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在急诊护理用药中的运用论文

时间:2023-07-10 08:01:08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安全文化在急诊护理用药中的运用论文(共11篇)由网友“刘锦刘阿姝”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安全文化在急诊护理用药中的运用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安全文化在急诊护理用药中的运用论文

篇1:安全文化在急诊护理用药中的运用论文

安全文化在急诊护理用药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安全文化在急诊护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某急诊科于1月起在用药护理中应用安全文化,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应用前后治疗患者各150例,观察用药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情况,对比应用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急诊用药护理中应用安全文化后,用药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应用前,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用药护理中应用安全文化后,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意识,减少用药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安全文化;急诊用药;护理

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多为急危重症患者,患者救治过程中,用药安全十分重要,护理人员作为患者用药的执行人员,如果给予患者药物时自身的安全意识比较差,较易引发用药护理差错事件,影响患者救治的效果。本院急诊科于201月起在用药护理中应用安全文化,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医院急诊科1月~12月(未应用安全文化)收治的患者150例,男80例,女70例;年龄16~78岁,平均(56.8±3.4)岁;疾病类型:食物中毒57例,头部外伤23例,创伤性休克17例,急性胰腺炎33例,纵膈囊肿12例,脑干损伤8例。另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医院急诊科年1月~12月(已应用安全文化)收治的患者150例,男76例,女74例;年龄18~79岁,平均(57.3±3.2)岁;疾病类型:食物中毒51例,头部外伤25例,创伤性休克18例,急性胰腺炎30例,纵膈囊肿15例,脑干损伤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急诊用药护理未应用安全文化之前,采取常规用药安全管理模式,包含管理给药剂量,检查药物名称准确性等。应用安全文化之后,用药安全管理方法如下:

1.2.1培训护理人员:结合急诊科患者用药的特点,制定用药安全培训计划,组织整个科室的护理人员参与到培训中,促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安全用药的重要性,促使其形成安全用药意识。在科室中宣传“第一次即做对事情的”护理理念,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督促及自觉的保证用药安全。

1.2.2建立安全用药干预机制:①预警机制:护理人员管理急诊科药物时,采用分类管理的方法,比如专柜存放常用的急救药物,毒麻药物、贵重药物存放柜管理时应加锁,避免护理人员慌忙中拿错药物,对于易混淆的药物,分开摆放,并采用显眼的标识标记,预防用错药物;护理人员执行医嘱时,如医嘱中存在特殊的用药要求,比如静脉滴注药物的速度要求,应利用红色笔标记出来,避免执行医嘱时发生错误或遗漏,保证医嘱执行的准确性〔1〕。②护理不良事件自愿上报机制:所发生的用药护理差错对患者影响非常小时,可采用自愿上报的原则,鼓励护理人员自觉的发现用药差错,并积极的改正,由护士长设置专门的安全护士,核实科室中发生的用药差错事件,每月定期进行总结,分析用药差错事件发生的原因,持续的改进用药护理质量,保证用药安全。③用药安全分享机制:对于用药过程中发生的差错事件,选取典型案例,在科室护理部会议上组织所有的护理人员参与讨论,促使护理人员形成预防的意识。

1.2.3营造奖惩结合的安全文化:每月定期检查急诊科用药护理质量,统计用药差错事件、患者投诉事件、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赋予每项相应的评分,经过加减之后,形成每名护理人员当月的用药护理质量考核分数,依据分数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以此来激发护理人员主动提高用药护理质量的积极性〔2〕。

1.2.4形成多方参与的安全文化:急诊用药过程中,涉及的参与人员比较多,包含医生、药房护士、临床护士、患者等,除了临床护士外,应鼓励其他各方参与到用药安全监督与管理中,比如医生,依据患者病情写医嘱时,要对药物的使用剂量、使用方法等再三明确,确保无误后再下达医嘱,药房配药时,应先对医嘱中的药物进行严格的审核,并在配药过程中密切注意,防止发错药物,护理人员在药房中领到药物后,应再进行复核,发现药物发错时,立即与药房进行沟通。

1.3观察指标

观察应用前、应用后急诊科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情况。由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应用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应用前后用药堵差错事件发生情况

急诊用药护理中未应用安全文化前,150例患者中,发生用药堵差错事件8例,发生率5.3%,其中,给药剂量不足3例,给药时间错误2例,给药方式错误1例;应用后,150例患者中,发生用药堵差错事件1例,发生率0.7%,为给药剂量不足。

