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2-10-30 09:39:3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锦集8篇)由网友“DYDYDYDY2020”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桃花源记》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篇1:《桃花源记》课后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及答案

内容预览:

第一册课本文言知识检测

一、选择题(12×2′=24′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无误的是( )

2.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必以长安君为质B.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C.舍郑以为东道主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蜀之鄙有二僧②越国以鄙远

B.①既东封郑②又欲肆其西封

C.①是寡人之过也②不知木兰是女郎

D.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下列词类活用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B.

C.D.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B.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择而养也

C.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D.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6.从句式角度看,与何厌之有同属一类的是( )

A.是寡人之过也B.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C.何以自托于赵D.王之蔽甚矣

7.对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分析正确的是( )

以无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B.

C. D.

9.下列句子中,全部都是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②失其所与,不知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鼓瑟希⑤、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⑥ 莫春者,春服既成 ⑦然而不王者⑧夜缒而出

A.①②③④⑥⑦B.①②③④⑧⑦ C.①③④⑤⑥⑧D.①②③④⑤⑥

10.括号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D.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B.①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②邻国之民不加少

C.①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②或五十步而后止

D.①何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

12.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填然鼓之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③然而不王者④必庙礼之

⑤若不阙秦⑥则修文德以来之⑦吾得兄事之⑧赵王之子孙侯者

A.①③④/②⑥⑦/⑤⑧B.①③⑧/②④⑦/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0分)1.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

2.令壮者无取老妇( )

3.将免者以告( )

4三年释其政( )

5.赵王之子孙侯者( )

6.朝济而夕设版焉(

7.直不百步耳( )

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

9.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

10.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1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9.秦伯说,与郑人盟( )

20.宦士三百人于吴( )

2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

22.闻寡人之耳者( )

23.树之以桑( )

2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

2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

2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

27.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

1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13.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

14.丈夫二十不取( )

15.明日,徐公来( )

16.曾不能疾走( )( )

17、至而自谢曰( )

28.至于赵之为赵( )

29.金就砺则利( )

30.东面而视( )

31.河内凶( )

3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33、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六、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2分)

加入初一学习小组 更多精品资料 免费奉送!

Section targeting

1.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3分

译文: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分

译文:

3.日食饮得无衰乎?2分

译文:

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2分

译文: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译文:

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分

译文:

7、夫晋,何厌之有? 2分

译文:

8、无乃后乎 2分译文:

9、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3分 译文:

七、填空(14分)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2.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朽木不折;

4、, ,用心躁也。

5、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是 ,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

。我国最早的`国别史是 。

6、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 ,不复挺 者 。故木受绳则直 ,

7、君子曰: 。《劝学》

参考答案:

1 B 2 B 3 D 4 A 5 C 6 C 7 D 8 B 9 D 10 D 11 C 12 B

二、

1、率领2、通娶,迎娶3、娩,分娩4、征,赋税5、封侯6、渡河7、只8、路途/打开粮仓,赈灾9、驻扎10、把------作为边疆11、如果没有那个人12、东方道路上的主人13、原野14、男子15、第二天16、跑17、道歉18、斑白19、订立盟约20、做帝王的仆隶21、认为------美/偏爱22、使------听到23、种植24、凭借,依靠/游泳25、认真从事/反复陈述26、向上/向下27、轻视28、到29、金属制的刀剑30、脸朝东31、灾年32、为死了的人办丧事33、岂,难道

六、

1、儿子如果想着为父母报仇,臣子如果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地吗?

2、我没有能及早用您,现在情势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啊!

3、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4、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

5、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可以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6、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嘲笑。

7、晋国有什么满足地呢?

8、恐怕太迟了吧?

9、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

七、略。

......

