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五人墓碑记》的知识点(集锦8篇)由网友“吞下一口云”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高中语文文言文《五人墓碑记》的知识点,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高中语文文言文《五人墓碑记》的知识点
高中语文文言文《五人墓碑记》的知识点归纳
《五人墓碑记》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墓: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动词,修墓)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名词,坟墓)
2、徒:慷慨得志之徒(名词,指某人,含贬义)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形容词,空)
3、众: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形容词,多)
众不能堪(名词,众人)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无矣(形容词,一般的)
4、行: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上路)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名词,道德品行)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名词,行为)
5、声: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动词,伸张)
哭声震动天地(名词,声音)
6、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名词,头发)
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
7、易: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动词,改变)
贼易之(意动用法,轻视)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动词,交换)
8、按:按诛五人(查究)
二、通假字
1、赀: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
2、曷:蹈死不顾,亦曷故哉(通“何”,什么)
3、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又”)
三、一词多义
1、盛:
①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兴盛)
②呜呼,亦盛矣哉(盛大)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装)
2、卒:
①未及见贼而士卒散(士兵)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去世)
③买五人之脰(du)而函之,卒与尸合(最终)
④五万兵难卒合(通“猝”,突然)
3、私:
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宠幸的)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③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自私)
④项伯乃夜驰至沛公军,私见张良(以私人身份秘密地)
四、词类活用
1、行: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动作名,行为)
2、屈: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动,使……屈身)
五、古今异义的词
1、首领:①古义:头颅,借指性命。
②今义:一个团体的`领导人。
2、慷慨:①古义:胸怀大志。
②今义:情绪激昂;不吝啬。
3、私人:①古义:私党。
②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个人之间的。
4、痛心:①古义:痛恨。
②今义:极端伤心。
5、颜色:①古义:脸色。
②今义:色彩。
六、句式
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判断句)
2、贤士大夫者,冏(jiǒng)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判断句)
3、断头置(于)城上(省略句)
4、待圣人之出而投缳(于)道路(省略句)
5、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反问句)
6、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定语后置)
7、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定语后置)
七、难句翻译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译: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为读书人做表率的人,替他(周顺昌)诉冤,伸张正义。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译:当官而能做到不改变志向的,全国这么大,有几个人呢?
3、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译:他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较那五个人的死,轻重到底怎样呢?
4、亦以明死生之大
译:也就是为了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
篇2: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
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启发我们对人活着的意义进行追问和探寻,但是历来生死并提,佛教讲有生有死、不生不死、方生方死,虽然古人讲“生死由命”做出漠不关心、消极应承的姿态,但毕竟人事可为。人有为何而生的困惑,当然就有为何而死的争论,古今中外无不如此。“君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这是钟情之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报国之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捍卫自由之死;“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献身信仰之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孟子认为“死有贵于生者”,我们该怎么选择,该有怎样的生死观呢?我们来看看张溥的见解。
二、作者见教材注释。另补:
①张溥,所读书必手抄写,抄完朗诵一遍即焚之,又抄,如是六七才止,因而把读书之斋取名“七录斋”。以示人一己百之精神。
②魏忠贤,自幼狡黠无赖,目不识丁,因在一次赌博中输掉,为赌徒侮辱,一气之下自宫,21岁被选入宫,善于巴结,后因与明熹宗乳母相好,逐渐夺取宫廷内务大权。当时的明熹宗生性好玩,他便投其所好,大搞内操,紫禁城锣鼓喧天,大臣进谏都被拒绝。明熹宗喜欢木工油漆之事,从早到晚制作器具,他此时有意奏事,弄得明熹宗很烦,趁机操权。慢慢形成阉党,尽杀异己。权势登峰造极,为讨好他,全国各地建了不少生祠。嚣张五六年后,明熹宗死,崇祯即位,削去官职,贬往凤阳,又改逮捕治罪,他上吊自杀。
三、落实基础
⑴一读(自由朗读),用圆圈画出文中除了“是以”“得以”还含有“以”字的句子。
明确:①连词:表目的,来;②副词;表修饰,而;③介词:把;④连词,表原因,因为。⑤介词:凭借,用。
⑵二读(自由朗读),用三角画出文中除了“至于”“于是”还含有“于” 字的句子。
明确:①表被动;②介词,在某地,在某时;③介词,向;④介词,对,对于。
⑶三读(默读),用方形画出文中除了“既而” 还含有“而”字的句子。
明确:①副词:表修饰,因为;②副词:表修饰,状态;③副词:表修饰,方式;④连词:表顺承,然后;⑤连词:表并列,并且。
⑷分别在作业本上抄写含有“以”“于”“而”字的句子,并解释各句中“以”“于”“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根据教材注释翻译句子。
明确:不得借助其他资料,学会根据前后上下文推断词义。
⑸检查学习情况
诵读:①抽点学生朗读第一段
②男生齐读第二段
③女生齐读第三段
④抽点学生朗读第四段
⑤全班齐读五、六、七段
⑹指导学生弄清几处断句
明确: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
③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④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⑺解决学生难翻译的地方
⑻重点实词词义抽答
第一段:旌 盛
第二段:皎皎
第三段:望 行为 敛 堪 抚 按
第四段:当 少 发 卒
第五段:素 蹈死 株治 逡巡 猝
第六段:抵 佯 视 尽 隶 屈
四、研习
⑼请找出第一、二段的中心句。
明确:最后一句。
⑽记叙五人生平事迹是哪些段落?各记什么?
