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共20篇)由网友“danchengf”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
转变思想,力在创新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更要做好他们的表率,把创新素质的养成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贯穿于素质教育实施和每一个学生个体成长的全过程。如在八年级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推理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学生们利用小棒摆出他们所认为的平行四边形后,笔者问:“能否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你的拼图是否正确(旨在培养他们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设计的一种思想方法)?”接着问:“能用说理的方法来证明你的拼图正确吗(意在激发学生们解决问题的欲望)?”最后问:“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通过“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实际验证,理论论证——概括总结”这几个步骤培养他们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适时评价,激发热情
新课程理念提出了“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在笔者曾执教的八年级有一个学生,他的成绩虽不是很好但其脑子灵活、反应快。记得第一次提问他的时候,全班哄堂大笑,他的脸也涨得通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笔者先暗示全班安静,接着对他说:“看,同学们是认定你答不出来了。但我却说你能行。怎么样?露一手给他们瞧瞧!”他看着我,带着求助的目光点了点头,最终,他成功了。
笔者先是表扬了他,后又带领大家为他鼓掌庆贺。从那以后,再提问他的时候,班上不再有笑声,而他也不负众望一次次的让笔者看到了希望。“教师的教”是服务于“学生的学”的,而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查、选拔,而是在于如何通过评价来促使被评价者改进,促进其发展。直至现在,笔者也会在教学中使用“你讲得真好”“没关系,慢慢来”等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篇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理解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以此进行教学——即“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一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
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不能把现有的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填鸭式地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书本要进行二度消化。
二度消化的定义是:结合教学的要求和条件,结合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对自己已教过的讲授内容,作进一步创造性的理解、加工、发掘,为更好地达到讲授目的而做准备。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
篇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进入初中之后,数学几乎是从零开始,内容也是从头开始学起。而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数学一直是他们的薄弱科目,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师生的互动性也起到关键作用。怎么样才能做到以更和谐的课堂氛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淡化形式——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新课改实施以后,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表演痕迹明显,往往有走过场的现象,甚至教师对好课有这样的误解:创设情境导入、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但初中数学有很多知识,如代数式、公式、证明、法则是需要言简意赅、直奔主题的。例如讲去括号,就可以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化简代数式想x-3(2x+6),就没有必要创设情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教材中许多章节都有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但是一味的让每一节课都追求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只会让学生变的华而不实。如何有效进行小组讨论有以下几点教学策略供参考:
1、小组分组的有效性
部分教师为了方便,一般是让学生前后左右为一小组,但是由于没有充分分组导致有学生偷懒、遗忘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现阶段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目前比较流行“异质分组”,也就是按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认为在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的促进优势互补。
2、教学中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个人责任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合作学习有哪些要完成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那么合作往往就流于形式。
3、教学过程中找准合作的机会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那合作学习什么时候适用呢?在个人操作难以完成时;在学生产生疑惑时;在解法不一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解答“开放性”或“探索性”等问题时。
形式化的课堂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是不明显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师应设计最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关注实质,淡化形式,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二)、明确目标——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指导方向
实施这一策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表述课堂教学目标;(2)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3)有效实施教学调控策略。我们可以看出有效实施教学调控策略由其重要,教师发挥积极调控的有效性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我调控,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目标。二是细节调控。三是教师要灵活调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教师在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才能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三)、先做后讲——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先做后讲”是让学生先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会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这里“讲”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讲,给出问题,总结步骤,感悟思想方法等;二是学生讲,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例如:引导学生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先提出问题:画任意一个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用量角器量一量每个内角,你发现了什么?再计算外角和,你有什么发现?再推广问题: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与边数之间有规律吗?(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后填表)
先动手操作、实践,后讲感悟、体会,既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抓住学生的重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四)、整合教材——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
难度适中的课堂教学内容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另一个维度。课堂教学内容太多或太少、太难或太易都不利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有较强课堂管理能力外还得有较强的教材开发和整合能力。
在有效的课堂教学里,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曲线和教材知识结构的安排,充分捕捉和利用课堂动态资源,因书、因课、因时、因生、因情对教材进行开发和整合、补充、删减或更换。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有效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材施教,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五)、变式练习——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初中数学主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方法,所以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设计梯度清晰的适度的“变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时,可以安排如下变式:
变式1:判断下列是不是同类项:
6xy与xz 5.5与4
变式2:已知两个单项式是同类项,求各字母的值。
变式3:同类项与绝对值联系在一起,求字母的值。
可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操作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有模仿、记忆形成基本技能的过程,但低层次的学习并不能达到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所以,适当的进行变式演练是提升数学思维的必要手段。
(六)、互动活动——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
篇4: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四川省通江县至诚职业中学靳振
【中图分类号】G459.22【文章标识码】C【文章编号】1326-358712-0032-02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正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样:“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制约的。为此,我粗浅地谈谈在数学教学方法上的一点认识。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了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2)反复训练,持之以恒;(3)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4)评价表扬,鼓励发展;(5)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6)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
1、创设情境,活跃思维。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因此,创设一个学生学习情境,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尽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讲初二几何“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时,向同学们亮出1根1米长的竹竿问:“同学们,能在不用刻度的情况下,迅速将这根竹竿五等分吗?”这样一来,创设了探究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之中,对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探究活动。这节课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两两提问生活中的(比如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师中的物体等)“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3、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变革,由原来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多种教学的自制形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合理分组。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一般讲,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其次,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中,每次合作学习,教师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三、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
