瞥忆散文(整理10篇)由网友“故事结尾”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瞥忆散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瞥忆散文
瞥忆散文
每日的迟暮余晖,每一时的透骨薄凉,渗入每一秒的漠然无终。留下孤独的余温随着刻薄的时光沙漏般地一点点流逝。
日复一日的如此,我们终会坚持不住,唤一句成功的花的芽儿,在飘渺间慢慢泯灭,我们总不能主宰。于是,我们或曰个性的灵魂在一片不可不叹的岁月中动量已趋于零。这是历史的城墙,终无人来破。
那曦入晨光的童年,我们所梦,是月影清辉的心灵,唯心如此。纸色的飞机可载我入云,尝一尝那绵凉的云菜,脚下是一览无敌的.江湖。我便可飞下成为剑客。大江东流滔去,前方参差亦可视为平地
但,一片泥巴砌的高墙,在每天的秋雨梧桐,或是大雁南归,或是日出于中天,酷暑难当,或是蒸凉复凉间一片片地凋落成尘,又会是一个千古的哭泣。长歌以当,亘古不变的信念和挽留终成不待侠心的凄凉,梦或不变,秋雨不昼,淅沥成伤。
人生路上追求乃是陌路。凡鸟林心,初次飞翔念盈盈长梦,花开悄然。其次便远倦于飞,与自然的流离将人困在入风之疯的绝颠。世间乐事似有万般,一般不留,却独择少年老成的佳话。韶华尾声在一片沉默中走向消亡,梦影终于明了。
秋水降于木叶,积雨渐成,心雨永昼。过昼入夜,雨驻月出,皓天月霜,情亦如洗。再循三分,月掠剪影,如断诗肠。
弃尺剑侠心丈步间,岁过驻纤尘。
我凄然往而不返者,如诗般的迷离。画在宣纸上的良辰更易离散,散后便是一场大梦,只作追忆。
诸如此般的年少,似饱经了前人所有的沧桑,但值韶华,故作深沉,求得一种凄美。但在时光的另一个角落,必深沉的一刻悄然到来。细详来,所谓的凄美,只不过是在后人一声声的挽留中才留下的,对于自己只有凄寒。
少时的一枕黄梁,乃至今时的重谈旧梦,一腔热血遍洒满隙的光卷,醒来是酒后的失意。少年启程之地和落幕之终,其间是希望与现实重重交织的魔障。借前人的佳话世无难事,但对于如此的魔障至少延至今时的我仍不可主宰。
延至今日,今时万物如初,一贯如注。
铩羽短弃君天泪,应是腊泪蛾飞早别国。
如残烛有蛾,总希望将黑白变成彩色。但当时逐流水,水声淙然之时,忆昔若惜,彩色成梦。缄口之言,平常之态和手持残卷,以此可勉强应对。
当长歌当哭的气概被几个引号覆盖,独立成段,过往云烟铸成了心中不可清除的浓烟,覆盖天地。枯草败叶归于黄土,西风渐紧,海枯石烂;散雾重聚,黄尘出青,东风新起,海聚江河。我们就在追求与现实的战场上,在追求的中军帐中匆瞥旧忆,走向新忆。
篇2: 忆散文
忆散文
行走多年,一方水土总是让人牵魂,那是儿时梦启航的地方。
老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隐映在一片青纱帐里,一条小河弯蜒从我家门前淌过,河水清洌,水草肥美,游鱼若隐若现。夏季有一种我们当地叫做水拖车的小生物浮在水面上,总是倒着行走,自由自在,犹若在它们的水上溜冰场翩翩起舞。
这条小河伴随着我无忧无虑的岁月。河里欢畅的鱼儿是最大的诱惑,穿肚兜的时候就拿着姥奶给特意准备的篮子,在河里欢蹦乱跳的捉鱼。水很浅,因为挡有土堰,无数小鲫鱼举着头张着嘴,浮在水面上,只要看准了,用力去舀下去,多少都会有收获,最多的是鲫鱼,还有白鲢鱼、小虾 ,泥鳅、河蚌之类是看不在眼里的`,最后自己弄一身泥水,和泥鳅倒是差不多了。上学以后每逢放学或者农闲的时候,自己总要抽空去视察视察鱼情,哪儿水草里藏的鱼多,哪儿水浅,有时忘记回家吃饭,等到母亲喊我回去吃饭的时候,只有挨揍的份了,但是这个痴情依然不改。
那时是跟着姥奶长大的,很小就跟着姥奶一起睡。姥奶出身大户,秉性素雅谦和,从不计较什么,脸上总带温雅的微笑,看我的眼神也是那么的慈祥。因为家里人多,晚上捂脚的时候总是会从被窝里递过来一些糖果或点心,那些都是姥奶为我的私藏。记得有一次姥奶身体不好,父亲去买了那种中药的糖丸,味道很甜,老奶还专门为我留了一颗,晚上偷偷的递到我手里。农忙的时候她总是闲不住,拄着拐棍挪动小脚来帮忙,等你忙好了她的饭也做好了,母亲因为这个也时常怀念她老人家。可惜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姥奶走了,留下我。本来想长大了报答她老人家的,却没有给我机会,有时候梦到她,醒来总是会落泪,老人家只给我留下无尽的思念和遗憾。
我若飘荡的风筝,总是被您牵引着。无论走多远,岁月境迁,寸草之心时常萦绕于胸。家乡的泥土,家乡的一草一木总是让人神往,有着深深的眷恋,因为那一方水土有少时的梦想,有欢笑有汗水,有养育我们的亲人。
篇3:公考之难忘的三瞥散文
公考之难忘的三瞥散文
打记事以来,自然领略过各式各样的眼神:冷漠的、鄙视的、恫吓的、期盼的,等等,还有许多复杂形容不来的。当中有许多令人难以忘记的,比如初中时一个老师很刺伤我的偏见蔑视的眼神,常叫我想起,连同小时候某人常奚落挖苦我的话语,形成了一对打击我的孪生兄弟。
下面我所述的这眼神也是令我难忘的。
在长沙的一个公交上,我坐在前排侧置的椅上,斜对着车后门。明日,要去成都参加公务员面试,公务员,自然是算重要的,而对此次面试我却毫无把握,内心知道此去必定是“送死”,但前两次一去考试二去资格审核我都是抱着“送死”的信念去的,结果都“活”下来了,所以此次我还希冀老天爷会送佛送到西。可恨的是我却没来得及复习,因为一个计划安排错误的缘故。同时我还为这次公务员面试背负了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而我的工作又将因这毫无生机的公务员面试而丢掉,——事实上即便单位不辞退我,我也因大学里的麻烦事要主动辞职,因为我要花半年时间回校去处理它,还需一笔不小的钱,并很可能还处理不好,那样未来的路很多会被堵死。——面试怎么办?如何偿还经济负担?失业后开支怎么办?大学里的事怎么办?这么些事压在心上,我自然不能觉得很轻松,更何况,当时还有三个重包加身,这点尤其令我不快。
就在我琢磨这些事时,车上上来了个残疾人,右腿锯了一大半,拄着一根拐杖。我立马下意识的起身准备让座——老实说,自踏入社会以来,我已渐渐失掉了助人的好习惯,今天很奇怪心情不好也让座。然而他丝毫没有坐的意思,径直走了几步,背靠在我座位旁的扶手拄上站定了,拉开了二胡。——哦,讨钱的。我看着他的背影,加之上车时扫过他正面,判定他大约四十来岁,——身材瘦弱,头发乱蓬蓬的`。他唱了,歌声沧桑辛凉,配上如怨如诉的二胡声。歌唱的并不佳,生硬沉滞,音字不准。我想起大学里在公车上碰到乞讨者唱歌不佳时,心里总有股玩笑的冲动,——施舍点钱然后说:“把歌练好点!”如今我当然知道那心理多么可笑无聊了,——尤其当我想练歌却无力练好时。一曲完毕,照例,开始要钱了。他先是去了车后要,收获甚少。可能如今讨钱的人太多,还有很多是假冒残疾罢,而我虽则见事迟,但当时还能一眼判断他不是。所以,其实他一开唱,我这回就不知怎地,准备了一块钱,并且很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那张钱碰巧是特新的,就像小时候过年大人给的压岁钱那么新。等他一近我手伸直的范围,还在准备向别人要时,我就伸出手,将钱递向了他。这时,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眼神里带着些感动和谢意;接过钱,又转身向前面的人要了。前面的人比后面少,收获却似乎比后面的大。我看着他向其他人要钱,心里替刚刚那钱的崭新而高兴。当然,我没有恋钱僻,但往往拿到新钱总比旧钱要高兴一丁点,虽然明知无论新旧终不是自己的。而这回,这张新钱的到来,我是非常的高兴,比小时候得到最新的压岁钱还高兴许多。他在车的最前面要完了钱,折回经过我身边时,竟特地转过头,又朝我望了一眼。我顿时略感诧异,心想:大约是因为钱特别新的缘故罢,要不,便是因我衣着的崭新干净。——当时为了公务员面试,我生平第一次戴领带,整个儿西装革履人模狗样的,可以说是头一次穿这么正式整齐。头发呢,如其允许我用家乡话比喻,是梳的狗舔了一般。——无非这些原因罢,他在下车的一刹那,居然驻了下足,转过头,又朝我投来深深一瞥,——我当时正目送他拄杖下车,碰到他回视的目光,竟不自禁地,与他对视之后,还略微点了点头。此后,我曾愿我当时的眼神里有着上天赐予无限伟力,饱含最有力的无限同情、鼓励、理解、支持……,然而当时什么也没有;倒是他的复杂眼神清晰地印上了我的心:辛酸,悲凉,煎熬,无奈,麻木,颓然……大约还掺了点感谢与再会——再也不会。——就这样,匆匆、简单的告别了!
