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 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时间:2022-06-20 09:43:16 更多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认识角 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精选13篇)由网友“发际线一直变高”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认识角 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角 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篇1:认识角 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课 题:认识角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发现角,初步认识角;

2、 动手做角、画角,并能比较角的大小;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发现角,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

动手做角、画角,并能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资源:

PPT,学具。

教学过程:

一、   情景设入

师:小朋友们,夏天到了,荷花已经铺满了池塘。过不了多久,荷花就会开放了!(出示荷花图)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老师想到了一首诗《小池》,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读)

师:不错,你读得很有感情。老师把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藏在了这首诗里,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角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与角交上朋友,好吗?

二、 联系实际,初步认识角

师:角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呀,特别喜欢捉迷藏!他就躲在我们身边,你们能把他找出来吗?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找到了角。

生1:书本上有角

生2:课桌上有角

师:老师这里找了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角是不是又躲里面了?谁来找一找?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三角尺,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吗?

下面,请大家看好了,看看老师是怎么指出一个角的。(食指和大拇指从顶点出发,沿着边划过)

看明白了吗?下面请大家拿出三角尺,和老师一起来指一指,说一说。

师:现在,我们已经会找角了。老师忍不住想把他画下来,你们闭着眼睛想一想,这画下来的角会是什么样呢?好啦,睁开眼睛,仔细看一看,老师把刚才我们在图片中找到的角画了出来(出示相关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角,你发现了角有什么特点?

生1:角有一个尖尖的地方。

生2:角有两条线

生3:这两条线是直直的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么快就把角的特点找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角这个尖尖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线呢,我们称它为角的边。

(出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直的。)

三、 动手摆角,引出角的大小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硬纸条,(把两根硬纸条用图钉钉在一起)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角,在自己的小组里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摆好后,请学生用投影仪展示)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厉害,都能够做出角了,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那你可以再变小一些吗?

师:你是怎么做到的?(学生展示)

交流总结: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把角的两条边张开一些,角就大一些;把角的两条边手拢些,角就变小了。

四、 巩固复习

师:看着小朋友们角都摆得不错,看来对角这个朋友已经有所了解了,下面我就来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熟悉了这个新朋友。

1、 判断角

2、 图形里有几个角

3、 比一比

师:这三个钟面都显示了不同的时间。时针和分针都构成了角,这些角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有的大,有的小

师: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

师: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大,角就大;

五、 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总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可以用小棒摆角,活动角做角,直尺画角

用重合法比较角的大小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可真多啊!你们都了解角了吗?和角叫交上了朋友吗?

篇2: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67页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新课标中提出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的过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其它几何图形的必要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许多物体中存在“角”,学生对它也是相当熟悉,我在课前也了解过,学生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一个物体的边沿,或是转角的地方,就是角。”这些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也是本课的学习起点。同时低年级学生特定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认识事物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一特点。

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增进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教 法:“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的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法学法:

学 法:

1、操作法

在动手实践中,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看得着、摸得到的东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观察思考法

学生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留意身边的事物,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 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正方形纸、两根硬纸条、图钉

学 具:三角板、正方形纸、两根硬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基于对新教材新课标的理解,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争体现以下几方面:

1、做数学。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就会忘记;看见了,就会记住;做过了,就会理解;所以在这节课,我力争让学生去做数学,玩数学,注重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

2、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3、“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给教师留有很大的空间,在教学中力求不拘泥于教材,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依据以上几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老师的讲桌上有一个——(引导学生说出三角板)

师:谁能猜猜为什么把它叫做三角板呢?

生:因为它是三角形的,有三个角。

师:有3个角?你能给大家指一指它的3个角在哪儿?

请一名学生上前指出3个角,此时学生指的一定是三角板的3个顶点。

师:噢!尖尖的这个是角?想想你指的完整吗?老师将你指的这个地方画在黑板上,它好像就是一个点,你能将这个角完整的指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指角方法,“∠”这样的图形是一个角。

师:现在同学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请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和老师一起来摸一摸这3个角。(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指角方法进行摸角)

师:手摸到其中的一个角上,(教师指角的顶点处)摸到这里时,你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有点戳手。

师:角的两边又是怎样的?(教师指角的2条边)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角有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和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起进角的世界,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对角角已有了一定的感知,因此课始,我出示学生熟悉的三角板,通过“猜一猜、摸一摸、看一看”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知“角”。这个活动学生喜欢,既能唤起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二、探究体验、加深理解

1、找生活中的角

师:角是一个颇皮的家伙,就藏在我们生活中许多物体的面上及平面图形之中,让我们找一找图中的角。

课件出示:红领巾、钟表、剪刀,请个别学生上前指出图中的角,在学生指角的过程中教师纠正语言,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师语言:红领巾的两边组成了一个角,钟表上两根指针相交于一点上形成了一个角,剪刀上的2个刀刃形成了一个角。

