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调查报告(合集16篇)由网友“浆糊扁子”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调查报告,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调查报告
推进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阳光财政,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报告如下。
一、全区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现状
(一)基层财政体制现状
区现有30个街道镇乡,均设置了财政所(3个街道财政所、12个镇财政所、15个乡财政所)。
财权与事权的统一。从有利于乡镇政权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出发,乡镇与其承担事权相一致的财政,按照责权明晰、科学合理、综合配套、保障到位的要求,对乡镇人员经费(行政人员生活补贴)、运转经费(含事业人员)全额纳入支出基数,切实做到责权结合。
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大对乡镇保障力度,调动乡镇积极性,突出区级与乡镇财力分配,确保全区总收入保持增长,确保集中财力办大事。
科学合理确定基数。针对上一轮体制调整时部分乡镇收入基数不合理的问题,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重新合理确定乡镇收入基数,把乡镇财政收入基数做实。
规范税收程序。为了减少税收成本,从源头上杜绝乡镇之间、乡镇与街道之间、乡镇与区级之间挖税买税的现象,净化税收征收环境。
注重调动乡镇一心一意抓发展的工作积极性。坚持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与支持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相结合,实行以奖代补,乡镇的工作性津贴等支出必须通过发展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才能兑现,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基层财政管理机制现状
新形势、新时期赋予财政管理机制新的要求。一是编制年度财政预决算方案并组织执行;二是制定财政收入计划,依法组织各项财政收入,协助税务部门做好税收委托代征工作,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三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保障乡镇人员工资支出,政府机构正常运转支出和社会公共需求支出的资金需要;四是加强本级财政事业单位及村级财务、帐户统一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办理预算内外资金和各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拨付;五是加强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六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七是监督和检查所属会计单位执行财税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情况,会同有关部门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案件,提出加强规范和管理的政策建议;八是兑现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强化涉农直补资金的发放与管理工作。
(三)基层财政队伍现状
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区乡镇机构改革意见》(委办发14号)规定乡镇财政所为乡镇公益性事业单位。区人事局明确乡镇财政所人员身份为参照公务员执行(待市上审批之中)。全区30个街道镇乡财政所编制人数120人,在岗在编人员103人(实际在职人数122人,有19人属其他站所行政编制但在财政所上班),平均每个街道镇乡4人,最多的6人,最少的仅2人。
二、基层财政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财政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收支平衡缺口大。全区30个街道乡镇,财政总支出8889.8万元,总收入5678.9万元,靠区级财力补助街道镇乡3210.9万元,不吃财政补贴饭的只有两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镇(城东街道办事处、城西街道办事处、邻鄂镇),其他27个街道乡镇平均补贴达118.9万元,基本上是一个靠区级财政补贴过日子的基层财政格局。
自立自强精神不足。以乡镇为基础的'财政、经济发展计划,没有突出逐步缩小财政补贴标准,摘掉靠财政补贴帽子的奋斗目标。靠财政补贴运转的乡、镇、街道税基培养乏力,支柱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不突出。
(二)运作机制上的不到位
适应不同经济财政模式的基层财政所运作模式不明晰。全区30个街道镇乡以社会、经济、财政应为三大模式,一是城市财政经济模式;二是城郊工业财政经济模式;三是农村产业财政经济模式,应尽快完善。
对大件和不易损耗的采购缺乏专家参与招标,鉴定质量环节。采购商品达不到理想使用年限较为突出,如电脑物件。
乡镇实行传票、报销运作方式,无疑增加了基层运作成本。
(三)基层镇乡公共服务型阳光财政程序化体现较差,目前在基层政府财政所还未见到比较成熟的完整方案
街道镇乡对享受中央、市、区的阳光财政 惠民补贴,项目、标准、兑现程序、结算终止日期在村、社区、居民小组,未见到公示榜。
街道镇乡对所在地区的公共事业建设、村民法律法规、科普教育投入预安排没有措施体现。
(四)基层财政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层财政队伍流失严重。区成立时,全区基层财政所编制人数158人,平均每个乡镇达5人,在我区财政所机构人员确定为事业编制后两年多时间,队伍建设出现了如下问题:一是编制、人数大幅度减少。现在基层财政所编制人员只有120人,在岗人员122人,属财政所编制在岗人员只有103人,与建区时比较,编制人员减少38人,在编在职人员减少36人。二是工作变动频繁,两年多时间,30个街道镇乡中有17个财政所所长发生工作变动,有4个属于提拔,一个属正常调动,2个外出打工,10个由事业转为行政。三是财政所人员身份复杂。如黄溪、白石、五里3个镇乡财政所,人员按在编在岗统计为零,因在财政所上班人员的身份全部挂靠在其他站所。又如财政所长身份,现在就有四种:一是事业编制;二是工人编制;三是行政编制(转为行政编制挂靠在其它站所的主任科员);四是副处级助理调研员兼任。
基层财政所人员切身利益受到影响,等待观望思想严重。以来,由于基层财政所人员原来享受的“参公”身份、事业性质。没有及时纳入参公人员登记和调资工作暂缓等因素的影响,思想上想不通,颇有尴尬和失落感,心态不平衡,主观能动性差,情绪较为波动。
篇2: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调查报告
关于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调查报告
推进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阳光财政,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报告如下。
一、全区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现状
(一)基层财政体制现状
区现有30个街道镇乡,均设置了财政所(3个街道财政所、12个镇财政所、15个乡财政所)。
财权与事权的统一。从有利于乡镇政权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出发,乡镇与其承担事权相一致的财政,按照责权明晰、科学合理、综合配套、保障到位的要求,对乡镇人员经费(行政人员生活补贴)、运转经费(含事业人员)全额纳入支出基数,切实做到责权结合。
注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大对乡镇保障力度,调动乡镇积极性,突出区级与乡镇财力分配,确保全区总收入保持增长,确保集中财力办大事。
科学合理确定基数。针对上一轮体制调整时部分乡镇收入基数不合理的问题,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重新合理确定乡镇收入基数,把乡镇财政收入基数做实。
规范税收程序。为了减少税收成本,从源头上杜绝乡镇之间、乡镇与街道之间、乡镇与区级之间挖税买税的现象,净化税收征收环境。
注重调动乡镇一心一意抓发展的工作积极性。坚持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与支持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相结合,实行以奖代补,乡镇的工作性津贴等支出必须通过发展产业、招商引资工作才能兑现,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基层财政管理机制现状
新形势、新时期赋予财政管理机制新的要求。一是编制年度财政预决算方案并组织执行;二是制定财政收入计划,依法组织各项财政收入,协助税务部门做好税收委托代征工作,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三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保障乡镇人员工资支出,政府机构正常运转支出和社会公共需求支出的资金需要;四是加强本级财政事业单位及村级财务、帐户统一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办理预算内外资金和各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拨付;五是加强债务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六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七是监督和检查所属会计单位执行财税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情况,会同有关部门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案件,提出加强规范和管理的政策建议;八是兑现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强化涉农直补资金的发放与管理工作。
(三)基层财政队伍现状
区委办、区政府办《关于进一步深化我区乡镇机构改革意见》(委办发14号)规定乡镇财政所为乡镇公益性事业单位。区人事局明确乡镇财政所人员身份为参照公务员执行(待市上审批之中)。全区30个街道镇乡财政所编制人数120人,在岗在编人员103人(实际在职人数122人,有19人属其他站所行政编制但在财政所上班),平均每个街道镇乡4人,最多的6人,最少的仅2人。
二、基层财政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财政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收支平衡缺口大。全区30个街道乡镇,财政总支出8889.8万元,总收入5678.9万元,靠区级财力补助街道镇乡3210.9万元,不吃财政补贴饭的只有两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镇(城东街道办事处、城西街道办事处、邻鄂镇),其他27个街道乡镇平均补贴达118.9万元,基本上是一个靠区级财政补贴过日子的基层财政格局。
自立自强精神不足。以乡镇为基础的财政、经济发展计划,没有突出逐步缩小财政补贴标准,摘掉靠财政补贴帽子的奋斗目标。靠财政补贴运转的乡、镇、街道税基培养乏力,支柱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不突出。
(二)运作机制上的不到位
适应不同经济财政模式的基层财政所运作模式不明晰。全区30个街道镇乡以社会、经济、财政应为三大模式,一是城市财政经济模式;二是城郊工业财政经济模式;三是农村产业财政经济模式,应尽快完善。
对大件和不易损耗的采购缺乏专家参与招标,鉴定质量环节。采购商品达不到理想使用年限较为突出,如电脑物件。
乡镇实行传票、报销运作方式,无疑增加了基层运作成本。
(三)基层镇乡公共服务型阳光财政程序化体现较差,目前在基层政府财政所还未见到比较成熟的完整方案
街道镇乡对享受中央、市、区的阳光财政 惠民补贴,项目、标准、兑现程序、结算终止日期在村、社区、居民小组,未见到公示榜。
街道镇乡对所在地区的公共事业建设、村民法律法规、科普教育投入预安排没有措施体现。
(四)基层财政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层财政队伍流失严重。区成立时,全区基层财政所编制人数158人,平均每个乡镇达5人,在我区财政所机构人员确定为事业编制后两年多时间,队伍建设出现了如下问题:一是编制、人数大幅度减少。现在基层财政所编制人员只有120人,在岗人员122人,属财政所编制在岗人员只有103人,与建区时比较,编制人员减少38人,在编在职人员减少36人。二是工作变动频繁,两年多时间,30个街道镇乡中有17个财政所所长发生工作变动,有4个属于提拔,一个属正常调动,2个外出打工,10个由事业转为行政。三是财政所人员身份复杂。如黄溪、白石、五里3个镇乡财政所,人员按在编在岗统计为零,因在财政所上班人员的身份全部挂靠在其他站所。又如财政所长身份,现在就有四种:一是事业编制;二是工人编制;三是行政编制(转为行政编制挂靠在其它站所的主任科员);四是副处级助理调研员兼任。
基层财政所人员切身利益受到影响,等待观望思想严重。以来,由于基层财政所人员原来享受的“参公”身份、事业性质。没有及时纳入参公人员登记和调资工作暂缓等因素的影响,思想上想不通,颇有尴尬和失落感,心态不平衡,主观能动性差,情绪较为波动。
三、基层财政体制机制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解决财政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问题,也就是在城乡之间逐步实现公平分配财政支出。二是解决基层财政困难,保证基层运转,防止基层通过乱收费弥补财政不足。按这样的要求,街道镇乡新的财政管理体制框架体现财政与事权相匹配,以事权定财权,以责任定财权,对新增的职能要追加运转财力支持(例如文化站),对弱化的职能要减少支出(如乡镇广播站)。三是要体现财力支出向公共服务倾斜,公共服务体系项目支出要列入基层财政预算方案报告以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进行监督,切实增强乡镇履行职责和提高公共服务职能。
(二)要确立基层财政在公共服务上的主导地位。即基层财政所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可以行使以下基本职能:一是拟定公共服务指标体系,提供政府决策;二是监管公共服务的生产与提供;三是投资,以保证基本公共产品和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四是直接生产和提供某些公共服务;五是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和规范地进入公共服务领域。
(三)制定壮大产业经济规模,培植税源,增强税基,逐步解决收支平衡的基层财政经济发展计划。街道镇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配置市场,发展以适应增加财政财力的产业,增强税基,逐年缩小补贴指标。据调查补贴少的乡镇主导产业就大,补贴大的乡镇主导产业就小或无。就的区情有市场优势的'蚕桑、生猪、烤烟、菜果品原料生产和深加工,大有潜力可挖,是增加税源的有效途径。以蚕桑为例,投入不大,见效快,技术难度不高,对劳动力要求不高,是适应农业区情的好税基产业。但有的乡镇人口上万人,耕地上万亩,土质又不适宜烤烟生产、抓蚕桑生产七八年,也不过亩,只有两三个村种植。如此的发展速度,很不适应形势发展富民强区的要求。必须实行以镇、乡、村为单位的支柱产业发展模式,在3—5年内见成效。坚持追踪考核制度,未有突出税基税源产业的乡镇,区政府要帮助他们科学地找项目,制定发展生产计划,督促产业项目的实施见成效。对原有蚕桑产业的乡镇实行以交售蚕茧的销售增值税50%以奖转移支付给乡镇,新发展的乡镇头三年售茧增值税100%的以奖转移支付给乡镇,五年后享受50%的售茧增值税以奖转移支付给乡镇的优惠政策,从而解决基层靠补贴吃饭的财政,实现富民强区集中区级财力办大事的局面。
(四)全面建立街道镇乡为单位的财政网络运作体系。以适应乡财区管的要求,保障高速及时的运作模式,节约经管人员报帐往返区、乡的运作成本;进一步完善街道镇乡所需运转物品的采购程序。一是对所有采购环节都应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人员参与全程监督。二是对大件和不易耗材,如电脑用品,应邀请专家代表参与质量鉴定,实现对物品的使用年限和价值。三是对易耗材和常用物品实行年度预报制,以便采购中心提前列入采购计划,基层政府及时获得所需物品的使用。
(五)建立管理考核制度。生产发展所需经费,年初以公安人口统计数为依据,按人平一定数额预算到镇乡,年终应以产业发展实绩进行结算,从而形成增强培植税源,增加税基,促进产业发展的动力。
(六)建立一支精干稳定的乡镇街道财政队伍。通过考试优选。基层财政所人员性质明确后,按高效、精干原则,以职能设岗,以岗定人,每个街道镇乡3—4人为宜。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区人事局、基层党委也要加强基层财政队伍的建设管理工作。
(七)建立培植税源的激励机制。对街道镇乡新增规模(产值500万元)产业的增值税,前三年应实行100%的以奖转移支付给街道镇乡。
篇3:基层财政工作总结
__年,我乡财政所在区财政局和仁宗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财政局各科室和乡直各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紧紧围绕责任目标的实现,全所同志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区财局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细化工作措施,量化工作考核,坚持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强化各岗位基础工作,不断提高财政工作水平,全年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我所__年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及业务知识学习,强化财政所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增强能力素质。我们平时除积极参加乡机关组织的学习外,还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认真学习党在新时期的各项政治经济政策法规、财政经济理论和财务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等财政业务知识以及账务信息录入操作规程,积极参加区财政局组织的财政人员业务培训班,提升政治素养、业务技能和行政能力,从而不断适应财政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树立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
二是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让全所干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所员在财政工作中依法理财,自觉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并坚持正确的财政管理理念,正确的对待业务工作,并从乡域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正确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二、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财务工作平稳运行
