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时间:2023-01-17 07:47:41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浅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荐8篇)由网友“error404”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浅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篇1:浅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浅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中央16号文件实施5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得到普遍重视.本文旨在通过从分析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探求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此为大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作 者:王虎 蔡可化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刊 名: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英文刊名: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44 关键词:心理健康   加强   改进  

篇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论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论文

心理健康是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重要基础。研究发现,一些疾病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健康的病态心理,像抑郁症、疑心病、变态狂等常常是由于某种心理变态所致。欲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品德与修养,必须优先指导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当前思政工作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同时,此项工作不能停留在讲台上的说教上,要采取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一方面要教育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培养健康的情感,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另一方面要教育他们学会面对挫折、正视现实,跟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1]。为此,笔者刍议如下。

一、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肇始与发端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入校前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参差不齐。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马哲”、“法基”、“思修”等方面施加教育影响和渗透,帮助大学生在政治思想领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树立人生远大理想。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较多的是大学生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外显行为表现,却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的一些内隐性的心理问题,如个性行为、社会情感、负面情绪的调节等,而这些不仅仅是常见心理问题,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培养的人才沦为次品或危险品。因此,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地位,应将此项工作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肇始与发端。

(二)高校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强强合并、联合办学等创举已初显成效。但是,绝大部分高校在招生规模、学科格局、校区建设等方面已趋向基本稳定的态势,未来要想获取长足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向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方向转变。这就要求彻底摈弃“外延式”的发展模式,从“扩建新校区、扩大招生规模、增开热门专业”的“粗放式”的传统发展模式,开始向“注重制度创新与提高人才质量”的方向集结。人才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高校个部门的协调努力与管理上的到位,同时要求大学生必须拥有一个积极健康、奋发进取、求实创新的良好心态。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石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时代发展之重任,他们是否具备完善的人格品行和良好的身心健康素质,不仅决定着个人的前途、影响自己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直接关乎着未来的民族振兴。“知是行之始”,为此,要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首先从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开始,系统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以便毕业后投身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滚滚洪流之中,建功立业。为此,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实现伟大中华民族的中国梦”的重要基石。

(四)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保持了高校在读期间所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在为人处事、在利益分配等方面,能体现出一种良好的健康心态、一种较高的人文修养,建立一种协调与融洽的社会关系,不仅有利于本单位的和谐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和谐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

要重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注重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在现有师资的基础上,可建立起一支由教育管理者、思政工作者、辅导员为专职的师资队伍,由各学科任课教师围绕授课院系班级所组成兼职队伍,发挥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专职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结合我国大学校园近几年因大学生心理疾病而引发的案例,系统地讲授心理疾病的危害,强调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对自己、他人与社会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警示大学生要通过反省、自查自身的心理状况,有问题要及时矫正,在生活中让心理充满阳光。其次,兼职队伍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自己学科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例如课堂辩论会、操作技能中的模拟训练、毕业前的社会职场心理测试等,都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的良好时机。通过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与训练,大学生在不同的场所、接受了不同风格的影响和指导,既克服了工作方式的枯燥性,又避免了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程式化。

(二)普及心理健康常识

思政工作领域,以往出现的思想误区多是在事情发生后才开始反思,然后竭诚寻求对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人认为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点虚张声势,甚至还会矫枉过正。以上的片面的认识,必然会导致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偏移和缺位,如果将心理健康教育置放于思政工作中的从属地位,让隐性的心理健康问题继续潜伏,待突然爆发和引发校园暴力惨案之时叹悔已晚。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教育与渗透过程,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抗挫能力的增强,首先离不开对心理学知识、心理健康教程内容的系统掌握,通过系统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大学生自身处于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征,学会为人处世、学会在人生逆境或失意之时,调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处理好身边的矛盾,设法让自己的拥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为此,高校重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合理安排相关教材内容等举措、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普及工作。让大学生通过心理健康常识的普及,从思想上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懂得在心理受挫时,如何调适自己,努力寻找心中的那片晴朗,避免心理失衡而引发懊悔。

