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故事:隋炀帝的面子

时间:2023-03-23 07:33:25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帝王故事:隋炀帝的面子(精选8篇)由网友“carri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帝王故事:隋炀帝的面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帝王故事:隋炀帝的面子

篇1:帝王故事:隋炀帝的面子

隋炀帝杨广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上马可挥刀杀敌,下马可赋诗作文,具有安邦定国之才。但是,隋炀帝有一个小小的缺点,那就是爱面子。这个小小的缺点不仅拖垮了大隋王朝,而且还要了自己的小命儿。

公元6,隋炀帝决定西巡。那时候,西域有27个小国。这些小国虽然名誉上隶属大隋王朝,实际上是相对独立的。隋炀帝带着一个巨大的访问团,自长安到甘肃陇西,经青海横穿祁连山,最终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士兵冻死大半,官员大都失散,隋炀帝也差一点被暴风雪掩埋。但是,这次西巡让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地区真正成为中国的国土,隋炀帝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到达西部最远、巡视地方最多的皇帝。从这一点来看,隋炀帝确实是一位好皇帝。

隋炀帝西巡后的第二年,西域商人大量涌入洛阳做生意,27个小国的国君也相约到东都洛阳朝拜隋炀帝。这时候,隋炀帝的虚荣心开始急剧膨胀。在西巡的时候,隋炀帝一再吹嘘大隋帝国的富饶。可是,真正的大隋王朝并没有自己说得那么好。隋炀帝是一个爱面子的人。现在,27个小国的国君同时来访,这可不是小事儿。于是,隋炀帝决定弄虚作假,在西域各国面前大秀帝国的富有、人民的幸福。

先说文艺演出。白天,隋炀帝在东都洛阳的端门街安排了100场大戏,连续演出一个月。夜晚,隋炀帝在戏场周围5000步以内,布置了一支18000人的乐队,一支30000人的歌舞队。白天唱大戏,夜晚唱歌跳舞。歌声和音乐声数十里外都能够听到,烛光把整个洛阳城都照得如同白昼。这样折腾了整整一个月,把大隋王朝库存的所有蜡烛都用完了,更不用说其他的经费开支了。

再说招待。隋炀帝亲自举行豪华国宴,在皇宫招待各国国君和随行人员。同时,隋炀帝还下了一道命令,要求东都洛阳城内的酒店重新装饰,热情待客。并且要求,所有外国来宾在东都城内吃饭,费用全部挂单,由政府统一结账,违令者一律斩首示众。一位西域商人在一家酒店吃了饭,喝了酒,要付钱。店家急忙拦住了,店家说:“大隋王朝非常富有,酒店一律免费!”开始,一些西域人认为这是在作秀,故意跑到另外一条街吃饭。可是,结果一样,只管白吃白喝,没有人向他收费。

最后,说说服饰。为了显示大隋王朝的富有,隋炀帝下令,政府给东都洛阳的人每人做一件丝绸衣服。外来进京人员,衣帽不整者不准进入洛阳城。这样一来,就连卖菜的小贩也穿着丝绸衣服,用龙须席铺地而坐。不仅如此,就连洛阳大街上的树也被披上了丝绸飘带。据说,当时东都和西都的丝绸一夜间全部被政府买空了。

西域诸国国君和商人无论走到哪里,看到的都是身穿丝绸衣服的行人,听到的都是美妙的音乐,吃到的全是免费的美食美酒。西域人感叹道:大隋王朝真的是很富有呀。其实,这些都是隋炀帝做的面子工程,是用来做给西域诸国国君看的。这次面子工程几乎耗尽了隋朝国库的所有钱财,但是却极大地满足了隋炀帝的虚荣心。

