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散文》读书笔记

时间:2023-01-06 07:55:5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莫言散文》读书笔记(共16篇)由网友“晚来天欲雪媚羊”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莫言散文》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借鉴。

《莫言散文》读书笔记

篇1:《莫言散文》读书笔记

《莫言散文》读书笔记

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其人其文立刻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他的《莫言散文》用简洁、朴实的语言记录了他的成长历程。书中记录,莫言童年时酷爱读书,而且十分努力刻苦,在那个书本极其有限的年代和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莫言以其对知识的无限渴求,几乎看完了所能接触到的书本和报纸。莫言还是个有上进心,远怀理想的`人,他想走出农村,有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并最终通过努力入伍当兵。在部队,因为文学基础较好,莫言写了不少宣传报道、小说,文学的才华斩露头角,深得领导和战友们的尊重。为实现文学梦,莫言希望得到进一步地深造,当一个作家。当时鲁迅文艺学院要招学员,在部队的推荐下,莫言报名参加鲁迅文艺学院的招生考试,并最终进入了鲁迅文艺学院学习,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一个人要成功,要做出一番业绩,不是凭空而来的。我们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要发光,首先得是金子。阅读《莫言散文》,从莫言成长的成长经验中,我获得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刻苦磨炼,牢固基础。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没有坚固的基础,上面怎能建设高楼大厦呢。我们常常遇到书到用时方觉少,也说明我们学的不够,学的不深。但是,要打好基础,练成本领,那是要付出苦功的。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听一个组织部门的人说过,组织工作不容易做。他说,得到提拔的人嫌提拔的慢,没有被提拔的,更是有意见,总认为领导没有慧眼识人,使用干部不公平,整天怨天忧人。他说,其实那些尚没被提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自己的问题,德才方面还有欠缺,总的还是基础问题,不够扎实牢固。所以,一个人要成材成器,就要象莫言那样,认真刻苦,打好基础。

二是解放思想,创造条件。要生存,要发展,就要寻求突破。特别是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这就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好风需借力。一个国家要善于借鉴和运用人类发展文明的成果,比如各种高新技术的运用,从而发展壮大自己。一个人也是这样,要善于向其他人学习与合作,争取得到他人的支持与帮助,如果当时莫言没有得到公社武装部长的赏识,只怕当不了兵。

三是韬光养晦,善抓机会。机会不是经常有的,在不到火候的时候,要沉住气,忍住性,以平常心应对。譬如,有人说,中国近些年有这么好的发展速度,除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等等外,还有个国际上有利的发展环境,美国及其同盟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中东的战争上,对我国的发展顾不上太多的打压和干预,为我国的发展争取到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对一个人来说,机遇很重要,但机会可遇不可求。如一时没有机会让你发挥、施展才华,那么不要浮躁,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大方、大度、大气,要相信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篇2:莫言散文:大风

莫言散文:大风

大 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 ,割草技 术 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 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 路的两边长满野 草,行人的脚压适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根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 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善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陡,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干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无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 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 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 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 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幺々”

“风。”

爷爷淡波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城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赶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 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 第1期,有删改)

【知识延伸】

莫言经典语录

1.作品的影响力要靠读者来发现。有些作品名声很大,但它确实没有多少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所以不能靠名声来判断价值,还有比名声更有价值的东西。

2.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个奖去写作,不管是茅盾文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

3.我只是“世无英雄,竖子成名”。

4.作家只是凭自己的感觉写作,每一位作家都知道应该将自己独到的东西传递出来。

5.创作者要有天马行空的狂气和雄风。无论在创作思想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都必须有点邪劲儿。

6.一个作家写久了,总会想到要寻找自己的语言。……某种语言在脑子里盘旋久了,就有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一旦写起来就会有一种冲击力,我是说写作时,常常感到自己都控制不住,不是我可以要寻找某种语言,而是某种叙述腔调一经确定并有东西要讲时,小说的语言就会自己蹦跳出来,自言自语,自我狂欢,根本用不着多思考怎么说,怎么写,到了人物该出场时,就会有人物出场,到了该叙事时,就会叙事。

7.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

8、在年生里,我们因无知荒唐而美丽。

9、把每一个句子后面加一个完结的句号,记作虚无而迷惘的守候。

10、久远是迷途里酝酿的酒,愈陈愈香。

11、我们总是以诗般的语言刻画自己在青春的罅隙中的那般狼狈。

12、我在河之彼岸,守望曾经归来,归来无望。

13、月光下,我用繁冗拖沓的文字祭奠我的青春,纪念我死去的友情和迟到的爱情。

14、因此,在那个习惯于悲春伤秋的年代,你陪我看了多少个日薄西山的景致,我陪你看了多少个破晓阑珊的夜,我们彼此静默的坐着,不言朝夕。

15、安然的在被窝中躺过一世春秋。浑噩自知。

16、别怪我太冷血,实情便是这样残酷——两情相悦时,你乐得付出,他乐得全收,你不感觉是牺牲,他不感觉你有多苦。爱情如果真是天平,相爱时真心与回应自然持平,不爱时,再多的付出再痛的牺牲不过是让轻的更轻重的更重。情事如此,事业生活也当如是。管它回收的是琼瑶还是木瓜,切切记住:甘愿做,欢喜受,别拿牺牲当口号。

17、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在爱情中学习爱,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以更好的姿态重新爱。

18、呆坐在眼睛里的空洞和茫然,凝结成氤氲的哀伤,在青春的天空渐渐延伸和漫散。

19、当笔下肆意挥洒的心情化为文字,我将用它记录永生。

20、当时光碾过青春,我将以快乐注解悲伤。

篇3:《爱》莫言散文节选

《爱》莫言散文节选

莫语

此文作于,今复发表。实因我特想念梦里的她!

爱真的好无奈,爱真的好疲惫,爱也真的好甜蜜,好感动/我愿意执着追求着我虚幻的爱.我无怨无悔,-曾经玩味无耻的渺视爱的存在,原来世间上的爱无处不在!

曾经不可一世的笑人世间无聊的爱,原来世间的爱是那么美好!那么令人心动,让人感到时间是如此的匆匆,真想留住这让人感动的.时刻.很想令时光停止,很想很想!

在网络普及生活的今天,我也曾笑笑这扯淡的网络情爱,那是爱情的魔力没降临你头上的缘故,你才会如此嘲笑别人的无聊可笑!

心在跳,情在烧,电脑另一端有你牵挂的爱!电脑另一端有让你嘭然心跳的人儿!

一个文字的出现都那么美妙!一个表情的闪现都觉得兴奋!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生活就是这么奇妙,爱情也是如此奇妙!随时的感动令我的心跳窒息,我却无休止的追求着这感觉!我要追着爱情奔跑,那怕到不了终点,或者拿不上名次,我也感动这奔跑时带给我的无穷动力与感觉!-

我的心在跳动着,跳动着的心给我无穷无尽的动力让我维持以这执着的爱恋!

匆匆地来,匆匆地去,我挥一挥衣袖,不许下无谓的承诺,只要这朝夕恋爱的感动!