(三)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同一院校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出身家庭环境的不同、入学后接触的学校环境也迥乎各异,另加对他们起深刻影响作用的身边亲人的文化素养也参差不齐,就导致了今天的大学生心理素质上的较大差异。走访发现,个别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他们普遍具有不善于交际和不爱向朋辈倾诉的心理倾向。为此,可以发挥网络教育优势,利用大学生对现代网络的偏爱,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方面在网上开设社会心理学常识、心理疗救与实践、社会网络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使大学生通过网上的自我学习,摄取心理健康方面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创设网上心理咨询平台,利用网上互不知对方真实身份的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校园网站上建立心理咨询栏目,积极参与网上心理咨询业务。由专业教师、专职人员热情、耐心、科学、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学生心理上的疑虑,然后为有心理健康疾病的大学生进行疏导与开化,及时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扰,规避了他们心理冲动所产生的风险,确保网络心理咨询活动的及时性。

(四)创立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此项工作实效性的提高、常态化的开展,必须建立一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因为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大学生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心理问题日趋复杂,单一的学校思政教育模式,很难在具有隐蔽性特征的心理教育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存有潜伏期、心理健康失衡引起的事件又具有突发性。另一方面,高校思政工作者不仅要搞好本职工作、而且还肩负有教书、科研等任务,时间不仅有限,而且个人精力也难以负重。为此,家庭和社会也应分担责任,协同努力、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中。家庭方面,父母要开展细致入微的谈心活动,增加与孩子间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解惑释疑,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社会方面,要占领道德高地,通过社会舆论宣传,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乐包容精神、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大众心态。总之,三方要协同努力,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以便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更好地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服务。

篇3:当前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探析

当前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探析

当前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探析

孟宪搜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摘要:开展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是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是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是大学生实现社会化的必经环节。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总结,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与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是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建国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发三十多年来,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我们国家基本的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发展民主、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担当者,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水平。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从而使大学生能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更好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这是国家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对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是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

当前,在我国社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影响着家庭教育方式的转变,也使得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行为上的偏差。同时,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一方面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另一方面它所带来的诸如色情、暴力等负面的信息,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由此导致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也不断增多。(本网网 )有调查显示,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欠缺。基本的法律常识不清楚,甚至有的大学生在做出违法犯罪行为以后还浑然不觉。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法律常识和法律素质,是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是大学生实现社会化的必经环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体现在他的社会属性方面,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所在。按照社会学的观点,社会化是社会将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的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社会行为的人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人在一定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互动,逐渐认识自我,成为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大学生要成长为一个符合社会需要的社会人,除了要完成自然成长过程外,还需要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而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和接受礼会行为规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不断深化,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学习和接受法制教育,不断提高法律素养,逐渐成为一个具备必要法律知识的社会人,是大学生实现社会化的必经环节。

法制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加强高校法制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和能力,促进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使法律意识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一种自觉道德修养,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有助于大学生健令人格的形成。

二、当前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大学生法制教育重视不足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和观念的束缚,以及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我国很多高校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大学生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培养;同时,由于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出于对未来大学生就业和求职的考虑,而没有过多地关注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得高校法制教育往往流于形式。现阶段,很多高校在政策、师资、经费等方面投入不足,限制了高校作为社会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场所应有作用的发挥。

(二)高校法制教育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

法制教育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两个方面。当前,我国高校的基础法制教学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隶属于教育部的“两课”教育教学。教学内容涉及范围很广,但涉及法律部分的内容较少,而且重在理论的灌输,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的丁作并没有具体的、较为全面的涵盖,由于较为理论抽象,缺乏针对性和形象性,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另外,课程的时间安排少,相关法律知识的讲授也只是停于表象,而无法深入讲解。同时,考核方式多为考试考查,学生平时学习不能足够重视,也只是在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式的复习,应付完考试就不再学习。这些都使得法制教育教学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高校法制教育的形式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当前,我国高校的法制教育大多以课堂理论讲授教学为主,法制教育的形式过于单一,理论和实践相脱节。课堂理论教学往往是灌输式教育,缺乏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由于大学生缺少参与社会实践教学的途径,使得他们只能在课堂上接受有限的法律理论知识,加上平时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环境和条件,造成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仅仅停留于书本,不能学以致用。

三、当前我国高校开展法制教育的建议

(一)提高高校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

改变高校传统的思想和观念束缚,在重视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基础上,将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关注大学生就业的同时,还应重视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具体到法制教育,高校应该在师资、经费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投入与政策支持。

