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与中式英语(共8篇)由网友“崩巴和狸吉”投稿提供,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与中式英语,方便大家学习。
篇1: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与中式英语
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与中式英语
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与文化存在着相异点,人们的`所思所为、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英语学习中,注重英汉文化思维的比较、英汉表达方式的差异,十分必要.
作 者:王湘萍 WANG Xiang-Ping 作者单位:郴州市电大,湖南郴州,423000 刊 名: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Bimonthly) 年,卷(期): 24(2) 分类号:G04 H313 关键词:思维方式 文化差异 中式英语篇2:知识经济与思维方式
知识经济与思维方式
文章着重从知识经济的.特点分析、研究和探讨知识经济时代所必须确立的思维方式.知识经济是在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具有全球性、综合性、可持续性及创新性的特点,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也具有新的特征,即开放型、多维型、前瞻型及创造型的思维方式.
作 者:王小燕 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广东,湛江,524023 刊 名:经济师 英文刊名:CHINA ECONOMIST 年,卷(期): “”(8) 分类号:F0 关键词:知识经济 思维方式开放型 多维型 前瞻型 创造型篇3:英语教学与英语国家文化背景浅析
英语教学与英语国家文化背景浅析
语言教学不能脱离其文化背景.一个国家特有的宗教、民俗乃至人们的性格、喜好都会影响到语言.因此,要想学到地道、纯正的.英语,井将其正确运用于日常变际中,就必须努力掌握其后深层的文化底蕴.
作 者:高媛蛭 作者单位:唐山市体育运动学校,河北唐山,0630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7) 分类号:G642 关键词:文化 语言 宗教 性格 民俗篇4:浅谈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
浅谈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
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看到,写到或说到有些话,这些话都不能够在英语语言当中找到一一对应的内容.比如“Horse horse tiger tiger”和“paper tiger”很多人认为两句话都是错误的表达,且不管表达正确与否,为什么会出现这类英语表达呢,它们是不是标准英语,还是中国制造的英语,如果是中国制造的'那它们是否都符合规范、外国人能理解吗?该文将会对大家存在的这些疑问做一个分析,告诉大家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之别,及其今后的走向.
作 者:胡泰阳 作者单位: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50211 刊 名:海外英语 英文刊名:OVERSEAS ENGLISH 年,卷(期): “”(6) 分类号:G642 关键词:中国英语 中式英语篇5:信息时代与思维方式变革
信息时代与思维方式变革
信息时代与思维方式变革――笛卡尔思维和打破现状思维
【 作 者 】金吾伦
【作者简介】金吾伦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100732
【 正 文 】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第16期上发表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陈颖健先生的一
篇文章,题目是《打破现状思维的概念引入》(以下凡引该文皆不另行注明出处)介绍
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打破现状”的思维方式,其核心概念是“概
念引入”与“概念工程学”。
“打破现状思维”的关键是引入新概念。新概念当然不是现成的、原来就有的概念
,而是人们创造出来的符合产品、生产方式和营销系统所需要的概念。为了创造出产业
和市场需要的新概念,就形成了一门新学问,这就是研究概念工程学。
“打破现状思维”与笛卡尔思维是相互对立的。笛卡尔思维的基本原则是要素还原
主义,它包含三条基本假定:
1.所有事物都可以分解、还原为要素;
2.将所有要素加到一起,便得到事物的整体;
3.如果解决了各个要素的问题,就相当于解决了整体的问题。
我们对这种笛卡尔式的思维方式并不陌生,我曾把这种思维方式称作“构成论”思
维方式并作了分析批判。(金吾伦:《生成哲学导论》,载《自然哲学》第一辑,科学
出版社,1994)笛卡尔式的思维方式是工业时代,尤其是机械论时代的产物,今天已经
不能完全适用了。有人还继续把一些旧思维方式奉为圭臬。这实在是我们时代的悲剧。
我们正在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时代。我们的思维方式应适应时代变革的要求
有一个全新的变化。许多人都在孜孜探求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以及用什么样的概念来清
晰正确地表达这种思维方式。托夫勒认为,“我们正在经历的震撼性的变迁不是混乱不