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1)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2)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3)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4)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5)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数学中的一些证明题,有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证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识点,但总不能够很好地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
即使写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较为混乱,推理过程也不够严密。这些都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一侧面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写”能力的重要性。“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
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四、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
数学教学中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也是当前数学教育的发展潮流。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考空间广阔,思维活动的自由度较大,学生的思维活动易于展开,在思考中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更多,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独特的效果。数学开放式问题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能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自主探究,敢于挑战教材,挑战教师。如果每一节课学生都能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甚至能对一些概念、定理、公式提出独特的看法,这样才会不断有新思想涌现,久而久之,他们才会逐渐树立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索论文
素质教育在数学的教育中不断发展和创新,面对现代学生和社会教育背景,如何搞好小学数学教育一直以来是教育者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在应用的突破中出现了瓶颈,数学中的素质教育也在不断深化和更新。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学生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仅要有理论能力,还要有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因此这里介绍了数学的素质培养目的和培养方法。在教学中采用30+10的方式加强学生的素质能力。把美学的教育和文学的教育融会到数学的教育中。培养数学教育的文化场,建立数学的思维和数学的方法论。多年来小学教学改革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小学素质教育改革进行多年。各方面收获颇多,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应用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加强。新课改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知识点层次递进,在不增加课业负担的前提下,能较好完成课堂教学。面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在中国现代少子或独子的背景下,如何全方面实现素质教育及培养每个孩子的知识有效教育,让每个孩子学有所好,学有所得。小学教师在一线教学中不断思考着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素质思维、数学形象思维、良好的数学认知。在这里对小学课堂教育提出我个人的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传统教学的方法及存在问题
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的改进,新的教学用具不断出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广泛地应用,教学的直观性得到了加强,教学的快捷有效性得到了提高。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个别教师对多媒体过于依赖,缺乏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使得教学不能较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要求。也有的老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中,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节奏,由于大大减少了板书的设计和书写,使得部分教师在知识讲授过程速度较快,部分学生在思维或行为没有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错过了知识点的理解及注意问题,使得新型教育技术没有得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一些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不能把思维关注在数学知识及数学原理和数学中的美,不能较好地实现知识的传达,而把课堂教学停留在一堂完美的教学展示,而不是关注学生从中受到多少数学的思维。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科独立性,数学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和唯数学考试的倾向,没有把素质教育融通在数学的教学中。在数学的学习中未来从事数学工作的人的比例相当小。
一般讲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学生掌握一门工具和技能,适应生活和社会需要。同时数的另一方面也要学生理解数学思维及数学的素养,就是用数学的思维审视生活中和工作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性理解生活中的问题和用数学的方法和模型解决生活工作中的问题。例如,生活中人们在面对一些是非的选择时,往往以主观的感觉去认知,没有从数学分析上破除其表象。在对自己行为认识、个人生命生活的认识过程中没有客观的理性表达,使得在生活中陷入思维定式和思维陷阱中。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缺少数学的文化教育,这里的数学文化教育不仅是数学史的教育,还需要数学的素质和数学的方法论,其次是数学中的文化知识和审美知识的体现,用不同的视角理解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和数学中的美学知识。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方法的探索
数学的课堂不仅要完成数学的基本能力的教学,还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角度理解数学。在课堂中加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及自己的数学想法和做法的`分享。在教学中不要紧把着课堂的40分钟讲授和提问,要留有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及个人的想法分享。因此在课堂压力不大、任务不紧的课堂上可采用30+10的教学模式。30分钟为教师主导课堂的讲解及知识的传达,10分钟为学生主导教师辅助点评的知识分享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及个人对数学问题的提出疑问。也可提出自己在学习和课业中对某些问题的新认识、新见解等,讨论学生自己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方法。比如,谈谈自己如何能够在做题中保证准确率和如何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分享购物中的数学问题和用数学及概率等分析方法分析生活中的概率事件和选择依据;用对称、图形组成等分析生活中的物体或画面;用统计思想来分析人的生老病死问题;等等。通过想说和大胆说,想聊和大胆聊,想分享和大胆分享建立一个数学文化的场效应。把美的教育融通在数学的教育中。这里不仅把数学的图形应用在美术的学习中,也要把数学的简洁性、对称性、统一性的思想和态度审视生活中的美,用数学的角度理解视觉美、艺术美、行为美、语言美等美的存在。
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分析美术课程中的图形及数字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数学美的存在,并分享学生发现的数学中的美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数学分析,用数学的方法完成一幅美术作品。让学生不仅对美术有一个别样的认识,也对数学的应用有一个新的认识。把文学的教育融通到数学的教育中。许多人认为文学当中没有数学的知识存在,其实不然。小到说明方法的列数字,再到文章的对称性,词语的简洁性都可以用数学思维去分析认识。在数学的教学当中可以把语文及文学上的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也可以把数学用在语文的学习当中。比如,语文的作文可以写一篇数学的知识应用和数学日记;引导学生用语文的词语和修饰方法描绘一个数学的问题;用语文的写作手法来表达一个数学问题;开展数学的宣传活动,用语言来表达数学的美;用文学表达来对数学的思想进行浸润、感悟。用文学的思想和数学结合,生活学习要做加法,烦恼和疾痛要做减法。
三、结语
贯彻小学的素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在不断的思索和试验中进行。不是一个人的努力,也是要政策的引导和舆论导向。在这里,我也仅以我的想法、思维及我的教学和实践经验与同行分享。我也需要不断地反思,努力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和弊端。改进教学方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工具,也要建立数的思想和数学的方法论。
篇6: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朱晓艳 郑州市第三中学,河南 郑州 450000
新课程实施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给学生、老师、学校带来了喜人的变化。但伴随着这些变化,课改也给课堂教学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笔者从教十余年,课余经常思考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应该怎样设计和执行,才能达到教师教起来有劲头,学生学起来有信心和兴趣,最终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理解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以此进行教学――即“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一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二、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不能把现有的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填鸭式地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书本要进行二度消化。二度消化的定义是:结合教学的要求和条件,结合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对自己已教过的讲授内容,作进一步创造性的理解、加工、发掘,为更好地达到讲授目的而做准备。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
1.翻译法
翻译法主要用于方程、不等式等代数方面的学习。学数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即把文字性的东西“翻译”成数或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困难的一点也正在于此,总感觉摸不着头续。如果学会了“翻译”,可以说已经掌握了学数学的基本方法。
2.记口诀法
记口决法可用于分解因式、公式等较枯燥知识的学习。把那些枯燥难记的数学方法变成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口诀,不仅有趣,而且因为顺口,学生从情感上也不会排斥,而变得愿意接受。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方法。
找公因式口决“三步曲”:一步系数,二步字母,三步指数。
一步系数:找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二步字母:找各项都含有的字母
三步指数:找相同字母的最低指数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按照我教授的三步曲口决法,都能够又快又准地找对公因式。(数学教学论文 )在学习分解因式时,因为题目变化多样,方法多种,学生感觉无规律可循,所以学习分解因式一直是个难点。如果我们能给学生一种可操作的'方法,那么势必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
分解因式口诀歌
分解因式并不难,遇题首先仔细看;
各项若有公因式,把它提出莫迟缓;
然后再把公式套,两项就选平方差,三项完全平方式;
遇到二次三项式,十字相乘试试看;
最后结果细检查,分解到底把好关!
