通常而言,现代展示空间所占的面积较大,因而空白的墙面、展墙、展板等出现的频率也就多一些,设计师因此在这些版面上会绘制出大量的装饰图案,这一方面缓解了展示空间的空洞性、冰冷性;另一方面也是对现代展示空间内容的补充,是展示空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上海世博会波兰馆的外墙就铺满了波兰民间传统剪纸的镂空花纹,整个展示空间看上去就像一幅立体的民间剪纸,版面设计中这种图案纹样的应用不仅吸引了游客的驻足停留,而且还将波兰的民俗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可谓一举多得。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展示空间设计是一个复杂的体系,需要借助多种形式语言的交叉和融合,才能够实现展示内容的完美呈现。作为一名现代展示空间设计师,我们要合理利用设计形式法则,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和技术表现手段,以便更好地促进现代展示空间的创新发展。
篇7:造型设计与空间利用分析论文
造型设计与空间利用分析论文
一、基于空间利用的造型设计
造型设计需要考虑各种形态与色彩,更应考虑各种形体的比例与尺度,并与空间结构有机配合。比例是指空间要素按照一定的数量关系架构,实现整体与局部的协调统一,造型设计与空间的和谐相融。尺度则是人对于造型设计以及空间关系产生的心理感受。设计者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和尺度尝试各种造型设计,让造型空间更合理,又能兼顾空间层次关系,给人良好的视觉感受。如果各种造型设计空间过于紧密,就会给人一种明显的压迫感,造成空间的紧张度,设计者应适当调整空间比例、样式和尺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压迫感与紧张度。造型设计需要考虑空间的利用,更需要考虑空间的尺度与比例,把握好各种实体的远近距离、大小尺寸以及造型结构,更好地给人以美感。合理有效地把握好尺度比例,既能利用好空间,又能更好地装饰空间。
二、空间利用与造型设计的创新体现
造型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各种空间因素与实物元素,注重点、线、面与色、质、光的完美融合,每一位设计者在造型设计中都需要充分考虑这两方面的关系,将空间利用与造型设计有机统一,表现出不同的主题和新意,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与实用价值。
1.点、线、面的空间因素是造型设计的重要构成元素
空间既有整体观,更有具体的点、线、面。点是最基本的`几何形态,也是设计者必须充分考虑和应用的基础元素。点在整个造型设计中可以突出节奏感,不同的点的排列能够产生极强的视觉效果,甚至能够成为造型设计的点睛之笔,提升艺术层次。线是点的轨迹组合,又是面的边界,更是造型的形体转折,也是充分利用空间的重要元素。线的移动形成面,面具有长与宽的二维空间结构,是造型设计重要的构建元素,是造型成型的基本体现,也是影响空间利用的重要因素。造型设计中,充分考虑面的应用,能够给人更强的整体感、范围感,加以不同的色彩、光泽与质感,让造型更显稳定感与重量感,直接影响造型的整体效果。在造型设计中,应立足空间结构,选择面的形体与衔接,让空间更显大方实用。
2.色、质是构建空间造型的直观体现
首先,在造型设计中必须考虑色彩。线面展现造型的形体美,色彩则能给人以更强的视觉美。在合理利用空间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色彩的应用,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色彩能够让造型设计更具内涵,凸显造型的灵魂。其次,在材料的选取上,应充分考虑材料的质感。造型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质,不同的材质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尤其是在利用空间时,必须注重材料的选择。不同的材料在造线、构面、成型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效果。各种材料有着不同的纹理、颜色、光泽以及冷暖膨胀系数,恰当运用材料,能够让造型得到很好的升华,又能够让空间感得以展现。
3.注重光的优化应用
造型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光的效果,自然光与人造光的合理应用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艺术效果,为空间利用提供较好的辅助作用。空间造型设计既要充分利用空间,又要考虑明暗度与照明的需求,利用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结合空间结构,产生光与影的和谐旋律,让造型设计更具灵性。总之,造型设计与空间利用关系密切,必须充分考虑设计元素与空间结构的有机融合,从而既合理利用空间,又凸显艺术效果,提高使用价值,增强艺术魅力,使人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实用与艺术兼备的设计境界。
