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老人与海》的意象(精选12篇)由网友“鹑尾”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赏析《老人与海》的意象,希望能帮助大家!
篇1:赏析《老人与海》的意象
赏析《老人与海》的意象
《老人与海》叙述的是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84天未捕到鱼了,同行都远离他,最崇敬他的孩子也离开了他。第85天他又独自一人乘船出航到很远的地方竟捕捉到一条比小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可大马林鱼是鱼中豪杰:它机灵、沉着、“搏斗起来一点也不惊慌”,老人被它拖了两天两夜,还不断被它掀起的大浪摔倒在船上,被它牵走的钓索勒得背脊生痛,两手血肉模糊。当时老人只要割断绳索就可以摆脱困境,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靠喝冷水、吃生鱼片加大体力,最终制服了大鱼,猎获了他梦寐以求的目标。但在归途中,又被成群的鲨鱼轮番侵食。桑提亚哥拼出全力搏斗,最终还是输给了鲨鱼。当他回港上岸时,老人带回的只是一艘空船和自己疲惫不堪的身躯,因为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得只剩下一副骨脊。所幸的是极度困乏的老人在梦里梦见了那蓝色的海洋和勇猛的狮子,而最崇敬他的孩子也一直守在他身旁。
《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的故事加工而成的小说,所以它既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又是一部有多层寓意且寓意很深的作品。发表后立刻被译成多种文字。各国文学评论界对作品的艺术造诣都无一例外地给予很高评价。桑提亚哥的“硬汉”而又矛盾的形象、作品的结尾及隐喻无处不在启发人们细细思索,反复吟味。
作品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在故事的开头就处于不利地位,同行都认为他“倒了血霉”。但他认为“痛苦对一个汉子来说,算不上什么。”在第85天,他又明知其难为却勇其为地“驶向更远的地方”,终于捕到一条力量比他大得多的大马林鱼。可颇有心计的马林鱼用沉稳剥夺他的睡眠、用苦刑折磨他的身体,但不认输的老人决心跟它“奉陪到死”。
当马林鱼被鲨鱼咬去大约四十磅肉时老人还不曾沮丧,甚至很英雄地想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就这样借主人公桑提亚哥的话表达了他自己认为在当时人们应有的生存信念。
海明威曾经还说过:“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够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事物。”分析这段话,再结合书中许多内证,我们便可解读《老人与海》中许多作者隐含的思想依托。
一、“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
如前所述,在桑提亚哥的身上,寄寓着作者的理念:一个真正的人,从失败中走来,还得继续面对未来。面对,是获得成功的前提,勇敢面对,才有获得成功的希望。
老人成功了。那条硕大的马林鱼斗智斗勇但没能斗得过老人的意志。虽然老人最终败在鲨鱼群中,那是因为“驶得太远”,孤军奋战之故。在两天两夜的搏斗中,老人一直就自信有加:“我是个不同寻常的老头儿。”并坚持着一条生命法则:“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为什么“打不败他?”一个真正的`人,在逆境中也是一名飙起的硬汉。老人虽然身陷困境,但他始终心中有孩子,梦中有狮子,书中的孩子----曼诺林就如同他过去强壮有力的自己;当然无疑,也是他将来猎取更大目标的自己;梦中的狮子则如同他的人生目标,无疑也是他的力量动力。老人“爱它人,如同爱这孩子一样。”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海明威,面对着战争后遗症给社会带来的混乱和毁灭、给人们带来的遗憾和幻灭,他觉得人们要在社会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具有老人那种“打不败”的硬汉子精神。书中的孩子就实现了作者的这一愿望。面对“倒了血霉”,但仍坚韧不拔的老人,孩子仰慕地称赞道:“好渔夫很多,还有些很了不起的。但顶呱呱的只有你。”还说“男子汉就该这么干。”当老人获得的成功又化为乌有时,孩子乐观而又执著地反复说“我不在乎。我昨天逮住了两条。然而我们现在要一起钓鱼,因为我还有好多事要学。”
“你得赶快好起来,因为我还有好多事要学,你可以把什么都教给我。”
由此看来,作者在桑提亚哥的身上寄寓的“真正老人的老人”形容再鲜明不过了:经历了创伤和失败又能勇敢地面对,实质上就是一种沧桑硬汉的形象,更是一种英雄行为。是英雄就能产生传达力和渗透力。而这个“真正的老人”用他未被打败且表现得十分勇敢的张力替作者成功地完成了对“一个真正孩子”成长为英雄似的硬汉的诱导责任。
二、“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
人与海的对抗本身就意味着是以渺小的力量去与伟大的合力作较量,再加之为“老人”与海,这就注定了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故事的结尾虽寄意渺小的人类只要凭着一股不被打败的意志和与强大拼杀的物质条件(结实的身体)及拼杀技巧,即使暂时不能取胜,也能与之抗衡且不被打倒。但热力四散的作品往往在大架子下面还涵盖许多作者有意铺下的其他耐人寻味的细节。仔细品味故事细节,我们不难看出“真正的大海”之所以“真正”,其实就在于它有旖旎的风光和大小都各具风格的马林鱼、鲨鱼、飞鱼、金枪鱼、鯕鳅鱼……,大海的胸怀是宽广而厚重的:上承日月光华,下容海藻生灵。虽然有残暴的时候,但多数时候是“仁慈并十分美丽的。”老人爱海,他目之所极的海洋,大抵都是色调明丽且极富动感:“深蓝色的水中穿梭地闪出点点红色的浮游生物,水在阳光照耀下变幻出奇异的光彩。”“水面上几摊被太阳晒得发白的黄色马尾藻和一只紧靠着船舷浮动的僧帽水母,它那胶质的浮囊呈紫色,具有一定的外形,闪现出彩虹般的色彩。”老人曾说:“海里有我们的朋友,也有我们的故人。”即算是那个差不多就要把他拖垮的马林鱼,在老人看来,它就像是“我的兄弟”,还有抢夺他的战利品的鲨鱼是“生就一副好体格,能游得跟海里最快的鱼一般,周身的一切多很美。”金枪鱼“壮实而气血旺盛”,鯕鳅“跃出水面的当儿,在最后一线阳光中确实像金子一般在空中弯起腰子扑打着,一次次跃出水面,像在做杂技表演。”海里蕴藏的这些有灵性的生物,就好比是大海的孩子,平时他们在大海的温床上遵循着自己的生活原则,但一旦有来犯的人类,它便又合成一股强势对抗着。海明威笔下的故事情节与其说是老人与鱼的拼杀,不如干脆说就是老人与海的搏斗。马林鱼把老人折磨得鲜血淋漓是得益于海水的助力;鲨鱼战败了老人也是凭借了海水的推力。大海对鱼的关护全然不同于人类母亲对孩子的拘囚或忤拗,而是让它的孩子在遭遇不测之时同心戮力地反击、进攻直至获胜。“真正的大海”就这样孕育着自己“沉着、健壮、似乎是毫无畏惧而信心十足的鱼。”无怪乎老人也不得不对这样“真正的鱼”发出礼赞似的心灵告白,“你要把我害死了啦,鱼啊 。不过你有权利这样做。我从没见过比你更庞大、更美丽、更沉着或更崇高的东西,老弟。来,把我害死吧。我不在乎谁害死谁。”强悍的群鲨蜂拥而来:“灰鲭鲨游得那么快,那么健壮,武器齐备,以致所向无敌。”登多索鲨是“美丽而崇高的,见什么都不怕。”“加拉诺鲨是最可恶的鲨鱼,既杀生又吃腐,但就是这些大海的复仇之子”,实现了作者笔下的“一些真正的鲨鱼”的构想。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安东尼·伯吉斯在评论《老人与海》时写过这样的见解:“这个朴素的故事里充满了并非故意卖弄的寓意……作为一篇干净利落的陈述性散文,它在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每一个词都有它的作用,没有一个词是多余的。”我们读着这绝非多余的海的深博和鱼的强势的描写忽又悟出作者匮赠我们的第二个启示:善待海洋,和平相处!
