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时间:2022-11-27 08:05:0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共7篇)由网友“hwl”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篇1: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摘要】目的 探究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以及护理,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月~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总结疗效。结果 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看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好转48例(96%)。

结论 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并在患者心跳恢复之后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治疗、护理价值,值得应用及推广。

篇2: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心脏骤停主要是指患者心脏突然停止跳动,从而使排血终止,并出现心脏射血功能停止,无法听到大动脉搏动等一系列反应的一种急危病症。心脏骤停会导致患者呼吸停止,在短时间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即导致患者出现缺氧、缺血症状[1],从而影响患者生命安全。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50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其治疗与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月~203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心脏骤停诊断,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81岁,平均年龄(56.41±10.87)岁。

1.2 方法

对心脏骤停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急救措施进行治疗,即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准备急救设备、建立静脉通道等。

在对患者实施急救之后,护理人员还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即降温护理、查房护理、吸痰护理、口腔护理、静脉滴注护理等。

2 结 果

通过对50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措施治疗,经有效急救、护理最终好转48例(96%)。

3 讨 论

临床上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实施诊断的时候,应该及时确切,患者最佳诊断时间为15~30 s[2],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全身抽搐、意志丧失等症状,都需要对其立即采用有效的急救措施进行治疗,以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本文对50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最终好转48例(96%)。其中,对50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急救措施,具体方式如下:(1)患者取平卧位,对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进行及时的清理,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2)准备急救药品,如利多卡因、人工呼吸机等[3]。(3)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时候,需要把握对患者的抢救时间,通过胸外心脏按压抢救方法实施抢救,同时采用人工呼吸机给予患者加压给氧措施。(4)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使患者的血压保持稳定,并确保其他药物能够有效输入[4],从而提高疗效。(5)抢救结束后,需要对患者的呼吸变化进行严密的监测,若发生异常现象,要及时报告临床医生,并对其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对50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急救措施后,还需要对其实施护理干预,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其主要内容如下:(1)当患者的'心跳恢复之后,护理人员需要立即对患者的脑部进行适当的降温处理,使得患者脑组织的体积遇冷而缩小,从而减少耗氧量,降低患者的代谢率[5]。(2)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定时进行查房,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有效避免患者肺部发生感染,如果护理人员发现患者的气道内有些许分泌物,应该立即吸出,在对患者采取吸痰措施的时候,其操作力度需要放轻,并严格按照吸痰标准进行实施。(3)护理人员还需要观察患者的尿量,如果低于30 ml/h,则表明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现象[6],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液体输入。(4)护理人员每天需要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避免患者口腔发生感染,还需要对患者实施翻身动作,以免发生褥疮并发症。(5)在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的时候,护理人员每次用药前需要与医生进行核实,从而降低护理人员因为用药输液差错而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

通过护理人员的护理干预,其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以及专业知识,还能够保障患者的护理质量,缓解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护理干预。

因此,在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早期对患者实施胸外按压方式治疗,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除颤,合理使用药物以及静脉滴注,在对患者复苏成功后还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综上所述,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措施,并在患者复苏后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较高急救意义,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利庆华.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体会[C].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论文集,:1542-1543.

[2] 周凤兰,李晓青.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及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篇3:突发心脏骤停 学会心肺复苏急救

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超过5分钟得不到救治,会导致脑细胞不可逆死亡,超过10分钟就很难救回。5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患者还有可能被救活,又称“生死时速5分钟”。那么,心肺复苏该怎么做呢?

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1、先要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地呼叫他,或者摇摇他,看是否有反应。凑近他的鼻子、嘴边,感受是否有呼吸。摸摸他的颈动脉,看是否有搏动,切忌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

开放气道。将患者置于平躺的仰卧位,昏迷的人常常会因舌后坠而造成起到气道堵塞,这时施救人员要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平线,这样就说明气道已经被打开。

2、人工呼吸。如患者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然后摸颈动脉,如果能感觉到搏动,那么仅作人工呼吸即可。