疯狂的追,疯狂的爱,我静一静跳动的心,不留下些许的遗憾!只因有过执着的冲动与不休的追求!

我问一问心灵,问一问心灵!心灵告诉我,我绝对不是一时的冲动!-

我叩一叩良知,叩一叩良知!良知告诉我,我绝对出于内心的感动!-

我望一望苍天,望一望苍天!苍天告诉我,爱要付诸行动!我对苍天发誓,我会将所有的爱献给我所爱的人儿!

我看一看月儿,看一看月儿!月儿告诉我,你的爱太凄美,没有结果!我对月儿说,我愿意!再凄美的爱就是没有结果的爱,我也愿意!-

我充满了一身的感动,我充满了爱的力量,我笑一笑以前的可笑,执着无悔地向着光明大道奔跑!奔跑!奔跑!

我愿将我所有的一切全献给我心中的那个她!来溶化她那冰冻已久的心,我想告诉她,我将是你心中的一团火,我就是将你燃烧,就要将你与我溶为一体!

我不管世人嫉妒的目光,我依然奔跑着追寻着我的爱!我不管他人嘲笑冷漠的言语,我愤然你们的无情,可笑!

这就是我执着的爱恋!这就是我执着的爱恋!我的内心已经告诉我,如果这是一种错,那么让它一错再错吧!我已无力回头!

篇4:沐言莫言散文

沐言莫言散文

我不知道是你们要求太高

还是我做得真的不够好

我害怕

所以我选择保持沉默

默默地把你们加入特别关心

每天看看你们的新状态

看你们是高兴还是伤心

为你们高兴

担心你们的伤心

只是不说话

或许你们觉得我们的距离远了

我也是这么觉得

大了

不能像小时候那样有什么说什么了

距离、产生距离

沟通的少了

我也不知道你的想法

就这么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着、过着

直到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以及心底埋着的阳光

其实有很多事情真的不是我们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

或许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

但你总会不自觉的相信自己的眼睛

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会去听别人的解释

尽管你一直把他(她)看做最在乎的

有些人就是这样

一次的误会

过了也就过了

会懊悔

会惋惜

可就是不会去低头

——我为什么非得我去向她低头

——为什么我先要去迁就他

我们总会这么对自己说

然后

就没然后了

若干年后的某一天

我们会拿着那时的照片

那时的同学录

默默地看着

默默地流泪

感觉

那时候的阳光真的很暖

然后对自己说

那个时候我们的关系是多么亲密

可绝对不会说出后悔的话

青春的记忆总是这麽温暖人心

又带着点点悲伤和失落

然后慢慢的成长

篇5:祝贺莫言散文

下午六点,无意中开群,看到大家在闲聊,心照不宣。话题是,再过一小时诺奖结果就出来了。就说起喜欢的作家,说起莫言。对于莫言,是曾对我的最初写作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作家。一九八八年,《红高粱》上映,找来原著,一读就喜欢他那种语言和叙述方式,被打动继而着迷。就有意模仿,后来找一切能找到的他的文字来读。并且生活异常拮据的我还近乎奢侈地买了一本《天堂*薹之歌》,写的是天堂县的农民响应号召种蒜薹,种成了,政府组织销售不利,结果大量蒜薹积压,成了喂牛的价。农民家里街上到处堆满了蒜薹,那些蒜薹因为卖不出去而烂掉,天堂县到处弥漫着蒜臭,苍蝇乱飞,有些就落在农民凄苦的脸上、寡淡的碗沿上……莫言把农民的苦难描写得淋漓尽致。那以后我们村子里号召种苹果、种猕猴桃、种……我们的麦地被挖掉栽上了苹果苗子,几年之后挂果,是硬涩难咽的秦冠。每当我看见农民把那些果子担回家,因无处销售而倒给圈里的猪时,就想起多年前读过的《天堂*薹之歌》。

当然我们村的秦冠树在几年后挖掉,栽上了好品种不提。

晚七点差几分,有人在群里忽悠:结果出来了,还没念,在插播广告!我信以为真,跑去打开电视,一溜央视摁过去,都没有。又转战电脑,点新浪新闻,这时就看到一条简明新闻:“诺贝尔文学奖刚刚揭晓,我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代表作有《红高粱》《丰乳*臀》等。”上传时间是19:02分。接着群里沸腾了。大家从凤凰、搜狐等各个渠道得到了莫言获奖的消息,都在猜测这一刻老莫的心情。大家亲切地称他为老莫、莫老怪……而我在想,莫言这一刻会不会晕掉?!毕竟,诺贝尔文学奖曾是中国文坛集体的焦虑和阵痛,每年都要发作闹上那么一阵子。

晚上看凤凰视野专题,分析莫言获奖的时机、背景和原因,跟老公说,文坛以往都是吃不到葡萄就觉得酸的态度,这次终于尝到:哇!原来是这么甜!但不管怎么说,莫言老师的获奖都是众望所归,值得庆贺!

在微博里我看到了两种声音,一种是扬眉吐气的狂喜与庆贺,另一种则是诋毁,拿莫抄过“讲话”说事,我觉出了这种声音的`刺耳。因为,作为一个作家,我们号称是心灵的工程师,关注的是人性深处的复杂,却连这一点点瑕疵都无法接受,从而用一个完人的标准要求人的话,一定不会是一个正常的作家。至少不是一个出色的作家。而作家韩少功说:“刚接受新浪读书的采访,祝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记者问有什么要对莫言说,我说:高兴一小时后继续写作吧。”表现了一个作家面对荣誉的理性。更有一位作家说,莫言获奖有奥运首金的味道。无论怎样,我都觉得,莫言老师的获奖是给低迷的中国纯文学打了一针强心剂,必将在文学环境与认识上带来改变,这是我们拭目以待并至关重要的。

篇6:莫言晚熟的人读书笔记

莫言晚熟的人读书笔记

《晚熟的人》,是继诺奖之后,莫老的首部作品。第一眼看到,就被它的书名所吸引。“晚熟的人”,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一直以来,我似乎都缺乏我这个年龄的人“该有”的成熟与稳重。我做着“不该”是我这个年龄的人做的事情,养猫,玩滑板,学英语,不断地尝试新事物。在我身边的朋友们一个个生子,甚至已经有了二胎时,我依然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有“资格”去养育孩子的'人,虽然我的岁数早已超过了所谓的“最佳年龄”。这一切让我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朋友说羡慕我活的自我,我反问她:“但是我这样会不会太自我了?”你看,我也会质疑自己。

在我看来,我之所以呈现出一种比较“晚熟”的状态,大约有两大原因。首先,我的圈子真的很简单,大学毕业十年来,除了学生和几个中学和大学的老友,再加上是自立门户,我生活中几乎没有太多的社会关系,用一句话总结就是缺乏社会的“毒打”。