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读上几遍口决歌,自然而然地记住方法,通过课堂反馈显示出学生对分解因式的掌握情况收效良好。
3.三步阅读法
三步阅读法适用于文字量较多的题目分析。数学能力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读懂题意,进而适当选择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是非常重要的。考察学生数学能力的题目一般文字量较多,就读懂题意这一点来说,学生感觉非常困难,更不用说如何求解了。那么三步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分析,找出量与量的关系。
数学问题中量与量之间一定存在着关系,而学生欠缺的就是找出这种关系的能力,一是受到知识基础的制约,二是受到阅读能力的制约,而“三步阅读法”可以有效的帮学生克服困难,行之有效的找出量之间的关系。
4.破案法
破案法适用于几何题目的分析。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他的观察、分析能力是密不可分的。逻辑推理是在把握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培养从多角度观察、认识事物的习惯,能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某事物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对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学生,除了要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教学逐步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外,还要在平日的生活中做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人。
三、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教学实践与应用,并实现巩固和升华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必须经过一定量的训练,也就是学生的数学实践过程,这一点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教师必须注重训练题的质而不是一味地注重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做到精选例题、习题,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一句话,要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相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学数学,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篇7: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在数学教学中,能够发现问题的学生是少数的.由于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周围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想被压抑了,学习变为被动、机械地听课;课堂上常出现教师自问自答的模式,愿意主动展示自己的问题解决和探究思路的学生非常少,而大部分学生则是习惯了教师报答案,自己对答案,课堂缺乏活力,教师上课也没有激情,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需要对症下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创设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一、拉近师生距离,鼓励质疑
有些教师坚持着“严师出高徒”的教学信念,平时总是一副严肃的面孔,不苟言笑,各项作业严格要求,犯了错误就严厉处罚,导致学生表面上对老师很尊敬,上课却战战兢兢,不敢回答问题、不敢犯错,下课不敢请教问题,基本不存在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观念,改变刻板的面貌,尽量与学生打成一片,让他们将你当成班级的一份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学生才会展示真实的想法,课上才能不怕犯错回答问题,积极参与思考和探究;下课经常跑办公室,请教不懂之处.如此,才是恰当、成功的师生互动.
二、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数学是一门以严密的逻辑思考和精确的计算为基本的学科,条条框框非常严格,而数学题型又非常多,有时候上课只是重复地讲题与纠错,难免显得枯燥乏味,这时教师施展魅力、调节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不一定要每一分钟都走在正题上,不浪费一时一刻,教师有时简单地开个玩笑,则可以拉回一些正在梦游或神游的学生,让他们重新回到课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愉快地学习,而人心情好时往往做事效率更高.教师永远不要吝啬给学生笑脸和表扬,学生上课时主动提出问题都是需要勇气的,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很低级,也要用耐心解答并给予鼓励,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三、立足实践,体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
所谓“实践出真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探索能力必须让学生多多参与到探索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知从现实生活或数学模型中发现问题,并且学会和他人一起合作,在交流讨论中感受智慧的碰撞,合理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和理论,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究.比如,从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中体验一下基本的数据处理能力;在探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时,培养一下多角度思考,对多种情况讨论分析的问题解决能力;学会在现实生活的事情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培养发现问题中隐含条件的能力和必须的运算或估算能力;在学习探索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时,培养基本的测量、估算、作图及空间思维能力;在学习数据统计时,从搜集、查找数据中,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丰富对概率和频率的认知.
四、创设情境与发散性题型相结合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但是把知识融入到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在讲“解方程”时,教师可以有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坐公交车、超市买东西、学校比赛这些学生熟悉的背景做情境,学生很快能进入到情境中,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发散性、开放性的题目,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他们思考问题的思路.在讲课时,对于同一知识点,教师可以采取不同题型来考核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遇到此类题目可以不慌不乱,随机应变,完美应答.
五、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和探索意识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学生,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每个学生的性格不一样,上课的态度也不同,对于不爱参与问题解决和探索的学生,教师平时一定要注意细心观察,也可以采取课下谈话,找出问题所在.有些学生性格天生内向,在提问时说话可能断断续续,表达不清,此时教师切不可着急或催促,最好能引导着他慢慢说出来,给予鼓励和赞扬,平时适当多提问他,让他多锻炼;有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教师就要改变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有趣来吸引他,改善教学效果.总之,问题解决和探索意识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必备的.学生只有自己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探索过程中,才能逐渐领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杨艳 单位:江苏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初级中学
篇8: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技巧□江西石城县赣源中学伊小红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掌握良好的发问技巧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应该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思维能力作为提问设计的前提.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谈点体会.
一、提问,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沉闷.而能够令学生感兴趣和产生好奇心的教学方式,就像给毫无生气的湖面扔下一块石头,顿时让学生的心理产生无限的思维涟漪,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还能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并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教师的课堂提问可以这样设计:组织学生进行“猜年龄”的游戏,游戏一开始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只要按照我的方法去操作,便能知道任何人的年龄,不信的话就按照给出的步骤操作,让老师知道你们的年龄好不好?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展课堂学习,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这时,学生都觉得不可能,肯定是假的.然后纷纷拿出笔和纸开始按照给出的先用年龄乘以3得出的积再减去7,得到差后再除以2,学生很配合地把算出来的结果告诉老师.就拿19、17.5和16来说,教师只要公布年龄的答案分别为15、14和13时,便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他们迫切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做到的.这时,只要教师稍作引导,便能开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课堂教学.因为已经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二、优化提问策略
优化课堂提问,有利于提高课堂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问题设计外,如何提问的方法与技巧也至关重要.比如,同一个问题搭配不同的提问方式所得到的效果也会不同.因此,在问题设计时,教师除了考虑到教学目标和教学点的特征外,还要顾及学生的思维模式、接受能力以及学生对事物认知的能力等.只有把握好这些因素,才能够让提问具有目的性、价值性,从而达到以问题的形式推进课堂教学,让学生自己化解实际的教学难点,对促进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讲“抽签的方法合理吗”时,很多学生会觉得先抽的人会比后抽的人占优势.这是受了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鉴于此,很多学生认为抽签的方法不够合理.然而,学生只要学习到有关概率方面的知识,便会明白其实通过特定的计算可以得出:抽签的先后顺序只是其次,参与者无论前后,其所得到的目标概率都是一样的,所以抽签的方式是一个公平的过程.为了打开学生受限的思维模式,便于理解,教师可以做以下课堂提问设计,把所要学习的知识隐于有趣的问题中:用抽签的方式决定由谁来值日.首先把写有值日的字条对折放入20张1空白纸中,然后把所有的纸条打乱,再让小组同学去抽纸条,抽到写有值日的学生将被选中.这时教师会问: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公平吗?在游戏开始之前,很多学生都是带着否定的心理.这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心理,而是让学生熟悉概率的计算方法后,一起来算算参与者的抽签概率.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发现,计算的结果原来是所有人被选到的机率都是一样的.所以,计算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把学生的观念和逻辑思维引入正确方向的过程,并巧妙地运用了提问策略、问题设置,让学生对自己原来的观念与思考模式进行反思.