堪或偶发无序的,事实上,它们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清晰可辨的模式。而且,我们的观
点还认为,这些变迁是累积性的――他们日积月累,直至形成我们生活、工作、休闲和
思维的巨变。”托夫勒将这种新的思维方式称为“浪潮前锋分析”。他指出,“按照这
一分析方法,它们并不是互不关联的偶发事件,而是以一定速度前进的一次浪潮变迁”
。(托夫勒:《创造一个新的文明》,4-6页,上海三联书店,)
如果说,托夫勒对新思维方式的概括尚失之笼统,那么,用“打破现状思维”来概
括新思维方式之特点就具体深入得多了。
陈文介绍说,“打破现状思维”是作为笛卡尔思维的对立命题而提出来的。与“从
事物的分析开始”的笛卡尔思维不同,打破现状思维则主张“从整体看事物”。
“打破现状思维”的基础是以下七项原则:
1.独特性原则:每个问题都具有独特性,并需要一个具有独特的解决方案;
2.“展开目的”原则:扩展并将注意力集中在目的上,有助于排除问题的非本质方
面;
3.追求“应有状况”原则:具有目标解决方案,能够为近期解决方案指明方向,并
能向近期方案中注入较大的目的;
4.系统思维原则:每个问题都是较大问题系统的一部分,解决一个问题不可避免地
导致另一个问题。拥有一个关于什么样的要素和尺度构成解决方案的明确框架,能够确
保解决方案的`可使用性和实现。
5.收集必要信息的原则:过多地收集数据也许会产生问题领域的专家,但是,知道
过多的数据会妨碍发现某些极好的替代方案。(这里强调“必要的信息”,收集过多的
、不必要的信息就会形成信息垃圾――金注)
6.参与、介入原则:将来贯彻和使用解决方案的人,应始终密切地参与到解决方案
的开展过程中来;
7.继续变革的原则:保持解决方案生命力的唯一办法是,在解决方案中加入一个不
断变革的计划,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因此,一系列打破现状的解决方案将成为通向美好
未来的桥梁。
如前所述,“打破现状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新概念,这正是概念工程学的任务。
“概念工程学与现存的、研究对象明确的工程学不同,它从‘无’到‘有’,创造
新对象。”
为了创造新概念,需要确定新的着眼点(目的),同时提出新的价值观,决定新的
评价标准、评价尺度,也就是要从转变思维方式、设计方式开始。打破现状的概念创造
是从创造新框架新着眼点目的开始的。而这样的创造只能从“无”中生成出“有”来。
从这种意义上,是与我一贯主张的“生成论”不谋而合的。不过,生成论不只是着眼于
概念生成。
打破现状思维主要表现于研究开发领域中的思维方式,但它仍然具有普遍意义。它
采用重视整体、综合及相互关联的“系统”观点,从考察事物的本质出发进行思维。“
系统具有自身的目的性,整体性和相容性,因此,‘目的’是事物的本质,对概念创造
来说重要的是从目的着手,不断地追求目的;从系统的整体性和相容性出发,寻问目的
之目的是达到全体、达到本质的途径。”笛卡尔式思维在研究开发方面具有以下五个特
点:
1.以过去的经验和现状为基础进行思考,即:在过去的延长线上创造概念;
2.以现状分析为主,将问题分解,这样做容易犯“分析麻痹症”;
3.从因果关系主面寻找问题点,追溯到过去,创造对策型概念;
4.使用从过去推测未来的“推进式思维”方式;
5.解决部分问题。
陈颖健文章强调,事实上,“未来不存在于过去的延长线”上。今天,我们正在逐
步进入用笛卡尔思维方式不能进行概念创造的时代。这正是在创造关于未来的概念时必
须转变思维方式的根本理由。”
未来不存在于过去的延长线上,未来是对现状的突破;未来难以预测,它是设计和
创造。因此,“考察过去,研究现状,然后在其延长线上描绘未来”这种“推进式思维
”是非常有害的。我们要用“牵引式思维”代替笛卡尔式的“推进式思维”,着眼于未
来,根据事物的本质来描绘未来的“应有状态”,并以此来改变现实,创造未来。
本文之所以较详细介绍陈颖健的文章,并较多篇幅的引述,是因为我意识到思维方
式的变革是时代的需要,是哲学探索的紧迫任务,而陈文恰好提供了新思维方式的很有
意义的素材。思维方式的变革定将为迎接新时代的到来,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为哲学的繁荣作出巨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徐兰
篇6:信息时代与思维方式变革
信息时代与思维方式变革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19第16期上发表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陈颖健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打破现状思维的概念引入》(以下凡引该文皆不另行注明出处)介绍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打破现状“的思维方式,其核心概念是“概念引入”与“概念工程学“。“打破现状思维”的关键是引入新概念。新概念当然不是现成的、原来就有的概念,而是人们创造出来的符合产品、生产方式和营销系统所需要的概念。为了创造出产业和市场需要的新概念,就形成了一门新学问,这就是研究概念工程学。“打破现状思维“与笛卡尔思维是相互对立的。笛卡尔思维的基本原则是要素还原主义,它包含三条基本假定:
1.所有事物都可以分解、还原为要素;
2.将所有要素加到一起,便得到事物的整体;
3.如果解决了各个要素的问题,就相当于解决了整体的问题。
我们对这种笛卡尔式的思维方式并不陌生,我曾把这种思维方式称作“构成论”思维方式并作了分析批判。(金吾伦:《生成哲学导论》,载《自然哲学》第一辑,科学出版社,1994)笛卡尔式的思维方式是工业时代,尤其是机械论时代的产物,今天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了。有人还继续把一些旧思维方式奉为圭臬。这实在是我们时代的悲剧。我们正在迈向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时代。我们的思维式应适应时代变革的要求有一个全新的变化。许多人都在孜孜探求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以及用什么样的概念来清晰正确地表达这种思维方式。托夫勒认为,“我们正在经历的震撼性的变迁不是混乱不