师:咱们将图中的角都请下来。(课件显示从立体到平面)

【设计意图】:从实物中抽象角,丰富学生的感知。本环节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这一层次我先出示三个生活中的物品,引导学生从中找角,学生找到一个角我就点击课件让角闪烁。三个物品中的角全部找出后我移下其中的三个角,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中的角,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数学中角的样子。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2、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这些图形都被我们称作角,那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尖尖的一个点。(教师随机板书:·)

生:有两条直直的边/两边直直的。(教师随机板书:∠)

师:我们将尖尖的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2条直直的边叫做角的2条边,(教师随机板书)角的2条边相交于这一点上,所形成的夹角就是本节课我们来研究的角,注意看!像这样的一个图形我们叫做角。(教师用手势表示角:∠)

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1个顶点,2条边(教师引导学生说出2条直直的边)

师:说的真棒!一个角有1个顶点和2条直直的边。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一系列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3、游戏辨认角

师:知道了角的特点,我们来认一认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设计“判断”练习,通过辩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4、角的标记

师:真聪明!当角的个数过多时,我们一般会在角符号的后面标上数字或字母来区别。例如:这个角,我们用小弧线连接这2条边,在后面写上1,想一想,它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是第一个角。

师:表示这个第一个角,我们怎么读它呢?

教师引导学生读角,读作:角1(板书)

师:我们在写它的时候可以记作:∠1 (板书),同学们看这个符号就像一个小小的角。

师:如果还有第2个角,我们读作角?记作∠?

生:读作:角2,记作:∠2

4、标出图中的角

师:真不错!那让我们找出下面图形中的角,并给它们标上数字来区别。

课件出示:

篇3: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数一数图中各有几个角,并标上角符号。提问学生图⑵除了上面的4个角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角。帮助学生加深对角的特点的理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用圆弧标出找到的角,并标上序号。这一组题目是对前面学习的记角方法的运用,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做活动角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来制作一个角呢?(想)

请用你面前的两根硬纸条和图钉来制作一个角,小心不要将手儿扎了,不会做的同学看老师示范。(教师进行示范)

师:请把你做好的角举起来展示一下。

学生举起活动角

师:老师也制作了一个角,请将你手中的角的大小调整到与老师手中的角一样的大小。

学生活动

师:请把你手的角变大一点,再变大一点。

师:请把你手的角变小一点,再变小一点。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操作。

师:想一想,你是如何使手中的角变大变小的?1分钟与同伴交流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

请个别学生说一说,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

例如生:把两根纸条往外拉,角就大,往里拉,角就小。

教师纠正:2根硬纸条就是角的2条边,把2根硬纸条往外拉,其实就是将2条边向外张开,张开的越大,张口越大,角越大,相反,往里拉,就是将角的两边向里合拢,合拢的越小,张口越小,角越小。你能再说一遍吗?

师:还有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再请一名学生说说

师:真棒!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演示活动角变大变小,并出示文字: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难点之一是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先让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进行将角变大变小的活动让学生思考:如何让小的角变大,又如何让大的角变小呢?这里我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活动后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要将这个角copy成2个角,2个角的大小怎样?(课件出示)

生:一样大。

师:好!现在我要将蓝色的角变大,角有没有变大?(课件显示将角的两条边沿长)

学生讨论,开始有说变大的,也有说没有变大的,经过思考之后回答没有变大。教师询问学生原因。

师:其实,要想知道角有没有变大,只要比较一下就ok了,我们现在就来比一比这两个角的大小,可是怎么经较呢?

生:将两个角重叠。

师:好主意,生活中我们经常用重叠的方法把两个角的顶点对齐,1条边也对齐,来比较2个角的大小,现在我们来比一比。(课件演示比较的过程)

师:从这里,我们发现角的大小与2条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

生:没有。

课件演示将变长的2条边再次缩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是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出示大小一样的两个角,并将其中的一个角的边沿长,问学生角变大了没有?学生的意见出现了分歧,这时我就让双方进行辩论,经过辩论与说理学生发现要想知道角有没有变大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的,通过观察重叠后的角小结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接着又用多媒体演示将变长的2条边再次缩短,加深学生对这一发现的印象。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玩角,比角,自主探究角的奥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深化训练、拓展升华

1、 课件出示习题,学生比较角的大小。

2、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角的智力游戏,你们想现吗?(想)

师:请拿起桌上的正方形纸,它有几个角?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课件出示题目:请你在这个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角,数一数剩下的图形有几个角?