三、提问,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入探析
问题的设计比解答问题重要得多.提问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具有针对性与目的性,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问的设计离不开教学目标,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分析意识,让学生自觉地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深度、有内涵的探讨.因此,在运用提问手段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及解答意图进行设计.良好的问题设计,应该切中课堂教学的重点,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与意识.另外,提问设计要开放化、多元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与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总之,课堂提问的教学手段,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与互动交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需要,从实际出发,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采用灵活多变的提问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提问过程中相互渗透,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作者:伊小红 单位:江西石城县赣源中学
篇9: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自我国开始实施新课标以后,我国初中教学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是,目前初中教学课堂任然存在低效率和无效率的现象,在课堂上,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幸苦的讲课,学生在下面认真的记笔记,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成绩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学生、老师、家长关注的话题。目前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高要求,更多的学者研究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为更多的老师在教学中提供参考依据。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表现在:教学老师拥有合理的教学理念,在平时备课时,能指定正确的教学目标,课堂上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及时获得学生课堂反馈,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互动效果,促进学生在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提高,收获到良好教学效果。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在学生的漫长学习生涯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为学习其他课程和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是初中学生逻辑思维开发的启蒙阶段。初中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对学生今后发展和个性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好课程知识与技能之外,也要发展初中生的情感价值、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课堂需要解决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这一问题。
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2.1数学老师对有课堂效性的影响
2.1.1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意识: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归根究底是学生的学习效率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不意味着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讲课效率,减少老师占用教学课堂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使其提高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1.2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数学课堂教学目标限定着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规定教学目标以后,师生就会努力去实现目标,合理安排时间,有选择的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实现教学目标上,而且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四个方面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有效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2.1.3数学课堂教学反馈:数学课堂教学反馈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使数学老师及时获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老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任务,弥补实际教学与预订目标之间的差异,不断优化教学过程。而且,老师采取措施让学生随时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学生学习进步,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学生学习退步或停滞不前,促使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看到自身的不足,即使调整数学学习方法,主动花费时间学习数学,以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
2.2学生对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影响
2.2.1初中生的智力因素:智力是由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五个部分组成,其中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初中教学学习过程是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力和思维力的过程,学生凭借其观察力可以观察数字、字母在数学的联系,观察到数学关系式的特殊意义,提提到数学中的几何对称美等,提高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初中生的思维力正由形象性思维向逻辑性思维转变,需要老师引导,但是每次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时,使学生有成就感,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2.2.2初中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之一,学生最开始学习是由于好奇和家长们的要求,他们被动的学习,随着年龄增长,学生逐渐有自己的学习动力,他们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努力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学习目标越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越高,数学和其他科目的成绩就能显著提高;学习兴趣又是另一重要方面,好的兴趣能促进人向正确方向发展,提高数学学习兴趣,进而促进数学学习,老师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3提高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措施
3.1初中数学教师方面采取的策略:中学老师在数学课堂上要注意提高教学效率,初中数学开始在上课之前,要对课程有整体的把握,掌握数学中的重难点,使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有侧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老师讲课内容精炼,注意讲课的层次性,老师及时获得学生学习反馈情况,合理调整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2初中学生方面采取的策略:初中生的智力提升至关重要,加强学生智力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善于观察数学题目中内涵,抓住重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美。训练学生的广阔思维力,数学被认为是人们思维的体操,人的思维对人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也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两者结合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平时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力,不同时段的学生动机不同,并且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除了上述措施意外,还有其他的改善措施,例如有效呈现教学内容,营造有效的教学心理环境等,这些措施还需要不断的改善,以达到提升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4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国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颁布法令,使得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老师的教学方案也做适当的调整,把课堂上时间的主动性交给学生,使学生能主动学习,提高其自学能力,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能得到不断提高。这些也需要学者们的大力研究和老师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作者:张秀梅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第五中学校
看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的还看了:
篇10: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从翻转课堂的含义出发,对翻转课堂模式构建的特点以及如何构建初中数学的翻转课堂进行了分析,能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特点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普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打破,从而涌现出了许多创新模式,而翻转课堂模式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伴随着教学新理念、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而日渐深入,同时也引领了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翻转课堂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该学校的两位化学教师JonathanBergmann和AaronSams为了让那些因事旷课的学生跟得上正常的教学进程,利用视频软件录制PPT并附上讲解声音,然后通过网络进行知识讲解。这种教学方式的出现和发展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加拿大的《环球邮报》将其评价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翻转课堂实践的逐渐深入,其理论研究也逐渐丰富,并且为信息时代的教与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知识的讲解和内化处于不同的阶段,即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在课后练习中消化知识,教师掌握着知识讲解和传授的主动权,而学生通常只能被动、机械地完成知识的理解。翻转课堂则完全颠覆了这一模式,即教师利用教学视频将知识传授阶段转移到课下,而课上则成了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知识重难点,进而完成知识消化的过程。因此,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后可以自主地根据视频进行知识学习,然后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呈现在课堂上,进而在师生的帮助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相较于传统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数学知识设计教学视频,并及时上传网络以供学生学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横加干预,而是应该利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进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知识探索。总之,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课堂的管理者。
(二)课堂时间的分配更加科学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解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时间,而学生自由交流和自主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由于知识传授阶段已经在课下基本完成,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思考、交流、讨论,从而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
(三)学生身份的改变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发现者。因此,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样学生在课下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控制学习节奏,还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利用网上资料查询以及与教师的在线互动,自主突破知识重难点,而在课堂上,学生也可以积极地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这样,学生就从传统课堂上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了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三、翻转课堂模式与初中数学的融合
翻转课堂不仅对传统课堂的教学地位构成了威胁,更对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资源的应用方法提出了挑战。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翻转课堂之所以能够实现,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许多地区已经具备了课下进行网上学习的物质条件。
其次,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初期,他们一方面乐于探索,另一方面又缺乏自我约束能力。构建翻转课堂可以很好地发挥初中生的个性,并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认识到合作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其自我约束能力。
再次,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之间是分离的,因此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比较差。而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知识的含义,进而提高其知识运用的能力。
最后,翻转课堂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只能通过教师机械、抽象的讲解来理解数学知识,并在做题中熟悉知识点,但是难以形成数学思维。而在翻转课堂上,师生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在探究中理解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公式、每一个理论产生的背景。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知识的深化中实现思维的发展。
四、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一)坚持与时俱进,实现教学理念的革新
教学改革要理念先行。翻转课堂既是一种实践型的教学模式,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是信息时代、科学技术与教学实践相机结合的产物。而在初中阶段,很多教师长期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一时间难以接受、消化翻转课堂理念。
