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高校图书馆实行勤工助学工作的现状及重要意义论文

时间:2023-08-24 08:31:36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分析高校图书馆实行勤工助学工作的现状及重要意义论文(精选13篇)由网友“一个吒”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分析高校图书馆实行勤工助学工作的现状及重要意义论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分析高校图书馆实行勤工助学工作的现状及重要意义论文

篇1:分析高校图书馆实行勤工助学工作的现状及重要意义论文

分析高校图书馆实行勤工助学工作的现状及重要意义论文

一、高校图书馆实行勤工助学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图书馆实行勤工助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具备教育性、实践性、有偿性、灵活性等优点,不仅在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缓解大学生经济压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缓解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象不仅在我国,在国外图书馆也非常普遍,如英国利兹大学图书馆就有约100人的兼职馆员,其中大部分是由在校学生担任。在我国台湾地区的高校,大学生中差不多人人都有在图书馆勤工助学或是做义工的经验。在我国高校众多的勤工助学岗位中,由于图书馆有着工作时间、工作任务、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等不同于学校其他部门的显着特点,成为高校学生们最热衷选择的岗位。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任,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责任。

二、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实现大学生与图书馆的双赢模式

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工作,让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之中,一方面缓解了经济压力、提升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图书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支持和促进作用,缓解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短缺的矛盾,密切了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架起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实现了大学生与图书馆互利双赢的工作模式。

(一)勤工助学创造大学生与图书馆双赢模式之一

1、图书馆勤工助学有助于拓宽知识面,树立大学生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参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从平凡的劳动里体会生活的繁琐与艰辛,在体力和心理上得到多重锻炼,培养坚韧的意志力和能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在管理中不难发现,学生在图书上架的过程中有更多机会接触到自己专业以外的书籍,增加了阅读机会;在图书馆工作过的学生查找资料非常快捷、轻车熟路,一定程度上为自己的学习带来更多方便;学生在成长,能力在提高,从当初与陌生人说话会脸红,到能够协助管理员正确的解答读者提问;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图书馆管理既锻炼了他们的'工作能力,还增长了管理才干,在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的过程中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2、图书馆勤工助学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经济困难,重塑自信。特殊的家庭环境或沉重的经济负担是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包袱,加上紧张的学习生活,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忧郁等心理问题。勤工助学作为一项有偿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提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更有助于他们重新认识自我,利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改善生存环境,克服心理难题,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图书馆勤工助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就业能力。大学生毕业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将遭遇更多的竞争威胁,更容易受到冲击。对于准备跨入社会的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上更显岌岌可危。图书馆勤工助学可提供全方位、多类型的实战演练,在积累经验的同时针对自己的不足逐渐弥补自身欠缺的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在努力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参加勤工助学积累工作经验,将所学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充分联系起来,提升沟通交流的能力,及早拥有一块强有力的就业敲门砖。

(二)勤工助学创造大学生与图书馆双赢模式之二

1、图书馆勤工助学能有效缓解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短缺的矛盾,加快运转速度,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图书馆实行勤工助学犹如注入了一份新鲜的血液,给工作带来了活力,促使图书馆利用外部的力量来促进自身的管理。可以让具有专业知识的学生服务相对应的学科,较好地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缓解图书馆专业人才方面的匮乏。因此,我们不但要大力倡导运用好这份资源,并且有义务将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管理得更好。图书馆必须冲破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束缚,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用新的理念和管理方法解决新形势下出现新问题,了解和掌握图书馆前沿知识、动态,善于处理和解决在管理和服务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有创造性地工作。

2、图书馆勤工助学能起到有效的桥梁与纽带作用。让大学生直接参与图书馆工作,与图书馆亲密接触,加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近距离的沟通,实现图书馆与读者相互和谐的良好氛围。学生们对图书馆的意见或建议可及时反馈,图书馆在收到真实的信息后即时整改或作适当的调整,回避了学生与图书馆的对立情绪。反之,图书馆对学生的要求或书刊的利用等情况也能及时地传递给学生,例如在提醒同学爱护书籍、维护图书馆良好学习氛围方面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因为同学之间的交流往往更具有说服力。亲身体会到读者工作的酸甜苦辣就会更加理解和支持图书馆管理员难处,积极主动配合管理。他们将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密切联系起来,起到了双向沟通的作用。

3、图书馆勤工助学能有效起到宣传监督和推荐图书的作用。大学生参与到图书馆工作,相当于编织了一个联系各学科、各层次、各年级之间纵横交错的庞大网络,覆盖范围广布全校,有效利用对宣传监督、推荐图书、推进学生借阅率、到馆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勤工助学工作中,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注重工作作风、道德修养在勤工助学学生中的深刻影响力。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有利于接受直接或潜移默化的教育和鼓舞。当角色由读者转换为图书馆管理员的时候,看待和处理事情的角度就会有所改变,这时他们既是读者,又是图书馆管理员。最直观的现象莫过于曾在图书馆勤工助学的学生绝不会在阅览室大声喧哗。因为他们知道那样会破坏图书馆安静的学习氛围,且会跟朋友或同学宣传到这一点。当新书上架,新数据库开放使用时也会在第一时间起到好的宣传效应,增进了学生与图书馆的联系和沟通。同时,反馈的读者信息,也让图书馆获得了珍贵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三、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中值得重视的两个问题

(一)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问题。高校图书馆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规范有序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确保勤工助学管理工作规范运行。如提供网页供在校学生报名申请工作岗位、查询劳动报酬等,方便学生咨询相关问题,增加透明度;选才上根据图书馆录用条件公开招聘,学生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图书馆在业务增加时进行合理分配,用人方式十分方便灵活;通过完善制度和创新管理,可以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应变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培训问题。图书馆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肩负“服务育人”的重要工作。要在提高思想意识和提升业务能力等方面组织培训工作,适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题,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将学生专长与图书馆提供的具体岗位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针对学生工作质量不够好、主动服务意识不足等问题,要组织有经验的馆员开展定期的业务培训,达到用人与培养人才的统一结合。

篇2: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探讨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探讨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作用.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勤工助学机制,加强管理,使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得到健康发展.

作 者:沈鑫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图书馆,中国,北京,100101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2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勤工助学  

篇3: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论文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论文

高校图书馆是用于收集、整理、保存、传播各种文献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文化及科研的重要信息技术研究基地。大数据现已成为世界各国用于发展经济的新的“天然资源”,传统的信息存储技术和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已远远满足不了高校师生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引入大数据技术来解决供需矛盾势在必行。数据的研究和管理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员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是重要的,更是迫切的`。

一、大数据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进入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业务功能有所扩展,在继承传统业务功能的基础上还需具备对馆内信息资源进行分析、总结的功能。因信息资源载体的多元化,如虚拟网络、计算机等,高校图书馆还需要收集各种音频、视频等,并进行整理和保存,同时还要整理分析读者信息、阅读数据等,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完善业务功能。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将不断朝智能化方向发展,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由原来的手工操作逐渐转变为自动化操作,简单的人工管理逐步被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所替代。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但要掌握专业的图书馆基本业务知识,而且还需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管理及应用等能力。很显然,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需求是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困境

大数据要求高校图书馆不但能够通过结构化数据了解现在客户需要什么服务,也能够利用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深度挖掘高校图书馆与用户之间正在发生什么,以及预测和分析将来会发生什么,从而使高校图书馆能够找到更好的服务模式。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但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高校还存在以下困境:

(一)高校图书馆现有体制机制

不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多囿于传统的实体图书馆建设,以及纸质图书资源的管理维护,忽视或没有高度重视全面整合图书资源基础上的网络数字图书馆建设。缺乏外向型的信息管理机制,仅沉浸于内部资源管理、传统的业务流程和资源结构划分模式;缺乏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没有完全建立起面向用户快速反应的管理机制和以自动化为中心的新的业务模式。没有成立或成立了形同虚设的专门的数据管理机构,无法对数据进行管理,没有制定统一的数据管理使用政策,无法协调校内外与大数据有关的工作。管理体制简单落后、机制不灵活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二)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