学生讨论、交流、进行活动,教师最终以课件形式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开放题,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剪法,针对同一种剪法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找到的角的个数也是不同的,同时在剪角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3、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善于动脑是学好数学的基础,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动脑想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生生之间进行评价。

篇4: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个活动的角。

【学具准备】

活动角、球、圆柱、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小棒。

【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

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以下几方面考虑:。

1、借助直观形象,运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4、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为本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认识角”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两棵树图片(树干由一些竹竿支撑着),提出疑问:你知道为什

么这两棵树要用竹竿支撑着吗?有什么作用?

2、课件演示竹竿与树干、地面之间形成了夹角,引出“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感觉角的存在及角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角的兴趣。)

3、出示剪刀、扇子、钟面图,引导学生知道身边的物体就有角,引出课题。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认识角

1、摸角:

让学生分别摸一摸,仔细地找一找桌上的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长方形、三角形中,哪些图形上有角?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角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图形中初步感知角,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从而感受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3、出示一个角,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角,再引导学生认识角的组成,小结角的特点。

4、学生用小棒摆角,再展示。

5、找角:学生与同桌讨论教室哪有角?找一找,指一指。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的动态过程,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标画角

1、质疑,引出标画角。

2、示范标画角。

3、学生在两个不同的三角形中各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标画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反思,准确、科学地掌握标画角的方法,深化对角的认识。)

(三)比较角的大小

1、引导学生玩一玩活动的角,感受角是怎样变大、变小的。

2、引导学生小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让学生把刚才在两个三角形中所标画出的两个不同的角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角大?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4、让学生在数学书上找一个角,再和课桌上的一个角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角大?引导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设计意图: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缺乏感性的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特设计实际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三、巩固知识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2、比较每组中两个角的大小。

3、拓展练习:找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得到升华,检测学生的认知效果。)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总结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自觉地将知识系统化,并在自我评价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五、欣赏角

给学生欣赏一组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

(设计意图:用美丽的图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角为人们生活带来的美,再一次体会角无处不在,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篇5:认识角教学设计苏教版

认识角教学设计苏教版篇一

一、 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 出示一个角,让学生说说对它的认识。

师:我们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角,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二、 认识直线和射线。

1、 师:在认识角之前,我们先来认识几条线。

拿出手电筒。演示:在手电筒内外射出一条线,让学生仔细观察。

你能用你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这条线的特点吗?

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从一个点出发,是直的,可以无限延长。

2、 出示教材场景图。

师:其实在我们平常生活中,这样的线是比较常见的。你瞧这些探照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作像手电筒射出的这种光线,我们把从一点出发射出的光线叫做射线。(板书)

3、 学生试画射线,教师巡视。

交流: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再将一端端点擦除将其延长。

师: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4、 体会射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借助手电筒的光线,问:这段光线上截了一个点就形成了线段。如果大家想想,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阻挡物呢?

引导学生体会射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5、 认识直线。

师:如果我们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板书直线)

学生试着画直线。

学生画时,体会直线的无限延长。

6、 比较直线、射线、线段。

① 小组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集体交流,板书。

② 想想做做1:判断哪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

先让学生自己判断,再集体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7、认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①让学生通过一点画直线,可以画几条。

引导学生,体会:通过一条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②让学生通过两点画直线,学生体会到只能画一条。

得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板书)

③ 结合生活实例,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光盘出示教材场景图,引导学生理解,并让学生找找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8、认识两点间的距离。

光盘出示:书本第17页想一想图,引导学生得出: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这条线段在所有连接线中是最短的。

进一步认识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①教师演示画一个角,引导学生得出: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根据老师的演示,练习画角。

③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

④体会角的两边是可以无限延长的,但角的大小是不变的。

⑤介绍角的符号:为了方便书写,通常用符号“∠”来表示角。

介绍读法:∠1(角一)

四、巩固练习:

第17页想想做做2、3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角你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六、课堂作业:

1、判断:直线比射线长( )

一条射线长3米( )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

角的两边画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

2、选择。(题目另选)

篇6:认识角教学设计苏教版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这一环节,我利用做手工的情境,让学生说说手工桌上的物品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借机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告诉学生在这些已经认识的图形朋友中间还隐藏着一位新朋友。此时揭示课题,这位新朋友的名字叫做“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二、 自主探究,建立表象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我分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逐步抽象出角

认识角这个新朋友之前,先带领学生拿出自己的三角尺摸一摸,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调动了学生的触觉之后,课件出示三角尺图片。