隋炀帝讲面子讲上了瘾,他接着又进行了南巡、北巡,耗资一次比一次大,面子一次比一次足,但是农民的负担却一天比一天加重。隋炀帝南巡时,单说仪仗队用的鸟羽毛,就耗费10多万个工时,这还不包括捕鸟的人工。最终,老百姓不堪忍受苛刻的赋税,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公元63月17日,禁军将领宇文化及发动兵变,杀死了隋炀帝。

面子毁了隋炀帝,也拖垮了大隋王朝。人人都知道做这些面子工程不好,但是许多人却常常乐此不疲。说白了,其实就是一颗虚荣心在作怪。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企业是这样,一个家庭也是这样,纵然你再富有,也禁不住瞎折腾。到头来,不是亡国,就是破产,或者家破人亡。

篇2:帝王故事隋炀帝一生都在做亏本生意

除了谋取皇位外,隋炀帝杨广一生所做的都是亏本生意,最后,不得不用自己的命来赔……

人言隋炀帝“能文能武,有勇有谋,绝顶聪明”,其实,纵观其一生,所谓聪明只是小聪明,占小便宜吃大亏。除了谋取皇位外,隋炀帝杨广一生做的都是做赔本生意。

小聪明的最突出表现是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故而,也无法保障长远利益。

在政治上,有远见的帝王一般都有限制地使用民力。这倒不是说那些帝王心地善良,而是他们深知:有鸡才有蛋,要永远有鸡蛋吃,就不能把所有鸡吃光。而杨广的政治却是杀鸡取卵的政治,一言以蔽之,曰:折腾到死。他在开运河使用民力上不遗余力,让马儿跑不给马儿吃草,表面看是节约了劳动成本,实际上却大伤元气,一劳永衰。赔了坐稳皇位的老本!

在经济上,他死要面子却让百姓活受罪。他的“朝贡式贸易”害苦了都城店家。隋炀帝在位时的大年正月,总要在都城大肆铺张。陪都洛阳大演百戏,招待西域商人,前后达一个月之久。所有店铺都用帷帐装饰,让西域的商人们免费吃饭,免费住宿。而这些费用一旦皇家结不了账,就要落在店家头上,这简直是皇帝拉着店家一起赔本赚吆喝。

皇帝杀父霸母是宫廷内部的事,黎民百姓管不了那么多。但是,你不能总让天下人做赔本的买卖,皇帝请客,百姓买单,这种事情多了,不仅掏空了国库老底,经济要下滑,而且民意支持率也肯定会暴跌。

在外交上,他没有战略眼光,只因高丽不来朝而发动战争,战争只为换得“名义上的尊重”而毫无实际利益,结果得不偿失。

有历史学家曾这样为隋炀帝鸣不平——秦始皇做过的事,他(隋炀帝)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

诚然,隋炀帝没有焚书坑儒,但他却不许读书人比自己聪明,否则杀无赦。只要碰到诗比他写得还好的大臣,一定要找借口杀掉。当时内史侍郎薛道衡才名冠绝南北,著作郎王胄文词为天下准则,杨广就恨得牙痒痒,找点小错就把他们杀掉。如此不尊重人才、鸡贼一样的胸怀,难道比焚书坑儒的秦始皇要好很多吗?

唐太宗兵变夺位之后创造了贞观之治,隋炀帝杀父霸母之后,一步步将富庶之国折腾进了深渊,彻底把江山这笔买卖做砸,如何可比聪明一世的唐太宗?

大智慧者是大智若愚,而小聪明的杨广是大愚若智。

隋炀帝一生所做的最后一笔赔本生意,是跟逆臣宇文化及所做的交易。

他在四面楚歌的岁月,左右全部换上了宇文化及的人保护自己,以为这样就可以换得宇文化及的死心塌地,孰料宇文化及最渴望的物件是皇椅,当这位“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的逆臣逼宫时,隋炀帝不得不用自己的命来偿还这笔最后的赔本买卖,将自己的人生提前结束。

皇帝的买卖应该怎么做?隋炀帝给后代帝王留下了宝贵的反面精神财富,令后代的唐帝王相当程度地吸取了前车之鉴,得以一边作威作福一边延年益寿,这大都依然与帝王的心地善恶无关,而基本取决他们的心智——聪明的大小所致。

篇3:帝王故事

要说历史上哪个皇帝最喜欢给自己的儿子戴绿帽,那无疑是后梁太祖朱温了。

朱温是历史上出了名的荒淫皇帝,他在位期间,把自己所有儿媳全部染指了!