加大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观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宣传工作力度,引领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在高校校园营造一种良好的法制教育文化氛围,充分利用校园电台广播、校园网络、校刊校报、宣传栏等媒介,以学术讲座、主题演讲、法律知识竞答、学生辩论等形式为载体,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完善高校法制教育教学体系

从上面对问题的分析来看,高校法制教育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两方面都存在着有待改善的地方。对于这个体系的完善,也要从这两个方面人手。

1.教学内容应以法律基础知识的传授为主,培养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以提高大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为目标

法律基础知识的传授,是大学生法制教育和法制观念形成的前提与基础。在全社会进行法制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方面。而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的教育,对于大学生学习和运用法律,形成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具有积极的影响。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是高校法制教育的关键所在。法律意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在我国,是人民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后,在个人层面的体现。它包括个人对法律的产生、形成、本质等方面的认识和看法。进行法制教育的意义在于弘扬法治精神,使公平正义、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观念深入人心。高校在开展法制教育过程中,应在教授法律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做好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培养,使大学生形成完善的法律人格,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备法律基本素质的合格的社会公民。

提高大学生的权利义务观念是高校开展法制教育应追求的目标。权利义务是一个人作为社会公民的应有之义。它涉及个人与他人、集体、国家等方面的关系,以及以何种态度来对待这种关系等内容。通过法制教育,大学生在获得基本法律知识和形成法律意识、法律素养、权利义务观念的基础上,才能够正确地处理个人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并通过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改革高校法制教学的考核方式

积极探索法制教学考核方式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以往的考核方式多以考试和考查的方式进行,大学生以应付通过考试为目标,过后就不再过多地学习和关注这方面的知识,这就使法制教育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改革高校法制教学的考核方式,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而不是仅仅停留于课堂和考堂之—卜,势必会对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形式

要改变传统的以课堂教学、理论讲授为主的法制教育模式,首先就需要了解大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具体需求,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与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密切相关的《婚姻法》、《劳动合同法》、《妇女权益保护法》以及有关的刑法等方面的法律与大学生的实际结合紧密,高校在法制教学过程中就要对这些方面有所侧重,重点讲解,使大学生养成有意识地学习法律的习惯,从而能自觉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

除了课堂的理论讲授,还要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法律理论知识能与实践结合起来,增强对法律的认识和感知,进而养成法律情感和自觉的法律行为习惯。例如,可以寻求与政府司法部门和社会法律组织的合作;聘请法官、律师等专业人员作为客座教师,定期邀请法律工作者参与实践教学与互动;让大学生能有条件地旁听司法审判,亲身参与到社会公益法律援助行动中,在实践中学习法律,感受法律,领悟法律,运用法律。另外,还要注重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如:视频教学),从而将“法庭搬到课堂”,使高校的法制教学更加的形象、生动和富于针对性。

四、结语

事实上,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国家除了要制定完备的法律,并保证法律的实施外,还要保证社会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消除行政腐败、司法腐败等负面因素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各级学校要重视和承担起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任务,而不能仅仅使其成为高校的责任;在家庭层面,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也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以及父母对儿女的道德观、法制观的教育和影响。因此,只有全社会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才能切切实实地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才能得到真正地贯彻落实。

篇4: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教育工作管见

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教育工作管见

在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改进和充实读者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路.

作 者:朱维华 ZHU Wei-hua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学院图书馆,江西,南昌,330004 刊 名:图书馆论坛  PKU CSSCI英文刊名:LIBRARY TRIBUNE 年,卷(期): 26(5) 分类号:G25 关键词:读者教育   读者工作   高校图书馆  

篇5: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认真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将专题民主生活会与村民议事会、“两查两提升”作风集中教育活动和“勤廉双优”争创活动相结合,围绕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重点听取广大群众对产业发展、改善民生和改进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查找重点问题,明确整改方向,形成自查分析报告。

具体任务安排:要召开民情征询会或座谈会、开展民情走访活动、设立民情收集意见箱、公开民情热线电话。要建立工作联系点,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把问题找准找实;每个领导干部要联系帮扶贫困户2 户以上,每月开展民情调查5 天以上,并形成调查报告。

(二)整改落实阶段(3 月5 日至4 月5 日)

