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同步答案(锦集10篇)由网友“圆滚滚豆包”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桃花源记同步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13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每句用“∕”画一处)(2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无丝竹之乱耳
小题2: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往来无白丁 ④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题4:有人认为无论是甲文中虚构出的“世外桃源”还是乙文中作者的隐居自娱其实都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无∕丝竹之乱耳
小题1:⑴交错相通 ⑵通“邀”,邀请 ⑶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⑷使……劳累。
小题1:⑴老人小孩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小孩,都休闲愉快,自得其乐。)
⑵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是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小题1:不同意。【甲】文通过对“世外桃源”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乙】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小题1:试题分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这句话的含义是“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一一告诉了他们”,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分解为“谁,做了什么”,即“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无丝竹之乱耳”的含义是“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分解为“没有什么”,即“无∕丝竹之乱耳”。
点评:给文言句子划分节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中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一是理解文意。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正确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分析语法结构。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或补语,再考虑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小题1:试题分析:(1)“交通”古今异义词,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古义:交错相通。(2)“要”,通假字,通“邀”,邀请。(3)“白丁”,一词多义,此处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4)“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联系原句来理解,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黄发”(老人)、“垂髫”(小孩)、“怡然”(安闲的样子)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斯”(这)、“惟”(只是)、“馨”(品德高尚)等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1:试题分析:【甲】文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乙】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联系文章内容和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来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篇2:桃花源记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同步达标练习及答案
《桃花源记》达标试题A卷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屋舍俨然( ) ②阡陌交通( )
③悉如外人( ) ④便要还家( )
2、翻译句子: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4、回答下列问题
<1>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
<2>文中表现桃花源里人们安居乐业的语句是: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原因是:
《桃花源记》达标试题B卷
1、这篇文章以____为线索,虚构了一个____社会环境,表现了作者___思想。后来人们用成语____来比喻理想生活中的安乐而环境幽静的饿世界。
2、解释词语:
要( ) 云( ) 具( ) 语( ) 为( )
3、 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妻子: 古义:( )今义:( )
绝境: 古义:( )今义:( )
无论: 古义:( )今义:( )
4、 回答下列问题:
(1) 文中哪些文字表明村中人在见渔人之前没见过任何人?
(2) 为什么会叹惋?
(3) 为什么要求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达标试题C卷
1、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发现桃花源--( )--( )
2、翻译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
3、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
4、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A卷
1、整齐的样子 田间小路 全,都 邀请
2、无论: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
3、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4、<1>不希望这里安定、和平、幸福的生活被外人打乱<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B卷
1、渔人所见、所闻、所历 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人平等、没有压迫 对黑暗社会的不满以及追求自由富足生活 世外桃源
2、邀请 说 全部,都 告诉 对
3、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
4、(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没有想到外人过着这么痛苦的生活(3)怕外人打乱这里的安静、幸福、安定的生活
C卷
1、进入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2、(1)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飘落的花瓣到处都是。(2)(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4、追求自由富足安乐的理想生活
......
篇3:《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 )俨然( ) 阡陌( ) 怡然( )
垂髫( )郡下( ) 遣人( ) 诣太守(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5)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______今义:______
3、填空。
(1)《桃花源记》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_。
(2)文中描写桃花源田园风光的句子是:
(3)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句子是:
(4)描写桃花源中人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4、翻译下列句子。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豁然开朗是个成语,该成语的意思可以使我们联想起一句古诗,这句古诗是: 。
6、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句话中,皆叹惋什么?请结合历史知识回答。
◎课内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将渔人和村人这两个词语,准确地填在文中括号内。
9、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便要还家( ) (2)欣然规往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便扶向路。
12、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答案:
1、hu yǎn qiān m y tio jn qiǎn y
2 、(1)古义,色彩鲜艳美丽;今义,味好,香浓(2)古:交错连通;今义: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3)古: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出路的境地(4)古义: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的连词(5)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
3、(1)《陶渊明集》 陶渊明 潜元亮 东晋 诗人(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1)渔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2)(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作了回答。(3)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4)但未能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发现桃源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以及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7、外界的人们在改朝换代的战争浩劫中所遭受的灾难。
8、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村人
9、D
10、 (1)通邀,邀请 (2)计划;打算
11、(1)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向外人说啊。(2)就顺原路回去。
12、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桃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篇4: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复习课文,完成以下题目。
1.作者: ,朝代: , 诗人, 家。本文选自 。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等。
2.朗读给同学听听,注意语音、停顿、情感。
3.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通
4.解释下列句子中“志”的意思:
(1)处之志之
(2)寻向所志
5.解释加点词意思。
(1)阡陌交通 交通: 。
(2)无论魏晋 无论: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 绝境:
(4)芳草鲜美 鲜美:
(5)欲穷其林 穷:
(6)具答之 具:
(7)悉如外人 悉:
(8)咸来问讯 咸:
(9)黄发垂髫
(10)并怡然自乐 并:
6.用课文原句(默写)回答问题。
(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奇异景象的语句是: 。
(2)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3)文中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4)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
(5)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
(6)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7.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 :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 感觉明朗。
(3) :没有人来问渡口。后用此成语比喻没有人过问受到冷遇。
(4) :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8.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答:
参考答案
1.作者:陶渊明,朝代:晋宋诗人,散文家。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归园田居》(其三)《饮酒》等
2.略。
3.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4.一词多义志(1)处之志之 (作标记) (2)寻向所志 (标记,)
5.解释
(1)、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
(2)、无论魏晋 无论:不要说,要不必说。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和儿女。绝境:与世隔绝之地
(4)、芳草鲜美 鲜美:鲜艳美丽
(5). 穷:穷尽
(6)具:详尽
(7)悉:全部、完全。
(8)咸,都
(9)黄发(老人)垂髫(小孩)
(10)并:都。
6.(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5)、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成语:(1)世外桃源(2)豁然开朗(3)无人问津(4)落英缤纷
8.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篇5:《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1)豁然(2)俨然()(3)阡陌()(4)发髻()
(5)邑人()(6)诣太守()(7)垂髫()
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xián()来问讯B.便yāo()还家C.yuán()溪行
D.xún()病终E.欣然ɡuī()往F.后suì()无问津者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A.舍:()()B.着:()()
C.间:()()D.率:()()
4.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横线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
A.阡陌交通古义:今义:
B.率妻子邑人古义:今义:
C.来此绝境古义:今义:
D.芳草鲜美古义:今义:
E.无论魏晋古义:今义:
5.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名,字,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朝。文章虚构了一个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2)《桃花源记》以为线索,按照桃源,桃源,桃源,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
(3)文中突出“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文中突出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是:;文中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6.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问所从来B.后遂无问津者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7.下面各句加点词都有不同解释,选出正确的一项。
(1)复前行,欲穷其林。()A.穷苦,贫困B.极端C.穷尽,走到头
(2)得其船,便扶向路。()A.扶助、帮助B.用手支持C.沿着,顺着
(3)此中人语云()A.语言B.告诉C.说
(4)处处志之()A.作标记B.标记C.意志
(5)屋舍俨然()A.好像B.整齐的样子C.严肃的样子D.严厉的样子
(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A.延长B.推迟C.聘请、请D.伸展
二、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词语。
俨然:属:阡陌:垂髫:
要:绝境:遂:惋:
2.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3..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4.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
5.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其叹惋的原因是()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住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6.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篇6:《桃花源记》课后同步练习
《桃花源记》课后同步练习
《桃花源记》
一、阅读下文并完成文后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这两段文字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
2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
3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
(2)落英缤纷缤纷:
(3)复前行,欲穷其林复:穷:
(4)初极狭,才通人初:才: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俨然:
(6)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外人: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课外阅读题下面是从陶渊明《桃花源诗》中节录的诗句,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路荒暖交通④,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注释:①肆:致力。②艺:种植。③靡:没有。④暖:遮蔽。⑤俎豆:祭器。)
1.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哪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
2.这些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三、作文假如在21世纪的今天,一位桃花源中的人猛然来到外面的世界,面对今天的人类富足而幸福人生,他将会怎样?请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一、所考知识点:
1.文学常识,生字注音
2.实词的翻译
3.译句。点拨:要熟记文学常识,牢固掌握文下注释。答案:1.陶渊明《桃花源记》2..huòyǎnqiānmòtiáo3.(1)沿着(2)繁多交杂的样子(3)又走到……的'尽头(4)刚,仅(5)整齐的样子(6)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4.(1)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其中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缤纷。(2)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3)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4)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二、考查比较阅读能力。答案:1.与课文“土地平旷……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一致。2.描绘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情景。点拨:答对意思即可。
三、作文(略)
篇7:桃花源记古诗文同步练习题
关于桃花源记古诗文同步练习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共7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属:要: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3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7分)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三、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9分)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4分)
(1)欲穷其林穷:(2)便要还家要:
(3)处处志之志:(4)欣然规往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
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17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5.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
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填序号)(2分)
俨yǎn①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②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便要还家:②既出,得其船:③醒能述以文者: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8.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4分)
9.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篇8:《桃花源记》课文同步练习题
《桃花源记》课文同步练习题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共7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属: 要: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3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7分)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三、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9分)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4分)
