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陶渊明奇诗《形影神赠答》

时间:2022-12-17 18:01:2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解读陶渊明奇诗《形影神赠答》(精选6篇)由网友“不要骗我了”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解读陶渊明奇诗《形影神赠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解读陶渊明奇诗《形影神赠答》

篇1:解读陶渊明奇诗《形影神赠答》

解读陶渊明奇诗《形影神赠答》

我们就来一首一首的解读吧:

形赠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有形之物如天地、山川都是长存不朽的,草木虽有枯荣但却年年复生,只有号为万物灵长的人,生命之有一次。活在世上,很快就死去了。死了之后,人们甚至忘了他曾经活过,时间久了连亲朋好友都不再想念他。只剩下生前剩下的东西,让人看了伤感。“我”(“形”自指)是没有长生之术的,一定也会这样默默地死去。希望您(“君”,指“影”)听我的话,得酒便饮,要什么虚名浮名,今朝有酒今朝醉吧(按,宋柳永《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渊明用饮酒指代物质的享乐。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长生是不可能的,仔细保养身体有时也无济于事,病该来还来,人该死还死。我也真愿意成仙遨游于昆仑、华山,但谁都明白这是不可能的。我(“影”)和你(“形”)从生下来就在一起,咱们喜怒哀乐都是一样的。你在树阴下休息,我(影子)就暂时和你分开;当你站到阳光下面,咱们还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咱俩也不可能永远在一起,因为人死了,形消了,影也就灭了。这就如同人的生命与名字一样,生命消失了,名字也就要被这个世界忘记了,想起来怎么不让人感慨万千呢。只有努力做善事,给后世留下恩惠,这样死后人们才会记住我们的名字,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努力呢?酒虽然能消除烦恼,但和做善事留下千秋万岁之名比起来,不又差得多了么!——古人颇重“名”,如《论语》中记载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的一段议论,以及孔子感慨“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君子痛恨自己到死名声都不被人称道),甚至后人便以“名教”来称“儒教”。

神释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天地无私,万物自有其规律。天地间万事万物,惟有人得以和天地并称“三才”,难道不正是因为人有“我”(“神”)的缘故么?我和你们(形、影)虽然不同,但也是自一个人生下来就和你们互相依附在一起的。咱们有幸在一起,我怎么能不告诉你们生命的真谛与你们的误区呢?要说追求万世之名,可就是像三皇这样的大圣人,虽有万世美名,不死也就死了么?要说追求长生,就算你长寿如彭祖,活到八百岁,不到时还是得死么?无论是老,无论是少,无论是贤,无论是愚,死都是不可避免的'。“形”,你说通过饮酒来忘记忧愁,忘记对死亡的恐惧,可酒能伤身,不反过来恰恰加速了你的死亡么?“影”,你追求立善,希望传万世美名,可你做了善事就一定能留下名字么?有几个人肯为你引誉传名呢?你们都想得太多了,人想得太深会伤害生命的,我看咱们就应该顺应自然,听凭天命。纵身于造化之中,放浪于自然之内,没有了所谓的欢喜和恐惧(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亦此义)。生命该走到尽头时就让它结束吧,一切顺应自然(该喝酒还是要喝酒,但不是酗酒;该立善还要立善,不管是否能留名),何必想那么多呢。

顺应自然,我们不把自己看成和自然是对立的,而是自然的一部分,那么自然无尽,我们无论生死,也就随自然一样无尽了。就如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中说的那样:

纵欲足以伐生,求名犹外愿外,但委运以全吾神,则死而不亡,与天地俱永也。

渊明采取了顺应自然,与自然同其不朽的方式,解决了人追求长生而不得的困惑。

由于“自然”二字不是儒家的哲学术语,孔孟之书都未见“自然”二字,因此很多人认定渊明的《神释》是在肯定“道家思想”。渊明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并不能这样简单的认定他是道家,非儒家(参见本书《道丧向千载》章)。《形影神》三首诗虽然是渊明阐释自己的人生态度,但这三首诗不过是“坐而论道”之谈;要看渊明的人生态度,还是要从他那些日常生活的诗中看他是如何“作而行之”的。