首先,利用电脑出示图片,是从现实生活到图形世界的第一层次的抽象。

此时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哪里。教师课件演示在三角尺上描出角的形状。

接着,我在课件中制作了将三角尺上的角剥离并移动到空白处的动态过程,这是更进一层的抽象,即从图形世界中更深入的进入角的世界。

抽象出“角”之后,再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课件标出角的各个部分,使学生直观的看出角的组成。并告诉学生一般用一条弧线从角的一条边延伸到另一条边来标记角。

第二层次:发现角的共同特点

认识了角,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之后,让学生带着对角的初步认识,寻找在纸工袋和闹钟上的角。当学生找出了三个形状各异的角之后,课件隐去三样实物,使学生能更清楚的看见角的形状。明确:虽然形状不同,但是这些都是角。追问:这些角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不难说出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第三层次:适时练习,及时巩固

当学生已经在脑海中建立起了高度抽象的角的表象之后,适时让学生再次从数学走进生活,找找看教室里藏着的角。并且指一指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分别在哪里。此时学生对生活中的角的认识已经比之前上升了一个台阶。

接着出示辨一辨,让学生说说下列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如果是角,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如果不是角,说明原因,课件将不是角的原因部分加深,使学生直观的看出为什么不是。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对这些图形的位置进行重新排列,将是角的分在一个圆圈中,不是角的也放在一个圆圈中。图形的重新排列能让学生直观看出角的共同点,即两条边是直直的。

之后出示数一数的四个图形,先让学生说说这些分别是什么形状。再数数这些图形分别有几个角。课件中特别设置了形状和几个角上下对齐的格式,使学生能很快找到规律:即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三、 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设置了两个层次来突破难点:

第一层次:活动角

教师介绍活动角,通过课件演示活动角的活动方法,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理解活动角的含义。

再让学生拿出老师事先给每人准备的活动角,自己利用活动角创造出一个角。再将自己创造的活动角和同桌的比比看。从而发现角是有大小的。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比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比法:首先,把两个角的顶点对齐; 然后,把两个角的一条边对齐;最后,再看另一条边。

第二层次:红角蓝角大小之争

在学生初步了解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之后,教师通过课件出示红角和蓝角,红角的边比较长,蓝角的边比较短。这里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故意将蓝角做的比红角大一点点。使最后比较的结果大大出乎学生的意料,从而使学生深刻的记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程度有关,而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 练习巩固、大显身手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道练习题:

1、 大小三角尺之争

课件出示两把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三角尺,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尺相同位置的角的大小。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将三角尺相同位置的角重合,使重合的表象深刻的印在学生脑海,从而巩固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和影响角的大小的因素。

2、 动手折一折

这一题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动手折一折。

学生折纸,教师巡视,邀请几位有代表性的同学上台阐述折法,为了坐在后排的学生能更清晰的看到折法,教师课件演示折角的方式。

五、 回顾总结,提升认识

在课的最后,让学生思考,如何向爸爸妈妈介绍今天认识的“角”,教师课件出示开头“我今天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角”,角……”,由于二年级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课件上出示,先帮学生开好头,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出对角的认识。

篇7:认识角教学设计苏教版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师:小朋友,近段时间天气忽冷忽热,如果我们不小心感冒生病了,该怎么办?(生答:打针、吃药……等)如果看病应该到下图中的那个地方?(出示医院、车站、银行三幢有各自标志的楼房平面图)为什么?生:因为第一幅图上有红十字架,这个标志是医院的标志,第二幅图上有汽车的方向盘的标志,应该是车站,而第三幅图从其标志看应该是银行,所以应该去有红十字架的那幢楼。也就是说有红十字架的地方就是医院。

2、师:小朋友们的理由说得很好,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就在这红十字架上。(师按住该红十字架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直角。)

二、操作比较,深化认识

1、找角、揭题。

(1)师:你能从桌子上找到与黑板上这个角相同的角吗?(课桌上有直角、锐角、钝角),你能利用这个教具通过旋转做出一个与黑板上这个角相同的角吗?(学生先讨论后指名演示)

(2)师:揭题《认识直角》,介绍直角的记号。

(3)师:你能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找到一些直角吗?(电脑先出示教材上的例1;学生再找角,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2、做角。

师:我们不但会找直角,还会用纸做出直角,是吗?请大家看老师是怎样用纸折出一个直角的。(看电脑)

学生折直角。(学生折完两个直角后展示作品。)

3、比较

(1)比一比,折出的两个直角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2)比一比,三角板上的直角与折出的一个直角的大小,你又发现了什么?(小组合作交流)

三、观察发现,拓展视野

1、出示三个钟面。

师:小朋友们有趣的学习活动把小闹钟也吸引过来了,他们想说些什么呢?(电脑出现问题情境),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哪个是直角?哪个比直角大?哪个比直角小?(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分别抽象出锐角钝角的平面图形。)

2、介绍锐角、钝角。

师:象这种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叫做钝角。

[评析:观察实物,进行比较,从而知道直角、锐角、钝角的关系,同时也认识锐角和钝角。]

四、巩固练习,发展延伸

1、下面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

( ) ( ) ( ) ( )

2、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直角?

