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02 07:52:47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拾穗教学反思(共15篇)由网友“lxg7y8y”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拾穗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拾穗教学反思

篇1:拾穗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深刻领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设计和教学《拾穗》一文中体现了一下几个方面:

一、以图引文,激发情感。

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先看图,谈谈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接下来再让学生读课文,通过学生的初读,找出作者描写图画的句子,对照图画,再进行感情朗读,精读、品读,让学生再来看图自己介绍一下画中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又教给了学生习作的方法,同时了解作者联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以“读”为本,理解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有教育意义。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做到以读为本,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抓住课文中的“逼真”一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不仅看出米勒画得“逼真”,而且读出作者描写得“逼真”。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了课文、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另外,学生在默读、自由读、诵读中,体验、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三、设置悬念,大胆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教学中,我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允许学生尽情表达,而且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总之,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还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这样就会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篇2:拾穗教学反思

课本描述的是19世纪法国著名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米勒的画的内容,课文中还展示了《拾穗》这幅作品,优美的图画、生动的语言,两者相结合,可谓相得益彰,怎样将看图与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图画,让学生在充分朗读和看图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图画所体现的中心内容成为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在学文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学会表达的顺序。同时,这也是学生第一次学习鉴赏外国画,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描述一幅画。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深刻领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时《拾穗》我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在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一、图文结合,激发情感

本课的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幅画。初读课文时,我请学生仔细观察这幅画面的内容。并且让他们找出课文中相对应的段落。学生很快发现一至五自然段是描写这幅画的。借此,我教给学生欣赏一幅画的方法:①按一定顺序来欣赏;②确定图画所描绘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要素;③视频出示画作的有关背景资料,感悟、品味画图所要表达的情感。后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自行观察画面,充分交流后让学生读课文,看作者观察的和自己观察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领悟出仔细观察的重要性。然后找出作者描写图画的句子,对照图画,进行品读,同时了解作者联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来进行感情朗读,再读后,让学生再来看图自己介绍一下画中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又教给了学生习作的方法,同时也突出了课文的'学习重点。

二、阅读批注,体会写法

本文的重点是2-5段的内容,让学生了解19世纪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升审美能力。我的教学紧紧围绕着教学的重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抓住描写拾穗妇女的神态、动作的语句来理解第2、3、4段。课文对三位拾穗妇女的神态动作作了细致的描写。三段的写法有相似的地方。所以,我问学生,哪一位妇女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再针对学生的回答,来了解其中的一位的妇女。通过让学生找出这个农妇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等。让学生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辛苦,体会到画家在对其动作神态栩栩如生的描绘中表现出来的同情,体会到作者如何把事情写生动具体,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写实+联想”是本文表达的特点。因而,我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勾画句子,哪些是描写画面的,哪些是作者根据画面的推测,目的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勾画,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即在描写和欣赏绘画作品时要根据画面内容加上自己的推想,从而实现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领悟后还设计了练笔的环节,通过观察图中的清洁工人的动作神态推想他的生活,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写作方法表达出来。

在授完课文的同时,让我深深认识到我教学方法选择、教材处理上的不足:

1、我对学生还是过度约束了。四年级的学法指导有一条是:能指导学生自己勾出重点词句,然后品读重点词句,以及了解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但在这方面我还是统一了要求,没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来体会重点词句。如果,我在教学中设计让学生自己勾画重点词句,并引导学生体会勾画重点词句的方法。告诉学生凡是能体现中心的词句都是重点词句。然后,进一步让学生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说说自己能从这些词句当中体会到什么。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理解词语,并体会他在文章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渗透了理解词语方法的指导。

2、这单元的主题是收获,而这节课上并涉及到这一主题的却很少,前半节课一直在图文结合,欣赏画面,后半节课则重于写法的感悟,训练了想象力。我不禁自问:难道穷人就一定是悲观的,痛苦的?她们就不能享受快乐?后来想想,引导学生去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是对的,还应巧妙地引导,使学生明白,即使生活很艰苦,很不如意,我们也要坚强、乐观地去面对。这样,不但激起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理解与同情,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对于课后问题“你认为,这些妇女回家后,能得到幸福么”,我让学生讨论的还不够。

篇3:拾穗教学反思

一、以“读”为本,体验情感。

课堂上学生都在进行有效的朗读,识记生字的初读、读图后的精读、以及理解课文后的品读,读的目的性明确而且读的层次也十分明显。不是为了读而读。学生每一遍朗读都有每一遍的收获,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课文的理解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的,在朗读中还注意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抓住课文中的“逼真”一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不仅看出米勒画得“逼真”,而且读出作者描写得“逼真”。读图与读文相得益彰。通过学生的朗读,“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两个目标得以落实。