其次,我的婚姻生活也很简单,和樊同学15岁就认识了,一起见证了彼此的成长,我们是爱人,亲人,朋友,也是彼此最忠实的支持者。生活中,无论是我做菜,拍照,写东西,拍视频,樊同学永远是最捧场的那一个,他对我永远都是赞美,说我很棒,印象中他几乎从没有否定过我,这真的给了我极大的自信和勇气。(最然有时候听起来很假,哈哈。)也正因为我们还没有孩子,所以少了很多这个年龄要面对的一些现实问题。

《晚熟的人》里有这样一句话,“善良的人都晚熟,而且都是被劣人催熟的,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仍然保持善良与赤诚,不断的寻找同类,最后成为最孤独一个。”看到这句话,我开始回忆自己的一些经历。我好像总是笨笨的,做了很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好朋友生日,我熬夜送祝福,可是我的生日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每次学生有问题,我都积极回答,可有时候都换不来一句“谢谢老师”;朋友缺钱,我多次相助,只一次拒绝,之后便再无联络;一些所谓的“亲人”,也因为经济原因而疏远了我们。渐渐地,我也明白了,只有双向奔赴的感情才是值得的,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所以不必纠结,不必留恋,let it go。

说这些,并没有抱怨的意思,也不是说别人都不好,就我自己好,我当然也有我自己的问题。其实到我这个年龄(这语气好像自己已经七老八十了),大家会发现,生命中大部分人都在不断地远离,有时候甚至连一句告别也没有,那些我们年少时曾经为之疯狂的一切,爱情,友情,现在看起来也不过就是沧海一栗。

仔细想想,其实“晚熟”也没什么不好。只是可能会走的比别人慢一些,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慢”,能让我们更好地认清自我,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给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多不一样的可能。

就像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里的那句名言说的那样: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法语原文:Il ny a quun héro?sme au monde,cest de voir le monde tel quil est et de laimer.)

所以,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无论活到哪个年纪,希望我们永远都不要放弃内心的善良与美好,试着更加从容与淡定地去面对生活中的遗憾与无奈。

篇7:莫言白棉花读书笔记

莫言 1956年3月5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大栏乡一个农民家庭。极左路线从50年代末期造成了农村社会的普遍贫困,他家是上中农成分,连领救济粮的资格都没有。他曾在某一年的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歧视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了惨痛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这种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警告处分。小学三年级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12岁时读小学五年级,因“某”爆发辍学回家,以放牛割草为业,闲暇时读《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书可读时甚至读《新华字典》。

莫言在18岁时走后门到县棉油厂干临时工。1976年8月参加解放军来到渤海边上,站岗之余依旧喂猪、种菜。1979年秋调至解放军总某参某谋某部,历任保密员、政治教员、宣传干事。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处女作《春夜雨霏霏》。1984年秋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85年发表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文坛注意。

此后的创作明显受到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反响强烈,被读者推选为《人民文学》1986年 “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同年从军艺毕业,到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开始有报告文学作品问世。1989年秋入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自八十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派”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见称,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言。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但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其实正是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

在经历《红高粱》的写作高峰后,莫言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如《酒国》及《丰乳肥臀》等,不少的小说集如《红耳朵》及《传奇莫言》亦先后在台湾推出。由于童年大部份时间也在农村度过,莫言自谓一直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所影响,故乡高密的一景一物就正正是他创作的灵感泉源。小时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的,也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十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描写一个人的“变身”,以华丽的语言带出一浪接一浪的神秘。《酒国》则以充满浪漫色彩的描写,绘划出一个盛产名酒地方的故事。《红树林》实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是对自己的一大超越。

无论故事的情境气氛是华丽炫目、荒诞无稽还是鬼灵精怪,莫言的丰富想像空间与澎湃辗转的辞锋总是能叫人惊叹不已——诚如张大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所言:“千言万语,何若莫言”!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莫言是中国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

篇8:《莫言对话录》读书笔记

《莫言对话录》读书笔记

01、他是太迷恋土地,自家的土地那种感觉,非同一般。

一个在人民公社时期的不合作者,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的可怜者,勇敢者,执着者。经过实践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后来人民公社还是解体了,但他的先知先觉却遭到了批判,他知道公社走不长,因为一家人都走不长,更何况不是一家人的大锅饭,怎能走长呢?所以坚决不参加集体,他就是要单干,结果成了牺牲品。

人类历史前行的脚步中,这样的悲剧人物就是时代的悲剧。

02、劳动本身是充满乐趣的,农民也有自己的敬业精神,他干不好活,是很耻辱的,割一手好麦子,刨一手好地,他自己也很骄傲,而且赢得周围百姓的尊重。劳动过程中,他们实际上体验了很多乐趣,他们即使去跟别人干活,也是在体会劳动的快乐。

不要小看农民的农活,他们也是分着高下的,任何劳动认真努力地做,跟敷衍了事的做,都会是不一样的效果,学习更是如此,如果能够把学习上升到自己的劳动层面,干不好活是遭人耻笑的,也许将会有别样的境界。

03、教科书和小说的英雄人物通常都是叛逆者,但现实生活中,教育的另一面又教你要循规蹈矩,这就是教育本身的矛盾。

其实叛逆是另一种思想的呈现,不可盲目地一棒子打死,一定要分析叛逆的原因何在,都成了顺毛驴,也许安稳好管,但没有新鲜因子的刺激,可能就没有活力了。

04、意大利的读者很热情,人家小城市的文化节搞了七八年,已经有国际性影响了,完全是民间的,根本没有一个官员出面。

行政管理文化,是不是能管好呢?

05、高素养自会消除一切偏见。

读不懂是因为自己的素养不到,读不进是因为自己见识狭隘,体验不够。

06、因为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可以被“误读”,没有“误读”就没有文学,这是我的看法。

文学作品所呈现的思想或情感或观点应该不是单一的,即使作家有自己的理解和嫁接,但读者的误读也许才应该是这部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就如《红楼梦》一样,不同的人从中看到的内容和收获是完全不一样的,1000个人眼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正是这个道理。

07、日本学者有一种特别认真的态度,为了一个问题,他可以飞越大海,不远千里来问你。

有这样的从容对待知识的态度,有这样的缓慢从容,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我们总是太过急躁,太过功利,以至于很多东西都学不精。

08、我觉得所有文学首先是世界的,是人类的,然后才是民族的。

这是一个完全颠覆的观点,原来先是民族的',然后是世界的,而莫言认为,应该先是人类的,然后才是民族的,人性的很多东西是相通的,无论是种族还是民族,人性都是不一样的。

10、我觉得一个作家的童心很重要,假如是一个过分成熟,过分理性的人,写出来的小说,生活气息就要淡薄很多。

只有童心才可能有新奇的眼光,只有童心才可以有天真的发现,只有童心才可以有纯正的坦率。

11、通过文学暴露人性恶的一面,批评人性恶赖以产生和膨胀的社会现实,然后我们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文学的功能也许就是揭示,也许是唤醒,但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文学还远远没有这个功能。

12、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厚道,所以精明的最高境界也是厚道。

大智若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悟性,他们很快就会意识到,重要的不是写作,而是通过写作把自己跟别人区别开来。