篇2:《桃花源记》课后练习答案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答案

㈠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人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2)咸来问讯。 咸: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为”字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为: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为: 为:

3.联系上文推想,渔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㈡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白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便要还家要:

(2)率妻子邑子来此绝境 绝境: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⑴①乃不知有汉 乃:

②陈胜、吴广乃谋曰 乃:

⑵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余: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余:

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余:

3.请写出“不足为外人道”中“道”字意义相同的成语_________;意义不同的成语__________。

4.请找出一个体现桃花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句子。

㈢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⒈解释加点词:

⑴武陵人捕鱼为业 ⑵缘溪行 ⑶渔人甚异之 ⑷欲穷其林

⑸屋舍俨然 俨然: ⑹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⒉解释加点词:(一词多义)

⑴①初极狭,才通人 通:

②阡陌交通 通:

⑵①屋舍俨然 舍:

②便舍船 舍:

⑶①中无杂树 中:

②晋太元中 中:

③其中往来种作 中:

⒊概括这两段文中的两人成语:______、________。

初二语文同步练习之八年级语文《陋室铭》阅读答案

原文:标题:陋室铭作者或出处: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或注释: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1]选自《全唐文》卷六○八。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名,出名。

[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灵,灵验。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为指示代词。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惟,只,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6]鸿儒(rú):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7]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素,不加装饰的。

[9]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这里泛指佛经。

[10]丝竹:弦乐、管乐、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耳,使听力紊乱。

[11]案牍(dú):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公文)。

[12]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西蜀,现在的四川。

[14]子云,指扬雄,西汉文学家。汉代的扬子云(也作“杨子云”)(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子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5]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注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仙:仙人,神话和宗教中称有种种神通,可以长生不老的人,多住在、山中。则:副词,就.名:名声,名望;这里活用为动词,是“出名、著名”的意思,属于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那种类型。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一种神奇的动物。灵:神灵,灵异;这里活用为动词,是“有灵异”的意思,也是名词在副词后活用为动词。○先设两个比喻,以引出陋室。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斯:代词,这。陋:简陋,狭小。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副词,只是;用在句首或谓语之前,表示对事物或动作范围的限定。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引出陋室,突出“惟吾德馨”。

苔(tā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漫上台阶,苍翠碧绿;草色映入帘子,郁郁青青。苔:青苔。痕:痕迹,印痕;如“酒痕、墨痕、苔痕”等。阶:台阶。○居室的环境清幽雅致,有自然的美。

谈笑有鸿儒(rú),往来无白丁。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读书有文化的人。白丁:原意指平民,没有功名的人;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这两句是互文。○写室中人,博学的鸿儒来来往往,谈笑风生,没有浅俗之人出现,说明陋室人不陋,室亦不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调:调和音曲,这里指弹奏。素琴:素本指朴素无色,引申为无装饰,此处指没有装饰的琴。金经:金匮所藏的经典,此处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弦管乐器;“丝竹”是原料代成品的借代修辞手法。案:几案。牍:指官府的公文。劳:劳乏,劳累。之: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形成“主语·之·谓语”结构,这里两个这样的短语分别作两个“无”的宾语。○写居室主人摆脱官场事务后的轻松和淡泊充实、怡然自得的隐士式精神生活。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现在湖北省襄阳县一带。诸葛:即诸葛亮(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出仕前隐居在南阳草庐之中。西蜀:即现在的四川省。子云: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曾在成都少城西南角简陋的房子里著《太玄》,后人称此屋叫草玄堂,这里为了押韵称子云亭。○拿陋室比古代贤人的居室,说明陋室不陋;同时也隐含了作者的政治、文学两方面的抱负,深化了主题。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什么。之:助词,用在动词和它的宾语之间,起着把宾语提前的作用,以达到强调的目的,无词汇意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日:‘陋,如之何?’子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以孔子的见解作结,暗含着“君子居之”的意思,与上文“惟吾德馨”呼应,彻底推翻了“陋”字。

这篇短文先通过比喻引出“陋室”,再通过对环境、人物、日常生活的描写突出其“淡雅”,后用类比表明陋室的地位,结尾用孔子的话下结论,点题。

⒋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⑵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㈣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⒈解释加点词

⑴①寻向所志 志:

②处处志之 志:

⑵①寻向所志 寻:

②寻病终 寻:

⑶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②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延:

⒉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________,出自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美好的境界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