堪或偶发无序的,事实上,它们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清晰可辨的模式。而且,我们的观点还认为,这些变迁是累积性的――他们日积月累,直至形成我们生活、工作、休闲和思维的巨变。“托夫勒将这种新的思维方式称为“浪潮前锋分析”。他指出,“按照这一分析方法,它们并不是互不关联的偶发事件,而是以一定速度前进的一次浪潮变迁“
如果说,托夫勒对新思维方式的概括尚失之笼统,那么,用“打破现状思维”来概括新思维方式之特点就具体深入得多了。陈文介绍说,“打破现状思维“是作为笛卡尔思维的对立命题而提出来的。与“从事物的分析开始”的笛卡尔思维不同,打破现状思维则主张“从整体看事物“。“打破现状思维”的基础是以下七项原则:
1.独特性原则:每个问题都具有独特性,并需要一个具有独特的解决方案;
2.“展开目的“原则:扩展并将注意力集中在目的上,有助于排除问题的.非本质方面;
3.追求“应有状况”原则:具有目标解决方案,能够为近期解决方案指明方向,并能向近期方案中注入较大的目的;
4.系统思维原则:每个问题都是较大问题系统的一部分,解决一个问题不可避免地导致另一个问题。拥有一个关于什么样的要素和尺度构成解决方案的明确框架,能够确保解决方案的可使用性和实现。
5.收集必要信息的原则:过多地收集数据也许会产生问题领域的专家,但是,知道过多的数据会妨碍发现某些极好的替代方案。(这里强调“必要的信息“,收集过多的、不必要的信息就会形成信息垃圾――金注)
6.参与、介入原则:将来贯彻和使用解决方案的人,应始终密切地参与到解决方案的开展过程中来;
7.继续变革的原则:保持解决方案生命力的唯一办法是,在解决方案中加入一个不断变革的计划,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因此,一系列打破现状的解决方案将成为通向美好未来的桥梁。
如前所述,“打破现状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新概念,这正是概念工程学的任务。
[1] [2]
篇7:价格与价值思维方式
价值思维与价格思维
中国的企业存在两种思维:价格思维和价值思维。价格思维认为企业应该尽可能地索取较高的价格,为资本所有者创造价值;而在竞争环境逼迫的情况下,又首先想到通过降低价格获得市场。这种看似自然其实存在很大的误区的思维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政府、企业和公众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企业的管理者将“价格”等同于“价值”,将“绩效”等同于“致富”,使得“权力”和“资源”取代了价值,并且一直成为影响绩效的最关键因素。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水土不服以及先进管理技术的运用失败,使中国企业对科学化管理产生了怀疑,而国际上强大竞争对手的大举进入又让一些中国企业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失去了信心。这样的环境下形成了恶性循环,“人穷志短”,又转为“志短人穷”。
研究发现,有价值思维的企业与很多传统企业的管理方式不仅不一样,很多甚至相反。比如,一些以生产起家的企业,现在基本上放弃了生产环节,因为生产是可以外包的;原来没有设计能力的企业,现在大量投入设计,甚至是组织合作伙伴一起设计;企业原来觉得顾客越多越好,现在可能是客人越少越高端企业发展的空间越大,因为他们聚焦到了最有价值的顾客;原来需要根据顾客的需求来改变自己的业务,现在自己的业务改变了,顾客反而要相应地来跟随这种变化。这些企业都是在多变年代运用了价值思维。比如,国美、联泰、正大、招商银行等领先的企业在转型中能够突破价格思维,在现有的市场中依据传统业务的优势,对企业的竞争要素进行重组,并将成功模式拓展到新的市场领域,让低成本和高价格策略能够同时实现。
具有价值思维的企业,其战略和经营方式与留恋价格思维的企业有着本质的差异。价格思维和价值思维的差别一方面源于企业经营哲学不同,另一方面也源于企业管理者的眼界、思考与分析问题方法的差别。两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1)价格观念—价值观念:价格思维从降低价格角度看待管理问题,价值思维从创造价值角度看待问题;
(2)产品导向—服务导向:价格思维的企业认为自己是在生产产品,价值思维的企业认为自己是在提供服务;
(3)内部导向—供应链导向:价格思维的经理人关注企业内部,价值思维的经理人关注整个供应链;
(4)地区视野—国际视野:价格思维者的视野锁定在企业所在的局部地区,价值思维者的视野放开到国际;
(5)硬件核心—软件核心:价格思维强调发挥硬件优势,价值思维强调发挥软件优势;
(6)领导满意—客户满意:价格思维的经理人最关注领导和上级的想法,价值思维的经理人更关注客户满意;
(7)竞争市场—新兴市场:价格思维将企业封锁在竞争市场,价值思维让企业能够创造并进入新兴市场;
(8)成本管理—绩效管理:价格思维的企业把成本作为管理的核心,价值思维的企业把绩效作为管理的核心;
(9)资源整合—能力整合:价格思维的组织侧重资源整合,价值思维的组织重视能力的整合。
价值思维的具体特征
1.不同于实体思维的关系思维
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运用抽象的理论思辨,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理解,即只把存在当作一个名词、当作一个绝对静止的本质看待,预设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中的复杂的“世界”不过是“实体的集合”,他们仅仅把实体世界看作事实世界,而无视实体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从而排斥关系世界的实在性、客观性;以真理为最高目的,把真理问题当作哲学的惟一论题,不承认价值问题的哲学意义。这正应了黑格尔的一句话:“全部哲学,归根到底是个真理问题。”因此,在传统的实体思维的视域下.价值要么被认为是实体的属性,要么被理解成主观意志的内容,从而引起哲学中关于价值问题的混乱。
