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翻译

时间:2023-03-24 08:24:1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穿井得一人翻译(整理12篇)由网友“stars2008”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穿井得一人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穿井得一人翻译

篇1:穿井得一人翻译

这则寓言故事选自《吕氏春秋》中的《察传》篇。

对于听到的传说不能不加考察,许多事经过多次传说,往往会把白的说成黑的,黑的说成白的。丁氏明明是说挖了一口井,就省下了一个打水的劳动力,而传闻把它说成“穿井得到了一个人”。其间相差何止万里。所以,作者在本文末尾说:“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这篇文章启发我们,要提倡调查研究,反对人云亦云。一般人所以犯大错误就是由于听信传闻而不加考察。所以,对于传闻应当慎重考察分析,辨明真相,搞清问题,便是好事;如果妄听妄信,常常会上当,成为坏事,甚至会造成身死国亡的大祸。例如:战国时代吴王从大宰伯嚭那里听到越王勾践求和的传闻,信以为真,对勾践不加警惕,结果国亡身死。这类历史教训是不乏其例的,值得我们认真吸取教训。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会经常听到许多谣言,如果我们不加以考察,就会受骗上当。古人说:“谣言止于智者。”“智者”就是聪明人,有头脑的人,会辨别分析的人。我们从小就要学“智者”,养成调查研究、思考分析的好习惯,学会根据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景来分析听到的`传闻,从而获得真实的情景。

篇2:穿井得一人翻译

《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们共同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儒、道思想为主,并融合进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我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以讹传讹的危害;不要轻易相信传言蛮语,不要传播未经自我考察的话,切忌道听途说。在交际中,语言表达做到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篇3:穿井得一人翻译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篇4: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此外还有:

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来得好啊。

篇5:穿井得一人翻译及原文

穿井得一人翻译及原文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因此常有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问明情况,丁家人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基本信息

出典故,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提水。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收入鄂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中,改名为《穿井得一人》,收入人教社新版语文教科书中(与两篇《伊索寓言》及列子作品《杞人忧天》同属《寓言四则》[1] ,本则录音由梓君朗读[2] )。

启示:

这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对于传言应开动脑筋思考,仔细辨别,不能轻信谣言,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附穿井得一人教案:

教材、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包含了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引人遐思,给人启迪。《穿井得一人》是一篇寓言,体现了寓言的讽喻特色,在网络自媒体时代,它仍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另外它也是一篇文言文,文言实词的教学也应得到相应重视。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穿、汲、及、闻、道、对、国。

2、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

3、联系生活,防微杜渐。

教学重难点

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

教学准备

文本准备:《苏东坡传》、《弟子规》。课件准备:PPT。

资料准备:借助网络、小写作。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经典诵读,解题入文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吕不韦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诵读,释义

(1)分角色朗读:叙述、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

(2)朗读者说说三句的.意思:

丁氏:吾穿井得一人。

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真相: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再朗读

(二)抓起因,明晓文脉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他们家为什幺挖井?溉汲、居。

(三)小结:丁家打了一口井,不必像以前那样专门有一个人去打水了,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人。

三、依文解言,判断案情

(一)合作探究:小组探究:宋国的国君决定追究这起谣言的责任人。你是断案大臣,你觉得: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

讨论后,请同学上黑板写出结论

1、学生板书:

丁氏:

真相:

闻而传之者:

宋君:

2、教师总结:①丁氏:是起因。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   表述不清。知错能改。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④ 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二)依文解言:哪些关键词能体现他们的责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重点词:告、闻而道、对、国、使。

(三)学生提出其他疑难,师生合作解答。

四、联系生活,防微杜渐

1、激发引导:有人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经走遍世界了。现代环境下,利用灵活无序的网络传播,谣言传播变的速度更快、作用力更强。说说你听的传闻,最后证实是谣言。

学生能说出一两个即可!

3、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觉得怎样消除“穿井得一人”的现象再次发生?

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不轻信盲从,不以讹传讹。不传播未经自己考证的话。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练就一双慧眼。

“谣言止于智者”这句话绝对正确!智者不会轻信传言,更不会传播谣言。但是,天下智者何其少!如果寄希望于智者,那是无济于事的。辟谣的重要法宝,是让事实说话!