明确:第三、四段;何事被杀,死之情状。
⑾请找出五、六段的中心句。
明确:最后一句。
⑿总结全文思路。
明确:立碑盛(记,叙)—为何立(问,议 )—生前事(忆,叙)--死得值(答,议)
⒀作者以为五人为何而死?
明确:义。
⒁能否用原文为意义做个解释?
明确:明死生之大,有重于社稷也。
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还知道哪些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慷慨赴义?
列举: 文天祥、夏完淳、谭嗣同、林觉民等。
《五人墓碑记》原文和译文
原文: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前,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扑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视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大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译文:
这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阉党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到了现在,吴郡贤士大夫向有关当局请示,就清理已废的魏阉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立碑,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够隆重呀!
这五人的牺牲,距离现在修墓安葬他们,为时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当中,那班富贵之士和志得意满。官运亨通的人,他们患病而死,死了而埋没不足称道的,也太多了,何况乡间的没有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人名声皎如白日,是什么缘故呢?
我还记得周先生被逮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我们复社里那些品德可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动天地。阉党抓牙红衣马队按着剑把上前喝问道:“谁在替他哀哭?”大家再也不能忍受,就把他们打倒在地。这时以大中丞官街作苏州巡抚的是魏阉的私党,周先生被捕是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对他痛恨到极点,于是趁他严厉地高声呵叱的时候,就呼叫着追击他。这巡抚躲到厕所里才逃脱了。不久,他以苏州老百姓暴动的罪名向朝廷诬告请示,追究这件事,处死了五人,他们名叫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就是现在聚集埋在坟墓里的五个人。
然而,(他们的堂堂正气是压不倒的)这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昂然自若,喊着巡抚的名字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示众,脸色没有一点改变。有几位贤士大夫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了五个人的首级用匣子盛好,终于同尸身合在一起。所以现在的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唉!在魏阉乱政的时候,官僚们能够不改变自己的志节的,在全国这样广大的地域,又有几个呢?而这五个人生于民间,平素没有听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奋,踏上死地毫无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呀?况且,当时假传的圣旨纷纷发出,株连同党的搜捕遍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一击,阉党就不敢再有牵连治罪的事了;魏阉也迟疑不决,害怕正义,篡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等到当今皇帝即位,就在路上上吊了,这不能说不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由此看来,那么,今天那班爵位显赫的官僚,一旦犯罪应受惩治,有的脱身逃跑,不能为远远近近的地方所收留,又有剪发为僧,闭门不出,或装疯出走,不知窜到什么地方去了的。他们这种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之别到底怎么样呢?因此,周蓼洲先生,他的忠义显扬于朝廷,赠赐的官爵谥号美好而高贵,死后非常荣耀;而这五个人也得以修建一座大坟(重新安葬),在大堤之上立碑列出他们的姓名,凡四方的有志之士经过他们的坟墓时没有不跪拜而且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逢的际遇呀!不这样的说,假令这五个人保全他们的脑袋终老于家中,那么,虽然享尽他们的天然年寿,但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奴仆使唤,怎么能够使英雄豪杰们拜倒,在他们的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掉惜,抒发他们那有志之士的悲愤呢!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只有一块石碑,就替他写了这篇碑记,并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普通百姓对国家也有重要作用啊。
(前面提到的)贤士大夫是:太仆卿吴因之先生,太史文文起先生,姚孟长先生
《五人墓碑记》知识点
一、通假字古今字(4处)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2.夫十有一月之中, “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3.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赀”同“资”,资财,钱财
4.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曷”通“何”
二、古今异义词(7处)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行为”古:两个词——品行+成为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私人”古:自己人,此处可译为“党羽”、“爪牙”
今:个人
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按”古:考查、查究 今:压住、依靠
4.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颜色”古:脸色 今:颜料或染料
5.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非常”古:异乎寻常 今:十分,很
6.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视”古:比 今:看
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首领”古:头颅 今:头儿
8.吴之民方痛心焉
“痛心”古:痛恨 今:难过心伤
三、词类活用(17处)
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名词活用为动词,修墓
2.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 名词活用为动词,生病
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形容词用为名词,先导、表率
4.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名词用如动词,伸张
5.缇骑按剑而前 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6.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自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7.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名词动用,出任……巡抚
8.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名词动用,用盒子装
9.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形容词用如动词,激动振奋
10.不敢复有株治 动词用如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11.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用如名词,远近的百姓
12.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荣耀
13.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副词用如动词,享尽
14.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名词作状语,象奴隶一样的
15.安能屈豪杰之流 自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
16.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名词动用,作记
17.亦以明死生之大 形容词用如动词,表明
四、变式句
(一)宾语前置(2句)
1.谁为哀者?