一是认真落实中央惠农政策,确保粮食补贴等各项惠农资金及时发放。__年,我乡财政所坚持把财政支农、惠民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和涉农资金,在惠民资金下达后,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及政策要求,及时按涉农资金发放程序将补贴资金准确无误打卡发放到户。__年我所通过“一卡通”发放了粮食直补及综合直补资金139.73万元、玉米良种补贴资金38.09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44.68万元、生产救灾补助资金15.75万元、能繁母猪补助资金1734.7元、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7.31万元。
二是按照区财政局做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有关要求,我所人员一起下乡走村入户,了解各村群众的所急所需,并按照财务公开的要求,统计申报项目 个,并就各村一事一议的筹资情况和工程项目一一进行了公示,并把公示工程的资料留档保存。__年,我乡一事一议工程预算总额 万元,其中,自筹 万元、财政奖补 万元。申报项目现已全部实施结束。
三是核付其他专项资金,包括扶贫重点村建设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道路养护资金、民政救灾救济资金、天保大绿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等,使得各项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力,极大地促进了我乡各项重点社会事业建设地快速发展。
四是核准基础资料,确保录入准确。涉农补贴的发放,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基础资料的搜集、核实、录入。今年以来,我乡财政所按照区财政局的具体要求,安排专人进入财政局内网,对__年度涉农补贴资金、基本支出资金、政府专项资金、乡镇预算资金、农补信息等进行录入,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基础数据库的编制工作。
五是加大政府财政综合监督及核算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重点围绕用于公共服务领域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政府预算编制执行情况等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充分发
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提高了我乡财政资金运行的规范性、安全性。
六是认真做好了离任老干部生活补贴资金的发放工作。
三、加强乡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财政为民服务水平
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基础,在巩固基层政权,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财务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施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是“两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财政“两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__年,我乡财政所积极申报争取区财政局建设专项资金 万元,新修仁宗乡财政服务大厅 ㎡。目前,财政所办公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内部设施正在安装。财政大厅的投入使用,对于推进我乡财政职能转换、打造服务型财政,提高服务质量,有效制止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作风,更好地服务群众,树立财政队伍的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全力协助乡党委、政府完成乡中心工作和临时性工作
全所同志齐心协力,细致扎实地开展工作,协助乡党委、政府做好二级路网仁宗段征地拆行迁补偿款的核对发放工作、乡人大和第八次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春植秋植、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包村等,以及其他财务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及来年工作打算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乡财政收支矛盾没有缓解,收支平衡难度大,财政状况比较艰难;财政参与各类资金活动的监督相对弱化,财政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方法方式的积累创新意识还不强,个别干部对会计电算化运用还是不够熟悉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加以克服和解决。
__年,我所将继续强化理论业务学习,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强化资金的管理,配合乡政府重新制定好机关车辆管理制度、来人招待用餐制度、支出审批制度等各项财务制度,坚决杜绝各种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乡政府的正常运转,做好村级资金管理的各项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坚决服从区财政局及乡党委、政府的安排,认真及时的完成各级领导安排的其他各项工作,切切实实的履行好财政部门的职责,努力开创新时期仁宗乡财政工作的新局面。
看了基层财政工作总结范文还看了:
1.财政年度工作总结范文3篇
2.财政工作总结范文3篇
3.财务人员工作总结范文3篇
4.会计个人年度总结范文4篇
5.财务科工作总结范文3篇
6.财务总监工作总结范文3篇
7.财务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3篇
8.年终财务总结范文3篇
9.出纳年度工作总结范文3篇
篇4:基层财政工作总结
__年,我乡财政所在区财政局和仁宗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财政局各科室和乡直各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紧紧围绕责任目标的实现,全所同志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区财局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细化工作措施,量化工作考核,坚持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强化各岗位基础工作,不断提高财政工作水平,全年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我所__年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及业务知识学习,强化财政所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增强能力素质。我们平时除积极参加乡机关组织的学习外,还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认真学习党在新时期的各项政治经济政策法规、财政经济理论和财务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等财政业务知识以及账务信息录入操作规程,积极参加区财政局组织的财政人员业务培训班,提升政治素养、业务技能和行政能力,从而不断适应财政管理信息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树立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
二是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让全所干部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所员在财政工作中依法理财,自觉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并坚持正确的财政管理理念,正确的对待业务工作,并从乡域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正确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二、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财务工作平稳运行
一是认真落实中央惠农政策,确保粮食补贴等各项惠农资金及时发放。__年,我乡财政所坚持把财政支农、惠民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各项涉农补贴政策和涉农资金,在惠民资金下达后,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及政策要求,及时按涉农资金发放程序将补贴资金准确无误打卡发放到户。__年我所通过“一卡通”发放了粮食直补及综合直补资金139.73万元、玉米良种补贴资金38.09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44.68万元、生产救灾补助资金15.75万元、能繁母猪补助资金1734.7元、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7.31万元。
二是按照区财政局做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有关要求,我所人员一起下乡走村入户,了解各村群众的所急所需,并按照财务公开的要求,统计申报项目 个,并就各村一事一议的筹资情况和工程项目一一进行了公示,并把公示工程的资料留档保存。__年,我乡一事一议工程预算总额 万元,其中,自筹 万元、财政奖补 万元。申报项目现已全部实施结束。
三是核付其他专项资金,包括扶贫重点村建设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道路养护资金、民政救灾救济资金、天保大绿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等,使得各项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力,极大地促进了我乡各项重点社会事业建设地快速发展。
四是核准基础资料,确保录入准确。涉农补贴的发放,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基础资料的搜集、核实、录入。今年以来,我乡财政所按照区财政局的具体要求,安排专人进入财政局内网,对__年度涉农补贴资金、基本支出资金、政府专项资金、乡镇预算资金、农补信息等进行录入,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基础数据库的编制工作。
五是加大政府财政综合监督及核算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重点围绕用于公共服务领域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政府预算编制执行情况等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监督检查,充分发
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提高了我乡财政资金运行的规范性、安全性。
六是认真做好了离任老干部生活补贴资金的发放工作。
三、加强乡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财政为民服务水平
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基础,在巩固基层政权,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财务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施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是“两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财政“两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__年,我乡财政所积极申报争取区财政局建设专项资金 万元,新修仁宗乡财政服务大厅 ㎡。目前,财政所办公楼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内部设施正在安装。财政大厅的投入使用,对于推进我乡财政职能转换、打造服务型财政,提高服务质量,有效制止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作风,更好地服务群众,树立财政队伍的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全力协助乡党委、政府完成乡中心工作和临时性工作
全所同志齐心协力,细致扎实地开展工作,协助乡党委、政府做好二级路网仁宗段征地拆行迁补偿款的核对发放工作、乡人大和第八次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春植秋植、森林防火、地质灾害防治、包村等,以及其他财务工作。
五、存在的问题及来年工作打算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乡财政收支矛盾没有缓解,收支平衡难度大,财政状况比较艰难;财政参与各类资金活动的监督相对弱化,财政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方法方式的积累创新意识还不强,个别干部对会计电算化运用还是不够熟悉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加以克服和解决。
__年,我所将继续强化理论业务学习,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强化资金的管理,配合乡政府重新制定好机关车辆管理制度、来人招待用餐制度、支出审批制度等各项财务制度,坚决杜绝各种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乡政府的正常运转,做好村级资金管理的各项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坚决服从区财政局及乡党委、政府的安排,认真及时的完成各级领导安排的其他各项工作,切切实实的履行好财政部门的职责,努力开创新时期仁宗乡财政工作的新局面。
篇5:分析如何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
分析如何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
【摘要】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是我国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在我国的运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不利于国家财政税收的管理。因此,对于如何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问题,并对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举措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旨在为提高我国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税收管理体制;税收监管;税权分配
税收管理体制与税收管理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税收管理制度包括税收管理制度,而税收管理体制是税收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管理体制涉及的内容很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制度。我国相关部门在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研究,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的对税收管理体制进行完善,那么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应致力于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上,不断的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研究出更有效、更加适合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
一、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问题
1、税权分配高度集中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要求统一、团结的国家,更加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所以,对于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来说,其税收的权利也高度的集中在中央。然而,我国地域辽阔,省市众多,并且每一个省市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并且贫富差距也十分悬殊。而税收权利的高度集中就极不利于我国地方经济的调控,不利于地方政府合理的配置资源。因而,税收权利的高度集中是目前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税收管理体制的法制性弱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在法制性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在法律规定方面更是缺少专门的法律,现行的一些法律也只是暂行条例。因而有待进一步的进行加强。同时,法制性薄弱还体现在其他的很多方面,如在财政税收管理权利方面,地方和政府的权利没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再如,在税收的相关人员上,其监查、预审都缺乏专业性的法律规定。
3、财政税收监督管理不力
除了以上两点重要问题外,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的问题就是监督管理力度不到位。财政税收管理体制需要严谨的监督管理。而就我国当下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一些企业一味的追求利益,所以频频的出现偷税漏税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监督不力导致的。其次,我国财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一定的欠缺,普遍出现责任感不强、工作力度不够的现象。
二、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举措