( )个直角 ( )个直角 ( )个直角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今天学习的知识,请你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咱们下节课再交流!

篇8:复习角和认识方向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备   课   笔   记

备课时间:   月    日                  总备课第     课时

单元、章、节 第九单元 课题 复习角和认识方向

课   时 3 课型 练 习 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位置和认识角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难点 能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他七个方向。

教 学 程 序 和 内 容 复备

一、知识系统整理

1. 我们前面学习了角,角是怎样的?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2. 提问:角分几类?怎样的角是直角?请你用两个手指搭出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你有什么办法?怎样的角叫锐角?怎样的角叫钝角?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出示“期末复习”第14题(1)的图形,提问:左图中有几个角?是直角的在教材上画上标记。其他的角是什么角?

2.出示“期末复习”第14题(2)的图形,提问:你能用三角尺在右图中找出3个直角吗?找到后同桌互相交流。

3.接下来我们复习“认识方向”。

提问:我们学过了哪几个方向?

在地图上,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出示“期末复习”第15题,提问:图上画了些什么?

提问:三个小朋友的家分别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你能说说他们上学的路线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5.完成“期末复习”第16题。

小组选择几件物品,先估计高度,再测量高度,注意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期末复习”第17题。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我们可以先求什么?(已做了多少朵花)再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2.完成“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读题,并独立解答。

交流订正,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完成“期末复习”第19题。

让学生小组内了解每个同学家有几口人,把记录的结果分类整理,并填表。

提问:你们小组里几口人的家庭个数最多?

4.完成“期末复习”思考题。

教师带学生分析题目:十几个球,是3的倍数,可能是?(12个、15个、18个)取4个球余2个,说明这个数除以4余2,口袋里原来有多少个球?

四、反思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五、课堂作业

《补》

板书            设计

教后           小记                               授课时间:20____月    日

篇9: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让学生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合作中培养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的程度有关,探索比较角的大小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一些实物或图形,课件。

学具:活动角的模型,小木棒,硬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1、出示三角尺,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三角板)

师:你知道,三角板为什么叫做三角板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

识角。(预设:因为它有三个角。那你知道什么叫做角吗?)

(板题:认识角)让学生试着画一个角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课件演示:出示剪刀、三角尺、闹钟等物体中的大小不同的角)从生活中的物体表面抽象出角,教案《认识角教学设计》。

(2)角的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

(3)找出教室里物体表面的角。

同桌协作:摸一摸角的顶点与边,进一步明确角的组成。

(4)让学生利用小棒来摆一个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A、学生摆角后交流。

B、教师用两根小棒摆一个不是角的情况学生判断,并请学生说出为会么不是角。

师总结:看来,要摆出一个角,至少要用2根小棒,我们把他们叫做角的边,这两条边相交的点叫做角的顶点。

(5)判断角:正确让学生标出角的顶点和角的边,错误说明原因。

(6)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A、用给角起名字的方法来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B、学生标出图形中的角,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明确角的记法、读法。

2、比较角的大小

(1)出示三个钟面,观察它们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

同学们,你觉得:哪个角大?为什么呢?

(角的两边*开得大角就大。)

课件显示:把最小角的钟面变大。你觉得:哪个角大?为什么呢?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2)大小嘴巴的游戏,让学生明白角是有大小的。

师:下面我们要来动脑筋了。看老师的这个角,你能调整手中的角,使它比这个角大吗?你能调整手中的角,使它比这个角小吗?

想一想:你如何使角变大变小的?

(把两条边向外拉,张口大,角就大:向里推,张口小,角就小。)

(3)与老师比赛:

你能够制作一个角,比老师这个角大吗?

学生做角。

学生上台演示:为什么说你的角比老师的大吗?小结比较的方法。

同桌两人比较角的大小:你是如何判断的?

(4)比三角尺上角的大小

拿出相同的三角板,猜测:哪个角最小?师生合作比较角的大小。

三、巩固拓展

1.第65页想想做做

2.拓展一:给你两张纸头,最多可以摆成几个角?三张呢?

3.拓展二:一张长方形纸头,有几个角?如果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师:角的用处很大,角身上的秘密也很大,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找到更多的角,发现角更多的小秘密。

1.关于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设计

2.认识左右教学设计

3.大数认识教学设计

4.分数认识教学设计

5.认识半点教学设计

6.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7.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8.《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9.认识键盘教学设计

10.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10: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方案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6465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理找一找,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生活情景,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做角、比角等活动,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明确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教学重点:能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明确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活动角、三角板、红领巾。

学生准备:做角材料、彩笔、三角板、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首先,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看吗?