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按“为谁哀者?”顺序译
2.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之”是提宾标志,按“捕钩党于天下遍”顺序译
(二)定语后置(1句)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应按“能不易其志之缙绅”顺序翻译
(三)介词结构后置(11句)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3.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5.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6.不能容于远近
7.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延
8.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9.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10.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11.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判断句(8句)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3.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4.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5.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非,否定判断
6.斯固百世之遇也 固,副词表判断
7.斯固百世之遇也
8.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六、被动句(3句)
1.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3.不能容于远近
篇3: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一、 教学目标
(一) 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二) 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三) 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二、 难点、重点分析
(一) 作者构思这篇墓碑记的出发点是什么?
(二) 本文与其它墓碑记有什么不同?
(三) 在课文中划出转换行文角度的过渡句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四) 本文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都有哪些?
(五) 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三、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新课:
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害怕担当“不义”之名,终于让刘邦逃脱,放虎归山,铸成大错。其实项羽真正注重的不过是一个名,他企图“名正言顺地爬上帝王的宝座。其人不可一概抹杀,其“义”却不足为训。
在我国历史上,另外还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他们舍生取义,为国为民,不务虚名,不图私利,他们跟项羽有着很大不同。我们接着将要学习的《五人墓碑记》会加深我们对“义”的认识和理解。
(二) 给生字注音,并指名朗读课文。
阉yan旌jing湮yanjiao缇tixchi溷hunleidou詈li逡qunjiong
(三) 简要提供课文有关人物的材料
1、时代背景
明朝万历年间,用政治暴力兼并民田的情况愈演愈烈,江南是全国首富之区,情况更加恶劣。明神宗朱翊钧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大事营建宫殿,为搜括财物,他大兴矿税,通都大邑,都设税监,税监又滥用群小,布满城乡,竭力榨取、掠夺。一时间农商交困,民怨鼎沸,因而爆发多次大规模群众性的抗税、反税、惩治税监的斗争。
当时江南地主阶级中一部分知识分子为了政治清明,减少社会矛盾,挽救江河日下的局面,常常在一起议论朝政。因为他们的领袖顾宪成等
在江苏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所以这些知识分子就被称为东林党。对于当时反矿税、反税监的斗争,他们不仅同情,而且积极支持并参加。(关于东林党: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顾宪成革职还乡,于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得一部分士大夫支持,形成改革派的政治集团,世称“东林党”。)
天启元年(公元16),明熹宗朱由校即位,魏忠贤受命为司礼秉笔太监,执掌要职;后来他又兼掌特务机关东厂,加紧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实行阉党专政。熹宗初年,东林党人在朝任职的人还较多,他们一再上疏熹宗,反对魏忠贤,反对横征暴敛,反对专制统治,要求任用贤能,关心民生,允许知识分子公开讲学,议论朝政。这些主张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但是由于熹宗的包庇,东林党人的斗争都遭到失败。在朝的东林党主要人物,有的被革职、贬谪,有的被逮捕酷刑致死。
江南广大人民深受阉党之害,同情并支持东林党人。因此,当阉党在天启六年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时,一场广大人民群众反抗阉党的暴动就爆发了。