由上述可以看出,我国当下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着较多的严重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国家的发展。因此,对于当下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必须加以完善。本文在此提出了几点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进一步的完善做出一些贡献。
1、适当下放税收管理权限
要先完善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就笔者来看,首先就要适当下放税收管理的权限。从我国目前权利集中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过度的集权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国家适当的下放税收的权利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国家统一政策的基础上,下放一部分的`税收权利给地方政府,如个人所得税等等。同时地方要以国家的政策为主,根据自身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来进行税收相关方面的管理。此外,下放权利要逐步的进行,不能一次性下放过多的权利,导致不良现象的产生。
2、加强税收管理体制立法
加强税收管理体制方面的立法,也是完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体制。要不断的建立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相关方面的立法,并且要从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如地方与财政税收权利的划分、执法人员工作相关方面的法律等等,从而做到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能够有法可依,不断的加强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法制性。
3、贯彻税收的政策、制度及法规
加强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还要从贯彻我国税收政策、制度以及法规等方面进行考虑。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实施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各级政府的积极响应和配合。所以,在今后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发展中,要不断的明确各级政府的权利和责任,使得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相关政策、制度等深入到每一级政府。
篇6: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校后勤管理成果,结合山东农业大学后勤改革情况,就目前高校该如何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从后勤管理实践和理论上做了初步探索,并从后勤管理实践出发,提出后勤管理创新的思路和方式方法。
关键词:后勤;管理体制;创新
1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成果
高校后勤经过近十年的社会化改革,初步建立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后勤管理体制,总体上实现了准企业化管理,高校后勤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高校后勤服务质量逐步提高,改善了学校的经费结构,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基本实现了如下几点:
1.1政企分开,将学校承担经营、服务职能的部门分离出来组成后勤实体,后勤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实现了管理的企业化。
1.2变学校拨款的无偿服务为用户付费的有偿服务,实现了服务商品化。将过去拨款驱动的运行机制改为市场驱动的运行机制。学校将经费分拨给各单位,对教职工的福利也逐渐变暗补为明补,后勤经济实体以让用户满意的服务换取经济收入。
1.3逐步开放校内市场,引进校外优质服务,实现了后勤服务主体和后勤基础资源配置的社会化。
1.4实体内部建立了适应企业化管理的新型人事、分配制度。后勤实体人员全部列入实体编制,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过渡措施,实行干部聘任制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行以岗定薪、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1.5后勤实体与学校建立以合同制约的甲、乙方关系。后勤实体按照甲方的目标责任制,一方面按经济规律办事,加强成本核算,努力创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坚持为教学、科研、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同时保证了后勤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对后勤实体加强目标责任的过程管理和监控,以确保其经营服务目标的实现。
党的十五大以来,我校开展了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的,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后勤社会化改革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也正是推进了这一改革,才为学校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形成了有利于学校全面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办学规模到办学条件,从教育质量到办学水平,从后勤保障到服务水平,实现了我校近年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后勤社会化改革作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为学校和后勤的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后勤也逐步增强了自己养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基本适应学校发展的社会化后勤服务体系。
2当前高校后勤体制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还没有实现质的突破,进入良性发展状态的高校还是少数,依然在较大程度上垄断市场,自办后勤;后勤运行效率低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领导还没有从繁杂的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学校还承担着办企业的风险,后勤依然是高校中较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方面;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以及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与后勤社会化改革不相适应的方面,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推进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
3坚持后勤社会化方向,科学创新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把体制机制建设贯彻始终,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上下功夫,使改革进入良性发展状态,提高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目前,高校后勤存在的主要矛盾还是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在推进改革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教训、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求真务实。通过改革,科学创新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3.1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并认识到社会化进程的长期性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几年,带来了后勤的快速发展。当前后勤工作的问题,是社会化改革不全面、不深入、不配套的问题,是改革中的问题,而不是改革的方向问题。因此,应充分认识当前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继续下大力气不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取代不利于高校发展的旧的后勤管理体制。
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后勤社会化进程的长期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我国正处于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各方面体制在不断建立和完善,传统的后勤管理体制也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影响,这就决定了后勤管理体制机制还要不断创新,逐步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
3.2基于后勤管理实践,因地因校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后勤管理体制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是要根据国家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而不断进行调整、改革和完善的,检验后勤管理创新成败的标准,是要看是否有利于学校教学、科研的后勤保障,是否有利于改善师生员工的生活,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综合实力,是否有利于后勤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而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创新,所以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基于后勤管理实践,建立切实符合本校实际的管理体制机制。
3.2.1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基于管理实践。不加分析、不从实际情况出发,生搬硬套某些管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做法,或机械地按上级指令办事,最终会经不住实践的检验,由此造成的错误决策甚至会造成学校利益的重大损失。决策者应该系统、超前的研究后勤管理理论,重视基层单位在改革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合理的借鉴兄弟高校的先进经验,并将创新方案建立在决策者与执行者、上级部门与基层单位共识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避免脱离实际的盲目决策。
3.2.2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要基于本校的实际。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对后勤管理体制的要求也不同,由于高校所处的市场环境和校内情况各不相同,实现途径和进程也不可能完全一致。高校还应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阶段性目标。鼓励积极进取,同时也要反对盲目冒进。目前,多数高校成立了后勤服务实体,并在争取做大做强。这种做法实际上不是对每一所高校都适合的。对后勤正式职工多、市场环境不成熟的高校,做大做强后勤服务实体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做大做强后勤服务实体,难度很大,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因此,对后勤正式职工比较少、市场环境成熟的高校,最好的选择是不办后勤服务实体,直接将办后勤的职能交给社会。学校之间没有必要比较谁的后勤实体强大,应该比的是谁有能力快速稳妥地达到改革目的,建立起最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后勤保障体制。后勤服务实体的发展也应讲究策略。应该通过与优质企业的合作,整合资源,借助优质资源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3.2.3管理体制机制要适应所处地区的经济环境。目前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在高校后勤领域的具体体现,高校的后勤管理体制自然就受到所处地区经济环境的影响。当高校所处地区的经济发达、相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高时,社会能够在更多方面提供高质量、低价格的后勤服务,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会高一些,较多的后勤服务项目可以由社会相关服务企业来经营管理;如果高校所处地区的经济水平不高,相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由社会提供高校的后勤服务成本高,也不能达到高校要求的服务保障水平,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就相对低些。后勤管理体制要适应所处地区的经济环境。
3.3继续改革后勤管理体制,健全市场运行机制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坚持育人与效益并重的原则,转换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更新管理理念,创新发展模式,积极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
要引进现代后勤服务方式,提高后勤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下,服务也是一种无形的商品。要提高学校后勤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就必须引进现代化的服务方式,切实提升后勤的现代化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使学校后勤服务成为师生心目中优质的品牌。
要充分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这种激励作用,对高校后勤市场同样具有较深刻的影响,学校后勤要自觉发挥和充分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一方面加强成本核算,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和损失,使各项服务价格低于社会同类服务价格;另一方面了解市场、掌握市场,主动开拓市场,不断地遵循市场调节的红绿灯信号,使服务在实践中增值,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服务。
要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利用、开发。学校后勤可以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如学生宿舍、食堂、商业网点、体育场馆、园林绿化、物业管理、交通运输、医疗服务等。在保证高校教学、科研、师生员工生活日常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加以合理开发整合,从而使后勤企业形成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良性循环状态。
3.4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类推进我校后勤体制机制创新
3.4.1经营型的后勤产业借鉴国有企业改制,推向市场,推向社会。按照“勇于创新、稳妥推进、资产运营、彻底剥离”的原则,积极将具备改制条件的经营型后勤实体成熟一个改制一个,改成独立法人企业。
3.4.2经营服务型的,如水电暖、物业等,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积极推进物业管理社会化改革,逐步与社会接轨。
教学区物业管理以项目承包的方式引进社会物业公司根据学校的要求进行管理。教职工住宅区物业管理服务引进社会物业公司,学校改暗补为明补,以往用在职工住宅区保洁、保安及绿化养护管理上的费用按人头直接明补给职工,职工再按社会提供的物业化保洁、保安以及绿化养护管理的服务标准缴费,解决在职工福利上存在的“住校内校外不公”、“单双职工不公”、“住大房小房不公”等不合理问题,有利于改善职工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切实提高教职工住宅区整体管理服务水平。学校教学区、住宅区的单位和个人均按社会收费标准、按实际计量缴纳水、电、暖费,水、电、暖服务逐步与社会接轨,彻底实现社会化。
3.4.3面向大学生生活服务的后勤实体,如学生公寓、食堂等,坚持公益性原则,以服务育人为前提,全面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目前的国情和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了在后勤社会化的进程中,必须坚持学生住宿、饮食工作的公益性原则,使这样的实体为大学生提供的服务既是有偿的,同时又带有一定的福利性。
学生住宿保障工作是高校后勤的一项重要职能,在公寓的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实施亲情式服务,人性化管理。对学生住宿收费的同时,也采取一定的免费送电等形式。
饮食经营实行企业化的全成本核算管理,努力提高饮食经营效益,但不能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饮食工作的公益性对饮食服务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饮食服务实体在确保饮食安全的基础上,要加强内部管理,努力降低服务成本、堵塞管理漏洞,完善原材料采购的竞争机制,建立应对物价波动的长效机制,并且积极争得学校支持,从而稳定学校饭菜价格、稳定饭菜质量,赢得学生的满意。
3.4.4社会型的,如校医院、附属小学、幼儿园等,适应医疗社会化改革、九年义务教育的进程,不断推进社会化。
校医院实行经费定额包干,促进其自我发展。校医院干部职工要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要加强管理、办好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引入竞争、降低药价、赢得市场,同时还要拓宽服务领域、提高经济效益。
抓好附小、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稳定办学规模,从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稳定大学年轻教师队伍。