朱温有好几个名字,一开始他叫朱温,后来因屡立战功,唐僖宗就赐名朱全忠,等朱温自己称帝以后,就改名为朱晃了。

传说朱温出生当晚,天上突然出现异象,“所居庐舍之上,赤气上腾”,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朱家房顶上冒着红光。

乡亲们误以为朱家失火了,热心肠的他们纷纷提着水桶赶来灭火,一到朱家门口,却什么动静也没有,朱家并没有失火。

伴随着异象出生的朱温从小就和别人不一样,他的父亲和祖父不是学者就是教师,都是从文的好料子,朱家在当地也算是颇有名望的家族。

可朱温从小就喜武,他长大以后,不从事生产劳作,懒到了极点,还总对大家说,自己是当大英雄的人,怎么能做这样的粗活!家人和乡亲们都看不起他。

后来,黄巢起义爆发了,朱温和二哥投靠黄巢,成了黄巢军中的小士兵。

兄弟二人在军中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朱温二哥战死,朱温则不断立下军功,成为了黄巢的得力战将。

在一次次战役中,朱温迅速成长起来,不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朱温都如鱼得水。

朱温看出黄巢起义注定失败的命运以后,便投靠唐朝,受到唐僖宗的重用,所到之处战无不克。

后来,朱温成为后唐权臣,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最终付诸实践,称帝后建立了后梁。

有句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朱温也不例外。他征战四方,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强大起来,才有勇气向恋慕的女子表白,也就是砀山富室女张氏,即历史上著名的贤后元贞皇后张惠。

可是,张惠早逝,朱温在张惠死后,放纵自我,纵情声色,竟趁着儿子们在外带兵,将所有儿媳召进宫侍寝!

染指儿媳也就算了,可朱温还趁着在张全义家避暑的机会,逗留数日,把张家上下的女人都睡了个遍。

朱温如此荒淫的皇帝,在历史上也是少见。更离谱的是,朱温一共有七个亲生儿子,四个养子,亲儿子活得好好的,才干也不错,可朱温却偏要将皇位传给养子,大臣们知道以后纷纷傻眼。

原来啊,朱温特别宠爱养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王氏侍奉朱温时,就经常说朱友文的好话,劝朱温立朱友文为太子。

枕头风什么的最好吹了,朱温心软,就答应了王氏,立朱友文为太子。被美色迷惑至此的皇帝,朱温绝对是佼佼者。

后人对朱温的评价也很差,不是骂他流氓,就骂他是禽兽,恐怕也只有朱温这种皇帝,才能在那样的情况下,把皇位传给养子吧!

篇4:帝王故事

说到皇帝托孤,大家最先想到的大概是刘备白帝城托孤,但我们今天要说的托孤案例,堪称古代最失败的托孤案例,因为皇帝一死,几个托孤大臣就把小皇帝宰了。

刘备的托孤托得还是挺成功的,至少在他死后,蜀国还坚强的屹立了几十年,成绩算是不错的了。

同样姓刘,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的托孤就不怎么样。

不知大家对刘裕这个皇帝的了解多不多,刘裕是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被李贽誉为“定乱代兴之君”,也有“南朝第一帝”之称。

刘裕临终前,把长子刘义符托付给四位辅政大臣,他们分别是谢晦与护军将军檀道济、司空徐羡之、仆射傅亮。

能受到皇帝的托孤,显然是为人臣子最大的殊荣,他们都是刘裕最信任的大臣。

但是,刘裕对他们也不全然信任,他把刘义符托付给他们四人,却对刘义符叮咛过另一番话“檀道济虽有武略,而无大志,徐、傅二人也无异心。”