2、周顺昌简介
周顺昌(1584一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任福州推官(掌管州中刑狱的官)。后来进入吏部,任文选司员外郎(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他虽掌管人事大权,但仍极清廉正直。后来离京回南方时,只有“行李一肩,都门叹为稀有”。 他为人正直、清廉,关注民间疾苦。像他这样的人,人民欢迎,阉党不容,被魏忠贤列名《东林点将录》(阉党捕人的黑名单)。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当时请假家居的周顺昌激于大义,竟与魏“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的孙子。在谈话中,切齿痛骂阉党。这事被缇骑报告魏忠贤,周顺昌终于被革职。
周顺昌被罢官后,阉党仍不罢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原江苏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曾为文送他,其中有赞美周起元,斥责阉党的话。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被拷打得体无完肤,仍痛骂魏忠贤如故。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到崇侦元年才得到昭雪,谥忠介。
3、五义士简介
周顺昌被捕时,群众万余人尾随。一向好打不平的商人子弟颜佩韦,高举着香火,沿途呼喊:“有愿替周吏部说话的,跟我来!”他情愿自己去代周顺昌吃官司。市民马杰也一路敲梆子,号召群众。当阉党爪牙缇骑威胁群众时,马杰破口大骂魏忠贤,杨念如、沈扬也上前仗义陈词,不许东厂缇骑逮捕周顺昌。缇骑恼羞成怒,拔出利剑,扬言要割掉马杰的舌头,聚观的市民鼓噪起来,堤骑更加凶横,首先举剑扑击沈扬、杨念如。这时周顺昌的轿夫周文元也怒不可遏,夺取了缇骑的武器,同堤骑扭打起来,结果额头受伤。聚观的市民一见缇骑动武伤人,就一起鼓噪围攻,吓得缇骑们东逃西窜,有的爬上树顶,有的躲到厕所里,有的逃上屋顶。其中两个缇骑被群众打死。
颜佩韦等五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他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完全是激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
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位壮士大骂魏忠贤及其亲信毛一鹭,从容就义。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事后,为了抗议杀害五人,苏州市民曾倡议拒用天启钱达十个月之久。群众斗争的威力,惊得气焰嚣张的魏忠贤“逡巡畏义”,从此“不敢复有株治”。十一个月后,熹宗死了,魏忠贤失了靠山,畏罪自杀。苏州人民倡议公葬五位义士,一夜之间,把毛一鹭为向魏忠贤献媚而监造的魏忠贤生祠拆为平地,在它的废基上修建了五义士的墓。
4、作者简介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在江苏省太仓县)人。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溥青年时候正是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为己任,结纳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重视发现和推举有操守的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
在文学上,针对当时士大夫空疏不学的弊病,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同时强调“居今之世”,必须“为今之言”,“各为有用”。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朴质。曾编辑
《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著有《七录斋集》等。
(四) 讲读第一段
1、 诵读。
2、 学生提出难词难句,教师解答。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魏阉是对魏忠贤的贬称。魏忠贤专权时,其党羽阿谀奉承,在各地多有建生祠以媚者。魏忠贤死后,其生祠陆续被废。“五人”即葬于已废的魏阉生祠之址。
3、 学生翻译。
五(个)人,(是)周公蓼洲被(阉党)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到了现在,(吴)郡的贤士大夫向当权的人请示,就清理魏阉已废的生词的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立碑,来表扬他们的事迹。啊,也真是盛大的事啊!
4、 教师小结。
本段写五人死因及立碑缘起。先总述五人激于义而死,然后写死后建墓立碑经过。段末以赞颂小结,突出此举之盛。五人原来是市井细民,草野之士,地位卑微,行事普通,而他们死后墓葬时,却十分显耀。清除权重一时的宦首魏忠贤生词的原址为墓地,其身份显赫可见;还要“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其为人所敬重由此可见。墓地之择,立碑之举,葬仪之隆,可谓“盛矣”。
(五) 讲读第二段
1、 诵读。
2、 学生提出难词难句,教师解答。
3、 学生翻译。
五人的牺牲,距离现在修墓安葬在这里,时间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十一个月当中,那些富贵的人,官运亨通的人,他们患病而死,死了而埋没不足称道的,也太多了,何况(在)乡间的没有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个)人光明显耀,什么缘故呢?