篇8:现代综合性疗养院空间设计探讨论文
现代综合性疗养院空间设计探讨论文
摘要:社会不断进步,时代不断发展,如今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越来越富足。与此同时,我们的健康问题备受重视,过去那种“无病就是健康,患病再去保健”的传统生活理念逐渐被打破。生理疾病、精神压力、环境变化、情感需求……各式各样的影响因素使我们对医疗建筑和基础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今人们不仅需要更优的治疗条件,还要求提高后续恢复修养的质量。而疗养院作为医疗建筑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专业性、系统性、服务人群和区域地理独特性的特征。因此,在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下,现代综合性疗养院的作用得以凸显,这可以说是疗养院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当前我国疗养院的建筑布局和空间设计并不完善合理,其本身作为康复保健型建筑的特质并没有得到十分重视和体现。本文通过对现代综合性疗养院的概念和内涵的阐述,结合疗养学、保健医学、环境行为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探求综合性疗养院空间设计的更好发展,为现代综合性疗养院的空间进一步更新提供一些设计策略。
关键词:综合性疗养院;空间设计;以人为本;设计策略
一、现代综合性疗养院的概念及内涵
从根本上来说疗养院是有别于其他医疗机构,以运用各种疗养因子为基础,辅以人工物理因子、社会心理因子,强调利用非药物保健方式来防病治病,在规定的生活制度下专门为增强体质、疾病疗养、康复疗养和健康疗养而设立在疗养地区的独立医疗机构。一般而言,疗养院选址大都在环境优美、清幽安宁的地方。例如风景区、海滨、矿泉区或自然林区等,它们多具有某种天然疗养因子(矿泉、海水、空气、日光等)。通常情况下,疗养院只配备基础的医疗诊断设备,各种物理理疗、自然理疗设备以及体育锻炼设施。其收治的疗养员是患有某些疾病、职业病的具有疾病疗养、康复疗养适应特征的病患和工作压力较大或某些从事特殊职业的健康者。总的来说,现代综合性疗养院的设计存在是以人为本的,一切基础设施和服务项目都是为了疗养员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它不同于一般的医疗机构。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其建筑布局、空间设计、环境氛围要充满人文关怀,体现人性化、舒适性,可以把人们带入美好和谐自然的世界。但是目前我国的疗养院并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大多数疗养院的空间设计并不科学合理;其色调单一枯燥(多为白色),给人死气沉沉感;房间床位排列机械化,就和宿舍一样;而且娱乐设施较少,人们没有舒缓压力的兴趣渠道;更有甚者,绿色植被覆盖率低,环境卫生条件很差。这些林林种种会使前来疗养的人们感觉进入了冰冷的医院或者监狱,而不是让人放松心情的疗养院。因此,我国疗养院的建筑空间应该更新设计理念,改变过去传统的格局,变得家居化,温馨自然化。
二、疗养院的建筑布局和空间组合模式
现代疗养院的建筑布局具有有分散式、集中式、拼联式等几种,其空间组合模式则大概可分为疗养空间、理疗空间、医疗空间。总体来说,现代疗养院的功能作用是比较齐全的了,疗养员在使用时可以取得相应的治疗与调养效果。但这仅仅只是最基础的,如果说一个建筑的布局模式和空间组合如何能给人以最直观的感受,那么致使一座建筑物建成的因素则是由这座建筑物的功能效用所决定的。由于疗养院“以养为主,以疗为辅”的特质不同于一般的医院和社区建设,所以它的设计影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首先是经济因素,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建筑行业带来了飞速发展。然而这个时期的建筑出现了文化断裂、风格雷同、盲目崇外等种种不良现象。作为疗养院建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其建筑设计忽略了项目所处区域的历史传承与文明积淀,忽略了不同地区在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各个方面的差异,直接简单地采用千篇 一律的设计方法,抹杀了疗养院建筑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第二个是社会因素,众所周知,推动市场发展与产品进步的根本是社会需求。