二、“图文结合”,激发情感。

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先看图谈谈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接下来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图画的句子,对照图画,进行品读,同时了解作者联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来进行感情朗读,再读后,让学生再来看图自己介绍一下画中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又教给了学生习作的方法,可谓“独具匠心”,同时也突出了课文的学习重点。将读图与读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拨动学生感情的弦,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篇4:《拾穗》教学反思

对于法国著名作家米勒的画作《拾穗》,课文进行了详实的介绍,如何让学生体会画家对于场景的描述,如何让学生从作者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写法中学习语言表达,面对这篇艺术感十足的课文,我还有些无所适从。将课文读了数遍之后,画家对农民的理解的同情一直让我难以忘怀,这份浓厚、深沉的情感是作者艺术创作的源泉,是画面深处最感人的力量,让学生体会到这一层似乎难度很大,这种遥远时代的异国乡村生活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呢?只能且走且看了!

在学习课文伊始,我从课文结尾处入手,了解这幅画带给人的感受以及米勒何以创作出这么优秀的作品。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米勒有其农村生活的亲身经历,见过甚至可能参与过多次的拾穗,正是因为对农民的生活有着深深的感受,带着对农民的理解和同情才能用画笔细致传神地描述那些场景。这是一个情感的积淀,让学生记住作者画面的基调就是“理解和同情”。接下来,我们开始了对描述画作的文字赏析。对于远处的场景,我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收获季节的那份忙碌,还有一份弥漫着麦香的旷远之感,学生通过抓关键词诵读,描绘出那份远景的美丽。

本文的重点是对于画面上三位主人公的描述,基于“少教对学”的理念,要让学生感受到写实与想象相结合的写法,感受到农民的辛苦,感受到画家的悲悯之情,这都要通过文字的品味来实现。我们以中间的那位妇女为例,让学生自读第二段,看看哪些是作者描述的真实画面?哪些是作者的推想?通过学生默读后找出了相应的语句,写实的部分主要抓住拾穗妇女的体态和动作进行描写,推象则包括人物的身份、感受、心理等等。接着,我指导学生联系每一次的虚实之间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孩子们可以很快体会到;看到她“结实的臂膀”,推测她“勤劳能干”,看到”深深地弯腰、紧紧地攥着、还在捡拾“,推测她生活艰辛、珍惜仅有的粮食,甚至最后直接推想她如此辛劳只为给家里多添一点食物,这样的一位妇女是怎样的人?她勤劳、她坚忍、她不辞辛苦、她无怨无悔,这样才是真正的农妇本色。抓住段落的最后一句反复诵读,体会这位农妇的辛苦,再回过头去看课文,学生的体会才会更加细致、真实。

对于后面所介绍的.两位妇女的情况,孩子们通过自读划分写实和推想的不同语句,进而用精读时所学习的方法,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画面中人物的特色,体会画家对这两个人特殊的情感,了解文字描述中特有的”理解和同情“,学生的发现非常细致。至此,将写实和推想的写法进行课堂练习,以老妇人为例,她回家后会有怎样的体态和动作?(孩子们想象写实的部分),家人看到她又会尝试怎样的感受?(想象家人的心理推测),在想象中完成语言训练,体会农家人的不易和相互关爱之情,这才是农民的真实写照!

读完之后,孩子们对于描述年轻妇女时的最后一句”艰苦的生活才刚刚开始,生活的路还很长……“提出了自己疑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的孩子抓住了省略号进行思考:她以后也许会有很多这样的艰苦经历,她会长大成为中年妇女,成为像妈妈那样勤劳、结实、忍耐的妇女,也许还会成为像奶奶那样腰都直不起来依然要拾穗的妇女,但是,这就是她要过的生活!这才是真正需要人们理解和同情的地方。

课结束了,但心灵的震撼依然在继续。

篇5:《拾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了解课文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穗”是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弥散晚餐监督遵循搜寻逼真偷窃

欣赏充满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第一段)

板书(收获)读一读。

(出示: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

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

4.说说你画的句子

板书: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5.再读课文2-5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

7 指名读第6、7段

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的十分逼真,认真的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四.情感升华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和联想?收获的季节属于她们吗?她们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

板书设计

收获

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拾穗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还记得这幅画吗?你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这幅画吗?前几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著名画家米勒的这幅油画作品,学习了一篇课文,课文的作者也像我们一样欣赏了这幅世界名画,并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描写描绘了画面内容,使我们也学会了欣赏名画,课文的题目是《拾穗》。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具体的。

二、回顾课文,指导写作方法: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读,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动作、神态)

2、指名学生说。板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仔细观察)板书。

3、小结: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画,就会使你的文章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板书)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语言、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

4、除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这三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你认为写得比较好?

