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精选5篇)由网友“luolideluoli”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拾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拾穗读后感
《拾穗》是作者根据米勒画的画,用合理的想象写出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在收获的季节,田野上有三个妇女在拾穗。虽然她们生活很贫穷,但是她们不怕苦,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幸福的生活。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她们虽然很穷,但很勤劳,从不在困难面前低头,而是努力去劳动,并用自己的劳动换来全家人的幸福。这些穷人虽然平凡,但是她们却有一双无比勤快的双手。只要能赚钱或为家里的人过上好日子,不管多苦的活她们都能干,她们这种吃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的美术老师常说,一幅好的画作不光是用来欣赏的,更是是用来品读的。
今天我品读了法国绘画大师米勒的作品《拾穗者》,对我的心灵带来了一次很深的震撼。
作品画的是一个秋天,三位农妇在在收割完麦田上捡拾麦穗的场景。画面构图显得很稳定,色彩沉着,丰富细腻的暖色调,让人赏心悦目。
我感叹大师的高超的画技,于是我翻阅了好多资料去进一步的了解大师,知道了大师米勒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他一身都在画他身边熟悉的农民,和他们的劳动场景。在当时他画的朴实的农民形象,并不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人发现了,米勒画作的价值,他歌颂的辛勤劳作的劳动人民,大家赞叹大师的朴实。
品读完画作,也让我明白了,原来劳动人民才是是世界最美的形象。今后我要向大师学习,学习他朴实无华的风格。
篇2:拾穗读后感
今天,我们听了《拾穗》的一堂课,内心深有感触,这是十九世纪法国画家米勒的一幅油画,画面反应三个妇女在收割麦田拾穗的情景,祖孙三代年龄不同,拾穗的姿势各异。中间那位中年妇人宽宽的肩膀,壮实的身体一看就知道是十分能干的人,她正深深地弯腰,攥着一把麦穗,另一只手还在捡拾。她知道多捡几把麦穗就能为家里的晚餐增添一碗麦粥,或者早餐多两片面包。
右边的妇女显然上了年纪,时不时欠欠身子,岁月的沧桑使她的腰落下了毛病,但能为家里增加一点食物,她还是坚持下来了。
左边穿深色衣服戴蓝色帽子的妇女很年轻,她手脚麻利,捡麦的动作像舞蹈又快又敏捷,仿佛艰苦的生活刚刚开始,今后生活的还很长……
画面上三个拾穗的妇女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近景,远景浑然一体。画中充分反映了她们对生活的憧憬和热情,也表现了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
欣赏《拾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有现实的教育意义,食物获益匪浅。
篇3:《拾穗》说课稿
《拾穗》说课稿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拾穗》。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主题单元——收获之《拾穗》。
二、教材分析
《拾穗》是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米勒的作品,本文以同名做了一篇精彩的赏析。课文《拾穗》的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米勒的这幅画的内容:在收获的季节,三位农家妇女在田野上拾穗的情景。作品表现了19世纪的法国,在收获的季节,劳动人民的辛劳。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总―分、远―近)进行描绘,同时把三位拾穗的妇女描写得栩栩如生,传达出看图作文的基本特点和要求,为学生独立写看图作文做好铺垫。
三、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良好的自主识字、写字能力,通过自主预习,绝大多数同学已经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大多参加过农事活动,对收获场景的理解较容易,但体会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较困难。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字7个,写字6个,学习多音字“落”。
(二)能力目标
1、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积累自己喜欢的重要词句。
2、抓住课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培养学生积极了解农民生活的意识行为和对美好的动作情态的.审美情趣。
2、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绘画作品等艺术魅力的兴趣爱好,懂得发现美、欣赏美并追求美。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2、欣赏油画,结合课后的小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设计理念
1.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看图环节,让学生充分看图之后,说出看到的内容,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力。
2.突出了“图文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先看图谈谈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接下来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图画的句子,对照图画,进行品读,同时了解作者联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来进行感情朗读,再读后,让学生再来看图自己介绍一下画中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又教给了学生习作的方法,同时也突出了课文的学习重点 。
六、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学习法、朗读感悟法。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展示,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引入:上节课,同学们对课文进行了学习,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2、检测识字情况:
(1)把下面词语填在句子的括号里,读一读。
(2)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二)看图导入,明确目标。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收获”单元的《拾穗》,请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在学习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欣赏这幅名画。这幅画是谁画的?(请参看课后资料)远处你看到了什么?近处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看着这幅图你什么疑问吗?让我们更近一步地走进油画,走进课文去品味。
(三)出示提纲,赏析油画,学习写法。
1、引入: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三位妇女的呢?