第二天,我在成都面试时,由于咳嗽了十来天,那天又冷,尤其厉害。咳了一天,头有些痛,我趴在桌上休息。昏昏之中,我忽然又想起了这三个眼神。亲人的期盼,朋友的鼓励,竟都抛在了这三个“媚眼”之后。
遗憾的是,结局当天就知晓了,——一个公务员朋友给我出的好主意:让我考完后等对手出来问他分数。我便在场外候了半个多小时,全天的面试都已结束了,还没等到,我正准备搭公交离去时,他出来了,也看到了我,问考多少,我们互报了分数。——结果是:我以零点二一分之差,落了败。我们都笑着尴尬着但互异,而不善交际的我素觉与半生不熟的人站一块是不自在的,更担心万一同坐一车将更不妙,于是,匆匆地胡乱上个车,——逃离了。
容我说句现实不容的假如罢,——倘若面试能过,之前我说的很多问题或许都不是问题,然而幻灭了。而且可巧可笑的是,面试成绩刚知晓,单位就打来电话确定辞退我。所有这些都给我一丝不出所料的满足。同时也是终究完成了心头一桩任务,就像高考没考好,但总算考完了一样。我突然改回主意明天要去几处名胜看看。可惜明日里天不作美,阴沉着脸,还不时落讨厌的泪,我只得仓皇从成都南撤,而向来图洒脱的我一路两手空空,也懒得买伞,只得像过街老鼠般抱头乱窜。由于备受钱的限制,为着省钱,也为着减缓长时间坐火车的不适,我从成都坐到重庆,再到武汉,辗转回长沙。
到武汉时,这一路我所关注并心存半丝希望的国家公务员成绩也出来了。这个成绩如其理想,比四川公务员当然更好。但我深知希望是渺茫的,是不能寄予期望与慰安的。于是我做足心理准备,费劲找了个网吧,查询的结果,证明了这心理准备做的应该。
由于晚上的火车,我下午无处去。闻说磨山好,便去看看,不料要门票,犹豫是必须的,还是进了。武汉的天下着雪,磨山上人踪稀少,偶尔能碰见一两对情侣,勾起一路独行的我回味近几年的失意。我渐渐明白:快乐的时光乃至人生,与不快乐的,并无多大分别,也是可互换的。行走在漫漫风雪中,前方突然似乎又看到一孤身拄拐杖的人在扭头回望我:冰冷木然的表情,复杂难忘的眼神!——残疾人的痛苦,常人是无法体会的,我只能略加推移。然任何事都将习惯,只不知他内心可否释然?突然,我鼻子竟有发酸的感觉。老实说,近几年不知为何,听歌看电影时,竟数有此娘们表现,我对此颇觉不满,于是赶紧抬起头,笑叹:天凉好个冬!但见茫茫天宇中,风刮着雪花漫天旋飞,同一片天空下,雪花有大有小,有的飞舞久一点,有的折腾短一些,然而都是很快地,终于落到地上、树上、栏杆上,融成一片,再也找不见了……
篇4:柳忆散文
柳忆散文
久未写字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友说我的文字总是在回忆过去,事实也确如友之所语:每每写点什么我总是从回忆开始。人总是徜徉在回忆中是有诸多的不好的,至少老了自己此刻的心态,也淡了自己对未来的渴望。我知道不好,然而这世上的好多事是不由自主的。此时的我,便是这样的状态去忆柳。
说忆柳,那便是说于每日的匆匆里难见柳色了,间或有柳色进入视野,也因着过去的熟视而有些无睹了。
最初的柳应该是在儿时的岁月里。
那会儿的柳大多不是如今所见的那种:半粗不细的腰身似减肥不是很成功的女人,看似显出些婀娜的不是很多的枝条,却似那刚刚长成的女孩模仿着成年女性中搔首弄姿的那种。那会儿的柳树,大多也不似现在柳树,生长在费了很多钱的穿越或依偎着城市的'河堤的旁边,生长在公园里面。她们一般生长在乡间略宽的路旁沟边,护着路,也护着沟,此刻能清晰忆起的是那田边路旁的柳,大多有着极粗的腰杆,说极粗,是相对于儿时的我的手臂而言的。可能因为生长过程中的某些个原因,比方说风雨雷电,有的干成一种扭曲状向上生长,显示出一种求生的欲望,让人心有不忍。干上那树皮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如农人粗糙的手,亦似饱经风霜的老人脸上那纵横的皱纹。我不忍触摸她,她总是让我把她和我的祖母联系起来。及至春回,这粗干上便生出蓬勃的枝条来,而后叶子仿佛一下子便缀了上去,枝丰叶茂的柳便出现在你的眼前。每每给田里劳作的母亲和祖母送些早饭或安茶(音近,下午近晚那会儿,劳作的人有些饿时吃的一顿饭,多是家里中午时剩下的饭菜)歇在这柳下,便是最惬意的事情了。现如今因老家离县城很近,城市的扩张使农田已不多,更别说记忆中的这些柳树了。
让我生出些柳忆来的起因,是居住着的县城的繁华处,也在路边,也在水旁,有一棵看似如记忆里的柳树在。只是路是平整宽阔的街道,水却因着其上游的菜场污水日渐混浊起来。城里人总是聪明的,将路加宽,把水覆盖。然后于加宽的是路又是桥的应是栏杆的所在,弄些不高不矮的植物挡着,于是行在路上的人们便见不着污浊的水了。于是便可以生出些愉快的心情去路边的店里去购物。即便如此,日日于乡间上班回来,由柳下过,能觉着些亲切在。及至某一年的冬天来临,我突然注意到她依旧春意盎然,这才恍然,这根本不是我记忆中的柳!当其时,我心中冒出一句话来:这是个不晓得春夏秋冬的东西!