三、“代表“的”许多其他事物”。
如前所述,《老人与海》既是写实的优秀作品,但又不乏深层寓意。作品中诸多细节表达了作者对世间万物皆同理的看法。老人钓鱼的过程就涵载了如同儿童学步、青衿求学、猎人捕鱼、科学探险……等诸多事物的运作规律。下面撷其几点简要析来:
首先,老人桑提亚哥不断梦见狮子的心理佳境,就暗含了作者对人生奋起的基本要求。海明威认为,一个人对事物的远见是最最重要的,作家对事物的远见是作品的来源。那么,芸芸众生如果对自己所追求所驾驭的事业也有自己的远见,即各人梦中有狮子,那么这份远见或者说这头狮子就会成为牵引人生奋斗的力量。
第二,桑提亚哥一连几天被钓索勒、被海浪摔、被大鱼牵引的小船晃得头晕、恶心,但他在心里不断地抬充自己:“你是行的。你永远是行的。”“我要与你们奉陪到底!”桑提亚哥的这种“奉陪到底”的决心正是作者极力推崇的人生奋斗过程中极其宝贵的坚忍耐挫的意志。
第三,老人一面与捕到的大鱼周旋较量,一面又不断地喝水吃鱼。边吃还边想着,为了长力气,要常吃白色海龟蛋。“在五月份连吃了整整一个月,使自己到九、十月份能身强力壮,去逮地道的大鱼。”这些看似闲笔,其实正是非文学大手不及的艺术点睛。任何付出都不能空腔释能,如儿童成长要食物营养、青衿求学要读书营养、作家写书要生活营养、科学发明要技术营养……世间万物皆相通,做任何事物的过程中补充能量,养精蓄说都是不可须臾放松的关节。
还有一种对《老人与海》作象征意义的理解,认为小说中许多义象表明了作者对文学创作过程的描述。如“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象征着作家离群索居的写作生活,老人如同锲而不舍且雄心勃勃的作家、大鱼如作品的崇高境界、鲨鱼为文艺批评者;钓鱼技术则又象征创作技巧。的确,作家的生活就是一种孤寂生涯;作家劳动的艰辛正如海明威自己所言:“你不得不去你必须去的地方,不得不干必须干的工作,并且不得不看你必须看的事物。”以寻找写作源泉。大马林鱼与鲨鱼,前者为接受审视的作品,后者为审视品味作品的书评人物,作品与批评之间并非对立而是合二为一的。当我们读到老人带着大马林鱼回归途中被鲨鱼抢食时,自然会联想到马林鱼的味美肉鲜。那么顺此思路继而想象一部成功的作品能被众多书评者如此追踪并解析,本身就印证了它的品质高意象美。
以写实而达到了象征寓意是《老人与海》的主要艺术特色。这是海明威艺术造诣达到炉火纯情的程度所至。正如一个优秀的诗人在他努力再现原汁原味生活的诗作中不经意地援用了典故一般,并未刻意追求,只是底蕴深厚使然。
篇2:《老人与海》动物意象象征什么
西方文学中海的意蕴是丰富多彩的,抑或是清纯可亲的少女,抑或是凶神恶煞的恶魔。在《老人与海》中,海是被当作女性来描写的。在老人打鱼过程中,大海始终宁静、缓缓流动着;即使在鲨鱼夺取老人的鱼肉时,大海依然那么平静。她始终安静、自信、平等地凝视着“硬汉”般的老人——圣地亚哥。把大海描写成女性,外表温柔的她,却有着无穷、强大的力量,她有着闻所未闻的大马林鱼,有着凶残贪婪的大鲨鱼,她是如此得深不可测,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也真正显示了具有柔弱外表却内心坚强的才是“真正的”,显示了外在柔弱谦卑内心却拥有非凡毅力和奋斗精神的才是“真正的硬汉”。
小说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位“真正的硬汉”,是“生命英雄”的象征。在面对种种困难的时候,勇于向人类生命的极限挑战。他具有顽强的毅力,在出海84天后一无所获,仍旧在第85天仍旧出海,经历漫长的等待终于在第85天看到了希望——遇到了一条大马林鱼;他具有坚强的斗志,与大马林鱼三天三夜顽强的搏斗,与鲨鱼勇敢的斗争;他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他在逆境中敢于克服种种困难。老人的这些精神是永恒的,即使他死去,他的精神会永远存在,沉睡的身体,依旧挡不住顽强的精神与是世界的对峙。《老人与海》通过对圣地亚哥这个人物的描写,赞扬了具有顽强意志力,不屈服于失败的人类。
大马林鱼在这部小说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白劲鹏所言:“去掉那条大马林鱼,《老人与海》就不成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了。”老人在等待了84天漫长的时间之后,大马林鱼出现了,给了老人长久的等待一个回报,满足了老人的愿望。大马林鱼年轻力盛,但是老人坚强的意志力终于战胜了大马林鱼。在老人内心,大马林鱼是理想事物的象征,是美好的理想和追求的目标。这象征着,人类在漫长的征途中不知经历多少苦难,却仍旧满怀着对未来的希望,正是凭借这种信念和理想,指引着人类走过漫长的岁月,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和美好的生活。
鲨鱼代表着一切破坏性的力量,是阻止人们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各种破坏力的集合,是各种邪恶势力的象征。海明威只用了八周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具有很高审美价值和意义的小说。而这部小说正是写于上世纪50年代,那时,古巴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运动已经逐步进入高潮。在海明威的笔下,主人翁圣地亚哥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渔夫,而是一个生活在苦难中的古巴低层社会的人们的代表之一,而鲨鱼是那些殖民主义者和贫困现实生活的象征,为了改变现状,人们不得不与邪恶势力作斗争,而这一切都充分展现了古巴人民顽强的意志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生动地展示了人类与邪恶势力斗争到底的伟大精神,凸显了人类是“真正硬汉”的个性特征。
狮子意象在《老人与海》中具有独特地位,它分占五处,尽管着墨不多,作者也未对其作更多的渲染,但作用不容小视:它犹如镶嵌在一串链子上的五颗珍珠,把老人心理流变过程串连起来;它勾连上下文,使小说的结构更加严谨;它与情节紧密相连和其它意象一样,烘托老人的.心灵世界,这对塑造一位鲜明、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小说是在“老人正梦见狮子”中结束,足见狮子这一意象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与其它意象相比,狮子没有大海的温柔和激情,没有鲨鱼的贪婪和凶猛,也没有枪鱼的毅力和耐心,但狮子有自己独特的自信和威严,发自内心,不怒自威,令人敬畏,这一意象丰富了老人的精神世界。正像老人一次次出海为证明自己,迎接生命挑战一样,狮子这一意象也是为老人的再次出海作心理上、精神上的准备,此次梦狮与一梦狮子也就形成了有机的联系。老人反复地出海,证明其内心有一个结,“心理活动有一个规律就是:内容相似的结会相互结合,形成一个越来越大的结。这个解不开的情结就是老人的未了心愿。它处“在深层的潜意识中”,而“潜意识愿望向随后的一切心理倾向发挥压力,而这些心理倾向却得屈从这个压力,或者是对这个压力进行疏导,以引向更高的目标, 老人显然选择了后者,他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他相信经过自己持续不断的努力,能最终证明自己的价值。
创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本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1936年4月,海明威在《乡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碧水之上:海湾来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记叙了一位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出海捕鱼,捉到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但鱼的大部分被鲨鱼吃掉的故事。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社”,他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
内容简介
《老人与海》 背景是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篇3:春江花月夜意象赏析
春江花月夜意象赏析
现代作家闻一多曾经评价它“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可见其艺术魅力。因此在给学生上这首诗的时候,我试图从一些新的角度去解读这首诗,希望能够从新课改的理念中得到一些新的阐释,也希望学生能够真正从这首诗里面得到一些美的启迪。
什么是意象呢?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我们作为一个人,都有心灵有感情,当我们面对外在的一切物象,我们都应该有所感应,“人禀七情”是指人天生就有喜怒哀乐爱恶欲。我们看到的外在物象是引发诗人情感的事物。当人们看到了外在的物象,于是内心情感自然有了一种感受,经过创作主体——诗人经过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它就是意象。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那么《春江花月夜》这篇课文中都有哪些呢?文章围绕了“春”、“江”、“花”、“月”、“夜”这五个意象,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所以下面将紧紧围绕这五个意象来谈诗人想表达的感情:
一、“春”
春天是草木茂盛,百花盛开的季节,古人吟咏春风、春花、春日的句子很多。我们先来看这两句:“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上课时学生很奇怪:“刚刚还说了春天潮水上涨了,为什么这里很快就春尽了呢?”我们就从作者第三部分想要表达的感情入手,“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说“春尽”,一定有他特定的感受。象李后主小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相见欢》)满林花树,春天这样红艳美好的花朵都凋谢了。多么沉痛,多么哀伤!“太匆匆”是词人内心的悲哀和感叹,李后主所写得是整个生命的无常,生命的短暂。他用林花这么小的一个自然界的事物,表现了对于生命的感悟。所以我们在鉴赏这个词“春尽”时,也要从作者的感情入手: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所以,这里的“春”指的是游子的青春。古人还有很多诗句写到“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意思是:纵有令人惬意的美好的时光,美丽的景色,却没有欣赏的心思,值得高兴的事。例如因为杜丽娘另有心事,伤感于眼前美景无人欣赏,恰如她关在深闺大院无人爱慕,不禁吟出“良辰美景奈何天”。还有贺铸也曾写过“锦瑟华年谁与度?”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二、江
本诗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开始写起,一直写到“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从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这种波澜壮阔的美景写起,一直写到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江水滔滔,似乎在诉说着宇宙时间的永恒和人生短暂易逝。我们来看这两句古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语出《论语》。孔子说这句话时是有流水这个背景的,故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张若虚感叹江水长流而人生短促,把写景与哲思融为一炉。而这一句“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写的是江水不仅带走了春天,也带走了游子的青春、希望、憧憬,所以这里的“江水”是写的时间、青春、韶华。
三、花
本文中前面的“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是纯粹写景,不难理解。那么这句“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里面的“落花”怎么去理解呢?古人见落花而伤怀,大多因移情所致,从落花想到自己,折射出对人世短促的感伤。唐陆龟蒙的《惜花》:“人寿期满百,花开唯一春。其间风雨至,旦夕旋为尘。若使花解愁,愁于看花人。”诗人为花生愁,正是替自己的未来担忧。宋朝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也是这种伤感的情调。 “人生天地之间,若如白驹之过,忽然而已。”落花一般代表了人生命的流逝。王维的诗《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句诗抒写了春天的月夜鸟鸣涧中的幽美虚静的境界。在空阔寂静的山涧里,桂花纷纷地开,又纷纷地落,夜里春山尤其寂静。“落花”有时也抒写闲愁。而在本文中,“落花”之意,这两者兼有,既有对生命流逝的感伤,也有春尽时的闲愁,从“闲潭”二字可看出,并非潭水不知感伤,而是主人公心中的因别离而产生的闲愁。
四、月
“月”的意象在这首古典诗词中,运用得十分广泛。有的诗句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旷达的情怀。如:“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在恬淡闲适、乐观旷达的诗人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成了清幽雅致、悠闲自在的代名词。 他以明月来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超脱旷达的情怀。有的诗句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如:“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 华流照君”。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有的诗句以“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如:“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寄寓了主人公的身世感伤和离别之苦。还有的诗句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但是作者并非象前人那样颓废消极,而是认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让我们看到作者精神的积极。
五、夜
春水、长满鲜花的原野、树林,江天一色,都被夜色笼罩,一切显得安静、美好。“烟光拂夜色”,“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薄薄春云笼皓月,杏花满地堆香雪”,都凸显了春天夜色的美好,朦胧。
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通过对《春江花月夜》诗歌教法的新的尝试,我相信学生会对生命、自然都有更多一些体悟方法,不仅仅是字面上,而是从中国古典诗歌的精神内涵里汲取营养。“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从中国古典诗歌源头上去解析这首诗歌的意象,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那纤尘不染的月色美景、那杳渺悠远的宇宙哲思、那缠绵不尽的离愁别思。
篇4:《再别康桥》意象赏析
一、形神兼备,以形传神
诗歌的第二节把金柳比作新娘,形似神肖,别致新巧。河畔垂柳,冰清玉洁,柔曼飘拂、夕照霞辉,给她镀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颜色,她多像一位长发飘逸、风姿绰约的新娘。她的玉树临风、婀娜多姿的倩影倒映在康河里,也荡漾在诗人的心河中,并激起层层的情感涟漪。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怎能不心动神摇呢?爱恋康桥的一草一木,如同迎亲娶新一般,深情痴迷,徐志摩在这里决不仅仅是绘形摹态,他是传情达意,表达一份对康桥风光,对失落情意的眷恋、追恋。他爱康桥,更爱遗失在这里的情真意切的美梦!