实际上,真理问题并不是哲学的全部任务,哲学还有更重要的内容就是价值问题。而理解价值问题,不能离开人的现实生活实践,更不能不与生活实践的两极—对象和客体与人和主体的辩证关系相联系。要正确把握价值及其根本特征,就必须超越传统的实体思维,构建真正适合价值性质和特点的价值思维。
与传统的实体思维方式不同,依价值思维考察价值问题,一切由实体思维所造成的混乱就会一扫而光。价值思维首先是以价值作为一种关系事实的确认为前提,它是一种关系思维,而不是实体思维。“充分理解‘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是事物最根本的存在方式’,即用‘关系思维’来思考,是理解价值的存在的第一个基础。”川幻首先,因为作为价值之前提和基础的实践是作为一种关系而存在的。其次,价值本身也是一种关系现象,是作为一种特定的“关系态”或“关系质”而产生和存在着的。这就要求人们对任何价值问题的思考,都应置于社会性、历史性的现实实践关系中进行。
它要求以人的生活实践为基础,在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的全面关系及关系运动中,分析客体的存在、性质之于主体人的意义,即客体是否符合主体的目的与利益,是否能够满足主体的欲望与需要。
以这样的视角观察价值关系,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新的哲学领域,是比真理问题更广阔,与人的命运更密切相关的领域,从而也会真正理解休漠问题的实质所在,理解价值与事实之间真正的关系—价值是一种关系事实。
2.不同于静态抽象概念思维的动态的实践生成思维
传统哲学思维,推崇抽象、本质和同一,企图在抽象的概念思维中,运用既定的(形式)逻辑或思辨方式,把握隐藏在价值现象背后的固定不变的本质。它没有充分意识到生活实践对于价值思维的根源性意义,颠倒了价值思维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从而遗忘了人类的生活实践本身。实际上,人的生活实践是一切思维、认识所要解读、言说的最终“文本”。只有深人人类的生活实践之中,才可能找到思维、认识的可靠来源和最终根据。价值思维的思维方式、模式、方法、规则等,都是主体人的价值生活实践的结构、方式、形态、过程等在人们头脑中的全方位、立体化、动态化的概括和反映,是主体人变革世界的活动中所体现着的“实践逻辑”或“行动的推理”的抽象。
这种新的价值思维要求在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的全面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中进行思考。它不仅仅以强调事物的直接同一性的形式逻辑为基础,而且以“合理形态的辩证法”—实践的辩证法为依据。而且人类的生活实践是一个在历史中动态展开的过程,并向新的未来不断生成着,而价值正是在这样的生成实践中不断的被创造,也因此不断的历史生成着。因而,价值思维正是着眼于价值在实践中的不断被创造不断生成的历史实际来思考价值问题的。这种思维是动态的,是开放性的实践思维。
3.不同于单纯认知主义思维的涵盖主体性的全面反映论
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单纯认知主义思维,它不是把认识的本质理解为思维对存在的反映,而是把它笼统归结为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归结为获得关于客体的知识的过程。这就表现出客体至上、单向认知、知识本位的倾向。这样就把思维对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反映排除在认识过程之外,使得传统的哲学体系根本无法容纳以主体性为内涵的价值问题。这种思维即使在主观上感到了研究价值问题的必要,客观上也会受制于自己思维方式的限制而不能给以充分的回答。[7179.%这一思维方式的最基本缺陷在于没有给主体性问题以足够的重视和恰当的地位,也即“主体的缺位”,忽视甚至回避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有时甚至发展为一种唯客体主义的“客体中心论”,因而这种思维根本无法把握属人的、主体性的价值之实质。
从单向认知走向全面的反映论,即不再仅仅把主体与客体的精神关系看作是单向的认知关系,而是根据客观实践的本来面貌,从认识本质上是思维对存在的反映出发,从知、情、意的全面反映中,理解人的实践活动中的全面内容。这就是要明确主体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主体在认识活动中,不仅仅是反映者,它同时也是主体思维反映的对象。主体的活动,以主体性为特征的发生在主客体关系中的价值事实都是认识的对象。因此,只有从主体出发,从主体去理解,才会避免单向认知主义的片面性,也才会发现具有主体自我相关性的价值世界的存在,走向全面的反映论。
4.这种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可总称为实践思维