后来,自我释然了:大可不必如此忿然。人家所处的地方不同,自然有着不同的姿态。以上权作柳忆吧。
篇5:中秋月饼忆散文
中秋月饼忆散文
怀念那种月饼,透明的条形塑料袋装着,一摞八个手掌大小的。每个月饼被油浸透明的方纸包着,包装纸上印着暗一红的桂影圆月。剥一开纸端在手心,脆皮一层层随时要掉下了。馅是砂糖色的,里面冰糖、青的红的丝,还有啥就不知道了。
月饼上市很早,差不多阴历七月过半都有了。农村夏季有歇暑挂锄走亲戚的习俗,走贵重的亲戚的常拿些白糖、月饼和瓶酒。来而不往非礼路,会过日子的就这样你提来我提去,也有讲究的年轻爹妈等客人走后撕一开包装分给孩子吃,因为这鲜物不能久放,怕传递日子长了霉变,再拿去走亲友遭人说道。
农村人家孩子多,一般的不走亲友就不会太早买月饼。若提前给孩子们买嘴吃往往被婆婆背后戳脊梁骨骂败家的娘们儿。八月十五前夕,父亲上街总会买包月饼托街上遇到河对岸的熟人捎给外婆。自家吃的月饼都在八月十五那天去供销社买,买早了怕没出息的孩子们眼馋惦记。买也只买斤把重的一包,爹妈一人半个,我们一人一个半,还得给西邻独居的李奶奶端碗菜送一个月饼。因为李奶奶照看过幼时的我们,人不管在啥时候都不能忘恩。饭后,我们坐在老枣树下斑驳的月光里吃月饼,小心拆开包装纸后一点一点地吃,唯恐那一层层的脆皮掉到地面,唯恐没吃出味道就没了。
有一年的中秋节,父母在场里忙打稻谷,一抽一不出时间上街,傍晚赶到供销社时月饼已经卖空了。母亲晚饭后一揉一一坨撒白糖粒和芝麻的面一团一,揪一疙瘩一疙瘩的一团一圆擀成薄薄的一张张饼。一直擀了十几张放在桃秆葶的锅拍上,再点火一张张放进烧麦糠的圆铁锅里炕,母亲右手抡铲左手捏住饼子边缘旋转。炕好后双手捏出干饼放案板上放凉。哥哥往灶里添麦糠,我和弟妹围着锅台看。屋子里弥漫着香甜的气息,我们吃在嘴里看着锅里。有甜的也有不加糖撒盐粒的咸干饼。甜的管当现吃,母亲会把咸的掰成小块放进密封口的大坛子里,这种又香又脆管我们吃好几天。母亲说,没有月饼有干饼的中秋节也过得一样好。不过,我们没吃到月饼,父母的心里也遗憾缺点啥。毕竟,一年只有一次月饼节。
哥哥在襄阳上班后,那年临近八月十五时,他托回乡的同学给家里带了两盒月饼,一盒只有四个,有着漂亮花样的铁盒子包装,大个儿松一软的`。八月十五那晚,母亲给前头大伯家送了一盒。因为我们三个孩子都在外校读书,父母舍不得拆开享用。可等我们周末回去拆开后,月饼发霉变味了。白白浪费了好东西,母亲叹息了好久。乡下的父母谁不是,有好东西总给孩子们留着,留着留着就吃不成了。那发霉的松一软月饼在我记忆里最甜,虽然我们都没吃到。
一晃几十年过去,我南下广东也整整十年了。每到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学校发家长送的月饼总有好几盒。自然全是广式的,各种水果的,豆沙系列的,莲蓉蛋黄的......精美大包装里套小包装,精雕细琢得似乎不是用来吃的。最吃不惯的是莲蓉蛋黄月饼,豆沙、水果系列的也似乎太甜太油腻了。那种掌心大的,脆皮一层层往下掉有着冰糖青红丝的月饼是我最爱,可惜好多年没吃到了。一种思念的滋味漫至心头啊!
篇6:残忆--散文
残忆--散文
快尽午夜了,读完这几页心乱了许多。灯光愈加明亮,四周也已经沉寂了,不知道再过几时清霜便会俏然而至,触落那几片残存的枯叶。这些日子身休一直适,雨露沁寒,只在傍晚才出在近处走走,什么山间迷蒙自然跟我没什么关系了。家乡的初春或许就是这样,天色幽暗昏黑,暮色沉抑困闷,没有夕阳落霞数归鸟,只有远近炊烟几缕,枯草凋木一野,荷锄暗影几点。总希望有机会出去转转,暮色中绕进林间,踩着枯叶一个人静静地走着。想一想近些日子的寂寞。这寂寞有遗憾有苦楚有失落,惊落了一片片记忆,飘旋之间或碰出脆响。而这些记忆大约很远很远了,似梦似忆,或只在昨日或已逾十年,如这景象的残败。
十年?我似乎什么也记不得了。或许还是这样走在山间,想的是云的形状似乎有什么深意;梦的是这几颗星或许另藏柔情。那时的世界总是闲不下来,只有梦里才是安静着的。十年,的确是很长的一段时光,长的.连身边曾有些什么人都模糊了。惊雷电雨,愕然痛失亲友;激流巨浪,褪尽傲骨风芒。近些日子的宁静仿佛又让我触及了什么:记忆像一沟清彻见底的溪水,逝水不回,苔草徒增。
时间还让我忘记了多少不舍和美好?窗外悄悄地飘起了雨,静静地,我听到了枯叶坠地之音。记忆还是那样残缺。
听雨,听雨静静地下。我想明早应该会早起。或许,梦里能拾起这初春的枯叶,等到阳光灿烂的时候,面向着夕阳生起一堆星火。但愿能随烟升出几缕遗忘了的思念。
篇7:忆母亲散文
思念带着淡淡的忧伤,思念带着甜甜的味道,思念永远封存在记忆中。又是一个飘雪的日子,我忽然想起母亲离开我们时也是一的飘雪的日子。
那一天我正在上课,电话的铃声响了,传来了母亲病重的消息,我匆忙登上了去哈的列车,一路上我心中揣着许多的疑问,心里一个劲地对自己说,没事昨天还和她通过电话,一定没有事儿。
怀着复杂的心情到了哈市,下了车来到医院,没有想到母亲已经离我们而去了。我们母亲去世的消息让我措手不及。眼前一片模糊,一下子就瘫在地上。昨天还和我通过电话的她,此时静静地躺在那里。是那样的安详,她真的离我而去了。我当时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只知道心在痛,好像被掏空了一样。
母亲离开我们到现在已经是七个年头了。回忆起母亲去世的那年夏天,我和母亲的一次谈话,她对我说,她要是死就一下子过去,省着连累别人。我当时没有当回事。可是现在看来是母亲的遗愿,她如愿的离开了我们,去了天堂。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坚强,豁达的女人。她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用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把我们姊妹八个培养成人,人人身体健康,品德高尚,有文化,有修养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
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人,我们小的时候总是用她的巧手给我们做衣服,织毛衣,做棉鞋。无论是颜色还是样式都是最流行的。她还能用四个人做裤子的布料,裁出五人的裤子。
在我的心目中母亲很了不起。母亲是个坚强的女人,无论遇到什么时她都能想办法解决,父亲常年有病,家里的活都是母亲自己打理。男人能干的她都会,刷墙,扒炕,打烟囱,抹墙,她都会从不求人。现在想想母亲她当时承受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压力。她那弱小的身躯,为什么有如此巨大力量,到了现在我终于理解了。
母亲的心胸也是很多人无法比拟的,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别人。对待素不相识的人也是同样,记得我小时候,一天家里来了一个老头,母亲让我们叫他爷爷,后来才知道爸爸表弟远房的表亲,没儿没女,母亲决定收留他,并给他上了户口,成了家里的一员,一直到去世。母亲又发送了他。
母亲的坚强是令我们钦佩的。记得那一年父亲去世,家里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没有成家。家里生活特别困难,只靠二弟的工资维持生活,小弟弟还没有考上大学。小弟不想读书了,想挣钱养家,可是母亲坚决反对,在母亲的坚持下,弟弟他终于考上了大学。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现在想想母亲是多么有眼光呀。
母亲用她那弱小的肩膀,担当了多少困难,可是她从来不说苦。母亲在我的心目中,是伟大的。她为了我们能和别人孩子一样,幸福的生活付去了她的所有一切。现在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就会想去母亲,她时时提醒我,教我怎样生活,怎样做人。
她的善良、勤劳、开朗、豁达、勤俭的品质成了我人生的一面镜子,折射我的人生。母亲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篇8:忆母亲散文
一晃,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快八年了。虽然我们对母亲无限热爱、无限留恋,但我们没能最后留住母亲,终于她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母亲,而母亲的伟大又无法形容。什么“山高水深”啊,什么“阳光雨露”啊,什么“碧海青天”啊都不足以比喻和形容。“一个人最可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属于一个人只有一次”,母亲不仅仅给了我们最可宝贵的东西,更无法报答母亲的是她爱我们是那么无私,她哺育我们是那么无怨无悔,他抚养我们是那么无微不至和尽心尽意。
母亲总计生我们姐弟十一人,二个姐姐早夭。剩下我们兄妹九人,母亲都把我们抚养大。父亲五十三岁去世后,母亲一个人挑起家庭的重担,那时我大学刚毕业,母亲那年已经五十岁了,除了大哥和我及三弟、四弟大了之外,尚有五个弟妹尚小。那时历经了怎样的艰难,历尽了怎样的坎坷啊?