要依据查找出的问题和提出的改进措施,认真研究制定好整改落实方案,把“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工作具体化、目标化、责任化和制度化。要切实做到“四明确一承诺”:一是明确整改项目。要搞清楚哪些是在作风建设活动期间可以解决的,哪些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哪些是需要较长时间探索或需要上下联动才能解决的。二是明确目标时限。按照整改项目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门别类、逐项提出整改落实工作目标,尤其要明确一批在作风建设活动期间能够解决的重点问题,倒排时间,确定整改落实时效。三是明确并落实整改措施。对确定的整改落实项目,按照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逐项研究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落实措施。四是明确整改落实责任。逐项明确责任领导和承办单位,把目标分解细化、责任落实到人。五是作出公开承诺。要将整改事项对外公示,对整改时限和效果公开承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具体任务安排:要召开作风整改专题会或民主生活会,形成整改方案,对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时进行整改,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2 件以上。

(三)总结提高阶段(4 月5 日至5 月5 日)

要认真研究,建立完善加强基层基础和群众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工作责任考评体系和机关内部行政效能督查机制,强化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效能。活动结束后,要组织群众进行满意度测评,切实开展好“回头看”活动。

——建立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要将联系群众工作常态化,党员领导干部要定期走访群众、倾听群众意愿、帮助群众解决现实问题,要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及时上报区改进基层工作作风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建立作风建设责任人报告制度。单位负责人是作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基层工作作风建设负总责,每年要以书面材料形式向区委、区纪委报告抓作风建设的工作情况。重点报告基层工作作风建设情况。

——建立健全作风建设考核机制。把作风建设的情况纳入党

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考核范围,对引发非正常上访、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上访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取消当年度评先创优资格。

——严格逗硬执行效能问责机制。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

村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

综合整治方面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作为等情况,经批评提醒,

仍无明显改进,甚至构成违纪违法的,由纪检监察机关、司法机

关依纪依法处理。

具体任务安排:要召开活动总结会,针对活动开展的情况,解决的实际问题,取得的实效,形成分析总结材料;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工作长效机制,结合自身业务形成群众工作办事指南,并邀请服务对象、群众开展作风评议,针对评议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时间倒排表,将作风改进长期开展下去;主要负责同志要以书面材料形式向区委、区纪委报告抓作风建设情况。

五、组织领导

(一) 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建的格局。成立改进基层工作作风领导小组,按照区委要求,把基层工作作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工作机制,拟定具体、实在、管用的实施方案,将此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深入推进,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加强基层工作作风建设为主题,大力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或典型事例进行公开曝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强大整治氛围。要调动广大基层群众参与作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统一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人士为评议代表,深入基层分阶段、分片区开展督促检查。

(三)加强督查,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机关办公场所、窗口服务单位为督查重点单位,以政令执行、履职尽责、政务公开、服务质量、办事效率、承诺落实、依法行政、工作纪律等情况为重点督查内容,以领导干部及中层干部为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通报。并将督查情况纳入目标考核。

篇6: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论文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论文

摘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是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构成高等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部分。由于岗位职责和工作性质的要求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作为以德育工作为主的高校辅导员应该而且也能够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本文从一位大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实践出发,阐述从角色定位中挖掘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潜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辅导员

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更是转折期。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学习压力加大,就业竞争激烈严峻,人际交往紧张,大学生现今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往往产生一些心理困惑。辅导员肩负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因此深化其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是保障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之必需。

一、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必要性

1、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做好大学生心理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灵健康的守护者,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应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遇到问题冷静客观地了解事情的真伪,积极倾听;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接受能力、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长善救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坚持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在高校中,大多数学生遇到的问题关乎自身的健康发展,关乎学业与人际交往,关乎个体成长与成才等。辅导员坚持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是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个性特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问题,协助他们应对在大学生活中各个阶段遇到的心理困扰。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在内容的构建上体现人本主义潜能观,方法上以预防性干预为主、反应性干预为辅,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3、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成长中心理断乳的关键期。在这段时间里,大学生离开家庭,摆脱高中时期对家庭父母的依赖,独立完成自我心理世界的构建。同时,这段时间也是成长过程中心理矛盾集中、频发的阶段。辅导员应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增强大学生战胜困难、抵御挫折、经受考验的能力。

二、辅导员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既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的介绍和普及,也包括对心理调适方法的传授与应用;既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的呈现、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的体验,也包括对学生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