不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很多在职人员都是高校在改革发展中转岗或安置的人员,没有专业背景,有的年龄还偏大,他们业务管理水平不高,而且管理手段模式单一,甚至缺乏服务意识,有混日子的现象,这从根本上制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果。有的高校图书馆虽然引进了一些专业的人才,但因人数少或缺乏领导,形不成团队,处于单打独斗或被边缘化的状态,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与网络化和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是不相适应的,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篇4: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21世纪图书馆的显著特征,就是图书馆服务己由文献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图书馆由传统的典藏文献资料为主向以进行信息存取和提供检索为主的复合型图书馆转变。在知识管理技术的支持下,如数据仓库(Dectewarehome)、知识挖掘(knowledgeMining)、推送技术(Push)、智能搜索(nteligentsearch)等的利用,要求图书馆必须适时转变服务观念,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从管理理念到组织结构,从业务内容到人员配置,从文献信息资源的组织到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都要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以此提高服务质量,适应时代与技术发展的要求。

一、现有图书馆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己不能适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①保守封闭的办馆思想,重藏轻用的藏书理念;②无完善的管理制度;③以文献的流通、阅览为主要的服务方式;④业务流程的分割,无法满足读者对信息的快速、个性化、完整化的需求。这些都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而降低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这就要求改进图书馆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图书馆在信息社会的适应性和竞争能力。

由此,我们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对广州、深圳、成都、重庆等地图书馆进行了调研和探讨,构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模式,将知识管理、人本管理融入到图书馆的具体业务流程、业务机构中,从思想理念、制度文件、运行方式三方面,构建了一个“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模式。核心是利用先进技术与人的结合,提高图书馆的创新服务能力。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模式

(一)服务质量管理模式的思想理念

将企业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管理;根据图书馆自身的实际,以知识管理为基础实施人本管理,以读者为中心,转变角色;确立质量方针和目标;构建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1.质量管理体系与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的结合

质量管理是指达到确定的质量要求所必须的

职能和管理活动,质量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必须由最高管理者领导;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保证产品或服务满足要求而需要的组织结构、程序和资源等。

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广泛的实用性:①体系中的过程、产品就是图书馆中的业务过程、服务;②体系中的顾客就是图书馆中的读者;③体系中的质量就是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2.以知识管理为基础,实施人本管理

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调动图书馆所有部门与员工的积极性,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图书馆各种资源,针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系统的组织、创新,进而充分满足用户需求,提升图书馆的各项职能,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131。

图书馆的人本管理主要指管理者采取富于人情味的管理方式,在尊重人理解人的基础上,善于团结、组织人才,注重对员工进行情感管理,调动、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图书馆预期的管理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1)内部员工组织与管理

确立各类人员任用标准。组建与图书馆工作相适应的人才队伍,相应的岗位要用相应的人选,对不能胜任或不适合的人选可适当调换岗位。

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激励机制。包括: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情感激励等,但不能太过,要掌握分寸,不然就会产生反作用,反而影响工作。

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注意对员工知识的广度、创造性和应变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政治思想好、服务意识强、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良好的复合型人才。培训主要采取岗位培训、成人教育、自学、学术活动等方式。

(2)以读者为中心,树立读者意识

K转变角色。过去,从馆长到读者实行的是一种层次形态管理。而“以读者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是信息时代对图书馆的新要求,必须改变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建立新型的服务关系模型,使每个员工都可直接为读者提供服务。

L在馆舍建设、配备设施方面,应充分考虑读者需要。如,在图书馆设置残疾人专用洗手间,为弱视读者提供特大字体的书籍,为盲人提供阅读机等。总之,要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141。

M尊重读者各项权益。a读者有自由平等地使用所有馆藏和享有所有服务的权利;b有接受文明教育的权利,图书馆应该自觉提供文明服务、文明教育,保障读者的这项权益;.有借阅隐私资料受到保护的权利;.有监督图书馆工作、提出合理建议的权利。

N在选购图书时,要把读者的'需求放在首位。根据读者的需求和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数据库,购买相应的文献资源。

3.以读者为中心,确立适宜图书馆实际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由于每个图书馆的基础条件、读者对象不同,对服务质量的具体要求也就不同,所以,确定一个适合本馆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保证质量的关键。质量方针就是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重点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以人为本”,制定本馆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提供特色服务;质量目标就是满足读者日益増长的信息需求。

4.以读者为中心,构建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组织机构、职责和权限、工作程序、资源和人员、质量活动。在运行这一体系的过程中,对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将所有机构、管理程序、业务工作等资源整合起来,将“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原则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部门协同、馆员协作为基础,从而达到馆员和读者的整体满意。

(二)服务质量管理的制度

1.建立服务质量管理的制度文件

制定符合图书馆工作实际的制度文件,内容具体、操作性强,不仅可以规范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管理工作,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各个信息服务过程,完善图书馆的规章制度16。如岗位责任制、各部室规章制度、评优评先法等,从而保证服务质量。

2.以读者为中心,建立读者意见反馈机制

读者的满意度才是图书馆服务质量高低的体现,只有站在读者的立场才能确立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心,明确急需改进之处,图书馆服务工作才能健康持续发展161。

3.服务质量管理的运行方式

(1)目标管理

各个部室每年制定工作计划,对能量化的岗位进行量化管理,不能量化的岗位提出目标要求,对业务工作进行日常监督与检查,并写好年终总结,确保服务质量的提高。

(2)技术手段

用知识管理与现代化技术手段保障服务质量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对采编、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电子资源的建设与访问等环节设置质量监控点并运用统计报表技术对各个过程进行分析、评价,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171;实施挂牌服务;在信息服务的关键环节和窗口设置党员示范岗;在窗口安装计算机双显示屏;在大厅设置意见箱等。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高质量信息服务的关键因素,网络时代的信息服务工作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服务手段来支持181。在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个性化服务、用户教育与培训、读者意见反馈等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和技术应用水平,増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活力161。

(3)重组业务流程

传统的部门设置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曾发挥过很大的作用,按学科和功能设立部或馆:采编部、阅览部、流通部、信息部、咨询部、培训部和馆办公室,有利于完善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但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冲击着传统的技术和操作流程,如原职能部门大量的工作己被计算机操作代替;电子监控系统的运用使全开架、借阅藏一体化变成了现实;读者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传统的对文献的采、编、典、流、参直线式的运作模式己不能适应读者对信息快捷、综合、即时的要求191,同时,一条完整的图书馆运作流程线被分成几段,不能为读者提供完整、系统的资料。这就要求对图书馆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以期在成本、服务及反应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改进111。

因此,可试行以工作流程为基础进行运作,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负责某一流程的所有步骤,设立:流程组、跨团队组(在不同流程组中抽调1名成员组织一个组)、馆长办公室。这样,组织机构大大扁平化,业务部门得到精减。跨团队组负责及时处理一些跨流程的读者的知识服务请求,提高办事效率,从而提高读者满意度11。

新的管理模式是基于知识管理的人本管理模式;是融理念、制度和措施于一体的新型服务质量管理模式;是图书馆实施以技术手段支持的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理念的体现和目的;是使读者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业务部门得到精简,提高图书馆自动化程度,提高馆员素质,最终实现读者满意度的持续提高和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篇5:高校计算机应用现状及趋势分析论文

摘要:

计算机在高校的使用情况很多。计算机的使用对其来说有着很大的作用。本篇文章结合实际,结合自身的发展,向我们阐述关于高校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与趋势。

关键词:

现状;应用;发展趋势

本篇文章全面的向我们讲述关于高校计算机应用的现状以及在现实中发展的实际方向与趋势。

篇6:高校计算机应用现状及趋势分析论文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与发展,高校使用计算机的几率由小变大,频率由少变多。高校相关人员参照国内外知名计算机评测标准与要求,以考察大学生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旨在激发大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的兴趣和潜能,引入了利用大数据分析、组织、策划、预测等设计综合报告的实操题型,以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并加强计算机使用的频率,最终以提升大学生在升学、就业、职场等方面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中国已广泛应用到教学色各个方面。近些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极大地拓展了学生使用计算机的频率,同时也对高校相关学习进行信息化全面发展的进程。

2高校增加计算机的使用频率

2.1减少纸质测试,增加计算机使用测试

为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素养,学院应该重视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承担此项教学任务的计算机学院根据学生实际,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并实施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类教学及课程的无纸化考试,这样做使得高校能取得良好的计算机使用效果。

2.2相关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更新换代快,专业技术性人才缺少

计算机的更新换代比较快。比如在实际的使用情况上,一般更新换代的系数在2—5年,会在计算机硬件、不同种类等方面发生变化。但是高校在技术人人才配备上得不到及时配备。导致不良情况发生,导致教学的事故。