二、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诗歌的第三节描绘了一个意象“青荇”,是对第二节的补充和深化。在作者的心目中,康河的这些水草油光翠嫩,浓绿欲滴,充满着蓬勃向上的生机,它们似乎挥动着绿油油的手臂,向昔日的老友热情致意,又似乎在向人们炫耀它们生长环境的美好。表达着抑制不住的幸福感和喜悦感。它们能与这里的蓝天白云、绿树黄花、和风柔波、霞光桥影长久厮守,难怪诗人流连沉醉,心甘情愿做康河柔波里的一条水草。物我一体,物即我情,我情即物,诗人简直就是一条会思想、有情意的水草!这种描写类似于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的情景,给人一种情真意切,不能自已的兴奋和喜悦,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虚实结合,以实衬虚
诗歌第三四节写“青潭”,先实后虚,虚实相生,青荇浮藻之间,荡漾着绚丽多彩的晚霞,波光潋滟、水天一色,如梦似幻,亦实亦虚,怎能不让人心向神往,如醉如痴!于是诗人乘兴撑篙荡舟,披星戴月,漫溯康河,去追寻遗失的美梦,去重温夕日的欢乐。星汉灿烂,星辉点点,诗人大有东坡泛舟赤壁时那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觉。他心花怒放,陶醉在这星辉迷人的夜色当中,禁不住引吭高歌,一吐回到过去,情不自禁的喜悦心情。这两节诗文围绕“青潭”展开行文,先把清潭想像成绝彩斑谰的梦,再由“梦”联想到以前寻梦的浪漫。眼前所见为实,联想、想像为虚,由实到虚,借潭写梦,融情于梦,借梦发感,以实衬虚,虚实相映,诗意地表达了诗人的浪漫情怀。
四、动静结合,以静衬动
诗歌首尾两节都写到了“作别云彩”这一细节。前者显得飘逸高洁,依依难舍;后者则见感伤落寞,无奈决绝;“云彩”这一意象以静衬动,精妙入微的折射出诗人隐秘难言的复杂心理。云彩高洁秀美、宁静祥和,诗人视作朋友、知已,与他作心的交流:当年你或许飘浮在碧绿的草坪上空,装点着蔚蓝的天空,为我遮挡炎炎烈日,见证我痴迷康河、回归自然的诗心画意。如今,你远举飘飞,离我而去,我也带着割舍不下的眷恋,惆怅远你而去。永别了,飘逸的云彩。永别了,静美的康桥!
诗人具有深厚的古典诗词修养,深得“意象”三味。新诗写得象古诗一意象纷呈,韵[味无穷。的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好范本。立足诗歌,知人论诗,扣住意象展开联想分析,不仅可以体察诗情,洞悉诗人心声,还可以强化感情,提升我们诗歌鉴赏品味,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篇5:《老人与海》赏析
写作背景
《老人与海》写的是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的捕鱼经历,描写老人制服大鱼后,在返航途中又同鲨鱼进行惊险的搏斗,然而作品中的形象却具有很强的象征意蕴。他用马林鱼象征人生的理想,用鲨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用大海象征变化无常的人类社会,而狮子则为勇武健壮,仇视邪恶,能创造奇迹的象征,桑提亚哥则是人类中的勇于与强大势力搏斗的“硬汉子”代表,他那捕鱼的不幸遭遇象征人类总是与厄运不断抗争。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遇难,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海明威在《老爷》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通讯《在蓝色的海洋上》报道这件事。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社”,他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到 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象征意义
老渔人圣地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最后一位悲剧英雄,也是他一生塑造的硬汉性格的最后总结。贫穷而又不走运的老渔夫圣地亚哥的命运是悲哀的,而他却又是一个失败的英雄,“打不败的失败者”,海明威的硬汉子品格像精灵一样铮铮依附在圣地亚哥这一人物形象之上,这便是海明威式“硬汉子”精神的象征,他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亦或不自觉,都作为了海明威“冰山原则”的有力体现。
圣地亚哥是一个“独自在湾流里的一只小船上打鱼的老头儿”。生活和岁月给老人的折磨,令他“后颈上凝聚了深刻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了,可是他的那双眼睛“跟海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作品一开始时,老头儿正赶上“背运(那是形象倒霉的一个最坏的字眼儿)”。八十四,整整八十四天,他连一条鱼都没有捉到,这对一个以打鱼为生的渔夫来说,那真是再倒霉不过了。就连跟他在一起很长时间的一个孩子,也不得不在第四十天离开了他。
老渔人的悲惨命运正是海明威的自身遭遇在艺术上的折光反射。海明威曾经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战争,人们还未从世界大战的恶梦中醒来,幻灭、失落等种种迷惘困扰着人们。战后的社会是一片混乱、凋敝的景象,战争和社会的种种荒诞现象给海明威的精神和身体上都带来了很深的创伤,可谓九死一生。这也正是老渔人圣地亚哥苍老的表现之一。另外,我们发现从1940年《丧钟为谁而鸣》之后,海明威整整十年没有发表什么重要作品,而1950年出版的《过河入林》又遭到舆论界的一致批评,“众多评论家甚至断言海明威的才智已经枯竭,再也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了”[vii]。这个情形与圣地亚哥老人一开始的景况多么的相似,老人背了运,一连八十四天打不到鱼,当他坐在海滨酒店时,周围的渔夫都在嘲笑他或者对他寄予同情。
圣地亚哥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古怪老头儿”,或者说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有坚强勇气与毅力,为完成只属于自己的那项别人无法替代完成的任务,为了鳏夫的光荣与尊严,圣地亚哥一定要捕到一条大鱼,对于尊严与荣耀,海明威是极其强调的,他曾经一度打算为该文使用“人的尊严”这一标题。对于海明威来说,要写好一篇 “一辈子所能写出的最好的作品”,“从战术上讲,现在发表《老人与海》可以驳倒认为我这个作家已经完蛋的那一派意见”[viii]。海明威意识到《老人与海》的这部作品的完成,将让“别的优秀而成熟的作品与它相比大为逊色”。我“今后还要努力写得更好一些,但这会是非常困难……我是一个专业作家,对这部作品心中有数。”老渔人圣地亚哥也意识到了“85”是个吉利的日子,“可以捉到一千磅的大鱼”。[ix]圣地亚哥老人在捕到他一生捕到过的甚至见到过的最大的鱼后,耗尽了全身了精力,不仅两手空空,而且伤痕累累;而海明威在写完这部最优秀的作品后,直到最后的自杀都未曾发表过任何作品,在写《老人与海》的同时写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海流中的岛屿》都是在1970年他妻子整理后发表的。
虽然海明威说:“人们说什么象征主义,全是胡扯”,笔者认为把老渔人圣地亚哥作为“打不败的失败者”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与对海明威双重性格的探讨也分不开。悲剧超越了他的失败,升华了存在的意义,失败后的言语与行为又折射出海明威的人生观和行为准则。精神上的胜利给了这些失败者和其创造者做人的尊严和勇气,同时又以一副面具去掩盖内心深处的、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懦弱和自然主义宿命论。海明威的恩师格鲁特·斯泰因这样评述海明威的性格:“他用残忍当盾牌,以掩盖他惊人的胆怯和敏感。”《海明威传》的作者库·辛格也这样说:“海明威外表粗鲁健壮而又英勇,颇具男子气概,但在内心里,他有一种女人的直觉、善感、温情、容易落泪。”而著名的海明威学者杰佛里·迈那斯教授却很直接地指出:“在外表上极力压制他性格上多愁善感的一面,装出一副男子豪放不羁的形象”。正是由于海明威本人的精心掩饰,使我们判断失误而在潜意识里对他的硬汉子精神产生了公式化的认定。对于海明威多愁善感的一面在老渔人圣地亚哥身上也有体现。且看圣地亚哥是怎样在清晨喊醒小男孩的, “他轻轻握住孩子的一只脚,然后便一直握着直到孩子醒来”[x]这就是老人的细腻而又温情的一面,这一面却就被海明威极力地掩饰过,这一点也许与他双重性格有密切的关系。在现实和虚构的两个世界里,追逐描写失败而又不承认失败成了海明威内心不安与痛苦的一剂良药。
老人处境的一步步恶化就是为了表现出海明威这一硬汉子在“重压”之下所表现出的“优雅风度”,这样的重压之下,老人的失败才显得尤其悲壮,刚开始时,天天出海,但一连40天没有钓到一条鱼,这种失败就够“倒霉”了,后来小孩儿马洛林的离去更让老人的处理显得黯淡凄凉,最后的遭遇更让人感到凄惨,然而就是这种“从失败仍然是到失败”的境况下,圣地亚哥完善地体现了海明威的硬汉子性格:当他的大鱼被鲨鱼吃得仅剩下一副骨骼时,他自问:“可是,是什么把你打败的呢?”“什么也不是……是我走得太远啦。”老人勇敢地承认了自己的失败,却又绝对相信自我的力量。相信他纵然是失败依然勇敢无比,相信在精神上并没有败给鲨鱼,因为被消灭的是鲨鱼,而不是自己,正是基于对待失败的勇敢、毫不气馁的精神,圣地亚哥体会到:“一旦给打败,事情也就容易办了”。于是“现在只要把船尽可能好好地、灵巧地开往自己的港口去。”当战斗已成往事,辉煌也已逝去,桑提亚哥是那么安详平静地完成剩余的工作,绝好地体现了“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如果说人生是个竞技场,自然便是人生的大背景。而此刻的圣地亚哥却已完全超越了这个自然,超越了他人生中的磨难、辉煌、成功亦或是失败。
圣地亚哥“重压下的优雅风度”的象征与笔者在前面提到的战争对海明威的身心推残,战争的`残酷、统治者的虚伪及其流血的无谓改变了海明威年轻时“拯救世界民主”的宏大抱负。