2.2应用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急诊用药护理中应用安全文化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院急诊每天收治的患者数量中,病种复杂,病情危重且变化快,在患者救治的过程中,护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用药作为急诊患者救治时的关键环节,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用药安全与否。在传统的急诊用药护理中,由于并未充分的重视护理人员用药安全意识的培养以及用药安全文化的构建,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比较高,降低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医患纠纷的发生风险〔3〕。急诊用药护理中应用安全文化之后,以培训的方式培养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意识,并改变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促使护理人员在给予患者护理时自觉注意用药安全〔4〕。为了促进安全文化的落实,急诊科在应用的过程中还构建了与科室相适应的安全机制,比如预警机制,通过相应的管理促使,提前预防用药差错事件,而且预防措施延伸到各个相关的环节中,有效的`避免了和给药剂量、方式、时机错误等差错事件,保证了用药安全,同时,建立了用药差错事件自愿上报系统,对于用药差错事件对患者的影响非常小时,鼓励护理人员自愿上报,且不会给予护理人员处罚,促使护理人员有效的发现用药护理中的错误,并主动改正,避免相同或类似差错事件的再次发生〔5〕。此外,在急诊科中还形成了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不仅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而且医生、药房及患者的安全意识也明显提高,从整个用药环节上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性。在本研究中,急诊用药护理中在应用安全文化之后,用药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而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这说明,急诊用药护理中应用安全文化后,可提高用药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投诉事件及医患纠纷发生率。综上所述,急诊用药护理中应用安全文化后,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用药安全意识,提升护理人员整体的护理质量,保证用药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减少用药差错事件,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提升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尽早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更加满意护理人员的用药护理操作,减少医患纠纷发生的风险,可在急诊用药护理中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穆爱兰,张秋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加强急诊科患者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181-183.

〔2〕马轶群,周海萍,戴素萍,等.SHEL模式在患者急诊静脉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0):117-118.

〔3〕陈昌群.安全文化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1(03):2-3.

〔4〕桂月玲.构建护理安全文化在规避急诊护理风险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891-1892.

〔5〕刘瑛.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8(11):46-47.

篇2: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论文

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论文

【摘要】

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6月~2015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和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室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急诊护理;临床效果

随着医院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开始在急诊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1]。医院急诊室中患者的病情通常较为紧急,患者家属的情绪也不稳定。因此,在急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十分必要。文章将选取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10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10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一般资料。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57例,患者的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为(29.3±8.7)岁。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患者50例。所有选入患者均有正常的理解能力,且能够无障碍的进行表达。将急诊住院时间在3天以下的患者和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对入院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表现进行密切观察,让患者对周围环境进行熟悉,并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1.2.2优质护理服务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1)急诊患者要先安排抢救再收费,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2)严格按照相关的'急诊输液和注射的步骤对患者进行输液;

(3)对急诊患者实施人性化管理,针对患者的特点,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4)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安慰,消除患者家属的紧张情绪,使家属能够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

1.3评价指标

让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0分以上;满意:60~89分;不满意:60分以下。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研究的急诊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15.0加以检验。临床所得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2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为P<0.05,则表明分组治疗后的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将两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96%(48/50),远高于对照组78%(39/50),组间差异相比,2=7.16,P=0.00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情况

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有效率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98%(49/50),远高于对照组80%(40/50),组间差异相比,2=8.27,P=0.00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人们对医院护理人员护理治疗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开始被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在急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够为急诊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家属的紧张情绪[2-4]。因此,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十分必要。文章采用分组对比的方法对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和护理后的满意度分别为96%和98%,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和护理后的满意度分别为78%和80%,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均远高于对照组,且本次研究结果与高翠英[5]中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急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和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之前,医院相关部门一定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护理人员能够对自身的责任和目标进行明确,进而增强护理人员自身的责任感[6]。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不断优化急诊室护理流程,让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护理服务。此外,院内护理科室还应该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并定期对急诊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从而最大程度调动护理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7]。总而言之,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进行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使更多的急诊患者都能收到满意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芬.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4):238-239.

[2]童凤玲,陈秋星.目标管理在急诊肠造口护理中的实践与效果[J].安徽医学,2014,35(12):1743-1745.

[3]徐雅云.优质护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9):243-244.

[4]乔春苹.优质护理在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3):190-191.

[5]高翠英,张静.个性化护理在糖尿病酮症及其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15,36(7):898-900.

[6]徐爱萍,孔雪莲,王守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一体化护理[J].安徽医学,2012,33(3):359-360.

[7]孙邦艳.优质护理服务在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护理效果[J].安徽医学,2013,34(10):1558-1559.

作者:陈娟

篇3: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的运用论文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的运用论文

急诊科的工作量是医院各科室中最大的,面对的患者层次复杂、病情多样,并且突发应急事件发生率较高[1]。急诊护理工作旨在提高急诊生存率,融洽医患关系,但是现今并没有一套成熟的急诊护理模式起到提高生存率以及缓和医患关系的作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全面管理的科学模式[2],本研究引用此管理模式于急诊护理管理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共有30名,性别均为女性,年龄18~34岁,平均年龄(26.72±5.28)岁。其中又分为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0名,护师12名,护士7名;大专学历及以上者22名,中专学历者8名。本院于8月开始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到急诊护理管理当中,本次对照组对象从7月至207月PDCA循环模式应用前的急诊科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其中有男54例,女46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37.48±6.5)岁。而观察组对象则从PDCA循环模式应用后至8月期间的急诊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其中有男56例,女44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6.24±5.8)岁。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为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为PDCA循环护理模式,本院急诊科PDCA循环护理管理内容如下[3]:

1.2.1计划阶段:由副主任护师为组长,其他护理人员为组员成立PDCA循环管理小组,并细分为护理管理、安全、文件、技能、服务五个质控小组,对护理全过程进行考核。由组长组织对全员护理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护理效果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护理考核评定标准、实行计划、培训计划等,全部护理人员即是护理工作的执行者又是护理工作的管理者。

1.2.2执行阶段:邀请各科室护理组组长对PDCA循环管理小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操作培训,传授其管理经验,树立护理人员的安全理念和服务意识,并将制定的考核制度让人员熟记,按此标准进行操作。另外质控小组对护理各个方面进行监督管理,组长对全组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定。由PDCA循环管理小组组长带领成员梳理一遍急诊护理流程,使原本盲目、混乱、被动的传护理过程转变为自我定位、分工明确、主动参与的'新护理模式。

1.2.3检查阶段:为了客观了解、评价计划执行阶段的效果,管理组长每月不定期组织单项质控小组对所负责的单项内容进行检查,遇到不符合要求者当即指出,并做出指导,并追踪整改效果。护士长每日对各岗位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操作技能、服务意识进行抽查,当场做出指导。每月管理小组对个人护理效果作出评价。

1.2.4总结阶段:每月召开月度总结会议,护理人员针对上月出现的问题,以及下月实行计划作出个人陈述。会议上全体人员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上个月经验总结,修改制定出下个月实行计划。

1.3观察指标。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越满意,10~9分为满意,6~8分为基本满意,5~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满意度为76.0%,两组在满意度上比较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通过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引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使得各项护理工作能在制定计划、有效实施、监督检查,总结改进中不断进行有序循环,能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升急诊护理水平[4]。所以急诊护理能够一直处于上升改进状态,使得护理管理落到实处,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效率、心态都会有所提高[5]。

本研究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表示实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不仅融洽了医患关系,对急诊救治过程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更便于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管理。综上所述,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引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融洽医患关系,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莉.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5):113-114.

[2]白召婵,王卫华.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11(34):3234-3234.

[3]尹玲,陈先红,谭丽君等.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8):122-123.

[4]骆妙青,刘小芳,杨碧英等.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手外伤患者治疗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11(13):223-225.

[5]姚芹.临床护理管理中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5):36-36.

篇4:急诊护理管理中团队管理模式的运用论文

急诊护理管理中团队管理模式的运用论文

急诊科是医院中抢救患者生命最前沿同时也是最集中的地方,在急诊科中,各种疾病类型的患者混杂,而且大部分是危重疾病患者,因此再对急诊科中患者的护理管理非常重要,但是,要想做好对患者的护理服务,就应该对急诊科的护理团队采取团队管理模式,以提高护理质量[1]。因此,本研究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进行了对照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月至12月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9.76±3.44)岁。观察组:男37例,女33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9.21±3.27)岁。两组急诊科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本次参与试验的我院护理人员一共26名,其中男4名,女22名,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3.47±3.26)岁,其中本科9名,大专13名,中专4名,就业时间1~23年,平均就业时间(12.33±2.69)年。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团队护理管理,具体如下。(1)加强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团队凝聚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教育,让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护士长作为整个团队的核心、领导者,在对护理人员进行管理时,要根据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做到以人为本,在护理人员工作中遇到问题主动帮忙解决,并指导护理人员具体要点,以防再次遇到类似问题不能独立解决,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对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密切观察,调动工作积极性,加强工作之间的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从而提高在急诊科中的护理质量[2]。(2)完善有关护理工作内容的相关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急诊科护理管理的根本,在给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护理,更能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而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仅有过硬的专业水平的远远不够的,相关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是将专业水平发挥出来的保障,护理人员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严守规章制度以及行为规范,才能够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在对急诊科患者实施护理措施时,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确定团队的目标,并根据目标,明确分工,每天早晨例行晨会,由护士长宣布目标达成情况,离预期目标的差距等,并鼓励护理人员之间相互沟通,为目标完成出谋划策,将完成目标真正成为整个团队的使命,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3]。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对两组患者经过两种不同的护理管理措施后,将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以及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评定,严格考核,采取百分制。自制调查问卷,向两组急诊科患者调查对护理的满意度,具体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进行判定,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等评分数据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等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在统计学有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医院来说,急诊科是医院处理突发病情、患者的高危科室,急诊科中的患者大多病情急且重,通常情况下患者承受的风险较大,所以,急诊科是医院中救治危重疾病患者的重要部门。一直以来,急诊科对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等一系列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严格,因为在护理工作中,专业技能过硬才能够胜任相应的岗位,但是过硬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需要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模式才能将其效果发挥到极致[4]。在团队管理模式中,领导者与团队成员形成一个共同体,他们的的目标一致,需要团队成员与领导者相互信任、配合,所以,对领导者的要求极高,其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护士长作为领导者充分信任与配合护理人员,将所有护理人员的力量综合,所有团队成员一致,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5]。在本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实施团队管理模式,取得显著效果,观察组护理质量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等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团队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有利于患者更深入地对健康知识的了解,而且可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适合于广泛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晶.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10(23):687-688.