刘裕的大意应该是想要告诉刘义符,他给刘义符找的这几个人都是可以放心使用的,但他们也不是完人,到时候还是要看刘义符如何管理这个国家。

刘裕死后,年仅17岁的刘义符登基为帝,是为宋少帝。

刘义符是刘裕年过三十才生出来的第一个儿子,自幼就受到刘裕的偏爱,刘裕刚称帝,就把他立为了太子。

可是,刘义符却是个不务正业的太子,他喜欢狎呢群小,就连刘裕生病了,他也照玩不误。他经常乘坐龙舟,在龙舟上欣赏莺歌燕舞,一整个白天都不停歇,直到黄昏日落,他感到疲惫了,他才会休息。

这下子,刘裕死了,再也没有人来管束着他,刘义符就像一只脱缰的马儿,放肆欢腾。

什么父丧,什么军国大事,他都不放在心上,只顾着什么好玩。

臣子劝谏刘义符,刘义符一概不听,令四位托孤大臣心寒不已。

最后,徐羡之、檀道济等人带兵冲入皇宫,将酣睡中的刘义符带到岸上,收走了他的皇帝印玺,并以太后的名义废刘义符为营阳王。

不久之后,年仅19岁的刘义符被杀。几个辅政大臣一合计,刘裕的二儿子刘义真也不是什么当皇帝的好料子,刘义符死了,刘义真最大,万一让刘义真当上了皇帝,恐怕会出第二个刘义符,所以他们连同刘义真一并杀害了,最后立了刘裕的第三个儿子刘义隆为皇帝。

如果刘裕托孤时多留几个心眼,或者立一个勤政爱民的儿子当皇帝,几个儿子就不会落得这般凄惨的下场了。

其实,刘义符只是年少贪玩而已,他也没犯多大的罪过,最后竟被残忍杀死,实在是无辜。

篇5:帝王故事

三国时期,曹丕篡夺汉室江山称帝,建立了魏国。几十年后,司马懿的后人司马炎篡夺了曹氏江山称帝,建立了晋朝。

魏国最后一任皇帝魏元帝曹奂被逼禅位以后,受到曹丕的善待,不仅吃穿用度不变,而且上书可以不用称臣,旗帜、车马、祭祀等仍以帝礼。

可以说,曹奂卸下皇位以后的生活,反倒轻松了许多。

但是,司马炎的后人就没曹丕的后人那么好运了。晋朝最后一任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只落得一个惨死收场的结局。

晋恭帝司马德文是东晋最后一任皇帝,他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次子,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弟弟,生母为淑媛陈归女。

最初,司马德文被封为琅琊王,后来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司徒、录尚书六条事、车骑大将军等官职。

和哥哥晋安帝司马德宗比起来,司马德文显然要出色得多。

据《晋书·帝纪第十》的记载,晋安帝是晋朝出了名的傻子皇帝,他连冬天夏天都分不出来!

晋安帝天资愚笨,不擅长说话,使得本就在走下坡路的晋朝更加岌岌可危。

3,兖州刺史王恭和豫州刺史庾楷因不满尚书左仆射王国宝而造反,司马德文只好杀掉王国宝,暂时平息叛军的怒火,止住了这场**。

3,王恭和庾楷又造反了,这一次他们还拉了更多的同伙,即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等人。