我生于一九四四年,那时,东北处于伪满洲国的统治之下,张维屯车站只有一个日本人,叫大翟。剩下就是什么“王上士、吴上士、秦警官”一类狗腿子。一九四五年光复那年,父亲被抓了劳工,虽然父亲后来因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幸免于难,但在父亲被抓了劳工后,母亲抱着我,领着哥哥,不光是要解决吃饭问题,还要东藏西躲。因为那年很乱,先是兵匪,后来是跑“毛子”,人言沸沸,母亲担惊受怕,他的亲老姑父因母亲带着我们躲到他家,十分不满。他当时是一个乡绅一类人物,还曾当过伪街长。母亲一气之下带着我俩又躲到别人家去。
转过年,到我三岁时,就闹上了大病,最后我已经奄奄一息了,父亲找来了稻草,把我放上去,要扔掉。是母亲苦苦阻拦,央求父亲不要扔。那时哪有什么大夫呀,也没有药。母亲抱着我出门去找一个姓周的老奶奶。这老奶奶会扎针治病,可人家一见我那样了,不给治了,说怕坏了名声。母亲又苦苦哀求人家,说:“大娘,你就发发善心吧!”老周奶奶的儿子叫周子兰,和我父亲认识,后来禁不住我母亲的苦苦哀求,便说:“这样吧,我试试,要是救过来了,你不用谢我;要是救不过来你也别怨我,更不能说我没救过来”。母亲同意了。周奶奶说:“我就死马当活马医吧”。于是拿出了三根二寸长的钢针,她想了想又放回去二根,留下一根用灯火烧了烧便在我的胸口扎下去。针扎下去后,周奶奶捻了几下,稍一会,我竟然喘出气来了,就这样,是母亲、也是周奶奶救了我一命。就是那年的年底,我和哥哥又遇上了伤寒病。那时叫“窝子病”母亲又是给我们熬“蒲公英”水喝,又是用“萝卜缨子”搓身上,又是搓耳头,什么招都用尽了。好在我们是头一茬,轻,我们俩都好了。好了后不能走,母亲就一手拽一个,让我和哥哥比赛,看谁走得远。就是那年的年底,刚刚身体缓过来,又开始闹肚子。拉水,接连几天,拉的脑袋丢当的,又不行了。母亲又东奔西走,找这个找那个,给我喝“鬼子红”,我拉“鬼子红”,给我熬榆树皮喝也不行,熬“包米糊子”喝还是不行。最后,有人送给母亲一块膏,说肯定行,母亲壮着胆给我放嘴里一块,我咽了下去,又奇迹般地好了。是母亲把我从“三灾八难”中救了出来。所以,我的母亲不是给了我一次生命,那时多少次啊!
在那个年代里,养育儿女那要付出多大的辛劳啊?光是吃穿,就相当的艰难了。以做鞋为例,首先要把线麻熟了,就是要用木锤把麻砸一遍,为的是把麻丝上扒麻所带下来的麻茎砸碎,把硬的麻丝砸软,再抖落干净了。再把麻喷上水、阴好,再用线锤纺成绳。很少看见母亲有闲下来的功夫。除每日三餐外,母亲永远在忙。弄好了绳,还要打袼布。先要把苞米饭汤烧开,再把胶块煮好,和苞米馇子汤再加上些土豆粉,熬好。再把一块块布角一层层地贴在板上,大约得3、4层。有了袼布先开底,再纳鞋底,纳底很不容易。用鎚子先扎上眼,再把针线穿过去,还得勒紧。母亲的手常常是肿的。一针针、一线线地,纳稀了不行,鞋底不抗磨好坏,那是密密麻麻啊。然后裁鞋帮,也得纳上。最后缝到鞋底上,那工程虽不浩大,可麻烦透了。后来生了我的二个弟弟,以后弟弟妹妹越来越多。母亲就这么一个个地抚养。四季的衣服、鞋都没有买的'。只是后来为了在冬天我们大哥仨出去干活,给我们买了副皮靰鞡。没有别的灯,晚上做活,只是用豆油放在小碟里,捻个棉花捻,点着照亮。母亲半宿半夜地在昏暗的灯光下干活,有时我们都睡了一大觉了,母亲还在忙针线。为了怕困,母亲边做着活,嘴里边哼着歌,我们心里既感到安全,也特别心疼母亲。有时劝几句,让母亲休息,母亲总是告诉我们先睡吧。我常常也是半天睡不着,听着母亲哼的歌,觉得幸福和安慰。
我上小学,是建国后了。人们生活有了提高。但由于我家孩子多,不仅仅困难,母亲的负担更大。母亲做饭在前,吃饭在后,有时刚上桌,饭已被我们吃完了。后来我们就在母亲没上桌之前,先把母亲那份盛出来。到了过年过节,更是要命。包饺子包好几大蓋帘。剁馅子剁一大盆。擀面条一擀好半天,母亲却没说过一句累。由于孩子多,母亲往往是从春夏开始就给我们做鞋、棉衣之类,以便冷了好穿。还要领我们去种园田地。到了秋天,母亲更忙,要晾菜,那有豆角丝、茄子干、角瓜干、窝瓜干、辣椒片、萝卜片、黄瓜片。还要穿辣椒、腌酸菜。总之,在我们看来,秋天简直就是母亲的灾难。可母亲总是那么从容,那么乐观。常常是边干活嘴里边哼歌。有许多歌,就是听母亲哼才学会的。不仅如此,常常是第一茬还没做完,先穿上的就有穿坏的了,还得补衣服,而且母亲还要洗衣被,浆被褥,特别辛苦。那时,我家还有猪、鸡、鸭、鹅之类的。母亲常年负担着饲养它们的活。虽然,饲料是我们到野外去采,有时我们也剁也烀,但喂是必须母亲亲办的。因为母亲怕我们喂不好,糟损了他们,得她掌握。
我的母亲是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在她那一代他是大姐。身下有二个妹妹,三个弟弟。母亲从小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在他看来,人必须节俭。从小她就给我们讲了许许多多节俭的例子。她本人总是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做事。我们穿破的衣服,母亲总是把那能用的部分剪下来洗干净,一叠叠地弄好,再包起来。以便补衣服,做鞋用。我们搂回来的豆叶中有豆枝、豆荚,他一点点把它扒出来。攒多了好留做大酱,或换豆腐吃。平时吃菜的芹菜叶、芹菜根,母亲把它集中起来,再煮好,用干净布包起来,放在大酱缸里,腌成咸菜。吃大头菜,把菜心中的嫩心弄好,腌起来。
到了一九五八年开始吃供应粮了,母亲总是每顿做饭必须称好,顿顿一秤,计划用粮。那时许多人家不够吃,找领导找工会,领导和工会就拿母亲做榜样,教育大家。爸爸发下来的工资,妈妈总是千方百计地计划安排,不多花一分钱。而且母亲总是要留一点积蓄,以备不时之需。后来又实行了布票,妈妈绞尽了脑汁,不让一个孩子冻着。所以母亲成了远近闻名的节俭模范。到了一九六一年经济困难时期,我已经上了高中,那时粮食缺得很。母亲怕我在外边挨饿,把省出来的苞米馇子炒好,压成面,用一个小兜装上给我,让我在实在饿了时弄一点用开水冲了喝,好解解饿。小时候我们捡回来的柴里有麻杆,母亲都把那杆上的麻扒下来,留着使。小时候我们睡的炕席坏了,母亲就找来高粱杆,刮出片来,修补上。家里的褥子坏了,母亲总是补了又补,说补补丁,看不见也不碍皮肤。他的这种品质被我们看在眼里,记到了心上,形成了我们节俭性格的一部分。
哥哥小时候在玩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脚砸了,后来感染了,以至不得不手术。那时在绥化有了铁路医院。手术后伤口不仅不愈合,而且流脓淌水。妈妈就千方百计地为哥哥找偏方治脚。什么蛇胆啊,什么鱼鳔啊,什么虎肉、鹿肉全给哥哥吃过。每次妈妈给哥哥换药,母亲总是小心翼翼地打开纱布,小心擦拭。为了哥哥的脚,母亲不知流了多少泪。后来,老三、老四都闹过毛病、母亲也是千方百计地操心,想办法调理。