[2]魏红霞.浅议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5(2):193.

[3]黄妹.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34(5):80-81.

[4]丘宇茹,王吉文,卢玉贞,等.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10(5):53-55.

[5]曾丽,田丰.团队精神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6):4-5.

篇5:浅谈微课在急诊医学中的运用论文

浅谈微课在急诊医学中的运用论文

微课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首创于。其定义为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的一项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并与练习评测以及学生反馈等元素構成一种主题突出的教学环境[1]。12月,全国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对微课的定义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所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

微课具有微型化、视频化、网络化的特点。微课一般不超过10分钟,要求内容精简,围绕重点、难点等展开。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有利于课内课外学习,也有利于知识的广泛传播,避免了一言堂的枯燥乏味,又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使教学效果最有效化。微课充分利用了网络的优势,使学习变得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具有随时性、可重复性和交互性的特点。

急诊医学又称急救医学,与生命密切相关,覆盖面广泛,时效性强,广泛普及急救知识有利于生命的救治。在急诊医学中运用微课的表现方式,既有利于医学生的学习,又有利于急救知识的科普。下面就以心肺复苏术为例进行阐述。

心肺复苏术是最重要的急救技术之一,无论在院内还是院外都是最常用、最有效挽救生命的技能。由于大脑缺氧6分钟就不可逆的死亡,现场急救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第一目击者”能够及时、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术,可争取到最初宝贵的抢救时间,维持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供氧,极大地降低院前死亡率和致残率,所以全民普及心肺复苏术的教育是很必要的。传统上,一般采用“示教室集中授课+实验室操作”的方式,即在示教室由教师讲述有关心肺复苏术的理论知识、操作方法及要点后,学生轮流在模拟身上操作。这种方式难以普及。而微课为简短的微型视频,通过网络传播,更易于传播。

选题是制作微课的最重要环节。选题首先要突出重点难点,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心肺复苏术中如何判断心跳呼吸骤停,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的正确操作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整个微课的设计及编排上要突出此重点难点,让学习者更容易获取关键信息,印象深刻,从而更容易掌握。

选题后就要进行素材的准备。一个好的微课需要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合为一体。常用软件有Photoshop、Aftereffects、Flash、3ds Max、Audition等。心肺复苏术作为一项操作技术,可考虑情景、视频动画、文字等相结合,从突发事件入手,引入其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再过渡到操作本身。如“在一场马拉松比赛中出现选手呼吸心跳骤停倒地,第一目击者立即上前施救,施救过程,最终施救成功”。重点突出如何判断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过程。

视频的录制可采用外拍式和内拍式相结合的方法。外拍式:使用数码摄像机、手机等设备,运用课堂、互动教学、角色扮演等展示微课的教学过程。内拍式:在计算机中安装Camtasia Studio、Snagit、录屏专家等软件,通过PPT、word、画图工具等呈现。心肺复苏术的录制以外拍式为主,可运用数码摄像机,模拟一场马拉松比赛出现的意外事件,拍摄过程中的'角色扮演尤为重要。

视频录制结束后要进行剪辑。其目的是对一个或多个摄像机同时录制的内容进行编辑,使其更加精美和流畅。常用的视频剪辑软件有Premiere、Sony Vegas、Camtasia Studio、会声会影等。视频录制结束后,进行剪辑,去除累赘部分,充分突出判断意识状态、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加上文字说明,而结束部分可用一张PPT做简略的总结点睛,PPT中可运用一些口诀、简写等方法以便于记忆。如心肺复苏术操作中的CABD(Circulation、Airway、Breathing、Difibrillation)。

微课的出现既简化学习过程,优化教学资源,提高学习积极性及自主性,又把教学资源转化为社会资源,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普及。急救医学这门专业课程与微课相结合,减少了传统教学方法的累赘,突出重点,容易掌握,有利于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广泛传播,一举两得。但是,由于微课本身时间的局限性,对于知识点的详细、全面掌握,仍需与传统教学、课本、临床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2]周笑春.中职设置微型课程初探[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12):12-13.

篇6: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论文

1微笑

人性化服务的基础是微笑,贯穿了整个服务过程,为医患沟通的桥梁,为融洽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的良方,同时也是取得患者信任及患者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和护理的前提。对于即将手术的患者,由于自身对医疗知识的不了解,医生和麻醉师的从术前交流,常常让患者为及患者家属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和恐惧情绪,担心手术和麻醉不成功或出现意外,所以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在接待、介绍、交流、护理的全过程中,要面带带笑容、和蔼可亲、举止端庄,做到热情热心、耐心、专心,详细了解病人的内心想法,才能让患者更有亲切感和信任感,更加有效的消除混着的不前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接触思想负担。