方法:最好能找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手巾,该在患者的口部,防止细菌感染。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气,屏住,迅速俯身,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与此同时,施救者的眼睛需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因气体的灌入而扩张,气吹完后,松开捏着鼻子的手,让气体呼出,这样就是完成了一次呼吸过程。每分钟平均完成12次人工呼吸。

3、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患者一开始就已经没有脉搏,或者人工呼吸进行一分钟后还是没有触及,则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方法:施救者先要找到按压的部位。沿着最下缘的两侧肋骨从下往身体中间摸到交接点,叫剑突,以剑突为点向上在胸骨上定出两横指的位置,也就是胸骨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线处,这里就是实施点。施救者以一手叠放于另一手手背,十指交叉,将掌根部置于刚才找到的位置,依靠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压,胸骨的下陷距离约为4-5厘米,双手臂必须伸直,不能弯曲,压下后迅速抬起,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100次。

心肺复苏注意事项

必须控制力道,不可太过用劲,因为力道太大容易引起肋骨骨折,从而造成肋骨刺破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老人的骨质本身就脆,更要加倍注意。

单人施救和双人施救的比例。单人施救时,每做15次人工呼吸,就做两次胸外心脏按压;双人施救,则是每做10次人工呼吸,就做两次胸外心脏按压。

停止心肺复苏的指证。在施救的同时也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触摸患者的手足,若温度有所回升,则进一步触摸颈动脉,发现有搏动即可停止心肺复苏,尽快把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篇4:心脏骤停该如何急救

心脏骤停突然发生,必须立即进行现场急救。这时候,时间就是生命,心脏骤停4分钟内进行正确、有效地抢救,抢救成功率比较高。正确、有效的抢救取决于病人身边的人的机智灵活和掌握急救技术的优劣程度。

当心脏骤停发生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病人身边没有急救医生正好在旁,因此,呼叫“120"急救电话是现场急救的首要任务之一。

同时应立即开始:

1.现场呼叫他人协助急救

一个人很难坚持完成心脏骤停的抢救工作,当识别病人已发生心跳骤停,就必须大声叫喊他人来协助。第二人可协助拨打“120”急救电话。

2.立即脱离意外事故的现场

对因溺死、触电、火灾等意外事故所致的心脏骤停病人,应使之立即脱离发生意外的现场环境,如溺水者救上岸,触电者脱离电源,煤气中毒者移至室外,塌方者从废墟下救出。

3.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单人操作或双人操作,或多人交替操作,直到成功为止或等到急救医生来到。

4.病情稳定后,在急救医生监护下送医院

在病情未稳定前,不宜搬动病人。当现场初期心肺复苏成功、病人恢复了心跳和呼吸,或者已用上人工呼吸机,则应争取尽快将病人转送医疗技术设备条件好的医院,进行后续治疗,以达到彻底康复。

心脏骤停急救要点

①及早识别心脏骤停的病人。

②拨打“120'’急救电话呼救。

③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篇5:心脏骤停的5个急救方法

一旦有人因为心脏病或其他原因发生心跳呼吸停止,需要立即展开急救,但要进行正确、有效的急救,要注意抓住五要点。

一、抢救场地要硬一点。

心脏按摩必须在硬床或台子上进行, 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按压胸骨才有效。

有些人在做心脏按摩时,拼命挤压左侧胸壁,是错误的操作方法。其实心脏大致位于胸腔中央,一定要把一只手掌放在胸骨中央下1/3处,用另一手放在它上边加强力量,使心脏受到挤压,迫使心脏内的血液流出,恢复血液循环。

三、压迫减压要彻底。

压迫胸骨时,手腕要挺直,慢慢地把体重加上,压迫胸骨使之下沉4~5厘米,然后突然放松减压。

不管是压迫还是减压,都要完全彻底,但是减压时,手仍然不能离开胸壁。

四、频率不能太慢。

心脏按摩的胸部按压频率要达到每分钟100次,过慢不能发挥作用。

五、按摩呼吸配合好。

由两个人抢救一个人时,应该由一个人做15次心脏按摩后,另一个人做2次人工呼吸。做人工呼吸的人,应特别注意心脏按摩者手的动作,在其停止按压的间隙,立即吹气,吹气要大要深要快,每次吹气时间应持续2秒以上。如果是一个人独立抢救,也要掌握心脏按摩15次、人工呼吸2次的频率。