2.3设备使用频率失衡

计算机的实际使用大多数停留在软件上,缺少对硬件的使用。这样会造成机房使用频率过高的现象发生。而计算机的实际教学上又缺少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使用上需要很高的水平,但是在高校实际的使用情况来看,大多数缺少该项技能,会出现无人使用计算机实验室的情况发生,导致资源浪费。

2.4管理体制复杂,运行机制复杂

高校在计算机的实际使用中,缺少管理体制的控制。很多学校会使用老一套的教育体系,忽视当前发展的趋势,凭借自身感觉对相关计算机进行教学管理,无法满足当前计算机发展使用的实际情况。运行缓慢,不能根据实际发展进展开来,这样会导致计算机使用的问题出现。在实际的本科计算机教学之中,专业的老师应该进行不同种类的教学体系。根据不同学科的需求,去创造不同种类的计算机使用体系。

3计算机使用的趋势

3.1培养学生成为高级型计算机使用人才

培养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理论、方法、应用及技能,能够熟练使用数据库及相关主流开发平台进行软件项目的开发、管理,能完成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调试及测试、维护等工作,并熟练掌握行业项目实战综合经验,培养具有项目团队管理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

3.2网络化

计算机的技术无处不在。在今后的高校使用的情况之下,应该加强其使用的广泛性。不仅使用在教学教育上,还应该使用在学校教学的各个方面。使得计算机的使用面向计算机网、便捷、快速的“三合一”方向发展。使得计算机的实际效果显著,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与提升,使得计算机技术在高校的使用更加网络、专业化进一步加深。

3.3互联网

计算在高校使用的最良好表现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互联网的应用非常广泛,学生们凭借计算机的方式,可以就行学习上的信息检索、收发电子邮件、学习、娱乐等服务等,让高校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事业上都得到收益。

3.4高校使用计算机方式建强学生培养

如今的用人市场无论什么人,只要能够有说服面试官的技能,那就当场录用,因为技能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了很多企业向前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与此同时,技能人才的走俏也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们意识到掌握一门技术的重要性。所以近年来以专注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欢迎,因为职业教育是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3.5加强实现从“课程为导向”变为“应用为导向”

从教学模式、实验设备、教学手段、管理体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实施了全方位改革,同时开发地缘优势,开拓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辟蹊径。争取实现计算机教学从实现从“课程为导向”变为“应用为导向”行发展。

4结语

计算机在高校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相关人员应该注意在结合自身以及顺应当前的发展形式,进行创新与改善,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计算机的使用进行规划与测定,加强计算机的使用,建设良好的学校计算机使用,为高校的素质教育培训做出贡献。同时在良好的使用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还要把握当前高校计算机使用的趋势,掌握相关发展方向,结合实际进行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珊珊,吴慧琪,刘志艳.浅谈高校计算机使用实际情况的探讨[J].河南省科技大学,(19).

[2]王志涵,蒋明君,刘一奇.浅析高校计算机使用现状实质性影响[J].江陕师范学院,2016(16).

[3]刘慧杰,王俊宏,王俊琪.浅析高校计算机使用的趋势[J].江陕师范学院学报,2016(16).

篇7:高校师生沟通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高校师生沟通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

摘 要:以海南省高校师生沟通的现状为例,通过对当前高校师生沟通现状的分析,寻找构建良好师生沟通的渠道和行动对策,为高校教育取得成效提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理论和依据。

关键词:高校 师生沟通 研究 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高校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高校迅速扩招,部分高校师生比例从原来的1/14发展到1/40,师生关系的失调现象随之产生;其次高校学生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的逐步增强,独生子女在高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等,这些现象都促使师生关系发生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出现困难。本文以海南省高校师生沟通的现状为例,通过对当前高校师生沟通现状的分析,寻找构建良好师生沟通的渠道和行动对策,为高校教育取得成效提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理论和依据。

一、高校师生沟通现状

为了了解高校师生沟通的基本情况,我们采用网络调查及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海南省五所本科院校共864名师生沟通情况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师生对沟通需求迫切;师生双方都认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对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师生皆期待以“朋友”的平等方式进行沟通。其次,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非平等的沟通前提;不懂得沟通技巧等因素成为目前高校师生沟通的最大障碍。现将海南省高校师生沟通情况的现状描述如下:

1、通过沟通实现人际目的,师生均认为喜欢与对方沟通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半数的师生认为自己喜欢与对方进行沟通。其中认为喜欢与教师沟通的学生占所调查人数的56.94%;认为学生喜欢与自己沟通的教师占调查人数的77.83%。根据人际沟通的人际目的理论,人际沟通是有目的的,人际沟通是为实现既定的人际目标而存在的。学生之所以认为喜欢与教师沟通出发点主要表现为:46.81%的学生认为是为了“促进沟通和了解”,40.98%认为是“能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校园生活中,除了与同学沟通接触外,大学生最重要的社交对象就是教师,在中国现行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又多扮演“主考官”和“裁判员”的角色,学生希望自己被教师所了解,将自己展示给教师,从而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认可,以达到人际目的,因此56.94%的学生认为自己喜欢与教师沟通。从教师角度而言, 教师期望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完成既定的目的,必须通过师生之间有效的高质量的沟通、学生的积极配合才有可能实现,因此在认定学生学习的目标与教师的教育目标一致的情况下,77.83%的教师认为学生喜欢与自己沟通。从以上分析可见,师生对双方沟通的需求都是迫切的,师生双方都认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对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2、强烈的平等沟通意识,师生均认为“朋友”是双方沟通的角色期待。

在问题“你认为教师在校园生活中应该扮演什么?”认为“权威”学生占3.94%,教师占1.74;认为“家长”的学生占5.21%,教师占3.91%;认为“教育者”的学生占5.84%,教师占13.48%;而认为应该扮演“朋友”角色的学生高达83.12%,教师达80.00%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师生均认为在师生沟通中教师应该扮演“朋友”的角色,“朋友”的角色是师生心目中双方沟通的最佳定位。根据Eric Berne的交互作用分析理论,人们在沟通时会采取三种被称为自我心态:家长、成人、孩童的心理定位中的一种,人们可以运用其中的任何一种,但在三种沟通状态中,成人心态被认为是理智的、平等的沟通状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扮演“教育者”或“权威”的角色,虽然希望与学生的沟通中尽量能保持稳定、平和的态度,但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采用家长式自我心态(Parent ego state),表现出保护、控制、呵护、批评或指导倾向。虽然如此,不能否认的是,调查中教师们已经意识到沟通过程中“成人状态”的重要性,期待与学生以“朋友”角色进行沟通,80.00%的教师的认同“朋友”角色便是最好的证明。其次,从大学生的方面看,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主体意识和成人意识的发展,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希望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教师不是总是教育、批评甚至是训斥的父母沟通态度,而能以平等的心态,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他们,从而缩短心理距离,使沟通得以顺利进行同样是他们对与教师沟通的理想期待。

3、非平等的沟通前提,导致师生关系疏远与冷漠

调查中有15%的学生认为教师难以亲近,彼此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只有16%的学生觉得与教师相处十分愉快;23%的学生认为教师不想、不愿、不主动与他们沟通,从而导致师生间沟通出现障碍。以上现象的产生,有以下原因: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师生观影响,师生之间体现着“师道尊严”,部分教师仍以“权威者”“教育者”的形象自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的主宰、权威地位仍未动摇,这种旧的师生关系依然存在;其次部分高校教师认为与学生深入交往是辅导员或班主任的事,自己只要上好课即可,因而导致双方疏远与冷漠;再次,位差效应在师生沟通与交流过程中双方心理的直接影响。54.80%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无任何地位可言,80.67%以上的学生不会也不敢提任何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更谈不上提尖锐直率的质疑和批判, 80.09%的学生认为教师往往以知识传授者和答案给予者的身份出现。以上非平等的沟通前提,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与冷漠。

4、处于断乳期的儿童心态,学生期待与行动存在差异

中国应试教育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从中学时代班主任及课任教师保姆式的教育进入大学自我管理。入学初期,必然要经历从他人管理到自我管理的“断乳期。初入大学时的不知所措,令他们期待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呵护,帮助与指引。调查资料显示43.22%的学生觉得需要老师的关心,此时他们与老师的沟通状态是典型的儿童状态(Child ego state),