母亲不仅对我好,对大哥好,对自己孩子好,对别人也好。早些年,左邻右舍的孩子惹了事,不敢回家,都来找我母亲。母亲总是留下吃完饭,再领孩子到他家,和大人讲明原委,说明利害,批评孩子的错处,让家大人消了气,把事情弄妥后才回来。邻里们有事,都愿找母亲商量。记得那时邻居有个李婶。他先前的丈夫在解放前抛弃了她。因为有钱有势找了小老婆。解放后由于没有儿子跑来找儿子。李婶问母亲怎么办。母亲告诉他,孩子万万不能给。因为他已经抛弃你们那么多年。但母亲告诉李婶,他要看孩子一眼是可以的,让他和孩子都明白没啥不好,因为孩子也早就怀疑自己的身世了,正好可以借机把事情挑明。李婶照办了,她的前夫也无可奈何。但又不得不佩服李婶做得对。
我小时候交的大朋友魏颖,家住农村,家里是农民,母亲总说农村孩子上大学容易吗?所以每当他和他对象来了,母亲总是要留他们住个三、五日。还有我的一个朋友吴连耕,没了双腿,给别人修鞋,我总觉得丢面子,母亲告诉我不应该。他说,你跟他做朋友对他是个鼓励,何况人家身残志不残,有手艺,你要同情他才对。我的一个朋友吴大正,很有才。但他出身不好。小学五年级时老师找我谈,不让我总和他接触。后来他到我家,我就往外赶他。母亲问明白后,对我说,出身好不好的,他是个孩子。老师即使不让你跟他好,到咱们家来也不该往外赶。我觉得母亲说得对,以后就不那么做了。所以吴大正以后总管我母亲叫妈。解放初,要饭的挺多。每当要饭的到我家门口,母亲不是给粮,就是给干粮。母亲总说,自己少吃一口不算啥,但却救了要饭的。到六一年后,南方许多省的人流入北大荒谋生。我们叫他们“盲流”,就是在那么缺粮的情况下,有盲流来要饭,母亲还是给,宁可自己不吃。
母亲小时候没上过学,不认字。后来母亲自己学了六个字。就是爸爸的名字和自己的名字。母亲姓“胥”叫胥淑芝,对这个字母亲能说明白,说的是“伍子胥”的胥。所以母亲很早就给我讲了伍子胥的事。什么“一夜白发过韶关”啊,什么“开棺报仇鞭挞楚王尸”啊,使我很小就记住了。可母亲特别灵巧。母亲扎花刺绣样样精通,针织手工什么都难不倒他。他口算能力非常强。我都上三年级了,有时我笔算没完,母亲已经算出了数,和我一对,我就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了。母亲的记忆力也非常好,无论从哪里听来的故事都能讲给我们听。什么《三头墓》啊、《打狗劝夫》啊、《梅兰芳留须罢戏》啊,能讲的头头是道。她编编织织一看就会,而且妈妈的歌唱的特别好,虽然从未唱过,可他哼歌曲却是字正腔圆音色美,非常动听。
母亲的一生克服了那么多的艰难和困苦,是由于她有着坚韧的性格和顽强的毅力,他很勇敢。听母亲讲,他和父亲结婚时才十六岁。那时,父亲常常一干活就半宿半夜的,有时一直到天亮才回家。同寅的家属都找做伴的女孩子,妈妈不找。她说,怕有坏人惊吓着人家孩子。所以,自己有时成宿成夜地不睡。那时车站附近人家稀少,母亲在深夜有时也发毛,她就把门和窗都打开,心里核计有坏人来,从门来她从窗户跑,从窗户来就从门跑。后来,婶子大娘们告诉她,那不行,还是得把门窗关好才安全。母亲才改变原来的想法。母亲很小时,有一次胡子进了姥爷的家,他们把姥爷扒光了衣服,把灶台上的铁锅拔出来,要把姥爷放在灶上用火烤。姥姥和姑姥们都被胡子看住了,他们到处翻找钱。母亲机警巧妙地溜了出去,找到正在拿枪看菜园子的叔伯哥哥,我的叔伯舅舅不敢惊动胡子,妈妈就去抢他的枪,一下子枪走火响了。妈妈就大喊抓胡子啊,舅舅这时也大喊,胡子一听到响枪还有人喊,吓得屁滚尿流地逃跑,鞋子和帽子都丢了。这样,母亲救了全家人。还有一次,那是母亲和父亲结婚之后。一天午间,妈妈一个人在屋,听见后倒厦子有响动,妈妈就悄悄走过去。
从小窗一看,有个烟鬼正蹲在地上打开包袱。那是几把旱烟,妈妈给爸爸买的。妈妈转过身来从门出去到房后,拿起一块砖头,大喝一声“好你个贼”,小偷拔腿就跑,妈妈就一个劲的追,路上没有人,那小偷一下子跑到了一个死胡同,他见只有妈妈一个人,窝头又往回跑,边跑边嘿嘿笑。母亲一下子追了二里地,那小偷跑远母亲才回来。后来爸爸告诉母亲,以后不能这么干。母亲不怕事的性格还表现在她爱打抱不平。记得那个李婶后来的丈夫李文治,有一次被同事打了,搧了好几个嘴巴。而且是因为工作,李叔窝囊病了。母亲听李婶说了后,就去看李叔。妈妈说,这可不行,便和李婶去站上找站长和工会主席,最后站长和工会主席都表示,一定公平处理。后来召开了职工和家属会,狠狠批评了那个打人的工人之后,还让他公开地向李叔道了歉。
母亲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伴随了她的一声。母亲很干净,讲究卫生,我们家总是收拾的干干净净,一切都是井井有条。她从来没有被任何困难压倒过,我从未听见过母亲有过唉声叹气的时候。特别是父亲过世后,母亲一个人撑持家庭时,从未有过悲观失望的情绪。那时,我和大哥都在外地工作,三弟在铁路上班没功夫顾家,四弟当兵在远方。母亲就自己挑水,冬天的井沿又光又滑,母亲自己摇辘轳把水挑回去,有一次跌了一跤,连人带水全摔了。母亲腿摔肿了,但母亲既没难过,又没灰心,返回去又挑了一挑。为了抚养几个小的弟妹,母亲参加了家属服务队,干力工活,扛着甜菜筐上跳板装车,往车上扛大谷草梱,那一大梱是几十个小梱压缩成的,每梱一百多斤,还要登跳板上高,对于一个五十多岁的母亲来说,一干一天那谈何容易。有一次,母亲从跳板上掉了下去,又把腿摔坏了,母亲回家用红花泡酒揉了揉又回去干活,没歇一个工。后来,家属服务队让母亲在货场看货,母亲在夜里戴上帽子,穿上破大衣,一看一宿。和她一班的另一个大婶,有一天听到有人偷货的声音,害怕得不得了,她从货场老远那头绕过来找我母亲,我母亲就和她过去了。到了跟前,母亲说你把东西偷走,明天我们俩就得包。后来那个人把东西放下走了。就这样,母亲终于含辛茹苦地把五个年龄小的弟妹抚养大。
就是我们都成年之后,结了婚,生了孩子,由于工资低,日子都很紧,妈妈就教导我们说:“不怕穷,怕没志”,告诉我们要打起精神,不要怕艰苦,要永远保持“节俭节约,努力持家”的好传统,要抚养好子女,教育孩子求上进。他还常常用自己的切身经历教导我们。后来我们生活好转了,大哥和我们都很孝敬母亲。母亲常常地自豪,说我们很争气,和左右邻居比,和我童年的小朋友比,母亲说:“咱家的孩子都比他们强”。无论平时,还是节假日,我们都常常去看望母亲,母亲看着满堂的儿女孙子女,不胜感慨,感到十分欣慰和满足。
母亲在去世前七年就患上了偏瘫。我们都有工作,为了照顾母亲,除了有功夫必去看望母亲之外,我们为母亲雇了保姆。我们的原则是无论花多少钱雇都必须是全心全意照顾好母亲。为此,每天必须有一个人去看母亲,也好让保姆知道必须尽心尽意。由于各方面原因,保姆轮换的特别勤。七年间光保姆就雇了百十来个。到了去世前一年,因为母亲大小便失禁,我们便千方百计地挤时间轮班亲自照料母亲。我则要求担当双班的任务。在母亲病情加重时,索性我就不回家,干脆住在母亲那,全力照顾她老人家。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为母亲求医讨药,想尽千方百计为母亲治病,企盼着母亲病情能好转。她想吃什么我们就千方百计地去买,从不计较花钱。