1、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自觉完善心理健康不仅是大学阶段的任务,而且是终身学习的任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掌握有关预防、识别、调节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学会自我心理保健,缓解、消除在学习、生活及成长中的心理困惑和心理矛盾。

2、优化心理品质,提高适应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在于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授,更在于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及大学生应对能力的培养,提高科学应对当前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的能力。因此,辅导员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活动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他人;认识并适应环境;了解并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合理应对学习、生活、交往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变化;学会自我分析、自我调控,学会排除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大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3、开发心理潜能,促进自我实现现代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潜能远远未能得到良好地开发与利用。作为现代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其目的不仅在于对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消解,更在于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心理潜能的开发及自我价值实现的促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形成恰当的成就动机,具备人际交往的基本观念与技能,建立健康的情爱观,初步理清价值追求,帮助大学生在明确规划中找到目标,在和谐人际交往中获得社会支持,有效管理情绪,保持乐观心态,脚踏实地的完成学业。

4、网络认知教育网络的运用现今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娱乐和交往等各个方面,网络也应该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媒介、新手段、新环境。网络信息传播的内容良莠不齐,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恰当利用网络资源,正确辨别网络信息。同时,提高大学生的选择、判断、鉴别与自控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侵蚀,增强自我约束能力,遵守网络规范,做遵纪守法的文明网民。

三、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途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既可以通过有目的和内容明确的显性教育方式,也可以通过潜在教育因素,依靠受教育者自身特点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隐性教育方式。显性教育方式和隐性教育方式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方式的完整体系。1、显性教育方式一是课堂教学。随着大学校园内恶性的不断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受到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5月,国家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明确了该课程的性质、教学的目标、教学包含的主要内容。教育部要求所有高校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成大学生必修课程。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辅导员要承担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任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制订心理素质培养方案,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二是专题辅导。面对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或频繁出现的心理困惑,诸如环境适应问题、学习动力不足、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心理问题、网络成瘾、挫折应对问题等,通过专题辅导和心理讲座的形式,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辅导员可以在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的主题班会上结合大学生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以专题辅导的形式开展,以此解决大学生中经常出现的心理困惑,拓展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空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优化。三是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从形式上主要包括个体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辅导员可以及时发现某一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疏导错误认知,排除负面情绪,纠正不良行为等,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品质,提升其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团体心理辅导有别于个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中给具有相同或类似心理困扰的某一群体进行心理指导与帮助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辅导员针对大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主要以分组的方式进行。它是通过团体内各位成员之间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团体中的每一位成员在互动中通过观察、体验、学习、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接纳自我,调整人际关系,学习新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改变改善不良行为,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要建立互助机制,团体成员之间相互的鼓励和支持对咨询效果有较大的帮助。心理辅导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当前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而且能通过处理眼前问题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矫正其不合理信念,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2、隐性教育方式隐性教育方式是相对于显性教育方式而言的,隐性教育方式主要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蔽的、无计划的、间接的、内隐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和影响的教育过程。它把教育目的渗透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中,以“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态度、情感、思想、观念、价值、道德等产生影响。大学生正处于青年初期,朝气蓬勃,积极热情,爱好、兴趣十分广泛,他们渴望通过参加校园活动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辅导员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群体活动,诸如拍摄心理微电影、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故事会或演讲比赛、心理沙龙等活动,将心理健康的理念贯穿活动始终,使大学生在活动中交流思想、加深了解、开阔胸怀,这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最直接、最生动、最为有效的方式。

篇7:论网络时代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论网络时代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不仅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且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严峻挑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校园信息网络的建设,充分利用和开发网上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拓宽教育渠道,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建立网络化系统,从而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作 者:牟艳娟  作者单位:桂林工学院社科部,广西,桂林,541004 刊 名: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GUILING MUNICIPAL COMMITTEE 年,卷(期): 3(3) 分类号:B844.2 关键词:高校   心理   健康教育   网络   心理教育  