哥哥不顶事,身为弟弟的司马德文只好亲自上阵,他率领军队抵御叛军,都以失败告终。

最后,桓玄篡位,改国号为楚,史称桓楚。晋安帝被贬为平固王,司马德文也被贬为石阳县公。随后不久,兄弟俩都被逐出建康。

被哥哥坑惨了的司马德文,从一国亲王坑成了有名无实的县公。

就在这时,刘裕出兵打败了桓玄,晋安帝和司马德文都被解救出来,晋安帝复位,司马德文又做回了琅琊王。

不过,这个刘裕并不是忠臣,他只是想要分一杯羹,甚至想要谋权篡位而已。

可就在他打算篡位时,方士占卜吉凶后却说“昌明(晋孝武帝)之后有二帝”,也就是晋安帝之后还有一个皇帝,过了他俩,才能轮到刘裕做皇帝。

刘裕可等不了那么久,当下就命人把晋安帝杀了,然后拥立司马德文做了皇帝,史称晋恭帝。

时机成熟以后,刘裕就逼着司马德文禅位,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帝。司马德文则退居到琅邪王府。

刘裕想要对司马一族斩草除根,他先是派人杀了司马德文刚出生的儿子,接着又派杀手刺杀司马德文。

刺客逼司马德文服毒自尽,司马德文不肯,因为他信佛,笃定了自杀后不能转世为人,说什么也不肯服毒自尽。刺客只好迁就他,不逼他喝毒药,用棉被把他捂死了。

司马后人和曹氏后人比起来,下场确实凄惨太多。

篇6:帝王故事

明朝末年天灾频发,而国家国库空虚,因此拿不出足够的银子赈济灾民。百姓受灾而国家不能救助,自然是饿殍遍野,尸横遍地了。命都保不住了,走到绝境的老百姓们铤而走险,揭竿起义,抗击明朝的统治也是常理之中。

张献忠出生于贫困之家,少时读过一些书,长大之后也当过捕快、边军,后来因为犯罪差点丢了性命。灾难发生的时候,张献忠也参加起义军。因为读过书有谋略懂兵法,所以很快就混出头来,并渐渐的成长为一方起义势力首领。

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张献忠建都成都,建立大西政权,然而这两人最后都败在了清军手中。张献忠盘踞四川的时候,清军向他招安,许以高官厚禄和子孙富贵,却都被张献忠拒绝了,他坚持抗清。

张献忠不降,清军自然强攻,豪格领兵作战,张献忠饮恨,并最终在凤凰山被一箭射中,就此离世。

张献忠怎么死的,喜欢历史的朋友都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你们知道张献忠是否有后代,后代结局又如何吗?

张献忠建立了大西政权,势力那么大,自然不可能没有女人和孩子。但张献忠的后人却记载不详,只知一幼子亲手被张献忠所杀。

据说张献忠当初决定放弃成都,北上陕西抗击清军的时候,为了妻儿不受污辱,亲自下令将他们杀死。“我亦一英雄,不可留幼子为人所擒,汝终为世子矣。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尽杀其妻妾,一子尚幼,亦扑杀之”。

除了这个被杀的幼子,张献忠是否还有其他儿子活命,又生活在哪里我们不知道。可以知道的是,张献忠除了亲子之外还有四位养子,分别是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

孙可望和李定国二人在历史上名声都不弱,还同为张献忠养子,但两人却选择而来不一样的道路。张献忠去世之后,二人坚持抗清,并拥护永历朝廷。然而后来孙可望与李定国争权,孙可望失败继而降清,属汉军正白旗。

关于孙可望之死,众说纷纭。官方给出的说法是孙可望于顺治十七年病死,但还存在孙可望被毒杀,以及随从狩猎之时被射杀的说法。

李定国在孙可望降清之后,仍然坚持抗清。永历帝死于吴三桂之手后,李定国悲愤成疾。他一直坚持在西南边陲抗击清军,直到顺治十八年病逝。

张献忠第三位养子刘文秀,随同李定国一同抗清,他在李定国去世之前病死。刘文秀留下一子刘震,李定国去世之后同李定国之子李嗣兴投降清朝。

张献忠最后一位养子艾能奇,随孙可望一同拥护永历朝廷。永历元年在出兵东川之时,中当地土司禄万钟埋伏,身中一箭。此箭乃毒箭,艾能奇就此去世。

这就是张献忠的亲子和养子,不管是降清还是未降清,结局都不算好!