以冲动和变化为标志,希望得到老师的批准,更喜欢立即的回报;但是,从生理的角度,他们又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教师应该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两者的矛盾导致了他们期待与行动的差异:一方面总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不够,为自己不被老师了解而产生失望、沮丧、自卑的情绪,行动上表现出对老师课程的抵触感;另一方面却期待老师能把自己当成年人来对待,不要过多干涉自己的.事情,觉得对老师是否关心自己采取“可有可无”或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在调查中占28.55%,不是特别需要的占26.18%。这些数据都显示学生对个人独立意识的加强和不想过多依赖老师的期待成长心理。与此同时,在调查中,有29.34%的学生认为没有得到老师的关心;50.16%的学生觉得自己得到教师的关心,但关心是微不足道的。与学生的认识相反,在调查中,70%的教师认为学生是需要老师关心的,71.30%的教师认为虽然对学生关心比较少但大部分学生能得到教师的关心,21.74%的教师认为大部分学生能得到较多的关心。教师与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反差其实也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实际的教育领域中,师生关系并不像人们理想中的那样,绝对地互相尊敬、热爱,互相得到双方需要的满意回报。师生之间的沟通也应该如其他沟通一样,双方在彼此尊重、互相宽容,积极行为等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

5、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不懂得沟通技巧,是师生沟通的最大障碍

人际沟通理论认为,信息在交互的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沟通所处的特定时间、地点以及周围的环境、气候等有关因素对沟通起着相当大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其次,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如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技巧、倾听的技巧、建立关系和增进关系的技巧等是人际沟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在师生人际沟通中要提高沟通效率,保持沟通通畅,良好的沟通环境和师生都接受的沟通方式是沟通成功的关键因素。调查中,我们发现,师生沟通不畅的原因,除了非平等沟通、师生不同的心态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及不懂得沟通技巧。调查资料显示,学生认为不喜欢与教师沟通的原因不是沟通双方存在代沟,认为存在“代沟”的只占12.82%;也不是老师喜欢摆架子,认为老师喜欢“摆架子”的不足10%;或者“其他原因”占16.49%。而认为“不知道用什么沟通方式”的却高达60.80%。至于沟通环境, 46.09%的老师和43.69%的学生都认为办公室不是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都不希望和老师在“办公室面谈”,反而对非面队面的网络、电话或书信沟通,学生更愿意接受。这说明无论是老师或者是学生认为办公室是一个比较拘谨,过于严肃的沟通环境,是不利于学生与教师在较为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沟通和畅谈的,老师或者学生都期待有一个较为宽松的沟通环境。以上数据表明师生沟通的最大障碍主要来自于缺乏良好的沟通环境和没有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

二、高校师生沟通对策研究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宁的课堂气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学校是人们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无数的教学实践表明,师生良好的沟通,是实现教学目的,取得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影响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根据以上对海南省高校师生沟通的现状的分析,我们对高校师生沟通提出以下沟通对策,以期更好解决目前高校师生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师生有效沟通提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理论和依据。

1、对良性沟通动机的鼓励与支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与教师沟通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两方面:一是学生通过与教师的沟通,获得教师对自己学习、生活以及情感等方面的指导,以期更好的完善自己,更好的成长;其二是促进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建立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教学相长”。以上的沟通动机是良性的,无论对学生的成长或者是对教师的教育目的的实现都是有益的,因此,针对调查中师生对双方沟通的需求都是迫切的,师生双方都认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对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沟通目的与心理需求,笔者认为这样良性的沟通动机在高校教学与管理中,应当是鼓励、支持与提倡的。

人际沟通理论认为,信息在交互的过程中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在沟通过程中要提高沟通的效率,沟通环境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可通过多种渠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相应增加对师生良性沟通动机的鼓励和宣传,引导和提倡,从而使学生对良性沟通动机的肯定与信心,消除害怕与教师沟通被误解为讨好教师,达到其他不良目的的思想负担;其次,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表现出良性沟通动机的需求心理,给予良性沟通动机以积极的暗示,思想的鼓励和行动的支持,从而在教学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给予宽松的沟通环境,促进师生沟通的更好实现,最终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良性沟通动机的鼓励与支持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师生比严重失衡的现状,对于师生更好进行沟通,争取更多沟通机会是非常重要有意义的。

2、以平等为沟通前提

管理学中的位差效应理论是指由于地位的不同使人形成“上位心理”和“下位心理”。具有上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高的层次而具有某种优越感,具有下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低的层次而有某种自卑感。位差效应在人际沟通与交流过程中是客观存在的,其对沟通过程中双方心理有直接的影响。在高校师生沟通的过程中同样存在位差效应。我国的高校中虽然一直倡导师生沟通的民主平等,但由于传统的师生观念的影响以及师生双方实际处在直接或间接的隶属关系中,各自的权限和地位的不平衡,因而形成了习惯性的心理定势――教师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居高临下“家长”的心理状态,学生相应存在自卑或戒备的心理压力。在师生沟通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安或恐惧心理,无法大胆、坦诚地向教师敞开心扉;教师则多以权威者、施与者的身份出现,难于以成人的心态对待已经成人的学生;以至于沟通不成功或者根本无法进行。针对调查中高校学生处于“断乳期”的特殊情况和师生双方都希望以“朋友”的角色进行沟通的沟通期待,师生要进行有效的沟通,笔者认为最有效和最为可行的应该是首先应确立以平等为双方沟通的前提的沟通思想。在沟通过程中,师生均应学会换位思考,注意位差效应,教师应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上位心理,平等待生,不厚此薄彼,以成人的心态而非以家长的心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主动调整自己形成平等的沟通氛围引导学生展开沟通;而学生则应消除主观先入的对教师的偏见与下位意识,在教师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下尽快走出“断乳期”,逐渐形成成熟的个人沟通心理,同样以既相互尊重又彼此信任的成人心态而非儿童心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3、建立多渠道的沟通方式

目前海南省以及我国大部分高校师生沟通多局限为课堂、讲座等一对多的沟通方式,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及单一的沟通方式是调查中影响高校师生沟通的最大障碍。为此,建立多渠道的沟通方式,是解决目前高校师生沟通障碍的有效途径。具体沟通方式建议如下:

(1)多种沟通媒体的使用,满足师生沟通中对不同媒体形式提供不同的沟通方式的要求。

面队面的沟通,以信息传递的及时以及信息反馈的快速成为人们喜欢的人际沟通重要方式之一。目前一些高校建立的“校长接待日”制度,借助这一制度,师生可以直接与校领导面对面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解决须解决的问题。建议教师也可在任课期间给予学生相对固定的沟通时间设立类似校长接待日的“教师接待日”,以便学生课后的沟通。

书信沟通,针对部分同学不习惯与教师面队面的沟通,或者对一些问题难以面队面提出,可以以书信为沟通的特殊媒介在师生之间开展沟通和交流活动,如可以设立“师生沟通信箱”“课程教师专用信箱”等形式,方便师生沟通。

电讯沟通,包括电话、手机短信、电子网络等电讯沟通方式。目前“校长热线”“书记热线”已经成为校园沟通的常见的方式,但毕竟热线有限,校长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热线接待,平常的师生沟通则要频繁的多。借助电子通讯设备进行师生沟通,是目前最为快捷有效和可行的沟通方式。电子通讯设备的不限时性和灵活性使沟通不限于时间、地点等因素,随时可以进行。建议课任教师在任课的第一时间便可以给学生留下可联系的电子通讯方式,可以是电话号码、电子邮箱、QQ号等等,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可为学生提供可联系的直接方式,更重要的是教师在第一时间通过公开联系方式的方法很好地表现了教师积极的沟通思想与及对学生的信任,给予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合作基础;学生亦应主动将联系方式告知教师,以方便师生之间沟通。其次,在学校网络上建立“师生论坛”,学校相关部门定期在论坛上发布、更新相关信息,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可在论坛上与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论坛,师生之间可以在此敞开心扉,自由交流,畅所欲言,不但能增进情感,还为教师及时发布教学信息,通知教学事项提供快速的服务,为师生沟通提供互动的平台,

(2)个性化的沟通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沟通需要。

个别沟通。针对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个性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不同的沟通需求、不同的思想认识,要求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不能采用统一的,固定的方法处理所有学生的问题,师生可选择个别沟通的方式,一对一进行沟通,从而了解学生的需求,更好地进行交流。

团队沟通。团队的人数以三到五个为宜,通过学生事前与教师约定谈话问题的方法开展,如针对“大学生大学期间是否可以恋爱”问题,师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的方式交流思想,加深认识,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专业沟通。通过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中进行师生沟通与交流。如学生通过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的方式与教师进行长期的联系与交流,学生不但可以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收获,同时也会在长期的合作中与指导教师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笔者发现,在多年的教学中,认识和了解学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指导学生课后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师生接触频繁,交流机会增加,随着活动的开展,师生之间的了解逐渐加深,友谊随即增长,师生情谊甚至在学生工作以后转化成朋友关系。