五、巩固训练,布置作业。

(一)课堂训练

一词多义:有闻而传之者  求闻之若此  闻之于宋君

古今异义:国人道之

常见易错:宋君令人问诸丁氏

(二)布置作业:以“谣言”为写作内容,学写一篇寓言,或写一篇记叙文。

六、板书设计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①  丁氏:是起因。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知错能改。

②  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③  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

④ 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谣言止于智者

七、教学反思:

在起始年级重视习惯的培养,包括使用字典、课前经典诵读等。整节课设计力求新颖、思路清晰,层层深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在整体感知环节切入课文,使学生对文章的大意有整体了解;注重寓言的教育功能,教人向善,引导正确价值观。抓住小组合作,用恰当的活动引导学生课堂互动!

遗憾很多,有两条格外值得记取:过于重视文意和与现代生活的链接,依靠文意梳理,文言词汇未得到有效落实。写的环节,没能充分完成,延伸拓展部分应当删去,留下时间开展写作训练。

篇6: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篇7: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穿井得一人》阅读答案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一,日:“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吕氏春秋 察传》

1.用“/”给文中无标点的文字断句。

2.解释加点的词:

及其家( ) 道之( )

《穿井得一人》阅读答案文章《穿井得一人》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道之/……宋君/宋君……丁氏/丁氏对曰/

《穿井得一人》阅读答案阅读答案2.到,等到。 传说。

3.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篇8:《穿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穿井得一人》启示: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真相。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否则就会闹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的笑话,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

作者简介:

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篇9:《穿井得一人》原文及翻译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篇10:穿井得一人文言文和翻译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和翻译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①选自《吕氏春和·慎行览·察传》。

②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i,从井里打水。

③及——等到。

④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⑤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⑥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⑦使——使用,指劳动力。

译文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穿井得一人

故事讲的是春秋时代的宋国,地处中原腹地,缺少江河湖泽,而且干旱少雨。农民种植的作物,主要靠井水浇灌。

当时有一户姓丁的农家,种了一些旱地。因为他家的地里没有水井,浇起地来全靠马拉驴驮,从很远的河汊取水,所以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地头用茅草搭的窝棚里,一天到晚专门干这种提水、运水和浇地的农活。日子一久,凡是在这家住过庄稼地、成天取水浇地的人都感到有些劳累和厌倦。

丁氏与家人商议之后,决定打一口水井来解决这个困扰他们多年的灌溉难题。虽然只是开挖一口十多米深、直径不到一米的水井,但是在地下掘土、取土和进行井壁加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丁氏一家人起早摸黑,辛辛苦苦干了半个多月才把水井打成。第一次取水的那一天,丁氏家的人像过节一样。当丁氏从井里提起第一桶水时,他全家人欢天喜地,高兴得合不上嘴。从此以后,他们家再也用不着总是派一个人风餐露宿、为运水浇地而劳苦奔波了。丁氏逢人便说:“我家里打了一口井,还得了一个人哩!”

村里的人听了丁氏的话以后,有向他道喜的,也有因无关其痛痒并不在意的。然而谁也没有留意是谁把丁氏打井的事掐头去尾地传了出去,说:“丁家在打井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了一个人!”以致一个小小的宋国被这耸人听闻的谣传搞得沸沸扬扬,连宋王也被惊动了。宋王想:“假如真是从地底下挖出来了一个活人,那不是神仙便是妖精。

非打听个水落石出才行。”为了查明事实真相,宋王特地派人去问丁氏。丁氏回答说:“我家打的那口井给浇地带来了很大方便。过去总要派一个人常年在外搞农田灌溉,现在可以不用了,从此家里多了一个干活的人手,但这个人并不是从井里挖出来的。”

穿井得一人的故事说明,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流言,以讹传讹,造成视听混乱。

篇11: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因此常有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问明情况,丁家人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注释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篇12: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穿井得一人》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 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人原文习题和翻译答案

穿井得人文言文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译

穿井得人翻译

《穿井得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失亲得学》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学2

石扬休的文言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文言文《学弈》译文及赏析

文言文《学弈》读后感600字

穿井得一人翻译
《穿井得一人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穿井得一人翻译(整理12篇)】相关文章:

《察人论道》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023-03-26

三人成虎阅读答案2022-05-07

《散文诗两首》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22-12-17

《寓言四则》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23-11-27

胡适《鸟》教学案 (七年级上册)2022-11-20

《老将行》原文翻译2022-06-08

七年级语文必考知识点2023-10-12

《老将行》古诗词鉴赏2022-07-28

《蛋宝宝得救了》教学设计2022-05-02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2022-04-30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