在不同时代,人们对于疗养院的发展要求是不一样的。而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科技不断进步带来的一方面是生活质量的提升,物质生活的富裕,另一方面却是健康问题的越来越严重。现在全球处于亚健康的人占据总人数的大部分,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这是人们的身体健康问题给予疗养院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不仅如此,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精神压力接踵而至,焦虑、紧张、不安……大家的神经绷得越来越紧,人们的心理需求急需解决。显而易见的,这个时代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增加,它已经和生理问题一样重要,不容忽视了。但是我们的'疗养院建设并没有与时俱进,它依旧和过去传统的那样,着重人们身体上的健康问题。虽然有较为全备的物理基础设施,却在建筑设计上根本不考虑疗养院的主观情感倾向,还是没有人情味的坚硬的线条建筑、单调统一的绿色植物、冰冷乏味的房间设计。这样的疗养院不仅不会拥有良好的治疗调养效果,而且还会容易引起使用者的恐慌、无助,甚至加重他们的病情。因此,我们的疗养院建筑空间设计需要创新破旧,焕然一新了。第三个是文化因素,文化与人的精神挂钩,优秀的文化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治愈他们受到创伤的心灵。试想,一个患有生理疾病的病人来到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地方修养,每天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那么,这种行为方式就会减轻他对于病症的恐惧与痛苦,以此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样的,一个心理出现健康问题的人对于文化的需求是必要的。这是一种很好地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可以让他们走近文化海洋里畅快遨游,不再专注于内心的痛苦。而对比国内外的疗养院,不可否认的,国外的疗养院在这一方面做得比我们好太多。他们注重宗教文化的教化性和文学艺术的欣赏性,其建筑风格多少带有不一样的文明特色。反观我国的疗养院建筑,整齐划一的院落设计,完全现代化的楼层。丝毫没有体现中华文明的美丽,不能让人从中体验到一种归属感。须知,我们建设疗养院的目的不是建造一个牢笼,把使用者困在里面,让他们完成身体心理健康恢复的任务,然后盼望尽快出院。而是修建一个赏心悦目的美境,可以供人们修养身心。第四个是人的需求,到底一个疗养院要建成什么样子才算完美的疗养院,符合人们心中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家的归属与随意。看看现在的疗养院建设,我们并不能感到一丝回家的温暖,因为它给我们的感觉只是一个治病和养病的地方。它的整体建筑颜色是冰冷、没有人气的,或许在晚上还会让人感到害怕。另一层面来说,现代的疗养院建筑机械化、规则感十足,恍若学习的教室,工作的高楼。可以说这些因素是最主要影响疗养院的建筑设计与空间布局的。其次,还有一些其他方面像审美美学、周边环境、服务人群范围等也是很重要的。由此,我们在布局现代综合性疗养院建筑空间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尽量做到面面俱到,做到真正的综合性设计。
三、由设计要求到设计策略
通过上文对现代疗养院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的浅析,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出:疗养院的设计理念更新是必须的,其设计要求也是很明显的,那么由此得出对于现代综合性疗养院空间设计的策略也就不难了。
1.当下疗养院建筑空间设计上最需要改变的是其一成不变,千篇 一律的布局。我们都知道疗养院的建造环境是很优美清雅的,有在海边的、山林郊区的,还有就是风景区等等。鉴于此,我们的疗养院建设就应因地制宜,融入当地周边环境,让疗养院建筑不突兀,不显眼。其次,不仅是疗养院与疗养院之间不要雷同,在疗养院内部结构设计中也需百花齐放,各花不同。我们可以依据疗养院内不同楼房展现的功能效用来设计建筑模型。就好比疗养员居住的地方,那应该是独具特色和性格鲜明的,不同情况的居住使用者会拥有别具一格的楼层。房间空间布置也可别出心裁,让疗养员眼前一亮,心情愉悦。这可以让他们对疗养院的每个地方都充满期待,感受心中的惊喜,从而喜欢上这个疗养院,而不是排斥它,厌倦它。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不能过于复杂化,否则会给使用者造成审美疲劳和思维混乱。