(3)其他沟通方式。在高校师生沟通中,除以上沟通方式外,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桥梁作用,借助不同的学生活动,通过邀请教师指导,参与活动等方式,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提供平台。其次,目前各高校都已经建立的“学生心理咨询室”也应在师生沟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不是长期的闲置于阁,型同虚设。

4、学习一定的沟通技巧

有了良好的沟通动机、形成平等的沟通意识、具备一定的沟通环境氛围,要达到师生良好的沟通,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以提高沟通的能力。调查中,师生普遍认为,师生沟通的障碍还表现在对沟通技巧的缺乏,不懂得沟通技巧,往往给期望沟通者带来许多的困惑和尴尬,甚至令沟通无法进行,因此,师生都应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目前我国高校针对大一新生普遍开设思想道德修养、心理教育等课程,然而,开设人际沟通课程的学校却极少,个别学校在全校性选修课程中开设了“人际沟通”(如海南省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生选修踊跃),但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只能在教有余力的情况下才开设,不能保证每学期或每年课程的开设,也就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针对学生对人际沟通技巧学习的迫切与及人际沟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建议各高校能对课程的开设给予一定的条件,如减轻任课教师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任务,增加课酬等方式,使任课教师能腾出时间及吸引教师进行人际沟通课程的教学;其次,可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采用定期讲座、沟通游戏活动等形式进行沟通技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伍茂国,徐丽君.人际交流.中国纺织出版社..

2、王维、林涛.素质教育与师生关系.洛阳师范学院学报,(3)

3、许晋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途径.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 (2)

篇8: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论文

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才能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如何根据学生的专业推荐书籍是令人值得关注的问题,其目的是向他们推荐好书,抵制和批评坏书,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和识别能力。导读人员要迅速、准确地帮助每一个学生查找所需的资料,这就对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导读工作的内容

导读工作源远流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单一的导读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高校图书馆实际情况的需要,其内容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1让学生了解图书馆

帮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任务以及发展的状况,介绍馆藏图书资源的分布情况、使用方法和藏书范围,向学生介绍本馆的服务方式、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及基础设施,使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图书馆,乐意到图书馆来并从中受益。

1.2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每个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必备功课,并非每一个到图书馆的学生都有明确的目的。有的在图书馆里随意闲逛,东挑西拣,毫无目的;有的专看琼瑶、金庸等人的小说,以及军事、烹饪之类的书籍,而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书,几乎不看;更有甚者,大学三年就没进过图书馆的门,以上种种,显然不利于学生读书活动的健康发展。对于学生,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对待、慎重从事,开诚布公的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读书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开座谈会、填写调查表、建立学生读书档案等方式进行,最终让学生把你当成他们的良师益友。

1. 3指导学生利用图书目录和电子检索工具

图书馆目录的主要功能是全面的揭示了本馆的馆藏资源,要想充分合理地利用图书馆,就必须学会使用各种目录。帮助学生了解各种目录的作用,说明索取号是如何组成的,说明分类目录、书名目录、著者目录的分类体系,以及大类类目表、标识符号等,让学生在利用图书目录中增长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现代高校图书馆几乎都实现电子系统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新生,还不会使用电子检索工具。每当学生向工作人员咨询图书时,工作人员应主动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来进行检索,告诉学生如何检索、怎样在网上预约和续借等等,学生利用电子检索工具不但简单实用,而且快捷方便,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1. 4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

工具书是学生读书治学的一把金钥匙。图书馆里有各种各样的工具书,汇集了古今中外各学科各文种的`基础知识和文献资料,可以为学生提供资料、排忧解难,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地使用工具书,掌握查阅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导读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

现代高校图书馆大多实行开架借阅,学生可以自由出入书库,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阅读需要,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基本业务素质。

2. 1熟悉和掌握图书分类法

熟悉和掌握图书分类法是每一个图书工作者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了分类法的结构体系以及本馆的具体规定,才有利于图书的归类管理,有利于向学生推荐各类图书,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各种要求,充分体现图书馆的情报职能。

2. 2了解图书

向学生推荐图书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工作人员可以把一部图书的文献价值、行文特点以及该图书在文献史上的特殊地位或将要引起的社会反应做逐一讲评。从理论上讲,工作人员对本馆所收藏的图书都应该比较了解,而事实上,由于工作人员的兴趣爱好、文化素质、精神状况等方面的影响,一个工作人员不可能全面了解本馆所收藏的一切图书,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有针对性地了解图书,满足学生的需求。能够博览群书当然是好事,但问题的关键是你是否有此能力,倒不如集中精力有针对性地了解一类或几类图书来的有效。

2.3了解各学科的基础知识,提高文化修养

,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学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作为复合型人才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仅拥有图书馆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工作人员的知识面越广,回答学生的提问也就越容易,包括一些特别的提问,也就更容易做好导读工作。比如学生要借红楼梦,你可以告诉他,红楼梦是小说,一般放在I文学类,但也有英汉对照版,放在H语言文字类,并建议学生阅读后一种。很难想象一个文化素质较低、对专业知识不甚了解的工作人员是如何把导读工作做好的。

2.4了解文献检索知识,并能熟练运用

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中图法,以及中图法以外的其他检索语言,熟悉检索语言的功能和编排体系,掌握文献的基础知识和各专题的检索途径和步骤,帮助学生掌握查阅图书的技巧,工作人员要开动脑筋,善于思考,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来掌握各种检索语言,并能熟练运用,这样才能迅速准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才能为学生提供满意的服务。

3关于做好导读工作的几点建议

导读工作是图书馆“一切为读者”服务的直接体现,不仅为高校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而且为高校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本人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导读工作:

3.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层次

工作人员要热爱图书馆,立志于图书馆事业的宏伟目标,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心,拥有丰富的图书馆知识和工作技能,爱岗敬业,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学生的借阅情况,以文明、热情、优质的服务去赢得学生的好评,这是做好导读工作的前提。

3. 2举办读书评书活动

读书评书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所读著作的作者写书的历史背景,领会该书所表达的深刻含意,提高识别能力,从而科学地选择图书。图书馆可以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经常性地举办读书评书活动,为使该活动具有广泛性以及长期地开展下去,图书馆应主动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并联合教务处、学生处、学生会等部门共同主办。读书评书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

3.3充分发挥宣传栏、橱窗、读者导报等宣传工具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出墙报、剪裁和编辑各种资料来指导学生读书,开辟“新书目”、“读者园地”、“名人名家”、“世界名著介绍”等栏目来向学生介绍和宣传图书,也可以出版读者导报之类的内部刊物,邀请教师和校外的专家能人在内部刊物上发表他们的读书方法、读书心得以及名著解读和学术辨认,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

导读工作的政治性和业务性都很强,指导学生读书来不得半点马虎,工作人员要有高度政治思想觉悟和责任心,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工作技能,才能把导读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黄茜 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新思维「J」 图书与情报2002―3

2。赵宣 现代图书馆导读工作纵横谈「J」 图书馆学刊 ―1

3王学春 新世纪导读工作新论 「J」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1―3

4余红 高校图书馆导读的策略和环境 「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0―6

5马战胜 对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思考 「J」 图书馆学研究 ―2

篇9:浅谈高校图书馆管理实行人本理念的必要性探讨论文

浅谈高校图书馆管理实行人本理念的必要性探讨论文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是教学工作和科学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机构,其更是高素质人才聚集地,可见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含义。

人本管理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准则,其核心思想是尊重人、关系人,同时要满足人提出的合理需求,是现代管理中的重要理论。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的本质属性,图书馆工作以人为本包括服务中与读者为本、图书馆内部以馆员为本,馆员是确保图书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因素,是馆藏和读者间的重要媒介。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含义可以从如下两方面去理解:一方面,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要把人的因素作为首要因素,先确立人在管理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之后围绕调动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另一方面,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要重视起锻炼馆员的意志和体力,使馆员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二、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现实意义。

1.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需要。

无论从采编等学术性较强的专业工作需要来看,还是从图书馆管理系统需求来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都亟需采用人本管理思想进行管理创新,对图书馆系统的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系统中的时间、人员、信息、财务等要素要进行合理的协调和组织,为广大读者们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服务。纵观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历史,面对当前的管理现状,也促使我们要努力的寻找更为人性化、更符合时代需求、更能促进图书馆发展的新型管理方式。