篇7:帝王故事

汉武帝刘彻的大名后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在汉朝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政治意义。刘彻的父亲是汉景帝,虽然刘彻是由太子正统继位,但实际上汉景帝最开始册封的太子却不是刘彻。

汉景帝最开始册封的太子是栗姬所生庶长子刘荣,中国古代嫡长为尊,立庶长子为太子理所当然。刘荣如果一直稳坐太子之位,那么汉景帝百年之后汉朝的江山就是他的了。

可惜的是中间他出了差错,最后太子之位被废,汉景帝改由刘彻为太子。刘荣的被废,与她母亲脱不开关系。

刘荣的母亲栗姬,曾经是汉景帝最宠爱的女人之一。栗姬恃宠生娇,特别是在刘荣被立为太子之后更加放肆。栗姬以为一切都尘埃落定,却不想半路还会出现差错。

刘荣成为太子,馆陶长公主有意将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他。但是刘荣的母亲栗姬却不同意,原因是当初馆陶长公主多次给汉景帝送美人,栗姬对此很是记恨。

栗姬不将馆陶公主放在眼里,却不想最后却输在了馆陶公主手上。在栗姬这儿受挫之后,馆陶长公主转头就与刘彻的母亲王娡联合,做主将陈阿娇嫁给刘彻。既然女儿许给了刘彻,馆陶公主自然要为自己的女婿谋福利。

馆陶公主作为汉景帝唯一的亲姐姐,在汉景帝那儿是很有话语权的。于是就经常给王娡母子美言,王娡渐渐受宠。

栗姬年老色衰,渐渐失宠之后,妒性仍然不改。有一次汉景帝对她说,希望他将来百年之后,栗姬能好好的对待自己的女人与儿女。却不想栗姬对此十分不满,甚至还出言不逊,引发汉景帝生厌。

馆陶公主与王娡联合,暗中指使大臣请求册立栗姬为皇后。汉景帝对此越发不满,最终废了刘荣的太子之位,改立刘彻为太子,王娡成为皇后。

刘荣本来是帝国的储君,却一朝跌落云端,从太子变成了临江闵王。而后他的结局也并不好,自杀而亡。

刘荣成为闵王之后,于公元前148年被人弹劾侵占宗庙地修建宫室犯罪。汉景帝下令让刘荣前往受讯,刘荣请求刀笔不许,越发害怕。

据说他坐车离开王国之时,车的中轴突然折断,以至于无法再行驶。刘荣换了一辆车之后,百姓们都说:“王此去,恐怕不能返回了。”

刘荣果然没有生还,因为中尉府责讯甚严,刘荣最后因为恐惧自杀而死。这就是刘荣的最终结局,不仅失了富贵也丢了性命。

据说刘荣去世之后,有千万只燕子含泥覆于他的坟墓之上。这个说法只是一个故事传说,但也侧面表明了临江百姓对于刘荣的同情!

篇8:古代帝王故事

话说康熙初年,天下粮仓的江浙一带闹起旱灾,因要打吴三桂和收复台湾,所以当时满清采取高税收,可是各地民情闹事和逃荒的比较多,所以康熙坐不住了,觉得应该下去走走看看。

他从京杭大运河南下,一路上看到原本是天下粮仓的江浙两地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可当地官员却一个劲的说好,所以康熙决定自己微服出访要去看看。把陪驾的官员全打发走了,自己就带了几个随从就从苏州往杭州走。