面对这一问题,学校一方面要坚持与时俱进,通过教学研讨会、专家讲座等方式,转变教师的思想,讓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跳出来,从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需求出发,使其逐渐理解翻转课堂的内涵,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来;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应该坚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如学习视频制作技能,提高视频质量,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到翻转课堂的构建中来,改善师生关系,主动走近学生,打破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并在课堂上营造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二)明确教学目标,制作优质的教学视频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定理等内容,还要形成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更要在知识的探索中实现情感的培养和价值观的树立。基于此,教师在翻转课堂的构建中应该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始终,并以目标为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一定的`要求。在翻转模式中,视频的质量是学生自主学习质量的保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微课的特点,将知识点集中起来,以保证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最精髓的知识点。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課时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视频中通过恰当的情景创设引入主干知识,然后结合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对等式、方程的区别进行思考,最后利用短小精悍的习题检验学生的概念掌握情况。当然,在视频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建立畅通的反馈机制,从视频评价中收集学生的学习需求,发现视频制作中的问题,以不断总结、改进。
(三)鼓励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前面已经提到,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即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探索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并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利用适当的课前引导,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勾股定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我国古人发现勾股定理的过程,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其次,教师还应该重视课堂中对学生的引导。在翻转课堂模式中,课堂成为学生消化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还应该为学生营造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先鼓励学生进行组内合作讨论以解决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如果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则可以通过组间合作或者向教师请教来解决。这样的课堂设计将每一个学生都纳入到了讨论之中,有效地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也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在探索知识中的重要作用。
(四)完善成果展示,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构建翻转课堂的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数学教学中单纯的知识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自主学习中的体验纳入到评价中来。
例如在课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针对视频内容为学生设置相应的知识测验,还应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网上学习的体验进行总结,调动学生课下学习的积极性;而在课上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对其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当然,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讲究方式方法,尽量保证以鼓励为主、纠错为辅的评价方向,从而让学生在评价中能够树立自主学习的自信,并在自我反思中循序渐进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普及,翻转课堂模式的建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学习、交流,不断掌握教学视频录制的技巧,总结翻转课堂的教学经验,重新构建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岳晓云,陈爱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04):46-48.
[2]李益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48.
[3]曹文娟.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数学教学探讨[J].求知导刊,2016(03):112.
[4]刘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19):56.
篇11: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
【摘要】通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改革,突出关注学生的发展,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殿堂,成为学生学德习才、增长心智、拓展视野、立志腾飞的摇篮。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关注学生发展;实践
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问题情境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联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世界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悟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进自信。”突出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其中问题情景放在首位,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情境,挖掘新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人文素养,注重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创设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能看到但必须跳一下才能够着,得到了又有新目标出现”的情境中,让学生数学学习空间逐步扩大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自身的数学活动,建构对数学知识理解,发展思维能力。开展数学实验,创设合情推理的教学平台,减少机械式的学习活动,更主动地引进实验观察、猜想与探究的活动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因而数学教学每一环节中,要注重创设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尝试解题,体验数学,领悟数学。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自主发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交流、推广,整合知识,反思探究,互相启迪,产生新的思维火花,明理创新,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长期以来,通过测试或考试对学生数学学习进行评价的标准往往只注重解题的结果的唯一性,在追求规范划一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思想、个性,淡漠了创新的欲望。
因而,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摒弃过去那种只注重分数,“一卷定终生”的做法,而是多渠道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应关注学生取得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应做到:知识评价与能力评,认知评价与情感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实施课堂观察评价方法:课堂观察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非常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留心学生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注意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课堂上我们常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看看学生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能够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清晰、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与观点,以此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与灵活性。 建立学习成长电子档案:遵循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原理与方法,对实验班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实行成长电子档案评价方法。整个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由选择,只提出一些建议。由学生自行安排,收集的内容为学生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自己最满意的作业,典型试题的'研究小成果,一道习题的多种解决与妙解,感触最深的学习体验,探究性活动记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日记,给老师的建议等,使成长电子档案变成与教师交流的一种工具与途径,从而使学生逐渐对成长电子档案产生兴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第二阶段是规范要求,不断完善。第三阶段是反思提炼,总结推广,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为手段的先进评价育人功能。运用档案袋评价法,建立学生个体学习成长电子档案,收集相关信息与数据,包括学生个人信息、各种学习评定表、测试成绩、竞赛成绩、获奖情况、学习反思、问卷调查、他人评价等动态内容,按单元、月份或学期及时进行量比与定性、评价与总结,促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就能有意识的注意自己在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努力程度、进取过程、兴趣、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
建立可操作的多样化、多元化评估体系:设计学生课堂数学学习情况评定表、学生单元、学期学习情况评定表,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数学学习评价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以及家长评。指导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价值观、方法与能力以及合作交流意识和素质等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再结合家长的家庭作业反馈、观察记录情况等,逐月比较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表现好的给予肯定和奖励,对表现少好的及时与他交流沟通和鼓励,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通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改革,突出关注学生的发展,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殿堂,成为学生学德习才、增长心智、拓展视野、立志腾飞的摇篮。
篇1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数学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合理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职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求知欲、探究欲,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学以致用的良好意识,实现个人知识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步培养.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初中数学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但是教师硬性指导和强制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很多学生习惯了被动式的数学学习,这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为了增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性,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成功的教学,并非强制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意识,从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非常多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方式,只要数学教师善于总结和发现,充分贴近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就可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例如,在初中数学“图形的旋转”的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导入一些趣味化的图片形状,让学生主动思考图形旋转后的变化,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函数等知识后,测量树的高度.问题这样设计:怎样测量一棵树的高度?试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很高,想到了许多老师不曾想到的问题:如树不高用竹竿直接测量;树高可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天气好可利用影子长与树高的关系计算;部分影子被房屋挡住怎么办?没太阳光树的顶部或底部又不能直接到达咋办……学生运用了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及三角函数的计算等等方法.
二、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注重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相对较弱,所以很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这实际上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教育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在对学生的引导过程中要合理着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发自内心的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做朋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喜欢上数学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其次,教师在对学生引导过程中,要做到方法得当,保护好学生的探究欲和个性思维,不要压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保护好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热情,这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将会大有帮助.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数学教师不可能监控每个学生数学解题的全过程,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多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纠正,教师只需在学生无法度过困难时进行适当引导即可,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积极转变.