(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17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 《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5.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
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2分)
俨 yǎn ①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②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便要还家: ②既出,得其船: ③醒能述以文者: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8.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4分)
9.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参考答案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共7分)
12.属:类 要:同“邀”,邀请。 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1分
13.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评分标准:(2分)重点词“乃”、“无论”翻译正确可得2分,各1分。
1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评分标准:(2分)每句 1分,错字不得分。
15.示例: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科学技术发达,社会文明进步。评分标准:(3分)内容合理2分,语言表述1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7分)
8.(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4分,每句2分)
9.第一问:渔人的行踪。(1分) 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3分)
10.(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3分,每小题1分)
11.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1分) 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共2分,答出一条评1分,答出两条即可评全分)
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3分)
三、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9分)
17、穷尽、走尽;通“邀”,邀请;做标记;计划,规划
18、D
19、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20、(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四、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17分)
5.②
6.要:邀请 其:他的、自己的(代渔人) 以:用
7.(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评分标准:关键词“黄发垂髫”、“并”、“怡然”,每个0.5分。)(2)(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评分标准:补充主语(渔人)0.5分、关键词“扶、向、志”各0.5分。)
8.在整齐的篱笆旁,我亲手采摘金黄的菊花,周围顿时香气弥漫;在悠闲恬适间,突间望见高大的庐山,云雾缭绕。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评分标准:有合理想象2分,有景物的描写给1分,准确地修饰语给1分;根据表达效果,酌情给分。)
9.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评分标准:答对其中的两点即给2分;) 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答题,只要能从以上四点中的任意两个方面去答题。认识到位,表达流畅即给2分。
(甲)(10分)
8、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9、(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 (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
11、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12、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篇9:桃花源记中心思想及同步练习题
桃花源记中心思想及同步练习题
桃花源记
魏晋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中心思想
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
“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内战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在当时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又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全文鉴赏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
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
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
“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同步练习题
1.能够表现桃花林景色优美的句子:
2.能表现桃花源环境优美的句子:
3.能够表现桃花源人安居乐业的句子:
4.表现桃花源社会环境安静的句子:
5.能表现桃花源人生活幸福恬适的句子:
6.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7.本中侧面描写桃花源不易为外人所发现的句子:
8.本文中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句子:
9.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之句,本文中与其意思相似的句子:
10.文中写老人及孩子肖像、神态的句子:
答案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8、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篇10:《桃花源记》课文同步练习
《桃花源记》课文同步练习
基础练习
1.陶渊明名____,字____,____时代人。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成语来源于《桃花源记》。
3.比较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词语 古义 今义
妻子
无论
绝境
交通
语段训练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解释下列词语。
(1)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_
(2)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句子。
(1)渔人甚异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表明渔人发现桃花林的时间是( )
A.暮春花落时 B.深秋季节,百花凋谢之时
C.冬末初春时节,春水暴涨之时 D.初夏水涨之时
8.“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句的含义是( )
A.暗示渔人虽发现桃林,但却不知道它的确切地点
B.沿着溪水走,没有留神路程的远近
C.两岸景色很美,在不知不觉中走出了很远
D.带点神秘色彩,故弄玄虚
9.第1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答:
10.阅读第2段,用原文回答。
(1)反映桃花源不易被人发现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2)写桃花源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写桃花源宁静和平,人们生活幸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1.第2段可分为两个层次,请用“‖”在文中标出,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拓展运用
(一)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给文中加黑字注音。
间( ) 邑( ) 延( ) 语( )
13.请你根据文言文断句常识,在原文停顿的地方,用“ / ”断句(本题不要求加上标点符号)。
14.翻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
译:
15.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说了些什么?你认为桃花源人为什么叹惋?
答:
16.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答:
17.本文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却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答:
(二)
《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召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在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18.对加黑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岛初赴举京师(初:当初) B.始欲着“推”字(着:用)
C.遂于驴上吟哦(于:到) D.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具对:详细回答)
19.“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的正确译文是( )
A.韩愈停住马,不很久,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B.韩愈停住马,有很久时间,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C.韩愈让马站起来,有很久时间,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D.韩愈立住马,一会儿,对贾岛说:“用敲字好。”
20.最能表现贾岛炼字全神贯注的一项是( )
A.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
B.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C.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D.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桃花源记同步答案(锦集10篇)】相关文章:
初二语文文言文同步练习2022-05-06
新课标必修一语文同步测试?第二单元2024-01-22
课后答案2023-07-23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2023-08-28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同步练习试题2023-01-24
杜甫诗随堂练习2024-01-27
初二上册三单元同步作文:未来的桥32023-02-01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2022-10-30
下课后如何巩固课后知识的技巧2023-03-20
一上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