2.我们生活的环境会给我们特别重要的影响,作为一个现代综合性的疗养院,应该拒绝种植简单乏味的绿色植物。这里所说的拒绝并不是说不要绿色植物了,它强调的是不要单调无趣,而要多种类、多颜色、多覆盖。疗养院在空间布局里留给植物的位置要占大的比例,这样有利于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疗养员宽阔明亮的世界。
3.作为一个人,我们的大脑通常第一直接接受到的是色彩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所以,疗养院的色调不能是冷冰冰的,无情无味的。建议多采用暖色调的颜色装饰楼层建筑,抛弃让人难受的白色。如果当一个长期居住的地方颜色鲜艳明亮,那么居住在那里的人们的心里一定是温暖善良,渴求希望的。强烈的色彩是热情似火的,这对于疗养员的生理和心理来说,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4.融合当地文化特色,使疗养院遍布人文关怀气息。当一个地方有你熟悉的景色或建筑时,你的心里不会产生戒备、慌张和无措,相反,你会接受它并了解它,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在一个疗养院里随处可见文明标志建筑,人们会在这样一个遍布书香气的环境里得到心灵的洗涤,提升个人的涵养。其次、优异的文化对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或许它还会对治疗和调养效果起加持作用。当然,我们还可以汲取外来优秀文化,在本身的建筑文化基础上结合外国优秀的建筑艺术,彰显现代综合性疗养院的建筑价值为现代综合性疗养院的空间设计更进一步提供助力。
5.最后一个则是人性化要求的体现,我们的疗养院建设要家居化,家庭化,就像一个社区环境包围下的一户户居住的人家,让疗养员觉得大家就像是你来我往的街里邻居,似一家人,而不是躺在医院病床上的病友。与之相应的,各种娱乐设施也要配套齐全,不能只有单一的体育锻炼设施,可以增加一些像图书馆、唱歌游戏的地方,培养使用者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参考文献:
[1]王衍菲.现代综合性疗养院空间与环境设计研究[R].湖南大学,.
[2]周婷婷.新健康观念下疗养院疗养空间设计的研究[T].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3]马心成.人文主义理念下医疗建筑环境设计研究[T].长安大学,.
[4]贾中.医院建筑生态文化理论及设计创意研究[T].重庆大学,.
篇9:英国茶文化与英语文学艺术分析论文
摘要:茶原产于中国,可以说中国是最早形成茶文化的国度。在过去中国对英贸易的过程中,茶叶和瓷器、丝绸一样作为重要的出口货物,逐渐俘获了英国人的心,在英国流行开来。在这个过程中,英国也形成了自己的茶文化,并因其子民对茶叶的如痴如醉,演变成了西方国度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带来的影响在英国方方面面都有映射,在英国人的母语文学———英语文学中其影响更为显著。本文主要从茶进入到英国以及茶文化在英国的形成与衍变进行分析,探讨茶文化对英语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英国茶文化;英语文学;艺术研究
从开始进口茶叶至今,英国人爱茶的形象已经维持了长达400多年,茶也从最开始只属于贵族的奢侈饮料逐步进入寻常家庭,成为英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利用属于舶来品的茶,英国人不仅孕育出了独有的红茶文化,还开创了优雅的下午茶,形成了带有自己特色的茶文化。而英语文学作为英语语言及反映英语国家社会风情的集大成者,是进行英国茶文化的研究有效渠道。
1茶叶在英伦土壤的生根
茶叶最早来自中国,在很早之前,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不出产茶叶,更别说出现茶这个词语,在茶叶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同时,“茶”也逐渐被引入到印欧语系当中,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外国语言中与茶相关的词汇都是由“茶”的汉语发音或者地方方言发音演化而成,比如英语中茶的单词Tea都是从厦门的方言中演化成英文单词的。虽然英国已经有400多年的饮茶历史,但是具体英国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到茶叶的,还存在争议。由于英国既不生产茶叶,也没有重视茶叶交易的发展,早期英国人饮用的`茶叶完全依赖从中国进口,进口的茶叶数量十分有限,加上政府对进入英国市场的茶叶征收的税收率高达119%,普通市民没有经济实力承担,因此最开始茶在英国只是流行于其上层社会。其中查理二世的妻子凯萨琳皇后更是因为喜欢喝茶被称为“饮茶皇后”,创造了极富英国特色的英式下午茶。直到1826年,英国在其殖民地印度发现野生茶树,并在茶树种植上取得成功,英国人开始在印度进行茶园种植,将茶叶运回英国本土,市场流通的茶叶增多,茶叶价格下降,茶叶才进入普通人家。进入维多利亚时代后的英国,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等生活质量问题,茶得到进一步推广,茶文化也开始成型完善。