⒊渔人临走时,桃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

⒋在现代生活中,有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茫然不知,他的朋友说:“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成了桃花源中人了。”这个人说的话意思是什么?用简洁的话来回答。

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_____ 今义:______。

绝境:古义:_____ 今义:______。

⒍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答案:

㈠⒈⑴类 ⑵都 ⒉⑴①对 ②是 ③替;制造 ⒊言之成理即可

㈡⒈同“邀”,邀请;与世隔绝的地方 ⒉⑴①竟然 ②于是⑵①其余的 ②我 ③剩余的⒊津津乐道;道听途说 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㈢⑴作为 ⑵沿着 ⑶惊异、诧异 ⑷尽,这里是走完 ⑸整齐的样子 ⑹类 ⒉⑴①通过 ②相通 ⑵①房屋 ②放弃 ⑶①中间 ②年间 ③里面 ⒊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⒋⑴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⑵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㈣⒈⑴①标志 ②作标志 ⑵①寻找 ②随即、不久 ⑶①邀请 ②伸长 ⒉无人问津 世外桃源 ⒊桃源的人不想让外人进来干扰和破坏他们目前的和平、宁静的生活,不想把外面的人世纷争带进桃源。 ⒋说他与世隔绝,孤陋寡闻,不问世事 ⒌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性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⒍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初二语文《苏州园林》阅读理解答案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阅读①②段,请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3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分)

(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

3.揣摩第④段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的表达意思。(2分)

4.说说第⑤段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一句的表达作用。(2分)

5.指出第③段和第⑤段中划波浪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4分)

第③段说明方法:

作用:

第⑤段说明方法:

作用:

6.认真阅读第⑥段,说说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也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篇3:《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与答案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与答案

《桃花源记》

一、基础知识

1.《桃花源记》作者,(朝代)著名诗人,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渔人甚异之具答之()欲穷其林()欣然规往()诣太守()寻病终()落英缤纷()才通人()屋舍俨然()阡陌交通()皆叹惋()便扶向路()寻向所志()欣然规往()

4.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义和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古义:今义: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今义:

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

二、能力提高

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5-13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给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①缘②俨然③见渔人,乃大惊_________④便要还家

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⑥咸来问讯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

②林尽水源: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指出这段文字中的四个成语

9.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B夸张C借代D对比

10.这两段有四个词的意思相同,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12.第2段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4:课文《桃花源记》课后练习及答案

课文《桃花源记》课后练习及答案

一、选择题(12×2′=24′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无误的是( )

2.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必以长安君为质B.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C.舍郑以为东道主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蜀之鄙有二僧②越国以鄙远

B.①既东封郑②又欲肆其西封

C.①是寡人之过也②不知木兰是女郎

D.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下列词类活用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B.

C.D.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B.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择而养也

C.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D.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6.从句式角度看,与“何厌之有”同属一类的是( )

A.是寡人之过也B.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C.何以自托于赵D.王之蔽甚矣

7.对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分析正确的是( )

以无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8.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B.

C. D.

9.下列句子中,全部都是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②失其所与,不知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④鼓瑟希⑤、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⑥ 莫春者,春服既成 ⑦然而不王者⑧夜缒而出

A.①②③④⑥⑦B.①②③④⑧⑦ C.①③④⑤⑥⑧D.①②③④⑤⑥

10.括号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D.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B.①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②邻国之民不加少

C.①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②或五十步而后止

D.①何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②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

12.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填然鼓之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③然而不王者④必庙礼之

⑤若不阙秦⑥则修文德以来之⑦吾得兄事之⑧赵王之子孙侯者

A.①③④/②⑥⑦/⑤⑧B.①③⑧/②④⑦/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0分)

1.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

2.令壮者无取老妇( )

3.将免者以告( )

4三年释其政( )

5.赵王之子孙侯者( )

6.朝济而夕设版焉(

7.直不百步耳( )

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 )

9.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

10.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1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9.秦伯说,与郑人盟( )

20.宦士三百人于吴( )

2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

22.闻寡人之耳者( )

23.树之以桑( )

2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

2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

2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

27.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

28.至于赵之为赵( )