在母亲弥留之际那段日子里,我总是躺在母亲身边,陪伴她,照料他。有时母亲清醒的时候,就和母亲唠唠嗑,母亲总是怕我们耽误工作,怕我们休息不好,让我们不要替他操心。那时,我就常想,有母亲真好。我感到母亲是我们的依靠,是我们的保护神。仿佛有了母亲,世上什么灾难,什么特别危险也不可怕。我白天坐在她身边,晚上躺在她身边,深怕母亲有事,我时刻不离她的身边。
可母亲到底还是走了,那一年母亲84岁。在送别母亲那一刻,我们万分悲痛。我总觉得我有许许多多的地方做的还不够,有许许多多地方还是没有照顾好母亲。特别是最后看一眼母亲的那一刻,我抱着母亲的身体不撒手,是旁边好几个人把我拉开的。
母亲去世了,和我们永世离别了。她去世之后,我觉得我衰老的很快。心灵中总觉得没有了生命的靠山,没有了自己的守护神。
啊,母亲,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平凡的母亲,又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你的平凡之处就是全中国的母亲都是这么勤勤恳恳地培养着自己的儿女,抚育自己的后代;你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正是这种勤劳、节俭、善良、坚强和智慧造就了后代。造就了我们的民族那种生生不息的优秀品质和伟大的精神,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越来越进步,越来越繁荣、富强。
啊,母亲们!愿你们的精神永远留在每个人的身上,留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留在每个人的故乡。
篇9:忆初-散文
忆初-散文
快乐有时候犹如一阵风,轻轻的吹来,淡淡的离开,也不曾留下丁点痕迹。
也谈辛苦,也谈悲愤,也谈生活中的坎坎坷坷,记忆渐行渐远,时间令我们淡忘了一切~~~
只有快乐,再怎么磨灭,总是记忆犹新!
也曾想回去,回到曾经那个年少轻狂的年代,傻傻的,愣愣的,什么都不怕,想着曾经总是商量好一起不去上早操,大冬天的一起去绥德的大道上就着冷风吃着擀面皮。然后一起嘻嘻哈哈的大笑,然后大谈生存之道!想着大冬天的被老高训的不让去上课,想着曾经我离开的时候,他们都张开双臂,唱着:我在这儿等着你回来........还有人,爬在阳台上,悄悄的看我离去....
他们流泪了没,我不曾知道,我只知道,我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不曾间断。
而后,那一封信,被他们斥责着我的吝啬,那些甜蜜的`校园回忆,也由此而划上句点.
因为我没有机会再去享受像他们一样的生活,我再也无法增加像他们一样,美好的回忆~ ~
悄然的步入社会,对那些饱经风霜的人来说,也许我并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大风大浪,但是也曾几乎濒临绝境,几度返乡。刚从校园出来时的那些锋刃,那些锐气,终究被磨的平平如也。
有时,甚至会以老者的心态,来看待我曾经的那些闺蜜好友。
也许,并不喜欢他们把我称为女强人,抑或,我在他们心目中,就是这么一个形象。
有时候,也很遥望他们的那种幸福吧~
只是,在些许的时过境迁中,我们忘却的,将永远不会是快乐...快乐会永存吗?
篇10:忆玩儿散文
忆玩儿散文
1
读王世襄老先生《秋虫六忆》读的是没黑没白废寝忘食的。
“立秋刚一过”,思绪就随着少年的王老走出北京的朝阳门,顺着城墙根往东,行三里路,过水塔,至李家菜园身后的水沟子。接下来随他就着身子、弯着腰,伏在沟旁的坡上、或高粱地里,静静地等蛐蛐出现,好捉它。日头当午,秋阳如火,庄家地土湿叶密,蒸笼一般。不一会儿,人就热了。脚下踩着露珠子,头上流着汗珠子,顷刻间,帽子湿了、褂子湿了、裤子湿了,鞋子也湿了。奇怪,蛐蛐怎么还不出现……
意念得了这个空,倒不禁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来。
我虽是个女孩子,可自小淘劣,实像个男娃儿,也常约些小伙伴,干这种捉虫欺蚁的事。记得那时常逮来玩儿的,除了蝴蝶、蜻蜓、蚂蚱、拉拉蛄、摇头娘娘外,也逮蛐蛐。我们那时逮虫,不像王世襄老先生那么专业,用什么钎子、罩子、芭蕉扇之类,我们就只徒手捉逮,倒也少不得弯腰哈背蹑手蹑脚。逮住蝴蝶、蜻蜓类的,就圈在旧玻璃洋瓶里,撒些菜叶子在里面,算做“圈养”。逮住蚂蚱,就用小手捏紧其双腿,嘴里念叨着:“簸簸箕,簸簸箕,簸上三年我放你。”那蚂蚱果真就头一点一点,屁股一撅一撅的动起来,像极了场院里人们用簸箕簸物的样子,很有意思。那些簸的好看的,能逗我们开怀大笑的,我们一高兴,就将它们放生了。反之,如果遇到懒惰的,呆头呆脑不听指挥的,我们就会将其碎尸万段毁尸灭迹。逮住树身子栖在茧子里的摇头娘娘,也是捏着其尾端,也是口里念念着“摇头娘娘摇头娘娘摇一摇”的话。若摇,就大赦,若不摇,便斩立决。如今想来,人之暴虐心性,原是与身就有的。
2
秋虫,是农村小孩子们几乎都玩儿过的一种“玩具”。
玩儿秋虫的年纪,已然是八九岁的时候了。这往前了数,作为农村的娃儿,经事第一眼认识的,概就是泥土。遂,“泥巴”算是人生之初第一个玩具。
家乡所在的大后套,是典型的红泥土地。每到春来,万物复苏,一些渠畔,水沟,小海子的水就融化了,随之,旁边的冻土也消了,在太阳渐暖的光照下,散发着袅袅的热气。孩童们就会寻上前去,抓上几把,和成面状。红泥土有粘性,一经揉搓,就光溜溜地了,柔软而筋道。三五小伙伴捧着这些泥块儿,坐在一个墙角的阳窝窝里,玩儿起了“补窟窿”的游戏。有一个“庄家”,把泥巴用小手圈成一个玉米面钵钵样儿,再把“钵”底部的泥面捏的薄薄的,卧在一只手掌心里,大声喊“瓷牛板片儿补不补?”其它的几位就和声说到“补”或“不补”,像现在赌场里下注一样。话罢了,那个小“庄家”就立时会扬起手中的泥钵,用力倒扣在地下,只听见“啪”的一声响,那钵底原被捏成薄薄的部位,就瞬间炸开一个窟窿,看上去像朵无蕊之花。这样的窟窿有时大,有时小,有时也没有,这就要看那“庄家”捏泥钵的技巧与摔泥钵的力度了。当没有窟窿的时候,“庄家”就得赔给那个先前回答说“不补”者一块儿泥巴,反之,若是有窟窿,那个原本喊“补”的人,就会把自己泥巴揪扯一块儿,捏成片儿,给补在那个窟窿上;原本回答“不补”的人,就会补上双分的泥巴。接下来,就由另外一个人坐庄家。如此这样,一圈一圈的轮流着。最后,谁的泥巴赢的多,谁就是胜利家。
泥巴还有别的玩儿法。将泥巴分成若干小份儿,捏个糖果了,盘碗了,桌凳什么的,总之,那小小心眼里凡能见着的东西,能捏来就捏,捏不来的,就胡邹着乱捏。将捏好的物件摆在太阳下晒干了,也会拿出去比赛。这样,一个春天下来,娃儿们皆把个小手皴的糙糙的,涩涩的,就那样,也玩儿的顾不得。
泥巴,是很小时候的玩具。再大些,就跟在老爷屁股后头,编草人儿玩儿。
玉米秸,或高粱秸,是编制草人儿的主要原料。把玉米秸秆掰成小段儿,用嘴咬着秸秆的皮儿,顺势撕扯,一条儿一条儿地剥干净了,再把剥下的皮断成若干长长短短的小扁棍儿,随后是组装。用白白的软软的杆心做小人儿的头,身子,用坚硬的皮做脖子,胳膊,腿,再找些高粱穗子做头发,高粱米粒做眼睛,鼻子,嘴巴。眨眼功夫,一个小人儿就成型了。做的好的话,还能站立呢!