篇8: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考探析论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考探析论文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三观,不断提升心理素质、提升应对社会变化的能力而实施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通过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够不断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措施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恋爱中的心理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当中的重要一项,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提升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关键,而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被各级学校所重视,高校为此专门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高校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原因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是当前高校管理当中的重要工作。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时代,大学生们开始谋划和构建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和心理世界。在这一人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大学生面临很多重要的人生发展课题,也必然会遇到各种困惑和矛盾。据调查,在大学期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感到困惑和迷茫,有的甚至发展为心理障碍。同时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易受到外界影响,使得学生原本建立的三观易受到冲击,加上当今社会竞争非常激烈,使得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也出现很多问题,各种新媒体在具有多元化和包容性、拓展学生视野的优势的同时,其中掺杂的负面信息也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而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来应对外界的变化,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当今社会,由于未来就业、人际关系等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很多,心理压力很大,呈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非常多样化的。一是学业问题。学生在新进入大学后,往往对大学里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内容不适应,学生有了更多自己支配的时间,但也会产生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压力过大或是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导致出现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结果,给学生的心理上带来较大的冲击。二是人际关系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它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乃至身心健康。大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差异,同住一个宿舍有时候难免会产生一些冲突和矛盾,影响了人际关系,如何去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也是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三是恋爱问题。大学生生理上基本成熟,对于情感恋爱的需求日益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比较缺乏,在恋爱上往往会走向偏执,尤其是失恋对学生的打击是非常大的,错误的归因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在泥潭里越陷越深”,甚至走向极端。这就需要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朋友来帮助其走出情感困境,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

二、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相应的理论研究支持,因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对于推进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很多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相关理论学习中都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对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在当前的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会出现很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有强大的理论来支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以便能够应对当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要定期进行教师之间的总结和交流,以便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经验和新方法。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对于辅导员来说,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和成长管理都是他们的重要工作,辅导员应该充分发挥自己职位的优势,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异常和情绪波动,从而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心理帮助和辅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当然辅导员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掌握心理健康辅导技巧,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真正帮助学生走出心理上的困境,因而辅导员平时要注意学习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参加各种培训来强化心理辅导技巧。另一方面辅导员只有在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之后,才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新生入学后,辅导员应该联合校内的心理咨询教师一起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活动,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为每个学生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档案,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着困扰,在平时工作中有意识地来帮助学生解决。同时要加强和各班班长、生活委员、任课老师之间的沟通,增强对学生其他方面的了解,包括家庭背景、学习情况等等,并将其都记录在案且随时进行更新,从而能够帮助辅导员更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通过网络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如今,网络在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面,辅导员应该积极挖掘网络文化中积极的一面,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加强网站建设,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来开设有特色的心理网站,让学生有心理困扰时能够通过对网站求助来及时获得心理辅导;二是可以在网上开设心理论坛,不断丰富论坛内容,包括心理学知识讲座、心理健康宣传视频和图片等等,让学生能够从网络上获取相应的心理学知识。三是网上在线调查,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及心理健康教育满意度方面的调查,及时发现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步。

(四)开展多姿多彩的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集体活动能够减少学生的孤独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交往,让大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感受集体带来的力量和温暖。因而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多组织集体活动,比如与其他学院或是班级开展球赛活动、室外拓展训练等等,让学生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创造出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来,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安全,增强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文化思想百花齐放、价值观念缤纷多元、新媒体舆论全方位冲击、社会形势瞬息万变的时代,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的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因此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形成基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律、自信、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推动大学生走上正确道路的关键,因而高校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大学生的自信心,推动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思简.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视角探索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8X):258.

[2]彭丹,秦喆.两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商工作的比较研究[J].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6-70.

[3]刘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契合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4):118.

[4]董国义,龙晓闽,张洁.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突发心理问题处理的案例与分析[J].亚太教育,2016(30):203.

[5]刘珍珍.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要求———专业化、普及化、精细化[J].祖国,2016(18):159.

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讲话

高校党建工作会议讲话稿

教育部部长岗位职责

当前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思考

舞蹈教学问题与措施分析论文

小学素质教育教学管理研究论文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建设论文

就业导向下高校英语教学研究论文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构建论文

浅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浅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浅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荐8篇)】相关文章:

高校声乐语言学的论文2023-12-15

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探析论文2023-06-07

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2023-05-07

当前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22-07-11

服务型消防行政管理构造论文2022-05-06

管理方法在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进中的应用2022-08-09

高校双语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2022-11-27

分析高校图书馆实行勤工助学工作的现状及重要意义论文2023-08-24

新形势下的高校体育教学危机分析论文2023-09-26

浅谈新发展形势下的电力政工工作创新论文2022-06-2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