29.金就砺则利( )

30.东面而视( )

31.河内凶( )

3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33、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篇5: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加粗的'词语。

(1)见渔人,乃大惊________________

(2)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我们学过的《论语》中的一句话概括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竟然(2)不要说(3)妻子和儿女;和外界隔绝的地方

2、如:豁然开朗、怡然自乐、鸡犬相闻等

3、老老少少都自由自在,逍遥快乐。

4、不愿与外界交往(怕外人来打扰这么平静的生活)。

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篇6:《桃花源记》课后练习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

1.作者: ,朝代: , 诗人, 家。本文选自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等。

2.朗读给同学听听,注意语音、停顿、情感。

3.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通

4.解释下列句子中“志”的意思:

(1)处之志之

(2)寻向所志

5.解释加点词意思。

(1)阡陌交通 交通: 。

(2)无论魏晋 无论: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 绝境:

(4)芳草鲜美 鲜美:

(5)欲穷其林 穷:

(6)具答之 具:

(7)悉如外人 悉:

(8)咸来问讯 咸:

(9)黄发垂髫

(10)并怡然自乐 并:

6.用课文原句(默写)回答问题。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3)文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4)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5)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7.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 :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

(3) :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 :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8.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答:

参考答案

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等

2.略。

3.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4.一词多义 志(1)处之志之 (作标记) (2)寻向所志 (标记,)

5.解释

(1)、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2)、无论魏晋 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和儿女。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4)、芳草鲜美 鲜美:鲜艳美丽

(5). 穷:穷尽

(6)具:详尽

(7)悉:全部、完全。

(8)咸,都

(9)黄发(老人)垂髫(小孩)

(10)并:都。

6.(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成语:(1)世外桃源(2)豁然开朗(3)无人问津(4)落英缤纷

8.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拓展阅读:《桃花源记》相关资料

【参考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 (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临别时)村里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 365~427),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令不足三月即辞官归隐,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六十三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辞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等则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有《陶渊明集》。

【《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⑴。黄绮⑵之商山,伊人亦云逝⑶。往迹浸复湮⑷,来径⑸遂芜废。相命肆农耕⑹,日入从所憩⑺。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⑻。荒路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⑼,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⑽。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⑾,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⑿。淳薄既异源⒀,旋复还幽蔽⒁。借问游方士⒂,焉测尘嚣外⒃?愿言⒄蹑轻风,高举寻吾契⒅。

[注释]

⑴ 全句意思是秦王朝暴虐无道,造成战乱,贤人们都逃离世间。嬴氏,指秦王朝。天纪,指合理的社会秩序。

⑵ 黄,夏黄公。绮,绮里季。秦末汉初时高士“商山四皓”中的两人。

⑶ 全句意思是桃源中的人就在此时也离开了世间。伊人,指桃源中人。云,语助词,无义。

⑷ 全句意思是桃源中人初进山的路渐渐湮没。迹,足迹,代“路”。

⑸ 来径,来时的路,与“往迹”同指,但角度不同。

⑹ 全句意思是,桃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肆,尽力。

⑺ 憩,休息。

⑻ 这两句的意思是,春天养蚕,丝尽归己;秋天庄稼熟了,也不用缴纳租税。靡,无。

⑼ 全句意思是按古制进行祭祀。俎豆,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礼器。

⑽ 游诣,游玩。

⑾ 纪历志,岁时的记载。

⑿ 这两句的意思是,桃源中人的奇异踪迹从秦末到晋已隐没了五百年,却被渔人在这一天发现了。五百年,约数。敞,开放。神界,仙境。

⒀ 这句意思是桃源中的淳厚风俗跟浇薄的世风,二者本源不同。

⒁ 这句意思是,渔人离开不久,它又隐没了,指记中的“遂迷,不复得路”。

⒂ 游方士,游于方内的人,指世俗中人。

⒃ 这句的意思是,世俗中人不能测知尘世以外的事。尘嚣,指尘世。

⒄ 言,语助词,无义。⒅契,契合,指志趣相合的人。

篇7:《桃花源记》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㈠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人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2)咸来问讯。 咸: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为”字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为: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为: 为:

3.联系上文推想,渔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㈡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白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便要还家 要:

(2)率妻子邑子来此绝境 绝境: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⑴①乃不知有汉 乃:

②陈胜、吴广乃谋曰 乃:

⑵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余: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余:

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余:

3.请写出“不足为外人道”中“道”字意义相同的`成语_________;意义不同的成语__________。

4.请找出一个体现桃花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句子。

㈢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⒈解释加点词:

⑴武陵人捕鱼为业 ⑵缘溪行 ⑶渔人甚异之 ⑷欲穷其林

⑸屋舍俨然 俨然: ⑹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⒉解释加点词:(一词多义)

⑴①初极狭,才通人 通:

②阡陌交通 通:

⑵①屋舍俨然 舍:

②便舍船 舍:

⑶①中无杂树 中:

②晋太元中 中:

③其中往来种作 中:

⒊概括这两段文中的两人成语:______、________。

⒋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⑵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㈣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⒈解释加点词

⑴①寻向所志 志:

②处处志之 志:

⑵①寻向所志 寻:

②寻病终 寻:

⑶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②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延:

⒉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________,出自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美好的境界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

⒊渔人临走时,桃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

⒋在现代生活中,有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茫然不知,他的朋友说:“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成了桃花源中人了。”这个人说的话意思是什么?用简洁的话来回答。

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_____ 今义:______。

绝境:古义:_____ 今义:______。

⒍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答案:

㈠⒈⑴类 ⑵都 ⒉⑴①对 ②是 ③替;制造 ⒊言之成理即可

㈡⒈同“邀”,邀请;与世隔绝的地方 ⒉⑴①竟然 ②于是⑵①其余的 ②我 ③剩余的 ⒊津津乐道;道听途说 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㈢⑴作为 ⑵沿着 ⑶惊异、诧异 ⑷尽,这里是走完 ⑸整齐的样子 ⑹类 ⒉⑴①通过 ②相通 ⑵①房屋 ②放弃 ⑶①中间 ②年间 ③里面 ⒊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⒋⑴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⑵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㈣⒈⑴①标志 ②作标志 ⑵①寻找 ②随即、不久 ⑶①邀请 ②伸长 ⒉无人问津 世外桃源 ⒊桃源的人不想让外人进来干扰和破坏他们目前的和平、宁静的生活,不想把外面的人世纷争带进桃源。 ⒋说他与世隔绝,孤陋寡闻,不问世事 ⒌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性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⒍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篇8:背影课后练习及答案

背影课后练习及答案

背影

第二课时

【反馈检测】

1.《背影》一文是现代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反映________的散文。

2.作者着力刻画父亲背影的原因是________。

3.选择题。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中“聪明”的`同义词和“漂亮”的反义词分别是

A.聪慧 丑陋 B.愚蠢 粗俗C.糊涂 动听 D.聪颖 精彩

4.《背影》一文将“勾留南京”一事一笔带过,原因是

A.南京并不好玩,所以不必多写。B.南京是路过,不是目的地。C.与主旨关系不大,应该略写。D.当时他们心情不好,没有去玩。

5.《背影》一文开篇交代家庭境况,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

(1.朱自清 父子深情2.“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深情,也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父亲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3.C4.C5.渲染悲凉的气氛与父亲对儿子的爱形成对比,更能衬出父爱的崇高伟大。)

水调歌头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课后答案

下课后如何巩固课后知识的技巧

《赤壁赋》教学课例分析

演示教学课例《一分钟》教学总结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诗词(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课件

《桃花源记》教学课例

课文《陈情表》课后练习答案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锦集8篇)】相关文章:

有机化合物甲烷课后巩固题2023-08-29

情景教学课例体会2023-08-08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2023-08-25

教学课例2022-12-22

《我国的国家制度上》重难点分析2022-10-04

初中怎样学习才能做学霸2023-10-01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2022-08-07

《桃花源记》课文教学研讨2024-01-11

教学简案范文2022-05-06

五上第二单元教案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