除了做小人儿,用秸秆还可做小车,石磨,笊篱。记得有次老爷给做了一个双套辕的马车,就是由两匹马拉的大车,光车轱辘就四个,车轴还打着花样。那马更是好看,个儿大,腿粗,脖子昂着,十分威武,不逊徐悲鸿的八骏。那套马车我曾玩儿很久,宝贝似得,谁都不准碰。
高粱的秸秆,还能做风车用。找来年下写春联用过的旧红纸,老爷用剪刀给剪成四扇,中间留一个窟窿眼,扎在高粱秸秆上,再用秸秆里的软芯掰成小块儿,塞子一样压死中心。风车是逆风玩儿的。风力很关键,风小,转的就不欢,风大了,容易扯烂纸瓣儿。
3
再大些,有了力气,便不捏泥人、扎草人了,就开始玩儿扇纸盒。
纸盒,也叫三角,是用大人抽罢了的纸烟盒,拆了,叠成的三角形,或四角形的片儿片儿,三角的就叫三角,四角的叫四宝。记得自己最初的烟盒三角,总是父亲搜罗积攒起来他抽过的烟盒纸,或他一同教书的同事抽过的烟盒纸,一页一页撸平了,放在热炕底下压压,再帮我一个一个叠成三角。那时我很笨,力气也不大,又没有巧宗,一沓子烟盒三角不出两日全都输给别人了,气的两眼发红急的两眼掉泪,再返回身去找父亲。父亲从不觉厌烦,他不仅会源源不断的供给我“战资”,还曾手把手教我煽烟盒三角的技巧,我当然是巴不得,他更似乐此不疲。
扇纸盒的年纪,还玩儿一种玩具,叫陀螺。我们村儿的人称其为抽毛猴儿(儿音,去声)。也有地方叫“打牛”。
陀螺最早出现在后魏时期的史籍,当时称为“独乐”。据闻,从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掘了石制的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我们玩儿陀螺,可不是石头做的,是木头做的。上半部分成圆柱形,下半部分是圆锥形,于柱体上面刻画一些个图案,染成七彩色;于锥底部掏一小洞,按一颗铁滚珠进去。另外还需要一条鞭子。木棍削的光溜溜的,梢头绑一麻绳子。长短要适中。玩儿的时候,自鞭稍头开始,将陀螺柱体部分一圈一圈紧紧缠绕好了,寻找一处平整无碍的土地,将陀螺的锥底及地,一甩,陀螺便如小兽打滚的转起来,旋即,就用手中的鞭子瞅准了陀螺的锥体上半部分,用力抽打,得了力,它就会越转越欢实。那柱体顶端原本刻画好的图案,便会随着陀螺的转动而转动起来,好看的要命。抽陀螺最关键两点是,一要有平整的地面,二要会抽。地面不平整,容易绊倒陀螺。而不会抽,也会抽死陀螺。这其中的奥妙,我是最清楚的了。估计现在叫我玩儿,我定亦不逊色。
4
与玩陀螺一样的年纪里,还玩儿风筝。
风筝是个极优雅好玩儿的玩具,现在的孩子们也常玩儿。社会进步了,人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就像风筝一样,时下随便花几个钱,小卖部里买几个,方便、快捷。我小的时候,人们生活还贫困,谁家也不会给孩子们花钱买玩具的,所以,只能自己动手做。而做风筝又是件很巧妙的事,如果没有大人帮忙,孩子们是做不来的。记得我玩儿风筝的年龄要比同龄的孩子们早些,因为有哥哥姐姐们帮着做。
做风筝需要有纸,有葵花杆子或玉米杆子,还要有长长的尼龙线。我小时候玩儿的风筝都是水墨色的。因为也没有其它什么好看的纸张,哥哥就会找来普通的旧报纸,用粗粗细细的秸秆扎成各种形状,一般多是三角形,四方形,或长方形的。再用黑毛笔在那上面画出些个图案,什么人面了,西瓜了,燕子了的。那时放风筝最佳的去处就是打麦场。那里空阔无阻,跑起来不用担心被绊倒了。有风的时候,我就会跟在哥哥屁股后头,跌跌地跑去看。没有风,哥哥还会用口哨引风,我那时觉着他极有本事。现在想起来,我们做的那些风筝,真正能飞的高,飞的远,飞的久的很少,几乎没有。但在那时,就是觉得快乐。那水墨色的风筝在未起飞时,还可辨别其上图案,然一旦飞起来,就什么图案也看不见了,就见一团白花花的纸。但在那时,就是觉得好看。
玩儿风筝的年纪还玩儿冰车。
所谓冰车,就是冬天在冰面上滑行的车。这种车一般都是用干透的木板子做的。将木板锯成方形或长形,板子下面两侧钉两根约两指宽与板等长的木棍儿,木棍儿下方在抠出细细的槽,再将等长的锯条齿状向内嵌进去。另外再找两根木棍,削的光滑些,做撑子用。玩儿的时候,把冰车放在冰面上,人盘腿坐其上,一手握一撑子,像撑筏子一样,冰车吱遛一下跑起来。在大大的冰面上,真有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感觉,很有意思。
5
孩童年代过的很快,一晃就上了学。
上学之后玩儿的最多的,是跳方方,抓骨子。
跳方方,即用木棍在平地上划出一块阵营来,有方的,有长的。把自己手里圆圆的铁盒(一般多是手油盒)放置于第一个方格里,一腿曲起,一腿独立,用直立的那只脚的脚尖尖,或脚侧,或脚后跟去踢那个盒子,像上台阶似的,一级一级的进级,谁先踢完了所有的格子,谁就算赢。这跳方方是最讲究耐力与轻巧劲儿的。因为跳方方时人是单腿直立的,你若没有足够的耐力,一条腿翘立不了多久就会累极,就踢不了盒子了。二来因那盒子是圆形的,你踢的力度不够,它就不行进,若踢的太过,又会翻转,甚至会像滚环一样溜溜地溜走了。我们踢方方时,一般就不带那些个笨手笨脚的,谁一旦与其是同个阵营的,势必会输的惨不忍睹。
骨子,就是羊骨头关节处的纽带骨,人们啃骨头时将它啃的干干净净的,再用小磨石打磨光滑了,用红红的指甲油涂抹上色彩,配以上面踢方方的铁盒子,或是小皮球,坐在地上抓着玩儿。不过,那个年月里,人们很少大鱼大肉的吃,所以羊骨子搜集起来特别费事。我有一副,约二十几颗,都是家姐好些年积攒下来的。她玩儿过的,就传给我玩儿,就像她穿过的衣服,也传给我穿一样。那个年月的孩子们,几乎都是这样接力赛一样成长起来的。
与如上年龄相仿时,还玩儿沙包、皮筋。