2评估

对病人病情以及全身机能状况做全面的了解,不仅是医生的职责,作为护理人员要辅助及监督整个手术过程的完成。在手术前1天,要去病房核对医嘱、手术通知单、患者床号和姓名及手术部位;详细了解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和当前病情、生命体征、沟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相关化验结果;了解患者既往史、现病史、用药史、过敏史及相关习惯;了解患者局部情况如手术部位皮肤情况;了解患者心理和社会情况,患者对本次手术的态度,是否有焦虑和恐慌情绪,对手术的了解程度、认知度和社会经济状况;检查手术器械及敷料是否备齐,各种仪器是否完好,必用物是否排列有序;手术护士对患者的病情了解情况、对手术步骤熟悉程度、是否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3准备

3.1患者准备。通过与手术护士的交谈,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愈后情况,了解手术室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及主刀医生和麻醉师的精湛技术与手术的安全性,可以通过同类型患者的手术情况介绍给患者,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

3.2操作者准备。手术室护士要认真查阅患者病历,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熟悉主刀医生和麻醉师的操作特点,方能在手术中做到配合默契、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痛苦。

3.3环境准备。手术间的物品及仪器设备应摆放整齐、有序,并根据患者的习惯,调整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手术室医护人员谈话和操作应轻柔,让患者感到舒适安静。

4看待

4.1手术前1天,接到手术通知单后,手术室护士及时到手术病人病房,对患者作自我介绍,详细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的大致过程和进入手术室的准备工作,告诉患者在手术期间,有护士一直在他身边,陪伴患者度过整个手术过程,并对其护理。

4.2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应象亲人一样对待患者,热情接待,同时和病房护士认真仔细进行交接,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诊断情况、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以关怀的言语询问患者手术前的各个方面情况如;患者休息情况、心理情况、是否焦虑恐慌,搀扶或推着患者进入手术室,再次过程中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大致情况,如手术室的布局和设备以此打消患者对手术室的恐惧及审美感。

4.3患者进入手术间内护士应将患者扶到手术床上,温柔并保护式的帮助医生摆好患者麻醉手术的体位,切记不要过多的暴露患者非手术部位,尊重和保护患者的私隐。且向患者说明正确的体位,对手术及麻醉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性,始终如一的象对待亲人一样,让患者感觉舒心。

5出色

5.1手术护士要将每项服务均要做的出色,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巡回护士必须始终站在手术旁,聚精会神的观察手术全过程,及时补充手术中所需的物资。

5.2巡回护士必须坚守岗位,同时要温馨服务于每一秒。手术过程中应询问患者是否不适和伤口疼痛情况,如许多意识清醒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有焦虑情绪,护士应适当地抚摸患者的肌肤或轻握患者的手让患者降低焦虑。

5.3患者手术结束时要用温盐水擦净患者身上的消毒液和血迹,帮助患者穿上手术衣裤,盖好被单,注意保暖。6体会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会让患者在手术时充满信心,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及安全感[3]。人性化护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增强了护士主动为患者服务的意识,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4]。

作者:吴万清 单位: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刘丽霞,房丽娟,岳迎新,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18(2):48-49.

[2]倪丽虹.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7(24):24-25.

[3]周晓红.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4):697-698.

[4]秦惠军.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4(2):158-159.

篇7: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论文

手术室是目前各个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主要场所,在临床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影响下,手术室护理人员业务技能也要不断提升,从而保证手术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手术室护理工作相对特殊,工作量相对较大、工作时间不规律、护士精神较为紧张[1]。护理工作人员长期在这种高危、压抑的工作环境中很容易导致身心受到双重影响。为了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管理工作中的运用,现选择5月至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0例手术患者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并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现选择205月至20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0例手术患者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比较,患者年龄21~86岁,男性和女性分别有547例和453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过程中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的护理管理方法,实验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所示:首先,建立良好的手术室工作环境,手术室护理工作较为特殊,护理工作人员除了要能够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之外,要能够综合考虑患者自身因素,因此,其工作强度较大、责任心较大、精神高度集中,导致其情绪容易出现波动[2]。手术室大都选择团队作战的治疗方案,管理工作人员作为团队运行的支柱所在,护理管理者要能够协调好护士之间、医师与护士之间以及护士与麻醉师之间的关系,从而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手术室环境。护理管理者还要能观察护士存在的变化,给予其较为显著的情感支持。手术室护理要能够具备相应的护理操作技能,护理管理者要能够引导护士参与到相应的培训工作中,让所有的护士都能够达到安全护理的要求,培养护士形成良好的自我协调能力,让他们能够以较为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其次,要能够合理分工,护理管理者工作人员要能够从根本上了解所有护士的特点,并结合其业务专长、特长做好合理分工,从根本上降低护士的工作强度,尽可能让每位护士都能够发挥出自身的特长,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豪感以及自尊心[3]。护理管理者还要能够为所有的护士进行职业规划,选派优秀的护士进行学习和进修,利用传帮带的方式来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在充分考虑所有护士工作状况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弹性排班,从而解决他们的家庭生活问题,保证他们工作生活两不误。最后,要能够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护理管理工作制度,为了能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护理管理工作人员要能够严格制定并引导护理人员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4]。为了能够减少事故、差错的发生,护理管理人员要能够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他们严格按照操作标准来进行相关工作,强化护士形成相应的法律意识,对其护理操作进行评比以及考核,从根本上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潜力,通过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来激发其创造性。