4、 教师小结。
(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说明魏阉失败之速。(2)以众人之死与五人之死作对比,突出五人之伟大。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何也?”作者有几方面的对比?有什么作用?以“众”和五人的数量悬殊作比,以“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与野莽无闻之士比,以“湮没”与“
”比,充分显示了“疾病而死”的无声无息,不为人道,“激于义而死”者的名声赫赫,万民敬仰。(3)最后,作者以设问引起下文。
(六) 讲读第三段
1、 学生诵读。
2、 学生提出难词难句,教师解答。
(1)丁卯三月之望:“丁卯”即明天启七年(1627),“三月之望”即三月十五日。按:此事当在天启六年(丙寅,1626)三月,系作者误记。此文刻碑时已改正。
(2)吾社之行为土先者:
课本注解:“
篇4: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照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
2.了解词的活用,区别感叹句和疑问句;
3.了解明末苏州人民反抗阉党迫害的正义行为和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第三、第四两部分。
2.难点: 中心的表现及文言文的标点。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字词正音:
阉yān(指太监) 湮yān(埋没) 敫jiǎo(本指玉石洁白、显耀、明亮)赀zī(同资) 缇骑tíjì(指明代锦衣卫) 失chì(击) hùn(厕所)
累lěi(累积、连续) 豆dòu(颈项,这里指头) 曷hé(同何) 缳huán(绳索的套子) 暴pù(同曝,显露) 谥shì(死后追封的称号) 牖yǒu(窗洞)
詈lì(骂) jǐong(光、明亮)
二、作者简介: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崇祯初年,他组织“复社”,以继承东林(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阉党称他们为“东林党”,被残酷镇压)传统自居,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议论朝政,影响很大。张溥是知识分子中进步阶层的代表,他所领导的“复社”活动,在当时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三、时代背景:
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此时,魏阉党羽遍布天下,异己排斥殆尽。明神宗(万历帝)时,统治者又向各地派出大批“税监”加征税赋。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多次进行抗暴斗争。本文所写,就是其中一次。
四、解题: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于魏阉而被免职。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同情周起元而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苏州丝绸工业不堪剥削而罢工。当时,魏阉死党、巡抚毛一鹭把“煽动”罢工的罪名强加于周顺昌。天启七年,魏阉用圣旨逮捕了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庭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不到一年,魏阉被明思宗贬往凤阳看陵,走在途中,畏罪自杀。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于虎丘山塘的魏生祠──普惠祠内,并立了墓碑。
五、解释字词、串讲课文
五 人者,盖当蓼洲周公⑴之被逮, 激于义 而死焉者也。
周蓼洲先生 逮捕的时候 为正义激发 于这件事的
盖:发语词 当:在……的`时候 之,取独 而:结果连词 焉:于之
至于今,郡 之贤士大夫⑵请于当道⑶, 即 除⑷魏阉废祠⑸之址 以
到现在 吴郡的 向执政的人请示后 立即修整 的地址来
于:介词
葬 之; 且 立石 于其 墓之门,以旌⑹其 所为。呜呼,亦
安葬他们的遗体 并且树立石碑在他们 门前 表扬他们的行为 也
盛 矣哉⑺!
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
简析: 首句解释,紧扣题目,概括交代死因。“义”是本文的纲领,下文叙事、议论都紧扣义字,用感叹句赞颂五人身后的荣耀,收住叙事,转入议论。
夫五人之死,去⑻今之墓⑼而葬 焉,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⑽。夫十有
距离 修墓来埋葬他们 那时间只
墓:名作动,修墓 而:表顺承 止通只 有通又
一月之中,凡 富贵之子,慷慨 得志 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⑾
所有 的人 意气昂扬踌躇满志这类人 生病 埋没
凡:任选 之:代词 疾病:名作动,生病
而不足 道 者,亦已众矣⑿,况 草野之无 闻 者欤⒀? 独 五人之
值得再说的人 太多 何况乡间 没有声名 唯独这 死 之:取独
⒁, 何 也⒂?
得光荣显耀呢 是什么原因呢
简析: 写出时间之短,变化之大,联想到有钱人家的子弟和乡间默默无闻的人,都不值得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五人与众不同,用“何也”发人深思,引起下文。
.总结:交代五人墓的缘起,指出五人的死不同寻常。
第二课时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在丁卯⒃三月之望⒄。吾社之 行 为 士
是 年三月十五日 那些道德品行可作为读
之:取独
先 者⑴,为之声 义⑵,敛 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⑶
书人表率的人 替他声张正义 募集钱财来为他送行 穿红衣服
之:代周顺昌 赀通资
按 剑而前,问“谁为哀
篇5: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照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
2.了解词的活用,区别感叹句和疑问句;
3.了解明末苏州人民反抗阉党迫害的正义行为和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第三、第四两部分。
2.难点: 中心的表现及文言文的标点。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一、字词正音:
阉yān(指太监) 湮yān(埋没) 敫jiǎo(本指玉石洁白、显耀、明亮)赀zī(同资) 缇骑tíjì(指明代锦衣卫) 失chì(击) hùn(厕所)
累lěi(累积、连续) 豆dòu(颈项,这里指头) 曷hé(同何) 缳huán(绳索的套子) 暴pù(同曝,显露) 谥shì(死后追封的称号) 牖yǒu(窗洞)
詈lì(骂) jǐong(光、明亮)
二、作者简介: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崇祯初年,他组织“复社”,以继承东林(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阉党称他们为“东林党”,被残酷镇压)传统自居,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议论朝政,影响很大。张溥是知识分子中进步阶层的代表,他所领导的“复社”活动,在当时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三、时代背景:
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此时,魏阉党羽遍布天下,异己排斥殆尽。明神宗(万历帝)时,统治者又向各地派出大批“税监”加征税赋。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多次进行抗暴斗争。本文所写,就是其中一次。
四、解题: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于魏阉而被免职。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同情周起元而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苏州丝绸工业不堪剥削而罢工。当时,魏阉死党、巡抚毛一鹭把“煽动”罢工的罪名强加于周顺昌。天启七年,魏阉用圣旨逮捕了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庭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不到一年,魏阉被明思宗贬往凤阳看陵,走在途中,畏罪自杀。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于虎丘山塘的魏生祠──普惠祠内,并立了墓碑。
五、解释字词、串讲课文
五 人者,盖当蓼洲周公⑴之被逮, 激于义 而死焉者也。
周蓼洲先生 逮捕的时候 为正义激发 于这件事的
盖:发语词 当:在……的时候 之,取独 而:结果连词 焉:于之
至于今,郡&nb
[4]
篇6: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教学目标 ]
(一) 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二) 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三) 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难点、重点分析]
(一) 作者构思这篇墓碑记的出发点是什么?