需要提醒的是抢救儿童时,力度一定要小一些,比如心脏按摩时按压胸骨,只用一只手就可以了,压力大约为成人的1/2左右,但频率要较成人略快,要大于每分钟100次。

首先,触摸的手足,若温度略有回升,则进一步检查颈动脉搏动。只要能触到一点搏动,就是心跳开始的证据,此时应立即停止心脏按摩。

篇6:心脏骤停可考虑心脑复苏

心脑复苏法 适用于心脏骤停者

急救人员常是室颤发作后5分钟到达,此时并不需立即除颤,而是进行胸外按压让心脏得到足够灌注,也不需马上急着插气管,浪费宝贵的时间。心脑跟心肺复苏法的最大不同点就是急救人着重胸外按压,不用人工呼吸和延迟气管插管。通常在正常呼吸时,胸腔内气压会降低,能帮助静脉血回流到心脏,但如果进行人口呼吸或插管,过度充气会导致胸腔内压力增高,影响血液回流,减少对心脏的灌流。心脑急救法也排除了急救人员由于心情激动而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时过度充气。况且有了足够的连续胸外按压,患者也通常会自动恢复喘息。

目前,心脑复苏法只适合用于目击心脏骤停者。

对于呼吸停止的患者(如水溺、药物中毒等),病人还是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法来通气救人。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大家应该主动学习心脏急救法,以备万一,抢救宝贵的生命。再好的胸外按压,也只能为脑部提供正常时30%血液灌注,如中间有延误,那效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目前心脑复苏法还没得到新加坡国家复苏理事会的全面接受。

但如果公众能单单对适合病者施予胸外按压,不需人工呼吸,便能有效的改善其存活率,其效果不可估量。心脑复苏法不是简单的替换现有的心肺复苏操作,而是如何依据现有的资源和知识,为心脏骤停者提供更为规范和理想的救治手段。这在急救历程中起着颠覆性作用的观念改革。

篇7:创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支持

创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支持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急症急救现状,寻求提高抢救成功的对策,降低死亡率,促进创伤急症护理水平。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08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收治的1673例严重多发伤病的患者从受伤年龄、受伤机制、就诊情况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的调查研究。结果:受伤年龄主要分布在19~51岁年龄段(60%);受伤机制主要包括车祸伤、高坠伤、烧伤,锐器伤等7大类型;全组抢救脱险1522例,抢救成功率91%,死亡151例。其中这些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循环衰竭,院前死亡。结论:在创伤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加强急救意识,准确的判断伤情,科学的应用急救程序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关键词:创伤患者;急救;护理支持;受伤机制;临床分析

急诊科是一个接诊危急重症的一个科室,对创伤的急救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急诊急救措施是否及时有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在对我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急诊急救的1673例创伤患者的病情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患者共1673例,均为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急诊急救的创伤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19~51岁年龄段;交通事故伤1158例,坠落伤309例,其他伤206例;损伤部位:颅脑586例,四肢及骨盆435例,胸部322例,腹部200例,脊柱及其他部位130例。

1.2 护理措施

1.2.1准确的判断病情 ??损伤性休克常常继发于创伤复合之后,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应该对患者的伤情进行仔细的观察,主要检查患者的整体情况如:骨折、脱位、烧伤、体位、意识、有无活动性出血等方面。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病史情况,这样医护人员就能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把握损伤的程度,掌握急救的重点,确保对创伤患者的急救成功率。

1.2.2 确保呼吸道通畅 ??在赶往救护现场前,救护人员应该做好相应的急救准备,仔细检查是否带全急救用品。急救人员应该有良好的供氧意识,这是维护患者生命的关键;其次,应该能够熟练的掌握任何开放气道的方法以及对各种吸痰器、球囊面罩呼吸器、氧气、气管插管等器械的操作方法。当遇到颅脑损伤或创伤性休克的伤者时,我们必须确保伤者的气道通畅,对于呼吸道的分泌物、异物应该迅速的清理,清除窒息的危险,同时给予氧气;对于舌后坠的伤者,在需要时可以结合纱布清理,然后放置口咽通气管;对于呼吸骤停的患者,则需要进行气管插管。

