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人文言文

时间:2023-04-10 07:42:2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穿井得人文言文(精选7篇)由网友“dalra琳”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穿井得人文言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穿井得人文言文

篇1:文言文理解:穿井得人

文言文理解:穿井得人

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穿井得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20、解释加点的词:(2分)

(1)及其家穿井( ▲ ) (2)国人道之( ▲ )

(3)不若无闻( ▲ ) (4)吾穿井得一人( ▲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国 ▲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22、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

参考答案

20、等到时候 说,谈起 不如 得到 评分标准: 每处0.5分

21、(1)全国人都在谈论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22、告诉我们以讹传讹的危害;不要轻易相信传言蛮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察的话,切忌道听途说。在交际中,语言表达做到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答对一点就给满分)

篇2: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译

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译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练习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参考答案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篇3:穿井得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穿井得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穿井得人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阅读理解作答方法

1、关键词句、标题的把握

关键词句在文章中一般可以归纳为开篇、结尾、段首的第一句话或中心句。一般来讲这类语句都会是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话的中心思想。抓住了关键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了作者的思想脉络。

文章标题大概分为三种:①最基本的是概括中心思想或者论点;②反映作者情感基调和思想目的;③引发读者兴趣。无论是反问还是独创,那些标新立异的标题总是容易引起读者兴趣。文章还没开始就有一种悬念,读者只需随作者的思路去寻找答案。

2、结合问题,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注意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3、速读与精读结合

拿到一篇文章,首先快速阅读、浏览;随后查看问题,带着问题再一次快速阅读,进行圈点勾画;最后锁定重点进行精读分析作答。这样乍一看很费时间,其实效率很高的,关键在于速度技巧的掌握。

在平时阅读练习时,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基本就能形成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4、不要脱离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5、抓细节

①细节刻画总是容易让人刻骨铭心。一般来说细节描写是以生活中细微而又典型的情节,这包括人物、情景、场面的生动细致的描绘。

②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环境的描写、刻画往往是作者中心思想的一种体现,我们在阅读时可以根据环境的作用揣测作者的用意,理解文章的思想。环境的6种作用:1.给出事情发生的地点,提高真实性;2.是人物心情的写照;3.寄托出一份情感;4.彰显人物性格和品质;5.推动事物的情节发;6.进一步深化作品的主题。

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

现阶段的阅读理解题题目都是相对固定的的。因此,有很多题目都有比较通用的解题方法。以修辞手法为例。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比喻、排比、拟人等常见的修辞手法介绍给学生,同时将不同的修辞手法体现的作用,详细的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记住。

这样当阅读理解题目中出现关于修辞手法的问题时,学生能够自己联系老师课堂中讲述的关于修辞的知识以及答题技巧,将老师课堂中讲的知识和阅读理解的题目相结合,找出问题的最佳答案。

篇4: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译解析

穿井得人文言文翻译解析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便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解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以讹传讹的危害;不要轻易相信传言蛮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察的话,切忌道听途说。在交际中,语言表达做到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篇5:文言文穿井得人阅读理解附答案

文言文穿井得人阅读理解附答案

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穿井得人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穿井得人阅读答案由语文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篇6:穿井得人阅读答案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阅读答案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篇7:四字成语故事-穿井得人

穿井得人

鲁哀公问孔子说:“听说舜的乐师夔只有一只脚,可信吗?”孔子说:“为了让老百姓懂得乐舞,舜派夔到各地去传播音乐。有人建议再派些人去协助他,舜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像夔这样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足够了。’所以说‘夔一足’(夔一个人就够了),不是‘一足’(夔有一只脚)啊。”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每天要有一个专人负责出外打水。后来,他家凿了一口井,用不着再派人出去打水了,告诉别人说:“我家开了一口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消息,立即把它传出去了,说:“丁家开井,挖出了一个人。”很快,全国各地都在谈论着这件事。终于传到了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国君派人到丁家去查问。丁氏说:“我是说省出一个打水的人,家里多了一个劳力,不是说在井中挖出了一个人呀!”

(出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圣人之勇

孔子周游列国,到了卫国匡城,被人包围了好几圈,孔子的琴声和歌声一直没有停过。子路跑进去见孔子,说:“老师怎么还有闲情弹琴唱歌呢?”

孔子说:“仲由,让我来告诉你吧!我想摆脱困境已经很久了,可还是不能避免,这是天命啊。我想寻求通达已经很久了,结果还是不行,这是时运不济啊。碰上了尧舜那个时代,天下没有失意的人,这并不是人们的智慧高明;碰上了桀纣那个时代,天下没有得意的人,这也并不是人们的智慧低下,是时势造成这样的。那在水里行走不怕蛟龙的,是渔夫的勇气;在陆地行走不怕犀牛、老虎的,是猎人的勇气;雪白的刀子架在面前,把死亡看做和生存没有区别的,是壮士的勇气;知道穷困是命运,知道通达需要时机,面临大灾难而不会畏惧的,需要圣人的勇气。仲由啊,安静些吧!我的命运已经上天已经安排好了。”

没有多久,带领士兵的将官进来了,抱歉的说:“我们以为您是阳虎,所以把您围了起来;现在我们知道您不是的,很对不起,我们在此向您道歉并撤退士兵。”

(阳虎是鲁国贵族季氏的家臣,曾经侵犯卫国匡城百姓,当地百姓痛恨他。孔子面貌像阳虎,所以发生误会。)

来处不易

朱柏庐是明末昆山人。他父亲在抵御清军时遇难,他扶着母亲、带着弟妹辗转流离,极是辛苦。清朝统一天下后,他无心为官,在乡里教授学生,潜心做学问,说“读书志在圣贤”。他的学识很渊博,但他更重视人的品德培养。他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看见富贵而嫉妒的人最可耻,遇到贫困而骄傲的人最下贱。”“做了善事想要人看见,不是真正的善良,做了恶事害怕人知道,就是真正的恶。”

“来处不易”表示事情的成功经过了艰苦努力。

穿井得人原文习题和翻译答案

穿井得人翻译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穿井得一人翻译

文言文《学弈》译文及赏析

文言文《学弈》读后感600字

《失亲得学》原文及翻译

《穿井得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石扬休的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

穿井得人文言文
《穿井得人文言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穿井得人文言文(精选7篇)】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必考知识点2023-10-12

文言文学22023-03-28

《散文诗两首》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22-12-17

《寓言四则》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23-11-27

《蛋宝宝得救了》教学设计2022-05-02

胡适《鸟》教学案 (七年级上册)2022-11-20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2022-04-30

《吕氏春秋》对比阅读与答案2022-06-03

七年级语文期末作文范文2023-01-18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05-2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