2、出示导学提示:
(1)用心默读2—4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画中人物的句子,用“~~”画出作者推想的句子。
(2)思考后填写表格:
(3)每个小组选一个人物进行讨论,准备展示。
(四)展示交流预设:
一个组代表说,其他学生都可以补充。可以有评价的方法。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同学们,捧起课本,让我们怀着深深的同情读读对三位妇女拾穗的描写段落(2、3、4)。
2、小结:读到这里,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农民生活的艰辛,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离不开作者仔细地观察和透过画面合理的想象,所以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并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这样你的文章会更加真实感人。
(五)回顾画面,体会感情。
1、我们跟着作者欣赏了这幅《拾穗》,我们用心这幅画(读最后一段话。)
2、拓展练习:这是( )世纪法国画家( )的作品,作品反映的是在( )的季节,三个( )在拾麦穗,体现了作者对农民的( )和( )。
(六)学以致用,指导练笔(作业)。
1、画家米勒和作者用手中的笔把现实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人事物景变成了不朽的艺术,打动并震撼了每一个人。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让我们用这堂课上学到的写作方法,欣赏,选择你在生活中最感兴趣的一幅,把它写下来。
2、通过反复阅读课文,与同学交流后,你对有些词句一定又有了新的感受,丁丁和冬冬为大家带来了一把金钥匙呢,请你现在补充完善自己的摘录笔记。
(七)板书
拾穗
老年妇女
中年妇女 (收获)拾穗 生活辛苦
年轻女子
篇4:《拾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了解课文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穗”是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弥散晚餐监督遵循搜寻逼真偷窃
欣赏充满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第一段)
板书(收获)读一读。
(出示: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
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
4.说说你画的句子
板书: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5.再读课文2-5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
7 指名读第6、7段
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的十分逼真,认真的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四.情感升华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和联想?收获的季节属于她们吗?她们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
板书设计
收获
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拾穗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还记得这幅画吗?你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这幅画吗?前几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著名画家米勒的这幅油画作品,学习了一篇课文,课文的作者也像我们一样欣赏了这幅世界名画,并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描写描绘了画面内容,使我们也学会了欣赏名画,课文的题目是《拾穗》。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具体的。
二、回顾课文,指导写作方法: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读,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动作、神态)
2、指名学生说。板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仔细观察)板书。
3、小结: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画,就会使你的文章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板书)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语言、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
4、除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这三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你认为写得比较好?
5、这句话中描写的内容能够从画面上全部观察的到吗?(不是)这是作者的(联想、想象)还有哪些句子是作者的联想?
6、小结: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艰苦,所以,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它会使你的文章真实感人。
7、今天,我们就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一个小练笔的练习。
三、创设情景、指导练笔:
1、请两位学生将地面的纸花扫干净,其他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2、说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3、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
四、交流、评议:
1、小组交流。
2、指名读,说说好在哪?
3、从文章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五、总结。
板书:
动作 具体生动
仔细观察 神态
合理联想 真实感人
篇5:《拾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图文对照、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通过图文对照的实践学习,领悟看图学文的方法。
3、引导学生感悟“写实D联想”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学习作者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从中感受劳动的艰辛,增强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同情,唤醒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情;
2、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使学生领悟看图学文、写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积累视窗:常规诵读(课前三分钟)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诗歌导入(师白:闭目聆听,想象画面)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
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提示:在一个怎样的季节有着怎样的一群人?)