5、这句话中描写的内容能够从画面上全部观察的到吗?(不是)这是作者的(联想、想象)还有哪些句子是作者的联想?

6、小结: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艰苦,所以,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它会使你的文章真实感人。

7、今天,我们就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一个小练笔的练习。

三、创设情景、指导练笔:

1、请两位学生将地面的纸花扫干净,其他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2、说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3、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

四、交流、评议:

1、小组交流。

2、指名读,说说好在哪?

3、从文章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五、总结。

板书:

动作 具体生动

仔细观察 神态

合理联想 真实感人

篇6:《拾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图文对照、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通过图文对照的实践学习,领悟看图学文的方法。

3、引导学生感悟“写实D联想”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学习作者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从中感受劳动的艰辛,增强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同情,唤醒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情;

2、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使学生领悟看图学文、写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积累视窗:常规诵读(课前三分钟)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诗歌导入(师白:闭目聆听,想象画面)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

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师: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提示:在一个怎样的季节有着怎样的一群人?)

生:……

师小结导入课题:收获的季节,刚收割过的田里,疲倦的母亲,沐浴着落日余晖,还在不知疲惫地艰辛地劳动着……这怎不使我们联想到19世纪著名农民画家米勒的杰作来――

板书课题:拾穗(生齐读)

师:让我们再次走近米勒,走进《拾穗》,一起来分享这幅画和课文的艺术魅力。

二、走近米勒,了解《拾穗》。

1、看图知画家:

出示灯片:走近米勒――拿着画笔当锄头的农民画家

师:米勒是一个怎样的画家?他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生:个别汇报

师(出示课件作补充):

2、赏画知作品:

师:同学们,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欣赏《拾穗》这幅名画吧!

课件出示: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由此你又想到了些什么?(配备拾穗插图)

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指导学生表达图画内容)

师小结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仔细地观察了这幅油画,并说出了我们的所见所感及其联想。课文的作者也像我们一样欣赏了这幅世界名画,并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描写描绘了画面内容。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得具体生动、真实感人的?(巧用标点符号“?”明确本节课集中探究目标)

(板书:?具体生动、真实感人)

三、走进《拾穗》,感悟写法。

一)精读细品,小组合作。

灯片出示导学提示:

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其中的哪些内容是可以在画上看到的?一边读一边画下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

2、小组交流自己画出来的句子并讨论: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动作、神态)

3、小组代表汇报展示合作学习成果“2”。

二)、集中探究,引导发现。

师生互动学习赏读发现

1、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以下课件之一集体探究性学习:

细读学生找出的这些句子,边读边引导学生发现作者从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等方面写实的表达特点:

a、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读的属于外貌描写还是动作描写。板书:外貌动作)

b、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仔细观察)板书。

2、引导学生发现“写实――联想”的表达方法。

a这样的画面,这样的描写让你想到什么?平时她会做些什么呢?(学生交流)那么加上你的理解,把这些句子读出来。(指导朗读,学生挑战读)

b作者和我们一样,描写完之后,也加上了自己的想象,谁来读一读?(启发学生脱离课本束缚,自己想象。)你能读出她的辛苦吗?

c、师相机点拨:看图写文不仅要写清图画中的内容,还要发挥合理的想像或联想。(板书:联想)

三)、举一反三,独立自学

1、请同学们读一读另外两个自然段,像刚才一样,图文对照,找一找哪些语言写的是画面的内容,那些语言是想象的,在书上做出标记。

2、交流自学收获。

四)、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小结并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艰苦。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

(板书:仔细观察)

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画,就会使你的文章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板书语言、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

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这样一来,你的文章会更加真实、感人。(板书:合理想象)

回顾板书,关注养成(擦去板书中的“?”,渗透“学贵有疑”的思想,教会学生养成“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升华情感,巧妙迁移

师:同学们,在这片神圣而广阔的大地上,正是这群勤劳多情的儿女用他们朴实顽强的生命播种着土地的希望!正是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养育这伟大的民族!正是他们日复一日地劳动,来缔造这美丽的国家。让我们全体起立,为这群可亲可敬的劳动者献诗一首吧:《悯农》

师:同学们读得真有感情,那么是谁唤醒了我们对劳动人民无尽的敬重与赞美?是画家米勒和作者,是他们拿起手中的笔把现实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人事物景变成了了不起的艺术,打动并震撼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们,你们不想像他们一样吗?我手写我心,我口抒我情,让我们用这堂课上学到的写作方法,马上行动起来吧!