也许是水土不服,康熙这几天嘴里老是上火,还溃疡,很疼。他一路上微服出访,走过苏州,往杭州走的时候呢?在船上嘴里实在难受,嘴也干了,就准备下船找个地方喝水,在到一个地方叫同乡地方小镇他们上了岸,可是所到之处,地荒人无,没什么人,只有一些老人和孩子,最后他们看见一个老大娘,在一个破茅草屋前,在晒一种不知名的小野花,他们就到大娘那讨水喝。大娘一看几个穿戴很富贵的人到她家来要水喝,很高兴,可家里实在没什么可招待的,听说客人嘴里上火后,她马上去把晒在门口的野花放在开水里给康熙喝,康熙喝了几口,马上感觉嘴里的溃疡没那么疼了,很是高兴,兴致一上来就和老大娘聊了起来。

原来这个地方以前都是种粮食好地方,产量也高,可是接连几年大旱,地里颗粒无收,可突然都长出来好多这种小野花,可当地官员却一年比一年税都高,所以当地的青年都跑出去了,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

康熙听到这,心里很是惭愧,但也不好说什么,这个时候他想起来就说,大娘,你们这抱着个金饭碗你怎么不知道?大娘给说的糊涂了,这个时候康熙想了想,就拿出自己的随身带的一把扇子,在上面写了三个的字“杭白菊”,就把这扇子给了大娘说:你老,到杭州找知府去,看见这把扇子他就知道怎么做了。你呢,就可以有吃有穿了。说完就走了。

大娘在家想了一夜,看见家里什么都没有了,在家饿死出门也是饿死,不如出去闯一下,说不定就能活下去

所以第二天,他拎一筐小菊花,就出发了,边走边卖。到了杭州,可是杭州知府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见的,所以在杭州几天都没能见到,眼看筐里的菊花快卖完 了,这个时候一个卖字秀才,看不下去了,就为她出了个注意,说明天一早你就等在知府门口看见有人坐轿子你就跪在前面,哪个喊你都不走

第二天,大娘就照着秀才说的一早就在知府门口等了,这个时候知府大门开了,出来一帮衙役,开锣开道,后面跟着八抬大轿,老大娘马上跑出去一下就跪在轿子前面,一帮衙役吓了一跳,准备拿棍子驱赶她的,可是看到是个大娘也不忍心下手,所以就问了大娘你做什么,这个时候大娘就把手里拿的扇子拿了出来,说是有人叫我把这个给知府看的。衙役看看也想,扇子也没什么危害,所以就拿了扇子给知府,知府还奇怪呢,怎么好好的,轿子停了,正想骂这些衙役,衙役这个时候把扇子一递过来了。,知府很奇怪啊,就拿了扇子看,看上面写着杭白菊,右下角盖着康熙玉玺,吓了一跳,马上下轿,跑到大娘身边,扑通一声,给大娘跪下了。这下倒是把大娘吓到了,怎么知府给我磕头呢?

知府就把大娘这把扇子的事情问了清楚,他知道这是皇上叫她帮这个大娘开个店,所以就在杭州何妨街口开了这个杭白菊店铺。

康熙这个时候又下了一旨意,免了同乡这个地方的三年的赋税,所以从杭州同乡来的菊花茶就很便宜了,以前跑出去的乡亲们都回来了开始以种这样的小菊花为生了。

去掉虚荣的作文

“严师”未必出“高徒”作文

《隋宫》原文及译文

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高中作文精选

《苏世长讽谏》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隋唐英雄4》中的经典台词

历史教案-隋的统一

英雄读后感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个人感受作文

帝王故事:隋炀帝的面子
《帝王故事:隋炀帝的面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帝王故事:隋炀帝的面子(精选8篇)】相关文章: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小学作文500字2023-07-15

古代名人励志尊师的故事2022-05-18

《贞观政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08-30

有关勤学好问的故事_名人励志故事2023-02-12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中学满分作文2023-08-01

科举制的创立课后教学反思2023-06-30

名人勤学好问的励志小故事2023-02-08

七年级历史《科举制的创立》的教学反思2023-02-12

《资治通鉴》的读后感600字2022-06-14

《北史·来护儿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05-1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