首先,因为实践是人类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命的展开方式。其二,实践是人类生活世界的纽结,人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关系都是在实践中展开的。其三,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关系,它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辩证运动关系。其四,哲学所关注的两个最主要的内容:真理问题与价值问题正是对实践活动中主客体关系的两个方面内容的确证。其五,实践是人与世界同构性的最现实、最生动、最完整的体现。在实践中,人按自己的结构方式去影响和改变对象的结构,对象也以自己的结构反作用于人、改变人,二者的统一通过实践的合理(成功)过程和结果得以实现。而思维的结构,正是实践结构的精神形式,是人类实践辩证法的内在化。因此,价值思维在本质上就是实践思维,我们在这里之所以又称之为价值思维,那是因为这一新的思维方式是与价值哲学一起形成的,二者的生成具有不可分离性。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思维特征
一是科学发展观运用主体性思维,强调人的核心地位和社会本位,把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纳入发展的视野,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基础,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目的与动力皆为人,要求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里,主体性思维就是人民本位思维,就是以人民利益、人民需要、人民幸福为本,能否让最广大民众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益成为判断发展是否科学的重要依据。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主体,也是享有法律保障的权利主体和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实践主体。一切价值都是人民创造的,都是人民自我价值的表现。因此,从根本上讲,社会的发展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价值选择、价值创造过程。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将人的健康生存和全面发展,人的物质、文化、政治需求及其满足,人的权益和幸福,作为发展的目标和宗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动力之本,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激发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协商、调解等综合手段,建立和完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公平公正机制、多样化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与实现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社会权利,实现既能有效创造价值又能公平分享价值的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是科学发展观从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之间的关系入手,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倡导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互利、共生、共赢,坚持了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全面的彻底的关系思维,在辩证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以及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了科学发展应该是以人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全面发展,并进一步把社会的全面发展具体化、方法化和可操作化,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个统筹”的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战略。“五个统筹”既体现了发展的空间的全面性,即从城市到乡村、从东部到西部、从国内发展到对外开放等的空间意义的全面性,又兼顾到现在与未来的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从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多重关系的角度来规范发展,在社会发展的动力上,坚持发展的多维性,重视社会发展动力系统诸要素的作用及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关注各动力要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强调应遵循系统的合力优化原则,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项具体的建设之间保持有序与紧密关联的张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在社会发展的目标上,坚持发展价值取向的全面与协调,关注社会和人全面发展过程中价值关系的互补性与互动性,并确立了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社会公正、文化繁荣、生态平衡等综合指标系统,追求社会发展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全面实现,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共进。