2. 良好的现实基础为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提供了条件。

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人本管理思想得到了广泛运用。人本管理是指要结合图书馆管理组织和系统工作的特殊性,重视起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需求,创造条件满足工作人员提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促进工作人员个人的发展,使其以最饱满的状态开展工作,进而提升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效率。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与西方国家比较,无论是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都较为落后,但是在管理工作中却蕴含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的人本观为主,这为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人本管理是图书馆管理进步的`必然举措。

我国高校图书馆传统管理方式,主要以重物、重制度管理方法为主,以工作和文献为中心,馆员对于图书馆工作的思维定势很严重,认为无非就是图书的借借还还。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强调组织分工,管理人员下达命令,馆员消极的执行,而对于管理工作没有任何的发言权,对自身执行的工作也没有控制权,馆员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虽然出现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等新管理方式,但是都没有人本管理的理念层次。将人才看作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资源,是我国图书馆管理思想进步表现,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本管理是图书馆管理进步的必然举措。

三、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应用。

1.注重员工培训开发。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图书馆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各部门人员的配合,而各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工作效率的高低。新时代我们注重培养知识型员工,尤其是在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人员,注重对员工潜能的开发,实现自我突破、超越自我,从而实现员工自身的人生价值。高校图书馆应定期开设培训课程,提升图书馆员的整体水平,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整体质量和服务水平。另外,也可以通过派员工进行学历进修、交流学习等方式将培训员工工作彻底落实,确保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高校图书馆对员工队伍的培训一方面能够深入挖掘员工的潜能,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对于员工自身而言也是一种激励和认可,充分发挥出双重效率。

2.构建和谐工作关系。

传统管理思想认为生产要素主要是组织成员,组织成员作为岗位的附属,组织与组织成员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在新经济时代发展中这种认识已经无法满足组织与组织成员间关系的要求,而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由于体制和历史的原因,我国高校图书馆还存在着官本位思想和行政化色彩。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在图书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员工的关系上强调领导与被领导,而忽视了工作中管理者与员工间的合作。现在组织管理理论认为,组织者与组织成员间应当是平等合作、互相尊重的合作关系,高校图书馆工作要顺利开展,就要理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积极的工作氛围,全面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管理制度的制约和约束,由此可见管理制度建设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建设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使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的重要表现,更是贯彻执行人本思想的保障。完善管理制度的制定能够更好的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同时要确保制度建设的精细化、体系化,这样高校图书馆才能长远发展。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建设,使得图书馆各工作环节和事物更加的规范化,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实,之后通过实践对制度建设的科学与否进行检验,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图书馆制度建设还包括竞争制度和考核制度,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实行优胜略汰的管理,确保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化、高素质化。

4.重视员工参与管理。

在高校图书馆工作的知识型员工,他们是这样解读高校图书馆的,高校图书馆不仅为其提供了丰厚的报酬,同时也是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他们是高校图书馆得以有序运行的重要组成要素,其更是图书馆的主任,这种主人翁意识他们是从来不缺少的。从当前高校图书馆工作队伍来看,他们有参与高校图书馆工作工作的意愿、热情以及能力;从图书馆工作者的角度来看,他们需要为参与工作的员工们提供一个健全的管理机制,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图书馆管理者的有效管理,能够集思广益,产生好的想法完善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而且其管理过程也发生了转变,转变为合作的过程,将传统工作关系彻底转变,构建了新型的合作关系,图书馆各项工作不断被优化,使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的衔接更为紧凑,构成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

综上所述,人本管理思想打破了传统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是符合现代管理定位的一种管理模式。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与人本管理思想是有直接联系的,要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就要将人本管理思想引入管理工作中,使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文婷,达胡勒巴彦尔。“人本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37-40.

[2]孔令洋。刍议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10:205-206.

[3]熊定丽。人本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5,04:104+106.

篇10:高校开展学生助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论文

高校开展学生助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论文

一、学生助理的含义

学生助理一般是指在高校中帮助教师或有关部门处理学生各种事务的学生。学生助理主要的工作是辅助教师完成一些日常的工作,帮助教师减轻负担,基本上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相关的工作。学生助理工作和我们常见的学生会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会的工作一般是在内部开展,是针对学生会中的学生本身的工作,主要以学生的活动为出发点。在高校中,并不是任何学生都能够成为学生助理,而是需要从众多的学生中进行选拔,选择优秀的、办事率和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来担任学生助理。学生助理需要积极地为教师和学校处理各类繁杂的事务,做到为学校服务、为教师分担一部分工作和责任,是高校一种新型的工作模式。随着高校这种工作方式的开展,我国高校学生助理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除了通常教学上的杂事之外,还包括科研、党政上的事务,起到了愈加重要的作用。如今,高校很多方面的事务都有学生的参与,学生助理在高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开展学生助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学生助理工作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提高其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在接触外界事物的过程中,要抓住其内在的规律和变化,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而在高校中,学生助理工作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经验,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秘书、管理、行政等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极为重要的,而学生助理这个平台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实际生活中进行历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能够完美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学生助理在帮助教师处理事务的过程中,会应用到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对于办公设备等的操作可以更加的熟悉,在很多事务的实际处理上具有更加娴熟的技术,得到了实际的锻炼。同时,学生助理在帮助教师整理相关资料数据的时候,对于相关的程序和档案的分类管理也会掌握得较好,提高了学生的办公能力。此外,学生担任学生助理,会代替教师进行很多对外的沟通,这就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工作的情况来进行自我调节,提高了自身的适应能力。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工作对象,可以快速地想出对策,及时做出反应,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能够高效、完满的完成教师安排的各项任务,使得其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三、高校学生助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国外很多高校,我国的学生助理制度历史较短,开展学生助理工作时间还不长,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很多高校在开展学生助理工作的时候没有完善的体制来进行专门的管理,设置的管理范围较为狭窄,学生能够涉足的事务并不多。虽然如今学生助理所涉及范围在逐渐地增多,但存在着混乱的现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学生助理的概念,使得学生助理的责任感有所降低,对学生助理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具体来说,我国的学生助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学生助理岗位设置范围较小。我国在学生助理的设置上,其范围过于狭小,基本上都是限制在图书馆助理、班主任助理等,其他的学生助理屈指可数,而学生助理从事的事务大多是一些杂事,这就使得学生助理在高校中的作用有限。在高校中,学生助理的岗位范围很小,设置显得单一,这对学生助理工作的推广是极为不利的,也无法对学生助理起到全面的锻炼。

(二)学生助理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助理属于初生的事物,在管理体制上还不够成熟,相关的考核制度等也不够完善。对此,高校应该建立起更加成熟的机制,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生助理工作中来,得到锻炼自己的机会。

1、选拔学生助理的方式过于单一。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学生助理选拔模式基本上都是以学生推荐和投票等为主,选拔出来的都是平日较为优秀、表现较好的学生,或是某些具有特长的学生来担任学生助理。如果运用这种方式来进行选举,那么很多成绩不出众、平常不够活跃的学生就没有机会参与到学生助理工作中,无法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这种方式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助理的范围,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得到锻炼自己的机会,很多学生的才能也无法得到施展。

2、对学生助理的培训不足。在一个岗位任用新的工作人员之前,需要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投资,对于学生起着重要的激励作用。一般在高校中,如果人力资源较为稀缺,那么学生助理在任命之后就会快速的被任用,进入到岗位中,没有机会受到具体和专业的培训。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助理刚刚进入到工作中的时候,会由于不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程序等而出现工作混乱的情况,其工作的价值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工作的质量无法得到提升。

(三)宣传力度不到位,学生助理工作不受重视。高校对于学生助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弄清楚学生助理的概念,对学生助理的职责也没有具体的划分。

1、学生对于学生助理的概念没有足够的了解。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大多认为学生助理就是帮助教师处理杂事。很多学生对学生助理的了解是通过当前的学生助理来进行了解的,并没有其他的途径来进行了解,不明白学生助理存在的意义。而身为学生助理,本身对于这个职位也没有真正的了解,对于相关的职责并不清楚,这就使得学生助理出现职责不明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助理的发展。

2、学校和教师不重视学生助理工作。在当前的高校中,学生助理工作是一个艰难的工作,它的存在显得极为尴尬。很多高校教师和学生都将学生助理与学生会等同起来,认为学生助理的工作与学生会的工作内容是相似的,甚至对学生助理产生一种不认同的排斥心理。这种现象直接阻碍了学生助理的管理和发展。