四、学以致用,指导练笔。

出示一幅以“收获”为主题的画,引导学生仿照《拾穗》的写作顺序口头作文。

出示灯片:

仿一仿:

先交代背景,再重点描述人物;先说明画面上人物的形象,再记叙自己从画面上引发的推测和联想。

五、读写结合,课外拓展:

妙笔生花

选一幅你喜欢的名画,仔细观察,试着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篇7:《拾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阅读理解2~5自然段,特别是描写三位妇女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难点:鼓励学生谈自己在欣赏画作和课文后的感受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

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教师出示《拾穗》图,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由远到近)谈自己的发现。

2、简介米勒(结合课后的背景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三、理清脉落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快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写的是画面内容?(1~5自然段)哪些段落介绍的是作者的情况?(6~7自然段)

四、精读课文,深入领悟

1、、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1~5段,想一想重点描写了什么?(重点写了拾穗的三个妇女)。

2、哪些段落三个妇女拾捡麦穗?(2~5)

3、画出三个妇女拾捡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边找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4、汇报交流

中间的妇女从她的动作看出她对麦穗的爱惜。(攥)

右边的妇女从她的动作看出她的辛劳。

左边的妇女从她的动作看出她勤劳能干。

5、同学们刚才画的句子写的是画面上有的内容,那三个自然段剩下的句子写的是什么?(联想)

师:看图写文不仅要写清图画中的内容,还要发挥合理的想像。

6、指导朗读

7、师刚才同学们读的内容是画面中的近景还是远景呢?根据图文对照的方法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课文第5自然段写的是远景,我读给大家听:远处,有个人骑在马上……

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我发现这一段也有想像的内容,他在监督着工人干活……

生:我发现课文第1自然段也是写的远景。

生:我发现第1段也有想像:收获的季节,麦香混合在晨雾中,弥散在田野上……

六、拓展延伸

1、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

2、齐读第6、7段

3、课后自己选择一幅喜欢的名画,仔细欣赏,并进行合理的想像,写一篇看图作文。

篇8:《拾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着重阅读理解第2~5自然段,特别是描写三妇女拾捡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2、结合课后的小资料,鼓励学生谈自己在欣赏画作和课文后的感受和联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2、欣赏油画,结合课后的小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声朗读课文中的好词(多媒体出示)

收获混合尘雾弥散监工套袖攥麦穗遵循

荒年禁止置身搜寻浪费传统切身增添

2、复习课文的写作顺序,指名说各段大意。

3、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拾穗》这篇课文。

二、教学重点段

1、自由朗读第2~5自然段,画出三个农妇捡拾麦穗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并谈谈你的感受。

2、汇报交流,多媒体出示句子:

(1)中间的中年人,“她正深深地弯着腰,左手攥着一把麦穗,另一只手还在捡拾。”

对比:“攥”与“拿”有什么不同?―――“攥”有“捏”的意思,比拿用力些,表现她对麦穗的爱惜,生怕捡拾到得麦穗又丢了)

(2)“右边的妇女累了,欠起了身,显然是腰疼,一下子直不起身了。”

表现右边的妇女被生活的辛苦压弯了腰。从“欠起了身”“直不起身”看出她的辛劳。

(3)“她身脚麻利,捡拾麦穗的动作像舞蹈……”

从“手脚麻利”“动作像舞蹈”表现出她勤劳能干。

3、在二、三、四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课文作者的推想?指明答。

三、教学第1自然段

1、师:第1段环境描写除了表现这幅画的时间和地点,你还从中体会到什么?生思考。

2、汇报:表现在收获季节,农民还要为自己温饱而忙碌,反衬出农民生活的艰辛。

3、自由读这一部分,读出丰收的景象。

四、教学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1、师:自由读第三部分,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幅画的评价。

2、学生汇报:(分别从色调上、手法上、构思上学生阐述)

3、展开想象,想象三位妇女的生活处境是怎样的,她们捡拾麦穗回到家,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她们一定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

4、小组写作练习,汇报交流。

五、课堂小结:

师:我们欣赏了油画,联想三位妇女的生活处境,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困苦。所以,结合画面能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手法,它会使你的文章真实感人。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向爸爸、妈妈推荐油画《拾穗》。

板书设计:

拾穗

秋天,田野里

老――直不起身

中――埋头苦干

青――麻利

麦垛,监工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图文结合”的文章,绘画本身就是直观的形象艺术,表达了作者对19世纪法国农妇辛苦的理解和同情。本单元的主题是“收获”,其深层的主题是“劳动”,是对劳动和农民的尊重。

1、复习导入:

本环节应坚持以学生为主题的原则,从朗读词语进入到今天的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导”的作用,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语言以及想象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2、教学重点段

这一环节设计开头没有处理好,应当让学生自己找出文章的重点部分,“图文结合”,激发情感。首先让学生看图,谈谈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接下来让学生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图画的句子,然后对照图画,进行品读,了解作者联想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后感情朗读,这一块学生读的少,读的形式也较单一,教学后感觉在学生读后再来看图介绍一下画中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教给了学生习作的方法,同时也突出了课文的学习重点。