(二) 本文与其它墓碑记有什么不同?
(三) 在课文中划出转换行文角度的过渡句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四) 本文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都有哪些?
(五) 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
(一) 导入 新课:
在“鸿门宴”上,项羽因为害怕担当“不义”之名,终于让刘邦逃脱,放虎归山,铸成大错。其实项羽真正注重的不过是一个名,他企图“名正言顺地爬上帝王的宝座。其人不可一概抹杀,其“义”却不足为训。
在我国历史上,另外还有一大批志士仁人,他们舍生取义,为国为民,不务虚名,不图私利,他们跟项羽有着很大不同。我们接着将要学习的《五人墓碑记》会加深我们对“义”的认识和理解。
(二) 给生字注音,并指名朗读课文。
阉yan旌jing湮yanjiao缇tixchi溷hunleidou詈li逡qunjiong
(三) 简要提供课文有关人物的材料
1、时代背景
明朝万历年间,用政治暴力兼并民田的情况愈演愈烈,江南是全国首富之区,情况更加恶劣。明神宗朱翊钧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大事营建宫殿,为搜括财物,他大兴矿税,通都大邑,都设税监,税监又滥用群小,布满城乡,竭力榨取、掠夺。一时间农商交困,民怨鼎沸,因而爆发多次大规模群众性的抗税、反税、惩治税监的斗争。
当时江南地主阶级中一部分知识分子为了政治清明,减少社会矛盾,挽救江河日下的局面,常常在一起议论朝政。因为他们的领袖顾宪成等在江苏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所以这些知识分子就被称为东林党。对于当时反矿税、反税监的`斗争,他们不仅同情,而且积极支持并参加。(关于东林党: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顾宪成革职还乡,于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朝政,得一部分士大夫支持,形成改革派的政治集团,世称“东林党”。)
天启元年(公元16),明熹宗朱由校即位,魏忠贤受命为司礼秉笔太监,执掌要职;后来他又兼掌特务机关东厂,加紧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实行阉党专政。熹宗初年,东林党人在朝任职的人还较多,他们一再上疏熹宗,反对魏忠贤,反对横征暴敛,反对专制统治,要求任用贤能,关心民生,允许知识分子公开讲学,议论朝政。这些主张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的,但是由于熹宗的包庇,东林党人的斗争都遭到失败。在朝的东林党主要人物,有的被革职、贬谪,有的被逮捕酷刑致死。
江南广大人民深受阉党之害,同情并支持东林党人。因此,当阉党在天启六年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时,一场广大人民群众反抗阉党的暴动就爆发了。
 2、周顺昌简介
周顺昌(1584一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中进士,任福州推官(掌管州中刑狱的官)。后来进入吏部,任文选司员外郎(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他虽掌管人事大权,但仍极清廉正直。后来离京回南方时,只有“行李一肩,都门叹为稀有”。 他为人正直、清廉,关注民间疾苦。像他这样的人,人民欢迎,阉党不容,被魏忠贤列名《东林点将录》(阉党捕人的黑名单)。
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当时请假家居的周顺昌激于大义,竟与魏“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的孙子。在谈话中,切齿痛骂阉党。这事被缇骑报告魏忠贤,周顺昌终于被革职。
周顺昌被罢官后,阉党仍不罢手,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原江苏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曾为文送他,其中有赞美周起元,斥责阉党的话。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被拷打得体无完肤,仍痛骂魏忠贤如故。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到崇侦元年才得到昭雪,谥忠介。
 3、五义士简介
周顺昌被捕时,群众万余人尾随。一向好打不平的商人子弟颜佩韦,高举着香火,沿途呼喊:“有愿替周吏部说话的,跟我来!”他情愿自己去代周顺昌吃官司。市民马杰也一路敲梆子,号召群众。当阉党爪牙缇骑威胁群众时,马杰破口大骂魏忠贤,杨念如、沈扬也上前仗义陈词,不许东厂缇骑逮捕周顺昌。缇骑恼羞成怒,拔出利剑,扬言要割掉马杰的舌头,聚观的市民鼓噪起来,堤骑更加凶横,首先举剑扑击沈扬、杨念如。这时周顺昌的轿夫周文元也怒不可遏,夺取了缇骑的武器,同堤骑扭打起来,结果额头受伤。聚观的市民一见缇骑动武伤人,就一起鼓噪围攻,吓得缇骑们东逃西窜,有的爬上树顶,有的躲到厕所里,有的逃上屋顶。其中两个缇骑被群众打死。