四、完善高校学生助理管理工作

相对于国外的很多高校,我国高校在学生助理工作上开展的时间还较短,相关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方法,使学生助理工作更加的专业化,科学化。

(一)完善相关的学生助理管理制度

1、规范学生助理的选拔方式。学生助理的选拔需要注意很多的问题,目前我国学生助理的选拔大多是选择学习成绩好、表现优异、具有特长的学生,这就使得大多数的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学生助理工作中。对此,学校应该在选拔上放宽限制,只要是品德较好、遵纪守法的学生都应该给予其机会。但在任用学生之前,应该对其提出相关的要求,让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学习更多的技能,让学生在岗位上担任一定的时间,实行学期更换制度。在学期结束后,表现较好的可以继续任用,没有尽职尽责的学生需要重新和新的学生经过考核,才能重新参加学生助理的选拔,从而提高学生助理的竞争能力。

2、完善岗前培训。学生助理在选拔成功之后,需要接受相应的岗前培训,合格的学生方可上岗开始工作。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系统地了解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熟悉工作的.流程,快速地清楚自己应当如何去做。培训的内容需要包括基本的技能培训、思想道德教育以及专业知识的讲解等,让学生全方面了解工作的性质,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二)扩展学生助理的设置范围,增加参加学生助理工作的学生。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图书馆内就为大学生提供了10多种类型的学生助理岗位,涉及到了书目及元数据服务岗、流通岗、馆藏管理与互借岗、计算机服务岗、图书馆多媒体岗、特藏岗、连续出版物岗等多个部门,每个岗位均对学生助理提出了具体的岗位职责以及胜任素质要求,例如流通岗的职责为:

(1)严格按照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规划进行图书上架、图书分类及分编;

(2)负责借书、检索馆藏、归还书记、接收罚款等;

(3)检索用户的图书馆流通记录;

(4)解答图书馆藏及政策方面的问题;

(5)其他指派职责等。

从国外对学生助理的岗位设置管理上看,他们的管理更贴近于企业员工管理,有详细的岗位职责说明。对于国内高校学生助理岗位管理:首先,可以将学生助理工作的任务和职责进行详细的划分,根据事务的内容和要求等分别选择相应的学生来担任,使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发挥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其次,按具体事务学生助理可以划分为学生工作助理,例如办公室主任秘书助理、党建助理、辅导员助理、教学助理、图书馆助理、科研管理助理等。而专业的学生助理则可以分为研究中心助理、专家助理、科研室助理等。这些工作的具体划分可以使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体现。

(三)将学生助理归纳入学生干部的队伍,加大对学生助理的宣传。在很多高校中,学生对于学生助理的概念较为模糊,对学生助理所具有的职责也不清楚,对此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和教师对学生助理这一工作更加了解。具体可以将学生助理纳入学生干部的范畴,使其成为学生干部的一部分,为学生助理赢得更多的支持。在选拔学生助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与其他学生干部选拔一样的流程,使学生能够自觉的参与其中,并了解学生助理选拔的作用和意义。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加强,高校的繁杂事务逐渐增多,学生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学生助理在我国高校逐渐实行起来,成为学生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高校工作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学生助理在高校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教师处理一些事务,将教师的意愿传达给学生,同时肩负着帮助学生、将学生的意见等反馈给教师的责任。目前,我国的学生助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去改进与完善。相信通过努力,我国的学生助理工作能够快速的发展起来。

篇11:大学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建议研究论文

大学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建议研究论文

0 引言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部门间的业务重叠率很高,工作的环节繁琐,部门之间缺乏协作,对文献资源的建设存在重复浪费的现象,造成了图书馆管理资金的浪费,这一切制约着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发展。同时,由于自身管理机制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管理缺乏对馆员的激励机制,馆员的工作热情不高,这些问题也造成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管理方法才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保证,笔者将以此作为重点来进行论述。

1 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环境

管理,是为达到特定的目的,将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集合,这就是管理的核心内容。高校图书馆管理也符合这个内涵,不同的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高校的师生,所以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环境又区别于其他部门的管理环境。

1.1 外部环境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环境近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文化、技术、行业和用户需求等外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当前,用户需求信息不断加大,读者的结构和心理观念也跟着逐渐改变。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而且也要关心外部大环境的变化,改变传统图书馆“管理”为服务的观念,树立“读者为本”的观念。图书馆外部环境的改变要求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要跟着改变,才能保证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1.2 内部要素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馆员素质以及工作方法随着经济和互联网信息的发展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在这样的内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以往高度集中的权利、行政化的管理、以物为中心的管理目标都将发生质的改变。

2 高校图书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管理因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不仅在管理方式上有着巨大的改变,更体现在管理思想上的改变。“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将读者的需求定为发展的核心。但是,随着高校图书馆管理方式和思想的进一步改变,一些问题也开始随着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发展而不断暴露出来。

2.1 管理思想和体制陈旧

当前,传统的管理方式仍在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沿用,管理创新的意识依然落后。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在很多人眼里,都只是简单的图书流通,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被极度低估,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一直未能取得较好的发展。同时,在高校部门的机构设置上也常常处于被忽视的境地。这些问题都导致高校图书馆管理跟不上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发展,不能完全发挥图书馆的职能。

2.2 服务水平不高

当前,高校图书馆属行政化管理体制,服务意识不强,不能秉持“以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的服务理念,导致一些图书馆馆员服务意识普遍缺乏,对读者的态度较差。这和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有关,多数高校图书馆只是单一地面对本校的师生,并没有对外开放。这一切直接导致图书馆与读者间的沟通不畅,图书馆无法准确获知读者真实需求,无法及时进行馆内文献信息资源的更新。同时,当前高校图书馆的硬件更新速度缓慢,如查询系统的功能不够完善和齐全,使得读者无法真正享受一些查询服务。

3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发展的策略

“以人为本”是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引进先进的服务理念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通过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加上查阅文献资料,笔者将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发展的策略整理如下:

3.1 树立人本思想,促进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发展

要发展就必须创新,要创新就必须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这就要求,高度认可读者的主体地位,明白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就是读者。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是管理文献资源,但是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所以在发展中应当创新为读者服务的工作。高校图书馆馆员对待每一位读者应当以尊重、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对于读者的意见应该虚心接受,在工作中要鼓励读者参与的积极性,以一切为了读者的需求而服务。

同时,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基础也必须建立在健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上,在制度中彰显人文关怀,在实施中树立人本思想。只有这样,图书馆管理才能更好地进行目标管理,促进图书馆内部、外部的和谐发展。

3.2 提高馆员素质,建立员工自主管理机制

提高图书馆馆员的能力素质,帮助馆员学习新的管理理念,提高对图书馆馆员的培训力度,引导馆员不断学习,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多方面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同时,馆员的'道德素质教育要紧跟时代不断加强,提高思想意识才能在行动上发挥更出色;加强职业化的道德教育,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对工作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提高服务意识、促使馆员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在图书馆管理机制上,提倡以馆员为中心的民主思想,让一线的馆员能够参与计划的制定以及重大事情的讨论,发挥他们的智慧,让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和合理。

总之,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服务读者的意识要创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管理要创新,两方面结合再引进先进的数字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也要不断发展,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环境能够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提高读者参与阅读的兴趣。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要不断创新,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走出去,与外界更好地接触;引进来,加强内部管理。

人性化的管理不止针对读者,也应当关注一线的馆员,创新体制,保障每一位走进图书馆的读者、每一位在图书馆工作的职员的合法权益。同时,大力改进高校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引进先进的设备,让图书馆真正成为读者查阅资料、获取知识的地方,为高校的长远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程焕文,王蕾。21 世纪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J].大学图书馆学报,,21(2):15-21.

[2] 刘岩芳,张庆普。第二代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情报科学,,24(11):1615-1619.

[3] 何德兵,谭志芬。贵州省多校区高校图书馆管理及服务工作[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6):62-63.

[4] 邓珞华,周欣平。中美两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之比较[J].大学图书馆学报,,19(1):5-11,15.

[5] 李惠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的价值取向[J].图书馆论坛,,22(5):140-142,171.

[6] 唐奇。浅谈六西格玛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5):106-108.

[7] 赵研科,莫雪梅。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本化思考[J].图书馆,,(5):96-98.