1.3统计学方法:本文患者相关资料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比较,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的方法来表示,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当统计学相关数据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都得到康复,其中实验组满意患者为487例,满意度为97%;对照组满意患者为407满意度为81.4%;两组患者差异较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手术室实施人性化管理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患者对于护理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减员增效、医院改革、行手术技术、新仪器运用较为普遍的今天,护理患者通过人性化管理措施能够不断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保证医疗护理工作能够更加安全、高质量的完成,为手术室创造较为和谐的环境,保证患者能够尽早康复[5]。本文研究表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之后,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得以提升,并减少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的发生,对于激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护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总之,手术室护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运用人性化管理可以降低各种护患纠纷以及医患纠纷,对于提升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有着显著的作用,值得在今后的护理人员管理工作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作者:李金华 单位:山东省聊城冠县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慕旭琴,刘力嘉.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144.

[2]徐同芬.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结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1,9(2):28-30.

[3]黄文莲.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17(5):152.

[4]牛凤彩,李萍.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256-257.

[5]黄丽丽.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12(12):92-93.

篇8: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论文

为了研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本研究对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我院100例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研究分析获得了一些体会,现将其综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2013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100例择期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49.5±2.5)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为(49.6±2.6)岁。对两组基本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可以将其用作对比分析(P>0.05)。所有患者均具有清楚的意识,并且能够进行独立性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人性化护理

手术开始之前,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访视,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具体病情等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麻醉方法、手术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可以采用口头宣教的形式,也可以将其制作成健康教育知识手册,并将其分发给患者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其次,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期间或者查房阶段,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将患者的心理防线有效降低。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对患者的情绪变化与病情变化进行仔细观察,根据患者的职业心理与文化程度向患者说明健康、手术治疗与疾病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心理压抑情绪。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列举成功的手术案例,鼓励患者之间多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从行动与情感上对患者表示支持,使其树立抵抗治疗的信心,确保患者能够在轻松的心理状况下接受手术治疗。

1.2.2术中人性化护理

手术过程中,要最大程度上降低手术室噪音,对患者的隐私进行充分保护。麻醉时,要对患者的情绪变化进行仔细观察,保持手术室中合理的温度与湿度。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自己会一直陪伴在身边,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肢体按摩以及握手等动作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询问患者感受,适当的时候给予患者鼓励。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注意保暖。

1.2.3术后人性化护理

手术完成之后,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关的交接工作,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并对各项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如果出现了异常现象,并且护理人员不能进行处理,要及时与主治医生进行联系,护理人员要认真协助解决。其次,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输液管、镇痛泵、引流管、引流袋、饮食以及体位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手术完成后的两到三天,要对患者疼痛、切口愈合情况、饮食、排气等情况进行了解。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主要是以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态度、行为、状态、质量以及护患之间的关系等五项为重要依据,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评分。将每一项分为二十分,调查问卷的总分为一百分。如果总分高于六十分则表示满意,如果总分低于六十分则表示不满意,如果高于九十分则表示非常满意。1.4统计方法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19.0,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对照组为(78.56±2.34)分,观察组为(98.23±0.32)分,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由人性照护发展而来的,它注重的是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照顾与关怀,是一种有效的、整体的、个性化的以及创造性的护理模式[1]。该护理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并对其进行心理以及情感上的鼓励与安慰,使医患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手术室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邵丹 李艳艳 单位:宁夏第四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陈秀芳.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26(30):19-20.

[2]杨小红,阮爱娟,桂赛银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22(2):121-122.

篇9: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论文

人性化护理以关爱患者、关爱生命为中心,将爱心、责任心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全面实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1],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术室护理不仅单纯的护理配合[2],而是需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本研究主要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月~月收治的实施手术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6.7±6.3)岁,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探访

巡回护士到各个科室对将要实施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探访,注意时间的选择,避开患者的进餐时间、休息时间等,尽可能减少对患者造成影响。护理人员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包括职业、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心理素质等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做好入院宣教工作,积极开展微笑服务,让患者满意。术前由于患者对手术方式不了解,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而且不了解麻醉相关知识,以及担心手术效果等,针对上述情况,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诉说,和蔼的态度及可亲的语言,对患者的疑虑耐心的解释,这都有助于消除患者的顾虑,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辅导,能够使患者摈弃不正确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一般病情,给患者发放宣传资料,介绍手术室的坏境、设备、人员等一般情况,给患者介绍手术的方案及术后注意事项,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1.2.2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需要暴露部分身体,避免暴露过度,注意保护患者自尊,充分的尊重患者,同时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暖,必要时对患者肩部、输液肢体以及其他暴露部位添盖敷料,以降低感染的几率[3]。肢体摆放时使用约束带、软枕等,使患者感到舒适,需要导尿的患者,应该在进入深麻醉后插入导尿管,降低患者的痛苦,术中配合要稳准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手术安全。