沙包做起来是很快的。找来旧花布,剪成片儿,缝纫机上噔噔噔噔一会儿就做成个漂亮的沙包皮。拿着沙包皮往梁仓里抓一把麸子或小米装里去,缝住口子,即可。也有孩子会往沙包里装玉米粒和小麦粒,那样的沙包打到人,会很疼的。我少时所玩过的所有沙包,全都是父亲帮做的,都很漂亮。而且,我还是玩儿沙包的高手。记得那时常玩儿的一种游戏叫“跑千米”,回回我都能跑好几个千米,是同伴里最机灵最有耐力的一个。因为玩儿丢沙包,我还摔折了自己的左臂,至今还“残疾”着。
相比沙包,皮筋做起来就费时费事些。要先搜罗几个旧自行车的红色里带,顺着纹路,用剪刀细细剪开,接头处或用挽成小小结,或用针线密密缝合。做成的皮筋要宽窄匀称,接口牢靠才行,要不,等你正玩儿的起兴时,啪嗒断了,就不好了。我曾拥有过一条全村、乃至全校最长最好的皮筋。为了跳我的皮筋,有不少小伙伴都争抢着跟我要好,我骄傲的不得了。那也是父亲给予我的。
6
再大些,就是踢毽子。
毽子的踢法有很多种。有单踢个儿的,有翻毽子股的,有打绦的',还有一种是绦、翘、跪、战、毽子股、懒汉一套的。我那时最会踢毽子了,从来不玩儿什么简单的踢个子,只要毽子一上脚,一气能打几整套。即使如今想来,也觉得佩服自己。
毽子的踢法多,做法却很简单,但做一个很好踢的却很难。首先要选做毽子的底座,也或叫做毽托。有的孩子会从家里的工具箱里,搜罗一些个自行车或马车上用剩下的有眼儿螺母铁片儿,那种铁片儿要么很轻,扎的毽子会栽头;要么很沉,踢的时候砸脚。而且,那铁片儿彼此大小形状不一样,组合在一块儿也不服帖,做出毽子来十分的不好踢。我做的毽子那是最讲究的。家姐很疼我,总会从她的同学那里弄来一二铜钱,也叫字钱,也叫麻钱(清朝用币)。这种钱币薄薄的,中间有一方型孔,四周上刻“顺治通宝”,“宣统通宝”,“光绪通宝”等字样。选好这些字钱,两枚合叠在一起,放在一约寸宽、三寸长、中间预先取好孔的布条上,将布条两端从字钱的孔处穿出,翻成两瓣儿。再取鸡毛短羽一撮,长羽四五根或五六根不等。长羽围簇短羽成一束花状,栽于原来准备好的基座上,用线扎紧,即成。
毽子不仅要好踢,而且还要漂亮,这样人玩儿起来才悦目才尽意。毽子的好看与否,关键是在毽羽上。毽子的大羽,一般都用公鸡屁股后面的尾羽,因那个部位的羽毛宽而柔软,光泽性及垂坠性很强,栽成的毽子踢起来,悠忽上下,丽羽灵动,光芒闪烁,像鸟雀与空中曼舞,好的不能说。少时,自己为了制作这样好看的毽子,曾没少摸过鸡屁股,没少薅过鸡屁股上的毛。
有一次,前院邻居家的一只五彩大公鸡,钻出他家的篱笆墙,跑到我家的粪堆上刨食,被我贼一样的发觉,且惦记上了。那只公鸡十分肥硕,通身羽毛暗红色,脖颈及额头呈亮红,尾羽则格外漂亮,纯墨色,油亮油亮的,稍头有些许红色,高高翘起在肉肉地屁股顶端,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架势。一日,我约了个小伙伴,还叫上她的哥哥,手里拿着棍棒及玉米粒,一番威逼利诱与围追堵截后,将其困在我家的柴火垛里。我与小伙伴做外围防御,她的哥哥做突击手,乘其挪动身体周旋着欲以张翅飞起时,一个箭步朴过去,稳稳地将其拿住,像生擒鬼子的英勇战士。那公鸡心有不甘,还在抵死顽抗,并发出虚张声势的大叫。我们怕被人发现了,抱着公鸡一溜烟跑进柴火垛旁边的小房里,从其屁股上生生揪下五根尾羽来。那羽毛还带着鸡的温度与血迹。之后,我于小房外鬼猫六眼的巡视一圈,见四下无人,便将它放了。公鸡逃脱缚手,一阵嘎嘎地跑远了。我们各自拍拍身上的土,拿着强抢豪夺来的战利品,相互诡秘的笑着。
那五根羽毛扎成的毽子,像一种荣耀,在小伙伴的中间可羡慕了好一阵。我用那只毽子,还在学校组织的比赛中拿过奖呢,那也让同学们赞叹了好些天。
再往大些,就开始玩儿学校里的大绳,滚环,排球,足球,乒乓球之类的。
再往大些,关于玩儿的记忆,似乎就断篇儿了。
再往后了数,人越长越大,需要背负与面对的也就越来越多,似就渐次把孩提时代那些个玩儿的劲头丢在脑后,丢在生活之外了。然,不论多大多老,人之内里总还是会潜藏一些好(四声)玩儿的心思,随着岁月的积淀日子的安稳,尤其是在睡足了,吃饱了,穿暖了以后,就会想着找些乐子来玩儿。说的雅些,是精神享受,说的俗些,就是乐子。比如打麻将、斗扑克、跳舞、钓鱼,及电子时代的QQ、微信、微博、网络游戏,乃至笔者现下噼噼啪啪所敲写的这些个文字。想来也是,人活着,就该时时保有一颗纯善无忧的童心,活到老,玩儿到老。毕竟,像有玩意儿的童年方是快乐的童年一样,有玩意儿的生活才是有意思的生活。
王世襄老先生所写之《秋虫六忆》,讲的就是其童年关于玩儿的一些旧事,篇篇读来都极有趣。王老先生还深谙生之意义,他将这样一颗好玩儿的童心一直保存着,从未丢弃。他小的时候玩儿蛐蛐,玩儿獾狗,玩儿鸽子。长大了,就玩儿漆器,玩儿铜器,玩儿竹器。别人玩物丧志,他玩物不仅怡情而且养性,他玩物不仅玩物还研物,如此,生生就玩儿出了名堂,玩儿出了一部惊世大作——《锦灰堆》。想来,这概是“玩儿”之一事上的最高境界了。
★ 散文教学论文
★ 散文写作技巧
★ 大班散文教案
★ 散文的写作方法
★ 散文写作方法
【瞥忆散文(整理10篇)】相关文章:
散文的特点2023-01-30
大班欣赏《秋天的雨》散文书的教案2023-01-25
关于高中散文的教学设计2023-04-23
林清玄散文艺术特色2023-07-04
散文朗诵技巧2024-05-07
名家散文赏析:月下谈秋2023-08-23
现代诗及散文诗作者2023-01-12
散文的表现手法2022-09-27
快乐的鸡妈妈大班教案2023-04-21
叙事散文写作技巧202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