如果从艺术上来论《形影神》三首诗,我并不看好。陶诗以真趣胜,而拙于思辨。《形影神》这组诗是以说理为主,虽然说理好了诗会有“理趣”,但渊明并不善于这类“理趣”。甚至说晋代的“玄言诗”(说一些抽象哲理的诗)在说理方面做得都不好,何况很少写“玄言诗”的渊明了。就拿第一首《形赠影》来说,前六句真好,从天地万象说到人类(天地大于山川,山川大于草木,草木众于人),无深意而有真趣。但后面就开始思辩了,要说明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道理,写的就一般了。我总认为此诗倘只存前六句,看似断章,实为完篇: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这样一来,含不尽之意,而理趣自见。我总以为,渊明有很多诗都应该删些句子,而这些句子,又都是说理的。又如第二首《影答形》,通篇思辩,几无可取处。只有“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苦暂乖,止日终不别”四句,摹写形影之趣,尚可读也。第三首《神释》起句结尾均佳,但中间又太黏着于思辩了,其意不深,其句不警。而最后到了“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之处,我觉得诗至此就该结束,可渊明还在后面续了两句“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倒是渊明太多虑,生怕自己没说清,别人看不懂,反为不美了(按,前人曾说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诗后四句也该删去,这样才更有回味。我们虽然不敢轻易删前辈名家的作品,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总之,作诗不可存有想要努力说明一个道理或是辩驳某某观点的意思,这样作出来的诗绝大多数有遗憾。倒不如直接写文章的好,毕竟一种文体就有一种文体适用的范围。

过了许多许多年,白居易模仿陶的诗写了一组“心”与“身”问答的《自戏三绝句》:

心问身

心问身云何泰然,严冬暖被日高眠。

放君快活知恩否,不早朝来十一年。

身报心

心是身王身是宫,君今居在我宫中。

是君家舍君须爱,何事论恩自说功。

心重答身

因我疏慵休罢早,遣君安乐岁时多。

世间老苦人何限,不放君闲奈我何。

白居易的诗真是老太太都看得懂,这组诗不过是说,我“心”不想当官了,所以让我“身”享受清闲了,“身”不该感谢“心”么?而“身”说,你“心”是在我“身”里面的,没我你哪呆着去呀,跟我夸什么功劳呀!“心”有说了,虽然我在你“身”里面,但我要是个热中于功名的人,天天为功名去奔波,你想闲也闲不下来,还是我说了算呀!刚才我们说了渊明此诗半天的不是,再看看乐天此诗,真是一天一地了——渊明是在解决人生问题,而白居易不过吃饱了撑的。

当然,我因一向不喜乐天,所以说他也有点太刻薄了。倒是东坡居士评陶、白说得含蓄:

渊明形神自我,乐天身心于物。

而今月下三人,他日当成几佛?

——《刘景文家藏乐天身心问答三首戏书一绝其后》

篇2:陶渊明《形影神》

陶渊明《形影神三首》

形影神三首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赠神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但馀平生物,举目情凄[氵而]。

我无腾化木,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

诚愿游崑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

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

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神释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篇3:形影神神释陶渊明诗词

形影神三首神释陶渊明诗词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注释】:

(1)这首诗写神针对形、影的苦衷和不同观点进行徘解。认为长生永存的幻想是靠不住的,人生终将一死;但饮酒使人短寿,立善也无人为之称誉,过分担忧生死之事反而会损伤自己的生命;因此莫如顺应自然,以达观的态度等闲视之,不必为之多虑。

(2)大钧:指运转不停的天地自然。钧本为造陶器所用的转轮,比喻造化。无私力:谓造化之力没有偏爱。万理:万事万物。森:繁盛。著:立。

(3)三才:指天、地、人。《周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以:因为。我:神自谓。故:缘故。

(4)君:你们,指形和影。

(5)结托:结交依托,谓相互依托,共同生存。安得:怎能。

(6)三皇:指古代传说中的三个帝王,说法不一,通常称伏羲、燧人、神农为三皇。

(7)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者,生于夏代,经殷至周,活了八百岁。爱:当是“受”字之讹,谓彭祖享受了八百岁高龄。《楚辞?天问》:“受寿永多,夫何久长?”王逸注:“彭祖至八百岁,犹自悔不寿,恨枕高而眠远也。”永年:长寿。留:留在人间,不死。

(8)复:再。数:气数,即命运。这两句是说,寿长、寿短同是一死,贤人、愚人也并无两种定数。

(9)日:每天。忘:指忘记对死亡的担扰。将非:岂非。促龄:促使人寿短。具:器,指酒。

(10)当:会,该。为汝誉:称赞你。

(11)甚念:过多地考虑。委运:随顺自然。

(12)纵浪:放浪,即自由自在,无拘无柬。大化:指自然的变化。

(13)无;同“毋”,不要。

〔译文〕

天地自然并无偏爱,

万物生存自有其处。

人与天地并称三才,

岂非因了我的缘故!