3、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设计的前部分运用不是很恰当,评价图画可与欣赏图画时一并代过,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花时间去让学生讨论,偏离了主题,后部分的展开想象,学生的兴致很浓,小组合作学习非常成功,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总之,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学生对农民辛劳的理解通过“图文结合”的写作方法,学生还是可以体会到的,对油画的欣赏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有所提高,为今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还要不断地摸索、学习,才能更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

《拾穗》一课图文对照,有静有动,动静结合,是学生看图作文的一个很好的范例,对杨老师执教这节课,评析如下:

1、教师教学态度严谨,认真备课,做到课前听取指导老师意见,修改教案,执教后及时听取指导意见,认真反思,总结提高。

2、教学层次清楚,能够抓住课后思考题来组织设计,教学过程注意适度拓展教材。

3、认真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如:纠正多音字“落”;比较体会“攥”与“拿”的区别及在教中的作用;体会“直不起腰”的含义;“动作像舞蹈”说明什么。还有小组合作想象她们回家后的场面交流汇报等都是可圈可点之处。

4、本节课在教学图文对照部分读得不够充分,教学过程也有些重复,学生学习的氛围不够浓厚。

5、欣赏油画这一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从色调、手法、构思方面对油画作评价,这不是语文教学的任务。语文老师要守好自己的语文这块阵地。

篇9:《拾穗》教学设计方案

《拾穗》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 4 单元的 《拾穗》 。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通过课文欣赏《拾穗》,了解19世纪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培养观察和想象力,提升审美能力。

2、掌握本课生字。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3.理解“弥散、埋头苦干”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教具学具:

小黑板.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15分钟)

1.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认读。

麦、腰、描、落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

3.重点讲解易错字,多音字。生指出容易出错的地方,师补充。

4.强调个别生字的笔顺。

5.通过预习,你知道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板题示标 (3分钟)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拾穗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齐读目标)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有信心达到目标吗?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15—20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1.课文哪些部分描写的内容与画面的内容相对应?(2——5)

2.图文对照,画出描写三个妇女拾穗时的动作及生态的句子,读一读,认真体会。

3.你从这些句子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一)看一看

生认真读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 分钟,学生可以读读、想想,如果学生读完,可以复读,思考答案)

(二)议一议

学生充分讨论,交换意见,优等生帮助学困生,加强指导。

(三)教一教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讲读课文,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找出阅读规律,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四。老师小结(7分钟)

总结本课时学习目标完成情况和学习方法。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3分钟)

1.通过课文欣赏《拾穗》,了解19世纪农民的生活和劳动,培养观察和想象力,提升审美能力。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 (10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学生根据学习指导自学批画,可以同桌、小组交流。)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读,说说作者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作了具体的刻画和描写?(从动作、神态、等方面)

2.作者为什么能创作出这么生动、逼真的作品?

三、全课小结 (3分钟)

(从遣词造句,修辞方法,写作顺序,表达方式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四.“多“的学习(12分钟)《柚子树下》

出示自学指导:

1.画出喜欢的句子,写体会。

2.柚子树下最开心的是什么?

3.收获的`季节,我收获了什么?

(可以适当拓展讲解或训练。)

五、课课清环节(练一练) (8分钟)

分层次进行训练,看拼音写词语、写句子、课内阅读,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1.听写:夫妇、麦收、腰际、埋头、统计、收获、描绘。

2.填空:

《拾穗》是 世纪 国家 的作品。这幅画画得十分 ,充满了画中画了 。中间的是位 ,夕阳。右边的妇女 ,显然是 ,左边穿深色衣服带蓝帽子的妇女 。

六、板书设计

拾穗

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动作

右边:腰落下了毛病 神态

左边:艰苦的生活刚开始 合理联想

篇10:第九周教学反思:拾穗者

第九周教学反思:拾穗者

宁波市北仑区新\泰河幼儿园大二班

给孩子始终如一的微笑,让孩子在温暖中快乐,健康中成长,让小星星放射永远的光芒!