写作的功能是不断地认识自我,认识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14、我们这代人越来越灰暗,越来越懦弱了,越来越活得不像个男子汉,越来越不敢张扬个性,越来越不敢在自己的社会生活里显示个性色彩,人越来越固化,人好像都一样,这种东西你可以用人的性格来解释,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不正常的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压抑。

觉知环境对自己的压抑,觉知环境对自己的同化,觉知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才能够尽可能地跳出环境。

15、佛教之禅宗是讲究顿悟的,当头棒喝,豁然开朗,瞬息间明白了天地间的大道理,其实所谓的顿悟,也是建立在长期的痛苦探索基础上,一个人获得一种豁达平和的心态,那是长期挣扎后的结果,即便有某个事件为契机,但顿悟的能量,还是在长期痛苦中累积的。

太正确了,同样的事件在不同人身上会起到完全不一样的作用,就是因为一些人是长期在想的,而一些人根本就没有想,一是主动的去受影响,一是被动的受影响。那个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和发明蒸汽机的瓦特,绝对不是偶然,他们长久的思索,在遇到一个触发点的时候,豁然开朗。很多能够抓住机会的人,是因为他们一直在寻找机会。

16、人的一生就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当你看过世界,见过众生,才发现你要见的世面,是你自己内心的勇敢和自信。

人一生最大的成果是重建自我,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重建自我的,因为根本找不到自我在哪里,一个真正的自我一定是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勇敢和自信的人,他找到了前行的方向,而且不惧艰险。

17、人与人的关系事实上从来没想象的中的美好,故乡是童年记忆基础上想象的产物,事实上是发明了一个故乡。

无论故乡是不是真的故乡,那个充满美好回忆的故乡确实带给自己很多灵感,那个故乡里包含着珍惜,包含着情感,包含着遗憾,包含着很多主观情感。

18、人们总是对那些敢做大事,哪怕是大坏事的人心存敬仰,其实是一种英雄情结。

因为太缺乏英雄了,所以即使是反面的英雄也仰慕,因为自己做不到,自己没有办法克服自己的劣根性,对于那些克服了的人当然就心生向往之意了。

19、在那些饥饿和混乱的岁月里,我发现了男人的外强中干和脆弱了,发现了女性的生存能力和坚强,男人是破坏者,女人是建设者,女人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把被男人破坏了的家园建设好,女人较之男人,更能忍受苦难,我想这是一种母性的力量。为了孩子,女人可以做出最大的牺牲,可以干出惊天动地的是事情。

千万不要低估一个女子的力量,她的忍耐,坚强,都是超乎想象的。

20、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可能是非常保守的,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可能是非常先锋的,我觉得一个作家是否先锋,就看他是不是虚伪,他是不是用一种虚伪的态度写作,余华说,生活中最让人切齿的就是虚伪的话语。

正如前面所说的,厚道就是最高境界。

21、人的一生需要两种状态,一是奋斗,不满足,另一方面就是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这两种心态都需要。

千万不要认为是矛盾的,恰好是最好的结合,只有一个常乐的人,才可以从容潇洒地去奋斗,因为他没有太多的功利,奋斗就是他前行的姿态。

22、只有从红尘中滚出来,才能最终看破红尘,满脑子欲念没有满足,是很难看破的。

只要心中有欲念,就不可能看破红尘。

24、只有一个极端善良的和懦弱的人,才有可能写出这么残忍的事情,因为他对恶的敏感,恶人眼里家常便饭的事情,在善良者的眼里是无法忍受的。

只有善良者的眼里才可能有残忍,因为他不能忍受,他能切身体会到悲哀痛苦。同理,一个有道德感的人,才能看到道德的沦丧。一个没有道德的人,眼里是看不到道德沦丧的,他是漠然视之的。

25、日本人生活在危险地带,却安之若素,他们真把大自然当成朋友一样看待,火山,台风来了,就当它们发了脾气一样,一点也没有埋怨的意味,而中国人总想着改天换地,把大自然当成假想敌,我觉得日本人的想法更合乎大自然的规律。

这是一种心态和心胸,这是一种接受和坚韧。

篇9:莫言晚熟的人读书笔记

不同于长篇小说的恢弘构架和庞杂情节,莫言最新的这本《晚熟的人》是由一篇篇颇有意趣的短篇小说组成,这些作品以回忆录的形式刻画了一个个形象鲜明又极具代表性的人物,用当代人的新视角审视了作者故乡人与环境的变迁,可以说是莫言文学创作的一次新的突破,也能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1、难以磨灭的故乡情结

莫言的作品总是离不开自己土生土长的高密东北乡,本书中所收录的大部分短篇涉及的对象都是主人公少年时代就结识的亲朋好友,作者通过对相关往事的回忆和他们现今生活样态的描写串联起了故乡的过去和现在。每一位被写入作品的人物或精明或诚恳,遭遇也有喜有悲,像是妄自尊大的金希普、看似精明实则愚钝的蒋二、痛失亲人又完成复仇的三婶,还有颇具传统精神的铁匠、“盗亦有道”的小偷、精明算计的地主等等,他们都为我们展现了特定时代之下作者故乡的社会现实和人情风物,通过品味“人”,我们看到了一幅生动多彩的乡土画卷。

2、互联网时代的人与事

《晚熟的人》作为莫言的最新创作,新在哪里,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作品中所展现出的“网络的力量”。上世纪人们需要依靠报纸和喇叭传递和接收消息,现在有了新媒体,信息的传播方式由单向变为双向,即普通人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网络渠道或平台成为消息的传播者和中介者。在这样的环境下,牛鬼蛇神蜂拥而出,结果是网络成为了促进执行管理的好方式,如《天下太平》中拍摄视频对于警察解决问题的督促作用;同时也成为了有心者颠倒是非黑白的工具,如《红唇绿嘴》中恶意利用网络散布谣言的同乡“高参”。在不断发展的网络背景下,故乡的不同人物以新面貌展现在作者和我们面前,给予我们新的发现和反思。

3、荒诞与反讽的幽默感

莫言总是能以平静的描写带来极大的张力,这几篇作品也是同样。《等待摩西》以曲折而又荒诞的情节消解了宗教本身的神圣意味,读罢让人啼笑皆非;《晚熟的人》则以“晚熟”作反讽,揭示出所谓“晚熟”这一幌子之下的荒唐闹剧;《诗人金希普》以戏谑的方式嘲笑了自比为“第一诗人”的金希普及其外强中干的实质。可以说本书中的很多作品都以一种陌生化的写法让我们感受到现象背后的讽刺意图,以及由此连带出的某些社会和环境问题。社会在进步,农村的一系列矛盾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着,莫言通过对小人物的描写,让我们看到农村社会面临的更新的、更紧迫的问题,也将看似诙谐幽默的小说创作引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总的来说,《晚熟的人》这本作品集中的小说都很值得一读,它是莫言通过观察和回忆故乡生活所刻画出的关于乡土人情的真实写照,也是历经将近十年沉淀出的对于故乡过去和未来的最新思考与感悟,这样的再书写,对作者和读者而言都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篇10:莫言作品读书笔记

