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礼的征文450字((合集8篇))由网友“我也是狗”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关于三礼的征文45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浅谈三礼对考古研究的意义论文
浅谈三礼对考古研究的意义论文
先秦文献表明,自西周开始已有了成熟的礼制体系;后又根据殷墟出土的甲骨研究,可知商代已有了比较完善的仪礼制度;甚至在商代与先商的物质文化,考古研究证明其时已存在诸多礼制。所以说,礼制的发生与发展,完善与成熟是中国古代社会独特的经历,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特色,也是中国文明的基本脉络。而这些礼制在“三礼”中多有记载。
“三礼”即《周礼》《仪礼》和《礼记》,是三部儒家经典的统称,其内容范围之广几乎涵盖所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古代一直受到统治者的极大重视。“三礼”之中的《周礼》是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的汇编。《仪礼》则是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一部分礼制的汇编,因为它所记载均属于“士”这一阶层的礼仪,而没有天子、卿、大夫、诸侯之制,所以又称《士礼》。而《礼记》是对《仪礼》的解释、说明与补充,侧重于阐明礼的.作用和意义。相对于中国几千年灿烂光辉的文明,考古出土资料还不完整,对于一些事物的认识,我们还难以形成标准、达成共识,要探寻真相就要浪里淘沙,这就需要我们结合一些典籍,如“三礼”,去弥补考古方面的不足。
一、“三礼”对研究楚国礼俗制度的意义
“三礼”所记载的古代丧葬礼制,较难理解清楚,而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和传世文献进行比对,对礼仪制度进行补正,这对研究、梳理楚国的丧葬礼制有着深刻的意义。楚国为周代极其重礼的国家,我们目前还不能完全勾勒出有关的礼俗与礼制,考古发掘证实,楚墓中的礼俗和礼制与《礼记》相吻合,而凶礼中的丧葬制度、用鼎制度、棺椁制度及饰棺制度大多与《周礼》所记载一致,这都进一步证实了考古结果的可靠性。《礼记·丧大记》记载,“人死,复而不生,则设床于南牖下,迁尸于床。人病卒之间,去床。”《礼记·丧大记》称陈尸之床为“废床”“夷床”。古人认为,人始生在地,病时去床着地,便可使生气返回。根据《礼记·丧大记》的记载,可知楚墓有迁尸之礼,故楚墓出土很多夷床。《礼记·士丧礼》载:“掩,练帛,广终隔,长五尺,折其末。”郑玄注:“掩,裹首也。折其末,为将结于颐下,又还结于项中。”在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有此种类似“掩”的织物,同时印证楚墓的殡殓之礼。楚墓中的椁外铜戈与《周礼》中的“戈击方良”已有学者证实,楚国存在有“戈击方良”的礼俗,《周礼》所记载的“戈击方良”也无疑是可信的。同样包山二号楚墓出土的凤鸟双联杯也无疑与《仪礼》所记载的三酳合卺所吻合。
二、“三礼”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丧葬形制的意义
春秋战国时墓葬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除东南地区外都是从“墓而不坟”的埋葬形式转变成“封土为坟”的埋葬形式。对此,《礼记》中有明确的记载,《礼记·檀弓上》:“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坟丘墓作为封建等级的标志,其使用有严格的规定,身份越高,坟丘越大,否则反之。《周礼·春官·家人》云:“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礼记·月令》载:“伤丧纪,辨衣裳,审棺梓之薄厚,营丘垅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贵贱之等级。”在实际的考古发掘中也证实了这些记载。在地面上筑的坟丘也是形状不一的,据《礼记·檀弓上》记载:“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坊者矣,见若覆夏屋者矣,见若斧者矣,(吾)从若斧者焉。”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这四种封土的形状是:“四方而高”,“旁杀平上而长”,“旁广而卑”,“旁杀刃上而长”。至少从如今的考古发掘资料看,此处当时的确存在各种各样的坟丘墓,也解释了考古发掘的坟丘不一这种形制的缘故,我们虽不能完全懂得原意,“三礼”却可以为考古提供一些参考。
对于墓葬的区域图,《周礼》中也有记载,兆域图已由地下出土的实物所证实。1974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河北平山县发现战国时期中山国王的兆域图,此图镌刻在一块铜板上,展示了中山王陵墓的分布情况。据《周礼·冢人》记载:“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是《周礼》中冢人所掌的“辨其兆域而为之图”的王公贵族墓地之图,也证明《周礼》中关于兆域图的制度实有所本,是可信的。
三、结语
诚然,本文所提“三礼”对墓葬研究的作用只不过是考古研究的一小部分,也仅是“三礼”的冰山一角,还原古代社会仅仅依靠墓葬是不够的,墓葬大多呈现的只是部分人群,而其他的日常衣食住行更需要我们在荒芜丛杂中抽丝剥茧,努力去探寻。“三礼”对考古研究也绝不仅仅是对墓葬考古有作用,它对研究中华民族的特有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这些都是考古工作者应该重视的。
篇2:学国学诵经典征文450字
陶渊明说过:“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这个世界总在不断发展,如果我们停住了脚步,就会错过许多的知识。所以我们应该向海伦凯勒一样,即使无光、无声、无语也要继续学习。只有“学无止境”,学问才能“步步高”。