2英国茶文化及其演化
2.1英国茶文化的主要形式
在英国,茶的身影遍布,英国人的一天是从饮茶开始,从饮茶结束的。它主要以以下几种形式出现:
2.1.1Earlymorningtea。即英国早茶,是英国人在早上起床之后进行的饮茶活动。在弥漫着茶香的茶杯中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的牛奶或者柠檬,借助茶中的咖啡因保持头脑清醒,开始一天的生活。早茶多饮用红茶,精选的红茶多来自阿萨姆等红茶产地,无论是色泽口感还是气味,都相当讲究。2.1.2上午茶。英国人无论是上班与否,都会在上午11点的时候进行小憩,来一杯茶,作为工作生活中间的一种调剂方式。因为上午茶时间并不长,只有20分钟左右,这就决定了它在英国茶中最不讲究,也最简单,少为外人知晓。
2.1.3英伦下午茶。在英国茶中,下午茶是最重要也是最考究的一部分,凭借其丰富的内涵和优雅的形式,承载了英国茶文化的内涵。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英国人都能获得半小时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英国人会备上三层茶点,配上伯爵茶,大吉岭等传统茶饮,在优美的音乐中度过美好的下午茶时光。如今茶会除了是英国人休闲的重要时光,也是人们进行社交的重要时机。
2.1.4高茶。高茶也叫晚餐茶,在傍晚时分进行,通常是与晚饭一起进行的,虽然经常有人会把高茶与下午茶混在一起,但是比起下午茶,高茶更具平民色彩,配茶的茶点并没有过多的讲究。
2.2英国茶文化的内涵
经过长年累月的渗透,茶在英国逐渐衍生出带有英伦风范的茶文化。无论是将享用茶品的时间固定化,还是对饮茶时的服装进行严格规定,又或者是成套的使用精美茶具,英国人将饮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周全,甚至连茶点的食用次序都有着细致的讲究,英国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英国人对优质生活方式的不懈追求。
2.2.1从健康角度衍生出的饮品文化。在茶叶刚传入英国本土之际,人们对于茶叶的认知还停留在中国的一种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药草的层次,认为其能促进人体健康,驱除人体的邪气,解除宿醉。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把茶叶当成来自中国的仙草。随着茶叶浸入普通大众的生活,人们对茶叶的研究增多,对其认识也逐步深入,人们渐渐将茶当作一种日常饮品,并创造性的添加糖,柠檬,牛奶等物质,茶已经不再简单的只是一种解渴或者药用的东西,而是经过英国本土改革后形成的一种既营养又好喝的饮品。
2.2.2从休闲角度衍生出的典雅生活方式。几百年的时间里,茶成为英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到维多利亚时代,茶摆脱过去纯粹的饮食地位,演化成一种融合了饮食,礼仪,休闲等因素在一起的生活方式,成为英伦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英伦下午茶,随着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他已经不再是过去为了解决生理需求而进行的餐饮活动,而变成一种对活动环境要求高,融入英伦古典文化,集合审美与使用与一体的娱乐休闲方式,同时也是民众进行社交会友,交流思想的场所。
2.2.3从艺术角度衍生的茶道文化包含了泡茶技艺和品茶艺术两个方面,而在英国,饮茶已经不仅仅是过去为了生理需求而不得不进行的活动,而是升华到另一种更高层次的艺术境界。和中国与日本的茶道不一样,英国赋予了茶道更为开放的内涵,甚至比其他国家更尊重茶道。
篇10:英国茶文化与英语文学艺术分析论文
和中国人爱茶从而颂茶一般,英国茶文化对英国文化产生的影响在英语文学中也表现得很突出。
3.1茶文化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在茶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之际,茶文化不断形成,在英语语言体系中也开始出现一系列与茶相关的词汇语言。正如前文所说,英语体系原本是没有茶这个单词的,tea是从福建厦门的方言中音译过来的。同时teacup,teacake,teagarden等英语词组相继出现,极大的丰富了英语词汇体系。在英语词汇不断多样的同时,不少与茶相关的俗语也相继出现。比如说“That’snotquitemycupoftea.”直译为“那真不是我喜欢的东西”,甚至还被引入中国,翻译为“那不是我的那杯茶”。