颜佩韦等五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他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完全是激于义愤才自发参加斗争的。
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七月中,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位壮士大骂魏忠贤及其亲信毛一鹭,从容就义。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事后
[4]
篇7:五人墓碑记(网友来稿)
五人墓碑记(网友来稿)
吴张泽
张溥
成都二十中语文教研组 吴张泽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启发我们对人活着的意义进行追问和探寻,但是历来生死并提,佛教讲有生有死、不生不死、方生方死,虽然古人讲“生死由命”做出漠不关心、消极应承的姿态,但毕竟人事可为。人有为何而生的困惑,当然就有为何而死的争论,古今中外无不如此。“君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这是钟情之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报国之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捍卫自由之死;“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献身信仰之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孟子认为“死有贵于生者”,我们该怎么选择,该有怎样的生死观呢?我们来看看张溥的见解。
二、作者见教材注释。另补:
①张溥,所读书必手抄写,抄完朗诵一遍即焚之,又抄,如是六七才止,因而把读书之斋取名“七录斋”。以示人一己百之精神。
②魏忠贤,自幼狡黠无赖,目不识丁,因在一次赌博中输掉,为赌徒侮辱,一气之下自宫,21岁被选入宫,善于巴结,后因与明熹宗乳母相好,逐渐夺取宫廷内务大权。当时的明熹宗生性好玩,他便投其所好,大搞内操,紫禁城锣鼓喧天,大臣进谏都被拒绝。明熹宗喜欢木工油漆之事,从早到晚制作器具,他此时有意奏事,弄得明熹宗很烦,趁机操权。慢慢形成阉党,尽杀异己。权势登峰造极,为讨好他,全国各地建了不少生祠。嚣张五六年后,明熹宗死,崇祯即位,削去官职,贬往凤阳,又改逮捕治罪,他上吊自杀。
三、落实基础
⑴一读(自由朗读),用圆圈画出文中除了“是以”“得以”还含有“以”字的'句子。
明确:①连词:表目的,来;②副词;表修饰,而;③介词:把;④连词,表原因,因为。⑤介词:凭借,用。
⑵二读(自由朗读),用三角画出文中除了“至于”“于是”还含有“于” 字的句子。
明确:①表被动;②介词,在某地,在某时;③介词,向;④介词,对,对于。
⑶三读(默读),用方形画出文中除了“既而” 还含有“而”字的句子。
明确:①副词:表修饰,因为;②副词:表修饰,状态;③副词:表修饰,方式;④连词:表顺承,然后;⑤连词:表并列,并且。
⑷分别在作业本上抄写含有“以”“于”“而”字的句子,并解释各句中“以”“于”“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根据教材注释翻译句子。
明确:不得借助其他资料,学会根据前后上下文推断词义。
⑸检查学习情况
诵读:①抽点学生朗读第一段
②男生齐读第二段
③女生齐读第三段
④抽点学生朗读第四段
⑤全班齐读五、六、七段
⑹指导学生弄清几处断句
明确: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
③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④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⑺解决学生难翻译的地方
⑻重点实词词义抽答
第一段:旌 盛
第二段:皎皎
第三段:望 行为 敛 堪 抚 按
第四段:当 少 发 卒
第五段:素 蹈死 株治 逡巡 猝
第六段:抵 佯 视 尽 隶 屈
四、研习
⑼请找出第一、二段的中心句。
明确:最后一句。
⑽记叙五人生平事迹是哪些段落?各记什么?
明确:第三、四段;何事被杀,死之情状。
⑾请找出五、六段的中心句。
明确:最后一句。
⑿.总结全文思路。
明确:立碑盛(记,叙)―为何立(问,议 )―生前事(忆,叙)--死得值(答,议)
⒀作者以为五人为何而死?
明确:义。
⒁能否用原文为意义做个解释?
明确:明死生之大,有重于社稷也。
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还知道哪些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慷慨赴义?
列举: 文天祥、夏完淳、谭嗣同、林觉民等。
五、附:板书五人墓碑记
张溥
五人激于义而死
墓碑
记 明死生之大,有重于社稷也。
六、布置作业
阅读《读本》216“左忠毅公逸事”218“谭嗣同”.