这种综合型的后勤管理服务模式,既能维持高校安全稳定,又能有序地引进社会上的市场竞争;既能充分地调动后勤职工改革的积极性,又能有力地缓冲后勤社会化改革带来的冲击波;既能显著地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又能明显地降低后勤运行成本。从而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渐进过程中,稳步地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
3.5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促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3.5.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各种工作程序。使后勤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努力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体制和机制,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做到执章必严、违章必究。3.5.2加强财务管理,完善监督机制。一是自觉接受纪委、监察、审计、财务等部门的监督,使后勤的经济活动在体制和机制上始终处于有关部门的参与监督之下;二是严格实行工程和大宗物资采购的招标管理;三是加强后勤各单位的财务监控和财务管理,严格财务制度,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努力降低成本费用开支;四是在认真核算各实体的管理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相应的定额费用,逐步推行定额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各经济实体管理费的定额监控;五是科学论证、合理使用发展基金,努力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3.5.3分类完善各实体目标责任制和效益分配激励机制。结合实体实际,分类管理,逐步完善各类实体经营服务过程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积累发展等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类实体服务标准、服务要求,建立健全各类实体服务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建立各类实体年终效益分配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效益分配的透明度,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长远目标与实现途径的关系,正确处理共同任务与因地制宜的关系,正确处理管理体制改革与运行机制改革的关系,正确处理维护学生利益和后勤职工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推进改革与加强管理的关系,正确处理重点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关系等,要明确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但实现的途径可以不同,各地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切实有效的办法,努力使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深入持续健康发展。
篇7:建立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的调查报告
作为中铁局分公司,在项目部做财务工作,兼任本项目部团支书一名团干,近1个月以来,我采取重点走访、座谈交流、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围绕开展调研研究、搞好服务建制、培养选树先进典型和积极开展主题教育等多项内容,加强对青年工作和青年问题进行了课题研讨,尤其是重点围绕基层项目部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的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进行了调研。在为期1个多月的调研里,共深入到个团小组,与小组的团员及部分青年代表等进行座谈,基本掌握了基层项目部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的运行状况,根据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现将自己所思考的重要性、对策与建议汇报交流如下:
一、建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性
首先,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抓好基层党建的同时,加强对基层团组织的领导,坚持党、团组织建设配套联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新时期基层团的建设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团组织是党组织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表示党组织和团组织有着天然的政治关系,这种政治关系决定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服务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置于党的基层组织配套建设之中,并按照党建的总体目标来安排部署。进一步讲,我们中铁项目遍及全国,党建与团建工作目标是一致,都是为了充分发挥组织与党团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促进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所以,不能撇开团建单纯的谈党建,或者撇开党建单纯的.谈团建,通过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使党建带团建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其次,通过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和改善对共青团的领导,带动基层团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提高党、团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党、团组织的生机和省略,是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保证。党建带团建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基层组织建设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是党团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有效做法。党建带团建是夯实和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客观需要巩固和发展党的青年群众组织基础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现实需要;在新时期,增强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意识,明确党建带团建的首要任务,抓住党建带团建的中心工作,探索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才能完成党建带团建的工作目标。
二、建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
工作长效机制,主要内容是党团组织的密切联系,相互渗透,让基层团干有更多的参加党组织活动的机会,了解党的活动动态,这样才能更好发挥助手作用。同时,团组织要结合中铁项目生产经营特点,牢固树立“有作为才会有地位”的工作理念,在生产经营第一线,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建功立业。
(一)列入议题,进一步完善定期研究共青团工作机制
项目部党支部会每季至少专题研究1-2次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协调解决共青团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坚持每月听取一次共青团工作的汇报,研究确定共青团阶段性工作的重点。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共青团工作专题会议。在参加党政有关会议时,团组织负责人要精心准备汇报材料,把团组织遇到的困难、发展瓶颈和难点,及时与党政领导沟通,取得人力、物力和经费上的支持,不断开拓基层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同时,作为基层团干部,要摆对位置,不要忘记自己的角色和身份,谨言慎行,勤奋敬业,默契配合。
(二)工作通报,项目部团支部书记参与所项目工作例会
参与项目部党支部中心组学习和讨论,从而合共青团能够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全面、及时地了解所党支部工作中心,有针对性地安排好共青团工作,有效实现团组织工作重心和党组织工作中心的有机统一。另外党支部在年初工作计划中将共青团的工作敖重要组成部分同步实施。落实所团支部书记与项目部基层党政负责人一道,参与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同步考核。充实加强项目部团组织工作力量,配强班子。对基层团支部书记的年度考核也进一步细化、量化。对团干部工作进行民主测评,从制度上保证共青团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形成制度,使共青团工作干有依据
结合当前基层团建的实际情况,把党建带团建的具体实施方式形成文件制度,确定党建带团建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操作流程,明确基层团干在工作体制中的职责。同时,要在基层党的建设中形成制度办法。要把团建作为基层党建的工作内容之一写进基层党建的制度办法中去,从制度保障上获取基层党组织的支持。同时要在基层党建的制度体系中明确党建带团建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明确基层党组织及负责人在工作体系中的职责。
(四)围绕生产,开展好两个活动
一是深入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与项目劳动竞赛相结合。“青年文明号”是以青年为主体,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创造一流工作成绩。为使争创“青年文明号”的活动更多的服务基层项目施工生产实际需要,在开展“青年文明号”活动的过程中,要尽量使其与工会组织的劳动竞赛相结合,将“青年文明号”的争创活动发展为一种服务施工生产的功能更强,与项目安全、质量、工期管理衔接更紧密,受到项目党政更多支持、团员青年更广泛、更乐意参与的劳动竞赛活动。二是深入开展好争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与项目的日常安全管理相结合。安全为天,安全管理始终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基层团的工作也应长期紧抓安全管理。为让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更深入广泛地参与到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中去,可以开展争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活动,并与项目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促进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安全发展。
(五)工作带动,激发团建工作新活力
其实,实施党建带团建,其根本目的,是要充分激发和发挥团员青年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生力军作用。近几年来,项目党组织十分注重紧扣工作大局,适时指路子、交任务、压担子,指导和劫持团支部开展职业首先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各类岗位培训、技术练兵、五小攻关、操作比开、争当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今年,项目团组织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年团员政治学习的重点,积极团员青年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首先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组织全项目部团员青年开展了读书活动,演讲活动和团旗在岗位闪光彩活动,开展了“技术攻关小组”及“青年突击队”活动,使基层团组织工作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篇8:基层调查报告
检察机关是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执政兴国的中坚力量,基层检察机关党员队伍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直接,抓好基层检察机关党员先进性建设才能保持基层检察队伍的正确方向,增强检察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促进检察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基层检察机关党员先进性弱化的表现
近年来,基层检察院党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党员先进性则逐渐在弱化,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信念动摇。对政治理论学习兴趣不浓,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缺乏对马思主义理论的信仰。二是宗旨意识淡化。一些党员干部角色定位不清,在工作上只唯上,不唯下,办事拖拉,脱离群众,严重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三是不求上进,安于现状。工作不够积极主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认为完成本职工作就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了,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四是功利主义明显。个人主义抬头,缺乏大局意识,不愿奉献,只想索取,当涉及到本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时,以自我为中心,把国家、集体利益抛到脑后。
二、基层检察机关党员先进性弱化的原因
(一)组织建设方面。对调动和发挥党员积极性缺乏高度重视和深层次的探索研究,在安排工作上往往习惯于一锅煮,很少向党员压担子、交任务,致使党员无压力、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差。对普通党员管理不到位,导致有职党员忙不完,无职党员一身轻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党员自身方面。一是部分党员思想滑坡,重实惠、轻荣誉,认为事事要带头,带头无报酬而产生入党吃亏的思想。服务意识不强,工作热情不够,没有自觉地把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二是个别党员利己思想严重,只想要组织照顾,不想太多付出,工作作风上有时比较散漫、松懈,不能够很好的灵活掌握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强当先。三是少数党员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尤其是业务知识学习不够,业务水平低,素质能力差,有的甚至不胜任本岗位工作,在工作面前挑肥拣瘦,待遇面前斤斤计较,不愿做实际和细致的工作。
三、如何保持基层检察机关党员先进性
基层检察机关要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应在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组织上保持先进性,只有这几个要素同时具备,才能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一)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保持思想先进的关键在于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努力提高理论素养,提升思想境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运用科学理论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保持昂扬斗志和进取精神。
基层检察机关党员干部要以思想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政治上的坚定,以思想理论上的统一保证行动上的统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党纪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荣辱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创先争优等活动,使党员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加大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力度,大力宣传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引导党员始终保持蓬勃朝气,真正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二)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履行好岗位职责,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党员应该自觉把自己的理想和奋斗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同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让党的先进性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熠熠生辉。
基层检察机关要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检察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到进一步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上来,进一步深化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工作主题,认真解决检察工作和检察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依法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提高依法打击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廉政建设的能力,提高自身监督、规范监督,促进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的能力。