1.2.3术后护理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使患者能够安全地度过术后恢复期。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了解患者的需求。术前患者主要是对手术方式不了解,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而在手术结束后主要是担心疼痛,护理人员要以真诚、富有爱心的语言,耐心的向患者解释,术后出现疼痛随时可以向医生说明,立即可以得到处理,不必过度担心。术后给患者进行皮肤护理,每天定时翻身,给患者按摩,用温水擦洗,避免出现皮肤压疮、水泡等。

1.3观察指标

使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价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干预后焦虑抑郁水平,对患者术前探访时以及进入手术室后进行血压以及心率的测定,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

SAS、SDS评分比较入院时,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55.27±5.97、59.21±5.34,对照组分别为54.17±6.05、59.41±6.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1.03±7.38、42.03±6.57,对照组分别为49.87±5.89、51.23±7.8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对患者是巨大的应急源,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前都会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这些不良心理反应会影响到手术的顺利开展,影响到手术效果。本研究中,我们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压以及心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人性化护理能够减轻患者不良心理反应,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作者:王建南 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室二部

篇10: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随机抽取5月至2012月手术的患者202例,并且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术前访视、一般护理、体位护理等措施,观察组采用术前人性化护理措施。抽去患者无精神疾病,能正确反映身体与心理感受,其中,男100例,女102例。年龄20岁26例,20~60岁110例,>60岁的66例。城市155例,农村47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的95例,高中以上的107例。按照以上了解项目分分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02例手术的患者,并且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术前访视、一般护理、体位护理等措施,观察组采用术前人性化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的护理方法。具体有以下内容,术前访视,对将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前的心理状态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患者心理反应将可能会给手术实施和术后恢复带来的影响。术前有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与疏导,通过交流,缓解患者的情绪上的紧张与心理上的顾虑,对患者的要求要及时了解,一些问题要及时解决。护理方面,术前要向患者交代清楚术后需要做的检查与需要用的附加医疗器械,如鼻饲管、引流管、导尿管等。在术前要配合医生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术前患者病房做好清洁与温度控制,对于患者的术前体位护理要根据需要准备好维持手术体位所需要的臂架、头架等设施,还要根据体位与手术的具体情况加布类、衬垫等,确保手术中患者安全与舒适。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术前准备,护士在一般护理的术前访视中从患者的需要出发,以和蔼的态度介绍医院软硬件、主治医生、手术水准等情况,还要介绍医院手术典型的成功案例,其中要注意自身的形象以及说话方式,要让患者充分信任医院,对手术存在安全感。与一般护理相比,要加上指导患者练习麻醉体位和手术过程中的配合动作,让患者对即将进行的手术有充分心理准备。手术室人性化护理,一些手术采用局部麻醉,患者的心理压力会使全身紧张,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床旁,安抚性的触摸患者的手部,头部等,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麻醉时的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感觉,并且积极的告诉患者感觉的来源,对于患者的疼痛反应,要耐心疏导,并教给患者减轻疼痛的方法。术后护理,术后做好患者身体上的清洁,擦净血迹和消毒剂,对患者的病房要加强清洁,对消耗品要进行及时补充,密切观察患者身体以及心理状况,在患者清醒后,要告知手术成功,并提醒饮食和行动的注意事项,对患者的要求进行合理答复。满意度调查。在患者出院时,发放本院编写的《手术护理满意度调查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护理满意度基本包括:手术前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手术前的护理环境,护理舒适度,呼叫与应答的反应等几项内容,每个项目分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几个层次,并留下意见栏。在心理状态调查中,采用医生谈话调查的形式,由医生对患者焦虑程度进行评价,分为无焦虑或抑郁、轻度焦虑或抑郁、中度焦虑或抑郁、重度焦虑或抑郁。

2.结果

观察组的非常满意的人数为89例(89%),对照组的非常满意个数为75例(7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焦虑或抑郁、轻度焦虑或抑郁的为95例(95%),对照组无焦虑或抑郁、轻度焦虑或抑郁的56例(56%)。两组重度焦虑或抑郁分别为1例与2例。

3.讨论

随着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越来越多,因此患者对于医生的治疗的各个方面,提出的问题也很多[2]。总体来看,人们是相信医院与医生的,但目前医患矛盾是一个显著的社会问题,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手术治疗与护理来说,手术治疗已经越来越广泛的成为了治愈疾病的有效手段,人们对手术的接受能力也越来越强。然而对于重病患者,心理对生与死的紧张程度也变得很高,因此,就给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性化服务护理模式是医护人员配合治疗的一个有效方法,在运用了手术过程人性化护理的方法后,在病患的康复时间上以及患者的满意度上都有了很好的效果,也大大的降低了医患矛盾的出现率。人性化护理在另一方面也使患者能够在心理上主动配合治疗,提高了手术的效果[3]。人性化护理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服务领域上的专业培训,不但要培养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其精神境界与使命感、责任感,尤其是对生命的重视,让医护人员真心的为病患服好务,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以病患需求为视角,不断完善护理工作的内容,使患者对医院充分的信任。

作者:张蕾 单位:邯郸市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罗玲,周荣,李柴阳.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体会[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3).