一轮巨大的水淋淋的鲜红月亮从村庄东边暮色苍茫的原野上升起来时,村子里弥漫的烟雾愈加厚重,并且似乎都染上了月亮的那种凄艳的红色。这时太阳刚刚落下来,地平线下还残留着一大道长长的紫云。几颗瘦小的星斗在日月之间暂时地放出苍白的光芒。村子里朦胧着一种神秘的气氛,狗不叫,猫不叫,鹅鸭全是哑巴。月亮升着,太阳落着,星光熄灭着的时候,一个孩子从一扇半掩的柴门中钻出来,一钻出柴门,他立刻化成一个幽灵般的灰影子,轻轻地漂浮起来。他沿着村后的河堤舒缓地漂动着,河堤下枯萎的衰草和焦黄的杨柳落叶喘息般地响着。他走得很慢,在枯草折腰枯叶破裂的细微声响中,一跳一跳地上了河堤。在河堤上,他蹲下来,笼罩着他的阴影比他的形体大得多。直到明天早晨他像只青蛙一样蜷伏在河底的红薯蔓中长眠不醒时,村里的人们围成团看着他,多数人不知道他的岁数,少数人知道他的名字。而那时,他的父母全都目光呆滞,犹如鱼类的眼睛,无法准确地回答乡亲们提出的关于孩子的问题。他是个黑黑瘦瘦,嘴巴很大,鼻梁短促,目光弹性丰富的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生病的男孩子。他攀树的技能高超。明天早晨,他要用屁股迎着初升的太阳,脸深深地埋在乌黑的瓜秧里。一群百姓面如荒凉的沙漠,看着他的比身体其他部位的颜色略微浅一些的屁股。这个屁股上布满伤痕,也布满阳光,百姓们看着它,好像看着一张明媚的面孔,好像看着我自己。

他蹲在河堤上,把双手夹在两个腿弯子里,下巴放在尖削的膝盖上。他感到自己的心像只水耗子一样在身体内哧溜哧溜地跑着,有时在喉咙里,有时在肚子里,有时又跑到四肢上去,体内仿佛有四通八达的鼠洞,像耗子一样的心脏,可以随便又轻松地滑动。月亮持续上升,依然水淋淋的,村庄里向外膨胀着非烟非雾的气体,气体一直上升,把所有的房屋罩进下边,村中央那棵高大的白杨树把顶梢插进迷蒙的气体里,挺拔的树干如同伞柄,气体如伞如笠,也如华盖如毒蘑菇。村庄里的所有树木都瑟缩着,不敢超过白杨树的高度,白杨树骄傲地向天里钻,离地二十米高的枝丫间,有一团乱糟糟的柴棍,柴棍间杂居着喜鹊和乌鸦,它们每天都争吵不休,如果月光明亮,它们会跟着月亮噪叫。

或许,他在一团阴影的包围中蹲在河堤上时,曾经有抽泣般的声音从他干渴的喉咙里冒出来,他也许是在回忆刚刚过去的事情。那时候,他穿着一件肥大的褂子,赤着脚,站在白杨树下。白杨树前是五间全村唯一的瓦房,瓦房里的孩子是一个很漂亮的小女孩,漆黑的眼睛像两粒黑棋子。女孩子对他说:“小虎,你能爬上这棵白杨树吗?”

他怔怔地看着女孩,嘴巴咧了咧,短促的鼻子上布满皱纹。

“你爬不上去,我敢说你爬不上去!”

他用牙齿咬住了厚厚的嘴唇。

“你能上树给我折根树杈吗?就要那根,看到了没有?那根直溜的,我要用它削一管枪,削好了咱俩一块耍,你演特务,我演解放军。”

他用力摇摇头。

“我知道你上不去,你不是小虎,是只小老母猪!”女孩愤愤地说,“往后我不跟你耍了。”

他用黑眼睛很亮地看着女孩,嘴咧着,像是要哭的样子。他把脚放在地上搓着,终于干巴巴地说:“我能上去。”

“你真能?”女孩惊喜地问。

他使劲点点头,把大褂子脱下来,露出青色的肚皮。他说:“你给我望着人,俺家里的人不准我上树。”

女孩接过衣裳,忠实地点了点头。

他双脚抱住树干。他的脚上生着一层很厚的胼胝,在银灰色的树干上把得牢牢的,一点都不打滑。他爬起树来像一只猫,动作敏捷自如,带着一种天生的素质。女孩抱着他的衣服,仰着脸,看着白杨树慢慢地倾斜,慢慢地对着自己倒过来。恍惚中,她又看到光背赤脚的男孩把粗大的白杨树干坠得像弓一样弯曲着,白杨树好像随时都会把他弹射出去。女孩在树下一阵阵发颤。后来,她看到白杨树又倏忽挺直。在渐渐西斜的深秋阳光里,白花花的杨树枝聚拢上指,瑟瑟地弹拨着浅蓝色的空气。冰一样澄澈的天空中,一绺绺的细密杨枝飞舞着;残存在枝梢上的个把杨叶,似乎已经枯萎,但暗蓝的颜色依旧不褪;随着枝条的摆动,枯叶在窸窣作响。白杨树奇妙的动作撩乱了女孩的眼睛,她看到越爬越高的男孩的黑色般的脊梁上,闪烁着鸦翅般的光翚。

“你快下来,小虎,树要倒了!”女孩对着树上的男孩喊起来。男孩已经爬进稀疏的白杨树冠里去了,树枝间有鸦鹊穿梭飞动,像一群硕大的蜜蜂,像一群阴郁的蝴蝶。

篇11:莫言散文:北海道的人

12月26日,在旅日作家毛丹青和北海道首府札幌市驻北京经济交流室室长高田英基先生的精心策划下,我随中国作家、记者采风团一行,踏上了神往已久的北海道土地。旅途十二天,行程三千里。其间见过无数奇景,吃过许多美食。体验过“露天风吕”之类的独特感受,见识过“库里奥乃”之类的神奇生物。这些,都在辑录于本书中的同行记者们的美文和照片中得到了展示,自知笔拙,不敢重复。但关系此书体例,必须有我一篇文章。只好就诸位先生女士没写到的,敷衍成文,滥竽充数。

窃以为世间旅游观光圣地,吸引游客的,除了美景美食之外,还有美人。这里的美人,并不仅指美丽的女人,也并不仅指人的美好外貌,能够久远地慰藉旅人之心的,还是当地人民表现出来的淳朴、善良、敬业等诸多美德。

整理思绪,犹如翻看数码相机里储存的照片。最先浮现出来的,是札幌市大通公园的石川啄木。这是个死去的诗人,与我合影的,是他的青铜塑像。因为他的俳句“秋天的夜晚,街上洋溢着烤玉米的香气”,我感到他与我心心相印。那宁静幽暗的秋夜,那街角的烤玉米的炉子,那明亮的灯光,那缭绕的烟雾,那清香的气味,那孤独的夜行人和寂寞的烤玉米的人,都凝固在简单的诗句里,在想象中,马上就可以还原,就像那神奇的绿球藻,哪怕干燥一百年,泡到水中,即可复活。因为诗歌,他事实上获得了永生。