三、教学做合一,给学生更多动手操作与亲身实践的机会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存在非常多的跟初中生心理特点相适应、具备一定操作性的教学内容,这使初中数学教材的人文性、实践性得以提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借助教材当中便于学生动手操作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身边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创设一些生活化的自主学习情境,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及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特殊的四边形”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物对几何图形进行想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如教师让学生通过长度相同的铁丝制作成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特殊四边形,并且要在制作过程中思考、判断、分析、比较特殊四边形的一些性质,做到“教学做合一”.这样的数学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认知图形与实物的能力,以及牵涉到实际生产与生活当中特殊四边形的一些现实问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从而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技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不是学生个体的独立行为,在很多情况下是师生互动和生生合作的过程,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并及时传授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技能.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可以把班级内的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可以创设探究性的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互动讨论和感知,去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中实现共同进步;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基于共同的学习目标,构建学习共同体,增强班级学生的凝聚力,达成有效合作,进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概率初步”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合理分组,然后让小组内的学生完成一些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相关的扑克游戏.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在一种集体化、娱乐化的课堂氛围下开展自主学习,其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将会得到更有效的保证.此外,初中数学教师要多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积极的指导,没有有效的指导,学生多数停留在无意识下对某个问题的讨论、甚至是或有用或无用细节的纷争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很难有效激发出来.
五、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有效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为了实现对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数学教师可以让科学的教学评价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本着激励的态度进行评价,评价形式可以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形式.首先,在教师评价环节,初中数学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语言鼓励和精神奖励,以期待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掌握更多的自主学习技巧.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在数学自我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及时的反思,及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查漏补缺中实现持续进步.此外,在生生互评环节,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的基础上,选出一名小组长进行管理,在小组内评出最佳组员,或者评出本堂课最佳表现者或进步学生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小组自主学习活动中实现相互借鉴和共同进步.例如,当教师发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犯的一个错误时,可以直接点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发现、自我纠正,也可以让学习小组内的学生帮助他纠正,多种教学评价方式的组合运用,往往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热情的保持,科学与合理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从而体现学生在数学自主学习中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王秋娟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水洛中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论文篇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与探究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在数学教学中,能够发现问题的学生是少数的.由于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周围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想被压抑了,学习变为被动、机械地听课;课堂上常出现教师自问自答的模式,愿意主动展示自己的问题解决和探究思路的学生非常少,而大部分学生则是习惯了教师报答案,自己对答案,课堂缺乏活力,教师上课也没有激情,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需要对症下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创设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一、拉近师生距离,鼓励质疑
有些教师坚持着“严师出高徒”的教学信念,平时总是一副严肃的面孔,不苟言笑,各项作业严格要求,犯了错误就严厉处罚,导致学生表面上对老师很尊敬,上课却战战兢兢,不敢回答问题、不敢犯错,下课不敢请教问题,基本不存在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观念,改变刻板的面貌,尽量与学生打成一片,让他们将你当成班级的一份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学生才会展示真实的想法,课上才能不怕犯错回答问题,积极参与思考和探究;下课经常跑办公室,请教不懂之处.如此,才是恰当、成功的师生互动.
二、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数学是一门以严密的逻辑思考和精确的计算为基本的学科,条条框框非常严格,而数学题型又非常多,有时候上课只是重复地讲题与纠错,难免显得枯燥乏味,这时教师施展魅力、调节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不一定要每一分钟都走在正题上,不浪费一时一刻,教师有时简单地开个玩笑,则可以拉回一些正在梦游或神游的学生,让他们重新回到课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愉快地学习,而人心情好时往往做事效率更高.教师永远不要吝啬给学生笑脸和表扬,学生上课时主动提出问题都是需要勇气的,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很低级,也要用耐心解答并给予鼓励,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三、立足实践,体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
所谓“实践出真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探索能力必须让学生多多参与到探索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知从现实生活或数学模型中发现问题,并且学会和他人一起合作,在交流讨论中感受智慧的碰撞,合理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和理论,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究.比如,从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中体验一下基本的数据处理能力;在探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时,培养一下多角度思考,对多种情况讨论分析的问题解决能力;学会在现实生活的事情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培养发现问题中隐含条件的能力和必须的运算或估算能力;在学习探索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时,培养基本的测量、估算、作图及空间思维能力;在学习数据统计时,从搜集、查找数据中,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丰富对概率和频率的认知.
四、创设情境与发散性题型相结合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但是把知识融入到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在讲“解方程”时,教师可以有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坐公交车、超市买东西、学校比赛这些学生熟悉的背景做情境,学生很快能进入到情境中,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发散性、开放性的题目,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他们思考问题的思路.在讲课时,对于同一知识点,教师可以采取不同题型来考核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遇到此类题目可以不慌不乱,随机应变,完美应答.
五、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和探索意识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学生,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每个学生的性格不一样,上课的态度也不同,对于不爱参与问题解决和探索的学生,教师平时一定要注意细心观察,也可以采取课下谈话,找出问题所在.有些学生性格天生内向,在提问时说话可能断断续续,表达不清,此时教师切不可着急或催促,最好能引导着他慢慢说出来,给予鼓励和赞扬,平时适当多提问他,让他多锻炼;有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教师就要改变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有趣来吸引他,改善教学效果.总之,问题解决和探索意识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必备的.学生只有自己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探索过程中,才能逐渐领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杨艳 单位:江苏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初级中学
篇1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教学质量定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同仁共勉。
一、将学习兴趣培养蕴含在问题之中
问题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的每一个问题都会无限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们争着回答问题,对于活跃课堂氛围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时,可适时插入例子:2×2=2+2,这样的等式还有吗?即两个有理数的积等于这两个有理数的和,学生可能只想到0×0=0+0,如果用字母表示数,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这样通过设疑,能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力,并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总是兴致勃勃,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新的学习情境中,在解决新的问题时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已有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检验、充实和熟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时,先让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掌握其关键性语句:“一个未知数”即是“一元”,那么“二元”即是“含有两个未知数”。通过讨论,学生兴致勃勃,气氛活跃,很自然地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在概念的引出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导入新课,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其深度,像摘桃子,使学生有“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感觉。