第一次世界大战铸成了海明威对人类社会的根本看法,严重的影响了创作基调。在海明威眼里,世界充满了暴力与虚伪;死亡不可避免地等待着第一个人。这就是海明威笔下主人公圣地亚哥的悲惨命运的又一象征。在这种社会中生存下去,就必须为自己树立一整套的生存法则,这就是:“在生活中,就是不能取胜,也万万不可以认输,你可以在默默忍受中尽力活下来;放弃感情的纠葛,莫要顾影自怜;在户外的体育运动中寻求欢乐,把‘硬汉性格’作为生命的支柱”[xi]正是这套生存法则让海明威成功地塑造出了典型的硬汉子形象,就算是驾着渔船“上面是一面千疮百孔的帆,上面先后补上了一些面粉袋,如一面标志着被打败的旗帜,” 上天注定了老人失败的命运,但面对失败所表现出来的仍是硬汉子的坦然态度。海明威经过十六年之后,悟出了当年那个老渔夫的故事的真谛,他把古巴渔民的真实故事变成了一个渗透着人生哲理的寓言,海明威不再是单纯地讲述这个故事,而是揉进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情感和思想。“八分之一”的来源于生活素材,而余下的 “八分之七”却是需要通过想象去挖掘的艺术真实与象征主义了。
可见圣地亚哥的象征所呈现出寓意的多义性,尽管其中也不乏某种朦胧气息,但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圣地亚哥是“海明威式”硬汉子精神的最佳体现者。
马洛林是“硬汉子性格”的最佳补充
“运气是我有了一个好老头儿和一个好孩子,而近来作家们已经忘记还有这些事情”,[xii]海明威在谈到小说成功的因素之时,曾颇为自得地将小男孩与老人相提并论。由此可见,小男孩马洛林在《老人与海》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小说的真实素材《在大海上》这篇通讯里却并无小男孩其人,小说中他却占了不少篇幅,这便是海明威艺术创意与匠心所在,要研究《老人与海》象征因素,小男孩马洛林显然很值得读者与批评家们推敲了。
孩子是从五岁起跟老人上船学习捕鱼的,孩子的个性特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老人的性格,孩子虽然很小,但并不显很孩子气;从老人那里学到的不仅是捕鱼的本领,还有自尊自强的精神,并学会懂得生活的艰辛与男人的责任。稚嫩的肩膀早已习惯了清早就得出门打鱼的生活的磨砺,纵然是“走路还打瞌睡” [xiii],仍然说“这算什么,男子汉就得这样。”[xiv]铿锵有力,落地有声的言语充分的展示了“海明威式”的硬汉子精神。
在老人的潜意识里,孩子是自己人生的另一阶段,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梦到两个自己,所以尽管他与孩子朝夕相处,他“做梦时从没有梦见过孩子”。孩子的离开是孩子家长的决定,老人不愿意也不让孩子为难,于是不让他再跟着自己,不让小男孩也沾上老人的霉运,孩子多次的要求坚持回来,纵然老人的失败就摆在面前,现实证实了老人的失败,老人的多次回决,但始终阻止不了孩子。他不怕失败,蔑视失败,勇敢地面对失败,因为在小男孩心里,圣地亚哥是一个“神钓”、“与众不同”。孩子在回归帮助表现海明威“重压下的优雅风度”,小男孩的出现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是有其象征意蕴的,是人类的未来生命延续的维系物,也是硬汉子不向命运低头的力量源泉。圣地亚哥正是从孩子的鼓励下坚强不屈的拼搏下去,他意识到:“要不是孩子,我早完了,这一点不承认可不行”,在与命运搏斗中,几次想到小孩,“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所有有了孩子,生活中才会有痛苦和欢乐,才会有灾难和希望,人类社会也才会生生息息,延绵不绝。
将唯一的一个与老人相依为命的小男孩马洛林从桑地亚哥身旁无情地取走,这也是海明威独到的艺术创意。取走是因为老人“倒霉”,是因为孩子的父母强令孩子另攀高枝。也是因为海明威生活在趋向于腐朽和没落的社会里,海明威作为正直而又清醒的知识分子,一方面看透了社会的虚伪和腐败,然而虽然他有胆有识,又有着自信和坚毅的品质,但长期的搏斗使他觉得力不从心了,认为即使自己再怎么,也无法改变这黑暗的现实。因而他感到苦闷,感到疲倦,感到希望和胜利的渺茫,渐渐地就变成了一个实际上的精神胜利者,渴望用精神的胜利使自己得到慰藉,得到解脱。
正是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海明威流露出对弱者的同情,对有钱人的轻蔑,对贫富差距的不满,于是当老人感到孤寂和痛苦以及失败之后,孩子终于下定决心回到老人的身边,孩子的再次回归,显示他无视父亲的权威与渔民们对运气的迷信,“去他妈的什么运气,我要运气跟我走。”[xv] “家里人说起来,我才不管呢,”[xvi]孩子在回归之前,老人的奋斗也是孤立的,无论如何英勇都注定会失败,孩子的话昭示出他在老人的英雄气概的感召下走向了成熟,在失败之中隐隐约约地又感到了一丝的欢乐与光明的希望。
大海是海明威生存环境的象征
大海在整篇故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圣地亚哥老人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是他生活的全部内容,海为他准备了神秘的大鱼,为他提供了展示其无比的勇气和毅力的场所,从美学角度来讲,大海是一幅“意味着许多东西”的写意画。
在苍茫而神秘的大海,她是“仁慈的,十分美丽的,但是她有时竟会这样地残忍,又是来得这样的突然,那些在海面上飞翔的鸟儿,不得不一面点水搜寻,一现发出微细而凄惨的叫喊……”,可是“老头儿总是把海当作一个女性,当作施宠或者不施宠的一个女人。”“为什么盗贼鸟和强大的鸟把像海燕一样的鸟儿弄得那样柔弱、那样纤细,海洋有时竟能够如此残忍呢?”
圣地亚哥虽然也想到“海洋仁慈又十分美丽”,但是,他所强调的是“海洋就是能够如此的残忍,又是来得这样的突然”,那些弱小的鸟儿只能发也“微弱而凄惨的叫声”。圣地亚哥在这里流露的分明是对海洋残忍的不满,是对海燕一类弱小鸟儿的同情,如果我们联系当时的美国现实,当时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猖獗横行 [xvii],民主与进步力量遭到疯狂的迫害,整个美国社会弥漫着疑惧和恐怖的气息,圣地亚哥关于海洋会突然变的残忍。又为什么要反复交待圣地亚哥对大海上小鸟的同情呢?作者只提到属于同类的海上的两种鸟儿,海燕和黑色的小海燕,而“尤其为弱不禁风的黑色小海燕伤心”。当反共的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猖獗时,美国共产党人却没有形成一支对抗力量,众多的共产党人和民主进步人士遭受审判和监禁,美国人民经历着空前的大劫难。海明威正是在这特定的残酷现实面前,把 “海燕一类的鸟儿”写成了无法抗拒风浪的生灵,并把它选作受害于“海洋残忍”的代表。小说中“海燕一类的鸟儿”即象征美国共产党、人和民主进步人士。我们又注意到大海一律都是“暗黑的”,“黑漆漆的”或是其它黑暗的色调,仿佛大海是一个穿着黑衣,带着黑色的面纱,海洋又是“如此的残忍”这又不正象征着麦卡锡主义把美国搞得天昏地暗的社会现实么?
但海明威却又给大海赋予了女性的身体和灵魂。海的女性,让她自身蕴含着大量的生殖力和可能性,所以才能为老人准备好一个巨大无比的鱼,她的宽广足以使老人驶入体验不可知的和未知的现实奥秘的领域,她的浩大足以允许老人生活的永恒之中。圣地亚哥与自然的关系也主要体现在他与大海的依存又斗争的关系之上,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的海洋上汇合并经由海洋而输入美国,美国文化的源头也必须追溯至欧洲文化的爱琴海文化。这也是海明威选择“大海”作为渔夫圣地亚哥生存环境的重要原因,而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非“仁慈、善良”的女性才可容纳的。
独自在海上的日子,圣地亚哥看日升日落、观月隐月现,与鱼鸟作伴,和风水对话,他也变成了大海的一部分。“海洋是仁慈的,十分美丽的,”最终给予了老人一条“比小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马林鱼。可是海洋又是残忍的——那此成群结队而来鲨鱼夺走了他辛苦追捕到的大鱼,粉碎了他的“光荣”。老人的孤独与快乐、斗争与失败都和大海相联系。老人与大海的关系是既依存于大海又要与大海斗争。他不仅仅从大海获得生存条件、生存技巧,还从大海获得朋友和对手。大海是他的生活场所和战斗场所,也将成为他的最后归宿,这与海明威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海明威只是一个描写男人的作家,他描写的是能在“重压下表现优雅风度”的男人,“海明威没有一部可以称得上是专门以女人为中心主角或以妇女读者为主要对象的作品”[xviii],与海明威同时代的评论家艾德蒙·威尔逊说:“他笔下的女性是不真实的”[xix],这是由于母亲的清高自负、骄纵自私给海明威留下终生影响,母亲十足的男性气质与专横令海明威极其反感,甚至在他母亲死后多年,海明威还在朋友面前愤愤地说他的母亲是雌雄同体,母亲的“男性化”行为造成了海明威心里障碍——认为自己缺少真正的母爱,这就让他在恋爱时表现出明显的恋母情结,总是爱恋年龄比他大的女人,这一事实也间接地反映出他在前半生中不断寻找一位理想母亲替代者的渴望与决心,“女人是使他不安的最大根源”[xx],父母在婚姻上的不谐调与海明威(18)大7岁的阿格尼丝(1882年)的拒婚对海明威的伤害反映出海明威性格极为脆弱的一面。这一现实令海明威内心不安与痛苦,于是精神上的寄托成为了医治他内心的一剂良药。那么“仁慈的、美丽的大海”成为他内心的理想化身。
因此,这幅“意味着许多东西”的写意画成了海明威生存环境的剪影。
篇6:《老人与海》赏析
《老人与海》精选赏析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现代美国著名作家,出生于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郊区的一个医生家庭。受家庭影响,海明威喜欢钓鱼、打猎和射击等活动。海明威的一生经历丰富多彩,甚至带有某种传奇性。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考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红十字会车队,在意大利前线受伤,仅左腿就取出弹片237块。1937年,他以记者身份奔赴西班牙内战前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先于法国将军莱克勒的部队进入凯旋门;他还驾驶自己游艇改造的军舰侦察德军潜艇行动。此外,他还在北非丛林中围猎,在远海地带捕鱼。1961年,海明威因为健康迅速恶化,在各种疾病的折磨下身心交瘁精神抑郁而饮弹自杀。海明威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没有文化的男人》,以及剧本《第五纵队》,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等。海明威的创作风格一方面继承了马克•吐温等人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受其记者生涯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954海明威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之作就是《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84天一无所获了。在前40天,有个很佩服他的男孩曼诺夫和他一起出海,但他父母认为老头倒了霉,让他跟别的渔夫去打鱼了。晚上,老头昏昏睡去,他又梦见了儿时见过的非洲、海滩、大山和狮子。第二天清晨,他带着曼诺夫给他的鱼食和祝福又出海了,他划向远远的大海,在天亮之前撒下鱼食。中午他钓到一条巨大的鱼,他怀着对这条大鱼的敬意与之搏斗了两天两夜,第三天,他射死了鱼。然而在归途中,鱼血招来了一群一群的鲨鱼,他用尽了船上的所有工具保护大鱼,却不能阻止,鱼只剩下了骨架。半夜他驶回了小港,早晨,渔夫们围过来,曼诺夫哭了,他给老人送来了热咖啡,要跟他一起出海。茅棚里老人睡着了,他又梦见了狮子。