生:想!(多媒体动画演示由四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

生:正方形。

师:现在我让它变(边说边用动画演示拿掉一根小棒变成三角形。)变成什么了?

生:三角形。

师:再变一次(动画演示再拿走一根小棒),又变成了什么?

生:角。

师:对,说得没错,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角的世界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

1、找一找

师:(课件创设情景:电视天线、剪刀、扇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角,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这些物体的表面有没有角吗?角在哪里?赶快找出来。

生:七嘴八舌的指角。

师:小朋友们一眼就能把这些物体中的角找出来,真是好眼力,老师佩服你们了!我把大家找到的角请下来(课件演示抽象出角的过程)。那么你们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吗?找出角,并用手势表示给你的同桌看,好吗?

师:巡回查看,正确指导学生指角。看到大家这么有兴趣,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看我是怎么指给你们看的(师示范指角)。

2、摸一摸

师:看完这些角,你们愿不愿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

生:拿出三角板摸。

师:拿出三角板领学生摸角。让学生说感受。

生:尖尖的、扎手。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角的顶点)对,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

师:(再让学生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角的边)直直的,我们叫它边。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画一画

师: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一个点,在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线,这条线是怎样的?

生:直的。

师:然后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都是怎样的?

生:直直的。

师:下面请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并将自己所画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师巡回查看,有错及时纠正。

师:我们对角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但只知道角的顶点和边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如何表示角。其实呀,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动画出示:用)表示角,记作:、读作:角1。)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的标记角的方法标出你所画的角,用水彩笔标出。

4、辨一辨

师:淘气和笑笑看到大家学得这么开心,也画出了一些角,请你们当小老师,看看他们画的对吗?

生:先独自判断,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最后班内汇报,评价。

5、做一做

师:师出示活动角,谁上来玩一玩,看看角有什么变化?

生: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

师:请小朋友们用课前准备的材料也做一个活动角。玩一玩,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

师:这说明角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样可以把角变大变小呢?引导学生说出把两边往外拉就会变大,往里合就会变小,也就是两边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

6、比一比

师:你们做一个比贺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可以吗?

师:你们能做出一个和它一样大的`角吗?教师取一名学生做的角来比较大小。

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角是不是一样大呢?

生:自由回答。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师:小结: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来比较。

师:我们玩得这么高兴,有两个小伙伴却不知什么原因争吵了起来,瞧,是谁呀?蓝毛和淘气各自画出了一个角。(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边长不一样的角)。在比的过程中都认为自己的角大,现在请你们试着判断一下这两个角的大小,并说明理由,产生分歧,组内研究交流。(动画演示比较大小)

师: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帮助蓝毛和淘气解决了问题,非常感谢你们!

师:刚才我们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但是有的时候不能一眼看出,我们就用重叠法来比较了。

师:最后得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没有关系,只与角的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

三、评价反思

师:这节课你们学得太棒了,我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五角星,你们知道它的面上也藏着角,有几个角呢?

四、总结回顾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果你是角,你打算如何介绍自己?

五、拓展新知

1、用身体的某些部位比划出一个角。

2、智力宝库题。

数一数,有几个角?(生上台数角:一个角)增加一条边有几个角?(生:3个角)再增加一条边有几个角?(生:6个角)师强调按顺序数。

六、作业

写一篇日记:说说你所知道的角。

篇11:《认识方向》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教科书18-25页例1-例3以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东、南、西、北的位置。

2、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能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重点难点

1、能在现实情境和平面图上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正确使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能应用有关方向的知识观察一些生活现象,并从中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指南针挂图、正方形白纸

教学流程

【认识方向】

上课前: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成语?谁来说一说?生踊跃发言。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老师知道一个成语:四面八方。

你知道四面是哪四面吗?(东、南、西、北)

出示例题3的部分图(人民桥、超市、公园、体育场先不出现)

谁来说一说学校的东、南、西、北面各是什么地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出东、南、西、北四个字。

绘制平面图时,我们通常按照什么规定来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生答,师指。

“四面八方”中的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还有四个方向是什么呢?想不想了解?(想)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认识方向。板书课题:认识方向。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例题

(出现超市)提问:你知道超市在学校的哪一面吗?(东北面)为什么超市在学校的东北面?(因为超市在学校的东面和北面之间)

谁还会说一说的?再指名2~3人回答。

也就是说,东面和北面之间的方向就是(东北)方向。

(出现公园)提问:公园在学校的哪一面?为什么?(西南面,因为公园在学校的西面和南面之间)西面和南面之间的方向称为(西南)面。

(出现体育场和人民桥)提问:它们分别在学校的哪一面?