二、注意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的主要媒介就是语言,教师亲切而又抑扬顿挫的语言语调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也可以在平等轻松的气氛中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可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时,从儿歌引入:“一只青蛙一张嘴,二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二声跳下水……”,使学生回到幸福的童年。同时启发学生思考100只,1000只,直到更多只青蛙,又该如何念呢?(兴趣盎然,气氛活跃)从而引出用字母“n”表示:“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并使学生了解:用字母表示数显得简明、方便。在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时,我根据学生喜欢玩扑克牌的爱好,和他们来讲扑克游戏,如何算24点,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另外,还可引用一些典故、名言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当某一问题其他条件已经具备,尚需学生思考再找出一个条件就能得到解决时,引用“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当学生对某一问题经过苦苦思考而豁然开朗时,可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趣
多媒体教学更加直观、具体、形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视听作用,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也为学生提供了细微观察的时间与空间,并能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还能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如在讲“行程问题”时,涉及到一系列的“两地”、“同时出发(到达)”、“相向(对)而行”等概念,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影响了对应用题的正确解答。这时,若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动画演示,效果就不一样了。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在短短的时间内,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行程问题的种种不同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既直观、形象,又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并茂,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把知识的学习融入新颖别致的娱乐形式中,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四、组织数学竞赛
我觉得有一种方法对任何学生都实用,那就是——竞赛。竞赛可以使参赛者加足马力,镖着劲儿去争、去夺,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争强好胜本来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竞赛活动让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在多种尝试中寻求到自己的“对应点”,一旦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因此而被别人尊重,便产生了上进心,以这种上进心为契机,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
五、加强应用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就是为了应用,只有“有用”学生才会愿意学习。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倍感学习数学的“有用”,就会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例如,在学习了解三角形后,走出课堂引导学生去解决一些不可直接度量的问题,如:测量古塔的高度、河岸的宽度等。开展活动课,讲述生活中包含丰富数学知识的事例,如:美术家的舞台设计,建筑师巧夺天工的建筑,庄严美丽的五角星等都包含着黄金分割,人类最舒适的温度也在人体温度的黄金比值上。同时,还可向学生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与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不断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在课外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数学游戏、介绍数学史话、趣味数学讲座等,也都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照明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三站中学
看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论文”的还看了:
篇14: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贵州省铜仁印江县杉树初级中学 田 乾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说”,更要强调学生的做,让学生在“做”中理解数学。另外,要以本为本,重视教材的使用。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理解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10-0019-01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步深人,初中数学课堂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机和活力,还时有学生的真知灼见,语惊四座,让人欣喜不已。但是,由于固有的惯性,问题依然尖锐地摆在我们的面前:“重教轻学”“重说轻做”的倾向使那些中等学生和思维慢的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体验;课堂上基本不用课本,学生不能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更不必说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探究活动??以下便是我对课堂教学的点滴思考。
一、既要“说数学”,更要“做数学”
在有理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经常会碰到有学生问什么叫整数。大家都知道对于这样的问题单纯给学生讲整数定义效果不好,不如写一些数让学生把整数找出来效果更好。其实,我们这样的做法就是对学生最有价值的引导一“会做数学”比“会说数学”更重要。
但从大量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和观察来看,不难发现一种普遍的现象:让学生说数学比做数学的机会多得多。呈现一个问题情境后,经常看到的是我们很快就清学生起来作答,这几个学生把问题解决了,似乎就相信全班学生都会了。这就是所谓集体作业的教学方式。我们之所以喜欢这种教学方式,是因为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便于控制教学节奏和进程。可是,这种方式容易造成“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在这样的方式下,那些中等学生和思维慢的学生是否也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体验,我们仍不得而知。对此,苏霍姆林斯基的重要建议是:“要把学生独立的、个别的作业作为学习数学的基础。”
教学中教师不断创没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学生自己去做数学,从做中学。在做数学中,人人都必须独立思考,都能够自主探究;在“做数学”中,人人都可能发现问题,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在这里,“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从这里,我们还能体验到:改变“重教轻学”“重说轻做”的倾向,采取“先学后教”“先做后说”的教学策略是必要的`、有效的。当然,此处说的“做”不单是做题的意思,而更在于与数学有关的活动之意。其实,在字典中“做”这个字的第一注释就是“干,进行工作或活动”。
二、数学要以本为本,重视学生阅读
经常听到学生说:“学数学就靠听课、记笔记、做习题。课堂上基本不用课本”。再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颇有同感。特别是大学学习,课堂上甚至只有听课、记笔记,不必说用课:奉,就连做习题都没有了。且不说高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有无商榷的地方。但这至少告诉我们初中学生没有学会独立学习,没有摆脱对老师的依赖,必将会影响他的后继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教学论文 )一个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没有及早教会他阅读,他日后在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事实说明,很多初中学生还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笔者曾听一节有关角的公开课,老师讲授了3O分钟新课后,留15分钟给学生做练习。老师看到一个学生还在看书,没做练习,就上前催他动笔。学生说:“刚才没听懂,想把书看懂了再做。”老师却随口说了一句:“听都没听懂,还看得懂?”这也反映了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师的潜意识里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数学课本是学生了解现实的窗口和工具,可是,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挡住这个窗口,甚至整节课自己不翻书也没让学生翻过书,没有意识到必须让学生主动去接触、使用这个工具。相反,有时候,我们甚至误以为这是对教材熟悉的体现,把他当着自己l水平的一种表现。这样,学会学习又从何谈起?因此,必须让课本成为学生赖以学会学习的文本;一个能激励学生自己去学数学的教师比教学生数学的要高明。
但是这样就产生一个疑问:课本让学生阅读了,还有什么可探究的?让学生阅读课本,目的在于把独立学习引进教学过程,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必须把“教”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不再充当面面俱到、照本宣科地单纯讲授角色。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质疑、操作、实验、探索中消除假知,获得真知,丰富体验,求得发展。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找出疑问进行质疑,对例题既要进行变式,还要解决问题,寻找新的解决方法,思考知识与知识之间、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无一不是探究性、创造性的教学,也无一不是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对课本进行一定的独立阅读、思考,进而对课本进行质疑、重组、超越,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证明: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本,也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的差异是显著的,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要与期待也不会一样,对学生中弱势群体的学习问题的关注,教师要特别重视。在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继续探索,不断努力。
篇1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理解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以此进行教学——即“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一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不能把现有的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填鸭式地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书本要进行二度消化。
二度消化的定义是:结合教学的要求和条件,结合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对自己已教过的讲授内容,作进一步创造性的理解、加工、发掘,为更好地达到讲授目的而做准备。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
篇16: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中他们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
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悉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和灵活运用的。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的、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设条件。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预设先让学生们按课本的方法,自己画一画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们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学生们有过预习并经过思考,纷纷发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有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边的高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斜边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相邻的两条边的夹角有关。”……由于前三个问题我都有预设,而第四个问题超出了我的预设范围。尽管学生有些胡思乱想,但我认为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很有价值。因此,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并举出生活的实例来验证。结果,学生的探索热情高涨,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内容掌握得更加牢固。
篇1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在整体复习之后小结,高屋建 瓴全面吸收
复习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一段时间以来学习的回顾. 整体复习一般具有复习量大、知识跨度大、知识整合度高等特点,一堂整体复习课下来,学生需要重新理顺和温习的知识点非常多,初中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于过于繁多的知识概念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 整体复习之后的课堂小结,是对整个复习过程的凝练、概括,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能帮助学生更为系统、全面地知悉内容、吸收知识.