小说描写了人奋斗中的心路历程,面对失败仍顽强拼搏、绝不屈服的意志,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桑提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
《老人与海》写的是人与大自然搏斗的故事,它的寓意是海明威小说人与外界势力斗争失败的一贯主题,然而他指出人类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做精神上的胜利者。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小说还成功地刻画了主人公桑提亚哥的形象。他是海明威二三十年代创造的“硬汉”性格的继续与发展。小说体现了海明威成熟的艺术风格,表现在孤独的主人公形象塑造,人物的大量内心独白,删减到“电报式”的语言,深藏情感的形象、景物等。另外,在现实主义基础上,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意识流手法,如联想、独白、梦境等,更全面深刻地揭示了“硬汉”性格的内涵。 以写实而达到了象征寓意是《老人与海》的主要艺术特色。这是海明威艺术造诣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所至。
人的真正胜利也只能是精神的胜利。人在物质上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赢得我们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气魄的胜利,才使我们感动,才使我们追随那个孩子一样,为他的悲壮落泪。
整篇文章,其实就是人和自然的决斗,是人战胜自我,征服自我,超越极限的争斗。老人其实是人类的化身。海是人类征服的一切。人类的不完美让人类追求,人类的追求成就着人类的完美。人性的光辉体现在这部巨著中诠释了人活着应有的品格,人活着为了什么。那就是:人应该是乐观的,不屈服的对待一切;人应该是有耐性的,一切的诸如贫穷、饥饿、战争都会过去,面对困难永不言败;人应该是多情的,情感生爱,对对手的赞美和爱能增强征服困难的乐趣和勇气;人应该是勇敢的,无畏无惧,不屈从于困境,困境就会退却。人生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人生就像一条小船,旅途不会永远风平浪静,只要我们能战胜巨大的海浪,就一定能驶向自己心目中的终点。
篇7:《老人与海》赏析
《老人与海》赏析
这部作品有如下特点:
1、象征意蕴丰厚。《老人与海》中的形象具有很强的象征意蕴,作者用大马林鱼象征人生的理想和人类作为生命本身所拥有的欲望,用鲨鱼象征难以摆脱的悲剧命运,用大海象征变化无常的人类社会;而狮子是勇武健壮、仇视邪恶、能创造奇迹的象征,桑地亚哥则是人类中的勇士、与强大势力搏斗的“硬汉子”的代表,他那捕鱼的不幸遭遇象征人类总是与厄运不断抗争却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的命运。
2、“冰山理论”。海明威在谈到《老人与海》的创作时曾经说过:“《老人与海》本来可以写成一千多页那么长”,但他“总是根据冰山的原理去写它。关于显现出来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在水面的。你可以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这是并不显现出来的部分”。于是,一方面我们看到在《老人与海》简单的故事情节背后,深藏着一个丰富而又博大的世界;另一方面,这部小说像诗篇,像交织着沉郁、苦难、昂扬与庄严,甚至也不失明丽与柔情的气魄宏伟的交响曲。作者从桑地亚哥的孤独与失败开始写起,依次讲述他在出海之前与小男孩的交往、他的扬帆出海、他与大马林鱼及鲨鱼的搏斗、他的失败的返航,最后复归于他庄严的梦境。作者叙事从容不迫,“瀑布般倾泻的豪华、庄严的抒情段落,而节奏正表现在它的抑扬顿挫里”。
形象分析
桑地亚哥
桑地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他面对浩瀚的海洋、凶猛的大马林鱼、凶恶的鲨鱼、恶劣的气候和多舛的命运都毫不气馁,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他虽然失败,但仍然是英雄,他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
桑地亚哥是一个坚毅刚强的老人。他能忍受厄运的重压,虽然已经衰老,想到的却多是力量的象征——狮子、抵手比赛,并勇敢地面对硕大的马林鱼和成群的鲨鱼。他是一个无论在怎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凭毅力和智慧抗争的勇士,是一个捍卫“人的灵魂的尊严”的人。他连续84天在海上打鱼,一无所获,但他既不唉声叹气,也不怨天尤人。在与马林鱼、鲨鱼的搏斗中,他忍着饥饿、伤痛,竭尽全力,充分体现了他永不言弃的精神。
桑地亚哥是一个自信且乐观的老人。当老人的船被大马林鱼拉着向远处飘去的时候,老人虽意识到了危险,却没有想到放弃;当鱼肉被抢吃去的时候,老人仍表现出他的乐观主义精神。老人乐观的精神还体现在他的梦中,老人总是在失败的时候梦见小时候在非洲海滩上见到的狮子。海滩上玩耍的狮子显示出强壮、力量和快乐。只要梦见狮子就还有希望,他始终乐观地坚信这一点。老人非常欣赏、崇拜棒球好手老狄马吉奥。正是对这个榜样的推崇和对自己的充分信任,使得老人自信乐观地生活下去。
也许《老人与海》只是一篇被过分诠释的著作。
当众多读者和评论家纷纷认为此小说充满象征意味时,海明威却执意认为自己的作品“没有什么象征主义的东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鱼就是鱼,鲨鱼就是鲨鱼。……人们说什么象征主义,全是胡说。”但他也有所保留:“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
将这篇仅两万六千多字的小说与中文译序结合起来阅读后,我突然有一些其他的感想生出来。说一篇其作者自认为有生以来最为满意的作品没有任何字面和情节之外的涵义,是不太可能的,只是作者在其中灌注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毫不自知。这一脱不掉的文化背景即是基督之教文明的精神价值。对宗教文化的信仰与浸淫构成了人类后天生命中的某些必然的内心矛盾。黑格尔认为矛盾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我认为不正确。内心矛盾并非人类与生俱来的属性,矛盾不是注定的,虽然它普遍而长久。不认同黑格尔创立的“辩证法”。人一旦对矛盾的存在合理化,那么他对矛盾的解决就是无能为力的。人类有作为低级生命的自然和谐,但人之所以最终是一种高级生命,乃是因为他的头脑和思维,所以人的生命的和谐除了其生理的和谐之外,还应有一层更为重要的和谐──灵魂的和谐。但是历史上的所有时代中人尚未达到过灵魂的真正和谐,无论凡夫走卒还是帝王圣贤,故矛盾看似与生俱来。
《老人与海》不是一篇教导人们如何实现灵魂和谐的小说,而是一种探索和追寻。老人希望用海上的渔猎经历寄托自身价值的超越。“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无疑这正是海明威的价值观──被捕杀的大马林鱼的生命是老人的牺牲品,大鱼和老人又一起成为鲨鱼的牺牲品,而鲨鱼最终会成为大自然的牺牲品。这是海明威式的固执的悲观主义情结的反映。如果生命意味着一场牺牲,人类只能无能为力。但是海明威又是极敏感与自尊的,他执意要让老人的行动具有意义,老人的努力虽然成了自然界的`牺牲品,但老人的精神胜利了,他的精神力量超越了以往的海上生活,超越物质的结局。在这一层面上老人已然实现灵魂的和谐,不再心怀懊丧。
在写作中,海明威正是那个“老人”。写作生涯越持久便越怀有深重的杰作情结,希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此下去写作可能成为一个人的梦魇,作品成为不负责的评论家的牺牲品。如他的上一篇小说《过河入林》的评价不高,被认为是文才枯竭。唯一令作家内心安慰的只有精神胜利和自我超越,这是支持他一路奋斗的燃料。老人的奋斗不应成为他的梦魇,它还能够继续梦见狮子,这一非洲草原的真正霸主。老人的生命愈老弥坚,愈坚弥醇,作者的良好愿望。海明威的杰出正在于他不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他是一位生命的斗士。他的作品在摸索内心矛盾解决之道的途径。虽然他本人终其一生也未能解决这些矛盾。正因为他写作,所以他对人的灵魂关注的深沉;也正因为他的作品,我们看见了他做出的全部努力。
《老人与海》也许并无所谓的无穷象征,但那并不影响它成为能够承载理想和精神力量的伟大作品。
矛盾的解决,灵魂的安宁,文学永恒的探索。
篇8:老人与海赏析
【作者简介】
海明威,美国作家。1952年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因此获诺贝尔文学奖。文风简练生动。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其“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
【故事梗概】
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马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
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
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圣地亚哥没有被打败。那天下午,圣地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圣地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过圣地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读书笔记】详细故事简介