作者邮箱: wuzhangze_79@sina.com
五人墓碑记(网友来稿)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8:五人墓碑记(网友来稿)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启发我们对人活着的意义进行追问和探寻,但是历来生死并提,佛教讲有生有死、不生不死、方生方死,虽然古人讲“生死由命”做出漠不关心、消极应承的姿态,但毕竟人事可为。人有为何而生的困惑,当然就有为何而死的争论,古今中外无不如此。“君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这是钟情之死;“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报国之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是捍卫自由之死;“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献身信仰之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孟子认为“死有贵于生者”,我们该怎么选择,该有怎样的生死观呢?我们来看看张溥的见解。
二、作者见教材注释。另补:
①张溥,所读书必手抄写,抄完朗诵一遍即焚之,又抄,如是六七才止,因而把读书之斋取名“七录斋”。以示人一己百之精神。
②魏忠贤,自幼狡黠无赖,目不识丁,因在一次赌博中输掉,为赌徒侮辱,一气之下自宫,21岁被选入宫,善于巴结,后因与明熹宗乳母相好,逐渐夺取宫廷内务大权。当时的'明熹宗生性好玩,他便投其所好,大搞内操,紫禁城锣鼓喧天,大臣进谏都被拒绝。明熹宗喜欢木工油漆之事,从早到晚制作器具,他此时有意奏事,弄得明熹宗很烦,趁机操权。慢慢形成阉党,尽杀异己。权势登峰造极,为讨好他,全国各地建了不少生祠。嚣张五六年后,明熹宗死,崇祯即位,削去官职,贬往凤阳,又改逮捕治罪,他上吊自杀。
三、落实基础
⑴一读(自由朗读),用圆圈画出文中除了“是以”“得以”还含有“以”字的句子。
明确:
①连词:表目的,来;
②副词;表修饰,而;
③介词:把;
④连词,表原因,因为。
⑤介词:凭借,用。
⑵二读(自由朗读),用三角画出文中除了“至于”“于是”还含有“于” 字的句子。
明确:
①表被动;
②介词,在某地,在某时;
③介词,向;
④介词,对,对于。
⑶三读(默读),用方形画出文中除了“既而” 还含有“而”字的句子。
明确:
①副词:表修饰,因为;
②副词:表修饰,状态;
③副词:表修饰,方式;
④连词:表顺承,然后;
⑤连词:表并列,并且。
⑷分别在作业 本上抄写含有“以”“于”“而”字的句子,并解释各句中“以”“于”“而”字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根据教材注释翻译句子。
明确:不得借助其他资料,学会根据前后上下文推断词义。
⑸检查学习情况
诵读:
①抽点学生朗读第一段
②男生齐读第二段
③女生齐读第三段
④抽点学生朗读第四段
⑤全班齐读五、六、七段
⑹指导学生弄清几处断句
明确:
①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②吴之民/方/痛心焉
③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④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⑺解决学生难翻译的地方
⑻重点实词词义抽答
第一段:旌 盛
第二段:皎皎
第三段:望 行为 敛 堪 抚 按
第四段:当 少 发 卒
第五段:素 蹈死 株治 逡巡 猝
第六段:抵 佯 视 尽 隶 屈
四、研习
⑼请找出第一、二段的中心句。
明确:最后一句。
⑽记叙五人生平事迹是哪些段落?各记什么?
明确:第三、四段;何事被杀,死之情状。
⑾请找出五、六段的中心句。
明确:最后一句。
⑿总结全文思路。
明确:立碑盛(记,叙)—为何立(问,议 )—生前事(忆,叙)--死得值(答,议)
⒀作者以为五人为何而死?
明确:义。
⒁能否用原文为意义做个解释?
明确:明死生之大,有重于社稷也。
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还知道哪些仁人志士为国家民族慷慨赴义?
列举: 文天祥、夏完淳、谭嗣同、林觉民等。
五、附:板书 五人墓碑记
张溥
五人激于义而死
墓碑
记 明死生之大,有重于社稷也。
六、布置作业
阅读《读本》216“左忠毅公逸事”218“谭嗣同”.
作者邮箱: wuzhangze_79@sina.com
★ 高中语文文言文
★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 高中文言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五人墓碑记》的知识点(集锦8篇)】相关文章:
春季开学高一语文教学计划2023-08-14
人教版高一语文教学计划2023-01-24
如何背高中语文文言文2023-07-18
高中文言文阅读的有效性的策略应对2023-03-23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翻译2023-10-25
五人墓碑记说课稿2024-01-23
文言文《五人墓碑记》赏析2023-03-19
碑记应用范文2023-01-10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复习2023-06-28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4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