“每个人学习的态度不同,学习到的知识也不同。”这是我们从课本上的第一课文言文的《学奕》中学到的知识,也是老师经常训诫我们的话。即使我们没有很高的智商,但只要一直认真的积累,就可以像朱熹、辛弃疾等人那样,拥有学富五车的智慧了。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的内容少数我们都接触过了,但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渊源,《诗经》仅仅只是中国文学一部分的缩影。除了《诗经》,还有《大学》、《孟子》、《论语》等不计其数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所以我们应该不能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
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讲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如果我们现在不认真学习,以后就不能体会到国学的经典,学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拥有属于自己的真才实现。
[学国学诵经典征文450字]
篇3:遵纪守法从我做起450字征文
就拿遵守交通法规来说吧!小时候我们常唱着这样的一首儿歌: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可是长大了,却什么都忘记了。
前段时间网上热炒的“中国式的过马路”,就是说一些国人过马路时不管红灯绿灯,只要能凑成“一小撮”就往前闯。
过个马路都闹成了国际笑料,听起来真是感到惭愧!
这“一小撮”行人中,有没有我们学生的身影?
有没有我自己呢?我的确不敢拍着胸脯说“保证没有”!
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
一个国家即使经济实力再强,假如没有健全的法制,没有遵纪守法的国民,仍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文明、强大的国家,照这个标准来看,我们离真正的“强盛”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关于遵守法律,还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因对神不敬被“当权者”判了极刑,临刑前,他的弟子们决定帮他越狱,而且一切都准备妥当了。
但苏格拉底却说:
“我的信仰中有一条就是法律的权威,既然法律判处我极刑,作为一个好公民,我必须去遵守。”也许有人会说苏格拉底迂腐,但他用生命捍卫法纪尊严的精神,却让我们肃然起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需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假以时日,我们国家不仅经济实力足够强大,而且“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也真正成为一种被全社会广泛认同、自觉追求的公共时尚,到那时,中华民族的实力才能软硬兼备,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古人云: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遵纪守法也是这样,我们青少年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在学校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在社会上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争做遵纪守法的小模范。
篇4:遵纪守法从我做起450字征文
我们学校历来非常重视学生尊规守纪的养成教育,而历届的学生也做得很好,现在同学们适应和遵守校纪校规的能力都比较强,绝大多数同学都能严格遵守校纪校规。
但是也有少数同学不能正确地理解制度规则与自由发展,纪律约束与个性张扬的关系,不能很好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例如:
有德同学对校规校纪无所谓,或者抱着侥幸心理;
有的以非理性的方式,甚至是暴力方式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有的以对抗老师的管理教育来展示所谓的个性,其实都是非常幼稚的做法,只能成为成长道路上的障碍,有的同学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为此后悔不已。
作为学生,我们应当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并执行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约束个性,而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权益,并为安全提供保障,提高同学们守规守法的自觉性,这才是校规校纪的实际意义。实际上,一个没有纪律和规则约束的地方是绝对没有自由可言的。
所以我们的所作所为必须遵纪守规,不要盲目作为,否则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学校的形象代表,希望同学们严格按照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争做尊规守纪的模范。
当我们用理性和智慧真正理解和认识规则之后,那么规则和纪律就不再是一种强迫的任务,而是一个利己的选择和道德的义务,我们就能让真正的自由在有纪律的秩序中尽情发挥,让积极的个性在有规则的环境里得到张扬。
孔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这就是告诉我们“懂礼仪,讲文明,守纪律”是做人的根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作为一名致力于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中学生,时刻审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遵守学校的一规一纪,我们责无旁贷!