[2]肖春红.人性化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11,(2).

[3]杨冬梅,赵霄霞,刘海英.人性化护理在内科中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1,(4).

篇11: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选2012年3月~2014年11月收治的9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50例,女40例,年龄均在18~79岁,平均年龄为(39±5)岁。其中,普外科手术者35例,心胸外科手术者25例,泌尿外科手术者17例,骨科手术者10,其它手术者3例。所有患者均满足相应手术指征择期行手术治疗,并排除合并恶性肿瘤与全身系统疾病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45例,且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甲组被给予常规手术护理,主要包括常规术前准备、术前术后简单宣教等围手术期护理内容,而乙组则在此基础上被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有:(1)术前人性化护理。接到手术通知后,护士就需做好查房处理,熟悉患者病情,详细了解患者药物过敏史、基础病史与各种检查结构,科学评估患者生命体征与心理状态;耐心、真诚地回答患者与家属的问题,主动同其沟通,展开健康宣教,告知其手术的相关事项与准备,纾解患者紧张情绪,提高其手术依从性。同时,术前,护士需就手术器械、抢救药物与相关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准备到位,设备可行,排除术前危险因素,确保手术顺利进行。(2)术中人性化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的前1h,护士需调节好手术室的温湿度,将其温度保持在22~25℃,而湿度控制在是55%~60%[2];在将患者送入手术室时,亲切迎接患者,缓解其紧张不安情绪,待进入手术室后,也紧随其身边,不可离开,动态观察其神情变化,科学评估其心理状态,具体结合患者需求给予其必要心理疏导与护理。而在准备手术器械、药物,协助术者操作时,也需动作的轻、柔、稳,最大限度避免因操作不慎而造成较大声响,引发不良刺激,或是播放一些舒缓音乐来安定患者情绪。此外,在麻醉等需要得到患者配合的操作中,需耐心向患者解释,获得其理解与配合,动作轻柔,并告知患者若出现不适,需及时提出,停止操作,减少不适。(3)术后人性化护理。术后,及时清理切口周边血迹,动作轻柔的将患者送回病房,做好术后保暖工作,妥善固定好各管道,同患者与病房责任护士做好术后交接工作,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述说麻醉与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共同做好患者术后护理工作[3]。特别是对于那些因手术而带来部分生理功能障碍者,需给予其心理安慰与疏导,消除患者负担,同其亲切交谈,进一步了解患者术后心理变化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患者保持乐观、稳定心态进行术后恢复,改善预后。

1.3观察指标

采用统一问卷调查情况,对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与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有效判定,其中,护理质量评分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质量越好[4]。同时,采用SAS评分标准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加以评定。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x珋±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经护理干预后,SA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乙组降低效果更显著(P<0.05),且乙组护理质量评分也显著高于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1。同时,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甲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8%(35/45),相较于乙组的98%(44/45),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其实就是紧紧围绕着手术这一特殊时期,具体针对手术类型、麻醉处理等措施对患者造成的心理与生理影响而展开的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特别近些年来,伴随医疗专业的逐步发展,现代医学护理模式也有了相应改进,患者与医务人员本身均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人性化护理模式,作为一种基于“以人为本”的全新护理模式,更加强调患者的感受,护理效果更显著[5]。研究中,乙组患者就在常规手术护理基础上被给予了人性化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该组护理质量评分同仅接受常规护理的甲组相比更高,且SAS评分也显著低于甲组,护理满意度更高。可见,针对临床手术患者,护士需结合患者情况给予其围手术期的人性化护理干预,以此来缓解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提高患者手术治疗依从性,提升护理满意度,最终从整体上提升手术治疗与护理效果,改善预后。

作者:陈晓红 单位:沈阳市骨科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赵春玲.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01-202.

[2]王欣.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29-330.

[3]张淑珍.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12(20):161-162.

[5]张莉.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9):160-161.

[4]刘芹芹.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2):1694-1695.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的运用论文

医院护理文化在护理本科教育中的探究论文

风险管理在高龄产妇护理管理的运用论文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的应用论文

妇科护理学教学创建论文

护理学的发展论文范文

新型塑料保护膜对钢结构防腐的效果分析论文

护理学论文

护理学小组教学的论文

临床实践与药学教育论文

安全文化在急诊护理用药中的运用论文
《安全文化在急诊护理用药中的运用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安全文化在急诊护理用药中的运用论文(共11篇)】相关文章:

大学生护理学论文2024-05-06

妇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分析论文2024-01-09

急危重症护理病历范文2022-06-03

教学护士年终工作总结精选2022-08-22

临床医师培训个人学习计划和总结2023-03-21

传统中医学论文范文2022-09-07

心脏内科医学论文2023-10-31

急救论文范文2022-07-25

教学护士年终工作总结2022-04-30

骨科护理中预见性护理干预的运用论文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