(三)加强和改进检察机关作风建设。
保持党的先进性,共产党员一定要带好头,引好路,要有默默奉献的平常心,能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做一个公道正派的人,对任何人、办任何事都要出于公心,坚持原则不动摇。时刻注意学在普通群众的前头、想在普通群众的前头,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
1、强化内外监督,促进作风转变。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各界监督,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国家的客观要求,是促进检察工作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要把自觉接受监督当作新形势下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主动向人大汇报工作,通过检务公开把工作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广开言路听取社会各界的呼声和建议作为检察工作不竭的动力,促进作风建设,推动检察工作的创新发展。
2、服务中心工作,塑造良好形象。立足检察职能积极服务中心工作,靠出色的业绩赢得党委的重视与关心。主动向党委汇报工作,争取支持。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人民检察为人民,积极运用检察职能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开展检察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宣传检察工作成果和检察干警的先进事迹,扩大检察机关的社会影响。
(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党员队伍管理。
保证党对检察工作的领导是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基层检察机关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模范地贯彻党的大政方针,执行宪法和法律。
1、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能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一是把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贯穿机关党组织活动始终,以党的建设带动队伍建设,为完成检察业务工作提供动力和保障。二是保证党员质量,在物色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时,一定要把好质量关,不能因为只追求数量,不管质量。三是健全激励帮扶关怀制度,对工作、生活、情感上受到挫折的党员干部,及时予以关爱,增强组织归属感。
2、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党员管理力度,实行党员及流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信息动态管理,创新民主评议党员方式,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纯洁性,积极探索体现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形式,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充分发挥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手段作用,使每个党员都能自觉履行党员义务。
只要真正重视,认真对待,基层检察机关党员的先进性就能够长期保持、有效发挥、不断发展。
篇9:基层调查报告
妇联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而基层妇联组织工作的好坏关键在基层妇联干部,加强对基层妇联干部的培训是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组织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必然需要。xxxx市妇联为了全面系统了解基层妇联干部真实培训需求,进一步做好基层妇联干部培训工作,科学制定妇联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培训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市妇联通过下发书面调查问卷、抽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我市镇(街)、村(社区)女干部培训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全市280名基层联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共下发调查问卷280份,回收260份。市妇联深入到全市的镇(街)和村(社区),听取妇联的情况汇报,与基层女干部面对面交流,充分掌握了目前我市基层女干部的培训情况。现结合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我市基层女干部培训的需求情况
1、目前我市基层妇联干部最希望得到的培训是增强工作能力的工作业务培训
在被访者中,绝大多数基层妇女干部希望能学习一些与时俱进的知识,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处理事务和参政议政的能力、水平。其次是介绍新观念、新知识的培训,79%的被调查者认为愿意参加介绍新观念、新知识的培训,希望学习涉农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及村务管理知识、民生优惠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新婚姻法司法解释等新知识。
2、希望参加提升自身素质的能力培训,树立女干部良好形象。大部分的基层妇联干部都认为需要学习掌握劳动生产技能,增强带头致富的本领和能力,不断提高在妇女群众中的威信力和被认同度。在调查中,镇(街)、社区女干部最渴望接受领导艺术、女性修养、交往礼仪和服饰搭配、写作及演讲等方面的培训,她们希望通过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让自己能够大胆、独立地开展工作,为群众多做好事、办实事,逐步得到领导或男同志的认可。
二、目前我市基层女干部培训情况
xxxx市妇联高度重视基层妇联干部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基层妇联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创我市基层妇联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
1、对乡镇、街道妇联干部主要采取走出去找差距的方式,通过召开研讨会、现场会、实地观摩、外出参观等形式进行培训。
每月利用妇联主席例会契机,都要对乡镇、街道妇联主席进行业务、素养和能力提升方面的培训,培训方式有主席主讲、观看光碟、交流讨论等。另外,今年市妇联还采取走出去找差距的方式带领乡镇、街道妇联主席到先进地区学习。上半年,共组织基层妇联主席实地学习考察先进经验两次,一是到全国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先进单位,旅顺口区三涧堡街道学习,听取了街道党工委领导和妇联工作经验交流,查看了三涧堡街道妇联工作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二是到普湾新区三十里堡街道北乐市场和青岛村参观学习了非公企业妇联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妇联组织作用发挥。通过走出去找差距的方式,使妇联干部在比较中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大大提高了基层妇联干部工作的眼界与业务能力。
2、对村、社区妇联主席采取深入调研,精心准备,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
为了进一步加强新一届社区、村妇代会工作,市妇联准备对全市的妇联干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集中培训。为了使培训达到理想效果,早在四月初,市妇联就针对此次培训专门下发了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并根据反馈的培训需要情况制定培训方案。针对基层妇联干部希望了解如何做好妇联工作及做为女人,女干部如何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的愿望比较迫切的情况,我们经研究决定由有多年妇联工作经验的宋阁主席来主讲这次培训课。7月21日,xxxx市妇联在xxxx市委党校举办了基层妇联干部培训班,xxxx各乡镇、办事处、街道妇联主席、各村妇代会主任、各社区妇联主席共计260余人参加了培训。xxxx市妇联主席宋阁把自己多年从事妇联工作的感悟和经验以及通过现实生活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凝炼出来,制做成课件亲自给广大基层妇联姐妹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培训课。婉转的描述与工作、生活中生动的小故事相结合,讲得至情至理,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宋主席的讲课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与热烈欢迎,纷纷表示这样的培训生动、深刻、发人深省,学习内容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基层妇联干部们在学习如何做好一名妇联干部的同时,更是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女人。培训班安排了拓展训练课程,让基层妇联主席体验了新的培训方式,使大家放松了身心,愉越了心情,更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次培训无论是从听课还是从拓展训练上都能体现出我们的基层妇联干部素质普遍提高,非常珍惜这次短暂的充电机会,参与热情大大增加。
三、我市基层女干部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经费不足
培训经费问题是我市基层妇联干部培训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我市基层女干部培训经费没有纳入每年的财政预算,每次都只能从妇联的业务经费里挤,或由学员单位承担。由于本来市妇联的业务经费就少,再加上我市北部山区大多数乡镇比较贫困,对基层妇联干部参加培训的认识程度不够,很难拿出经费支持基层女干部参加培训学习,导致培训缺乏经费,基层女干部培训只能是几年举行一次,且培训时间短,无法开展经常性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知识培训,远远不能满足基层女干部对培训的需求。
2、缺乏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
基层妇联干部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她们既是职业女性有很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又工作在第一线,直接接触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她们希望既具备深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老师来授课,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指导她们更好的完成工作。但目前授课老师大多只有理论知识欠缺基层工作经验,不能够了解基层妇联干部的实际培训需要,致使培训中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脱节,对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涉及少,急需和实用的新知识少,特别是联系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的比较少,使学习内容显得比较空洞,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培训在提高素质、解决问题上的作用。她们迫切需要像宋阁主席这样精通妇联工作,又有基层工作经验,了解基层妇联工作困难的讲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部分基层妇联干部对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基层女干部对培训认识重要性认识不够,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认为培训无用,把学习当成赶形式、走过场,多以应付为主。参加培训不积极、不主动。培训期间经常出现课堂不停接电话、迟到早退甚至请假不来上课等现象,人在心不在,对培训采取混的态度,没有真正投入到学习中,部分学习培训往往收不到预期效果。
4、基层妇联干部素质不一,良莠不齐导致培训需求不周
由于目前我市基层妇联干部学历差距大(有的本科毕业,有的只是初中毕业)、年龄差距大(最小的26岁,最大的60岁)工资待遇差别大(发达乡镇街道年收入达五六万元,贫困乡镇年收入只能达到七八千元)等这些因素影响,致使基层妇联干部在选拔培训过程中就存在较大差距,北部贫困乡镇由于工资待遇低,一些的优秀女性大多外出打工,而不愿意在村里做妇女主任,致使我市基层妇联干部素质不一,良莠不齐。一些年龄偏大及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妇联干部思想观念和能力跟不上新形势,认为培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因而导致我市基层妇联干部的培训需求内容有很大不同,因此,很难对她们采取集中、统一的兼顾所有人需要的培训。
四、基层女干部培训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一)、健全基层妇联干部培训制度,统筹培训资源
在制定妇联的发展规划时,将基层妇联干部培训列入议事日程,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将培训经费纳入各级妇联组织年度预算,拔出主要经费保证妇联干部培训,并积极争取将妇联干部培训工作纳入组织部门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格局,把基层女干部培训纳入当地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科学安排、统筹规划。
(二)、建立适合基层妇联干部培训需要的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针对基层妇联干部培训师资力量不足,缺乏适合基层妇联干部培训需要的教师队伍的情况,可以由市妇联在妇联干部中主动发现、培养一支有理论、有实践、有能力的建立适合基层妇联干部培训需要的教师队伍。尤其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主要是女干部),他们不仅有基层工作经验,了解基层妇联干部的工作性质与需求,现在走上领导岗位对做好基层工作有方法,用他们的成功经验指导基层妇联干部,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
(三)、创新培训方式,灵活培训形式
1、培训与考核相结合
针对有的基层女干部对培训认识的不足,培训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培训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学员进行闭卷或开卷考试,将考试成绩作为评选先进管理单位和优秀学员的主要依据。各级妇联要从思想上对她们进行教育,引导她们树立终身学习教育观念。要建立培训与考核相结合的机制。利用将培训内容与考核结果挂钩的制度,对一些学习积极、培训成绩优秀的女干部要提出表扬给予一定的鼓励;对一些学习态度不认真、迟到早退的女干部给予差评,并向所在单位反映其学习情况。要建立和完善女干部学习培训档案,把女干部的学习培训成绩作为评比考核推荐任用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使她们对干部培训工作有全新的、正确的认识,增强她们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改变单一的课堂授课的形式,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形式,丰富培训形式,增强培训的灵活性。一是采取请进来的形式,把培训地点设在乡(街道)、村(社区),根据各乡镇特点、需求制定培训方案,以方便基层妇联干部参加培训。二是采取外出参观、考察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增加与外地同行业之间的交流。到那些经济发达地区 取经,获取新鲜经验,增长见识。
3、开展集中大规模培训与分散的有针对性的小规模培训相结合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将集中大规模培训与分散的针对性的小规模培训相结合,针对比较共性的需求,可以组织较大规模的'培训;针对比较有针对性的需求,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组织小规模的有侧重点的培训,这样既节省了培训成本,又增强了培训效果,避免了培训资源的浪费。
篇10:农资财政调查报告
农资财政调查报告
经国务院同意,近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日前,记者就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有关问题采访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
农资涨价影响农民收益
问: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农资综合补贴是我国重要的支农惠农政策。它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化肥、柴油等主要农资价格的上涨情况,在综合考虑当年粮价变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合理安排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实行动态调整,补贴规模只增不减,以更好地保护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问:为什么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答:近年来一些农资价格上涨较快,种粮成本有所上升,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补贴长效机制,以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不因农资价格上涨而下降,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建立健全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一是有利于稳定种粮农民的补贴预期,以更好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有利于财政部门科学、合理安排补贴预算;三是有利于加强补贴资金的管理;四是有利于促进补贴政策更加公开、透明,便于社会监督。
补贴规模不会减少
问: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后,如何确保补贴规模只增不减?