我们应经常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德要求来调整自己的言行,努力提高遵守校规校纪的能力,做一名严于律己的合格学生。
篇5:新生军训450字征文
齐步走永远开头都是左脚先,剩下的你们也都知道了,也就不用我再对你们说了。尤其是在跑步走的时候,要讲究整齐,速度,教官跟我们说过,在讲到“跑步”的时候,要双手握拳,分别靠在腰的两侧。同样,跑步也是跟起步走一样的,都是左脚先。在跑的过程中,要用余光看一下自己有没有跟旁边的人对齐,最重要的还是在跑步完的时候,自己心里默数四下,手脚也要一起摆,到第四步时是两脚合并着的。最后双手放下。
在这军训期间,我体会到了军人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我也十分欣赏军人的作风。爸爸是个退役的军人,他常常对我说,他之前去当兵时,觉得自己很倒霉,可出道时就觉得自己与之前没当兵时对人世的看法有所改变,这才觉得当兵是幸运的,而不是倒霉。
爸爸还经常对我说,要让我去当兵,我当时立马否决爸爸的建议,可经历了这次军训后,我下定决心,要去当兵。
要“为人民服务”,可现在呢,只有军人是这样。所以我立志将来要为人民服务,让这种大无畏精神发扬光大。
篇6:世界文化遗产征文450字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占地约290公顷,是我国现存规模、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颐和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是中国各地建筑风格的精华。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北部的苏州街是典型的水乡风格。
颐和园最的景点当属长廊了。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仑湖,长700多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长廊分为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中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我们都知道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但你可能不知道如今开放的颐和园也曾多次遭到破坏。清漪园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重建,改称为颐和园,用作消夏游乐地。19颐和园又不幸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19大体修复。之后,颐和园又多次遭毁坏,多次被修复,它就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见证了它所在时期下中国的成长。
现在,我们在感受颐和园独特魅力的同时,更应该好好保护它!
世界文化遗产征文450字
篇7:春雨征文450字作文
春雨征文450字作文
沙沙沙,沙沙沙,这是春姑娘带着第场春雨轻轻地走来了。
春雨唱着悦耳动听的歌,挨家挨户地叫醒植物,动物们。小草扭动着腰,睡眼朦胧地从土地里钻出来;树木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又从光秃秃的样子变得绿意盈盈了。
叮咚,叮咚,是谁?哦,原来是溪水音乐家在演奏大自然精彩的乐章呢!春雨沙沙地唱,小花轻轻地应和,小曹欢快地扭动身子,小溪为他们伴奏。就这样,春天变得万物复苏,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了。
瞧,,那个空中的黑点是什么?黑点飞近了,春雨才看清楚,原来是从南方特意赶回来的小燕子呀!
春雨唱得更欢了,连沉睡的黑熊也被叫醒啦,笋芽儿也醒了,小兔,小鸟,桃树等都被沙沙沙的`歌声唤醒了。
眼前的春天风景如画,和寒冷的冬天不样了。大地换下了雪白的衣裳,穿上了光彩夺目的长裙,成了最靓丽的风景。这切难道不是春雨无私的奉献换来的吗?
春雨不论多疲劳,也要坚持不懈的叫醒沉睡的动植物,这种精神实在可嘉。
啊!春雨,是你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春天,是你给我们的世界带来新的气象!
春雨,我喜欢你!喜欢你那活泼有生机,还 有那无私的奉献!
篇8:家乡的春节征文450字作文
家乡的春节征文450字作文
家乡的春节
要说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小的村子,虽然它小,但是它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美好童年。
对我们来说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我的家乡,每家每户都要先把自己的家彻彻底底的打扫一遍,还要买春联,买鞭炮,准备好年货,在外面工作的家人们也都要回家过年,还会给家人们带好吃的东西和礼物。
我们河南焦作流传着一个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打酒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年三十儿,贴春联,大年初一,撅屁股作揖。
大年初一的时候,早上我们会五点就起来,放鞭炮表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换上新衣服是除旧换新。这些习俗都反映了春节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我们还会跟着大人们挨家挨户的.去拜年,磕过头之后,孩子们就会拿到大大的红包,孩子的脸上充满笑容。等到中午,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会给我们做好吃的东西来吃年夜饭,因为家人都在所以大人,老人脸上都充满了笑容。
春节期间各地的民谣,是当年生活的写照,虽然它产生的时间十分久远,但现在回想起来,仍然令人遐想,甚至难以忘怀。
姓名:马冀彦
学校:武陟县育才学校
班级:六二班
指导老师:李莉
★ 礼的初一作文
★ 校园文化建设
★ 玄又玄打成语
★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关于三礼的征文450字(合集8篇)】相关文章:
丹麦的习俗礼仪有哪些2022-10-27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自查报告2023-11-10
《孙登验丸》文言文阅读及译文2022-07-23
《中华是我家》读后感2022-04-29
学雷锋演讲稿:精神长存2023-04-01
公关礼仪部工作年终总结2022-10-28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2023-07-15
文明礼仪教学论文2022-11-16
礼乐制度简介:乐与礼的关系论语选读备课资料2022-07-09
少先队中队活动方案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