然后是大苍山滑雪场的那个芳名小浅星子的女大学生,身穿着红色的滑雪服,涂了睫毛油的长睫毛上结着白色的霜花,红彤彤的'脸,宛如雪中的红梅,洋溢着健康向上的精神。我与她谈话,摄影机在后边拍摄,记者们绕着圈拍照。她有些羞涩,真是个好姑娘。她说自己是北海道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专业是物理,来这里滑雪,不为功名,是因为兴趣,是希望冒险,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勇气。我们在山下和山上都看到了她凌空飞下的矫健身影。我问她,在凌空飞跃的瞬间,有没有像鹰一样展翅翱翔的感觉,她笑而不答,笑容纯真而稚拙。

接着出现的,是笑容可掬的绿球藻茶屋的老板娘高田郁子,一个羸弱的中年女子。她的茶屋,场面狭窄,一圈桌子,包围着工作台。房顶因多年的烟熏火燎,像涂了釉彩一样漆黑发亮。这样小的地方竟然挤下了我们十八个食客。围着她,看着她操作,等着她把美食分给我们吃。她既是老板娘,又是主厨,又是招待。当时的场景让我想起了一个母亲和他的围桌而坐的孩子,也想起了一个鸟巢,巢中有抻着脖子的小鸟,等待着母鸟前来喂食。这联想与我们的身份和年龄都不相符,似乎有些矫情,但这联想,直至今日,依然让我感动。日本女人的勤劳和谦恭,日本买卖人对客人那种发自内心的热情和感激,都让我难以忘怀。那天晚上,我们品尝了许多可以拍案叫绝的美味,美味终会遗忘,但老板娘那张笼罩在烟雾中的疲惫的笑脸,会让我们铭记终生。

日高地区肯塔基牧场的养马人石田勇先生,此时仿佛站在了我的面前。高大魁梧的身体,能够驯服烈马的人那种特有的豪迈神情。寒风凛冽,雪原茫茫,纯种英国马在马场上奔驰。这是一个懂马语的人,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企业家。他在北京通州区,也有一个马场,并且计划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再建几个马场。他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大陆地区,也将会有许多场所,需要像天鹅一样优雅的骏马。在他的温暖如春的海边别墅里,我们喝着滚烫的咖啡,与他谈马。他对世界上的各种名马如数家珍,对中国各地的马场了如指掌。这是一个真正懂马的人,爱马的人,连他的许多表情,都跟马相似。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份马的食谱:燕麦、苜蓿、葵花子、蜂蜜、大蒜、大酱……吃得真好啊,这些幸福的马。从他家出来,我们登上了牧场的?望台,看到几个骑手,正在为几匹刚刚运动过的马淋浴。在他家房后,太平洋的灰色浪花冲击着礁石,发出懒洋洋的轰鸣。

与养马人接踵而至的,是阿寒町草笛牧场的养牛人佐久间贯一。他穿着高?防滑胶鞋,单薄的工作服,紫红的脸膛和脖子,粗大的手指,开裂的皮肤,身上散发着饲草与牛粪混合的气味。我们穿着厚重的衣服,还感到瑟瑟发抖,但他神情坦然,似乎感觉不到寒冷。他带着我们,看了奶牛,看了饲料场,看了挤奶车间与牛奶储藏罐。这是一个质朴的人,让我联想到家乡的那些大哥大叔。这是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为人民提供牛奶。据说,因为政府提倡孩子喝牛奶,三十年来,日本的儿童平均身高提高了两厘米。其实,这个人的年龄未必有我大;其实,如果我不是当兵离开故乡并干上文学创作这一行,也许就是我故乡的一个养牛专业户。人民群众更需要能向他们提供牛奶的人,至于小说家,多一个少一个都无关紧要。养牛人佐久间贯一和他的牛,唤起了我对土地对牛的深厚感情。其实,我骨子里还是一个农民。

在冒着咝咝作响、散发着浓烈气味的灼热气体的硫磺山下,有一对卖硫磺蛋的老夫妇。风口里,燃着一堆篝火,支起一个小小的帐篷。穿着破旧肮脏的衣服,满手满脸的灰土,在那里,平静地等待着游客,来购买他们放在硫磺蒸气孔边烤熟的鸡蛋。艰苦的环境,沉重孤寂的工作,微薄的利润,他们干了几十年。这一对相依为命的老夫妇,已经构成了硫磺山风景的一部分。许多人买他们的蛋,未必是真想吃,倒像是履行一个仪式。这样的人,是真正的下层百姓。生活艰辛,但他们脸上没有多少凄苦之色,而是一种乐天知命的平静。这平静,使我深深感动。如果每个人,都想出人头地,都想轰轰烈烈,都不想做平凡的工作,那这个世界,也就不得安宁了。

比卖硫磺蛋的老夫妇更老的人,是当别町的老猎户、八十八岁的侉田清治先生。他已经缠绵病床多日,听说我要来访,特意坐了起来。其实他不是为我坐了起来,而是为我那位在北海道过了十三年野人生活的非凡老乡刘连仁坐了起来。据他的家人说,他的记忆力已经严重衰退,但提起四十多年前发现并参加救助刘连仁的事情,他黯淡的目光突然放出了光彩,记忆被激活,含混的口齿,也变得清晰起来。这是一个相貌平常的小个子男人,如果不是偶然发现刘连仁栖身的山洞,中国人大概很难知道他的名字。但现在,他的名字和刘连仁的名字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在我的故乡,他差不多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战争就像巨浪拨弄两粒沙子一样,让这两个互不相干的人,碰撞在一起,成为传奇。当别町为刘连仁建立了纪念碑和雕塑,并成立了一个宣讲刘连仁事迹委员会,许多热心人,在义务地干着这些工作。纪念碑和雕塑都用黑色的石头制成,虽不高大,但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而沉重。车要出发时,老人的脸贴在窗玻璃上看着我们。我下车过去,隔着玻璃喊:撒腰纳拉,撒腰纳拉……话是这么说,但我知道,我再也看不到这个老人了。

只要一上车,札幌市观光文化局的职员引地志保小姐,就要不厌其烦地对我们讲话,讲行程安排,讲饮食起居,讲地方掌故。有几次,因为过分疲劳,我们对她的讲解,感到了厌烦。我甚至说她是“话痨”,但很快我就后悔了。引地小姐全程陪同我们十二天,事事操心,每天早起晚睡,十分辛苦。我们去滑雪场那天,她竟然早起上山,为我们踏雪探路。一个小女子,如此地敬业,如此地能吃苦,真是可敬可佩。登别晚宴,引地小姐任务即将完成,终于放松了,多喝了一杯啤酒,小脸通红,欢声笑语,方现出女儿本色。