答:为确保农民种粮收益,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遵循了“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基本原则。
价补统筹,即统筹运用国家财政补贴与调控粮价两方面措施弥补因农资涨价而引起的农民种粮增支。当农资价格上涨时,如果粮价涨幅不大,弥补农资增支则以财政增加补贴为主,适当考虑粮价增收因素;如果粮价涨幅较大,农资增支原则上主要靠粮价增收消化,适当增加财政补贴。
动态调整,即中央财政安排补贴增量资金与农资涨价引起的种粮增支联动,补贴额度动态调整。如果当年农资价格水平较基期上涨较大,导致农民种粮增支较多,中央财政相应多安排增量补贴资金;当年农资价格水平较基期没有上涨或略涨,农民种粮不增支或少量增支,中央财政不安排或少安排增量补贴资金。
只增不减,即中央财政上年已安排的补贴规模在当年不减少。上年补贴规模自动作为次年的存量补贴,由中央财政继续安排。
从具体操作上讲,即以xx年亩均化肥、柴油支出水平为初始基期水平(以后年份高于初始基期水平的,则以该年作为新的.基期年)。综合考虑当年农资价格和粮食价格变化以及国家财力情况,确定次年农资综合补贴规模。与基期相比,当年化肥、柴油价格上涨影响农民种粮增支较多时,则在上年补贴规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农资综合补贴;当年农资价格不涨或下降时,原则上保持基期补贴存量不变,如果连续三年粮食亩均化肥、柴油支出不高于基期水平,可以统筹当年财力情况适当增加农资综合补贴。
春耕前补贴兑付到户
问:中央财政如何确定年度补贴规模?如何分配和拨付补贴资金?
答: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后,中央财政将根据当年农资实际涨价情况,统筹粮价上涨因素后,合理安排补贴规模,在次年年初分配、拨付到剩
具体来说,第一步,测算当年因农资涨价引起的增支总额。主要依据国务院价格、农业主管部门统计的全国亩均化肥、柴油增支额、当年粮食播种面积等因素来测算。第二步,确定当年补贴规模。按照补贴“只增不减”的原则,基期补贴存量如数安排。同时,财政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当年农资增支总额,粮价上涨因素和财政承受能力,提出新增补贴额,报国务院批准后确定当年补贴增量。基期存量与当年补贴增量之和为补贴总规模。第三步,分配补贴资金。存量补贴资金按基期分配基数不变。增量资金分配,原则上主要考虑各省(区、市)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商品量等因素,并适当考虑地区农资价格差异。补贴资金分配向粮食主产省倾斜。第四步,拨付补贴资金。每年年底确定补贴规模和资金分配方案后,在次年初将资金拨付到地方,要求各地在春耕前将补贴兑付到农户。
问: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为什么要选择化肥、柴油两大类农资作为测算种粮农资增支、安排补贴规模的依据?
答:种粮农资按大类划分,主要包括化肥、柴油、种子、农机、农药、农膜等。选择化肥、柴油两大类农资品种作为测算种粮农资增支、安排补贴规模的依据,主要有以下考虑:一是化肥、柴油增支占农资增支的大头,一般占70%多,对种粮农民收支影响大,且全国种粮农民普遍使用,易监测、好算账;二是农药、农膜支出占种粮农资成本的比例小,对农民种粮影响不大,而且品种多、差价大,价格、用量等均难以监测核实;三是国家已安排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专项补贴,种子和农机不宜再重复补贴。
篇11:基层财政工作心得体会
基层财政工作心得体会
乡镇财税所虽不直接参与县财政局、乡镇政府中心工作,却与县财政局、乡镇政府职能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乡镇财税所作为县财政局、乡镇政府的综合协调部门,是承上启下,联系各方的枢纽,担负着县财政局、镇政府正常运转的重大职责。为适应县财政局、乡镇政府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把服务于全局和服务于干部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全面做好乡镇财税所工作。下面就做好基层财政工作谈一谈个人心得: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进步。乡镇财税所工作也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在县财政局、乡镇政府的领导下,乡镇财税所人员必须把准历史发展的脉搏,跟上历史发展的脚步,合上历史发展的节律。为此,就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日常工作中要敢于打破旧框架,革除陈规陋习。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通于思考,敢于探索,大胆地推进工作创新。如:公文与领导指示,如何做到急事急办、特事待办,如何改进接待来人来访工作,如何适应业务发展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等。有了超前的服务意识,大胆创新的精神和灵活多变的工作方式,就能使乡镇财税所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
二、理清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
乡镇财税所的工作千头万绪,每一项工作都和县财政局、乡镇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做好乡镇财税所工作,首先要理清工作思路。抓大事、抓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分清轻重缓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才能做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同时,要善于思考,不断摸索工作规律,防止埋于事务堆中。其次,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工作时效性,工作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力戒浮夸,尤其是在遇到工作任务较多的情况下,一定要冷静思考,分清轻重缓急。一件一件落实,并排出时间表。汇报工作要敢于讲真话、报实情。不能报喜不报忧,报其所好。
乡镇财税所工作要有严格规范的.工作制度、办事程序,这是做好乡镇财税所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乡镇财税所工作必须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使乡镇财税所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轨道,以提高乡镇财税所整体工作效率。
三、刻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乡镇财税所工作涉及面广,特别是又担负着为领导辅助决策的任务。日常不注重加强学习和更新知识,就无法胜任工作,必须把学习摆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日常要注重政治、经济理论学习,还要研究政策法规,学习有关业务知识以及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使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并灵活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基层财政工作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资金漏洞大。基层财政支付拨款是要经过多个部门以及多层环节的,由于各个层面以及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着协调与沟通问题,使得基层资金使用较为分散,重点不够突出。上级部门要强化对基层财政支持力度,适量增加专项经费,加快基层乡镇职能转变,解决基层乡镇所面临的财政压力,使得基层财政更好的为基层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篇12:基层财政工作演讲稿
基层财政工作演讲稿
__年,从大学象牙塔中走出,我有幸成为一名基层财政工作人员,这对刚毕业的我来说感到无比的幸运,更明白了这份工作的来之不易。作家余秋雨曾说过:选择你爱的事业,爱你选择的事业,并用百倍的信心、勇气和努力去浇灌他,无论将来成功与否,你都能说——我,终生无悔!
两年来,我亲眼目睹了年终决算时,前辈们加班到很晚,之后相互提醒“路上慢点”的情形,亲身体会大家为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无悔的付出。同事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感染着我;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激励着我;精湛、娴熟的业务技能鞭策着我。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我渐渐认识到,对于从学校到基层的年轻人,要改变自视清高、好高骛远的浮躁心态,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手中的工作,才能找准人生定位,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人生的价值。
我在所里担任的岗位是机关经费出纳,少不了与基层群众的直接接触。刚开始我会因为前来咨询的老人说话时口水乱飞而生气,也会因为不到上班时间就来敲门改一折通的群众而心生厌恶……而现在我却不会这样了,因为我看到了他们在你态度不友好后宽容的微笑,看到了改好一折通后他们脸上满满的谢意,看到了贫困群众拿到救济费后的些许宽慰,我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明白了自己岗位的使命。这些事虽然毫不起眼,却是我日常工作的缩影,点滴小事,能让他人感觉温馨,能让他人心存感激,更能让我自己内心升起一股暖暖的自豪。“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点耐心”不需要耗费多大的.精力、投入多少成本,但得到的却是群众的认可,是我们内在素养的体现,是我们财政形象的呈现。
除此之外,财政的任何一个岗位都始终离不开数字,每笔业务每个数字的准确性都至关重要,所以在工作中我需要加倍的小心和谨慎。记得刚接触业务的时候,时常因为粗心大意犯下错误,虽然没有造成重大损失,但也因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经过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总结,我明白了严谨细致是做好财政工作的根本保证,克服浮躁的心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耐心细致、踏踏实实,算准每一个数据,填好每一笔分录,做好每一步核算,把一砖一瓦砌好,才能筑成高楼大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发扬扎实肯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最饱满的热情在为人民服务的平凡岗位上实现精彩的人生!