例如,进行苏教版初中数学“二次根式”的整体复习后,笔者做了如下小结:“同学们,二次根式要注意几个关键点,一是二次根式和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二是要区分2=a(a≥0)和=a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尤其要注意当a<0时,()2没有意义,但=-a.”像这样,在进行整体复习之后,再进行针对性总结,将众多知识点中的要点拎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思考和巩固,有利于学生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趣味总结,快乐学习
数学虽然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在小学的数学教育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性不够健全,对很强的逻辑性的知识不能彻底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要适当的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趣味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将知识点的讲解趣味化,还要在课堂小结上有趣。课堂总结如果过于一般,形式呆板,只是单纯的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往往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对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印象不深刻。所以需要教育者设计一个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调节疲劳感,保持学习兴趣,还可以以饱满的热情进行下一节课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拿一些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实物模型,这样就会比只是单纯的讲解而没有实际的模型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学生的自由讨论和分析,总结出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指出生活中有哪些圆柱体和圆锥体。在本节课结束的时候,教师做出如下的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找出了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点,大家都能区别它们了么,那么我们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它们的特点吧。”从而经过学生的讨论,说出一句有趣的规律,比如“圆柱体是一个上下一样的胖子,而圆锥体是一个头小身子大的胖子”,这样有趣的课堂小结使学生乐于接受,并且将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还可以把一节课知识的重点、关键编成押韵欢快的歌诀。这样不仅使知识点更加方便记忆,并且使课堂生动有趣。比如大家熟悉的“外移几,里移几,方向一致要注意;里缺补‘0’莫忘记,上下点点要对齐。”除此之外,课堂总结要注意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必拘泥于形式,只要是合理的,有趣的,能帮助学生的总结方法都可大胆进行尝试。
篇1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实践操作法―动手操作、探究学习
实践操作法即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结合动作的演练,探究与合作式深入学习,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导入形象化与有趣化。据记忆知识的规律,动手操作获得的知识最不容易遗忘。因此以动手操作的方式获得的知识既有利于长期巩固,也有助于加强理解。实践操作既可通知相关知识器材的操作,也可通过同学在现实生活中生活事例的操作,在操作中讲授相关知识,既符合知识掌握的规律,也符合学习内化的途径。
辟如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体积”计算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在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的摆设中探究思考,这个长方体是如何摆出的,它的体积该如何计算?在思考的引导中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摆出各种长方体造型,进而思考长方体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不同的正方体个数摆出的长方体从哪些方面影响了长方体的体积,在实践操作与发问思考中,推演出长方体的计算方式即长宽高,即在动手操作中将数学知识内化于学生中。
思维发散法―开拓思维、问题引导
思维发散法即通过不同问题各方向的发散,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拓,并对问题进行引导,以思维发散促进开拓思维及问题的解答。思维发散法在运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即第一思维考察的问题数据不宜过多,过多的问题会让学生疲于应对,并且找不到解答的方向,分散注意力,不利于思维的培养。
第二是思维考察问题的难度不宜过难或过易,即提出的问题要适中,过难会打击其积极性,过易也会消解其积极性,让它认为过于简单,在适当问题引导中开拓其思维。第三是给足思考问题的时间与空间,思考问题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出现惰性思考的坏习惯,也不能太拖泥带水,以免出现拖拖拉拉的坏习惯,思维发散法即在开拓思维中引导学生,从而提升数学的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9: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前预习数学。我提前布置了两个预习问题:(1)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定义。(2)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角是如何度量的?学生带着问题,到数学网站上搜集相关的资料,提出研究方案,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最佳方案。
在课堂上,我让各个小组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方案。有的小组提出从平面几何出发拓展研究;有的小组提出搭建模型进行观察的方法。他们根据平面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对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大胆地猜想。
(二)动手做模拟实验,自主探究数学。为了让学生直观感性地学习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我用几何画板制作了学生课件,学生课件呈现了空间直线与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还有若干个辅助平面。学生可以拖动鼠标把其中的一条直线移到另一位置。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两直线的平行情况和交点个数,从而总结出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定义。
(三)利用局域网交流数学成果,共同进步。空间异面直线之间角的度量,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利用局域网的交流功能,促进全班的学生共同交流探讨,一起猜想验证,得到结论。我提出还有没有其他情况,并让学生在学生课件上继续探索。并利用局域网的演示交流功能,共同探讨,互相交流,一起猜想验证,集中全班集体的智慧,确定定点的任意性和角的大小的不变性。我在这一过程中搭建了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学生既可以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成果提出反驳的意见。学生们在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团结协作与质疑的精神,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养成主动参与、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篇20: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习数学,要做一定数量的题,把基本功练熟练透,但我们不主张“题海”战术,而是提倡精练,即反复做一些典型的题,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要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对这些基本定理的证明,基本公式的推导,以及一些基本练习题,要做到不用书写,就像象棋手下“盲棋”一样,只需用脑子默想,就能得到正确答案。
这就是我们在常言中提到的,在20分钟内完成10道客观题。其中有些是不用动笔,一眼就能作出答案的题,这样才叫“训练有素,熟能生巧”,基本功扎实的人,遇到难题办法也多,不易被难倒。相反,做练习时,眼高手低,总找难题做,结果,上了考场,遇到与自己曾经做过的类似的题目都有可能不会;不少考生把会做的题错了,归为粗心大意,确实,人会有粗心的,但基本功扎实的人,出了错立即会发现,很少会“粗心”地出错。
练习情境丰盈,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先学后交,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老师从学习的学习情况进行补救,提升课堂实效。因此,课堂教学要注重习题的选择和设计,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执教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节是,可以改变做练习的枯燥、机械。做练习时,让学生自己编题,比一比谁设计的题能难住同学们?
编题的学生有两种选择:第一、选择自己到展台上展示。第二、自己当小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看谁会掉进他精心设计的陷阱中。练习变得鲜活灵动起来,学生的兴趣被调动,思维被激活,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练习当中,从而消化知识,形成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共20篇)】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2022-12-11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论文2023-03-23
如何搞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2023-09-02
浅析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2022-11-15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践初探论文2024-03-07
初中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兴趣的路径探究论文2022-12-18
初中数学教学中动探思实工作思考论文2023-11-17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探究教育论文2022-05-16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的研究2023-05-28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有哪些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