纷至沓来的人物,还有用潇洒吓退严寒的札幌市观光文化局课长荒井功先生、系长浅村晋彦先生,还有为我们开车的两个师傅,还有美沙小姐,还有神情很像狸猫、能歌善舞的东海林早穗理小姐,还有当年救助过刘连仁的木屋路喜一郎先生,还有为刘连仁生还纪念碑题写碑文的泉亭俊彦町长和当别町的乡亲们,还有许许多多为我们服务过的北海道的人们,他们的笑脸,他们的热情,与北海道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存入我们的脑海。我们与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萍水相逢,今生多半难得再见,但他们留给我们的印象和我们对他们的感激,将会伴随我们一生。

篇12:莫言,萝卜和瓦片散文

莫言,萝卜和瓦片散文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也可以叫“文化”),凡所到之处,务必搬点东西回家,如果搬不动,要么毁掉,要么写字,例如“某某到此一游”。如果是名人,又是古人,则“沧桑”些年,可为“名胜”或“古迹”。或许正因为“古名人”有此成功之道,所以,“之道”便在中国绵绵不绝,你还真不用担心失传,虽然中国失传的东西很多。

莫言得诺贝尔奖已经成旧闻了(中国许多事成旧闻都很快),据说他正练习交际舞以备领奖之用。——其实,莫言劳累自己了,并且是多余的劳累。

在感叹这练习交际舞的劳累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他刚获奖的那时候的“轰动”。媒体自然很忙,忙之一是搜罗各种有关的`素材,能搜到的自然要写,不能搜到的想象一下也可以写的。另外有许多人也在忙,找莫言家的东西,大凡地面上的都找到了,并且拿回家了,并且对人说了,他(她)激动着说:“萝卜,这可是莫言家的!”来得迟的,大概只能抓一把泥土装口袋里带回家。至于带回家干什么,我估计他自己也不太知道。

我等到现在很遗憾了。我们绵绵不绝的文化传统所应该造就出来的想象力似乎没有发挥出来:他们在莫言的院子里到处寻觅东西和拔萝卜如童话里的兔子,连抓泥土都想到了,居然没想到上面,也就是屋顶,那里可是有很多瓦片!看过考古节目的人应该知道,我们的考古学家挖出了很多“秦砖汉瓦”,到现在都很值钱,并且“对研究某某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莫言家最有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应该在“上面”,而不是“地面”。萝卜不易保存,没几天便会坏掉,而瓦片是不会的,要不怎能有所谓“秦砖汉瓦”?

如此看来,一百年之后,我们要在拍卖会上看见“莫言瓦片” 并且“对研究某某具有重大意义”是不太可能了。不过不必忧虑,那时我们可以争论关于文物保护的问题。

篇13:天使莫言老散文

天使莫言老散文

最近,收到护校密友的短信,三句话不离“红颜易老”。老师莲姐也是满腹的感叹,老了,老了。

掐指一算,可不是,毕业都快了。混混沌沌的在白色的丛林里行走,20年也就这么一说的功夫。身前身后的张望,眼前绿荫遍野,鸟儿劲劲的挥舞着青春。叽叽喳喳的小天使们一波一波的从前方袭来。身后,斜阳正浓,前辈们背负经年的沉重,步履蹒跚,满怀的沧海桑田。我的周围,昔日活蹦乱跳的姐妹也已经人到中年,有的因为身体原因已经远离护理岗位。在岗的依然行色匆匆,肩头的经验和压力不知道哪个更多一点。

也是,真该好好考虑考虑了。无论是作为一个护士,还是一个女人。

想起一位在省里某医院上班的同届姐妹,天天的在qq里跟我诉苦。婆婆不给带孩子就算了,见天的找茬,看人家的婆婆带孩子做饭洗衣全搞定,哎,命苦呀。单位值班,老是累个贼死,怎么别人值班就不忙呢,哎,倒霉。想着换岗,老是想不好去哪,清闲无风险的好去处还真难找。还老埋怨现在的小年轻的可懒着呢,谁也不愿意跟她上班。还有,到单位老是想着家里的事,回去了,老是想着单位的事,这日子怎么就这么烦呢。

最烦心的是最近例假老不对,脸上还长斑,莫不是提前“更”了?

不良情绪会传染的,自从她不对路之后,弄得我每天劝她的时候唾沫星子乱飞,说完了比干了一天活儿还累,莫非真的老啦?

在一个护士论坛上,有几位年近五十的姐姐。她们相貌平平,在基层护理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可是接触的多了,姐姐的形象越来越高大,我受到的感召也越来越明显。她们每天心无旁骛的`上班,护理病人;下班满心欢喜的照顾家人;业余时间写小说,画漫画,玩博客,忙得不亦乐乎。她们生活很平凡但是不平庸,言谈之中尽显女性的温柔和知性。

有个姐姐总是满腹的同情心,看到一个流浪汉也感慨万千,甚至学着国外的人把不穿的旧衣服洗干净叠的整整齐齐放在垃圾箱旁。喜欢那些朴实的纯文学,向往过那种悠闲的生活;她的语言朴实无华但不失真情实感,她的女儿曾经对妈妈说: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了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心躲进了母亲的怀抱。而我,你的宝贝,将会永远拥着您,不离不弃!

她们就站在那里,始终在我心里盛开着朵朵清莲,恰似一道风景。

想起之前的“牢骚妹”,对照现在的“清莲姐”,我想,老与年龄无关,只是一种心态,与其说是生理上的衰老不如说是状态上的消极。

活着应该是一场修炼。容貌的改变我们无法阻止,而岁月留下的褶皱何尝不是一种智慧。有的人退休了,依然光彩照人,活得倍儿精神,举手投足间女人味十足,浑身透出的是一种内在的力量。

其实,在岁月里行走,我们焦躁不安的前进,也不可避免的沦陷,有时候都忘了自己原来的面目。时间能拿走我们的生命,但是拿不走我们生命的拥有。岁月的车轮无法阻止,但我们能选择做什么样的天使。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传奇,都是独一无二的。修炼自己,提升品格,认同自己。当我们知道,在世间走一遭,顺境逆境,生老病死都是一场使命,我们岂止是半边天。

作为护士,对待患者,当我们知道一切都是责任,我们便平静了很多。作为女人,对待爱人,当我们知道一切都是一场缘分,我们便幸福了很多。作为亲人,对待家人,当我们知道一切都是有血有肉的生活,我们便平衡了很多。对待同事和朋友,当我们知道水至清则无鱼,过分的追求朋友的无暇,我们便孤独一生,你我还强求什么。

那么,聪明的,让你我在岁月的深处很优雅的蜕变,从学识到谈吐。不断的修炼,在人生起伏中采撷生命的真谛。你和我,将都是不老的天使。

篇14:何若莫言现代散文

何若莫言现代散文

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当晚,气氛似乎就显得有些异样,从媒体到餐桌,都沉浸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中,这种状态几天来一直蔓延着,书店中莫言的作品据说也脱销了,媒体继续在造势,在渲染,在烘托,很是出汗,就连在山东高密老家的莫言也忍不住说话了,热一个月就行了,不要太久。