三是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合目的性统率合规律性,追求发展的内在和谐。把价值目标建立在真理之上,既以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为基础,又以
人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以人民利益为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与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高度地统一起来,使发展更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更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为了实现规律之真与人本之善、现实实践和理想目标的统一,创建和谐之美,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理性设计正确的发展过程、战略和步骤,在实践理性层面提出了整合发展中各类利益关系的“五个统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举措,突出了主体实践活动的生成性和创造性特征,把整个社会发展视为一个政治与经济、经济与文化、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相互协调、全面而持续发展的过程,坚持了目的合理性与过程合理性的统一,既关注社会发展诸要素在时间上的动态连续性,又关注社会发展诸要素在空间上的结构合理性;强调社会发展应当是系统运行协调性和持续性的统一,主张以组织的、规范的、制度的和价值的方式,对社会的各种利益、动力、目标和结构进行协调,保证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以及社会系统内部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全面发展就是要追求和谐共荣,使各类价值目标在发展过程中得以平衡实现,整体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就是要追求和谐优化,使社会资源优化组合,实现社会利益主体及其关系的和谐,进而达到有秩序的、规范化的、按章办事的运行状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追求和谐共生,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统一、当代人发展与后代人发展的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统一、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逐步成为现实。和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走向。
总之,科学发展观就是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互利、共生、共赢的价值思维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以这种科学的价值思维范式为指导进行的社会实践运动。只有真正确立起科学发展观倡导的价值思维,并落实于各项制度创新、政策制定与实施之中,全面转化为现实生活中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实践方式,才能实现符合人民利益和要求的社会政治理想,才能使我们的社会真正成为充满着深厚人文关怀的和谐社会。
篇8:学哲学与优化思维方式
学哲学与优化思维方式
从学科内容、研究方法、问题视野三个方面看,培训高层次的思维方式是哲学的重要功能,只有把学到的哲学理论转化为思维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促使知识向智慧转化;检验知识是否转化为智慧的.唯一途径是看能否创造性地提出并解决问题。在当今历史条件下优化思维方式,必须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把握思维方式变革的时代走向、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刻意锤炼思维方式的网上纽结等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作 者:高文武 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大学 刊 名: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PLA NANJING INSTITUTE OF POLITICS 年,卷(期):2000 16(3) 分类号:B026 关键词:哲学 思维方式 优化思维方式★ 论文陈述范文
★ 文化差异英语作文
【思维方式、文化背景与中式英语(共8篇)】相关文章:
英语专业论文题目推荐2022-11-10
小学三年级应该怎样学英语口语2022-05-07
英语教学与英语国家文化背景浅析2023-12-29
翻译中思维方式的转换-基于中西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对比2023-11-07
英语专业论文题目2022-05-29
初中英语作文方法2022-05-17
新中式家具设计论文2023-11-26
烹饪教学计划2022-06-25
室内设计色彩的运用论文2023-01-10
英语专业教学论文题目202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