我与你们虽不相同,

有生以来相互依附。

交深情厚好恶一致,

怎能不将衷言倾诉!

古代三皇人称大圣,

时至今日皆在何处?

彭祖虽然享得高寿,

想要永存已成灰土。

长寿短命同样一死,

贤达愚昧亦无定数。

整天醉酒或可忘忧,

饮酒伤身使人短寿。

树立善德令人欣慰,

身死之后谁会赞誉?

过分担忧伤我生命,

莫如听凭命运摆布。

置身自然无拘无束,

既不欣喜亦不忧惧。

命有定数当尽便尽,

不必独自苦苦思虑。

篇4:陶渊明著名的形影神

陶渊明著名的形影神

《形赠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君言,得酒莫苟辞。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

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

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

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神释》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篇5:陶渊明《形影神并序》赏析

陶渊明《形影神(并序)》赏析

【作品简介】形影神这首诗的题目及序文里,表面上是因为形影之言而引发了神辨,并且,在接下去的正文中,以三者辩论的形式,分别写出了形影神各自的观点。但实际上,这场辩论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三者辩论的形式呢 有些学者认为是“自述本怀而兼谈人生哲理,则以这样的写法较为浅显,明晰,生动,亲切,如谈家常,而且渊源有自,不乏先例。

形影神诗三首并序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赠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愿君取君言,得酒莫苟辞。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神 释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赏析

这三首诗告诉了读者,陶渊明为何要淡泊人生。

渊明通过形与影的一赠一答和神的开释,阐明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凡人都吝惜生命,希望长生留名,在渊明看来这是很糊涂的事。人生苦短,有酒且喝,然而与行善相比,醉酒又是那样的拙劣,行善固然能使人欣慰,然而谁会长久将你称述?三皇、彭祖以及老老少少和贤智愚顿之人都难免一死,过虑会伤害我们的生命,最好是听从命运的摆布。随着大化播迁运转,没有狂喜,也没有畏惧。该结束时就结束,不必再独自多忧虑。这也许就是陶渊明淡泊人生的.缘故吧。

无论是高贵之人、下贱之人、贤智之人、愚钝之人,没有不为了吝惜自己的生命而忙忙碌碌的,这确实是很糊涂的啊。因此,我极力陈述形影的苦恼,而由神辨析自然之理来加以开释。希望喜欢探讨这方面问题的君子,一起来了解其中任自然的用意。

形赠影一首

天地长久不没灭,山川也不会有多大的改变。草木遵循自然常规,经历风霜雨露时而繁荣时而枯萎。都说人最有灵性和最有智慧,偏偏又不如草木所具有的这种自然现象。适才还看见他安然在世,忽然间又去世不再有归来的时候。谁会觉得这世上少了一人,亲人朋友是否会相思?一旦看见他遗留下的东西,便会凄然落泪。我无飞腾变化成仙的方术,一定会死去而无可怀疑。愿你听取我所言,有酒且喝不要随便推辞。

影答形一首

长生不死是不可能的,养生之术又总是苦楚笨拙的。真的愿意上昆仑山、华山寻求长生不老之术,这条路却已然渺茫断绝。我影子自从与你形体相遇以来,就未曾有过不同的悲伤和欢悦。休息于树荫下面影子和形体若暂时分离,停于太阳之下影子和形体终将不再分开。影子和形体同在一起是很难长久的,我们将黯然同时消灭。身体不存在了名声也将消失,想到这些五情都猛烈燃烧。多做善事会见爱于后世,为什么不自我加倍努力?酒说是能消除忧愁,比起行善难道不拙劣吗!