热闹的场景下,读几篇不出名的人写的还没有出名时的莫言的旧事,觉得还是很有些意思的。莫言那时在当兵,他给一家并不出名的文学杂志投稿,写信与编辑说,多发我两篇小说吧,在部队可以提干,这样我就不用回高密老家当农民了。《透明的红罗卜》出版那阵儿,他与王蒙、张贤亮等人一起在北京图书大厦签名售书,场面能想象出来,无聊与尴尬折磨着他,这时看见一位读者在他的书前看来看去,他走过去说,我送你一本书吧。签名,书的扉页上写着,“读者是上帝。”再看看他的老家他曾经住过的那个院子,有人在最近几天拍了照片,杂草丛生,蛛网罗窗,一副潦倒的样子,很是让人感喟。

热闹是一窝风的,是世间的常态,亦是积习,终究有冷静下来的时候。喜欢莫言的人和喜欢诺贝尔奖的人,或者对面的人,一起热闹,就一定很是热闹了。诺贝尔文学奖自上世纪以来,鲁迅、林语堂、老舍、沈从文,以至于后来的.王蒙、北岛等等,已使国人凝聚了一种浓浓的诺奖情结,这种情结已浓缩了几代人的心血,莫言的问鼎,终于可以了却一时的心事,让中国本土文学走向了世界,有了中国文学的世界意义,而让人有满堂花醉的欣悦了。

莫言有莫言的高度,诺奖有诺奖的高度,除此而外,曹雪芹亦有曹雪芹的高度,苏轼李白杜甫亦有着自己的高度,文学的世界意义与人文传统意义并不会有十分对立的冲突,而把一个人或者一部作品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观察,才能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和个体的现实意义,才会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文字终究还是要存将下去的,文学终究还是要延续下去的。

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主持人问莫言:你幸福吗?他说:我不知道。又问:绝大多数人觉得您这个时候应该高兴,幸福。莫言回答说: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重重,能算幸福吗?

一切都会过去,寻常巷陌,岁月静好,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篇15:读莫言散文有感

最近,我开始对莫言的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渐渐的着迷了。他的文章好词并不多,并不像那些大作家所拥有的优美的语句。但,他是用朴素的语言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会去用某种事情来表达出一个道理,让人去明白真正的对与错。并且还时不时的会引用一些古人说的名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篇我对此大有感触的文章:《乐游书海》。

这只是一篇散文,莫言在大学时写的。

他着重描写了在大学时读书的作用。上大学是从学习渐渐的融入到社会当中。而你在大学不读书,大学就等于白上,而你到社会当中,就什么都不会干,会得到被人的嘲笑与讥讽。而读书就是让你学会怎样在这个世界上做事。书中经典的语句,让你得到宝贵的精神财富与经验,并净化了你的心灵。“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想必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但实际上有多少人去真正的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呢?莫言在此的理解是:这只是古人认为只要读书,黄金和美人就会来到我们身边。而这只是他们对读书的向往。而我认为,他们这种想象并不离谱。书中的语句与知识,能让你学会怎样去善待别人,与人接触。而这样,你就会“美丽”,许多人会喜欢你。黄金和美人不就不知不觉的来到你的身边了吗?尽管没有财富与美人,书中的语句与知识,让你学会与人接触,你这样不就可以容易融入社会了吗?这就是为什么要在大学奋力读书的原因了。

以前人们愤苦读书的精神现在人们都转化成了打游戏了。其实,读书比打游戏更有乐趣。就算是小说,也有它的价值,也是知识的获取啊!

如果你想让财富和美人来到你身边,那就快快来读书呦!

篇16:莫言散文:静静的想念

好久没有写了,这人,闲着闲着就懒了,什么也不想做了,大脑可能要生锈了吧,或许,真的是这样子了。

清明节又到了,没能回家,好几年了,想回家去看看你们的,可每次都没能回去。呆在宿舍,静静就这样,静静地想你们。我们这,这几天下雨了,不知你们那怎样,你们可好?

您离开我们已经好多年了,家人都很想你们,回家过年,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谈天说地,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家里的条件比起以前是好的得多了,可是你们却已经不在了。出生在艰苦的岁月,受尽旧社会的折磨,好不容易社会好了么,你们又都不在了。

奶奶在的时候吧,我们总嫌您唠叨,一天大事小事都要说,那时的我们很不能理解您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话要说,等到我们兄妹长大,能够理解其中包含的意思的时候,您却已经不在了。再也听不过不到您唠叨的声音了。

爷爷奶奶要是在的话该多好,家里多了好几口人,要是你们还在,都可以和重孙们一起玩了。无论在哪里,看到老人,我都会想起你们来,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思念。

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奶奶都已经给我们煮好了可口的饭菜,别家的小孩都在找爸妈拿钥匙的时候,我们已经吃饱了。初中的时候,一星期回家一次,每次,我和哥哥回家,奶奶都特别的高兴,拉着我们问这问那的,生怕我们饿着,晚上睡觉冷着,姑妈她们给她买的好吃的,她都留给我们回来吃,要去学校的'时候,吃的用的都往我们包里塞,那时候,真的很幸福。

放假回家,奶奶还给我们兄妹讲她们那几年的奋斗史,怎样度过那些艰苦的岁月,土匪怎么来抢人,抢东西的,怎么集体劳动的,村里的小孩被老虎叼去,修护城河的艰苦。。。奶奶的经历,就是一本很厚的书,所有的苦难,所有的辛酸,用血和汗写成的一本书。

生在那样的年代,熬过那么些艰苦的岁月,一步步走向新社会,却已经疾病缠身,没福享受好的生活。

我们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事,等要好好孝顺她们的时候,老人一个个相继离开。那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家里有个七八十岁老人多好,日子苦写也罢,只要和家人在一起,那就是最大的幸福。

在你们门前栽了好多的树,可惜气候干燥,雨下得太少,长得不是很好,活着的那几棵,也应该可以乘凉了吧,有时间,我一定会来看你们,希望你们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很好。

静静的想念你们,想念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光,想念奶奶讲的故事,想念奶奶的唠叨,想念爷爷在我脑海中慈祥的模糊地样子,还有爷爷那顶很老式的帽子,想念外公外婆。

在另外一个世界,你们一定又在一起了吧。

想念你们,静静的想念。

《莫言对话录》读书笔记

莫言白棉花读书笔记

莫言散文

散文《卖白菜》的读书笔记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颁奖词

听莫言讲写作的散文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高中语文读后感

外国随笔文学作品赏析

贾平凹作品吃烟

《莫言散文》读书笔记
《《莫言散文》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莫言散文》读书笔记(共16篇)】相关文章:

莫言小说《蛙》的优秀读书笔记2023-01-29

贾平凹作品《祭父》2023-01-06

外国文学作品2023-05-14

莫言《冰雪美人》赏析2022-10-02

童年读书散文阅读答案2023-11-27

莫言经典作品语录2023-04-07

读莫言散文有感2022-07-21

莫言自己与文学结缘的故事作文2022-04-30

《蛙》读后感2022-12-18

读书系列活动策划书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