指名答。(学生汇报时,先问一问为什么,再随机出现“东南”、“西北”和“西南”字,如果学生说出如“北东”、“南西”这样的方向,也要先问一问为什么,然后教师纠正:南面和东面的中间也可以说是南东,但按习惯应该说东南,不说南东。)

在学校的周围有那么多的建筑物,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同桌相互说说它的位置。

你的同桌说对了吗?那老师再考考你们:电影院在少年宫的哪一面?(师边指边问)(电影院在少年宫的东南面?不对,电影院在少年宫的西南面?)

谁说的对呢?我们可以制作一张方向板来帮助我们。

学生取出纸,跟着老师折一折。仿照 “想想做做”第3题制作方向板。折好后看大屏幕。你能像课本上的写法这样在自己的方向板上标出八个方向吗?1分钟,开始!

指名汇报是怎么填出八个方向的?生答,课件显示,集体校对。

方向板做好了,怎么用呢?要知道电影院在少年宫的哪一面,只要将方向板的中心放在少年宫上,就能看出来了。谁已经看出来了?指名答。

会用了吗?再考考你们。并问:电影院在少年宫的哪一面?先告诉我:这次应该把方向板的中心放在哪?(汽车站)放好了吗?抢答。再试一试:火车站在汽车站的哪一面?抢答,开始!追问:方向板的中心放在哪的?

小结:看来,方向板的作用还上挺大的。

2、指南针

在生活中,在陌生的地方,怎样来辨认方向?指名答(看太阳,太阳升起的一方是东面;看北斗七星,有北斗七星的那一面是北面;看指南针)考一考大家有关指南针的知识:指南针的红色一端指向哪?(北面)白色一端指着哪?(南面)看大屏幕,这就是一个指南针的图,你能将指南针上的八个方向填完整吗?打开书P2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名汇报,集体校对。说说是怎么填的。

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些有关指南针的小知识。课件显示,师读文字。你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吗?指名答。

三、巩固新知,深入升华

1、“想想做做”第2题。

讲述:小动物们刚刚参加完了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现在要回家了,你能帮它们找到各自的家吗?在书上连一连。需要什么工具?(尺)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并指导。让学生上台指一指,课件同步显示。集体校对。

2、“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下面老师带小朋友们到美丽的青山乡去看看,告诉你们吧,青山乡不仅美丽,还是一个水果之乡呢,想不想去看看?(出现水库及8种水果的图片,水库在中间已贴好,8种水果排列在一边。)有哪些水果?指名答。这些水果都是种在水库的四周的,你能根据老师的提醒,帮它们找到各自种植的地方吗?

师说要求:先听清楚我讲的是什么水果,不要找错。

师:橘子园在水库的南面;葡萄园在水库的东面;樱桃园在水库的东南面;西南面是苹果园;水库的西面是山楂园;桃园在水库的北面;水库的西北面是西瓜园。

以上都是学生指放的位置,教师课件演示。梨园就种在水库的这个方向,你知道梨园在水库的哪一面吗?指名答。

你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说说它种植的位置。指名答。如有学生喜欢吃橘子,并说出橘子园在水库的东面。师追问:除了可以说橘子园和水库的位置关系外,还可以怎么说?(橘子园在苹果园的哪一面?橘子园在葡萄园的哪一面?在山楂园的哪一面?)一一解决。可以利用到方向板帮助判断。

3、认识生活中的八个方向

我们已经能够在平面图上熟悉地认识了8个方向,在现实生活中这8个方向你们也能认识吗?

请小朋友们面朝教室的北面站好,并让方向板上的北对着教室的北面。根据老师说的方向,用手指出来。

师:“等我说完再指,能不能做到?”(能)

师:教室的东北面、东南面、西北面、西南面。

增加难度,不看方向板试一试。

教师指,学生说所指的是什么方向。

【描述路线】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小明在星期天来到了南山公园游览。

(出示南山公园平面图)请学生指出平面图的八个方向,并说一说每个景点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新知

师讲述:小明的游览路线是从南大门进入,先后游览月亮湖、艺术广场和盆景园,最后从西门出去。师边说边板书:南大门进入→音乐喷泉→月亮湖→艺术广场→盆景园。

谁来说一说,从南大门进入,向哪走到音乐喷泉?