P1—20,老人第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回来,马诺林热情迎接了他,老人已经穷的连饭都吃不起了,渔网也早就卖掉了,马诺林给他找来吃的,鼓励他。在这天晚上,老人梦到了狮子。
P21—32大马林鱼上钩之前
注意点一、P21大海是男人还是女人
注意点二、不喜欢水母;喜欢海龟和玳瑁,飞鱼,海豚,
注意点三、喜欢一个人喜欢自言自语;希望男孩在身边
注意点四、关于大海的描写
P32—84,经过半天一夜,一天,一夜,又半天,老人杀死了大鱼。
注意点一、碰到的困难,鱼一直在游,手用力的地方被割破,左手抽筋
注意点二、鱼在老人看来,更高贵,也更加能干。谁也不配吃这条鱼P64 p80,来吧,杀死我吧P53
注意点三、为了激励自己,想起了自己喜欢的棒球明星和以前扳手腕冠军辉煌的历史
P63他已经被鱼拖了半天一夜一天P66,又要进入第二个夜晚,他掉到了一条鲯鳅,鲯鳅肚子里有两条飞鱼,他在晚上稍微睡了一会儿,梦到了海豚和狮子
P71开始,杀死大鱼:大鱼又拖了一夜,在早晨终于跳出了水面,十多次。然后大鱼开始慢慢兜圈子,老人感到了体力不支
P77自言自语,鼓励自己
老人用鱼叉杀死了大鱼,返航,一切似乎很顺利。
一个小时之后,他碰到了第一条鲨鱼
P87—89,第一条是灰鲭鲨,咬大鱼的尾巴,老人用鱼叉猛地乡下扎进鲨鱼的脑袋,杀死了鲨鱼。但是老人丢失了40磅的鱼肉,而且丢失了他的鱼叉和所有的绳子。鱼在淌血,别的鲨鱼肯定也会来袭击。
P90的名言,“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P94第二波:两条铲鼻鲨,老人的武器是绑在船桨上的刀子。第一条杀死了,第二条溜走了P97第三波:独自来的铲鼻鲨,杀死了鲨鱼,丢失了刀子。
P99第四波,傍晚的时候,两条铲鼻鲨武器,断桨上锯下来的桨柄。一条不知去向,一条围着船打转。又到了晚上
P103,第五波到了半夜,一群鲨鱼,他丢失了自己的棍棒。用船柄砸鲨鱼,船柄断了,就继续用断裂的手柄刺向鲨鱼。最后一条鲨鱼,没有什么可吃的了。
P105,他知道自己终于被击垮了
P105—结束,老人回到了岸上,小男孩马诺林以老人为自豪,大家都非常惊讶,对于老人捕到的这条鱼。小男孩以老人为荣,准备追随老人,老人在睡梦中又梦到了狮子。
【作品主题】
小说是作者悲剧世界观和硬汉性格的寓意性表现。人处在充满敌意的世界里只有坚韧不拔、勇敢地经受考验和面对自已的悲剧,才能体现人生的最高意义和最高价值,才能在永恒不变的悲剧里表现人的本质。小说表现出的自然场景是不可理喻、充满暴力的世界;圣地亚哥的遭遇
是人类注定要失败命运的写照;社会暴力强大凶残、人的命运又往何处去?圣地亚哥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不向注定的命运屈服。通过这个形象,作者歌颂了人类勇敢和坚毅不屈之精神力量。
老人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老人的生活信条。他正视失败甚至死亡,表现出无畏的勇气和硬汉的奋斗精神。他展现了人类最宝贵的精神力量,这是人类进取精神的象征。
大海是环境力量的象征。其中有友善的力量,也有邪恶的势力。在大海里,老人走得不远便一无所获,而走得太远,又会得而复失,因此,通过老人与大海的搏斗,海明威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自然法则是人类力量不可抗拒的,我们崇尚人对自然不屈不挠的斗争,也要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人物形象】
1。圣地亚哥
古巴老渔民圣地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最后一位悲剧英雄,也是他一生塑造的硬汉性格的最后总结。贫穷而又不走运的老渔夫圣地亚哥的命运是悲哀的,而他却又是一个失败的英雄,“打不败的失败者”。生活和岁月给“独自在湾流里的一只小船上打鱼的老头儿”折磨,令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了,可是他“毫不沮丧”。作品开始,老人正赶上“背运”。整整八十四天,他连一条鱼都没有捉到。就连跟他在一起很长时间的一个孩子,也不得不在第四十天离开了他。第八十五天,他碰上了好运气,捕到了一条特大的马林鱼。正当老人高兴地返航时却遇到鲨鱼。鲨鱼不断地袭击那条大鱼,老人一个人在小船上同鲨鱼战斗,用浆打、戳、刺,累得筋疲力尽,鲨鱼还是把这条大鱼能吃的地方都吃掉了。老人拖着硕大的鱼骨架爬回岸边。但老人说:“人可不是造出来要给打垮的。可以消灭一个人,就是打不垮他。”
圣地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子”。“硬汉子”在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通过圣地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①面对困境毫无畏惧、镇定自若:圣地亚哥孤身一人,年迈力薄,食物和淡水不充足,自然界变化万千,他的对手又力大无比而且意志坚决,他泰然自若,征服自然,捕获大鱼。
②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忍不拔:右手负伤流血,左手又抽筋,疲倦使他头昏眼花,但他怀着只要不死就与大鱼周旋到底的决心顽强坚持。饿了,他不顾腥气吃生鱼肉。渴了,他把不多的淡水省着喝。坚强的意志帮助他度过危机,迎来胜利。
③面对厄运永不低头:鲨鱼来争吃大鱼的肉时,老人已疲惫不堪,可是他仍然用一切可用的武器竭尽全力消灭它们,表明他明知要失败也要奋斗到底的决心。
总结:桑地亚哥是位坚毅刚强的老人。在这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中,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回的失败。但他又是胜利者,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英雄,是一个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英勇抗争的勇士,是一个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的人。
①外貌刻画:瘦削、满布皱纹和疙瘩。但双眼还象海水一样湛蓝,充满智慧、经验和决心。 ②侧面表现:圣地亚哥崇拜的垒球好手狄马吉奥力克生理缺陷,打起球来生龙活虎,与老人互相映衬。老人对昔日与黑人比赛扳手的追忆证明他一贯坚强,往日的胜利是他眼下获取力量的源泉。马诺林是老人形象的延续,代表着对实利主义的鄙弃和对征服自然的热爱。以鲨鱼的巨大勇猛来衬托老人的勇敢。
③象征手法(大海、马林鱼、狮子等,参见后面的分析、练习)
④经典语言: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⑤典型细节:
圣地亚哥虽然羸弱,在严酷的命运的威压下,却保持着一种崇高的“硬汉”精神。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在处在任何艰难的条件下都不放弃希望;敢于挑战,永不服输和忍受孤独。
A。作者刻画了圣地亚哥敢于挑战,永不服输的精神。
老人捕鱼的过程就像是人生的过程。每一个人都在这个世界上努力的生活着,可能要面对浩瀚无垠的大海,面对尖牙利齿、贪得无厌的鲨鱼,而仅有的只是一只小船和作为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支撑——灵魂。在可敬又可畏的大自然面前,一切的人类都显得渺小。可是作者却向读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同时作者也通过老人在独自面对大海,面对鲨鱼时采取的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
较量的第一回合,老人压抑着自己的渴望,静静的等待鱼儿咬钩。老人无声的诉说,反映了内心强烈的渴望。老人用耐心度过这大战来临前的宁静。
接下来是力量的较量,尽管老人“拿身子的重量作为支撑,挥动双臂,轮换地把钓索往回拉”。可是“那鱼只顾慢慢地游开去,老人无法把它往上拉一英寸”。鱼大得以至于可以把船拉着走,拉向更为广阔的深海。一边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一边是深不可测的大海和未知的伤害。黑格尔说过:“人格的伟大和刚强的程度,只有借助于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程度才能衡量出来。”老人令人敬佩的勇气也是通过他对对手——大海,大鱼和后来的大鲨鱼表现出来。
归途中,老人遭遇了更大的挑战,马林鱼血引来了鲨鱼群。作者极力描写鲨鱼,旨在表现老人的英雄气概。大鱼越是凶猛不好对付,捕鱼、斗鲨的老人的形象就越高大。
老人本质是弱的,但老人挑战年龄,挑战生理极限。“‘拉呀,手啊’,他想。‘站稳了,腿儿。为了我熬下去吧,头。为了我熬下去吧。你从没晕倒过’”。这些语言和行为都源于老人对胜利与力量的渴望。老人可以“兴高采烈”地与孩子讲棒球。而老人的梦境中的狮子更加强烈的体现了这一点。——狮子,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是百兽之王,是力量与权力的象征。
老人争强好胜的心态在年青时就已经有了积淀。作者写到老人年青时与人比腕力,“整整一天一夜,他们把手拐儿搁在桌面一道粉笔线上,胳膊朝上伸直,两只手紧握着。双方都竭力将对方的手使劲朝下压到桌面上”,“使出浑身的力气来,硬是把黑人的手一点点朝下扳,直到压在桌面上”。“他认为如果一心想要做到的话,他能够打败任何人”。不可否认,身强体壮,精力旺盛的时代已经过去,老人已大不如前。作者笔下,读者可以看出老人对重新获得力量的强烈渴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人身上体现的精神与诗人想表达的意思殊途同归。这也是作者追求的。“他追求的是一种永恒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坚毅的品格”。老人捕鱼和斗鲨的部分,作者并不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事实上,人本生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老人将大海当成温柔的女性。老人问不懂语言的鸟儿“你多大了,这是第一次出门吗?”即使是自己想得到的鱼,老人也说“鱼啊,我爱你,非常尊敬你。??”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如此。