《拾穗者》是下午的一节美术活动,在上课前我向小朋友简单的介绍了米勒的这幅画,并让寻找秋天的主色调,为接下来的.操作起好铺垫。

《拾穗者》是法国画家米勒在1857年创作的著名油画――金色的阳光照在广阔的田野上,洒在前面三位妇女的身上,她们正低头弯腰捡落在田里剩余麦穗的情景;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很累了,可她们仍在坚持。

小朋友认真听完画背后的故事后,我让每个小朋友一起做了拾穗的动作,体验弯腰的动作,并告之爱惜粮食和坚持的道理。我在黑板上示范了个弯腰拾稻穗的人,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提示幼儿,先画一个头,脑袋是椭圆形的,画上头发,然后画身体弯腰的动作,画上脚,然后画上手的动作,最后画上小朋友手里的稻穗。当我提问主色调的时候,几乎没一个说是黄色,金色以外的颜色,都听的非常认真。在幼儿操作绘画的时候,特别强调的布局,如果画小了,那么在空白处就多画一个拾穗者,如果画大了,那么就充实背景。

本节美术活动相对来说幼儿完成情况还是较不错的,但还是缺少主观性,师幼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还需沟通完善,还需进一步激励鼓舞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大胆的自由的想象创作而非限于些许思维。

.10 周老师

篇11:大班艺术《拾穗者》教学反思

大班艺术《拾穗者》教学反思

《拾穗者》是一节美术活动,在活动中我向小朋友简单的介绍了米勒的这幅画,并让寻找秋天的主色调,为接下来的操作起好铺垫。值得肯定的是幼儿对挂图观察很是细心。在我讲述这幅画的背景时幼儿们听的也饶有兴致,《拾穗者》是法国画家米勒在1857年创作的著名油画――金色的阳光照在广阔的'田野上,洒在前面三位妇女的身上,她们正低头弯腰捡落在田里剩余麦穗的情景;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很累了,可她们仍在坚持。幼儿在边听背景边看挂图时,很是为挂图里的人物感到=工作的很辛苦。

小朋友认真听完画背后的故事后,我让每个小朋友一起做了拾穗的动作,体验弯腰的动作,并告之爱惜粮食和坚持的道理。我在黑板上示范了个弯腰拾稻穗的人,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提示幼儿,先画一个头,脑袋是椭圆形的,画上头发,然后画身体弯腰的动作,画上脚,然后画上手的动作,最后画上小朋友手里的稻穗。当我提问主色调的时候,几乎没一个说是黄色,金色以外的颜色,都听的非常认真。在幼儿操作绘画的时候,特别强调的布局,如果画小了,那么在空白处就多画一个拾穗者,如果画大了,那么就充实背景。

本次美术活动相对来说幼儿完成情况还是较不错的,但还是缺少主观性,师幼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还需沟通完善,还需进一步激励鼓舞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大胆的自由的想象创作而非限于些许思维。

篇12:欣赏拾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能写好本课的9个生字。

2、学生能朗读课文,能够图文对照地理解课文。

3、引导学生感悟“写实―联想”的表达特点。

4、获得审美能力,感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使学生领悟看图学文、写文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悟“写实―联想”的表达特点。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带、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

教师出示《拾穗》图,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由远到近)谈自己的发现。

师:这是一幅举世闻名的油画作品,诞生于100多年以前,具有时空不可抵挡的魅力,知道创作者是谁吗?今天我们来共同欣赏油画《拾穗》,并了解这幅油画的作者,一位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18世纪法国著名的农民画家米勒。

(教师的谈话言简意赅,一语中的,点名本课学习的重点——欣赏油画,了解画家。指出学生的学习方向,省时省工省力。)

(二)理脉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快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写的是画面内容,哪些段落介绍的是作者的情况?

生:1~5自然段写的是画面的内容;6、7两个自然段介绍的是作者的情况。

师:愿意先欣赏画面,还是先了解作者情况呢?你自己选择相应的部分读一读,一会儿谈谈自己的收获。

(生读文。)

生:我有发现,课文第6自然段介绍的是作者米勒的情况,第7段的内容不是对作者的介绍,而是对油画的整体介绍,不信,请听我读一读,这幅画有近景,有远景?

生:我也有发现,要想了解作者的情况,我们还可以利用文章后面的资料,读一读这段资料,对米勒的了解就更多了?

师:真好!同学们,你们今天又有进步。懂得阅读课文不仅要读好课文内容,还要利用文章后面的资料,真了不起,你们的方法对老师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我以后读书的时候也要用你们的这种好方法。这里还有一把“金钥匙”呢,你们看到了吗?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文,让学生在读书中自己理清文章脉络,学生开始的回答不是很准确,教师不急于公布答案,而是给学生空间,让课堂学习成为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发现给与充分的肯定,在总结阅读方法的同时,及时加一句“你们的方法对老师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向学生传递出欣赏的热情,营造出师生共同发展的和谐氛围。“金钥匙”的渗透似春雨润物,落地无声。)

师:你们对米勒有哪些了解?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生:汇报自己的了解(略)。

(三)赏析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油画吧。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1~5段,想一想重点描写了什么?(学生读书。)

生:重点写了拾穗的三个妇女。

师:找一找相应的段落,与画面中的人物比一比,再读一读书,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指名读第2自然段,要求同学们边听边想哪些文字写的是画面上有的内容,哪些是想像的。学生交流:

中间的是位中年人,夕阳照射在她结实的后背上。那宽宽的肩膀,还带着套袖,一看就知道她是一位从小担水背柴、十分能干的人。我们看不见她的脸。她正深深地弯着腰,左手攥着一把麦穗,右手还在捡拾。她埋头苦干,因为她承担着生活的重担,她知道多捡拾几把麦穗就能为家里的晚餐增加一碗麦粥,或者早餐多一两片面包。

(黑体字是画面内容的描写,斜体字是联想。)

师:看图写文不仅要写清图画中的内容,还要发挥合理的想像。请同学们读一读后面的段落,像刚才一样,图文对照,找一找哪些语言写的是画面的内容,那些语言是想像的,在书上做出标记。

(教师几次重申“图文对照”,既是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也是对习作(看图作文)方法的渗透,体现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念,重视读写结合,促进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形成。)

学生交流:

右边的妇女累了,欠起了身,显然是腰疼,一下子直不起身了。她手里紧紧地攥着麦穗,眼睛还在地上搜寻。哦,她的年纪够大了,也许是中年妇女的婆婆,一辈子辛劳,腰都落下了毛病,可是,这是她能为家里增加一点食物的惟一机会呀!因此,虽然家里人不让她来,她还是坚持来了。

左边穿深蓝色衣服带蓝色帽子的妇女很年轻,可能是中年妇女的女儿吧。她手脚麻利,捡拾麦穗的动作像舞蹈:瞧,她平平地趴下身子,右臂伸向前方,拿着麦穗的左手弯在背后,艰苦的生活刚刚开始,生活的路还很长?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几段文字,体会作者的想像。学生读书。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内容是画面中的近景还是远景呢?

生:我发现课文第5自然段写的是远景,我读给大家听:远处,有个人骑在马上?

生:通过图文对照的方法,我发现这一段也有想像的内容,他在监督着工人干活?

生:我发现课文第1自然段也是写的远景。生:我发现第1段也有想像:收获的季节,麦香混合在晨雾中,弥散在田野上?

(课堂不是一个简单的进行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学生生命成长最重要的乐园。因为重视方法、重视过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感悟内化的过程,学生成长的过程就是能力培植的过程。给学生一双翅膀,让学生朝着智慧的天空飞翔。)

(四)提升

刚才,同学们谈到了米勒还有许多作品,我们来共同欣赏他的另几幅油画。出示《播种》《晚祷》欣赏。

我们中国也有许多流芳百世的艺术家,他们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如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出示《奔马》请同学们欣赏。

(为学生打开一扇更加开阔的窗,让学生永远拥有飞翔的梦。这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追求。)

(五)发展

课后自己选择一幅喜欢的名画,仔细欣赏,并进行合理的想像,写一篇看图作文。

六、教后反思

整个设计掌握的一个原则就是将读图与读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拨动学生感情的弦,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课文的理解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的,在朗读中还注意了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抓住课文中的“逼真”一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不仅看出米勒画得“逼真”,而且读出作者描写得“逼真”。

读图与读文相得益彰。通过学生的朗读,“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两个目标得以落实。在学习课文之前,先让学生了解写作的背景,降低了难点,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更容易一些。让学生先来看图,再来读书,这样让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这篇文章是指导学生看图做文的典范,因此作业设计是让学生搜集米勒的另外两幅画,并认真观察、进行文字创作,这既培养了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七、案例点评

应该说本课的教学设计有几个“突出”:

1、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在识字环节,让学生自主识字之后,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生字,这是对学生的充分信任,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2、突出了以“读”为本,课堂上学生都在进行有效的朗读,识记生字的初读、读图后的精读、以及理解课文后的品读,读的目的性明确而且读的层次也十分明显。不是为了读而读。学生每一遍朗读都有每一遍的收获,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

3、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充分抓住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提炼出课文的写作特点,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如:课后作业的设置,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目的。

4、突出了“图文结合”。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先看图谈谈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接下来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作者描写图画的句子,对照图画,进行品读,同时了解作者联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再来进行感情朗读,再读后,让学生再来看图自己介绍一下画中的内容。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又教给了学生习作的方法,可谓“独具匠心”,同时也突出了课文的学习重点。六、案例点评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可喜的是教师非常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特点,实施有效的教学设计。综观整个的教学流程,“图文对照”一脉相承,师生在和谐、快乐的课堂里共同赏画、析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师重视语文教学的要旨,赏画不忘语言文字,析文不忘画面内容,引领学生感悟看图写文、学文的方法,使学生在提升审美能力的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发展。

篇13:《拾穗》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增强对劳动人民的理解和同情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了解课文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穗”是指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弥散晚餐监督遵循搜寻逼真偷窃

欣赏充满

三.理解课文内容

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第一段)