篇12: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及分析论文

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及分析论文

摘要: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有序、有效展开,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产生积极影响,对加强学生锻炼,以及提高其运动技能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实现其预期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本论文将主要分析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体育技能;全面素质;足球教学;教学策略

一、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暴露

出的不足之处目前各高校均已有序展开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但是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等方面,均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对实现其预期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整体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起步相比较其它国家而言较晚。因此导致其学科属性尚未达到学术范式要求,且教学标准制定缺少学科基础。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许多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定位为—“体育专业教学的分支”。基于此定位制定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足球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此定位和制定教学目标,相对而言缺少一定的严谨性,且无法为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指明方向。而且最重要的是会造成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只单纯的注重阶段教学,而不重视甚至是忽视学生终身体育教学,这与当下全面素质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相悖。

(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基于高校体育教学大纲展开的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具体包含足球基本理论教学、锻炼方法、竞赛规则及技巧等内容,过少甚至不涉及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如此一来,教学内容偏向于专业足球教学,相对较为复杂,且其实效性不足,趣味性差。长期依照此教学内容展开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势必会对学生的足球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导致足球教学无法实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各高校在公共体育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投入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少,足球教学配套服务设施不到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资金不足。因此,导致部分学校足球教学受到场地限制,更多的展开课堂教学活动。而实际展开足球教学活动时,大多数情况下也选择采用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以灌输式理论教学,教师动作示范、学生演练为主。如此一来,既不满足当下体育教学发展要求,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即没有实现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

二、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实施策略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旨在于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相对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展开学习,并在这一体育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运动技能,培养自身良好的体育观、道德观、心理状态,进而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具体来说,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丰富足球教学方法

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丰富教学方法,以此消除教学活动的枯燥性,从而能够更好的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足球教学活动中,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思考能力。教师可以针对足球教学内容,选择游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借助辅助教学工作等等方法。比如,针对某足球技术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注意向学生传授动作要领,便于学生初步认识此动作。然后教师示范、学生复述,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教师应该注意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式学习,以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足球知识。教师还可以积极借助足球游戏、足球对抗赛等等活动展开日常足球教学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还应该注意创新高校专业体育足球教学方法。因为足球教学在不断发展,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创新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

(二)精选教学内容

精选教学内容对于有效展开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而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注意结合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对象的特点,基于以下几方面精选教学内容:

(1)精选具有代表性的足球教学内容,而且应该注意把握其简易度。

(2)精选实用性足球教学内容,选择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的足球教学内容。

(3)侧重展开球性练习、运球技术、停球技术、顶球技术、脚内侧踢球等教学内容。究其根本在于,其是足球教学的基本内容,且也是运用频率相对较高的技术动作。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精选足球教学内容,选择利于激发学生足球学习兴趣的足球教学内容。

(三)合理制定考核标准

高校专业体育足球教学考核,不同于其它学科知识。通常情况下,选择两项足球技术作为考试内容,然后通过衡量学生的足球技术运用情况作出考核评价。此外,学生出勤率、课堂表现情况等也是一项重要考核内容。这种考核标准,相对而言过于简单,应该注意采取有效措施,基于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四角度展开综合性评价,结合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展开综合性评价。具体阐述,主观评价指基于足球比赛,衡量学生表现出的兴趣以及其能力,而客观评价则指技术、理论考核。展开综合性评价,相对而言更能全面衡量学生在高校专业体育足球教学活动的学习情况。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展开,帮助学生加强锻炼,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精选足球教学内容、合理制定考核标准、丰富教学方法等。希望本论文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及对策这一问题展开的深入思考,可以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对保障足球教学活动有效性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孙刚,董晓春。山西省部分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足球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武术研究,,2(09):128—130。

[2]王群。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08):133—134。

[3]叶明。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04):222—223。

篇13:高校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及措施分析论文

高校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及措施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社会各界对于高等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体育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足球内容的教学广受学生的喜爱,通过足球的练习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多方面的意志品质,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足球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合理的解决会严重影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水平,为此相关院校应当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及措施

足球是具有独特魅力的体育运动,也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广大青年学生乐于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因此很多高校纷纷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足球内容的教学。当前,世界足球运动正朝着规模化、专业化、职业化、商业化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在开展足球教学时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转变。足球教学改革应对以学生为中心,改变单一的进行技术教学的模式,结合学生实际,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当前很多院校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1足球运动的主要价值

足球属于竞争激烈,对抗性强的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广受欢迎。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球员可以在比赛的过程中利用跳跃、奔跑、倒地、转身、合理冲撞等技术动作进行较量与争抢。足球运动对参与者有比较高的身体素质要求,因此通过足球的联系能够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各项技能的发展,由于足球运动自身独有的各种特点,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足球也逐渐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1]。

2当前高校体育足球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当前高校体育足球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体育教学的模式也相应的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受到教育体制,场地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同时由于学生之间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方面的差异,导致高校体育足球教学整体质量不高。很多高校开展足球教学的内容过于陈旧,缺少明确的教学目标,往往以足球技能的练习作为重点,缺少具体应用的训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学的模式过于单一,缺少与社会实际情况的联系,学生喜爱和关注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体现,这也导致教学质量受到不良的影响[2]。

2.2高校体育足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足球教学需要依据学生的身体情况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当前,大部分高校忽视终身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单纯讲解理论知识和竞赛规则,不重视实践的练习,教学过程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气氛过于严肃,使足球练习过于机械化,缺少趣味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热情。虽然足球运动在高校的普及程度较高,但整体水平不高。受到客观场地条件的限制,组织足球赛事存在一定的困难,无法满足足球教学的需求。

3改进高校足球教学的`主要措施

3.1改变足球教学的方法

高校开展足球教学时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理解并思考足球运动,提高认识水平。比如在讲解足球的某一个动作时,首先应当清晰明确的向学生讲述动作的要领,重点强调动作的难点,加深学生对这一动作的印象,同时教师进行动作的示范,帮助学生熟悉相关的动作情况,学生在练习动作的同时复述动作要领,从而实现动作的掌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实战练习以及一些游戏性质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足球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实现学以致用。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足球比赛,欣赏顶级球星的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挑球过人、人球分过、背向过人等先进技术,结合自身的练习,全面提高足球水平[3]。

3.2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足球运动对抗性强,技术动作复杂,身体接触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避免外界干扰因素给学生造成压力,使学生不排斥足球的学习。一些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等情况限制,参加体育活动较少,在练习足球时常常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影响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应当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对一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提升其自信心,增加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潜力,通过努力练习提高足球的水平[4]。

3.3加强教学实践的环节

在足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增加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各项技能,避免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技巧的练习存在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设计一些贴进实际的环节,讲解技术动作时鼓励学生主动练习,结合实际情况,尽量多的为学生提供足球活动的机会,通过各类实践的活动及时发现存在的各类问题,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足球教学的质量[5]。另外,可以适当组织一些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学比赛,加强同有效高校的交流,学习先进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实现高校足球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4结束语

足球运动受到广大高校学生的喜爱和广泛关注,学生参与的热情较高,在开展足球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应当积极进行调整,改变以往重视理论教学的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练习,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定期组织足球比赛等足球相关的活动,实现不同高校之间的足球交流,实现取长补短,通过足球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品质,实现未来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大志.“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足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6):76-77.

[2]杨俊威.普通高校足球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分析及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5):80-81.

[3]崔恩,孙治国,王建利等.“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3):87-90.

[4]滕占强,李吉成,王冠军.“新校园足球”视域下的高校足球教学新思考[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10):158-160.

[5]陈强.分层教学法在高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4):117-119.

高校开展学生助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论文

调查报告论文的格式

探究完善研究生艺术教育质量体系的问题及路径论文

大数据时代高校管理创新思路论文

对高校贫困生的现实思考

大学生诚信问题调查报告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探讨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

文学作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功能发挥论文

高校教育管理论文

分析高校图书馆实行勤工助学工作的现状及重要意义论文
《分析高校图书馆实行勤工助学工作的现状及重要意义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分析高校图书馆实行勤工助学工作的现状及重要意义论文(精选13篇)】相关文章:

城市管理的模式创新论文2024-01-28

大学生诚信可信度调查报告2022-04-28

革新内容与方法提升效果和能力论文2022-09-09

民办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探析论文2023-06-07

大学德育论文2023-06-20

大数据高等学校教学的论文2023-08-10

化学心理研究建议教育论文2023-04-07

试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发展趋势分析教育论文2022-05-06

新形势下高校会计制度若干新问题的思索论文2023-07-01

提升公民教育的效果论文写作提纲202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