在与鱼的斗争过程中,老人展现了冷静与睿智的一面。在斗争相持的时候,“别想了,老头儿,”他对自己说。“眼下且轻轻地靠着木船舷歇息,什么都不要想。它正忙碌着。你越少忙碌越好”。他根据钓索的斜度判断鱼儿正往浅处游。老人想“我必须把它拉得极近,极近,极近,??我千万不能扎它的脑袋。我该扎进它的心脏”。这些不仅是老人一生捕鱼的经验,也是老人头脑
篇9:老人与海赏析
也许《老人与海》只是一篇被过分诠释的著作。
当众多读者和评论家纷纷认为此小说充满象征意味时,海明威却执意认为自己的作品“没有什么象征主义的东西。大海就是大海,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鱼就是鱼,鲨鱼就是鲨鱼。……人们说什么象征主义,全是胡说。”但他也有所保留:“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其他的事物。”
将这篇仅两万六千多字的小说与中文译序结合起来阅读后,我突然有一些其他的感想生出来。说一篇其作者自认为有生以来最为满意的作品没有任何字面和情节之外的涵义,是不太可能的,只是作者在其中灌注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毫不自知。这一脱不掉的文化背景即是基督教文明的精神价值。对宗教文化的信仰与浸淫构成了人类后天生命中的某些必然的内心矛盾。黑格尔认为矛盾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我认为不正确。内心矛盾并非人类与生俱来的属性,矛盾不是注定的,虽然它普遍而长久。不认同黑格尔创立的“辩证法”。人一旦对矛盾的存在合理化,那么他对矛盾的解决就是无能为力的。人类有作为低级生命的自然和谐,但人之所以最终是一种高级生命,乃是因为他的头脑和思维,所以人的生命的和谐除了其生理的和谐之外,还应有一层更为重要的和谐──灵魂的和谐。但是历史上的所有时代中人尚未达到过灵魂的真正和谐,无论凡夫走卒还是帝王圣贤,故矛盾看似与生俱来。
《老人与海》不是一篇教导人们如何实现灵魂和谐的小说,而是一种探索和追寻。老人希望用海上的渔猎经历寄托自身价值的超越。“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无疑这正是海明威的价值观──被捕杀的大马林鱼的生命是老人的牺牲品,大鱼和老人又一起成为鲨鱼的牺牲品,而鲨鱼最终会成为大自然的牺牲品。这是海明威式的固执的悲观主义情结的反映。如果生命意味着一场牺牲,人类只能无能为力。但是海明威又是极敏感与自尊的,他执意要让老人的行动具有意义,老人的努力虽然成了自然界的牺牲品,但老人的精神胜利了,他的精神力量超越了以往的海上生活,超越物质的结局。在这一层面上老人已然实现灵魂的和谐,不再心怀懊丧。
在写作中,海明威正是那个“老人”。写作生涯越持久便越怀有深重的杰作情结,希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此下去写作可能成为一个人的梦魇,作品成为不负责的评论家的牺牲品。如他的上一篇小说《过河入林》的评价不高,被认为是文才枯竭。唯一令作家内心安慰的只有精神胜利和自我超越,这是支持他一路奋斗的燃料。老人的奋斗不应成为他的梦魇,它还能够继续梦见狮子,这一非洲草原的真正霸主。老人的生命愈老弥坚,愈坚弥醇,作者的良好愿望。海明威的杰出正在于他不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他是一位生命的斗士。他的作品在摸索内心矛盾解决之道的途径。虽然他本人终其一生也未能解决这些矛盾。正因为他写作,所以他对人的灵魂关注的深沉;也正因为他的作品,我们看见了他做出的全部努力。
《老人与海》也许并无所谓的无穷象征,但那并不影响它成为能够承载理想和精神力量的伟大作品。
创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本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
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1936年4月,海明威在《乡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碧水之上:海湾来信”的散文,其中一段记叙了一位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出海捕鱼,捉到一条巨大的大马林鱼,但鱼的大部分被鲨鱼吃掉的故事。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
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社”,他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
篇10:老人与海赏析
1、他觉得他也许已经死了。他把两只手并拢,摸摸手掌心。它们是不死的,他只要把手张开合拢,就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痛楚。他把背脊靠在船尾,他知道自己没有死。他的肩膀告诉了他。 ----海明威
2、每样东西都杀死别的东西,不过方式不同罢了。打鱼虽然养活了我,同时也杀死我。是那孩子在养活我,他想。我不要太自骗自了。 ----海明威
3、我不懂,也不相信真有什么罪过。
或许杀鱼是罪过,我想是的,
即使我杀鱼是为了糊口,为了供应别人品尝海味。
那么,什么事都可以算是罪过了。
说到底,天生万物都在互相残杀,方式各不尽相同吧。 ----欧内斯特·海明威
4、他的眼睛跟海水一般蓝,眼神乐观,一副好像从未被打败似的神情。
5、你都累到骨头里去了。 ----海明威
6、“不坏,”他说,“痛苦对一个男子汉不算一回事。” ----海明威
7、你没有的东西不必去想他,现在不是时候。还是想想你有的东西,怎样把它们派点用处。 ----海明威
8、太阳落山我不怕,直对着看也不觉眼前发黑。
其实夕阳同样强烈,只是早上的光太刺眼。 ----欧内斯特·海明威
9、这条鱼还是很有本事,我看到鱼钩钩住了嘴角,而它却紧闭嘴巴。鱼钩的伤害算不得什么,饥饿的煎熬以及跟一个它一无所知的对象较量才是根本问题。 ----欧内斯特·海明威
10、每天都是新的日子,运气好当然不错,但我宁可准确。那么等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海明威
11、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你可以毁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海明威
12、他的衬衫上不知打了多少次补丁,弄得像他那张帆一样,这些补丁被阳光晒得褪成了许多深浅不同的颜色。 ----海明威
13、太顺利太好的事总是长久不了。 ----海明威
14、借钱是乞讨的开始。 ----欧内斯特·海明威
15、每一次都是新的开始,每一次要这么做的时候,他决不会去思考过去的丰功伟绩。 ----海明威
篇11:老人与海赏析
1. 这些闪着彩虹般颜色的大气泡很美。然而它们正是海里最欺诈成性的生物,所以老人乐意看到大海龟把它们吃掉。海龟发现了它们,就从正
2. 面向它们进逼,然后闭上了眼睛,这样,从头到尾完全被龟背所保护着,把它们连同触须一并吃掉。老人喜欢观看海龟把它们吃掉,喜欢在风暴过后在海滩上遇上它们,喜欢听到自己用长着老茧的硬脚掌踩在上面时它们啪地爆裂的声音。
3. 他喜欢绿色的海龟和玳瑁,它们形态优美,游水迅速,价值很高,他还对那又大又笨的?龟抱着不怀恶意的轻蔑。
4. 离天亮还有点时候,有什么东西咬住了他背后的一个鱼饵。他听见钓竿啪的折断了,于是那根钓索越过船舷朝外直溜。他摸黑拔出鞘中的刀
5. 子,用左肩承担着大鱼所有的拉力,身子朝后靠,就着木头的船舷,把那根钓索割断了。然后把另一根离他最近的钓索也割断了,摸黑把这两个没有放出去的钓索卷儿的断头系在一起。他用一只手熟练地干着,在牢牢地打结时,一只脚踩住了钓索卷儿,免得移动。他现在有六卷备用钓索了。他刚才割断的那两根有鱼饵的钓索各有两卷备用钓索,加上被大鱼咬住鱼饵的那根上的两卷,它们全都接在一起了。
6. 这回鱼兜圈子回来时,老人看见它的眼睛和绕着它游的两条灰色的乳鱼。它们有时候依附在它身上。有时候倏地游开去。有时候会在它的阴
7. 影里自在地游着。它们每条都有三英尺多长,游得快时全身猛烈地甩动着,象鳗鱼一般。
8. 他巴不得在船头上歇一下,让鱼自顾自兜一个圈子,并不回收一点钓索。但是等到钓索松动了一点,表明鱼已经转身在朝小船游回来,老人就站起身来,开始那种左右转动交替拉曳的动作,他的钓索全是这样收回来的。
9. 因为我怕我的自尊心会再一次激起我的倔脾气,而我身边又不宽裕,我请他们记下我的姓名,把书留在一边,就下了楼。那些目击者肯定对我作了种植虏猓且蛔蓟岚蛋邓尖猓一ㄒ话俜ɡ傻母呒劾绰蛘饷匆槐臼榫烤故俏耸裁矗獗臼榈酱Χ伎梢月虻剑灰ㄉ鲜龇ɡ桑炼嘁膊还甯龇ɡ伞
10. 为什么我们要比基督严厉呢?这个世界为了要显示它的强大,故作严厉,我们也就顽固地接受了它的成见。为什么我们要和它一样丢弃那些伤口里流着血的灵魂呢?从这些伤口里,像病人渗出污血一样渗出了他们过去的罪恶。这些灵魂在等待着一只友谊的手来包扎他们的伤口,治愈他们心头的创伤。
11. 我不由自主地关心起这个年轻人来了。这种关心也许搀杂着某些私心,说不定在他这种痛苦下,我已揣测到有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也
12. 可能我正是因为急于想知道这个故事,所以才对阿尔芒的销声匿迹感到如此不安的。
13. 我觉得我同伴的胳膊在不停地抽搐,像是有一股寒流突然穿过他的全身。因此,我瞧瞧他,他也懂得了我目光的含义,对我微笑了一下。可
14. 是从他家里出来后,我们连一句话也不曾交谈过。
15. 我默默地混进了这堆纷乱的人群。我在想,这情景发生在这个可怜的女人咽气的卧室近旁,为的是拍卖她的家具来偿付她生前的债务,想到
16. 这里,心中不免感到无限惆怅。我与其说是来买东西的,倒不如说是来看热闹的,我望着几个拍卖商的脸,每当一件物品叫到他们意料不到的高价时,他们就喜笑颜开,心花怒放。
17. 回到船头后,他把两爿鱼肉摊在船板上,旁边搁着飞鱼。然后他把勒在肩上的钓索换一个地方,又用左手攥住了钓索,手搁在船舷上。接着
18. 他靠在船舷上,把飞鱼在水里洗洗,留意着水冲击在他手上的速度。他的手因为剥了鱼皮而发出磷光,他仔细察看水流怎样冲击他的手。水流并不那么有力了,当他把手的侧面在小船船板上擦着的时候,星星点点的磷质漂浮开去,慢慢朝船梢漂去。
19. 最好稍等一会儿再把这?鳅开肠剖肚,这样可以让鲜血留在鱼肉里,他想。我可以迟一会儿再干,眼下且把桨扎起来,在水里拖着,增加阻
20. 力。眼下还是让鱼安静些的好,在日落时分别去过分惊动它。对所有的鱼来说,太阳落下去的时分都是难熬的。
21. 只要钓索给撑紧着,我的右手就能握住它,他想。如果我睡着时它松了,朝外溜去,我的左手会把我弄醒的。这对右手是很吃重的。但是它是吃惯了苦的。哪怕我能睡上二十分钟或者半个钟点,也是好的。他朝前把整个身子夹住钓索,把全身的重量放在右手上,于是他入睡了。