工作中少一些计较,多一份奉献;少一些抱怨,多一份责任;少一些懒惰,多一份上进!路虽远,不行则不至,事虽小,不为而不成。
历史永不止步,征程正在继续,我们虽是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但我们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必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让我们团结一心,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坚定信念成就我们的事业,铸就我们平凡而不平庸的人生!
篇13:基层财政管理科年度工作总结
,基层财政管理工作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在局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各所(局)的大力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
一、开展基层财政“双安”建设工作
基层财政资金安全高效和财政所人员的安全尽责,即“双安”,涵盖了基层财政管理各个方面。通过以下几方面在全市基层财政系统开展“双安”建设:一是健全基层财政运行评价机制。对镇政府所属各类资金资产、债权债务等各方面进行调查核实,及时清理,重点对资金来源和去向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强化管理的建议。二是建立岗位能力评价机制。根据基层财政业务要求和工作实际,制定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的基本要求和条件,对岗位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认各岗位人员的称职度,提出加强岗位建设制度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建立健全内控机制。通过修订、整合和优化现有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规范工作程序,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改进和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四是改进和完善局对所考核检查机制。以真实为核心开展基层检查考核工作。
为配合“双安”建设工作,市局对各所(局)资金使用、账务核算、涉农政策的落实、内部管理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检查,对内部岗位分工、账套设置、账户开设进行了调查备案,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存在问题跟踪整改落实,有效提升了基层财政管理工作。
二、扎实做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和农桥建设工作
完成一事一议项目建设71个,总投资3900万元,涉及70个行政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已实施三年,已有235个行政村实施项目建设,建成道路、环境整治、绿化、文体广场等项目264个,项目总投资达9894万元,其中各级财政奖补资金4250万元,涌现了一批质量过硬、环境优美、深受老百姓欢迎的亮点项目。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充分发挥了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示范带动作用,获得了广大老百姓的赞许和认可,推动了我市新农村建设。
完成农桥建设81座,总资金达2064万元。主要做法:一是优先考虑“小而急”,重点安排危、险桥改造;二是把好质量关。实行市级报账办法管理财政资金,由市局统一聘请监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各镇村组织施工并落实管护制度到人。
三、完成—20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省级试点
宜兴被列入2017-年省级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试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市从实际出发,在自身独特的自然禀赋上做文章,重点推进了以道路硬化、亮化、美化及清除违法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七村八点”试点工作得到优质高效推进,形成了新的特色、打造了新的亮点。项目总投资达645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奖补1900多万元。
四、全面落实好各类涉农补贴政策
按照上级要求,及时足额发放直农补贴10806万元。在发放过程中,督促农林部门及时做好相关面积申报核实工作;对财政所涉农专管员进行“农民补贴网”软件操作培训,及时补发农户遗失存折、调整农户信息,确保发放工作顺利进行。发放结束后,会同财监科对财政所涉农资金拨付、帐务核算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确保了涉农政策的落实到位。
五、进一步提升了基层财政管理能力
一是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今年,我市被列为乡镇财政就地就近监管县乡联动省级试点,为进一步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通过调研、征求意见,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XX市乡镇财政实施就地就近监管市镇联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监管机制、市镇工作职责、监管方法和形式等,通过信息通达、监督检查、通报整改等举措,有效实现了财政资金的规范运行。
二是开展“内部管理规范化”专项整治工作。各所(局)按照“规范岗位设置、完善内部会审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坚持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要求制订了专项整治工作计划,并认真落实到每位同志,对照业务工作规范,查找各岗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整改落实到位。通过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了基层财政基础工作规范化,加强了财政干部廉洁理财意识,营造了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
三是推进乡镇信息化工作。根据我市基层财政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使用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完成内、外网隔离工作,确保财政信息安全。
四是加大检查监督力度。今年先后对涉农补贴、一事一议资金等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财政所内部监督机制、日常管理规范化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以查促整改、以查促提升。
五是组织举办了岗位业务培训。根据分类分批全员培训的要求,先后组织举办了三期岗位业务培训,参训人员达到了130多人次,实现了乡镇财政干部全员培训目标。
篇14:基层财政管理科年度工作总结
1、扎实开展调研工作,认真编写调研报告。年初的财政工作会议,市委、市政府对国资工作提出了新的期望,要求国资工作在经营性资产管理方面有所突破。会后,我们紧紧围绕市委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立即落实行动,紧锣密鼓地开展一系列调查研究活动,走访相关单位,了解资产现状,并向其他地区学习国资管理先进经验。在充分调查摸底分析的基础上,上报了《我市国有集体资产使用及管理现状》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加强国资管理工作的9点建议,初步拟定了《XX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施意见》,提出了加强资产管理的具体操作办法,并勾画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操作程序》、《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操作程序》、《国有资产处置流程》3个具体的管理流程方案。
2、加强国资法规建设。与其他国资管理较好地区而言,我市国资管理最大的缺陷是没有一部明确的地方法规,导致国资管理无法可依、权责不清、主体不明。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XX市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交市法制办,初审通过。
3、积极做好国资管理破题的前期基础工作。对我市范围内所有国有企业开展了产权登记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包括镇、园、街道办)开展了公有房屋、土地、设备等出租、出借情况的调查工作。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市经营性资产出租面积393.55万㎡,年租金收入5341.37万元。
全市国有企业产权登记131家(包括34户粮管所及企业),国有资本64.03亿元。根据上半年的调查摸底情况,在全市范围内重整和更新国有企业情况登记,从法律上确认企业的国有资产数量,厘清产权关系,从而为实现国资的保值增值提供依据。
4、严格国资产权交易。国有资产交易政策性强,涉及利益方面较多,社会关注度高。我们要求我市国资产权交易全部公开操作,全面纳入市招投标中心交易。完成产权交易44宗,交易金额为 8026.96万元,比转让参考价7393.06 万元增加633.9万元,增幅为8.57%。有效地保证了地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5、不断细化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一是健全资产管理人员网络。建交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规范,从管理机构、人员职责、基础工作、内部管理流程等方面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中全面推行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统一使用用友a++国有资产管理软件。分五批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培训人次达三百多人。三是布置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清查。把清查情况上报国资科,市国资科分组对各单位进行核查,把清查准确数据录入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动态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体情况,提升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确保国有资产安全保值。
财政局预算科年度工作总结及次年工作思路(三)
2018年财政预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培养财源税源,努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全面支持市八大重大工程建设;坚持民生优先,确保重大政策落实和法定支出需要;坚持厉行节约,从严从紧编制预算;坚持科学理财,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2018年预算工作总结
为确保2018年预算圆满实现,一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目标任务,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局党组的统一部署,重点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财政收支预算管理。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市委、市政府对财政预算工作的要求,按照积极稳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留有余地的原则,科学合理编制2018年财政收支预算。一是科学编制收入预算。围绕2018年财政收入目标,及时分解落实收入任务,完善收入增长考核和激励机制。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完整性,按政策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不含部分教育收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2018年全口径财政收入预算任务18.73亿元,同比增长1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任务8.39亿元,同比增长16%。二是从紧安排支出预算。坚持有保有压,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确保各级机构正常运转的基础上,优先安排好教育支出,加大“三农”投入,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政策性支出需要。三是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继续按照中央和省里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等三项经费规模,通过控制和压缩各类消耗性支出,集中财力支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是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不断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机制,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全面保障各部门行使公共职能,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事业发展目标。一是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加强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后支出的规范编制。二是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建立健全预算支出定额标准体系,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部门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加强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分类型、分部门整合项目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集中财力办大事。在104家预算单位的基础上,加上新独立核算的行政服务中心和下划地方管理的药监局,全市106家一级预算单位全面实行部门预算。
三是加快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认真研究新一轮省对县财政体制的特点,分析对县市财政利弊影响,合理规避,力求县级财力最大化。加大专项转移支付争取力度,增强地方可用财力,合理安排预算,保障市直机关单位、乡镇政府实施公共管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以及落实国家各项民生政策的基本财力需要,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目标。再是制定我市新一轮镇处财政体制实施办法。针对上一轮镇处财政体制已届满的情况,为了进一步理顺市、镇处财政分配关系,充分调动镇处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和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召集各镇处党政负责人和财政所主任进行座谈讨论,征求多方意见,研究制订了我市2018—镇处财政体制实施办法。新一轮镇处财政体制,进一步增加了镇处财力和活力,有效缓解了镇村困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四是稳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市人大、市政府的要求,建立和完善预算信息公开制度。一是继续做好政府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将本级人大审查批准的预算和决算报告主动向社会公开。二是推进部门预算信息公开工作。以部门(单位)为责任主体,通过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站主动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三是为涉及民生财政专项资金的公开工作做好服务工作。我们及时提供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三农”、保障性住房等涉及民生的重大财政专项支出的管理办法、分配因素、文件依据等,积极配合相关业务科室,纳入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范围及时予以公开,广泛接受监督。
五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一是加强收入组织协调和预算执行分析。完善收入增长考核和激励机制,及时将各项收入任务落实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以及各镇处,配合征收部门加强收入征管,确保依法征收、应收尽收。按时向省厅报送我市预算管理信息,每月对我市收支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密切关注财政经济形势变化,及时提出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合理化建议。二是进一步完善税收奖励政策。为了进一步培植财源,培育新兴产业,加强税收征管,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们积极向市领导汇报,出台了《关于总部贸易型企业及跨区域税收征管若干意见的函》(武财函发[2018]57号)文件。三是做实预算执行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预算指标管理,规范预算调整事项的办理程序,继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拨款(补助)人员信息库管理,科学核定各预算单位基础数据,为领导决策和相关政策实施提供依据。