1.2.3 处理伤口 ??患者在受到严重的创伤时常常会有开放性的伤口,需要严格观察出血的状况,针对常出现的症状进行如下分类:①对于活动性出血必须立刻采取措施紧急处理;②创伤面较大的患者应该采用无菌纱布覆盖或者填塞伤口,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止血;③对四肢开放性骨折大动脉损伤、皮肤撕脱的患者,应该采用大拇指压迫伤口近端相应动脉或者采用气压止血带止血,对患者的骨折肢体进行固定;④单纯性头皮出血采用加压包扎止血;⑤开放性颅脑损伤采用明胶海绵进行帖敷;⑥开放性气胸应该在患者呼气末迅速封闭伤口;⑦张力性气胸应该立即进行胸腔穿刺减压;⑧腹部内脏脱出的患者,禁忌将内脏送回腹腔,以免加重感染。

1.2.4 建立静脉通道,保持有效循环 。?患者在受到创伤之后,常伴有出血性休克,如果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达不到正常标准,对患者采取止血措施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用静脉留置针建成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迅速大量输液,必要的时候还要输血,补充血容量来达到缓解患者休克状态的目的,这样为进行下一步的治疗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1.2.5 监测动态病情 ??在急救后应该密切的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瞳孔、尿量等,如果发现有异常,应该立即处理;维持上涨而处于平稳的姿势,避免过多的移动;另外对于患者出现的可疑部位还可以进行点式检查,必要时采用辅助检查如:血常规、B超、腹部X线拍片、CT检查等。根据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尽早的诊断,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1.2.6 心理护理 ??由于创伤的不可预见性和突发性,伤者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安的情绪,这种时候应该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和安慰,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取得相互之间的理解和配合。

2 结果

1673例患者中,受伤机制主要包括车祸伤、高坠伤、烧伤、锐器伤等7大类型;全组抢救脱险1522例,抢救成功率91%,死亡151例。其中这些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循环衰竭,院前死亡。其中有效抢救时间为25~60min,说明在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中,连续性的、有预见性的和针对性的护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讨论

1673例患者中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循环衰竭,严重创伤患者占大多数,其中严重创伤的特点有:①伤势严重,常伴有休克和严重的低氧血症;②伤者的生理功能严重混乱,抵抗力逐渐减弱,常常出现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衰竭器官数量越大,患者的死亡率越高;③由于患者创伤涉及的范围广,许多部位的早期症状难以发现,容易被忽略,耽误最佳抢救时间;④治疗难度大,创伤的部位太多,在采取治疗时会相互矛盾。救护人员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及时的采取有效的体格检查。

对于创伤性患者的急救过程中,时间性、有预见性、针对性的护理以及科学的急救程序在急救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①要有时间观念,赢得创伤患者的急救“白金10分钟”,医护人员必须不断的提高急救意识,建立快速反应的抢救机制;②医护人员必须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保持清醒的头脑,确保抢救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③护士应该及时的报告患者的病情发展,有预见性的提醒医生,预见病情的变化;④科学的运用急救程序是提高急救成功率的保证,在抢救护理过程中,应该分清轻重缓急,灵活的执行急救程序,能够有效的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何忠杰;创伤急救的新概念——白金10分钟[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4年11期转

初中英语作文心脏复苏

心肺复苏试题

一氧化氮在急诊医学的进展及应用

关于心肺复苏的体会

急诊实习自我鉴定

心肺复苏讲课主持词

急诊科实习自我鉴定

急诊医学培训心得体会

急救论文范文

护士急诊科实习自我鉴定精选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急救与护理(共7篇)】相关文章:

在急诊科的自我鉴定2023-05-20

急诊护士自我鉴定2022-05-06

急症病例的院前急救与护理2022-10-21

急诊科护士自我鉴定2022-08-11

火灾急救常识2022-05-07

急诊医生自我鉴定2022-09-05

世界急救日口号2022-05-04

气道异物说课稿2023-03-09

护士急诊科实习总结2022-10-21

急诊科的实习鉴定评语2022-06-0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