22. 他俯视水中,注视着那几根一直下垂到黑??的深水里的钓索。他把钓索垂得比任何人更直,这样,在黑??的湾流深处的几个不同的深度,都会有一个鱼饵刚好在他所指望的地方等待着在那儿游动的鱼来吃。别的渔夫让钓索随着海流漂去,有时候钓索在六十英寻的深处,他们却自以为在一百英寻的深处呢。
23. 我注意到,自从上次去公墓看到了那个使他突然发病的场面以来,他精神上的痛苦仿佛已被疾病替代了,对于玛格丽特的死,他的想法和过去不一样了。他对玛格丽特的死已经确信无疑,心中反而感到轻松,为了驱走经常出现在他眼前的阴暗的形象,他一直在追忆跟玛格丽特交往时最幸福的时刻,似乎他也只愿意回忆这些事情。
24. 他把鱼紧系在船头、船梢和中央的座板上。它真大,简直象在船边绑上了另一只大得多的船。他割下一段钓索,把鱼的下颌和它的长上颚扎在一起,使它的嘴不能张开,船就可以尽可能干净利落地行驶了。然后他竖起桅杆,装上那根当鱼钩用的棍子和下桁,张起带补丁的帆,船开始移动,他半躺在船梢,向西南方驶去。
25. 他从容地划着,对他说来并不吃力,因为他保持在自己的最高速度以内,而且除了偶尔水流打个旋儿以外,海面是平坦无浪的。他正让海流帮他千三分之一的活儿,这时天渐渐亮了,他发现自己已经划到比预期此刻能达到的地方更远了。
26. 通常一闻到陆地上刮来的风,他就醒来,穿上衣裳去叫醒那孩子。然而今夜陆地上刮来的风的气息来得很早,他在梦中知道时间尚早,就继续把梦做下去,看见群岛的白色顶峰从海面上升起,随后梦见了加那利群岛的各个港湾和锚泊地。
27. 他们顺着大路一起走到老人的窝棚,从敞开的门走进去。老人把绕着帆的桅杆靠在墙上,孩子把木箱和其他家什搁在它的旁边。桅杆跟这窝棚内的单间屋子差不多一般长。窝棚用大椰子树的叫做“海鸟粪”的坚韧的苞壳做成,里面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泥地上一处用木炭烧饭的地方。
28. 格丽特却不落窠臼,她总是独个儿坐车到香榭丽舍大街去,尽量不招人注意。她冬天裹着一条开司米大披肩,夏天穿着十分淡雅的长裙。
29. 在这条她喜欢散步的大道上尽管有很多熟人,她偶尔也对他们微微一笑,但这是一种只有公爵夫人才有的微笑,而且也唯有他们自己才能觉察。
30. 阳光和他手指不断的活动,使他那抽筋的左手这时完全复原了,他就着手让它多负担一点拉力,并且耸耸背上的肌肉,使钓索挪开一点儿,把痛处换个地方。
31. 他看着飞鱼一再地从海里冒出来,看着那只鸟儿的一无效果的行动。那群鱼从我附近逃走啦,他想。它们逃得太快,游得太远啦。不过说不定我能逮住一条掉队的,说不定我想望的大鱼就在它们周围转游着。我的大鱼总该在某处地方啊。
32. 孩子看见老人每天回来时船总是空的,感到很难受,他总是走下岸去,帮老人拿卷起的钓索,或者鱼钩和鱼叉,还有绕在桅杆上的帆。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来象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
33. 靠墙放着一张三尺宽、六尺长的大桌子,奥科克和奥迪奥⑤制造的各种各样的珍宝在桌子上闪闪发光,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上千件小玩意儿对于我们来参观的这家女主人来说,是梳妆打扮的必备之物,而且没有一件不是用黄金或者白银制成的。
34. 他的衬衫上不知打了多少次补丁,弄得象他那张帆一样,这些补丁被阳光晒得褪成了许多深浅不同的颜色。老人的头非常苍老,眼睛闭上了,脸上就一点生气也没有。报纸摊在他膝盖上,在晚风中,靠他一条胳臂压着才没被吹走。
35. 我简直不敢回答,因为他讲这句话的声调说明他的心情还是非常痛苦,就像我上次看到他的时候一样。每当他自己的思想或者别人的谈话触及这个使他伤心的话题时,他那激动的心情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自持。
36. 他不多久就睡熟了,梦见小时候见到的非洲,长长的金色海滩和白色海滩,白得耀眼,还有高耸的海岬和褐色的大山。他如今每天夜里都回到那道海岸边,在梦中听见拍岸海浪的隆隆声,看见土人驾船穿浪而行。他睡着时闻到甲板上柏油和填絮的气味,还闻到早晨陆地上刮来的风带来的非洲气息。
37. 他丝毫没有责备玛格丽特,他也没有权利责备她,但是他对玛格丽特说,如果她觉得可以改变一下她那种生活方式的话,那么作为她的这种牺牲的交换条件,他愿意提供她所需要的全部补偿。玛格丽特答应了。
38. 钓索朝外溜着,溜着,溜着,不过这时越来越慢了,他正在让鱼每拖走一英寸都得付出代价。现在他从木船板上抬起头来,不再贴在那爿被他脸颊压烂的鱼肉上了。然后他跪着,然后慢慢儿站起身来。他正在放出钓索,然而越来越慢了。他把身子慢慢挪到可以用脚碰到那一卷卷他看不见的钓索的地方。钓索还有很多,现在这鱼不得不在水里拖着这许多摩擦力大的新钓索了。
篇12:老人与海赏析
1. 他认为自己已经歇了两个钟点。月亮要等到很晚才爬上来,他没法判断时间。实在他并没有好好休息,只能说是多少歇了一会儿。他肩上依旧承受着鱼的拉力,不过他把左手按在船头的舷上,把对抗鱼的拉力的任务越来越让小船本身来承担了。
2. 他们坐在饭店的露台上,不少渔夫拿老人开玩笑,老人并不生气。另外一些上了些年纪的渔夫望着他,感到难受。不过他们并不流露出来,只是斯文地谈起海流,谈起他们把钓索送到海面下有多深,天气一贯多么好,谈起他们的见闻。
3. 他在钓上这鱼以前,把草帽拉下,紧扣在脑瓜上,这时勒得他的脑门好痛。他还觉得口渴,就双膝跪下,小心不让扯动钓索,尽量朝船头爬去,伸手去取水瓶。他打开瓶盖,喝了一点儿,然后靠在船头上休息。他坐在从桅座上拔下的绕着帆的桅杆上,竭力不去想什么,只顾熬下去。
4. 既然这鱼他看见过一回,他就能想象它在水里游的样子,它那翅膀般的胸鳍大张着,直竖的大尾巴划破黝黑的海水。不知道它在那样深的海里能看见多少东西,老人想。它的眼睛真大,马的眼睛要小得多,但在黑暗里看得见东西。从前我在黑暗里能看得很清楚。可不是在乌漆麻黑的地方。不过简直能象猫一样看东西。
5. 一天,在我去警察局领取护照的时候,瞥见邻街有两个警察要押走一个姑娘。我不知道这个姑娘犯了什么罪,只见她痛哭流涕地抱着一个才几个月大的孩子亲吻,因为她被捕后,母子就要骨肉分离。从这一天起,我就再也不轻易地蔑视一个女人了。
6. 随后它在水里渐渐发出一阵拖长的咝咝声,但他依旧攥着它,在座板上死劲撑住了自己的身子,仰着上半身来抵消鱼的拉力。船儿慢慢地向西北方向驶去。
7. 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个年轻的姑娘,她每天几乎总是在同一时刻走过大街。她的母亲每时每刻都陪着她,就像一个真正的母亲陪伴她真正的女儿那般形影不离。那时候我还年轻,很容易沾染上那个时代道德观念淡薄的社会风尚,但是我还记得,一看到这种丑恶的监视行为,我从心底里感到轻蔑和厌恶。
8. 他慢慢划着,直朝鸟儿盘旋的地方划去。他并不匆忙,让那些钓索保持着上下笔直的位置。不过他还是挨近了一点儿海流,这样,他依然在用正确的方式捕鱼,尽管他的速度要比他不打算利用鸟儿来指路时来得快。
9. 我记得鱼尾巴砰砰地拍打着,船上的座板给打断了,还有棍子打鱼的声音。我记得你把我朝船头猛推,那儿搁着湿漉漉的钓索卷儿,我感到整条船在颤抖,听到你啪啪地用棍子打鱼的声音,象有砍一棵树,还记得我浑身上下都是甜丝丝的血腥味儿。
10. 渔夫们管所有这种鱼都叫金枪鱼,只有等到把它们卖出,或者拿来换鱼饵时,才分别叫它们各自的专用名字。这时它们又沉下海去了。阳光此刻很热,老人感到脖颈上热辣辣的,划着划着,觉得汗水一滴滴地从背上往下淌。
11. 他把鱼骨悄悄地丢到舷外,注意看它是不是在水里打转。但是只看到它慢慢沉下时的磷光。跟着他转过身来,把两条飞鱼夹在那两爿鱼肉中间,把刀子插刀鞘,慢慢儿挪动身子,回到船头。他被钓索上的分量拉得弯了腰,右手拿着鱼肉。
12. 在一张流露着难以描绘其风韵的鹅蛋脸上,嵌着两只乌黑的大眼睛,上面两道弯弯细长的眉毛,纯净得犹如人工画就的一般,眼睛上盖着浓密的睫毛,当眼帘低垂时,给玫瑰色的脸颊投去一抹淡淡的阴影;细巧而挺直的鼻子透出股灵气,鼻翼微鼓,像是对情欲生活的强烈渴望;一张端正的小嘴轮廓分明,柔唇微启,露出一口洁白如奶的牙齿;皮肤颜色就像未经人手触摸过的蜜桃上的绒衣:这些就是这张美丽的脸蛋给您的大致印象。
13. 他们从船上拿起打鱼的家什。老人把桅杆扛上肩头,孩子拿着内放编得很紧密的褐色钓索卷儿的木箱、鱼钩和带杆子的鱼叉。盛鱼饵的匣子给藏在小船的船梢下面,那儿还有那根在大鱼被拖到船边时用来收服它们的棍子,谁也不会来偷老人的东西,不过还是把桅杆和那些粗钓索带回家去的好,因为露水对这些东西不利,再说,尽管老人深信当地不会有人来偷他的东西,但他认为,把一把鱼钩和一支鱼叉留在船上实在是不必要的引诱。
14. 孩子走出屋去。他们刚才吃饭的时候,桌子上没点灯,老人就脱了长裤,摸黑上了床。他把长裤卷起来当枕头,把那张报纸塞在里头。他用毯子裹住了身子,在弹簧垫上铺着的其他旧报纸上睡下了。
15. 已经是四月份了,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坟墓不再像冬天时那样显得阴森凄凉了。总之,气候已经相当暖和,活着的人因此想起了死去的人,就到他们坟上去扫墓。我在去公墓的路上想着,我只要观察一下玛格丽特的坟墓,就可以看出阿尔芒是不是还在伤心,也许还会知道
16. 所有花街柳巷的名媛都到场了,有几个贵妇人在偷偷打量她们。这一次她们又可以借着参加拍卖的名义,仔细瞧瞧那些她们从来没有机会与之共同相处的女人,也许她们私下还在暗暗羡慕这些女人自由放荡的享乐生活呢。
17. 他看着看着,那鸟儿又朝下冲,为了俯冲,把翅膀朝后掠,然后猛地展开,追踪着飞鱼,可是没有成效。老人看见那些大?鳅跟在那脱逃的鱼后面,把海面弄得微微隆起。?鳅在飞掠的鱼下面破水而行,只等飞鱼一掉下,就飞快地钻进水里。这群?鳅真大啊,他想。它们分布得很广,飞鱼很少脱逃的机会。那只鸟可没有成功的机会。飞鱼对它来说个头太大了,而且又飞得太快。
18. 随着时光的流逝,如果不能说是我逐渐地忘了她,那就是她给我的印象慢慢地淡薄了。我外出旅游,和亲友往来,生活琐事和日常工作冲淡了我对她的思念。即使我回忆起那次邂逅,也不过把它当作是一时的感情冲动。这种事在年幼无知的青年中是常有的,一般都事过境迁,一笑了之。
19. 孩子是把这些饭菜放在双层饭匣里从露台饭店拿来的。他口袋里有两副刀叉和汤匙,每一副都用纸餐巾包着。
20. 他眼下已看不见海岸的那一道绿色了,只看得见那些青山的仿佛积着白雪的山峰,以及山峰上空象是高耸的雪山般的云块。海水颜色深极了,阳光在海水中幻成彩虹七色。那数不清的斑斑点点的浮游生物,由于此刻太阳升到了头顶上空,都看不见了,眼下老人看得见的仅仅是蓝色海水深处幻成的巨大的七色光带,还有他那几根笔直垂在有一英里深的水中的钓索。
★ 登高教案
★ 诗词鉴赏
【赏析《老人与海》的意象(精选12篇)】相关文章:
乡愁的诗句全文赏析2024-01-05
《杜甫诗》语文教学设计2023-07-12
三国演义诗词鉴赏2022-04-30
气势恢弘的帝王诗词鉴赏2023-06-29
杜甫诗教案2022-08-17
乡愁诗句及其赏析2023-07-16
寂寞诗词鉴赏2024-05-14
浅谈诗歌的阅读与鉴赏2024-02-06
杜甫诗教学教案2023-01-01
艺术赏析202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