神释一首

天地造化不偏不倚,万物自然生长繁盛而充满生机。人为三才(天道、人道、地道)之中,难道不是因为我的缘故?与你们形影虽然不是同一物,但是生来就与你们相互依附。结体托身于形影,善恶也不两样,怎能不将我的意见陈述。三皇古今的大圣人,也难免一死。彭祖的寿命已算长久的了,想多留于世也留不住。老老少少都难免于死,贤智愚顿之人也就不必细数。天天醉酒也许能够忘怀,而酒难道不是促使短命的工具?行善固然能使人欣慰,然而谁会长久将你称述?过虑会伤害我的生命,最好是听从命运的摆布。随着大化播迁运转,没有狂喜,也没有畏惧。该结束时就结束,不必再独自多忧虑。

篇6:陶渊明形影神原文及翻译赏析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这段文字里,贵贱贤愚四字,当无歧义;营营者,戮力劳心以操持经营也,惜生者,顾惜生命也,也当无歧义;斯甚惑焉四字,惑者,当指迷失,迷惑,用现代的词汇来说,就是糊涂。焉者,于此也,斯甚惑焉即是指贵贱贤愚无不营营以惜生的这种做法,实在是很困惑很糊涂的,是在这件事情上迷失了,也当无歧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句,其中”故极陈……之苦言“是指”因此极力陈述形影对营营以惜生这件事的抱苦含怨之辞,也当无歧义。余下的,似乎就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了。

固无道理,作为一首哲理诗,它当然是为了表达陶渊明的思想。但上述说法,其实并没有真正触及这场辩论的实质。笔者认为,诗中形影神三者之间的辩论,其实是分别代表儒,释,道思想之间的辨证。陶渊明的真正用意,正是想通过这种形式和内容,来充分表达自己以下的人生哲学思想:

①对儒释道思想的全面批判。陶渊明在序文中,一开首就矛头直指“营营以惜生”这种做法,并且斩钉截铁地予以否决:斯甚惑焉。根本不留任何辩解的余地。那么,这世上营营以惜生的,又是谁呢 自然是人。在陶渊明看来,表面上人有贵贱贤愚之分,但一具体到“惜生”这件事情上来,就都一样的执迷不悟了。同样道理,天道人道,九流三教,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但一具体到“惜生”这件事情上来,也都一样的天数难逃了。至于佛教所谓的生死轮回,自然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无稽之谈罢了。这一点,陶渊明在《神释》中以质问式的阐释:“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作了相应的肯定回答。因此,可以说,在序文伊始,陶渊明就已经开宗明义,对儒释道学说的思想,定下了一个全面批判的基调。

②对儒释道思想的辨证取舍。在陶渊明处,批判是为了继承,是企图通过形赠神,影答形,神释这种三者辩论的方式,来最终达到一种哲理性的共识,而决不是匪夷任何一方。这就是序文中的所谓“神辨自然以释之”和“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了。这一点,陶渊明同样在《神释》中以表白式的阐释:“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作了相应的肯定回答。因此,可以说,在序文结尾,陶渊明同样直言不讳,对儒释道学说的思想,定下了一个辨证取舍的态度。

③ 既然是在全面批判中进行辨证的取舍,那么,就必须弄清楚:辨证的依据是什么 取舍的结论又是什么 这里,就必须对序文中“神辨自然以释之”一句格外留意了。

首先,是这个“辨”字。是“辨”,而不是“辩”。形影神三者是据“辨”而“辩”——它们三者的陈言,其实都采用了辨证法,只是辨证的依据各不相同。在《形赠神》中,形对神的辨证依据是“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馀平生物,举目情凄洏。”这个依据,其实就是序文中的“生”字:欲求长生而不能。其辨证结果的取舍结论是:“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在《影答形》中,影对形的辨证依据是:“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这个依据,其实就是序文中的“惜”字:愿营营以相惜而不达。其辨证结果的取舍结论是:“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 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在《神释》中,神对形影的辨识分别给予了批判:“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辨证的依据是“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这个依据,其实就是序文中的“自然”二字——神以天地运作之道以及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来阐释人生的真谛,以此启发形影,希望达到的最后共识是:“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其次,是这个“释”字。在这场辩论中,形影所据之“生”与“惜”,皆乃尘世中人无时不刻的挂怀之物,故陈言至极苦之处,难免举目情凄洏,念之五情热,伤心郁结。惟有神所据之“自然”,大化自钧,万理森著,故解辨之余,得以不喜亦不惧,无复多念虑,欣然释怀。因此,这个“释”字,既是释惑,释形影之惑;又是释怀,释形影之怀。

整首诗,单从字面和逻辑上来讲,就已经十分严密。而这份严密,更深的层次,是来自于字面底下所隐含的陶渊明对儒释道思想辨证取舍的真正涵义。也就是我们所必须涉及的下一问题:

第二, 形影神究竟代表什么 其各自观点的内在含义又是什么

很多陶学论著,都把这首诗系于义熙九年癸丑(413),乃陶渊明针对庐山释慧远作《万佛影铭》并立台一事而发,因此,把诗中形影神三者之间的辩论,看成是名实之辩,儒道之争。笔者以为,如果单从作品系年方面来讲,问题不大,因为确乎可以将此事件,看作是触发陶渊明创作这首诗歌的动机。但如果是要真正地探解这首诗歌的含义,那就失之谬方了。为什么 因为辩论的东西,即使没有任何事件的触发,而是单纯给出一个命题,虚拟辩论方之间思想和观点的对峙也依然存在。因此,辩论方最重要的并非在于其实际辩论对象是谁,而是在于务求各领要旨,各执一词,有的放矢,自圆其说。如果只是泛泛而谈,空论儒释道思想之表面皮毛,陶渊明又如何能够表达出自己真正的人生哲学思想呢 仅以儒家思想为例,始创孔子,经孟子发展,至荀子而集大成,三人之间的许多观点,未必就是完全一致,如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却持性恶论。孔孟都持天命观,荀子却提出了“制天命”的人定胜天思想。在政治上,孔孟讲仁治,荀子重法制,以至下启弟子韩非法家思想之集大成。那么,为什么这三人同被列入儒门呢 当然不是因为师承的关系,或者某些观点或政治主张的关系,而是因为,在儒家思想的学说里,或许很多理论会因时因人因地而异,但其中关于人文精神的某些核心精髓,是贯串始终,代代延续的。同样道理,道释学说也不可能是因循不变的理论,但某些核心精髓,却是作为立派哲学的基本命题而存在的。因此,如果我们在第一点中已经明确了陶渊明写作本诗的真正用意,是为了表达对儒释道思想的全面批判和辨证取舍的话,那么,在这里,我们就必须彻底探究清楚:在陶渊明的思想里,足以称得上儒释道思想的核心精髓,并被冠以形影神之名,然后拿出来进行批判式地辩论,最后供辨证式取舍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要寻求上述问题的答案,笔者以为,首先不能单看组诗中的任何一首,而是必须渗透其中的内在逻辑和思想深意;其次要结合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互相对照,全面把握,才有可能真正解开形影神之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故此,这里暂时按下本诗不表,继第一部分社会形态探讨中对陶渊明现实生活道路的逐一检点,在本部分意识形态层的探讨里,我们同样有必要先对彻底归隐后的陶渊明的人生思想发展路线,作一个梳理。

先看看陶渊明41岁罢官归田时所作的《归去来兮辞并序》(摘录):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托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兮,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何不委心任去留 胡为惶惶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登东坳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再来看看陶渊明63岁临终前的《自祭文》(摘录):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耔,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阳,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没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 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寒暑逾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以灭,慨焉以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 呜乎哀哉!

《归去来兮辞并序》和《自祭文》两篇,因文中陶渊明已自明确交代时间,一是“乙巳岁十一月也”,一是“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因此其系年当确切无疑。至于《形影神三首并序》一诗,如前所述,根据其写作背景,我们暂系年于陶渊明49-50岁之间。细心研读和比较《归去来兮辞并序》,《形影神三首并序》,《自祭文》这三篇文章,可以发现什么

三篇作品,虽然从形体上有所不同,但如果从表意的层次来划分,则和《形影神三首》一样,都是属于一种三三辨证对话的模式——形影分别极陈其营营以惜生之苦言,据辨而辩,最后是神辨自然以释。

浅谈陶渊明休闲思想

陶渊明代表作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

陶渊明的诗风格

陶渊明著名的十首诗句

陶渊明

陶渊明最著名的诗句

唐代诗人岑参的读音

东门之杨原文及赏析

人生无常——陶渊明《酬刘柴桑》诗词鉴赏

解读陶渊明奇诗《形影神赠答》
《解读陶渊明奇诗《形影神赠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解读陶渊明奇诗《形影神赠答》(精选6篇)】相关文章:

陶渊明有名的诗2023-04-03

陶渊明饮酒诗其四2022-06-16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2-07-20

《木兰诗》思想倾向赏析2022-08-31

诗意与感动散文2022-09-05

许浑对杜牧诗歌创作的影响2023-05-04

诗豪刘禹锡的傲骨2023-07-31

木兰辞原文及翻译2023-06-30

古代诗人岑参的读音2022-05-28

纳兰性德的爱情词与友情词2023-04-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