生:……
师小结导入课题:收获的季节,刚收割过的田里,疲倦的母亲,沐浴着落日余晖,还在不知疲惫地艰辛地劳动着……这怎不使我们联想到19世纪著名农民画家米勒的杰作来――
板书课题:拾穗(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次走近米勒,走进《拾穗》,一起来分享这幅画和课文的艺术魅力。
二、走近米勒,了解《拾穗》。
1、看图知画家:
出示灯片:走近米勒――拿着画笔当锄头的农民画家
师:米勒是一个怎样的画家?他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生:个别汇报
师(出示课件作补充):
2、赏画知作品:
师:同学们,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欣赏《拾穗》这幅名画吧!
课件出示: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由此你又想到了些什么?(配备拾穗插图)
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指导学生表达图画内容)
师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仔细地观察了这幅油画,并说出了我们的所见所感及其联想。课文的作者也像我们一样欣赏了这幅世界名画,并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描写描绘了画面内容。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得具体生动、真实感人的?(巧用标点符号“?”明确本节课集中探究目标)
(板书:?具体生动、真实感人)
三、走进《拾穗》,感悟写法。
一)精读细品,小组合作。
灯片出示导学提示:
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其中的哪些内容是可以在画上看到的?一边读一边画下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
2、小组交流自己画出来的句子并讨论: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动作、神态)
3、小组代表汇报展示合作学习成果“2”。
二)、集中探究,引导发现。
师生互动学习赏读发现
1、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以下课件之一集体探究性学习:
细读学生找出的这些句子,边读边引导学生发现作者从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等方面写实的表达特点:
a、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的属于外貌描写还是动作描写。板书:外貌动作)
b、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仔细观察)板书。
2、引导学生发现“写实――联想”的表达方法。
a这样的画面,这样的描写让你想到什么?平时她会做些什么呢?(学生交流)那么加上你的理解,把这些句子读出来。(指导朗读,学生挑战读)
b作者和我们一样,描写完之后,也加上了自己的想象,谁来读一读?(启发学生脱离课本束缚,自己想象。)你能读出她的辛苦吗?
c、师相机点拨:看图写文不仅要写清图画中的内容,还要发挥合理的想像或联想。(板书:联想)
三)、举一反三,独立自学
1、请同学们读一读另外两个自然段,像刚才一样,图文对照,找一找哪些语言写的是画面的内容,那些语言是想象的,在书上做出标记。
2、交流自学收获。
四)、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小结并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艰苦。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
(板书:仔细观察)
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画,就会使你的文章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板书语言、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
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这样一来,你的文章会更加真实、感人。(板书:合理想象)
回顾板书,关注养成(擦去板书中的“?”,渗透“学贵有疑”的思想,教会学生养成“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升华情感,巧妙迁移
师:同学们,在这片神圣而广阔的大地上,正是这群勤劳多情的儿女用他们朴实顽强的生命播种着土地的希望!正是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养育这伟大的民族!正是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来缔造这美丽的国家。让我们全体起立,为这群可亲可敬的劳动者献诗一首吧:《悯农》
师: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那么是谁唤醒了我们对劳动人民无尽的敬重与赞美?是画家米勒和作者,是他们拿起手中的笔把现实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人事物景变成了了不起的艺术,打动并震撼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们,你们不想像他们一样吗?我手写我心,我口抒我情,让我们用这堂课上学到的写作方法,马上行动起来吧!
四、学以致用,指导练笔。
出示一幅以“收获”为主题的画,引导学生仿照《拾穗》的写作顺序口头作文。
出示灯片:
仿一仿:
先交代背景,再重点描述人物;先说明画面上人物的形象,再记叙自己从画面上引发的推测和联想。
五、读写结合,课外拓展:
妙笔生花
选一幅你喜欢的名画,仔细观察,试着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 拾穗教学反思
★ 第九周教学反思
【《拾穗》(精选5篇)】相关文章:
春天的回忆阅读练习题答案2022-08-22
画的启示作文2022-04-30
二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上2022-12-12
(三年级上) 三、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2022-04-30
白居易观刈麦原文及翻译2022-06-08
观刈麦原文及赏析2023-12-03
八年级上册语文《观刈麦》教案2023-09-19
观刈麦翻译2022-05-08
《观刈麦》的教案2023-02-09
观刈麦 白居易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