指名答。注意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从南大门进入,向北走到音乐喷泉)

谁还会像他这样说一说的?再指名2人回答。

再向哪走到月亮湖?指名答。

你能像这样完整的说出小明的游览路线吗?自己看图说一说,开始!生自己说,师巡视并指导,再指名说一说,师要强调语言的表述。

师讲述:还有一个小朋友小芳,她也在星期天游览了南山公园。不过她是从西门进入公园,游览了盆景园→艺术广场→水上乐园→四季亭→音乐喷泉。

师描述并板书。

你能看图说出她是游览路线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谁来做个小导游,给我们介绍小芳的游览路线的。指名上台边指着图边介绍。

小明和小芳为自己制定了游览路线,参观了他们喜爱的景点。小朋友们,你最喜欢这个公园里的哪几个景点?请你为自己设计一条游览线。先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再和同桌说一说。开始!指名汇报。

组织讨论:公园里有这么多景点,怎样走才可以不走重复的路又把所有景点全部游览一遍呢?(先用箭头在图上画一画所要走的路线,再口头叙述。可以让学生接着说的形式完成。)

[《认识方向》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篇12:苏教版认识角教学反思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学生接受起来也较为困难,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感知角有大小。本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学生常见的“做手工”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接着用课件演示打开的剪刀、打开的扇子、三角板等,从生活中最常见的物体引入角,再让学生找出这些角,同时局部放大,让学生观察。在学生有了大量感知的情况下,通过移动和渐变的视觉效果,抽象出角的几何形状,揭示角的定义。这样由形象到表象到概念都有具体形象的过渡,对于空间观念较差的低年级学生而言,降低了认知的难度,从而保持并促进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的结尾,我还设计了“伴随音乐,欣赏图片”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成功之处:

1、本节课,在认识角这个环节,我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设计了找图片中的角、摸角、搭角、找生活中的角等活动将角抽象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角,学生学习效果不错!

2.在体验角的特征时,我安排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在三角尺上找出一个角,摸一摸它的顶点和它的边,让学生说感觉,通过摸角(触觉的参与)这一活动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3、通过本节课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教材的解读要更加充分,每节课要充分理解教材的意图,每节课都要充分看教学用书.要充分领会“大卡通”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4、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细碎,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大空间。

不足之处:

本课设计虽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在教学实践中,我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控,我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加以引导。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整节课为达到认识角、感知角有大小,我安排了一系列活动,由于活动次数过多,导致时间不够充足,没能让孩子真正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活动效果不明显,课件的演示和老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真实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安排活动不能流于表象,要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教师要树立培养学生能力的意识,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有困惑:首先,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确实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它又不是一种十全十美的教学手段,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怎样把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与其它传统手段有机结合并使之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其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流于过场的倾向,怎样实现这一学习方式的优化及发挥其最大功用,这些问题仍值得不断探究和实践!

篇13:苏教版认识角教学反思

《认识角》本节课的教学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结合教学前对学生的学习了解,我抓住积累感性经历。

教学时我采用的是先让学生感知角,丰富学生的感知;二是画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三是在生活中找角,巩固对角的认识;四是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与理解;五是演示角的大小,发展学生的思维;六是总结欣赏角,提升学生能力。通过这样的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

二、教学意图

1、从感知: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动手做中发现数学。通过让学生感知角——画角——找角——做角——演示角——欣赏角一系列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在感知角之后,学生基本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体会到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再由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学生书空画角之后,及时设计“判断”练习,通过辩认与说理,再次加深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学生由感知建立完整表象的过程。

3、“动手做一个角”是本课浓墨重彩的部分,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这里,提供给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小棒、吸管、毛线等,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材料通过合作交流做出角,这中方式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活化,也让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数学情感。在学生展开活动时,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有的学生用一种材料不止做出了一个角,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这部分是我觉得处理比较得当的地方,学生通过制作角这一活动,由对角表象的认识,抽象出角概念。

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积极参与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在过程中我也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辩一辩、找一找、做一做、想一想、比一比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初步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之间的关系这一特征。

三、教学不足

总之,整节课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不仅主动获取新知,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角的大小比较中我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与语言来描述比较的方法,没有特别强调和总结,因此这部分的内容有些学生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二是个别同学比较活动角时学生思考、交流组织不够高效,以后需加强;三是教师的数学语言不够精炼严谨,以后多学习加强锻炼。

苏教二年级教学计划

苏教语文教学计划

苏教语文课文歌词教案

苏教五年级英语下册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练习》教案

苏教下册《练习1》教学设计

《认识方向》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1和多(倍的认识)(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认识小数(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

认识角 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 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认识角 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精选13篇)】相关文章: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教案2023-04-01

苏教版小学数学计划1-6年级全套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计划(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下册)2022-12-25

认识小数(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2023-07-31

一年级元角分公式口诀2023-12-08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2023-07-18

认识负数(第一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2022-08-23

第一课时教学第94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一年级下册)2023-03-24

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案2022-06-17

春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2022-12-23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复习题有哪些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