六是配合做好预算监督和审计工作。一是依法向人大报告财政预决算,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提高预算透明度。二是搞好组织协调,配合审计部门做好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政府性债务审计、重点专项资金审计工作,衔接有关方面做好审计整改工作。三是认真贯彻落实人大审查决定和审计部门的审计建议,完善相关预算管理制度和办法,不断提高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四是做好人大、政协的建议提案答复办理工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集中精力,狠抓落实,实现见面率、规范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并将函复件发送至相关的每一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手中。
篇15:试论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
试论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
摘 要: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各地按分税制的要求,积极推进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支持经济发展,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是一些不容忽视的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显现:上级财政集中度过高,对下级转移支付的数额不足,基层财政困难。本文参照了云南省财政体制调查的数据,对现行地方财政管理体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一些可供的改革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管理体制 县乡财政 问题对策
一、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的现状
分税制改革以来,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了耳目共睹的好成绩。财政收支总量连创新高、公共财政职能更加完善、财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财政管理水平显着提高。
首先,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形成,收入渠道日益多元,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其次,财政支出结构日趋合理,逐渐实现了“建设型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的转变。地方财政逐渐从微观主体的经营活动中脱离出来,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促进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清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地方财发挥了公共财政职能作用,加大社会公益及民生事业,弥补市场失灵,从而有效地发挥了财政职能作用,实现了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政的重大转变。
二、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上级财政收入集中度过高,各级政府支出责任不明晰
一是收入划分不够合理,上级财政收入集中度过高。由于分税制改革把财政收入的主体税种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增量的大头向上级集中,地方税收大多是一些零散、不稳定、征收难度大的税种。财政收入的过度集中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地方财政组织财政收入的积极性。
二是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看,各级政府间的支出责任划分不清,基本处于模糊状态,首先,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缺位”和“越位”并行。其次,法律法规等规定了地方财政资金用途,影响了地方支出责任的实现。以政法经费保障为代表的由上面定标准,基层买单的情况,肢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自主权。
(二)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
一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缺乏科学性、规范性。二是转移支付不能有效缩小区域内横向财力差异。三是转移支付名目虽多,但总量较小,结构也不合理。
(三)县乡财政困难加剧
县乡财政是我国财政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它在巩固我国基层政权建设,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下半年以来,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蔓延,以及一系列民生改革政策的出台,县乡财政受到巨大冲击。目前,县乡财政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税、农特税取消导致了县乡财政收入来源大幅萎缩。二是政策性支出增加,加剧了县乡财政收支矛盾。三是由于县级财政中绝大部分支出都用于人员经费和基本运转支出,部分县区不得不通过举借债务,筹措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所需资金。随着偿债高峰期的到来,县乡政府的偿债压力日益增加。
三、完善我国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的对策
(一)合理划分政府间财权与事权
1、激励发展,进一步明确政府间收入划分范围
一是明确划分的依据。财权划分既要充分考虑省及以下政府所承担的职能和支出责任,又要充分考虑其实际承担的事权和公共服务范围,把与县级公共产品服务相对应的收入划为县级,把与市级公共产品服务相对应收入划为市级,把与全省公共产品服务相对应收入划为省级,使财权划分与省、市、县级政府所承担职能、支出责任和事权相一致。二是明确划分的原则。收入划分既要坚持与中央、省收入划分相衔接的原则,保证中央、省收入稳定增长,又要保证与市、县级政府事权相适应的财权,确保有稳定可行的收入来源。
2、坚持原则,进一步明确政府间的支出责任
科学合理划分政府间的事权,应遵循四个原则:一是坚持受益范围原则。按照“谁受益、谁承担支出责任”来确定政府间的支出责任。二是坚持公共产品支出行为属性原则。三是坚持效率最优原则。谁能最优地提供公共产品,相应的事权就列入谁的职能范围。根据上述原则,省级政府财政支出责任是: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运转和省域内社会稳定所需支出;调整全省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根据辖区受益原则和区域经济效益原则属于省域内的共同事务所需支出;其他应由省级政府安排的支出。地州市级政府财政支出责任是: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运转和区域内社会稳定所需支出;调整全市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县域间经济发展、实施中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属于全市或者跨县域内的共同事务所需支出;其他应由地州市级政府安排的支出。县级政府财政支出责任是:县级及以下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所需的各项支出;应由县级财政承担的社会保障支出;维护县域内社会稳定和安全的各项支出;应由县级财政承担的教育、科学、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支出;本县公益性事业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生态保护建设所必需的.各项支出;其他应由县级以下政府安排的支出。县级政府财政无力承担但又需要县级政府组织管理的公共事务,县级政府应当主动承担支出责任,地州市应积极帮助,并积极争取中央、省级给予大力支持。
篇16:中国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演化机制研究
【摘要】海洋经济管理体制作为海洋经济的制度软件支撑,其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本文基于演化博弈论的视角,研究了建国以来中国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变迁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海洋产业之间的利益争夺才是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变迁的内在动因。
【关键词】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演化机制;演化博弈论
引言
自2003年全国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一万亿元(10077.71亿元)大关以来,我国海洋经济迅猛发展,2003年—2008年海洋生产总值增长率基本稳定在8%-10%的水平上,且每年均高于同年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海洋经济作为一个复杂的经济体,其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建国以来,海洋经济曲折中前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海洋经济管理体制也几经变迁而日趋完善。由建国初期分散的行业管理体制,逐步走上统一管理的轨道,最终形成现今以“条块”结合为特色的海洋经济综合管理体制。深入分析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变迁历程,不难发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策的规划与指导积极推动着海洋经济的体制优化。但究其本质,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演化是受自身发展规律约束的,政策在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演化的整个过程中只是起到加速或减缓的作用。
国内外学者在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研究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1)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类型。自然条件、政治制度以及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各国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类型的不同。国内外学者基本将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分为三种类型:分散型、集中型以及分散与集中结合型。(2)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发展历程及现状研究。一类学者从整体出发,将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变迁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行业分散管理阶段——初步统一阶段——以“条块”为特征的综合管理阶段。另一类学者则从具体产业出发,分门别类地研究各海洋产业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与现状。(3)深化改革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路径措施研究。诸多学者从管理学、生态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多个角度出发提出深化改革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路径与措施,认为我国海洋经济必须走综合管理的道路,行业管理与区域管理二者缺一不可。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研究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时,着力点多集中其历史沿革、现行体制的“好坏”以及改良的路径与措施等方面,尽管也有少数学者试图从历史学的角度探讨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变迁历程,但分析结果多停留理论层面,并未从体制形成的根源出发探讨体制变迁的内在机制。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突破方法上的单一性,从演化博弈论的角度出发,找出影响其变迁的主要因素,深层次剖析海洋经济管理体制变迁的机理,探索其演化的内在规律。
一、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演化博弈模型
(一)演化博弈模型
演化博弈论是建立在传统博弈论基础之上,假设参与人是有限理性的条件下,将动态的重复的策略调整融入到传统的博弈理论之中而发展起来的,用来分析生物、社会、经济等一系列活动变迁行为的一套新的理论。演化博弈论的思想最早起源于19世纪30年代,理论渊源来自于两个方面:演化理论与博弈理论。它突破了传统博弈论关于参与者完全理性的假设,认为参与者是有限理性的,参与者通过对历史的分析来决定下一步的策略。演化博弈论虽然是建立在传统博弈的基础上,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演化”。演化博弈论包含两个基本概念:演化稳定策略(ESS)和复制者动态(RD)。这一对基本概念共同构成了演化博弈理论的两大基石。
(二)海洋经济管理体制演化博弈模型
海洋经济管理中有众多的参与者,根据具体实施主体,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中央、地方政府以及各海洋产业。其中,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海洋经济管理工作实施的基本单位。海洋产业发展需要合适的海洋经济管理体制作为支撑,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协调的矛盾也推动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变迁。本文中将各海洋产业作为演化博弈模型的主要参与者,旨在通过分析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博弈来透视海洋经济管理体制的变迁机制。
1、模型假设
(1)海洋经济活动中的参与者是有限理性的。
(2)每个参与者都有两个选择策略:“独立”、“联合”。
模型中参数设置如下:A、B分别为海洋经济中任意两个有关联关系的海洋产业;S为可能的策略集,S={“独立”,“联合”};p、q分别为参与者A、B选择“独立”策略的概率;λ为海洋产业选择独立发展导致产业间矛盾产生的损失值;α为海洋产业加入产业组后由于法律法规、活动空间以及其他方面的限制导致自身能力无法尽情施展而导致的损失率;β为该海洋产业与相关产业组的关联度,关联度越高,协同效应越高;这里假定α、β值为既定的。
2、模型构建
下面我们对博弈双方的收益情况进行分析:(1)当A、B都采取“独立”策略时,两部门获得正常收益的同时,承担由于活动交叉导致矛盾产生而造成的损失值λ;(2)当A、B都采取“联合”策略时,两部门在避免了矛盾产生所造成的损失值λ的同时,获取由于协同作用而产生的额外收益,A、B获取的额外收益分别为βL、βL,但同时也会由于自身发展受限而遭受一部分损失,损失值与本产业的发展水平有关;(3)当A、B两个参与者,一个采用“独立”策略,另一个采用“联合”策略时,采用“独立”策略的一方由于对方采用了“联合”策略而免受矛盾产生所带来的损失,同时也不能获得额外收益;采用“联合”策略的一方由于加入关联产业组而获取一定的额外收益,同时也由于自身发展受限而遭受一部分损失。
根据以上分析,A、B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由表2知,当时,即一个海洋产业加入与其相关的产业组后获得的额外收益高于加入产业组时的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会不断调整自己的选择策略,逐步向产业“联合”方式发展。此时,(联合,联合)是演化稳定策略。
(2)若各局部均衡点的稳定性分析如表3:
由表3知,当时,海洋产业在加入产业组时会考虑加入前后收益或成本的大小,由于,即海洋产业加入产业组后总体损失值降低了,但是出于显性利润的驱使,参与者选择“联合”策略的动机并不强烈。此时海洋产业会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加入或不加入相关产业组。此种情况下,演化博弈模型没有演化稳定策略。
(3)若(其中,i=1,2),各局部均衡点的稳定性分析如表4:
由表4知,当时,海洋产业在加入产业组时会考虑加入前后收益或成本的大小,由于,即产业加入产业组后总体损失值升高了。此时明智的海洋产业会选择“独立”策略。此时,(独立,独立)是演化稳定策略。
★ 基本药物制度
★ 医改工作调研报告
【基层财政管理体制机制调查报告(合集16篇)】相关文章:
乡镇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2023-08-26
财政局人员述职报告范本2022-11-09
关于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的调研报告2022-11-21
基本药物制度培训小结2022-06-11
基层行政执法调研报告2023-11-10
市供销社依法行政工作总结2023-05-07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22-07-21
立足基层狠抓司法所规范化建设2023-05-11
公司改革学习调研报告2023-02-11
乡镇纪检监察机关效能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