3.2茶文化对具体文学创作的影响
除了英国语言体系中茶文化的身影越来越密集,在英语文学中,不少作家和诗人都用各自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茶的喜爱。诗人喜欢用诗意的语言来传达对茶的喜爱。济慈是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就曾用“一点一点地吃着烤面包,在叹息中等待凉茶”的诗句生动的对人们等待喝茶的情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而与他处在同一个时期的大诗人雪莱则用一首长达300多行的诗歌这样写道,“那药师医士抱怨的饮品,而我会不顾劝诫大口痛饮,当时神来临,我们将抛硬币决定为饮茶而死谁第一。”茶事在英语文学作品中从不少见,作家在写作过程中对于饮茶也从来不会吝于笔墨。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家狄更斯在其知名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中使用“茶”这个单词多达80次,并通过生动细致的场景描写给读者展示了许多非正式场合的英国茶会是什么样子。而世界名著《傲慢与偏见》中,对于主角们用茶的生活场景并不少见,用晚餐后必然会出现一场英伦范茶会。“那些太太小姐们都挤在桌子周围,贝内特小姐在桌旁沏茶……茶具收走,牌桌摆好知识,太太小姐们都站起身来……”诸如此类的细节描写片段几乎贯穿了整部作品。而法国作家安莫洛亚笔下的英国诗人拜伦爱茶成狂,在《拜伦传》中,他还详细记录了拜伦爱茶的各种趣事。茶从中土西传,进入英国,渗透进英国人的生活,形成茶文化,并演化成英国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影响到英语文学,给英语文学家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写作素材,成为著名英语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这些文学著作也成为今人详细研究了解英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4结束语
茶叶漂洋过海从东方进入西方世界,在不断的征服人们味蕾的过程中,英国人的生活已离不开茶,茶文化已经进入内心深处。即使是在当今繁忙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下,英国人依然没有放弃对茶的痴迷,甚至已经将下午茶发展成英国的一张特有的名片,变成人们眼里英伦风的一部分,不管是英国红茶还是水果茶,又或者是香草茶,都深为众人喜爱。茶里来茶里去,这样的生活方式日复一日的被英国人重复着,各种名义的茶会让英国人将许多时间都花费在饮茶过程中。这样的生活虽然在英国出现不过几百年,却让英国文学家对茶衍生出浓烈的感情,茶文化更是深深融入到英文文学当中,出现在各种文学著作之中,成为英国文化难以分割的一部分,为英语文学增添了一抹艳丽的色彩,更是展现了茶文化在英国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王俊暐.英美接受中国茶文化之比较[J].农业考古,2009(2):256-260.
[2]刘朴兵.略论英国茶文化的演变[J].农业考古,2010(5):324-333+338.
[3]张稚秀,孙云.西方茶文化溯源[J].农业考古,2004(2):327-333.
[4]姜春红.中国茶对英国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J].大家,2012(7):130.
[5]包婉玉.中英茶文化的内涵———从物质、精神、语言三个层面来看茶文化的内涵[J].学园,2013(25):192+194.
[6]胡海青.英国文学中下午茶体现的美学与道德[J].福建茶叶,2015(6):179-180.
[7]毕文静.浅析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2(4):128-129.
★ 茶文化方面论文
★ 茶楼实习报告
【茶文化与现代茶室空间设计分析论文(精选10篇)】相关文章:
潮州文化调研报告2024-02-17
海河流域防洪系统的建构研究防洪规划论文2022-04-29
什么是读后感?如何写好读后感?2023-12-10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2023-11-13
书法艺术中哲学思想的体现论文2023-11-04
巴金《繁星》读书笔记2023-08-29
《茶馆》读后感大学生作文2022-05-06
茶馆的读后感2023-06-14
挂职学习心得体会2022-10-07
三峡人家游记作文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