板书(收获)读一读。

(出示: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

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

4.说说你画的句子

板书: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5.再读课文2-5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

7 指名读第6、7段

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的十分逼真,认真的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

四.情感升华

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和联想?收获的季节属于她们吗?她们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

板书设计

收获

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拾穗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还记得这幅画吗?你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这幅画吗?前几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著名画家米勒的这幅油画作品,学习了一篇课文,课文的作者也像我们一样欣赏了这幅世界名画,并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描写描绘了画面内容,使我们也学会了欣赏名画,课文的题目是《拾穗》。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具体的。

二、回顾课文,指导写作方法: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读,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动作、神态)

2、指名学生说。板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仔细观察)板书。

3、小结: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画,就会使你的文章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板书)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语言、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

4、除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这三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你认为写得比较好?

5、这句话中描写的内容能够从画面上全部观察的到吗?(不是)这是作者的(联想、想象)还有哪些句子是作者的联想?

6、小结: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艰苦,所以,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它会使你的文章真实感人。

7、今天,我们就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一个小练笔的练习。

三、创设情景、指导练笔:

1、请两位学生将地面的纸花扫干净,其他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2、说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3、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

四、交流、评议:

1、小组交流。

2、指名读,说说好在哪?

3、从文章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五、总结。

板书:

动作 具体生动

仔细观察 神态

合理联想 真实感人

[《拾穗》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14:拾穗读后感

《拾穗》是作者根据米勒画的画,用合理的想象写出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在收获的季节,田野上有三个妇女在拾穗。虽然她们生活很贫穷,但是她们不怕苦,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幸福的生活。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她们虽然很穷,但很勤劳,从不在困难面前低头,而是努力去劳动,并用自己的劳动换来全家人的幸福。这些穷人虽然平凡,但是她们却有一双无比勤快的双手。只要能赚钱或为家里的人过上好日子,不管多苦的活她们都能干,她们这种吃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的美术老师常说,一幅好的画作不光是用来欣赏的,更是是用来品读的。

今天我品读了法国绘画大师米勒的作品《拾穗者》,对我的心灵带来了一次很深的震撼。

作品画的是一个秋天,三位农妇在在收割完麦田上捡拾麦穗的场景。画面构图显得很稳定,色彩沉着,丰富细腻的暖色调,让人赏心悦目。

我感叹大师的高超的画技,于是我翻阅了好多资料去进一步的了解大师,知道了大师米勒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他一身都在画他身边熟悉的农民,和他们的劳动场景。在当时他画的朴实的农民形象,并不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人发现了,米勒画作的价值,他歌颂的辛勤劳作的劳动人民,大家赞叹大师的朴实。

品读完画作,也让我明白了,原来劳动人民才是是世界最美的形象。今后我要向大师学习,学习他朴实无华的风格。

篇15:拾穗读后感

今天,我们听了《拾穗》的一堂课,内心深有感触,这是十九世纪法国画家米勒的一幅油画,画面反应三个妇女在收割麦田拾穗的情景,祖孙三代年龄不同,拾穗的姿势各异。中间那位中年妇人宽宽的肩膀,壮实的身体一看就知道是十分能干的人,她正深深地弯腰,攥着一把麦穗,另一只手还在捡拾。她知道多捡几把麦穗就能为家里的晚餐增添一碗麦粥,或者早餐多两片面包。

右边的妇女显然上了年纪,时不时欠欠身子,岁月的沧桑使她的腰落下了毛病,但能为家里增加一点食物,她还是坚持下来了。

左边穿深色衣服戴蓝色帽子的妇女很年轻,她手脚麻利,捡麦的动作像舞蹈又快又敏捷,仿佛艰苦的生活刚刚开始,今后生活的还很长……

画面上三个拾穗的妇女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近景,远景浑然一体。画中充分反映了她们对生活的憧憬和热情,也表现了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

欣赏《拾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有现实的教育意义,食物获益匪浅。

《拾穗》教学设计方案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的教后反思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的教学反思

钓鱼的启示(北师大版四年级教学设计)

第九周教学反思

《孔子和学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拾穗》

二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上

八年级上册语文《观刈麦》教案

大班美术欣赏教案《袜子的联想》

拾穗教学反思
《拾穗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拾穗教学反思(共15篇)】相关文章:

《观刈麦》的教案2023-02-09

大班美术活动半圆形的联想教案2024-04-06

《麦茬地里的母亲》阅读答案2024-03-22

往事依依 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2022-08-06

我是一个拾穗者诗歌2023-01-23

(三年级上) 三、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2022-04-30

白居易观刈麦古诗翻译2022-06-29

美术课件《这是我》2023-09-18

春天的回忆阅读练习题答案2022-08-22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友好相处朋友多》含反思2023-08-2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